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5: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从“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气候问题备受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最终要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但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我国现有碳交易主要是清洁发展机制(CMD)项目以及个别地域、行业的交易个案,对于占比超过80%的国际配额交易市场,我国依然没有涉足。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国际碳交易规则基本上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我国被迫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我国创造的核证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后,通过金融机构的包装、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这导致我国难以发挥资源量大的优势,难以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
一、碳交易的内涵
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科斯定理一直被认为是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问题在于企业获得利润的同时并未承担排放二氧化碳的环境污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不能体现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稀缺的环境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科斯认为解决环境资源市场失灵的关键是产权,明确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或财产权,使其成为稀缺资源,可以解决污染外部性问题。据此,经济学家们提议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让市场机制评价环境资源的价值,使其外部性内部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意味着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开始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称为碳资产或碳产权。目前,在欧洲、美国等金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的碳排放交易中心,如欧盟CO2排放量交易体系、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交易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或者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其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
碳交易从资本的层面人手,通过划分环境容易,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了企业的收支结构。而碳交易市场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使得金融资本通过碳交易市场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碳交易的一般做法是: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二氧化碳的最大的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放权;接着,政府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碳排放权,如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或无偿公配等,并通过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力能合法交易。在市场上,排放者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放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本质就是承认碳资产商品化,提供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数量化、资产化、市场化的途径,使之成为非公共物品,成为一种生产过程中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对碳排放权的有效配置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的。
二、碳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宏观经济帕累托改进
发展碳交易市场首先要确定我国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凸显环境资源稀缺性。碳交易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可实现碳排放权的合理定价,使环境资源成本外部性向企业生产活动内部化转化。碳排放权获得类似垄断资源的身份,微观经济主体受成本一收益的驱动会珍惜有限的碳排放权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可诱发一系列的低碳经济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限制、微观主体排放成本控制及低碳经济活动将会使我国宏观经济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使污染治理总体费用得到大幅降低,逐步建立起高效的经济一能源系统。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及整体经济的帕累托改进。
(二)能使减排成本收益转化
碳交易市场机制下的碳排放权具有商品属性,其价格信号功能引导经济主体把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碳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和碳货币化程度的提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企业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碳资产管理将促进经济发展的碳成本向碳收益转化。碳交易市场兴起并可带动形成以碳排放权为中心的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形成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减排成本收益转化——低碳资金投入的良性低碳循环。
(三)促进低碳技术转移
通过建立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使得碳排放边际成本较低的排污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或成本优势转让或储存剩余的排放权,碳排放边际成本较高的企业则通过购买的方式来获得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权。购买行为的本身既包含实际减排额度的转让也包含低碳技术的交易。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污染治理的最终任务必将落在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或专业化减排处理的企业身上,客观上促进了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技术应用和创新。
(四)引发低碳能源革命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新能源属于低碳能源,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碳交易市场机制解决了二氧化碳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问题,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定价,使其成为经济主体生产活动的要素。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势必会引发能源革命,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降低化石能源比重,改变能源结构,促进经济主体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量,能源消费由传统高碳能源逐渐向低碳新能源过渡。
(五)促进低碳经济转型
碳排放权交易的减排成本收益转化、资金融通功能以及促进低碳技术转移功能有利于企业加强低碳产品的投资,有利于打破产业投资锁定效应,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及新型低碳产业的兴起。宏观上有利于政府以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调整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降低“高碳”产业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低碳产品的出口。调整我国目前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都比较低的出口产业结构,鼓励能效较高的产品出口,以应对各类环境贸易壁垒,最终构建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低碳经济体系。
三、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构建的要素
1污染总量控制。只有控制了碳排放空间的使用上限,才能使碳排放权成为稀缺的经济物品,碳排放权才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必须以实现排放总量控制为前提。碳排放总量由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区域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情况、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碳排放总量限定直接关系到交易能否顺利开展,排放权数量过大,会使区域内碳排放超过环境容量,减排效果难以实现;排放权数量过小,则会导致碳排放成本超越社会经济技术承受能力,较高的碳排放权价格使得企业不愿购买排放权而引发非法排放行为。
2环境产权明晰。环境资源等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消费的特征,即产权通常是不明晰的,私人对其的损耗和破坏带来的后果皆由社会分担,导致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科斯定理将外部不经济性与产权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或依靠私人行为来解决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界定完善的资源产权制度。据此,在环境产权界定明晰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率的市场,可以执行市场转让的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不经济问题,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3市场自由交易。碳交易市场必须保证经济主体之间能够自由交易。对排放权卖方而言,由于超量减排而剩余排放权,出售排放权获得的经济回报实质上是市场对有利于环境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对买方而言,由于无法按政府要求减排而购买排放权,支出的费用实质上是外部不经济性的代价。市场决定着碳排放权的价格,市场机制的配置促使经济主体约束自身排放行为。允许碳排放权自由交易的市场既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又能有效地配置环境资源。企业为了节约环保开支,必然要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并不断地开发更加有效的技术,由技术进步而带来的排放权节余又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4政府适度干预。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会导致环境问题上的“市场失灵”,政府调控行为则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政府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政府行为包括:制定排放总量、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监督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交易进行管理等。在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政府也作为普通的市场主体进行购买或出售排放权的交易,但政府主要行使监管职能,参与市场交易是次要的,并且政府交易在整个交易市场中不占主要份额。
(二)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1以总量控制为前提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碳排放权一级市场是指排放者与政府之间进行交易,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和有偿取得。首先,必须坚持碳排放总量控制为前提,对我国环境容量科学测算,规定一定时间和区域内可供使用的容量资源的总量和上限。然后,按照“污染者付费”(PoIluterPayPrinciple,PPP)原则,排放权应以一定方式有偿分配给排放者。从美国等国家的情况看,一般情况下政府每年定期与排放者进行交易,交易形式主要有招标、拍卖、以固定价值出售,甚至无偿划拨等。对社会公用事业、排放量小且不超过一定排放标准的排放者,可以采取无偿给予或低价出售的办法;而对于经营性单位、排放量大的排放者,多采取拍卖或其他市场方式出售。一级市场无需固定交易地点,交易时间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
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初始分配方式的设定必须考虑国情的适应性。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国内改革和外部竞争的双重挑战,对于政策风险的冲击比较敏感,企业排放权拍卖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而免费分配模式则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排放权分配总体格局的前提下,顺利实现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现存排放收费制度的对接。因此,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宜采用混合分配方式,在排放权交易计划的最初,可以确定一个免费分配或固定价格出售的比例,再将该比例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逐渐降低免费分配或固定价格出售的比例数额,直到实行完全拍卖。
