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401520)【摘要】目的:了解儿科住院患儿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指导儿科护理人员采取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科近一年的住院患儿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儿陪护人员的复杂性、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及住院时间长短、护士自身文化涵养、健康教育时机及方法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健康教育效果。结论:提高患儿及陪护认知疾病及保健知识,掌握健康教育方法,应以"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最终达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关键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2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75-0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因素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笔者对我科近一年的152位住院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使健康教育的开展得到了提高。1 调查对象及方法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152例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96例,女56例。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98.68%。小于1岁的30例,1至3岁的48例,4至12岁的60例,新生儿12例。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1)患儿及陪护年龄、(2)陪护文化程度、(3)患儿住院时间、(4)患儿住院期间陪护对该病的用药、预后、发病过程、重点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情况知道多少?(5)护士施教内容是否满足或适合您的需要?(6)护士选择的教育时机是否得当?(7)语言是否通俗易懂?(8)护士施教的语言有艺术性和吸引力吗?(9)护士教育是否主动?(10)通过教育,您是否学到一些自我护理保健知识?2 方法 根据儿科临床特点,接受教育者是患儿和陪护构成,我们的教育和问卷调点放在陪护方面。病人入院后即由分管护士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教育,包括住院环境、病房设施的使用、作息及探视制度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等;住院后各项特殊检查和治疗等分别由其责任护士进行针对性的相关知识教育;住院期间病人可根据个人情况参加病房组织的健康知识讲座;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以上教育过程包括一对一的讲解、示范、发放书面资料和提问讨论等方式。经调查,发现我科的健康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3 问题分析3.1 患儿及陪护的因素:儿科患者陪护的复杂性 由于儿科患者在思想、语言及行为意识上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意愿往往需要其陪护表达,据调查,有72.6%的患儿陪护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父母共同担当。责任护士作健康教育时患儿父母或许是知道了,但当陪护换为其爷爷奶奶时,他们就又茫然了。故陪护的复杂性会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1) 患儿陪护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
经调查:一周岁以上的患:儿陪护有68%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在担当,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医学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差,接受外来信息观念淡薄,主动学习积极性差,因此健康教育效果较差。(2)患儿住院时间短
由于患儿住院时间短,接受健康教育内容、次数相对较少;98%的患儿陪护都是非专业医学人士,他们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相对较慢。3.2 护理人员的因素(1)护理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性 有26.4%的陪护认为护士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是由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转变较慢,在履行职责上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难以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时机及环境选择不当 据调查,25.9%的患儿及陪护认为刚入院时心神不定,顾虑重重,是难以安静接受健康教育的。还有环境嘈杂,气氛不和谐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3)方法不当 ,自身缺乏教育知识技能 有23.8%的陪护认为护士的宣教不能满足其需要。个别护士自身学历较低,知识面局限,采用方法简单,内容范化,对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及药物的作用等掌握不够,针对性及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4)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
10.8%的患儿及家属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似作报告,语言缺乏趣味性与幽默性,不能吸引其专心听讲。5.6%的病人认为护士工作忙时走过场,内容不到位,健康教育流于形势。(5)护患沟通不良或障碍 有9.1%的患儿及陪护认为与护士沟通不良。据调查,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加理睬,对疑虑过重,爱唠叨的病人采取的态度是不加理睬[2]。由此可见,护士的沟通能力与病人的要求不相适应,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4 对策4.1 对陪护复杂的教育对象,要注意到重点陪护,把要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向他们介绍清楚,对年纪较大的陪护要抓住时机和方法进行施教 。4.2 改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进行健康教育、明确其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而且明确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是对病人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4.3 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教育时机、最佳教育时间、适宜的学习环境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有报道显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比单纯的口头教育形式效果好;在非治疗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优于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疾病缓解期的教育效果优于发作期的效果[3]。因此,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尽量选择患儿疾病缓解的非治理及护理期。要掌握好患儿及陪护的心情,理解他们,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等他们心情平静时,为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采取口头讲、演示、书面教育、图片及幻灯等多种方式对患儿及陪护进行健康教育。4.4 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与病人谈话,不仅要重视内容,还要讲究技巧。任何时候都要避免"审讯式"的提问,否则会阻断信息的沟通;应在谈话的态度、方式、语言、语上多下功夫,力争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中激发病人及陪护的交谈欲望,从而了解病人的困难和需求;谈话力求达到准确、富有感染力,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真情,愿意对护士倾诉。4.5
制定健康教育考核指标,加强监督
由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组成科室考核小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来监督健康教育效果,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每月考评一次,并予以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好的方法和技巧给与宣传和鼓励,互相交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改进和提高。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工作中只有加强质量管理,加强护理队伍自身建设,调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积极性,深刻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转变观念、提高人际交流及沟通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参考文献[1]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护理健康教育中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0~201.[2]谌永毅,方立珍主编。护患沟通技巧。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于卫华,李志菊。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多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6(3):53.
