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时间:2023-08-04 17:2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1篇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 优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的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甚至和音、体、美等学科比较,它课时 少,每周每班只有一节课,而且几乎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笔试,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决不亚于任何 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首先是由它的系统性决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任务。然而其它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 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各科教学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中的主渠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又表现在它的情感性。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斯霞 的母爱教育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奥妙也就在于有情。各科教学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 德课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贯穿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始终。 如果思想品德课这一教学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强烈的道德情感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 ,进而促使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也表现在它的辐射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 度。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的途径。校级、班级教育和少先/!/队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然而各科教 学和各种班队教育在实施德育时,除考虑自身的特点外,还要注意德育的层次性。比如,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 个永恒的主题。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都要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高年级和低年级应该有层次上的区别,思 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就是这种区别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也就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对各科教学和班队教育的辐射功 能。临川市小学德育1、2、3一体的整体实验,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 然后结合一课或一个单元的 思想品德课的训练要求,组织开展一次班会或少先队中队活动。经有关专家认定,该实验是有效的。之所以有 效,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地利用思想品德课对班队活动的辐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还表现在它的突破性。在应试教育泛滥时,思想品德课不被 重视,不少的学校思想品德课很少有专职老师,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学校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 文课或数学课,连课本都不给学生订。有的学校,虽然开了思想品德课,但由于只是搭头课,老师把课上得枯 燥无味。因此,选择思想品德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突破的力度将会更大。我们萍师附小,在全面 实施愉快教育的改革中,选择德育为突破口,要求把思想品德课上成学校的拳头产品课,因而有力地推动了愉 快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

第2篇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途径

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和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中职学校要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各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根据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有侧重地强化某一方面的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通过德育课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课程教学在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重点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结合行业特点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 通过文化课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应开设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还应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综合性强、适应面广的基础性通识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文化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社会实践环节。

(三)通过专业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突出专业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切实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为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除应保证学生有较高的文化起点外,还应着眼于学生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上从面向单一专业工种扩大到面向行业岗位群,体现宽基础的特点。注意与相邻、相关专业课程的广泛交叉与渗透,以利于超越与创新。

(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技巧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力求知识灌输和能力培养并重,不论是德育课、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1、重视思维方法训练。一方面提高构成思维诸要素的能力,如理解力、概括力和分析力等;另一方面提高思维的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各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3、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4、力求健康人格培养。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做事”,但最基本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精神并会与人协作共事的人。5、强化应用能力训练。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其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素质的突破口。由于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实施方案、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标准与办法等。对专业所需的最基本的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规范、全面、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所学专业的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从而掌握从业必须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职业能力。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可采用现场教学、演示教学、教学参观,也可选择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地点可以设在实验室、校实习工厂或企业单位;时间上可灵活掌握,内容上可适当安排。这一特点说明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知行结合的关键环节,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如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等,都应通过实践环节,在现场劳动和实际训练中逐步得到培养。总之,实践教学能够集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于一体,是中职学校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三、 校园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辅佐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巩固和扩大第一课堂素质教育成果的基本途径。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导向功能,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风尚;(二)育人功能,通过独特的潜移默化过程,使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消化、接受,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三)凝聚功能,借助广大师生认同的校园精神,建立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增强师生凝聚力。

四、职业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桥梁

中职学生从校园走入社会,职业指导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指导实践中,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素质教育:

第3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教育;作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19-0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1.生物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生物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好载体。生物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应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1.1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下,特别是在学校德育教育的熏陶中形成并发展起来。在生物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中德育素材,渗透德育,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

1.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生物教学中教给学生已确定的生物事实、生物原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虽不能较大地确定学生创新能力,但能积极地向学生灌输科学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意识到生物的发展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因为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源、能源、资源等问题;此外,国防工业与生物有着如同"鱼与水"的关系。所有这些足以激起学生的心智和想象直接朝向未来,使学生潜意识地树立攀登科学高峰而不断地努力学习。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技能的培养是重要任务之一。指导学生一丝不苟地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生物学科的内容丰富,生物实验形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会对知识提出质疑,而在教的过程中,教师随时会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从而诱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分析、归纳、推理、比较、总结等等。最后由学生自己灵活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学生将所看到的形态和结构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进行归纳、推理,由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科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在教学中有较多的问答活动,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相互补充,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基础教育最深刻的改革就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说得好:"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成功,毫无疑问地要求每个生物老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积极参加教师队伍的普通话、多媒体教学培训、新课改教研等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每个学期订阅两至三种有关教育的书籍,不断地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收集生物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信息,进行知识更新。

第4篇

思想政治建设是保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人的精神导向的建设,直接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灿烂的民族文化精髓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这决定了每个民族自己的精神风貌、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的各异。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要实施素质教育,忽视思想政治建设无疑是一句空淡。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离开本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无稽之谈。如何融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于思想政治建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提高民族素质,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先决条件。

