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体化物流管理

一体化物流管理

时间:2023-08-06 11:40:03

一体化物流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当今是一个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物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物流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国内外物流管理现状的分析,我国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积极推进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行业的前进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的研究分析,论述了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

一、供应链一体化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经济发展中不能离开的是物流,物流会随着商业、资金、信息等的流动而产生变化,这对企业来说是生产的发展。物流并不是简单的商品流通,而是包含了如资金的流通、知识信息的流通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原料的购进到最后成品的完成以及运输再到客户端,物流都显得非常的重要。现代的企业已经迈入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时代。物流成了企业与市场交流的必要保障。在这个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想保证企业大量的产品运输到消费者手中,就必须依托于物流以及供应链一体化。广义的来说,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的含义较物流来说更为宽广。而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供应链逐步走进了物流中并成为了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就是指从企业的上、下游环节直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供应链条,它是贯穿着产品整个生产环节的纽带。供应链一体化的产业形态是强调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资源等优化配置共同实现产业链条的共赢。由此可见物流在供应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产品价值的关键。因此一体化的供应链对物流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二、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1.供应链一体化加快了物流管理的速度。供应链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支持,其成员之间通过网络技术来相互交换信息,因此要想对市场的需求做出更准确更敏捷的反应,这就要求物流过程中尽量减少成本的浪费以及资源的闲置,这样才能解决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这一问题,从而达到灵敏、精细的物流管理标准,提高了整个物流管理的效率,这是供应链一体化给物流管理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影响。

2.供应链一体化使得物流管理体系更加顺畅。整个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没任何明显的对接环节是供应链一体化协调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供应链一体化系统中,任何物流过程的阻碍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条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资采购受阻,销售终端断货等情况,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保证顺畅的物流管理,才是提高供应链一体化实施的前提。

3.供应链一体化需要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通过上文所述,说明了供应链一体化是指整个产业链条,从原材料供应到客户端的使用,都是供应链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因此,供应链一体化的终端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客户终端,而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多个单位或者个人。这就对物流管理的服务对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以往对消费者服务的狭义上的理解拓展到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广义上的理解,因此,在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行过程中,要使得供应链一体化能够更为顺畅的实施,对于每个阶段的服务意识就必须重新认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意识,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善、和谐、拥有高质量的供应链服务体系,这对于我们的物流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供应链一体化需要物流管理提高技术含量。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强有力的支撑,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对于物流管理来说,供应链一体化本身就是一个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产业链的大融合,是技术革命的创新,因此物流管理的目标也应当适应这种科技水平的提升,并且利用技术拓展服务方式,从而使物流管理的技术水平上升到另一个新台阶。

三、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系统构建

1.树立正确的服务供应链意识。供应链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因此物流管理应当以此为核心拓展其范围和能力。传统的物流由于过分依赖市场的需求和交易机制,往往处在被动的地位,而物流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的仅仅是简单的运输服务。这时的物流管理就应当立即进行调整,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对自己的服务进行调整,与供应链形成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2.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体系。高度集成化是供应链一体化最大的特点,物流管理也应当适应供应链一体化。改变以往一味以利润目标为主、分工不明确、信息闭塞等情况,让整个物流系统变成一个与供应链一体化相匹配的物流管理模式。通过简化物流流程,来使得整个物流的节奏加快,信息传递,让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简单化。

3.完善客户管理体系。供应链一体化中客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客户服务已经不再是被动式的满足,而是主动式的利用对客户潜在需求的调查而提出更丰富的服务形式。因此,物流管理应当搜集更多的客户信息,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以此形成一个反馈网络,利用客户需求的变化来指导物流体系的工作,以此满足客户的更高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逐渐加快,各种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其中物流企业就是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渐形成,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而物流企业将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国家必须要重视物流企业的发展,这与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遗憾的是,我国的物流水平与西方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必须要多与世界交流合作,实现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在企业内部推行供应链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避免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确保物流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一个优秀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物流管理战略的支持。企业的管理者只有立足整体,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也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此时的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盲目自大。必须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对市场的各项需求做好认真分析和总结的工作,逐渐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物流管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减轻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资金负担,还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将物流管理向自动化、科技化进行转变,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供应链一体化的不断推行,还将进一步的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企业运行的水平,从而使我国物流行业的的发展跃上历史新台阶。

二、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的改革方向

1.满足市场各项需求,不断密切行业关系。物流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要求管理者要充分把握时代的脉搏,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进行物流活动的调度和分配。确保企业的制造、采买、销售环节间的科学连接,节省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其次,企业之间要密切联系,努力实现科学化分工、公平化合作、交流中进步的行业关系。无论是发展速度较缓的小型物流企业,还是资金技术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都要积极打破隐形壁垒,加强市场间的协作和高效合作,才能使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流通等一系列过程在规定时间能高效完成。由此可见,物流行业间的交流协作对我国物流业水平的提高可谓是重中之重,各个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多进行市场任务的交流协作。2.建立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形成离不开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的正确协作。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物流,将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这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可以准确、及时的把握住市场物流行业的需求,再通过外包的扩散形式,积极调整经营战略,以供应链的一体化带动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体化,为客户提高优质的服务,在节省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各项需求。3.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成为现代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物流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扶植。在供应链一体化制定的推行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使供应链条的上下级进行联系,这样就确保了从商品采购到分配再到销售环节科学、高效的运转,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货物运输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可以轻松快捷的促进物流行业间的交流探讨。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在线交流,及时交换意见以及对当前市场态势的看法,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供应链一体化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供应链一体化的认识和了解,针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其次物流行业的特殊性要求物流企业间要多进行交流协作,逐步形成物流体系全面化,物流行业区域化的发展模式。牢牢把握住时代脉搏,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节省成本资金,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家还要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物流企业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最后,物流企业还有价钱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的科学性,从而推动物流行业全面发展的。

