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到达了新的高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却滋生了精神上的腐败,一些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拜金主义”等腐朽言论盛行,使生活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3]。有些大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却忽略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当代青年学生最主要的思想问题就是对深度改革的负面评价和对社会公德状况的担忧。两极分化、下岗、不良竞争等社会现象的产生,使部分大学生对深层次的改革表示疑虑甚至做出一些消极的负面评价,因此对社会改革抱有疑惑的态度。社会道德的滑坡也使青年学生对改革后的道德观表示失望,社会对不道德行为没有做出积极的评判,也使他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评价产生困惑甚至扭曲。
二、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点
社会的进步促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鲜明,自我崇尚也使得他们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不仅会使青年学生感受不到先进人物的精神高度,更会使其产生质疑心理。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向先进代表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不信任[4]。
三、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教育是围绕人展开的,是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青年高校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就需要围绕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全面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抓好队伍建设想要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打造一支以党为核心的,由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会、团委为主要力量的精干队伍。只有抓好各组织力量的建设工作,才能塑造一支业务精通、忠于职守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以保证德育工作高效、顺利的展开[5]。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文化理念,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使青年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其精神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加强青年高校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时展的形势所迫,由于青年学生的心智和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和定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很难顺利展开,这就需要全社会采取多种合理措施来展开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赵毅 孙琳玲 田宇婷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一、加强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的开放使许多先进的思想涌入国内,一些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观也逐渐深入,西方腐朽的思想和阶级自由化思想在人们还没有筑起思想防线的时候,就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思维。尤其是青年学生,由于自身的思想政治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致使其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波动,如果对其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当前阶段的青年高校学生正处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旧世界观、价值观的冲击使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加强青年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广大的青年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观念态度。
2.加强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时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到达了新的高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却滋生了精神上的腐败,一些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拜金主义”等腐朽言论盛行,使生活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却忽略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当代青年学生最主要的思想问题就是对深度改革的负面评价和对社会公德状况的担忧。两极分化、下岗、不良竞争等社会现象的产生,使部分大学生对深层次的改革表示疑虑甚至做出一些消极的负面评价,因此对社会改革抱有疑惑的态度。社会道德的滑坡也使青年学生对改革后的道德观表示失望,社会对不道德行为没有做出积极的评判,也使他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评价产生困惑甚至扭曲。
二、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点
社会的进步促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鲜明,自我崇尚也使得他们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不仅会使青年学生感受不到先进人物的精神高度,更会使其产生质疑心理。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向先进代表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不信任。
三、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教育是围绕人展开的,是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青年高校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就需要围绕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全面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抓好队伍建设想要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打造一支以党为核心的,由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会、团委为主要力量的精干队伍。只有抓好各组织力量的建设工作,才能塑造一支业务精通、忠于职守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以保证德育工作高效、顺利的展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文化理念,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使青年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其精神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加强青年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时展的形势所迫,由于青年学生的心智和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和定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很难顺利展开,这就需要全社会采取多种合理措施来展开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赵毅孙琳玲田宇婷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人为本;高校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是历来学校教育所要遵循的原则,也一语道破了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高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建设和谐的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才能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感染、渗透和陶冶作用,为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服务。
一、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高校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大学生,学生就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校的发展依赖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是历来高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是对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弘扬,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性体现,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唤。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把学生及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学是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场所,是为大学生服务的主要机构。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最高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情绪,关心学生的困难;要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学习;要帮助新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制订自己的发展计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要理解毕业生的心情,对他们进行择业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引导他们顺利度过就业关;要关心心理异常的学生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疏导思想,减缓心理压力;要关注青年学生的情感问题,加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恋爱观的教育等。
二、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要求
大学生最多的时间是在校园,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还是校内的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价值观念扭曲、信仰混乱以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的残余等现象,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加强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个局面。如果学校内部环境是美化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准就会慢慢地有所提升。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当是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第一理念。它要求进行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要以环境建设的主体和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人为根本,为学生正常活动的开展和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从学生需要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的实现,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设计和建设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不得将主体排斥在外,不得忽视教师在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原则
1 方向性原则。高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必须以为指导,与时俱进地进行高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高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必须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进行。环境的建设要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塑造大学生完美健全的人格为宗旨。坚持方向性原则,要保证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治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骨干力量。
