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理念

地理教学理念

时间:2023-08-04 17:2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理念

第1篇

【摘 要】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与地理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有效的教学理念来加以辅助完成。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有效教学;中学地理;教学;策略

对于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格局、气候特征及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分布及相关特征等有理论层面的了解与认识,地理课程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与地理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收获大量的理性知识的同时对于我们身处的世界也有感性层面的认知,而这一切都需要有效的教学理念来加以辅助完成。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方面分别谈谈有效教学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

有效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的地理课堂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基本地理认知的启发,想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更好的展开情境教学。在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相关知识点学生们都是第一次接触,很多内容也是和实际生活,尤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展开知识的介绍,可以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将学生们带入教学情境中来。在好的课堂氛围下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积极性更高,也能够降低他们对于新的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难度。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很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这一节内容时,教学重点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及其季风的形成,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们而言是较为陌生的,为了降低这些知识点理解上的难度,我会将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室。我会借助相关教学软件用图表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并且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进而让学生们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我还会借助相关教学软件以图画及flash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的特点。当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都有了一定认识后,我会进一步向他们介绍三个大气层:对流层(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水平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云雨绝迹,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从实际教学中不难看出,在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接受更容易,过程中学生们的地理认知也得到很好的启发与构建。

二、培养兴趣,开发地理思维

在好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必然非常注重对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只有以兴趣为驱使才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思维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的地理知识较为丰富,还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思维模式,能够借助很好的条件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来分析相关问题,这种能力的具备将会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也颇有成效。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是十分富有人文意味的一节教学内容,在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实例的列举,透过对于实例的探讨与分析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比较方法与规律。我以英国与日本为例,让学生对于这两个国家进行对比,分析这两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且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2)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学生们积极而活跃的探讨起来,我对于学生们的各种回答进行了归纳,并且对于两个问题作出了总结:1)解析: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们而言不仅生动有趣,学生们也在过程中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思维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

三、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地理素质

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也可以让教学模式更为多元化,可以开展各类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也是有效的教学理念的一种良好的表现形式。以《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意思,我给学生们设置了一个课堂小活动。我让大家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或者一个国家内有代表性的两个城市,选取的两个比较对象间要具备一定的可比性,学生就这两个对象展开对于它们的人口分布及人口容量间的比较,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结论。这个小活动不仅十分开放,学生在展开探究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这些能力的发展将会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的形成。这样的课堂小活动对于课堂教学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推动。

想要让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更为高效,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地理认知;其次,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的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模式;此外,还可以借助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来多样化课堂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些都是有效的教学理念下非常值得采取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洪龙.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教学;能力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使我们不得不再次正视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为适应这种新形式,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理念引导现代高中地理教学。

一、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加成功与获得喜悦的机会。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与和蔼的教学态度都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学生也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当然也就容易创设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用新课程理念引导现代地理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途径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来落实。新课程在内容上力求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需要,不再将教材视为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强调教材的“范例性”,将其作为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的一种文本或中介,并以文本的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给教学以多样的诠释角度。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倡导实施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流程为: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寻求结论―实践应用。情境的创设应尽可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境展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实践问题。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点拨和解疑,但更多应是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学生交流一段时间后,可用简短的文字或用语言等形式表达探究成果,老师对他们的探究结论适当进行评价,并对问题进行拓展。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

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注重探究。学生自我探究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缺乏学习兴趣和真实的体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也将激发老师的活力,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吧!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理念;考核评价

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一些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本文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未来地理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时期学生的性格和智力水平都各不相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一些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本身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出现明显的挫折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都不同,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就会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学习。

2.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理念使得教师完全依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教师没有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只是盲目地完成教学任务,仅仅教授学生考点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只知理论,不会运用,失去了教学的应用价值,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地理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是很严重的问题。

3.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

当前对高中生地理科目的考核主要是考试成绩,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使得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局限于传统的僵局之中,很难进行突破。因此,如果高中地理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就完全违背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典型问题的解决对策

1.因材施教,丰富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之一就是依据学生的需求采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分层教学,教师依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比如,在进行教学时,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其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去总结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并搜集课外知识充实自己;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而基础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耐心讲解,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2.创新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明确教学的意义,提高自身的素质,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盲目地追求分数,要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励教师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丰富其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的意义是培养高素质的地理人才。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不应该仅仅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在教学中开展各种类型的地理竞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和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编制题目,让学生在趣味的比赛中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新对教师考核的标准也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地理人才。

4.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当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在一些学校依然没有应用先进教学设备,可能是由于经费的问题或者是教育观念的影响。这一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国家应当对教育机构给予足够的支持,完善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目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和培养方式会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会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质量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降低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不同层次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不断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改善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燕.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7(12):59-60.