作者:陶莉莉单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校;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以培育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职校,必须及时回应市场及社会的需求,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学校和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本文拟对以“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为特征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中职校物流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义及价值

理实一体化通常是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李雄杰在《职业教育理实一化课程研究》中,对于“理实一体化”内涵作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1]

“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在中职校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它强调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教育和直观的实践教育能够无缝衔接。同时,“理实一体化”是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中职校大力推广以“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为特征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中职业校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就业导向的具体体现,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中职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客观要求。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不擅长抽象思维,而中职校的专业教材内容多数比较枯燥。在中职校物流管理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中职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性展开适应性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物流工作情境中获得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工作任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通过特定的载体有机融合在一起,发生理论和实践的‘化学反应’,通过手脑并用的‘做中学’和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学习,学生不但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能够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沟通和交流”[3]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学环境的要求较高,实施难度较大。物流专业教师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教师对物流课程的理解已远远不再只局限于课堂内容及其排列顺序,而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情境构成的生态系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拥有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要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开发出适合学生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物流专业主要面向与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运、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等技能操作性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4]物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物流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且比较枯燥和抽象。在中职校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物流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努力满足物流市场的用人要求。

(一)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和完善,要突出物流的职业定向性,根据物流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物流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不同的专业课程对理论和实践的要求不同,要科学合理安排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适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比如在《仓储与配送作业实务》、《货运》、《运输作业实务》等专业课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时,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要求确定实际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要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确定的目标性和过程属性。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要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讲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操作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习得实际应用的经验和技能为主、以理解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为辅,将专项能力转化为综合实践能力,将职业能力落实到课程当中。

(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改进教学形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针对物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做学一体,把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工作情境的模拟,借助实训场地、器材和模拟软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物流基本概念、企业物流运作和物流基本业务的处理流程,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对物流专业领域的有关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学以致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在《仓储与配送作业实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选取仓储认知、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配送认知、配送作业六个典型项目,通过前四个项目实现仓储作业能力,在前四个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后两个项目实现配送作业能力。各项目以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每个项目都包含若干任务,并对完成任务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进行分析,并按照目标要求组织并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对典型项目的实施完成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确保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构建。

(三)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物流实训室的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实践课程的完成需要建立具有多功能和灵活性的物流综合模拟实训室。物流实训室作为实践教学组织的主要场所之一,为物流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服务。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不能仅针对某些课程或某些环节的实践操作,应该根据物流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依据现代物流体系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结合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性特点,在系统、全面地分析的基础上建设多功能的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室。物流实训室为学生的观摩、学习、实践操作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动手操作,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物流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不能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四)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核心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保证,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与职业教育理论,还要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教学能力,也就是说不但要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生产企业等物流管理部门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物流专业课教师在相关的课程领域进行过实践锻炼,如仓储模块的专业教师,需具有在物流企业仓储与配送部门的工作实践经验,掌握仓储与配送的整个作业流程。目前,有些中职校物流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没有达标,学校要通过“外引内养”采用“培训、引进、聘请”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又具有实践技能和经验的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物流专业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提高专业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环节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企业兼职教师,尤其是实践性教育,中职学校的教师实践能力再强,也“强”不过工作在企业第一线的专家、首席工人和能工巧匠。因此,聘请企业专家、首席工人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物流实践教学,不但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能够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五)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核心推进工学结合

仅仅通过校内课堂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物流实训中心建的再好,也与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是不一样的,职业学校真正的实训基地应该是在企业,企业执行的规范都是职业标准,学生的实训项目均是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企业作为最终的毕业生接纳者也需要介入进来,与校方进行多方位、深度的合作与交流。因此,中职学校要切实加强和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等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利用企业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将某些实训室直接建立在企业,将培训课堂直接搬到企业操作现场,用最低的投入,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不断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质量。同时,校企之间要建立互惠互利的长久合作机制,让企业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学习模式也可采用“学―工―学―工”的工学结合的交替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学期的理论知识后,第二学期到企业去实习,再接着回到学校学习,重点解决在物流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再投入到企业一线去检验上阶段的学习成果。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物流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设置“工”“学”比例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设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学学时比例,要充分认识到理实一体化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不能简单地区分“学”多少学时、“工”多少学时,而是要根据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工学比例的调整。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若以理论知识为主线,实践操作的主要作用是验证理论知识;若以实践操作为主线,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提供服务,以“做中学”实施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工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自觉从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要贴近企业实际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以理解企业的整体工作过程或经营过程为前提,工作过程知识自然成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设置物流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物流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收集、挖掘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项目,并结合学校实际教学环境的特点进行整合和优化,开发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符合岗位实际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