2 实践性原则。校园环境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力量。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课外活动或者社团活动,要由活动的主体――大学生自发行动、精心设计和安排,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校园环境建设的实践性原则还表现在,人们进行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环境的建设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环境建设原则要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与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 整体性原则。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渠道,搜集尽可能多的思想信息,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口头的和书面的、自然状态下的和人工设置情境中的等;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因素的内在规定性,把学校内部环境当作一个系统加以考虑和建构。高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其他部分构成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4 创新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创新性原则,没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就必然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状态,而不是在开拓中前进。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创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理论体系,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应以最新观念为指导,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环境的建设更能充分体现规律性和时代性,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最新意识、最新观念的熏陶。
四、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措施
1 树立环境育人的意识。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首要的是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的意识。只有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尤其是高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环境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体现,是构建和谐型校园的重要体现。
环境育人的理念告诉我们,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整体地、系统地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各个环节、各个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的影响,必须强化各种环境因素的力量,建立起多种互动的环境机制,形成全面性环境力量,强化环境“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进行高校校内物质环境建设时应注意整体方面的规划,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使艺术性和时代性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尤其是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地等学习和娱乐性的场所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校内环境的建设必须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为前提,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既包括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兼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团的各级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如两课教研室、班主任、辅导员等等,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专业知识素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改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方面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完美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影响学生的发展。现阶段,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正处于一个政治思想进步的阶段,急需德智体美健全的高科技人才来推动国家的成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还是在于教师队伍,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见到实效,就要看怎样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师德、充满新思想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
21世纪是我国教育正蓬勃发展的阶段,也是成长的关键环节。在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一一解决。下面我们从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1.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了法律法规,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十七大提出,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关注大学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现在思想政治建设有了法律的保障和国家的重视,同时也有了很多政策的保障和优惠。目前,很多高校积极配合国家的工作,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师资源的建设和配备。
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和体系更加规范。各地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开展诸如此类的活动,使人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3.从前几年的工作情况看,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多教师辛勤付出,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师生活压力大。由于很多地方文化和观念的差异,对思想政治工作不认可,带给教职人员无形的生活负担,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有些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如偏远的地方对文化的重视薄弱,而且环境也恶劣,那些地方往往资源稀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时要进行多种工作,增加了工作量。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生活压力急剧增加。
2.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不够深入。由于现在工作人员的任务量比较繁重,很多时候根本没时间去参加培训。加之由于成本的限制,举办一次培训需要较多的资金,这些成本无人承担,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很难接受专业的培训,更没有机会互相交流和探讨,只能凭借自己所学所闻去完成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停留在原地。
3.某些高校还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方面的尖端人才还很稀缺,这是教育面临的问题。另外,某些高校只重视研究成果等硬件性的东西,而忽视了一些软件性的指标,导致许多教师缺失了专业性的知识,最终减弱了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热情。
二、现阶段大学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建设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发生变化。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教育对象也变得多种多样,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迎接更多的挑战。因此,学校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清晰地认识实施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剧增,大学生的素质普遍降低,很多学生只注重科学文化的学习,而投入思想道德学习的时间量相对减少,也就是说,大学生没有全面均衡地发展自己,忽视了自身修养。另外,很多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生活在人际复杂的社会中,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心理障碍,进而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的形成。出现上述问题主要的原因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少和自身修养的欠缺。所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2.如今生活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的思想和感知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思想具有时代特色,以前的教育模式已然不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他们。这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跟上时代的变化,转变思维模式,改变教育观念,积极地学习如何教育当代学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在遵从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创新,为思想政治建设谋求新途径。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高校资源的利用率,更为思想政治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机遇,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突出。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领导者的作用。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教师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工资待遇,出台多种优惠政策,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对优秀者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荣誉。高校应不断地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提供晋升的机会和途径,加强理论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培训,使思想政治教师结构得到合理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大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投入,大力培养具有带头作用的优秀人才,努力改善思想政治人员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团队的力量。
2.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必须从教师的学历、学位以及平时的表现入手,公平公正地培养和选拔骨干人才,同时也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创造更多的专业对口的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容易就业。另外,高校应定期派送优秀人员到更高水平的机构学习和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努力把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而且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方向。虽然思想政治建设存在很多挑战,但我们不能放弃,尤其是高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做最大的贡献,使我国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南,霍灿峰,刘斯明.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实践与探索,2012.
[2]钱莉,范娟.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探索,2013.
[3]徐继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9).
[4]钱莉,范娟.试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文化万象,2012.
[5]张同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思考.理论从横,2010.
[6]王庆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理论导报,2011.
