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汽修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对汽修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2023-08-04 17:2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汽修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汽修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

1 职业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不明确

目前,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究其原因,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结合现代化的汽修技术和手段开展有效的课程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盲目性,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行业的发展需求,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导致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高。另外,就是学生方面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职业院校学生在接触陌生的汽修理论知识时表现出了吃力。例如汽车构造课程的讲授,尽管教师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但面对较为复杂的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比如说汽车内部零件复杂的空间形体、各零件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以及相关的工作原理等,学生难以准确理解这些知识时就会出现失落,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存在滞后性

由于职业院校没有升学压力,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差,导致职业院校的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甚至存在敷衍了事,应付课程教学的问题。还有就是教师精心备课,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合理,导致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3 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脱离

有的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较大,将同一汽车部件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的教学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期,这就导致教学断续与分散,造成学生对某部件结构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无法进行深入地学习和分析。另外,有的院校的汽修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导致抽象、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提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同时实践教学缺乏理论知识的有效指导,操作实践起来较为吃力,导致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偏低。

2 提高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2.1 制定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首先,发挥当地文化的影响力,借助成功的就业实例,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汽修专业课程的兴趣与动力。当地的经济水平及文化特色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学生毕业后大多会选择本地的企业就职,更好的就业和工作薪酬是吸引学生选择专业的动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宣传汽修专业成功的就业实例,发挥“镜子”作用,将汽修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可行的目标,循序渐进的实现提高汽修专业技能的整体学习目标。

其次,“以生为本”,合理设置课程,编写具有时效性的校本教材。想要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让学生清晰自己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应该怎么学。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例如问卷调查、个别座谈、观察等,清楚掌握了汽修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也可以咨询学生对汽修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训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应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学习内容。教师应多与当地的汽修企业联系,并且不定期组织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使学生熟悉汽修岗位工作要求及职业态度要求等。教师还可以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征求其对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以市场为出发点,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以及学习态度。最后,以相关文件为依据,坚持“强化技能训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有用、够用、实用”的原则,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为学校编写汽修专业校本模块教材提供支撑,保障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再次,实施模块化教学目标,提升学习动力。教材内容的讲解除了制定总体目标外,还应制定各个模块和学习单元的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学习各个模块与学习单元的目标,懂得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动力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2.2 强化教师教学和专业技能,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提升课堂语言艺术。教师组织语言的简练与生动性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完美的语言艺术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次,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素养,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我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加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变了整个教育的客观环境。在此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深化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我认为汽修专业的教师不应只是纸上谈兵,汽修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定期进入汽修企业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在其中探索丰富、系统化的汽修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学校要定期对其进行考核,防止出现流于形式的外出学习,也能让教师的“教”更贴近生活实际,切实提升学生技能,提高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成效。

最后,坚持以学生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评价能力,树立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协作研究精神,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此外,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汽修专业教学中,比如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在此基础上搭配分组。学习各个模块前要按照“预习-质疑-探讨、研习-反思巩固-评价”的流程,使学生既独立又合作地解决各个问题。例如,自动变速器拆装教学,给各个小组分配总目标,每个小组再根据本组的学习能力分解任务,分工合作,有的学生选择分析传动路线,有的学生选择分析阀板油路,剩下的学生查资料获取该型号的数据。在教学过程中要先引导小组间互授知识、互相评价,教师在将小组总结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合并,辅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再由学生进行总结后由教师进行总评价。在合作探究中,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感染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2.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第一,结合多媒体平台和板书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指的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语言表述是教学的基础,板书、板画是教学的纲要,多媒体则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汽修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和抽象,单纯以书本和黑板的教学手段较为枯燥、单一,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示了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讲授汽车构造时,采用powerpoint讲授结构,采用flash动画效果充分演示汽车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工作过程,采用图表法进行小结,采用举例法讲解发动机的故障,如此生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第二,利用网络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直观形象和双向交互功能,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完成预习、学习等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网络资料及集体讨论来有效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第2篇

汽车维修专业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教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项目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实践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相关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操作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毕业后找工作的好坏。

1.项目教学法简介 在老师的指导下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而通过该项目的进展,学生要把握并了解每一个环节及其整个过程的基本要求,而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信息的收集以及最终评价,都会由学生自己去负责。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就多个方面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项目教学法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2.1 教学观念创新发展

现在依然有很多?W校的汽修专业中的实践操作课程还是老师先示范操作,学生再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一遍,而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得上课的学习氛围压抑,学生会缺乏主动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从始至终都会处在被动状态,不会去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更不用说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学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把汽修专业课程分为了三大模块: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在这每一模块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控制教学进度,并灵活的分配实践和理论课程,在其中找到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去教学,使得最大限度地去发挥“即学即用”的优点。在实际工作中每一模块都是由若干的实践操作课题组成,而每一课题都会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所以这就是为项目教学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基础。

2.2 教学手段创新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现项目教学,优化处理可以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推动教学方式将教学方式同根本性的进行转变,加强课堂创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乐,学有所学,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够极大程度上的改善传统的落后教学方面,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教师通过塑造轻松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核心,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下激发学习想象力,从而更大程度上的爱好学习。教师通过民主,平等的态度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汽车维修专业知识,使同学们养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评价创新发展

教师应对评价进行创新发展,将指导性评价与学生的自主评价有机结合,为让项目教学法逐步落实,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关注实践操作的发展与过程结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实施切实有效评价措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全方位方向发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自主评价能够展示出学生对项目成果的意见与结论,也是学生进行互动合作的协调精神的进一步体现。在排除故障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当小组成员操作完后,各成员进行排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方法解析,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互相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激发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培养探索精神,达到创新型教育的发展目标。

3.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

比如在对发动机的拆装实践操作的测评中,就要摆脱过去只是针对拆装过程的每一步骤是否正确以及工量具的使用与选择是否更合理的打分,可以观察跟踪学生在操作的整个全过程,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能力测评,并肯定他们在操作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因此,要扭转这样的局势就要有创新型的教学评价,将唯结果论改为结果与工程一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汽修专业技能考核,都是以轻过程重结果的,在这指挥棒的挥动下,汽修专业实践教学也逐步向唯技能操作的方向发展。

加强课堂创新,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口,实现现实与生活的相结合,这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汽修专业的教师可以从项目教学方法来进一步思考,结合创新教育经验,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点与优势,为学生提供一种多样化的发展氛围,帮助同学们牢记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发展;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108-02

Through Opportunity of Wuhan City Circle Integration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Huanggang Auto Industry

Huang Wei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Abstract: In order to take the initiative, comprehensive, rapid integration into the Wuhan city circle, and promoteHuanggang economical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the actual work,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auto maintenance andprofessional demand conditions in Huanggang, introducing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jor of auto inspection andmaintenance i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of the Huanggang development of the autoindustry. Show the opinion, strengthe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service program.