【关键词】品管圈 乳腺癌 健康教育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1、2】,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发病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其中城市发病率为51.91/10万,农村发病率为23.12/10万,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的1~2%。加强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品管圈是指在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为了解决问题而自发组成一个提高品质和效率的小团体【3】。我科对2012年1月~2014年9月对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掌握率和满意度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均经钼靶X线、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年龄39~62岁,平均56.7±2.1岁,观察组58例,年龄40~62岁,平均57.1±2.2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2观察组:住院期间成立品管圈小组,利用品管圈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成员:设圈长1人,圈员5人,其中包括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2人。
(2)主题: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调查患者对乳腺癌健康知识的知晓和掌握程度,提高乳腺癌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率和满意度。
(3)分析原因:由品管圈小组人员分析讨论,总结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和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①患者因手术、化疗困扰,存在一定的负性心理;②护士对健康教育不重视,专业知识不足,宣传只流于形式,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4)对策与实施:品管圈小组人员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通过讨论,一直认为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4】,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的重要性和意义,讲解健康教育对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和生命生活质量的作用;对有负性心理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活动;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背景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宣教,宣教时注意语言的沟通,保证患者能听懂、掌握。将健康教育内容标准化、程序化、具体化,每天按照路径表的内容、时间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评价,以提高患者的掌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评价方法
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掌握率调查,询问包括对疾病、用药、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
2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观察组掌握53例(91.38%),未掌握5例(8.62%);对照组掌握41例(71.93%),未掌握 16例(28.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55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94.8%;对照组患者满意46例,不满意11例,满意率为80.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开展促进人们心理、生理、社会全方位健康的护理模式已成为当前护理工作的重点。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圈团体【5】,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持续不断的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一方面使人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最终达到护理质量的提高。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掌握53例(91.38%),未掌握5例(8.62%),对照组掌握41例(71.93%),未掌握16例(28.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吕美荣,尹纪娟,品管圈活动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119-120
【2】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等,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05(28):888
【3】彭文霞,丰孟华,匡翠华等,品管圈活动降低乳腺癌术后康复训练执行缺失率探讨[J],河南中医,2013,10(02):142~143
关键词: 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北京高校;网络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 811.5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35-05文献标志码: A
健康教育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1]。我国2004年颁布的《全国学校卫生条例》第13条明确提出:“每个学校都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到各个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来,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普通高等学校则要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以及讲座。”[2]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达到健康这个最终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已经把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而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教育课程参与率不高,健康知识匮乏,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待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在高校广泛开展起来[3]。由此,分析高校健康教育开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35所普通高校关于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了8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参阅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学》等专著,并通过检索中国数字期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论文及相关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北京市35所高校,每所高校发放问卷8份,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2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采用5级量表请8位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问卷具有有效性。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R=0.84,问卷的信度较高。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指标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北京市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现状和体育教师及专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开展现状
2.1.1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和没有进行健康教育3种形式;北京市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数量还很少,这些学校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开课率和课时往往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开课要求。开课教师有的为医生或运动医学专业教师,她们的教育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医学卫生方面的知识;有的是体育教师开设,课程的名称叫健康教育,但实际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介绍或体育保健卫生知识,也有的是以饮食健康和体育运动常识为主要内容。由此来看,已经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并不统一,也不全面,因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示范性的指导体系。另外,部分高校已经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一般在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或风雨天进行,大都由体育教师来教学,讲授内容以运动保健常识和健康饮食为主;大纲里没有健康教育要求的学校占了最大的比例,这些学校仍然是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为主,说明每个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的决策对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开设课程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前全国医学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的不多,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才刚刚开始起步,全国仅有20余所高师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全国的体育院校也仅仅培养兼职的健康教育师资,并没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尽管这些渠道培养了一批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但仍不能满足学校健康教育对专业教师的需求[4];另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促动下才开始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在此之前,只有从“体育保健学”可以学到少量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5],所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职前没有受过健康教育相应的培训或学习,直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难度很大。
2.1.2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理论内容分析
已经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有2所是医学常识更多一些,因为开课教师是医生和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课程主要结合大学生常见的疾病及心理健康等问题,介绍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医学常识,增强疾病的自我监测,自我防护,增强急症自救与互救的常识。另外3所是体育传统养生、运动损伤预防及急救和营养与健康更多一些,由体育教师开设。
在没有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中,有的学校是融入到体育理论课中进行的,有的学校没有要求,教师自行安排。调查发现,在体育理论内容的选择上,正如图1所示,体育技术技能相关理论、运动保健常识和体育比赛欣赏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理论内容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师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开始尝试把营养与健康、健康行为习惯与健康和体育锻炼与健康等知识融入到了体育理论教学中。只是由于师资水平或课时限制等原因,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还比较片面,关于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营养与健康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够普及,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大家都在探索阶段。说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正在从过去纯粹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运动保健等内容向着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的方向发展。
2.1.3北京市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分析
