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13:1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二: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莲~山课件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结 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
[关键词]农村居民 权益 社保知识 盘龙镇
一、引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了进一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宪法》第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等。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中国在保持对经济发展高度关注的同时,对民生的关注已经提高到更高的立法层面。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方法
1.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入户访问调查。我们于2012年7月6号到12号在南充市南部县盘龙镇附近几个村进行了调查。我们社会实践队共20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为六组分头行动。并且在进行调查的前期我们专门邀请了南充市人力资源和社保科科长庞勇为我们进行专题讲座,同时也为我们免费提供了大量社保资料以做队员学习和三下乡实践社保知识宣传。
2.调查对象
我们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882份,回收率88%。调查主要涉及年满16周岁符合购买社会保险条件的盘龙镇公民,数据全面详实可靠。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多在40岁以上,其中大概以50岁为中心的村民对社会保险的知识部分了解,对国家政策的实施积极支持。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的资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通过外联部与南充市社保局沟通,从有关部门那里得到了很多官方资料和统计数据。二是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同时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共涉及题目20项,问卷的内容主要是对盘龙镇村民对社会保险知识的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形式为:(见附件一)
4.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调查由队员检查整理后进行数据存档。由于本次社会实践的问卷量非常大,我们最终采取了样品的抽样调查分析,从回收的882份中随机抽样400份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7月南充市南部县盘龙镇户口本地且居住在本地的总人口达21985人,其中15—64岁(总)人口17424(其中男:9036女:8388)、65岁以上(总)人口1145(其中男:535女610)。此次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年满16岁且符合购买社会保险条件的公民。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盘龙镇主要以购买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通过抽样调查显示结果如下:
(1)购买背景分析:
该镇以年满60岁为主的女性人群家庭中,家庭年收入至少2000元。从中可以分析出部分家庭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承担购买社会保险的费用。同时,根据问题3及问题20(如下)的调查中数据显示结果我们发现:学历在专科或本科的家庭因为暂时没有购买社会保险的主要原因是家中子女还在上学,花费较大,没有多余的钱。因此从另一方面分析得出:在充分了解社会保险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相应的政府补贴才能共同满实现当地农民想要购买却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享受国家的社会福利、享受应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通过问题了解到因为政府会在不同的档次进行补贴其中(100元、200元缴费档次的,政府补贴30元;300元缴费档次的,政府补贴35元;以此类推,每提高一档缴费标准,政府补贴增加5元,最高补贴为70元)。而且,从调查结果反应来看,政府的补贴力度成为了购买社会保险的主要推动器。(注:选项加粗部分为答案)
3.您家人中最高学历为
A. 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 专科或本科 D.研究生及以上
20.如果您现在还不打算购买新农村社保,主要是因为您家目前
A. 家庭缺乏主要劳动力,没有多余的
B. 子女还在上学,花费较大,没有多余的钱
C. 子女在外打工,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提出要购买社保
D. 有多余的钱,但对相关政策仍然不很了解,不大相信宣传
(2)购买现状分析:
问题8.您家人中购买了哪些保险?(多选题)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其他 D.没有购买任何保险
9. 您家人中有没有人参加了农村医疗合作?
A. 1人 B. 2人 C. 3—7人 D.没有
13. 您家人中有没有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A. 1人 B. 2人 C. 3—7人 D.没有
从问卷的调查及访问我们得知南部县盘龙镇农民以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主要人口为3—7人/户,其中很多农民通过相关新闻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宣传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相关信息大部分了解。当我们问到是否知道自己或者家人享受多少政府补贴及何时、何地、何人、何方法去领取自己的保险金时很多村民的回答都是“政府叫我给多少、什么时候给、怎么领取等我们就照办,一般不会具体再过问。”同时,就养老保险而言问题(7.在您考虑购买农村社保时,您可能关心的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A.缴费额 B.缴费年限
C.缴费方式 D.好处\利益
其中缴费额和缴费之后的好处和利益成为50%以上的购买者首先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信息的了解程度也是激发购买保险欲望的催化剂,很多村民不了解的原因是觉得政府是在骗取老百姓的民脂民膏并且还是一种“强买强卖”的方式,但是知道政策的村民非常积极的动员全家去享受这份国家福利。同时在医疗保险方面村民们不仅对当前的医保政策非常满意而且认为就医便宜且方便。村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加大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服务态度的改善、扩大医药报销的范围、明确医药报销的费用降低药品的价格,确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棘手问题。面对目前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则成为了社会保险宣传中关键的一环。
四、分析与讨论
(1)保险险种不清楚
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已经购买社会保险家庭不清楚保险政策及知识。社会保险不仅仅包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还包括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很多险种,60%的家庭没有听说过。险种不清楚,不利于农村居民购买相应的保险,规避自己的风险。
(2)接触保险渠道单一
调查结果表明,80%家庭购买保险时是通过村上相关领导介绍后购买的。保险公司的保险专员,从未向他们介绍。他们也从没有阅读过保险专业知识,也从没有在电视上观看相关保险的介绍。由于接触保险渠道的单一,对保险知识了解非常少。因此,当保险事故发生之后,他们也不清楚报案的程序。
(3)刷新农民的社保理念
社会保险是具有双重功能:防范风险(人生风险和社会风险)、维稳功能。90%的家庭把购买社会保险作为一种享受国家福利政策的方式。很多人购买保险不是为了预防风险,而是为了享受国家福利。这是一种观念的误区,应加强转变。
一是国际上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下降,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二是受楼市低迷影响,建筑业、搬运业等务工的民工大都失业返乡。三是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四是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五是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拼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二、面临的问题
一是直接影响农民增收,降低农民生活质量。外出务工收入一直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
二是增加了就业压力。失业返乡人员增多,而我县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非常有限,这将使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中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的人员再就业难度更大。
三是农民工子女教育受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很多在外就读,适应了务工所在地的学校环境、教学模式,因父母失业被迫返乡,环境的改变、教学模式的不同,将使孩子的心理和受教育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好,将导致孩子休学、辍学。
四是社会稳定存在隐患。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已转包、出租,自己不可预期地提前返乡已无地可种,无田可耕,造成生活、生产困难,特别是有些家庭,其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外出务工,失业后返乡待业将使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团结和谐的过激行为,同时有部分农民工因无所事事,极易聚众赌博,滋事生非,将对社会治安造成一定危害。
五是带来权益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后,可能有土地、山林承包流转权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房建设等诸多权益诉求,给我县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六是培训条件有待改善。作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承担者—**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其实训场所面积仅3000平方米,目前只有电车、针织、钳工等10个比较简单的实训室,技能要求高、设备投入要求硬的专业如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等则因设备缺乏无法开展培训工作。
三、应对返乡农民工问题已采取的措施
一是成立了农民工返乡就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和劳动保障、农工部、工业园管委会、农业、扶贫办、财政、教育、就业、社保等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确保全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二是制定并下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于**年11月29日以县政府名义下发至各有关单位,明确了具体领导职责、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及工作安排等,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此项工作由村劳动保障协管员摸底调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指定专人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县劳动就业局负责数据汇总及业务指导。台帐数据做到半月一更新,便于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有关农民工返乡回流及再就业等情况,同时也给县委、政府做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是召开企业招工现场招聘会。**年1月31日,我县在县城街心公园广场召开了**年返乡农民工与工业园企业对接暨招聘大会,并积极组织各乡镇召开招聘大会分会场,至目前,**镇已成功举办招聘大会分会场。据统计,通过招聘会,工业园区企业共新招录用返乡农民工1362人。
五是积极实施农民工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最高提供5万元担保贷款,享受50%的利息。据统计,我县**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83万元,有力支持了返乡农民工实现本地创业。
