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5 10:18: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效性
中职院校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包含了教育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计算机是中职院校的重要课程,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等特点。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是每一个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计算机课,如果教师问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多数学生都会回答喜欢。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多数都在于网络游戏、聊天娱乐等方面,而并非是课程本身。因此,多数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仅限于擅长浏览各种感兴趣的网页,熟练使用网络聊天软件,而计算机课程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一社会形式为中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领域,同时也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加尖端的专业计算机人才,满足社会就业需要。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几点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学生兴趣点在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而不在于课程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当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但上文论述中已提到,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的兴趣远大于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仅仅将电脑作为一个玩具,那么不仅计算机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反而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网络游戏和娱乐上,不利于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做起。而且,观念的转变带动了行为的转变。想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即教学内容和方式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例如,学生都喜欢在互联网上搜索各种新奇的信息。对此,教师在计算机课上可以让学生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让学生搜索自己的名字。搜索结果可能五花八门,有与自己重名的名人明星甚至犯罪分子等信息。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关注自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教案设计不合理,无法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应该是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在这个教学目标指导下,计算机课程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实操能力。传统教案的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演练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但教师却对各种水平的学生一刀切,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用心编写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学中的难易结合和快慢节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案编写和课程安排中,教师要更多地起指导作用,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学生水平有差异,教案的编写中也应该体现出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遇见问题,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动手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演练,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实践操作中遇见的难点。这样,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如果所学不能用于实际,那么学到的技术只能是纸上谈兵
中职院校虽然不像其他初中高中一样面临着升学的强压,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氛围同样是将教师的教学重点误导到成绩分数上。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注重的是人才的实用性。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极重视实用的课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一定要注重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中,不要将计算机技术变成纸上谈兵。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自信。例如,学习了“画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作品作为电脑墙纸。又如,学习了Word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创意名片或者公益海报等。面对优秀的设计作品,教师要不吝夸奖。学生在自己独立设计操作完成作品后,再获得教师的夸奖自然欢喜雀跃。随着教学课程推进,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制作个人网站等。这样就能实现一步步地深入教学,一步步地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看见自己能力的提高。面对自己的进步,学生会轻松愉快地学习,且更有信心面对更多学习难点,从而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枯燥,如果空有理论,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没有理论支撑,只有实践,就会使学生操作起来没有具体依据。计算机课应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例如,学生学习了PPT制作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理论课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化身为教师,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理论授课。而教师则进行指导,其他学生则积极组织讨论。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用自己的课件讲课,学生就能在讲课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查漏补缺。其他学生的讨论研究则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才能将这门课教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在未来的中国乃至世界,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会涉及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因此,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才能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冯慧娟.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280-281.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积极发展教学信息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还比较单一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于荟,于清跃,赵利顺,刘超,沈浩.广州化工.2017(0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系统;高校;计算机教学
课程教授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老师借助某一些渠道向学生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进而去引发学生行为和思想变化的过程。而推进素质教育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就是教育技术,也是推动高等院校在教育上转变成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彻底的改变过去对粉笔和黑板的依赖,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自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也空前的热情,而多媒体教学中的优势例如声像俱佳、图文并茂、动静皆宜和信息丰富等特点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过程。也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对抽象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进而把课堂变成一个全新的状态。
1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育作为现代的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是发展也是延续,与传统教育相比的优势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点:
1.1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加课堂上的教授信息量,尤其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多媒体教学采用的是电子教案,相比以往的传统教案信息量非常大,也就更有利于学生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扩展知识面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有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能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2多媒体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传统的工科教学相比更抽象,老师在教授的课程中学生理解上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声音、文字、动画和图像于一体的教学方法,能够把改善教学环境,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起到了优化教学结构的作用,教学的过程就更直观。学生理解了所学习的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3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网络化