北京市高校体育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范围在5%~40%,绝大多数在10%。以年教学时数64学时计算,年理论课教学时数调查结果,见表2,达到要求的院校占57%。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理论课时数不得少于总教学时数的10%”[6],这些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理论课教学时数是达到要求的,但在每学年8学时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肯定会受到限制,调查中发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老师们更多的选择了体育技术技能相关理论、运动保健常识和体育比赛欣赏等。关于健康行为习惯、营养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够普及,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教材不统一,很多学校都采用自编教材。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看视频、上网查资料和课后作业等形式。
体育理论课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兴趣与习惯、体育态度与情感以及自我评价健康的能力)[7],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最终采取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试行,健康教育课采用了渗透、整合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增加了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但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上增加了体育教学的难度。然而,目前高校体育缺乏成熟的示范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指导体系,相对应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健康知识传授的内容、方法、技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还不完全清楚;受传统的体育理论观念影响,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思想束缚着人们,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机制还没有转变过来,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培养健康教育专业指导者方面的体系;学校体育专业教师们没有形成相应的现代健康观,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把体育教育专业转变成为实施终身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等[8],所以,尽快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体系,规范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延伸教学时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哮喘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个性化管理的治疗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结论:健康教育对于小儿哮喘的护理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 小儿哮喘 护理效果 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47-01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的细胞共同参与的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疾病。一般在临床上主要会出现气促、喘息以及咳嗽等一些症状,在老年人和儿童中比较常见,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本组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哮喘患儿的基本情况,对于部分患儿采取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结果这部分患儿的哮喘防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现将具体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儿的年龄分布于6~13岁,患者的病程为1~11年。将患者依据具体的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儿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进行统计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从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从饮食、环境以及患者的心理等方面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必要的生活指导,同时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随访,实现对于患者护理方案的个性化的管理,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比较清楚的认识到疾病的治疗过程和平时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对照组患者才主要是采取常规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
1.3 效果的评价。依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织在1998年所修订的疗效判断的标准变化,将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的变化评定为无效、好转、显效和控制。对两组患者在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之后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的数据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P
2 结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具体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而对种族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通过对患儿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得患儿及其家属明确哮喘的主要诱因,这是减少哮喘发作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本组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不少患儿在经过了健康教育之后,哮喘的发作次数明显的减少,一些患儿在远离了过敏源之后,哮喘没有再发作过,这说明对患者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能够对小儿哮喘达到减缓的作用,对患者的早日康复也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也有研究发现患儿及其家属没有接受有关的哮喘知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是导致小儿哮喘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小儿哮喘高发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首先是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哮喘的认识不足,特别一些患者家属对于激素的恐惧心理使得他们对于缓解期用药的依从性比较差,不能够很好的遵照医嘱正确的进行用药,违背的哮喘病的一些基本用药原则,进而导致患儿的哮喘反复发作,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医院的护理人员对于患儿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做的不够扎实,这也是导师混着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国际哮喘教育和预防组织也指出,哮喘控制的关键在于进行比较好的自我护理,所以在日常护理中强化对患者哮喘的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组的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对于小儿哮喘的护理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秀纯,周云霞.小儿哮喘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010(08)
[2] 何艳丽.健康教育在哮喘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8)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血管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心血管内科简称心内科,主要疾病有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发病原因很多,其中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因素等都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已占据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重要地位,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增进医患关系,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本文采用临床资料对健康教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
1 临床资料以及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临床资料
通过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80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护理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1.2研究方法
随机将180位患者分成两组,每组90人,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分别记录他们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的药物依从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1.3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药物依从差异不明显,经过12周的健康教育以后的记录数据显示,观察组药物完全依从程度明显提高,上升了40%。对护理的满意度上,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0%以上,对照组为75%。
1.4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信息与情感上的交流,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提高其康复效果。
2 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心理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向患者普及有关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基本知识,鼓励他们通过合理治疗有效康复。让患者知道心血管疾病都是慢性病,需要稳定情绪,患者要有健康的心态,坚持长期的和有规律的治疗,同时对不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悲观情绪比较严重的患者,要根据个人情况,教育他们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要正确对待自身疾病,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对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加强安慰、鼓励,适当让家属陪伴守护,对其指导放松,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有安全感,更好地配合医院进行治疗。
2.2饮食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的患者饮食要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尽量少摄入脂肪和高胆固醇类的食物。根据不同的心血管类疾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饮食健康教育,告诉患者饮食会影响病情变化,心肌梗死以及心衰患者在急性期忌饱餐和忌用力排便,以防病情加重。吸烟、喝酒和熬夜等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动物内脏及腌制类和果脯心血管内科患者都不宜食用。
2.3治疗和药品使用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正确指导患者使用药品,将病情及治疗方法和药品的作用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时刻监测药品的反应,教患者家属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术。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认识的程度以及文化的差异,从生理、病理等方面为其分析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一些患者如安装心脏起搏器、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术等,可能会担心手术情况,这时医护人员应对其说明手术方法并列举康复病例,给患者手术成功的信心,解除其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和精神负担。
2.4生活健康教育
