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简述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简述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时间:2023-08-04 17:2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述素质教育观的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简述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教育 反思

1.前言

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21世纪所需的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多样的,但这些人才必须满足“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共性要求。显然,在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方面,人文素质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使教育把求真、求善、求美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在传授教人求真的高深专业知识之中,又教人如何做人,辨物明志,标新立异,陶冶情操,求善求美,熏陶出一种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的人文精神和专业气质(刘永琴,2001)。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充分说明了《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视。

2.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即人文素质教育。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使其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热爱自然、社会、人类、历史,道德高尚、意志坚强的人。

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对当代大学生都同等重要,科技素质是一种求真的品质,它解决的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想要告诉人们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其解决所有问题的思路是“是”或“非”的一种事实判断;而人文素质追求的是一种善的品质,它主要解决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想要告诉人们的则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更多的是关注“对”或“错”的价值判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对于科技人才来说,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以及社会活动中的洞察能力和人际交往中的宽容精神,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加强人文教育,则是促使学生从科学理性高度超越困扰,提高价值判断能力,达到这种发展境界的必需方式和有效途径。因此,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不论他学的专业是什么,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工作,都应当在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相应的文化素养,并且与此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明确的社会责任感。

3.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一词,最先出自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用于非专业英语教材名称的“College English”,是指为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英语课,原称公共英语。1986年11月中国公共外语教学研究会更名为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之后,公共英语也被相应地改称为大学英语。后来“大学英语”渐渐地被人们认为是与“专业英语”相对应的非外语专业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大学英语与中小学英语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大学英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学是针对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而进行的以对话、交流、理解与合作为基础,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的师生之间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这种特殊交往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网络与非网络第二课堂教学为延伸,体现师生之间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相遇和文化对接。通过这种交往活动,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态度、观念,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基于跨文化理解力、沟通力和批判力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就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而言,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等,其目标是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教学大纲规定了要求掌握的4200个单词和进一步要求掌握的单词。为了检验学生对大纲规定的英语单词、语法等掌握的程度,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还设计和举办了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与四、六级考试密切相关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口语、英语人文性等知识的传授。这样的结果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参与意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熏陶更是无从谈起。此外,从教育者角度看,施教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追求“高过关率”、“高就业率”;从受教育者角度看,接受教育,就是通过四、六考试以获取好工作的敲门砖。由此,大学英语教学成了大学生改变自身处境、提升个人价值的工具;大学英语教学也就只注重学生实用生存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无视学生人格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养成的价值观的追求。显然,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4.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之契合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学生要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换言之,基于培养人文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旨在使大学生获得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两者都提到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具有民族性、人文性。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体现了人文精神,有它特殊的教育教养作用。外语教学的教养作用旨在与其他课程一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与高度文明相配的人。因此,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它涉及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它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的学习。通过它,不仅能学会语言本身,而且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陶冶我们的人文精神,提升人生的境界。

5.结语

总之,应把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到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努力把教育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们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良好的外语教学有助于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朱小菱,2000),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还必须通过教学的手段来关照他们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发展。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过程应当有助于学生养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获得全面的工作能力,从而成为他们生命的扩展、丰富和提升过程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永琴.人文素质教育观是一种深刻的人才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6-138.

[4]罗会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7(5):72.

[5]唐冬梅.大学英语教学与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11):78-81.

[6]杨连生.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49-52.

[7]张家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

第2篇

关键词:本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评价;主体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57-1

一、构建物理本真课堂

物理本真课堂是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完善的考评体制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涵养灵性,追求个性发展的课堂,还是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诸要素协调、平衡的课堂。物理本真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的课堂,是益人心智、培养气质、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利于个体主体性的发展。物理本真课堂应是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为起点和依据,着力改变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前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1.以兴趣为起点,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物理本真课堂要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思考,去探究。思考和探究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思考与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失败滋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

教师应有先进的教学改革观念,尊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物理本真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成为本位。传统的教学过于沉闷、机械、程序化,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僵化,所以只有开放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创造。从内容角度讲,开放意味着书本世界、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新课程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拓宽教学的视野,优化更为本真的物理教学课堂。正如夸美纽斯所言:“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教学不应始于对事物的语言说明,而是始于对事物的观察”。这种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感受,就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2.师生互动中动态生成的课堂。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创设动态的课堂。教师只有始于“简单”的设计,乐于“机敏”的倾听,追求“精彩”的意外,活于“生动”的情境,源于“积极”的反思,才能实现物理课堂的动态生成,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我们教师应该从生命的高度,以变化、动态、生成观点来关注课堂教学。

物理的本真课堂是师生互动、互助的过程,是双方平等的交流、视野的融合、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换、真朴人性的碰撞、科学价值观共鸣的课堂。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维与新方法。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实践策略,有效地应对课堂中鲜活的、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3.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物理本真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把握好该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层层深入。在设置问题时,要以“最近发展区”为原则,既不要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要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而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提问由浅入深,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独创见解的产生。

二、构建物理本真课堂教学评价

物理本真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看能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即课堂教学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否给予了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除了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提倡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创造性。除了要对教师“评教”,更应关注“评学”,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3.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的过程。

