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

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

时间:2023-08-04 17:2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青少年 素质教育 作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12-02

音乐教育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青少年德、智、体、美、思维方式、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学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音乐的学习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中的作用,不断改进音乐教学。

一、音乐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分析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正确观念的形成;音乐教育主要通过音乐欣赏并夹杂对音乐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喜欢并了解音乐。优美的音乐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可以陶冶情操,能够美化、激励青少年的精神,促进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正如荀子所言:“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只有正确的接受音乐教育,才能树立自身的正义形象,逐渐融入社会大集体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

其次,音乐教学可以促进青少年正确信念的养成;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能够促使学生们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念,学生往往会树立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如:《黄河大合唱》的学习,在了解创作背景之后,带着历史的厚重感欣赏并学习这首音乐,便能够感受到冼星海当时的心境,通过多种演唱形成,展现出了中华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明天会更好》通过歌词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热度。这些音乐都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坚强向上,勇往直前的信念。

再次,音乐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音乐教学能够使青少年提高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的能力,同时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意识,能够使青少年坚定自己的信念,自觉杜绝不良诱惑,处于叛逆时期的青少年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建立自身的优势。

最后,音乐教育可以丰富青少年的情感,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阶段,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容易形成复杂的思想情感,此时,适时的欣赏优美的音乐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例如: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时,首先根据家庭情况的相似程度将学生分组,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起学习《感恩的心》、《听妈妈的话》、《父亲》等歌曲,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谈谈感受。

二、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分析

首先,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实体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包括文化知识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同时,能够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联想能力,通过欣赏音乐,学生会不自主的联想音乐发生的情境以及其中人物的感彩,充分培养了青少年的想象力。

其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习动力。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自身感悟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放松自己的身心,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使学生平心静气,能够培养学生反省自身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荷兰教育家赫伯特说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通过音乐学习,学生们能够开阔思维,加强自身器官的结合,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欢乐颂》、《仲夏夜之梦》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的氛围,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将联想到的东西和感受结合起来,谈谈对音乐的理解,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

三、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分析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促进学生外在素养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气质素养,而学习音乐或者是乐器的学生容易散发出一种自然的亲和力,美国调查发现,在美国中学生中,学习乐器的同学更容易获得老师学生的好评。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一种从一而终的精神,在学生演出或者演奏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形成一种坚韧,有张力的外在素养。为此,在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音乐教育。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各地中学生的升学压力普遍较高,音乐教育要起到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的作用,在音乐教学的同时,大课间公开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能够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消除疲劳提高下节课学习效率,在上学时播放节奏较快的音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身体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音乐教育可以在课堂上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音乐教学,教师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能够营造健康向上的音乐氛围,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在学校广播中播放中国传统音乐,在创造高雅的音乐氛围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结语: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越来越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小学积极的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青少年 基础素质教育 重要性 系统性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指青少年基础教育过程中,注重那些最基础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及技术要求,培养青少年形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特别是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只有把今天的教育办好,才能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1 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各国都重视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能否占领未知世界的有力保证。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保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美国早在1985年就启动了延续到2061年的普及科技教育的2061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让美国的儿童充分学习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人;日本在1984年就组织了临时教育审议会,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韩国政府在1995年5月公布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从而建立起迎接21世纪的“新教育体制”,以“确保技术国和文化输出国的地位”,力争在21世纪使科技水平赶上西方7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1.2 我国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的青少年达3亿左右,我国青少年教育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群体教育工程,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挤压。单纯地看重分数,看重智育,把德育、体育、美育等置于薄弱地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压在教师、学生身上的精神枷锁和沉重负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阻力。因此,实施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把青少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1.3 发展基础素质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近些年来,人类学、认知科学、发育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研究表明:脑的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既和基因有关,又和外界的刺激有关。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中,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同时,儿童早期的经历对其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力及脑组织结构的建设等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青少年脑的可塑性是最好的,是功能发展的最佳时期[1]。这些都说明青少年时期实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人可持续发展” [2]的基础,影响着以后人各个阶段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2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必须贯穿于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同时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创新,并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轻实验应用”的传统作法,摒弃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方式。而要积极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虽然不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但教师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教师已不仅仅为学生的分数负责,更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师的作用不断扩大,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并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教育看作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观,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开放式教育观;要改变那种在课堂上灌输式单向传播的落后教育模式,自觉地应用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网络化等教育手段。而且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不要歧视,而是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推进基础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则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树立榜样;二则对学校、对老师教书育人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理解。在子女成才问题上,广大家长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同时要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许多家长虽然赞成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等到考大学时,又拼命加重孩子负担,又是请家教、开小灶,又是买辅导材料、找补习班,把子女搞得晕头转向。而对子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则很少关心、过问,甚至麻木不仁,这是不正确的。

推进素质教育,搞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切实保证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那些只顾牟利、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学校、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作出努力,并且注意搞好相互间的配合。

3 实现青少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正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我国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地开展下去?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学有特色、教师教有特色、学校办有特色?值得深思。现就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提出设想。

