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4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体化物流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我国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一)供应链一体化是物流管理内在逻辑性要求
随着现代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原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即仅仅实现物品流动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鉴于此,有必要转变物理管理方式,转变原有的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物流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要结合存货管理的策略,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全面化与系统化的流通管理模式,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相较于物流管理而言,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涵盖面更加广泛,它既要进行物流管理,还需加强信息流、知识流以及资金流等的管理。从这一角度出发,物流管理已属于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范畴。因此,物流管理活动应根据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模式进行,从而有效促进商品流通,为商品供应提供保障。可见,唯有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才可满足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物流管理的逻辑性要求。
(二)供应链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是现代企业的两种主要的类型,其主要的职能在于实行实物分销以及销售物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对物流管理以及商品流通中的商品保管与运输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流通设施的供应能力以及商品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商品的流通效率。因此,企业若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结合市场规律及其变化要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并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促进社会资本服务的快速发展。此外,消费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逐步向个性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加之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进程。因此,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转变物流管理观念及发展策略,革新原有的高库存运行的物流管理方式,形成符合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的物流管理要求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主要方向
供应链管理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包含了计划与管理活动(如外包、获取以及转化等),还涉及到与客户、分销商以及第三方服务商等渠道伙伴的协作。在物流管理中,只有有效开展供应链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因此,企业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必须在集成分析自身的需求与供给基础上,主要从技术、市场以及第三方物流等方面进行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才能确保物流管理的有效性。
(一)技术: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物流管理的驱动器
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技术是驱动各子系统运行的重要驱动器。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中,信息系统为物流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从而促进了物流信息畅通,为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联系的畅通提供了保障,使物流信息的交互顺利实现,从而为物流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渠道,保障物流管理高效开展。同时,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全面使用,还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动态,全面掌握市场的前沿信息,从而确保产品的生产与采购、分销等的快速发展。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可快速对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在供应链各节点上合理分配存货,有效降低存货量,节约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任务:结合市场需求,建立新型战略关系
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的物流管理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物流管理活动,并有机整合企业制造、采购以及分销等各环节,建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管理模式。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各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实现了扩大化与细致化,企业要向市场与客户提品以及服务,上、下游企业之间必然会交换生产要素,从而形成了一种供需关系。由此可见,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的定位,就必然要求处于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加强交流与协作,结合市场需求信息,详细制定包括生产、采购以及分销的数量、时间以及地点等在内的计划,保障存货在供应链上的渠道中顺畅地流动。可见,建立新型的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是基于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
(三)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与物流的协调者
在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运营主体为第三方的物流形态。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提高企业经营资源的利用率,有效节约物流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是通过外包的方式得以实现的。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则根据企业的物流需求,通过建立物流服务平台的方式,从而为货主企业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促使货主企业在减少物流成本的同时,提升其物流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实现了综合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方式。同时,随着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一体化的逐步完善,为我国发展基于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的物流管理奠定了基础。在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还需有效结合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的物流管理策略,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有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强与第三方服务商的交流协作,从技术、市场需求以及第三方服务等层面出发开展物流管理活动,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彦婷.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崔鹏飞.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10):49-50.
[3]张龙枝.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过程模型研究[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04):23-27.