六是建立求职登记及用工需求档案。县就业局及时对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登记,并每月三次前往各个企业了解用工需求缺口,及时实现供需对接。
四、应对返乡农民工问题下一步工作建议
1、建立返乡农民工调查预警机制。
一是继续做好返乡农民工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全面统计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务工区域、务工行业、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参训需求、心态变化、利益诉求以及生产生活困难等方面的情况,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隐患,重大情况及时向上报告。二是建立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联动机制。及时掌握农民工歇岗、待业、失业及返乡等情况,准确了解用工地劳动力供求信息,准确把握农民工群体动向,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等工作。三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相关部门制定预案,及早部署,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确保不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2、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
一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各单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三是创建创业信息平台,向返乡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宜及办事指南,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四是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用工信息,引导返乡农民积极就业。五是定期或不定期在县城、工业园、乡镇等地举办招聘大会。
3、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培训条件。
一是加快兴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争取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实训大楼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宿舍,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培训无学员宿舍的局面。三是全面完善培训设备。有先进的实训设备,才能有现代化的公共实训基地。目前,我县正在完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设备。
4、积极开展就业培训。
能否对外出返乡务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将是解决他们当前乃至今后就业的重要基础。按照市场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要求,遵循就近、有针对性、分层次、与企业联动等原则,把失业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畴,切实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加农民工技能储备,提高其就业能力。
5、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一是资金上鼓励扶持。建立和完善金融贷款担保体系,加大对回乡投资创业项目的财政、金融支持,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对回乡创业人员在用地、税收、服务等方面开绿灯。三是引导返乡农民工投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化养殖种植、特色化农业等,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作者简介:刘倩(1980―),女,云南宣威人,西南林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助教,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留守儿童一词,于1994年首次由上官子木提出。少数学者认为,父母有一方在家的儿童不能算是留守儿童。但是,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无论缺失了哪一方的教育孩子都会出现问题。为此,本文把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农村的,不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祖辈、亲戚、老师、朋友等)代为监护的6~16周岁正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选取居住在坝区、半山区、山区等共计12所中小学作为调查点,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300份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24份。样本的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469%,女孩占4531%。隔代监护比例为4570%,父母单方监护比例为4688%;在父母单方监护中,母亲单方监护的比例为3633%,父亲单方监护的比例为1055%,亲戚监护的比例为742%。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在父母单方监护中,以母亲在家监护为主,大多数家庭都是父亲外出打工。
2调查内容
编制针对老师、针对学生及针对成人的三套调查问卷,对宣威市的老师、留守儿童以及社会上的知识分子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后,对各项调查指标数据整理,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宣威市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一)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首先需要了解外出务工父母的打工状况。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父母在外地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的,所以本文主要从父母与儿童的联系时间间隔、联系方式、谈话的内容等方面来了解在外务工父母对于留守儿童进行的远程家庭教育,这些基本情况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对家庭教育问题分析提供有效数据。
1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时间频率
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时间间隔1~3天的占1328%,联系时间间隔为4~7天的占3242%,半个月左右联系的占3398%,所占比例比较高,一个月左右联系的占1211%,有少数的外出父母要一个月以上才联系,所占比例为430%,也有极少数的家长从来都不联系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所占比例为391%。总体,大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会7天至半个月左右联系孩子一次(详见表1)。
2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
从表2可以看出,外出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主要的联系方式为电话,高达9688%,其次是去看望,所占比例为156%。很少有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用写信和其他方式。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法与自己的子女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时,电话是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但是,电话只能通过声音进行交流,无法进行感情的交流,使得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现今处于高科技飞速发展的阶段,本可以通过网络(例如QQ、微信等视频)来弥补电话联系的不足,可是,由于宣威市的生活水平、
居住条件等原因,农村能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家庭少之又少,再加上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隔代老人监护,他们用手机只限于接听和拨打电话,因此家庭的远程教育也不能落到实处。
3父母与孩子的联系内容
从表3可以看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第一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占4180%,第二是听监护人或老师的话,占3047%,第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占1602%。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最关心,而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安全、饮食、健康等)不太关心,每次谈话都是谈学习问题和要听老师的话,长时间下来,孩子会对父母的谈话有抵触心理,甚至适得其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正常发展。由于父母在沟通过程中忽视对孩子安全问题的教育和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交流,使得孩子平时不注意自身安全,且也不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当前遇到的问题。
4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期待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父母希望留守儿童的文化程度达到大学以上,占7695%,有一部分父母也只希望孩子的文化程度达到高中,占2149%。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的普及,促使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普遍比较高,只有少数的父母期待较低。
5儿童在家的学习辅导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在家没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功课辅导的比例最高,为6250%,妈妈辅导功课所占比例为1875%,爸爸辅导功课所占比例为078%,其他监护人辅导留守儿童功课的占1797%。如果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妈妈辅导功课要高于爸爸对孩子的功课辅导,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辅导功课的任务转移到了现有的监护人身上,但是辅导的比例不高。
(二)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对于学龄儿童来讲,学校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给儿童传授文化知识,还包括对所有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从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和评价也能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状况。
1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
从表6可以看出,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的只占到469%,有4023%的留守儿童会偶尔被老师找去谈心,有4297%的留守儿童要犯错误的时候才会被老师找去谈心。
表7显示,5625%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很关心自己,有3164%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有时关心自己。老师从来没有与留守儿童谈过心或者认为老师从来不关心自己的占1211%。表7数据表明,老师很少会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对留守儿童并不关注,只有犯错误的时候才会受到老师的关心或关注。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评价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详见表8),6129%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较差,并且留守儿童违反校纪的相对较多,9677%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687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较多,839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无法保证。646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零花钱比非留守儿童多,同时,有655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更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关注。总之,留守儿童总体上问题较多,老师对留守儿童的评价比较偏向于消极的一面。