3.1 转变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前提是转变教育界内外,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把认识统一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上来,统一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同时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的认识统一到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意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学生家长不要把升学率和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3.2 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以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和学校管理制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如何正确评估学校,是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方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改变旧的评估体系,尽快研究制定科学、全面体现教育方针的评估标准和办法,发挥教育督导的正确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逐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3.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集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是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要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素质高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经验证明: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因此可利用现有的各地教育学院,举办素质教育寒暑假教师讲习班;组织网上远程教学、录像教学等,促进广大教师参与商讨对策。

3.4 制定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标准

可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机构领导,尽快组织有关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参考国外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编撰出一套我国在21世纪进行素质教育所应依据的最权威的教育标准和阶段指标。

3.5 深化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21世纪中小学教育最必需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性纲要,不求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而要引导他们掌握最必需的基础知识,并增强能力。改变目前对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要求偏高、内容偏多的状况,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把最新科技成果的基本原理,加入到学校教学中去,同时特别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科学转化为学科。鼓励大学和社会各界要支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人力优势,应借鉴美国大学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做法,帮助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这样做,不仅可加强我国大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减少脱节现象,对于选拔优秀生源也有益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中小学校精心策划、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才能引领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技能,了解科学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释: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活动为基础,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县发展特色教育和发现特殊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活动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教育局下属的校外教育机构,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1、以文体艺术活动为载体,积极为我县青少年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

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丽康源”杯·辉煌中国·2013XX县青少年书画、征文评选活动;乒乓球、围棋、象棋等文体比赛;积极组织参加市青少年文艺汇展等活动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这些活动当中,满足未成年人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使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提高文化、体育、艺术素养,在活动的展示交流中增强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2、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思想。在培养他们广泛的科技兴趣并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开拓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科技教育的实施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有着极其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县教研室合作组织县青年教师参加市科普技能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市“爱祖国、爱海疆”征文演讲比赛,开展鸡蛋跳高比赛、航空及车辆模型竞赛、科技夏令营等活动,以激发广大师生的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训练科学思维,锻炼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品格,切实提高校外科普教育质量。

三、组织各个专业的培训工作

以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装修竣工为契机,面向全县广大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培训,积极邀请我市名师加盟中心共同创业,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好logo语言培训工作

为落实我县《关于大力推进全县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的通知》(芜教{2011}51号)文件精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造就我县信息学优秀人才。依据《芜湖县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实施方案》,从2011年11月中旬面向城关学校开设logo语言初级班(试办),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并完善好这项工作。从2013年5月开始,面向全县四年级升五年级的学生开展此类培训工作,并在暑假期间把培训地点从实验学校移到青少年活动中心。

2、继续加强文体、艺术素养培训工作

芜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我县唯一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体、艺术培训基地。本学期装修后,为丰富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艺术素养,活动中心将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基础,根据学校及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类文体、艺术、科技等培训。结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各校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计划,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现场教学。

四、建立中心网站,搭建信息平台,突出宣传工作

第4篇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围绕篮球训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认为,篮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其一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其二则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希望本文观点可以就此问题对基层体育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 篮球训练 青少年学生 影响

一、篮球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身体方面的影响

(一)篮球教学可有效改善青少年学生肥胖现状

科学合理的篮球教学活动对改善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学生肥胖问题有着明显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而大部分学生家长因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一味将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端上孩子们的餐桌,如此一来,就导致青少年学生群体内,超重人群越来越多。肥胖对人的影响相信大家都略有所知,如:肥胖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活动能力,并伴有多种并发症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肥胖的学生容易成为同学嘲讽的对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肥胖是青少年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阻力之一。因此,改善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现状是亟待当前体育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篮球训练具备相对较大的运动量,且篮球运动本身趣味性较强,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这对亟需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体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参加篮球训练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二)篮球教学可有效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电子产品自然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乐趣与便利,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出来。据本人与多名青少年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在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等,却鲜少有学生会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被大大缩减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越来越差,这也是近几年来严重困扰基层教师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有效改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而篮球运动本身趣味性优于大多数运动项目,运动量较大,且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所有关节有肌肉都会得到有效拉伸,因此,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对改善当前学生体质水平现状起着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篮球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身高的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信所有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问题都比较关注,我们也知道,孩子的身高除遗传因素之外,运动、饮食等也都是决定身高的关键。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学生,平均身高要比不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龄人高3到5厘米。而根据将不同运动项目对比之后发现,篮球运动因跳跃、拉伸运动较多,使之在促进学生身高增长方面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学生有计划的进行一年的篮球训练,其身高会超出同龄人2-4公分,这就是篮球教学促进学生身高增长最有力的证据。

二、篮球教学对青少年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一)篮球教学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起着明显促进作用

一个人是否拥有自信心,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要更多的关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基层体育教学任务之一。据本人与青少年学生打交道的这些年经验来看,青少年学生的自信心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秀的学习成绩;2.优越的家境;3.良好的自身外貌条件;4.某项特殊技能。但我们知道,具备以上条件的学生毕竟只占到一小部分,拿文化课学习成绩来说,成绩的好坏主要是由智力因素决定,大部分学生很难通过学习成绩获得自信,而篮球教学不同,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求远高于智力因素,大部分学生通过认真的学习与训练均可达到教师对其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篮球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可行的。

