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商行政管理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构建长效机制需要对管理目标明确定位
“四个统一”的落脚点是要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目标,完成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重任。“四化”建设是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监管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因此。这里首要的问题必须搞清楚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实事求是地讲,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直没有把自己的管理目标搞清楚,可以说。现在弄成了一个夹生饭。
长期以来,众口一词地说是维护市场秩序。但什么是市场秩序?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秩序可以作几种解释:一是“市场经济的秩序”。市场经济是我国的经济制度,这是个很大的概念,其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是整个国家的事。或者说是“大部制”时市场监管部门的事。二是“市场的经济秩序”。讲经济秩序一般指金融、财政方面的秩序。三是“具体(或有形)市场的秩序”。如各种要素市场的秩序、各种商品市场的秩序。问题是这里的“市场”一般都是企业化经营。作为企业化经营的市场。它同企业一样,有其内部的经营管理和内部的运行秩序,这些内部的事情,尽管也是由市场产生的,但它不需要而且也不应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管理。如果说不是指单个“具体市场的经济秩序”,而是这一类型市场的经济秩序,那么部分市场的经济秩序也不能等同于全国整体市场的经济秩序,何况维护这种市场经济秩序的部门并不只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家。
从国外看,“市场秩序”这个概念是一个认识上不统一、解释上不一致的概念。市场自发秩序论和市场理性秩序论,或者叫自然秩序论和理性秩序论。他们对市场秩序的理解上,一般认为市场秩序具有两方面的内容,即市场内在的竞争秩序和市场外在的社会秩序。显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维护的市场秩序,也不完全是这里所讲的市场秩序,充其量也只是竞争秩序的部分内容。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和我国市场运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应该定位为“保障市场交易安全”。市场交易安全,是指交易相关者的市场活动或交易行为不损害(或不影响)相对当事人的权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的管理目标。进行战略谋划和管理资源配置。
二、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调整监管平台、配置管理资源
(一)工商行政管理内设机构应该体现“四个统一”的要求
工商行政管理的机构设置尽管进行过多次调整。但没能体现出监管与发展的统一和监管与服务的统一,服务型行政理念没有突出。因此,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对政府管理部门的要求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机构设置应该体现“四个统一”,即“监管与发展的统一、监管与服务的统一、监管与维权的统一、监管与执法的统一”。同时还应与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方向相一致。
调整内设机构,首先是调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现行内设机构。工商行政管理内设机构的调整。也应考虑战略谋划问题。长期以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有战略谋划和决策的可预见性,除了队伍建设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方面一般只有个年度工作计划,没有什么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整个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奋斗目标不清楚。因此。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内设机构的调整上应有战略管理。另外。为了体现监管与发展的统一。应该把企业注册职能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为了突出服务行政,还应成立专职的行政指导机构。
根据上述要求,建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内设的职能机构调整为:战略规划与法制建设司、企业注册与经济发展司、工商行政指导司、市场商品准入与食品安全检测司、公平交易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欺诈行为监管局(含商标、广告、合同、专利等方面的欺诈行为)。
(二)合理配置管理资源,突出监管职能
合理配置工商行政管理资源,我认为主要是四个层面的问题:
1.跨辖区设置工商行政管理办事机构。按经济区域设置工商行政管理办事机构应提上议事日程。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本是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从“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城市圈”、“长沙城市群”等区域经济发展看,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越采越密切。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已经对工商行政管理提出了如何协作和管理的问题,而相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一定形式的研究和管理。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实施监管和行政执法,应该打破按行政区划设置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限制,设立相应办事机构,推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的资源配置。建议加强核心职能部门的力量配备和财力支持。当前更需要使工商行政管理的核心职能,即反不正当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两个方面的职能作用不仅关系到市场秩序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直接影响到工商行政管理今后的走向和发展。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全体干部需要顾全大局。支持和配合机关内部的资源调整。
3.上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之间的资源配置。当前,急需加强执行层的力量,赋予执行层管理自。为适应今后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议加强市辖区的工商分局及工商所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力量,着力提升执行层的监管和执法能力,适当减少省辖市一级工商行政管理的人员配备。对于执行层,省工商局和省辖市工商局还需要下放一些权力,使执行层有一定的自,可以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独具特色的监管工作。
4.执行局与工商所之间的资源配置。建议打造“精局强所”。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具体负责工商行政的监管与执法。通过前两轮的机构改革,工商所已建立了综合管理模式,即一个注册受理室。一个责任区巡查中队。一个经检中队的“一室两队”模式。但目前,由于考核体系的原因,工商所工作的最基本体现就成了抓管理费的收取和罚没款的收入,而各项监管业务工作则相当薄弱。因而,有必要对工商所的工作职责重心进行调整,加强工商所的监管力量和执法资源配备。工商所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责任区巡查,像公安部门的派出所片警一样,在工作成绩的考核上,应把责任区范围内无照经营的情况、商品质量的好坏、居民对商品安全的满意程度、企业信用的等级、经营者的商标战略等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于“精局”不能理解为越小越好,而是从规模上讲,要求人员精明强干,工作效率高。
三、“四化”是构建长效机制的重要路径
(一)工商行政管理长效机制建设需要“四化”
由于长效机制是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因此。就需要对这个制度体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工商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四化”的内容包括:1.工商行政管理组织制度的“四化”。2.工商行政管理运作制度的“四化”。3.工商行政管理市场执法制度的“四化”。4.工商行政管理应急处理制度的“四化”。5.工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制度的“四化”。6.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的“四化”。
(二)“四化”不是限制改革
“四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四化”与进一步改革并不矛盾。相反,“四化”的过程将进一步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的改革。因为“四化”的实质是对科学合理、高效运作且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先进的管理模式或套路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而对于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的管理内容,“四化”将推动其加快改革。从当前的经济发展看,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进行改革:
1.加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应成为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制定“十一五”规划问题。提出要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正式将推进强县扩权、省直管县写进未来五年的改革事项。可见,由此传达出一个重要的改革信息,即省直管县有可能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从2002年起。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各省在“强县扩权”过程中,虽有细微的差异,但扩权原则基本一致一一能放都放。“强县扩权”的根本动因就在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翻不少专家认为。“省管县”这一改革,带来的是地方权力的再分配,最终将带来中国行政区划的大变革,即取消地级市。建立省县两级政府。尽管各方对这一政府层级的改革模式争论不一,但减少政府层级的思路无疑是大方向。嗍国家行政学院张占斌教授认为。“省管县”已经由学者探讨层面逐渐走入国家政策层面。
与实施“省(直)管县”的变化相适应,工商行政管理管理部门需要在管理资源和指导方式上进行调整。如管理干部的配备、执法人员的增加、办案经费的投入等都需要重新考虑。一般来说,目前我国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管理力量还不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问题更大。当然。在很多省份,由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在地的交通状况、工作条件、生活方式等,与大中城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相比差别较大。完全靠下调方式解决。困难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先通过干部定期流动来解决。
2.反不正当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能应成为工商行政管理的“重中之重”。从当前的市场情况和市场监管部门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生存之基,既不是企业注册登记和商标注册管理,也不是合同管理和企业的信用管理,而是反不正当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是通过制止和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通过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处理(包括调解纠纷和行政执法)而实现。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果想在未来的“大部门体制”中享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就必须把核心职能做大、做好、做出成效来。
3.工商行政指导应成为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在深化行政改革中提出的一个目标选择。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社会本位、民本位。政府管什么不管什么,全看社会和公民是否需要,并以此作为政府职能定位的依据,它与传统的以官本位、权力本位为特征的管制型政府相比较,是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理所当然的要尽职尽责。但是,我们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向公众提供体现部门特点的各种服务,客观地说,公安部门的“110”是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认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有自己的特点,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应是工商行政指导,即在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的范围内,运用自身的资源对市场主体采取符合法律规定或政策原则的非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行政行为。包括工商行政管理法规政策咨询、行政预警、行政调解等等。