多媒体教学以电子化教案为平台,通过网络去实现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现在高校的网络建设在不断的完善更新,在基础上给了多媒体教学更好的发展平台,考核体系也愈发的完善,而多媒体教学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网络化。
2如今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1基本配置的不足
多媒体教育是信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依赖的是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主要是教师机、学生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网络传出控制线和音响设备等。软件设施主要是体统软件、多媒体的教学软件以及各类教学软件。其中教师机的配置至少需要内存64M,显卡2M显存,声卡全双工并且带有输回录功能,学生机的配置也要内存32M,显卡2M显存,声卡全双工。网络10/100M共享或是交换网络均可。其实并不算是非常高端的配置,但是一些学校在这些网络的基础配置上也达不到标准,这给多媒体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缺乏创新模式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新鲜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不存在弊病。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创新模式,很多高校虽然引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但是在运用上仍旧只是把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做成了简单的多媒体化,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意识,知识体系过于陈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3教材建设滞后
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上对多媒体教学的教材建设上相对滞后,大多数的教材都不适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多媒体教材在使用量上相对较少,且大多的学校不能充分的利用学校的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所以部分的基础课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所用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内容也不能满足学生以后在专业上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未来自学能力的培养。
2.4考核系统有待完善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考核,但是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学中的考核系统还有待完善。其考核系统存在多种模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未成型的考核系统给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5忽略学生感受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推广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纯粹的以电脑为中心,就失去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就会从传统是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了老师与电脑一起讲,学生听的强迫模式,也就违背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初衷。
3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改进
鉴于目前大多数的多媒体计算机教育都存在不足,也为了未来能更好的推进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几个提议: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手段多样,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老师与学生互动环节。其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应该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在现有的技术上发光发热,完善多媒体教学的考核体系。最后,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各高校如今的现象是大多数老师并不能完全的掌握这种方式方法,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在提高了教师素质的同时提升了多媒体教学的水平。
4结语
计算机应用课程越来越依托于多媒体教学平台,已经逐渐的成为各大高校的一种教学趋势,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各个高校的实践结果也是十分明显,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并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激起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更是从正面推动了我国对教育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家科.浅析高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2(06).
[2]王永刚.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一、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内涵和类型
按照微视频暂留原理,图像变化多于 24帧画面时,人眼无法分辨单个画面,整个视觉上画面是平滑连续的,这样连续的画面称“微视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视频的记录片段以流媒体形式存在于互联网,在电脑接收同时实现播放。微视频资源,是重要的现代化课程资源。计算机教学中的微视频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于学生的学习、辅助教师的教,包含图形、文字、动画等动态影像资料,它改变了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
按照来源不同,微视频资源可分为自主录制制作资源、网络下载资源和商业购买资源三大类。其中,网络下载资源主要有名校名师课堂教学微视频资源,也有学科专家教材辅导;商业购买资源主要有四种:第一,是为教学拍摄的微视频,它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较强,简短精炼,直接运用于课堂。第二,是教辅配套的光盘,它一般由出版社出版,主要特点是趣味性欠佳,但是知识性强。例如,教材自带的光盘。第三,是为教学教研而制作的教育软件和资源库系统,主要包含教学素材。例如,音频、微视频、语言、动画等。最后一种,是专人制作的光盘录像,主要有精品课、优质课、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制作等,也包括专人录制的特殊微视频资料。不管是哪种微视频资料,都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辅助和参考。
二、微频教学资源的特点
微视频资源为计算机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图文配合,形象感知效果佳
微视频资源集图像、声音、文字一体,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在计算机教学中, 微视频以其特有的魅力诱导学生多重感官,使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但适合个性化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利用微视频资源进行声情并茂的教学,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知识的传播更加形象立体,在声像和语言构成的情景中,学生心理容易进入最佳状态。
2.教学信息含量大
计算机微视频资源涵盖了软硬件教学内容,微视频资源的利用,既扩大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获取更多知识,同时也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资源容易获取
中职学校具备良好的网络设施,为微视频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微视频资源通过局域网实现短程共享、通过因特网实现远程共享,可以多次调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动式微视频课件,学生可以学习和训练,不断巩固教学内容。
三、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微视频教学模式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充分应用使中职计算机教学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形式的变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向演示,只有教师演示结束后,学生才能自己进行实践。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多,将教材内容填鸭式灌输仍是教学的主流,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而微视频教学模式,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教材中的文字知识通过计算机加工录制成微视频教学资源分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的精力从教材内容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
(2)缓解师资不足