(二)篮球教学可缓解学生繁重学习压力

我国学校教育多年来深受应试教育之害,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且无过多合理疏导的途径。我们知道过于沉重的压力长期无法得以缓解与释放则很可能会使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眼下,基层教师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突破口,帮助学生以正确的途径排解学习压力。而篮球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首先,篮球教学趣味性强,可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另外,篮球运动运动量较大,可使学生在尽情挥洒汗水的过程中释放压力。

(三)篮球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在以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主要任务。综合素质与能力大致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等。如何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提高,也是近年来困扰基层体育教师的问题之一。篮球运动本身属于团体性体育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少不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及配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其他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蓓蓓.运动对肥胖少年体成分、体脂分布及其身体素质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

第5篇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性格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而且心境变化较为明显,这些特点决定了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业训阶段的队员表现突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所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寻有针对性的创新与发展途径,以此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运动员处在初、高中阶段,训练形式是业余训练,也就是说青少年运动员除了正常上课外,走出课堂直奔训练馆,学习时间要比普通学生少的多,而且有的运动员体育比赛任务较重,容易产生浮澡的思想。基于这样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引导容易被忽视或产生责任和分工不明现象,致使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脱离,无法达到家长、教师和教练共同育人的目标,甚至有时形成三不管局面,力量非常薄弱。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青少年运动员特点决定了其思想和行为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当前情况下,有些思政工作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用管理普通学生的方法来做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合体育专业的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遵循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老实听话、循规蹈矩作为根本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做事虽然中规中矩,但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青少年运动员是学生中较为开放和活泼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变化复杂,服从型的灌输方式不仅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学习欲望降低,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1】,因此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

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行为特点

作为青少年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文化理论知识的接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其他学生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也往往存在着一些偏见,这种偏见的存在促使了很多青少年运动员极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而表现出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容易使青少年运动员在处理问题时产生不冷静、走极端等过激行为。第二,经常会看到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在操场或者是教室中发出一些较为怪异的声音,或者是做出较为奇怪的行为,这不是他们想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而是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宣泄和从众,体育活动的竞技意识使得很多青少年运动员经常性的处于竞技激化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感情宣泄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压抑。

(二)人格特点

第一,青少年运动员大多对于社会和现实生活都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但是对于社会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为肤浅的状态。青少年运动员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较强,而且他们大多数性格开朗、思想活跃,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第二,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只注重专业特长的训练,而忽略理论素质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也不注重自身的个人修养,心理上较为散漫。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从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才能够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一)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政治素养,严守师德规范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事实上,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靠学生身边的每一位人,包括教师、班主任、教练员等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举足轻重。一方面,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与青少年运动员有着更大的接触范围和更多时间,他们与队员的交流机会大多是一对一的,因此更加容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授课或训练的过程中,每一次示范都可以成为一次情感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或教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简洁的语言,使队员享受学习、乐于学习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积极的情感回报,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就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发展体教结合的道路,创新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多年来,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场所是各级体校,体校也就成为了冠军的摇篮,同时也是体育部门发展竞技体育的有力抓手,而今,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出自学校,成为体校运动队和学校的骄傲。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3号)》【2】也明确指出,建立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模式。比如:在对青少年运动员思想工作进行目标管理时,教师可通过其优势进行引导和鼓励,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则是督促学生完成目标,进而引导培养他们服从全局、遵守纪律及帮助他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并且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加强“三方”联系,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

在青少年运动员学习训练过程中,要架起家长、教师、教练三方的沟通桥梁,利用qq、飞信、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搭建三方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训练和学习,发现有情绪异常时及时沟通,尽量让队员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207

第6篇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学习态度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120-03

长期以来,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受“金牌战略”的影响,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简化为竞技体育在各类赛事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片面的体育发展观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培养目标集中在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上,却忽视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参加训练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青少年运动员今后的就业和终生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运动训练学权威、前苏联体育理论专家马特维也夫在世界体育科学大会上指出:“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的不是靠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而是靠挖掘运动员的智能。今后,训练质的飞跃是从体力投入为主,转入体、智共同投入。因此,现代运动员训练特别强调智力训练,而智力训练的基础正是运动训练的主体――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2011年3月,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当前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必须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都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条通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和谐世界的人类进步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形成,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既要参加运动训练又要学习文化知识,因此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教育,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既关乎我国竞技体育可否持续发展,也与运动员能否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1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

1.1 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思想认识不够

推进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教练员和文化教师的认识和重视,尤其是教练员的重视。在体校,青少年运动员很早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教练员既是师长又是父母,他们既要通过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还要负责运动员的个人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一些教练员只注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没有意识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更没有意识到运动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发展,同样可以对其运动成绩起到巨大的正迁移作用。个别教练员的这种思想偏差,导致个别青少年运动员长期违反课堂纪律,有的甚至违法,对今后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1.2 时间上的冲突影响体校读训的协调发展

体校的青少年运动员年纪虽小,但是他们肩负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他们既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技术,系统地进行科学的专门训练。这就势必加大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压力,在时间上给他们的文化学习造成困难。

1.3 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认知水平不足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加之外出比赛耽搁学习,导致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存在消极情绪。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入学动机主要是对体育有兴趣,希望通过系统训练进入高一级优秀运动队,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对待读、训两者的兴趣偏重于运动训练。

