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本会计定额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会计的认识不到位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而忽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不管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问题,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会计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不到位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就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以及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广大职工对于成本应该怎样控制的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造成成本意识淡薄。因此,也造成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浪费,一些已经预算好的数据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准确的体现出来,造成成本预测跟实际数据的误差等。
二、成本会计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
在成本会计核算中料的核算也是起关键点。因此,在成本会计核算中采购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而许多企业领导、财务人员在核算时却忽视了这点。
(一)正确地处理材料费用的成本问题
材料费用是将企业的一定时期内耗用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方法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领用的各种库存材料,应根据审核后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或领料登记表、退料单,按照材料的用途归类。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辅助生产车间为提品或劳务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生产车间一般耗用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销售部门为销售产品所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营业费用。
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指把材料费用计入个消耗对象的方法。1)直接计入,即凡是单一产品领用的材料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中,2)间接计入,即对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应该选择适当的标准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分配间接计入的材料费用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产品的重量,产量,材料的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等。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分配率
2、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法某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
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之和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二)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职工薪酬是企业职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费的总额,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 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涉及到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企业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记录在期末按其发生部门、车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中可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不能直接计入的应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凡是生产部门为生产管理而发生的人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凡是企业管理表明发生的人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专职销售机构人员的人工费用,计入营业费用中;企业福利部门发生的人工费用,工资部分由福利费列之。计提的福利费部分由管理费用承担。
工资、福利费用的分配通常按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公式:
工资(福利费)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福利费)/各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工资(福利费)=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工资(福利费)分配率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及方法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都已按成本项目全部集中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账及其明细账的借方。如果产品已经全部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成本;如果全部未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产品的成本;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还应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不计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三、在产品成本按所耗材料费用计算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材料成本
(一)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上工序累积单位产品定额工时+本工序单位产品定额工时50%)单位产品定额工时100%某项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二)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该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本月发生的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后的余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三)定额比例法指产品在完工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在企业管理中重视成本会计
首先:增强成本观念,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保证成本预测与核算出来的结果能与实际生成相联系。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的,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这才有利于经济决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财务软件计算出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
其次: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再次: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抓好采购工作在成本会计中需要计算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方法也比较多,因为它是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因此做好这些核算要先从采购抓起。首先,应该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关键采购目标。先于大处着眼,再落到细节。在决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几个关键目标之前,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供货商品质,交货及时率,下单到交货的周期,成交价格,批量折扣,能满足需求的服务,以及其它反应供货商的表现方面等。然后,决定几个对企业成功来说很重要的关键目标。这些信息应该用来制定供货商评估的标准。标准来源于公司对市场的价值定位,也就是公司的战略基础。确定公司需要做什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引导公司决定实际需要去做什么。这将引导公司思考应该要求公司的供货商,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制定你的供货商评估标准又将涉及到采购人员评估标准的制定。这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一个清楚的激励体系来链接所有行动,并对业绩的提高和业绩目标的实现进行奖励,而这些业绩目标都是来自于公司的关键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本人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会计的认识不到位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而忽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不管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问题,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会计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不到位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就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以及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广大职工对于成本应该怎样控制的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造成成本意识淡薄。因此,也造成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浪费,一些已经预算好的数据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准确的体现出来,造成成本预测跟实际数据的误差等。
二、成本会计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
在成本会计核算中料的核算也是起关键点。因此,在成本会计核算中采购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而许多企业领导、财务人员在核算时却忽视了这点。
(一)正确地处理材料费用的成本问题
材料费用是将企业的一定时期内耗用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方法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领用的各种库存材料,应根据审核后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或领料登记表、退料单,按照材料的用途归类。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辅助生产车间为提品或劳务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生产车间一般耗用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销售部门为销售产品所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营业费用。
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指把材料费用计入个消耗对象的方法。1)直接计入,即凡是单一产品领用的材料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中,2)间接计入,即对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应该选择适当的标准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分配间接计入的材料费用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产品的重量,产量,材料的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等。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分配率
2、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法某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
