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3-08-04 17:24: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1篇

【摘要】 随着人类科技的迅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通往完善的航程。手术已成为解决众多疾病的利刃,手术患者的护理已成为了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手术的护理不仅包括了患者身体的护理,也包括了患者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的康复程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做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眼科手术 患者 心理护理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是心灵的窗户。试想如果眼睛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那人们将无法适应生活。手术本身给人精神负担,要在如此精细和重要的眼睛上动手术,人们会更加的紧张和恐惧,因此应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取得手术的最佳效果的关键。

一 患者心理状态

1 紧张心理:手术给人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在患者的意识里,手术就是用刀、剪、针等利器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切,割、补、缝等,这难免会让人紧张害怕。这些意识会刺激神经中枢,使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其与心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饿兴奋型蛋白,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转运功能进而引起自律性增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生理效应,有的还出现寒战、发汗等症状,使患者的多项指标产生极大的反差,进而影响手术。

2 猜疑心理: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每个患者都希望自己的主刀医生医术高明、技术高超、医德高尚、赛过华佗。因此难免会不断地猜测自己的主刀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文化程度怎样,手术经验是否丰富等等。往往是越猜测越害怕,害怕遇见一个不负责任、医术劣等的医生,常常表现出对医生的不信任。

3 焦虑心理:患者由于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这磨灭了他们的自信和毅力,常常害怕自己术后双目失明。年轻人常常害怕失明后会遭到其他人的歧视和辱骂,特别是女性害怕留下疤痕影响美貌被别人嘲笑;老年常常害怕失眠后被儿女抛弃,不管不问,生活无法自理;好有有些人群特别害怕疼痛或者晕血等等。总之,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背景、信仰、年龄、性别不同,心理焦虑也各不相同。

二 患者心理护理

1 术前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常常夜不能寐、食欲不振、紧张焦虑,导致脾气暴躁、心理孤寂无奈却无处释放,往往无理取闹,甚至不可理喻。此时作为医护人员,首先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干净、安静的环境,友好地和患者接触,忍受他们的坏脾气、无理取闹,渐渐地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慢慢地倾听他们的满腹抱怨和心声,慢慢地了解患者心理上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根据他们的地位、背景、家庭、职业等判断他们的心理状态,然后进行有效地开导和交流。

(1)患者饱受眼疾的折磨,他们常常期待手术能给他们接触疾苦,却有害怕手术会给他们带来更深的痛苦。对于这种害怕刀,剪等利刃,却又渴望的矛盾心理,医护人员应该以其耐心地、和蔼地给他们讲解眼科手术的基本方法,安稳患者的担忧情绪。

(2)针对患者的猜疑心理,医护人员可以简单的介绍其简单方法,简要地把主刀医生的成功手术生动传奇地讲解给患者听,让他们对医生充分信任。或者和患者家人沟通,让家人告诉患者,让患者更相信其真实性,打消患者的猜疑。

(3)对于患者忧虑的心理,要让他相信科学,科学是经过历史验证的,让他了解手术的同时积极努力地配合医生,做好术后护理,绝对不会留下后遗症。同时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关心,增强其自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 术中的心理护理:刚进入手术的病人由于疾病带来敏感、多疑的性格,往往会感到陌生、恐惧不安,此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亲切地为患者讲解疑问,主动与病人沟通,使患者逐渐地适应环境。由于手术的对象是眼睛,人们往往会对各种刺激更为敏感,此时,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职业、兴趣等和病人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借此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影响手术的进行。或者挑选病人喜欢的音乐等给病人放松情绪。进了手术室,病人的生命全靠医生和护士来主宰,即使在手术中病人食用了局部麻醉,但他们仍然头脑清醒,能够辨别是非,因此医生和病人应该注意言谈举止。当和病人交谈时注意何为该言,何为不言,以免引起病人过度激动或哭泣引起其他的心源性疾病,或影响医护人员的精力集中。

3 术后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要耐心地把病人送回病房。由于手术中使用了麻醉,药效过后难免会发生疼痛,这时要耐心地告诉病人手术很成功,效过后会产生疼痛,让病人有心理准备,减轻不适感,以免病人因疼痛胡思乱想,产生消极的情绪。若病人痛域过低疼痛难忍,可以适当给病人打镇痛剂。病人还可能会出现流泪、畏光、眼内异物感等症状,告诉此时应待眼泪流出后在脸上擦眼泪,千万不要让病人用纸巾或毛巾直接接触眼球。同时由于手术的部位比较特殊,包扎过后病人将会陷入一片黑暗之中,这将使病人无法适应,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必须要更加耐心地照顾病人,关注病人的不良反应和情绪,及时地给予缓解和疏导,让病人真正地体会到作为白衣天使的护理人员的关怀。同时也要嘱咐患者家属注意病人的饮食、卫生等事项,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总结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可见,身体和心理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同理,对于手术患者,传统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对其进行身体护理,也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这才能满足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而对于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有高尚的医德、爱护病人之心,还要掌握心理学、护理学等知识,才能更好地增强患者的信心,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现代医学事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雪梅. 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9,(01)