(三)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心理现状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儿童很长的时间是需要在他人的保护下进行的。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他们不仅生活上需要依赖于他人,心理上也很依赖于父母和他人。本论文从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遇到挫折时的反应与和同龄群体的关系来查看留守儿童最基础的心理状况。
1对父母的情感依赖状况
从表9可以看出,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的比例为274%,有898%的留守儿童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生活。无所谓和谁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占859%。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占7891%,数据说明留守儿童非常希望爸爸妈妈都在自己的身旁,而且对母亲更加依恋与信任。
2遇到挫折时的反应
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向最信任的人求助,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当留守儿童有困难时没法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按理他们应该向老师求助。可表10显示,当留守儿童有困难时,向同学求助的比例最高,为5117%;其次是向父母求助,比例为1953%,有的留守儿童谁也不说,占到1524%;向老师求助的少之又少,只有156%。表10数据表明,留守儿童与老师之间存在很大的代沟,教师需要提高相应的沟通技巧。
3和同辈的关系状况
从表11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好,占5000%,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好的只占352%,4648%的留守儿童与同学关系一般。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同学能够很好地在一起相处,还比较信任同学。
三、讨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历史性问题,它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的形成,既包括制度性因素,也包括政策性因素;既包括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个体自身的因素。
首先,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及户籍制度对外出打工农民的束缚,使得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然而留在原户籍地的孩子,由于当地政府对这部分孩子重视不够,他们没有将外出打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协调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相互沟通,齐抓共管的机制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状态。自2006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来,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这只针对孩子本人以及其户口都在农村的儿童,如果农村儿童一旦离开原户籍所在地,他本应该享受的教育经费并不会跟随他的离开而转移。宣威市的现状也是如此,如果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在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支出里面,就不会有教育经费的相关补贴,学校自然就不愿意接收这些儿童,因此,义务教育经费需求与财政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义务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因素:监护人监护不力,监护人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以及监护人观念落后。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隔代监护占很高的比例,监护人大多数又是孩子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数的知识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没法辅导,对孩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沟通。他们大多数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而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缺少应有的引导和监管。
再次,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教育经费投入有限,近几年,宣威市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可是这笔资金是有限的,难以顾及所有学校的建设。鉴于经费的限制,宣威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宣威市农村有大半处于半山区、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条件艰苦,教师的发展机会较少,一些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考虑到自身发展受限,通常不愿到农村任教,就连曾经在农村任教稍有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都向城镇地区流动,导致农村教师严重流失。因此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匮乏,是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瓶颈。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以升学率为主要教学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有的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认识,但并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连最基本的留守儿童数量统计都没有,也没有相应的档案,更谈不上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或者是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道德素质及安全法制等课程,因此,农村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一、主题:了解民生,服务社会
二、对象:全院高职XX级、高职XX级各专业学生
三、途径:开展社会调查。
四、组织形式:以个人或小分队活动为主要形式,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开展实践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安全第一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各系要提前认真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不鼓励学生到未知危险的山区等地进行实践活动。活动之前要求学生签订《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责任书》(责任书见附件)。学生在实践活动时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注意活动期间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严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到文明实践,平安返校。
2、科学可行、以人为本原则
实践活动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积极向上,学生可自主联系相关思政课老师,寻求指导。各系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在实践各环节为学生提供政策和经验上的指导,为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3、合理安排原则
各实践小组应做到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充分准备,恰当分配任务,活动中指定专人作好纪录,对收集的问卷、调查资料等作好整理分析工作。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重点突出特色活动、实际效果、先进典型和社会反响等。同时重视媒体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媒体联系,力争获得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增强我院社会实践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六、总结与评优:
1、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个人或小组于下学期开学两周内交一份调查报告和实践地接收证明到本系(实践地接收证明样本、调查报告格式和暑期实践报告撰写见附件)。
2、各系认真进行总结,每个系于下学期开学两周内均需交一份社会实践总结。同时附5张以上数码照片(照片要求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实践的内容及特点,并配有照片注释)。
3、思政课部将召开全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会,会上请各系推荐优秀团队和个人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总结会上同时进行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及个人的表彰工作,并组织部分获奖者赴韶山、南岳忠烈祠、屈子祠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社会调查活动。
七、参考选题: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围绕以下选题开展,也可另拟选题。
1. 城市弱势群体生活状况调查
2. 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调查
3.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4. 农村居民健康情况调查
5.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
6. 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实施及农民满意度调查
7. 同学家乡所在地科技、文化、教育、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调查
8. 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9. 赴上海世博园考察参观活动
10. 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1. 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2. 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
13. 公民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问题
1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趋向调查
16. 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7. 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8. 家乡之最调查
19.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20. 调查湖南人才市场动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1. 家乡普法宣传调查
附件1: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责任书
附件2:实践地接收证明(样本)
附件3:调查报告格式
附件4:暑期实践报告撰写
