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时间:2023-08-04 17:2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折手术后的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Patella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

Patella名为膝盖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膝盖骨可以保护膝关节及伸直膝关节的滑车。Patella粉碎性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必须使骨折患者能够尽快愈合及恢复该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骨折部位进行稳定的固定,重要是要根据患者不同制定正确有效的功能复建的练习。2009年8月~2010年8月25例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回馈康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64岁。其中车祸伤16例,跌伤9例。

2 护理

2.1  手术前患者的评估及护理

2.1.1 手术前患者的评估:主要是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为了评估时的资料全面准确,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减轻患者心理不安因素。主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前膝关节功能、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等。

2.1.2 患者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病情做好讲解工作,对Patella粉碎性骨折手术知识、治疗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等进行细致的讲解,其次要请专业的术后康复护理人员对康复计划进行说明,最后介绍已经康复的患者的体会,减轻患者术前不安因素使患者配合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1]。

2.2  手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2.2.1 手术麻醉后护理:该手术采用硬膜外或腰部麻醉,手术以后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如吸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肢体感觉上的运动等信息进行细致记录。

2.2.2 手术后疼痛护理:准确记录手术后疼痛的信息切忌避免使用止痛剂,最好按摩周围组织来减轻疼痛保证患者的睡眠。

2.2.3 预防手术后便秘:进行营养配餐,第一餐以清淡流食为主,3 d内不能吃甜点牛奶等。患者应摄取充足水分,为患者减轻便秘引起的直接因素,采取腹部环状按摩的方法使患者排便。

2.2.4 手术后身体肿胀护理:术后会出现创伤性水肿,一般在术后24 h以后开始出现,在36 h的时候达到高峰,因此患者需从入院开始持续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30°,使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使患肢保持中立位置。

2.2.5 手术后患处感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术后患处外敷清洁与干燥。让患者经常做深呼吸,有痰的时候必须咯出(可使用雾化吸入法)防止患者肺内感染。

2.2.6 手术后发热护理:在术后两天会出现发热,在体温不超过38℃时采用多饮水,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2.3  手术后康复训练:在术后第2天,要指导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练习,对患者的康复练习进行督促。首先为了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要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活动及静力练习100次/(h·d),6 h/d,防止髌骨关节面的粘连,让患者学会收缩的方法随时对股四头肌进行活动。膝盖外部固定解除以后,针对膝关节的弯屈练习应立即加强,让患者进行主动练习床上床下相结合练习[2]。

2.4  患者出院指导:术后15 d左右拆除石膏后,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在床上练习膝关节的弯曲屈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屈膝不能超过90°,使膝关节弯曲功能恢复。放置内固定患者6~12个月之间定期回医院复查拍片检查骨折愈合状况,愈合良好的可以取出内固定。

3 结果

根据不同的病患在术后康复的情况进行随访6个月~1年,6个月内4例膝关节功能完全康复,2例大部分功能恢复,后6个月17例膝关节功能完全康复,1年后有2例患者膝关节未完全康复。术后患者步行能力等日常生活动作及膝关节活动度满意,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4 讨论

    Patella名为膝盖骨,科技名词为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形态为三角形的扁平骨,使增强股四头肌力起到保护膝关节和伸直膝关节的作用。Patella部位表浅,一旦遭到外力易发生骨折。对膝盖骨粉碎性骨折需手术治疗,最大限度恢复原关节面形态,在早期活动膝关节恢复功能的时候为了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方面的系统指导,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降低和预防并发症,为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膝关节功能打好基础,对患者今后的康复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治疗的时间。

4 参考文献

第2篇

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患者关节附近在出现骨折情况后,容易出现僵硬的原因主要和医护人员与医生缺乏沟通,和对患者的骨折程度认识不足所引起,在此基础上也没有为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健康指导,造成患者对骨折认识的不够,在后期的恢复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情,同时医院对患者在出院后的指导也不够详细,导致患者在出院之后就停止了康复锻炼。

结论:骨折患者在通过手术治疗后进行相关的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骨折关节僵硬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58-01

在临床骨科的研究中发现,关节僵硬主要是由肢体创伤严重、合并关节损伤、神经损伤所引起的,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恢复关节治疗方式,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再次移位的现象,有效的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程度,在其术后治疗的过程中临床上就会运用一些夹板和石膏来对其进行固定,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患者血液流通不畅通、关节囊肿、关节内部发生纤维性粘连和肌肉萎缩的现象,这样患者就会出现关节僵硬的现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1]。为了更好的给关节僵硬患者提供一个预防和恢复的方式,本文以下就对这100例在临床研究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归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这100例患者的年龄为6-76岁,其平均年龄为45.5岁。在这100例患者中,肘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0例,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有30例,肩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5例,膝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5例,其中通过手术治疗的为6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有32例。

1.2护理方法。

1.2.1患者心理上的护理。骨折患者在受到伤害的过程中,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对骨折患者在心理上的护理对其在手术后的康复就有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心理研究表明,做好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有着主导性的作用。对于骨折患者来说,其刚刚受到身体上的创伤,对于手术的治疗结果也不是十分的确定,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情绪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心理如果带到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和术后的恢复疗程中就会对其的治疗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还影响医生的治疗[2]。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主治医师和相关的护理人员就要做好和患者的沟通与联系,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想法和态度有所了解,对于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答复,这样患者才能消除内心的疑惑,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后的恢复。同时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清楚的介绍手术的整个方案、预期的效果、以及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恢复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患者有着一个平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手术和康复,这样在治疗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恢复[3]。

1.2.2基础护理。基础护理也就是指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给予其相应的、常规的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去掉枕头平卧在床上5个小时左右,同时以15-30度的角度将骨折患者的患肢进行抬高,对于患者的下肢在术后要将其膝下的护垫换成比较柔软的垫子,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患者静脉的回流,减轻患者在术后的疼痛和肿胀情况。在做好这些基础的护理后,医护人员还要详细、及时的观察患者患肢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感觉,这样就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的为骨折患者调整夹板和绷带的松紧程度,以便更好的保证其的固定效果,同时医护人员还要时刻保持患者夹板和绷带的清洁和干净,这样才能减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对于患者在手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也要及时、严密的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心电监护等情况进行定期的测量和记录[4]。