[2] 施秀华, 蒲秀娟. 浅谈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J] 亚太传统医药, 2009,(05)

[3] 刘永霞. 眼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J]. 吉林医学, 2010,(06)

第2篇

儿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儿童患者突出的特点是年龄小,对病情及手术的要领缺乏认识,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比较直率和单纯。为了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手术间后,护士可以采用搂、抱、拥吻加以语言沟通,消除患儿紧张恐惧,争取患儿信任,并采取及时鼓励和表扬方法,给予积极支持,通过讲故事等交流方式来转移患儿的紧张情绪,做到配合医生手术顺利进行。

青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青年患者正是人生中朝气蓬勃时期,对自己患病手术的事实感到震惊而焦虑和紧张,主观感觉异常敏锐,思想斗争复杂,担心手术效果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婚姻生活等不利影响。这时,需要手术室护士热情安慰、关心,解释手术的安全性及康复程度,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给予心理支持。

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老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表情冷淡、抑郁、双眼紧闭,高度恐慌而且有一种无价值感和失落感,希望别人同情,所以护士首先用亲切的尊称与他们交谈,耐心温和,不厌其烦,去鼓励、安慰患者,劝抚高度紧张会影响手术效果,放松紧张情绪,使他们感到手术是为他解除病痛。

不同性别的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易出现强烈的情感反应,对疾病过于敏感,容易出现悲观和忧愁,经常和哭闹。手术室护士应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做好安抚工作,并在操作中,不影响手术情况下,应及时遮盖好、腹部、等部位。

男性患者:男性患者进入手术室表情沉闷、情绪低落,比较稳重,护士应正确引导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疾病的益处,而且用热情的语言来稳定情绪,减轻恐惧心理。

不同病种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对患者来说是比较强烈的应激刺激,易产生极大的心理波动,以典型病类癌症患者手术为例,术中需要特殊护理,首先在术中避免谈论患者确诊癌症的事实。如患者清醒,会使其情绪低落,受到严重打击,使病情恶化。而且操作中要轻柔准确,语言严谨,安抚患者,鼓励患者增进抗病信心和勇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技巧

沟通:①语言沟通:手术室护士应善于引导患者谈话,富有同情心。与患者交谈要有反馈、要有耐心。比如及时点头,集中注意力,倾听对方谈话内容,应学会处理好谈话中的沉默,避免不必要的双方情感分离。②非语言沟通: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主要信息通道,目光接触可以帮助谈话双方话语同步,思路一致。应当善于表达与患者沟通的面部表情,如话语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说多少都起作用。肢体语言,在患者紧张、疼痛时,紧握住患者的手或为其轻轻擦去眼泪和汗水,就是对患者最好的安慰。

环境因素:由于患者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很深,所以手术室内要整齐清洁,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光线柔和,床单清洁无污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间内只摆一张手术床,不宜几个手术床并排摆放,以免产生消极暗示。

医护间行为:手术患者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与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被动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所以医生、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操作轻柔,言语亲切,使患者有安全感。术中护士应注意意识清醒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准确敏捷地配合手术。手术室内不应谈笑,相互之间谈话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意外,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慌失措,以免给患者造成恐怖和不安。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承担着繁重而复杂的诊断、防护、保障健康的任务,既是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也是一门精美而细致的艺术。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为患者宽厚仁慈、体贴入微的亲人。将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所需求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病是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正确指导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识,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妇科患者;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7-01

1 心理分析

1.1 紧张恐惧心理 由于环境的改变,大多数的患者会产生孤独。患者常因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怕手术时的疼痛及术后身体能否恢复,而产生恐惧心理,有的患者术前几天即烦躁不安,导致日不思食、夜不能寐,常常导致情绪不稳定,体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术前血压突然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等。

1.2 精神忧郁、自卑心理 由于传统观念及性知识缺乏等影响,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特别重。如患子宫肌瘤的年轻患者,怕手术摘除子宫后影响夫妻性生活或内分泌失调、过早衰老、肥胖等,自认为失去了性特征及生育能力,觉得自己不是个完整的人,产生自卑感,表现为自信心动摇、敏感多疑、曲解别人意思、易激动;还有的患者害怕妇科手术带来后遗症,影响今后的体力劳动等。

