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6 11:4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

第1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革新理念,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要求。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境化教学环境的创设,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注重动态性、多元化的评价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 新课改;教学设计;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23-02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又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革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作为新课改后的新兴领域,在经历了从国外引进阶段和理论探索阶段后,我国的教学设计已趋成熟。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境化教学环境的创设,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注重动态性、多元化的评价理念等方面。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发展和全面发展。受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观、知识观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本位”的教学理念,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为自主地参与学习、积极的个人体验与主动地意义建构。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前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反思。学前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点,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要掌握学情,掌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确切、有针对性,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在体会等式与方程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使学生”就体现了该教学目标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将“使学生”去掉,才能体现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以利于学生主体参与、自我体验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也应以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是新课程理念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次颠覆,也是教学设计发展成熟的标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人人都能得到更好的数学教育。

二、注重情境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基本理念,注重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新课程理念则强调“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枯燥的数学知识灌输,而是要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讲授寓于学生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去。比如,有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小数的认识》这一课时,鉴于学生对于“小数”这一名词比较陌生,但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小数这一学情分析。授课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小数的实际事例,来感受小数的意义。因此,将学生置于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充当顾客和收银员,在学生热情的买卖中,将小数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实践证明,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由此,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独特魅力。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一种教学形态,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形态的一点。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预设和控制,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对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则忽略不计。对于教学过程通常仅仅是教案的执行,完成教案中预设的教学任务就是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创造的过程。教学设计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和关键点,把握课堂内容的整体脉络和目标指向就行,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更多的自主体验、互动合作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成性教学中,要正视教学事件,并加以利用,意外的事件也可以转化成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学生的答案有时会在意料之外,教师应学会筛选这些信息并加以利用,去引导、激发出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意外事件只能阻碍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而生成性教学则将其当做必然,所以意外事件的利用也理所当然。这也是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的本质所在,生成性课堂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生创造性、个性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动态性、多元化的评价理念

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评价具有调节、完善课堂教学的功能。因此,能正确、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步骤。长期以来,教学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评价目标单一,缺乏动态性;评价内容片面,过多关注知识和技能,对于创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有所欠缺;评价的标准单一,过多强调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价值;评价方法主要以考试为主;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如此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概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因此也就必须构建新的基于“以学论教”和“以教促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所表现的状态为参数系统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新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更具动态性和多元化,具体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教”和“评学”相结合;方式多元化,是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结果和过程相结合;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身心发展等内容的评价;评价目标注重动态性、多元化,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衡量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发展功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小学数学课堂能否顺利、高效进行的保障。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还应综合多学科进行设计,吸取多学科的养分;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等。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在质和量上有了飞跃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放眼未来,教学设计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才需求的转变,教学设计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学设计相关人员继续努力,立志将教学设计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支撑的、发掘人的潜力、开放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一个不断发展的创新系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光明,康玥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苗继军.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学周刊,2014,(3).

[4]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需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5]博海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28-01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内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勇于钻研创新,充分挖掘数学课堂中的有利因素,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目标和数学基本能力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是人教版的教材,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素材选择、教学要求和呈现方式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的变化促使教师教学设计的知识结构必须走进新教材。同时,新教材还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在新形势下,对小学低年级课堂数学教学如何展开,教师应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在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深入解读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好教与学的方向。其中,对课程内容的提前进行思考与设计,是关系到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很重要的因素,只有整合相关知识要点,制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心应手地进行讲授,进而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二、寓教于乐,巧妙运用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教育思想与模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了新的教材,用了新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是让学生在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得到保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问题是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

此外,小学教师还要注重创设情境,为学习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小学低年级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调动小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及时引导小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学思结合,灵活开展课程评价

新课标的理念以促使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重视课堂有效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经。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究,注重多方面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得到肯定,利于学生教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客观、公正、详实又要实际可行,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你真的非常善于思考”“相信你,你的小脑瓜子一定能出个好主意”“多有想法啊”

另外,细心倾听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鼓励学生根据评价进行反思,然后根据各阶段课程目标达成的要求,进行全面且综合的评价。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理解、实践新课标,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不断钻研教学方法,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李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02).