首先,应在各种教育中立足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人文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激发民族自强心。各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灿的文化,更有其人文精华。这决定了他们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景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扬各民族优秀传统、采撷各民族灿烂智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造福人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语言文字和不同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认知接受能力,因而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如不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必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不可能确实起到提高民族素质的作用。只有切实以各民族光辉历程、先进人物、光荣事迹为模范进行富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当是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走的一条大道。

如何改革民族教育结构,构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由于历史等主、客观因素,民族教育结构单一性现象十分严重,这些直接受制约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大大扼制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程度结构、教育专业类别结构、教育空间结构以及教育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单一性问题上。而这些又受制约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劳动技术结构、产业人才结构、布局结构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结构,同时又反作用在这些经济结构上。因此,如何解决教育结构改革问题是提高民族素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方式接轨,培养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新型高科技现代人才,是二十一世纪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师学历达标率低,接受继续教育难的问题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达标率仍含有一定水份,整体水平让人担虑。同时,教师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大,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难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尤其是“双语”师资更甚于此。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历史背景下民族传统教育方式不适合于普及。如藏族的寺院教育、贵族教育,伊斯兰教的经院教育,都不能使广大平民阶层的人接受平等的文化教育。现情况下,通过狠抓基础教育和普初工作,该问题基本解决。但由于地域差异、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等主客观因素,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与内地普通学校的差距仍然很大。现代教育手段的推行,给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富具操作性的机遇,但具体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仍需要下大功夫去研究。首先,应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利用“双语”教学的地区教材的适合问题。现行的各民族“双语”教材,都是以省区为单位,甚至是全国统一的教材,且知识明显滞后,不完全符合各地区的实际需要。不同地区文化层次上的差异,迫切要求各地区自行调研编纂适合本身教育发展的教材。这当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因地区差异而造成的起步不同,最后却必须达到同一标准的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讨论研究。其次,科学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跳跃发展是21世纪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教育现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通过多种媒体的传播途径,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利用电信网、电视网和模拟课堂录音、录像等不同传播手段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可因省、地(州)、县(市)、乡、村的不同接收条件分类进行。在这一教育手段的具体实施上,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可实行高校对口支援、兄弟学校互相帮携带和以模范学校为样版制做优秀课堂教学录音、录像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难的问题,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提高师资水平,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学历亟待提高,知识陈旧,教学观念、教育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一不能等、二不能靠。如何使在职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无疑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在学校师资宽裕的情况下,通过脱产、半脱产方式参加自学考试、委托培养、进修深造等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和素质。分批派骨士教师利用学习、考察等手段,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掌握科学的尖端教学技术技能,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整体素质。

第5篇

一、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改革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把知识性教育转向素质性教育,把提高知识水平变为发展人的能力水平。我们强调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这四大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这四大要素成为全程的课堂教学结构。素质型课堂教学,就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目的,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强调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变讲为导,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种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引导、诱导和疏导,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开发思维;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积极有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深化巩固,并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克服过去在课堂教学中以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背什么、练什么的弊端,把课堂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的同时,培养创造思维,锻炼各种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努力加快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目标教学,并围绕目标教学,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提高创造性智能。同时,应该根据学校具有的设备,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手段,加强形象直观教学,鼓励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达到目标教学的要求。我们数学教研组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在数学教学方法中体现“活”字,教师教“活”,学生学“活”,课内外有效结合变“活”,进行了探究教学、启发教学、发现教学、目标教学、自我辅导教学等教学改革的探讨。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从革除应试教育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弊端出发,积极倡导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中把学生时时处处都看成是被传授、被解惑的对象的陈旧教法,过去本来是有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知识就是力量”变成了“知识就是负担”。现在,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讨论探究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课堂中,教师安排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讨论问题,讲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将学生引向自己探究求知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师的传授。

四、着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缺陷,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似乎只知道照本宣科、满堂灌、题海战术,根本不懂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机制;以一种毫无生气的、几乎是强制性的宣讲代替灵活生动的教学;以布置大量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重复训练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结果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而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通过合乎科学原理的教育途径,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从基础知识教育、心理情感教育、基本技能入手,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开发其潜在的聪明才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引导学生观察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6篇

有以下几个要点: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3、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逐步实现平等受教育。

4、加快升学考试和测评制度改革科学的考试和测评制度,将有助于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5、抓好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6、加强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质量。

