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课堂游戏

初中语文课堂游戏

时间:2023-08-04 17:2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课堂游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课堂游戏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02-02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学习中也会更加积极的主动,有助于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的进步。下面就情境创设策略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1.比赛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比赛情境开展教学工作。所谓的比赛情境主要就是指,教师模拟实际的比赛场景,要求学生在进入到比赛状态中,而在比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的参加比赛,能够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1]。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背诵比赛、作文比赛、阅读比赛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小规模的比赛,模拟相应的比赛场景,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像,在古诗词背诵比赛中,教师教授完古诗之后,给予学生十分钟的记忆时间,然后将学生分层若干个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哪个小组学生背诵的越好视为胜利。通过创设比赛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更加快乐,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2.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具有较大的趣味性,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充分的结合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将其有效的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情境具体的创设过程如下:教师对本堂课要教授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并且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效率[3]。在游戏中,教师还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一点,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要简单易懂,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如果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难度较大,将会影响到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游戏情境创设的一定要科学和合理。

3.口语交际情境

由于汉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流之用的。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也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影响到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也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4]。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口语交际任务,并且2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教师为学生语言描述一个与口语交际任务相符的情境,促进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更加积极和主动,进而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也更好,有助于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确保学生的长远发展[5]。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降低语文教学的难度,学生对相应的语文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能将学习到的知识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进而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富.创设教学情景 提高教学效应--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 2007,14(04):153-154.

[2] 黎奕贵,李娜.对初中语文加强朗读教学的思考[J]. 基础教育研究.2009,10(08):118-119.

[3] 任晓冰,王学伟.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实践研究.2009,02(04):332-333.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48―01

一、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是“交流”与“协作”的活动,师生互动的实质是“师生往来”。这样在学生与学生的协作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中,能把所学到的初中语文知识使用到生活中,整个教育活动策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调查、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

1. 激起学习兴趣是完善师生互动的必要因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是推进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中,老师要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兴趣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成功,不在于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在于学生可以主动去了解、探究、回忆。初中语文教育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发现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这对教育将是一个良好推进契机。

2. 引导学生活跃的探究发现是师生互动的内在动力。在初中语文中,有必要引导学生把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学会在调查时,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实质,发现规则,可以不断获取新知识,老师和学生各自凭自我的经历,用各自共同的表现方法,在教育进程中经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磕碰,协作的讨论,完成知识的掌握过程。

3. 联系生活实际是师生互动的内在要求。初中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假如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初中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具体情况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初中语文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单调乏味的语言文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能够投入进去,其实,这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用语文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育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 寻求互动方式的教学。老师经过精心的策划、紧密的组织,在知识信息传递中很大程度上能够猜测学生的反应。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常常会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想的?……。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脱口而出,都能说出相应的答案。如果不管学生是否有问题,而刻意地去发问,这样的互动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构成冲击,反而适得其反。

2. 师生互动中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的发生。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是局限于老师和单个学生的互动。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的掌握情况、个性特征、心理特征、心理情况、家庭状况等诸方面都存在区别。也恰是这些区别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出现了机会不均等问题。

3. 活动方式的轻松自由。学生是互动教育的主体,所以有些老师就把互动教育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探讨,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是相当的活跃,但学生对我应当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非常明白,很多学生课后,对有关的知识、问题的定论认识得并不清晰。

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1. 课堂教育策划方法要巧妙。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要想与学生互动起来就要学会策划一些问题、生活情境,运用现代科技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法,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些问题和生活情境,再配上音乐动画等,既给学生添加了新鲜感又给予学生一些启示。老师的教学方法策划要富有立异元素,不能照本宣科,下面扼要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划的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初中语文;创新思维

知识的多元性是新时代的一个特点,无论是国内还是

国外,知识都是在不断地融合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新的时代,人们想要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通过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来变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创新”就是适应发展最好的途径。

一、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

1.应该让教材做到创新

虽然教材不会自己说话,但是它有它所表达的思想。特别是语文,它是一个国家母语学习的载体,承担着历史的重任,对于创新的要求就应该更高了。语文教材应该与时俱进,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思想,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果语文教材落后又枯燥,书本上的东西用不到实际生活中去,会影响学生对母语的喜爱,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2.教师的教育方式要做到创新

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在课堂授课时要重点地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备课是每一个教师的必备功课,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多思考授课方式,不局限于单一的说教方式,设计一些游戏等环节,让学生有参与课堂的机会。