第3篇

在小学整个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以数学估算内容为基点,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工具日渐普及,能够进行繁杂的计算,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但人们必须具备准确判断数字合理性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已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要意识到估算内容的重要性,采用多样化的估算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估算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不断促进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事业向前发展。

1.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概述

1.1小学数学估算概述

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过程中,无法精确计算的情况下,采用的数学方法。从广义上说,估算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计算、数量、测量的估算。在小学阶段,估算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估算知识,掌握科学估算方法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是在九十年代被引入到我国数学教材中,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教学大纲不断修订,在2001年,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口算,强化估算,采用多样化的算法”。换句话说,强化学生的估计意识,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的新目标,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能力。

1.2新课标对小学不同阶段估算内容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不同阶段的估算内容已被提出不同的要求。总体来说,小学估数学估算内容脉络可以分为两个学段。(1)在第一学段中,估算内容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能够准确估计。比如,能够准确估测物体的长度,准确测量,能够准确估计已给定的简单图形面积。(2)在第二学段中,比如,能够选择适宜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相关的正比例关系数据为基点,在方格纸中绘出对应的图形,利用其中某个量值估算对应量数值。在这两个学段中,都有估数、估算、估测方面的内容,随着年级逐渐升高,估算内容的难度也会逐渐加大。在低年级学习的时候,学生必须打好估算基础,为更高阶段学习埋下伏笔。

2.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2.1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求

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可以采用问卷、直接询问等形式,调查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估算能力、估算意识等。还要了解数学教师对估算教学内容的认识,把握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不同年级学生的估算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精确计算之后,学生估算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第一、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生在估算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在估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具备怎样的运用能力。第二、教师要结合估算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贴近他们的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比如,超市购物。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其实用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估算相关的词语,“大约”、“接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估算内容的重要性,准确理解估算的概念。估算不需要准确的结果,只需要大概的数值范围,不同于精确计算,有上、下界。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估算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设计。

2.2估算内容教学设计举例

以“估数”为例,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第一、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例举生活中需要运用估算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设置问题情境,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估计在一分钟内自己可以读多少个数字?学生在估算的时候,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受到估算随处可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迅速数出自己一分钟读字数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一分钟读字为基点,估算自己十分钟的读字数量,并估算自己是否可以在十分钟内读完整版的报纸,予以说明,引导灵活运用“平均分”准确估算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在需要估算大数目的时候,可以先把它“平均分”,估算每份的数量,再估算出全部数量。第三、运用新的估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估算练习。比如,让学生估计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十分钟又跳动多少次?这是学生为之熟悉,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估算出每组桌上所放纸张的数量,并估计下2000张纸会有多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进行估算。第四、归纳、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需要进行估算,有什么好处?教师要多鼓励班级中,每位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逐渐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估算,哪些需要进行精算,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正确认识估算、精算,灵活运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过程中,估算内容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起重视,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估算方法,比如,规律估算法、近似估算法,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能够科学、正确估算。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作者:骆东霞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乡张博小学

参考文献:

[1]赵世文.小学数学估算方法教学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43.

第4篇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为适应时展的要求,教材变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随之改变,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为小学生奠定人生根基。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把新课程标准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学改革的引路灯。我们如何去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变化都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们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攻破业务上的道道难关,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先进教学理念,研究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清晰的教学思路,使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再上新台阶。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实现同步发展

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最直接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课上尽可能让多数学生发言,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客观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讲《循环小数》一节课时,课前安排好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自学有关循环小数的知识,理解其概念、特点、规律,掌握识别方法,学会自我总结。课上讲解时让学生回答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把这些新学知识说出来,这样教学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题型,科学训练,综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巧设题型包括例题、习题、考试题、课外技能训练题等。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培养学生数据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在例题、习题的设计上要体现一题多变,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发挥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使学生在做习题中得到相应的方法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使知识系统化,克服某些思维定势,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创新性,综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通过给出不同的变量,求另外一个量的训练中,题型涉及面广,有层次性、关联性等。最终让学生通过习题得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科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将来成长奠定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勇于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科学合理,越来越适应时展的需要,更能突出体现小学数学的学科特色,逐步实现有效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第5篇

英语写作课堂上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构想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预算》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春风化雨:浅议中职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射频功放线性化技术研究

高职自动控制课程教学中软件工具的应用探索

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兼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的建议

《离心泵检修安装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高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浅谈对学生化学学法的指导

论高中物理审题能力的培养

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的几点建议

数学教学实践与浅识

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语言教学

基于学困生的新理念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论《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文以载道,课以立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注弱势群体学生,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浅析新课标中语文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

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开学第_课

分析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其解决方法

如何全方位提高高中地理学教学质量研究

曲棍球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思考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构思探究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让历史课堂生动起来

以“本”为本远离“题海”——谈新形势下课本习题资源的利用

浅谈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咏华山》教学案例及评析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与困惑

