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48-03
汉语言文学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学科。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内涵的精华,在新的发展时期,承担着更加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既是新时期高校学科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精神文化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通过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是新时期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1 审美教育相关内容简述
1.1 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审美能力则是对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相关能力的总称。其中审美感受能力是开展其他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整个审美过程的出发点,作为审美教育的最基本内容,审美感受能力主要是指对审美主体的感官美感获得方式和方法进行培养的教育。鉴赏能力则是在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美”进行辨别、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辨别能力则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和关键环节。想象能力是指通过对将外部感知的“美”与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等要素结合起来产生的精神美感受。审美创造能力则是在以上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创造和创新的“美”,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审美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1.2 审美教育活动
从上述审美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审美教育活动主要是指审美能力的培养活动。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对学生的审美欲望、审美理想进行培养,审美欲望是刺激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而审美理想则是激发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主要动力,这两者是审美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其次,要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培养,优秀的审美心理素质能够指导学生对“美”进行科学的感性认知、理性认识,并且能够在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审美教育作榻逃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和内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特点,要发挥学生在审美教育中的个体差异性,创造出新意美,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
1.3 审美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美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体竞争力,审美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情感教育的一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展审美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而情商则是指导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审美教育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充实和完善,在学生良好心态培养和个体综合竞争力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和健全人格,审美教育活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审美能力培养、道德意志力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等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使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塑造。另外,审美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困境,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社会发展氛围比较浮躁,在这种发展背环境背景下,审美教育能够还原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摆脱物质、功利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摒弃功利之心,更加纯粹、自然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和自我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真、善、美的鉴赏、想象和创造,实现理性思维的构建和伦理认知结构的完善,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困境,坦然生活。最后,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独立人格,在高尚情操培养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2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的创新大门
教师课堂教学中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妙趣横生的描述、抑扬顿挫的音调会使学生情不自禁进入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创设一个以乐引思、以乐求知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也在无形中悄悄地开启了学生的创新大门。
例如:在讲《向心力》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在讲台上做了一个实验;即让一个小球从斜槽轨道的顶端释放,小球绕过与底端相连的圆弧轨道一圈运动。然后,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小球经过圆弧轨道最高点为什么未掉下来? (2)我如果把小球静止放在最高点释放会出现什么结果?(3)如果我们想象把这一装置放大,你坐在轨道上的一辆小车上敢模仿这个小球的运动吗?一个实验、一串问题立即将学生带入思考、讨论和遐想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出本节主题——向心力,并借助录象播放游乐场中人们坐过山车的欢快镜头,从而将课堂氛围推向了。并且,我在本节课行将结束之际,鼓励学生去思考:游乐场的过山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你能设计一个既安全又更显“惊险”的新型“过山车”吗?要求学生回去就此问题设计方案后交上来,下节课进行现场论证。在这堂课中,我通过精美的语言组合、精心的课堂设计并自然过渡到学生的生活体验(游乐场的过山车),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了愉悦、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同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用学生关心的热点去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青年学生关心热点问题正是青年们的朝气所在,教师如能抓住这一契机,大胆地将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质疑有机地融入课堂,无疑会给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这是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向教师掷出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我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当前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例如:我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学生关注的热点渗入到《天体运动》部分的高三复习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向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神州5号”飞船的相关问题。如:为什么杨利伟在飞船中采用平躺的姿势?飞船的火箭发射为什么是竖直发射而不是其他方向?“神州5号”宇宙飞船最终在离地面大约340千米的高空飞行了14圈,它是直接被送到这个高度吗?飞船是如何实现“变轨”的?等等。我为此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去引发讨论、进行释疑。在学生频频质疑的过程中,我注重去捕捉学生每一个质疑背后的闪光点。因为,正是这些这些闪光点显现出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实践证明,通过了对这些热点问题质疑和析疑,既强化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激情。
三、用“开放型”习题的训练作好学生创新思维的铺垫
习题训练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题海战术”极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定式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宿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设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设计“开放型”习题,以此为载体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设计一些给出部分已知条件,问能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量。
设计一些给出部分已知条件问能根据这些条件设计出哪些实验。即所谓开放类实验题,这类题答案并不唯一,鼓励学生开动大脑,多多益善。如给出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几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电键和导线等,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几种测量的实验方法。
3、将一些习题重新编排,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让同学根据一定的要求自编习题等。如有两个在真空中点电荷相距一定的距离,要求学生将以下的内容设计出来,自编一道习题,然后大家比一比,看谁设计的题目既包含了我们所学的较重要的知识点,又富有新意等。 转贴于
四、用学生成功的创新去增强创新成功的信心
获取成功,无疑会增强进取的信念。创新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因而,在我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在努力创设时空,让学生去体验成功的欢悦。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闪现的创新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助其燎原;我积极鼓励同学学会敢于向我多说几个“不”,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要“人云亦云”。
关键词:高职生 英语学习 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
一、引言
英语学习涉及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外因,是为学好英语提供条件。好的教学理论、教学技巧和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对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问题,现代教学论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强调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是“怎样学”的问题成为了人们的研究对象。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主导思想是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独立地、主动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基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基础之上的。为此,当前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历史