1.4 教学模式僵化,课程设置单调

体校教学一直保持固定的学制模式,学制为初中三年,中专三年,采用班级授课制。青少年运动员为半天学习,半天训练,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保证教学的正规化和系统化,但是却失去了其办学的灵活性。体校因其竞技特点,统一学制、统一授课制以及学期时间安排都不能适应竞技运动的特点。体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科目种类传统单调,也没有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竞技体育教育等的课程。显然,这种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1.5 教材内容脱离体校的运动特点

为响应国家教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指示,体校基本选用的是普通中学的初、高中教材,其教材本身除有应试内容外,许多内容脱离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这种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不改革就无法适应新的形式。

1.6 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上课开小差、睡觉、看课外书、听音乐等不良习惯时有发生。教师的教学观念、手段、方法及形式陈旧,忽视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潜能得不到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改善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态度的对策

2.1 更新观念,深刻认识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重要意义

各级领导和教练员要真正认识文化水平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同等对待,对运动员要全面负责,既要管训练,也要抓学习。要制定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规划,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标准,使其了解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改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态度

2.2.1 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认知水平

为了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应该让运动员明白,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但对训练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是退役后开始新生活的关键因素;再者,加强良好班风和运动队队风的建设。体校青少年运动员大多从小就过集体生活,性格开朗,好交友,他们所结交朋友的意识形态对其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正确观察社会、广交益友,科学地学习和生活,提高他们对文化学习的认知水平。

2.2.2 培养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

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而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基础。作为教师,应该热爱体育、热爱青少年运动员,与运动员有共同语言,能够理解运动员的学习难处,并热心帮助他们;还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用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艺术来引导他们喜欢文化课。

2.2.3 建立合理的预期值

根据“最近发展区域理论”,教师和青少年运动员对学习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体校青少年运动员上午文化学习,下午进行训练,真正用在文化学习上的时间可能不及普通中学学生的一半,却一直沿用普通中学的教材,在难度和内容上都不太适合,难度过大、内容过多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因此,文化课教师可以参照普通中学的教材,自己动手编写难度适宜的教材,在教材中应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这样,他们学起来才可能富有成就感,才可能有持续、积极的态度。

2.2.4 在文化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在参与运动训练和体育赛事中养成的喜好竞争的特点,在文化学习中,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对于学习态度较差的运动员,可以批评教育,促其回归教室;对于学习努力,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应给与适当奖励,包括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重视文化学习,真正改变学习态度。

2.3 青少年运动员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1)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其了解心理现象产生的机制、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成长的过程与特点。

(2)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在人格上与人类社会进步的趋势协调一致的信念和理想,促进他们人格的进一步完善,使他们的兴趣、需要、气质、能力和性格等人格的心理特征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帮助青少年运动员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及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4 教学结构优化

2.4.1 专业设置优化

体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办好本校骨干专业,建立起自己专业品牌的同时,要瞄准市场的“热点”或潜在的“热点”,根据学校的优势,设置相关的专业,并且在专业设置上避免求多,力求发展,要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多下工夫,多与基层学校联系,以便更好的进行课程安排。

2.4.2 课程结构的优化

体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结构必须进行较大变动,重点抓好语文、数学、英语、德育、计算机等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调整、压缩、合并次要课程,增设人文素质与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课程,尤其应增加适应现代社会和竞技体育科技发展的一些课程,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2.4.3 教学模式的优化

教学的改革,首先应从学制上下工夫。应将初、中专分开来看,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正是国家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一阶段的学习必须正规化和系统化,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中专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竞技水平日趋成熟,逐渐成为了竞技赛场的主力军,比赛、集训也日益频繁,应改革原有的考核形式和授课形式。考核形式应采用学分制,授课形式也应根据考核形式的改革而灵活运用,目的就是让青少年运动员通过一定形式的学习和自学,修满学分,通过考核。

2.4.4 教学环境的优化

学校应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配套和完善电化教学设备、计算机、解剖、生化实验设备和图书馆等,使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环境的优化还应体现在学校为在职教师提供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保证教学中青少年运动员能了解最新的知识、技术和信息。

2.4.5 丰富青少年运动员的课余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是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特长、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极好机会,除了要求青少年运动员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外,学校的社团组织在每个学期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将青少年运动员的注意力、兴趣爱好吸引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各项活动中,陶冶情操,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2.4.6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练和教师队伍的素质

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青少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01-01

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教学已经由单纯的技能教育成为实施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音乐艺术的抽象性使音乐教学成为不可取代的教学科目之一,音乐发源于人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创造与对美的向往,所谓声源于行、行表现为声正是基于此。音乐表现者在运用声乐的过程中,通常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声乐的转换,使听众或感受者体会到在抽象的声乐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事物,这正是音乐的魅力,也是音乐教育对于青少年美育的不可取代之处[1]。无论是表现者还是受众,音乐修养都能带给他们更好的表现和更强的感染力,只有具备一定情操和修养的人,才能在音乐教学和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长期的坚持与训练,并接受美感的熏陶,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音乐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笔者多年来从事青少年音乐教育的经验,使自身意识到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存在,并提出了一些增强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的体现

