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搞好低年级语文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班级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耐挫力李洪新
心理沟通——师生联系的纽带苏兰焕
用爱心感化学生用威信感染学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刘桂金
如何当好一名班主任全凤成,赵慧君
谱写班级管理的"三部曲"郭亮村
如何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王敏
"边缘化"学生——想说爱你挺容易汪丹
依托"网络研修"助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孙晓红
以网络推动校本教研孙政方,薛成国
"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宁玉伟,周彬
采取切实措施促进自身发展陈晓旭,王春玲
"教师博客"伴我成长吉金艳,顾明
参与"网络研修"实现成长梦想王聪
教师成长的绿洲——"网络教研"王爱红,杨怀石
让"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并行张孝红
教学后记——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笔记赵晓波
语文教师应该怎样研读文本马庆玲
数学教师应该怎样钻研教材仲楠
领略名校风范体会智慧内涵曲永亮
幸福如此简单张红
爱心育人润无声董淑杰
戴"一道杠"的反思宋扬
换一种眼光看学生韩晓威,孙楠
从培养孩子良好作息习惯想到的张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翟颖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陈影,吴万喜
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刘艳波,林雪
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权文侠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孙明珠
如何进行语感训练邱森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姚春刚
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郭新微,章和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读写兴趣隋秀宇
数学教材情境题材类型的对比与分析董玲
"三好学生"评选中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戚伟凤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中的钢琴教学吴秉旭
教育家办学:何谓"教育家"(二)林森
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逯成文
做一个富有魅力的校长张杰
以"心智教育"为突破口培育学生阳光心理刘楠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民族教育工作实效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赵金玲
切实做好学校流行病防控工作郑泉思
谈谈我校的"校训"沈黎明
开展"分级过关"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丁培花,孙晓慧
"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赵光辉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郭辉
加强村小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王艳梅
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发展郑萍
学校电子档案的保存与维护李岩
违纪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于淑芬
以人为本倾注爱心高竞婧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王滢
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于言君HtTp://
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李洪岩
如何搞好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李艳平
浅谈班主任的非语言暗示高永林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王珍华
班级管理工作的技巧刘淑霞
如何利用班干部做同学的思想工作袭秀芳
坚守教育信仰完成崇高使命李艳良
教育要融入爱陈艳
那一汪清澈的湖水叶文杨
用尊重呵护学生的心灵董淑杰
在平凡中感受幸福房春红
做学生转弯时遇到的那个人段晓影,赵丽萍
读《薛谭学讴》想到的黄璐
我迷上了《弟子规》王岩
成长的足迹刘国权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管艳
从一场争论引发的思考席丽丽
由全部举手引起的反思袁丽君
积极开展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李华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王玉良
加强低年级学生说写能力的训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杨爱娇
发展低年级学生语言能力的探索于晶
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钟铁斌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初探刘艳波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常秀华
切实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孔晓玲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时培潮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许文丽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邓春平
教学开放周家校连心桥钟英,王靖刚
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途径新探吕晓巍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转变马晶
重建师生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王淑娟
“说话、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点。许多教师在上作文课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布置了作文题,总会看到孩子们屏息凝神,苦苦思索的神情。无论老师怎样启发,他们的笔下却流淌不出老师所希望的语言文字,总感觉“无米下锅”,即使勉强编几句,也是词不达意,句不成文。出现这种情况也绝不是偶然的,这其中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没有抓好“说话、写话”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认为,要搞好小学的作文教学,必须抓好“说话、写话”这一作文教学的起点。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抓好“说话、写话”训练呢?