2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导的二级市场。在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主要由法律决定排放权一级市场(初始分配)的公平性,由市场决定排放权二级市场(再分配)的效率,两者在实施手段、参与主体、风险大小、作用效果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二级市场是排放者之间的交易场所,是实现碳排放权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1)价格机制。定位为政府指导下的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主要由市场主导。二级市场一般需要有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和固定交易方式。排放者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后,如果排放需求大,就可以在满足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二级市场上买人;相反,如果企业减少排放有富余的排放指标,则可以在二级市场售出获利。新建、扩建和改建企业可以从一级市场获得排放指标,也可通过二级市场获得排放指标。(2)交易方式。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具有分散性、低透明度、信息不易收集、不易调控的特点,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信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准确性。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竞争公开化、公平化,交易者众多,有助于形成公正的价格,合约标准化、交易成本低,并可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控制风险。因此,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可采用现货交易为基础,期货交易为辅的交易方式,期货市场为现货市场上碳排放权的供给和需求的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3)交易平台。第一,区域性与全国易平台相结合。碳交易平台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必须考虑区域差异性,首先应按照区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基础内在一致性与区外有较大的差异性、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性和区域联系紧密性的原则成立若干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逐步形成全国碳交易统一市场框架体系。第二,实体交易与网络交易相结合。在建立实体性的交易市场同时,构建基于网络的市场交易平台,以便注册用户通过网上进行交易。利用此交易平台,会员可以卖出超标减排量来获得额外利润,或者买人不足的减排量以履行义务;系统地做好可持续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向股东、评议机构、市民、消费者和客户展示有关气候变化的战略远景;通过及早采取具有信用度的减排和认购补偿行动,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得到认同;通过交易所聘请的具有温室气体减排量审核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定期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有选择地采用各种减排技术和措施进行碳减排。
3严格的交易管理与监测制度。在我国要实施排放权交易制度,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排放权交易中必须发挥监督和审核作用。具体来说,各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现阶段可委托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来具体实施。(1)交易过程管理。第一,确认交易权,鉴定审核交易标的。在交易活动之前,须经过调查监测;第二,确认交易出让方富裕排放指标的真实性,指导交易参与者确定交易指标价格或价格幅度;第三,确认交易双方交易协议的有效性,确认双方交易转让的排放量、排放去向以及有关技术要求;第四,督促双方在交易完成后及时办理排放许可证变更手续,明确各方责任;第五,对排放交易工作进行整体评估、统计,总结、完善交易管理体制。(2)交易监测体系。构建污染源基础数据库信息平台、排放指标有偿分配管理平台、污染源排放量监测核定平台、污染源排放交易账户管理平台等的力度,建立企业排放合帐制度,全面管理参加有偿分配和排放交易体系的污染源,保障碳排放在有效的监控之下。严格查禁企业超标排放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促使企业减少排放,积极走向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总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要及时制止滥用转让权,以及非法转让排放权的买卖行为,规范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无序现象,确保排放权在二级市场上能够正常交易。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意义;主要问题;建议和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低碳经济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主要依靠的是技术创新的方式来开发和利用能源,通过用新能源、低碳能源来替代或减少原有石化能源的使用,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消耗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目标性和技术性三个主要特征。在发展方向上,低碳经济注重的是绿色经济、节能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它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它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是适应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意义。最后,发展低碳经济适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道德观、科学发展观。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最终转化为对能源的需求。煤炭消M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的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
(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制约
我国总体的自主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现有降低碳排量的技术水平有限,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如氢能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大型风力发电技术与燃料电池技术等。在发电行业中,我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高参数超临界基组技术等也尚未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依赖于火力发电。因此,我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低碳技术水平的制约。
(三)污染产业和污染产品的国际转移
国外污染产业和污染产品的国际转移,也加剧了我国的碳排放问题。由于各级政府偏重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够强烈,致使一些国外污染较重的产业以对华投资的方式转移到我国。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相对发达国家环境标准而言,我国的环境标准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国外污染行业为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向我国转移。此外,发达国家通过贸易转移方式向我国家输入危险废物。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相关的限入标准和措施,给予了污染产品转移的机会,这也成为我国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方面。
(四)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投身其中,同时也需要国民的积极参与,尤以提高国民低碳环保意识最为关键。从消费角度看,我国国民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一是污染性消费比重很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次性商品的消费。二是存在严重的陋习性消费,体现在环保意识淡薄,盲目追求排场:要大排量的汽车,毫无必要的私家车出行等等。这也导致污染产品的消费不减反增,已经制约成为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的顽疾。
四、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一)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煤炭资源是有限的,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推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策,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是控制碳足迹的关键。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淘汰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企业。只有大幅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制开发。
国家应成立专门的低碳经济研究机构,制定低碳技术研发计划,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鼓励企业研制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限制高碳排放,走节能、降耗、清洁的生产道路,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还应注意加强国际企业间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低碳技术转让,并整合国内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多途径地迅速推广和应用。
(三)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制度是发展的保障,低碳经济要想健康顺利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在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失灵的时候,法律手段必须发挥作用。完善立法的同时要严格执行现有法律,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强化法律约束力,建立更加有效的节能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坚决依法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四)推行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推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生活政府应该首先从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入手,加强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增强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培养民众的低碳消费观念。一旦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低碳生活方式得到认可,普通民众就会努力为社会的环保事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同时作为公民,我们应时刻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2]郭万达.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4)
关键词: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财政政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不断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的达到排放与生态环境转化平衡,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期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英国首先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且随着发展的逐步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致使目前英国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而且,温室效应的变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性的、关乎全人类的经济理念,在不同的区域和领域内理解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更多的清洁能源,在生产和发展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频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低碳经济的发展核心,是通过相关研究部门,开发更优质的技术,降低矿物资源和高碳资源的使用量,尽可能的维持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平,保持平衡。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通过减少矿物资源的使用量,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清洁能源的可再生和温室气体的含量,对于低碳经济的推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快速提升,各类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我国本身的矿产资源状态,呈现明显的“富煤、少气、缺油”的状态,大量的矿产资源消耗,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地提升,“碳关税”不断地提高,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对传统优势产品贸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巩固我国的经济地位,必须强化低碳经济的深化,提高我国的发展潜力。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支出政策
2007年,加拿大政府提出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在2008年,政府对此发展政策进行了细化。加拿大政府每年在环境科技上,拨款6600万支持,在低碳技术上,加大开发研究力度,并且,不断极大技术研究的投入。加拿大政府计划在2020年,将电力需求转变为零排放。而且,加拿大政府还拨款3亿支持核能发展,包括有先进重水反应堆和更新实验室的技术设备。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收入政策
1990年,芬兰在全球首先实施了碳税,然后其他多个国家也开始征收了碳税。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排放的碳量的多少,进行征收的。这种碳税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实行,通过征收碳税,来提升一些矿物资源和高碳能源的应用成本,逐步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征收碳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我国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经常性预算,安排相应的财政支出预算,通过强化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政策导向,促进低碳技术的提高与进步。开征碳税,对碳排放量较多的单位,征收适当的碳税,采用量计征方式,采用定额税率形式,引动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我国工业的能效和竞争力。结束语:综上所述,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对于低碳经济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地提升,相关的财政政策应用不断加深。建立完善的低碳采购制度,加强对低碳科技研究的相关投入,开征碳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梅.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政策启示分析[J].管理观察,2016,(04):64-66.