1.3 紧张、害羞 妇产科往往会涉及到生殖、性等比较私隐的话题,不少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患者,在患上妇科病以后因为怕被误会而显得非常的紧张,甚至有的患者选择不就诊;入院后显得更加的紧张,不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即使有了疑问也不向医护人员咨询。

2 心理护理

2.1 工作与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通过融洽的交谈,逐渐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加以分析后,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解释、开导工作,消除他们对妇科手术的种种思想顾虑。

2.2 甜美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和蔼的态度可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亲,而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可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患者可从这两方面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医护人员还应该合理的为患者安排病房,让老病友的经验可以轻松的转变成新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指导,这对于缓解患者手术前的恐惧以及焦虑状态是有良好效果的。

2.3 主动向病人宣教,让病人意识到手术的安全性、无痛性,以及良好的预后。并且告知病人医护人员会尽最大的责任心妥善处理手术中的各种情况,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接触,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深层感受,进而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采取及时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2.4 妇科手术对象均属女性,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思想顾虑大,更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因此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继续加强心理支持,多做患者家人的心理护理,让他们多体贴和关心患者,给患者情感上的安全感,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并应当对患者进行认真的术前指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术前新做的检查均应及时、准确、耐心地给予解答和说明,并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这样双管齐下,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焦虑心情,平静对待手术。

3 小 结

心理护理在妇科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管是术前心理护理还是术后护理,都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对于妇科手术的患者来说,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经历等的不同,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亦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手术患者在医生明确告诉需手术治疗的时候起,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信号刺激,开始不断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患者的一些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对手术的体验和术后行为反应,间接影响躯体恢复过程,从而影响整个手术的效果。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指导和教育来帮助患者消除或减轻紧张情绪和行为反应,从而达到了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作用,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参考文献

第4篇

甲状腺手术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娴熟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1],但是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保证手术成功,尽快使患者恢复健康,同样也很重要。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心理护理,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18~58岁;术后病理诊断为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囊肿;住院3~7天,平均5天。

方法:

⑴术前护理:甲状腺手术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一般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热情接待入院患者,全面介绍病房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对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面对、配合。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排除干扰,稳定情绪,特别是甲亢患者,稳定情绪对手术成功十分重要。向患者介绍检查流程及目的,使患者从理性上对手术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注意全面而系统地回答患者及家属关心和担忧的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介绍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特点、优点、手术过程、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有所心理准备,改善术前不良情绪,在坦然、平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和术后护理。术前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增加麻醉和围术期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2]。

⑵术中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会愈来愈重视心理素质在个体生命中的位置。每个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大都是一个心身统一的活生生的人,不仅要重视疾病和手术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关心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随时得到患者的各种信息,让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对他的重视,增加安全感,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放松心情,愉快地度过手术关。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非常平常的一个动作或轻轻的一句话,却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手术的前半部分由于时问短、物正是最佳期等相关因素,患者往往还可以耐受。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切口的加深、物药物半衰期的消退,患者开始烦躁、疼痛、压迫等一系列的不适感接踵而来。此时,作为手术室护士你是最能直接给予患者安慰与信心的人,轻轻地一句话:“是疼了吗,医生马上给您注射麻药,马上就会好的。”轻轻的一个动作:用双手轻抚患者的额头或轻拍患者的脚踝处,恰当的肢体语言也会给患者一定的暗示,她在无形中会增强坚持下去的信心。心理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同时又可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改变其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和理想就是帮助患者保存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通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做好患者的术中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疑虑是取得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关键之一。

⑶术后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以温和的语言告诉患者手术结束,手术过程顺利成功。将患者护送回病房后,手术室护士要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妥善固定颈部引流管,防止牵拉引起的疼痛不适,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后自身护理的注意事项。术后2~3天手术巡回人员下科看望患者,与患者交谈,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对患者的反应要耐心解释并适当指导,把患者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病房护士。使患者早日康复。病房护士接到患者应轻声表扬患者,比如说你非常勇敢,告诉他手术圆满结束,非常成功,已经回到病房了。嘱患者避免剧烈的颈部活动,尽量减少说话。出现呕吐、严重咳嗽时要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减少疼痛。

结 果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心理能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和配合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讨 论