患者应避免过度疲劳,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一些锻炼增强体质,因人而异制定适合患者锻炼的可行性计划。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的指导,懂得头晕头痛可能是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受凉可诱发心绞痛等。
2.5情感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面对面交谈,提供一些必要的医疗读物,对年龄大的患者给他们讲解,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们情感上的关怀,对他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加强信任。
2.6出院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后,应加强自我护理能力,出院时向患者说明病情现状,坚持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定期随访。指导其进行一些康复训练,掌握简单的应急处理能力。嘱咐患者生活规律,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在出院后巩固住院治疗的成果,防止病情复发。
3 健康教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1健康教育对疾病治疗的效果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首先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保健费用。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使治愈率上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3.2健康教育对护理水平提高的效果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使医护人员学会了健康的教育方法,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掌握了许多与护理有关的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3.3健康教育对患者自身条件改变的效果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了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医护人员采取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患者从生理、心理、饮食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患者学到一些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对其住院期间的治疗和出院后的康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留观患者
健康教育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9年7月—12月在急诊科留观的360名患者,该类患者均意识清楚,生活基本能自理,年龄16—70岁,文化程度小学毕业以上,其中第一次留观323人,第二次留观37人,均接受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自愿接受调查。主管护士为三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及护师,最高为主管护师,年龄25—53岁,大专学历11人,中专2人,本科6人,硕士1人。
1.2方法
按调查内容拟定无记名问卷调查表,采用患者自填和调查者床旁询问立即填写两种方式。问卷发出后1小时后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对主管护士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与主管护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病人认为接受教育的最适当的时机与主管护师执行教育的时机;病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主管护士常用的教育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评价。
2 结果
2.1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主管护士选择的教育内容基本一致。
2.2患者认为接受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与主管护士经常采用的时机:病人认为是留观后病情稳定时,护士认为是入观后1—2小时。
2.3病人愿意接受的教育方法与主管护士常采用的示教方法基本一致。
2.4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评价:90%患者满意,10%患者认为收效不大。
3 讨论
3.1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
通过调查,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知识与主管护士选择的施教内容是一致的,这表明可按原定内容与施教次序进行施教。
3.2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时间
护患在选择健康教育的时间上有较大差异,分析原因有:(1)病人入观时疾病缠身,心情烦躁,又要适应新环境和实现病人角色转换,所以无心领会健康教育。(2)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治疗抢救任务重,工作繁忙,没有特定的施教时间,大多数主管护士只能利用带病人入室时和做治疗时的短暂时间进行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表明: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是患者入观后1—2小时,病情稳定时。护士应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达到好的收效。
3.3采用病人接受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多样化
3.3.1语言教育 通俗易懂,应视具体病情,进行简短的药物知识、治疗方法和效果的宣教,对不易理解的应反复讲解。
3.3.2形象化教育 适合于技术性咨询,并教会其操作,使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知识,如在流感季节宣教家庭室内消毒方法即食醋熏蒸法,关闭门窗后每立方米以12mil醋加热熏蒸,2小时后开窗通风。
3.3.3文字教育 主要是开设宣传栏(板报),由专人负责,每月更换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疾病的预防、急症的识别和紧急处理、自救。传染病流行季节给予防控知识宣教。
3.3.4健康教育处方 据不同病情及病程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疾病注意事项、怎样预防等。
3.3.5多媒体教育 为了健康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我院在门急诊大厅添置了电视录像专供病人观看,覆盖面广,可信度大,接受教育者数量多,很受患者及家属欢迎。内容包括:剪接的健康知识录像、自编的常见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结合季节流行并有计划的播放。
3.4努力提高健康教育水平,使病员收益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难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96-02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当前,世界上有15亿人患高血压,每年有700多万人死于因高血压引发的疾病[1],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2],且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3]。健康教育在医院和社会上已经普遍推广,是一种投入成本低、产出效果好的辅助治疗手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仍较低[3],为了防止高血压患者发生并发症,早日恢复健康,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选择2006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1例高血压患者,就其健康教育的难点进行分析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66例,女35例;年龄43~89岁,平均67.1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1人,初中39人,小学21人,文盲20人;合并疾病:冠心病14例,脑血管疾病7例,其他疾病3例,其中患者有饮酒史68例,吸烟史56例。
1.2 调查方法
由接受过高血压病理论系统培训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咨询回答的方式,以及住院期间的观察,患者的再次住院次数来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依从性。
2结果
健康教育中采取因人施护前后患者依从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难点[n(%)]
3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护理
3.1服药、监测血压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
本组患者有65例对服药、监测血压依从性差,占64.35%。
3.1.1原因①高血压患者对坚持每日监测血压、长期服药的重要性认识差。②一些患者因长期服药费用高,而认为在有症状时再吃。③认为长期吃药有副作用,会引起疾病。④因忙于工作,忘记吃药。⑤缺乏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3.1.2护理 ①让患者充分了解控制血压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②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测血压方法,让其知道血压记录将成为调整药量和选择药品的依据。③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④介绍药品的适应证、服药的注意事项,并反复强调让患者坚持服药,不能根据自己的症状停止药物或加减药量。⑤护士与以家属为主社会支持系统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督促患者监测血压,按时服药。⑥说明出院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复查时携带近一个月的血压记录本。⑦积极与复查人员交流,根据患者病情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增加患者服药、监测血压的依从性。护理后本组患者65例只有5例对服药、监测血压依从性差,占7.69%。
3.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
本组患者68例对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依从性差,占67.32%。
3.2.1原因 ①患者及家属没有认识到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的重要性。②不合理饮食是多年形成的习惯,不容易改变。③不进行适当运动,而导致肥胖。
3.2.2护理 ①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的重要性。②鼓励、指导患者形成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每日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量,与患者家属一起制订个性化的食谱。③患者及家属的不良饮食习惯要改变。④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方式,例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跳韵律操等,帮助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方案,指导家属帮助执行。通过护理本组患者68例仍有12例对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依从性差,占17.64%。
3.3患者戒烟、限酒的难点分析及护理
101例患者有吸烟史56例,未戒烟40例,占71.42%。101例患者有饮酒史68例,未限酒48例,占70.58%。
3.3.1原因①患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吸烟、过量饮酒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对疾病的累积加重性。②由于长时间饮酒、吸烟,对酒精和尼古丁产生依赖。③缺少戒烟、限酒的决心和信心。
3.3.2护理①结合医院现有的吸烟、过量饮酒危害的图片和案例,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其危害性,着重说明对高血压病情的影响,帮助树立戒烟、限酒的决心。②协助患者及家属制订戒烟、限酒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由家属监督执行。③争取患者家属支持和理解,不要在患者面前吸烟、饮酒。④患者身上和家中不允许有酒、香烟及相关物品。⑤有强烈愿望时可吃一些水果或做深呼吸运动。⑥空余时间多参加户外运动,减少吸烟、饮酒的欲望。⑦让一些低收入患者认识到戒烟、限酒可减少经济支出,一举两得。⑧必要时可考虑药品辅助戒烟、戒酒。⑨召开医患互动交流会,让患者家属介绍成功经验。
通过护理,40例未戒烟患者,仍有10例未戒烟,占25%,但吸烟量减轻;48例未限酒患者,只有4例未戒酒,占8.33%。
4 讨论
健康教育是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政府应积极倡导,有关各部门紧密联合,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媒,大力宣传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区医院建立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设立专用咨询服务电话,回答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各区、街道建立健康教育委员会,设立健康教育活动室,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各社区、住宅小区成立高血压患者互助协会,相互帮助,交流心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健康教育,预防高血压,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伯承.世界高血压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7):504.