中职教育是学生专业化的教育,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做到高、精、专。由于各个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培养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是困难而且漫长的事情;同时,由于优秀教师有科研和竞赛、班主任等任务,更加增加了师资的紧张。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录制并推行微视频教学能突破原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微视频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较好地弥补了各校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3)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上机实践是重要部分。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再进行上机实践,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学生很难记住完整操作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重复演示和讲解,既造成人力的浪费又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采用微视频教学,教师将实践内容录制成微视频并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在上课时将微视频分发或通过网络共享给每个学生,学生可以一边观看一边进行操作,遇到困难可以反复学习和尝试解决,这样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实践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消极影响
微视频教学资源,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既有诸多优点,亦存在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微视频资源量大,对储存空间要求高,在录制过程中对设备配置、网络带宽等同样提出了很高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在录制微视频中,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完成重点难点的把握。但是在微视频教学实际录制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授课,忽视了教学的互动性。总体来说,微视频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分析
四、微视频教学存在的问题
1.微视频教学模式普及面窄
从整体上来说,并非所有的计算机教师都采用微视频教学。有一些教师,对微视频资源持怀疑态度,坚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疏,制约了微视频资源普及;有的学校设备不齐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有的学校教学条件好,但是并没有公用微视频资源服务器,学生不能够随时调用。
2.微视频教学与因材施教问题的矛盾
方法因素,是影响微视频资源应用效果的核心。在计算机教学中,一旦采用微视频案例教学,大部分教师就会认为学生喜欢利用微视频,也看得懂微视频,那么教师就不用再对学生进行指导了。其实这个观念有所偏差,有的学生领悟力强,确实不需要教师额外操心。但是,也有学生领悟力差,即使看了微频也仍然不能理解相关知识,在上机练习时并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说明一些学生不适用微视频教学的方法,需要因材施教和教师的悉心指导。
3.微视频资源没有有效开发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从网上下载资料,即使在教师自我开发中也存在微视频录制不理想的情况。因为微视频课件制作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且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微视频资源的开发。
五、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
1.制作微视频教学的规律
教学活动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制作微视频教学文件,即视频备课。在微视频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的质量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所说的微视频教学文件包含文字、声音、图片等,不同的元素呈现形式各不相同。要将这些元素材料有效地组织、协调并且呈现在教学文件中,这就要求教师首先需要掌握一款微视频文件制作工具,通用的软件有屏幕录制专家、绘声绘影等。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准备好文字内容、搜集好相关的素材并整理各种资源,使用工具软件完成教案的工作;其次,微视频教学要体现学习环节,学习、讨论、练习、回顾是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安排时间,是完成微视频备课的基础。在微视频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学习基础水平和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情况,避免造成注意力下降和学习疲劳,从而导致学习效果降低;再次,教师讲解的时候要声情并茂、吐字清晰,在复杂句子的表达中要照顾到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并适当辅以幽默的表达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听课要求;最后,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层次、突出重点难点,对重难知识点进行特别标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适当采用不同的背景音乐以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微视频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基础和附加部分针对大多数学生,选修部分则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分层教学。
2.教师在微视频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和知识获取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在这种转变下,教师就不是掌握知识的唯一,知识的拥有者增多了,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差异。知识拥有量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与之前不同的是,学习和创新能力变成了衡量人才的标准。在这种时代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角色亟待转化,以适应微视频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微视频教学模式下,角色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杜绝照本宣科。教师在透彻理解教学后,对书本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并转变为微视频教材,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因此,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教案准备和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在微视频教学模式中,要设计学习、讨论、探究等互动内容,教案的设计应根据学习的进度有效掌控并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调度方面教师的角色也变成了引导者。再次,教师的位置也产生了转移。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讲台上进行长时间的讲解,但是采用微视频教学之后,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深入学生学习实践、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一方面帮助困难学生,指导他们学习,同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在线教学视频 高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 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96-01
一 在线教学视频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的是技能培训,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理论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联系较为密切。如何将课本中的概念和相关的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是计算机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线教学视频。在课堂上作为课件来演示,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视频课件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易于接受,生动真实。视频在各种承载信息的媒体中以其真实性和生动性受到广泛的欢迎,利用在线教学视频进行计算机教学,不仅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演化和延伸,同时又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动态感、立体感、直观感等方面的不足,更生动真实,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第二,重现力强。在没有运用视频教学之前,在课堂教学时,我们曾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一直存在着两个问题:(1)教室用机存在着和其他教师教学配置相冲突的问题;(2)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操作耗时较长,有些操作是不可逆的,有些操作过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这些都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在线教学视频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视频可以重复地播放,让学生反复地观看演示过程,且学生在课下自习时也可以进行观看。这就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第三,操作简单。在线教学视频操作简单,任何一个联网的电脑都可以进行教学,因此更易大规模地实施。
二 视频的制作
第一,教案的准备。教案的准备过程其实就是备课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将教学步骤、教学技巧和教学理念具体化的过程,我们就以“配置DNS服务器”这个内容为例,进行分析。
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1)安装DNS组件;(2)配置DNS服务,首先要创建一个新的正向和反向搜索区域,要配置主机资源和辅助的DNS服务器;(3)要配置服务器的参数;(4)DNS的客户机配置,首先就是动态地获得IP地址和制定IP地址的客户机的DNS的配置。
第二,制作素材。在教学视频的开发和制作过程中,素材的获取和加工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成果会直接地影响到视频制作的好坏。因此,必须要根据教案的要求去创作和获取各种加工素材。