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引导我院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决定在我院开展“学以致用,强化实践,充实自我”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学以致用 强化实践 充实自我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
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应尽可能地关注社会,深入实际,针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地方中小学建设发展、小学生感恩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等状况,开展深入调查,通过实践活动,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我院专业发展、创业就业提供坚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主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农村网吧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作用调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状况调查报告;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惩戒教育;网络成瘾;本专业市场需求状况调查;本专业课程开设对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作用调查;专业发展访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教育;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农民工现状调查等。
2、开展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
师范生基本功,是一个合格的师范生从事中小学教学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在师范学习期间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诸多知识和技能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师范生从教的前提,也是师范生从教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强化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与从教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促进顺利就业,要求同学们暑假期间完成以下任务(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教研办,具体由班长负责等级造册)。
①上交高质量毛笔字作品不少于3幅 ②上交高质量钢笔字作品不少于5幅 ③上交高质量教案不低于2份(依据当地现行小课程教材内容)
3、开展“读好书”活动
充分利用假期读几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抒写读书感想。有条件的同学建议观看电视或网络“百家讲坛”,认真做好感想及总结。暑假结束返校第一周上交一本读书笔记。(班长负责收交后到教研办审核评比)
三、参与对象
10级-12级本科学生;12级-11级专科学生
四、评比及表彰方式
下学期开学初,由各班班长将本班作品收齐后,配合辅导员或班主任按不同项目评出本班人数15%的优秀作品;学院按照15%比例评出师范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我院选出的优秀实践报告送交学工处参与全校评比,获胜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课堂“生态失衡”是课堂“生态平衡”的一种“失调”表现,是生态课堂中存在的一种弊端或问题。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的具体内容
>> 浅谈调查性报道的 “失衡”现象 微观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堂生态现状调查与研究 浅析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轻”“重”失衡现象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调查及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因子互动失衡的问题研究 对语文课堂失衡现象的反思 课堂上师生对话失衡现象及对策 浅析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失衡现象 估算教学失衡现象的分析和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伦理失衡现象分析 探析城市迁入儿童家校合作的失衡现象 例谈阅读教学的失衡现象 苏北农村高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调查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构建 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 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 试论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 独立学院英语课堂教学回避现象调查报告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WrenceCremin·Laurance.PublicEducation.1976
[4] 方炳林,生态环境与教育.台北:维新书局,1975.
[5]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李森.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7] 吴鼎福.教育生态学.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8] 范国睿.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媒介素养 教育 CNKI
郑保章,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静静、王一茹,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作为西方新闻传播学的经典概念之一,媒介素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伴随着大众传媒在西方国家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开始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大众传媒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所引起的各种社会负面现象也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为捍卫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受流行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有关学者提出了“media education”的概念,旨在通过对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实施恰当的媒介教育,使其具备抵御外来低劣文化的基本能力。随后,这一概念得到了欧美各国的广泛认同,并相继传入其他国家。
在中国,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卜卫于1997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上发表的文章《论媒介教育的内容、意义和方法》,是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开端。文章中,卜卫系统地介绍了公民媒介教育的概念、意义和内容,并就如何实施媒介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此后,媒介素养这一议题开始引起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呈现井喷式发展,2004年更是被誉为“媒介素养教育年”。[1]与过去相比,近5年来我国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态势?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方法有何改进?为探究以上问题,笔者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这一平台,搜索了以“媒介素养”为主题的文章,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70篇,剔除一稿多发的稿件和新闻、广告、目录等无效稿件,共剩余有效文章2016篇。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文章的年载文献量、核心出版物、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勾勒出我国近5年来媒介素养研究的总体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尽管“媒介素养”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国学者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与2007年的228篇相关文献相比,2008―2012年我国以“媒介素养”为主题的文章,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从数量上来看,2010年与2012年的文献增长量较为明显。其中,2010年的相关文献数量为415篇,较2009年相比增长率达45.6%。而2012年的文献数量更是超过了600篇(图1),成为5年来媒介素养研究的最高产年。从文献的发表刊物来看,近5年来刊载“媒介素养”相关文献数量居前10位的刊物分别是《新闻世界》《东南传播》《新闻爱好者》《青年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知识》《新闻界》《今传媒》《现代传播》和《当代传播》。从刊物的质量来看,排名前10位的刊物中,只有《新闻爱好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知识》《新闻界》《现代传播》和《当代传播》是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则只有《现代传播》和《当代传播》,其他刊物均为一般刊物。这也表明,我国媒介素养研究虽在数量上取得了可喜进步,但在文献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二、研究内容
在我国,“媒介素养”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受到了业界学者的持续关注。十几年来,我国媒介素养相关研究趋于成熟,研究视野不断开阔,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纵观近5年来媒介素养研究的相关文献,可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关于媒介素养的定义、内涵和理论渊源等基础性研究。此类性质的文章在媒介素养最早提出时,曾受到学者的强烈关注。伴随着媒介素养在我国社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开办媒介素养相关课程的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学者对于媒介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如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宋萍曾在文章《对媒介素养内涵的再认识》中结合现代社会的传媒环境,[2]通过媒介认知、信息处理和媒介参与三个维度重新分析了媒介素养的概念与内涵。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杨书昆和孙文彬,则结合欧美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的背景,对“媒介素养”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至今的演变历史进行了梳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媒介素养研究在中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因此,关于该类型的研究并非只是近5年来关注的重点。
2. 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多重研究。在意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之后,如何正确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如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黄旦等人就曾在《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3]分析了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和理念的变迁,对于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的蔡骐则在《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中,[4]从人类普适性的终极追求――“真、善、美”三个角度出发,对媒介素养进行了解读,并提出要从技术、艺术、道德三个维度来提升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民的媒介素养。总之,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既有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原则和意义的定性研究,又有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途径和方法的定量研究,这些文章已占据了近5年来媒介素养相关文献的半壁江山。