[2]华琦.高血压诊断新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2):85-88.
[3]王萍.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的必要性预可行性[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4):334-336.
[4]朱月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8):108.
[5]蒋晓蓉.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98-99.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科血糖异常;健康教育
血糖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属于一种介于糖尿病血糖值与正常血糖值之间的一种状态,该种状态属于糖尿病危险因素。据报道,血糖异常的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报道指出,血糖异常患者每年的糖尿病转化率高达14%。所以,急诊科中一旦发现患者血糖异常,就必须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避免患者血糖异常进一步发展,防止病情进展为糖尿病[1]。另外,在给予血糖异常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时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急诊科血糖异常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取得患者同情的情况下,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急诊科中收治的血糖异常非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选取的患者均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不相符,首次检测出血糖异常。排除听力、认知障碍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均为50。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55岁,最大的为85岁,平均年龄(68.4±5.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均为25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54岁,最大的为85岁,平均年龄(67.9±5.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于临床比较。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采取对照组同样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另外,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急诊科血糖异常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两组均进行定期的电话回访,并对日常的血糖监测结果做归纳统计。
1.3健康教育①一旦患者检测出血糖异常,可以将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给患者并进行指导,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学习;从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主要分为4种类型:胃燥津伤型、燥热伤肺型、阴阳两虚型及肾阴亏虚型,在给予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学习时结合讲解糖尿病中医知识,使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中西医知识,更好掌握自身病情;②在组织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沟通活动;通过给予患者社会关怀及支持,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支持与关怀,缓解患者对疾病的焦虑与抑郁,积极面对治疗,乐观面对生活,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③在患者治疗期间,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叮嘱患者少进含糖类食物,还要戒烟酒,适当禁食水果,禁止使用高脂肪、高钠盐及高胆固醇食物,增加食用粗纤维食物及精蛋白如瘦肉及糙米等;中医强调食疗、药疗及情志结合的疗法,所以,饮食方面,可以充分结合中医知识,针对患者的体质,给予患者相关的食疗,必要时可以配合药疗;④指导患者适当加强锻炼,在不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前提下,适当指导患者进行室内外活动,如做操、散步、慢走等;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费力、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及头晕等不良症状,就要及时停止运动,并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处理措施;⑤指导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另外,患者三餐后2h的血糖水平也要及时检测;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血糖不稳定的现象,就要及时分析患者血糖不稳定的原因,针对原因给予患者相关的纠正措施[2]。不方便到医院检测血糖可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血糖仪自行监测,血糖仪定期要进行质量监测;⑥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观察血糖异常时常伴随的症状,如突然出现的冒冷汗、心慌、四肢无力、头晕、晕倒等症状,并指导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如随身携带糖块,口服糖水,平卧,呼救120等。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遵医情况通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遵医情况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健康教育护理对于血糖异常患者预防糖尿病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治疗期间,通过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饮食、服药依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自觉监测血糖情况等遵医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通过在健康教育中结合中医消渴知识教育,患者在饮食方面充分执行中医强调的食疗、药疗,同时结合情志护理,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有效控制,这充分说明给予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合护理干预,对于血糖异常患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3]。
3.2健康教育护理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发生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且患者能够自觉监测血糖水平,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病情,配合护理,使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有利于控制发生糖尿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控制发生糖尿病。
3.3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观察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护理,能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中,指导患者按照中医的理论,进食杂粮及粗纤维蔬菜等,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发生便秘;另外,适当的运动锻炼,会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提升,使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及运动习惯,避免发生糖尿病。
在临床上,急诊科血糖异常较常见,如果没有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那么患者很有可能会转化成为糖尿病患者;面对这一类型的患者,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无法很好地控制患者病情的,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发生主要是患者的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一劳欲伤肾等原因导致的,所以,要想有效控制血糖异常患者病情进展,就要针对上述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食疗、药疗及情志护理,降低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4];本组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使患者血糖水平得以控制,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慧.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消渴病人的饮食及情志护理[J].中国医药学刊,2009,9(1):47-48.
[2]童莉,孟庆华,杨世金.高度重视低血糖症的发生与自救[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255-1256.
