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3-08-04 17:2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教学实践性 公共教育学 教学改革

公共教育学的主要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重要的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它反而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教育学课程进行改革。而我院陶瓷学院师范类专业旨在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对其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当前其他院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帮助。

一、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践。

现在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未能与当前实践紧密结合,甚至那些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的章节,诸如教师、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工作,也没有较好地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就更不用说那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了,诸如,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等。

2.教学方法单一,脱离学生实践。

不少公共教育学的任课教师,大部分授课内容仅采用讲授法,对于那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却很少使用。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育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来说,如果主要采用其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将难以理解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更不利于他们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因此,以它为主要教学法,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3.考核方式单一,难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在课程考核上,未涉及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这些院校的主要课程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和笔试。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而作业通常是可以直接从教材找到答案的题目,它起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另外,笔试也只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基本不涉及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

4.部分任课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分教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教育基本理论就可以了,懂不懂得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并不重要。还有一部分授课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只是着重讲授教材的相关理论部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很有帮助的教育理论实例、实践中的相关案例等内容却很少涉及。有的教师不愿意耗费过多的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认为公共教育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授课要做到注重贴近实践,就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这对他们来说不划算。

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当前不少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联系实践的案例比较少,不能够反映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1)教育与教育学。该章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内容,诸如地方教育的特点、地方教育今天、地方教育未来、使其更加贴近实践。

(2)教师。我们通过增加教师礼仪、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相关案例、教师如何做好职业规划等内容,使该部分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课程这部分如果能够与学生将来所教授的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的话,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给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讲授课程标准时,可以增加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且教他们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编写课程计划。另外,还可以增加国外课程改革趋势、新课程优秀课例、制订课程计划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内容。

(4)课外活动。该章节应该增加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的案例、国外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开展课外活动的误区等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践。

(5)教学。这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章节。要使其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我们可以增加优秀课堂教学实例、教学原则相关案例、教学方法使用误区、教学等教学内容。另外,我们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还应注意与学生将来所教授的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增加某个学科常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趋势、教学计划等教学内容。

(6)德育。德育这章比较枯燥,如果能够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增加德育方法使用误区、德育模式案例、德育故事、德育过程的矛盾解决方法等贴近实践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增加班级管理等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内容,注意删除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当前的教育实践保持一致。

2.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教学内容用讲授法,易造成教学脱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1)观摩教学法。它是一种融理论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观摩,学生学习操作要领。另一方面,通过观摩,学生学习开展实践工作所需的教育理论。优秀教师课例、优秀学生说课范例、教学病症案例等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学生了解应该如何上课,上课包括几个基本步骤,怎样上好课。同时,通过观摩加深对教材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教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几乎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提供贴近实践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课程、德育等贴近实践的章节,采用该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教学方法”这个知识点时,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应该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3)谈话法。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回答问题的方法。例如:讲“作业的形式”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采用谈话法。谈话使学生回顾以前在中小学学习阶段所接触的各种形式的作业,从而引导其概括出作业的形式。

(4)讨论法。讨论法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其中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就用了讨论法,讨论的内容为“该教学案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3.严格考核标准,增强教学实践效果。

严格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我们采用口试、笔试、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多方位考核的目的。考核方法及内容具体如下:

(1)平时表现的成绩占10%。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外,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那些有助于提高其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考核目的是学生学习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态度(包括认真程度及积极程度)。

(2)笔试成绩占50%。考核内容不仅是局限于教育基本概念、教育学常识等识记内容,更是提高贴近实践的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的比例,使笔试能够达到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情况、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口试成绩占10%。考核内容是贴近实践的教学论、课程论、德育案例题等内容。考核的目的为学生运用教育基本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这学期其中一道题为,如果你在上课过程中碰到教学突发事件,那么你怎样解决?

(4)教学实践的成绩占20%。考核内容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程度、教学实践基本技能操作。考核的目的是开展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例如:我们这学期的其中一道教学实践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教材内容进行说课。

(5)书面作业的成绩占10%。考核内容为,学生对当前一些教育热点问题、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考核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和依据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教育理论的能力。例如:我们这学期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布置的其中一道选做题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4.建设一支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没有一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我们要建设一支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够在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重视。

三、结语

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类非教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它不仅承担着普及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任务,而且承担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高低。但是,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效果一直不大理想。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成为公共教育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得到提高。而教学改革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在巩固现有的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努力,勇于探索,争取为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俊.论教育学体验式教学逻辑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11.

第2篇

关键词 HPS教学模式 课堂导入 高中化学教育

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兴趣,并衔接旧知识构建知识理论系统。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国对其外显的知识教育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但对于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内在本质却不得其法。我们不妨采用HPS教学模式导入教学,在利用化学事件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性应用帮助学生学习具体知识,以科学发展历程与现象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在精神层面引起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运用科学哲学思想认识世界。

一、HPS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HPS(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英文缩写,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探讨如何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促进其科学素养提高,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3],近年来逐渐为大众接受并重视。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趋势,创建人文型教育,从学生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责任感,树立科学世界观[4]。

HPS教学模式并不是机械地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变为独立章节插入教科书中,而是有机渗透于课程和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如何产生科学认识、怎样运用科学知识,进而把握科学本质。HPS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以翔实的科学史料为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一;站在哲学高度思考科学问题;以建构主义为理论研究背景;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放在教学研究的首位;科学传播范围扩展,更注重公众科学素养塑造[5]。

二、HPS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学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案例分析