3.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

学习是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状态比教师授课状态更加重要,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学的关键,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是建立在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之上,教师应该在平时课堂训练中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

二、创新思维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创新思维在初中语文中的实践是比较多的,这里举两方面的例子来简单阐述。

1.“三步阅读法”

“三步阅读法”是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具体地说,三步阅读法包括速读、慢读、精读三个步骤。其中的速读是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慢读是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最后的精度就是做题。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衔接的,可谓“环环相

扣”。学生只要注重平时有计划地练习,考试做阅读题就不会像只无头苍蝇一样没有头绪、胡乱做答了。

2.作文中的创新思路

作文是初中语文的精髓部分,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输出窗口,而初中又是学生形成自己写作风格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语文老师一般都把作文作为教学核心。比如,我一般要求学生有写周记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对于那些张扬有个性的文章,我不会马上批评,张扬的个性是中学生的特点,应该加以鼓励才对。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只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逐渐深入初中语文教师的内心。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呢?

一、结合网络技术让学生手“动”起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给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初中生在面对网络的时候总是聊天、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网站,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家长也竭力反对学生上网。其实,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收集相关资料,浏览课文提供网站,了解作者生平事迹、著作和背景材料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手“动”起来,在网络平台中“动”起来,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就开阔了,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发现问题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开始,学生发现问题的层次是比较肤浅的,仅仅限于字、词的了解,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从汉语的词组、句子、段落、语篇出发,引导学生从更深入的角度来拓展对字词的运用。例如,针对“埋藏过我的微笑”这一短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埋藏”的含义,启发学生将这一问题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思维的“动”起来。

三、引导合作探究让学生口“动”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很多初中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不善于与人沟通,这是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组成合作探究模式,合理分组,科学分工,大胆发言,让学生的口“动”起来。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心态,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对话,例如,针对花木兰的品质,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思考,说出木兰的品质,当学生探讨出二十多个词语的时候,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也同时得到了拓展。

参考文献:

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教学;教学形式;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23-0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1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可见,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人格特征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教学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但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方面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从而使得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

而且,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生的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为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并且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思维的组织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多元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本身之外,获取更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一)教学形式陈旧

虽然教学改革后,引入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但受长期教学习惯影响,许多初中语文教学仍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在这种模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流于形式,教学的效果不佳。同时,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失掉了语言学科的鲜活性。

(二)教学方式粗放

授课教师为应付考试或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语文教学,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风格,仅一味地粗放式教学,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学生无法真正领悟语文素养和涵养,另一方面使学生不能够弥补自身薄弱知识点,更不能找到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法。

(三)缺少有效交流互动

对于课堂的交流互动,语文相比其他课程更为重要。语文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想等的综合能力,因此“说”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语文课堂上多采用问答式交流,这对于上述综合能力的培养见效甚微,甚至使学生对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心生畏惧。缺少有效的交流互动,学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多元教学方式的方法和选择

(一)多元教学方式的基本方法

语文多元教学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其无论对于教师传授知识还是学生学习知识都大有益处,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提高教学质量。但多元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依靠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多元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之中。在多元教学实践上,可通过下述三个方面促进多元教学发展:一是课堂形式的多元化,即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作用;二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即找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加以引导教学,促进教学整体效果并增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三是课堂与实践相互渗透,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因多元教学方式包含内容很多,不能一一详举,故本文仅对课堂形式的多元化进行论述。

(二)课堂教学形式选择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获取信息的感觉通道,例如,听觉型的学生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讲一遍就可以记住要点;视觉型的学生善于通过观察来理解材料的要素;动觉型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才有更好的学习效果。相应地,语文教学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讲授、课堂讨论、小组探究、游戏(角色扮演)、独立学习、多媒体教学、讲座、演讲论辩、练习与背诵、实地学习(考察、参观)等多种方式。因此,语文教学形式的选择,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感知风格设置教学方案。

崔峰对不同感知风格类型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感知风格类型学生对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存在显著差异。概括来说,视觉型学生喜欢小组探究、课堂讨论等头脑风暴式的教学形式;听觉型学生喜欢小组探究和多媒体教学;动觉型学生喜欢游戏、小组探究、演讲辩论;混合型学生喜欢小组探究、多媒体教学、游戏、实地学习等教学形式。不同感知风格类型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依次为小组探究、游戏、多媒体教学、实地学习,说明学生对于体验型教学形式的兴趣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形式,最不喜欢的是独立学习的教学形式。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在常规讲授教学方式上,安排或辅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多元教学中的主要误区与对策