第4篇

关键词: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野外实践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

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内容和形式

地理奥赛始于1996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到2012年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该竞赛在各国地理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竞赛形式。每一参赛国需派出一队由四位年龄均未满二十岁的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参赛者必须是就读于中等学校的学生,或尚未开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除参赛学生之外,还须有两名成人代表,其中一位将代表参赛队伍作为领队,另一位负责为参赛选手们做翻译等特殊工作。由于国际地理竞赛的官方语言是英语,竞赛问题及解答均以英文呈现,故参赛选手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地理奥赛测试包含三部分:笔试(占总分40%)、现场问答(占总分20%)、户外测试(占总分40%),内容涵盖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题目新颖,关注热点,并较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问题的解决。户外测试部分注重考查学生地图阅读和定向能力、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图表制作能力等野外技能。这一部分为参赛国代表队集体作答题,需要组内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

二、野外实践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理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内容广泛而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自身特征决定了野外实践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还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教育的良好机会。通过野外实践,一方面结合实际,促使学生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野外实习工作的基本技能、思维方法和工作技巧,同时有助于开阔视野,激发专业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为专业服务。然而,现行的中学生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在实施程度、过程方法和内容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地理教育发展需要的问题,特别在野外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尤显不足。传统的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实习内容和实习基地建设等迫切需要进行全新思考与改革,以适应新时期中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地理奥赛对中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

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是由国际地理联合会国际地理教育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合作举办的。其竞赛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环境的主动兴趣;提供给学生正式接触自然地理环境及与来自世界各地年轻学者建立友好关系的机会,进而促进参赛国家之间的了解。随着国际地理奥赛竞赛机制的不断完善,竞赛考察形式不断丰富多样化,考查范围越来越广,不仅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还注重考察学生地理野外实践方面的能力。野外实践考察内容主要包括:(1)观察和绘图;(2)分析野外调查区域的空间问题和实习过程中收集起来的相关数据;(3)解决问题,提出一个合适的建议抑或是一个空间计划或方案规划图。如第四届国际地理奥赛野外考察题,绘制德班市中心与郊区Weststreet从Greystreet到Ahwstreet的街道剖面示意图,制作图表来说明区域购物中心的“分散化”造成的问题;第六届国际地理奥赛野外考察题要求根据考察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出当地的土地利用图,并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纵观历届国际地理奥赛我国参赛选手的表现,不难发现我国参赛队员在野外实践考察模块得分较低,野外实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然而国际地理奥赛野外考察模块的组织与运行,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与改善有着多方面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从中国参赛选手在国际地理奥赛野外考察模块中的表现得知,我国中学生地理知识面不够广阔,创新思维不够活跃,地理知识迁移和转化能力较弱,野外实践综合能力有待提升。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建立野外实习基地,在中学开设地理野外实践课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野外调研、合作交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中学生集科学世界观、环境观、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一体的综合地理素养。

中学生野外地理实习基地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地理环境教学内容完整,尽可能多地涵盖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二是实习地区离学校距离适中,建立乡土地理实习基地;三是交通方便,食宿实惠。中学地理教学的课堂性决定了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短期性的特征,不宜选择长途野外实习基地,因此在建立野外实习基地时,应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实习基地与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野外实习能力。

2.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发展具有指向性作用的理性认识,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引导教学实践向更加系统化、合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引导和统率作用,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应当以教学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中学地理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构建,建立由学科本位转向兼具综合性与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学观。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破除陈旧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兴趣。

加强地理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中学生地理野外实习活动的重要任务。野外实习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需要指导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野外实践能力。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应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与交流,高校具备长期从事野外实习指导的资深教师,加强与高校间的联合,不仅能共享学习资源,还能建设一支优秀的地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3.完善教学评价,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

地理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能力、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我国中学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单一,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容易忽视对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在国际地理奥赛中,我国参赛队员与其他国家选手相比,往往在野外地理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能力较弱,这与当前中学地理教学评价侧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忽视对中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全面评价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地理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科个性与意志等情感领域的评价,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地理教学评价,从而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