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之和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二)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职工薪酬是企业职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费的总额,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 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涉及到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企业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记录在期末按其发生部门、车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中可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不能直接计入的应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凡是生产部门为生产管理而发生的人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凡是企业管理表明发生的人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专职销售机构人员的人工费用,计入营业费用中;企业福利部门发生的人工费用,工资部分由福利费列之。计提的福利费部分由管理费用承担。
工资、福利费用的分配通常按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公式:
工资(福利费)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福利费)/各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工资(福利费)=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工资(福利费)分配率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及方法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都已按成本项目全部集中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账及其明细账的借方。如果产品已经全部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成本;如果全部未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产品的成本;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还应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不计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三、在产品成本按所耗材料费用计算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材料成本
(一)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上工序累积单位产品定额工时+本工序单位产品定额工时×50%)÷单位产品定额工时×100%某项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二)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该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本月发生的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后的余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三)定额比例法指产品在完工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在企业管理中重视成本会计
首先:增强成本观念,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保证成本预测与核算出来的结果能与实际生成相联系。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的,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这才有利于经济决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财务软件计算出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
其次: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再次: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抓好采购工作在成本会计中需要计算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方法也比较多,因为它是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因此做好这些核算要先从采购抓起。首先,应该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关键采购目标。先于大处着眼,再落到细节。在决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几个关键目标之前,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供货商品质,交货及时率,下单到交货的周期,成交价格,批量折扣,能满足需求的服务,以及其它反应供货商的表现方面等。然后,决定几个对企业成功来说很重要的关键目标。这些信息应该用来制定供货商评估的标准。标准来源于公司对市场的价值定位,也就是公司的战略基础。确定公司需要做什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引导公司决定实际需要去做什么。这将引导公司思考应该要求公司的供货商,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制定你的供货商评估标准又将涉及到采购人员评估标准的制定。这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一个清楚的激励体系来链接所有行动,并对业绩的提高和业绩目标的实现进行奖励,而这些业绩目标都是来自于公司的关键目标。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继承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是传统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2、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
(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议价”,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
(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
除上述计价方法外,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结算上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合理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
3、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4、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
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5、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 成本会计;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1成本会计学
会计成本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借助一定的计算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必要的监督管理的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属于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本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方法体系复杂而应用性突出。关于如何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2成本会计学的教学思考
对于成本会计的教学,就教学的内容而言,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备课工作,结合课程特点、应用要求、学术前沿研究,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另外针对不同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有所区别,如哪些内容是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哪些是在授课时成本会计的使用需求,哪些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引发学生的思考。由于成本会计是一门有着强烈实用色彩的学科,教师培养的应该是既有理论深度,又能达到社会、企业要求的会计人才。
学生在会计成本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知识点零散,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详细,对于一个事项往往介绍了很多种分析方法,比如对于如何分配材料的费用,可以采用产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实际重量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比如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又分为实际耗用量或是实际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额消耗量等形式。通常学生对于一种方法是比较好掌握的,但是对于多种方法,对应的适用范围,各自的原理,各种形式带来成本计算上的差异,通常不易掌握,在知识上有脱节的感觉,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账证概念模糊。成本会计在成本构成方面又分为料、工、费等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归类、分配和结转程序,调查表明,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对账表对应关系,以及账簿结转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这些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账和证的处理感到比较棘手。
对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不理解。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是成本会计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有些同学却认为,它们与“会计”本身关系不大,重视程度不够,掌握得比较粗浅,没有意识到这些方面对成本计算有重要影响。
3成本会计教学的策略
针对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3.1教学内容设计
明确教学目标。成本会计这门课主要是讲述制造成本及其相关理论,在财会专业中,是基础会计学的后续课程,是管理会计学的前导课程。在学习的内容上,是对基础会计学上的各种会计原则、不同的记账方法和循环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做了些内容上的铺垫。理论上,通过财会专业这一整套流程的训练,使得学生形成专业性的思维和必要的综合素质。因此,成本会计的教师务必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学在财会专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课堂学习和实际训练当中,形成专业性思维。
教学内容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会计主讲的内容是:成本理论、成本会计工作理论、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在教学上,把握成本核算这条主线,进行报表分析、账务处理等。成本核算与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两大核心功能。在课程讲述中,主讲教师可以参照多种教材,借助精彩案例讲解清楚。
重点和难点分明。教师除了针对大纲要求进行有重点的讲述外,还要及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通过观察课堂表现、批阅作业、课后答疑、与学生交谈等方式观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对重点和难点详细分析。
3.2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把案例引入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述案例情况,学生讨论之后形成分析报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现教学的目的。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引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减少照本宣科的枯燥感,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还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选取案例要慎重,所选的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多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新的见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法。通过理论方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有关于成本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但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实践教学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模拟实践,或是到工厂实习,由学生自己完成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分析等全部工作。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爽. 对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4).