关键词:低碳经济 博物馆 节能减排 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064-02
一、序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低碳经济包括了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较低的能量流支撑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利影响,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低碳领域已经扩展到低碳社会、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生活方式等等。
2009年9月,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这个承诺,充分反映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作为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敲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但同时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国责任,重要的体现在减排与发展低碳产业方面。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博物馆带头做好节能减排的示范,并且开展低碳宣传教育,对低碳经济有很好的推广指导作用。
二、低碳博物馆的重要意义
1.博物馆率先发展低碳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有宣传和示范作用。博物馆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因此博物馆业要责无旁贷地承担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重任。发展低碳博物馆,不仅顺应世界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也为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借鉴。另外,博物馆业是窗口行业,通过参观旅游,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低碳行动,树立一个履行承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通过低碳展览参观,使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低碳生活,理解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全社会推广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低碳博物馆有助于推进我国降碳目标的实现。尽管博物馆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是“无烟工厂”,但这并不表示博物馆业是“零碳排放”产业,相反,博物馆业本身也存在着一定量的碳排放。因此,博物馆也是降碳的重要领域,如果能够有效减少博物馆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降碳目标的实现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发展低碳博物馆业是抢占先机的重要契机。在环境恶化、天气阴霾的影响下,博物馆业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低碳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人们对博物馆业的传统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谁能抢先实现低碳化发展,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占领先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博物馆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低碳发展的雏形,培育发展低碳博物馆业将成为中国博物馆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4.发展低碳博物馆业,有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发展低碳博物馆业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学习低碳经济理念,并充分认识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旅游者低碳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形成。
三、博物馆低碳经济的若干问题
博物馆的低碳经济,首先博物馆领导和设计师要倡导低碳建设,将博物馆建设与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绿化环境保护相结合起来,既要彰显低碳概念,也要提高能源的利用。在筹建博物馆的时候,应该认真考查选址,从博物馆的节能、减排、低碳建筑和低碳宣传教育等方面去考虑低碳博物馆的建设,带头做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1.节能方面。博物馆虽然不是高能耗的,但也有很多的节能空间。博物馆在陈列布展中,使用灯具照明比较多,对于灯具应多使用节能灯具,有条件的应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照明技术,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要减少室外大面积玻璃幕墙、钢筋的使用,多采用本地生态建筑用材,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碳的排放。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就是采用采自然光的方法,太阳光透过隔热玻璃直接照射大厅等等,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博物馆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要考虑一系列的系统,如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的低碳设计,要在确保陈展物品的小环境基础上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多采用自然光,尤其是地处郊外的博物馆,地方空旷可采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补充能源,减少对电力的依赖。在建筑通风中多采用自然风,在设计时要考虑保温效果,控制展厅面积,减少冷热交替等,减少对空调系统依赖的使用。
博物馆在电力系统方面,还流行使用变频来进行节能。每一个的博物馆的耗电是巨大的,一个大型的场馆每天至少要消耗上万度的电量,比如照明、空调,还有扶手电梯等都是耗电大户。为了节省用电,安装变频器是必须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的作用上减少电能的浪费。有些博物馆有很多的手扶电梯,这些电梯都可以用感应控制来省电,有人乘坐的时候自动会启动,如没有人时候会停止或者低功耗的运行。
博物馆在陈展方面,可以用感应开关,控制陈展的照明灯光,没有人观看就会自动关闭灯光,减少能源输出。
总之,博物馆应围绕低碳建设为主题,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水、节气、节能、节电等为重点,积极探索低碳博物馆建设。
2.减排方面。博物馆应积极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在博物馆的周围植树造林很重要,通过博物馆周围的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防止污染及降碳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美化绿化环境方面也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减少博物馆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增加博物馆绿化面积,增加碳汇功能。1公顷落叶阔叶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4吨、释放氧气10吨,针叶林较之高些,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2吨、释放氧气16吨,而常绿落叶林则更高,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9吨,释放氧气22吨。除了在博物馆绿化带中种植树木之外,还提倡建筑物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提高绿化面积,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温室气体,而且也有利于改善博物馆的景观。
博物馆应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因为博物馆是旅游场所,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比较多,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垃圾量较大,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和收集工作对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先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对于玻璃、塑料、办公用纸、报纸、硬纸板、有机废物等分类回收,在博物馆内规划设立用于玻璃、塑料等回收物品的收集箱。对这些垃圾进行隔渗处理、设置废液收集沟网,采用填埋法、生物转化技术进行垃圾的最终分解处理。
3.低碳建筑设计方面。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低碳环保就成为一大亮点,各个国家馆、主题馆及场馆内展台、展架、展陈和展出的各种最新低碳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让参观者体会到了低碳技术、低碳设计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如今,各种展览馆和展会的低碳应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设计、布局还是环境中,都要做到低碳环保。
博物馆的建造和展陈中要用低碳设计。博物馆在建设时,就要考虑低碳设计。如首都博物馆在建设时,就设计安装了太阳能电池,供白天馆内照明;还设计安装了高达12米的玻璃幕墙,给馆内带来了巨量的自然光。博物馆的低碳设计,奠定了节能减排的良好基础。
博物馆还应该尽量减少对空调的依赖,当停电的时候,博物馆如果过多依赖空调系统的话将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在设计博物馆时,就应该考虑尽量减少安装空调系统,建立低碳的、小范围内的气候条件,如把展厅的面积相对缩小,这样的话只要控制相对小范围的空间就可以保证展览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在博物馆里加强内外之间的保温效果,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内外之间的冷热交换,从而减少能源的使用。博物馆里的照明在一定时间表中自动调到比较低的水平,这样就能减少耗电量。等等低碳设计,在博物馆未建造时,就应该充分考虑,以保证低碳环保的实现。
4.低碳宣传教育方面。博物馆是游客参观活动的场所,人来人往比较多的地方。在这样一个活动场所中,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很好的场所。低碳经济、低碳理念是全社会一起努力的事情,只有全社会一起共同努力,才能搞好低碳经济建设。对于全社会加强低碳理念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社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于全社会成员接受低碳教育,形成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很有必要。如何让低碳引领我们的生活,很多博物馆早就行动起来。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低碳生活,能减排”主题科普展;青岛市“我的低碳生活”启动仪式在奥帆博物馆举行;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了“让地球更健康——低碳行动从我做起”活动等等。将低碳理念灌输到每个游客中,逐渐形成一致的、有效的符合低碳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博物馆还可以与中小学校联系,对青少年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低碳环保生活从我做起”的活动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议学生及家长们选择集体乘坐学校大巴出游,不选自驾车;选择自带水壶,不选瓶装水或饮料;选择带手帕,不选一次性纸巾;选择布制餐布,不选一次性餐布等等。此外,博物馆还可以与周边的社区、机关、企事业联合起来,使低碳环保意识得到加强,传递绿色环保理念,进一步推进低碳经济向前发展。
四、结语
博物馆虽然不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但它带头做好节能减排、建造低碳博物馆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推广“低碳经济”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全世界兴起低碳的热潮,低碳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未来的博物馆是低碳经济宣传的窗口,博物馆要因地制宜来推广低碳经济。要持之以恒的去推广宣传低碳环保节能理念,它将在推进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博物馆里推广和提倡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节约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每一个到博物馆来参观的游客,将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理念灌输其中,为低碳经济的实现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周宏春.低碳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2] 石培华等.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政策技术体系与实践工作指南[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7)
[3] 郭向楠.建设低碳大学校园的若干方向[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8)
[4] 洪恩.浅析低碳与博物馆结合可行性.经营管理者,2011(8)