因为教学视频主要是对计算机相关操作的演示,因此并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摄像机进行拍摄,而是需要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捕捉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就是Camtasia Studio软件,它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录制屏幕和后期的加工制作,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
第三,后期制作。后期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精选素材: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剔除素材中无关或者是冗余的部分。(2)组合素材:要将字幕、视频和图片进行有机的组合,然后再用一些适当的连接变换步骤,将每个过程连接起来。在这个步骤之后,我们所需要的视频已基本形成。(3)后期配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课件的内容写好讲稿,然后由配音人员读出内容,讲稿的时间要精确到秒。二是要即时配音,就是边播放视频边配音,这对于配音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配音人员对课件的内容极为熟悉。(4)最后合成:将配音得到的音频素材和视频素材进行合成就可以得到最终的视频课件,后期制作的阶段需要借助一些影视制作软件。
三 视频课件,后期进行改进
教学视频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形式,可以配置视频点播或者视频广播,教师先在课堂上的单机进行播放讲解,同时还可以在实验室的机房中配置视频点播,最后学生还可以将视频拷贝回去进行复习。
教学方式都是以服务教学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并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 总结
在线教学视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目标、教学技巧、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进行了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中的概念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进行交互式的理解。通过运用在线教学视频,改变了传统的依靠板书和语言教学的现状,构建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操作性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高职计算机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到来,基于网络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分析教学模式评价的意义、原则、内容体系等方面着手,探讨了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有关问题,从而为构建其他学科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可参考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并进行各种评价,在课业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和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评价方案,是大家所期待的。
一、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的意义
新千年的到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现行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新颖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理论与新课标为计算机学科创新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传统计算机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评价标准对于新视角下的新能力培养要求来说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开展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在评价计算机教学时,还是用传统学科教学所用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我们知道,传统评价系统中,其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很多,涉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目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等发展情况等方面因素,其主要目的虽然也有适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内容,但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因素都没有包括进去,这些因素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往往占有较重的比例。要构建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就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向更深层发展。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遵循的原则
1.评价系统要有新的教育思想做指导
素质教育提倡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1]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途径,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观。不能在评价中有选拔和筛选等方法的存在,要发挥教学评价整体功能的同
时,更要注重评价导向、激励,促进发展的功能。在评价与实践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育成、综合运用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高,进
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水平的提高。
2.“发展性”教学评价要适应教学目标
所谓“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反映被评价对象目标的、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2]确定评价体系的依据必须是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方向。教学评价能为学校的领导者改善管理工作,或为教师调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智能、品德、身体等方面的状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3.评价的主、客体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既自我评价,又相互评价。[3]同时,教师与学生在不断改进教学时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在动力和条件。
四、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评价体系
1.把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中职学生正面临着竞争十分激烈的就业压力和企业对人才高标准要求的现实问题,在学校学好基本技能和技术本领,是当务之急。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习的紧迫性,启发他们把计算机专业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手段。在实施计算机教学的整个评价活动中,学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计算机评价活动变为促使学生认真踏实的再学习的动力。通过新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意识,把计算机专业作为合作学习的手段。
2.教师教学水平成为评价的主体
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快速膨胀,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发展的客观需要。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在此,计算机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其中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技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所以,教师对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优劣可以看成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由此也应该成为计算机教学评价中的一项考核内容。
3.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量表
在认真学习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文件基础上,学校要结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任务、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性评价量表。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所确定的评价体系应尽量简练,所确定的评价标准尽量简明、可测,所应用的计量方法要尽量简便易行。
五、小结
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不能单一或者机械,要构建动态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标准,才能有利于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创
新发展。并且计算机作为实践教学,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评价方法的多元和个性化。积极的评价系统才能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否则将大大地阻碍这一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甚至扼杀这一新兴学科的成长。所以构建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依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冯义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学习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2).