Key Words: Wuhan city circle;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主动融入、全面融入、快速融入武汉城市圈,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黄冈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推进黄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对黄冈的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做了一些探讨,与读者共飨。

一、黄冈市汽车维修业发展概况及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湖北省作为全国汽车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一直都将汽车产业作为省支柱产业发展。2007年前10个月,湖北省已生产各类汽车32.95万辆,销售各类汽车32.18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3.92%和48.80%。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湖北汽车”品牌,继续做大做强汽车等支柱产业。支持东风汽车公司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加快汽车零部件发展,积极融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黄冈作为武汉城市经济圈成员之一,与武汉市近邻,水路、公路、铁路交通十分便利,是武汉联系周边省市的直接咽喉。黄冈市的汽车保有量速度递增很快,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为汽车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黄冈市地处湖北东南部,与武汉相邻,和鄂州市隔长江相望,与鄂黄长江大桥相连。西邻湖北工业城市――黄石市,南接江西省主要城市――九江市,是交通枢纽。仅黄冈市黄州城区就有汽车维修企业80多家,其中一类3家、二类18家。汽车保有量有6000多台,其中小轿车4000多台、中巴200多台、货车1000余台。整个黄冈市汽车维修企业有200多家,而小型的维修店更是数不胜数。每个乡镇都有十几家经营汽车摩托车配件、快修小店、专门化维修门面。

按照国际算法,每新增30辆汽车需新增1个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黄冈市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加800名以上从业人员。当前我市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汽车检测维修、保险理赔、鉴定评估等人才却相当紧缺,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应顺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我院对黄冈市200余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调研,这些企业在未来3~5年内,每年将需要培养近800名各种汽车维修人才,具体情况如下:汽车机电维修250人、汽修钣金油漆100人、汽车美容养护200人、汽车及配件营销100人、汽车保险理赔50人、其他岗位100人。

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设于1997年,经过十余年的规划和建设,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条件优越,社会声誉日益提升。现有专业教师28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名、“双师”结构教师19名,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几年来公开60余篇,完成教学设备研发10多项,主、参编教材13本,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院级科研课题12项,省级精品课2门,院级精品课4门。

经过不断的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本专业以全新的改革思路建立了一个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了一个专业平台,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与养护、汽车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等多个专业和专业方向的专业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对岗施教、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本专业每年培养学生200人左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为98%以上。2005年本专业被确定为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汽车实训中心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社会急需大量的汽车技术专业的高技能型人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示范专业建设不仅能对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带动汽车技术相关专业的发展,而且能为黄冈乃至鄂东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且已成为中国汽车人才培养指定培训基地,开展了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了汽车技术类专业群的全面建设,提升了专业社会服务功能,为黄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了适用型技术人才。

三、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方案

为了实现“零距离”培养,本专业已与黄冈市黄州城

区多家汽修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另一方面,也利用学院、系部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我们已经建立的校企合作基地有:黄冈明天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黄冈市广本汽车修理厂、黄冈市八一汽车修理厂、黄冈市金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黄冈市蓝天集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黄冈分公司等20余家企业。

为了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做到双向互动、双赢共进,特制订如下初步校企合作对接方案:

(1)学院优先为汽修企业提供有关最新汽车专业信息、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为汽修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服务。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优先推荐我院优秀学生成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2)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每年可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实习,并为学生实习、教学参观、返校参加考试提供便利。可根据实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尽可能安排技术人员、维修技师举行专题讲座。实习结束后,如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企业应及时按学院有关规定办理就业手续。

(3)企业每年接收我院汽车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做好技能达标考核工作。校企双方以专业工作岗位需求为着眼点,共同构建融职业教育实践、理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对岗施教”教学体系。

(4)校企双方合作组建订单教育班、共同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共同探讨构建行动导向的“实际工作式”教学模式、联合开发工学结合教材。校企合作成立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培训。

(5)本专业承担本区域内汽车人才各职业资格岗位工种证书的鉴定培训任务,面向行业开展新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鉴定工作。企业可根据学院需要,免费或以成本价提品的维修更换件、零配件给学校作为教学设备使用。

(6)学院可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完整、系统地讲授一门汽车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向学生传授汽车专业生产实践所需的专业技能。

(7)企业能参加汽车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能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科研工作、教材编写、教学计划修订等工作。校企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一定会取得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三重效应。

我们将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争取建成“立足黄冈、辐射武汉城市圈、面向全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区域性综合公共服务平台,集职业技能培训、检测维修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维修技术网络资源服务、维修救援服务等于一体,为将汽车行业打造成黄冈的支柱产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单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第4篇

关键词: 中国汽车售后服务 4S店 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的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类:4S店、养护快修连锁店、综合性修理厂、特约维修场、汽配城和路边店。主要采取第一种模式,售后市场呈现多种业态模式并存共生的局面。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客户群体,都有相应的优势和不足。

4S店和特约维修厂,配件管理最为规范,服务环境和维修质量有明显优势,但是价格偏高,主要满足3年之内新车和高档车用户的需求和大修用户的需求;养护快修连锁模式作为新兴的售后服务模式,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其业务集中在快修、保养和通用件的更换,主要满足消费者对便利性和专业性的要求。总体上有53.3%的用户在过了保修期后会选择在快修连锁店进行售后维修和保养,继续留在4S店的比例只有33.9%。由此看来,快修连锁模式和汽配城等新的售后服务模式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现有4S模式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和补充。

一、4S模式的优势分析

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更愿意到有信誉的4S店购买汽车产品。很少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在大商场和加油站等零售店购买。从1999年开始在中国兴起到现在,在4S店买车修车已经成为享受高质量服务的代名词。另外,4S店有着巨大客户群。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4S店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每座城市4S店达到300家左右,杭州的4S店也超过了200家,而且数量还在上升。每个4S店每月的汽车保有量达到1000―2000辆。可以说目前的4S店售后服务市场仍极具潜力。4S店对售出的新车有2―3年的维修担保,有些车子即便过了担保期,仍然会选择到4S店定期保养。

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誉度方面。

4S店有一系列的客户投诉、意见、索赔的管理系统,给车主留下良好的印象,4S店将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2.品牌优势。

