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育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其中实践教育教成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高校可能过于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却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中,必须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较高的教育教学效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普遍存在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教学中大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大多沿袭“满堂灌”现象,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强调理论需要灌输,加强课堂理论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理论教育的理解程度。但部分老师授课形式较为单一传统,教材教学中缺乏创新的案例,忽视了理论课的开放,从而降低教学效果。部分高校教师只注重教育信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动,导致学生对理论产生反感心理,不利于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1.2 教学实践无章可循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局限于课堂教学,由于实践环节无章可循,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明普遍存在以下现象:没有拟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缺乏晚上的教育体系;教学要求及教学标准不明确等。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划分为“课内”、“课外”,从而减少了实践教育教学总时数。
1.3 操作难度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具有宏观、广泛等特征,不利于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顺利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难度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难以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课堂;难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育教学效果评估较为困难等。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对策
2.1 合理设计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中,首先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与特征,落实各项实践教育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教学方法和途径的分类。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包括:基本原理课程、中国化课程、日常思想品德及法律行为规范课程等类型。各类型课程相辅相成,各具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社会专题,了解社区到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法律与思想品德类课程教学中,可根据实际的理论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与校园环境,积极开展以下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比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等,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规范的思想道德行为,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的可操作。
2.2 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其关键在于全面整合学校、社会、教学资源等,提高校内外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拓展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统筹结合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比如:“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考察和实习实训等。同时,制定统一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案,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比如,在每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由教学主管院系与相关的部门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制定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落实可行性的考核评估办法,并共同组织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2.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确保较高效率的理论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机结合教材、教学与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先进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中正确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实践活动。
2.4 指导大学生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文明礼貌意识、助人为乐意识、爱护公物意识、保护环境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民族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意识等。比如,通过利用校园宣传栏、橱窗、宣传碑、板报等环境进行宣传诠释国内外名人、名言、名句等,从而对学生的为人处事原则及其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指导大学生体验机关、企业、农村、社区等环境生活,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活动,在各实践活动中了解我国具体国情,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5 推动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必须从源头抓起,高校党政领导必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原则,设立实践性教育教学专项基金,为制度、人力、经费、交通等条件的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同时,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建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中进行磨炼学生奋斗意志,使其形成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大多存在形式单一、无章可循、操作难度高等问题,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实施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积极推动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进程,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毛廷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广西教育,2010,30(18):41-42.
[2]张丽,贺彦凤,王桂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2,30(11):160-161.
[3]吕金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4(44):182-183.
[关键词]矿山环境 恢复治理 有效措施 长效发展
[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34-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资源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类型,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必须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问题,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不容忽视。矿产资源的高利用率,符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国情需要,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为社会经济提供重要的保障,而且也满足了新时期下时代所要求进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为此,必须提高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做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以还原矿山地区健康的环境状况。要建立建全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执行,以保障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1加强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矿山地区的环境状况,充分解决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避免矿山地区中的植被受到破坏,以防止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有利于解决矿山资源开采中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水平,符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2现阶段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问题主要在于并未建立健全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并未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致于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缺乏法制保障。而且缺乏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未能得到政府有效的监督,从而难以保障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质量。
3解决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建全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为了保护好我国矿山地区的环境,则应当建立健全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为其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国并未意识到矿山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对其认识不清,因而在矿山环境管理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相关法律并不够完善。在我国所制定的立法中,只有少数文件简单的提到了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却并未制定出具体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致于矿山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得不到保障,难以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保护法》中制定与矿山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结合其他相关法律,来制定专门的矿山环境管理法规,并要求在开发和保护矿山资源的工作中严格落实此项法规。另外,一定要明确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目标,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配合各个部门来实施有效的工作。在保护矿山地区环境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对于破坏矿山地区环境的人要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效果提供重要的保障。
3.2制定完善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所谓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指预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活动下所受的影响,是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矿产事业中。对于矿产事业来说,制定完善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矿山地区环境水平,可提升矿山地区环境保护工作能力。所建立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应当包含一定的内容,要预估矿山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矿山对人们生活区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降低影响的方法,提出可靠地解决方案。矿山资源的开采是一项规模偏大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为此在实施开采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制定合理而正确的环境影响预估并以此来编制相应的报告书,以全面评价矿山资源开采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3.3制定完善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督制度
为了保障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则必须建立完善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督制度,以此来约束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加强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管理。政府应当重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以避免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出现不正确的措施,影响了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其主要是监督所制定的矿山开采计划是否科学,所实施的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是否具有可实行性;检查所采用的相关材料和设备是否完善,质量是否合格,对于一些有毒物质的处理是否正确等。
4结束语
加强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顺应了时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会逐渐增大,如何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我国应当全面了解我国矿山地区的环境状况,加强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认识,明确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矿山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恢复治理措施,以保障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质量。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与我国矿山实际环境状况相结合,以选取最合适的治理办法,从而保障我国矿山环境,促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龙,孔令,张云国等.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制度现状及对策[J].中国矿业,2011,20(4):44-46.
