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方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出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复杂纷乱,公共图书馆必须做好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导工作,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1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概况
1.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信息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主要用于调节信息使用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行为的行为规范。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安全、有秩序地传播。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信息道德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主要有获取信息能力、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和利用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则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主体、判断信息和如何有效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意识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的信息观察能力,及时、准确地从复杂的信息中发现并利用有用的信息,进而实现个体目标。1.2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需要。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互联网与信息化之间的融合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信息化社会中,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跟上时展的潮流已经成为青少年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必要对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2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方式不成熟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信息技能培养和信息道德培养,其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单纯采取讲座的方式,并没有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连续性的信息素质教育,严重阻碍了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2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实际上,西方部分发达国家比较重视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相关政府部门也制订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少年素质培养的政策、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等。而我国根本没有相关政策来支持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因为缺乏统一规划,所以,对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是极为不利的。2.3宣传力度不够电子阅览室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部分图书馆并没有认识到电子阅览室的重要性,再加上社会各界对电子阅览室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对电子阅览室的误解不断加深。大多数家长认为,电子阅览室就是网吧,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成长,不主张自己的孩子到电子阅览室内上网。因为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并没有阻止青少年玩耍网络游戏,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对阅览室持否定态度。2.4责任缺失我国建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时间比较短,在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工作中缺少相关的经验,同时,还存在意识上的偏差。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责任,与图书馆没有直接关系,政府部门也没有专门针对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硬性指标。正是因为责任缺失,使得图书馆没能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3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3.1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公共图书馆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加强教育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使青少年可以熟练掌握基本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和相关的检索工具,不断提升青少年鉴别文献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将导读与导航服务相结合,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辅导。另外,要不定期举行各种宣传活动,例如开展读书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向青少年介绍识别网上信息的方法,适时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青少年是信息社会的主体,应不断提升他们利用信息中的道德自律意识,抵制网络游戏,合理使用信息,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完成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3.2合理利用馆藏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及时调整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网上信息资源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仍旧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应加强建设特色馆藏,确保其具有权威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印刷纸质版文献时,还要实时采购一些电子文献,使青少年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另外,还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建立特色的馆藏数据库。目前,有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将网络资源作为未来建设馆藏资源的重要内容,开始加大建设网络资源的力度,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3.3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不断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新形势下,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不断吸收新的信息知识和来自信息社会的挑战,还要做好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青少年自身的信息素质和掌握的技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青少年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社会对综合人才的基本要求。
4结论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时间比较晚,培训方式还不成熟,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宣传力度不够等,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公共图书馆只要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充分利用图书馆内的资源,营造良好的青少年素质教育氛围,才能逐步完成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巩明英.论图书馆在培养青少年信息素质方面的作用[J].学术纵横,2014(08).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秋高雁飞大江奔腾水欢笑,彩旗高飘锣鼓喧天庆落成!xx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是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一大喜事。在此,我代表xx县教育委员会和全县万中小学生向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我县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校外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推进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成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落成是我县校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校外教育进入了阵地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这给我县素质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愿增进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亲密伙伴关系,加强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坚强有力合作,发扬团教一家的优良传统,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和谐发展。积极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提供师资、生源、培训、管理和学术支持,协助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发展,使青少年活动中心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的前台。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锻炼和能力培养,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
改革学校教育囊括校外教育不合规定、不合时宜的做法,突出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优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参加校外培训、锻炼的时间和自由,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促进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共同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必将给我县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给我县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必将谱写我县校外教育新的辉煌篇章!
最后,祝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庆典圆满成功!谢谢!