由于汽车属于高档消费品,消费者对汽车的保养维修要求较高,他们比较注重汽车服务的品牌,一般倾向于选择知名度大的服务品牌维护与保养汽车。

3.专业技术优势。

4S店往往有强大的汽车厂家作为后盾,因而4S店只为某一种品牌的汽车提供服务。由于有了厂家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4S店的维修人员对本品牌的汽车维修技术比较精通,对汽车的型号、技术参数、性能更加了解,更加专业。而普通的维修店铺虽然对不同品牌的汽车都略有了解,但是针对某一种品牌却很难做到精通。在维修技术的精通方面,4S店的优势显而易见。

4.售后保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4S店都把品牌的建立当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4S店更加注重售后服务质量的保障,由于有汽车厂家的支持,4S店在维修、配件等方面的售后服务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汽车电路或者线路的改装,例如DVD机的改装等。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改装,4S店能够对改装后的质量保障作出承诺,这方面的优势使4S店成为车主进行汽车技术改装的首选,这是普通汽修店无法做到的。

5.人性化服务

相对于普通的维修店,4S店的环境优美、舒适,有专门的休息室,有饮料、小点心供应,有报刊、杂志供翻阅,服务人员态度亲切,服务周到,方便、快捷的一条龙服务流程,让顾客真正感受到“上帝”的幸福。普通的维修店在人性化方面无法与4S店相比。

二、4S店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汽车消费者消费观念的逐渐成熟,4S店的弊端日趋明显。

1.投资数额大,运行成本高,只能维修某一固定汽车品牌,市场容量有限。

2.地理位置基本处在城郊或城市次中心地带,汽车维修时消费者时间成本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划的调整,加上占地较大、环保要求较高,对售后服务的地点选择正在逐渐脱离整车厂商的权利范围,它们不得不考虑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建立服务网点。这无疑会给用户的维修保养带来极大的地理不便。

3.4S店承接的业务基本上是常规保养业务,服务价格高,不具有竞争优势。

4.服务质量不高,存在欺诈行为。

一些4S店配件质量以次充好,没毛病硬说有毛病。能把“小问题”修成大问题,能换零件的尽量不去修,有时候只是一个小故障,勉强修一下,让车维持几天再出点别的毛病,让车主多跑几趟,多花些维修费。更恶劣的,就是一些配件小故障能修的也不去修,而是建议车主更换。

5.4S店维修、保养价格过高,收费的透明度不够。4S店里销售的零部件贵得离谱,市面上流通的汽车配件大致分为原厂、进口、副厂、市场件四类,其实很多汽修厂都有进口、副厂甚至原厂的配件,其价格就比4S店低得多。比如,在4S店更换普通的保险杠,要1200元,加上喷漆、工时等费用已达2000元。到汽修厂只需600元就可以全部做好。同一辆车检修线路,4S店要500元,普通维修厂只需50元。一般的4S店都会收取机油材料费300元左右,工时费100―200元/小时。评估员操作起来有很强的随意性,一般的4S店老板都会要求他们尽量报高价。评估员的绩效工资收入与他报价挂钩,更是加剧了4S店漫天要价的现象。

三、4S店发展的未来趋势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保有量的扩大,业内的竞争和调整使4S店模式的发展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价格过高、服务流失和配件流失将成为它的“软肋”。4S店虽然占据着售后服务市场的大部分利润,但它面对的竞争正日益激烈。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将目前流的4S模式过渡到多渠道的、更加完善的营销模式。

1.价格下调。

目前各家4S店对于工时费的收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标准,国家对此也没有相关规定。

在不成熟的中国售后服务市场,用户们对工时费也无法辨别清楚,加上配件价格通常都能占到服务总费用的60%―70%,往往超出了用户的心理承受范围。因此,4S店应该在统一区域工时费的基础上,对竞争企业,配件价格,以及用户对价格的认知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通过差异化定价来改变用户对配件价格的敏感性,从而打消他们对服务费用的疑虑。如果用户对配件价格的认知度高,那么这部分配件就属于“高敏感件”,反之则属于“低敏感件”。因此,对配件的降价行为应主要集中在“高敏感件”方面。通过降低配件价格的方式挽回有流失迹象的车主。

2.挽回服务流失。

当车龄超过4年时,服务流失的现象更加严重,流失用户几乎接近一半,都流失到4S店以外的店铺。这是因为高车龄用户的维修保养的频率会加大,对服务费用更为敏感,更加苛刻地要求服务的快捷和地点的便利。加上在长期的维修保养中,这部分用户已经获得了更多可以信赖的服务渠道,他们再次选择4S店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在售后服务领域都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只要汽车过了两年保质期,服务流失现象就会大幅增加,所以汽车厂商都会想尽办法利用“保质期”期间的服务挽留客户。对于不同车龄用户的服务流失情况,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主要用户。但是用户确认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汽车厂商在这项售后领域的工作仍然是空白的。

3.控制原厂配件外流。

配件市场的混乱现状,主要源于整车厂商对配件采购环节的监管不力,4S店外部采购和配件外销的状况都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为绝大多数的整车厂商并没有对它们建立严格的考评体系和监管流程。

其实控制配件流失的方法很简单,在对用户加强“原装配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整车厂商需要与4S店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如果整车厂有足够的原装配件资源不去外采,能够制订严格的监管流程,杜绝一切外销现象,配件市场绝不会像现在这般混乱,整车厂商的金额流失也不会如此严重。

4.重视服务人员知识体系的培训。

高校在汽车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当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有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汽车专业。高校应增加对该专业的投入和建设,将“理论”联系“实践,并结合形势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另外,汽车4S店应重视服务人员的后期培养和培训。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的成熟,加快了汽车产品、工具更新换代的速度,因此售后服务人员需要不断地接受培训,才能掌握新的知识,适应市场的需要。

5.制定4S店的服务标准。

我国售后市场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制订强制性的4S店服务标准,由国家或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协会出台汽车售后服务的行业规则,规范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活动。

6.建立汽车售后服务的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

我国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汽车售后服务法律和监督体系,才能使4S店售后服务稳步健康地发展。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4S店的欺诈行为,对汽车维修、配件更换的服务质量有一定的保障,还可以对汽车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起到警慑作用。另外对违法经营、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行为可以依法严格处理。因此汽车售后服务法律法规的建立势在必行,任何活动都有章可循,才能让4S店在汽车服务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方.我国汽车养护品市场营销渠道策略研究.GM,2008,1.

[2]徐培培.海口一汽修厂老板曝光4S店修车黑幕.南国都市报.4-9.16.