作者简介: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校园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以西南大学为例,从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文化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国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校园为特定区域的区域性文化。包含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此,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从精神文化入手,但也不能忽视物质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指引。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方向,构建出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指导学生的行为和活动。
(二)校园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注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产生误解。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举行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直观易懂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更容易被接受。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为有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首先,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保持校园环境卫生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经。西南大学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结合学校自身的地势地貌特点,以自然绿化为基础,精品绿化为亮点,有“四林、五湖、六山”。部分地方还保留原始风貌,任植被自然生长,只在林间修筑路道和供师生休息学习的亭台楼阁。这样优美的校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环境支持。
其次,合理规划校园文化设施布局
合理规划校园文化设施布局,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特色的建筑,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约束学生不良的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西南大学占地9600多亩,共有45座教学楼,学校有南北二区,北区主要是以社会人文科学为主,南区则以理工农医商科为主,建筑分布合理,跟学校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机的融为一体。它们都是西南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
最后,建设标志性的校园文化景观
标志性的校园人文景观体现的是一所高等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学校的名片。西南大学的“名片”是由四座景柱和两侧的“青春热血”浮雕景墙构成的对称式校门,两边的景柱上有“西南大学”四字,整个校门造型古朴,气势恢宏,进去正大门迎面是塑像,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德智体美有机结合起来,寓学于乐,寓教于乐。深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的融入到活动实践中去,在这一点上,西南大学是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各种各样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西南大学的校园里开展得如火如荼。例如,主持人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科技活动月等,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其次,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必须完善学校各组织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健全机制,构建合理的制度文化体系。在这一点上西南大学是很成功的。西南大学现有校级学生社团72个,分为兴趣爱好、文娱体育、创业、学术科技和志愿服务5大类。并有社团联合会,负责监督、协调西南大学校级学生社团。这些社团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不同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凝聚校园精神
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聚起来的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活动准则。校训、校歌、校徽也是对学校深厚历史底蕴和办学宗旨的提炼,是大学的无形品牌。西南大学的校训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是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甘继勇先生所题。校训要求学生,要自强不息,学无止境,诚信做人,承前创新。我校的大学精神是“学行天下,特立西南”,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
总之,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流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因素。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确导向功能,推进高校体制改革,促进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4]16号.
[2]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3-13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 师德建设
[作者简介]东秀萍(1975- ),女,吉林四平人,长春理工大学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化研究。(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72-02
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是教师的个人品德问题,而且是关乎教育事业全局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因素、高校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应更重视自身的“德性”,即加强师德建设。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的建立健全,同时也需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教育作用,是高校师德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高校师德出现了滑坡,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理论学习欠缺,职业理想淡薄,教书育人责任心不强,功利心过强,学术腐败现象增多,甚至在某些教师身上出现了与学生之间的“权钱交易”。究其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1.客观原因。其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急剧扩大。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必然带来对教师需求量的增大。近年来大量的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这些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发展空间大、知识结构新、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但同时,在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政治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职业理想不够坚定、奉献精神不强等,这些问题影响到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由此给高校师德建设增加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导向,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然而也助长了人们价值观中的趋利倾向,甚至在很多人身上,利益成为唯一的行为动力。在这种环境中,一些教师在利益的驱使下,一边教书一边做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当中。更有甚者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不惜以成绩考核、入党、评优、保研等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作为筹码,与学生进行“权钱交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学识高、业务精,同时必须以身作则,成为道德的模范。如果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全心投入,不能恪守职业道德,那么必然会造成师德的滑坡。
2.主观原因。其一,师德建设制度不健全。师德作为高校办学中一个极其重要却难以量化的重要指标长时期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很少有高校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和监督机制,致使在高校的评职、评优选先工作中,师德一票否决原则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没有制度作为保障,师德状况的改善自然是成效甚微。
其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仅包括大学生,还应包括全体教职员工。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弱化。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高校教师知识层次较高,自我意识较强,而且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者的身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导向,致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建设也更倾向于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制度建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
其三,教师自律不严。高校教师虽然是普通劳动者当中的一员,没有任何特权,但其职业特点、从业要求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具有更高的道德性,教师不能将教书教书育人仅仅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必须将其视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对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严格自律。而当下,一些教师完全忘记了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常常以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不能以教师的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师德的滑坡。