1.2.3恢复功能锻炼。对骨折患者来说,必要的恢复锻炼可也更好的助其恢复,所以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就要教会患者做好相应的锻炼方法、时间和次数,对术后恢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这样患者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早期的恢复锻炼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关节再次粘连的现象,防止由于缺乏运动所产生的肌肉萎缩,同时可以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打下基础,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5]。

1.3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6.0版本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对这100例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发现其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在临床资料中发现,骨折患者自手术后所出现的关节僵硬的情况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情况对造成患者出现终身残废的情况。但是通过对这100例骨折患者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骨折患者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保持心理上的平和,同时在手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恢复的过程中避免对皮肤的碰伤和抓伤,多吃一些健康的水果和蔬菜,多喝开水喝戒烟戒酒,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伤口出血情况的发生,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在此基础上患者就需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给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参考文献

[1]孙肖姬,任莲崔,方秀桂.骨折后膝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06).216-218

[2]袁柳仙,刘才金,何晓凤.骨折患者石膏外固定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20).167-169

[3]许志华.骨折后行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97-100

第3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患者创伤时间较长,可有不同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多关心、安慰、体贴患者,耐心的解释,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1]。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时间较长,且康复期间需他人协助的地方较多,造成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影响正常的运动功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虽然腰椎损伤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存在风险且术后并发症多,由此,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患者的专科护理以及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79名,男性52名,女性27名,年龄19-68岁,平均42岁。

1.2 手术治疗 79名患者采用全麻及腰硬联合麻,行骨折切开复位AF钉内固定术41名,骨折切开复位应用Dick内固定器39名,术后均无产生并发症,79名患者痊愈出院。

1.3 护理方法 对患者实行专科护理和心理 护理,有助于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心理,促进 康复。

1.3.1 一般护理 对患者实行一般外科护理:手术前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并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方法等;手术后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注意引流情况,引流液的色、质、量,并记录,全麻术后麻醉未醒患者给予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窒息,腰硬麻醉患者需平卧6小时。术后可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加强下肢活动及翻身预防深静脉血栓,按摩各个关节防止肢体畸形等。

1.3.2 心理护理 ⑴根据腰椎骨折患者的特点制定出去一套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措施,需符合“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现代护理观念。挑选临床经验丰富且沟通有技巧,心理素质较好的高年资护士负责这项工作,运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每天与其交谈,及时发现患者在精神、物质等各方面的需求,为其解除负担。⑵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周围环境的布置,改善病室的环境,使患者手术后感觉舒适、安静,优雅的休息环境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并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尤其腰椎骨折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术后也有留置尿管的需要,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使其放松身心,有助于不良情绪的舒缓。⑶帮助患者增强自信,面对现实。使其正面面对自己的病情,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避免出现对病情的认知过重或过轻。⑷帮助建立安全感,手术前详细介绍手术的方式以及所需时间等,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消除孤独心理,手术后利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时间,主动与其沟通,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与家属配合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孤独感。⑸手术后配合康复训练,建立对术后康复的信心,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1.3.3 专科护理 为患者提供关于腰椎骨折手术后的各种专科护理,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告知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3.4 出院指导 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卡,告知注意事项,坚持用药、定期复查、坚持锻炼,保持舒畅的心情,稳定情绪。

2 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及专科护理,52例腰椎骨折患者均康复出院,并无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

3 评价

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专业技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沟通技巧,能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给予患者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尽快从躯体和心理上适应现状,增强自我生存价值[3]。正确及时的心理护理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自信心,消除因病症带来的不良情绪,促进手术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任福明,樊彬,等.正常人群中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1,,10(2):33-36.

第4篇

摘要: 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应对的关键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处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疼痛刺激通过脊髓介质和交感神经反射可引起肌肉和血管收缩,导致手术切口呈缺血状态,影响愈合。另外,疼痛还可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针对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如:心理因素、手术刺激和环境因素等),本文结合我科实际工作浅谈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应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骨折 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创伤初期的疼痛及骨折术后继发的疼痛会引起患者发生一系列心理变化,如:对手术效果及预后的担心等心理压力。对于这种恐惧、悲观、焦虑的负面情绪,在术后护理中应注意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关心,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沟通过程中应注意稳定患者的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心理抗病能力。另外患者家属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心理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2 饮食护理 由于骨折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少,消化功能退化,会引起身体代谢的异常,患者食欲也会受到影响。而处于恢复期时骨折处的愈合、软组织的修复,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如果饮食调节不好,营养跟不上,不仅影响患者对骨折处疼痛、软组织损伤的耐受力,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因此,对骨折术后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饮食应以高钙、高蛋白、低脂肪、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不仅要指导患者多摄入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如鸡蛋、豆制品、牛奶、骨头汤等),还应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严禁进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胃肠蠕动减慢,常会发生便秘现象,应鼓励患者多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帮助排便。 3 生活护理 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病房噪声较大、手术后探视的人较多、温度和光线的刺激等都会带给骨折术后患者不良的刺激。在护理工作中应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卫生的环境,保持病室内干燥、整洁,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用0.2%过氧乙酸消毒空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维持适当的温湿度。限制探视的人数和次数,在病房走廊禁止大声喧哗,护理巡视和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不要影响患者休息,以有利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 预防并发症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顺利度过苏醒期。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切口干燥,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手术切口引流液量和色的变化。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现象,提示伤口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骨折术后患者恢复期需要长期卧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床整无皱折。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或变换肢体,以减少局部受压。强制的患者使用气圈、气垫床,对瘫痪的肢体要帮助被动活动,并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及时发现和解除患者不适,以防褥疮的发生。 指导骨折术后患者卧床期间进行“呼吸训练”,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定时协助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鼓励患者多喝水,维持正常的尿量,并做好会的清洁,以防尿路感染和因骨质脱钙而引起的泌尿系统结石。 骨折导致的创伤和手术后切口的疼痛、周围组织肿胀、皮下瘀血,使神经的敏感性增加而加剧疼痛。避免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以防深静脉栓塞。 5 功能锻炼 骨折术后患者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案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手术方法及患者的身体素质来个性化制订。以促进伤口愈合、恢复机体功能为原则,循序渐进地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 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将伤肢保持在适当的功能位置,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情况下,可借助他人或拐杖的力量进行锻炼,活动量宜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切忌急躁。一般术后1~2 周主要通过有节律地收缩、放松锻炼肌肉;术后3~6周可加强关节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在活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骨折处及远端肢体的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停止锻炼并与医生联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许多骨折术后患者因术后疼痛而不愿及时下床活动,患者的这种怕痛心理如不能及时地得到排解,常会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末端肿胀等,必将影响其功能恢复