一、抓好教学常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1、改革教材,完善教学计划。
为了使学生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差等生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初步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自立、自强。针对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科研处将本着“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着想;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宗旨,对教材进行改革,以便更加深入地推进教学改革。
开学初教务处就要求各教研室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让每位教师对自己所带科目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都有明确的了解。
在改革中,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计划要求:第一、降低知识难度,教学目标以抓住重点问题,讲清基本概念,理清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为落脚点。第二、教学计划努力作到理论体系完整、内容正确。力求做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教学内容采取内容实用为主、理论够用为度。
2、听课
教学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中的瓶颈,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听课检查指导是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平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手段之一,本学期教务处领导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听课检查、通过一学期的听课检查,在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发现了很多值得发扬的优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尽可能快地、尽可能多的帮助教师消除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产生大幅度的提高。
3、教案检查
为了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监督,力争从教案的检查中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4月20日起,教务处、科研处对任课教师教案进行了较细致、全面的检查。全体教师基本能按开学初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备课,能结合教材,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但也有个别教师的备课过程过于简单,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不利于实际教学的操作,教案质量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科研处提出要求同科目任课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通过听课看人家的教学过程和思路,然后再看人家的教案是怎样设计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4、教学监控
教学监测评估系统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及其它有条件的城市已经广泛推广。本学期教务处充分发挥监控的作用,从教学常态中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使传统教学评估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学生问卷调查
本学期科研处针对学生测评教师中问题较大的教师进行了深入座谈,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不但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帮助教师成长。
7、教师座谈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教务处在基础教研室召开了课堂教学管理座谈会,教师畅所欲言,谈教学工作体会,谈学生管理,谈课程教学的收获或困惑。他们针对目前教学及学生管理的现状,反映了我校在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8、青年教师赛讲
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有生力量,是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肩负着学校未来发展的重任,他们的业务素质如何,将决定着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局。为打造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教务处、科研处于3月16日至4月16日组织了青年教师赛讲活动。本次活动不但为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而且促进了我校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交流互动,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了课堂教学是第一阵地,教学质量是第一生命线的意识。杨元虎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家红霞、朱智荣老师获得了二等奖,郭燕飞、何娜、谷红叶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1、计算机教研室技能比赛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同学们的综合素质,6月14日计算机教研室举办了我校计算机专业班技能大赛。本次比赛计算机教研室高度重视,对活动的具体步骤及分工做了周密部署,设图文混排、投影片制作和网页制作3个项目,共有95名学生报名参加此次计算机技能大赛。本次竞赛促进了全校计算机专业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推动我校计算机实训工作更好的发展。
2、基础教研室和法律教研室分别组织了十二大队、十一大队、十大队、纪念世界读书日演讲比赛
今年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5个“世界读书日”。读书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务处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基础教研室和法律教研室分别组织了十二大队、十一大队、十大队、纪念世界读书日《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演讲比赛,参赛学生谈读书的乐趣、读书的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其他工作
考务工作
1、组织了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补考
2、组织了十大队、十二大队高中班毕业考试
日期
法律教研室
基础教研室
计算机教研室
警体教研室
10
上午
培训动员会议
完成教研室学科分组,安排培训内容
安排培训内容、制定今年参加计算机大赛学生培训计划
完成教研室年级分组,安排培训内容
下午
刑法备课组教研活动
培训动员会议
培训动员会议
教师分组讨论写教案
11
上午
民法备课组教研活动
1、张延峰进行教学管理方面讲座。2、语文组青年教师代表汇报课,全体教师点评
窦跃武主讲《备课、听课、说课》
商千里主讲《试述我校警体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
下午
刑事诉讼法备课组活动
分组集体备课
校本教材书稿第一章研讨
教师分组讨论写教案
12
上午
合同法备课组教研活动
1、高峰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讲座2、英语组青年教师代表汇报课,全体教师点评
彭红英主讲《骨干教师成长心得》
李随斌主讲《警务理念通讲》、《解脱技术和警棍技术的动作规范及教法》
下午
中国法制史备课组教研活动
1、秦霞示范课教学2、分组集体备课
校本教材书稿第一、二章研讨
郝红刚、张晓辉、杜林峰讲课,全体教师点评、讨论
13
上午
法律文书、商法、行政法备课组教研活动
1、王永新示范课教学2、数学组青年教师代表汇报课,全体教师点评
柴红桃主讲《FLASH课程教学模式》
培训动员会议
下午
刑法组实验课示范、全体教师讨论、点评
1、王路示范课教学2、政治组青年教师代表汇报课,全体教师点评
校本教材书稿第三、四章研讨
范治国、齐华强、袁晋龙讲课,全体教师点评、讨论
14
上午
刑法组实验课示范、全体教师讨论、点评
1、书法、音乐组青年教师代表汇报课,全体教师点评、
郭燕飞主讲《教学心得体会》
党世将主讲《特训队的警体发展方向及基本格斗技术的教法和组织训练》
下午
分析、总结
分析、总结
校本教材书稿第五章研讨
任洪亮、丁俊平讲课,全体教师点评、讨论
备注:
1、法律教研室主要任务是指导各备课组教师制定、落实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计划,审议教案、并根据各学科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提出要求。
2、基础教研室通过汇报课、示范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计算机教研室就假期安排校本教材的编写进行审核,每章编写教师要说出自己的编写思路,此次校本教材重在符合学生实际。
4、警体教研室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讲课,统一警体课教师教学动作规范
教务处要求:
1、各教研室要按照培训日程安排做好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各教研室于14日下午将下列计划交教务处。
(1)本学期各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表。
