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知识管理趋势

知识管理趋势

时间:2023-08-04 17:2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知识管理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知识管理趋势

第1篇

摘要在过去的10年间,知识管理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从我国知识管理的发展轨迹入手,简要分析了我国知识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一词来自彼得・德鲁克(PeterDrueker) “知识工人是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在这种新经济中硬通货是知识,而知识的经济化过程是需要管理的” 。知识管理这个名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引入我国,目前知识管理虽然在国内早已很热,但说到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而根据通俗的理解,知识管理是指生产、储存、传递、应用和创新知识,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序总和。

二、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轨迹

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经历可谓一波三折,经梳理,笔者认为可将其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及期。上个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引我中国,此后一小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开展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

第二阶段,培育期。2000年到2005年在中国引发了知识管理热。需求的拉动和社会对知识管理的推动是知识管理得以在国内快速热起来的主要原因,而知识管理先行者从知识管理得到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标杆作用无疑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在概念化的高热过后进入了一个沉寂阶段,市场进入反思和培育。

第三阶段,落地期。2006年开始主要是一个落地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技术、咨询的方式进行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实施知识管理。06、07年知识管理调查显示:国内53%的企业表示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比如联想、青岛啤酒、美的、天狮、海马汽车、广东移动等都已经关注到知识管理,并投入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四阶段,深化期。知识管理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更加务实,结合企业自己的特点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投入专项应用资金实施知识管理应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如研究院、设计院等)、集团型企业的应用尤为明显,同时也能看到许多企业开始设置知识管理部门或专职岗位。09年知识管理专家、知识管理中心主任田志刚提出了“中国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理念。

三、知识管理在我国的主要特点

知识管理传入我国已有十年,期间知识管理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术、企业领域展现出以下特点:

(一)学术领域

1、研究者较多,但成果较少。很多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知识管理课程,而且开始招收知识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从研究成果看,据统计,从1999年至今2009年,关于知识管理行为的学位论文及期刊论文共计24篇,其中大部分为学位论文,共计15篇,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研究范围较广,但深度较浅。我国学者研究的范围分布较为广泛,涉及组织影响、绩效评价及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组织结构、社会资本等方面。但同一角度的持续研究较少,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3、理论探讨较多,实践研究较少。我国现有的关于知识管理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多属于理论探索,结合我国知识管理实施情况的实证研究较少,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类型员工的实践研究更少。

(二)实践领域

1、对知识管理认知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形形。在西方国家知识管理已当作企业战略中的战略之一,是企业组织文化、运作方式、学习和培训的一部分。在我国知识管理则往往只被看为是管理工具,其中,将知识管理理解为“知识型的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创新管理”和“分享出色的实践经验”的比例比较高;仍有36.98%将知识管理理解为“一种IT工具”。

2、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上,呈明显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有53%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有25%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没有变化”、有8%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减少”、有13%的被调研者表示“不清楚”。整体来看,这个变化趋势让我们对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3、行业分布广泛,成熟度水平比较平均。个别行业如“医药卫生”、“文教”、“IT业”、“电信业”相对领先,而“能源产业”、“娱乐传媒”、“建筑房产”、“商贸”则整体水平滞后;合资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水平相对较高,而国有和民营企业则处于较低状态。

4、形成了几种知识管理实践模式,比如联想的专用的小系统模式,海马建设kOA知识管理平台模式,建设门户模式,未来信息系统的知识化模式,跨部门、地域的知识社区,个性化专业应用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形成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知识管理策略。

四、我国知识管理实施的难点

1、体制陈旧,机制不活,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和有效配置。我国不少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经验式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与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不相适应,由此造成管理手段、经营方式落伍,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难以发展。

2、缺乏高层理解和推动,没有溶入业务流程。有的企业领导对知识管理的推动也只是简单的“叶公好龙”,并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的作用,把知识管理推行到底的决心不坚定,在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上也有所保留,因此也就很难在企业内真正实现知识管理。

3、人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老化、知识陈旧、观念落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缺乏必要的知识管理技能,缺乏激励共享的诱因以及部门本位主义问题。

4、我国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处理手段就落后,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不能为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收集、积累、和共享提。

五、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将和当初的信息管理一样得到快速全面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知识管理系统底层化。知识管理系统在最底层,负责承接各个系统的知识沉淀物,等各个系统的工作环节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知识库反过来反哺这个系统,为它提供准确的知识内容推送服务。

2、知识管理的生产工具化。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必备工具。工具化是行业和产品成熟的标准,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如果要获得好的发展,必须要成为生产工具。一旦企业能够开始有效地管理现有的知识财富,知识管理的重点将转向如何激发企业的创造力;

3、知识管理的客户化。通过客户化手段,增强信息对称,减少干扰,有助于达成一致,促进决策,提高效率。

4、知识管理的量化趋势。知识管理的最大挑战是隐性知识的共享,让大家能够量化评估我们的知识管理工作。有了量化以后,就可以评估出知识的价值,基于知识的价值性形成交易体系。

5、知识管理技术化趋势。信息技术将成为知识管理的必备工具,当然光有技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因素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钟力.知识经济与管理.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杜惠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第2篇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开始出现,这一经济形势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强调的主要观点就是利益竞争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够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具体要求,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

1.测量知识本身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人脑的研究属于自然活动的范围,在服务上以及在创新上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实物。所以,知识也就是一种服务的来源,但是其并不是指代的服务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究竟是对服务本身的测量还是对知识的测量,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的测量知识本身就有重叠性的特征。

2.生产单元的线性已改变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这一经济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换,使得生产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生产者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很多的生产者已经在概念上无法进行类别的划分。

3.原本外部环境的改变依旧持续改变中

过去的经济模式在长期的使用中,也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好的影响,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的经济发送站,而如今的知识经济模式则对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好的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使得环境得以有效的改善,并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的趋势

1.重视知识管理的哲学面向

现今的知识管理多数存在于期刊书籍的管理中,而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报道却并不一致,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统一,由于管理所发挥作用的不同,使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不相同,由于个人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认识,使得知识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一般而言,可以将管理哲学作为知识管理探讨的基础,这样比较容易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窥探以及掌控。知识管理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但是知识管理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创新无法顺利的开展。针对不同的组织来说,由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操纵的不一致,使得知识管理在广泛实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因此,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广泛实行的时候,就要求组织成员能够明确了解到创新环境的需求,深入了解哲学,依据哲学就可以将一些繁杂的问题进一步理清。

2.强调创新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应该逐渐向着强调创新价值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前提下,注重对价值实施创造,将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充分的体现出组织的价值,根据相应的结果来判定个人的价值。相关的文献中也指出了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激励特征就是使得能力产生的关键,就本质上来说,能力与资源价值都是不可测量的数值。由于能力与资源价值均具有不可测量性,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要凸显其能力,将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那么针对公司所具有的能力进行提升,大力支持资源的转换,就可以使得组织中存在的一些本质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人力资源核心可以与人力单位产量保持一致,并且使得组织更加具有创新性。组织将能力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会重点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充分的发挥出组织的能力,有效的实施创新,并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就能够使得组织实现高效的发展。