7、一切实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8、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产生应试教育倾向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是我国社会用人制度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 也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 它具有广泛的思想涵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 21 世纪挑战, 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语文学科既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 也是素质教育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课堂学习方法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法, 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选择, 独立思考, 采取不同方法获取知识, 得到发展。而素质教育也反对强迫、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求从人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尊重人的自由选择, 充分展现人的无限潜能。将素质教育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可使得每个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成长。如在识字教学中, 我改变了以往就字认字的做法, 而是引导学生看字形、想字义、悟字理, 用生字编故事, 让他们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感悟汉字的造字规律, 揭示汉字符号蕴涵的字理。结果学生不仅能又快又牢地记忆生字, 还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例如:“坐”字可以这样记忆:“两个人坐在土上。”再如“吃”字, 学生常常写成“口气”字, 所以我常常提醒他们有剌卡住喉咙, 吃不下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二、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奠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学会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为此,我们应着力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学生广阔的的语言天地,除课堂教学外,开展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等,发展学生的语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观念是先导,只有我们都树立了正确的“大语文”教学观,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实施素质教育。

三、优化训练程序,促进学生能学习

施教之功,重在练能。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从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教材设计的训练系列、训练方法,要求训练做到目标明、训练实、负担轻、效果好,充分体现了实施小语素质教育的这个关键。具体表现在:教材优势:小语能力训练实验教材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读写训练系列。课文后的单项,单元后的多项练习,一册后的综合练习。这三类练习,各具功能又相互联系。阅读单项练习有讲读例文后的记忆性练习,巩固例文后的巩固性练习,自学例文后的运用性练习。作文单项练习有《习作例文》后的吸收性练习和模仿性练习,《病例分析》后的预防性练习。单元后的多项练习属创造性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会的读写方法独立练习。一册后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复习巩固本册所传授的读写知识,沟通各项能力之间的联系,发挥整体训练的优势,强化素质训练的程序,提高素质训练的效果。这个训练序列符合“接受模仿――主动操作――创作运用”小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每篇课文后的作业均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题的选编力求做到:有趣、有序,围绕能力训练项目,突出素质教育要点。教法优势:把训练引进课堂,课堂教学变“繁琐的分析”为“扎扎实实的训练”,改变了传统教学“讲得多练得少”、“练得乱”、“练得杂”的现象,做到向科学的训练要质量。

四、开展课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有效开展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恰当地、有目的、有计划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常见的有朗诵、讲故事比赛、讲演、辩论、创办墙报板报或油印小报、举办书法、作文、读书笔记展览、参观、游戏活动等。课外活动安排要突出其趣味性、新颖及时性、实践性、创造性、独立自主性的特点。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强化示范,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要向学生介绍方式方法,并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3分钟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轮流进行,或朗读全文、或朗读片段,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还要读出感情。通过朗读训练,培养了读书习惯,让学生在熟读中掌握了思想内容,领会了文章的表达艺术;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践证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教育小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培养和激发自己课内外阅读的学习兴趣,给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创设更多发展的空间。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勇于语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者应具有的起码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素琼.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研究,2007(32).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驾驭;方向性;新奇性;重新组合;得天独厚的;内涵;激发;全面实施

在现代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推行课程改革以后,作为山区农村的学校,农村中学尤其是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师资的良莠不齐、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设备设施的落后、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等等。所以,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在相当一段时间还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又如何着重化学这一学科的素质教育呢?

一、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化学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社会是大前提,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是关键。而学校能否起好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如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 针对农村信息闭塞的弱点,千方百计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老师把准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实施素质教育,要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颖的师生关系。要充分认识教学内容、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观念。

( 2)针对化学骨干教师、特长教师缺乏的现状,应充分重视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培养。农村(山 区)由于经济、交通、地域等因素,应以当地培养为重点。开展实实在在的师资教育,充分发挥化学骨干教师的领头雁作用,通过教学示范课等活动,带动一校,一地区,提高全体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等的关系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不是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就上去了?显然不是的。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公民。那么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但学校及教师是不是只抓住了“应付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呢?显然是不行的,经验表明,教师除了上好课 ,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动向、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因素。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初中更要注重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九年级教材中拥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实验正是学生爱好的敏感区,我们应抓住这一兴奋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把爱好从化学实验迁移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变对实验的好奇心理为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心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我需求感。教师往往可以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探究心理。同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设置一些出色而诱人的教学情景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化学课的新奇性、趣味性、实用性,寓教于乐。

三、化学教学中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对化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的特点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为多样,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优化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情景教学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重视实验教学。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家戴安邦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中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没有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而忽视实验教学。

(3)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搞社会调查和组织参观化工厂等等。

(4)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指导练习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实用性强,且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又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体现,从而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在教学中重视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紧紧把握住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在山区的农村中学中,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孝彬.《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1994,(4).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途径探讨;科艺整合

素质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原则。当今,全世界都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人才的含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办学目标。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其目的也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具有强烈社会化特征的同时,肩负着对学生实施社会化教育的历史重任。那么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施素质教育,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

