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课程性质的界定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课程,其中,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特征之一,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体现这一特征。而《天气与气候》有关地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观测数据能力,记录并处理数据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44-01
新课改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地理实验,并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实验应该属于广义的地理实验,包括室外实验和室内实验,主要让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或教师独自进行,通过地理观察、观测、演示、绘制地图、参观、调查、记录等一系列的室外和室内实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一、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重视地理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际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1992 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把“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做出判断、做出决定、解决难题等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笔者分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实验主要为地理观测、地理观察、绘制地图、实地调查,以演示、参观、记录等形式开展。
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要求学生能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测量,如:直接观测和记录天气或者画出一张有注记的地图并说明地形。而美国在1994 年实施的《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 1994》就已经提出“使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课程目标。美国不仅在地理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地理实验的要求,还以不同的载体来呈现地理实验,通过教材、期刊、丛书对地理实验活动做出了充分地表达,使教师可以灵活选用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除此之外,美国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地球科学实验手册》,如加州地球科学教材配套编写的California prentice hall earth science。由此可见,国外对地理实验的重视以及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做出了规范。笔者认为,在规范我国的初学地理实验教学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天气与气候》这一章的实验教学有指导意义。比如,可以借鉴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让学生自己使用仪器去观测一天的气温、地温、降雨量,然后在计算机上制作出一天24小时部分时段气温、地温、降雨量变化情况表,并在全班做一场交流报告。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对数据记录、处理的能力,从而在与全班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时,提高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国内研究进展。早在1956年,国家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初级中学一年级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不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地理实验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03年,“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实验”的要求被明确写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才使得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校还没有从行动上给予地理实验教学以应有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显得更为困难。
根据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笔者在中国知网里以“地理实验”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关于地理教学中的论文有165条记录,关于高中地理实验的论文有100多条(不完全统计),但是写初中地理实验的论文不到15篇,写“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论文不到20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论文偏少,研究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论文就更少了,说明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地理实验对教学开展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没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关专家学者针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进行研究的论文是从 2005 年开始出现的,其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徐宝芳教授、张卫青教授撰写了有关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中学地理实验的内容设计研究》、《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等,并成立了“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材及建设研究”两个课题;2005 年之后,论文中渐渐出现了来自教学一线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地理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以及大量的地理实验教学实录及分析。近几年,不难看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研究方面涉及甚少,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丞待解决。对此,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方面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以提高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意义。这有待于部分师范院校专家、教授和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以弥补理论部分的不足;同时,广大一线教师还应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改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对《天气与气候》的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有待改善,使其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天气与气候》有关地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可以很好地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观测数据能力,记录并处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模式去思考、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分数的提高层面,更重要的是地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很少有实验是针对性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没有具体、细化的地理实验操作步骤,使得地理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很少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同时,学生参与地理实验也是宏观的理论指导较多,实际操作时也很少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对此,要进一步细化、改善《天气与气候》地理实验的教学设计。当然,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还得进一步深入,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发挥理论知识的宏观指导作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问卷调查的形式相结合,发现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进一步探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给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②再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给出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时的建议及学生在参与地理实验时的建议。③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既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还需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更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理实验来巧妙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坚韧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初中地理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会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才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广大中学教师在实施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才能发挥好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信息技术”内容解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7-8):16-18.