【关键词】校外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一、促进青少年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倡导每个学生得到比较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尽可能全面发展是共性,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成了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独特的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把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较好的结合起来。
但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漠视、压抑学生个性,扼制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现象。学生缺乏自己选择学习的自由度,他们存在缺乏主见和自信的明显缺陷,他们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校外教育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点、优势发展的更加明显的场所,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1)在教育目标上:校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活动育人。目前,我国的校外教育专门机构,主要是通过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科技、艺术及各类培训与活动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思维和创造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综合起来是通过兴趣的培养和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达到加强对学生潜能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内容上:青少年通过校外教育,可以学习到许多在学校书本、课堂上所学习不到的东西。校外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文艺、体育类的培训,这些方面的教育与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太一样,更侧重对学生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影响。这些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疏忽的。
(3)在形式上:校外教育不仅是采用课堂教学式,而更多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创意。校外教育的多数科目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能起引导和保护的作用,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获得真切的感知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塑造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深刻地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具体学业与学科的质量,应首先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精神以及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等。
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首先,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结合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朗诵会以及举办各类社会实践、体验和讲座活动等,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内容溶入在这些活动之中,让广大青少年在生动、有效的活动中受到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念,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校外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青少年的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宽容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等等。如:通过合唱、合奏训练就能培养青少年的协作心理。合唱、合奏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过大家齐心合作,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同时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又如:在组织各类表演和竞赛活动中,能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意志、毅力和临场应变应对能力,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进取心理。
另外,校外教育能让少年儿童在集体中成长,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易于滋长“自我中心”、“自私”等不良思想。在校外活动中、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集体协作和努力,能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向成熟自理转化,集体主义思想、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也可在他们身上得到良好的培养。
事实证明:校外教育似春雨润物般地塑造着学生优良的品德,它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三、促进青少年创新教育的实施
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道德建设;教师;青少年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和教师形象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形象。比如一些教师把青少年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不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做一视同仁。对优生有优待,对后进生没有好脸色,这会给处于青少年带来非常大的心理阴影;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提倡更新教育观念时,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经成为老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师德建设,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动力和源泉
青少年是道德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对受教育者的未来负责,而不能只看个人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教书育人要真正重视于青少年的成长,目光不能短浅,也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大处着眼。教师对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单单停留在应试上,就很容易忽视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把青少年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考虑到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二、通过加强师德的建设,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中,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只凭“理智”去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那么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勉强。师德的影响力就很难发挥出来,以至于学生对“善”不能很好地学习,对“恶”也没有恨的心理。所以,注意环境的创设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的关键,其中主要就是教师道德情感建设。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讨论和批评,强调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还应当克服自身能力的限制,要从正面积极自我客服,从而对青少年树立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道德意志。
三、注重教师的行为训练,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所谓道德习惯,是指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持续的道德行为。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对于教师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行为、调节行为和评价行为是极为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把自觉的道德意志转化为实际的良好的行动,并经过日积月累而成为高尚的道德习惯。只有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提上来了,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训练。训练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课和社会实践等,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四、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注重师德的建设,对每一位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绝对不仅仅只传播专业知识,更要在做人方面,道德方面都为青少年做出模范和表率。教书育人需要端正心态,心中充满爱,才可以更好的影响青少年。工作中,教师要严于律己,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严格要求和管理青少年。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服众,才能使青少年信服。作为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能够较好青少年的同时,更能是青少年信服。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夸夸其谈来给青少年上课。而应该是有丰厚的知识,运用教学的艺术传达给青少年。教师教育的观念、知识内容、教学方式只有跟上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之,搞教育不能盲目的跟风走,搞形式主义,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就是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完全一致。素质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道德教育,那么道德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师德教育的工作。只有有了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有良好的教风,有了良好的教风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高帅 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戚万学,主编.道德教育新视野[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川,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光远,陈保平,著.教师素养新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摘要: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术特长、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技校毕业生工作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直接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因此法制教育对技工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1技工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办法。