第5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个体需要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用优质的教学资源,近几年我校敞开了大门,降低了门槛,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愿望,我们就给他提供学习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更多的学生能从我校学得一技之长,更多的企业得到了合格的技术工人,但由此也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教与学很难达到和谐统一。让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正视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是社会大形势的需要。

一、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我国,“蓝领”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其着眼点并非在生产一线,因此,招生难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彻底解决。以海南省为例,无论是技工院校还是中职学校,都不可能通过中招录取的途径完成招生计划,即使采取灵活措施,也仍然困难重重。此外,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往往是普通教育的落榜生,再加上实行报名入学,生源未经过任何筛选,质量没有保证。先天的不足导致技工院校的学生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等都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实施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集中体现

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英语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选编不同的教材,聘用不同的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法。分层教学,类同于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教师需“因材施教”,学生也应“因教而学”;教育者还应允许学生“因材择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进行自由的发展。“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三者相结合,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使之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教学需在探索中前进

英语分层教学在笔者所在学校才刚刚起步,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还需要不断探索。

1.对任课教师、学生进行优化调整

为使分层教学有序推进,可选取在同一专业中已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兴趣等方面分层的中级班、高级班、预备技师班中试点,然后以班为单位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每学期末,以学生成绩、教师评价和自我意愿为评定指标,对学生的分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根据教学效果、学生反馈和自我意愿对任课老师也做出优化调配。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2.走出去,请进来

闭门造车终究有诸多局限。因此,要多创造机会让一线的教师走出校门,学习借鉴同类型学校的成功经验。教师学习归来,要注重将学习成果付诸实施,并通过讲座、教研活动等方式与其他老师分享。同时,要创造条件外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有经验的教师传经送宝。

三、分层教学应满足学生所需

英语分层教学应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突出不同学习个体需要。

1.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的认知有不同的维度,从记忆到理解、运用、创造都是有梯度的,因而,在英语教学中也要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设置不同维度的目标要求。对于预备技师班和高级班学生来说,目标定得太低,学生会觉得毫无挑战性,学得索然无味;对于中级班学生来说,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会觉得遥不可及,干脆放弃。所以在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力求把目标定得适合不同班级的学生,使他们各得其所。比如在新授单词环节,预备技师班学生接受能力强,记忆、理解环节一下就过,那么重点就是让他们能够运用新词,能够自己创设语境来练单词造句子,从而达到创造这一最高目标;对于高级班学生来说,能够达到理解层面就足够了;而对于中级班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课堂上学会读、辨识该词即可。

2.合理编写与使用教材

近年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使用,更贴近本校学生的特点,更贴近分层教学的需要,更贴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环境下对技能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学校的英语教师先后编写了《汽修实用英语》《旅游英语》等教材。教材在内容上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以满足分层教学之所需。每学期末,英语教师们都会开展主题为“修改完善教材”的教研活动,将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讨论,对教材进行修改完善。由于针对性强、贴近实际,校本教材的使用在分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和“吃不饱”的学生,老师们还选择了一些实用性强的课外辅助材料作为补充。如:为旅游专业的同学补充《导游英语》,为电子专业预备技师班的同学补充《计算机英语》。这些举措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也为学生拓展就业面、提高就业档次奠定了基础。

3.选择不同教师,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教学方法,若能取教师之长运用在所契合班级进行教学,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在我校,选择擅长计算机的英语老师进行计算机预备技师班的教学,有导游证的英语老师承担旅游专业高级班的授课任务,在大学选修过汽修英语的老师教汽修预备技师班。老师们的特长得以发挥,教起学生来也是得心应手。

4.采用不同授课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同年级、同专业的学生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出一辙。而分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教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关注课堂效果。如:预备技师班的学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英语学习融入工作情境;中级班的学生,由于英语水平有限,学习兴趣有待提高,可以多采用趣味教学法,寓教于乐,学生感兴趣了,效果自然也就明

显了。

5.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根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作业能起到检查学习效果和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作用。在分层教学中,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均应根据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而布置。每次作业的内容、成绩、效果都应在教师工作手册上详细记载,并作为教研活动的研讨内容。

6.学生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中级班的学生考试命题以了解、认知为主,高级班的学生侧重于理解和掌握,预备技师班的学生则要求熟练运用。

英语分层教学在我校已试行了一段时间,教学质量有了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改善。然而,分层次教学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在实践中反复论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英语分层教学的切实可行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第6篇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打造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

1、充实调整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师生比例要达到“1:20”和有关学历及职称的规定,我校教师队伍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素质结构都有一定的差距。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先后引进各类新教师二十多名。形成了“合理流动,适当储备、优胜劣汰”的人才引进格局,为我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水平,为教师搭建学习、提高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制订了师德师风建设方案,严格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划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红线”,逢会必讲师德师风;进行了师德师风培训和交流;对青年教师采取了边工作边培训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锻炼了青年教师;特别提出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绝大多数教师担任班主任发挥了积极作用;对违背师德师风要求的教师进行帮助教育;对个别情节严重的进行了调整。使“我行我素”、“违规收费”、“不听安排”、“得过且过”、“严重违纪”等不正之风得到遏制,教师队伍进一步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的新风貌。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教师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自去年九月份以来,我们对教师收入水平逐步进行了调整。xx年3、4、5、6月与xx年同期相比,教师的工资普遍得到了提高,教师工资平均增幅达二十个百分点以上。

二、围绕质量强校,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

本学期,紧紧围绕 “改革创新,质量强校”的战略方针,以高效课堂为抓手,深化了教学改革;严格了教学检查;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

1、探索“高效课堂”新做法。建立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经验。以教学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按专业成立了五个教研组;多次召开专业组长会议,布置有关教育教学工作,按要求制定本学年教研活动方案和计划。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规范作了要求,对各教研组、各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参加的教研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围绕“高效课堂”,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以“公开课”、“示范课”的形式组织教师“听课、评课”。通过定期教研,及时掌握教学信息。自去年九月以来,先后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部分老师在会上发言,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加强教学常规化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课堂管理,教学检查、听课、评课、交流制度化。对全校教师的备课本、听课笔记和作业批改进行了每月一检查,每周一抽查,并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反馈。始终把教学“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和“神圣的45分钟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从高处要求、细处入手,力求每个环节都能出效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加大了课堂教学检查的力度,对上课等各项常规性检查,做到了专人负责,天天都有巡视,堂堂都有人查,检查有记录,并每天汇总当天情况。教学常规管理的严格实施,使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规范化、教学过程优质化已成为我校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

教务处多方收集信息,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对每个专业分别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和全体学生的评教活动,全面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并将学生反映的意见反馈给教师。更好地改进和促进了教学管理。