4.电子政务将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务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而提出来的。根据联合国组织统计,目前世界190多个成员国中,已有160多个国家政府在推行电子政务建设。
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虽有不同的概念和理解。如“网络政府”、“电子政府”、“线上政府”、“IT政府”等。形成比较权威性的概念。主要是近年来召开的电子政务国际研讨会上,各国的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所达成的共识。2001年8月在美国硅谷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形成了一份《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指南》的报告,该报告指出:“所谓电子政务。宽泛地说,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使公众更加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让更多的公众可获得信息,促使政府对公众更负责任。”
虽然电子政务不能替代工商行政管理创新,但电子政务并非是简单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发展实质是对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是深化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创新的催化剂和助动器。因此。要想取得电子政务的成功,必须改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必须改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方式,全面提高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
四、“内和外顺”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的“软实力”
(一)内和外顺。主角主动,配角到位
工商行政管理不可能包打天下,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市场监管涉及诸多部门。评价一个部门的工作业绩。主要不是看其管理内容有多少,而是看其管理成效大不大。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理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已有管理职能进一步梳理,对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唱主角的职能,要主动请求其他部门配合:对于那些同其他部门交叉的职能,不推不抢。主动商谈。协作执法;对于那些配合其他部门实施监管和执法的工作,要态度积极,配合到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在相关部门共同执法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二)“软”“硬”结合。把“软实力”融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以上改革建议是属于工商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改革“硬”的一面,但是,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硬”的管理方式、强制的行政执法还不够。还必须有“软”的一面,即通过工商行政管理的“软实力”来实现、扩大和巩固市场监管效果。
“软实力”概念是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来的。“软实力”的最初解释是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现在,“软实力”已经被使用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工商行政管理的“软实力”。应该是指工商行政管理规制的震慑力、工商执法的人性化和工商干部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无形力量。提升“软实力”比建设硬实力更艰辛,不能立竿见影,除了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和提高市场执法的效能外,还要有市场监管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以及服务行政的成效。只有如此,才能像我国的公安一样:坏人见了心里害怕,百姓见了感到安全。
一、推行并联审批,提升工商形象
并联审批工作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此项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向服务社会公众、服务市场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也为我们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目前,从工商职能角度来看,并联审批的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们工商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1、方便了服务对象,提高了行政效率。
我国加入WTO后,迫切的问题就是改革政府职能,建立以为企业服务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政府管理模式。开展并联审批,打造"数字工商"就是工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企业的有益尝试。从并联审批的形式来看,不受"一厅式"限制,通过计算机连接所有的前置审批部门,具有范围广、节奏快、效率高的特点,特别适合审批事项超过两项以上的餐饮、宾馆、娱乐等行业;从接受服务的对象来看,并联审批的应用,为企业和个人获取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从实施的效果看,较好地解决了交叉审批的矛盾,使过去必须到多个部门去办理的事情,现在通过网络窗口,很轻松地得到办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企业、个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服务,减少了企业因办理相关证明手续往返于部门之间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机遇。
2、实现了政务公开,遏止了行败行为。
与传统的办公手段相比,推行并联审批,实现了政务流程自动化、政务信息电子化、文档管理规范化,精减了一些不必要的审批权、办证权、检查权,减少了机构、压缩了层次、合并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进一步提高了工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政务公开。同时,由于并联审批制度是建立在完整的监督保障机制之上的,监察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督查督办",随时监督工商等审批部门的审批情况和反馈时限,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变结果监督为全程监督。从而有效克服了等消极弊端,杜绝一些人为障碍和办事推诿、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也从根本上减少了滋生贪污贿赂的土壤和机会。有利于增强工商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利于树立工商部门在群众中的威信,真正成为"服务型工商"。
3、提高了工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工商形象。
推行并联审批,打造"数字工商",对我们工商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观念要更新。过去是凭良心办事,封闭式管理,面对面交涉,暗箱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行政费用高,工作强度大,矛盾点集中,容易引起权力寻租,产生腐败。利用网上政务公开的功能,推行并联审批,实行开放式管理,可以在有效机制的约束下,帮助公务人员实现观念的转变,高效、廉洁地为人民服务。否则,如果政务公开的观念、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跟不上,只能是流于形式。其次,知识要更新。过去注册人员只需要掌握一般的工商管理知识,就能照章办事,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影响了监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并联审批的推行,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工商知识,还要有法律知识、科学知识和自动化办公技能。第三,管理办法要更新。通过开展网上并联审批,打造"数字工商",实现网上政务公开,提高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和管理对象的费用,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了行败,真正树立了廉洁、高效、优政、勤政的工商行政管理新形象。
二、推行并联审批,重在运作到位
今年年初,工商玄武分局在市工商局和玄武区政府的支持下,组织精兵强将到推行网上前置并联审批最早的杭州工商局学习后,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玄武区试行企业注册网上前置并联审批方案》,并以区政务中心工商注册大厅为依托,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手段,以"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反馈、先照后证、逐步推广、效能监察、定期回访"为主要程序,组合工商部门"一门式办照"与多部门并联审批为一体的审批模式。在技术上,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数据库在线操作,应用了B/S技术和流程自定义、多重安全身份认证等国际流行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得该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软件开发及硬件投入上已经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全力支持网上并联审批系统。4月1日起,我们对涉及卫生、环保、公安、消防等前置审批的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试行网上前置并联审批,将政务大厅"搬"到了网上。通过一段时间试运行,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9月22日上午,随着蒋裕德副市长轻轻一下"点击",玄武区企业注册网上并联审批系统正式开通,从而改写了"跑证"的历史。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近20家企业成功地在网上注册登记。在并联审批的推行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八道程序运作到位:
1、一门受理。
设立公共秘书制度,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定期培训公共秘书,定期培训业务知识。公共秘书统一受理企业申请,申请方式分为两种:
(1)到政务中心填写《并联审批申请书》;
(2)直接在Internet网上填写,发送至政务中心。工商注册大厅设置并联审批前台,公共秘书负责接待咨询、受理网上填表、网上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公共秘书受理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后,根据企业登记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初审,认为各项必备条件已齐全,并且经营范围中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指导投资人填写《并联审批申请书》,并发放有关前置审批部门的《申请须知》。
2、抄报相关。
公共秘书根据申请人填写的《并联审批申请书》,填写《并联审批申请抄报表》,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传送至各前置审批部门。
3、并联审批。
相关前置审批部门在收到《并联审批申请抄告表》后,主动与申请人取得联系,对企业申请的项目进行审核,在规定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具体的审核意见,并将意见签署在《并联审批申请抄告表》前置审批部门意见栏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至工商部门。如遇到需上级部门审核的,可顺延3个工作日,并反馈给公共秘书。
4、限时反馈。
如没有特殊原因,相关审批部门必须在工商部门发出抄告单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在抄告单上签署意见盖章,逾期未回复的,视为认可。
5、先照后证。
工商部门收齐前置审批部门意见后,对条件符合的,在5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须核发许可证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上并联审批程序完毕,取得了营业执照和许可证(批文),投资者方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对条件不符合的,终止并联审批程序。
6、逐步推广。
先对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事危险品、易燃易爆等特种行业经营者和网吧除外);从事酒吧、音乐茶座、咖啡馆、书店等行业经营者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至各类法人企业。
7、效能监察。