3.确立中阶主管的组织地位

知识管理所强调的主观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组织中,需要对创新管理的职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落实,使得中介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管理的职能。而知识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则有效的证明了知识管理融合哲学的重要性,在对组织理论结构进行强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进行反省工作,确保中阶主管组织所占的地位。知识管理重视创新价值的体现,而推动创新得以开展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知识漩涡。在组织中,知识管理主要是靠中阶管理者进行管理。就相关的人员所提出的观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中阶管理方式相较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来说,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国际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的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组织结构都实现了有效的转变,而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同时也需要依据不同的员工自身特色和文化差异来进行管理方案的构建。就以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个人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其主要构建于对组织层次之上。组织层次的界定,可以被看做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构架。由此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所占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渐渐的发展为主流趋势。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好的凸显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国家的文化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认可。

2.对于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在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念头也逐渐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了多元化管理。这种多元化管理是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到今天,都原发的发展潜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挖掘,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在多元化管理的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可以被理解为:在工作多元化的基础上,有效的对组织进行转变。通常来说,以大的层面来说,多元化主要是通过中下阶层来进行体现。而就小层面来讲,多元化则多体现于少数群体以及种族阶层中。上级对下级有着一定的管理落差,多元化管理使得女性群体与少数群体在管理上不具备突出性。多元化管理中,以弱势群体为主导,而其所造成的优点一方面帮助组织厘清、保护、探究与转变价值和实务,并且促进组织绩效;另一方面则培育帮助增进公共利益。

3.管理哲学与人文精神反思

目前与知识经济相关的若干科技业,大都以代工(OEM)为主,若无法研发、创新,则我国的知识经济依旧依附在美国的价值底下,代工是无奈甚至是长期科技发展的麻药,专利数量是假象而非科技实力,较之加州硅谷的技术高门坎进入障碍与创新能力,目前仍居劣势,发展若要稳固与持续,恐怕仍须回归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学术研究伦理的建立亦为根本之道,扭转社会风气与提升研究水平,知识分子将任重而道远!犹有甚者,网络上的活动一旦普及,并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后,新经济与新社会也随之成形;但生活的考验与人文的变迁才开始运作,统合趋势与人文抗争并存的辩证逻辑,将是新社会演进的路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凸显,该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知识管理更加强调追寻,更加注重创新,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注重对竞争模式的创建,实现思维的无国界交流,就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人文精神转变,是人类生存本质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孟宪平.以人为本:改革的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吕福新.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挑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3]彭雅.论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变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1).

[4](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MeinolfDierkes)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本刊总目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2).

第3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地图 图书情报学 研究结构

[分类号]G350

1 引言

知识管理是目前学术界长兴不衰的研究领域,辐射了管理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系统、管理实践、智力资本、组织行为和创新绩效9个领域,囊括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方法论和应用三大宏观方面以及组织、人员、系统三大微观方面。

不同的学科对同一主题的研究,在视角、方法和目的上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管理学侧重知识管理中的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科学关注智能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内容;而图书情报学更倾向于对知识管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本文即是站在图书情报学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近5年来在该领域中对知识管理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及发展的趋势。

对知识管理的发展动向,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探索,综述文献如邓湘琳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卢金荣、郭东强的知识管理热点问题研究综述等;研究类文献如张勤、徐绪松采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的探索,赵艳枝利用关键词的关联规则,对情报学界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张勤、马费成以共词分析为方法,对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进行了探讨,Murray从企业的未来创新变革的角度对知识管理的发展重点进行了阐述,Meams针对南非地区信息和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进行了趋势探索,Mohamed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而Andriessen则提出了一个可视化的方法,来对组织的知识管理进行绘图,揭示隐性知识,等等。

上述研究各具特色,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管理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源大多是国内文献,或者只是针对若干种国外期刊,不能全面反映国外知识管理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分析方法也不够完整,偏重于单纯的定性分析。本文从图书情报学的专业数据库(EBSCO LISTA)中提取2006年至今的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献,采用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绘制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并以此解读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的侧重点,总结出发展热点和研究趋势。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EBSCO数据库中的Ljbrarv,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Abstracts(LISTA)。该数据库收录了600多种期刊及书籍、研究报告和学报的索引,主题包括图书馆学、分类学、编写目录、书籍装订、在线信息检索及信息管理等内容,数据库中的文章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数据库中收录的期刊内容全面、广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本文选取LISTA中从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这段时间收录的知识管理相关文献,并下载了这些文献的摘要及关键词等信息。

在LISTA数据库中,以“KW=knowledge management OR su=knowledge management”为检索式,并限定时间为“2006年01月至2010年03月”,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检索结果1918篇,对这些以知识管理为关键词或主题词的文献进行关键词收集整理,得出以下结果,如表1所示:

1918篇文献中,共包含不同的关键词5333个,其中除去本位词knowledge management,以及文献类型关键词Book,Nonfiction及Record,有效关键词为5329个,有效关键词出现的总次数为16413次,其中前100位关键词出现总次数为6699,占总数的40.82%,前30位出现的频率为25.97%。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前30位关键词的词频均大于60,且占据总词频数的25.97%。而前100位关键词也只占了40.82%,因此,本文的分析就以这30个关键词(见表2)为基础。

从表2中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包括很多方面,如技术、服务、资源、企业管理、高校图书馆应用、信息素养等内容。那么,这些研究方向对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研究各有怎样的贡献率?它们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内在联系呢?我们能否从这些文献中解读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结构?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借助社会统计软件SPSS,对以上获取的关键词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以期构建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地图。

3 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及知识地图构建

知识地图起源于地理领域的地图,最早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 C Brookes)提出,通过分析文献的逻辑内容,找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能够引起人们创造和思考的知识点并将其联系在一起,构成知识地图,通过知识地图揭示知识的有机结构。知识地图是基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理论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起来的、国际上新兴的可视化研究方法,目的是应用图示的方法揭示出学科领域的发展及演进趋势、研究课题的扩散与传播、作者或机构间的关系等。本文即采用知识地图法,首先对表2列出的前30位高频关键词进行两两的共词检验,即对高频关键词两两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得出30*30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再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导入到SPSS中,通过关键词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来绘制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

3.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尽可能少的因子来描述尽可能多的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研究对象的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对以上提取的30个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图l所示,有8个因子被提取,这8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74.943%,即是说,将这30个关键词分为8类,就解释了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约75%的信息。而其中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9%,根据“所提取的因子应能概括总体信息的60%以上”,本文将这30个关键词分为5类。另一方面,与因子抽取相配套的因子个数碎石图(见图2),则直观显示因子分析的前5个因子类别是比较明晰的,前5个因子对整体走势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变化最明显的部分,这说明将知识管理研究划分为5~8类都是合理的。

3.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依照“物以类聚”的原理,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的分类。其原理是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的个体差异却很大。本文采用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系统聚类法对共词的相关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将这30个关键词按组间连接法,即将平均距离最小的两项合并为一类,最后绘制出30个关键词的共词龙骨图(见图3),初步反映关键词之间的聚类情况,然后参考前面因子分析的因子个数,将30个关键词聚合成5类。

该龙骨图直观显示了30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其中越早被聚为一类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而类的大小直接反映这个主题的集中程度和学者对它们的关注程度。一般来说,理论性强、研究方向指导性强以及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会形成较大的类。