[1] [2] 

。长时间的卧床还会影响患者心、肺功能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甚至产生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鼓励患者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 参 考 文 献 李晓松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燕群,吴怡君.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与康复训练[J].华夏医学.,():-. 康元歌,刘秋歌.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J].当代护士.,:. 文章屋在线 wzk.co

    

第5篇

【摘要】:脊柱骨折是比较严重的外伤之一,它可以导致患者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以及括约肌功能的严重障碍,甚至还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由于患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而且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早期开展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康复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经费的开支,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了更多的功能恢复。本文重点谈了一些关于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特殊康复训练的体会。

【关键词】: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术后 康复训练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但是一般来说造成脊柱骨折的暴力比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交通肇事所引起的脊柱骨折的占有很大一部分。同时脊柱骨折往往伤情比较重并且十分复杂,必须加强手术之后的护理与康复训练,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否则缺乏必要及时的康复训练,就不能很好的恢复更多的机体功能,不仅仅会增加治疗的费用,还会延长康复时间,给患者带去更多的痛苦。

一、 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脊柱骨折及脊髓患者手术之后,必须使病人的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严禁使患者的脊柱作过伸或者过屈的搬运动作,应该使脊柱在没有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同时用手平抬平放至硬板床上,并且使病人偶尔可以滚动。对于那些颈椎损伤的病人,必须要有专人扶托下颌与枕骨,使颈部保持中立位,病人躺在硬板床上时用砂袋或者枕头放在头颈的两侧,防止头部转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急性期刚做完手术一月之内的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要注意关节正常活动与有效,功能活动范围应该避免对脊柱的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例如髋关节的外展正常活动度为45度,而有效的活动度为20度,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对脊柱的内固定情况十分了解,如果有必要时必须咨询为病人进行手术的医师,例如脊柱骨折手术内固定采用的后侧入路的患者必须卧床一个月以上才能坐起来行康复训练,如果患者采用胸腔镜方式行内固定方式的话坐起来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提前两周,但是必须要佩戴保护性支具。在做关节活动训练时,过度的活动也将会对脊柱的平衡造成影响,所以脊柱及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应在一定范围活动的进行关节活动练习与等长肌力训练以防再受到损伤。

二、 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1、 精神康复

在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精神康复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应该把精神康复训练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之中。由于脊柱骨折患者承受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痛苦,同时更由于手术后期康复训练比较单调,患者在很容易形成厌恶与烦躁的心理,这样就不利于后期的康复训练。因此必须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以科学的讲解与指导,解除各种顾虑,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尽量使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种康复训练,以便尽早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2、 功能锻炼

脊柱骨折后的临床情况十分复杂,治疗过程也比较长,手术之后患者需要卧床一段间,所以脊柱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卧床锻炼阶段,第二个就是下床锻炼阶段,功能锻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

2.1、 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

患者进行脊柱骨折手术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后可以在床上进行四肢、腰背肌与呼吸练习,例如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背部肌肉,但是动作要平缓,允许引发轻度的疼痛,或者仰卧,用头部与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尽量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但必须记住不能使身体屈曲和旋转。手术4周以后可以翻身向下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就像拱桥的形状,进而锻炼背部的肌肉,同样要避免身体屈曲与旋转。手术6周以后患者可以在床上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同时两个上肢尽量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此外患者可从俯卧的位置用双手支撑下床,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证脊柱不能弯曲,患者在直立位可以进行身体后伸、侧弯,但是要切忌屈曲。

2.2、 第二阶段的功能锻炼

患者在脊柱骨折手术后的8周之后就可以下床锻炼了,而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就是锻炼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为第二个阶段的下床功能锻炼打下基础。由于是刚下床患者可以进行上下轮椅锻炼,患者可以从床上移至轮椅前,一手拉住手环,另一手将两下肢下垂,然后将两脚放在轮椅的踏板上,然后握住轮椅外侧椅把,依靠两手的支撑使身体抬起并移至轮椅上。同时患者还可以练习站立,站立时应该使体重的重心应落于髋关节之后,踝关节之前,尽量使身体保持平衡然后开始扒床边站,慢慢过渡到扶双杠站,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开始直站,扶墙站立,在站立时还要注意应该使两足的之间距离与肩同宽。站立之后就开始进行行走锻炼,开始时应该先扶着双杠行走,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扶双拐走,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扔掉拐杖开始自己行走。联系行走时看护人员必须要时刻注意,加强保护,例如对患者进行提腰、推膝或者护行等保护。

三、 结束语

脊柱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手术之后的康复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脊柱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尽早康复,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脊髓损伤[J].中华骨科杂志,1997

[2] 张青莲.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干预;功能恢复;愈合时间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125-02