为保证并联审批制度的正常运转,各并联审批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自我监督管理。区监察局进行流程跟踪并开展效能监察。通过现场检查、参加联席会议、听取申办人意见、设立投诉箱、公布投诉电话等方法,参与并联审批全程监督。版权所有
8、定期回访。
组织各参与并联审批的职能部门定期对经过并联审批申领了营业执照的企业进行回访、检查,加大监管力度。检查中发现企业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前置审批部门会同工商部门签发停业限期整改通知,逾期仍不合格的,前置审批部门吊销许可证,工商部门责令变更经营范围。
三、推行并联审批,有待完善提高
并联审批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操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
1、并联审批单位范围狭窄。
在现已实施的并联审批工作中,已并入网上并联审批的行政审批单位,只涉及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一部分行政审批权限单位。因此,应不断扩大入网审批单位范围,提高并联审批工作的覆盖率。
2、与真正意义上的"并联"存在差距。
现在实施的并联审批工作,是同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并联。在实际登记审批工作中,区(县)分局受理的登记事项中有许多是需要市属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这些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只停留在市级,还有的需要区级单位审查后由本系统上报审批。所以,应打破级别限制,开通区对区、区对市、市对市、市对区的并联审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最终实现真正的并联审批。
3、技术服务和硬件维护不到位。
在实行并联审批的过程中,因为程序设计不完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系统不能自动刷新、注册号预留位数不够、出现重复信息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材料的传送和档案完整准确的保留。
因此,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该依托《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现有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充实服务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具体从以下三方面不断完善并联审批工作,打造"数字工商":
一是可以将并联审批系统与现有的《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连结,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争取实现市工商局和各区级行政审批机关的连接、各区(县)工商分局之间的连接、各区(县)工商分局与市属行政审批之间的连接。从而政府各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管辖区域内涉及行政审批单位的变动状态,确保不脱节。
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公务员队伍的新兵,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形式和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时常会感觉自己的知识不足,力不从心。初任公务员培训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两周的学习期间,在党校领导、老师悉心教导下,我不断的的努力,获益匪浅。为克服不足,不断自我完善,也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学习工作,特自我鉴定如下:
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做好笔记,积极消化吸收,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使自己在思想道德、政治觉悟、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学习,使自己具有了一定的政策分析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行政能力,能较熟练操作国家公务员的具体实务,更使自身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当今迅速变化着的世界形势前,我们应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精髓的同时,进一步掌握行政管理知识,进而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我知道,我还做的很不够,但我会沿着这个目标自觉学习,努力钻研。
党校的学习即将结束,但新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决心积极工作,把我的知识、智慧、信念和生命溶于我所热爱的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不负党校老师的辛勤培育,不负组织的殷切期望,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素质需求;卷烟销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22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112
1 概述
当前我国卷烟销量面临着“三大压力”和“四大难题”,2016年1~11月,烟草行业生产内销卷烟4311.45万箱,同比降低9.15%,实现卷烟销量4394.31万箱,同比降低5.51%。其中一类卷烟销量同比降低7.49%、二类卷烟销量同比降低7.49%。一类卷烟销量占行业总销量比重达到21.22%,同比降低0.45个百分点。在2017年1月18日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强调,烟草行业要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抛开制度层面来说,在提升卷烟销量的过程中,客户经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客户经理是连接行业和零售户的桥梁和纽带,指导零售户的卷烟销售,解答零售户疑问,传递国家局、省局、市局政策信息,可以说客户经理的优秀与否甚至决定了一个地区卷烟销量。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客户经理的直接领导,指导客户经理营销工作,培养客户经理营销技能,发现客户经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汇总研究,以紧贴市场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是影响客户经理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客户经理工作的成效和业绩离不开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的充分支持和帮助。那么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本文从一般性素质、条件性素质和主体性素质三个方面一一探讨。
2 概念界定
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指的是各地市营销中心的经理、副经理,各区县公司(营销部)分管卷烟销售的经理、副经理,行政级别基本上在正科及以下。各市局(公司)分管卷烟营销的领导和省局(公司)卷烟处的领导在行政级别基本上属于副处或者正处,侧重于卷烟销售的宏观指导,并不从微观基层方面研究卷烟营销,因此二者不在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的讨论范围之内。
3 素质需求体系建设
由于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指导客户经理的实际卷烟营销工作,同时还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既需要基层工作经验和技能,又需要一定的管理知识,因此成为一个优秀的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素质十分复杂,总体说来,包括一般性素质、条件性素质和主体性素质三种。
3.1 一般性素质
一般性素质指的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础科学文化素质,这些科学文化素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的方向。
3.1.1 管理学。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学知识,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划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流程管理、文化管理和经营管理四种。管理人员管理客户经理,安排任务、考核绩效、实施奖惩、推动客户经理团队工作进度,需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管理人员查找发现客户经理工作中的问题、优化工作环节、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需要作业流程管理的知识;管理人员凝聚客户经理人心、激励工作热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文化制度管理的知识;管理人员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决策、为上级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提供建议、执行贯彻经营销售方案,需要经营管理的知识。此外,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SOWT、平衡计分卡、二八法则、SMART、KPI、PDCA、5W1H、FAB、头脑风暴法、鲶鱼效应等管理工具的相关知识,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去做管理。
3.1.2 营销学。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营销学知识。按照营销学的内容进行划分,分为市场调查、产品定位、渠道营销、广告营销和服务营销等内容。管理人员需要对本地市场的情况有具体的了解,包括零售户信息、客户和潜在客户信息、商品信息等,需要市龅鞑榈募寄埽还芾砣嗽痹诹私獗镜厥谐≈后,需要对当前销售的卷烟和新品卷烟的销售定位有所了解和认识,需要产品定位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握客户经理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不能让非法卷烟流入市场,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渠道紧紧抓在自己手中,需要渠道营销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在当前控烟形势如此严厉的情况下寻求新的传媒手段和广告方法去宣传卷烟,需要广告营销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对零售户的服务,提升零售户服务体验,需要服务营销的知识。总而言之,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是一名优秀的客户经理,在成为管理人员之后,为后来的客户经理在各种营销方式和策略上提供帮助和指导。
3.1.3 财务学。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应当对客户经理在各个月份、各个季度的营销工作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了解的指标除了售出卷烟的数量品规之外,还包括售出卷烟的销售额以及这些销售额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利润,因此应当具备一定的财务学知识,包括财务规划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预算管理等。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只看重公司的销售额,也要懂得公司的成本、收益、利润等相关财务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给公司带来的影响,以实现整个行业“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2 条件性素质
条件性素质指的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价值观、事业观、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从客户经理岗位上升为管理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认知性条件。
3.2.1 价值观。价值观指的是人基于一定的价值或者作用而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者取向。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对上承担着领导对于销售任务的督促,对下还要做好客户经理的沟通帮助和安抚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去约束自己,使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公司和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能够产生价值,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3.2.2 事业观。事业观指的是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优秀的客户经理升职而成,身份从一般同志变成了领导,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迷茫,认为自己已经成为领导,开始疏离之前的同事,希望自己变成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也有的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责任心,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辛苦的一线岗位,可以享受工作的成果,这两种不正确的事业观都会产生管理手段粗暴、工作缺乏沟通等一系列管理问题,因此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有必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3.2.3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指的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极强的抗压能力。卷烟营销必须面对各式各样的零售商户,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都高低不同,甚至让人疲于应付。因此当客户经理无力解决销售中和零售户沟通存在的问题之时,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就需要亲自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卷烟销量的拐点逼近,管理人员必须时刻面对来自上级的卷烟销量任务,但是国家控烟的力度加大,常规的销售手段受到限制,销售工作不好开展。因此卷烟销售管理人员承担着来自行业内部和行业外部的压力,需要极强的抗压能力才能高效地投入工作当中。