未成年人自身辩知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和易于教化等特点,在刑法上普遍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政策。但现在的情况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1.2 法制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
技工学校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生,有的还没有初中毕业,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的文化程度、自身素质普遍较低。有的学生甚至已经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育,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情操的培养,特别加强了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和需要。
1.3法制教育是青少年个性发展和成材的前提。
素质教育、大众化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应该看到:“应试教育”虽然已受到社会的强烈抨击,但它仍有一定的教育市场;大众化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待于发展和规范;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和充分利用,缺乏动手、生存和就业等能力。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使各具个性的青少年人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最终实现人人都成才,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是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当务之急。
2 技工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缺乏对技工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没能较系统地研究出一套将法制教育、德育教育、职业指导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
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参与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参与性可言。起不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目的。
教育导向错误。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这是一种断层的教育概念,它和后面更高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不衔接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没有一方会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因此在素质教育或整个教育理念中事实上存在着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东西,它必然异化了素质教育而使它形同虚设。
教育方式不当。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善于教育引导,未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作用;更有一些教师师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在这种缺位教育的环境下,青少年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辅导,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处于诱发环境中,极易酿成违法犯罪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这就给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 3技工学校法制教育的对策建议
技工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薄弱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将技工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纳入整个社会普法的系统工程。将法制教育作为强化学生素质,深化德育教育,完善就业和创业的重点。
3.1国家必须承担起责任主体的责任。作为公权力的人,国家是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负责的主体,因为它掌握了国家的所有资源,只有它有条件也应该为此负责。一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首先要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个全面的青少年立法体系。其次要明确立法的主旨。从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理念应是对青少年进行保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因而,相对应的,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受理机构的设置、处理原则的确立以及保护措施的制定等方面进行论证探讨,以期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控制体系。
3.2技工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体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泽被后世的好事。针对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加以重视的:要明确教育理念。尽快着手解决与“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不相配套的教学体系,以使这一理念切实落到实处;要增加学生的法律教育。把法律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培养一批法制教师,开展系统的法律教学,以期培养青少年具备法律素质;要重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进教育方法,更加关心青少年的心理、思想发育状况,及时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合理引导,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方法,学会正确地对待社会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青少年以后独立自主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丰富。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教育质量要提高。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3.3社会和家庭要积极参与共同加强技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校外的法制教育要通过开展法律进万家、依法治家、依法治村、依法治区(片区)、依法治厂等活动,努力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要通过采取与政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素质教育 校外教育 青少年成长
当前,中国的校外教育事业已在厚重的积淀、孕育之后开始腾飞。校外教育的发展,在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时,为提升民族“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功除智力因素外,很大改变又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例如,健康的人格、自信心、兴趣特长的发挥、克服困难和经受磨练的毅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校外教育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正是校外教育别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永恒话题。
一、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
1.开展校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素质提升
一方面,社会发展表明,一个人仅通过校内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各方面获取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参加多方面的实践,锻炼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否则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另一方面,现在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喜欢独处,缺少集体意识与团队意识,这对良好性格的养成和人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而校外教育有助于使他们从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群体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愉快地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