[2]赵璇.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李芹.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地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摘要】教育制度缺失,初中地理科目地位尴尬,导致高中地理教学难度凸显,前后衔接问题较多。尤其是高一地理教学,更是让科任教师难以展开工作,其中不乏学生认知、课时安排、教学模式死板、管理无序等问题。文章以四川省广汉市为例,就已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广汉;地理教学;教育体制;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65-02
一、广汉地区地理教学现状陈述
广汉地区教育制度缺失,初中地理被漠视,导致高一地理教学备受掣肘,加之高一未分文理科,学生对未来的茫然、对综合科目的轻视,这些都影响着地理教学的展开。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来说,高一开始,50%的学生确定读理科,30%的学生摇摆不定,只有20%的学生确定要读文科。其中,这30%的学生恰恰是思想上认知不够,行为不够勤快,意志不够坚定的。确定读文科的20%的学生,有一半是喜欢文科,有一半则是因为偏科导致。综上所述,文科教学前景堪忧。如何改变此种现状,破解地理教学难题,不仅是摆在地理科任教师面前的难题,更是教育管理制度亟需改革的难题。
二、广汉地区地理教学问题陈述
1.高一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错,但是抽象思维能力方面表现相对不足,空间感缺失,导致高一新生普遍认为自然地理为最难部分。尤其是在必修一地球运动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内容难度较大、空间感缺失是根本原因。但是必修二学生普遍反映较为简单,只需记忆即可,这也导致地球运动部分直至高考都是大部分文科生的首要难点。
2.现阶段部分学生缺少激流勇进的勇气,更是导致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掌握情况每况愈下。学生长期缺乏正确的地理认知引导,认为地理科目死记硬背就一定能考高分,但事实是学生成绩始终徘徊不进,导致丧失信心,进一步导致学生放弃其他部分的学习,影响了整体发展。
3.在“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学习能力,造成地理科目的理解片面、不完整。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氛围死板、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缺乏主动思考能力,知识体系的衔接不够,知识点散乱,以死记硬背为主。现阶段,题目多偏向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仅仅依靠以前的老方法,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最终导致地理教学检测通过率不高。
4.完全按照小学、初中的学习模式,一味重视地理现象的描述,忽视地理现象的成因、过程及规律的探究。目前,还有部分高中地理科任教师完全按照老方法教学,认为地理学习就是为了高考,重视地理现象的描述,而忽视成因分析、过程总结、规律探究等活动,导致学生理解一知半解,没有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5.学校及相关管理机构管理模式陈旧,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层次。学校重理轻文,管理阶层对文科的认识度不够,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始终轻视文科的存在,现阶段再想挽回过去的失误,已经落后了太多。
6.相关制度亟需改革,激励制度、评价机制缺失。激励制度、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文科教师缺少积极性,更多地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在地理教学中能过则过,不予重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导致学生对地理科目缺乏认知,难以建立地理素养。
三、广汉地区地理教学发展建议陈述
1.加强高一新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1)加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通过地图教学,构建心理地图,最后强化空间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此外,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识读、解图的能力。因此,心理地图的形成必然是重复、持续的过程,可通过反复讲解、读图、用图来感知,以完善学生的心理地图。
(2)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也容易被挫折所击败。所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但又要通过教师的细微观察,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不被挫伤。
通过创造性的问题教学设置,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广泛涉及学科外知识点,因此,教师应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之敢于质疑思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将问题留给学生讨论,通过同阶层之间的对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升华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事实证明,广泛开展地理兴趣教学活动,如制作地理模型、观察天文现象、看地理科教片等,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深化课堂知识,更促进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增长。
2.改变教师授课“满堂灌、一言堂”的现状。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就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环境,因此,笔者建议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有对比方能有差距,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1)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多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然后分组把答案展示于投影仪上,再花两分钟时间进行教师总结。此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地球运动——地球公转》中地球公转方向及轨迹特征时,笔者采用模型讨论的方法,将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只地球仪。笔者先在多媒体中播放了一遍地球公转、自转模式图,让每个小组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及地球轨道和太阳系其他行星轨道的特征。任务布置以后,各小组迅速讨论,自己组织语言,然后把答案写在一张便签上。接着,笔者再将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编号,用投影仪投影于屏幕上。最后笔者总结知识点,学生同时做笔记。
(2)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当教师的乐趣。此种情况下,可让优等生讲授较为容易的知识,这样既能完善优等生的知识体系,又能加深其印象,更能增加基础较弱学生的进取心。
又如,在讲授《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时,笔者充当学生,在不停的提问中,让优等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其讲授此课。授课完成后,再由其他学生点评,包括优点、缺点、意见等。最后,笔者补充遗漏知识,完善知识框架结构。
实践证明,此方法既能培养优等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班级来说,还起到了带头作用,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以及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了整个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地理教师再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在职培训力度。
(1)目前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仍是以学生成绩为主,学生的考试成绩代表了教师的一切,忽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个人发展等。最终导致教师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为学生应付考试中,没有建立完全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严重制约了中学地理教师的发展和技能提升。
(2)广汉市地理教师的数量缺失,尤其是年轻地理教师的引进较少,导致地理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针对此种情况,市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引入人才,增加经费投入,加快继续教育的实施,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培训,适当与高校或兄弟学校联谊,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情操。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地理教师成长。传统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要提升地理教师的热情,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地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发展体系,包括地理教学水平、师德建设水平、地理教学态度、工作绩效、地理教学新方法研究等。
提倡地理教师的主动性,倡导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反思,以激励教师不断缩小与其他科目教师、发达地区地理教师的水平差距。同时,还要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彼此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地理教师的健康发展。
地理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个地理教师、一所学校、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各位地理教师及其他科任教师互相配合,方能把新课标贯彻到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小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师书恩,孟月萍等.计算机辅助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戈.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J].中国职业教育,2002,(3).