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引起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特别是甲状腺疾病手术,由于本身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前后极易发生情绪不稳、心理激动等变化,再加上手术时、麻醉配合等原因,更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在手术中常出现脉率及血压的变化。疼痛不适发生率高,影响手术的进行,延迟康复。因此,对每位患者进行充分而完善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情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心胸外科;手术;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型医学模式的确立与发展,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越来越被医学界所重视,为了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增强手术的信心,手术护士须在手术前进行随访,麻醉前安慰,术中关心体贴患者,术后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并追踪观察心理状况,认真负责、礼貌服务,踏实有效地做好其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使其能够更好的密切配合手术,取得最佳疗效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1 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1]

1.1丧失性焦虑 为失去劳动能力,脱离集体、家庭,担心家庭成员无人照料而焦虑。

1.2性焦虑 为手术进行是否顺利,是否有生命危险、疼痛,术后自身完整状态是否丧失,以及能否进行正常的生活而焦虑。

1.3分离性焦虑 患者住院后,为离开了他所熟悉的环境,失去了原先心理生活的主要乐趣和支柱而焦虑。

1.4假拟性疑虑 手术后,患者常因为手术切口的疼痛而产生这样那样的假设与疑虑。如术后吻合口、切口会不会裂开,伤口长好后形成疤痕会不会导致器官功能丧失等。

1.5担忧 担心手术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对自己是否尽心负责治疗而担心。

1.6恐惧 对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或听说过手术失败,及发生手术事故的病例,对预后有疑虑等。

2 调查内容及结果

2.1内容 共调查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80例,平均年龄为55.8岁,其中男性129例,女性51例,中年55例,老年125例;采用交谈法和观察法,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心理问题及对心理护理必要性的认识。

2.2结果 180例患者中有164例占91.1%,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护理,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增强了他们对手术成功的信心,解除或缓解了术前紧张情绪。

3 心理护理措施

3.1术前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所具有的焦虑、恐惧心理,可酌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以往同种病例的治愈情况,使患者对手术医生产生信任感。向患者讲解手术室有无影灯、吸引装置、电刀、心电监护仪、麻醉机、手术器械等,在手术时会发出各种响声和亮光,都对人体无损,不必害怕,增强患者的安全感,给予一定的思想准备。配合麻醉师让患者了解全麻的意义,麻醉方法及效果,使其手术时疼痛恐惧的顾虑得到减轻,以便手术中能很好的配合,并对预后充满信心。

3.2术中心理护理 患者刚刚进入手术室时,会由于环境的陌生与肃静,而立即产生畏惧心理,此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和态度,让患者感受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注意保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1]。在进行核对时,以关切有礼的方式询问患者的床号、姓名、诊断及术前准备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紧张程度,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做耐心和气的解答,并在输液穿刺和麻醉插管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有利于穿刺插管的成功。护理技术精益求精,有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患者的信任往往是建立在护士的举手投足之间,而护士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更能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2]。

3.3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完成后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注意为患者盖被保暖,通知家庭成员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跟踪观察术后患者心理情况,鼓励患者以饱满的精神面对生活,防止激动和烦躁情绪的发生,预祝患者早日康复,并让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4 言行严谨有礼

多疑、恐惧是患者意志行为的又一特点。尤其那些怀疑自己患了绝症的患者,在术前常常观察医生的一举一动,了解自己的诊断。因此手术中言行一定要严谨,耐心给患者进行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分析,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更可进一步巩固患者的信心,稳定情绪,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作为护士无论自然情况如何,专注和充满热情的目光,都能使人产生一种友善的感觉与亲切的印象,护士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柔和的声调,同情和关心的态度,都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3]。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由此可见,即重视技术护理又强调心理护理,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要,这是护理事业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临床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团结出版社,1989,109-113.

第6篇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患者  手术  心理护理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较高的眼科疾病,病因及类型多样,精度性高,对护理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给许多复杂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带来了复明的机会,由于手术较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反应重,所以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对视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尤为重要。我科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的30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心理学教育,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信任。提高了护理质量,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住院患者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共30例,其中男18例(18只眼)、女12例(12只眼),年龄18-72岁,视力小于0.01,20只眼、大于0.01小于0.05,10只眼。随访3个月。

        2 方法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运用护理心理学、健康知识教育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2.1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充分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稳定情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鼓励和安慰患者,以消除恐惧心理,从而取得合作的信赖合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针对不同患者给予恰当的解释、开导。说明本病手术后视力会逐渐恢复,消除患者对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的顾虑心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正确指导,同情患者的疾苦,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尽量满足正常需求,最终保证治疗效果。

        2.2术后心理护理  病人手术后回到病房,即意识到手术已结束,这时他们急切渴望知道手术是否成功,因此,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重要。