[2]张璐,黄德林.完善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若干建议[J].资源与产业,2012,14(2):43-48.
2、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研究
3、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保险监管制度创新
5、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问题研究
6、我国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
7、河南省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8、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9、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10、论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危害和对策
11、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2、不完全对称信息条件下小额贷款需求者的行为选择问题研究
13、保险销售误导现象研究
14、论保险业与银行业的渗透、竞争与合作
15、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16、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
17、基于次贷危机启示的我国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18、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19、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大内需的关系探讨
20、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2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规律研究
22、关于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思考
2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24、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5、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与成因分析
26、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27、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
28、论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29、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31、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研究
32、大小非解禁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33、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模式及运作分析
34、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35、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36、新农村建设下河南省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研究
37、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基于某一地区的实际调查与分析
38、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39、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40、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41、家族企业融资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42、关于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的探讨
43、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
44、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分析
45、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46、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探讨--以××银行为例
47、银行并购与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48、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初探
49、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50、中国风险投资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1、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52、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和启示
53、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54、汽车保险欺诈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55、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竞争特点及对策
56、保险欺诈行为的博弈分析
57、综合经营趋势下我国银行保险的创新发展
58、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与理性选择
59、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
60、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61、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发展策略研究
62、创新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6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64、论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对策
65、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变的效应研究
66、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成因及对策
67、关于完善农村信用社体系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
68、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69、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70、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71、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扩张问题研究
72、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
7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7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75、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跨文化风险及对策
76、新形势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探讨
77、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78、巴菲特投资管理策略研究
79、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80、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
81、金融市场的内在经济特征与金融危机
8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83、我国垄断性行业暴利的来源、影响及治理对策
84、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风险研究
85、银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
86、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87、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88、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89、如何看待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与管制
90、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
91、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
92、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93、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思考
94、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9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6、论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9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98、试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限度及其完善对策
关键词 塌陷问题;煤矿开采;对策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83-02
0 引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非再生资源,但是在开采中,因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煤矿开采所造成采空塌陷问题以及相应处理策略具有实际意义。
1 调查某省因开采煤炭造成的坍陷情况
为了研究开采煤矿造成的采空坍陷情况,本研究对某省开采造成的塌陷进行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在2007年,该省采空塌陷的面积就达到2310平方千米,而到了2011年,采空塌陷面积达到5000平方千米,调查统计情况如下所示。
从该表中可发现,该省煤矿开采急剧上升,采空区坍陷面积随之而骤增,2011年采空区塌陷面积占据总面积6%,成为比较严重问题。因此分析其采空塌陷问题势在必行。
1.1 将大量耕地毁坏
上图就是从某煤矿开采区域中所拍摄的,毁坏了大量的耕地。事实上一旦采空发生塌陷就会毁坏大面积的耕地,只要某些地方发生缺水,就可能造成这些地方发生严重沙漠化,上图中一部分植物开始变黄,朝着沙漠化发展,从本次调查发现采空塌陷造成土壤中缺少水分,影响到种植的禾苗正常生长,甚至有许多地方禾苗枯死,几乎是颗粒无收,这样农户必然对煤矿不满而出现矛盾,影响到当地发展和社会安定。
1.2 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图2是研究某省某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过去是一望无垠的森林,但是煤矿开采后不到十年,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许多大树和植物相继枯死,山顶上几乎成为了光秃秃一片。一旦发生塌陷问题,必然降低生态环境,许多良田荒芜,山顶上缺水干旱,而低洼之处成为水洼积聚之处,导致种植极为不便,严重影响农作物产品。塌陷之处常年是积水,必然形成了沼泽地,更不能够种植农作物。
1.3 房屋受损
一旦采空区出现了塌陷,就会影响到地面上各种建筑物,上图就是因为发生塌陷而造成房屋倒塌,危害到当地农民正常生活。
1.4 设施遭到毁坏
采空区一旦发生了塌陷,还会毁坏当地的管道、排灌设置、道路及通讯等相关基础设施,不但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还可能危害到人们的生存。对某省的调查中就发现这种现象十分严重,甚至还导致某一些地区长时间停水停电。
1.5造成地质灾害
当煤矿开采造成采空塌陷时,必然造成大面积区域发生空心化的状态,必然给地质造成了不确定因素,一旦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出现各种异常现象,给当地造成极大的危害。