[2] 曾馨瑢,段雪梅,邓劼.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会计之友,2009(14).
[3] 尚伏雨. 论“成本会计”课程教法改革[j]. 继续教育研究,2010(6).
[4] 南顺女. 关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4).
【关键词】 成本会计; 内容; 特点; 建议
成本会计工作在会计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计价和利润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决策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美国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企业取得成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其中之一就是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成本保持在同行业最低水平),而执行其他两种战略也需要尽可能控制成本,不能完全不计成本。因此,如何准确地计算成本和较好地控制成本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专业学生应努力学好《成本会计》课程,为以后成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多年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但是,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拟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对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对成本会计教学有所裨益。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界定
目前,我国成本会计教材有很多版本,内容存在很大差异。通常认为,体系完整的成本会计学内容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内容,其中以成本核算内容为基础。但是,由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紧密相连的,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成本会计经过演化、发展成为管理会计,因而,两门课程的内容存在诸多重复。如成本会计学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内容与管理会计学中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内容类似,两门课程有些章节的内容则完全一样,如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计算法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为避免内容重复,节约教学资源,成本会计学应根据其传统职能重点介绍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内容,而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安排在主要为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资料的管理会计学中介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以工业企业经营业务为背景,如果学校所设会计专业具有行业背景,则应同时介绍所属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对于标准成本制度和作业成本计算法安排在管理会计学中介绍,主要原因是:标准成本制度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且是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会计的萌芽,因而将其安排在管理会计中介绍;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新出现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可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但是作业成本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一个作业管理过程,目前作业管理思想已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普遍关注,因而将其安排在主要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中介绍。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逻辑性和系统性强
与有些课程前后内容比较松散不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一环扣一环。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编排的,即首先介绍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然后介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最后介绍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成本计算方法是前面各环节内容在不同企业的具体运用,不同企业生产类型不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不同。通过学习成本计算方法可将前面各环节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前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内容没有很好掌握,就无法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成本会计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并能够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无法胜任成本会计工作,不能提供有用的成本核算信息。
(二)以计算为主,账务处理为辅
成本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财务会计课程之后讲授。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另一方面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但是与财务会计以账务处理为主、会计分录纷繁复杂不同,成本会计的内容以计算为主,主要是各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的分配方法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会计通常是在经过一系列计算后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涉及的会计分录很简单,基本上是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学习过的,其中很多会计分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就学习过。成本会计以计算为主,涉及的计算方法都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加减乘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成本会计课程只要用心就不是很困难。
(三)成本核算方法多样,容易混淆
尽管成本会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对于单个计算方法来说,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过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全面掌握各种核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例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五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七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和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等等。
三、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建议
(一)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使学生眼花缭乱,容易混淆,不能够灵活运用。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对于存在多种方法的成本核算环节,教师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重点剖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过程的异同,使学生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记忆,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辅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制造费用分配的实际分配率法和计划分配率法等内容都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具有公式多、表格多、计算过程多等特点。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如果将公式、计算过程和表格都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在教师抄黑板时,学生感觉无所事事。如果教师不将公式、计算过程和表格都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而是直接对着书讲,学生又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提不起兴趣。