初中语文多元教学固然益处颇多,但并不能为了多元教学而多元教学。在多元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随大流”“赶时髦”。小组探究和多媒体教学是目前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两种教学形式,因此笔者结合经验,重点分析小组探究和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多元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组探究

小组探究也可称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其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小组并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小组探究创新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跃。但在具体操作时,会出现影响小组探究效果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小组探究流于形式。小组探究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组合在一起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不是教师“一声令下”后相邻同学的匆匆讨论,也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地去选择不值得合作讨论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结果只能将小组探究流于形式。小组探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前布置讨论内容并引导学生有效查阅资料。

其次,引导不力。个别教师认为小组讨论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教师插手,表现为:一方面,小组讨论开始后,教师对小组讨论过程、方向等不予引导,对讨论中的疑问不管不问,使学生失去讨论目的进而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展示小组探究成果时,教师缺乏引导,对离题回答不能及时引导纠正,导致讨论的结果与目标相违。教师应在小组探究讨论过程中充当重要引导角色,融入讨论并解答学生疑惑,才能促进讨论的良好进行。

再次,学生参与不均。教师不可认为将学生如何分组均可,这样易造成学生参与不均匀,主要表现为成绩优秀学生之间组队,或者成绩优秀学生经常担任小组长并有很大的话语权,又或者总是优秀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这样使得小组探究成为成绩优秀学生的表现平台,边缘化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最终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降低,甚至在组内讨论开始后直接跳过讨论环节而由成绩好的学生做总结发言。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讨论的话题,合理进行小组分组,并多人阐述观点。若课堂条件不允许互换位子或课堂时间不充裕,也需要适当更换小组长和发言代表。

最后,评价体系不完善。一般情况下,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便无评价或简单评价了之,表现为仅简单以主观意愿为团队打分或表扬个人。这种态度和方式难免会使学生的讨论兴致变低,久而久之便不重视评价结果,使得小组探究缺少了动力来源。而且,评价体系是鼓励学生进行有效小组讨论的重要工具。但评价体系并不容易建立,需逐步完善。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出团队荣誉,又能体现出个人贡献;既要体现出教师的鼓励,又能体现出他人的认可。

(二)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活动,且多媒体本身具有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等特点。若多媒体教学使用得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但如果出现课堂被课件占领、课件设计不合理、以课件代替板书、教师纯读课件而学生仅看课件等现象发生,则多媒体教学效果则适得其反。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形式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产物,不应拒绝但同时也不应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并非使用越多效果越好,语文课堂上不仅需要生动的图像,还需要知识的切实传授。这种知识的切实传授并非多媒体课件所能代替的,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而不是点击鼠标翻阅课件,需要教师精彩的板书而不是一闪而过的幻灯片。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成为新型的知识灌输工具,则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本意。

所以对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素材,适度运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探究、体验当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三者的互动,提高教习质量。

四、结语

初中语文不再只限于读和写两种能力,而是包括知识扩充、情感熏陶、能力培养、思维锻炼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但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仍存在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方式粗放、缺少有效交流互动等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约束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多元教学形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本身之外,获取更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语文教师不能忘记教学初衷,避免走入小组探究中的流于形式、引导不力、学生参与不均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及多媒体教学过度使用等误区之中。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情趣化教学 研究分析

1.初中语文开展情趣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1时代背景下的教学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都较先前有了明显改变。新时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教学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情趣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授课效率,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

1.2情趣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通过调查发现,情趣教学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重点的掌握。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情趣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初中语文情趣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

首先,在应用初中语文情趣课堂教学模式时,要保证教师用来创设情境的内容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并且能够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认知。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任何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尝试,比较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有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及探究法等。以学科知识为主要载体,师生共同参与情境的创设是情趣教学的外部特征。通过应用情趣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知识的共享、学问的共进,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3.初中语文课堂情趣教学模式的创建分析