2 处理采空塌陷问题的应对对策
从上面分析可知,因煤矿开采造成采空塌陷问题较多,都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乃至正常生存,因此必须要依据实况采取合理的应对对策。
2.1 从技术入手做好对策
1)浅层及无积水塌陷地,就应该削除高低整治复耕,塌陷不深或者积水较少都要平整土地,修缮相关排灌系统,还要改善耕作的条件,种植树木及各种农作物;
2)当塌陷较深或者积水较多之处,就要从深部挖一些土填到浅部,重新将耕地复垦,整理成土地,复垦出发点不但体现到土地经济价值上,还从土地社会和生态价值上体现出来。复垦上还必须要合理规划,要注重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几个效益相协调;
3)改善采矿所用方法;日常中常用采矿法为放顶、分层以及长臂等等,因此合理改善开采方法,例如合适地区采用高压注浆、协调开采以及部分填充等各种技术,有效降低开采中存在的塌陷事故,主要就要选合理开采方法;
4)及时进行福坑;当不断开采煤炭时,地表面会随之发生不停移动,时间一长就可能出现地表移动现象,就要及时复垦采空塌陷地方,及时填平地表裂缝或者塌陷之处,并且要注意下降的地下水位会影响植物生长,造成较为严重生态问题,因此就需要及时对生态用水进行补充,及时填补存在的问题。
2.2政府要大力支持
1)增强采煤区域的环境意识,加强法律的约束,有效对塌陷进行预防。政府要专门投入治理资金,利用矸石回填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有机协调,实现同步发展;
2)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在很多地方因为塌陷而出现塌陷,造成毁灭性与不可逆性,必须要从治理上入手,依据坍陷实况采用生态学、塌陷学以及环境学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有效治理塌陷区;
3)加大监督力度;煤矿开采企业并不会自觉治理塌陷问题,因此政府必须要极大监督力度,依法政治非法经营企业,监督各煤矿运营情况,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顿,确保煤矿开采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本文就是以某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从调查统计中可知采空塌陷的问题极为严重,所以必须要有针对性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才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王汉斌.山西煤炭开采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2009(12).
[2]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浅谈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1).
“扫黄打非”运动式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文化艺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模式和效应
文化视角下的儒家思想持久性与边缘化
战略协同型政府模式的缘起、途径和特征
层级视角下的低碳政治
国外政绩评价的兴起、价值及启示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结构、效应及构建路径
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两种社区自治机制的比较——基于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理论的视角
非典型税收国家:当代中国的表现与陷阱
2011年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新进展
清末自由权样态分析
美国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及应对
现职公务员为何不得作为听证代表
行业协会自治权基本法律问题浅议
制造业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分析
大学精神的“本土化”资源——以省思书院精神为视角
促进广东现代产业发展的金融模式探析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简述
改进社会管理重构四个机制
公民身份视阈下的社会排斥与公共治理
执政环境与地方政府涉政公共事件分析
我国政府微观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突发事件中的危机修复——以9·10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为例
建立农村基层民主绩效的测量指标探讨
政治信任的研究缘起、逻辑基础及分析范式
论网络政治动员及其功能与趋向
美国的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经验及启示
对我国执行公开的思考
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中合理性标准的运用
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悖论与完善
广东特色农业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转型发展策略探析
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广州商务服务业区位布局分析
以文化共识为基础建设幸福广州
职能分工:我国市区政府间关系再造的新思路
地方环境治理中政府合作的实践探索
官僚制批判研究:起点、进程与归宿
公共政策的代际负外部性:发生机理、影响及其内在化
政策监控视域中公共政策滞后之防范
县级政府执行力纠偏问题探讨
论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
西方政党政治中的弱势群体正义与协商民主
现代国家的建构逻辑及面临的责难
自卫权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可能趋向——围绕美国“先发制人”口号的分析
行政法上不确定法律概念之解释
公民参与预算的法治建构:从规范到制度
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立法模式选择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框架下的研究
生产业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效应分析——兼析珠三角的相应对策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与对策
我国企业慈善事业发展路径探析
论高等法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36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多方综合治理为辅的方式,利用当前先进的检测技术与防治器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某些防御体系不够完善,专业人员匮乏,从而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常见问题
1.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的指导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防治机械,r民不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将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加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损失;农作物防治体系也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制,在病虫害泛滥的季节要及时做到提前预警,在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出现之后能及时管理和正确应对,在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要做到当机立断,全方位多角度把控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
一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力是农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不能及时发现和积极应对,进而导致危害的扩大;二是政府部门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政府和农民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农业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的上传下达。
1.3专业人才匮乏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专业的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能够做到科学有效,但是当前农业部门待遇低,工作辛苦,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技术人才缺乏就不能对病虫害防治做到实地考察研究,进而不能形成科学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现今病虫害防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老化,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农业资金不足,不能及时为技术人员更新设备和培训,导致技术人员闲置。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应对策略
2.1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只是农民的事,也不只是政府的任务,而是农民、政府、技术人员相互紧密配合协调而完成的。因此,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有效且科学的防治体制,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科学组织防治,协同治理。在农作物防治体系中,对组织建设、人员调度、技术支持、服务方式和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
2.2注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因此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宣传力度。一要让农民具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这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敲门砖”;二要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去,为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答疑解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的发生。
2.3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
农业病虫害防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当前我国农业要求科学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要保证技术人员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过硬,沟通能力强,政府就要加大对技术人员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从而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4完善监测网络,建立检测系统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指农作物病虫害“防”和“治”。只有不断对病虫害检测网络进行完善和扩展,才能让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预警效果更加显著。在日常的病虫害检测工作中,要做到全面、专业、科学化。而在整个工作中,各部门要做到协同一致,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转。
3结语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农业相关部门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增强农民和政府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管理体制和检测体制的建立最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史玉萍,郝晓艳.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06):71.