【关键词】电力物流;一体化;建设;信息技术
1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资源作为国内经济的支柱,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2年,我国已经出现电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与电力资源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的矛盾,给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带来不便。一体化物流管理可以实现电力资源调配的高效性。
2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情况分析
所谓的物流管理就是对需要流通的物资进行有计划的调配,使其被运送到指定的地点。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主要就是指,将物流中所涉及到的人员、资金、物资、设施、信息等进行有效优化重组,使得物资运输、仓储更加方便、快捷。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高效的电力输出,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电力设施建设则是这一效率提升的关键和基础,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投入,应急抢险物资调配的及时、准确都是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管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在电力企业电力调配、基建物资运输、仓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1电力物流管理组织繁杂
目前,国内电力物流的主要管理方式还是采用多级管理,层层约束的方式。各个省电力企业及下级的供电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机构。电力系统结构严谨的物流管理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由于系统的庞大,这一层层管理的物流组织形式有时影响了现代电力物资调配的时间,层层审批,有时一些领导不在,审批效率低下,电力物资调配的速度下滑。另外这种多层的管理方式使得物流管理的成本进一步增加,管理方式出现一些混乱的局面。
2.2新的物流技术应用不到位
现代物流技术发展迅速,例如条码技术、GPS技术等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物流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物资运输、仓储的准确性、快捷性。就仓储管理而言,很多的基层电力企业没有实现条码技术的有效应用。物资的仓储还是运用人工登记的方式,这就使得调配物资的时候,更多的信息需要从管理员那里,人工查询,这样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另外,电力设施基建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没有给专业技术人员配备PDA设备,在实施现场管理的时候,对所需物资的仓储情况难以有效掌握。在物资配送的过程中,只有少数电力物流中心配有全球定位系统,实现所需物资地理位置的有效确定。这些技术和设备都没有全面的运用到电力系统的管理之中,使得整个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一直不是很高。相关物流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情况见图1。
2.3仓储规划不到位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关键在于仓储管理。对物资的有效保管可以有效提升现代物流管理的有效性,一旦物资由于保存不当,出现故障或者直接报废,造成电力企业的损失。这一问题主要在于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的有效性。很多地区的电力仓储地理位置选择存在问题,在规划选址的时候,电力系统没有考虑均匀分布的问题,使得一些地区的仓储基地较多,一些地区仓储基地较少,在物资调配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另外,仓储中的管理还没有实现信息化,更多物资管理还需要依靠人工,一些地区的人工依靠率超过七成,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仓储物资信息的统计。已经完全采用信息化数据采集的基层仓储基地不到两成。
3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3.1组织结构的优化
电力企业有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对物流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就需要提升这一管理组织结构的有效性,使其高速运转起来,从而服务物流管理的全过程。强化物流管理岗位制度,当一个具有审批权的人员外出办事的时候,单位还有另一个管理人员可以实施相关的审批权。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物资调配过程中由于审批人员不在,影响物资调配速度的情况。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对整个组织结构的认识,不同等级的物资需要申请到不同级别的部门,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不同部门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物资调配需要不同部门的有序管理,电力企业需要从总部梳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部门在物流一体化管理中的权责,从而有效降低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首先,采购。一体化的管理应用在电力企业管理采购问题上就是集中采购,针对电力企业所需要的基建等物质进行统一上报,集中采用,严格按照招投标的流程,有效提升采购问题上的公正、透明性,这样使得更多的供货商可以参与到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之中。这种集中采购也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物资的价格成本,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得到更高的物资性价比;其次,仓储。仓储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零库存,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物资在仓库中可能出现的损耗,也大大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要想实现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仓储效率。各个仓储单位需要针对自己的物资进行有效清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出现物资不足的情况,需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补充物资。同时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仓储管理。对物资的保存、进出库房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清点,不出现物资的丢失情况。例如:仓储部门根据每月电力运转情况,测算出电力事故频率,计算出易损件数量,从而对库存量提供依据;最后,运输。物流的快捷性主要体现在运输的效率。当电力事故出现之后,电力企业第一时间需要检测故障点,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换,这就需要从最近的仓储基地中调配相关的电力设备,从而提升他们维修的高效性。一体化的物流管理需要将运输环节纳入其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运输有效性的掌握,强化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技术(GPS等)的应用,从而保证他们运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运输过程中可能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物资的损毁,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运输装卸过程中的物资完好,不断强化运输人员的责任心。
3.2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物流一体化管理需要不断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这种有效的管理建立在专业管理人才的基础上。在物资采购、调配、仓储、运输等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平台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在这一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电力企业需要从多角度开展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中所涉及的常识性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教授,同时,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组织相关的经验交流,让从事不同环节的管理人员坐在一起,讨论一体化物流管理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有效交流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另外,还可以组织管理人员走出去,到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请专业人员给我们行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物流一体化管理的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不断培养他们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这样专业化的物流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管理工作之中。
3.3深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企业的物流一体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拓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将大大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条码技术、GPS技术等就是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需要加大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这些都是保障高效物流管理的有效支撑。另外,信息化网络系统的优化,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仓储设备、运输设备的现代化也是电力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改进现代电力企业的物流工作效率,提升物资调配的准确性、高效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物流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实现电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深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物流配送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凡.电力系统物资供应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关键词:珠江三角地区 电商物流管理 物流一体化