严格地说,学习策略并非是新名词。早在两千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通过学与思的关系,简述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法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讲“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从一个方面对学习策略作了说明,至今仍有一定意义。(周凤燕,2009)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布鲁纳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但时至今日,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尚无定论。国外学者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把学习策略看成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
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Oxford,1990)
但是,真正意义的学习策略研究只有30几年的历史。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于八九十年代。
总之,迄今为止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了一些对语言学习策略的本质、特性、分类其与学习成绩、性别、交际策略等其他外部因素的关系的宝贵认识;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的对象和结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缺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针对高职生英语学习进行的较为综合的或系统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由此可见,目前很有必要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陷,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迄今为止出现的各种语言学习策略理论和方法为资源,采用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研究,形成一个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系统。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以下就从“学习的性质”与“学习的方法”这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关于学习的性质和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对自己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而,学习不是简单的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即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来建构个人意义的过程。同化是指学习者将外在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而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学习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顺应要以同化为前提,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因此,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包含着对新知识的分析和批判,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学习不仅是新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也是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参见张松涛200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或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强调学习的条件和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交流)”: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值得强调的是,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从头脑中提取与新知识一致的知识经验,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定点,而且还要关注到己有的与当前知识不一致的经验,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并通过调整来解决这些冲突,有时甚至需要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因此,一方面,学习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要分析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学习不仅是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还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的改造,最终形成特定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吴庆麟、胡谊2003)。
2.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方式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③ 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体系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体系,分别体现在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本质、特性和分类的较为系统和细致的认识上。
1.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本质和特性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本质和特性内涵自然是非常丰富的,但限于篇幅,只是择其核心内容,简单表述如下。
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是高职生作为“英语意义”(即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积极建构者,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学习活动中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而有意识地管理和采用的调控英语学习活动的外部环境情境(特别是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协作的社会环境及各种知识和能力资源环境)以及学习者内部的情感(包括意志)因素和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认知因素的一套观念(理论)、方法和程序。
2.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分类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分类(和体系结构)自然包括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维度,而在同一层面上则根据同一维度进行二到多种类型的划分,这样细化下去,直到描述到一个个具体的策略程序。限于篇幅,这里仅就较高的几个层面上按有限的两个维度(调控的对象是学习活动还是策略本身、调控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外部环境各个方面还是内部各种要素)的分类表述如图一:
图一、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系统
在最高层面上,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是个整体系统,其中潜在的各个策略类型紧密相关、不可分割。
在第二个层面上,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可以按调控的对象是学习活动还是策略本身大致分为两大类型:高职生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和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本身。前者是高职生在其英语学习活动中或前后采用的调控英语学习策略的策略,当然也包括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后者则是他们直接调控学习过程中的内外要素的策略。
在第三个层面上,元(认知)策略可以暂且不再划分。学习策略本身又可以分为外部策略和内部策略两大类型。前者是调控外部环境特别是学习情境(特别是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协作的社会环境及各种知识和能力资源环境交流、协作的社会条件)的策略,因此又可以在第四个层面上划分为交流策略和资源策略。后者是调控学习者内部因素的策略,又可在第四个层面上划分为调控学习者情感(包括意志)因素的情感策略和调控学习者认知因素的认知策略(包括调控各种现有认知结构或图式以便更好地实现同化或顺应的策略)。
这样,到了第四个层面,在第一个层面上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体系就包含了五个类型,即元(认知)策略、交流策略、资源策略、情感策略和认知策略。为了便于区分,特对其各自予以定义:
(1)元(认知)策略:指高职生在其英语学习活动中或前后采用的调控英语学习策略的策略,也包括高职生对英语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
(2)交流策略:指高职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与教师和同学等的协作交流机会、维持协作交流以及提高协作交流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比如,主动用英语与他人交谈、想办法克服交流中遇到的困难并使交流继续进行等。
(3)资源策略:指高职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我国的高职生通常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语言资源和语言实践的机会相对贫乏,因此拥有善于获得并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的资源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4)情感策略:指高职生调节自己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机、意志,缓解学习焦虑、进行自我鼓励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的策略。
(5)认知策略:指高职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记忆、储存、检索和组织整理等相关技能和策略,包括在英语学习中对已有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妥善运用策略。
五、结束语
本文着眼于我国高职生英语学习实践,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迄今出现的各种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和方法为资源,采用理论与实证、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较为综合的探讨。
参考文献
[1]Carton A. 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J].NewYork: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City of New York,1966。
[2]Chamot A.U. et al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 New York: Longman,1999。
[3]Craik F. I. M. & R. S. Lockhart Levels of processing: 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 [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2,11: 671-684。
[4]刘津开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猜词能力与外语水平[J].《外语教学》,1999,(3):31-35。
[5]刘振前 肖德法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6]沈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革新[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97-100。
[7]束定芳、庄智象,2008,《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