中学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中学地理教师的多元评价和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两方面内容。针对我国选手在国际地理奥赛野外实践考察模块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我国地理教学现状,更新教学理念,建立更为适应地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教学评价体系。新型教学评价指标应丰富教学评价主体,不再单一地以学生为主,不仅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方法与成果,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野外实践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与国际地理教育工作接轨,掌握先进的国际地理教育思想,不断开阔我国地理教育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刘辛田.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透析——第三届国际地理奥赛引发的思考[J]青年论坛,2002(7):40.

[2]毛卫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2002(4):28-29.

[3]袁孝亭,娄晓黎.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的认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0):56.

第5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地理教学 角色转变 教学模式 知识结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高中地理新课程不再提倡死记硬背的学习理念,而是强调实现高中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新课程强调:改变过去单一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由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过去单一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合作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见,新课程提倡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高。这一点与以往的教学理念都大有不同,对我们多年来形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是巨大的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如何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合格教师,是摆在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次大考验。

为了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展开教学工作。面对新课程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不能坐以待毙,不能被动地等待和应付,而应主动出击,主动地调整与新课程教学不相适应的理念和行为,主动适应新课程发展对于教师的各项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理解对以上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一、教师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

1.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面向全体高中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摒弃过去单纯强调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不良倾向。真正把培养学生的素质落到实处。并且创造条件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倡导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的成长。

2.注重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促进他们的主体性参与。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具个性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认识到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3.教师是高中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强调高中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不再以主导者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过程,进而真正形成能力。

二、加强继续教育,促进知识结构的更新

高中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课程内容在不断变化,地理知识在不断更新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不把精力只专注在课本内容上,还要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掌握科技的发展,了解地理研究的动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尊重高中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预示教学不再是过去的单一模式,而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尊重高中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创新,以适应新课程对于教学模式的要求。对于不同的课程,我们提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探究的主题,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并通过讨论确定合理的探究方案,由学生分组针对探究主题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学习,经过讨论得出探究结果,再把结果拿到班上进行小组间讨论,得出令人信服的探究结果。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高中生的积极性,他们是整个课堂的真正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变成整个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学习结论获得的全过程。学生之间采用分组的学习形式,通过互相合作,完成探究过程,通过讨论得出探究结果。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探究结果,而且体验了探究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合作和讨论,真正把高中生的能力培养落到了实处。

第6篇

困惑一:我从事地理教学二十余年来,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教育改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恢复高考时的老模式,即常说的“大文大理”,到九十年代后的“会考”制度,再到“文理大综合”,后又改为“3+2”模式,直到近几年的“新模式”,即“小高考”加“大高考”模式,可以说地理一直处于“配角”地位。我们所教的可以说是选学学生素质最低,选学人数最少的科目。但我们还是顺利地过来了,关键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观念。自从高考考试改革之后,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不但受到怀疑,更重要的是地理教育目的在实践中也逐渐变得模糊。虽然地理作为会考科目仍是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认识只局限于应付考试,教师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服务这种需求为主。在服从分数的前提下,地理教育的目的反而被淡化。这显然与进行地理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也与当前的社会要求不相适应。

困惑二:地理教本的内容编排与学生实际水平不吻合。刚进入高一年级学习“必修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尤其是“地球运动”一节,学生还没学习“立体几何”,头脑中还没有立体空间思维概念。所以老师教起来很难,学生学起来就更难。最终的结论是地理难学,于是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另外在家长的心目中,地理就是副科,学不学无所谓。学生认为地理是小科目,不加重视更不认真学。

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1.地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要求。

对于地理老师而言,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以往教师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规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和观众。

现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新课标实施。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片面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教师做,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能“依样画葫芦”就行了。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地理课。

地理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效果也不同。采取什么教学方式,取决于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方法是“表”,教学理念是“里”。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由“教地理”转向“教学生学地理”。

三、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1.传统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无效”工作的悲哀和“低效”劳动的哀叹。经常看到一些教师整天待在教室里,提前上课,推迟下课,不让学生参加运动,也不让学生按时回家,“备、上、批、辅、考、评”教学六认真,一丝不苟,可结果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每次检测,结果总是令老师心灰意冷。于是,情不自禁地哀叹:“这些学生太笨了,我每天这么尽心尽职,可又有什么用呢?”也许,我们真的需要静下心来考虑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又该如何使教学更有实效呢?