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以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人们达到自理,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最佳手段。在现代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知识,实现自我护理的方法,健康教育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在重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应重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并密切结合发挥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展现临床护士的教育职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院从1998年实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笔者就住人急诊科的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状况作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其合理的解决方法能提高全民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急诊护理同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
1、健康教育可稳定患者的情绪
凡来急诊科的患者大多为急性患者。他们的病因广,病种多,如:各种原因导致中毒者、车祸或斗殴伤所致的伤残者、慢性病的急性发作者,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濒死者,这些患者,因其发病急,病情重,生命受到威胁,他们的内心十分复杂,作为急诊护士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同时,也要对包括心理护理的健康教育进行合理指导,来缓解患者的恐惧、悲伤、沮丧放弃治疗等情绪,同时对其家属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准备,所以急诊护士则是贯穿抢救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她能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改善病情。
2、合理的健康教育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全世界的卫生保健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WHO也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个体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我护理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也要通过良好的言语、规范的态度举止,通过耐心询问,悉心照料,使患者在最危难之时感到人间的温暖,护士对其家属也要进行必要的医学知识讲解及卫生宣传,帮助他们对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有一个积极及自我防范的措施,也就是说急诊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促使人们帮助人们增加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护理活动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综合的、有效的为患者服务,才能使患者及其家属在防病治病中起到主要能动作用。
【关键词】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临床开展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提供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参考。方法:随机对112例愿意合作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需求表,以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最想了解的健康内容是发病原因和急救常识,其次为疾病转归、饮食调护、用药知识等。结论: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案,不断给予调整,才能有的放矢,突出成效。
[关键词]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果[1]。近年来,尽管一些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心力衰竭发病率却在升高。这显然与人群年龄老年化、冠心病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时间延长有关。65岁以上的患者住院最常见原因是心力衰竭[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心力衰竭的转归及治愈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心力衰竭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预防发作,保证生活质量就更为重要。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我科对112例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12例愿意而且有能力合作患者进行调查。
1.2调查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内容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病情复况、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程度、宣教的时间、方式、出院指导的具体内容等方面。
1.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统一由护理小组组长分发,先讲解问卷中各项内容及填表要求,被调查者了解后逐项填写,无文化者由调查人调查后代填写。发出问卷共112份,收回112份,有效率100%,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分析
2.1一般情况调查的112例住院患者中,男72例,占64.29%,女40例,占35.71%。平均年龄56.8岁。职业分类:工人35例,地方职员(含离退休)33例,农民29例,学生9例,无任何职业6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11例,高中29例,初中及初中以下63例,文盲9例。
2.2住院时间<1周59例,1周~1个月以内有42例,>1个月11例。对自己病情基本了解29例,不了解81例。
2.3病情复况无复发62例,复发2次32例,复发3次17例,复发3次以上6例。
2.4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程度的调查(见表1)由表1可见,患者最想了解的是发病原因、急救知识和治疗方法,其次是疾病转归、预防措施、用药知识、饮食调护、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识等。
2.5对健康教育必要性的看法99%以上认为很有必要,认为可有可无不到1%,没有人认为不必要。88%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应在住院3天内,10%的患者认为应在出院之前,2%的患者认为没关系。说明患者对健康教育有着迫切的要求。
表1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程度的调查(略)
2.6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见表2。
表2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略)
2.7对出院指导需求认为十分必要占92.5%,不太必要占5%,不必要占2.5%。对出院指导的需求可反映出患者愿意与医务人员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有利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咨询,也有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8效果评价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可不同程度了解了有关心衰的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有效地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次数。不仅有益于患者,还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也减轻医院的压力。
3讨论与对策
3.1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尽管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诊疗技术较前大为进步,但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仍不免因心力衰竭的发作而致残或死亡。因为治愈出院后,易中断门诊随访及常规服药治疗,又不正确给药方法,不知怎样选择体力劳动以及控制钠盐摄入等等,增加诱因出现,常出现病情复发。健康教育的效果经由患者自身完成,并且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自觉控制诱发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如呼吸道感染、体力劳动过度、情绪不稳定、饮食不合理、中断服药等)可以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新仪器的广泛运用,治疗的复杂性增加,如能及时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一些卫生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可助长正面的保健行为。因此对住院或出院后正在门诊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关心力衰竭常识的系统教育很有必要。
3.2健康教育的形式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抓好教育时机,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教育以符合个体需要。从调查结果可见,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形式要求是多样化。最希望的是书面资料,因为书面资料可达到图文并茂,长期保存且随时可查询。其次是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因为个别指导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护患沟通。因此护士要知识广博、善于沟通才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交流技巧的护士能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于是乐于接受护士提供的保健信息,共同建立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
3.3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具体需要确定方案并注意随时评估,不断调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成效突出。