低碳、节能已经成为全世界为此,全国上下针对国家政策制定了切合城市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政策,对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更是有着新的要求。针对于热电行业,如何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碳排放问题,是切实推荐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研究现状
1.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这个概念来自于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其当初的主要意义在于节能环保。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已经由单一的经济效益延伸到了社会的其他生活领域。现如今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为支撑,建立一种高效低排的低碳产业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具有先进性、全面性、经济性以及可持续性特点。为此,低碳经济的研究已经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开展,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广泛达成的共识。就目前来看,建设低碳经济的方向主要从能源消费角度、城市综合排放的构成角度、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研究低碳经济的实现和发展问题的。
而我国的经济学者则认为,城市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主要分为目标层、标准层、指标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涵盖了产业经济发展指标、农业发展支撑指标、科学技术支持指标等内容,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节能减排问题来看。
三、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简明扼要,反应低碳经济的内涵,同时也要注意到其可行性,尽可能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坚持系统优化与层次化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原则。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主要在于指标体系的量化,对低碳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进行高度概括,实现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当中,通常选择能够反映出该指标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根据其反应的特征和状况,来健全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除此之外,在进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当中,需要对指标进行宏观掌控,使评价指标能够尽可能量化,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四、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及相关步骤
1.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
热电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产业生产过程,其碳排放量受到生产技术、生产企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设计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要根据热电行业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将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进来,避免因为遗漏而造成评价指标的不准备。本文当中涉及的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来自于《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主要参考依据。
就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来看,低碳经济评价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物质流分析法(MFA)、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相比较而言,针对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来看,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合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从定性的模糊选择入手,基于其变化原理,需要建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式,并且将其转化为一个较为简单的运算,其结果设定为X、Y的因素集,其中对于任意属于X因素集的因素为其特征指标,属于Y因素集的因素同样为Y的特征指标,以其变量作为矩阵R=(rij)nxm,就可以得到X到Y的模糊关系矩阵。
2.评价步骤
进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评价,首先要确立其基准值,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低碳发展基本要求的评价标准,该项指标已经有明确的要求值,通过与该指标的要求值进行比对,就可以判断低碳经济指标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在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的考核当中,各项指标存在正、逆向指标,正向指标为低碳综合利用和科学管理,逆向指标则为低碳能源消耗、低碳污染排放,因此在判断低碳经济指标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除此之外,指标的权重值反映了该项指标对热电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也需要将其考虑到低碳经济指标的算法当中。
五、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采取的技术路线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环境系统四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要想确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必须以这四个系统为指标体系框架,从而反应出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水平。
第一,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确定目标层,明确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差异,从而达到一个宏观上的掌控。
第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确立后,需要对各个环节目标进一步明确,从生产过程、生产技术、生产机械等方面考虑,查看哪一方面影响了碳排放量,之后针对这一方面进行整治,以确保指标合理化。
第三,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有着明确的指标,这个指标是根据国家政策所确立的。在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价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会得到一个指标数,这个指标数是否符合政策指标,是最终判断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是否符合标准的关键。
六、针对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低碳技术的发展,对于降低热电行业高污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保我国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的达成,我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先进能源。热电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燃料的燃烧,以此来提供电能供应,如何以清洁能源代替原本的高污染煤炭资源,是减少高污染排放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我国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善热电行业的设备,促进新能源投入生产,例如核能、动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以此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目前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强与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将有利于我国技能减排技术的提升,这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温室效应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难题,必须要坚持低碳经济发展,加快低碳新技术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而促进热电行业排放量减少,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推动低碳经济下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上游的绿色生产也将拉动下游的绿色消费,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制约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因素,提出了从制度上保障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 房地产 制度
哥本哈根会议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于是“低碳”、“低碳经济”、“低碳都市”、“低碳建筑”、“低碳社区”……成为当前热门话题。据调查,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5%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而每年新增近十亿平方米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因此,在房地产业推行碳减排和提高能效的措施,对于防范全球气候变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制度的保障是关键,只有在法律,经济,金融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关的制度,才能使房地产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年碳排放量为60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位(见表1)。我国现在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到世界总量的50%,建筑节能减排已列入我国三大重点节能领域之一。“房地产业的低碳发展,不仅是国家整体碳排放目标承诺的要求,也是行业实现创新升级、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它不仅仅靠政府,还要靠整个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李光辉、方镜平,2010)”。
在我国房地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建筑的碳排放问题却很严重。“低碳”这两个字其实一直都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是一直以来与建筑和房子有关的事情,都被房价、泡沫等等吸引了,而我们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意识―低碳、绿色。表2是我国近年来房地产投资的情况。
“房地产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占40%左右,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2倍,新建筑中八成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郭树清,2010)”。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作为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地产低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房地产业在能源消耗以及碳的排放量方面问题很大。所以发展低碳经济,解决房地产业的碳排放问题,发展低碳地产就势在必行。
(二)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地产,意味着要使用低碳的建材、低碳的施工方式、低碳的装修、家电等,因此这不仅将促进房地产业本身的节能减排,还将带动上下游几十个相关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开拓一条十分重要的转型途径。房地产业在房地产领域推广低碳战略,势必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2.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业能否顺应低碳经济的大势,走上一条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道路,或许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这个行业的前景。低碳地产恰好是房地产业转型的一个契机,既能发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又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
3.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发展低碳经济,从低碳建筑短期内可能对企业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看,企业获得的是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技术竞争优势。
影响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因素