桡骨远端的骨折主要是指距桡骨远端2~3 cm以内的骨折,在临床上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其表现形式多为腕部的肿胀与疼痛、活动受限。传统临床上常采用手法复位后进行可塑性夹板固定等方法[1],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骨折复位治疗的关键[2]。本文研究了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从而促进骨折复位愈合的疗效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6例,其中,男36例,女50例;年龄45~72岁,平均57.4岁。经X线片确诊,都是外伤引起的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在手术复位后都用夹板固定。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的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夹板固定护理,并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指导。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性格等,对患者耐心开解。并仔细讲述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疼痛等身体不适反应也能够得到减轻[3]。在稳定患者情绪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邀请家属陪伴和照料患者,使其得到亲情的支持,从而减轻其疼痛和不适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饮食护理。在骨折早期,饮食主要以散瘀消肿为主,提倡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食用酸辣、燥热和油腻等食物。不能过早进食滋补性食物。在骨折中期,饮食要以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可以由清淡慢慢转为适当的高营养食物,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A、D以及钙与蛋白质。在骨折后期,饮食要以补益气血、滋肝养肾为主,有助于促进骨痂的生长,舒筋活络。建议多食用一些动物的肝脏和黑木耳等食物。(3)夹板固定护理。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环和肿胀情况,积极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正确方法。并指导患者观察指端是否出现麻木、反应迟钝和活动受限等情况。要对夹板的松紧程度以及是否出现变形和断裂现象进行检查,一经发现要及时调整夹板松紧以减轻疼痛。还要鼓励患者做手指及腕部的被动与主动活动以加强肌肉的收缩。夹板固定时间为4周左右,当X线片显示骨皮质开始连续时去掉夹板[4]。(4)功能指导锻炼。手术结束的当天,指导患者握拳锻炼,并对手指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进行练习,还要尝试对前臂肌肉进行主动舒缩的锻炼。从而有助于促进消肿,对轻度残留移位进行纠正。手术后2~3 d,指导患者对上臂和前臂肌肉进行舒缩运动的练习,加强对肩、肘关节的活动,从而促进手术肢体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消肿。手术后的4~7 d,指导患者进行肩肘和腕关节的训练,用正常的手握着手术肢体的腕部从而进行肘关节的屈伸运动,以及肩关节的内收、外展和前后伸以及内外旋等扩展练习。手术后大约3~4周,指导患者对腕关节与桡侧偏斜和前臂旋转活动练习,从而渐渐加大活动的范围及强度。加强对腕关节的活动,能够加速滑液代谢,从而使营养物质能够扩散到最深层的软骨中,有助于关节的软骨再生与修复,以及关节面的磨造。手术后大约5~7周,可以适当加大肢体的功能锻炼幅度与力度,并尝试进行轻度负重的动作,比如:用筷子、拧毛巾和写字等,1天1次,时间控制在20~30 min[5]。

1.3 疗效判断标准

以X线片显示的骨折线完全消失的时间确定为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的疼痛评分: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进行评估,每周进行评分1次,连续3周,取3次评分后的平均值。腕关节的功能评定应当采用Sarmiento评分法[2],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的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后的临床效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多指发生于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6]。桡骨远端骨折多由于间接外力所引起,摔倒时一般为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部背伸、手掌着地,从而导致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腕部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尤其以掌屈活动受限为主。而对于骨折移位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进一步出现餐叉状畸形,即腕部背侧隆起而掌侧突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常采用石膏固定、夹板固定、手术复位等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7]。对于发生在关节外或关节内无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或已发生移位但移位程度较为轻微者,一般可在门诊通过手法整复石膏固定后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进而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良好恢复;而对于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折且骨折发生较为明显的移位,或虽发生在关节外但为不稳定型的骨折,一般不宜进行手法整复;对于手法整复失败的患者,则需要采用手术复位疗法进行固定。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新护理理念的日益更新和完善,以及人们对桡骨远端骨折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其单纯的手术复位固定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的要求,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手术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复位固定的过程中,积极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夹板的固定护理、功能的指导锻炼等相关干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5),而护理干预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 < 0.05)。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临床疗效的改善和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意义,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苑. 护理干预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29-130.

[2] 曹惠萍. 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65-166.

[3] 陈秀雅. 系统护理干预对桡骨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5):24-25.

[4] 姜保国,龙奎元,张殿英,等.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0):1118-1121.

[5] 陈一心,宋知非.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临床骨科杂志,2004,7(4):471-473.

[6] 白梅梅.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3):371-372.

第7篇

关键词 膝关节骨折 术后 康复护理

膝关节是人体功能比较复杂的大关节之一,膝关节骨折引起的骨科创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部分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膝关节的功能受手术后长时间关节固定情况的直接影响,若功能锻炼不能在固定期间及固定物拆除后早期恰当进行,关节会导致功能下降甚至僵硬、强直。2009年1月~2010年2月对膝关节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功能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35例,妇25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天,其中股骨髁骨折18例,胫骨平台21例,髌骨骨折21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的方法。其中,股骨髁骨折用解剖钢板、国产锁定钢板或逆行髓内钉给予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国产锁定钢板或解剖型钢板给予固定,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硬膜外麻醉,在术后48小时留置镇痛泵进行止痛。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检测,观察术肢皮肤颜色及肿胀的变化,有无出现张力性水疱,若术肢出现瘀斑或张力性水疱、高度肿胀等情况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要对术口进行观察,若切口有渗液情况,或切口辅料有液体渗出或渗液的颜色异常,应及时对辅料进行更换。注意切口的观察,对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做好记录,预防并发症和术区出血的发生。同时,要做好引流袋的及时更换,直至引流管拔除。

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其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了解康复的方法和原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对功能锻炼可能会延缓骨折愈合或移位的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康复锻炼应依据渐进的规律,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避免急于求成。同时让患者认识到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在中间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加护理依从性。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早期嘱患者抬高患肢,可利于消除患肢肿胀,促进患肢静脉回流。为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对恢复过程比较顺利的患者,可指导其在第3天进行手术部位相邻关节主动进行活动,掌握好活动力度,每个关节至少20~30次,以手术关节不过度疼痛为宜。可指导患者在术后第5天进行术肢肌肉的收缩活动,锻炼的强度渐进增加,每日两组肌肉,加大相邻关节的活动力度,每组肌肉的收缩为20~30次,同时在早期功能锻炼时可使用CPM,把握好运动的频率,可从早期的最慢为13分钟为1个周期开始,再根据术肢的恢复情况渐增到90秒为1周期,锻炼时间为每天5个小时以上,患者可耐受为宜,可递增强度,若骨折伴有韧带损伤,可在2~3周后进行CPM的功能锻炼。在2~3周后作受累关节屈伸主动运动,可每天取下固定物,同时对挛缩、粘连的组织进行缓慢温和的牵伸,20~30次/天。在4~6周后,可对患者患肢进行定负荷的康复训练,可按体重的25%、50%、75%、100%,采用阶段负荷的方式,逐渐增加负荷量,也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疗效判断标准[1]:①优:无疼痛、膝关节无内外翻角度,活动度正常,行走正常;②良:偶感疼痛,无内外翻角度,膝关节活动角度为121°~140°,行走可接近正常;③可:轻微疼痛,内外翻角度<10°,膝关节活动角度为90°~120°,患者可行走500米;④差:疼痛经常发生,内外翻角度<15°~20°,膝关节活动度<90°,可行走100~200米。