关于中西方、内地与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比较,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媒介素养最早起源于西方,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素养研究相比,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西方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学习、借鉴和参考的重要资料。如黄娟的《英国媒介教育的发展及启示》,[5]对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而袁军在《国际新闻界》发表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与中国模式》,[6]则是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原则,以供讨论。与此同时,与内地相比,港台地区的传媒环境相对发达,无论是在媒介素养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还是在教育资源方面都略胜一筹。因此,关于两者的对比,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如袁磊等人的《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启示》,[7]就是从教育目的、推动力量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对内地与港台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对比研究。
3. 关于不同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不同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一直是近5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研究对象包罗万象。按照受众的媒介环境分,可分为现实受众的媒介素养调查和网民的媒介素养调查两部分。如周葆华、陆晔的《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张晓冰的《“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徐君康的《数字化时代网民媒介素养非理性表征原因探析》等。按照受众的地理环境分,可分为城市受众的媒介素养调查和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调查两部分。如王嘉的《长沙市居民媒介素养与媒介接触情况调查报告》,杜永梅的《甘肃地区受众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思考――以靖远县为例》,郭颖的《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彭月萍的《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初探――以井冈山区域调查为例》等。按照受众的年龄段分,可分为少年儿童、青少年(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研究。如罗树范的《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及对策》,王世华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李安英等人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等。
在学者的研究对象中,需格外指出以下几类群体:首先是公务员、政府官员、领导干部等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伴随着“网络问政”时代的到来,这一类人员的媒介素养水平已成为其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近几年来关于该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开始逐渐增多。如姜德锋的《公务员媒介素养重构之现在时,多元共生――哈尔滨市公务员队伍媒介素养调查报告》,郑欣的《政府官员: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认知及其应对行为研究――以700名处级以上干部媒介素养调查为例》,丁柏铨等人的《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考察报告――基于对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的一项调查分析》等。其次是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受众的媒介素养调查研究。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贫穷和落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已成为提高少数民族受众整体素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关于该群体的媒介素养研究,开始成为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一个新的领域。如胡永刚和白浩然的文章《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报告――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张景龙的《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的文化思考》等。再次是新闻专业学生和新闻从业人员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作为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新闻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一直是学者关心的一个领域。如李茫、徐会的《“准新闻人”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探析――以宿州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陆丹的《媒介批评课程教学方法与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基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特点的思考》,姚治兰的《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与媒体责任》等。最后则是不同职业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如蔡斐、许建兵的《法官媒介素养论――从保障审判独立的角度切入》,张红、张朱博的《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孙素华的《企业员工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等。总之,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其研究范围正不断扩大。
三、研究方法
纵观近5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不难发现,其研究方法正由以往思辨主义的定性研究,逐渐向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转变。同时,由于研究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需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展开调查,因此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仍以问卷调查居多。如生奇志、展成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一文,[8]即以某具有理工科背景的985高校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在校各年级大学生及部分研究生进行抽样,匿名答卷,并从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媒介接触情况、校内媒介情况、对媒介的认知和判断及其媒介使用能力5个方面出发,进行了分析。郑素侠的《农民工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则是在2010年1月4日至24日农民工返乡高峰期间,[9]在郑州火车站、二马路汽车站、二马路劳务市场、郑州长途客运公司等农民工聚集较多的场所,进行了一次中型规模的问卷调查。而郑欣的文章《政府官员: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认知及其应对行为研究――以700名处级以上干部媒介素养调查为例》,[10]则是在南京市7000余名处级以上干部中随机抽取700名作为样本,通过派专人面访调查、网络邮件、特快专递、在线答题等方式展开调查,并从媒介认知、媒介接触、媒介使用、媒介环境适应等四个方面,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陈述。
除问卷调查外,在研究媒介素养的过程中,还常常使用个案分析、内容分析等其他研究方法。如张琳娜的《从网络推手运作模式看网民媒介素养――以蒙牛“陷害门”为例》,[11]即以蒙牛“陷害门”为例,分析网络推手的运作模式,对网络推手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如何使媒介素养成为净化网络的切入点。任素华的《论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以2008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为个案分析》,[12]则采用了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以2008年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为个案,分析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郑巧群的文章《试论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闻传播学的学生专业实践为例》,[13]则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德育素养和心理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我国学者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已不局限于“闭门造车”式的定性研究,而是逐渐深入到了大学生、农民工、领导干部等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开展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相较于西方国家虽起步较晚,但也在经历一个趋于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从2008年至2012年的年载文献量来看,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正处于平稳发展的研究阶段。尤其是2012年,以“媒介素养”为主题且为篇名的文章已超过600篇,这也表明,我国学者对于媒介素养这一议题仍抱有极大的研究热情。从媒介素养的出版刊物来看,我国刊载媒介素养相关研究的刊物水平相对较低,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相对有限,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不断加深和扩大。对于不同的群体纷纷给予了关注。然而,尽管媒介素养研究的受众群体千差万别,但在提升媒介素养的策略方面,所提出的观点仍大同小异,内容相对空洞,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商榷。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多数文章只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缺乏长期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且所设计问题相对简单,缺乏对变量的综合分析。由于媒介素养涉及受众的媒介接触情况及对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等,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问卷调查加以判断。另外,许多学者在调查某一所高校大学生、某一城市受众的媒介素养时,简单地将研究结果总结为全体大学生、全体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这种观点也不够严谨和准确。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马萍. 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评述[J]. 新闻知识,2009(1):30-32.