3.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学名著。

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的过程,孔子在论语中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孔子更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寻求知识的过程,而不带有强制性与束缚性,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将学问做好。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殊性,往往是重感悟,重情感的陶冶,存在一定的模糊与抽象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保持持久的兴趣与动力。即使教师开展情趣教学,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情趣知识,往往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甚至不知所云,感到茫然无措。因此,在开展情趣教学前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感受中华文学艺术的熏陶,了解一定的情趣知识,更好地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3.2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初中阶段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对周围新鲜事物保持极大热情,想一探究竟,想刨根问底。这是开展初中语文情趣教学的独特优势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找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巧妙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尽量为学生呈现直观、可感的现象,但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兴奋点。这是开启情趣教学大门的钥匙。情境创设上尽量根据教学目标设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可以是语言的描述,可以是音乐的渲染,也可以是场景片段。

例如在讲解《白兔和月亮》一课时,让学生思索,假如自己是玉兔,如何面对这份慷慨的决定,激发学生关于玉兔抉择的思考。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激发,积极发表言论,阐述看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3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情趣教学,除了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外,还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是游戏,可以是音乐的欣赏,可以是表演与交谈,也可以是舞蹈与展示,等等。这些活动对于情趣教学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以情启思,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促进情感的认知。在做好疑问构思的同时,教师还要担任“解惑”的角色,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点拨,为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循循善诱下,让学生找到最终答案。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提问学生“背影的含义”,学生通过观看表演或者是参与表演,认识到父亲买橘子时的不容易,感悟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恩之情。

3.4学会对知识的举一反三,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教师设置疑问、解答疑惑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论证,经过不断练习,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概括知识、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答案而是学会运用相同的知识点处理不同问题,把知识与经验转化为学生特有的能力与习惯。这种教学锻炼是对情趣教学模式的深化,是对情趣教学模式的巩固与效果反馈,在尝试运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身的应用能力。

4.结语

情趣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运用之初就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我们不难预测,不久的将来,情趣教学模式将成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必然选择。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尝试运用情趣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将情趣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冯亚平.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吸引力[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4).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情境 教学手段 综合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的教法还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学生累,教师也累;整个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像一潭死水。学生根本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师作为当今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革刻不容缓,而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摒弃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僵化局面呢?科学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

创设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大胆想象,一定会点燃学生的想象火花,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有无限的想象作为诱惑,学生一定会主动参与、全程跟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交流情境,运用投影、音像等手段,图文并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中得到激发,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展示其奇特的想象能力,为全面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皇帝回宫之后,大发雷霆,之后是如何对待他“诚实的老大臣”和那两个骗子的?这样的情境,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任意驰骋,让全体学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1.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提出,学生的学习情绪马上高涨,思绪也就随之“活”了起来。

2.点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象和大胆想象,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

3.充分利用教材,加强训练。初中语文教材把初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语文学习三个阶段体现着相互承接、逐步并进的训练程序,它实际上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心中要有一盘棋,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结合教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研讨与联系”,加强训练,充分利用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具体内容,课前认真准备,让学生充分参与,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4.强化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避免出现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地讨论。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

三、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

第8篇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特质与意义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将语文教学从传统的学校、教室、课堂中解脱出来,让语文学习感受自然、关注社会现实、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亲身的体验过程,增加生活积累,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真知,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特质是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它更注重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才智,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路

1.丰富与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的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或几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情感意识,完善并提高学生的人格和人文素养。如学习《我的母亲》《背影》等课程,可进行“说说我和父母的小故事”活动课,这种类型的活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大家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在真实的氛围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必然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获取适合语文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将这些丰富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分享,不仅可以把课堂内的知识拓展到生活中去,而且可以把生活常识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们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生活热情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巧妙的将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将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引申到课本中相应知识的探究上。这不仅可以使知识更易于理解,更容易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就像连接生活与课堂的一座桥梁,除了课文本身的学习外,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作者的生平境遇进行介绍,通过感受作者遭遇事情发展过程的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蕴藏在文章中的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3.构建生活化课堂情境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充分与生活相联系,构建生活化课堂情境,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课堂知识,并将课堂上的知识灵活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观念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精心构建生活化课堂场景,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实践证明,教师构建的课堂情境越新颖,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探究欲望越浓烈,教学效果越好。

此外,为提高语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从课外生活中着手,让学生搜集各种广告宣传语,广告大家都不陌生,内容也丰富多彩,其表现手法、语言等都有可取之处,可让学生推荐广告并就其表现修辞手法进行讲解,然后教师选定一个主题,让学生们自己呈现广告,内容形式不限,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语言灵活的应用。