3.3 多维尺度分析

在确定了聚类的个数和基本范围后,接下来通过SPSS中的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多维尺度分析图,并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按照5因子要素,将30个关键词按照图3的聚类,最终绘制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见图4)。

图4中,横轴衡量了研究的应用性。越往右的主题与实践应用的联系越紧密;纵轴衡量了研究的理论性,越往下的主题理论性越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B类研究的实践应用性是最强的,D类研究的实践应用性相对较弱,A类研究的理论性最强,而C、E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

按照以上各种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根据30个高频关键词将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管理研究结构分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以及信息素养五大类,如表3(表内百分比为各类在五大类中所占的比重数)所示:

同时,根据同一类中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次数,采用内部连接的平均值算法,得出这个主题的密度,根据该类与其他类的外部连接的总和平均值算法,得出该主题的中心度,并以中心度为横坐标,密度为纵坐标,取各个类中心度和密度的平均值为原点,绘制战略坐标图。其中密度反映的是字词聚合成主题的联系强度,也就是该主题的内部强度,它表示该类维持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一般来说,密度越高,说明分类中的各关键词联系越紧密,研究趋势趋向成熟;中心度反映的是一个主题和其他主题的相互影响程度,一个主题与其他主题联系的数目和强度越大,即类与类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这个主题在整个研究工作中就越趋于中心地位。根据密度和中心度的计算方法,本文绘制出国外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发展的战略坐标图(见图5)。

从战略坐标图可以看出,五大类呈两级化的分布状态。其中A、D在第一象限,即表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以及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是知识管理研究的中心,发展较为成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而其余三类B、C、E则不同程度地分布在第三象限,表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以及信息素养的研究相对处于非核心的状态,其发展还不够成熟,未具规模。

4 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发展现状的解读

根据以上国外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研究的知识地图和相应的战略坐标图,结合近年来知识管理发展的现状。以下对该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构和特点进行简要解读。

4.1 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

分类A“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是五大类中最大的一类,所占比重高达45%,包含了9个知识点。这是知识管理传统的研究方向,涉及的研究内容范围较广。涵盖了资源、技术、服务、管理、专家等各方面,是对总体构架和理论基础的研究。A类研究在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中最受重视,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该类的密度和中心度最高。说明A类研究的核心度和成熟度在所有类别中都是最高的。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A类研究的理论性最强,而实践应用性中等。4.2企业组织应用

分类B“企业组织应用”在五大类中所占比例为14%,包含了6个知识点。这是管理学非常重视的研究方向,在图书情报领域也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该类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三象限,核心度和成熟度要低于A和D类,但高于C和E类。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B类研究的理论性中等,而实践应用性是最强的。

4.3 共享与创新

分类C“共享与创新”在总类中占8%,包含了4个知识点。这也是一个研究的重点,位于战略发展图的第三象限。因为该类的主题相对较窄,虽然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受主题范围的影响,其核心度相对较小,成熟度也不高。知识地图显示c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应用性较强。

4.4 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

分类D“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是5大类中的第2大类,所占比重高达28%,包含了6个知识点。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日益膨胀、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信息服务逐渐难以满足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求。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知识服务及涉及到的知识整合、组织、处理、检索、存储等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研究的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类中的关键阋“United State”直观地说明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美国是研究知识服务、组织和检索的翘楚。该类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其核心度和成熟度仅次于A类。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D类研究的理论性中等,而实践应用性则相对较弱。

4.5 信息素养

E类“信息素养”是最后一个被聚入的类,其研究比重占五大类的5%,包含了3个知识点,位于战略发展图的第三象限。虽然这一类的核心度和成熟度相对其他4类而言比较低,但是近年来图书情报学对信息素养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多,而信息素养也逐渐地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研究主题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中,并且在各大高校中,也被认为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信息素养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信息需求,发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这都涉及到了知识的管理和应用。所以将知识管理相关的服务、方法融入到信息素养的规划和实施中,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知识地图显示E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应用性中等。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五大类别,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如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管理、互联网、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知识转移、竞争情报、社会网络、搜索引擎、本体等内容。这些研究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此,五大类只是涵盖了图书情报领域对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全部。有些新兴的研究因为发表的成果还不够多,尚不能体现在知识地图中。有的类别下包含了很多小类,对于具体的研究方向而言,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分研究。此外,有些类目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可能是一致的,这在分类和研究中也应注意。如智力资本和知识工人,本质上都是对知识人员的描述,但是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类别。这是因为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角色背景是不一样的,在企业管理中,知识人员承担着智囊团的角色,而在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中,知识人员大多是指服务的提供者。

以上5类研究结构,与Ponzi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及Subramani等人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结合两者的研究,他们将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构大体分为:①从公司战略的高度认识知识管理;②“学习”的相关研究;③组织信息处理和IT支持;④知识管理的实践。本文的各类结构基本可以在他们的结构中找到对应点,如针对企业公司的知识管理应用、信息处理及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情景学习和信息素养等。不同的是,Subramani在文中提出的“知识哲学”在本文中没有反映出来,这应归结为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国内研究中,张勤等人对知识管理研究结构采用更细致的标准,划分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人力管理、组织行为理论与创新绩效几大类,这些也都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互印证。

5 结论

综合以上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

·总体上看,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发展,但实质上,无论是组织应用,还是知识的检索与服务,各个类别下仍可概括为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应用两大维度。

·国外知识管理的三大系统——信息科学系统、管理科学系统、社会学系统,相互交织与作用,形成了知识管理领域内容纷繁多样的研究主题,从而构成了以“技术一管理一人”为主脉络的庞大研究体系:国外知识管理从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二元范式并存发展至今,逐步融入“人”作为参与信息和知识流程的各种角色,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正逐步成熟,促进知识管理学科的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研究方向如基本理论技术和企业应用的研究外,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信息素养和共享与创新中的应用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技术创新和创新绩效管理,这些都是近年来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虽然在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国外仍有一些差距,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力量的增强,国内的研究也对世界知识管理的科研成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勤,徐绪松,共词分析法与可视化技术的结合:揭示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管理工程学报,2008(4):30-35

[2]邓湘琳,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59-61

[3]卢金荣,郭东强,知识管理热点问题研究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08(1):190-192

[4]赵艳枝,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分析——利用关键词的关联规则挖掘,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102-105

[5]张勤,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情报学报,2008,27(1):93-101

[6] Murray A J. Workplace innovation: The enterprise nf the future:Tipping points on the horizon. The Journal nf Information &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2008,38(2) : 155-162

[7] Mearns M A. Trends in the 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methodologicalapproaches applied in doctoral studies i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manvgemenl: An exploration of ten years of research in South Afri-ca. SAJIM: Soulh Afric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10(4) : 7-23

[8] Mohamed M. Knowledge management teehnalogles: The "continuumi-zafion" nf 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e Journal of lnforma-Lion &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2008,38(2): 167-173

[9] Aodriessen D, Kliphuis E, Mckenzie J, et at. Pictur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developing a method for analysing knowledgemetaphors in visuals.