(三)评价要多元化并切实有效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因而单一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厌倦,所以我们在评价时要打破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的评定,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的包含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评价,仅仅有理论笔试考核是不够的,考核内容应该是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并重视过程性考核与评价,即与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一样,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考核,考核与评价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能可以参考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将物流企业制度引入教学管理中,如对工作任务完成出色的同学给予“职务”晋升的奖励等,改变传统的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真正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出优秀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

第4篇

关键词:成品油销售 企业物流 一体化管理

1.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的联系

1.1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的含义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有效节约资金,并符合客户的最佳需求,从而对物流活动所开展的一系列组织、协调、管理以及计划。供应链属于物流管理进程中的经验产物。在市场经济下,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在企业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实现共同获益的原则。

供应链管理属于一种集成思维,它具有现代先进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它能够控制最初供应商开始直到客户满意结束。它一方面给企业施加约束,另一方面却又在不断消除约束,如此循环往复逐渐完善,从而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使供应结构、流程以及组件更加趋于稳定。

1.2两者之间联系

物流管理是以相关物流活动为管理对象,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根据之前积累的信息流以及活动结束之后反馈的物料流以及在运作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衔接成一个连接客户、供货商、制造商等的链条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提升,物流管理同时构成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块。现在的物流管理结合了采购和分销,从而实现了物流供应链的产生。

1.3成品油物流管理

由于成品油属于容易流动和挥发的产品,使其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特殊性。因此,为了使成品油在运输途中得到安全、高效保障,就需要通过对专门运输工具的利用,例如油船、铁路油罐车以及输油管道等,如果运输量较大、而路途又比较遥远,就还需考虑成本的控制。成品油的物流管理可分为一级物流和二级物流两部分。一级物流是指成品油直接从工厂到省级或直辖市的短途运输。二级物流则是指运送到一级物流的目的地后再输送到下级城市的长途物流,它以加油站的最终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从成品油的物流管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石油以及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占据着市场业务。运用的经营管理手段都是统一配置、统一组织,且价格都为统一定价的模式。成品油的物流销售要经过层层环节,包括从总部出发、至大区、各省市最后到加油站等。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转变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营体制下,成品油从以往的自主采购形式优化为总部统一配送的形式。

成品油的销售要经过复杂繁琐的种种程序,从炼化企业油库、中转油库、分销油库以及加油站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次数偏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管理,这种模式,不仅在运输途中大大浪费了资金,且限制了资源的平均利用。在众多有关石油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下,企业必须得重新调整战略眼光,明白石油市场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市场占有份额的竞争,即供应链资源的竞争。从生产加工至营销策略加以有效衔接,利用资源最大优势,让整个成品油物流管理成为提升市场份额的强有力手段,从而稳固成品油企业地位以及未来长远发展。

2.成品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

物流一体化是指利用产品的移动,将企业、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有效连接,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有效整体,通过科学、合理以及系统的控制手段,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统一管理,获取最大利润。物流一体化需要达到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自身出发,必须要将各个流程协调运作,流畅发展;二是物流企业管理部门要把物理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中去,要以一种系统模式视之。三是要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经济回报。

2.1成品油一体化管理模式

成品油的物流管理模式表1呈现出的是一种信息化、系统化以及一体化形态。通过利用上下游统一管理,再以分模块优化的结构,将下游获得的信息整理,用以预测中游可能需要的数量,从而制定炼制计划以及对上游开始进行采矿工作。

2.2成品油物流一体化管理好处

首先,成品油物流一体化是一个有序而综合的运转系统,将原本成品油市场的分散企业集中为一个结合体看待,供应链管理就涉及到每一个环节的职能分配,操作控制。其次,物流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以特定的顾客为服务对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改善供应链环境结构,提升整体效率以及效益,始终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提品生产,从而推动企业市场发展。最后,将各个企业之间紧密联系,彼此相互沟通交流,不但能最快获取大量价值信息,满足彼此需求,还能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运用物流一体化管理,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实现利益共同分享,面对风险共同承担的强大组织。

参考文献:

[1] 滕永昌.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探析[J].物流科技,2011,34(8):41-43.

[2] 沈坚华,Shen Jianhua.成品油销售企业降低物流运行成本的对策研究[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9,18(1):9-12.