第3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能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在全球影响广泛。终身教育在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思维中人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从事一种职业的状况。它是一项全面性、连续性的教育理念,本质是“促进人发展的教育”,强调对人的个性及创造性的正常发展。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为人的个性提供机会,把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一方面这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人在一生中不断更新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消除了一次胜教育给人带来的失败和苦恼,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在暂时的失败或成功后重新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人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必将成为伴随人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念的一次更新,它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教育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和学习的终点,而成为教育新的起点;继续教育则是承接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继续推进终身教育的新发展。

1.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教育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拓展开来,扩展了教育的外延,强调了一个人终生都要接受教育,参与学习。为了不断适应高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每一个人必须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美国著名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曾发表论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1重点培养高等教育体系下的高校学生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多元化的参与式互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积极的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开展各类形式的学生活动,从学术类、体艺类、财经类、实践类等多方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

其次,应当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和话语权,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安排课程,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培养计划,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自主设计主修课程,从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培养学生的适应、应变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一个人的素质远比他究竟掌握多少知识更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能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大量的成功实例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力量”是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职业选择,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1.2注重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概念的内涵和发展方面来看,终身学习是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重大发展: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承认各种不同的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个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又称自我表现调节的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督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自我抉择、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人只有获得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受惠终生。信息化时代需要人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惟有自主,个体才能适应现实的不断变化。终身教育则将越来越依赖人们进行自导式学习活动的能力。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人们也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的掌握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发展则更为重要。因此,必须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的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随着人类迈人知识社会和学习化社会,人们的学习将获得充分发挥的环境,尤其在自主学习方面将会得到更大的自由和动力。由此自主学习必然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

2.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在2000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是现代世界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高等教育在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从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还是从教育实践的客体—学生来看,高等教育对人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系统来承担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序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战胜挑战,不断成长。

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尽管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职前和职后教育形式,可作为刚结束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的青年学习者来说,再进行高等教育是将来就职的一项基本门槛,接受高等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依旧是最明智的选择,同时在高等教育中完成心理的健康发育也有利于学习者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仍将是中学毕业后直接进人高等院校的传统全日制大学生。给这些人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终身教育的汹涌浪潮,高等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是十分艰巨的。

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它具有自我变革和自我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使命。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形式在不断扩展,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延伸,教育方法呈现出日趋多样化,教育层次则不断的细化和丰富,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指引其他教育形式的发展。

3.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终身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是21世纪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当今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毕业后几年就会过时,结构失业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只有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在时代的新需求下,人们必须接受不间断教育,学会终身学习,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接受培训、学习以适应职业的不断更新和劳动的不断变革,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将学习延续在人的一生中。

因此,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成为了学习者终身学习的一座桥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需求层次的高移,高等教育很难再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具备种类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则不断显现出优势。在职业流动性的不断增强下,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内在品质,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具备的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和其它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则凸显其优势,例如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外语十专业十技能”的多专业综合的培养模式,都能在促进继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对通用人才的需求。

第4篇

关键词: 高师英语 语法教学 生态课堂 内涵课堂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法主要是在中学时期。尽管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会涉及语法,但是中学时期的英语语法教学几乎覆盖了绝大部分的语法项目。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CET、TEM、GRE及其他类型的考试,多少都会有语法的内容。但是近十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英语语法教学不再是英语教学的中心和目的,英语语法教学逐渐被淡化,语法观念淡薄,导致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下降。江苏省高等师范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最近,高等师范学校提出要加强内涵建设,抓好内涵教学,打造内涵课堂,作为英语教学一个重要部分的英语语法教学理所当然要实现内涵提升,以达到英语语法教学的新境界。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内涵课堂呢?如何打造内涵课堂呢?这是高师英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师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对英语语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高等师范学校也不例外。具体表现在:

(一)学校层面

江苏省高等师范学校是2005年在中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的。由于成立时间短,对于英语专业的英语语法教材没有固定统一的版本和特别的要求。目前学校使用的语法教材的体例和市场上发行的英语语法书并不一样,系统讲述的少,练习的多。现有的英语教材鲜有系统的语法材料及练习,往往是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问题进行分散处理,语法知识零散,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语法概念,难以充分认识语法的规律性和系统性。而且这种处理缺乏相应的大量练习及典型语境,学生对语法项目只能做到了解,不能保证巩固及恰当地应用。而非英语专业根本没有语法教材,语法知识都是附在每个单元后面由精读老师顺带讲授。

英语语法课程本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可有的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急功近利,对英语专业课程进行调整时,增加了语用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的课时,而压缩了语法课程的课时,甚至取消了英语语法这门基础课程。目前多数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语法课程被安排在四年级开设,而且课时少,完全不能满足英语专业学生系统学习语法的要求。