加强督导力度。对班务日志每天都查看,从班务日志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务处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发现有不良现象存在的,马上与上课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绝不出任何纰漏。教务处每学期都对教案进行多次检查,对各班级的学生作业进行抽查。对检查情况逐一登记备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找相关人员沟通了解,督促其整改,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完善考务机制,严格考风考纪,促进了学风建设。在完善考务机制的同时,教务处对每次考试认真研究和安排,规范命题,严格考风考纪,对学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3、重点抓实习实操,加强动手能力培养。职业学校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我们突出实习实训。实行了“1:1”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加大了实习实训力度。自去年以来,先后投入80多万元新建了汽车维修、数控两个多媒体教室和两个电脑室;新增100多台电子计算机、50台电子琴、80台电动缝纫设备;新建并装修了一个舞蹈排练厅、一个服装裁剪实习车间等。极大地改善了实习实训条件,完善了办学设施,增加电脑维护人员,加大了维修力度,确保了实习实训任务的完成。12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多次到校外进行义务电器维修服务受到好评。

4、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学校提出了“有赛必参、有奖必夺”的要求。在校内组织培训,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如cad绘图竞赛、1+1思维杯数学竞赛、珠算杯竞赛、电子技能竞赛、会计竞赛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市会计技能竞赛、市计算机技能竞赛、市汽车技能竞赛、市模具数控技能竞赛、市英语演讲比赛、市电子技能竞赛等。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全校学生在对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重视程度,效果显着。在全市技能大赛中,11计算机2班的林忠周同学和11模具2班的刘日坤同学在自己的努力拼博下,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分别荣获全市图形图像处理和装配钳工第三名。为自己,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作为获奖同学的指导老师林小江、柯玉涛二人也获得了全市优秀指导老师三等奖。在市汽车技能大赛中,我校11汽修班朱明灿、朱杰两位同学,比赛成绩优秀,直接获得市劳动局颁发的汽车中级技能等级证书。

5、认真抓好各专业的考证工作。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技能考证工作。把抓好技能考证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多次联系考证方到本校进行考前培训和考证。自去年九月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通话测试,参考人数138人,学生普遍自我感觉良好。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的汽车维修电工考证,参考人数78人,通过率达97%。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技能考证,参考人数78人,通过率达90%。模具制造、数控技术专业的autocad考证,参考人数69人,通过率达95%。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参考人数109人,通过率达65%。平均通过率为86.7%。计算机技能等级考证、普通话测试考证、汽车维修电工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证、服装制作工考证等总人数达1000多人次。

6、为了适应职业学校改革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学校专业调整方案,我校专业设置达到12个。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课程设置计划,共设置课程近270多项,停开或减量的课程有10多项。预订了新学期教材,为新学期做好了课程和教材的准备工作。

三、围绕素质教育,学生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实现“全员参与德育教育”,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1、德育工作上台阶。

德育工作机构健全,分工明确,措施落实。 以学生处为龙头,团委、学生会、班主任配合,做到了“周周有计划和小结,月月有检查和评比”,形成了以学生处为主体,班主任为核心,学生社团配合,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管理格局;在学生中开展“三自教育”,形成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机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新思路。实施“四个一工程”;开展“两个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开好主题班会,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之声等载体和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演讲会、报告会、军训、入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学习意识、安全意识和感恩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操行合格率大有提高。

2、学生管理上档次。

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岗位明确、做到了“周有计划,月有总结”。学籍管理规范,完成了新生学籍资料1014人的录入工作,健全了学生档案。学生巩固率达94.5%。对“有差异”学生的转化卓有成效。以学生会、团委为主体,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共组建各类学生社团近二十个。在加强对学生干部指导培养的基础上,开创了学生自治、自理的管理新局面。完善封闭式管理,实行学生宿舍准军事化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3、班主任工作新思路。

进一步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了班主任常规管理,严格班主任的日常考核,实行奖罚分明,末位淘汰。开展了“心理辅导、主题班会”等活动,丰富了以“热爱祖国、感恩学校、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敬老师、遵纪守法、适应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内涵;对日常班级工作实行“日检查、周公布、月考核和奖励”,形成了师生关系佳、班风好、校风正、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满意度高的新局面,一批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新生的稳固率大大提高,学生的犯罪率为零。

4、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搭建德育教育平台。

精心组织好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广泛开展技能文化节活动、演讲比赛、专题辩论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十佳歌手大奖赛、迎新文艺演出、教室设计大奖赛、篮球竞赛、足球比赛等各项竞赛活动,整个校园氛围非常活跃,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去年秋季举办的“第三届田径运动会”历时三天,七大项,500多名运动员参赛;“迎新杯篮球赛”,有四十三个队,400多名男女运动员参赛,历时两个月,数十场比赛;“师生杯足球赛”,有十支队伍参赛,校董事会成员带头,近百名运动员参赛,历时一个月。今年开展的趣味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三人篮球赛等这些运动项目的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走进校园,各运动场,总是龙腾虎跃,到处都是同学们锻炼身体的热闹景象。

5、“四个一工程”有了新内涵。

“四个一工程”是我校xx年以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唱一支好歌、做一个好人”。这一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xx年荣获市教育局颁发的“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文化节‘四个一工程’优秀项目”奖。

为了进一步落实市教育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品牌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创新符合我校特色的“德育品牌”,在我校过去开展“四个一工程”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总结,在师生中开展了“创德育教育品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收集“建议书”五十多份,各种建议共八个方面200余条,召开了“创建德育品牌专题研讨会”,对我校开展了“创德育品牌”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联系学校实际将“四个一工程”进行了提档升级,赋予了新的理念和内涵,提出了“树立一个人生奋斗理想;学习一个文体艺术特长;养成一个良好行为习惯;设计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全新的“四个一工程”的德育品牌,对于我校进一步开展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提档升级、赋予新的内涵,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以实际行动创建德育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6、共青团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年来,学校加强了共青团建设,发挥了团组织在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中的助手作用。

完善了组织建设,配备了专职团委副书记,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了校团委,建立了班级团支部,配齐了团的干部,为抓好共青团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加强了对团委、学生会、各社团的各项职能、规章制度的拟定以及档案材料的筹备。特别是对我校团委会的职能安排和部署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全校学生干部”培训课堂为载体,为学生管理提供合理的意见与建议,更好地发挥团委的积极作用。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找准学校团的工作的着力点,深入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各项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以“四个一工程”为目标,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每周升国旗、唱国歌,通过国旗下宣誓、讲话,培养各班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荣誉感。利用“清明节”、“学习雷锋纪念日”、“母亲节”、“端午节”、“世界地球日”等节日,开展主题板报、雷锋义务清洁活动、踏青郊游、征文比赛、绘画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丰富课余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坚持开展“三自教育”活动,即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礼仪、卫生、巡逻、义务清洁等校园内外的琐事,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态度、道德底蕴等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开办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社团——第二课堂。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团委牵头,开办了“篮球”、“羽毛球”、“书法”、“美术”、“散打队”、“武术”、“舞蹈”、“轮滑”、“双节棍”、“营销学社”、“摄影爱好者”等等一系列兴趣社团,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多样性。以“成人礼”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校园响应为例,真正把宣传落到实处,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动态,加强团队感染力。较好地发挥了共青团的助手作用。