Electronic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9,7(4) : 405-414

[10]陈强,廖开际,奚建清,知识地图研究现状与展望,情报杂志,2006(5):43-46

[11]姜春林,李江波,杜维滨,基于CSSCl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2):55-58

[12]钱峰,基于SPSS知识地图的国内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分析,情报科学,2008,26(6):924-928

[13]魏晓俊,基于科技文献中词语的科技发展监测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7(3):34-39

[14]岳洪江,思峰,国外管理学博士论文研究主题的町视化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91-94

[15]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9

[16]Ponzi L J.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and interdisciplinary bread nfknowledge management: A bibliometre study of its early stage ofdevelopment. Scientometrics, 2002,55(2):259-272

第4篇

误区一:将企业知识管理等同于购买知识管理软件。

我国的知识管理发展历程与全球知识管理发展的历程基本一致,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强调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的价值,将知识管理当做it系统项目看待,认为购买功能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就可以完成知识管理的工作。但事实上是,知识管理是一种深层的组织变革,更多的功夫在“管理”而非“it”:即便买了最强大的知识管理软件也不能带来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不少开始实施km的企业由于未取得预期成果,组织内已不再提知识管理,所购买的软件或系统基本上成为摆设。即便在那里仍然“做”知识管理的企业,也处境艰难,知识管理工作和相关人员成为“边缘工作”和“边缘人群”,无法真正对企业经营产生价值和效益。

误区二:将知识管理工作等同于撰写、保存知识文档。

许多知识管理的推动者将km实施等同于写文档、存文档,主要围绕知识文档展开:企业要求员工共享知识文档,不写则扣分,然后在文档的基础上建立知识库。这看似是一个很圆满的解决方案,但却忽视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文档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互联网已经爆炸企业内部也会爆炸)、企业的具体情况(知识最多的人都是最忙的人)、知识型员工的成熟度(我有知识,但不一定能写出来)。这样的结果是,大部分的知识库建设项目在初期的时候无法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在内容达到一定的积累后,却发现知识库里的文档少有人查看,无法发挥作用。

对于知识管理而言,知识库很重要,但知识库不是知识管理的全部,一个适用的知识库也不是强制要求出来的。在中国第二代知识管理实施方法论中,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managementcenter)认为不仅仅要管理知识的最后表达形式(文档),更重要是去管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个文档怎么来的),该过程比最后的结果更加重要。

误区三:认为员工会自动自发的参与知识管理

理性的人,对于变革,第一反应是忽视,认为其不存在并与自己无关;再次会去拒绝,寻找拒绝的接口(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没用);最后才可能去考虑了解、参与。知识管理对于大部分企业员工是一个陌生的事物,在没有系统的理念普及和共识达成的工作前,盲目去推动知识管理,注定要走向失败。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员工不会参与;对于看不到对个人持续价值的变革,员工的参与不可持续(即便有kpi、领导的强制),所以员工不会自动自发的去参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在知识管理推动过程中,必须让员工知晓知识管理什么、知识管理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和业务意味着什么、能够如何帮助他们、他们需要哪些付出,如果员工不理解这些内容,知识管理项目不可能推动起来,也不可能持续下去。

事实上,在企业中大部分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员工,他们每天都在处理信息和知识,也苦闷与自己效率的低下。各层级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大都可以归结为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利用和创新问题,所以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价值不言而喻,做知识管理的cio们需要去将这种观点传递给你的同事。

误区四:在知识管理实施运营上投入太少

虽然当今的中国有全球最豪华的政府办公楼,但我们的公共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能力却没有随着办公楼的增高和豪华提升。有钱后的中国企业买了最昂贵的知识管理咨询、知识管理软件,但却鲜有在知识管理实施运营上的投入。这就出现了90%以上的知识管理实施项目举步维艰,不到三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就不了了之。除了做知识管理的几个人热闹外,大部分员工和管理者作壁上观,对所谓的“知识管理”嗤之以鼻!笔者曾经见过一家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ecm+企业搜索,他们的km负责人跟我说,我们买的系统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但我也看到,他们的知识库里基本没有内容,有的内容阅读数量也少的可怜。见过更离谱的企业,当我建议他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去完善的时候,该同志说了一句“田老师,如果你觉得这个系统不好,我们就再买一套”!

知识管理自有其价值,对于当前的中国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做知识管理不能成为一种运动,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尽心竭力的对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如果企业没有在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上的投入,km不可能实现。买什么样的咨询和系统都不能真正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知识管理价值再大也无法发挥。

误区五:购买了不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

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欺诈的时候。中国的知识管理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在系统上是各家都自卖自夸、都将知识管理作为标签和噱头。有许多“做”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的厂商自己本身都不理解什么是知识管理,你能期望这些企业给您提供适用的kms?我们了解的情况是,那些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同软件中的所谓知识管理模块或者功能,基本上没有一家能用起来的,没有一家实现知识管理的,他们仍然主要还是一个解决事务性流程的办公系统。

第5篇

一、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1.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和“管理”两个词语的组合,而这两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时会造成一定的认识困难。从源头上看“知识管理”这个概念源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他认为知识管理是个过程,一个人通过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经验表达出来、分享出来,促进和培养个人知识和机构组织的价值。在对于知识管理进行拓展研究中,学者丰富了知识管理的内涵以及知识管理的特征和方式。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国内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理解尚无较为全面的解释,但是部分学者在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时。把知识管理看做是人的管理,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包含着显现知识资源管理和隐性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三个方面。而从知识管理涉及的要素可以将知识管理划分为三个具体的方面:技术主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组织主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资源主导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2.1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特征分析

(1) 以知识资源和管理方式为基础,主要包含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并且将资源和具体的知识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开展知识管理活动。(2)以人为本管理核心。图书馆的管理核心是人,所以管理过程中,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个性需求,发挥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3)以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校图书馆施行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知识的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4)高校图书馆面对的用户相对固定,并且由于其读者大多属于高素质人才,对于知识管理的诉求较高,在开展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需要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适用性。

2.2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原则和目标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管理以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以及创新原则密不可分,构成统一的整体,并在整体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操作。(2)积累原则是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用户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共享原则是对于积累的知识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交流原则是知识的动态流动;创新原则是维系和推动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是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的纲领,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主要有:(1)个体目标――满足个体信息需求。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有限,其主要的作用是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它是学校教育职能和科学情报的重要传递者。(2)组织目标――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学习和协调能力。通过学习型环境的形成,能够优化图书馆资源和完善服务,并且能够拓展和延伸学习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管理结构,打造“学习型”图书馆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3)总体目标。推动人类知识社会进步。知识是成产力,是创造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二、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

1.理清管理思路,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集中表现在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实施高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和实践活动。所以应该理清管理思路,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把“知识”作为核心管理,实践过程要以知识为核心。(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图书管理员,调动员工积极性,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引导读者参与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并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3)知识管理离不开集体管理,所以不能依靠个人的主观管理,而是依靠集体的智慧。(4)知识管理以文化为依托,注重培养组织学习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5)以创新为目标的管理,在知识管理的发展目标上看,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增强知识管理能力,针对实践过程的问题,也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