3.3 主体性素质
主体性素质指的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在本岗位上工作需要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用于直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3.1 业务素质。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过硬的业务素质。首先他们需要对国家、省局和市局的卷烟销售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在一个年度当中,不同时段的卷烟销售任务也分轻重缓急,这些轻重缓急情况通过文件的形式向下传达,因此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文件要求,张弛有度地对下属的客户经理布置任务;其次他们需要对本地区的销售市场信息十分了解。销售市场信息包括人口总数、吸烟者占人口比例、吸烟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情况,还包括了本市场的不同零售户的卷烟销量、零售业态的比例以及零售户对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等。卷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做到对这些情况心中有数,安排客户经理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3.3.2 领导能力。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层,也应当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优秀的客户经理升职而成,缺乏领导能力和领导信心,不能消除下属客户经理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怀疑,缺少对领导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解决能力,日常领导也是“以情动人”,缺少“奖惩并重”这些基本的管理手段。因此,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应当清楚定位自己的角色变换,扎扎实实地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
总理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认为应立足科学发展观,紧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工商。
一、提高执行能力,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执行能力是建立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领悟的基础之上,要提高执行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和领导水平,着重提高从政治上把握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用科学的态度,健全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领导者的决策行为,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第三,要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诚团结的领导集体,这是构建"和谐工商"的关键。
二、提高学习能力,构建和谐机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学习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已不仅限于地位和级别的权力因素的控制力,非权力因素正在和已经上升为主要因素,管理对象也从管理人财物过渡到管理知识和信息资源。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表现在获取知识能力的强弱上,更重要地体现在通过学习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强弱上;不仅表现在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上。因此,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才能促进同事间的相互合作和沟通,也才容易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产生共鸣、激发活力,这样构建"和谐工商"就有了较高境界的思想基础。
三、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构建和谐市场环境。一是要更新监管执法理念,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以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营造和谐执法环境;
四、提高文化建设能力,构建和谐的工商文化。文化,是一种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为一体的文化形态,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抓文化建设的能力。通过深入开展演讲比赛、文体比赛等创建活动,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先创优、和谐家庭评比、廉政文化、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和谐工商"的理念扎根到每位干部的灵魂信念之中,在陶冶情操基础上,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在队伍中树立正气,刹住邪气,培养和气,工作讲原则,利益讲风格,交往讲感情,岗位讲奉献,不干影响和谐之事,不做破坏和谐之人,大力弘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勤勉诚信,执法为民"的工商精神,在全系统营造构建"和谐工商"的浓厚氛围和风尚。
总之,"和谐工商"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活力迸发,全体工商干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工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大家庭。在这样的队伍中,队伍的潜力和干劲得到充分激活,创造愿望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充分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融洽,整个队伍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
1.1当前供电企业要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合同文本不规范现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制定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全面体现了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而现实中有些供电企业建设部门在签订项目施工合同时为了省事、减少麻烦或其他原因,未采用标准合同文本,而是用自制的、不规范的合同进行签约。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事项不具体、内容有歧义,导致结算时存在较大的争议,发挥不了合同应有的约束作用。
1.2违规签订施工合同。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而实际中有些建设单位并未及时与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或是未按中标结果签订合同,有的甚至在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的是一套合同、实际执行的是另一套合同。
1.3以补充协议替代中标合同。
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选定施工单位、签订中标合同后,又立刻签订补充协议,对中标合同中明确的结算方式、付款方式、价款调整方式进行重新约定,导致招标投标基本上只是选定施工单位,招标投标文件中的其他约定沦为一纸空文。
1.4签订补充协议以逃避招投标。
建设单位在前期招标投标中只将部分工程进行招投标,在后期实际施工过程中再将剩余工程以补充协议的形式发包给原施工单位,如办公楼招投标时只招土建、后期的安装、装饰直接发包,原招投标竞争择优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体现。
2供电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在基层供电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中并不鲜见,分析其原因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2.1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建设单位认为只要把供电企业交办的项目完成,至于建设程序、合同管理等只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就行,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感,依法行政意识淡薄。
2.2合同管理知识欠缺。
建设单位不熟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不懂得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合同法律意识差,认为合同管理制仅仅是招标投标选定施工方后签订一个施工合同就完事,未意识到合同管理实质上是贯穿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对造价、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控制;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谁都可以签变更;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等。
2.3合同管理人才缺乏。
建设施工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而在基层供电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机构中,很少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而是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交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2.4相关部门把关不严。
招投标管理机构在审核招标文件的过程中,未能对招标文件的条款进行认真的审核,导致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条款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最后的招标文件之中,影响最终的施工合同;合同管理机构在审查备案合同时,往往只看合同金额与中标金额是否一致,而对合同内容、条款的审查很少,未能尽到监督责任。
3强化供电企业投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建议
3.1要强化供电企业建设单位依法行政意识。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工程合同制管理,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3.2要强化建设单位合同管理意识。
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因此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合同意识,掌握合同法律制度,并自觉地运用到项目的管理活动中,从被动应付和处理合同纠纷转到主动预防合同纠纷,从而增强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控制工程造价。
3.3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项目建设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工程技术、法律法规和造价管理知识,让工程管理人员参与合同管理,从招标文件的起草、合同的签订、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场管控、直到合同终止的全过程,对项目进行预测、计划、分析、核算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合同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对供电企业合同管理的监督管理采取的步骤
4.1供电企业要强化责任追究。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供电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从招投标、合同备案、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对因合同管理不力而导致供电企业投资浪费的行为予以追责;审计部门要加强工程的竣工决算审计,对审计中发现“阴阳合同”、虚假签证等问题,积极向相关部门移送,严厉打击合同管理方面的弄虚作假。