四、发挥后勤部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

自去年以来,先后完成了综合楼改造工程;开办了第二食堂;供电、供水改造和热水系统建设工程;过路天桥的修建,校园网络系统安装、学生寝室空调配备,添置了一批学生课桌椅、双层铁架床、衣柜和教学设备;开设了六楼舞蹈室、新修了体育场塑胶跑道;汽修实训车间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等多个功能室等等,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和学习生活条件,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卫生清扫实行“专职清扫与学生责任区清扫”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学校环境卫生。食堂管理规范化,总务处监管并定时巡查食堂,食品供应及时,符合卫生条例规定。所有餐饮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做到了上班“穿工作服、戴口罩、戴手套、戴卫生帽”,严格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积极开展灭鼠、灭蟑螂等活动,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师生满意度有所提高。

强化水电管理,确保学校正常使用。组织力量对校内水电设施进行了定期检修。

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化。成立资产管理小组,制定资产管理办法,组成了覆盖全校的资产管理网络,强化资产管理责任,按照学校资产管理要求,对资产进行登记造册,使资产管理工作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

加强了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利用板报、展板等宣传媒体,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定期对公共场所,尤其是对重要卫生场所进行消毒、灭蝇、灭鼠、灭蟑螂。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与其他部门一道,积极迎接市卫生系统对我校的教学环境卫生大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提搞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是后勤部门的责任,去年以来,积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妥善安排了教师住宿,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及时安排部分教师住空调房降温。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起草和修订了《xx职业技术学校食堂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使后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为总务处工作规范管理、制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起到精神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有规划、有安排、有总结。学校文化建设有一定基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徽、校旗、校歌、办学指导思想、校长寄语以及“深化改革、质量强校”的战略方针和“三、五、八”奋斗目标等,对于职工思想,明确奋斗目标,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发挥了积极作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宣传栏、橱窗、校报精心编辑,定期换版;校园之声定时广播;墙壁标语、路旁插牌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氛围浓郁,育人环境和谐。

搭建校园宣传平台。为了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搭建了四个宣传平台,一是修改调整了学校外网,在老师们的协助下从结构、布局、图片、文字等方面进行了适时更新,增加了招生宣传和视频内容,仅各类文章近200篇,使网站内容丰富,更具时效性、可读性,对外宣传学校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创建“xxxx职校校园网”,围绕校内中心工作、大型活动、动态报道、新闻等进行宣传,有网友近400人;各类文章300多篇;照片10000多张;浏览近万人次;深受学生欢迎,较好地发挥了宣传作用。三是围绕学校各项工作,适时更新宣传栏三个批次,共更新三十多板,较好发挥了宣传作用。四是对墙壁及校外宣传栏进行了内容更新。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发挥了学校的宣传窗口和喉舌作用,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六、高度重视招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招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以配合招生而开展。xx年我校招生人数创新高,招生近1000人,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xx年招生工作在市招生政策调整,招生工作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切合实际订方案,千方百计搞宣传,认真做好学生到校考察工作,为秋季招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较好地完成了毕业生就业分配任务。学校同近二十个企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合同,在十四个单位建立了实训基地。先后组织数十批近万人次,利用双休到企业单位进行勤工助学,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取得了“三赢”的效果。成功组织了校园招聘会,为搞好学生的实习分配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11级学生实习分配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巳基本完成。

七、存在的不足。

一是教学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三是师德师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收入分配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

五是课堂授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是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上台阶。

七是宣传工作有待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八是学生的就业工作有待进一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抓基础,抓规范。

九是后勤服务工作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老师们、同志们:成绩已经成为过去,问题催促我们奋进,我们要满怀信心,展望未来。

第7篇

Key word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re competitiveness;cultivate;potter's five forces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07-03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民办高职教育业出现了快速发展局面。据统计到2010年,我国民办高职学校已达到303所,在校生196万人,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在发展中我国民办高职教育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近几年全国的高考生源在持续减少,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77所民办高职,计划招22.47万人,实际招生26.7万人,实际报到20.74万人,平均报到率77.7%,在高中和中职毕业生生源数量一定和就业岗位有限情况下,作为以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民办高职院校,当前和今后在招生、就业、教学等方面不仅面临同类高职院校之间竞争,而且还要面临来自培训机构、中职、独立学院、普通高校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竞争压力。因此,民办高职教育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1 五力模型分析民办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

五力模型是由美国人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以及激烈程度的五种力量,它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谈判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竞争(如图1)。

上面提到,民办高职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着激烈竞争。因此,运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民办高职院校就能明确自己优势与劣势,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定位和决策,才能确保在激烈竞争中又快又稳发展。

2 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五力分析

相对应五种竞争力量分别为:

2.1 现有竞争力 目前,民办高职现有竞争力主要来自于:独立设置民办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普通本科二级学院,各类大、夜大、函大以及中专所办高职班。为了生源和就业开展了激烈地“争夺战”,同一地区公办与民办以及民办职业院校之间竞争就更为激烈,。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凭借自己公办学校牌子在招生方面要好于民办高职院校,中职高职班在招生方面优势相对较弱。在就业方面,各民办高职院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招聘会、宣讲会此起彼伏。可见,高职教育在招生与就业方面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2.2 潜在竞争力 我国经济处快速发展、社会加快转型期,但高等教育需求和资源供给矛盾日趋突出,国外高等教育十分看好我国的教育市场,而且进军势头迅猛。如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高等学校,频频在我国内地江浙粤沿海地区院校合作办学、招揽生源,这种合作办学的进入必将对民办职业教育产生巨大挑战和冲击。

2.3 替代竞争力 自学考试是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途径的一种独特教育方式,而且逐渐得到了社会肯定;现代网络远程教育这种灵活、方便且学习成本低的教育模式,也是很多人享受名校资源接受教育首选。这些都将对高职院校办学形成一定压力。另外,针对性很强的短期职业培训,如保险、IT、新华电脑、北方汽修、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等近几年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民办高职教育也形成威胁。

2.4 生源情况 从适龄数量上看,这些年生源减少将会使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发生变化,从教学质量上看,可供高职院校选择的学生数量有限,即第一,成绩要达到省市、学校控制的分数线;第二,达到控制线的学生又有多条路可供选择,比如:复读、进入高职院校、参加短期培训快速就业及进入民办大学等。由于争夺生源竞争十分激烈,许多高职院校都不能完成招生计划。今后,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再加上普通高校扩招、短期培训、社会办学发展,国外合作办学进入以及人们对民办教育观念上歧视等,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可供选择有效生源将会更加紧张。