二、高校师德建设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文化;载体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培养人们正确的社会政治观、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法制纪律观为主要目标。国家教育部、团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指出,高校校园文化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而制度文化则更具直接规范约束性。
所谓制度文化,就是高校以体制机制、政策规章等确定的制度环境,它对师生的思维、言行方式及生活行为习惯具有引领、约束等作用。高校制度文化及时维持高校各项教育组织、事项及学术研究运转的保障机制,也是规范师生言行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承载着高校文化的价值去向,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目前高校中,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但如果仅依靠理论教育、道德感化等柔性方式是十分不够的,必须利用制度文化的力量对某些不正确、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刚性的规范约束与遏制督促,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制度文化对日常行为提出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以纠正各种错误消级的思想认识,它所具备的评价机制,为有效的奖惩提供了保障。制度文化中所包含的激励制度,鼓励并支持符合正确思想意识的行为,是塑造个人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同样,制度文化中的惩戒制度,是对有违于政治品德、道德规范言行的鞭策与警醒。制度文化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与行为标准,以规范约束的方式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维观念与理想信念,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形成相应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
尽管制度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载体作用,但也并不是任何制度文化都能促进其进程、提高其效率。当前在很多高校,制度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未被充分发掘出来。再加之,传统的制度文化普遍偏向一种约束性文化,多运用禁止性的话语结构来限制人的言行,虽以管理为目标,但其实质重管不理,甚至只管不理,这样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易激发执行者的逆反心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良好的制度文化有一定期待与要求。
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需要明确的是,保证秩序是制度文化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应该是通过制度规范,实现秩序化,最终促进和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很多高校中的制度是特地创造出来,维护学校正常运行工作的,而不是学生想要的,这种制度重惩罚轻鼓励、重管束轻权利,多为僵化冰冷的规章制度,容易导致制度文化的空壳化与形式化,无法达到教育的实质目的,只能称之为管理工具,而无文化内涵。
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首先应当是能得到广大师生内心的认可,至少不存在消极应对、抱怨态度甚至抗拒心理,这是实现教育引导的前提。最终,广大师生能够自觉遵守它,将其规范之物内化为应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就大多数高校的制度文化现状来看,师生真正接受并尊重的并不多,多为应付顺从状态,甚至持质疑抵制的心理。究其根源,不难发现,许多制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程序上都未体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另外,制度环境应涵盖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价值。一般的制度文化多被建设成了过度管理与约束的氛围,强调各种明文禁止条款,重点在于纠正师生的“不正确行为”,而忽略了正面引в爰だ促进的教育功能,十分容易让师生产生对立心理,阻碍教育引导功能的效果。良好的制度文化应当尽可能的包涵鼓励性、褒奖性的管理条款,增强师生对制度的接受心理,做到奖惩兼顾,为更好地传播施行制度文化奠定基础。
针对目前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制度文化所提出的要求,要充分发挥高校制度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力度。
第一,制度文化建设须贯穿民主精神。高校的各项规则制度从制定、执行到维护、完善等都应当引导并调动广大师生民主参与其中,反映大家的想法,体现大众的利益诉求,表达出他们期待学校为其营造一个怎样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氛围等一系列问题,而不应仅仅是领导层面的讨论决定及单方面的意志表现。民主化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有利于师生形成对制度的正确认识与包容心态,最终达到接受认可并自觉履行的目的。另外,为了使师生对制度达成统一共识,学校在制定相关制度后,应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对制度内容进行学习交流,对制度的制定背景、程序、具体内容及涉及的权益做出解释说明,及时解答好公众疑惑,并进行适当修改,这样才能使大家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在建设制度文化时,要明确人是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多数人的权利及需求,始终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要用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又不能简单粗暴的进行强制管制,争取让人性化关怀与规范约束相结合,实现两种力量的平衡,通过正确引导,调动广大师生的主观积极性,提高文化认同感,促使制度内化。
第三,制度文化建设要把握好奖惩平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合理的制度文化应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与激励功能,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能够督促并约束其向着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及行为方式上不断努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激励能够激发人的需求,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人之好奖不好罚的特征,多采用奖励性规范,尽量减少惩罚性条款,把人性关怀与约束要求结合起来。在满足广大师生的物质性需求的同时,更应注重他们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与精神需要。并将师生现阶段的学习工作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完善培养制度,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第四,制度文化建设应做到执行公平。公平原则是师生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度文化自身建设的重要标准。如果高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处理不一、奖惩不同、前后矛盾的情况,势必会让师生产生怀疑反感心理,这样既削弱了师生对相关制度的尊重,也会对其认识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良好的制度文化应尽可能地减少制度本身漏洞、弱化执行主体主观性、增强制度的执行效力,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拒绝一切外在压力,严格尊章办事,做到制度的规范与公正。同时,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监督考评,领导干部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言行做好示范,保障不出现徇私违规现象,如此才能树立制度的权威,真正做到将制度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英国著名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曾说过:“某一规则,如果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合乎事物之必然性的,则不论这规则是我自己、或是别人所发明的,只要我理解了它,而有意识地把它施于我的身上,或是自由地接受了它,那么,这规则就不是迫我屈从的外物。”制度文化提倡人们需要具备执行制度的自X性,当大家认可并自觉执行一项规章制度,并将之视为习惯时,就标志着制度文化趋于成熟。在高校中,善于运用制度文化的建构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各级领导阶层管理能力的体现。此外,除硬性的约束性规章制度外,在校训、办学理念、优良传统、学术精神等软性制度文化中也应当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徐以师.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2]刘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3]刘佳.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教育现状;策略;“PDCA”循环德育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建设、文化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给以传统教育管理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和挑战。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群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既雷同于非艺术类大学生,但也显著区别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加大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推进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更受关注。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高校艺术类学生是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有一定特长,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与非艺术类学生相比,此类学生“性格更为个性化和感性化”,“价值取向日趋务实,身心需求趋向多元”,“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基于专业的特点,艺术类大学生及早地被推向社会参加实践,从事不同于校园生活的社会锻炼。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而言本可以丰富知识面,拓展能力,但基于他们价值体系道德标准尚未完全建构和定型,易受社会歪风邪气影响,因此艺术类大学生融入社会太早、太快,导致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流于表面,轻视了深层次分析认识社会能力的提高,使之对社会的认识一知半解,好坏难辨。简明而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一是政治认知意识较强,但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与模糊;二是政治态度端正,但又存在一定的情感困惑与冷漠;三是政治参与积极理性,但又存在部分参与的偏差与功利。另外,也存在毫不关心道德素质建设而将其视为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看法。基于上述错误认识,艺术类大学生对专业技能技巧十分重视,而对道德文化理论学习相对轻视,对基础学科学习和对时事政治的了解相当忽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够深入,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同时也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较难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机率远高于非艺术类大学生。