(二)教师层面

有的教师认为语法学习是传统教学法时代的产物,采用当今的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无需专门学习语法知识,语法知识应该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感悟和积累。Krashen的支持者主张淡化甚至避免课堂语法教学,他们认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语法知识,就如母语习得一样。有的教师认为语法知识比较庞杂,规则之外的例子很多,难以归纳、概括。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和高师的前三年已经学过了语法知识,后两年专科阶段没有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据笔者的观察、调查和了解,大多数老师教学语法仍然是教授语法规则,注重语法体系的完整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师举例讲解语法规则、学生机械练习及学生记忆规则(安美华,2000)。而且,在讲授语法规则中,当例外条目较多,无法合理总结、概括时就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甚至背上沉重的负担。

(三)学生层面

江苏省高等师范学校招收的是二、三流的初中毕业生,学生的文化成绩远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单词的发音拼写、词汇掌握与记忆、英语口语表达、语法的运用都很差。他们无词类概念,对基本句子成分和句子形式辨认不清,时态的确切含义也含混不懂,更不会正确使用。另外对非谓语动词、倒装等问题更是没有头绪,学生的英语基础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反过来,英语语法能力低下,又影响了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关于“内涵课堂”

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而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科学界的定义是:主体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

根据内涵的定义可以得出,内涵课堂应该是抽象感觉的具体表现,应该是对特定一堂课的深层看法,应该是指一个内涵教师创造的有深度、有高度、有品位、有品质的课堂。内涵课堂是以理念为基础的课堂,包括深学理念、多求策略理念和勤于反思理念;内涵课堂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包括立体性目标、本体性目标和个体性目标;内涵课堂是有学生真实参与的课堂,包括参与的面和参与的度。一个课堂如果丧失了学科本体性目标,如果对新课程理念缺乏深入理解,如果课堂学习主体虚假,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缺乏内涵的课堂。

此前,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老师们一直在研究并努力尝试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的课堂,是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交往与互动的课堂,是开放与生成的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其实已经堪称内涵课堂了。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内涵课堂首先应该是生态课堂,是基于生态课堂却又高于生态课堂的高层次境界,应该融合外在表现与内在品位,应该侧重表现课堂的内在之美、深层之美、艺术之美和品质之美。

三、构建高师英语语法内涵课堂的路径

结合高师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要构建英语语法内涵课堂,建议从生态的角度研究英语语法教学,实现高师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瞄准生态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挥棒,是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的,它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学目标瞄准生态化就是指教学目标要力求多元化。新形势下的高师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师资的师范学校,其英语专业语法课也应该和其他高校英语专业语法课一样,是融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集学术和人文思辨于一课的专业基础课。英语语法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习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运用能力,更是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教师引导、环境熏陶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

(二)语言材料源于生态化

选择好的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语言材料生态化的基础。学校要选购优秀的合适的教材,还要在制度上支持教师从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选购适合高师学生的语法资料。英国语言学家Palmer(1939)等认为语言必须在情境中呈现和练习。它强调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的使用和学习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情境。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学习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目的是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渲染和熏陶。而目前语法教材所选的内容大多是没有背景、非自然的语言,学生感到厌倦,教学效果不好。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获得较大的语言输入,学到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语言表达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时事新闻、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书面材料,这样既让学生处于一种客观的英语氛围中,培养语感,又让他们了解世界动态,了解英美历史文化知识,锤炼英语技能,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体现生态化

英语语法是一个生态系统,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子系统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子系统内部各个因素的联系和子系统间的联系,把教学内容纳入整个系统中,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单个语法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英语语法。在语法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而要积极扩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

(四)学习方式倡导生态化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者建构知识,因此,学生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摆脱被动学习,崇尚自主学习。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求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鉴于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个性化的知识获取方式,培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由于语法课时有限,每周两节的语法课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法技能,学生不应该只依赖语法课堂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如今,英语学习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各种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同时可以通过校园网更新各类英语考试真题,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素养。但是,在提高学生整体语法水平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语法基础扎实、词汇量大的学生,鼓励他们课外多看一些难度大的材料。而对于语法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从简单的英语材料开始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语法训练。

(五)教学方式追求生态化

语法生态系统中的系统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和网络等。如果其中的一个因素在生态系统中没有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其自身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与其相互关联的其他生态因素就会受到牵制,课堂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这就要求语法课堂的教学方式生态化,实现生态主体(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生态主体与所在环境的互动。

高师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是开放的,充分利用最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当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可以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生态教育观强调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主体身份与教师互动,还要实行“生生互动”。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对语法规则理解的程度,然后结合实际,设计练习和问题,更好地增强语法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提问、练习和学生回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轴,围绕学生如何学而展开。长此以往,他们的理解能力、口语能力、写译能力、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提高。生态化的授课模式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交际语境,让他们真实体会语感和语境,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能力。

结语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正确理解和准确输出语言的前提。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学习者必须坚持但是又要灵活运用的语言法则。在当下普遍提倡生态教学理念的背景下,高师英语语法教学要用生态课堂的理念指导和组织英语语法课堂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态语境中探索语法规律,运用语法规则,内化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从而构建具有高师特色的高效的英语语法内涵课堂。

参考文献:

[1]Haugen,E.The Ecology of Language[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2]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向明友.换个方法教语法[J].中国外语,2008(6).

[4]虞哲中.课堂内涵与内涵课堂[J].浙江教育科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