一、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少年儿童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内驱力。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事物非常敏感这一特点,制作一些色彩鲜艳内容健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对图片的内容产生一种亲切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叙述其制作过程及图片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便可将兴趣迁移到写话上来,很自然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才能。
二、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仔细地了解材料。通过观察才能知道从何谈起。为此,教师首先要以说的方式来提问观察的内容,使学生知道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其次,教师根据设计的观察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第三,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第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知道如何对图片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由远及近等,使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内容可说,说是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对图片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教师便可根据观察的内容来提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找班上比较大胆的、声音洪亮的学生说。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说”的情况进行点拨、提示。要求学生“说话”尽量做到吐字清楚,语句通顺。说话的仪态自然、大方、得体。对于平时不愿开口的学生,要亲切和蔼地鼓励他们开口,能说多少算多少。不管说得好不好。教师都应择其好的一句两句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以后的“说”树立信心。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三、营造宽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低年级学生由于胆小、害羞,有时虽然心里知道,但却不敢说,说错了又怕老师批评。因此,教师要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对说错,说多说少,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开口说,对学生来说就已经是取得了一大进步。例如,教师可适当举行“自我介绍主题活动”或“成果展示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以及学习成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放松,消除他们的紧张感,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
四、“写话”训练,使学生把说的内容付诸“写”的实践
在学生基本上能“说”的情况下,让学生动笔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在低段的学生多数字不会写,可以用拼音代替字,学生自己怎么说就怎么写。通过写话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巩固汉语拼音的有关知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在低段,把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抓好了。通过学生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说话、写话”的内容,知道说什么和怎么写,由此打好进入高年级后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抓住了这一作文教学的起点,到了中、高段学生才不怕写作文,教师也不怕教作文。
关键词:语文;兴趣;朗读;表演;多媒体
词语是构成语言本体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要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可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字、句、段、篇”教学的桥梁和纽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然而,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往往面临着“一读而过”、“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那么,如何让单调的词语教学变得情趣盎然呢?
一、游戏激兴趣
爱玩、爱动、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语言。撅起的小嘴,翘起的大拇指,闪动的笑脸,挥动的小手,无不暗示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词语教学上何不顺应这种天性,让孩子玩起来。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
字谜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游戏内容,而字谜往往是根据字的构造特点进行编写的,所以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字谜游戏。“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字、词,不知道大家记住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说字谜,你们猜,猜出来了还要给它组词。”三个太阳;一口咬掉牛尾巴;三人一起去观景……低年级的孩子通过猜字谜的方法识记字、词,既有趣又可以提醒部件,让词语更有趣。
二、朗读品味道
曾经有人这样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是这样回答的: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在朗读上。而俗话也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学生获得文本信息的基本途径。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有滋有味地读,去感受绚烂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感悟词语的兴趣。
下面是《两只鸟蛋》一课的词语教学片断:
师:鸟妈妈回家没有瞧见两只鸟蛋,心情怎么样呢?
生:焦急不安。
师:焦急不安就是说鸟妈妈着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谁来做做鸟妈妈?
生1读句子。
师:是的,鸟妈妈在鸟窝旁飞进飞出,可真急坏了,如果能配上表情来读一读会更好,谁再来做一做此时的鸟妈妈。
生2读句子。
师:你的语速加快了,语气加重了,眉毛皱起来了,焦急不安的鸟妈妈来了,一起学着她的样子来做一做鸟妈妈。
全班一起读句子。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去了解“焦急不安”这个词的意思,但我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学生通过体会“鸟妈妈”的心情,读出焦急的语气、做出焦急不安的表情这一过程,读得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有感情。这样,不但让学生真正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品出了这个词语的味道,懂得了这个词语的感彩,知道了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
三、表演助感悟
“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而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孩子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体会,让学生亲身演示词语的含义,使学生在亲身的表演中感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比如,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四季》这篇课文。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春天“草芽尖尖”、夏天“荷叶圆圆”、秋天“谷穗弯弯”、冬天“雪人大肚子”这些有趣的词语,我通过让孩子们表演来达成目标:“孩子们,我们来演一演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吧,你会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手舞足蹈,小手做出了尖尖的草芽,手臂演出了圆圆的荷叶,身体弯曲成了鞠着躬的谷穗,肚子向前一挺,大肚子的雪人也出现了……从这些逼真的演出中,难道孩子们还不懂这些词语所代表的真正意思吗?接着,我马上让孩子们配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读。就这样,孩子们演得开心,读得认真,学得扎实,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四、多媒体促拓展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不但便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还能挖掘学生的记忆潜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识字教学 明确目标 激发兴趣 注重方法与评价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孩子自主读书,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所以,《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生字的读写教学,把它作为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质量呢?我从教坛生涯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目标,这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它更重视的是写字的学习过程,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间架结构只需“注意”。
1-2年级“写字”的具体要求是: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与习惯是教师共同的任务与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汉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课堂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教师也要以正确、认真的书写来作为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其次,重点激发兴趣,这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关键。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强大动力的源泉,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关键。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儿歌激趣。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在教学汉字的书写规则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一首儿歌, 大家兴趣盎然,唱一唱,念一念,很快就把书写规则牢记在心了,让学生乐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2.故事激趣。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笔画的写法、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规律等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更是抽象乏味,它需要经历一个“儿童化”的过程才能被小学生吸收和掌握。