[关键字]计算机教育 信息素质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水平不断深入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遍布各行各业,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为基本的工具之一。因此,作为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基地的高校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为培养当今社会人才而不断的奋斗。
一、 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人才来说,计算机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非计算机计算机教育目标是学会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应用上,所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应该把计算机于本专业的应用结合起来。当前,高校不断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当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不匹配
当前大部分高校计算机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课,
有的最多开设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没有系统的进行信息技术培养,也缺少对计算机能力的整体系统的研究和规划。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脱离,学生计算机素质能力和专业课程没有进一步相互融合和应用,使得计算机课程成为了知识结构不合理。
(二) 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高校计算机教育有了空前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一,随着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不断需求,要求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便工作中可以使得计算机成为专业的得力帮手,使得信息技术为本专业更好的服务;再者,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小学信息教育方案和大纲并已经实施。大部分是在高校并没有相关的体系和大纲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建立起统一的适合高校非计算机的计算机教育的教育体系。目前,各大院校也不断的在探索适应各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体系。
(三) 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教育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教学内容相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内容显得相对落后。使得生活和生产中已经应用很广的信息技术得不到相关的培养。
(四)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社会对信息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上机练习已经无法使用时代的需求。为此高校应该极大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多开展出课堂教学外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部门、教师要进行研发和搭建适应大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共享信息教育实践平台,是学生解脱在课堂教学中的局限和束缚,给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教学环境和空间。
(五) 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
计算机作为一门需要具备很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课程,但目前很多高校多学生的培养还处于课堂教学过于突出,而忽视了实践学习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后,直接把学生放进机房让学生自行练习,导致学生实践学习效果低下,最终导致计算机教学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 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良方案
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正如文章前部分分析的一样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希望可以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从而促进高校非计算机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现代社会需求性人才。
(一) 课程体系完善迫在眉睫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教学,课程因为社会使用面广等原因,课程教学具有基础性、通用型和结合型等特点,计算机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层面,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专业应用技术。三者之间相互依存。
1、信息技术。该层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课程是计算机理论基础和办公自动化。其中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如何操作计算机。
2、计算机基础。该层次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根本上的,包含为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
3.专业应用技术。该层次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基础之上的,要求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本学科领域,处理本专业领域各种问题。该层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应用计算机和开发本专业所需要的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刷新教学内容
当前,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上仅仅靠计算机操作基础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多样化的要求。把当前计算机新的应用技术、新的理论知识、新的发展方向代入课堂,保持教学内容的与社会同步性非常有必要。
(三) 改良教学手段以及方法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开设和家庭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使用,高效计算机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地域教育的差别,城市和城市、城市和乡村不同生源计算机教学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不能像以前一样"一视同仁",必须改良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四) 搭建资源化信息平台
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其中有印刷的讲稿和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试题库等。课程所用的教材、考试系统、网络课件、实验方案、网上教学支撑软件平台等教学资源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各种媒体既互相补充,又充分强调了各自的特点,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 加大对上机实践教学的管理
上机是计算机课程非常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必须加大上机实践力度。只有保证上机和课堂教学同等的情况下,才能可能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师应认真设计每次精心上机的内容,对实践中用到的每个知识点、每个操作和应用软件都要认真仔细地选用,还需要根据上机内容进行演示和讲解,对学生上机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地给予分析、指导和解答。教师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科研的操作水平上不断提高,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由试验研究和典型课变为常规课,推进教学实验的进程,加速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高校;教学 改革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益发达,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进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保证学生有过硬的计算机基础素质,而且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始终应当保持与社会水平的同步,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就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经历了一个有专门教学到普及性教学的过程阶段。目前所有高校毕业生都具备了初级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一般性操作技能。