作为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载体,物流管理不仅关系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其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促进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1.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1.1电商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电商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是现阶段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首要问题。尽管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物流配送的技术和设备上也做出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就电子商务方面的物流管理而言,其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在阻碍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对该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力。另一方面,由于包括RFID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电子标签在内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使得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力[1]。
1.2缺乏先进的自动化物流配送方法
缺乏先进的自动化物流配送方法是现阶段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另一主要问题。首先,由于该地区的现代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相关物流配送服务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广泛需求,因此,物流配送的核心服务作用则难以发挥,最终导致了该地区物流自动化配送中心的发展长期止步不前,严重影响了包括电子商务产品在内的物流配送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在缺乏先进的自动化物流配送方法的同时,配送环节中,计算机的使用也处于较低水平,这使得物流信息化中所涉及到的很多重要环节,例如智能仓库和货物运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并不能获得一套完整的完整的解决方案,严重影响了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2]。
1.3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电商物流管理人才
由于受缺乏高水平和高素质电商物流管理人才的制约,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发展仍较为缓慢。一方面,我国对电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起步较晚,且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的教师,使得包括珠三角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电商物流专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在高校向企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其并不能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效地进行结合,从而严重降低了电商物流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加强电商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对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也只是进行表层的敷衍,而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为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3]。
2.促进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发展的措施
2.1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首要办法。首先,相关企业应该应该研发并引进先进的电商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具体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从而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予电商企业和物流管理部门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其有能力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从整体上提高该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4]。
2.2研发先进的电商物流配送方法
研发先进的电商物流配送方法是现阶段解提高电商物流管理效率的另一主要办法。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企业要提高其自身的配送速度,即提高物流监控系统对配送业务流程的实施监控效率,具体方法为:当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神经末端接收到相关的配送信息时,系统则通过相应程序以最短的时间配置出相关电商产品配送的合理方案,并在制定计划后,立即展开相应的配送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先进电商物流配送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实现配送功能的集成化不仅可以提供传统意义下的电商物流配送,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而为其提供高水平的物流配送服务,并最终提高电商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5]。
2.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电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培育力度是从根本上提高电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珠三角地区的高校应该提高对电商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并将电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升到促进高效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使其意识到加强电商物流管理的学习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学业发展,同时对于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电商物流企业也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并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使其有效服务于企业的人才建设,并最终提高企业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6]。
3.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3.1电商物流一体化管理
所谓物流一体化是指以整个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物流企业、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共同构成的整个物流供应链,且该物流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未来,电商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必将愈加剧烈,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则必须加强垫上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从整体上提高电商物流的配送效率和管理效率。例如,企业可以对相关电子商务产品在当前市场下的具体发展情况和产品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其物流配送的具体流程,从而制定符合产品特色的物流配送管理方案,从根本上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使企业占据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导地位[7]。
3.2电商物流向社会化物流发展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包括物流产业在内的我国社会众多生产领域均在向趋于网络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具体体现在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运作和管理上。一方面,电商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求电商物流系统具备较高的社会化水平,而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电商物流企业则需要通过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从而在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同时,也能满足相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电商物流的社会化转变也将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具备社会化性质的电商物流管理不仅可以缩短客户接收相关产品的时间,同时也简化了物流流程,进而从多方面物流控制与管理的角度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并使电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获得大幅度提高[8]。
3.3自建电商物流与第三方流相结合
除了一体化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等发展趋势外,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管理也必将向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方向合理发展,而这种发展方式又被成为物流联盟。所谓物流联盟是指由加工制造企业、销售企业以及电商物流企业共同组成,且上述三者通过签订正式协议的方式从而确定其互相间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在物流联盟中,成员企业间相互独立,各个企业中的资源以各种可能实现互相共享的方式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1+1>2”的盈利方式不仅加强了电商生产、销售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同时,也使得合作后相关业务为企业带来的利润远远高出企业自身运作所产生的利润,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除了相互独立外,物流联盟中的成员企业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方式不仅使成员企业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并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同时也减少了成员企业间的内部对抗和冲突,从而使得供应商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电商物流服务,并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提出加强该地区电商物流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对珠三角地区电商电商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展开了具体研究,可见,未来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陶杰.试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23):49-50.