3.竞赛激励。小学生天性好胜,成功的喜悦往往能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
如果在写字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全班出现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场面。 转贴于
4.榜样激趣。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多的书法家,到今天还流传着他们的奇闻轶事,如王羲之“力透纸背”的故事、柳公权勤奋练字的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等。学生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练字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从而受到启发,在写字过程中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
5.搞比赛。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写字教学中,可安排一些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比赛活动结束后,还进行学生作品展览。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写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同时要求学会方法,这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环节。
汉字千变万化,却自有它内在的规律。我们不仅教孩子只写一个字,而是要努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写字方法。学生学会了方法,就拥有了有力的武器,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1.观察法。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学生通过观察,从中学到观察汉字、比较联想、识记字形的学习方法,达到了学会汉字知识、提高书写与欣赏能力的目的。
2.比较法。要提高写字能力,在练字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如:“似”和“拟”字,“酒”和“洒”字,它们长得太像了,反复对照,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对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3.发现法。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规律,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汉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各有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点,归纳出书写要点,才能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书写规律,为写好字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思考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阅读水平提高了才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精心选择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经典名著和儿童文学作品,要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的熏陶。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投入阅读中,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有效地完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根据个人的差异选择课外书籍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差异,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来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读一些寓言和童话故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传奇和传记,而对于女孩子来说比较偏好于讲故事的书籍,而男孩子则喜欢与体育、科学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些特征来选择课外书籍,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由于学生之间所选取的阅读书籍都存在不同,如果教师想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就应该适当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并且向同学介绍自己所阅读的书籍的大致内容,让感兴趣的学生去阅读。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阅读书籍所带来的好处,而且可以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启发。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国华.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1(17).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朗读 实践 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关朗读训练的具体操作,却有好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究。比如: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张扬个性;如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等等。下面就结合本人工作实践谈几点对有关朗读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朗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比于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器官的积极性。朗读是他们理解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下面就列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
低年级儿童由于内部语言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
2.朗读能资助儿童理解阅读材料
通过朗读,儿童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小学低年级儿童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快,儿童朗读比较默读自然得多。如果禁止他们朗读反而是不自然的事。
3.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儿童由于形象思维丰富,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解释,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教学的目的。
4.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
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
二、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什么什么”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三、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内容。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起点。通过识字,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从小发展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才能。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识字教学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字理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汉字构成的规律,掌握字形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认识汉字和记忆汉字。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使学生掌握象形字的特点。如:课文中的“日、月、田、土”这一类象形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通过字与画的对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实物图片,然后再引导他们根据字的特点进行识记。二是要使学生掌握会意字的特点。如:“尘土”的“尘”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其特点:“尘”上面是个“小”、下面是个“土”,既然是“小土”那当然就是“尘”了。对于这类特殊的字,只要学生领会了其意,便能很快记住字形。三是要使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特点。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首部表意,声旁表音。如:“清”是清水的清,因此用三点水旁,右边读音,整个字读“qing”。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学生基本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另外,还可以利用基本字带一批字。如:以“肖”做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后可以分别变成消、销、宵、俏、鞘、消……同时,根据部首的意义还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生字的意思。