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或者开始新的生活打下了比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全社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教学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计算机教学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简言之,跟不上时代必然就会出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具体而言,传统中“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所谓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将全体学生视为一个整体,无论讲台下面坐着多少学生,教师都采取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案,一样的步调。总而言之,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按照学生差异化特点制定分层次有步骤的教学。而实际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其次,教学设计简单易操作,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完善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应当在教学中成为推进改革的重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是教学计划和设计的重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教学中应当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使自身的计算机水平都得到提高。为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在教学中方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有的学生基础课程不扎实,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础课程加大训练和学习力度,使这些学生能够在形成比较牢固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这样有步骤的开展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进展。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也是首先对基础课程加强锤炼,在基础课程得到保障以后再进行比较难的知识的学习,按照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都比较扎实和牢固,那就需要拓宽他们的知识层面,使他们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之间形成比较合理的搭配,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基础较雄厚的学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带动作用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工具。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成为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高校教学中,计算机是一门必修课,无论什么专业都要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但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文科专业学生可能对文件处理软件的学习比较侧重,美术或平面设计专业对一些设计类软件或者图片处理类软件了解和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需要更加深入,更加细致,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等等,都需要比较扎实和坚实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是影响计算机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但是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学生专业知识提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正确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最大的程度的发挥在计算机知识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情境教学法,将计算机应用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作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一个引子,从而以趣味性和现实性引起学生的重视。例如学生在上网中经常看到的FLASH动画,可以作为三维设计或者编程等内容的教学的开始。再如,在Excel表格中,可以向学生演示自动求和、自动求差带来的便利性,激发学生们对于Excel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另外还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将特殊案例引入教学,以缓解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枯燥性,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引入课堂,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教学方法的革新,另外还有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和提倡学生之间开展自由辩论,对某一专项问题讨论的方式加深学习的印象,提升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较强的学科。加强实践教学是任何时候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一项必要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是计算机教学的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首先,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在计算机改革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学应当重点加强,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实际的计算机操作机会。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验证和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另外,还应当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实践,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接触计算机应用知识,总结规律,积累经验。从而使学生直接获得计算机在生产中的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 曲滨鹏,王桂媛.网络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学院早就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但是这些年下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太快,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越来越被动,下面我想以本人所在的高等职业学院为例,对如何上好计算机基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已经快二十年了,教学内容从以前的DOS操作系统、WPS软件,到后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学生的变化更大,从最初的整体水平一致,从来没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极大的好奇和新鲜;到现在水平参差不齐,对电脑有一定的接触,但将计算机看成是一个可以玩耍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因此学生水平较大的差异,导致上好这门课程有一定难度。
二、上好这门课的几点建议
1、课程的安排,以上机为主、讲课为辅。因《计算机机应用基础》课要求掌握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需要实际操作,所以应该多安排一些上机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做上课的主人,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上理论课时,应备好课。教师应该慢速的阅读《计算机应用基础》书本中的内容,把重点难点的内容,在书本中做标记,然后快速的阅读课本两遍,把漏掉的内容做标记,在写电子教案时,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还要参考至少两本课外书籍,反复推敲,这样的教案内容才会更加清晰明朗,内容才会更加丰富,知识面才会更广。编写的教案内容应该细分到每次课,而且这次课所讲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课堂总结是什么,以及讲完后课后感想是什么,都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为上好一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上理论课时,教师应当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让学生首先通过视觉知道,什么样的效果是图文混排,在这个图文混排实例中包含需学习的知识点是艺术字、插入图片、分栏、文本框、页眉页脚、水印等等,这些知识点的意思是什么,以及以实例中的文字为例,讲述如何通过操作步骤达到最终的效果。