2.艺术类政工队伍现状。从事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的政工人员除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要过硬之外,还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相关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巧妙地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然而尽管各个高校十分重视艺术类政工人员队伍建设,但是政工队伍依然参次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暴露出不适应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一是艺术类大学生政工队伍人员数量配备不足,且思想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二是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且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配备上不合理,不能适应特立独行的艺术类大学生;三是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不健全。目前很多高校只是学校党委领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长鲜有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学校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更是远未纳入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量范畴,且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混同非艺术类大学生之思想政治工作而一盘抓;四是政工人员职责体系尚未健全,繁重的具体业务影响了政工人员基本职能的发挥,即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外的勤杂事务上,完全没有发挥其管理育人的作用;五是缺乏系统、规范、长期的理论与职业技能培训,致使部分政工人员不能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政工作建设策略
要实现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平稳地发展,就必须突破德育瓶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模式,即必须依据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及学科特点、认知及心理特点,以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整体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工作模式、保障机制建设等环节上进行创新性的提升和发展,实现艺术类学生之思想政治工作跨越式的发展。
1.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估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估体系必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总体情况,二是学校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建设情况,即“两课”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三是学校德育文化氛围情况,四是学校党委、行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情况,五是学校党建团建情况,六是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情况,七是违法犯罪情况等几大方面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按照一定的程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创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估体系,必须注意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多角度、多侧面、高难度的体系,其应该而且必须区别于非艺术类学生的评估体系,即构建这一体系要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正确引导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激励艺术类学生走个性化的人才成长之路,引导其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2.建构艺术类学生“PDCA”德育机制。“PDCA循环运行机制”是重庆文理学院首创的高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的核心思想。具体而言,运行机制中P(Plan)即为制定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注重思政教育计划;D(Do)为实施与运行,注重落实和具体运作思政计划;C(Check)为检查和纠正措施,注重对学生政治素养道德情操进行评估记录,对道德素质有滑坡的学生及时做思想工作予以纠正;A(Action)为持续改进,注重定期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对于不适应的思路、工作方式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使德育工作绩效显著。
(1)艺术类学生“PDCA”德育工作运行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计划(P)―实施(D)―监控(C)―改进(A)(即P―D―C―A)的方式循环推进,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教学、行政、后勤、党务等管理工作作为整体纳入“PDCA”运行,使之在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系统中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关注,形成彼此间相互支持、协调一致的体系,然后将该体系的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和动态性充分调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打造运作惯性,最终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整体中顺利开展,稳步进行。
(2)个体德育工作运行模式。为确保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稳地按照“PDCA”运行形成合力持续向前,就必须从细节抓起,从学生个体抓起,即要将个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按照“PDCA”运行,杜绝形成逆流,延缓甚至阻塞整个德育工作的运行,实现层层推进,层层解决的目标,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良性运行格局。
摘要: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文化具有五个明显的特点,四种重要的功能,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应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一、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必要性
宿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生活场所,它是集整体布局、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为一体。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宿舍文化建设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及其周边场所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和选择的群体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3个层次。
要构建以上3个层次的宿舍文化,就要求大学生在宿舍这个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彼此间在价值观、文化知识、社会责任感、生活情趣等方面相互接纳,相互影响,这种状态能够体现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态度。
宿舍文化建设的文明程度、格调的高低,既反映大学生自身的精神风貌,又对大学生身心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进而引导每位成员克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宿舍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之一。除上课之外,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阅读都离不开宿舍。近年来,高校虽然在宿舍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第一,从宿舍物质文化层面建设上看,重视外表宏观建设,忽视内部微观改造。从外表看,宿舍楼宏伟气派,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但宿舍内却是另一番风景,床铺上被子不叠.衣服、书籍随意摆放;桌子上杯盘狼藉,杂乱无章;地面上,垃圾成堆、不堪入目。
第二,从宿舍制度文化层面建设上看,注重宿舍制度内容的全面性和原则性,忽视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每个高校都有成套的宿舍管理规范,但大多针对性不够、号召力不强、措施不力。如有些制度虽然张贴在公寓的醒目位置,但夜不归宿者有之、破坏公物者有之、乱贴乱挂者有之、乱拉乱接也大有人在。
第三,从宿舍文化导向上看.注重时尚和流行元素.鄙视奉献、淡化理想。宿舍应该是发奋学习,放飞理想的地方。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求时尚、爱好虚荣、贪图享受、淡化理想、不思进取。