(一)市场环境因素
当楼市处于上升通道中,非低碳的房产项目尚处于抢购状态,开发企业利润好于预期的市场环境的状态下,企业主动求新向低碳地产进军的动力明显不足,即使喊出低碳的口号,更多的也是战略与形象的考虑。
(二)政策辅助因素
低碳地产属于高度责任型的产品,对环境的贡献远远大于常规项目,责任意识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环境觉悟,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拿地、税收、销售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加以引导,没有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就会导致市场规则的混乱与不公。
(三)终端市场消费意识
任何产品的生产都脱离不了市场的需求支撑,低碳房地产项目的终端消费者,等于间接为环境做出了贡献,而这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责任消费意识与环境意识,是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我国责任消费还只是一个在小众中才得到认同的理念。低碳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消费需求调研,千万不要跟风而动。
(四)硬件与软件
低碳地产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是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的,需要成熟的技术与材料设备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大批的服务机构快速跟上,从产品的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有丰富环境意识与经验的相关公司进行配合,这样才能真正的将低碳地产做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或成为一个新的营销噱头。
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证
(一)发达国家的经验
1.政策引导、法律规范。2004年9月,布莱尔首相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讲话》。在具体行动上,为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英国2003年CO2排放比1990年减少了14%,并承诺2010年减排20%。当前,英国住宅的采暖空调CO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一半,提高节能标准是促进减排的有效手段,为此,英国2002年和2003年两次将新建筑节能标准分别提高了25%(刘念雄,2008)。
2.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制开发。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9月的数字,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立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
3.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降碳的重要举措。2009年英国公布的“碳预算”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要占15%,其中3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英国风力资源丰富,按计划,2009年到2012年间,英国将投资90亿英镑用于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向280万家庭供应电力。英国政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确保英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 运用经济手段剌激低碳经济发展
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碳税是一种混合型税种,它的税率由该能源的含碳量和发热量决定,不同的能源由于含碳量和发热量不同,会有不同的税负,低碳能源的税负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税负。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CO2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与政府签署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财政补贴。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如英国的电力供应者被强制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2005―2006年的5.5%提高到2015―2016年的15.4%)。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对电力供应者提供了一定补贴。丹麦在能源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
税收优惠。对低碳经济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美国政府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享受10%~40%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欧盟及英国、丹麦等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源税,对个人投资的风电项目则免征所得税等。
(三)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证
1.在土地、税收、产业等政策方面向绿色低碳建筑倾斜。绿色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消费全过程始终的概念。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在减碳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顺利开展。其中,“政策上可以减碳指标来进行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以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这样一来,房地产企业也必将更加重视项目的品质,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对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将是一次革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2.鼓励绿色低碳房地产金融创新。 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要使资本与绿色低碳地产相结合,绿色低碳地产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基金”和控制资产泡沫,平抑房价的“对冲基金”。因此,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未来,还要在已量化绿色建筑的节碳指标的基础上,建立节碳的基准值并计算住区节碳总量,并逐步建立房地产低碳的信用积分机制以便和货币和金融挂钩,形成中国低碳住区碳交易体系,为未来国际化的碳交易、碳税、碳货币做好准备。
3.建立房地产碳信用积分机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在目前暂未实行碳税的情况下,尝试将开发企业累积的碳减排量实行积分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当条件成熟时,用于冲抵碳税或政策规定的其他税费。
结论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使低碳建筑成为下一个发展引擎,将改变的不仅仅是开发理念和技术理念,更是房地产行业及企业的思想。本文仅从制度层面上分析房地产业低碳发展的措施仍然不足,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探讨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光辉,方镜平.浅谈中国房地产业如何谋求低碳发展[J].产业研究,2010
2.刘念雄.英国低造价、适应性、低碳排放住宅建设计划[J].住宅研究,2008
3.郭树清.低碳住宅:房地产发展方式的选择[J].上海房产,2010
4.黄朴,崔建霞.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0
5.李智强,吴诗.低碳经济下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研究,2010
作者简介:
关键词:低碳旅游;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1日
全球气候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正在发生变化,带来了诸如海平面上升等诸多问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日益引起人们注意,将会对全球生态平衡带来积极影响。旅游业作为中国未来的支柱性产业,与环境发展密切相关。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备大力发展的可行性。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目前尚未有准确的定义。一些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学者刘啸认为,低碳旅游就是以低碳经济的理念作为基础,以能源消耗低、绿色低污染为特征的旅游形态。低碳旅游通过旅游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体现节约、环保、绿色的理念,用旅游活动的具体细节来促进环境生态文明的建设,带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有学者认为,低碳旅游是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旅游为重要目的的全新旅游发展模式。很多学者认为,在目前阶段发展低碳旅游可以通过建设节能环保建筑、绿色交通出行、旅游活动食宿等方面来降低碳排放,最终达到低碳旅游的目标。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发展低碳旅游不仅仅是喊个口号,也不是为应对低碳经济而提出理念,其发展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内涵。低碳旅游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着众多理由。
1、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权威分析表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过量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如果放任气候的变化,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表明,近年来,我国沿海城市的海平面的高度在逐步的增加,并且异常气候条件的发生次数也在明显上升。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于旅游业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气候因素也在影响旅游业的开展,而旅游业本省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所以全球气候的变化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驱使因素。
2、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必须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我国已经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也必须服从这一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前途。目前我国还处在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耗能高、污染严重,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旅游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正面响应,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旅游主要表现为旅游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游客消费模式的改变。
3、旅游业自身存在的碳排放现实。旅游业经常被人们称之为“无烟产业”,看似旅游业好像没有任何碳排放。实则不然,根据众多的权威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旅游餐饮等方面。在旅游业所有的碳排放中,航空运输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0%;旅游住宿业排在第二位,占到了20%;其他的交通工具占到了35%。旅游业在之前被称之为无烟产业或是低碳产业是不准确的,旅游活动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也是旅游业本身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
发展低碳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低碳旅游的发展有赖于全社会达成共识,有赖于旅游业的相关机构能否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意义,有赖于旅游者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低碳旅游的目标才有可能会实现。
1、旅游者的参与配合因素。游客是旅游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支持程度关系到其最终效果。对于旅游者来说,低碳旅游并不会降低旅游的满意度,相反,低碳旅游还可以降低旅游的成本,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和幸福感知度。旅游者可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在吃、行、住、购等四个方面配合低碳旅游的实现。在吃的方面,可以通过减少点菜量,减少食物浪费等方面为低碳旅游做出贡献。在住的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床上用品的清洗次数、适当控制空调温度等方面加以配合。在行的方面,可以通过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选择自行车或不行等方式环保出行等方式参与低碳旅游。而在购物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包装袋的使用、慎重购买旅游商品等方式参与。