3 民办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民办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是学校长期形成的、?涵于组织内质中的、学校独具的并且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使学校在长时间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它包括三个部分制度设计能力、资源支持能和贯彻实施能力三个要素。

3.1 制度设计能力

3.1.1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民办院校产权分为三种,一种是个人投资,产权单一;一种是家族投资,产权属于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一种是产权合作,多个产权合作组建院校。不管哪种产权都要形成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办学体制。建立现代产权这种组织形式很适合民办高职院校,符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办学活力的改革方向。

3.1.2 规范化的管理 规范化管理的要领是工作模板化,什么叫做规范化?就是我们把工作实施按照IS09000族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做成标准的工作模板;针对民办院校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把课程教学管理做成体系标准,这样来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要求来做。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才能管好人,必须靠强势的管理建立一套不断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

3.2 资源支持能力 学校的有些资源是有形的,有些资源是无形的,但他们构成学校的资源支持能力。

3.2.1 实训工作过程 根据中国职教学会的统计数据,有近80%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满意,学生实训过程中设备过于老化,教学设计单一,实训操作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校内实训时,实训基地布局应该与企业车间工艺路线和工作流程保持一致,实训过程与某一产品生产过程一致,实训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与企业保持一致,基地即车间,车间即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3.2.2 资源共享 要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真正的资源共享,那么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那就是需要将学校不同平台、不同结构的学科与专业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声誉资源、市场资源、声誉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汇总、整合并统一到一个开放式、全专业共享资源库平台中,然后将该资源全库镜像到每个学校的校园网内,并实施定期更新服务,这样资源库才能为校内教师和学生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资源服务。

3.3 贯彻实施能力

3.3.1 要选择会执行的人 执行力的首要条件就是用有执行力的人。选人,首先要注意诚信,没有诚信,执行就会偏离,强调执行力先要考查这个人够不够诚实,一个人如果不诚信,他做什么都东西会打一个折扣。其次是要信任。对于聘请专家治校应相信的时候不相信就患了猜疑症,不应相信的时候相信就是傻瓜。民办高职院校股东们要有这样开放的胸襟,能接纳专家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3.3.2 营造文化环境 办学的目的要变成共识,才能执行。一个学校如果有危机,就是大家都有危机感,才能做成变革;一个学校如果有文化,要大家都有才会变成它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一个学校要有目标,要大家都愿意做,这个目标才会落实。有执行力文化不一定成功,也许是运气好,但没有执行力文化即使成功也是运气,最后还是失败。

3.3.3 反馈机制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工作中对重要的环节脱钩,要追究原因,同时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及时做好事前沟通、事中沟通、事后沟通等时段沟通;学校内部上、下、同级之间工作邮件必须在收到后限定时间内予以意见反馈,超过反馈时间,造成延误怠工的由责任人承担。

4 民办高职院校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态势途径

4.1 内部途径

4.1.1 办学定位要“准” 创业理想、项目质量和预期收入成为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三大驱动力,同时体现了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定位。民办高职学校的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等必须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强调工作职业性和社会适应性,强调由学生向职业人方向转换,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一专多能。

4.1.2 教育思路要“新” 开放式办学要求教育思路要“新”,要加强与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走国际化的道路;同时民办高职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与国际接轨,通过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的竞争来促进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办高职教育竞争力。

4.1.3 培养目标要“明” 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为主,技校及培训机构以短、平、快培训,以培养操作为主,民办高职院校则应主要培养既要有良好理论素养,又要特别有动手实践能力,是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定要有所体现,才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4.1.4 管理方式要“特” 民办高职院校在管理上要转变观念,要引进化管理模式,强化战略决策、发展目标、招生、教学质量、就业等多方面管理,建立开放并且良好沟通环境和文化环境,使每位员工都可以向表达他的看法,包括建议也包括不满,同时由以实行购股计划,全体员工参与利润分享计划,该计划可以为员工提供丰厚退休金,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使得员工利益与学校利益休戚相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合伙”。

4.2 外部途径

4.2.1 重组“知识”联盟 民办高职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知识”联盟而获得。“知识”联盟有助于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从而获得核心竞争力,也可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学校通过重新整合自己内外资源,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并使校中厂,厂中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4.2.2 开展产学研孵化基地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和督促教师和研发专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政企需求、传递合作意向,积极建立培训和服务中心并开展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联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协助政府开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这种服务理念以经得起产业结构和市场调整的考验为检验标准,这样才能保持与社会、与企业建立融洽共赢的关系,并且最终形成民办高职的核心竞争力并立于不败之地。

第8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管理 高职院校 改革

[作者简介]王琳(1978- ),女,河北安新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道德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28-02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人数持续减少,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一些高职院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成为国家级示范院校,在获得更多教育资源的同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但是,也有一些院校招生困难,陷入勉强维持的境地,面临被兼并或停办的命运。虽然现今的高职院校大部分仍是国办事业单位,但越来越感受到市场竞争带来的猎猎寒风。因此,高职院校办学也越来越像发展企业:教育是产品,教职员工是生产者,学生与用人单位是顾客,招生是订单,就业是口碑。一些高职院校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主动采用企业化的方式推进高职院校管理方式的改革,但走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得改革没有成效或无疾而终。

其实,企业的发展是分等次的,而我国对企业发展的认识也经历了几个层次的提升。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向自负盈亏的企业转变,我们首先意识到的是企业管理需要成本核算的问题。然而,这只是计划经济时期体制内的工厂成为市场经济中合格企业的基本问题,成功的企业还需要考虑更多内容,比如质量控制、多种经营、售后服务,又进而要有市场调研、企业公关、品牌培育、企业文化等现代企业所必备的一切细节。

高职院校的改革乃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完善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改革不可能再走企业改革的老路,对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解不能也没有太多时间一一实践。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已经为高职院校的管理提供了成熟的样本,用企业化方式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关键就是要把企业的相关制度、标准、文化等充分且适当地运用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把高职教育培育成新的社会经济增长点。文章将比照成熟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试着探讨高职院校改革的若干要素。