2.规范技术流程,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 保障成熟应用。在技术设计过程中,要保障设计环节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可操作性,减少设计环节的欠缺和不足。例如,对于个性化程度不高,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等要尽量的避免和修正。尽量采用相对成熟的系统应用,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的实施效果。(2)加强技术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技术来源于实践,所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吸取合理的因素,采用集成创新的手段,对于用户需求进行改进。(3)规范化设计。在不断成熟的技术应用中,规范化设计便于知识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加强规范化操作有利于系统的升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水平。

3. 规范管理流程,增强对管理过程的掌控

(1) 管理方式转变。加强图书馆的群策能力和集体参与能力,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打破以往的决策制度和执行制度,要实现管理模式化的转变,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加快管理体质变革。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只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组织,提高组织的创新性和活力。(3)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根据管理目标重新对于实践流程进行理顺实践流程,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于出现的具体困哪,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操作方法进行合理操作,保证知识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 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1)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切实满足针对需求,改变学科馆员的部门监管方式,成立专业服务团队,秉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积极满足读者需求,并且树立“馆员第一”的思想,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推进知识管理的发展,更好的服务读者。(2)建立高校知识联盟,建立共享知识库。签订高校合作协议,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交流,促进知识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面向社会建立图书馆基金会,从而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流,以及拓展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彰显自身的价值。

三、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1.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信息技术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所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将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有(1)知识管理智能化。摆脱传统的数据处理,而是采用更加成熟的人工职能处理方式。(2)知识管理集成化。对于信息的整合和加工,促使知识管理的集成化技术不断加强,并通过不同的技术优势互补,对于知识的欠缺和不足,进行了弥补和修正。(3)知识管理个性化。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是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2.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加快

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学习、知识创新过程嵌入到组织结构中,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促使管理员的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的革新,从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在学习型组织的推动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工作充满挑战和活力,从而营造更好的管理氛围。

第6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转移 知识推送

知识管理涉及到知识的表示、存储、检索等,其中知识的表示在知识管理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直接决定着知识管理的有效性知识获取。基于产品设计业务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方法,利用业务本体将知识与产品设计流程紧密关联起来, 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给出了基于业务本体的知识表示方法,使知识的语义信息更加丰富,大大提高了知识检索效率,真正实现知识来源于设计流程且服务于设计流程,更好地支持了设计知识的共享与重用。

1、知识获取

知识来源于两方面:人的经验总结、分享和客观的数据和信息。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普及,数据挖掘已成为从数据库和互联网资源中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通过数据挖掘获取的知识具有大量性、新颖性、粗糙性、时效性等特点,与现有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有很大差别。传统的知识评价手段难以对这类知识进行快速、有效地评价,因而产生知识冲突、知识过载等问题。

2、知识转移和共享

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捕获和共享,是实现将知识转化为创造力的重要过程。通过一些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技术来促进知识共享是实现组织知识管理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外关于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除了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研究组织管理的机制、企业文化或从经济角度研究共享成本和风险、博弈问题外,主要集中在运用Web技术来实现知识共享和研究知识共享的模型或框架方面。

3、知识推送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做出最恰当的决策。研究涉及基于用户兴趣的搜索引擎方法;根据用户的兴趣特征的基于内容的知识推送方法;分析组织员工知识需求的基础上的复合知识推送系统框架;针对当前知识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知识管理与组织业务过程缺乏有效结合的问题,提出的四层体系架构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知识推送服务系统模型;针对当前知识获取易于出现信息过剩的现象,提出的基于本体的面向知识型组织的知识推送系统构架;为将知识更有效地主动推送给相关使用者,提出的集成情境的知识管理模型;在结构化元知识和知识地图模型的构建基础上,基于工作流引擎和知识引擎双驱动的知识主动推送实现机制。

4、知识管理应用与实施

知识管理的应用和实施通常需要通过知识管理系统来进行。运用系统思考原理进行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策略的探讨,通过分析知识管理系统利益相关者以及阻碍知识管理系统有效开展的若干主要制约因素,得出结论为知识管理系统应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即流程导向知识管理系统可有效解决系统持久作用问题。

基于信息流程的信息系统与基于知识流程的知识系统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信息系统的趋向是知识管理导向的高质量信息系统,而在信息系统中体现知识管理的要求是实现知识系统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增值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流程模型。

知识管理应用的核心目标是让知识发挥行动和决策的指导作用。而知识产生和应用于业务流程的执行之中,如果将知识从业务流程上下文中分离,就不能发挥知识的行为和决策指导作用。研究提出了以流程为中心的知识模型和企业本体论。企业本体论用于辅助实现任务执行时所需的内容和联系丰富的知识的存储和检索。流程导向的知识模型分为两类:流程知识和任务相关知识。企业本体论(用于描述相关知识核心概念)表明所有知识都与流程直接或间接有关,并通过实现一个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系统证明该框架切实有效。

5、结论

知识管理核心研究内容非常广泛,知识管理的演化发展主要是对各个研究领域的特征化概念进行扩展和丰富。知识管理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既不是专注于一个主导范式,也不是把知识管理分割为无数子领域,其研究趋势仍然在演变。研究表明,以流程为导向的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应用和实施较为有效的方式:知识管理系统应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信息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这两个企业信息化主题相结合,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流程模型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Xingsen Li.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orthe Knowledge Overload with Data Mining [C].2009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ceedings, 2009, pp. 237-240.

[2]石美红,王婷,陈永当,毋涛. 基于业务过程和知识需求的知识推送系统[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7(4):882-887

[3]周余庆,李峰平,薛伟,周宏明. 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策略初探[J].科学学研究,2009,27(7),1045-1065

第7篇

尽管知识管理已经被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认可,然而针对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尤其从组织生态学、系统学的视角建立新型知识管理模式,并将知识管理模式与中小企业的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研究拟以企业知识管理的路径依赖性为切入点,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知识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可适性等的基础上,结合澳门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从组织生态学、系统学的视角建立起一个组织生态型知识管理模式。在丰富和完善知识管理模式的同时,以满足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需要、支撑起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应对竞争环境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知识管理模式是根据组织环境,对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抽象,是知识管理模型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蔚海燕,2005)。一方面,随着知识对企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的日益凸显,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针对组织适应性、组织生存和竞争能力的知识管理模式已成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讲,知识管理模式是将组织整体看作一个知识处理系统,用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和观点,分析管理机制、人、知识链、信息技术系统和组织内外环境等要素的关系,推动知识资源的转化、共享和创新,使组织的知识资源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组织成员的视角认为,组织中的人是企业发展和应对竞争的首要因素,因此“以人为本”是该类知识管理模式的一大特点,企业依靠各种制度和机制来塑造环境,或固化员工的认知行为。而对企业价值链视角来讲,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宏观环境),因此,与外界知识主体之间的信息/知识交换,是这一模式的主要关注点,知识联盟、知识链(企业之间)等都可以看作是该类型知识管理模式。实际上,企业(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知识和资源并进行交易,企业(组织)内部员工之间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伴随着竞争和淘汰,企业(组织)努力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了一个以企业(组织)员工为能动主体的不断完善、高速发展的组织生态系统。

基于这种系统观的视角,并建立相应的知识管理模式,恰恰是对当前及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的一种灵活性考虑和把握,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知识管理模式构建的理论体系,以及模式应用实践。对此的研究不仅是在对知识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模式构建探索,更是希望借助新型知识管理模式的搭建,探讨适应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需要的各项条件和制度环境,根本目的是为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应用保障,以有助于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与知识管理实践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充分利用市场机遇、发挥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目标。中小企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而目前澳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障碍就是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尤其是有利于突破现有发展瓶颈、提高经营水平的知识管理模式。为此,一方面需要澳门本地中小企业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知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周边配套资源与服务,必将能够有效推动澳门中小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作者:高展明单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知识管理

论文摘要:在当前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下,军队院校的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出发,谈谈在军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发展思路.