二、趣味识字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识字方法。一是利用猜谜语识字。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一些有趣的谜语进行识字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个人他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就是“金”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就是“广”字。二是利用小故事识字。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字的字形特点,把它们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把字形保留在头脑中。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而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子)游泳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
另外,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还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有趣练习来帮助他们记忆字形。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辛”(立+十);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衣”(袋-代);用叠一叠的办法记住“森”(木+木+木)等等。
三、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学生生活的环境、学习的校园到处都是识字的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识字。如:商品的商标、电视节目的名称以及各种学习用具的名称、同学的姓名等等都识字的素材。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让他们问问家长、老师、同学,以拓展他们的识字空间。另外,学生在生活中还会接触一些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等等,教师可以在这些实物上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识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可以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等等。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性的方法还需要我们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尝试。但是,不论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就能切实地搞好识字教学。
关键词:激发;阅读热情;快乐阅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说:“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生命。”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指课内阅读,更多的是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实践与延伸。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教育的实践性,这是他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一大特性。学生在课内学习能让学生学到各种基本知识与方法,但要形成阅读能力和习惯,就必须要在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中去巩固、拓展和提高。但纵观学生的阅读现状,形势很不乐观,很多孩子宁愿守在电视机、电脑游戏前消耗时光,也不肯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对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很多时候是应付了事,感觉是被迫阅读,孩子不爱读、怕读的现象屡屡存在,缺乏阅读的快乐感。
由此我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公鸡吃米”,并从中发现:如果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进它的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吃。其实阅读不就是和喂鸡一样吗?硬逼是读不好的,即便读了,也是不情愿的,即便读,也是浮光掠影,不会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们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展现阅读的魅力,使学生品味阅读的喜悦,只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受到快乐,何愁他们不爱阅读呢?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就不会困在“鸡不吃米”的困境中了,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阅读?下面就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声情并茂的讲故事,激发阅读热情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低年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妙地通过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当学生在听老师讲故事时,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精美的插图加上老师富有激情的“表演”,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同时这本书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利用书中插图,引导想象,激发阅读热情
插图是课外书的“第二语言”,是孩子们阅读的一部分。低年级孩子对插图可能比对文字更感兴趣,老师要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引导孩子想象,让插图“活起来”,激发学生对书本的好奇之心、期待之情。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课上低年级老师常用的方法,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一波三折,处处设疑,激发阅读热情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故事内容夸张、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又一个“玄机”,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情感浪潮。这样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乐,在乐中读。
四、用音乐渲染情境,感受审美乐趣,激发阅读热情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可以播放优美感人的音乐,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使学生更深入到故事情节中,使阅读的火花越烧越旺。文学与音乐同是艺术,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作为艺术的不同形式,它们在表达主题、书写情感、创设意境等方面有许多是相通的。
小学生文学理解能力低,生活经验不足,缺乏亲身的感受,和作者的感情往往存在一定距离,读文章常表现出“无动于衷”。教师将音乐手段巧妙运用,把作者蕴含在童话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出来,迁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童话所创造的意境中,融情入境,从而产生共鸣,获得美感体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让我们充分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使他们快乐地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真正地做到“快乐阅读”!
参考文献:
[1]阎有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
[2]温梦渔,程星炜.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搞好农村教育改革[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下面就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高年级,即五年级以前还没有形成任何特别的阅读兴趣,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以后就很难改变学生的这种情况(指的是对阅读没有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
一、搞好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衔接
三年级上册是进入中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习目标,要把握一定的度,即不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习目标来学习。三年级具体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从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方面提出的,可以参看教师教学用书。
需要说明的是:三年级提出的学习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三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三年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再如,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些规定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关于默读的训练过程。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
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结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例如,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一、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灵魂,识字是人类脱离野蛮,追求文明的第一步,识字的目的就是要抛弃混乱,走向简洁与智慧,成为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在教学中,教师要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使得学生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要遵循《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运用基本功训练、汉字规律、识字的主动性及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我们才能使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识字方面,我教给学生趣味识字法,这种方法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仔细研究,反复揣摩,又和很多老师仔细地探讨才介绍给学生们的。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识字方法,一学就会,牢牢地铭刻在脑海里。现简单举例数条。
喊:吃了不少咸菜,怎么样?口咸!口咸你才喊。
粮:米良为粮,就是可以吃的粮食;米不良呢?人就不吃了,就喂猪了嘛!
跑:男孩子们总是这样,脚上(足)长了个包,为啥?到处使劲乱跑!
吹:口欠修养为吹,同学们,说话要谦虚,不要口无遮拦老吹牛哟!