[2] 宋萍. 对媒介素养内涵的再认识[J]. 文学界,2011(5):233.
[3] 黄旦,郭丽华.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J]. 现代传播,2008(3):120-123.
[4] 蔡骐. 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J]. 现代传播,2008(6):106-108.
[5] 黄娟. 英国媒介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 新闻爱好者,2011(2):64-65.
[6] 袁军. 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与中国模式[J]. 国际新闻界,2010(5):23-29.
[7] 袁磊,陈晓慧,霍娟娟. 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2010(7):33-36.
[8] 生奇志,展成.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6-70.
[9] 郑素侠. 农民工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河南省郑州市的调查[J]. 现代传播,2010(10):121-125.
[10] 郑欣. 政府官员: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认知及其应对行为研究――以700名处级以上干部媒介素养调查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3):64-72.
[11] 张琳娜. 从网络推手运作模式看网民媒介素养――以蒙牛“陷害门”为例[J]. 青年记者,2011(17):85-86.
7月24日——7月29日为此次“三下乡”的时间。本小分队由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老师、团委副书记**老师、辅导员**老师带队,共有来自我院研究生等13名学生队员组成。
24日下午到达驻扎地以后,进行休整活动,铺设床铺等。
25日早上打扫苏集小学校园,并布置场地于10点进行捐赠仪式。有康乐县教育局局长**,我校校友、苏集镇党委书记**等相关领导老师,以及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13名队员参加了捐赠仪式。25日下午在苏集小学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小分队员下地割麦子。
26日早上参观了甘肃省康乐县畜牧龙头企业康美集团,并与在此实习的我院07动物医学和07动物科学的80多名同学进行汇合。当天下午,与07动科和07动医的同学一同乘校车前往康乐县龙头企业信康牛业进行参观学习,回来后在苏集小学对在该校进行补习的部分康乐三中高一高二同学进行了“农村食品安全现状”的问卷调查。
27日早上是本次下乡的重头戏。一大早,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本次任务,全体小分队员早早起床,搬桌子,扛旗子,拿图片,提板凳,早上大家在活动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了食品图片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讲解,问卷调查,走访附近镇民。当天下午,全体下分队员对住在苏集镇上或者附近的小学生进了假期课业辅导、英语歌曲教唱、食品安全基本常识讲解和菜篮子制作等活动。
28日一整天,继续给小朋友们辅导课程等活动。此间,康乐县县长助理**同志、苏集镇党委书记**同志,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麻秀成同志、副院长**同志、**同志,前往康乐县苏集镇慰问我校赴康乐县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小分队,并带去同学们急需的西瓜和桃子等。:
29日早上自费游览当地有名的景点——和政县松鸣岩旅游度假区。中午全体小分队员乘车离开本次活动的地点——康乐县苏集镇。
自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这是2010年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前中期部分,接下来小分队元还要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等后期工作。
今年以来,本人先后参加了“三万活动”、“记者走基层”、“走转改系列报道――身边的感动”等采访活动。回顾“走基层”的点点滴滴,感受颇深:深入生活、贴近百姓,才能使新闻更鲜活!
3月初,记者前往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采访“愚公支书”王光国。几天时间里,记者在陡峭的山崖间攀行,感受王光国和村民们对通公路的渴望,听村民们饱含深情讲述村支书带领他们自筹资金开山炸石、多年来坚持修路的感人故事。隆隆的放炮声,苍劲有力的劳动号子,村民们带血的手套,王光国母亲心疼的眼泪,让记者深深震撼。连夜写就的录音通讯《愚公支书王光国》得到频道领导和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
4月初,记者随总台“三万活动采访组”前往恩施州鹤峰、宣恩等地采访。7天时间里,记者和“三万”工作队员一起,到田间地头、堂屋院坝走访农户、访贫问苦,采写了系列报道《三万纪行》――《宣恩人情风愈刮愈烈》、《我的朋友叫狗子》等多篇稿件。其中,丰富的现场音响、生动的人物对话,赋予整个稿件浓郁的广播味儿。
4月中旬,记者前往阳新农村体验采访。不光吃住在农家,还和农民一起劳动,体验他们的不易。同时,边劳动边聊天,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采写的录音通讯《棉农初体验》、调查报告《留守村现状调查》等稿件,都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8月到10月,记者深入到社区、公园、街头,寻找“身边的感动”。采制的系列报道《身边的感动》,主要报道普通人的平凡事,“小人物、小温暖、小感动”, 其中《轮椅上的歌唱》、《耄耋老人义务投递16载》、《瑜伽达人今年81》等稿件,以质朴的笔触和生动的对话,展现出许多普通人的平凡事中蕴藏着的爱与关怀、梦想与坚持的力量和光芒。
2011年是本人从事新闻工作的第20个年头。而今年下基层、到农村采访和体验的天数,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眼睛向下”,“脚印农家”,笔者慢慢地发现,真正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来自百姓、来自新闻工作者和普通百姓的心心相印。只有了解了普通百姓的幸福和快乐、困扰和梦想,真正走近他们,所采制的新闻、想表达的意愿,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从业经历,其中一些作品是“摸脑袋”、“想当然”的产物,采访不深入、不扎实,要么蜻蜓点水,要么应付了事。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对自己钟爱的新闻事业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今年以来的“走转改”实践,必将推动自己的新闻采编工作开始新的起点。■
(湖北广电总台经济广播)
【关键词】 肠疾病,寄生虫性;感染;知识;行为;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53 G 4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55-02
Intestinal Parasitic Infections Status Among Students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uijin/ZHONG Min-rong, ZHONG Ma-xing, YAN Juan, et al. Ruijin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uijin (3425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arasite infection statu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stud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ormulating targeted prevention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By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10 rural boarding schoolswere selected to survey intestinal parasitic infection status, take and survey of students' fresh dejecta. Adopt Kato thick smear method to screen parasite eggs by microscope. Collect personal hygiene and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everyday life situations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tatus of school water supply and toilet sanitation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on-site inquiries and field observation. Results Intestinal parasite infection rate was 14.95%. The infection rate of ascarid was 10.95%. The infection degree was 1 293.00, mild infection and moderate infection were 76.48% and 23.52%; Whipworm infection rate was 6.23%, the infection degree was 363.66,all were mild infection. Students intestinal parasitic infec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daily health behavior and school toilets. ConclusionInfection rate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still higher. Health education efforts should be including good personal hygiene students training, actively improvement on the health environment.