[2]森文华.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0(03):46-48.
[3]许立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2015,(31).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法
0.前言
地下水资源的循环持续应用对创建洁净、环保、低碳城市极为有利。倘若无法应对处理地下水资源持续应用有关问题,便会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形成不良影响。为此,应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策略,凸显地下水资源综合效益,预防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形成破坏影响。在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可凸显有利影响,降低不利因素。可在保护与应用资源之中赢得平衡。本文基于这一目标研究了地下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方式技术,明确了应依据具体的污染物类别、地貌地形状况、区域地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合理可行的治理方式,进而提升工作实效性。
1.地下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法
1.1抽出处理修复方法
抽出处理修复技术方法为修复地下水异位的核心技术手段,实现了广泛持久的应用。伴随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深化发展,令该方法具备了更丰富的含义。应用该方法修复处理通常划分成两类,即地下水动力管控以及处理地上污染物质。该技术依据地下水形成污染的范畴,在场地之中布置定量抽水井,借助水泵以及水井抽取污染地下水,而后通过地面净化处理设施进行有效的污染治理。该抽取阶段中水井水位将不断降低,位于水井四周将构成水位下降漏斗,令四周地下水持续的流入水井,降低污染扩散。可引入地表径流,回灌入地下,也可满足当地供水需求。
当前抽出处理修复方法主要的治理对象包括十二类污染物质。典型目标为TCE,还包括卤化有机物质,例如VC以及PCE等。
1.2监测自然衰减修复方法
监测自然衰减法是利用污染场地天然存在的自然衰减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减小,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达到污染修复目标的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自然衰减作用包括对流、弥散、稀释、吸附、沉淀、挥发、化学反应和生物降解作用等。污染物的自然衰减存在于任何一个污染场地,但是自然衰减强度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污染物性质和地下环境条件。对一个具体的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能否采用监测自然衰减法修复需要调查评价。通过野外和室内物理、化学、生物调查获得有关数据,进行自然衰减有效性评价,包括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提供生物自然衰减正在发生的证据,估计污染物衰减速率和衰减容量,预测修复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等。
监测布置应考量污染源的综合分布以及具体的扩散模式、呈现出的地质水文状况、开采地下水的条件、呈现出的水化学特点等。应引入点面结合方式,明确核心重点。针对区域状况应进行合理管控,监测控制对象主体为排放大量毒害物质、危害影响明显的污染源、重度污染区域,供水水源基地等。监测点位的设置应基于地下水质中污染物质的扩散状况明确。
1.3原位修复方法
原位修复方法可用于治理饱水带有机污染问题,并适合同SVE联合应用。具体方法为,注入空气至地下,构成气流屏障,预防污染晕持续的向下方扩散并发生迁移现象。可在气压梯度影响下对地下存在的挥发污染物进行汇总收集,并通过供养方式,令污染物完成生物降解。该过程之中,形成质量迁移转化的机理较为复杂,在各个修复时期,存在的控制速度以及效率也包含差别。
1.4石油污染物有效治理方法
针对石油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方式、水利控制技术、原位处理方式、化学氧化处理、生物修复方法、地下曝气以及综合处置方式。
应用物理方式手段,可针对导致石油烃污染现象的地下水展开有效治理,具体方式涵盖评比处理以及被动收集技术方式等。水利控制技术主要借助井群系统,利用抽水,或者向着含水层进行注水的方式,通过人为影响令地下水水利梯度发生变化,进而可令形成石油污染的水质同洁净水质实现有效分离。采用原位处理方式为治理地下水形成石油烃污染现象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方法技术不但投入经费较低,同时还可省略较多地表处理系统设施,可最大化的降低石油烃暴露,进而预防潜在的污染问题。为一类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治理污染方法技术。
原位化学氧化处理方式为新时期逐步研发的,可良好处置土壤与地下水之中石油污染物质。另外可采用地下水曝气处理方式应对污染问题。原位生物修复处理为抵御地下水石油污染现象的创新方法,在目前具备良好的发展前途。
2.地下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法比较
针对各类修复处理方法不同的工作机理,探究其治理不同污染物质的功效,可通过选择较为常见的污染物作为治理对象。例如选择汽油添加剂,比较各类治理污染方法的应用,为工程投资、技术方法运行成本、具体的治理时间以及呈现的修复水平分析提供统一的研究平台。
通过综合比对,区域调查层面,自然衰减监测修复方法所需的投入最高,接下来便是原位修复技术。工程设备配备投入层面抽出处理方法技术呈现出较高的造价水平,相比之下,自然衰减监测修复方法的技术造价水平最低。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中,原位修复以及自然衰减监测修复方法实力相当,投入成本较低,抽出处理方法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费用。系统检测管理工作中,自然衰减监测修复方法需要投入较多经费,而原位修复方法投入较低。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抽出处理修复方法总体成本处在首位,而原位修复技术投入成本水平最低。治理时间层面,排除自然衰减监测修复方法外,其他方法并不具备鲜明的优势与缺陷。修复处理的效果则为抽出处理方法排在首位,接下来依次为原位修复技术以及自然衰减监测修复方法。
3.结语
总之,针对地下水资源污染状况,为有效的治理修复,我们只有明确各类方法技术特征、应用机理,适用范畴,通过比对研究、内涵把握,合理的选择适用性、可行性技术手段,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方能真正提升地下水资源污染治理综合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温随群,刘雁翼,宋文娟.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29(2).
[2]吴亲帮.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1).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水土资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
引言
水土资源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带来的乱砍乱伐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出现了相应的严重水土流失问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抑制水土流失现象的基础性工作,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际出发,这是一项提升水土资源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最主要措施。所以我们在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可能出现或是已经出现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所具有的基础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基础工作,在对我国的水土资源保持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主要基础作用有以下三种:
(一)根基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一线水土资源的信息、数据和最新情况,对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能做到最新最细的把握,从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最好的应对政策,在水土流失前就做到主动出击,尽量把社会损失降到最低。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进行,提供积累大量有用数据,为科技人员有效分析水土流失情况提供有力的环境、生态、自然等方面数据,在确保准确分析现况的同时,节约了分析时间,缩短了生态工程的建成时间和资金投入。