结 果

本组60例患者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膝活动度进行评价,优45例,良15例,患者均可正常工作及生活。

讨 论

膝关节骨折大部分为暴力引起,在中青年人群中多发,膝关节执行复杂关节功能的滑车关节,在骨折后患者因关节活动限制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多存在焦虑紧张,对能恢复关节功能失去信心,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减轻其压力,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术后进行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制定详细的康复护理方案,避免患者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2],科学、合理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的护理干预,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症,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

DVT是下肢骨折较严重的并发症,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多发于下肢手术后。其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手术后3~5 d[1]。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造成高凝状态,手术时和手术后患者都需要卧床休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造成内膜损害,若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而且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23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为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其中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患肢下肢抬高、制动,使用肝素及阿司匹林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好转后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由于担心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存在恐惧和焦虑心理,当手术后出现下肢增粗、肿胀、疼痛,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护士应耐心地做好病情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情况、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DVT的原因及不良后果,向其讲解术后早期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其消除思想顾虑。

2.2 一般护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 cm~30 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2],肿胀明显时,可适当使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肿胀。当全身症状和局部压痛得到缓解后,即可进行轻度的活动。在患者起床活动时,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3、4],这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2.3 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患肢抬高15°~30°,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协助和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如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等,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5]。每日定时测量患肢周径的变化,同健侧肢体比较,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肢末稍血液循环,如肢端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术后避免在患肢多次静脉穿刺、输液、静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损害。认真观察和判断患肢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必要时对患肢行超声多普勒检查,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有无血栓形成。

3 预防

3.1 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术后早期做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在骨折固定允许情况下及早主动活动踝膝关节,进行踝关节屈伸和环转运动,以加速静脉回流速度。对不能进行主动活动的患者,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应定时按摩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注意避免膝下垫枕,以防静脉受压,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3.2 防止血管内膜损伤:避免在下肢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穿刺针头宜细,操作力求1次成功。拔针后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局部血栓形成。需长期输液或静脉途径给药者,应尽量避免在患肢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

3.3 防止血液呈高凝状态: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或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以加强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高龄、双下肢多发骨折等)应于术前12 h开始给予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维生素K的拮抗剂,用药时间不少于7~10d。

3.4 患者下地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当压迫浅静脉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和减轻下肢水肿,预防血栓的形成。

4 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机制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减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预防DVT发生的主要措施为:(1)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每小时练5~10min。(2)卧床期间定时更换,每1~2 h更换1次为宜,并督促患者做上肢悬吊抬臀动作。(3)避免膝下垫枕使髋部过度屈曲,以免压迫静脉,影响回流。(4)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利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03.

[2]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3]罗琼,蒋玲.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学文选,2005,24(5):805~806

第9篇

方法:40例孟氏骨折患者,手术内固定和非手术固定各30例和10例,给予了针对性地护理,包括全面的护理评估、心理护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以及精心、术后护理以及细致的功能锻炼指导,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预后良好,3-6个月功能恢复。

讨论:孟氏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复杂的骨折类型,治疗较为复杂,并发功能障碍较多。对于复杂的孟氏骨折给予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快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 Monteggia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73-01

孟氏骨折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又称孟特吉亚骨折,因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但以间接暴力为多。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向、骨折移位情况及桡骨头脱位的方向,临床上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和特殊型,以伸直型为最多见[1]。临床上因该骨折病例较少见且较为复杂,我院自2007年1月-2012年11月共收治该类患者40例,均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大为35岁,最小为13岁;左侧骨折为13例,右侧骨折为27例;伸直型为16例,屈曲型为12例,内收型为8例,特殊型为4例;无明显移位或移位不大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为2例,有移位者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为8例,手术治疗的为30例;

2 手术前护理

2.1 护理评估

术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手术的耐受程度,以指导术前的准备和护理,评估包括骨科创伤史,健康史及心理状况。

2. 2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手术、麻醉和手术后的疼痛及不舒适均会感到寒怕、紧张、焦虑、抑郁等,护士应用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劝解和疏导。

3 手术方法

3.1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 新鲜骨折脱位,若固定不稳定者,可考虑行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在臂丛麻醉下,先将桡骨头复位,屈肘90。消毒铺巾,用适当直径的钢针自尺骨鹰嘴处钻入尺骨髓腔内,钢针到达尺骨骨折端时,在x线透视下复位骨折,再顺针穿入远折段。外用石膏托或夹板加铁丝托固定前臂于中立位。

3.2切开复位内固定

新鲜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采用前臂背侧上段切口。充分显露骨折部后,牵拉前臂远端使尺骨骨折复位,然后用8孔钢板内固定。也可逆行打入髓内针,固定尺骨骨折。术后在肘关节屈曲135。、前臂旋后位用长臂石膏夹固定。该固定,桡骨小头较为稳定,有消除骨折.脱位应力和防止桡骨小头再脱位的作用。也可用1枚克氏针从肱骨后侧穿过肱桡关节进入桡骨头颈部,防止桡骨头脱位。只要骨折达到坚固愈合,没有成角和短缩,桡骨头即能稳定不再脱位,无需修复或重建撕裂的环状韧带[2]。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严密观察患肢指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及切口渗血情况、肢端血液循环,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如有石膏托外固定者应严密观察石膏固定情况,石膏筒内肢体是否松动或被挤压,保持患肢功能位,维持有效外固定。