2、旅游企业节能降耗的参与因素。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对企业有积极的意义。旅游企业的竞争日趋激励,而降低成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强的竞争。通过发展低碳旅游,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企业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最终实现降低旅游企业成本的目的。只要旅游企业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大力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
3、政府的各种支持因素。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被各国政府所普遍认同。我国目前为碳排放第一大国,碳排放的压力极为严重。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因素,也必然会赢得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等方面加以实现,低碳旅游大有可为。
四、结语
低碳旅游是旅游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大力配合,就一定能否实现低碳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低碳旅游的前景无限广阔。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依靠高能耗高投入和对资源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其主体思想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降低单位产出中的碳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经济发展背景和文化背景。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使其成为了易于采取低碳营销管理的产业领域,有助于引导旅游景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从而引导社会和旅游消费者建立更加环保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从而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旅游经济的结构。低碳经济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客观上要求在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和思考,即旅游景点的低碳营销管理模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其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必须立足于打造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来为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旅游景点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的低碳化管理和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
二、目前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旅游经济走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诸多旅游景点发展模式得到了低碳发展模式的初步化改造,旅游产值中单位产出中碳排放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毕竟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起步相对较晚,归纳总结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使得旅游景点低碳经济导向的营销管理对于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贡献程度不高,由于得不到高层次的旅游景点发展战略上的确认,使得其低碳化营销管理的相关机制没有确定下来;第二,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如何设计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得低碳经济营销管理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坚实的业务支撑,打造循环经济虽然已经成为了不少旅游景点的共识,但其落实下来还存在较大困难;第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管理企业自身内部低碳化营销管理的具体部署,使得内部低碳化管理水平不高,同时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够得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研究
根据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景点低碳经济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要求特别是对我国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低碳化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具体建议和策略。
第一,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加大从旅游景点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宏观思维出发,以此来制定满足其战略发展实施需求的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模式,并在相关机制上确立其相应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旅游景点进行低碳营销管理模式探索,服从和服务于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基本要求和前提,但同时也必须指出,低碳经济模式和取向能够显著地改善目前旅游景点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机制,并为其向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奠定长远发展机制;第二,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朝着建立循环经济的目标进行,以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旅游景点中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面向旅游景点业务的全方位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核心价值创造环节和价值增值环节的循环式改造将会大大地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产出水平,另外对于开拓新的旅游营销模式和渠道模式也是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三,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优化旅游景点管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流程,降低内部管理中的碳排放水平和管理的效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面向旅游消费者向其宣传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在提高其低碳旅游消费理念的基础上增强其低碳旅游环保消费模式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旅游景点的低碳化营销管理的运作,这种产业链条的联动是旅游景点低碳生态模式发展的基础。
四、总结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旅游经济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推广,也是今后旅游经济特别是生态旅游景点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取向。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低碳经济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旅游景点低碳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即旅游景点的低碳模式营销管理必须从其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出发,增强其对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持;旅游景点低碳营销管理中必须立足于打造循环生态经济模式来进行,促进旅游景点的低碳循环发展;旅游景点应该立足内部低碳化管理的同时对旅游消费者加大关于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消费模式的教育熏陶和宣传。
随着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逐渐显露,低碳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遵循自然发展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就传统经济逐渐转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做简单阐述如下。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工业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新的发展时期内,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将低碳经济由理论转变为实践呢?首先要解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然后就其内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分析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观。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将经济增长做为第一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奉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去实现经济的增长。这一理念的发展适应于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急需恢复元气,迅速实现经济增长的现状。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经济模式逐渐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在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实现了节能降耗,更好地发展了新兴工业。低碳经济渗透于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时需与时俱进。传统理论一味地追求商品价值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破坏。旧的模式必将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新的理论需要充分尊重自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它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注重了协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低碳经济的低投入、低排放、高利用率、高回报率,完全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完成经济转型后,企业将收到丰厚的回报。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完全充分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降低CO2排放量对于社会经济长久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有效资源配置,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策略