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复杂的公式、表格及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同时配上一些动画和音响效果,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时间,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本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几点:一是精选案例,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二是精心组织,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三是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一是进行认知实践。即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书本内容。二是进行模拟实习。成本会计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但是一般的教材在介绍成本计算方法时,由于受篇幅所限,例题内容不完整,使学生虽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却很难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成本计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难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过程。通过模拟实习,可以将成本核算的全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成本核算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模拟实习可采用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模拟两种形式。三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转变考核方式
传统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尽管比较客观公正,但是考试内容比较僵化,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少。因此,有必要转变成本会计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课程成绩可由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的笔试成绩、作业和课堂发言等平时成绩以及实践环节的成绩三部分组成。
【参考文献】
[1] 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 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由于我国企业现在对成本会计准则还没有设立,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对其概念进行总结归纳,给企业成本会计定一个准确的定位。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是对企业内部成本一些账单的计算,使这些账能够达到准确、标准,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根据一些准则来进行,以此来对企业成本的各项因素和其他关于计算的项目、配置、检查等进行规定,这会给企业成本核算带来准确的计算,体现其信息的价值性,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方便,使企业对内部资金的支持有一定的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 企业设立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2.1 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没有设立独立、完整的成本会计准则的企业在这一方面出现了纰漏。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使得其内容与国际相关规定十分相似,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尤其对于产品成本的建立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从客观的角度看,其对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定义还不够明确,只是大致的概括了一下,没有集中体现。所以,对于企业成本会计准则还需要一些科学的方式去进行创新,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快速发展。
2.2 国家进行成本管理和监控的需要 由于现在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中出现了很多的行业,而且这些行业的跨度比较大,有时就不可避免要对一些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与监控,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监控中有效的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核算,对其提供的信息有准确度。例如,国有企业、政府采购、公共事业等,这些领域都是采用的成本加成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的,这样更有价值性,所以国家对这些领域进行一定的管理监督措施是很有必要性的,这样能够给企业的成本会计准则带来一定的完善机制,从而促使企业逐渐形成独立完善的成本会计准则体系。
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构建框架
3.1 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目的和基本准则 根据以上我国企业对成本会计准则的一些基本了解,在以上的基础上来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概念基础条件和使用范围的设置。例如,对企业内部账单的核算,会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来对其进行核算,一定要确保对成本合算的准确性,这关系到了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牵动着整个企业发展的脚步。对于企业一些账单使用,设立一定的使用范围,加大企业的规范性,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统一性。
3.2 成本会计制度 对于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设立应当重视其设立的有效性,看是否能给企业成本计算带来方便,是否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产品生产上有冲突,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符合自己使用的成本会计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整合,所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企业准确成本的设立、定额成本在各个不同上的配置、企业定额成本的设立、企业对于责任成本的制定等,这些都代表了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合理性。
3.3 成本计算的重要方式与次要方式 根据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企业在对成本管理时要重视对社会实际中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产品的不同类型和企业生产产品的一些特色等一些客观的影响,可以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进行不同方式的计算,让其计算的方法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在建设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时候需要对企业成本计算技术方式实行多元化,需要设立成本会计准则的主要方式和次要方式,其主要的成本计算方式有:不同的步骤方式、工作成本方式、不同批次的方式、产品种类方式等;其次要的成本计算方式包括:标准成本法、类型法、定额成本法等。
4 成本报表的编制、呈递、披漏
企业单位消费成本的主要报表与企业所有产品生产成本报表,构成了企业成本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也十分的大,加强了其工作人员对成本编制的准确度,因为仔细缜密的成本报表关系着企业整体工作的流程与进度,对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严厉的挑战,对于企业内各个部门对其产品成本报表的上交时间要进行规定,对于呈递上来的报表相关人员积极的对其进行审核,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呈递上来的报表进行公开披漏,这样可以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科学性,消除一些隐藏性的问题。
5 企业成本资料的保存
由于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资金的流动性非常的大,所以对这些资金的支出要进行及时的记录,使用一定的费用账册与明确的账户管理,使其各个部门留有一定的账据凭证,能给以后的对账与审帐带来方便,设立完善不同的产品流程资金帐目的收发、报废、转移与领退等审查整理制度,保存产品成本资料的原始记录,使其在日后的审查中能顺利完成。
6 结语
根据以上的叙述,建立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整体的系统管理制度,也要建立企业以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基础体系,在我国现代的企业中制定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把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作为主要动力,努力制定形成我国企业独特、完整、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刘远见.电子商务下网络财务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探讨.辽宁师专学报.2011(3).