2.开展校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适应社会
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标明确,富有计划性,在社会教育系统中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校外教育可以通过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以知识和技能启迪与训练的方式,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贯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逐步社会化的实践场所。
3.开展校外教育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
教育主要由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组成。目前青少年有大量时间生活在校外,如何在学校以外的其他环境中,借助社会力量培养教育子女已成为家长强烈的教育需求。校外教育本身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集中社会优势教育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实现,从而也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青少年校外教育如何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任何单独的教育机构都难以独力承担这一重任,它还应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校外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舞台,在整个大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职能作用。
1.校外活动项目的设置,必须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
市场经济大潮,在引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各种令青少年眼花缭乱的赢利性闲暇场所,其中的迪厅、网吧、游戏机室等无不在深深地诱惑着青少年儿童,有相当部分的孩子接触到这些后就如痴如醉、丧志、难以自拔,甚至误入岐途。这给我们校外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在每年的休假期内,如何帮助孩子们远离不良诱惑,健康成长,如何引导他们多到健康有益的校外场所参加活动,这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是在课余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启发心智、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增进友谊的服务平台,是以青少年感兴趣的健康有益项目来吸引他们的。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玩、快乐地学、健康地运动和专注地探究,从中相互受到健康的文化艺术熏陶和身心的磨练;通过参加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从正面引导孩子明辨是非,从小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然而,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带来了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要服务好青少年成长,就要不断地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状态、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社会对他们成长的期望。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还要充分考虑的特殊、边缘、弱势青少年的需求。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尽量适应时尚、个性发展的要求。
2.校外活动载体的创新,必须以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根本
“载体”对于活动而言,主要指活动方式。在新时期青少年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情况下,要使活动能够吸引青少年,真正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活动载体的不断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必须根据场所自身的特点,丰富活动项目,创新活动的载体,按照学生的需求,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这样,孩子们便有了选择展现自己最佳才能的机会。而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就在于:选择。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蠢材”则是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路。今天,孩子们在青少校外活动中心活动中选择并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才能,取得某些在学校里得不到的成绩和荣誉。相当一部分孩子从以前总是“我不行”到现在的“我能行”、“我成功了”,在这种不断的成功中找到了自信,并且把这种被优化的性格带回到学校,促进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一旦孩子找到自信,练就刚毅的品格,无疑将会一生受益。
3.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天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佳途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青少年对学习没兴趣往往事倍功半,而对自己感兴趣,能给予自己满足感的知识则会事半功倍。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兴趣课堂时,其大脑很容易产生兴奋点,思维变得敏捷,学习变得轻松,学习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在对某一知识技能的探求目标得到实现时,他们对这一方面的追求便会加倍地专注和更为强烈。正是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向知识的更深一层领域探索的欲望,激励他们更主动地学习,更自觉地进取。许多曾经经历过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兴趣班充满热情、锲而不舍的学习后,成为了在艺术、科技、休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都满怀激情地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场予以充分肯定:正是校外教育,使自己能沿着“兴趣——乐趣——志趣”的轨道,走上了成才之路。
三、加强校外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和认可。然而,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物质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提高校外教育的针对性
校外教育工作者在活动中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即兴趣、爱好、能力等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有针对地举办广大青少年所向往、喜爱的艺术、科技、体育、娱乐等活动。如在社区校外教育活动中,可以在项目设计上以参与类活动、体验类游戏和实践类操作为主,并在游戏和活动设计中蕴涵教育内涵。同时,兼顾各个年龄层次、学历层次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如针对低龄少年儿童,可以体验类游戏为主,针对在校青少年以实践类动手活动为主。
2.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
校外教育应改革掉一些陈旧的课程与制度,建立新的专业和课程,通过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活动,拓宽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适应时展的需求。如开设与互联网、动漫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增设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与此同时,根据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摒弃传统教学中单方面交流的弊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与校内教育的衔接
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品德培养、知识传授、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责任,而校外教育则为学生的特长培养、潜能开发、终身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校外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是确立服务学生的宗旨,把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校外教育永恒的主题,特别是让那些有特长、有潜能的青少年在这里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其次是在开设的专业或科目上,尽量与学校的课程设置保持一致。第三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从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拔高和拓展,确保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现状;治理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82-02
自2008年以来,我国刑事犯罪总数不断上升,但人民法院每年接受并判处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趋于平稳,青少年占刑事犯罪的百分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未成年人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同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青少年犯罪中的“少年犯”比重降低,从而反映出“青年犯”比重的增加(参见表1)。
虽然青少年犯罪是一种不可能被消灭的社会现象,但是如果不对其加以控制,那么社会也必然受到较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青少年犯罪好像社会有机体中的癌细胞一样,从社会中产生,一旦失去控制的扩散,会导致整个机体受损。因此,对于青少年犯罪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预防对策。
一、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我们走向成熟、迈入复杂社会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第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第二,青少年的自尊心增强;第三,青少年心理情绪的不稳定性加剧。除此之外,生理发育因素也是导致型青少年犯罪的又一重要因素。青少年时期,好奇心随着生理的变化不断加剧,除了性意识的逐渐成熟,青少年在身体机能各方面也趋于成熟,即人们常说的“朝气蓬勃”。但是如果对这种“朝气”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一些青少年反而会通过违法犯罪的方式释放。