实现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意识。我们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扩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充分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从而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我国发明的电子产品互联互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电子产品互联互通是全球首个达到3C协同国际标准的产品,它可以在不同电子产品间互通并有效地节省资源浪费。英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对我们也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如:向阳转移房屋的设计和应用。它利用现代化科技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地热管道实现不同房间的房屋保温。其次,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服务型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减少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相对较少,也符合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经济转型时期,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协调产业结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模式,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需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去管理企业。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流程,实现最大程度的清洁生产。在逐渐剔除传统的消耗性生产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生产理念即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生产流程等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做到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这不仅有助于资源保护,也有助于缩小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以“蒙牛”为例,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蒙牛”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战略。近十年来,“蒙牛”在环保方面投入4亿多资金建立了科学的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国家的一级达标排放。同时“蒙牛”企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成功进入了世界乳业前20强。企业要想得到高速发展还需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绿色技术并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将不同的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的方式实现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的在于实现清洁生产,控制并不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技术、资金方面的难度,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落实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企业也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引进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将生态发展的理念不断付诸于实践。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区就是低碳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典型代表。园区前身为上海钛合金厂,企业曾经是国内重点治理的对象。企业原厂的电能消耗占整个上海市的0.5%,烟尘排放达到了3000余吨/年,占全市的1/7。为了实现对环境的治理,企业引进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治理革新使园区逐渐实现了由高耗能、高污染生产逐渐转向低耗能、低污染生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选之路。
作者:梁雨田 单位:包九中高三
参考文献:
[1]李英,陈向华.企业发展价值取向对林产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大小兴安岭林区为例[N].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04)
关键词:绿色设计;石油机械;应用
对于当代经济而言,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其主流发展方向,但毋庸置疑的是,对于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依然处于探索时期。当今,石油产品主导着能源应用领域。由此可见,为了有效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并建立合理的低碳经济环境,将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作为切入点也是大势所趋。为此,本文以明确石油机械绿色设计的关键意义为切入点,对设计的具体方案加以探究,以期为能源科学开发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科学地建立低碳经济环境,并实现当代社会的长足发展。
1石油机械绿色设计的意义
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给社会能源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助推作用演变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只是能源开发以及利用依然处于完善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石油能源依然发挥着重大支撑作用。正因如此,对于石油能源的使用,是无可规避的,为了采用科学的方式,建立低碳经济,并实现长足发展目标,应当尽可能地优化石油开采流程,提升开采效率,减小因不合理的开采而引发的能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此举对于建立低碳经济体系以及实现社会长足发展目标而言,有着重大意义。当前在石油开采阶段,石油机械作为开采的核心用具,在设计上,重视可待续发展观以及绿色环保理念,对于高效开采石油大有助益,由此也能为石油产业产能的最大化提供有力保障。为此,注重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也是大势所趋,在石油产业中,它也是将低碳以及长足发展理念落实到位的关键。
2石油机械绿色设计的方案探究
在明确石油机械绿色设计的关键意义的基础上,对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方案引起高度重视,有着关键意义,如此一来,才能为石油开采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可立足于以下方面来探究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方案。(1)合理选择绿色材料。作为石油机械绿色设计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选择绿色材料是值得关注的焦点。由此,应按照实际经验来设计分析,在选材上,应当重视石油机械与应用环境的环保性以及协调性,除了与机械性能符合以外,还应有助于石油生产,达到最高性价比,并极度重视环保问题。总之,在石油机械绿色设计过程中,应当选用能够高效使用,易于回收的零污染材料。(2)循环利用的设计。在合理选用石油机械设计材料的基础上,应确立合理的循环利用设计系统,进而充分利用机械材料。对当前石油机械的利用问题进行研究不难得知,在其应用阶段,往往存在应用完毕后,局部零件拆卸后无法可循环利用的问题,不但极其浪费,并且也无益于长足发展。为此,在绿色石油机械的设计阶段,应当将下述设计原则落实到位:首先,采用简易的设计,进而减少所需换装的零件,为节省材料、提升利用率提供有力保障;其次,为了顺利换装多样化的设计,增加换装装备的使用频次,应采用灵活的换装设备装卸方式,采用通用化的装口;最后,注重零件质量问题,为其使用寿命提供有力保障,进而在换装应用时期,能够更加高效、长效地使用零件设备,增加循环利用率。(3)液压系统的绿色优化。在石油机械运作中,作为一种动力源,液压系统有着关键意义,液压系统的绿色化发展在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阶段发挥着重大作用。由此,让液压系统进一步集成化发展,节省需要更换的零部件的关键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4)应用环保装置。在对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注重绿色设计自身的环保性有着关键意义,这是绿色设计开展的本质,也是绿色设计得以合理运用的核心所在。当前,在某种意义上,在绿色设计阶段,所有石油机械都难免存在污染问题。为此,在石油机械设计阶段,应当将环保装置的设计,纳入考虑范畴之内。针对开采过程中生成的废料,应设置收集桶,进而减轻废料对于周边环境的污染破坏作用。
3结语
综上,在低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共同作用下,在设计的过程中,当代石油机械愈发重视绿色设计的合理应用了。为此,为了高效地进行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在石油机械中,本文明确了绿色设计的关键意义,并在此前提条件下,相应立足于选材、环保装置、液压系统以及循环利用四大视角,探究并讨论了绿色设计的问题,在石油机械中,对绿色设计应当注重的要点,应进行合理而精准地分析。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将优化思维,提升利用率,减小无谓浪费,降低环境污染破坏作用作为评估标准,进而推动绿色设计进一步将绿色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低碳环保观落实到位,从而让石油机械为保护环境提供有力支持,在为社会提供高效资源的同时,也能缓解石油项目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
参考文献:
[1]杨仁宗.绿色制造理论在石油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J].中国机械,2014,(4):45-46.
[2]杨卫星.绿色制造理论在石油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2):251-251.
世界遗产地区;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体系;生猪产业链;CDM项目申报;低碳畜牧;低碳住宿;低碳物流
[中图分类号]F224;F299.2;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53-02
一、世界遗产背景介绍
1.概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2.四川省世界遗产
四川旅游资源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据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0年8月1日,中国已有40处狭义世界遗产,74处广义世界遗产。归属四川省域的就有5处狭义世界遗产,1处广义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四川省丹巴县、理县、茂县的“藏、羌碉楼与村寨”也已录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6数据)。
二、低碳经济简介
2009年12月7日到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参加了这次会议。毫无疑问,这次大会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次会议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低碳经济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一般情况下低碳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机制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三、世界遗产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1.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保护世界遗产地区环境,防止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可能对其的影响与破坏。
2.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提高世界遗产地区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益,有助于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发展低碳经济顺应国际形势,是积极承担国际环保责任的表现。
四、以低碳产业体系分析世界遗产地区低碳经济发展
1.世界遗产地区畜牧业
当代中国人继承了中国人既有的“和”的概念,讲究天、地、人合一,讲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现代城市中久居的中国人对自然有着很深刻的向往,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世界遗产地区可以开发畜牧旅游业,增加畜牧业本身的附加值。
2.世界遗产地区旅游住宿业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筑房地产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已达到社会总能耗的46.7%[1]。同时,由于房地产业的相关产业极其广泛,发展低碳房地产的同时能够带动一系列的相关产业进行低碳升级,产生连锁反应,由此可见房地产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世界遗产地区发展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五、对世界遗产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建议
1.国家政府急需健全双遗产地区的低碳法律制度
对于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的建立问题,以公民碳排放权为法理基础概念并以此理念设计中国与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国内碳交易制度和碳税制度是当前的主要观点。其中的公民基础碳排放权是以整个自然界碳排放可以承受的总量除以世界人口数,得到的一个个人允许的基础碳排放值。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的约束性,我国低碳经济的制度设计以及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归纳出一套由中国特色的方案。
针对世界遗产地区,更需要健全法律法规通过以下功能来达成节能减排、抑制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威慑功能,主要针对想要违背“低碳”理念谋求个人利益者。
(2)惩罚功能,是针对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者,让触犯了的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惩罚。
(3)救助抚慰功能,是针对因为违法者的违法行为而深受其害的人。
(4)教育功能,针对所有公民,既包括违法分子,又包括其他人。
(5)美化功能,一旦以上功能发挥了其应发挥的作用,人类的生存环境无疑会越来越美丽,此所谓美化。
2.世界遗产地区景区管理创建“低碳景区”
峨眉山景区于12年前已实行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景区还在酒店和农民旅店饭店大力推行节能措施。多年来,峨眉山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
目前,九寨沟景区已编制完成了《智慧九寨专项规划》,并将在此基础上编制中国首个《低碳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力图通过规划摸清低碳家底,打造低碳产品,完善低碳设施,优化低碳服务和塑造低碳品牌。
世界遗产地区可以景区管理可以此二者为典范,以加强景区管理,走上真正的低碳经济之路。
[1] 刘水良,吴吉林,尹华光.我国世界遗产管理危机与对策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年01期.