众所周知,好的音乐作品通过优秀的音乐演奏者的演绎,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感受,能给听众带来无限的遐想,能将作曲者想表达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听众面前,能够使音乐作品到达听众的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音乐以优美的音色和节奏以及动人的旋律构成改变人们的情绪,勾起回忆和思绪,能够起到振奋人心、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所谓美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审美表现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美育是传统而又创新的命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美育伴随着教育存在,我国古代的文化教学对于琴棋书画的欣赏就是美育的一部分。总之,美育作为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进步的必经过程,是提高社会文化水平,提高民众素质,使社会的科学水平与美学水平不断进步的必经过程[2]。音乐美学的理论系统、庞大的音乐基础和多元化的审美形式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教学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音乐教育活动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在美育过程中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这种特点对于美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歌曲的选择增强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先生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拥有再好的智力和身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以及审美能力,那就不能算得上是有用的人才。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让学生学会分辨善恶美丑、弘扬正气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我国,这些思潮中不乏先进、进步的思想,也不乏落后、堕落、腐朽的思想。在青少年的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流行歌曲十分感兴趣,然而流行歌曲中虽然不乏励志、向上的歌曲,如《五星红旗》、《爱拼才会赢》、《大中国》、《蜗牛》、《龙的传人》等歌曲曲风积极向上、表达的观念符合美德要求,对青少年有很好的励志作用,但也不乏《你是我的情人》、《纤夫的爱》、《白狐》、《老鼠爱大米》、《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等庸俗或不适合青少年歌唱的歌曲。这些歌曲且不论其中的旋律如何,单看歌词中的“用你那火热的嘴唇,温暖我那冰冷的心情”、“等到那日头落西山沟,让你亲个够”、“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等低级庸俗的句子已经不适合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培养要求和审美情操的提高,反而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心灵发展的歪曲和身心的不健康发展。

三、通过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大多数教材选用的作品都是教育家们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或让人眼前呈现出美丽的画面,或令人勾起无限的回忆,或让人的思绪进入作品中的美丽场景,总之能够引起审美者的强烈共鸣[3]。教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与讲解,能使学生们在音乐作品的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从而逐渐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作品中的《我们的祖国》是上世纪末我国众多爱国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的曲调欢快而不失庄重,热情而不失甜美,通过演唱者幸福甜美的演绎,整首歌给人们呈现出了风景秀丽、大好河山的美丽画卷,使欣赏歌曲的人们心中涌起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对祖国母亲的敬仰之情。在学习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爱国、为国、振兴祖国是美好的事情,是美的象征,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向往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在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灌输鉴赏美的能力,就是很好的美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总之,通过音乐教育中的聆听、表现与音乐创造,学生在音乐形式中丰富了情感,产生情感共鸣,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打下了良好的文化艺术基础,提高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琼.漫谈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杂志,2011,(12):195-196.

第8篇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现状;策略

青少年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发挥作用,校外教育对青少年而言,同样重要。在某些方面,校外教育甚至具有学校教育所没有的优势条件,因此,为了青少年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强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发展校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当前的校外教育阵地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校外教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校外教育的内容相对单一,在市场化背景下趋向营利的转变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校外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

一、校外教育阵地的发展现状

1.校外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低

我国的校外教育虽然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建立了各种校外教育的活动场所,诸如少年宫、文化宫、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但是从社会重视程度来看,校外教育的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人们对校外教育的观念还存在偏差,认为校外教育不过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是青少年休闲娱乐的场所,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社会对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使得校外教育日益边缘化。

2.校外教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校外教育的基础设施在建立之初,多是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校外教育的各种基础设施变得陈旧,出现老化的现象,基本面临淘汰。然而,校外教育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无法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更别说开展新型的校外教育项目了。基础设施缺失的校外教育阵地明显无法满足青少年校外教育的要求。很多对青少年校外教育有显著作用的校外教育场所因为资金的制约而被迫关停,这对于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3.校外教育的教育内容单一化

校外教育由于受到资金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只能维持耗资相对较少的单一教育内容,使得校外教育内容单一化的现象严重。另外,校外教育的理念发展相对落后,对数值教育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偏差,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的各种艺术特长。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校外教育的内容大多是书法、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对于那些能够拓宽青少年视野,健全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教育内容,则严重缺失。

4.校外教育营利化现象普遍

校外教育受到资金制约较为严重,各种校外教育场所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逐渐由公益性转变为营利性。各种校外教育场所迎合市场的需求,开办各种谋求利益的学习班,培训班。针对应试教育的特点,开设了大量的数学辅导班、英语辅导班等。更有甚者,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将教学场地进行招商出租,收取商业活动租金。校外教育营利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校外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实际教育效果。

二、推动校外教育阵地发展的策略

1.转变校外教育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推动校外教育阵地的发展,首先要转变校外教育的观念,增强校外教育的社会责任感。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各有所长,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前沿阵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校外教育具有很多学校教育所没有的优势,校外教育能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因此要提高对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力发展校外教育。利用校外教育的资源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加大校外教育的投资,提供政策的支持