(二)外部原因
1.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第一,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反映家庭成员构成的一种模式,主要可以分为正常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和失双亲家庭。一般而言,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和失去双亲的家庭,由于结构上的缺失导致父亲或母亲在教育子女的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疏漏,不利于对子女教育功能的发挥。
第二,家族文化。即一个家庭所传承下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性文化。例如:有些家庭从小教育子女解决任何问题的前提都应当是遵守法律规范,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相反,也会有家庭从小对孩子渲染以暴制暴的观念,进行错误的观念引导。这种耳濡目染的不良家族文化最终也会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良行为的发生。
第三,家长行为。这里的家长行为主要指父母行为。其对子女的影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有意识的言传身教,使子女对其行为进行模仿;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通过日常行为将家族文化观念渗透到子女的教育中去。同样,不良的家长行为会对子女的成长发展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2.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我们把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学校教育因素分为三个部分――教育管理缺陷,教学资源不足,素质教育落后。
第一,教育管理缺陷。首先,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学校制度对学生管理的松懈,更何谈及时进行矫正?其次,表现在主要教学负责人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再次,教师素质的低下。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师生间关系紧张,学生感觉不到被理解被关怀,情绪极度压抑,很容易从学校转而到社会上去寻找安慰发泄情绪,误入歧途。
第二,教育资源不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教育领域的供求关系依旧紧张。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供给不均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接受教育的人群;另一方面,支撑教育的财政供给也无法跟上现代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导致顶尖教学资源的缺乏。
第三,素质教育落后。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早已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进入21世纪之后,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推广素质教育,结果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3.社会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第一,社会政治因素。近年来虽然反腐斗争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是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社会腐败风气导致的贫富极端对比和不公平竞争引发的青少年“仇富”心理,会使得他们在无助无奈的境遇中走向绝望,甚至选择极端的犯罪手段来消除自己内心的失望和无助。
第二,社会经济因素。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金钱的作用不断被人们所夸大。单纯地追求物质享乐等腐朽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些青少年心中的价值观,但是由于青少年本身缺乏追求高品质物质生活的条件和能力,所以他们更容易通过违法犯罪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第三,社会文化因素。对传统文化的丢弃、不良的媒介传播以及文化的散播都是导致社会文化风气日渐低落的原因。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因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抛弃了真正的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化作用被大大削弱。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治理预防对策
(一)微观角度
1.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数理化等实用性知识的精神性教育,更需要从教育的根本出发,改变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力求吸引青少年主动关注,真正的从精神上将思想道德摆在重要位置。
首先,应对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现代性的教学手段。第二,注重理论与文化相结合,一些具有传统历史文化意义的公共场所,应免费为广大青少年集体开放。第三,注重德育与普法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可以弥补法制教育的缺陷。
其次,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地方针对性,健全德育教育领导组织。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负责制定、协调和指导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最后,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切忌高谈阔论、夸张渲染。应当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使广大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行动来感受提高思想道德的重要意义。
2.加强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
从内容上看,第一应当教育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当青少年在社会竞争中遭遇失败时,家长和老师应当能够正确引导其勇敢地面对失败,承认失败。第二应当及时矫正青少年出现的自卑心理。对于这类学生,社会、学校等组织应当建立起主动的预防机制,给予这些青少年更多的关怀和心理上的辅导。
3.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
犯罪被害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犯罪的加害与犯罪的被害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彼此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其中被害人的过错程度对于犯罪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提供青少年对于犯罪预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犯罪被害者的防护能力,不仅能大大减少犯罪侵害的机会与得逞的可能性,而且能起到威慑加害者的作用,并且避免由被害者向加害者的转化。
(二)宏观角度
1.家庭――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第一,创建良好家庭环境。首先,父母应当从关爱下一代成长出发,多留时间陪伴子女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其次,父母应当重视子女的想法和建议,发扬民主精神,反对家庭专制和暴力,通过平等的探讨达到共同提高对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如此有利于建立亲子间的信任关系。
第二,提高父母教养水平。提高父母的教养水平首先要从父母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是根本。父母不仅要在各方面起到表率作用,还应当树立起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提高自身,调整更新自己的认识和观念,学习掌握科学教育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树人。坚决反对使用家庭暴力或是金钱诱导等不正确的教养方法代替常规教育。
2.学校――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第一,改进教育管理模式。首先,逐步推进对应试教育改革,实施导向教育,对学生的志趣、需求、道德及法制观念做好导向工作。再次,坚持不懈的开展公平、无差别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在促进差生转化,引导差生健康成长这一方面。最后,定期进行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各学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第二,大力贯彻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治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爱国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审美观。
3.社会――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的重点
首先,治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前提是保证整个社会大环境处在和谐发展、安定团结、人人平等,因此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对于防治青少年犯罪而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防止青少年因贫困等方面的原因走上犯罪道路,而且也为有效保障青少年的家庭、防治青少年犯罪方面奠定充分的物质基础。
其次,社区历来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在预防治理犯罪上发挥的作用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治理预防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社区整体层次上的群众性集体预防措施;二是在个人层次上的个体家庭预防措施。所以社区应当重视青少年的活动阵地建设,发展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区公共福利事业,激发青少年从事有益活动。同时建立社区未成年人服务机构,为青少年提供适时、适度、适宜的心理咨询和两性教育等义务扶助,帮助青少年排忧解难,消除麻烦,同时防止他们面对因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而铤而走险。
参考文献:
[1]林凤章.学校因素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界,2007(1).