2.打造高效益的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其实,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等问题。下面就是我教学中一个典型案例: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和第二单元“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两节内容的教学,以前就是系统地讲解,即传统的传授知识和布置作业。学生掌握得非常不好。如讲“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时,课本上讲的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之后发现学生记不住,甚至记反了。后来我采用了“左右手法则”学生理解起来很快,接受得也快。第二单元“气旋和反气旋”教学时学生就更无法记忆,什么一时北半球逆时针,一时南半球顺时针,学起来很乱。我采用手势法:右手代表北半球,大拇指向上,代表气旋中心气流向上运动,四指半握方向代表逆时针方向;反气旋则相反。学生记起来简单,再也不会犯错误或出现记反的现象,学习效果很好。

第7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实践应用

思维导图在我国属于一个新颖的教学理念,普遍应用在各种教育行业中,教学应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最多。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知识的区域性以及综合性很强,为了最大限度地整理与分类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必须以创新眼光与开放姿态改革与调整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度、科学、合理引入思维导图,促使高中地理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综合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与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和出发点分解教学内容,以各种象征教育与引导教育作为发散教育(包括线条引导,色彩吸引,符号诱发等等)的主要形式,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影像,同时通过科学组合与生发的方式将有效因子不断融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补入必要性与相关性的内容,逐渐形成完整的教学构图,以此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高中地理知识脉络,极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既保障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思维导图的优势分析

1.思维导图的引入,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思维导图的基本理念是将主要教学内容与理解思路直观地、形象地、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重点、有侧重地聆听教师的讲解。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地理思维模式的构建;另一方面,可以紧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节奏,重难点突出。

2.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时间与精力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理解程度,学生也忙于埋头记笔记,根本无法去深入思考与概括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的有机引入,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用关键字词、醒目的字体颜色理顺整个章节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集中听讲,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另外,在小组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配任务与角色,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3.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与自检学习成果

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开放式的思维导图,适度留下些许空白,鼓励学生在复习、背诵知识的过程中自主补充(包括补充重难点、发现解题思路、明晰记忆规律等),进一步完善与充实地理思维导图,使学生养成自主复习、自行监测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改善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为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整体性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听课与学习效率,就必须在课前预习环节科学引入思维导图,根据高中地理知识难度与教学进度选择预习时间与预习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比如,在讲到“大气的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圈出教材的关键词,比如,“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力环流”,等等,同时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完全理解”“不太明白”,等等,使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地理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在预习环节已经初步构建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主动比照与检验与预习成果,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生动、形象的特征灵活课堂教学氛围,扩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热情。首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机械记笔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字体、颜色记录重点知识,用不同的线条与标识紧密联系各个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其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小学成员根据教材构建学习导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PPT课件,展示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这种方式落实与实践“学生本位”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高中地理各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收获地理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到“农业区以及工业区形成”时,涉及的知识多,内容繁琐,联系性强,教师便可以引导小组成员循序渐进地构建思维导图,使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深入。

3.科学设置思考问题,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为处理实际问题服务的,为了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题型,将各个层次、各个章节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可以科学设置思考问题,使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地理知识网络,挖掘地理问题中的深层信息,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度。比如,在讲到“黄土高原的成因”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鼓励学生翻看思维导图笔记,引导学生从“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地标植植被”“土质构成”“地形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尝试自己先总结与寻找答案,既可以让学生梳理与复习学过的地理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联系性思维与放射性思维,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法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推动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引入思维导图,促使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素质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伍加旭.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0,(8).