当我们接受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这两个概念时,对院校而言,知识是其运转的核心资源,也是创造价值的核心资源。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积累、利用、扩散、传播和提升创造能力,理应成为提高军队院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驱动器。因此,在基于知识管理的理念下,推动军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的概念是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能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当前的共识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其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二)知识管理的基本过程

一般来说,知识管理由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程和知识创新等四个过程构成。知识集约,指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管理的过程。知识应用,指利用集约而成的显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交流,指通过交流来扩展整体知识储备的过程.知识创新,指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

(三)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

信息管理主要侧重的是建立并维持一个通畅且高效的信息网络,从事信息的收集、检索、挑选、分类、存储、传输和分析等等,却没有有效的工具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知识并传递给需要的领导或人员,结果造成校园网上虽然拥有大量的信息,但当决策需要,却无从下手。而知识管理则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知识资源统筹起来,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递到正确的方向。

二、在军队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军校开展教育信息化主要思路还是从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送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这一角度来进行。其实在没有实施知识管理之前,教育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了设备现代化、技术高档化,资源数字化的代名词,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育信息需要从更基本的要素来研究新形势下的军事教育,以便有效地和科学地推进军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知识军事时代军校管理的必然要求

知识管理己经成为我军教育信息化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一是网上己累积了数以兆计的信息,组成了非常壮观的资料库。海量的信息如何加工、转化为易于存取、可用的知识,是我们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二是各单位都在准备建设或已经建设了网络资源库、网络课程、远程学习平台等,怎样设计、组织、运行、管理才能发挥其教育资源的作用,不仅是避免资源浪费的需要,也是军校教育信息化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三,在一些己经开通网络应用的学习中,教员和学员对文件分类、资源共享、知识版权和产权、网络学习中如何提高学员知识转换及知识创新等问题,还存在一些误区和认识上的偏差。

〔二)知识军事时代军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军队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重任,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各个领域知识更新速度、周期越来越快,如何尽快了解与把握各个学科领域特别是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成果,是军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为满足人才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知识管理的所有职能活动都围绕人的知识创造潜能开展,强调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尊重知识和人才,这也正是人才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己经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如何准确、有效、迅速地挖掘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落实知识管理理念推动军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奎达斯等认为知识管理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的;第二,确保知识在需要时是可得的;第三,推进新知识的有效开发:第四,支持从外部获取知识;第五,确保知识、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第六,确保组织内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识在何处。笔者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在与理念的建立、方向的把握和机制的建设。

(一)强化理念宣传,职员工的思想

实际上,目前知识管理的概念还并不为人所熟悉,知识管理的理念也还远未深入人心。而校园网的建设等同于平台的建设和海量资料建设,人们在利用的时候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以至教员、行政干部无法养成信息分享的习惯,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管理。所以,应大力普及知识管理的理念。

(二)以教学科研需要的知识为核心,把握军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知识管理的本身就是一种透过协作及整合的方法来创造、采集、组织、截取、使用院校的知识资源。军队院校内部积聚着大量的知识,能否挖掘隐含在学校中的知识、充分发挥这些知识的作用,是知识管理的关键,也是军事教育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9篇

本文将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讨保险业客户知识管理的作用,提出保险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步骤和实施推动策略。

1、保险业与客户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内容是对组织知识流进行管理,包括知识的产生、开发、转移和应用。知识管理的内涵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客户知识管理是指企业在获取、发展及保持有意义的客户过程中,采集、汇总、整理客户的信息,使之成为企业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管理和使用,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保险行业面临的客户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广泛性。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保险是人人都需要的,所以保险业所面临的客户群体就是全社会,其客户来源是非常丰富的。

(2)多层次。保险业的客户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次,有百万巨富,也有在贫困线以下生存的客户,他们的保险类型和保险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3)相关性。保险公司有多项保险业务,这些保险业务之间的相关性是非常高的,通常客户购买某项保险的同时,也会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其他种类的保险,因而保险公司对客户进行有效管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险行业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在客户服务过程中需要及时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进一步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客户知识管理,可以将公司人在客户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体会、感受、经验和技巧进行汇总,统一进行管理。方便人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在相互不断的交流中增强了解、产生信任,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方便人去了解客户,理解客户,在今后工作中,恰当解答客户问题,高服务质量服务于客户,使服务过程更加融洽;使得客户更加相信保险,相信公司,相信人;同时人能够迅速、准确、合理的为客户度身定制服务。

2、保险业客户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步骤

保险业客户知识管理的目标在于协助企业不断地获取、积累客户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企业内外部实现共享,发挥知识杠杆作用,通过这些知识,便于人充分了解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推荐相应的保险产品,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增加人的销售技巧和专业化水平;便于精算师全面掌握市场动态,适时改进原有的保险产品,设计新的保险产品。通过客户知识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销售成本,缩短销售时间,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保险公司的效率和效益。

保险业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步骤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的收集,客户信息的分析并转化为知识,客户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整个过程首先对客户信息进行广泛收集,之后对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转化为支持组织和人决策的知识,最后,运用获得的知识指导组织的实际业务活动。

⑴客户信息的收集

客户信息作为客户知识的“原材料”主要有两种来源渠道,一种方式是通过人获取。对人在与客户交流、服务过程中发现的客户知识进行系统性收集和获取。另一种方式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可以直接与公司沟通,反映自己的需求。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手段将自己的需求和信息主动提供给公司。

⑵客户信息的分析和知识转化

对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对客户价值和流失情况进行有效识别,并利用提炼出的知识指导公司的运作策略和规范人行为。

①客户细分

客户细分是指将大的客户群体划分成一个个细分群的客户分类过程。这样每一细分客户群都在某一方面具有类似的特点,分属不同细分客户群的客户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保险产品品种繁多,不可能向客户推荐所有产品,同时人也不可能充分了解所有的产品信息,成功推荐合适的险种,成为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客户细分可以将客户分成不同的客户群,识别这些不同客户群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实现对称营销,达到销售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在进行客户细分前,要明确目标,不能盲目的细分客户。以免做了大量工作,但因为细分工作的目的性不强,最终没法得到很好的应用,陷入越分越乱的误区。应该为了实现业务、产品的对称营销,为人提供需求信息,方便人推销时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提高营销的效率,降低营销成本。

②客户价值分析

所谓客户价值简单的说就是客户给企业带来的收入。但是并不是说带来收入高的客户就是高价值的客户,一个收入高的客户,可能因为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服务的成本就高,带给企业的收益反而比较低。所以客户价值的分析还要充分考虑到成本因素。除了客户目前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公司还要考虑未来的增长趋势,客户的挖掘潜力。一些客户可能目前的收入情况并不是很理想,需求还不多,需求量也不大。但是他可能是“潜力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经历的丰富,他的职位可能会升高,相应的工资、地位就会提高,对保险的需求量就会增大。会为保险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