一、培植高校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文化好比企业圣经,能够使员工在企业的价值观、职业感层面更有力地凝聚在一起,从而最终提升企业的绩效。同时,悠久而成熟的企业文化也彰显了企业的独特个性和品牌精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竞争。我国齐善鸿教授提出的“精神管理”理论以及美国豪斯教授提出的“以价值为本的领导学”理论,都是对企业文化价值的理论阐释。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学校文化建设同样是重中之重。成熟的学校文化对全体师生有着重要意义。与冰冷、死板的规章制度相比,学校文化更能凝聚全体师生的心,更能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创造力,使其能够在认同并响应学校目标的同时努力为学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学校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职业操守,毕业生要想得到用工企业的认同,除了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外,更应在精神操守、职业道德方面表现出众。成熟的学校文化恰恰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职业气质不断优化。此外,良好的学校文化能够给学校带来良好的口碑,这又是学校品牌培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改革中,应当认真凝练本校的文化传统,以人为本,用广泛认同的文化理念体现学校对师生的尊重,形成民主、真诚的工作环境,营造严肃、诚信的学习氛围。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隐性的教育工程,它体现在校园硬件建设的人性化,体现在学校制度设计的以人为本,体现在奖惩手段的严肃透明,更体现在师生言论的民主自由。学校文化建设又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校领导有明确的战略观念,从整体上统筹规划安排;需要全体师生有明确的行为意识,从细微处贯彻实施。

但是,事实上,许多高职院校在具体实践中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有些甚至认为那是综合性本科院校才应关注的事情,单纯用一些苛刻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又一味纵容学生,甚至弄虚作假、赏罚不明,造成员工离心离德,学生怨声载道,最终使得学校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每况愈下。因此,对校园进行文化观念的包装与构筑,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市场中成功的第一步。

二、培育高校品牌

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成功的品牌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忠诚的顾客和不菲的利益。品牌是产品口碑的体现,与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紧密相连。同时,品牌运作也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教育作为文化产业,品牌价值同样必不可少。清华、北大之所以成为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教育圣殿,与其百年来积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品牌内涵密不可分。同理,高职院校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培育不可或缺。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有量身定做的品牌打造工程,制订整体的战略计划,来提升本学院的品牌形象。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部分就是指良好的声誉和口碑,这需要学院用良好的内部管理来实现,包括光荣的传统、贴切的校训、严格的管理、民主的作风等。这些文化特征会在师生之间口耳相传,最终凝练为务实、诚信的良好形象。硬件部分是指高职院校在专业领域的自我定位。院校要有一批引以为傲的招牌专业,并且要不断加大投入,使其成为一定区域内的权威,千方百计提升它们的知名度。同时,要充分发挥毕业生的资源优势,与毕业生尤其是优秀毕业生保持紧密联系,定期举办毕业生联络会等活动,积累旺盛的人脉。当然,适度的媒体宣传对于品牌塑造也很重要。但是,这些宣传渠道应慎重策划,要重视品味与方式,并使之与相关院校的自我定位相符合。总之,品牌塑造应是高职院校必备的意识,它同院校文化的培育相类似,都属于院校的长期发展战略,管理者应该有耐心,重点从做内部功课着手,切忌急功近利,甚至进行一些虚假宣传。

三、重视教育定位

企业的产品定位与市场的受欢迎程度紧密相关。企业在研发产品时要考虑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等多重因素,唯有定位准确,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青睐。同理,在当前就业为王的高职院校竞争中,作为教育产品的院系设置、课程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院系设置代表学院的特色,是学院主要竞争力的体现。学院应整合自身的优势,集中力量塑造一批高品质的金牌院系,切记盲目跟风、乱铺摊子,所设专业杂而不强最终只会损害学院自身的声誉。

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相对侧重的院系设置,但是,更为细节化的课程设置却没有得到普遍重视。这就好似所有企业都有自身的主打产品,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在产品细节塑造上精益求精。尽管院系设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就业情况,但课程设置却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一门专业,学生应该掌握何种内容体现了教育者对专业以及就业市场的理解程度,这就需要教育者进行切实的市场研究、企业调查,以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面向市场,科学设定教学科目。因此,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专门针对市场人才门类的需求,以及企业对所开设专业的需求进行调查,进而在院校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提出建议,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同时,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更加偏重实训实践。院校应尽可能创造接近真实的职业环境,确定适当的实训任务。为此,一些院校开办自己的校办工厂,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或进行校企合作,锻炼学生实干能力,都不失为明智选择。

四、确立教育标准

产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关键。为确保产品的质量,国际国内都有一系列产品合格标准。一些知名企业为增强产品竞争力还拥有高于国际国内标准的内部标准。高职院校的产品就是教育,理应针对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制定严格的教育标准,这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关键,是对用人单位负责的体现,更是赢得口碑,提升就业率的关键。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造就了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学生只要经过高考进入学校,各门成绩考试合格,最后均可顺利毕业。问题是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不能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质量水平,而实训中虚泛的标准又难以保证学习质量,这些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所受教学质量的评价,并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因此,制定更加严格、更加量化的实践标准,是培养受欢迎毕业生的关键。比如,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可以规定在毕业时应取得哪些资质证书,在检测维修汽车的特定部位时应花费的最多时间、在与顾客相处时应采取何种职业礼仪等。实践标准的精确量化是为了在指导学生实践中更加严格与务实,这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精确管理的体现。

五、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

企业不应把产品售出作为整个产业链的终端,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赢得顾客的关键。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不能仅仅把学生毕业作为教育的终端,而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这个机制包括跟踪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反馈用人单位的意见,增进毕业生同学校联系,满足学生或企业更高技能要求,为企业职工返校进修提供条件,等等。

毕业生跟踪服务机构需要同高职院校其他市场调研部门相配合,互通有无,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市场的满足程度。同时,这个机构也与企业紧密相连,在处理好校企关系的基础上,可以配合学校就业部门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六、人力资源储备与培养

人力资源储备就是为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提供后备保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备战略和系统工程。能否延揽人才培养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身处教育领域更加需要树立人力资源储备意识,这是决定高职院校成败的关键。高职院校人才的取得途径有二:一是培养自有人才,二是延揽相关行业的高级人才。无论是哪一种途径,高职院校的人才储备必须围绕着本学校的发展战略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该储备管理人才还是技术人才,是对外招聘还是内部解决,都应当有总体规划,不能盲目务虚。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才储备战略必须拥有长远规划,避免“人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对于自有人才,学校应出台政策鼓励职工的自觉深造,同时着意发现人才,并加以培养,量身打造合用人才。对于外部人才,学校应注意延揽相关行业的顶尖人才。这些人才具有宝贵的职业工作经验,对于提升学校的职业教育水平非常重要。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和巧妙的安排将人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这与教育的本质殊途同归。高职院校虽不是企业,但同样需要运用高超的管理手段实现目标,需要公平理性,不要偏执迷狂;需要以人为本,不要简单粗暴;需要长远规划,不要临时起意;需要睿智有为,不要坐以待毙。如果上述理念能得到重视,那么高职院校的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