Abstract: As an activi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st accoun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tion process. Due to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modern cost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causing, it actually includes all the links of cost management. The main functions of modern cost accounting include cost forecast, cost decision, cost plan, cost control, cost accounting, cost analysis and cost assessment. It can say that cost accounting's function reflects in each profession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成本会计;作用;模式
Key words: cost accounting;effect;model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077-01
0 引言
成本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品、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为管理者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信息。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成本会计不再局限于确定存货成本,企业需要更加精确、更加相关的成本信息以整合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成本会计正扮演新的角色。
1 成本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
成本会计的特点:①成本会计出现信息一体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带动了商务经济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成本会计提出了挑战,再加上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企业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成本会计有重要的作用。②成本管理的主体发生改变。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市场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模式,尤其是国有经济的改革使得我国的企业出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经济实体。③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现代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逐渐的走出国门,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及时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成本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
2 我国市场经济对会计成本的影响
2.1 成本效益观念。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2 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在适时生产系统中,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实现零库存,这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期初、期末存货的成本,本期发生的期间成本就是本期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另外,由于适时生产系统采用制造单元组织生产,生产费用将更多地按制造单元而不是按产品批次进行归集。生产批量的缩小也使得为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已不切实际,因此,分批法的应用将受到限制。
3 加强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3.1 加强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改变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模式显露出许多弊端,尤其是其强调了生产领域的成本分析控制,忽略了管理者对项目进行事先的预测和决策。
3.2 加强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改善会计缺点的要求 由于我国的企业财务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者得手中,没有形成有效地内部监管,这样就会导致财面混乱,信息失真的局面,要清除这种会计缺点,必须改革成本管理办法。
3.3 加强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要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出现了较大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近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阻碍了企业的进步,因此加强企业的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4 推行现代成本管理的对策
4.1 加大国家的宏观调控,形成一系统的法律法规 我国是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同与外国,我国的经济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进行,因此我们要加对国家对于经济的调控,使我国企业的发展同国家的市场经济相吻合,同时也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的成本会计有法可依,是我国的企业管理做到制度化。
4.2 及时改变会计人员的传统观念,推行全面的成本管理 首先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有先进的思想,同样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想进步就必然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一个好的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先进的思想理念,时刻与市场相连接,与时俱进,打破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旧观念。其次企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时根据市场的发展动向作出调整,时刻注意让会计人员保持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现成本的全面管理,把成本管理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
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内容:
本次实项内容:
1.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四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前没有学懂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把它们弄懂了,可以说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4.实习中以前教我们财务会计的那个老师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同学来讲,同学讲后又亲自来给同学讲,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它可以锻炼同学的能力又可以督促同学的实习,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来给同学教授好的方法和知识。
实习中不足:
1.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实习教材做题训练,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一些题,但是没有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没有在实际环境下亲身实际操作过,以后工作中碰到有些实际东西我们仍然不会做;
2.在实习过程中因为认识上有许多不足,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仍需加强训练,并投入更多的实践。
实习建议:
1.我希望学校给同学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只是在教室里做题和讲题不太好,并且有时会让同学感觉到很枯燥;
[论文摘要]在电大学习的教考分离中,成本会计的历年 考试 反映出的问题颇多,成绩时好时差,学生学习中也感觉课程偏难,表现出失去学习兴趣,惧怕烦琐的 计算 这一现象。因此,通过对考试的简单分析,提出几点教学中的体会愿与财会专业的老师及学生共同探讨。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是制造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从事电大教学以来,本人一直担任着本课程的教学,从历年通考结果看,成绩时好时差,学员也普遍反映课程偏难。作为这门课的任课教师,在此对成本会计的统考及教学提出几点体会,愿与大家探讨。
一、成本会计统考分析
电大教学采用统考制,在2006年以前采用中央电大统一出卷考试,2006年江苏省由省电大统一命题考试,也就是所谓的教考分离,历年考试成绩出现时好时差的原因,现分析如下几点:
1、复习资料题目未涉及部分的出现。复习资料是学生考前复习的重点,成本会计计算分析部分可考的内容较多,如果在资料中未涉及的计算内容与方法出现在考卷中,其结果必然只能是平时学的较好的一部分同学能给予解答。而成本会计计算分析中的大题目所占分值一般较大,这必然使得一些仅依赖于资料的同学造成大量失分。如在一年的资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平行结转分步法出现在考卷中,又一年的资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制造费用按年度分配率分配法出现在考卷中,以上题目所占分值均在十五分以上。
2、课程可考的内容较多。成本会计在计算部分可考的内容较多,包括从材料费用到其他费用的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四种计算分配方法,制造费用的两种归集程序和四种分配方法,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单独核算内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七种分配方法,产品成本的五种计算方法以及成本还原方法的计算要点,连环分析法在原材料费用总额分析与可比产品降低任务完成分析中的应用等。
3、课程偏难的诠释。学生反映课程偏难的原因可分析如下几点:1缺乏产品生产与核算的程序概念,成本生产有着不同的生产流程其核算也是环环紧口,虽然在教学中老师会给予讲解,但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乏实践工作,因此较难理解掌握。2计算烦琐且共性部分容易混淆,成本会计计算量较大,大的题目往往要分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在学习中一部分同学只求一知半解,怕烦,不善于深入理解、钻研,另外成本核算最终是将成本计算对象的各项生产费用经过费用的分配计入该对象中从而完成成本的计算,其中的各项费用的分配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学生容易混淆。3会计基础知识薄弱,有些同学在进入成本会计学习时,基本的会计知识掌握较差,有些甚至还未入门,加上课程较烦琐,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成本会计教学体会
鉴于成本会计实践操作性较强,计算内容较多,如果仅靠考前的抱佛脚,依赖局限于资料上的计算题,且考前在老师的解答下勉强会做,其结果只能是若考题不在资料中或者略有条件变动,就难以给予正确的解答。因此要想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作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学习中一方面要下工夫,另一方面要掌握课程的特点,善于发现不同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 总结 归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了解课程特点,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成本会计围绕制造业成本核算展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完成各种产品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计算。这里强调两个字“逐步”,这表示成本核算是顺序完成,各环节工作紧密联系;这里又强调“各项费用的归集分配”这表示成本计算就是将各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逐步归集分配计入每个对象中,就形成了该对象的成本。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也是这门课程贯穿始终的线索即:“①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③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④各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 这好比成本核算的主干,每个主干部分又包括许多的内容与方法。因此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线索,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各章节内容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成本核算每一步的内容和采用的多种方法,这些都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2、理清思路,寻找共同点。成本核算是对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各项费用逐步的进行归集分配而完成的,每一步中包括许多的内容和方法,但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它们共同的点,灵活学习,掌握方法,作到举一反三。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包括:原材料费用的分配、燃料费用的分配、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工资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折旧费用的计提分配、利息费用、税金及其他费用等的核算。这一内容的共性在于:各项费用的分配均按用途进行,属于产品直接用的又专设有成本项目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属于基本生产车间耗用及产品直接用的但没有专设有成本项目的计入“制造费用”帐户、辅助生产部门用的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行政管理部门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并分别从各要素费用所属帐户的贷方转出。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主要是针对劳务性的辅助生产费用,首先要将在要素费用分配中计入某劳务“辅助生产成本”帐户的发生额汇总起来,再把汇总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在它的劳务受益者之间分配,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及基本公式外,还应抓住它们的共同点:某辅助生产劳务费用经分配以后,其所属的明细帐户余额为零,最终
的分配按用途进行,其他辅助生产部门耗用的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所属的明细账户,基本生产产品耗用的并专设成本项目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车间耗用的计入“制造费用”帐户,行政管理耗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并从所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所属名细帐户的贷方转出。3、制造费用的分配主要是针对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首先要将在要素费用分配及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计入某个车间“制造费用”帐户的发生额进行汇总,再把汇总的费用总额在该车间的生产产品间进行分配,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以上四种方法都是要求掌握的,前三种方法是将某车间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在该车间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经分配后,“制造费用”帐户余额为零,不同之处在于三种方法所用的分配标准不同。而第四种分配方法与前三种截然不同,该方法在分配时不考虑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而是按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乘以某种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 计算 该产品本月应承担的车间制造费用,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帐户月末会出现借方或贷方余额。制造费用分配的结果是:某产品应承担的分配额计入该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户,并从该车间的“制造费用”帐户的贷方转出。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是产品成本核算的最后一步的费用分配,经过前面各步骤的费用分配,我们已经将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了该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户,接下来月末我们要把该产品的上个月没有完工的(该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归集的本月发生的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教材中介绍了七种分配方法,在掌握这七种方法时,要理解并结合某产品“基本生产成本”名细账户中四项生产费用的衡等关系。