(二)生态环境作用
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中,房地产建设、铁路建设、矿产工程建设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明显存在的,间接影响了水土资源的原来固有分布情况,如果对水土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么必然会出现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情况出现,这也是造成现今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大力开展,能从基础上实施监控,在适当时候提出预警信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也控制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辅作用
在地方部门应对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时,需要最新的实时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做出应对水土流失的可靠性方法。所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起到了辅助决策的作用,打破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得到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使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更加新颖化,科学化。
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投入力度不足
我国由于对水土流失现象的认知程度较晚,这方面的工作相对落后,所以造成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良性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地方政府的不重视,在已经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的基础上,有些甚至更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缺乏优秀的技术支持和专业人员支持,由于发展较晚,这方面的科学技术没有得到大力研究,这方面的专业技术高素质人才也没有得到大力培养,更是因为资金的投入不足使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没有得到有效的技术分析和保护性措施建立,这样就加大了已经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的治理难度,也使即将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防范。所以这个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是现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制度不健全和标准参差不齐
在我国现今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其特有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在长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今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度不健全,也是社会对水土流失现象不正确认识的表现,一方面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一方面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所以相关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健全;在各个地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标准也不同,这就好比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明显的区别一样,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利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没有良好的制度支持,就难以实现这项工作的权威性,而标准的参差不齐则难以发挥了这项工作的层次价值。
三、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对策
针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全面做出相应对策,为降低水土流失现象打下关键基础,也是对未来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改进方向。
(一)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面的投入
不管是在什么工作中,好的技术和好的技术人员都是良好工作的基础,我国应该从工作投入方面首先入手。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面积广,所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需要更多的投入,监测站的增加、监测质量的增加、监测力度的增加都需要资金来作为基础,只有做好了基础工作才能让监测事业更上一步,在监测技术方面,加紧研究先进技术设备也需要资金的大量灌注,好的治理技术更是需要最高科技人才的合理设计,所以间接的就需要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质量。
(二)健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制度,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
相关政府部门要认识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健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对政策,制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治理制度;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方面,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技术标准,在各个地方要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对水土流失程度不同的地方也要有特定的技术措施来进行有效保障,确保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愈加健全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监测技术标准,才能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行程一个良性循环,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束语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看似基础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数据上的保证,而且也是后期水土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我国地广人多,水土资源作为最重要的可利用资源,给社会发展带来基础物质提供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的财富,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认知程度较低,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不仅带走了仅存的水土资源,更是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所以有效合理的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施开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或者以后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对水土流失进行全面控制,使自然、生态、环境达到有机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松良,吴兴中.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及问题[J]. 水土保持通报,2009,02:58-61.