第5篇

二0一三年,是江汉油田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实施专业化重组的开局之年,也是油田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设“中石化上游特色一流企业”承前启后的一年,我处提出全面打响“建设中石化上游特色一流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的口号,笔者作为一名物资供应管理干部,结合平常工作,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工作,全面推进一流物资供应体系建设。

(一)着力三个“抓好”,确保安全、及时、经济供应。

一是抓好“关键”,扎实推进科学理性采购。对标建设一流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首要的是推进科学理性采购。要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策略,增强执行力。在研究和制定上,要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以成本分析为基础,业绩引导订货机制为平台,标准化采购为主导,性价比最优,全生命周期总成本最低的科学理性采购机制。要抓好成本和市场分析,完善价格调整机制。依据成本和市场分析结果,制定价格公式和调整办法;建立物资成本构成分析和市场分析相结合的动态分析机制,实行价格调整零报告制度,依据框架协议及时调整价格,防止报涨不报跌。要推进标准化采购工作。加大与单位和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为推进标准化采购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制定需求标准化、采购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目标、计划和工作进度,落实责任,加强指导和检查考核,对采购文本、流程进行统一和固化。

二是抓好“龙头”,强化需求计划管理。坚持提前介入,主动跟踪。要不断完善需求计划 “四统一”工作制度,加强沟通协作机制建设,保持信息畅通快捷,坚持主动提前介入,密切跟踪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动态,取得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共同研究制订采购预案,共同抓好需求计划这个龙头。坚持运用新功能,研究需求的规律。充分运用总部信息平台的新功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需求计划编报、跟踪计划执行、分析研究需求规律。坚持推进物资需求标准化建设。要明确部门及职责,组织评审,统一标准,既要减少独家选用,又要减少“万国牌”。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要对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和高能耗产品,建立目录,禁制采购。积极推介和引进节能环保产品,采取召开推介会、试用评价等方式,取得用户认同,把节能环保产品引入油田,积极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职能。

三是抓好“源头”,严格供应商关系管理。严格供应商准入管理。提高供应商的准入门槛,对主要物资品种的供应商准入,采取先试用,经相关技术部门评价确认后,方可办理。加强供应商准入权限增加的审核,建立供应商审核、网内状态查询分析制度,持续优化供应商结构,提高平均供应份额。严格动态考核,提升供应商质量。通过动态考核,优胜劣汰管理机制,对供应商实施梳理、清理,实施末位降级淘汰,精简供应商数量。继续加强对中间商准入的控制,加强供应产品目录清理力度,对业绩低的供应商产品目录进行清理,梳理流通商权限,坚持多厂少商,提高厂家直供率。完善和建立业绩引导订货机制。通过持续优化供应结构,大力培育主力供应商群体,逐步形成一支行业排名靠前,业绩突出,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供应商队伍。

(二)着力三个“强化”,提升物资供应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油田物资供应归口管理。制度层面,不断推进“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建设。规范新体制下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运行机制,形成集中统一、精细高效的物资供应管理新格局。操作层面,要积极推行油田层面的集中采购,实行统一签约,分交实施,着力提升专业化采购水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信誉赢得供应主动权,促进供应发展。外部项目层面,要按照《江汉油田外部项目物资供应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完善业务流程,严格落实监督考核,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难题。绩效考核层面,要继续细化量化油田物资供应绩效考核和“比、学、赶、帮、超”指标,使之更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更能准确、客观评价工作实际。

二是强化物资质量控制,确保供应物资安全。推进标准化采购,加强质量风险识别和评估,建立采购物资质量控制机制,控制采购物资质量源头;强化过程控制,强化时效管理和“痕迹”管理,统一主要物资检验标准,加强检验环节质量控制,规范质量问题的处置程序,加大处罚力度;坚持日早会、周例会、月度分析会制度;实行监造、巡检、原材料要求、检验、验明等分项管理,确保供应物资安全。

三是强化物资储备管理,持续优化库存结构。研究掌握物耗规律,科学制定物资储备策略,建立预警和监控机制,制定供应实施《油田积压物资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从源头严防新增积压物资;建立ERP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储备管理水平。

(三)着力三个“提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

一是经营管理水平再提升。对标建设一流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体系,对全处制度标准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提升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力,将制度的执行、监督、检查、考核落到实处。开展“三基”工作达标竞赛,促进全处基础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抓好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重点围绕节能环保、增收节支和提高效率三个方面,实现全员目标化管理和全员参与管理,为全处的发展献计献策。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rovides another option for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the teaching with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simulation teaching software. We point out that to implem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43”to unfold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tegrating synchroniz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course and the process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terspersed with the teaching competition in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inspection standard.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教、学、做”一体化是从技能高效传授的认知规律入手,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引起了教学的深层次变革。有关专家明确指出当前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的呈现方式、信息的获取渠道,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终身学习创造了技术条件。结合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让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终身受益。

1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要求

1.1 一体化教学概念。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汇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2 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时间结合统一。打破传统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的做法,将两种课程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课程,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上的结合统一。教学内容上,将专业课分拆,能采用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尽量实施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结合信息技术,依行业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进行多重组合。

1.3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师生角色对换,学生行为主导,自主策划并完成任务;教师引导辅助、评价学生的执行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及主动性;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流程模拟、使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变先学后练为边做边学,使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得到较快提高;对每一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了授课中的过程监控,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2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选取该专业13门专业课程进行说明(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为主,该模式贯穿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同时适应信息技术条件,全部专业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主要采用“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的基本教学程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目前采用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综合实训,同时,下一步还准备选取核心课程例如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