[4]王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3).
[5]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6]齐占东.谈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学[J].教育探航,2007,(35).
[7]曹玮.新课标教材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2).
[8]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9]余腊英.开放式中学地理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10]刘家会.让地理教学走向开放[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
[11]吴大明,查良松.新地理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师地理教学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04,(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江敏等.浅谈中学地理教材变化对高师地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6).
关键词:地理;教育;现状;对策
我国教育部分的薄弱环节仍然在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课改也是在全国课改中很难实现落实的一个环节。
一、农村初中地理的教育现状―以重庆市农村几所中学为例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的调查的形式对于重庆市农村地区的几所中学做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问卷中提到“学生是否喜欢地理课程”这一问题上,A中学、X中学喜欢程度的占有比例是70%,其他几所学校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的喜欢程度是稍低的,都不足50%。有20%的学生因为“地理课程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喜欢这门课程,有10%~20%的学生是因为“这门课程与生活之间有一些关联”,对于其他的选项选择比例都是10%以下。在学生“是否感觉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上,X中学问卷中认为“地理课程非常重要”的占有比例是56.4%,而其余的几所学校对于这个答案的占有比例是不足50%的。而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给出答案的相似性是非常高的,其中“之所以将地理课看得重要,是因为‘可以使自己视野拓宽’”这个答案作为选项的比例是20%,其他的选项分别占有10%左右的比例。而部分认为地理课程不重要的学生,在整合调查问卷结果的时候发现,学校与教师不重视地理课程的选项占有比例最高的学校已经达到10%~20%,剩余的学生选择了“地理课程与升学没有关系”这个选项,占有比例在38%。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了地理课程不受重视的原因是来源于学校、教师、教育制度几个方面整体影响的。对于现在农村地区的地理现状来看,学生普遍觉得这是一门本该受用的课程,但是结果看来这种受用的程度并没有通过学校、教师以及某种教育形式表现出来。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上述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地理课程不受重视的程度,但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向并非单一的。
(1)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杠杆作用,高考这面定向旗帜显然不受教育改革之风而拂动,甚至掌控了社会教育认识导向。这一导向的偏差就导致了学校以及教师在办学、教学的过程中被固定思维,认为升学才是受教育的目标,这一框架深深地在各大校园中层层建构而起。所以一些不具备应试能力的课程就会被忽视。
(2)农村教育资源短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农村的学校中没有图书室,现在我们学校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没有供学生阅读参考资料的图书室,即使是有图书室的学校大多也是不针对学生开放的,只提供教师学习借阅。那么校外资源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不敢想象的,城镇中知识资源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相对路途遥远,所以说这种社会资源在农村学校中只是一种概念形式。
(3)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影响因素。相对于城市学校中教师来说,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是存在一定的非专业性的,针对专业不对口的学科课程教学,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只能够将书本中的内容照本宣科。
三、农村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对策及建议
(1)教学课程做整改革新,将新课程应用到传统地理教学中,在具体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国民情感,这样使地理课程具有自己鲜明的课程特征,使其他课程无法超越替代。
(2)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人生观得到革新和改善,对于周围的环境、全球的自然风景文化特征、人文风俗都会逐步形成认知,能够良好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以及国际化的眼光。
(3)农村基层的教育领导干部要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学校开展大力宣传,使地理课程文化的重要性渗透到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将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展现出来,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促进作用,将这门课程重新提到教育日程上。
(4)在教育制度上要相应地做出模式创新,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非单一应试教育的形式,要将知识性与个人未来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地理知识的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给学生补充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知识,这门课程丰富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人性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