地方政府要在转变对校外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向校外教育调拨更多的活动经费,加大对校外教育的资金投入,并提供政策上的优厚条件,支持校外教育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拓宽校外教育资金的来源,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财政向校外教育拨款,另一方面,要开辟多种渠道为校外教育筹集经费。通过加大对校外教育的资金投入,对校外教育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开展新型的校外教育项目,M足青少年对校外教育的要求。

3.把握校外教育的本质,提供公益

现阶段校外教育营利化的现象普遍,这偏离了校外教育的本质,不利于校外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推动校外教育的发展,要把握校外教育的教育本质,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性的教育服务。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要立足于公益性的原则,杜绝营利化的各种经营活动,回归校外教育的本质,增强为青少年进行教育服务的能力,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

4.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对于校外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校外教育内容单一化过于明显,无法满足青少年对校外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推动校外教育的发展,要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淘汰以往的培训班教育模式,采取各种形式新颖的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拓青少年的视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推动我国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正晓. 新时期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7):128-128.

第9篇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57-01

校外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艺术教育又是校外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校外艺术教育工作者,深知校外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同于校内老师,每周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我们也同样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对孩子同样本着一份负责的态度,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挖掘孩子的潜力。下面从我作为一名校外艺术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谈谈对校外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认识。

一、校外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校外教育是在各级校外教育机构或社会团体领导和组织的,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需求的素质教育活动,是通过传递人类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把其转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并按一定社会要求造就社会成员,促使其社会化,进而又促进其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实践活动的行为,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校外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它教育对象参与的自主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例如:在舞蹈班学习中,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学习,青少年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服装和不同的乐器,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在声乐的教学中,通过革命歌曲和传统歌曲的教学,能使学生自然的接受爱国主义和历史情感的教育。在跆拳道班学习中,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懂得许多礼仪常识,并能学习到克己忍让,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吃苦的精神。

二、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素质教育的迅猛崛起与应试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素质教育既是人类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也是人们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愿望。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加强才能有效地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而校外艺术教育正担负起这一重任,做好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和学校教育无缝连接,充分发挥校外素质教育的“阵地”作用,是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终极目标。

三、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

东方佳音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现在的发展方向是以美术、舞蹈、音乐为主以文化课为辅的办学理念,在其短短一个学期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学员数量急剧上升,而文化课学员的招生却相应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与人们对艺术教育认识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作为一名东方佳音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给学生的影响体会很深。

校外美术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改变座位,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与学习,在一起讨论、评价而且不受学校教育那样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

四、提高认识、明确校外艺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促进校外艺术教育良好发展

校外艺术教育要以“活动”为主要载体而形成独特的教育模式。校外艺术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校外艺术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工作思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艺术天才,我们的任务不在于传授多少艺术技艺,而是着重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今后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

五、注重品牌形象,抢占艺术教育制高点

品牌是生存发展之本,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创造条件扶持特色科目和名教师,以良好品牌在市场中确定良好形象,以良好的品牌在家长中树立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品牌在孩子们中建立巨大吸引力,即以品牌为龙头,带动校外艺术教育发展,抢占全市艺术教育制高点。

总之,校外艺术教育其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已责无旁贷的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艺术教育机构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并越发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我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校外艺术教育工作会更加出色,定能将素质教育推向更高的阶段。

第10篇

关键词 互助模式 青少年 社区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65

Abstract The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interactive mode, which is one of the pattern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focuses on mobiliz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and out of the community, realizing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among the groups. In this mode, the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can b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family and community related social organizations.

Keywords mutual aid mode;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way

互助模式下的社区教育是指根据社区不同公众群体的知识素质能力和个性教育需求,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进行群体间的优化组合,得以实现不同人员知识能力需求相互满足的社区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运作是一个社区居民彼此互动、相互提升、共同得益的过程,同时,互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融洽了社区居民人际关系,对社区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模式下的社区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此类社区教育的开展可以借助于社区居民、家庭及社区内外相关社会组织来共同完成。

1 建立社区居民互助组织,为青少年社区素质教育强化托底基础

1.1 同辈群体社团是实施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优质组合模式

根据青少年行为发展特点,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日渐成熟,他们对有共同特质和需求的同辈群体的依赖性会不断增强。在同辈空间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彼此的合作和竞争,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青少年社区教育者在采取这一方式进行青少年成长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同辈群体成员的遴选要注意科学性和个性化需求因素,避免出现成员需求不兼容而导致的各项矛盾迭起,加大教育的难度。第二,同辈群体社团的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团体成员创造更多的协作机会,并依据增能理论,在发挥个体现有特长的基础上,更多去挖掘他们的潜能,关注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要在社团内部制定共同认且可行之有效的各项规则,保证教育过程的有序性和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1.2 组织建立项目群体团队,为青少年提供特色型教育团队

所谓项目群体团队是指将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不同学龄层次的青少年进行组合,并辅以相应专家的指导,就某一个项目或任务开展而组建的团队。项目任务团队的成员具有兴趣的共通性,因此,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热情,激发更高的求知欲望。在项目专家的指导下,青少年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通常也会带动其他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并且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弥补现代核心家庭孩子缺少兄弟姐妹所引发的需求缺憾。社区教育者在项目团体运作中要注意以下赘鑫侍猓旱谝唬把握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帮助青少年搭建团队中的角色丛,协调好不同角色的团队适应。第二,关注任务开展的不同环节,以及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参与行为,并进行能力提升性的教育引导。第三,做好项目的过程和效果评估,重视青少年对评估过程的参与。