[2]高恒. 浅谈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09,10:166+168.
[3]伊鑫,汤佳. 水土保持监测基础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学,2014,09:67.
[4]陈杰,齐实,王奇,杨芝歌.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03:118-122+126.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2、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下的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3、我国公共支出的管理研究;4、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投资等问题研究;5、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6、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7、我国消费问题研究;8、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政策困境分析;9、中国失业问题研究;10、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与建设社会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2、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下的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
3、我国公共支出的管理研究
4、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投资等问题研究
5、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6、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7、我国消费问题研究
8、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政策困境分析
9、中国失业问题研究
10、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11、结构性失业与再就业工程
1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就业的影响
13、加入WTO与我国经济安全问题
14、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
15、试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6、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17、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员腐败的经济分析
18、论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19、转轨国家的经济波动与社会发展
20、转型经济的绩效、成因及展望
21、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22、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理论误区与发展中国家道路的选择
23、政府行为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
24、对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成因的辩证分析
2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
26、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
27、××区域支柱产业的选择分析
28、资源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9、××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研究
30、××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
3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32、基础设施投资与×地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
33、某某(省、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对策研究
34、关于某某(省、市)××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35、某某(省、市)××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途径探讨
36、新经济形式下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37、××省市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
38、××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的关系研究
39、××省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40、××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变迁分析
41、××省市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43、××省市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47、××省经济活力研究
48、××省的经济文化研究
50、××省市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51、××省市欠发达区域的梯度定位和发展途径
52、××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
53、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
54、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
55、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
56、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
57、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58、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场化改革
59、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
60、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途径
61、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62、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体制改革
63、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研究
64、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研究
××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65、××某某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考
66、××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67、某某(省、市)××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68、××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
××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及其内在的作用机理研究××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综合分析模型研究
××市旅游业竞争力优劣势分析××市旅游业竞争力发展对策研究
69、非传统旅游资源与××市旅游产业增长
××市非传统旅游资源发育现状研究
××市旅游业与非传统旅游资源产业的关联度研究
非传统旅游资源发育的城际比较研究
70、论城市垃圾产业市场化与管制体制改革
71、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研究
72、农业生产结构调查与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
73、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74、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转移问题研究
75、竞争与管制:我国医疗行业改革中政府的作用
76、××市零售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77、××市房地产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78、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79、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80、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81、收入分配的合理性的界定及调节
82、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
83、休闲消费问题研究
84、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85、和谐社会条件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观点的演进过程理论研究
和谐社会下企业承担多元社会责任必然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以及存在的负面影响的研究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困境解析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限度的建模实证分析
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分析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以及强化机制研究
86、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改革国有企业的思路比较
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
对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原因与对策的探讨
国有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分析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体制研究
87、公司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
88、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89、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90、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选择
91、企业家成长机制研究
92、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9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机制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
一. 前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走向社会,进入市场成了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搞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进一步调动事业单位广大职工开展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强化管理以及适应外部激烈竞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分工上未能按照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财务收支管理、财务综合管理等职能,按需进行内部分工,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成本观念,在资金使用上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财务人员工作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财务管理仅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核算,而对本单位的支出结构、资金成本缺乏深入地分析。此外,缺乏公平而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不利于督促财务管理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三. 如何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事业单位管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一种管理方式。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事业单位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事业单位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会计核算,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者系统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在对现有经营管理制度、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与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2)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各阶层特别是管理决策层的预算管理理论学习,以达成共识,从思想上做好落实预算管理的准备。现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存在着内在动因,传统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治理的集中表现形式,预算管理体系集中体现事业单位治理的各个环节,涵盖着委托-思想、控制思想、交易费用理论、激励理论等事业单位治理的主要框架体系。随着战略管理思想不断在事业单位中实践,预算管理日益成为事业单位战略的集中载体,成为实现事业单位战略的资源配置工具,现代事业单位全面预算财务管理均以战略管理为基础,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最近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奋斗目标。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在事业单位治理、战略管理和学习型组织构建上的理论学习,提高全面预算认识水平,并将其运用于预算管理工作实践,建立以学习型组织内部战略管理指导下的事业单位治理型预算管理体系。
(3)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具体行为上担负起社会责任,是强化会计工作内在的自我监督的有效措施。同时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在保持合法合规操作的同时,从全局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判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得以执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可以积极参与事业单位战略计划的制定,当然这需要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支持,采取能不断调整的滚动式预算或全面动态预算制度,为管理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使预算能更多地服务于事业单位战略管理的需要,使预算更接近于连续进行的计划过程。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能通过财务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刘川州. 试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商业 , 2008,(33) :123-125.