4.2供电企业要确定专门人员或部门签收文书,并及时将情况向公司法务部门或相关领导汇报,避免贻误时机对公司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4.3接收人员在文书上签字时应注意送达回证与文书上名称是否一致,若出现不一致情况,应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签理由。
4.4合同人员签收时,除了写明情况外,还应注明签收日期。接收人员或部门在签收完送达回证时,应及时将相关文件转交公司领导或法务部门或直接与律师联系,在函件规定的日期里要有明确的回应。其次,针对合同条款,进行了逐条讲解,并明确每一条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5总结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区纪委组织召开的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是对全区行政执法工作的一次大检验,是交流经验、查找不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市、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一次深入学习动员会。下面我就***行政执法分局今年的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向大会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纠正。
一、执法授权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的执法权,是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委托,行使对辖区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
二、执法主体
按国家相关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单位(主体)和执法人员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
三、行政执法处罚权范围
1、市容环境卫生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违规的其他影响城市容貌的设施。
2、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小型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和处罚权。
3、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4、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5、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行为、在居民区开办企业产生噪声、在公共场所进行烧烤食品的行政处罚权。
6、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无照商贩的处罚权。
7、交通管理方面侵占人行道路的处罚权。
8、由公安部门行使的在商业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招揽顾客的处罚权。
四、公正执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1、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是行政执法的基本准则。一年多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依法监督下,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指导下,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从严管理,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刑事诉讼案件,受到辖区单位和商家业户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2、严格执法,管教结合,为区域经济快发展、大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相关政策和今年4月9日召开的“发展日”会议精神,我们在****及辖区的环境管控和企业发展服务上做了大量支持工作。一是在对企业的促销、产品展示、店铺招商、宣传活动等有利企业发展方面,在不影响整体市容环境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限为企业办理审批手续。二是在对违规的处罚方面,尽量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向违规者宣传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手段进行行政管理,即做到了宣传城市建设管理法规的效果,又收到严格管理的目的。三是在行使行政执法处罚权上,考虑到企业和经营者的违规目的和实际情况,做到分档次处罚,采取能帮教的决不处罚,能下限处罚的决不突破上限。对必罚不可的,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不能自行作出处罚的权利。必须经管理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认真研究,慎重考虑后,在征得违规者同意,心服口服的情况下,按法规规定进行处罚。一年多来,没有因违规执法、随意执法和滥执法而发生过上访事件。
3、特殊事情特殊对待,实施特事特办。**、**是今年我区在经济发展上打出的特色牌,吸引了省市内外名企名店入驻,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一处很有发展潜力的发财宝地。为此,我们对入驻的商家店铺在牌匾悬挂审批、门面装饰、开业店庆等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收到了商家业户的赞扬和好评。总之。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一切目的为了企业发展,一切行为为了区域经济繁荣,一切手段为了城市有序发展,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建设首善之区,构建和谐×××”的发展目标。
五、如何解决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问题
1、注重思想教育,保持执法队伍政治本色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个别政治觉悟低、思想素质差等问题,为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有必要加强思想教育。一是进行警示教育,教育广大执法人员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对耍特权;二是通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查找自身不足;三是开展国情、区情教育,解决个别人存在的思想僵化和单纯执法问题。在执法队伍中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始终与上级保持一致。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就是将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管理、规划管理、绿化、工商、交通等部门的全部或部分处罚权集中起来,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统一行使。这就要求城市执法人员必须是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一是要开展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定期进行轮训,并且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培训内容要突出法律知识、行政管理知识、语言艺术知识;二是要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创造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历水平,形成学识致用、学识丰厚的人才结构。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调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竞争意识。一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二是严把进口关,凡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必须经过政治、法律、业务等知识的考试;三是要敞开出口,每年对执法人员进行一次资格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从事执法工作,不合格者离岗培训或调出执法部门。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作者简介]陈奎庆(1965-),男,辽宁大连人,常州大学副校长,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创业力培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111)和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00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92-02
一、引言
自1999年中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急剧攀升,除了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高校软件硬件方面的直接冲击外,也带来了一个很重要、很迫切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变革,大学生“包分配”的就业制度逐渐演变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散去,大学生同样要在人才市场中搏杀,才能谋得一份职业,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出现“生多岗少”的窘境。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荒”始终存在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那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高校一方面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大学生合理就业。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不仅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并且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利的。这与我国倡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输送了大批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尽管政府、高职院校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创业教育,也纷纷启动了创业行动教育计划,提供政策扶持,搭建创业平台,但是高职生真正参与创业的比例明显偏低,创业规模小,创业成功率低是高职生创业的一大窘境。高职生创业比例的高低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高职生进行创业活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创业心理素质是重要因素。创业心理素质引导高职生由潜在创业者变为现实创业者,并且帮助创业者在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调整状态、克服困难、坚定意志,直达创业成功的彼岸。因此,研究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二、创业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
国外大量心理学家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创业者一般具备下面几方面心理特质:成就需要、内控倾向、风险偏好、自信。创业心理素质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促进作用,结合创业活动实践,创业心理素质可以提炼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和创业意志。
1.创业意识。个体从事任何行动都受到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特征的支配和推动。个体的创业行为也不例外,个体不可能无缘无故就产生创业行为,那是因为个体有了创业的兴趣和需要,进而产生了创业的动机,最终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启动器”“发动机”,推动、激励个体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维持、调整其创业行为,确保其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积极心理因素。创业意识可以让创业者长期保持一种比较高昂的创业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潜能,力助创业者取得创业事业上的成功。
2.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为顺利完成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是保证创业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它是以创业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经过分析、综合、总结、提炼、内化等心理过程的作用,并在创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功能。创业能力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化、综合化的高级技能,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市场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创业能力对创业活动的成效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决定着创业活动能否做大、做强。