4.2 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复位固定后,应做指、掌关节的屈伸、握拳活动和肩关节的活动。肘关节不要过早活动,禁止做前臂旋转活动。3周内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做伸肘活动,屈曲型禁止做屈肘活动。3周后骨折初步稳定,可逐步做肘关节伸屈活动,但前臂始终保持中立位,严防尺骨骨折处旋转活动,否则可造成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解除固定后,可加强肘关节伸屈活动,并开始进行前臂旋转活动功能锻炼。

5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术后配合精心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复片),多在术后2周拆线,3个月至半年后完全恢复正常功能。

6 讨论

孟氏骨折在临床上的病例比其它四指骨折较为少见且复杂,一般新鲜的伸直型孟氏骨折,经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不稳定者;尺骨为粉碎骨折、多段骨折,或合并桡骨小头骨折者;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者或首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复位后桡骨头再次脱位而导致的成旧性孟氏骨折都需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在需行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手术虽然是医疗行为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由于它往往会威胁到身体的完整性,从而迫使患者的整个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因此,手术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均应提供良好的手术前护理,以使手术的危险性以及患者的痛苦、恐惧、焦虑等减少至最低限度,并减少或避免恢复期的疼痛及并发症,使患者及早康复。

手术后护理的工作重点是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最大限度地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3]。特别要强调的是术后的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因为功能锻炼是受伤肢体肌肉和关节的活动锻炼。适当的功能锻炼可避免肌肉组织萎缩,预防组织粘连和关节僵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参考文献

[1] 郭世,钟世镇,骨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34-536.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133-03

伴随着我国交通行业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损伤类型的患者数量一定程度的增加。多数为患者出现事故最终导致出现骨折的情况。胫骨骨折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出较高的疾病发病率。针对此类患者,临床较易合并皮肤软组织坏死的情况以及畸形愈合的情况[1]。患者多数表现为骨折愈合延迟或者骨折不愈合的情况,临床往往合并出现并发感染的现象,针对疾病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选择截肢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此,针对此类胫骨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将患者的肌力提高,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指导,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的现象[2]。近几年,主要选择交锁髓内针内固定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为了研究有效方法缩短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该研究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综合护理,最终在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获得确切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90例胫骨骨折患者。针对所有患者全部选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胫骨骨折患者的随机分组。针对A2组95例胫骨骨折患者,男49例,女46例;患者的年龄为11~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1±1.9)岁。患者的体质量为56~81 kg,患者的平均体重为(70.2±2.3)kg。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时间为2~11 h,患者的平均时间为(2.5±1.2)h。其中合并患有心脏病的患者15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15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20例。根据AO对患者进行分型为:属于A型患者45例,属于B型患者30例,属于C型患者20例。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的原因为:因为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40例,因为重物砸伤的患者32例,因为摔伤的患者13例,因为扭伤的患者9例,因为高空坠落受伤的患者1例。针对A1组95例胫骨骨折患者,男50例,女45例;患者的年龄为12~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5±1.7)岁。患者的体质量为57~82 kg,患者的平均体重为(70.5±2.5)kg。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时间为2~10 h,患者的平均时间为(2.6±1.3)h。其中合并患有心脏病的患者16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16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9例。根据AO对患者进行分型为:属于A型患者49例,属于B型患者32例,属于C型患者9例。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的原因为:因为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41例,因为重物砸伤的患者33例,因为摔伤的患者11例,因为扭伤的患者8例,因为高空坠落受伤的患者2例。对比两组胫骨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该次研究中,针对A2组患者主要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针对A1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常规护理步骤主要为护理人员对胫骨骨折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对患者讲解当前的疾病情况,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等进行耐心回答。A1组患者护理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干预 该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全部属于出现突然性事故最终导致胫骨骨折的现象。患者往往合并出现诸多脏器功能受损的现象。对此,应在患者住院后,要求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进行监测,为患者创建静脉通道,针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有效补充,确保患者水电解质酸碱有效平衡。针对出现开放性伤口的患者,首先对其实施止血处理,完成后进行清创包扎,为了防止患者完成手术后出现感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面对突然受到创伤的情况,会因为上肢体的疼痛程度剧烈,从而对行走等诸多方面造成影响,心理需要承受较大的打击,难以有效保证情绪平稳[3]。此外患者因为害怕自身残疾,对家庭以及生活造成影响,表现出沉重的心理负担,针对手术完全陌生,内心表现出一定的紧张感,并且过分担心不能成功完成手术。此时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给予热情的接待,确保患者的病房始终安静以及整洁,确保光线充足。医护人员对患者当前的心理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进行正确指导,确保态度和蔼,并且针对完成手术后的患者,使其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给当前治疗患者树立信心,最终将患者的怀疑成功消除。护理人员对患者认真讲解当前的疾病情况以及临床所选择的治疗方法[4]。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做好相关的临床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查、实施心电图检查以及实施肾功能检查等。要求患者保证积极心态配合临床医师治疗。针对患者认真介绍此种手术方式的优点,将患者的治疗信心有效增强,最终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在准备手术前1 d,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皮肤清洁,将毛发有效剃除,利用肥皂水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洗,完成后实施消毒,之后利用无菌治疗巾进行包扎。手术前要求患者需要确保睡眠充足,保证休息时间充足,准备手术前的30 min,对患者选择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保证抗生素于患者血液中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术后感染的现象。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吃低糖低脂,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改善自身体质,避免出现术后便秘的现象[5]。