[2] 单永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资讯 , 2006,(04) :105-107.
[3] 王玮侨.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 2009,(11) :112-115.
[4] 胡红.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华章 , 2009,(09) :136-140.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预算;问题;解决措施
0.引言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建筑规模空前强大,建筑态势也是一片大好。建筑业的长足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建筑工程管理增加了不小难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被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在实际建筑工程管理中,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为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参考,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保障最大投资效益的获得。
1.预算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预算管理,使得建筑企业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盈利能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效益,他们会连接一切目标利润的经济活动,在管理过程中,使影响目标利润实现的所有因素均充分发挥最大潜能,全力促进预期效益的实现。在对各种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必须着眼建筑企业全局,全面把握市场动向,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努力实现科学合理地决策。其次,预算管理可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明确工作目标。
通过预算,将目标利润有层次地、分门别类地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然后延伸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常规工作中,成为员工在特定期间的具体工作目标。各部门对整个建筑企业期望获得的利润与本部门经济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解把握,员工在具体工作中,根据这个关系努力思考、想方设法来完成目标利润。第三,预算管理可以强化建筑企业管理中的控制工作。预算管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约束性,并且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控制着建筑管理的进行。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经济活动的状态计量、预算编制、制定经济活动的措施、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实际与预算差异的确定和分析、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等。通过制定预算以及预算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建筑企业的控制工作。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投资失控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开展基本建设治理体制改革,承揽工程施工、设计的单位和企业一年比一年多,数量多了,建筑企业的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在各个单位和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现行的取费基础、预算定额、预算编制的规定、取费标准等,在各个地区均有所不同,在各个行业也不尽相同。很多承担工程设计和施工建筑单位和企业,对工程所在地的相关规定了解不全面、掌握不具体,造成工程预算的实际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差错,预算管理质量不高。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投资失控的问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开发动态造价信息系统,并有效运用到预算管理中,控制投资。对预算编制人员和管理人员,每个月都应该进行相关培训、订制造价信息资料、不断更新造价定额信息,对各项规定全面掌握,有效控制投资。
2.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概算超估算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在建筑领域中,很好的应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和新工艺,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常常需要进行定额换算。但是,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在我国的实际实行过程中,多为滞后、静态的,使用的定额单价常常是几年以前的材料、人工和机械台班价格,在此基础上的工程量计算,肯定会出现取费差错。即使是新增补的定额,也往往缺少代表性,在实际的工程量计算中根本不适用,发挥不出其应有作用。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概算超估算的问题,要改变设计取费办法,对设计质量采取奖优罚劣的方法,控制概算质量。设计单位如果在不超出项目投资限额内,进行概算的时候对价值工程原理认真运用、对技术经济进行多方案的分析和比较,在不降低功能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案和新材料,以达到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依照设计单位节约的投资额度,按照一定比例对设计单位进行奖励。相反的,对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超出投资限额的,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罚款。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约束性,迫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
2.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预算超概算的问题及对策
预算管理在我国现行制度中大多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治理的意识相当缺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造价治理目标。工程监理单位治理的往往局限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以及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对投资决策的分析却很少介入。工程概算虽然由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完成了,甚至细化到了预算,但是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却十分缺乏,这就使得设计保守,而投资偏高。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预算超概算的问题,要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加强编审从业人员的工作管理,改变预算比较混乱的状况。同时,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中,要以从业人员的编审为重点,对工程预算进行必要的检查。
2.4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结算超预算的问题及对策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监督好设计工作,也没有能够全面推行限额设计,建设单位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来促使设计单位实行限额设计和精心设计,设计招标在大量的工程项目中都没有能够推行开,对设计方案也没有进行优选。很多设计单位没有完善的治理体制,只是片面追求了经济效益和设计工作量,在设计工作中缺乏精品意识。另外,现行治理体制下,在编制投标报价或标底的时候,一些承发包单位故意抬高或压低工程预算造价,使得一些工程项目造价与正常的社会平均水平发生了偏离。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结算超预算的问题,要加强造价预算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测算竣工工程经济指标,从而确定合理的工程设计概算依据和投资估算指标。对擅自改变设计、追加投资、扩大建筑面积、提高标准的,在审查造价的时候,不仅不予承认,还应由相关部门追究责任。
3.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预算问题,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建筑工程的造价,做好全程监督,严格控制,不断学习,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为取得最大投资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燕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86-87.