三、结合成本核算程序,掌握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按照核算对象逐步完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按什么对象、什么要求进行,这是费用分配的前提,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对象与要求是不同的。关于成本计算方法,教材分五章介绍了五种方法,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命名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另外两种辅助方法,一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二是为了加强管理、控制成本的定额法。掌握成本计算方法,一方面要把费用分配与成本计算方法相结合,另一方面要结合工艺流程掌握计算方法的特点。1品种法,按产品品种归集费用,从①要素费用的分配—②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③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以下简称:各项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均按照产品的品种进行归集,最后完成每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2分批法,按产品的批别进行各项生产费用的顺序归集与分配,在有完工产品的当月,将该月归集在某批次产品的生产费用累计数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完成分配。3分步法,按产品的成本计算步骤进行各项费用的顺序归集与分配,分步法分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对这两种分步法的学习,关键在于掌握它们的成本计算程序。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是:按每个成本计算步骤开设成本计算单,第一步骤成本计算步骤按成本项目归集本步骤的生产费用,并在月末将本步骤的生产费用在该步骤的完工产品(半成品)与在产品间进行分配,并转出完工的半成品成本;第二步骤是将半成品库发出的半成品或着第一步直接转入的半成品的进一步加工,最后将各步骤生产费用计入产成品份额加以汇总就是产成品的生产成本。4分类法需要掌握的要点是:按每一类别的产品开设成本计算单,并将该类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归集在成本明细账中,月末计算出该类产品完工产品的成本,接着按要求的分配标准将该类完工产品的各项目成本分配给类内的各种产品,最终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5定额法需要掌握的要点是:在计算出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基础上,调整各项需调整的差异,最终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公式如下: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在现行定额下的定额成本+(—)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变动差异。其中公式中的每一项的正确计算是此方法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学习中体会。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应更多地依靠技术的投入 ,即靠现代成本管理中的相对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是一种极其消极的成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应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角度出发,加强整个生产周期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售后服务。而目前,很多企业从领导至职工对成本的关注程度较弱,没有认识到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
(二)企业的成本管理范畴狭窄。当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样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另外,在管理领域,也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三)成本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目前企业乱挤、乱摊成本或不计、少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耗费水平。成本信息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脱节。现行成本核算制度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它只提品成本,不能反映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乃至个人的成本责任,企业不能依据成本信息评价内部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在市场经济初期,对成本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有些企业领导从其自身私利出发,一心想做假帐,做人为利润,从而使得成本信息变得毫无用处。原材料价格上涨,贷款利率提高,各种摊派、社会集资名目繁多,这些不可控因素使企业感到对成本的上升无能为力,导致管理心理失调,对加强成本管理信心不足。
二、加强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
(一)在企业管理中重视成本会计
1、 更新观念推行全面的成本管理. 企业要强化现代成本管理,首先要从思想、理念着手,企业管理者应有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打破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旧观念;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科技念、信息观念、系统观念、质量观念、成本效益观念等新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2、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增强成本观念,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保证成本预测与核算出来的结果能与实际生成相联系。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的,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这才有利于经济决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财务软件计算出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
3、强化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实行现代成本管理必须把企业管理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员工教育等基础性工作. 有关企业成本的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等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及时、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耗定额、工时定额等要制定健全,合理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要定期对各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关键。
4、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抓好采购工作在成本会计中需要计算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方法也比较多,因为它是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因此做好这些核 算要先从采购抓起。首先,应该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关键采购目标。先于大处着眼,再落到细节。在决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几个关键目标之前,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供货商品质,交货及时率,下单到交货的周期,成交价格,批量折扣,能满足需求的服务,以及其它反应供货商的表现方面等。然后,决定几个对企业成功来说很重要的关键目标。这些信息应该用来制定供货商评估的标准。标准来源于公司对市场的价值定位,也就是公司的战略基础。确定公司需要做什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引导公司决定实际需要去做什么。这将引导公司思考应该要求公司的供货商,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制定你的供货商评估标准又将涉及到采购人员评估标准的制定。这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一个清楚的激励体系来链接所有行动,并对业绩的提高和业绩目标的实现进行奖励,而这些业绩目标都是来自于公司的关键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
成本预测是企业在市场调查、品种预测、销售预测、价格预测等一系列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与成本的依存关系,测算一定时期的成本目标。成本水平以及预见成本变化趋势,使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是编制成本计划事前必不可少的分析阶段。根据成本预测的结果和经营计划指标的要求,确定计划年度成本目标,并纳入企业多目标经营管理体。
2.作好年度成本计划,确定和落实年度降低成本横施。
企业成本计划是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的重要专业计划之一。企业成本计划是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为中心,重点反映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成本目标,组织企业供、产、销、资金等方面的平衡,从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计划应编制成滚动计划、弹性计划、单独应变计划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计划。
3.实行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的日常管理。
成本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成本的主体管理工作。成本控制作为一个管理环节,不仅促使实际成本符合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和定额,而且自始至终以改进工作为手段,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成本日常控制的重点,一是控制高于或低于废品率差异;二是控制计时工资的生产效益差异;三是控制材料、能源消耗量差异。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时,利用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功能,实施成本控制。