这种识字的方法,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幽默,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故事。现在的手机已经司空见惯了,有很多学生把我教给他们的字通过手机发送短信给朋友和父母,既能够开怀一笑,也能够学得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二、教给学生认真阅读
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诗歌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正确、流利地朗读,划清朗读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每一首现代诗歌,第一遍朗读时,不必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只要能做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要求的——正确、流利即可。首先,让学生能够扫除文字障碍,读准字音,不添字、不落字,读得顺畅。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自行分割诗歌的语言节奏,在学生眼里把诗歌演变成词或词组的排列,按词和词组朗读,使语言节奏分明了然。而且这种划分非常简单,学生尝试几次就顺应了,顺应之后再朗读,状况即刻改观。同时,在这个读的过程,学生也能够初步感知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
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获得独特的生活情感体验,能够调动起学生阅读诗歌的积极性,能够对诗歌的阅读发生浓厚的兴趣。每一首诗歌都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诗歌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阅读诗歌,能够加深生活的经验,反过来也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因此也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的火花。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一定要找出喜欢的理由,例举出诗歌的优秀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也会有独到而精彩的见解,把这种见解和同学们分享,就会取长补短。
三、要让学生认识到背诵的价值
不管如何年代,不管科技如何发达,背诵对语文学科的意义都是巨大的。只有背诵才能丰富词汇,才能丰富思想。当然,不能局限于课文的内容,要给学生们精心挑选优秀的篇章让学生背诵。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少年闰土》,就推荐鲁迅《故乡》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可以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求是明确的,方法是生动活泼的。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当然,并不是每本课外阅读书都是这样详细指导的,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求每次阅读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拓眼界。
总之,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高效发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发展呢?
一、教学主体――重视一个“人”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格局发生了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教师一言堂”的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等生动局面所代替。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性质。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为本,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彰显出学生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个性美。正如《语文标准课程》所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通过“导演”式的作用,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教学目标――聚焦一个“简”字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具体到教学目标上即要做到简明、具体、可测,聚焦一个“简”字。这里的“简”不是简单、草率与省事,而是通过“板块式”的目标简化改变那种繁琐的、对课文内容面面俱到地分析,着力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以此来构建简约、实用的语文课堂教学。例如,一位名师教学《夹竹桃》一文时,紧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一中心句,独具匠心地从“韧性”、“幻想”两大方面设计具体教学问题:(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等等。如此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照顾了学生学习的个,充分体现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所提出的语文课堂“板块教学”的思想,起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实效。
再如,教学《鸟岛》一文,笔者将其教学目标简化为:(1)了解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自觉地爱鸟、护鸟。
三、强化训练――体现一个“实”字
强化训练时要注重及时、有效、扎实,体现一个“实”字。所谓“实”就是扎实,即在打好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底子的基础上,抓好语言文字的读写训练。
1.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感知的能力。实践表明,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阅读片断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强化学生语感的培养。以一位特级老师教学《两只鸟蛋》一文为例,教学时教者采用层层深入,逐步提高的方式,通过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1)初步范读,感知大意;(2)自由朗读,掌握字词;(3)分自然段指名读;(4)重点赏析品读;(5)加动作表演读;(6)背诵读。如此朗读指导训练,促进了学生的读中感悟与理解,学生读出了层次,读出了智慧,读出了诗歌的韵味,从而轻松自然地体会到了文章所蕴含的主旨――爱护鸟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随文练笔
读与写是相伴相成的,“写”的过程可以牢记“读”的理解,更好地丰富语文知识的积累。然而,据笔者调查发现,许多老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常将写的训练安排于课外进行,变成了课外的作文练习。如此则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表明,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当堂练写时间,将练笔落实在课堂之上,让学生当堂练写,加之教师的的巡视指导,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字写得更好,文章更通顺。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完《妈妈的账单》一文后,教者设计了如下“真情式练笔”:读着妈妈的账单,小彼得不禁想起了;想起了;想起了。且看一位学生在纸上工整地写道:“读着妈妈的账单,小彼得不禁想起了自己所过的每一天,他想到了每天早上起床后,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他想到了每天中午回到家,妈妈所烧上的那桌可口的小菜;他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快速背上自己奔向医院的情景……”小小的随文练笔训练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化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爱。
四、教学方法――突出一个“活”字
实践表明,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有着密切关系,要想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显现,教者就应积极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观念,不断增强教育创新意识,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为例,识字教学是这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呢?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往往可采用游戏的方式,有意识地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故事讲给学生听,或教学生自编儿歌进行识字。如学习“碧”字,可让学生猜谜:王姑娘、白姑娘、一起坐在石头上(打一字);学习“法、丢”两字时,可在复习“去”字的基础之上,以旧字带新字,教会学生自编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这样的识字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非常便于学生记忆。如此活化教法,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风荣,刘哲.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A].探索创新发展[C].2000.
[2]王玉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
[3]肖静芬.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浅论[J].宁夏教育,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