【Key words】 Intestinal diseases,parasitic;Infection;Knowledge;Behavior;Students;Rural population
据卫生部专家委员会统计,全国约有40%的人感染肠道寄生虫[1]。瑞金作为全国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点,曾在1988年、2002年先后2次开展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感染率分别为84.37%和31.89%[2-3]。为了解农村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2009年,笔者按照《江西省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卫生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开展了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瑞金市规划城区以外的乡镇选定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即丁陂、万田、大柏地、拔英等4所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各1个班,瑞林、云石山、泽覃、武阳、谢坊、壬田等6所初级中学一年级学生各1个班,每班至少调查30名学生(本年级生源不足可用五年级或初中二年级学生补足),共321名学生。
1.2 方法 取调查学生新鲜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显微镜下检查肠道寄生虫卵(含蛔虫、钩虫及与这些寄生虫检查方法和取样相同并可同时观察的其他寄生虫);卫生知识和个人日常生活卫生行为调查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分发和现场督导,学生自行完成答卷;供水方式和厕所卫生设施状况调查采用现场询问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总感染率和不同虫种感染度 在321名受检者中,检出寄生虫卵2种,感染者48人,总感染率为14.95%(48/321)。其中蛔虫感染率为10.59%(34/321),鞭虫感染率为6.23%(20/321);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6人,混合感染率为1.87%。未检出钩虫及其他肠寄生虫。计算检出的2种寄生虫的感染度(即每克粪便虫卵数的几何均数[4]),蛔虫的感染度为1 293.00,鞭虫的感染度为363.66;按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5]分析其感染程度的构成,蛔虫轻、中度感染各占76.48%(26/34)和23.52%(8/34),无重度感染;鞭虫全部为轻度感染。
2.2 不同年龄、性别肠寄生虫感染情况比较 调查对象除9~10岁、16~17岁2个年龄组未检出感染者外,10~15岁之间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蛔虫感染率在6.93%~19.44%之间,鞭虫感染率仅限于12~15岁组,感染率在2.78%~13.56%之间),最高为12~13岁组,感染率22.22%(8/36),最低为10~11岁组,感染率10.00%(2/20),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4.69%(26/177),女性感染率为15.83%(22/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
2.3 肠寄生虫感染学校分布情况 小学和初中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4.39%(20/139)和15.38%(2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初中的鞭虫感染率(10.44%)高于蛔虫感染率(8.24%),并远高于小学的鞭虫感染率(0.72%)。
2.4 学生掌握卫生防病知识与肠寄生虫感染情况 对“知道如何预防拉肚子吗、通过水传播的疾病有哪些、粪便都能传播哪些疾病”等3项回答错误者的感染率(15.05%,42/279)高于正答者(14.29%,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
2.5 日常生活卫生行为正确与否与肠寄生虫感染情况 学生肠寄生虫感染受在校在家是否喝生水、饭前便后是否每次洗手、生吃瓜果是否每次清洗、是否经常剪指甲、手是否干净等日常生活卫生行为正确与否的影响,卫生行为正确者感染率为11.71%(98/837),卫生行为不正确者感染率为16.99%(185/1 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P<0.05)。
2.6 学校不同供水方式与肠寄生虫感染情况 集中式供水学校肠寄生虫感染率为13.04%(12/92),低于分散式供水学校15.72%(36/229)的肠寄生虫感染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
2.7 学校厕所卫生设施状况与肠寄生虫感染情况 有卫生厕所学校的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率仅为1.96%(2/102),明显低于无卫生厕所学校学生(21.00%,46/219)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5,P<0.05)。
3 讨论
瑞金位于江西赣南东部,为亚热带气候区,气温、日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广泛适宜动物、植物生存繁衍[6],同样适合多种肠寄生虫的生存,导致人群感染率较高。本次对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开展肠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查出蛔虫、鞭虫2种线虫,总感染率为14.95%,其中蛔虫感染率为10.95%,鞭虫感染率为6.23%,与第一、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现状调查瑞金相应年龄段(10~15岁)83.12%和48.13%的感染率相比[2-3]下降明显,说明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比东莞和深圳等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学生感染率高[7],尤其在蛔虫感染程度的构成上,虽无重度感染,但中度感染占23.12%,加上蛔虫的繁殖力强,蛔虫卵的抵抗力强[8],防治工作一旦放松,将引起反复甚至广泛流行,因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日常生活卫生行为不良和学校处于非卫生厕所环境的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率较高,说明肠寄生虫感染与学生日常生活卫生行为和学校厕所卫生设施状况密切相关。从各学校间感染率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看出,未检出或仅检出1~2例肠寄生虫感染的瑞林、大柏地、云石山、拔英等4所中小学校,除拔英小学卫生行为正确率略低外,其他3所学校均超过25.79%的平均水平,最高的为33.33%(云石初中),且其中有2所学校处于卫生厕所环境,占了卫生厕所学校的2/3,而卫生行为正确率低和处于非卫生厕所环境下的学校则相反,感染率高达13.33%~40.00%,所以可以认为日常生活卫生行为和学校厕所卫生设施状况是影响学校之间感染率差异的重要原因。学生卫生防病知识答题正确与否和学校不同供水方式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可看到答题错误和学校处于分散式供水方式状态下的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率较高。提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注重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并积极改善卫生环境。另据文献报道[7,9],父母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与卫生知识水平及预防意识将影响子女良好卫生行为的养成,所以要在加大学校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大健康教育的大众传播与农村社区传播,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关文献表明[10],鞭虫分布范围与蛔虫一致,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地区,尤以温暖、潮湿地区为多,但感染率一般较蛔虫低。本次调查初中生鞭虫的感染率(10.44%)略高于蛔虫感染率(8.24%),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周红芳,徐慧华.上海市卢湾区居民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率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2,10(1):8.