4.准确及时地核算产品成车,保证成本指标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成本核算的方法决定于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与管理的要求。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再计入成本,而直接体现在当期损益。同时,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计提的坏账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以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分散经营风险。简化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等等。为与国际惯例接轨,企业应逐步把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一套账簿系统中输出多种功能的成本信息,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另外,应逐步推行责任质量成本核算,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企业责任会计体系,以杜绝质量损失。
5.认真开展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工作。企业应定期开展成本分析工作,不断总结降低成本的经验,深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推动企业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 成本会计 运用 职业判断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一、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原则的判定
从会计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影响,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有助于简化核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 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二、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 账户, 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成本项目;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等。再如,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 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只设置“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两个成本项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直接分配法
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 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 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
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顺序分配法
指各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 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就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而把本月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为简化核算,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既简化了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下,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确定,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差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该方法下每月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在产品不负担,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在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和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由于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本就小,在产品分不分脱离定额的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不必计算分配在产品应分的差异而直接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销售价格较高。因此, 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对联合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联产品成本时,应采用比较准确、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而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价值比较低,对企业的收入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分配联合生产成本时,通常是将副产品直接按一定标准计价,然后从联合生产成本中扣除即可计算出主要产品成本。副产品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副产品不负担联合生产成本法、副产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余额计价法等,都属于简化处理的方法,计算较粗略。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 账户借方,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的贷方,这样“制造费用”借贷方之差,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这个差额就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 科目中,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简化了核算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装修支出以及修理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不再采用预提或是待摊的办法。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管该项费用实际发生在企业管理部门还是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 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都是直接做入“管理费用”账户,这点不同于以往的会计处理。以前是按照费用发生地点进行费用核算,如发生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发生在生产车间的计入“制造费用”。笔者认为这是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即因为这种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对企业成本核算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将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尤其是当这种后续支出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时,按照原来的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更是显得麻烦,而采用新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就简化得多。
三、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成本核算运用重要性原则需要注意防止滥用重要性原则进行盈余管理。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实训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内容,以便于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也更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综训希望学生都能够对会计有一个更新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学生在工作中更具有实际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训使学生更能懂得会计作账的基本流程
实训内容:1. 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 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一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前没有学懂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把它们弄懂了,可以说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4.实习中以前教我们财务会计的那个老师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同学来讲,同学讲后又亲自来给同学讲,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它可以锻炼同学的能力又可以督促同学的实习,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来给同学教授好的方法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