3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

3.1 采用虚拟环境进行教学。实训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训教学的任务,虚拟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比如3D动画整个系统提供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采用3D动画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训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现场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不可能接受到物流企业实质性重要岗位的实训。因此,学校采用虚拟环境进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2 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教学。与传统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相比,采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有着独有的特点与优越性。例如:①效率高,仿真结果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非常清晰,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掌握。②节约成本。真实实验设备贵重,容易损坏,维修困难,仿真软件的使用只要有一个安装了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机房即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教学中单纯使用仿真软件也有不足之处,可尝试将软件仿真与传统实训相结合。教材方面,学校可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一体化教学专业教材,使教材内容具有工学结合的特色。例如,在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采用益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虚拟企业软件,通过3D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实训系统,让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通过模拟现实的环境中反复实训,可以了解现实中物流企业的各种类型,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以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获得宝贵的上岗经验,毕业后能迅速胜任现实物流企业的各个岗位。

4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4.1 采用“43”分阶段的实训教学模式来展开一体化教学。分析研究物流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特点,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系统地开展一体化教学。构建“43”分阶段、分环节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必要理论知识讲授阶段布置任务阶段学生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阶段 教师评分反馈阶段;专业初级实训环节、专业分解技能实训环节、综合实训环节等三个实训环节。

4.2 实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与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同步性。实践教学过程就是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全真+仿真”的实践教学模式为途径,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将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到实践技能之中。在实践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为主,教学内容涵盖“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等相关职业标准中相对应专业知识要点和操作技能要求,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一体化教学同时同步。

4.3 在一体化教学中穿插教学竞赛。“竞赛式”教学法源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通过竞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还加速了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真正做到了教学的有效性。在一体化教学当中,由于是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竞赛时间可以设计整节课或几节课,也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十几分钟的竞赛环节。可以自然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集体;也可以以两大组为单位,形成两军对垒的局面;这些都是集体的对抗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4 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标准。一体化教学考核环节比较重要,一体化教学环境中的师生角色应为师徒关系、上下级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师生采用“员工”间的讨论与交流,企业式的分工与合作,差别化的能力培养计划与进度,启发式的自主探索和创新。同时,鼓励学生根据物流专业教学设置的项目要求完成任务,进而据此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参考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将企业制度引入教学管理中,如对项目完成出色的同学给予职务晋升的奖励等,改变传统的用试卷分数来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真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静,胡海清.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中的整合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0):267-268.

[2] 韩光明.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课程有效教学模式[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41-43.

[3] 钟 静,易灿.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12(5):9-11.

[4] 曲鸣飞,陶砂. 基于仿真技术的单片机实验教学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10-311.

第7篇

[关键词]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系统工程、物流规划

中图分类号:TD3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18-01

1煤矿企业生产是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为矿山生产提供支撑和保障,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涉及大量的物流管理,煤矿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物流升入井。安全、科学、合理、系统地规划矿井采、掘、机、运、通、物资供应等各系统、各生产环节,统筹平衡各系统、各环节的工作所需的物资,进行资源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全矿井各系统、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物资形成可灵活交流的网络,增加物资利用效率,减少升入井的物流量,既可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减少矿井提升、运输、供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强度,又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

1科学利用矿井水,减少地面水源的使用量,降低矿井排水费用。

1.1利用井下水建立井下生产用水供水系统。

随着矿井的生产及延深,在矿井生产的上一水平,逐步形成一些闲置或只作为风道等功用的上山及平巷,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闲置巷道,在井下水量大的巷道内,合理规划引水路线,建立沉淀净化、井下生产供水水仓、供水管路等井下生产供水系统,为井下生产、降尘、防灭火系统供水。

1.2利用上一水平的井底水仓、井底车场、生产系统及矿井水建立井下灌浆、注砂站。

矿井生产及水平延深过程中,上一水平的矿井生产系统利用率逐步降低、闲置、或报废,利用上一水平井底水仓、井底车场、闲置的水平生产系统及矿井水,规划建立井下灌浆、注砂站,增加系统利用率,减少矿井井下排水量,降低矿井排水及矿井水净化费用,可补充地面灌浆系统不足,尤其是冬季,井下灌浆站运行,不受地面气候的影响,不需要再增加加温、保温等设施。

2合理规划,减少井下岩巷工程量,加强矸石利用与排放管理工作。

2.1优化矿井及采区设计,减少岩巷工程量。

兴安煤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且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逐步延深,矿井绝对瓦斯涌出理也在呈逐渐增大趋势。

这样的煤层赋存、瓦斯地质及煤层发火特性,要求在采区巷道布置中,要保证瓦斯治理、煤层防灭火工作及采区安全生产系统合理,并尽可能减少巷道工程量,所以兴安煤矿采区巷道布置多采用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巷道,减少采区生产系统巷道工程量;以工作面机轨道瓦斯岩石抽采巷,兼作工作面消火道、工作面机轨道集中巷,做到一巷用,在瓦斯抽采巷中施工穿层钻孔进行抽采治理和工作面消防火工作面,减少灾害治理及生产巷道工程量,降低生产成本。