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建立健全宿舍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1)建立宿舍文明公约,以消除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 (2)学校要把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列入学校对大学生的德育考核内容,并认真实施,严格管理,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大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 (3)建立正常的信息反馈和对话机制,学校或公寓管理部门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工作中的失误或不足要及时改进,力争求得相互间的理解,加强对大学生集群行为的控制与引导; (4)从基础文明建设人手,加大卫生、环境布置等检查力度,奖罚分明,调动大学生创建“文明宿舍”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积极推进宿舍管理创新
对宿舍进行人性化管理是宿舍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要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二要提高服务水准,及时提供情感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协调服务、环境服务。特色鲜明而贴心的服务,可以使管理措施得到学生的理解,促进管理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应转变管理模式与管
理理念,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培训, 使他们扎根于大学生宿舍中,以大学生宿舍为基地,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注意宿舍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实效性
宿舍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地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一般来说,一个大学生的宿舍,都是大于3年的存在单位。在这超过3年的学习生活中,一个宿舍的成员朝夕相处,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比较深厚的感情,都不会轻易也不愿意调动宿舍,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整体。以宿舍、寝室为单位的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表面,应从学生是否能从中受益,效果如何为出发点,注重宿舍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四)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价值导向
大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对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呈多元化状态的今天,对大学生宿舍文化价值导向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宿舍文化要坚持努力满足青年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审美要求,既不搞统一模式,也不能放任自流,正确的态度是发现肯定它的价值,并加以引导,发扬正气,制止邪气,使宿舍文化朝着丰富多彩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 提升宿舍文化的层次和艺术品住
宿舍文化建设在内容、形式、目标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来确定。构建宿舍文化的内容体系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实践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消遣文化与创造性文化的关系,突出创造性文化建设。即使一些浅层次的消遣性文化活动,也应寓教于乐,要引导大学生从单纯的兴趣满足中升华出来, 自觉地从娱乐中感
受到艺术熏陶。二是处理好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主要以青年为主体的流行文化,在高校宿舍中也大有市场。流行文化的一大特点是通俗,对担负未来创造使命的大学生来说当然不应成为其文化生活的主导。在大学生宿舍里,从宿舍的布置到宿舍的中心话题,都应大力倡导那些高档次、高品味的文化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松桃.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J].理论月刊,2001,(5).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Form and policy" and "legal basis" have become compulsory cours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some elective courses such a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setting i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y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lth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hop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curriculum
1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1 高校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改革开放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大面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此之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只是比较少的学校作为选修课开展。但目前高校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现在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而且传统的教育方法也不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W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对固定知识点的传授,学生更多地是去记忆,而不是了解其内在的涵义,这就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原则相违背,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只是讲授希望学生掌握的,而没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自学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的应该是引导和解释的作用,而学习和提问是学生的任务。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改变目前高校的教学方法。
1.2 缺乏学术带头人
改革开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是高校的必修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一些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去了解整个思想政治的发展史,以及现在的一些国际局势等。[1]改革开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学术带头人。虽然有前人遗留下来的相关内容可以供我们学习,但是想要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就需要更多的学术带头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虽然不是专业课,但它的重要性不低于专业课。这些书本记录的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缺乏学术带头人是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缺乏学术带头人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一些相关领域的人物更多的是去解读和学习前人的智慧,而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制定出属于自己的相关理念。思想政治的内容比较深奥、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加上现在研究相关学术的人员也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学术带头人的缺乏。学术带头人的缺乏不利于整个学术的进展,也不利于一些相关知识的学习。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
改革开放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得到了重视,现在所有的高校都有相应的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大学生增加对政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C合素质。对于一些实际的问题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这种目标的达成就离不开一些实践课程的开展,但是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学校相关领导对一些考试成绩等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对于一些实践课程却不看重,这就使得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由于实践课程开展起来难度比较大,一些高校甚至取消开展实践课程,只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更多地是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将学到的知识和一些实际的问题联系起来。思想政治课程更多地是为学生奠定一定的政治知识基础,让他们在实际过程中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但是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成为了考核学生综合水平的一个必选课程,课程考核只是对学生背诵知识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对上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一些知识联系实践的考核,这种考核与当初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不相符合。
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措施