【关键词】青少年 挫折教育 社会 学校 家庭
一、诱发青少年挫折的原因
(一)社会压力
人是社会人,生活在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种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到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及人情、习俗、习惯、偏见等因素的限制,承受社会之重,如果没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多种社会矛盾冲突、东西方文化相撞、多元人生价值观激荡、多层生活方式交叉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中。企业破产、失业人员骤增、就业难……不期而遇的突变,使毫无心理准备的青少年在翘首外面的世界多精彩的同时颇感外面的世界真无奈,传统婚姻观念的变化,离婚率逐年上升,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日趋增多,受害最深,打击最大的是尚无自立、心理稚嫩的青少年;一年一度的中高考,社会、家庭对青少年的评价尺度往往以分数论高低,依名次论成败,为了上重点学校,读名牌大学,青少年不得不一心一意死读书,长时间生活在与社会隔绝的单调、压抑的氛围中,身心超负荷运转,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二)学校压力
学校本应是培养健康人才的场所。但由于历史惯力、社会导向失衡、学校间竞争的无情和升学率的攀比,教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分数、轻情感意志,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挫折教育更是一片空白。不少学校仍把中高考上线率、统考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尺度,各课任教师为了教学达标,为了实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编试题,买资料,勤提问,忙考试,辅导,答疑,补课,评比,压得学生几乎喘不过气来。还有些学校在中考前一学期,甚至一年,体、音、美课程全都让位于题海战术,更不用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了。学生很少有经风雨,见世面,展露才华的机会,久而久之,致使青少年心胸狭窄,气量短小,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差,稍遇挫折,往往有灭顶之灾的感觉。
(三)家庭压力
家庭是培养健康情感,优秀品质的第一个基地。可日渐增多的独生子女,人人都是心肝宝贝,个个都是天之骄子,一些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对独苗百般宠爱,千般关怀,造成孩子任性、自私、骄横,有些家长对子女爱之愈深,期望越高,美术要学,音乐要攻,英语班要进,家教要请,充斥孩子生活的只有学字,至于起码的家务劳动既没时间,也没精力,更没机会,因为父母包揽了一切,在家长迁就娇惯的顺境中,许多孩子脾气暴躁,懒惰、任性,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心理素质差。
(四)青少年自身压力
自身压力可分先天后天两种。先天原因出自个人气质,心理科学证明一般胆汁质抑郁质的人感情脆弱,意志薄弱。后天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对周围事物缺乏冷静的思辨,对人际关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挫折缺乏辩证的认识,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计划安排不合理等造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太多的追求、理想无法实现,导致的自信心受挫都会使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甚至产生心理疾患,如心理学研究长时间处于紧张、无序状态,可以摧毁人的整个免疫功能,导致生理心理的失调和失衡。
二、青少年受挫反应
情绪反应是指当事人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着的紧张、愤怒、焦虑等反应。表现为:第一,自闭心理,这是受挫后最初产生的心理状态,如畏惧、丧气、一蹶不振。第二,逆反心理,有自卑心理支配,一部分人转向逆反,对自己不负责任,自暴自弃,对他人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第三,冷漠心理,一些处境危险的人最初表现为愤怒,反抗,并企图逃离,但屡遭失败、挫折,想逃又逃不掉的时候,转向冷漠对待一切,得过且过,此心态会扼杀一个人的热情、动力、进取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第四,报复心理,一些青少年把自己的挫折归咎于他人,把失败归咎于外因。对他人的善言的批评和帮助拒不接受,甚至通过各种方式报复与己有关甚至无关的人。还有猜忌心理,逃避心理等。
三、青少年耐挫力的培养
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携手,齐抓共管。
(一)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因
党和国家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优化社会环境,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通过倡导合理、公平、公正、文明的竞争方式,净化青少年的心灵,通过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方法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提高青少年耐挫力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坚强的个性,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影响子女,要改变重物质满足,轻意志教育,轻视情感交流的错误做法,做子女心灵的朋友,思想的知己,既不溺爱、娇惯孩子,也不牵就回避缺点,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安排,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意让孩子经受一些抗压性锻炼,并在各种活动中发现孩子的优点,注重挖掘特长,增强自信心,使之自尊、自爱、自强。
(三)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基地
教学阵地,领导是排头兵、先行者,教师是主力军,素质教育领导要高度重视,率先垂范,教师要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并在人格、意志、品质、学识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润物无声的影响学生。学校要通过超前教育,加强心理疏导,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现各类人才,鼓励特长发挥,通过创设一些挫折环境,有意识地磨炼和提高学生承受和征服挫折的能力,鼓励学生设法排除“障碍”。通过劳动、军训、拉练、登山、远足等活动,使学生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培养自立能力、生存能力。
总之,加强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必须是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因材施教,从而形成一个挫折教育的网络和氛围,把我国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渊博知识、高尚道德情操、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的合格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科学下的定义。从这一定义来看,它就要求我们应跳出过习惯的狭小的只把握健康水平局限在“生理学”的意义上,应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健康这个问题。
在面向新时代的同时,我们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它为学校的健康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涉及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它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和自主性的特征。而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它也是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平等。
诚然,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抵御疾病,延长寿命以及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开发潜力、发展个性;培养其乐观、进取、自信自律、开拓创新、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明显突出的,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还应具有充沛的精力,坚强的个性,宽阔的胸襟,适应社会时展变化良好的心理承受力。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掌握用脑卫生、懂得心理卫生,促进他们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完美打下基础。