2.2在设计规划向旧区、旧巷及报废巷道排放矸石系统,并在矿井的日常工作中编制井下矸石排放计划,组织实施矸石井下安全排放工作。

煤矿生产是一个连续,且一线生产场所不断更新、报废的生产活动。这样,一方面需要不断掘送新的巷道,排出矸石,为采煤工作面提供生产场所,另一方面,原有的采区、水平巷道不断报废,形成大量的闲置空间,所以,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定期由总工程组织采、掘、机运、通、安监等各系统人员,根据矿井的生产实际、采掘接续等安全生产需要,核定报废巷道,根据报废和将要报废巷道系统内的风流、水流、机电系统、巷道支护、巷道坡度、巷道断面、总的报废空间容积等实际情况,制定矸石向报废巷道排放组织计划,并报矿办公会审核修定。

矸石排放作业前,要编制详细的矸石排放安全组织措施,在措施中制定排放路线、排放顺序,排放堆积位置、排放堆积高度、排放使用设备、通风方式,并根据排放矸石的各工序、各环节、使用的各设备制定有针对性的和操作性安全措施。

2.3在井下应规划建立矸石粉碎与应用系统,利用其作为充填采空区和采区、巷道隔绝充填材料,及巷道喷浆支护材料。

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采场的更新与报废,及矿井的防灾、治灾的需要,在矿井日常安全技术工作中,需要对采空区、采区、工作面、巷道等采掘空间进行相应的注砂、采区(或工作面)隔绝充填、冲隔爆,巷道喷浆支护等工作,这些工作中,要用大量充填物和砂石材料,可以选用不燃性矸石作为原料,根据岩石的强度分类破碎后,经筛选作为充填物或支护用砂石料,减少矸石排放量。

3优化机电设备井下使用、维修与库存管理。

3.1加强设备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完好,保障设备正常运转,防止机电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同时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升入井工作量。

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装备、材料、配件等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修保养、检修及报废等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要健全完善机电装备管理台帐的技术资料档案,建立健全“三违”处罚与教育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3.2根据矿井机电设备、材料采购、供应及维修计划,结合井上下库房、井下闲置巷道及库存情况建立井上下永久库房与井下临时库房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机电设备及物资材料的供应,减少设备提升、运输工作量。

在矿井的开采过程中,不断的有工作面、采区、及水平等井下工作场所,需要报废回撤与新场所的安装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机电设备安撤与升入井,为减少在这个过程中,设备材料升入井工作量,可建立井下永久与临时机电设备、材料库房,与井上机电库房共同形成:井上下有人职守与无人职守、永久与临时库房组成完整库房体系,根据各种设备、材料对库房存放条件的要求、各种设备和材料的供应维修计划,对机电设备和材料进行科学存放。

建立健全库房体系的日常工作管理规章制度与库房管理应急预案,利用现代信息和监控技术,由矿井信息管理系统、矿井视频监控系统、矿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等手段对无人及有人库房进行监控,并对井下无人库房通过矿、区科、段队及生产科、通风区、安监人员等职能科室带班和值班人员,进行巡回安全及防盗检查机制,建立健全矿井库房管理体系,减少机电设备和材料的升入井的运输工作量。

结语: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矿井水、矸石、机电设备、支护材料等矿井生产的大宗物流,在矿井安全生产中,要优先科学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即可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降低矿井提升、运输、供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强度,减少矿井废弃物的排放,又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⑴张荣立、何国纬、李 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编制《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读本 

第8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石油系统;经济

一、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形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物品运输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物流是经济活动的一大组成部分,在当前背景下,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绿色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的被应用在当前社会的生产过程中。21世纪的可循环物流管理体系是当前物流管理的重点,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各种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从多角度提出了绿色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当前物流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前提。

现代物流管理是通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是结合当前的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进行分析,采用协调统一的规划模式进行运转的过程。在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个企业和行业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利用是其发展的关键,是其持续性战略应用的主要措施和来源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强调业务流程的重组思想、快速反应思想和价值链战略思想,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组织和方法进行系统优化的模式,更是实现其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手段。

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快速反应和优化,快速反应主要集中在买方市场环境当中,是由企业通过对顾客的需求深度进行了解,通过最快的速度生产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竞争需要。而优化主要是要关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通过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以最有效的运用价值链激励机制,寻求非增值活动及相应结构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效益的优化。

同时,在现代物流管理现象背后,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其组织集成和优化基础,通过快速反应和优化,时刻关注价值链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效益的集成和优化。

二、是由系统现状

石油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措施,更是一项系统化的产业支柱。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紧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在石油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对石油物流系统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

现阶段我国的石化企业基本还都是一体化销售物流体系,这个物流体系在石化的销售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体化的销售物流体系的大致流程基本就是物流公司为各大区域销售公司服务,将石化产品通过物流运输到各大销售公司,之后地区公司的销售中心对于物流的需求进行调运,输送到分部,最后才进入到市场当中。在一体化的销售物流当中,主要的物流业务是由销售中心来完成,包括运输等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取缔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中的各种繁琐事务,为物流的畅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然而,这种物流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物流管理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准确,可以及时的将货物送达需求地,主要的理念就是服务性、快捷性、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当化及库存控制,而石化企业中,缺乏了这种统一的理念和实施效应,导致石化物流不能快捷和优化。