2.1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非常关键的,它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识有偏差,他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其他的课程没有区别,都是需要对一些重点的内容进行背诵,然后通过考试就可以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同学没有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看重,那么相关课程的学习也起不到理想的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识有偏差,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二是学校和老师对这方面知识不看重,没有很好地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必要性。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之前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告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平时也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通过这些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识。高校学生只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对于课程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及时地提出,还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讲出来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2.2 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学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离不开专业的教学队伍,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效果。[2]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学队伍。专业的教学队伍的建设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首先从教师本身来说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教学方式要有自己的风格,在上课的过程中多结合一些事例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该加强对时事的了解,对一些新的政策要主动去学习。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对应聘人员进行审核。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考核,还需要教师对现在的一些时事政治去分析。对一些已在职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去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行得比较好的学校去学习相关的经验,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然后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解决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学队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相关人员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学校还应该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规划,注重一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定期地组织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学习,只有好的规划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将其贯彻落实,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2.3 必须坚持教学内容的改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内容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变革。这就需要相关教程的编辑人员及时地将这些新的知识加入到课本当中,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实时的内容及时地讲授给学生。相关人员一定要确保教材上的内容是最新的,所以一定要坚持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于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内容可以做相应的删减,或者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近段时间发生的有重要意义的内容。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一些理论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才是学习这些理论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秉承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学到的知识和当下的一些时事政治等联系起来,还可以对一些时事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当下时事的印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一些政治知识,可以把理论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的辅助者。整个教学过程应该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教育的方式,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形成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
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要基础。通过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践,完善自己,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前,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自为政,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同时高校与地方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而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主体多元化,缺乏统一组织领导等原因所致。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明确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与权力范围,积极转变管理职能,下放管理权限,重视对高校的管理服务,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制度建设,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等。可见,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可以有效破解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自为政这个难题。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的重要指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要把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高认识,形成制度,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列人政府财政统筹规划,给予具体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合力。
二、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整合校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
目前,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比较分散,主体多元,具体有学校宣传部、组织部、武装部、学工处、后勤处、校团委、各系部党团委、社科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由于它们是平行的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因而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我们知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或社科部对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没有支配权,因此,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就很难准确把握和掌控,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特别需要进一步理顺校内各部门的权力,明确各部门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党委权力的关系,处理好决策、行政和监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校院系三级管理者的责、权、利等关系,要形成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参与、民主管理”的制度和管理体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高校各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职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既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社科部个人和部门的事,也不是学校某个部门能做好的。因此,通过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可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其次,明确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责、权、利;最后,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三、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促进教育规模、结构、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在高校内部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要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道路,走质量数量兼顾、质量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现代大学,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展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决定了一所大学的质量和声誉。是否站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上设计和规范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标志。可见,高校树立和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首先,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和满足学生的呼声和需求,才能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改变“一言堂”式的讲授式教学,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互动。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建立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教学依然是高校生存的命运线,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是提高本科教学,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高校应坚持以师生为根本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的态度,以学科为核心的思想,教学与学术并重的管理方法,健全科学研究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对教学工作评价要以学生评价为主,定期对教学工作搞得好的老师给予表扬和嘉奖,在评优、评先和评定职称优先考虑,充分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弘扬和传承大学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氛围