这样从客户的收入、成本、未来增长趋势三个角度出发,计算每位客户创造的收入、占用的成本和未来利润增长趋势。由此,建立优质客户的评判机制,可以明确地评估什么客户是优质客户,什么客户是有潜力的客户。

客户价值分析的目的是将客户通过价值实现分级,并为不同级别的客户制订不同的服务标准,给不同服务级别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将有限的服务资源用来为最有价值的客户提供服务。

③客户流失分析

保险业不但要开发新的客户群,更重要的是留住现有的客户。客户流失分析主要就是出于这种目的。通过客户流失分析获得流失客户数据和潜在流失客户数据,从而将这些数据分配给客户服务部门,整合销售服务资源,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快速反应,以此达到召回流失客户,挽留流失概率高的客户,实现对客户的守护。

⑶客户知识的运用

对客户知识可以编撰成册,发放给企业各部门,各人。这样,部门可以准确了解已整理的客户知识,并在实际业务开展中应用到这些知识。但是这种方式有人力物力消耗大,实效性差,不便于及时查阅、储存等缺点。

客户知识管理还可以储存在数据库中,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网络资源,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电子化流动,及时准确的反映客户知识,方便公司员工随时了解客户。

3、保险业客户知识管理的推动策略

保险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管理客户知识,达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促进和推动。推动的主要工作应该从企业文化、管理配套、信息基础三方面重点努力。

第一,形成有利于客户知识收集、储存、传播和创新的企业文化。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和数据管理,保险企业进行客户知识管理,技术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最困难的是员工观念转变问题。一般员工对客户知识有种占有欲,要进行客户知识管理,进行客户知识的收集、分享和传播,重要是形成有利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使所要推行的知识能够在组织内进行明确的沟通并与成员建立共识,而不是首先想到由先进信息工具建立起来的客户知识管理系统。

组织要营造一种组织文化,在该种文化氛围下,组织的每个成员都乐意贡献自己掌握的客户信息和知识,能够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企业对于员工参与支持客户知识管理有关的活动,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让大家愿意支持客户知识管理、参与分享客户知识,激励机制将是有必要的。激励的方式包括物质与精神,但都必须要直接有效。组织的高层主管要在口头、行动与资源上公开支持,这种在态度上的支持与认同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管理配套。

公司建立必要的激励和评估客户知识体系是保证企业战略按照预想目标得以贯彻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关于客户知识管理方面的管理配套,特别应包括客户知识评估、采纳和激励三方面管理措施。即如何评估员工所贡献的客户信息或知识的重要性,决定该条信息和知识有价值,能够放入客户知识管理系统中供员工分享。如果员工贡献了自己所拥有的客户知识,有什么奖励措施,保持他贡献客户知识的积极性。相反对于一直没有贡献自己客户知识的员工,又有什么惩罚措施。

第三,发展有益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建设。

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但是,利用某些技术,如: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以LotusNotes为代表的工作流群件技术等,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技术是实现客户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建设客户知识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硬件基础以及其他接口(如和其他模块的接口),目的是在组织内建立有助于客户知识收集、储存、传播和利用的基础平台,让每一个员工能够在获取与自己业务有关的客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贡献自己获得的客户知识,使客户知识在流动过程中带来更大的增值效果。

这一工作是客户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具体有:

*客户知识存储方面的建设,如数据库建设、知识库建设、数据仓库等。

*客户知识传递方面的建设,如建设内部局域网、建设员工之间的联系渠道等。

*客户知识获取和共享方面的建设,供员工获取和检索知识,包括各种各样软件应用工具,如智能检索、网络搜索工具、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等等。

4、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职校 图书馆 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

1.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对馆内及校际间的共享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开发以满足职校师生的知识的需求。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包括三个过程:知识采集―知识转化―知识创新,通过这三个过程能够实现图书馆知识的增值。

2.职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职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主要包括整体优化原则和连锁、互动、高效性原则。整体优化是指根据系统论的要求,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要素进行搭配协调,从整体进行管理的过程。

3.职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特点

同步性:职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能通过运用数据库、分析工具、网络等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信息,优化业务流程,改善服务功能。保证知识管理系统实时的动态调整,与职校所设专业及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保持同步状态。从而提供同步性的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

便捷性:职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既保证了对图书馆显性知识的采集、整理和管理,以方便形成知识库,为高校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知识服务,同时也为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了良好环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给予管理和利用。

4.知识管理系统在职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4.1知识创新方面的应用

在我们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职校图书馆的存在状态和师生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职校图书馆面对的是知识专业化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信息需求较多,知识管理系统恰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其以网络技术及市场导向为支撑的信息服务系统,能不断以最新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作为补充,促进现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

4.2知识共享方面的应用

职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以满足职校师生的知识需求为最终目的,对馆内和馆外资源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通过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功能为读者信息需求的获取和分析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水平。通过知识管理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共享平台,通过联机检索和搜索引擎建立与人力资源知识库的链接,可设立图书馆管理信息交流驿站,供员工交流工作经验和提出合理建议。

4.3知识学习方面的应用

职校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知识,在知识学习方面的应用是职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职校图书馆能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软件、知识数据库及知识交流和管理网络,进行知识的传递和交流。

4.4知识采集方面的应用

职校图书馆知识采集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知识资源的收集、加工和整理。职校图书馆所收集的知识包括较为专业的学术领域,涉及多学科的内容。所采集知识的来源主要来自传统馆藏――传统的印刷型书报刊及电子出版物类馆藏。

第11篇

现代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知识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服务平台。而传统的图书馆仅仅为馆藏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模式较为固化。随着信息资源的膨胀和读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现代图书馆必须适合读者的需求,改变以往固化的服务模式,将读者知识需求和信息资源的高速发展相结合,以知识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储备和传递为主要途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现现代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创新。

2知识管理与现代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的关系

知识管理和现代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1知识服务和发展角度

图书馆是读者获取知识和完成学业的重要场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信息知识的管理和文献的梳理服务。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服务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初,图书馆的知识载体主要是报刊、图书等,因此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还停留在信息搜集、加工、整理和流通等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读者对图书馆提出了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知识需求,20世纪60年代OCLC机构的建立开启了图书馆自动化和标准化的服务时代;70年代CD-ROM开始进入图书馆管理服务体系中,使得联机信息咨询成为了可能;80年代,网络技术开始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中运用,自动化管理趋向成熟;90年代,在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的推动下,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开始得到了稳定的发展;21世纪的到来,在知识管理深度发展的引导下,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向数字化发展模式转变,知识管理的深度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简单的收集、加工和传播等方面,还包括对知识的创新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因此,可以说知识管理的深度开发是现代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发展的契机。