1.2.2 对患者实施手术后护理干预 患者完成手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确保患者病房光线柔和明亮,有效控制室内温度,保持于25~28℃,要求患者需要绝对卧床时间,禁止患肢在1周内活动。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认真讲解严格卧床的重要性,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认真疏导,防止患者因为消极心理因素,导致出现血管痉挛的现象。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表现将髓腔进行扩大,对此完成手术后患者较易表现出髓腔渗血较多的现象。部分患者完成手术后会表现出血压下降的现象,对此当患者回到病房后,需要对患者的血压以及患者伤口渗血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将敷料进行有效更换。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做好翻身工作,确保患者的床铺始终清洁,患者的皮肤干净清洁,有效防止出现褥疮的情况。每间隔2 h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6]。有效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利用海绵气垫垫于较易出现压疮的位置。为了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防止患者出现伤口渗血的现象,患者完成手术后要求膝关节屈曲,保证角度为20°~30°,于患者膝关节下方垫上软垫,避免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的现象。对患者术侧肢体皮肤的颜色以及温度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认真观察,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对神经造成损伤[7]。针对完成手术后疼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按照医嘱选择止痛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确保患者能够充分休息,完成手术后要求患者需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此外要求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观察,最终将患者的锻炼强度有效提高。在术后饮食方面,要求患者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确保会始终清洁,最总获得显著的自净效果[8]。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

在患者临床住院时间方面,A1组短于A2组胫骨骨折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满意度

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A1组胫骨骨折患者高于A2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胫骨骨折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骨折类型。胫骨主要起到对人体股骨下方支撑体质量进行连接的作用,属于重要的骨骼,对此,因为患者的骨骼结构,往往导致患者表现出胫骨骨折的现象。胫骨的位置相对较浅,临床难以进行有效诊断。针对骨折位置是否表现出并发症的现象需要给予认真的关注[9]。对患者实施X线辅助检查,最终有效对患者骨折的愈合程度加以诊断以及评估。临床针对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多样,例如选择带锁髓内钉以及选择外固定支架等对患者进行治疗。上述的系列治疗方法,针对患者自身肢体功能的有效恢复具有密切的关系。针对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因为其受到的创面大,伤口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主要为了将患者肢体承重能力有效恢复,从而针对患者骨折端成角畸形以及患者旋转移位的现象进行有效纠正,有效防止出现关节劳损的现象[10]。

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消除患者内心表现出的消极恐惧心理,从而将患者临床康复信心有效提高,为了能够确保患者于早期完成功能锻炼,防止因为长时间卧床导致出现并发症的现象,主要选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有效保证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针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最终能够成功将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减少,有效保证患者的关节功能可以快速恢复,显著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09-01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对于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防治可能发生的一些并发症,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08年10月~2011年05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5例,通过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39.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坠落伤6例,机器碾压伤1例。骨折类型:均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满意后,患者平卧,先用肥皂水洗刷伤口污染物,生理盐水,双氧水反复交替冲洗数遍,铺无菌巾,继而进行清创术。清创过程中不要过多的修剪或切除创面软组织,尽量保留游离骨片。清创完毕后选择合适长度的直型或“T”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严重粉碎或伴骨丢失缺损者可一期植骨;伤口张力大,不能一期闭合者可延期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4天后练习屈膝活动。

1.3疗效评价:按照张法元等疗效评价标准[2]:优,双下肢等长,膝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X线片示骨折解剖对位,17例;良,患肢短缩<1cm,膝踝关节屈伸活动轻度受限,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7例;差,患肢短缩>1cm,骨折成角明显,膝踝关节屈伸活动严重受限,1例。

2结果

本组2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均获得9~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未出现骨不连现象,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个月,全部功能恢复良好,取得 了满意的效果。

4护理方法

4.1术前护理

4.1.1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和理解,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式,介绍外固定支架的优点及术中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说明应用外固定支架术后能早期功能练习,并发症少,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可避免骨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内固定装置的痛苦,减少开支,并介绍同种病例及康复后的病友,说明外固定支架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不破坏骨膜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还可利于手术后调整复位位置等优点[3],树立或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以取得最佳疗效。

4.1.2训练床上大小便习惯:避免因活动不当而引起骨折错位或支架松动。

4.2术后护理

4.2.1正确:术后取平卧位,患肢抬高,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4.2.2注意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报告医生。观察肢端及针孔周围的血液循环、皮肤色泽、温度及肿胀程度、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

4.2.3固定针穿刺点处皮肤护理:针道感染是外固定架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穿针技术粗暴及皮肤针道护理不当引起,也有穿针部皮肤条件等所致。术后第2 天便要更换敷料,清洁皮肤,用75%酒精每天2 次滴于针眼处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针道干燥是防止针眼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同时必须观察针眼处分泌物的颜色及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如针眼外分泌物为脓性或针眼周围皮肤有红、肿、热、痛,则应考虑针眼感染,及时应用抗生素,以免针眼感染进一步发展为软组织感染和骨髓炎。

4.2.4药物的应用: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切口疼痛者,可适当应用止痛剂。

4.2.5基础护理: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及褥疮的发生,鼓励患者宜高蛋白、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帮助患者叩背、排痰,防止肺部感染。

4.2.6功能锻炼: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是固定一般较为牢固,创伤小,避免创伤骨折处感染,没有医源性加重骨折端血运破坏,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理进程。允许近侧和远侧关节早期活动[4],但由于患者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早期活动及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因此,应耐心说服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肌肉挛缩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抬高患肢,观察血运,及时换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手术后早期作肌肉及关节的被动或主动运动,术后第2天给予被动活动患肢,第3~5天行主动运动,活动强度以耐受伤口疼痛为宜,以踝关节背伸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为主,指导练习抬臀、深呼吸等活动。术后患肢肿痛较甚,护士指导患者每天锻炼患肢两次,每次锻炼时间为10~20min,协助在床上进行躯体的移动活动。伤口拆线后可在护士协助下带架练习患肢直腿抬高动作,8周后可酌情鼓励患者下床,扶双拐做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患者初下地时应有专人扶持,以防患者滑倒。X线片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即可拆除固定支架。