二、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理想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确定、人格完善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没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没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就会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导致不同的心理障碍。
总之,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加强他们的科学教育,特别是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纠正他们错误的性道德观念,促进他们性文明的形成,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编辑 孙玲娟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教师应以身作则
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其影响、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不仅负责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文明行为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应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师的高尚情操,以教师的师表去影响、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教导,需要从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首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解,注重对具体事例的列举,使课堂形象、生动,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的课堂应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其他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历史规律的同时,还应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语文课堂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利用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文学性、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师还应将生活实践与课堂中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发展智力,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3.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青少年的成长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也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地教育孩子,引导青少年做出正确的选择,对青少年出现的思想问题,家长应及时地与孩子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影响、教育孩子。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善。例如,教育部与有关部门应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清除,整顿学校附近的网络文化,使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健康、和谐。家长、学校、社会各部门应通力,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从各方面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家长、学校不仅要注重对青少年科学文化、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还应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加强,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项实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的潜移默化、社会各界的努力支持,从各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水平,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卢彩凤 单位:广州市少年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13-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是人才综合素质的教育,它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在数量上、专业上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要在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知识结构、创造才能等诸多方面全面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就在于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般来说,个人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五个方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是要使劳动者在这五个方面得到全面而均衡地发展。在个人素质的五个方面中,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形成、发展和发挥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加强对当代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当代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先进科技在经济中的广泛运用使许多劳动者从原有的工作岗位中被解放出来。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新生劳动力却在不断地加入到新的就业大军。这使得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无论是在岗的劳动者,还是待就业的劳动者,都将时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劳动者连起码的心理承受力都没有,那么是不可能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因此,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当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素质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具有明显的能动性,它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使人能够认识、改造其周围的客观事物,同时,它使人能够不断地认识、控制和完善自己。因此,一个人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将直接决定这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的好坏。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他才能健康的成长,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健全或不健康,小则直接导致其自身的毁灭,大则危及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作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以其广泛的内容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其它方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及其能力的充分发挥。