4、在上上机课时,教师应该充分准备实验的内容。在上机时,老师说明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原理。要求学生做出实验的效果,及时对所做的内容进行检查,指出需改正的地方,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写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分析等等。
5、附加题。因为学生的基础有差异,在上机时,老师既要顾大体,又要顾个体,让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能完成任务,也能让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能吃得饱。所以,老师准备实验内容的同时,应该还有附加题,让那些先做完的同学有时间再做附加题,使他们有事可做,也不会影响速度慢的同学。
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首先上课时应严格考勤。很多学生都是有惰性和侥幸心理,每次课,老师都应考勤,多次旷课和多次迟到的同学,找他们单独谈心,问原因,做思想工作,说清问题的后果。通过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其次,对于上课睡觉的同学应及时的叫醒他,让他站起,清醒头脑,最后对于上课讲话的同学,应及时制止。
7、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管是年轻老师,还是老老师,都应本着学海无边、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不断地去听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学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说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等,把它记下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对于年轻老师还应该经常参加培训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更好的育人。
【关键词】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建议
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应用性技术人才。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必需具备的求职技能。目前,高职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获取还主要靠学校计算机课程。因此,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值得关注。
1 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设计方面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设置应与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结构相适应,理论课程设置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课程设置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界。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一味讲究知识面的“宽”与“全”,忽略对某一方面或者专题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往往因课程设置的单一而对计算机知识“浅尝则止”,老师在课堂中只教授一些基础理论,学生难以运用于实践,更别说形成专长。这就造成一门课只教一些简单的知识,难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难以形成多门课程的知识融合。
另外在课程设计方面,老师的教学课程设计基本是按照已有教学计划一步步执行,机械的执行教学安排,缺乏新颖性。与此同时,许多课程设计过于陈旧,完全跟不上新技术、新方法的步伐。最终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实践运用中的技术严重脱节,难以满足工作实践的需求。
(2)课堂教学与考核方面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课堂教学不同于本科院校那样强调理论基础,而更多的是要注重对实践性的掌握。但是目前许多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仍然按照本科院校的授课方式教学,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的教师亲自制作了大量的PPT幻灯片,花费了很多课时和精力来讲授,因为只“讲”不“演”,只有软件界面的介绍,没有软件实时操作,加之讲练分离,致使学生学习与应用脱节。
而在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方法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沿用纸质考试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考试对授课老师而言的确是减轻了负担,但是很难达到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的目的,一方面影响了学生上机操作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很难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
2影响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因素
(1)使用教材
根据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的教材不能仅仅脱胎于本科教材,而且需要从教材内容、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改进。但遗憾的是目前很难寻找一本按照从“原理-传统技术-新技术-工程应用”的逻辑编写的组织层次清晰,按照先易后难、先原理后应用原则编写的教材。
(2)授课教师
计算机课程教学对于实践运用的要求高于其他基础课程。因此,它要求授课老师最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项目开发经历。特别是像网页设计开发、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特点便是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多少教学老师并无长年的工作经验,加上学校平台较低很难有所谓的项目课题,因此老师的应用能力有限。另外,计算机教师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加之学校环境的相对封闭以及资金与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尽管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也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3)实践平台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技术机运用技术更是如此。因此,如果拥有一个好的计算机实践运用平台,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通常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就是理论课加上上机实验,而所谓的上机实验也就是将课本上的案例重新演示一遍,毫无创新性。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这样的条件还远远不够。因此,如果能引入IT企业来一同参与计算机教学那么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特别是运用性较强的实践。
3 改进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1)优化教学课程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定位在某一方面上,也就是说应当围绕一个方向设置课程,而不是拉通了吃“大锅饭”。在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的原理基础上,应强调对运用开发技能的培养,实现面到点的逆向发展。其中要重点突出实际动手能力,少一点为什么这样定义,原理溯源、定律推导;多一些如,具体如何设计、编码规范、组配置、故障排除、测控方法等实用知识。究其重点就是强调实践运用,删掉无谓的理论基础。
(2)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导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热情,把教师提示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从中理解原理、获取知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其次,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3)完善教学方法
一是,要完善备课方法。计算机教学的备课强调授课老师对应用软件及其系统的熟悉,要求按照软件的结构和工作环境进行备课,通过一些典型实例来加深对知识及技术的理解。二是,完善课堂教学。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机房的机器联结成为教学网的环境下进行,教师教授一个内容,学生就实践一个内容,讲练结合才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最适方式。三是,优化考核方式。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必须是实行重实际操作和综合性的考核方法。因此,从教学开始,教师就该对学生提出考核的要求,让学生围绕着考核的要求和任务来学习。例如,可以提出个人网站开发或者网页制作的考核要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冯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引进与咨询,20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