第8篇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本学期由王辛勤老师和顾轶群老师开展校本培训;韦军老师开设蚌埠市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陈灿红老师参加安徽省地理学科“教坛新星”竞赛。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研讨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共同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围绕韦军老师和陈灿红老师的教学公开课预演,共同研究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结合我校本学期的对外教学开放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理解学业水平测试,关注09届高考方案    高中新课程进入复习检测阶段,针对学业水平测试组织积极的复课工作,由张威、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学业水平测试蚌埠铁中教学资源——复课思路与复课习题(发表于张威老师博客blog.sina.com.cn/zhangweibbtz);关注2011届高考方案与复习纲要,及时调整复课计划,认真组织复课教学。

4、紧抓高三复习研讨,做好二轮专题复习   为学习先进高考复习经验,提高我校高三复习整体质量,积极参加高三复习研讨,主动参加本学期在固镇二中举行的“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校内加强组内交流,分工合作组织专题复习研讨,由顾轶群、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三复课资源;深入教学一线,对高三地理教学进行跟踪反馈,对三位高三任课教师进行“推门听课”。

5、持之以恒组织气象小组活动    继续在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气象小组观测与记录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本活动地理组全体组员共同参加,并聘任高继红、李晋、韦军老师为地理气象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6、教学进度    如本学期组织期终质量监测,将按照下列进度进行。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7、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三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四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十五

5.22

校本培训一

全体老师

会议室一

王辛勤

十六

5.29

校本培训二

全体老师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27-0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不断涌现地理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来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因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应用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在授课之前对课堂教学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安排,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地理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判断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信息,并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如果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准确,对教学要求研究不透彻,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求不明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偏差,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所以,只有有效突出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在充满生命活力,不偏离原来预设的轨道。

如果我们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准确,对教学要求研究不透彻,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求不明确,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偏差,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失误直接导致教学活动设计的偏差,其结果是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原点,其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科学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

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提升地理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氛围中,紧张有序的学习地理、掌握知识。科学的课堂结构让教育信息有效传播,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时,教师在初步讲授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洋流的分布制作成动画,通过生动形象动画让学生不断探究世界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让合理的授课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好学生探究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许多学习论方面的典型案例或思想得到启发。首先我们可以看美国坦普尔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从这个研究中可以看出,只有通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如何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后,可以因势利导设计疑问,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笔者在上《大气的运动》一节时,就如此教学“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两个知识点,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图象、理解教材,然后依次回答如下问题:①大气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冷热不均)②为什么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水平气压差异)④假如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如何?(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这样的设疑,一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选择好恰当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进课堂教学,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动力。例如:笔者在讲授“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一知识时,就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井水不犯河水”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井水真的与河水之间没有联系吗?”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当然教无定法。在高中地理授课中还要因时制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及各班学生的特点,合理、有效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择优选择如下教学方法:比较法、演示法、图示法、程序教学法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精心突破重点难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甚至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所以高中地理教学重点难点颇多,容易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泯灭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因此,广大地理教师应积极思考,全面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对高中地理学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让学生背下知识,以便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成绩,新课程改革之后,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就要执行好新课改的内容,摒弃传统高中教学中的弊端,逐渐地探索出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

一、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有过几年教龄的老师,几乎就不用怎么设计课堂知识内容,拿着地理课本就可以上课。但是,新课改之后,课堂学知识的时间为一半,另一半的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和学生创造性形成的知识内容。因此,地理老师就一定要学习,否则会不适应新背景之下的教学形式。于是,地理老师就要改变教学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以跟上新形式下对于教育要求的脚步。

二、通过解决错误问题,教会学生学习的教法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错误问题,经常出现在做题时,或者是地理教学中。通常情况下,师生停留在找出问题的错误和纠正错误的基础层面上,师生并没有发现它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它对学习有很大的用处,需要老师去开发。比如高中地理老师在讲大气的热力环流时,尤其是热力环流的流向,学生总是弄不清楚,因此,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一边展示一边老师给予讲解。然后老师让同学们标出热—冷—热,然后标出近地面和高空大气的气压高低、气流的流向等。然后老师找出学生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是什么,及时给予改正。然后检查学生的理解力,通过变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既有助学生掌握知识,还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教育需要创新。创新要坚持以人文本,地理老师也要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不断地汲取新思想和新观念,探讨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跟上素质教育的脚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教学论、学习论、系统科学、传播学的启发,地理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原点,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因此有四大基本特征:首先是指向性,即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其次是选择性,即教学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媒体手段的选择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是整合性,即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最后是可测性,即课后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对本堂课的目标实现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由此可见,地理教师首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巧妙创设导入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导入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系到该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创设巧妙的情境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学习变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知。德国一位学者曾做过一个形象恰当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将很容易地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其吞下。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之中,方可显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价值体现在“情”与“境”两个方面,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是情境中“情”的作用。另一个是“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形象地说,“境”就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识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的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