1.3组建综合互助管理组织,激发社区居民的互助行为

对于青少年教育需求来说,可以通过个体资源的人际流通,在满足他人需求的同时自身需求也得以实现。社区组建综合互助管理组织,建立社区居民需求及资源档案,重点收集有关青少年教育诉求信息,及时为青少年教育诉求寻找合适的资源,进行适切群体的配对,实现青少年群体与其他群体的良性互动。社区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需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充分评估双方的能力与需求是否具有共轭性,是否具有互通的空间和时间,是否可以提供人员互助的多对一,或一对多的资源与需求互通的模式。第二,要加强互助过程的监管,保证双方的权益与责任的共同承担,及时协调互助过程出现的问题。本着尊重双方的原则,保证青少年教育诉求的顺利实现。第三,保证信息收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做好互助资源信息流动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以便互助群体可以更好地结对及及时开展相应的互助行为。

2 关注家庭的重要地位,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搭建家庭互助平台

2.1 社区与家庭教育相融合,为青少年教育提供良好的原生环境

青少年各种特质的形成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家庭及环境的影响。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引导青少年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积极寻求专业社会力量的参与,做好父母的亲职、亲子教育和婚姻家庭教育辅导。社区可以组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社区活动、专业讲座或个案参与等方式获得相应的经验和知识技能,升级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好地在家庭成员互动过程中完成双方的共同成长。第二,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家庭的主观能动性,在家庭交往中积极参与响应父母的诉求,以促进者的身份帮助家庭成员更新互动理念,努力构建民主型家庭教养模式。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在处理家庭事务中的引导,并针对不同家庭结构模式设计具有实践价值的家庭互动方案,以青少年为教育过程的主要实践者,目标重在青少年人际及道德素质的提升。第三,关注家庭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互助过程中不适当的环节,关注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感受,处理好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成员冲突,保障教育过程得以顺利实施。

2.2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能动性,实现家庭间的良好互动

在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以家庭为单位组建不同的任务小组,或在教育活动实施中采用需求与资源配对的方式实现一对一、多对一或一对多等不同组合,就青少年成长教育、预防教育和矫治教育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社区在家庭互助教育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三点:第一,在开展家庭互助时要清楚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任务分工,保证互助过程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与家庭组合共同制定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案,充分尊重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本人的意见和看法。第二,保证家庭配置的合理性。家庭配置要根据教育目标、家庭成员状况、青少年特点、家庭教育资源的种类及数量等情况,进行家庭间的配置。具体的配置要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契合程度。第三,关注家庭互助的可持续发展。在家庭互助实践中,人们会查漏补缺,自动调整自身行为,为下一次的互助过程做好心理和知识储备。这就要求相关社区工作者常态化家庭互助行为,以期达到进一步的互助效果。

3 建立社区内外支持网络,为青少年社区素质教育开拓资源渠道

3.1 共建友好社区,实现社区间的青少年教育资源和机会共享

不同社区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实现教育过程的共通共融,在青少年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同汲取经验,有效地提高社区教育的水平和教育质量。社区间青少年教育的互助合作通常实现形式有三:第一,中小尺度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内社区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一般为本街道所辖范围内的社区教育,由于这一范围内社区相邻,社区间工作人员相对熟识,且社区教育可以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规划中进行。第二,具有共同区域禀赋或禀赋互补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互助合作。例如,在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教育项目中,社区互换部分青少年进行各自文化情境的实践和相关文化知识技能的获取。这不仅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而且对于两个区域形成良好的关系,促进社区间其他项目的合作也会有推动作用。第三,在相关联青少年教育诉求中多社区间的互助共赢。在社区发展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聚集相应,即青少年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往往会具有加大的向心力,带动其他有共同教育诉求的社区共同抱团发展。这样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群体,甚至会通过不同区域社区的互助互动,形成新的青少年特色社区教育增长点,带动特色教育项目在更大范围内落地开花。

3.2 加强与社区内外社会组织合作,为青少年提供多领域教育服务

青少年社区教育具体实施中需要与不同的教育实施组织和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以社会组织来促进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途径有二:第一,与教育类社会组织建立正式合作关系,通过双方各自的需求,进行多方面的互助。社区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区内资源,为学校等教育类社会组织提学研基地,而这类组织则可以为社区提供师资、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第二,与实践类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为青少年社区教育提供教育空间。就社区教育本身而言,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保留和拓展青少年社会活动的空间。针对实践性教育内容,必然要与相关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为青少年创造各种实践尝试机会。在社区实践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对青少年近距离的进行指导和评价,也可以根据青少年的能力状况为组织的发展招徕和储备人才。

综上所述,青少年社区教育可以以互助模式为框架来开展,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资源和互助群w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但对我国的青少年社区教育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建立社区教育专门化机构,创设专业化教育平台,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机制和管理机构,建设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全面、有序、持续开展搭建坚实的支撑平台。

项目名称:江苏省2016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课题名称: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

[2] 叶忠海,朱涛.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3] 石`,卓斯廉.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3.