3.3.1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病情发展及转归与心理、情绪、社会刺激等因素有密切相关,患者能否维持健康及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相关性[3],同时还应教会家属提供情感支持。
3.3.2避免诱发因素据统计有80%~90%患者病情复发是由诱发因素诱发,对防治心力衰竭有重要意义[4]。要教会患者如何做好防感染、防体力劳动过度、限制钠盐摄入、忌暴食暴饮、做好避孕措施并坚持服药。
3.3.3遵医嘱给药指导患者应定期复诊,不能麻痹大意,按时服用强心药,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和观察洋地黄毒性反应表现。间断使用利尿剂以及必要时加用扩血管药等。掌握各种服用方法、剂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定期复查。
3.3.4症状和体征的自我监测指导指导患者每天测体重、计尿量,评价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测量血压,同时应教会其对急性发作处理、如何改善睡眠、防改变跌倒的具体方法。
3.3.5根据心脏功能合理制定活动计划,逐步提高活动量,维持和提高心脏代偿功能。
3.4培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心力衰竭的主要特点有:长期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复杂性、预后差、直接影响日常生活,消耗一定费用。因此培养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调节生活习惯,实施自我管理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减少伤残程度,促进功能恢复,力求最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卢兴.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从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
[2]张子彬(中),郑宗锷(美).充血性心力衰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7.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儿科;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95-02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1],是指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便提高护理质量[2]。由于儿科住院患儿的特殊性,针对健康教育知晓率低这一主题,笔者所在医院普儿科自2011年12月开展第一期品管圈活动以来,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院普儿科分别对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对照组:QCC开展前(2012年12月3-9日)1周内的50例出院患儿;试验组:活动开展后(2013年3月1-15日)90例出院患儿。两组患儿年龄、病情、治疗、住院时间及家属的文化程度、种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组圈前参加护理部组织的QCC相关知识培训,于2012年11月14日成立品管圈,通过投票方式选举1名圈长,圈员(9名)自愿报名参加,护士长为辅导员。每个人结合儿科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投票方式进行选取,最终以“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得票最高而成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健康教育即住院患儿及家属对健康宣教内容全部知晓,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床位医生、床位护士、病区环境及制度、饮食指导等。健康教育知晓率=健康教育知晓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其衡量指标:每周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选题理由,(1)对医院而言: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有利于提高医院在社会的形象及满意度,使得医院进一步发展;(2)对患者而言: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及出院后的相关疾病知识的防治。
1.2.2 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 设计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查检表,内容主要包括:入院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安全风险、饮食指导、检查结果告知、防偷防盗告知、用药宣教、出院指导等内容。调查对象为2012年12月3-9日的50例出院患儿(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儿出院前根据查检表的内容询问患儿或家属,选择相应的评分分值,结束后汇总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出改善前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74.0%。结果见图1。
图1 改善前健康教育知晓率柏拉图
根据80/20原则显示,本次品管圈的改善重点定为:疾病预防的宣教、饮食指导、出院带药宣教、检查结果告知、防偷防盗告知。目标值设定主要是降低未完成率(改善前未完成率为26.0%),根据调查结果设定目标:改善后,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9.6%(未完成率降至10.4%)。
1.2.3 原因分析及对策拟定 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采用QC手法分别对本次品管圈的5个需改善的重点进行要因分析,绘制出“系统图”,从而找出健康教育知晓率的主要原因:(1)护士方面:未进行相关内容的宣教或宣教不到位又或护士本身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2)患者方面:部分家属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过分溺爱患儿,依从性不高;部分患儿家属更换频繁,更换后不能及时更进宣教;(3)其他方面:缺乏通俗、易懂、形象的宣传资料或宣传视频。
1.2.4 对策的拟定、实施与检讨 “品管圈”组织成员运用循征护理的手段[2],针对各要因制定相应对策:(1)科室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拟定学习计划,每日晨会时进行相关疾病的学习,并不定期进行效果评价。除注重学习之外,科室还关注护患之间的沟通;(2)制定统一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记录单[3],责任护士每日按记录单有计划、分期分段的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适时评价,不断完善,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3)制定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手册,由责任护士发放给患儿及家属;(4)制定患儿喜欢的健康教育动漫视频,上传至病房电视,方便患儿及家属随时观看;(5)加强出院指导:制定出院指导手册及健康教育处方,由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患儿的宣教工作并发放手册及处方。以上对策均由责任护士同步实施1周(2013年1月17-22日),并在对策实施后进行数据统计,由护士长每日查房时通过询问和观察患者的行为[2],了解护士宣教情况,进行效果确认,每周不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的质量督查。
1.3 评价方法
比较QCC开展前(2012年12月3-9日)与活动开展后(2013年3月1-15日)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实行QCC活动前,调查50例出院患儿(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74.0%,活动开展后通过一系列的对策实施,对90例出院患儿(试验组)进行调查研究,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9.6%。两组患儿的健康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的健康知晓率比较 %
组别 时间 健康知晓率
对照组(n=50) 2012年12月3-9日 74.0
试验组(n=90) 2013年1月17-22日 80.0
2013年3月1-15日 89.6
表2 两组住院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的不良数量(不知晓率)比较 例
组别 疾病相关
知识宣教 饮食
宣教 出院带
药宣教 检查结
果告知 防偷防
盗告知
对照组(n=50) 30 26 25 20 15
试验组(n=90) 4 6 2 3 7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健康要求的提高,现代护理模式已发生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儿科继康教育的对象比较特殊,不仅是各年龄段的患儿,还包括患儿的家庭成员,牵涉面广,内容多,要求高,加上儿科住院患者多、周转快等,使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年轻父母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3-4]。品管圈的开展规范了护理工作,有力的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在活动中,组织成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各抒己见,分工合作。通过“QCC”活动,对护理健康教育中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自己制定改进措施,使护士们有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工作热情及积极性[2],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同时通过定期讨论,提高了大家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个体自信心[2]。
在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品管圈的开展同时使同事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基层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1]。儿科第一期的“QCC”活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将会持续存在,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也是笔者所在医院一直努力的方向,从而促使患儿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9(4):1089-1090.
[2]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3]卢保恋,陈伯香,吴祥和.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9):147-149.