2、缺乏专业机构与管理

石化物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与物流公司的部分合作,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去管理石化物流的整个运作,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将石化产品快速、准确的送到需求地,而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机构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运营出现很多问题;

3、缺乏统一的规范与布局

石化企业是国内的主要企业之一,面对的是整个国家这个市场,然而石化物流现阶段却不能将整个市场全部统一,或者是因为路程的远近或者是时间的长短而导致各地的物流信息不能统一,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布局,去适应现代化的石化物流市场,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和发展带来阻碍。与此同时,由于一体化的销售体系虽然给石化企业带来了简洁的流程,但也不可避免的给管理带来的很大的冲突,而对于现代物流而言,石化物流管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落后,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能做到货物的及时运输,做好物流的优化和快速等,阻碍了石化物流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急需解决。

三、现代化物流管理在石化物流中的应用

现代化物流强调的是快速发应和优化,提倡各个公司的共赢,尤其是对整体的快速反映和市场的竞争力为主。将现代物流管理带入到石化物流管理中,可以为石化的物流提升很大的空间,增加很大的市场竞争力,达到共赢的目的,通过总结,现代物流管理进入石化物流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物流为导向的一体化销售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是在现代物流的思想中提出的,产品仓储在物流公司当中,是一种从下而上的物流,主要是通过销售市场的开拓,先对市场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将需求信息反馈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再进行整体的物流资源配置,根据销售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配送货物。这种机制避免了原来石化物流因为对市场了解和不及时而产生的货物屯压或不足,主要的流程

2、建立石化中转中心

虽然现在石化企业已经有了一些转运中心,但还是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包括联运中心和陆地转运中心,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转运中心串联起来,做成三级配送体系,同时,在客户较为集中的地域建立二级区域配送中心,通过运转中心和二级区域配送中心,形成一体化的配送体系,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费用将货物输送到市场当中,完成物流体系。

3、资源整合,建立专业性的石化物流网络平台

现代化的社会也是网络的社会,信息流早已成为了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石化企业可以依托已有的物流网络设施,采取兼并、收购及联营等方式,整合物流网络,构建完善的配送网络,将仓库、储罐与加油站等紧密联系,同时,通过网络配置,完善资源的优化,尽可能的扩大石化在市场中的占有度,增加市场竞争力。

到目前为止,石化企业的物流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制约着石化物流发展的因素,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在石化物流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石化物流的运营,扩大石化产品的及时输出,也可以为我国的石化产品需求增添一份力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第9篇

一、我国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供应链一体化是现如今物流管理发展的必然性产物,同时也是物流管理在面对市场后的产物,适应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需求的同时,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成了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物流管理中,是指简单地运送货物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要改变管理模式,充分运用供应链一体化带来的优势和模式,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将原来以生产和经营为主的物流管理发展成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把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与供应商零售商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有效组织计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扩大物流覆盖面,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在供应链一体化的模式中使企业得到发展,并使物流管理更具有逻辑性。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整个企业的一部分,使物流达到最佳状态,在保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最低化,是企业实现物流管理一体化的根本任务。

二、供应链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竞争力的加剧,各个企业都为了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做出了努力,如果不进行物流管理模式是的转变就势必被社会淘汰,企业势必停滞不前。若想要企业长久发展下去就要提高物流效率结合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完美的服务,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也给企业制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个必然的选择,这就说明了供应链一体化的运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可以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实现客户的需求,因此在世界企业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战略优势,可以建立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对各部门信息的连接才能形成一体化,有助于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了计算机网络在工作中的运用,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有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使企业可也跟上时代的步伐,稳步的加快前进步伐。只有革新才能进步,所以说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构建供应链一体化下的物流管理体系

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需要组织、计划、协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需要各方的协调发展,相结合共同的完成,在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形成的体系中。

(1)要有具体的组织计划,这样才能在实现一体化过程中,及时的找准方向和定位。

(2)在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要掌握好相关的物流信息,使整个过程是有序的发展的。

(3)在发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时候,要注重对信息化的投入和使用,满足对每个物流信息的追踪,做到放心使用。

(4)把握好资金的流动情况,满足整个物流系统的操作,使供应链一体化下的物流管理模式能够全面的发展。

在一体化实施中将物流管理发展中的基本情况有效控制并相应的提供给需要他们的客户,包括供应商,零售商等。通过这个链状结构的形成,使企业管理更加程序化,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四、结合市场需求,建立新型战略关系