[2]吴荣梅.基于CSN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04(09):60-62.
[3]吴金椿.信息时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趋势探析[J].商业经济文荟,2001,03(11):10-12.
[4]陈书明.中国大型制造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5]林君暖.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教育,2013,04(30):8.
[6]黄荔.物流管理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2(14):3-4.
关键词: 林业物流;第四方物流;林业绿色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 F326.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 1165(2011)02 0052 06
物流系统作为产业链中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实现经济活动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支撑,更是连接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桥梁。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物流管理也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林业物流活动涉及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众多经济实体和相关组织,包括从生物活性产品经过不断深加工直至最终消费品的整个过程。因此,林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长且关系复杂,各个物流环节的关键问题、运作特点和管理目标与一般产业物流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解决林业供应链中存在的物流管理问题和不断提高林业物流管理水平,需要对林业物流管理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明确目标和思路。
一、林业物流的研究现状
(一)木材及非木质林产品物流的研究
我国林业物流的研究起源于对木材流通问题的探讨,一般从木材流通渠道和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入手,逐步深入到物流管理的领域。这是由于木材是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林产品,也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资料,因此,对木材物流的研究也相对受到更多的关注。
木材物流的研究主要以木材供应者――森林培育企业和木材需求者为主体,以木材生产和销售中的物流活动为重点内容来开展。对于木材供应者而言,主要是通过分析木材生产物流管理状况,讨论影响木材生产物流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木材生产物流管理对策[1];对于木材需求者而言,则可以根据木材加工的主生产计划和产品的层次结构关系,运用物料需求计划法,对木材原料进行MRP库存控制研究,在基本的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库存决策的约束因素,建立相应的库存控制数学模型[2],并可以应用GPS和GIS等技术方法对木材运输管理进行优化[3]。而对于木材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形成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则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基于木材市场不同的交易方式进行计算比较和实证研究,设计了木材物流运作的组织―自组织双层模式。[4]
对于木材之外的其他非木质林产品的物流管理研究,则主要侧重于通过物流系统优化和物流技术改进来降低物流成本,以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如国外学者针对生物质能源林产品特殊的生长和供应特点进行的物流仓储问题研究[5],对蘑菇采集及物流系统的数量经济学分析,对葵花子作物进行的物流网络和作业分析[6]。国内学者在分析林业生物质资源集料处理物流系统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直燃发电物流系统模式,以及为之服务的薪炭林、沙生灌木林和伐区剩余物集料处理物流系统模式。[7]对特定区域的非木质林产品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和抽样调查,分析其物流总量规模、经济价值以及与产业发展的关系。[8-10]
(二)林业物流系统的研究
物流管理强调物流系统整体成本的降低和综合效益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局部改善和个体优化。这种管理思想落实在林业物流管理中,体现为基于林业供应链的总体管理目标,对林业物流系统的边界和层次进行界定,从系统论的角度阐明了林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和林产品消费的连续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受其他多种因素(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的共同作用,从而造成了林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基本矛盾。[11]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林产品和林产品物流的特征,林产品在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林产品物流支撑体系建设的若干策略。[12-13]
为了弥补单纯定性分析的不足,林业物流系统研究中引入了仿真和建模方法,对林业物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方法是出于林业物流系统的多功能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考虑,提出基于Multi-Agent的林产品物流系统仿真建模思路与框架[14],以及将Multi-Agent模型应用于林产品配送子系统的设计、实现与仿真过程,并以实际的林产品配送中心为案例进行了分布式仿真,同时依据仿真评价指标分析该配送分拣子系统的性能。[15]
另外,还有研究者根据电子商务等新经济环境的物流发展要求,对林业物流系统内部外环境及其约束条件进行分析,立足于网络经济发展潮流探讨了我国林业企业网上经营林产品问题。[16]对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和提高我国林产品物流管理水平也进行了思考。[17]
二、现代物流的研究动态
(一)绿色物流的研究
随着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理论不断完善和丰富,物流管理也开始向绿色物流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绿色物流的研究多集中于对逆向物流和物流绿色化策略的研究。