4.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组织探索性活动。教师创设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二,教师组织游戏性活动。把新知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第三,教师组织故事性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故事情境,把语文知识寓于故事之中,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问题;原则;路径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学生从迷茫中带入到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有效路径,对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相对随意,不讲究方式方法,有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利于教学进步。基于此,加强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一)提问预设方面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调研过程中发现,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预设的问题存在过难、过易等情况,导致学生无法从课堂提问中获取有效的知识。例如,一些教师经常会提出本文的作者是谁,中心思想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问题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够回答出来,无法发挥提问艺术在课堂中活跃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作用,久而久之,反而让学生忽视了课堂提问的作用,养成回答问题的惰性。另外,有时候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但问题大多是从参考书中搬来的,学生会直接将参考答案搬到课堂中。这样看似学生踊跃回答了问题,实际上根本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对于课堂提问预设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学生逐渐不爱动脑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惰性,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去思考,总想教师能够直接给出参考答案,从而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很多农村初中教师往往将课堂提问作为惩罚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手段,提问的目的过于单一,无法发挥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启发性。

(二)实施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语文教师面对扰乱课堂秩序、开小差的学生,会突然对其进行提问。但是学生当时没有注意听讲,所以一般都以回答不上来收尾。久而久之,课堂提问变成了惩罚措施,学生对此也会慢慢产生抵触情绪,这与课堂提问的初衷相违背。

第二,有时候教师为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会专挑优秀的学生或认为能够回答出来的学生进行重复提问。这种做法不仅影响课堂整体质量,对其他学生学习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而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现象很少。这种单向的提问模式无疑阻碍了教学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提问反馈

在课堂重点提问,如果仅仅是一问一答,对回答没有进行正确的反馈,对问题没有进一步挖掘,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教师的语言中除了有一些对、错、接近等词语外,缺乏对学生的正确鼓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往往直接否定,根本不听学生的想法,不问学生这样回答的理由,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原则

从本质上来说,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攻克难题等。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决定了课堂的氛围,决定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实施课堂提问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特色性原t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该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师应该多提创新性问题,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命运等,对教学意义进行深度的剖析。充满独特性、个性化的问题会勾起初中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提高教学效率。

(二)概括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生词、语段等都是基础知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予以实现。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设计问题需要抓住教学的主题、关键词,促进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三)纲领性原则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中心、要领。教师首先应该对文章的中心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分析本节课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让学生自我领悟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技能等;然后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高提问效率。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艺术路径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特点,采用一定的提问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一般情况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中老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由于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对课堂提问的技巧认识不足,很多教师仅仅将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到新课导入中,而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应用。实际上,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获得更加真实的语文学习体验。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高,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具体来说,问题情景的设置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音乐、计算机、游戏等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入点,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

(二)掌握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包括生活环境、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但切忌设置的问题过难或过易,要保证问题的适宜性。

其次,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提问时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提问的效果。如果提问时机不当,就会导致学生不理解、教师白费事的后果。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在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当学生情绪低迷或者课堂整体气氛沉闷时,教师可以提问一些趣味性非教学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

再次,把握好提问频率。一堂课短短几十分钟,教师通过精心提问,能够提高提问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问题过多,学生整节课都在查找问题答案,甚至第一个问题还没有想明白,下一个问题就提出了,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抓不住重点;问题过少,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正确调整问题的密度,保证问题数量适中。

(三)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评价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容易产生逆反、叛逆、畏惧、从众等心理。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给予一些肯定与鼓励,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笔者执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较为顽皮,在课堂中如果提问到他,他常常会答非所问,或者直接说“我不会”。后来笔者每次提问到他的时候,总是要求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引导他走到正确的问题回答渠道中。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这名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更加积极,顽皮的性格也收敛了很多,学习成绩不断提升。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提问方式,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提问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把握提问技巧,注重及时地反馈,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海珍.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探析[J].未来英才,2016(11).

[2]魏俊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散文百家,2016(08):100.

[3]叶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读写算(教研版),2015(09).

[4]封庆.巧用“金钥匙”,打开智慧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思考[J].情感读本,2015(12):75.