关键词:医院;护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学科,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检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贯穿于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每一个环节。健康教育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关系患者的恢复程度,但目前各医院健康教育都流于形式,没有规范系统地实施。为了解我省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实施方案,满足患者需要,推动医院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2],我们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对省内20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施建议,为制定甘肃省医院护理健康教育实施工作规范、工作细则、考核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全省204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37所,二级医院167所,注册护士40668人)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中、西、南4个区域抽取二级及以上医院20所,就其护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每所医院抽取100名护士、100名患者或其家属,采取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进行调查。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甘肃省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调查问卷,甘肃省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调查问卷,甘肃省医院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每部分问卷有若干问题,调查者逐条询问后如实填写,遇见被调查者不懂或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可不予回答[3~5]。
1.3资料质量控制
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和培训,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逐项核实,就存在逻辑错误的资料进行再次收集,确保资料真实可靠。
1.4统计学处理
将问卷录入Excel表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
2结果
2.1护理人员调查情况
发放问卷2000份,调查护士949人,护师801人,主管护师250人;中专学历552人,大专学历1288人,本科学历160人;工作年限<5年800人,5~10年658人,>10年542人。通过调查,发现工作5~10年的护理人员及高学历护理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护理知识和工作经验开展少量健康教育工作,而护理人员少、无任何考核与肯定机制、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知识和沟通技能是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见表1)。
2.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调查情况
调查医院20所,发放问卷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不重视健康教育,没有将其列入医院规范的诊疗及考核内容中。
2.3患者或其家属调查情况
90%以上患者希望医院能提供与疾病诊疗相关以及对康复起到帮助作用的高质量、效果好的健康教育。
3讨论与分析
3.1存在问题
3.1.1医院管理层重视不够
医院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没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建立健全规范的实施过程以及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所以,临床护理人员也难以认真、规范、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活动,仅从患者需要角度随意讲解,难以真正发挥健康教育在护理乃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6]。
3.1.2没有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
调查发现,不同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均认为没有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说明护理工作繁忙、任务重、人员编制不足是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又一原因。
3.1.3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
调查发现,护理队伍中28%的是中专毕业生,而有些高学历也是工作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的,所以部分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淡薄,且知识结构较局限,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缺乏。现在的医疗是以人为本的医疗[7],医疗护理模式也需要发生转变,应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重点,实施高效规范的健康教育。
3.1.4健康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无个体化内容,仅为入院介绍、住院须知、手术须知等,教育内容、方式、效果有待于改善[8],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内容教条,没有个体化内容,不能针对患者的病情及个人需要实施;(2)教育方法单调,无形象、通俗、高效的手段,仅是简单的说教;(3)缺少健康教育效果监督、评价体系。
3.2解决策略
3.2.1加强医院管理层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1)健康教育
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投入少,治疗效果好,符合目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与趋势,对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患纠纷及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均有积极意义。因此,要转变护理模式,使健康教育根植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让患者享受高效、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医院应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考核评价体系,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制定效果评价考核指标[9]。
(2)病区
应将健康教育内容程序化、日常化,分解到各班工作日程中,落实执行。护理部应该制定健康教育考核指标,对实施情况加以监督考核,并列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以使健康教育逐步推进、深入开展。
3.2.2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
(1)全面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需求。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是护师以上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能承担医院健康教育任务的护理骨干队伍。
(2)调查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学历低、工作年限短,掌握的知识偏重医学,缺少相关心理及健康教育知识,对健康教育认知不全面,教育意识淡薄[10],应引导其学习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参加院内外培训、各种讲座重点对护师以上本科和大专学历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强化训练,使其基本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病区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3.2.3解决护理人员少问题
调查发现,健康教育时间不够,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这也是医院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建院理念转变,需要逐步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正视暂时的困难,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缓解工作压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3.2.4健康教育方式
尽管病区健康教育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但教育效果均不佳,内容形式都有待于完善。
(1)各科室及病区应该根据不同疾病、患者特点及要求制定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板报等,添置视听器材,如投影仪、幻灯片、录像和光盘等,选择适合的宣传方式,使患者获得规范、具体、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2)病区应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制订专科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强调入院后、手术前后、特殊治疗前后、特殊检查前后及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3)做好系统分析,开发适合工作实际的软件系统或将其融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以实现计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信息高效并符合个人喜好、规范且效果可靠的目标[11]。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医疗活动,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健康教育需要同评价诊断、治疗一样严格实施、评价考核,以尽快落实医院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主题。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示范点[12],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共同行动,营造有益健康的医院环境,努力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覃美兰.医院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科,2010,5(6):634-635.
[2]谢多双,朱宗明,胡荍,等.医院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5):450-451.
[3]李赪.健康教育小组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0):28-29.
[4]柳丽爽,孙怡.现代医院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及探讨[J].中国医院,2013,17(11):42-43.
[5]孙卉.浅谈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意义[J].现代医院,2013,13(4):138-139.
[6]陈春芳,俞申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8,7(1):25-27.
[7]邬丽满.影响基层医院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与对策[J].中外医疗,2011(1):25-26.
[8]张永梅,朱智玲,侯秀珍.设立专职教育护士深化医院健康教育[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64-65.
[9]王莹洁.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1):220-221.
[10]赵芳.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21-122.
[11]刘承志,韩瑛,胡荣明.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中国病案,2011,12(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