2.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角度

不管是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图书馆,其根本的服务宗旨始终是知识服务。现代图书馆中知识管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一是,咨询服务中对知识的管理,咨询服务本质上是对知识再开发的知识管理机制,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需求,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将虚拟咨询服务作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开设网络参考咨询台,如“学习中心”、“问题库”和“在线解答”等咨询栏目。二是,学科馆员中的知识管理服务,学科馆员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问题的目标性解决方案需求,这个需求要求学科馆员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意识,即能够主动探测到读者的未知未来需求,主动加入到目标读者群体中,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和读者需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将读者的需求分析置于首要地位,通过读者需求的分析对知识信息进行重组和有效传播,从而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高质量、高标准知识需求。三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知识管理随着图书馆读者需求的日益变化,图书馆知识服务不断向“个性化服务”的方向转变,即为不同的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包括个性化定制和推荐服务、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读者个人知识库服务等,进一步提升现代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的水平[2]。

3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

3.1构建信息知识共同愿景,形成知识型组织

共同愿景即激励组织内成员形成共同的愿望,组织是由多个个人组合而成的,个体的愿景可以激励一个人不断成长,而组织性的愿景可以通过不同个体愿景的统一来激励组织群体不断进取,从而通过组织的形式完成个人的愿景。共同愿景的构建有许多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论坛交流分享个人愿景,从而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出统一的愿景。学习型的组织不是简单地开展产品和知识的服务,更多的是创造和积累知识,逐步形成一个共享知识的组织。因此,在未来的组织中应充分发展知识型组织,超越知识应用者的角色,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在知识型组织的构建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创新、积累、组织和传播等,同时重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共享交流[3]。

3.2建立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体系

知识管理创新体系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内容,指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知识管理的应用,它对知识管理付诸实践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创新体系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充分结合,作为一个多功能、多领域的集成管理系统,知识管理创新体系可以对图书馆所有知识进行处理和应用活动,包括知识的采集、组织、分析、积累、传播和共享等,同时具备开放、安全、灵活等特征,从而保障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图书馆知识。

3.3提供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随着读者对于信息知识的认知意识和获取能力的提升,愈来愈多的读者已不满足于当前的图书馆检索服务功能,而是提出了多种知识信息服务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为特殊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顺应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以根据读者的特殊需求、使用习惯等分析读者具体的信息知识需求,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知识服务。

3.4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

第1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图书馆

Abstract:As a centar of collection of the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library is inevitably one of the agent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ideas and proposals as to take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is management,as well as trys to interpret its contents and features.

Key word:knowledge management;library

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是二十一世纪正在经历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已发生根本变化。以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管理,就产生于这一环境下。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知识创新,形成知识生产、传播、交流和利用的良好环境,并将知识转化为竞争能力和优势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当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对信息资源管理进行继承、发展和扬弃的一种新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代表着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成为管理学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知识量呈指数增长,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如何利用已获取的知识以及如何实现知识再造增值等有关知识管理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图书馆管理者所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组织和实施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一.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

“知识管理”一词是由美国麻省莱克星顿著名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的。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知识管理的概念从多角度进行了有见地和有意义的描述。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则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和与知识有关的技术、组织结构及其它各种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和知识工作者――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也称客观知识)和隐性知识(也称主观知识)两种,显性知识可以用语言或文字表述,易于整理、存储、获得和共享,而隐性知识则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集中存贮在人的脑海里,很难用语言表达或只能用语言表达其中的一小部分,不易交流和共享。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社会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管理的重点是显性知识(图书中包含的知识)的有效研究、开发与利用。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加快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总体而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的过程。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图书馆而言,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资源管理。图书馆知识资源应包括馆藏文献资源和可利用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知识资源管理,既要充分开发馆藏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建设馆藏书目数据库,实现其网络资源共享;又要积极挖掘网络资源,由专业人员对庞杂无序、鱼龙混杂的网络资源进行鉴别、加工整理,使之优化、有序化。

2.知识重组管理。图书馆知识重组管理主要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连线公司首席执行官荣・杨(Ron Yong)曾经说过: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由于它只存在于人脑、组织结构和文化之中,是人脑的所有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总和,不易为他人感知与获得,故重组的过程只能由人来完成,再先进的技术,甚至超高智能计算机也无法代劳。知识重组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取、组织隐性知识,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积极实现两者的转化、创新,共享与交流上。实现重组虽非易事,却可以通过积极的管理行为进行催化,这种催化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各种激发人的创造力的方法和措施。因此,创造良好的重组环境,也就成为重组管理的主要任务。

3.知识服务管理。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社会的纽带,也是其达成自己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管理,图书馆将实现其社会价值。它的主要形式包括:知识信息导航、知识信息咨询、知识信息评价、知识营销等。

4.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创新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动态转化的过程。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正式的语言明确表达的,经过文档处理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是规模化、系统化的,易于传递和分享。隐性知识则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点、价值观等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和行为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难以与人共享。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进行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管理。所谓理论创新管理就是通过对全世界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所进行的深入研究,丰富和拓展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推动图书馆学不断向前发展;技术创新管理就是要加强对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就是通过不断改进图书馆职能部门的功能、效能及其工作流程,建立起一套更加适应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有效运行的组织管理体系。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特征决定的。这些特征使它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相比,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拥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

1.知识管理的扩展性。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其管理对象不仅是有序化知识―――显性知识,而且更强调隐性知识。它的这一特征产生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之组织管理和重组管理。

2.知识管理的创新性。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知识创新。由于隐性知识已成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因而通过管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实现并加快显性、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流动,最终达成知识的创新,也就成为其管理行为与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特征产生了创新管理。

3.知识管理的人文性。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活动归根到底是通过人去实现管理目标,取得管理成效的过程。因此,知识管理与其它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更重视人,更注重以事就人,使人尽其才,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管理过程中,它的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是隐性知识的载体;人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源泉;人是知识增值的主要力量

4.知识管理的增值性。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种创新管理、人本管理,其管理过程就是人的创新过程,显性、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将实现增值。

5.知识管理的技术性。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技术,它是以电子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作为管理的高级阶段,无论是其产生,还是应用均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没有“知识”就没有知识管理。

四.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是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抉择,是顺应历史变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具有传统信息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特征。它不仅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与传递进行机械性的管理,而且把握知识间的相互关系,逻辑性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的需要。

首先,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给人类社会以巨大的影响,知识成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二是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文化,图书馆一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发生了管理与服务方式的改变,网络产生以后给图书馆以更大冲击。图书馆具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知识资源管理基础,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提高图书馆文献组织与管理的质量,提高信息资源的可存取性和可获取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益,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与潜能。

其次,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也是图书馆观念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需要。从文献管理到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其应用表现在:一是图书馆思维的变更,图书馆将以知识求生存,将决策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图书馆形式的变化,馆藏形式多载体化,服务形式开放化,资源利用共享化,网络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及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三是图书馆人才的变化,图书馆员除了具备“广、博、精、专”的能力外,还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洞察力。

第三,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更是图书馆管理改革的需要。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图书馆以知识服务为己任,虽然两者存在的目的不同,但存在的方式却很相似,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要有顺应时代的管理体制,知识管理是目前图书馆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梅伯平:《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0。

[2].马恒通:《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1。

[3].袁玉英:《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现代情报》,2003.10。

[4].谌新华:《利用知识管理构建图书馆的管理策略》,《图书馆学研究》,2004.3。

[5].朱丽君、孔庆杰:《知识管理理念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图书馆学研究》,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