3、我国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青少年们的心理素质却呈日趋下降的态式:河北省石家庄市曾开展 “百所学校、千名教师、万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有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躁、偏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在问卷中,有的学生在“最讨厌的人是谁?”一栏中竟写下了“妈妈”、“班主任”,而“最苦恼的事”则是“找不到知心朋友”,很优秀的学生在高考过后竟声斯力竭地大号,并把所有课本撕得粉碎。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青少年自杀、自残事件不断发生,且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太差。因此,加强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当代教育当务之急。
4、我国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仍存在严重的不足
虽然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现行初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也专门开设有心理品质课,但是,由于还有许多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本人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再加之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我国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许多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而众多家长则更多关心的是子女能否升入高一级的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而对子女的心理问题要么一概不问或很少过问,要么则过于扩大化,限制子女的社会交往活动;同时 ,就学生自身而言,他们也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的也就无所谓。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说是我们一些学校、家长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一个失误,这个失误已给我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立急采取有效措施,以弥补我国当前教育在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上存在的不足。
总之,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素质的这种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心理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然而,在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普遍偏低,而国家教育又在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必然影响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兴旺,影响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加强当代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已迫在眉睫,政府、学校和家长必须高度关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现状
高职教育即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方向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比例低,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强。导致许多高职学生追求物质、社会道德衰落、身心发展不健全、虚度岁月,而且自杀行为频繁发生,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已经变得刻不容缓。目前,全世界都对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引起关注,由于青少年心理脆弱,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观念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未来需要的人材不仅仅是高素质的,还必须是身心健康的,因此,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契合势在必行。
2、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目的
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实教育制度中的不足,现行教育制度是注重知识教育,忽视了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的品德、人性等等。通过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生命教育的涵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掌握构建人际关系的技巧,认识生命的意思价值,并且学会珍惜生命,尊重他人,注重自然,能够培养出拥有正确价值观能为社会所用的健康人材。
3、如何做到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契合
素质教育理念是当下我国教育推行的主要理念,生命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推行的,高职教育只有做到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契合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有用人材。
3.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心里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决定青少年的犯罪活动。因此我们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质询师,定期进行讲座,注重对沉默寡言的同学的指导。另一方面是感情因素,因为感情而自杀或他杀的事例举不胜数,大多数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容易把友谊当成爱情,因此要了解友情的定义。其次,培养集体意识,互相帮助,内向的同学要多与班级同学交谈,遇到挫折时要即时释放心中的不快。当然我们还必须教会同学认识生命的可贵,体验生命的价值。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兴趣,了解法律,认识到法律的威严和不可触犯性。培养和谐的校园文化,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心理健康和法制宣传。
3.2素质教育理念下转换生命教育模式
以往我们进行生命教育时,对于自杀或者他杀仅仅是从心理学进行教育,由于心理的不健康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等等,现今我们对于这一行为的教育应该上升到哲学高度,通过生命教育综合防御模式进行研究。比如,一个人自杀不仅仅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是他一个人的事,应该是社会道德人伦等多方面的问题。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待生命,明白生命的重要性。这要求我们学者要弄清生命的本质内涵,明白生命的哲理,从而用这个理念指导我们实践。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有其自身的哲理,我们要很好的认识和理清,为我们的生命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3.3平常生活学习中注重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契合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老师领进门成才靠自己,可见要使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相契合,最主要的就是我们高职学生自己。教学内容如果涉及到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相契合方面的内容时我认真学习,明白生命教育的内涵。要随时留意身边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与公共活动拓展生活技能,同时参加社会环保系列活动,理解环境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珍爱生活关爱他人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学校要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生命教育,组织师生参与集体行动,科学的组织实施关于生命主题的活动,增进广大师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