[2]黄莹.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108-109.
关键词:工业废水;废水监测;问题及对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一系列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国家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近些年,我国逐步加大治理工业废水的力度。工业废水监测作为工业废水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工业废水的监测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主要对这些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介绍,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一、工业废水监测存在的问题
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工业废水监测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业废水监测人员专业素养不够
且监测设备老旧监测人员时工业废水监测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研究发现,我国部分工业废水人员专业素养明显不够,没有得到专业的相关培训,没有掌握相应的工业废水监测技术,不能熟练运用仪器。一些员工甚至迫于压力或顾及个人利益篡改监测结果。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监测结果。工业废水监测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取得的成果不多。加上工业废水监测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故很多监测站的监测设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已不能达到目前工业废水的监测要求,测得的结果自然差强人意。
(二)工业废水监测机制不完善
工业废水监测是近些年才得到大力发展。整体而言,机制还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如监测部门不了解工业废水的性质、不清楚一些工业废水的分配模式,没有合理设置污水监测节点。监测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除此之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没有法律的震慑力,处罚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工业废水的监测结果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工业废水监测技术不成熟
众所周知,由于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种类繁多,工艺各异。其排放的工业废水复杂多变。难以明确其所含物质及准确浓度。故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对所取样品进行监测尤为重要。但目前总体而言,工业废水监测技术还不完善,亟待提高。很多技术在某一方面很有优势,但在另一种情况就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在有效时间及点位对工业废水进行监测。
(四)监测数据未得到有效利用
目前,工业废水监测数据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是,处罚力度不够,企业在权衡排污罚金和收益之后,愿意支付相对不高的处罚金,工业废水监测数据完全被忽略;二是,部分监测数据是根据监测部门的日常经验所得,不符合实际情况,监测数据不准确;三是,监测部门只顾数据的实时性及完整性,没有对数据进行相关加工,造成监管部门没有得到有效数据,失去监测的意义。
二、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出发:
(一)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使用新型设备
工业废水监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针对这个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使用技能,明确合适的布点位置和样本采集及监测方法;其次,对监测人员进行不定期考核,建立员工激励制,奖赏分明,使监测工作直接与员工的经济收入挂钩,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还要培养他们的工作使用感,给监测人员创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其不受金钱诱惑或权势压迫,使监测的数据可靠准确。老旧的监测设备会影响监测结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购新型设备,使其符合现有的监测要求,跟上时展的潮流。这也需要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能熟练操作仪器,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测功能。
(二)完善工业废水的监测机制
针对工业废水监测机制不完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完善工业废水排放节点。排放节点的安放直接影响着工业废水的监测结果。我们先要明确工业废水的性质及排放要点,对工业废水的后期处理等有个系统的概念,同时根据现场测试等情况确定测试设备的测试内容及成效。另外,我们要避免企业内部为避免废水排放浓度高而进行间接冷却水处理。此外,还要合理安插周边区域监测点工作,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另外,我们还需要提高相关的监测标准。目前的监测标准还存在很多缺陷,我们要从理论及实际两方面出发,寻找更严格的工业排水排放标准。此外,我们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工业废水监测的威慑力,使其更有效的执行。
(三)提高工业废水监测技术
针对目前工业废水的监测技术不够成熟这一问题,我们应积极研发,并在实际中寻找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寻找出更成熟的工业废水监测技术;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我们要积极改进,使其能在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工业废水的复杂性,提高工业废水监测技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随着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工业废水监测会越来越高效。
(四)使工业废水的监测数据得到有效应用。
针对工业废水的监测数据不能得到有效应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大企业排污的处罚力度,企业在权衡处罚和收益之后,会重新考虑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对工业废水进行相关处理,使工业废水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其次,监测部门不可以根据经验进行监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使监测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以被相关部门及企业使用,发挥其应用的价值;最后,监测部门在提交数据之前,需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数据具有针对性,满足监管部门的指向要求,监管部门根据数据和排污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提出相应改善办法。工业废水监测部门与工业废水管理部门有效结合,促进环保事业的大力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工业废水监测工作非常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监测的结果。目前的工业废水监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监测技术不成熟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高技术、完善检测体系等。但实际中,这些措施还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未来,希望这一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的工业废水治理能上一个大台阶,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李燕飞,何沣.废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J].化工设计通讯,2016,57(04):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