第10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参与比重;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86-02

时下大力提倡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高效课堂,要改变传统课堂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为了把一碗水端平,放慢教学节奏,生怕自己没有讲到,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结果是成绩不理想,领导不满意。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约束着学生思维的发挥,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近一年来,我努力改变着自己,摸索着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营造高效的教学情境,是创设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以下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两点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参与比重

1.课前三分钟交给学生。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先交给课代表,由课代表在课后组织同学们准备每一课的导入语的设计,重点句段的积累,语法知识或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学生自己为了课前三分钟的讲解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每次发的内容不同,种类新颖,很多学生都积极地讲、努力去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这样多数同学就能把目光聚焦到本节课要学的这篇课文上来,教师乘势上课。

2.教学字词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每次上新课前,利用晚自习10分钟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这样学生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学生上黑板写出自己认为比较难掌握的生字词,特别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这样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学生进行反馈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巩固。

3.展示课,把课堂交给学生,以此激励学习兴趣和培养思维能力。“我的课堂我做主”是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座右铭。一堂语文课,在上课前,学生就要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根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天地,语文课就要不拘一格,学生的课堂展示可以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唱或跳,进行课本剧或小品的表演。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让学生全力以赴,因此,每个学生走上自己的讲演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把课堂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1.导入要激趣,产生求知欲。语文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那么激发学生快乐学习也很重要。”一堂语文课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我在教学《论语十则》时,引用了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家非常认真,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体会孔子那宝贵的智慧,经典的语言给我们今天学习语文以启迪。

2.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调动学生情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一种游戏,学生有玩腻的时候,这就需要多样化的游戏出现。一句笑话,一段故事,一个表演,多种方式的教学自始至终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古诗歌时,在课堂上模仿古代诗人吟诗的样子,穿着长衫,捋着胡须,摇头摆尾。设置情境,感受心情,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每个人都做着不同的动作,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的诗也就背熟了。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我就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推陈出新,各自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效果很好。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杜郎口中学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共同对话,情感交融、优化教学,享受语文教学的乐趣,享受祖国语言的优美。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基础教学;以人为本;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66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在大量知识点的冲击下,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只有通过死记硬背来接受和掌握这些知识。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体验,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注重语文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例如,在教学的复习和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发言和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交流,能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形象,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共同探讨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在师生积极互动中,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能够更加深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时,教师要认真收集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并通过和他们的积极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创新教学模式时,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语文知识基础教学中,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开展竞赛、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中进行记忆和探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深刻地掌握这些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收获,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欲望,能使他们树立认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念,使语文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地探究和思考,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收获。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摆脱了教师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通过思考和分析来掌握知识,使他们独立完成的学习过程。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不再立刻向教师和同学求助,而是进行认真分析,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尝试,最终使问题获得解决。运用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地进行探究。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获得知识,这个成功的体验能够激发他们更深入地学习,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效教学。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通过积极的思考,运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使他们构建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

三、以多媒体为教学载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随着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出现,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载体,使其把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生动的影像呈现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多媒体的引导下深入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高效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时,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多媒体,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多媒体构建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感受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强化他们的学习体验。结合多媒体进行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效、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上语文学习。

四、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时,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除了注重课堂上的阅读,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艺术地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2)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促进学生阅读理理解能力的提高。(3)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4)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通过上述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对阅读充满兴趣,通过阅读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在新颖、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使他们喜欢上学习,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遵守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进行探究,获得更多收获,体验学习的乐趣,使语文课堂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陆素萍.有关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学刊,2007.

第1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心理上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意因素,它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由师生共同完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往往能使语文课堂气氛显得活跃,学生思维之门为之洞开,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入;同时也使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生活情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模式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利用想象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的经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等,都可以做为学习的资源。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更喜欢和生活有关的文章。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要设计情境把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深化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文章蕴含着深情厚意,让学生领会到平淡文字下的丰富内涵,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难以有明显的效果,需要跳出课堂,与生活联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课文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看问题可以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使思维得到扩展,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可利用多媒体展现课文情境,在多媒体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例如教学《黄河颂》,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到过黄河边、对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

三、设计有利于互动的情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表演,创设学生之间互动的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在这种熟悉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时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的诗词、故事等素材都是学生表演的好材料。

将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既可以听到又可看到,富有戏剧情味。同时表演是在熟读课文之后,又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如学习《金色花》、《纸船》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这种方法更适合童话故事式的课文,例如《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学生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的朗读形式满足了他们活泼的天性,同时在学生课本剧的情境影响下,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游戏的作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游戏,创设轻松的教学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思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五、情景要有利于交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细节的把握,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语文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再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向其他学生寻求答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利用创新教学的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通过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些课堂的奖惩方法。如对大胆发言的、发表不同意见的、表达真实感受的、帮助同学解答疑问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不尊重同学、嘲笑别人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学语文教学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