新型的物流管理不再是单独的将客户需要的货物送达这么简单,它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物流管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进步。它结合了企业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实现程序化,一体化。通过各部门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的采集,将他们汇编成客户需要的内容分别与供应商、零售商、等相关客户联络并交换所需生产要素。进而形成一种供应链的关系。由此可见,要发展供应链一体化首先需要弄清楚当前社会的市场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方案策略,要处理好企业各部门直接的节点的连接,加强配合与合作能力,提高每一部分的技术能力,在整体中会有更大的更好的效果。保证一体化实施起来的流畅性。还要处理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应关系,加强协作能力,完善一体化物流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客户就是上帝。拥有好的服务质量会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服务态度好自然对让客户心情好,增加对公司的好评。优质的服务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它是企业对外的形象,是企业是否能够得到认可的一种有力的依据。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店铺服务态度不好,你还会去他家购买吗?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从此不再光顾,对于商家来说就是失去客户,失去赚钱的机会。那么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也不例外。加强物流的服务质量会因此招来很多客户,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良好的形象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第10篇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既要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能有效处理各项物流管理事宜,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任务,而在企业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并且计算机能力较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问题,应以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让领导主动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全体员工的沟通,共同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改进货物配送、资源整合方式,以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企业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突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需解决物品自动识别与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难题。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让物流管理中声音、字符、视觉等方面的识别成为现实,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其中,要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开展科学的信息化研究。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去,通过对管理技术及方式的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物流管理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物流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信息的利用价值。为了改变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混乱局面,企业必须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纳入管理工作范畴内,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实际管理中采集真实的信息,并以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信息采集目标,将所收集的物流信息按一定分类传输至物流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完整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物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以充分挖掘物流信息中存在的价值,让其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物流管理工作,确保其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

第11篇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既要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能有效处理各项物流管理事宜,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任务,而在企业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并且计算机能力较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问题,应以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让领导主动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全体员工的沟通,共同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改进货物配送、资源整合方式,以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企业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突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需解决物品自动识别与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难题。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让物流管理中声音、字符、视觉等方面的识别成为现实,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其中,要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开展科学的信息化研究。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去,通过对管理技术及方式的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物流管理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物流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信息的利用价值。为了改变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混乱局面,企业必须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纳入管理工作范畴内,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实际管理中采集真实的信息,并以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信息采集目标,将所收集的物流信息按一定分类传输至物流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完整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物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以充分挖掘物流信息中存在的价值,让其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物流管理工作,确保其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

第1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流机遇与挑战对策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郑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其管理成本在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物流的现代化管理,挖掘其管理方面的潜在效益。

一、郑州市建筑施工企业物流业管理的现状

1.建筑施工企业重供应、轻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大部分施行项目化管理,过于强调工期,施工项目负责人宁愿购买大量钢材、水泥等待使用,也不愿承担因物资短缺而造成的停工待料责任。

2.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费用居高不下据统计,郑州建筑施工企业材料费、劳务费分别占项目工程造价的比例为:56%~60%和17%~20%,远高于全国的工程成本比例。个别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竟然高达70%,这些无形中增加了整个工程造价的成本,削减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效益。

3.施工企业项目中物流管理体制落后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严重。物流一体化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这些体制问题,使改革阻力很大,达不到预期目标。

4.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化程度很低,很多施工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在物流方面尝试推行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但实质性成功的不多,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有些施工企业信息传递大部分仍采用临时的口头的传递方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可能影响项目施工的按期完成。

二、郑州发展施工企业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

1.郑州发展施工企业物流业的机遇(1)河南省和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2005年省政府确定把现代物流业发展列入“十一五”专项规划,作为我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重点。(2)郑州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需求根据郑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强化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向具有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现代化国际化的都市转变,将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深层次的物流需求。

2.施工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1)理论缺失,物流成本难以科学计算目前,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上,物流成本在也被分解成不同部分,缺乏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来反映物流成本。因此,郑州建筑施工企业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物流成本,更不能单独真实地核算并反映出来,所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真实全貌。

(2)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评价与考核体系,郑州市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局限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对物资流通环节成本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由于各项目部无法对物流成本详细核算,无法获得与物流成本相应的准确资料,致使物流成本无法从整体上进行计划与控制,无法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整合,因此,施工企业有效的物流管理评价与考核体系尚未建立。

(3)缺乏专门物流人才,物流规划不科学由于物流管理学科是近年来在我国才正式提倡并实施的管理理论,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一般性的商品物流管理,专业性较强的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基本没有专业人才,鲜见有物流管理理论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更少见有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规划。

三、发展郑州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发展郑州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政策性对策

(1)围绕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引入物流管理思想依据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改革规划,适时引入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管理定位并发展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物流通道,提倡合理配送,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施工现场材料储备,保证物资的使用效能。

(2)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从目前我国和郑州市建筑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应该解决的是基础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解决好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

(3)减少自我服务,依托社会物流资源建筑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

2.发展郑州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技术性对策

(1)提高施工项目仓库信息化水平,建立物流管理新模式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部分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管理,创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经济订货模型,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和仓库现有存量,签发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增加采购批次、减少进货批量,实行库存物资限额管理,努力降低企业储存成本。

(2)提高材料一次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二次加工量在组织材料招标采购时,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从而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现场就能投入施工生产,不再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

(3)树立物流总成本全局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施工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必须以系统管理的思想,整合物流供应链,优化供应链管理,与第三方物流互补,恰当设计与安排作业,实现物流与作业一体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优化施工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同时必须将施工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优化,降低流通全过程的物流总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州市企调队:《聚焦郑州物流业》.郑州统计信息网。

[2]辛展梅:浅谈施工企业物资现代化管理[J].铁道物资科学与管理,2005.3:18~19。

[3]晏晖:构筑供应链下的施工企业物六企业体系[J].科学与管理,2005.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