        2.2.1首先告诉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告知他们需卧床休息,限头部运动,不能用力大小便、咳嗽、大声说笑,以防伤口裂开及晶状体脱位,让患者明白更多的利于术眼恢复的方法,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让患者保持身心舒适,心情轻松。

        2.2.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食物,少吃或不吃甜食,防止腹胀,如有其他脏器疾病应兼顾治疗饮食,然后根据不同的疾病时期给予适当饮食。

        2.2.3术后疼痛护理  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眼张等症状,,并检查有无光感、有无眼压增高、角膜晶状体有无混浊,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予止痛、止吐、降眼压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减少头部震动,以防发生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分散患者注意力,让他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多询问、多解释,让患者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这些都可以在心里上帮助病人战胜疼痛。

        2.2.4术后不适的护理  术后因采取强迫时间长,无论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极大的消耗,患者出现不适后不能坚持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护士术前术后反复向患者说明特殊的重要性,掌握正确姿势,以取得患者术后积极配合,特殊时四肢活动受限,局部长期受压,血循环障碍,如不及时纠正,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要特别加强患者的肢体护理,以保证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讲清道理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主动配合,同时给予受压部位轻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给予心理护理后所有患者均能配合保持合理。

        2.2.5改善病区环境  病区环境对心情的影响也应重视,病室光线不宜太强,室内灯光应柔和,不良的光线刺激能使病人产生不安的焦虑,嘈杂的声音也不利于患者的休息,要适当控制家属探望的时间,使病人术后能够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术后尽快恢复。

        2.2.6出院指导  卧位的要求要详细认真的讲解,嘱定期复诊,及时发现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在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防止碰伤和震荡视网膜,避免过多的看书、电视,避免过度疲劳引起视网膜脱离复发。

        3 结果  患者对视网膜脱离手术有了充分认识,取得了良好的心理适应效果,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医生护士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后治疗护理。

        4 结论  准确有效地评估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是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的重要保障,同时使护理措施更加科学化、个性化,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强调了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突出点,将科研成果,临床专科知识经验与病人需求相结合,全面提高护理活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使护理人员在获得信息,掌握信息方面有优势,大大提高了护理科研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吴孝虹,潘健,黄思建.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体会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

[2]王学梅,方帼斌,刘洋.白内障病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9.25.

第7篇

实践体会到,根据手术患者的不同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谈一下。

1 麻醉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1.1 心理特点 焦虑,恐惧,困惑,多疑,有的悲观失望。

1.2 护理特点 首先安定患者情绪,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争取合作。

1.3 焦虑烦躁的心理主要表现几种担心 怕麻醉效果不好,引起疼痛或出现意外;担心手术不顺利,怕术后留有残疾,对手术十分恐惧,怕疼痛,出血,怕手术物品遗留腹腔。由于恐惧害怕致使患者出现心慌,急促颤栗,血压升高,许多患者因血压过高而暂停手术,拖延了手术时期。

患者进入手术间,是来到一个全部陌生的环境,护理人员首先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心态对待患者,与患者交谈。使其了解手术环境,医护技术设备状况,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有针对性的争取患者积极配合,使手术成功。从而消除患者焦虑与恐惧,取得信任,就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做好手术打基础。

2 麻醉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2.1 心理特点 胆怯,恐惧,怕痛。

2.2 护理要点 患者恐惧主要表现担心麻醉失败或效果不好,怕手术疼痛及影响手术进行,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蔼的语言是心理治疗的关键。护士积极乐观的态度会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只有我们护理人员做好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才能稳定患者的情绪,让其放下包袱取得合作,使麻醉工作顺利进行。

3 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特点

3.1 心理特点 恐惧,担忧,期盼及悲观失望。

3.2 护理要点 多数患者焦虑不安,惧怕手术不顺利,期盼手术早点结束,手术稍有不适马上恐惧起来,神经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个别患者表情淡漠,使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这就要求术中的医护人员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患者,巡回护士要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站在手术床头,轻抚患者头部,随时给予安慰疏导,充分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对手术中的不适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的呕吐恶心等,除给予及时对症的处理外,还应该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引起患者的不安恐惧,诱发其他疾病。如手术中发生意外,护士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主动配合医生进行相应处理,不要让患者感到慌乱和紧张的气氛,禁忌说一些影响患者情绪的话。

第8篇

手术是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对于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对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正常活动有直接影响,大部分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手术焦虑是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1],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择期手术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18~59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2例,高中以下12例。

方法:

⑴心理因素分析:择期手术患者大部分会出现以下心理特征:紧张,要求关心,照顾;关心手术时间长短;怕痛,关心麻醉效果;担心不适;担心手术效果;害怕术前准备,如留置尿管、灌肠、插胃管等;担心疾病性质;担心术后对生活的影响;担心手术室环境,如医务人员态度,手术室温度等;担心静脉输液困难。因患者缺乏对手术的认识及手术室医疗环境的陌生,无论手术大小或对手术成功的把握度有多高,对于患者来说都有较强烈的精神应激源,对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等恐惧,甚至出现心理反应[2]。

⑵心理护理:①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应热情主动接待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不同的职业、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病种等资料,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及社会家庭背景,对其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相应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耐心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重点说明手术方式、医生的操作方式、安全措施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和注意事项等。教会患者如何配合术后应对不适症,并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鼓励家属、同事经常探视患者,以平静、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患者,使其心理得到安慰和鼓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体贴照顾患者,使患者减轻术前对治疗不认识而产生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从而增加了睡眠,改善了食欲,提高了身体免疫力,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②家属的心理护理: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家属的情绪,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良好的家庭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患者获得的家庭支持及关爱越多,正性生活的体验和正性的情感就越多,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而且很大程度上,家属也是某些理疗的主要实施者,有了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参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理人员应向家属讲解家庭支持功能对手术治疗及恢复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其家人与患者相处,同时帮助家庭成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手术相关信息,鼓励家人与患者多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结果

通过提前为手术患者及家属做心理护理,患者平稳地接受手术。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有益处。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的内容,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药物治疗不可代替的医疗手段之一。麻醉和手术,无论种类、大小,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出现“神经-内分泌-代谢”的综合性反应,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前患者心理焦虑状态为对一种外部危险的知觉反应,即一种预料到的或预见到的伤害,可被看作是自我保护特有的一种表现,在危险临近时,有利的行为首先使头脑冷静,估计一下自己能够支配的力量,并和以前遇到过的危险相对比,然后再决定最好的办法是逃避、防御还是进攻[4]。所以,术前适当焦虑反应了患者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说明患者对面临的手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焦虑程度过于严重对手术是起负面作用,因为过度焦虑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体形成,减缓伤口组织再生,减少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数目,最终导致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以及伤口愈合减慢的不良后果。有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反应愈强,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波动愈明显;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焦虑值[5]。因此要通过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手术全过程中的良好心理状态,对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毓婵,曾洪.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5,4(5):1-4.

2罗洁芳.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院,2004,4:34-35.

3陈俐,杨敏,王丽英,等.手术应激反应应对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3,20(5):40-42.

第9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理学正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转变,护理内涵不断扩大,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待手术的患者,住院后处于新环境,对手术和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疑虑和恐惧心理无论手术大小、轻重,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等,还有一些患者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等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恢复,所以做好围手术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必须在以往单纯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内容,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多接触患者,深入了解其心理生理、社会心态,达到提高心理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目的。

1 术前走访了解患者

手术前相关手术护士应当走访患者,先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仔细查阅护理病案,进入病房后主动热情向患者打招呼,先自我介绍,然后亲切交谈,逐步了解患者社会心理、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安抚,使患者减轻对手术和麻醉的疑虑和恐惧,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护患间的友谊及信任感。

与患者谈话时,要注意仪表端正、态度和蔼、言行规范,这样可以使患者感到可亲可信,对于患者的就医心理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不能向患者和家属泄露医疗秘密,有第三者在场时不要谈论患者的隐私。对患者提出的不合实际的要求进行科学耐心的解释,绝不能对患者做出超出实际的保证,使患者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手术患者若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护理,直接影响到其心理状态,这又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如有位风湿性心脏病局麻下做胸部纤维瘤切除术,因局麻效果不好,患者疼痛,产生应激反应,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心衰和肺水肿,只好放弃手术。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护德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采用正确的心理护理方式,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以正常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 手术当日

2.1 病房接患者时 根据手术通知单仔细核对床号、患者姓名,认真接收病房护士交付的资料。接收患者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简练。根据术前医嘱细心检查胃管、尿管等是否安置妥当与通畅,然后亲切地协助患者上推车,盖好被子,平稳送到指定手术间。接收患者过程中,不要与患者过多谈论与手术相关的内容。也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内容,这样患者会认为不被重视,缺乏安全感,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2 进入手术室后 帮助患者安全移动于手术台上,根据麻醉要求摆好。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口干、嗜睡等药物反应是术前用药的短暂表现,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以解除患者疑虑,使患者增加安全感、信任感、亲切感。麻醉成功后按手术要求摆好手术,固定患者四肢,以免术中发生意外。