3.创业行为。创业者拥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具备很强的创业能力,也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扶持,如果没有创业行为的发生,整个创业活动将只是美好的“愿景”。可以这样说,创业行为是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创业行为是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外界资源整合的创业过程。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创业方向、挑选公司名称、搭建组织结构、评估预算报告、租赁经营场所、募集创业资金、完成公司登记、进行市场营销、招聘和培训员工等一系列活动。
4.创业意志。创业意志是创业者自觉地确定创业目的,并根据创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险阻,以实现预定创业目的的心理过程,具有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特征。创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创业期间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重重困难和险阻,如人才欠缺、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都会对创业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创业者没有坚韧的创业意志来面对和应对创业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创业活动很可能功亏一篑。坚强的创业意志让创业者始终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引领其创业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其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和顺利推进,从根本上影响了创业活动的成败。为此,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切实把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好、塑造好。
1.提升高职生自信心。客观来讲,高职生大多是高考的“失意者”,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失败者”。正是由于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让高职生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感。但是这种自卑感对高职生却是致命的伤害,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迁移、泛化的作用,让学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为此,学校要借助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成功人士等各方有利资源,通过报告、讲座和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试,让学生逐渐明白和懂得高考的失利并不能完全把自己否定,很多时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挫折,一种磨难,世界为你关上一道门,也会你开启一扇窗,进入高职院校是人生履历上新的一页、新的开始、新的征程,利用在校的这几年把各种知识与技能学会、学懂、学通、学透,同样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只有学生信心上来了,他们才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积累和历练,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影响和灌输。让学生明白创业对他们并不遥远,也可以说很近。
2.提供创业政策扶持。深圳特区由贫穷落后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而针对深圳特区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深圳特区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政策扶持在教育领域同样适合。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与资金雄厚、经验丰富、人脉广泛的社会创业精英相比较而言,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大多数将以失败而告终。正是由于大学生创业活动将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得到特别的关心与呵护,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注册资金(本)可以分期到位;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各商业银行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2~5万元的小额贷款;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2年等。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出台了更加灵活、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的优惠政策,如上海市政府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
3.给予创业实践平台。光有创业理论,没有创业实践,一切都是空谈。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学校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开辟创业园、创业街作为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创业的“演练场”。在大学生创业园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强项等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从开办一个饭店、奶茶店、精品店等最简单、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开始,逐渐向管理咨询、广告设计、软件开发等高端创业项目推进。只有大学生进行了创业实践活动,他们才能熟悉了解:查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户注资(银行)验资(会计事务所)申请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税务登记证(税务机关)整个注册公司基本流程。营销策划,资金募集,广告宣传,财务预决算,员工招募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去面对与解决。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碰到很多挫折和困难,甚至于失败,他们只有经历过种种打击之后,才能成长、发展、成熟、壮大,等他们离开学校这棵大树的庇荫时,同样也能够适应,甚至可以说游刃有余,这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才是有效,值得去尝试与努力。国内高校中温州大学城创业园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4.营造创业氛围。学校的氛围很重要,如果一所学校学术氛围很浓,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学习和科学研究当中;如果一所学校商业气息浓厚,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商业活动当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什么样的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学生个体,但是环境的影响同样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富有激情,充满活力,很有冲劲,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让大学生明白他们不仅可以成为岗位的竞争者,更可以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去创业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失意者”,而是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成功者”。
5.获取创业知识。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创业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他必须掌握丰富的创业知识,这就要求这些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大学图书馆、学生社团、媒体资讯、与商界成功人士交流等方式与渠道,获取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广告策划知识、人际交往的处事原则与方法、专业技术知识等各种创业知识,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更需要得到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各方力量的关心与呵护。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和支持高职生投身于创业活动,让高职生不仅成为岗位的“竞争者”,还成为岗位的“创造者”,更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
魏平—一个20岁的待业姑娘,父亲是中央某部的处长,母亲是某厂的会计师,她三年前高中毕业。按照某些人的习惯想法,有这样好的家庭条件,就是上不了大学,谋个“铁饭碗”也不难,起码也要进“大集体”。姑娘的心中却另有打算:领了个体营业执照,在北京繁华的市区办起服装加工部,走上了自谋职业的道路。
探路需要勇气
当今社会,虽说对“铁饭碗”是否定的,但是对它孜孜以求的还大有人在;自谋职业虽然被提倡,可是瞧不起它的也不乏其人。待业青年要想迈开双脚走自己的路,确实需要勇气。
去年六月中旬,魏平的“天华服装加工部”亮牌之后,亲者不快,疏者摇头。好同学为她惋惜:女孩子搞点艺术工作多好,老是蹲下来给人家量裤脚多没意思!父亲说她不争气,母亲怪她太任性。魏平急了:“我既然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屋里的东西也该有我一份。我只要那台缝纫机,走我的路……”父母对女儿又气又爱又心疼。尽管他们不高兴,还是让她把那台缝纫机,连同电扇、熨斗和冬天取暖的炉子一起带走了。
“自己认定的路自己走,别人爱咋说就咋说”。魏平有一股闯路子的劲头,并且不企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倒愿意多经受一些坎坷。
高中毕业那年,她就借款买了烤箱,和一家饭馆签订了合同,请了师傅,联系了货源,还邀了几个待业同伴,准备开“汉堡包”自营饭馆。后因无房垒灶,结果前功尽弃。一气之下,把备齐的家什全撤了。这是她走上生活的第一次挫折。她总结了经验教训:承认自己幼稚,但不承认无能。失败没有动摇她探路的决心。这位雄心勃勃的姑娘,又设想开办一个“联合服务公司”,想把更多的待业青年引上自强的道路。然而,这个庞大的计划又没有实现。为此,她流过眼泪,但没有泄气。
不久,母亲所在的工厂要招工。通过考试当工人,小平不会拒绝了吧?全家人这样合计。想不到魏平硬是不去。她说:“社会上可干的事情多得很,为什么非要等国家安排?我自己的路自己走,那怕喝凉水咽咸菜我也认了。”
魏平是个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社会的姑娘。她常常闯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她并非为了吃饭,可是爱到饭馆转一转,看看热闹;也不为做衣服,却常去服装加工部看人家排队;她还喜欢同别人攀谈,特别愿意同待业青年谈心。注意观察社会,琢磨各种人的思想,这对她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以至选择生活道路,都是大有益处的。她看到人们吃饭难,做衣难,群众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也看到大量待业青年闲着东游西逛。她把人民生活中的不便与大量的待业青年联系起来考虑:一边是有事没人做;一边是有人没事做,这是多么不合理的现象!她把个体开业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了。她认为:个体户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前进的光荣事业。因此,她有勇气要探出一条新的生活道路。
开路要有本领
魏平说:“为自己,我不愁分文。我想的是干一番事业。”要开拓生活道路,要创业,没有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宽阔的知识面,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魏平的兴趣很广。她不仅爱画画,而且会摄影、洗相;同时还初步掌握了修理照相机、缝纫机的技术;甚至为将来当一名企业家而攻读外语、钻研企业管理知识;对医学也满有兴趣;不过目前重点是钻研服装这门技艺。她曾经对劝她搞艺术的好同学说:“服装行业也是一门艺术,想学好还真不容易呢!”
魏平高中毕业后,在一个服装裁剪班学习了四个月,基本上掌握了一般服装裁剪和制作技术。为了办好这个服装加工部,又常到服装厂向师傅请教。但是,仅凭这点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满足顾客对各种服装式样的需要,她收集了不少国内外各类服装裁剪书籍、杂志和时装画报,研究了大量服装式样。正是凭着这股子钻劲,魏平敢于接其他店棘手的难活,说了三天交活就决不会拖延。由于做工精细,又讲信用,加工部的信誉越来越高,生意越做越活,整天顾客盈门。
当魏平还在裁剪班学习的时候,看到服装厂积压了很多产品卖不出去,可是还在盲目生产。为了改变服装呆板单调的状况,她曾经设计了一种带飘带的连衣裙,兴致勃勃地送到服装厂征求意见,谁知竟吃了闭门羹。她不服气,心想:将来我要是当个服装设计师,一定要让人们穿得满意。
为了在服装行业上有所作为,魏平把全部心血都投入了事业。白天做活,夜晚学习,成了她的生活规律。她把白天遇到的各种问题记下来,晚上对照书本逐个钻研,边干边学。这样既学得快,又记得牢,技艺上很有长进。今年春节,竟忙得顾不上回家吃年饭,为此,她还哭过鼻子!