[2] 钟民荣.2604例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郭玉玺,李兴云,茹兴连,等,主编.现代医学优秀论文集.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223-226.
[3] 钟马兴,钟民荣,郭昌禄,等.瑞金市2002年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6(1):39-42.
[4] 施仲赋,高歌,主编.实用卫生管理统计.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18.
[5]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5):332-340.
[6] 瑞金市志编篡委员会,编.瑞金市志.西安:三秦出版型社,2007:99.
[7] 李海康,马文军,聂少萍,等.东莞和深圳流动人口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427-428.
[8] 哈尔滨医科大学,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8.
[9] 王哲玲,李艳辉,杨习英,等.邯郸市中小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604-60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常州市武进区20个乡镇的所属行政村进行编号,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调查对象为20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共抽取20个村应调查22 681人,资料完整并列入统计分析者20 712人,应答率为91.32%。1.2方法
1.2.1调查表按统一要求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史、生活和饮食习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家族史、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所有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
1.2.2血压测量调查对象先静坐5 min,然后用汞柱血压计测量右臂血压korotkoff第一音为收缩压,消失音为舒张压(缺乏此音按第四音记录),测量3次,每次间隔30 s。
1.2.3血液生化检测被检者在空腹8 h以上抽血,分离血清采用上海复旦长江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试剂TMS 102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P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脂蛋白(HDL-C)。1.3评价标超重、肥胖、高血压及血糖、血脂异常的评价和吸烟、饮酒采用卫生部在2002年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所采用的标准[1],代谢综合征参照IDF(2005)标准[2],其他疾病以乡级以上医院诊断为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 Info 6.02软件输入数据2遍,并作核查和逻辑处理,计量资料分析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标化疾病患病率。
2结果
2.1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
高血压患病率29.48%(标化患病率为24.04%),其中男性为31.52%,女性为27.97%。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1.62%、44.29%、15.04%。冠心病患病率为4.09%,男性为3.77%,女性为4.33%,女性高于男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33%,男性为1.54%,女性为1.18%,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表1)。
2.2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71%(标化患病率为4.99%),男性为5.43%,女性为5.92%,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空腹血糖受损(IFG)率为5.27%,男性为5.05%,女性为5.43%,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7.61%,男性为11.81%,女性为21.89%,女性高于男性(表1)。
2.3肥胖、超重率和血脂异常率
肥胖率为8.31%(标化率为8.51%),男性为6.53%,女性为9.63%,女性高于男性。超重率为30.16%,男性为29.93%,女性为30.32%。女性高于男性。总的血脂异常率为32.75%,男性33.75%,女性32.18%,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表1)。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率为9.46%,高三酰甘油血症率为23.82%,低高密度脂蛋白率为6.86%。
2.4恶性肿瘤、患病率
恶性肿瘤患病率为0.87%(标化率为0.72%),男性为0.92%,女性为0.83%,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表1)。其中胃癌34例,乳腺癌30例,食管癌24例,肠癌18例,其他恶性肿瘤74例。
2.5其他常见疾病
其他常见慢性病总患病率达20.18%,患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5.71%)、胆囊炎、胆结石(2.55%)、骨关节疾病(2.41%)、妇科疾病(3.4%)。呼吸系统疾病(1.77%)、泌尿系统疾病(1.26%)、其他内分泌疾病(1.15%)、肝脏疾病(0.89%)、其他心血管疾病(0.34%)、血液疾病(0.11%),见表2。
2.6吸烟、饮酒率
总吸烟率为25.75%,男性为59.50%,女性为0.86%;饮酒率为21.22%,男性为45.21%,女性3.53%。
3讨论
调查显示,武进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病患病率较高,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依次为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胆囊炎、胆结石、骨关节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脑卒中。
值得注意的是,与高能量高脂肪膳食和体力活动过少密切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均高于2002年全国抽样调查中Ⅰ类农村的患病水平[1]。其中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大城市,糖尿病高于Ⅰ类农村,而吸烟饮酒率亦高于全国水平。
上述结论提示,所谓“富裕病”、“城市病”已成为武进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与今年我国城市居民疾病谱的变化一致[3]。目前农村居民处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和患病率的快速上升阶段,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在今后几年中将进一步显露。因此,在农村地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全人群综合干预,针对重点人群的强化干预,是非常紧迫的工作。要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开展病因学和医疗保障体系及卫生需求方面的研究,建立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监测网,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质。
4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之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