2.3 手术完毕后 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 d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对于清醒的患者,要告知手术已结束、现准备护送回病房。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适当给予一些药物治疗,减少患者伤口疼痛和应激反应。

3 术后

术后第1天及时访视患者,表示慰问,言谈和蔼,让患者更进一步感到护士的责任心强、素质高,体会到护士如家人,使病房充满家庭般的气氛。通过对100例患者的走访、交谈等全方位护理及医生紧密配合,提高了患者的信任感、安全感,使每位患者均安全顺利渡过手术关,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赞誉。

4 体会

4.1 消除手术患者的恐惧与焦虑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通过心理护理,有效地降低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关心,有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这样患者就会情绪稳定、精神轻松,从身心两方面为手术和术后恢复做好准备。

4.2 确保患者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身心护理,使患者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另外还可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渡过围手术期及整个治疗过程。

总之,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用美好的语言温暖患者因疾病而受伤的心,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第10篇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胆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肝胆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胆手术;术后疼痛;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60-01

肝胆手术可以说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范围包括肝脏手术、胆囊手术、脾脏手术以及胰腺手术等,治疗的范围比较高,因此患者也较多。降低肝胆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对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以及提高手术效果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理念的发展,心理护理成为护理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临床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我院在肝胆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护理,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水平,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胆手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6岁。80例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例,胆肠吻合术12例,肝胆手术8例,脾脏手术5例,胰腺手术9例,胆囊癌手术11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患者去枕平卧5h,同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出现呕吐物的返流诱发窒息问题。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渗液渗血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要记录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颜色以及性质,确保引流管畅通。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热情态度接待入院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介绍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责任医师,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从而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避免陌生环境带来的焦虑。

1.2.2情感疏导。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情感疏导,让患者意识到手术虽然带来皮肉之苦,不过能够避免长期病痛。在这一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可以邀请一些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亲自讲授他们经历,提高患者的信心。部分患者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够理想,容易出现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要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

1.2.3疼痛心理护理。肝胆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麻醉药效果消退,使得患者的疼痛加剧,进而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部分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会出现腹痛、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等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解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消除患者焦虑情绪。

1.3疼痛判断标准:

疼痛程度的判断方面,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d使用WHO的疼痛程度分级进行分级。0级:患者无痛或者稍有不适;Ⅰ级:患者存在轻微疼痛;Ⅱ级:患者的疼痛明显,不过能够忍受;Ⅲ级:患者的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至需要镇静药物。除此之外,在患者术后的第1d、第3d以及出院前1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VAS为长度为10线段,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标出疼痛程度代表点,对应数值为VA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表2。

3结论

手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生理应激源,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导致非自主性的神经系统兴奋,进一步引发血压升高、心率上升以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术后疼痛可以说是肝胆手术患者的常见症状,剧烈疼痛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痛苦以及不安等方面的不良心理反应,因此积极干预术后疼痛,缓解疼痛对于肝胆手术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患者的顺利康复以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上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术后疼痛干预方面往往依赖使用镇痛药物。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对于控制肝胆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也日益受到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并且日益将心理护理贯穿于肝胆外科手术护理工作当中。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手术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护理人员言谈举止则影响到心理护理的效果。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护理技术,从而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患者。心理护理需要体现出双向性的特点,也就是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当教导患者肝胆手术的相关知识从而提供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也应当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让患者主动提出心中疑惑,从而不断改善心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肝胆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萍.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13(23):282-283.

第11篇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胆道疾病是我区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疾病的特点是胆道感染和梗阻,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因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及健康愈后。对开展胆道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体验,结合几年来的外科临床护理实践,特介绍如下。