(二)科学构建地理课堂教学信息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息的形式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息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而大多数教学信息只需改变原有信息的呈现形式,例如可以把文字信息转变为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的结合,即转变为视听信息。这看似只是一种形式的转变,但其信息结构更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多项教育研究表明,只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真正开展有效教学。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系列科学的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呢?为此我以“探究曲线”为理论指导,力争用设计的合作探究把学生引入琢磨状态。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发现了问题之后才会产生真正的探究动机,在学生提出假设之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处于发散状态,一旦提出假设,学生的心理指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验证假设时,学生的心理指向是直线指向目标的,总是希望越快越好,但实际上,真正的探究行为却是曲折的,是正反馈(+)和负反馈(-)不断交错出现的。

如何利用好这一规律把学生的迫不及待之情很自然地引到合作探究中呢?我认为“问题”是学生进入琢磨状态,开展合作探究的导火索和发动机。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发现问题—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趋近目标”的过程,我们在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可以设计小步子问题,层层深入递进,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这种探究设计避免了一种困境:一下子将一个大而无边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无所适从。同时分层次小步子问题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合理设计重难点的突破,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通俗化。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因为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实现,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体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这是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在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一方面可以提炼核心问题、分层次小步子层层剖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突破难点。

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践,避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随意,增强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增强地理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3]王向东,袁孝亭.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教学,2002(10).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差异性;实践研究

一、差异性教学理念的提出

新时代对老师提出新要求,尤其是高中老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授,还要讲究一定教学技巧。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因材施教,以此达到学生在知识渴求过程中的不同需求。让学生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高中地理的课堂中更需要差异性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走向创新自足的学习之路。新课改之下的新课标要求老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可谓将差异性教学理念提上日常。这就要求高中地理老师不仅要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教学设计,还要依据这种差异提供适应不同需求之下的同学们的学习资料。更要注重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分布,根据水平的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布置,做到有的放矢。上课的时候,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先要对进行积极思考的典型代表进行肯定,然后尊重他们的想法,与他们共同研究更加有意义的学习方法。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模式,工业时代的那种整齐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更不上时展的步伐。我们必须抛弃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重新正确对待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积极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认识到学生个性化的重要性,注重挖掘学生的优势潜力差异和智能发展的差异。让学生发挥其优势,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二、高中地理差异性教学初探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能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是高中地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旧有的思维模式必须重新排列组合,不能将讲台下的学生看成一个整体,而是要分别单独看待,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利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程中融入差异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差异化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地理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地理学习之路排忧解难。1.理论意义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是目前的重要要求之一,高中地理老师需要以此进行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对差异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学定教,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理念,使得高中地理差异化教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2.实践意义(1)让老师树立新课改理念在新课改新课标的双重指导下,高中地理老师应深刻意识到填鸭式教育以及大规模式的批发教育已经非常落后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化刻不容缓。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必须看到学生的不同之处,发掘他们的优势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对高中地理学习充满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2)提升老师教学设计能力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是,教育更要遵循以学生为本,将让学生被动接受的习惯进行纠正,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老师更要拥有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将差异化教学设计始终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之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长此以往,必将拓宽老师的教育思路,提升老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3)提高课堂质量老师在地理教学课堂上,需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处理好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共性得到发展的情况下,注意到不同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彼此欣赏和彼此帮助,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自己的同学,在整个班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己之长,又能将自己的长处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为老师上课带来活力的同时保持课堂的井然有序。既能实现学生个人的最大化发展还能将整个课堂的氛围保持在一个很好的水平。让课堂质量随之得到提高。

三、高中地理差异性教学实践策略

首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更能做到差异性教学实践的应用。例如利用动手画图的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自画图的方式掌握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的对空间位置的空间想象力。让不同的学生动手画图后,发现各自不同的擅长点和不足,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注意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地理概念生动化,降低难度的同时,让知识更加形象的出现在地理课堂上,老师更要通过对学生差异化的了解,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入浅出的特别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将知识在无形中主动进入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它动态化的教学特点,让知识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最后,在地理学习中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多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将很多的现象与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既生动形象,又容易理解。高中学生来自不同市县的机会比较多,让他们根据自己家乡的水文地理特征进行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消化,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总而言之,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无论性格还是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不仅仅只是新课改的理念,更应该作为教学实践正式实施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梁智敏.中学地理差异教学的应用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