初中写人记叙文教法初探

听说读写,构建和谐高效初中英语课堂

让英语写作轻松起来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小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几点做法

小议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生物教学

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构想

论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CAI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生态课堂:唤醒沉睡状态的生命体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小学数学如何塑造开放式课堂教学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试析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初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怎样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如何开展年级教研活动

浅谈语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点滴经验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百分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关于“打造魅力课堂”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活动逐步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为教学主体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上也有了一系列的变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以此为基础制订有效的教学活动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并为此提出了如下几种活动策略,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若想让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探究,首先在课程设计上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如何在教学设计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初步进入到所设计的教学情景中来,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被教师的教学设计所感染,从而真正对小学数学课程感兴趣,真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以故事为媒介

小学生每天几乎都会看动画片,学生对于世界的感悟很多也是从动画片中获得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媒介,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景中来,在场景中逐步掌握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部分知识点,就搜集了很多与钟表有关的动画,然后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添加动画片段,靠这些动画来将整节课串讲起来,这样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随着故事的推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究,这样进行教学就能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完成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有趣味。

1.以动手为途径

进行动手尝试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切的感悟,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借助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能进一步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认可,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时候,先给学生分为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校内建筑等进行方位描述,教师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再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在课上安排一定的练习,例如给学生说教室内某个物品,让学生对这个物品的位置进行描述。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探索,从而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精神,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以重视。

2.用竞争来刺激

良性竞争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适当的竞争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我人认为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展开一定的竞争,以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就经常开展具有竞争因素的教学活动,如算数比赛等,通过游戏竞答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紧迫感,使学生在紧迫的节奏中逐步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高涨。

三、以生活为大舞台

我们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应用了数学知识,这些场景对于教学的开展都是良好的教学媒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如何将生活情景用于教学中去。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拉近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四、合适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表现来进行一定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从而适时调整自身的状态,使其对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而且更要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的评价。从而更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也使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能够更加全面的获得提升。例如,在书面成绩体现的基础上应该加上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等的表现的评价等。

针对课程改革的需要,应该结合课程实际与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正确合理的办法来制订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怀着兴趣,参与课程的过程中饱含着学习的动力,参与课程后能够真正用于实际。这样实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才是真正适合于新时代学生发展需求的,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把它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在课程目标中也对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一点其实已经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相当多的经验。但笔者以为,当前在这方面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

一、教师对待学生的猜想具有“选择性”

笔者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中发现,当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时,常常不能获得教师的公平对待,教师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六上《分数除以分数》:

师(复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之后):大家猜想一下,÷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生1:应该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做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做分母。

生2:可以用前面的分数乘后面那个分数的倒数。

师:用前面的分数乘后面的分数的倒数,他的观点对不对呢?我们还需要――

生(齐答):验证。

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分析,这两种猜想究竟孰优孰劣,他们是难以作出评判的,但对于教师而言却一目了然,因此教师舍弃前者而选择了后者(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种教学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恰恰是需要警惕的,如此着急地教,很容易扑灭学生创新的火花,致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猜想的价值,甚至使学生习惯于猜测教师需要的答案,而不敢亮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对于学生的不同猜想,教师不应实施“只取所需”的选择性评价,而应放慢前进的脚步,把选择的自交给学生,使学生的认识在思维交锋、观点碰撞的过程中趋于一致。

二、为学生准备的事实性材料过于完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受时间所限,学生推理的模式往往是通过观察、比较少量对象进而针对一类对象提出自己的猜想。作为观察、比较对象的事实性材料大都由教师提供,而且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事实性材料有时也过于完备。这是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六上《倒数的认识》时的一个练习环节:

出示练习题:先找出每组中各数的倒数,再看看能发现什么。

(1) (2)

(3) (4)4 9 15

生1:根据第一组中各数的倒数,我发现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生2:根据第二组数,我发现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师: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在教师的一再启发下,终于有一部分学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课后在对这节课进行评议时,有教师针对这一环节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课堂上学生之所以固执地认为“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是因为第二组数据选择不当,如果在第二组数据中出现一个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假分数,学生很容易就能提出正确的猜想。这一看法得到了包括执教者在内的大多数教师的认同,但笔者不敢苟同。就本案例而言,这恰恰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猜想后验证的意识,其目标着眼于“过程与方法”层面,由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倾注了更多的数学思考,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也必将更加牢固。而如果教师主动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事实性材料,固然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路途更加平坦,但其着眼点更多地放到了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对推理注意点的认识、其间所积累的活动经验乃至科学、理性精神的培养,肯定不及由学生在各种事实性材料中自主发现来得深刻。