体会。

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势特点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其发展定位以及育人目标都较之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侧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侧

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种优势:

1.全面性

活动中心内设置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施,配备较强的师资人员。所以在开展一切校外教育活动中具有全面性,覆盖面广,教育网络发达。青少年来到这里进行学习,可以享受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精良的师资,并且可以持续和长久地接受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具有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2.公益性

校外教育具有公平和公益性,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面向全社会的青少年而开放的。尤其是设备和设施都是免费供学生使用的,学生可以单独也可以由家长带领到活动中心来学习和体验。活动中心还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免费向青少年提供一些竞赛、辩论、展

览等活动,这都充分体现了活动中心教育的公益性。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接纳和包容性,也是活动中心公平性的表现。

3.娱乐性和开放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始终都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建构知识和形成学习能力。教师实施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开展,都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而设计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活动中心的设立是向着全社会中的青少年开放的,具有一切现代教育的特征,所以活动中心开展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开展的素质教育中,科技和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一些家长中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科技和艺术是两个没有交集的项目。可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应该成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主旋律。众所周知,科技与艺术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科技的发展促进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发展也影响和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由于科技的发展而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形式也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一定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代的步伐一致。在活动中心的美术教学中,渗透科技知识,那种科幻的画作,可以作为艺术,也可以作为科技,二者高度整合,相互融合。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活动中心为学生的科技学习提供展示的平台,定期举办展览和竞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2.注重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

活动中心对青少年进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活动中心要在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首先是环境方面,可以利用中心的围墙进行墙面文化建设,通过多姿多彩的墙体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尤其是开辟出特定的平面,让学生自己设计图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遴选学生的优秀书法和绘画作品,体现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办学风格。有了强烈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3.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活动中心应该建设成为学生进行科技与艺术学习的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供科技制作的基地,提供艺术培训的实践基地。通过诗词、书画、民乐,强化民族文化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挖掘中心内的名师资源,对外聘请专家名师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国画、书法、民乐、诗词等专业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10篇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力量的有机结合,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定向制约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学生家庭、校外环境影响一致时,教育才有整体合力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素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1.1 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①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育,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及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工作。②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研究家教方法,让素质教育在家庭中得以较好地落实。③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通过座谈、答问、交流介绍、讲座等方式,起到双向交流,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信息的作用。进而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2 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包含人才资源,自然、人文风景资源,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社会考察基地等诸方面内容。让青少年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从中培养爱美的情感。

2.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这是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除开设文化课外,还开设种类繁多的专业课,如种植、电子、财会、烹饪、文秘等。学科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应该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2.1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条件。课程是教育教学系统中的软件,它不单单等于课表中列出的教学活动,还应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识技能的增长、身体素质的改善等。而且不限于课内,还有课外。课程包括必修、选修、课外实践活动三部分。

2.2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侧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愉快教育。就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克服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心理受压抑,把学习当成负担的现象。第二,和谐教育。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和谐,教与学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第三,成功教育。是从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着手,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并积极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另一类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要也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学辅导法。其主要步骤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第二,异步教学法。其基本思路是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与教师指导的异步化的有效统一,按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的顺序,进行独立异步自学,变教师教为主为学生自己学为主。第三,问题教学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寻求答案。即提出问题――思考探索――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提高。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综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3 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识,优化创造品格。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不同,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1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参加为社会做贡献的服务活动,可使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快乐,认识到人的价值只有在为他人的奉献中才能实现。职业学校可结合专业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周围农村进行科技服务活动。如组织种植专业学生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组织电子专业学生到农村去义务为农民修理家用电器等。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社政;教学;方法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社政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社政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社政《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社政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教育部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

三、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方式方法

1.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评价观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教师的一切教育改革行动取决于他对教育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教师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首先都要找到教育理念的支持。

2.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政治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3.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人本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论”,即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都毫无例外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状态必须彻底改变,用以“学生为中心”来代替以“教师为中心”,实现由“师本”向“生本”转变。“以学生为本”是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教师要及时慷慨地给与每个学生以积极的评价,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

4.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统一:教师要理顺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统一。追求新的课程价值,构建初中社政课课堂教学的合理框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追求的价值。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知识和品德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思想的体验,改变过去只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

5.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在课堂。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是以讲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安排。从教学过程来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四环节;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板书,学生抄;从教学方法来看,以讲授法为主满堂灌。这种刻板的程序式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遭到扼杀。构建新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以提高初中社政课的实效性。

6.要积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社政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

第12篇

[关键词] 英语 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交际情境 教师素质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英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而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而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课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学生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就要首当其冲。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达到实习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过程来完成。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充满自信,体验成功感,激发浓厚的热情,消除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我们也要努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综合技能。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