James Cooper等人在199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专题研讨会上,第一次使用了“绿色物流”的提法,指出绿色物流是传统物流管理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分散库存进行集中,对无法保证及时性的配送服务进行加速,对货运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控制。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施绿色物流的法规建议和管理方案。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国内外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政府和企业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来推动绿色物流的实施,可以认为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在绿色物流管理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绿色物流如要实现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双向物流特性和能力。逆向物流不仅是物流系统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企业获取潜在竞争优势的可行途径[18],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和数据收集,可以建立定量描述逆向物流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论证了逆向物流在绿色物流中的关键作用。[19]
绿色物流从减少物流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入手,通过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的相对集中,可以显著减少物流废弃物[20],并制定相应的废弃物管理模式和控制措施。绿色物流管理中需要特别注重对物流提前期的计划和控制,依靠对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时间压缩管理[21],实现供应链的敏捷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绿色化程度。
(二)物流一体化的研究
21世纪以来,产业的延伸和拓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和直接驱动力,产业的纵向和横向一体化趋势对物流的专业分工和管理提升都提出了紧迫要求。物流一体化使企业原有的管理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出发,向前延伸到初始供应商,向后延伸到最终消费者,即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整个供应链物流活动的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企业内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在物流上的合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达到实现整个物流系统最优化配置的目的。[22]它以物流系统为核心,从物流功能的一体化,再到物流管理和内外部环境的一体化。因此,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的体现,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在发达国家中,企业物流已从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演变,企业物流一体化旨在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和实现价值增值,增强企业的敏捷性和强化供应链的整体优势。而中国的企业物流支离破碎,运作效率极其低下。中国企业要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上的差距,除了政府要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外,企业也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构筑一体化物流。[23]
目前物流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主要基于供应链集成的角度开展,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供应链一体化运行的基础和目标,探讨供应链一体化运行机制的运行前提、流程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敏捷化的作用机理[24],制定集成供应链物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集成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系统决策模型。[25]
而物流一体化的管理技术研究,主要是就一体化物流网络布局中的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26],通过应用遗传算法给出求解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并建立相应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及其评价体系;基于价值链方法,利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实施物流一体化过程中的运营成本进行分析。[27]
物流一体化与绿色物流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于成学等通过比较基于自营的物流一体化、基于TPL的企业物流一体化、绿色供应链和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几种运作模式,提出了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运作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并构建了企业绿色一体化运作的应用模型。[28-29]
(三)物流协调机制――第四方物流研究
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是关于第四方物流最早的系统化定义。埃森哲咨询认为第四方物流经营者是基于整个供应链考虑,扮演着协调人的角色,一方面与客户协调,与客户共同管理资源,计划和控制生产,设计全程物流方案;另一方面与各分包商协调,组织完成实际物流。欧洲第四方物流研究俱乐部(European Fourth Party Logistic Research Club)最初对第四方物流公司进行了案例研究。为了管理在欧洲的维修部件的物流业务,安盛公司和菲亚特的一个子公司合资成立了新的物流公司,并成功进行了第四方物流的运作。[30]
第四方物流由独立于现有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与原物流系统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四方”提供,将所有物流服务提供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集合起来,并对之进行管理,从而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31]第四方物流通过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技术,顺应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32]第四方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在产生的基础、物流服务覆盖的范围、提供物流服务产品等方面存在区别,其核心管理思路就是构建一个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协调机制。