我们创设课堂导入情景时,应隐含新授课程,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精神状态,做到言简意赅、层次清楚、发人深思[6],但许多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局限于经验习惯,生硬地介绍背景知识,不断利用图片和文字演“独角戏”,造成学生眼耳疲劳,与教师缺乏情感与思维的交流,很难构建有效教学。作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课程涉及的内容大都与科学史、社会学密切相关,HPS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化学各部分内容都能适用,我们可以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历史事件设计课堂导入,指引学生思考。主要思路为:挖掘教材本身隐藏的思想内涵,对知识概念进行符合当代教学要求的优化,解读其形成的科学方法、过程与思维,将化学史中的精神营养传承下来,设计为能引起学生知识与思想双向思考的案例,使三维目标能够有的放矢,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依据教学进度,HPS教学模式应用初始阶段可以选取基本理论、概念部分,涉及的主题是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我们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一课为例,探究HPS教学模式导入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及意义(如表1所示)。

位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究。因此,在课程导入阶段,我们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要“老瓶装新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相互交流、讨论以及提问,对低层次科学观念进行综合、概括、抽象,以及推敲、批判、辨证、验证、调整,进行上位化学知识建构梳理[8]。科学哲学认为科学是有意义的真理,而不仅仅是价值无涉的客观存在,故而要全面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还要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将科学看做一种社会现象,从而认清科学本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9]。

三、运用HPS教学模式导入课堂教学的要点

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隐藏的特点,在全面考虑化学学科的特征,尽量配合大多数学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HPS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理性培养学生科学史观,切勿过度演绎历史

“00后”学生习惯于诸如“微博”“朋友圈”等即时性碎片化阅读,虽然对新文化的接受度提高,但认知方式偏感性化,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抵触主流意识形态的现象,不利于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10],故而急须抓紧学生文化和思想教育。科学发展伴随着无数科学知识的积累,HPS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中化学史的运用,致力于以化学史引导学生通过梳理化学发展脉络,汲取前人发展经验,完善自身科学修养。然而历史往往略显生硬和枯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具有“说书人”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演绎历史,浓缩文字,提高历史的可读性。表1设计中杜撰布瓦博朗与门捷列夫的冲突,让书上“图片”人格化,建立起科学家、科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交互。然而《中庸》云“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为了诱导学生了解科学而过度演绎历史,那科学应有的过程与真实也将失去,学生很难从无处滥觞的科学过程中全面认识科学发展,更遑论树立科学历史观!

2.强调以批判创新精神为中心,注入科学哲学思考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11]。科学哲学是科学在概念或话语上的哲学思辨,在化学教育中加入对化学的哲学思考“能够鼓励公众联系理性并变得理性”[12],进而使得公众对科学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当代科学观念及技术讨论、验证经典概念,利用实验数据和结果批判前人错误的观点,不断将错误观点、局限观点与当前最新科学观点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库恩“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发展结构[13],用辩证、动态、批判的眼光来分析科学实践,不再以教师的权威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学中学生提出错误观点时,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不应直接修正,而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默默引导学生能动思考,认识到旧观点的错误及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师生共同组织一堂优秀的化学课,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都有很好的帮助。

3.视认识科学本质为教学目标,避免重支端轻主体走向虚无主义

高中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学习问题与心态,易引发学习负迁移,形成扭曲的知识观,忽视前人经验,一味只相信自己所做的有限实验,走向唯理论。HPS教学模式并不是现象否认本质,孤立地分析阶段片面知识的作用,忽视科学研究的曲折性,看不到前人错误观点对科学整体的价值[14]。运用HPS教学模式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寻找交汇点。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过程中,特别注重质量与特征的联系,并从中找到发展突破点,导入新课后,我们再借此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联系与发展的关系,破除“白马非马”的诡辩;同时他的发现又打破当时科学家的固有思维模式,我们可借此向学生传达科学是社会现象的理念,使其萌生对科学进行社会研究的意识。第二,选择主位知识,即抓住其中一个元素支配其他元素展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传授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是首要任务,HPS教学模式要为其服务,多角度整合化学知识,使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从过去的浮于表面变为深入了解,认识科学本质。第三,划分隔离区,即通过知识表达的过程激活各知识点的“多重身份”[3]。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科分化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选择交汇处的特异识别点,帮助学生准确切入全面认识科学。

教学设计中我们选择探究法与讲述法结合教学,引导学生逐步亲手揭开科学的面纱,深刻认识科学本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其跳出以局外人的身份看科学的尴尬局面!让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勇于探究,炼化探究成为思想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认识到HPS教学模式导入化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一方面能够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化学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贴合自身特点构建学科思维;另一方面还能够透过一系列的活动,如模拟经典实验及科学发展过程,启发学生科学思考,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接地气”,掌握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HPS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探究科学本质为目标,科学并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技术的革新,更是为人类的生存服务的,包含了一代又一代科学人对人类、社会、科学那份深沉的人文关怀!通过HPS教学模式我们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成为符合我国现今发展要求的、符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符合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研究的永恒课题,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中。而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传道”,不只是传习学科之道,也是修炼学生思想,传递人生感悟,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响应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由此看来,将科学的历史、人文、社会融于理科教学的HPS教学模式势必成为今后教流之一。

参考文献

[1] 皇甫倩,王后雄.HPS教学模型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

[2] 王硕,靳莹.基于科学本质的HPS教学实践――初中化学绪言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5(1).

[3] Riesch,H.Interdisciplinary relations and complex social identities[J].Philosophy,histor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 张晶.HPS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1).

[6] 熊静.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7] 李晔明.不小心就会熔化的金属――镓[J].科学大众:小学版,2015(6).

[8] 吴俊明,吴敏.化学课程中的能量与化学能量观――关于科学观念和科学观念教育的思考之六[J].化学教学,2015(1).

[9] 毕华林,万延岚.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10] 高永.基于“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概论”课情境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5(9).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3-1.

[12] Michael R Matthews,James T.Robinson's Account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Science Teaching:Some Lessons for Today from the 1960s[J].Science Education,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