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符合开放性骨折治疗的传统观念,外固定支架可用于所有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固定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也可用于骨折合并骨缺损的延迟处理[5],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后不需限制关节,肢体康复与治疗同时进行,减少了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发生,从而减少或避免了骨关节固定综合征的发生[6]。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避免了褥疮、呼吸、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但由于固定针眼暴露在皮肤外面,或搬动方法不当,锻炼方法不到位,极易引起针道感染、固定针松动、骨折移位、感染、关节强直等并发症[7]。外固定支架用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而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后创伤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耐心做好各项临床护理,细致观察病人,及时处理和防止各种并发症,正确指导并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另外护理上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重视整体观念,强调身心全面护理,重视患者的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感到舒心满意。

参考文献

[1]张远鹰.实用创伤骨科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514

[2]张法元,陈来,应有荣.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复杂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02,15:113

[3]代少君,董秀丽.双球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护理[J].中国实 用护理杂志,2009,25(12):45

[4]荣国威,王成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0

[5]卢世璧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22-2025

第12篇

[关键词] 间歇气压疗法;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a)-0060-02

Research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 Preventing Orthopaedic Surgery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SONG Ai-hua

Traditional Chinese hospital of feicheng, Feicheng, Shandong Province,271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 on orthopaedic surgery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DVT)formation. Methods 8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herapy,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 The incidence of DVT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4.6% and 2.4%).Conclusion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ro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DVT in orthopaedic surgery.

[Key words]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 The formation of DVT; Preventive Nursing Care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下肢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从而导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由于目前对DVT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1],故主要以预防为主。一项针对亚洲7国的骨科围手术期DVT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关节置换手术中,亚洲人群DVT的发生率为43.2%[2]。另有研究表明,如不进行常规的DVT预防,其发生率可达30%以上,且有部分患者可继发肺栓塞,这也是骨科围手术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DVT的发生十分重要。该研究以此入手,整群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骨科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间歇气压疗法对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医医院骨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病例共82例,其中髋关节骨折32例、股骨干骨折20例,胫骨平台骨折26例,多发性骨折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0±10)岁,髋关节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多发性骨折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9±11)岁,髋关节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多发性骨折2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骨科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行预防护理措施,治疗组在预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行间歇气压疗法。

1.2.1 预防护理措施 ①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指导患者进食低脂、富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

②疼痛护理:术后的持续疼痛刺激可导致肌肉收缩、血流减慢,有促使DVT发生的可能。因此,入组患者均在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止痛。

③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预防DVT形成的宣教,如侵入性手术可使组织出血,导致体内凝血系统激活,易造成血管内凝血。术中麻醉及制动可致周围静脉血管舒张,术后卧床,肢体被动及肢体肿胀均可使血流缓慢。这些都可能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及家属了解DVT形成的原因,消除紧张心理,配合护理。

④基础预防:指导患者床旁各种工具的使用,使患者能够在有问题时第一时间求教医护人员。术后在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下,按摩患肢肌肉。麻醉作用消失后,协助患者行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及跖屈和背伸练习,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特别是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定时翻身,抬高患肢。及时观察患肢是否有颜色改变,是否有肿胀及肿胀程度如何,将基础预防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

⑤药物预防:关研究表明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减轻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是首选的预防用药。故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100 1次/d,持续10~14 d。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牙龈、皮肤粘膜、消化道等有无出血情况。术后主要是脱水消肿防止肢体肿胀,应记录出入量,防止液体过少引起血液粘度过高,诱发DVT发生。

1.2.2 间歇气压疗法 间歇气压治疗仪(韩国WONJIN, Q1000)又称空气压力波治疗系统、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等。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气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防止凝血因子因血流缓慢而聚集黏附血管壁。间歇气压治疗2次/d,30 min/次,压力由低到高,逐渐调整,压力以病人可耐受为准。

1.3 观察指标

骨科手术后每天分别询问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有无下肢疼痛、肿胀、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的临床不适症状,并于术后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双下肢动静脉B超检查,记录DVT 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住院期间,对照组41例,发生DVT 6例,发生率为14.6%。治疗组41例,发生DVT 1例,发生率为2.4%。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05,P

3 讨论

骨科患者因创伤后的应激反应造成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并且手术之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进一步造成双下肢肌肉泵血能力下降,无法保证下肢静脉的顺利回流,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仅能够造成患肢的缺血、肿胀、溃烂甚至坏死,有时会因为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5],因而在骨科领域中,能如何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3]。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另外高龄、卧床、手术等也是诱发DVT的危险因素。因而仅仅做好预防护理措施还不够,还应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如物理疗法,减少DVT发生几率,间歇气压疗法就是一种易于操作、无创、实用的物理疗法技术[6],它主要是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反复充放气形成对肢体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可促进静脉血液流动,同时,它还会影响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促使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引起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流动[7]。

另外,有研究表明,将物理预防作为DVT的唯一预防方法时,DVT形成风险将降低至2/3[8]。与未使用间歇气压疗法的患者相比,使用间歇气压疗法可降低住院费用和DVT的发生率[9]。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推荐将间歇气压疗法作为DVT形成和复发的重要措施[10]。而且在该研究中,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在基础措施的基础上应用物理疗法即间歇气压疗法后,与仅仅应用基础措施组相比,DVT发生例数从6例降为1例,DVT发生率从14.6%降为 2.4%,也进一步证实和说明了间歇气压疗法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因而,我们认为间歇气压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值得骨科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芳.护理干预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6):128.

[2] Piovella F,Wang CJ,Lu H,et al.Deep-vein thrombosis rates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Asi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based on postoperative screening with centrally adjudicated bilateral venography[J].Thronb Haemost,2005,3(12): 2664-2670.

[3] 彭磊.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91-92.

[4] 赵云昌.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当代医学,2013,19(5):69-70.

[5] 林辉.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8):163.

[6] M Sobieraj-Teague, J HIRSH, G YIP,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new portable calf compression device (Venowave) for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high-risk neurosurgical patients[J].J Thromb Haemost, 2012,10(2): 229-235.

[7] 宋秀娟.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预防老年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3):19-20.

[8] Lippi G,Favaloro EJ,Cervellin G.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focus on mechanical prophylaxis[J].Semin Thromb Hemost,201l,37(3): 237-251.

[9] 雷淑琴, 董跃华, 魏玉磊,等.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研究中国医药,2014,9(3):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