魏平享受过成功的喜说,也尝过失败的苦恼。但她抱定宗旨,无论如何也要为顾客服务好,衣服做坏了,别说不挣钱,赔钱也认了。有一次,一位中年母亲带着女儿来做衣服。她女儿身材比较瘦,可是骨架子并不小,而魏平没有掌握好这个特点,把衣服做瘦了。这位女顾客一向是在“蓝天”定做服装的,眼看女儿的衣服不称身合体,要求赔偿。魏平边道歉边劝说,希望让她把衣服改好。可是改了五次,还是不称心。魏平一边准备赔钱,一边还向顾客争取再改一次。最后,她到服装厂请教了老师傅,并重新量了女孩子的身材,终于把这件上衣改好了。顾客满意地取走了衣服,临走时道了一声:“谢谢!”魏平也高兴地送别顾客,深情地说:“欢迎您再来1”
上路决不回头
魏平开业的消息一传开,好同学和她疏远了,使她感到难过,但是更多的人鼓励和支持她,又给了她莫大的安慰。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金融机构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中的各种问题,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7〕42号)及我市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提升思想认识,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机制
(一)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我市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支持国有控股银行、政策性银行改革和拓展业务,推进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支持地方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增强经营能力;帮助做好风险处置、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等工作,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增强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激励机制。一是完善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办法。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进行单独考核和奖励。从2008年度起,市人民政府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增长情况纳入促贷目标任务进行重点考核,国有商业银行当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按当年新增贷款总额扣除大企业和个人新增消费信贷后的数额计算)应高于当年新增信贷目标任务的50%,城乡信用社应高于当年新增信贷目标任务的60%。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建立和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办法,重点考核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取消财政性资金在存款方面对地方性银行机构的限制,为金融机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积极协调解决银行诉讼费用、资产重复抵押、处置费用高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可视自身财力情况逐步实施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制度,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的窗口指导。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定期研究制定辖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实施重点,引导、支持和推动各金融机构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要积极推动票据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要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加入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其他资金市场,拓宽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渠道,增强融资实力和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的中小企业发展,通过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等为中小企业的设立和经营活动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不断降低行政收费标准;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规范中小企业的行为,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融资、财务管理提供专业培训,帮助中小企业规范财务制度,合规诚信经营,掌握融资技能,更好地满足融资条件和提高融资能力。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中小企业,要落实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措施。同时,努力培养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
(五)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成本和风险“双高”问题,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对中小企业贷款增幅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鼓励更多的银行机构和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服务。
(六)加强与省级部门、国有银行上级行的联系。有关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衔接汇报,提升省级以上金融机构增加对我市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信心。要争取将*纳入国家和四川省的金融组织机构改革、金融产品创新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优先试点和推广城市,申请上级部门在扩大对中小企业授权授信额度、开发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加快金融创新,强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一)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各项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把扩大中小企业服务作为降低信贷资金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培育新客户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城乡信用社要将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客户群体。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年度中小企业信贷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创新信贷管理模式。一是改进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授权授信制度,实行差别管理方式,支持和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风险控制水平将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适时下放到支行(县)一级。二是不断优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管理,循环使用”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三是加强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关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四是加强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贷营销激励机制。
(三)创新贷款方式。一是对能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的企业可减少办贷程序,简化授信流程。二是实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扩大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三是根据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和资产情况,灵活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多种担保方式的组合,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可采用信用方式。四是在抵(质)押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以保证方式为主发放贷款。积极探索和充分利用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大股东个人资产连带责任担保、经营业主联户担保、地方经济联合体担保等新型保证形式。
(四)创新信贷产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金融需求变化,推出符合我市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一是积极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业贷款等业务。二是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矿产开采权质押贷款。三是推出以个人为贷款主体的生产经营性贷款,满足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的融资需求。四是探索开办进出口中小企业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业务,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流动资金需求。
(五)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强支付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措施,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力度,在结算、现金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特点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综合运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财务管理、代收代付、投资理财、咨询评估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三、推进直接融资,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发展股票融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对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辅导,积极培育优质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力争到2008年底前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二)发展债券融资。加快培育发债主体,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统一发债,使中小企业符合国家核准发债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推出的中小企业捆绑式发债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
(三)发展票据融资。大力发展票据市场,推动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转让、票据贴现、票据质押贷款融资。充分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链优势,鼓励和支持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
(四)鼓励和规范民间融资。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企业可通过合伙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或通过集合委托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同时,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加强对合法民间融资的规范和引导。
(五)发展租赁和典当融资。发展金融租赁公司,通过金融租赁满足中小企业对购置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金需求;规范和发展典当行,通过典当融资满足中小企业短期急用资金的需求。
(六)积极支持创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高新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健全创业资金退出机制。制定我市发展中小企业创业资金的政策保障措施,从政策、中介服务、人才和科技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支持建立资产拍卖转让市场、产权转让市场,促进资产和抵押物变现。
四、完善配套措施,搭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
(一)建设政银企互动平台。健全政银企沟通制度,落实牵头部门,明确部门职责,努力构建良好的政银企关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协调例会制度,坚持按季分析、通报经济金融形势;二是做好优势项目、优质企业筛选和推荐工作。三是定期召开中小企业融资协作洽谈会,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秀企业。
(二)建设信用担保平台。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川办函〔2006〕182号)的精神,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作用,壮大发展商业性民营担保机构,鼓励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改善担保业发展环境。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可视自身财力情况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对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实际代偿损失给予一定比例风险补偿,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支持银行、担保公司、企业三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06〕9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发〔2007〕46号文件精神,做好对担保机构的政策引导、财务监管、业务指导和信息咨询,落实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政策和风险补偿措施,共同商议解决银、担、企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
(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一是加强领导,制订统一规划,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实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银行、司法、国土资源、房管、环保、安全、通信、质监、水、电、气等部门中小企业信息的联网和共享。二是依托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体系基础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对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曝光和制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在全社会形成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的机制。四是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服务体系。积极引进第三方评级机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应用第三方评级成果。
(四)建设中介服务平台。一是进一步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支持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科技创新、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政策法律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的管理,统一和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三是规范企业贷款抵、质押资产登记及评估行为,认真执行市政府《关于规范贷款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简化抵押评估、登记、公证等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减免行政性收费,明确和降低中介服务的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五、提升企业素质,增强中小企业信用能力
(一)提高企业综合素质。一是经营管理者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方式,夯实管理基础,推进管理创新,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治理结构。二是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检验和计量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素质,严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三是加强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努力成为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
(二)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主动加强金融知识学习,积极参与金融培训,了解各种融资渠道、金融产品、贷款程序,以适应融资规则的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小、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不健全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服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核算,健全财务管理,切实提高融资能力。
(三)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中小企业要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经营状况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遵纪守法、讲求诚信、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努力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切实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积极成为合格的信贷市场主体,为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加强信用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一)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制。认真总结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考核激励,狠抓工作落实,力争在3-5年使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二)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法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支持银行维护金融债权,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各种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积极支持银行维护金融债权。