[2] 杨效忠,王荣荣,韩会然.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世界遗产开发和保护模式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年05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两型社会;现状;设想
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二类课题《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途经分析-基于中外比较视角》(课题编号:2010XYKT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河北在经历了过去若干年的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后,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近年来,中央强调“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其实是在中国强劲增长动力之上增加一个平衡器。对于过分依赖煤炭、工业偏重、环境容量有限、环绕京津的河北而言,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唯GDP论的驱动模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来抓。发展低碳经济,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一)英国。低碳经济的先驱英国早在2003年就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5年英国建立了3,500万英镑的小型示范基金。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承诺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60%的长期目标。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
(二)欧盟。欧盟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整体水平较高。欧盟碳市场(EU ETS)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交易体系,该市场目前不同类别的碳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参考价值的碳交易市场价格。欧盟通过碳交易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促进私营经济参与低碳转型;二是借由交易盈利为欧盟发展世界领先的碳技术筹措资金。欧盟还实施经济与技术援助在内的项目目标式战略,如积极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10年11月10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一份新的能源战略――《能源2020》,拟在重点能源领域实施更加细化的行动计划。
(三)美国。美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一直在暗自发力。美国政府的举措可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2009年《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的均旨在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美国在新能源、低碳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世人有目共睹。
(四)日本。日本作为亚洲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也在不断坚定着低碳发展的步伐。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确定了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目标。2008年5月,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组了《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其中对住宅、工业、交通、能源转换等都提出了预期减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制度支持。同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2009年4月,《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出台,旨在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
(五)韩国。韩国2008年9月制定了《低碳绿色增长的国家战略》,明确了2009~2050年的低碳绿色增长总目标。以此为主轴,立法机构负责描绘法律框架,2010年4月14日公布了《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行政部门制定了阶段计划,韩国环境部新设“温室气体综合信息中心”,推行一项旨在到2012年前达到年均能耗下降1%~6%的计划;科研部门发展绿色技术及其产业,外汇部门发展“旅游”等货币资产项目。
(六)印度。印度是CDM项目大国。印度在《京都议定书》还未生效的时候,就看好并着手CDM项目,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CDM项目开发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CDM项目的政策。目前,印度在利用CDM机制方面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此外,印度还通过各种途径致力于国内的减排行动,包括对煤炭征收碳税为清洁能源提供资金支持。
(七)巴西。巴西政府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为出发点,结合农业和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替代产业。如,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生物柴油生产与推广的政策与措施。目前,全巴西境内27个州,有23个州建立了研发生物柴油的技术网络。金融支持政策是巴西政府出手的另一项拳头措施。国家银行推出各种信贷优惠政策,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融资;央行设立专项信贷资金,鼓励农户种植甘蔗、大豆等作物,满足原料需求。除此之外,巴西政府还大力号召和推动国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三、河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河北省处于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腹地,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借势京津辐射优势,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
(二)资源禀赋良好。河北省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
(三)前期基础坚实。为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河北自2007年开始实施“双三十”工程以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河北已经投产的风电装机规模居内蒙古和吉林之后,排名全国第三;在光伏发电领域,河北省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成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保定市为首批开展低碳工作的城市试点之一;以“生态科技”、“创新”为理念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作为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之一,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建设同样有助于低碳经济在全省范围内的崛起;河北在建筑节能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大部分城市新建建筑80%达标,唐山市新建建筑100%达到节能标准;在“节能减排”方面,河北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唐山新能源汽车、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保定中国电谷、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2010年重要经济工作之一,为河北省的经济低碳化发展确定了方向。
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一是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完善,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和金融系统支持机制;二是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碳增长是刚性的,短期内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三是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将是长期制约因素;四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最大制约;五是河北工业特别是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高碳”产业特征明显,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六是低效企业众多,单位能耗偏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七是高耗能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在河北占有大比重,短期内改造很难,从而导致高碳排放锁定,构成潜在风险;八是人们低碳消费意识尚未普遍形成。
四、发展河北低碳经济的设想
借鉴与参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立足河北现状,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对河北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明确低碳发展战略。战略是行动的指南,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行动的总体安排。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纳入全省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低碳经济的全面方案和行动路线,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同时,将二氧化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中,以制度形式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
第二,细化低碳支持政策。细化政策支持是落实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需要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省有关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探索建立适应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撑。
第三,开发低碳居住空间。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开发低碳住宅已势在必行。建议引入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标准的检查、执行力度;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高耗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推进建筑节能材料的产业化发展。
第四,构建低碳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镇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控制私人轿车无节制增长;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同时,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第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居民“碳中和”理念。通过对“碳中和”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分解和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力提倡,可以使人们深刻了解到生活中习惯和细节的改变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的作用,拥有越来越重要的环保意义。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都有无穷的改进空间,投入智慧就意味着减少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个人的积极行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可汇聚为行为减碳的威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意义重大。
第六,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低碳转型的方向下,为了改革过程不可逆转,同时使改革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是可承担的,应当坚持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路径。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地区或行业来先期试点,先在局部取得经验,再逐步扩大,最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五、结语
没有人会反对增长,因为这是繁荣和福祉的基石,需要调整的是增长方式。置身在一个有限的世界,告别“竭泽而渔”的野蛮增长,倡导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对我们过往所保持的唯经济发展单一维度评价体系的深刻反思,也是为了迈向更为人道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必将成为影响未来若干年河北增长后劲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如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