三、忽视对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教育过于重视演绎推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想它应该指的是我国的大学教育或者中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反而缺少了必要的演绎推理。虽然新课标在小学阶段没有提出演绎推理方面的培养要求,但绝非小学阶段就应该排斥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相对于合情推理而言具有更高的抽象性,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对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学生是能够接受的,对促进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但在现实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通过合情推理发现结论,极少进行演绎推理。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是这样设计的:

1.每个小组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数出所摆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感受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2.学生自主探索求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4.应用结论解决问题。

很多教师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学设计与之大同小异。另一位教师教学这一内容时,在上一教学设计“应用结论解决问题”前加上了这样两个环节:

1.质疑:为什么“长×宽”就能得到面积?以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为媒介推演。

2.通过PPT回顾完整的推导过程。

这两个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长×宽=长方形的面积”时,其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演绎推理的成分,虽然这里只是以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为媒介推演,但已经脱离了某一个具体的长方形,是以所有的长方形为研究对象的,完全称得上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演绎推理。

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阶段(尤其中高年级)的一些教学内容(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等),如果能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再运用简单的演绎推理证明结论,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习惯。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所限,小学阶段还是适宜以合情推理为主,不能为了让学生进行演绎推理就任意提高要求,从而做出拔苗助长的教学行为。

第8篇

一、课前准备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首先需要充足的课前准备。这些准备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收集教学资料等等。通过这些课前准备,教师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

二、课堂教授

1.问题引导。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授方面的策略,首先在于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这种引导主要是通过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只有深入地理解问题,才能较为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认识图形的角的时候,可以首先询问他们一个桌子有几个角,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解答。

2.理论联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最好是将问题具体化。例如,在讲解加法问题时,可以通过数手上的火柴棒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得出结果,从而加深他们对于理论的认识水平。

3.多媒体工具的运用。此外,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的应用来进行。作为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具有“以静化动”的动态特征,以便解决数学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例如,在对“圆”这个概念进行解释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的方式,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圆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对“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概念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课后评价

最后还可以通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来检测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这种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要评价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最终通过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黄伟星.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J].小学数学教育,2013(3).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创建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课改名校如雨后春笋,课改经验也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无论怎样改革,我们都应该以新课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主要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中的朋友,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二、情境创设应明确目的与定位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设置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要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再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进一步阐述。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四个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传统教学侧重双基,淡化过程性目标。但在新课程指引下,特别是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必须要对课程目标有准确的定位,既不能随意降低标准,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能因为要创新课堂而过分强调其他三个目标,而把最有数学本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弱化、消减,这样容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可见,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准确定位是课堂教学能否高效的根本所在。

三、教学情境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抓住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感兴趣的新鲜事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情景设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老师的身上,进而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建设无疑是以提高学生们的听课效率为重心的,那么在此过程当中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准备过程当中积极地准备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一种新鲜感,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四、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创设合理情境,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要投石激浪,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认知渴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质疑思维;教会学生质疑,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切入点,如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自己生成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划分合理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兼顾性别搭配、性格特点的互补性,各项特长的搭配性,学习成绩的层次性,组织能力的平衡性,从而划分最佳小组。第二要做好小组培训工作: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使之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要强调加强合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督促和激励。

五、情景教学应注意分层教学,用爱去感化孩子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爱”字。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很多老师都认为,影响我们教学成绩的就是所谓的“差生”,甚至对他们失去了希望。静下心来想一想,差生为什么会差?为什么会破坏纪律?有句话说得好,“闲而生非”,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到三个“不”: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多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我们实行“分层教学”,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比如:优生作5道题,差生做3道题,优生再拔高,可以让差生做双基巩固练习,这样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提高。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成功感。总之,“防差”要强于“补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者要本着务实的原则,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就能体验到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 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如果没有备好课就上讲台,就如同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有序地设计教学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因此追求高效课堂不仅要认真备好教案,更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数学高效课堂的“精讲多练”也为数学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即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新课标教材,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一册教材即使以前教过,再教一遍又能挖掘出不同的东西,得到不同的体会,获得新的收获。因此,数学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例如,在准备《认识时间》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谈论“时间在我的生活中”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上,学生因为有了生活中的经验基础,因此从生活中的时间展开讨论,突破了学生恐惧时间这一难题,使得后面新知的学习水到渠成。