[关键词]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25?02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任务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培养有用的合格人才。创业教育是这类院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如何依据自身特点优势,找到一条合适的创业教育之路,非常值得探索。我院经不断探索,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创建于2010年10月,是广西首个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总建设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截止到2013年7月,大学生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并核发营业执照的微型企业已经有39家,培育了微型企业雏形42家,涵盖教育、传媒、广告、设计等行业。如以经营电脑维修、电脑技术培训与购买指导等业务的“E佳电脑服务中心”,2012年创造营业额达到了35万多元;由“人民公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的“神冠杯”第二届广西高校教职工羽毛球锦标赛标识及志愿者标识,被确定为该项赛事的永久性使用标识;“蜂巢多媒体动漫设计公司”为Li Liang开发商制作iphone游戏“小鬼连连看”、为英国启助集团设计iphone手机游戏UI、为中国中铁一局制作架桥机演示动画等项目;梧州市纽斯信息服务中心与国内某知名快递公司成功签署合作协议,并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为本校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兼职岗位……创业实践平台培养了一批大学生创业精英,在创业发展区微型企业的相关部门工作的学生超过450名,参与中心项目的学生超过600人,参与中心管理的学生达200多名。仅2011年,梧州学院的各类微型企业共吸收和解决了35名毕业生就业,并吸纳了200余名毕业班学生参与各项工作。自投入运行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
(一)培养目标重点向大众转型,着力培养创业综合素质
梧州学院突破传统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的局限,构建“三步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步,面向所有学生传授创业基本理论知识。在覆盖上,以毕业生为主的创业教育转向所有年级学生,传授创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开设创业类必修课、选修课,培养其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第二步,面向有创业想法或有创业意向的同学,重点培养创业素质和能力。由院团委和学工部门共同牵头,举办创业项目培训、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举办各类技能大赛等活动,着重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第三步,对有创业潜能的创业精英,注重培养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优先技术含量较高、创新性较强的创业项目免费入住创业实践基地,使有强烈创业意向的学生凝聚在一起,配备专业的创业导师带队指导,提供咨询服务、管理与经营公司,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使公司得到真正的运营与实施,让学生能搏击于商海。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教会学生获取创业所需配置的各种资源,开展创业教育目的以兴趣为导向,而不是带很多功利性的一些思想。创业实践以社会责任的培养为目的,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创业成就梦想。
(二)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发挥创业基地功能作用
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挂牌成立了梧州市青年创业协会、青年创业俱乐部、梧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梧州市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中心由科技创新、创业发展、领导沟通、社会伦理、展览启迪和公共服务支持等六个板块组成,中心既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又是一个综合的实验室。通过课程体系、模训体系、实践体系和行动体系的‘四位一体’,扶持大学生创业、催生小企业。凡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填写《梧州学院创业项目申报书》 ,通过创业项目评审通过,可入驻发展中心。获得免费经营场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减免开创企业工商、税务费用,并且不定期免费获得创业专项指导和培训。
(三)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支持力度
在学校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构建与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提供创业政策资助。帮助学生在创办微型企业中能享受到更多国家优惠政策,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给创业学生带来专业的培训。学校邀请企业家做创业咨询和指导,工商、银行、税务部门的负责人过来指导如何申办营业执照、申请贷款以及税收减免。二是完善创业实践体系。建立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岗位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平台,筛选可行性创业项目,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得到创业的真实体验与锻炼,从而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的提升。三是加强创业文化体系。以大学生创业文化节为契机,突显创新创业精神,通过开展成功创业大学生经验交流会,传播创业思想,形成有利于引领学生想创业、敢创业、创好业的行为文化,营造创业教育环境和创业文化氛围。四是建立创业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创业各环节,特别是创业者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创业群体或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创业者所拥有的知识产品或服务的科技含量、市场前景、技术的可靠性、市场风险等进行评判与反馈,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减轻创业的风险,减少创业的损失。
(四)实现资源整合,企事业单位联动助推大学生创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与学院通力配合,在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措施、工商营业执照和资金扶持方面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政策扶持。其次,联合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梧州分公司举办的“创业与发展”校企项目对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梧州分公司与梧州学院合作成立的“移动应用商场”是“百万青年创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百万青年创业的进一步实施,利用移动业务的开发和应用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机会。此外,学院举行了梧州市民营企业家走进梧州学院创业讲坛、邀请梧州创业青年代表举办了2013“我的中国梦”――广西创业青年典型报告会、举办了优秀女性进高校创业专题讲座,旨在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创业培训和指导、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实现了创业教育从传统方式的知识传授和模拟实践向全真实战、真枪实干,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校企合作与互助。
(五)加快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创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中,提升创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增设实践性强的教育课程和特色实战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材和案例分析,根据本地的创业实际情况,开设了《创业管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与人生》、《理财、投资与创业》、《创业学》、《创业实训》等课程,开发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创业一本通》,让学生了解有关创业及管理微型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熟知创业的方法、过程和规律[2]。同时,加强创业实践课程内容学习,注重创业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职业知识等的培养。
(六)遴选优秀的创业教师,健全创业导师团队伍
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一批知名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选出主任、副主任、业务组长、咨询师、服务调查反馈人员,并聘请相关有经验的人员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创业导师聘任主要是通过公开招聘、公平竞争,遴选有能力、有水平、有经验的创业导师的要求。一是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二是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获得由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和颁发的SYB合格证书或相关创业导师证书;三是具有技术专长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四是从劳动、工商、税务、财政、物价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中选聘熟悉创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五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六是具有创业辅导经验和特长的专业人员等。此外,提升创业导师素质,引入创业培训机制。加强岗位和政策法规方面的培训,建立创业俱乐部,聘请有丰富创业指导经验的导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改变“照本宣科”的方式,力求激发和培养创业兴趣和意识[3]。最后,对创业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导师进行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对指导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优秀创业导师的宣传报道,将大学生创业成绩与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的评定表彰、薪酬、奖金的分配等挂钩,为创业导师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树生,创业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工程造价;合同管理;控制;重要性
Abstract: in view of pres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 som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tract management, th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to control the engineering cost should seize the key link for reasonable control of the project cost discussion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Control;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 TTU723.1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合同是一种契约,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建设工程合同也称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是指由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合同法》将承揽合同与建设工程合同分立,在事实上将传统的承揽合同的适用范围限于建设工程之外的动产。这一法例的采用与我国对不动产尤其是大型建设工程在立法上的重视程度有关。这是合同当事人双方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招投标等工作的主要内容。施工合同中关于工程造价确定和支付的相关条款,是整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重要条款。在当前建设工程市场发育尚未成熟、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信用体系和风险保障体系不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有待改进的情况下,在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许多不规范之处。
2 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2.1.1 确认合同效力的一般原则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审查:
①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格;
②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③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④审查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审批手续。
2.1.2 影响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的情形
根据《司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①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②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③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司法解释》第四条还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
2.2 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对无效建设工程合同处理的总原则是:尚未履行的判决不再履行;正在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并视具体情况按过错程度处理;合同已经实际履行完毕的,应当根据无效合同当事人的过错责任程度和工程造价构成情况进行处理。
2.3 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更要对施工合同进行管理。有些地方的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对合同的审查、监督和检查不得力。建设单位没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力量,遇有建设工程,便委托给监理公司,而目前监理公司的机构设置不规范,合同管理力量薄弱,往往很难胜任建设单位的委托;施工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施工单位,重视公关和预算管理,轻视施工合同管理,甚至没有专门机构从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
2.4 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3 控制工程造价,抓好合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3.1 把好合同签订关
签订工程合同时,最重要的要根据各工程的特点,应选择恰当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指工程设计变更或工程签证导致工程增减的结算条件和结算方法),因为不同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直接关系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其要点包括:①严格审查发包方资质等级及履约信用;②认真审查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审慎提交投标文件;③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并切实约定“专用条款”;④恰当约定工程的计价方式;⑤明确约定进度款的支付条件和竣工结算程序;⑥具体约定工期顺延的情形和停工损失的计算方法;⑦预防工程定金、保证金或预付款陷阱;⑧明确监理工程师及双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⑨详细约定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
3.2 重视合同后评估
合同后评估是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往往不为人所重视。其实合同后评估工作是件很重要工作,它是对合同好坏、管理得失的评估,它可为下一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合同后评估工作主要是总结合同执行情况,对合同管理好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对过时、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以及不严谨、容易被对方索赔的条款要加以改正。
4 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4.1 合同管理精细化
目前,各省级人大常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各省级《合同监督条例》,指导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合同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合同的种类繁多,条例内容只能对合同的监督和管理做出粗线条的规定,无法满足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各级建设工程行业主管部门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细则”已经迫在眉睫。
4.2 管理人员专业化
人是合同管理中最活跃的角色,也是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建设单位应设置合同管理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并应执有“施工合同管理人员资质证书”,加强对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素养的培训。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总结以往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做出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从而为国家财政节省建设资金。
4.3 项目建设代建科学化
所谓“代建制”,就是由政府组织理论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专业人员,根据行业性质不同,形成专业化的建设队伍,专门从事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管理。财政部门应积极参与项目“代建制”的推行,加强对代建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并利用“代建制”在合同管理中的优势,彻底消除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项目建、管、用不能分离的弊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4.4 合同签订审核规范化
建设单位应组织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专家,审核合同条款是否真实、齐全,并对承包方投标文件进行了解。通过审核了解,对不合理、不合法的条款及时予以纠正,不齐全的条款要补齐,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实施中减少合同纠纷和违约行为,避免对建设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