术前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态,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经历、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其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相同点即患者对手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惧怕术后切口疼痛,顾虑手术危险及愈后,担心是否出现意外等,各个患者的具体切口不同,其心理状态也存在着差异,例如一患者家庭经济尚可,因久受疾病折磨之苦,求治心切,入院后要求立即手术,但患者对手术目的、方式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严重后果并不了解。再一例患者因年幼,担心术后无人照料,且经济困难,担心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迷信思想浓厚,认为切除胆囊危险且不吉利,“弄不好会死”,因而拒绝手术治疗。有的患者体型肥胖,担心影响术后切口不愈合,对医务人员技术操作水平持怀疑态度,因而对是否进行手术治疗犹豫不决。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社会、家庭、经济、婚姻、性格等。对于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必须了解具体原因和内容。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对手术的自信心,尊重患者,同情和关心患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的疾苦和心理负担着想,同患者谈心,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往往能够使患者缓解或消除对手术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介绍有关麻醉师、手术医师及护士的情况,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人员的威信,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性的保证,增加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稳定情绪,同时通过自己的言行,优良的服务态度,过硬的技术操作,取得患者信任,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和术后主动配合的意识,请术后恢复期患者介绍自己的体会,使患者增强对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人而异,做好患者术前的准备工作,以尊重患者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开导和解释工作。多数患者的文化层次水平不一,加之缺乏医学知识,要以适当的方法,通俗的语言告诉患者实行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致的手术方法及不实行手术的严重后果等。解释术前各种准备工作的目的、必要性,同时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时的处理措施交待清楚。另外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前注意事项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让患者了解正常切口与异常情况之分,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切口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胆道手术后有的患者带有各种管道,如:T型管、腹腔引流管、胃管、尿管等,要向患者说明,使患者术后醒来不致惧怕,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同问题,我们向一位患者详细解释了因体温升高暂缓手术的目的,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向另一位患者讲解胆囊结石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多了解患者的家庭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理解安慰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另外,我们力求给予患者使用价廉且治疗效果满意的药物,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有的患者的心理表现主要是恐惧,担心手术危险和预后。对手术人员的技术操作不放心,我们除了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对手术安全性作肯定性保证外,着重介绍手术人员的情况,树立手术人员威信,增加患者手术安全感,努力做到在手术前就能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去接受手术。

术后心理护理

在县级医院,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改进,胆道手术属于一种常见手术,术后患者仍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患者从麻醉中醒来后,意识到自己已经顺利手术,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最想了解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同时由于刀口疼痛,身体不能自主活动,心情焦躁,并担心预后情况。我们要有亲切和蔼的言语进行安慰和鼓励,告诉患者其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胆囊已成功摘除,结石已全部取出,只要忍受几天疼痛,坚持几天就能恢复了。术后护士经常深入病房看望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询问术后感受如何,有何需要等。认真检查切口与重要脏器有无异常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各种引流管是否固定完好及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耐心听取患者倾诉,恰当而又细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保证患者舒适,注意分散患者对切口疼痛的注意力,说明过频使用止痛剂,对机体不利,鼓励患者尽可能地自我控制,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指导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允许后协助患者改变,及早下床活动,进行饮食指导。主动谈心和体贴患者,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消除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心理,采取妥善的手术期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而周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 严卫明,徐玲主编.中华实用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第12篇

【关键词】 手术 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特点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言行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和保证身心健康的目的。本文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820例择期手术患者通过系统心理护理对其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420例手术患者,其中,男215例,女205例;年龄15~66岁;平均40.5岁,职业:职员15例,工人22例,农民329例,学生19例,个体劳动者28例,干部12例,其他5例。手术类阑尾切除术 例,胆囊切除术 例 ,上消化道修补术 例,前列腺摘除术 例,胃大部切除术 例,腹股沟疝修补术 例。

2 采取护理措施

2.1 术前宣教 由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新手术的开展、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等。如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因患者病程较长,术后反复膀胱冲洗造成的身体不适,对预后缺乏信心,因此术前我们就要以诚挚的态度和患者交谈,耐心解答疑问,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和效果,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并向患者简单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客观认识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注意调节患者的情绪,护士尽可能多与患者谈心,充分利用患者对手术护士的高度信任与依赖的心理特征,将术中有关麻醉及手术过程,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和远期预后等方面运用恰当的语言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2.3共性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 同一种疾患可以有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也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应首先从他们的共性着手进行心理疏导,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教给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松弛法;术后各个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更换、保护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不同,对疾病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存在个体差异。对担心手术失败患者向其介绍手术医师的业务水平和以往成功的例子,启发、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担心经济问题的患者则首先给予安慰,陈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愉快接受治疗。

3 护理效果

通过对820例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并评价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50.5%;忧郁者降至0.7%;担心者降至62.3%;精神紧张者降至42.8%;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9.5%;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升至92.9%。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尤其有20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经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实事求是地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了患者顾虑。使患者积极接受进一步治疗,最后均康复出院。

4 讨论

通过对以上820例患者的术后心里研究,在各方面作耐心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就可以减轻患者因缺乏手术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降低其紧张度,提高其耐受力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强患者手术信心,有效地预防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见运用合理的解释、善意的疏导、真诚的抚慰、有意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可以改变患者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使手术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准备,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达到了顺利康复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531.

[2]陈莉,邵春燕.开展患者术前教育的做法及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593.

[3]田彦玲,贾晓梅,曹月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4):176.

[4]陈俐,杨敏,王丽英,等.手术应激反应应对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