第11篇

摘 要 近几年,青少年“三高”的病例不断增多,青少年体质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现有的一系列措施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繁重的课业、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静态化”的生活等,国家应该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体制 学校体育 思考

根据近几年的青少年健康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体制在持续下降,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心肺功能等都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不断增多,“三高”疾病已经将魔爪伸向了青少年,另外,一部分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有待加强,尤其是女生,有些女生为了减肥开始绝食,甚至最后得了厌食症,体质下降已经成为了普遍性,在军训中我们经常看见很多学生因为站立时间稍长或者无法忍耐夏季阳光的照耀而晕倒的现象。视力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个班,戴眼镜的人数居然占到了大部分,青少年体质现状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应把增强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当作全民健身的重中之重。

一、发挥国家的导向作用

第一,采用制度引导国民体质。坚持以人为本,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纳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纳入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的规划中。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使其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引导社会的重视。如:在当前就业标准中对于应聘者的身体素质提出要求,目前《国家职业标准》包含: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对应聘者身体健康素质的要求。

第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现在对应试教育做出了改革,要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改变,以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为目的,将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自成才。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填鸭式的教育观和题海战术,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的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三,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农村,加大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投入,配备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体育器材和场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将该部分的经费纳入到教育经费中,并随着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同时如果条件允许,为青少年办理保险,为校园事故解决了很多难题。其次,落实体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国家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都没有落实形同虚设,国家应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督,使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同时根据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建立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评估标准,包括:评价方法、标准、指标等,并将这些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

二、应加强学校体育改革

第一,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学习体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体育改革应当以“健康第一”为前提,达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统一的健康新观念。同时鼓励学生学习知识与健康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确保按时上体育课。首先,保证体育课不会被占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历来不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认为体育课只是学生玩耍的时间,因此大部分体育课都被占用,体育课形同虚设。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保证体育课不被占用。其次,提高体育课上课质量,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探索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模式,不但要按时上课,而且要提高上课质量,使教师和家长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第三,加强课文体育锻炼。学校领导要积极主动推动课文体育锻炼。首先,要将体育锻炼纳入到课程规划中,保持体育锻炼的经常性。其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习的体育设施和场地,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热爱体育,加强体育锻炼。最后,突破体育活动的局限性,使体育课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让学生的青春活力感染其他人,鼓励全面健身。

三、让家庭社会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仅仅到学生未来的身体健康、事业、幸福等,而且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应当让家庭社会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家庭与社会发挥各自的职能,形成合力。社会上的各种体育设施和体育场所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中,家长应该为青少年合理搭配饮食,禁止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鼓励父母与学生共同锻炼,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当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危害生命的疾病,因此身体青少年的素体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观众。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保证体育课的质量,社会的体育锻炼场所应免费向青少年开放,鼓励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学校应当转变体育观念,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模式,家庭应当青少年合理搭配饮食,禁止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参考文献:

[1] 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14(8):125-128.

第12篇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团支部将继续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我校工作大局,以更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抓好基础工作和常规活动的同时,突出做好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夯实一个基础,即团队组织建设;二是抓好两项教育,即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培育两大载体,也就是’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和“三个现代”为主题的教育。 

    一、夯实基础,实现学校团队建设新突破 

    学生团员是我们学校团组织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抓好学生团员的管理是我们做好团队工作的着力点。在过去一年的团队工作中,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团员,成为我们学校团队工作的中坚力量;但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团员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如团徽配戴不规范,团员的意识不明确,团的基础知识不熟悉,班级团支部凝聚力不够强,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团队工作开展的力度与效果,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很有必要的建全团的组织基础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加强团队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班级团支部的凝聚力,加大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拓宽团的工作领域,以团带队,团与队之间活动互相渗透,加强团队工作的一体化,争取在团的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感情道德教育界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程度和能力素质不平如何,将直接影响今后晋江的发展状况。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的一代新人,我们学校团队责无旁贷,要切实发挥团队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切实把晋江的新一代教育好,引导好。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直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围绕新一代文明人为目标,广泛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动,突出活动的思想感情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自觉追求良好的现代生活方式和风尚。 

    同时,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辨别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帮助他们学会宽容、坦诚,学会互助、友爱。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个性,促进青少年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为提高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团队工作 

   “迈好青春门、走好成年路”是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团队工作的一个很好的主题活动。针对青少年的具体实际,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18岁成人公民素质的目标,赋于更加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活动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睥的需求与特点。同时把活动开展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相结合,晋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践相结合,让青少年学生明白成人意味着光荣与责任,作为在校生更应端正学习目的和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努力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00七秋团队工作安排月程表: 

九月份: 

1、做好本学期团队总体工作的安排 

2、开展教师节、中秋节系列活动(板报评比、参加镇活动) 

3、训练初二年新长旗手 

十月份; 

1、庆祝58周年活动 

2、加强团队建设开设XX年秋团校,吸收入团积极份子 

  

十一月: 

1、配合学校做好运动会工作 

2、成立三年各班团支部并召开半学期工作小结会议 

3、团队干部培训班 

4、“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讲座 

十二月: 

1、辛兴第二初中校园十佳歌手比赛 

2、“新世纪中学生形象”主题演讲比赛 

元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