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更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效,师生双方在课堂中都能获得提高和发展。

二、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无处不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这种理念下,传统的数学教材也作了相应的改变,由“例题+习题”模式转变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模式。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数学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情境导入,是一堂好课妙趣横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执教《概率》一课时,师创设以下情境:哪位同学能讲出《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典故?同学们跃跃欲试,一位同学讲述完后,师追问:长江水面上何时起雾是随机的,诸葛亮怎么知道三天后的四更时分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呢?难道他是神吗?学生兴致高涨,教师便解析:其实不然,原来他是翻阅了古代历书上记载,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观察――每年这个时候,长江水面必然起大雾,由此他断定三天后四更时分必定浓雾满长江。其实,他的推理基本思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随机事件的概率。接着便再进一步创设情境:抛硬币的试验(掷一枚硬币,落地时一定正面向上吗?)学生们各抒己见,迫不及待地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实践、合作、交流中得出了随机事件概率的概念。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遇到活生生的数学问题,感到数学与自然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问题情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人人有所得。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

三、讲究有效的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用一种方法教学,学生容易乏味,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例如:在“十几减几”的教学中,学生计算12-9=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积极参与,经过讨论得出了不同的计算思路:

生甲:因为9+3得12,所以12-9=3;

生乙:因为3+9得12,所以12-9=3;

生丙:因为10-9=1,1+2=3,所以12-9=3。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走出迷茫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教学要想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或者一门艺术,其基础在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一、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概况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要有针对性地去教授数学课程,在教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 我们教授的对象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自控力自然较差,在教给他们知识时,我们就要做到趣味化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体会到“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二、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迷茫之处

(一)基础不牢

很多时候,老师给学生讲例题时,老师讲得很明白,学生感觉也听明白了,在做和例题相似的题时,可能班上80%的学生都会做. 但当题目稍微有了一点变动时,就会有部分学生做错. 做错的学生往往是题意没有读懂或者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因此这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困扰,为什么老师讲的例题听懂了,但自己一做题目就出错.

(二)对数学没兴趣,缺乏求知欲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容易产生偏科的状态,比如对语文、英语等科目更加偏爱,因为数学学习要求逻辑性比较强,而且知识的连贯性也比较强,所以只要一个环节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有些吃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数学很枯燥,数学越学越难,成绩也会慢慢下降. 这部分学生这时就会产生一种困惑:感觉数学学习越来越难,学起来越来越吃力,课堂上稍微有一个知识点没理解,就赶不上老师的节奏.

(三)数学教学方法不明确

很多学生可能数学成绩相对于语文、英语来说稍微差一些,一直会问老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学数学”、“怎样能把数学成绩快速提上去”,其实很多学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缺乏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引导学生走出在数学上的迷茫的方法

(一)从学习、生活方面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笔者认为一个老师教得好,除了教学方法得当,还与其个人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教师能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够对学生有深层次的了解,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学习,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使得他们更加愿意与教师交流. 教师也更容易发现每一名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薄弱点. 从而可以解决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困扰,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二)巩固基础知识

巩固基础知识是在最根本上去解决学生的困惑、迷茫.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因此,教师需要有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的习惯.

(三)用精彩的问题和表扬机制,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 精彩的问题设置

新课改之后,教育部一直强调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成为引导者. 所以我们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而是应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我们应该把课堂让出来,让学生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 课堂提问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让他们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举个例子:在讲“利息”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个工作,一是让他们自己去存一次钱;二是让他们去银行问一下存钱的利率. 上课时,学生就会对我提的问题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特别好,虽然是一次比较小的实践活动,但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兴趣,而且学生对这节“利息”课的理解和记忆都比较好.

2. 建立健全表扬机制

小学生是处在自控力比较差的时期,老师对他们的表扬对他们的激励,小学生会在无形中把它当成一种动力,进而会增加对该学科的学习力度,从而不断去探索数学中的各种问题.

(四)创设问题情境

当给学生按常规思路讲解时,如果题目比较难的情况下,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此时,教师需要给所讲的内容创设一个情境.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举个例子:“学加法的时候,学生学起来很抽象,但是当我们将加法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结合起来给同学讲时,学生会显得比较感兴趣,比较愿意学,这其实就是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

新课标下的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中的主导,教师逐渐成为课堂上的引导者.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侧面帮助他们,增加学习兴趣,学好数学,从而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我们快乐的数学课堂中去,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在“学中乐,乐中学”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黎志全.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魅力中国,2010(17).

[2]石雪超.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08(1).

第12篇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