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是“大学精神”的展现,“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其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其大学使命时全面人才教育。首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让学生明白,我国目前离建立创新型国家还很遥远,虽然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创新意识。其次,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大学批判精神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大学是知识和文明产生的摇篮,这里会产生新的思想和理念。组建各种学术社团,定期开展学术探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学校电台、校园网、辩论赛等平台对社会现实的不正当和丑恶现象等问题进行批判,使学生明辨是非,弘扬正义和正气,为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培养学生社会关怀精神。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高校要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因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关心天下大事,使自己服从于社会,服从于国家,服务于人民,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大学生既服务了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同时又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切实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对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其重要作用。
【关键字】 我国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队伍
现在这个时期的高等学校发展要求即建设新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所以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值得我们探讨。
一、科学定位当今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在建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时候,多点注重人的发展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管理过程要多点思考“以人为本”。从多方面出发,结合主体和客体的实际情况,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管理模式进行学习。以前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只注重“管理”,而对主体和客体都没有进行“以人文本”的思考,也就是没有注重人的发展而出现了一些偏差,因而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注重人的发展以及人的感受,从而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真正的本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是很特殊的,它能够让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得当,也可以科学融合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各个要素,从而让科学的人性化管理目的得以实现。
2改进以前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定位偏差
以前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不是过高就过低,又或者是太空泛,不切实际,这样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出现这种问题显示出高等学校教育的不足,教育满足于现在,没有时刻积极地关注社会的动态,没有建立教学改革的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教学的研究。在出现新的问题,发现旧的教学管理目标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教学面对的问题,太过于措施不及的情况经常出现,使教学管理出现滞后的现象时有出现。然而这个问题对当前建设我国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有不利的影响。所以,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的和定位不够准确和不切实际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定位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3、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基本质素
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进行理论的学习,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组织观看历史影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义务劳工等。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生活小事上体现其自身政治水平高,树立起先进的模范。在日常教学中,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来保证工作的有效落实。建立专人负责监督教学是否认真开展,不时通过对学生考试的模式检验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对教学工作者也要落实起考核制度,检查其自身文化素养以及教学方法,实行奖惩制度,把不适合或者暂时没有能力进行教学的工作者进行自我继续教育作为进修。因此,教学队伍在教学的过程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把握好教学的新方向,走在学生的前面,把自己培养成适合21世纪新时代的教学新型人才。
二、革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看法
我们要重视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由于社会利益主体较多以及不断分裂和融合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还有社会和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有越来越大的挑战。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看法对不同的的发展问题要进行不同的革新,因为通过这样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看法才能统一于社会大环境的整体发展中。
我国以前由于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下的经验观念太过深刻,经常都会很难适应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上做出的改变。我们都知道,观念很难形成,但是它一旦形成就影响人的思维行动等而且很难改变。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看法的革新也没有异样。努力发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人民百姓基层中去。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争取建立必要经费预算制度。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贯穿在课堂和生活当中。
三、建设融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管理氛围
构建现在这个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队伍与学校的文化环境以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管理氛围密切相关。不仅要在现在这个时期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构建中重视提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而且也要不断努力来创建多种外部条件。在这当中,建设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管理环境就很重要。在当前这个时期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上建设管理队伍在很大程度上被建设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管理环境影响。所以,要从根本上深刻探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队伍建设,然后进一步总结、归纳和利用所有有用的因素并且好好利用它,就可以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队伍建设添上很大的一个推动力。
四、结语
坚持科学发展观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好处是:可以较好的建设良好的师德和师风建设、也可以建设现在这个时期高等学校育人和管理的好的氛围,从而带动高等学校融洽校园文化氛围和管理环境的建设,科学发展观能很好的指导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革新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看法。
参考文献
[1]熊丽娜;浅谈现在这个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J];前沿;2012年08期
[2]韩永进;现在这个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08期
[3]邵泽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体系化孵育与建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