目前,对于第四方物流的研究正伴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后的稳定发展阶段,且近年来对第四方物流的研究多聚焦于其运作机理。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从管理运作的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挖掘第四方物流对系统整合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33],根据委托或博弈理论分别进行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第四方物流的激励选择分析[34-35],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第四方物流公司能力类型和努力水平都是不可观测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模型。[36]
另外,对第四方物流在目前社会技术条件下的经营模式和伙伴企业选择进行分析,从政府产业政策、行业技术保障以及政府人才策略三个方面对保障其运行、发展的外部机制进行探讨[37],并构建支持第四方物流运作的业务流程[38]和信息管理系统。[39]
三、林业物流的研究趋势
(一)林业物流一体化的研究
从林业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有待提高,林业供应链上的各种经济组织的规模、能力和效益与发达产业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经济条件的严重制约,更受到国家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大影响。因此,林业物流系统的完善和优化,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汽车、钢铁、能源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如电子、烟草、服装产业)不同,不能简单依靠单个或少数供应链核心(盟主)企业为主体实现物流系统的规划、组织和运行,而应依靠物流一体化实现物流资源整合和业务互补,通过沟通协作来提升物流系统整体能力,这是一条林业物流管理优化的可行途径。
为改善林业物流管理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强林业物流一体化的动因机理、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撑的深入研究,将是林业物流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林业第四方物流的研究
第四方物流可以利用在林业供应链中的特殊背景和关系,一方面帮助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与林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联系,协调物流活动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与供应链上相关行业经济和社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促进林业第三方物流发展,降低物流资源的投入风险,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四方物流还可以通过促进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业规范和准入条件等方式,推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与物流相关的产业扶持和环境保护政策,从管理监督和利益驱动两个方面引导企业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轨道。
因此,林业第四方物流作为林业物流管理的重要协调机制,对其组织结构、功能定位和经营模式的研究有待加强。
(三)林业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研究
林业绿色供应链是林业管理的新动态,它将生态与环境系统纳入供应链系统,作为供应链内部的一个子系统,更注重产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实现资源、环境、生态和产业系统“从苗圃到森林”的协同共生,并探究了林业生态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追求资源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三链共生”[40],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供应链主要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残余物和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来实现减少资源消耗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而由于森林资源本身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意义,因此林业供应链实现绿色化具备先天条件和独特优势。
目前已经有学者开始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的木材物流系统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环境友好型木材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工艺及集运材设备等方面的管理措施。[41]
参考文献:
[1] 惠长林. 论木材生产物流管理的趋势[J]. 森林工程,2001,17(5):31-33.
[2]刘娜翠. 木材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0:1-5.
[3]仝志辉,杨家武,关晓平. 基于GPS和GIS的木材运输[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7,35(4):43-44.
[4]丁胜. 中国木材物流系统的组织――自组织双层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40-79.
[5]ATHANASIOS A RENTIZELAS,ATHANASIOS J TOLIS,ILIAS P. Tatsiopoulos logistics issues of biomass:the storage problem and the multi-biomass supply chain[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9,13(4):887-894.
[6]P A GUTIRREZ,F LPEZGRANDOS,J M PEOABARRAGN,et al. Logistic regression product――unit neural networks for mapping Ridolfia segetum infestations in sunflower crop using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ed data[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08,64(2):293-306.
[7]吴兆迁,樊涛,牛晓华. 林业生物质资源集料处理物流系统初探[J]. 木材加工机械,2007(6):21-24.
[8] 李怡. 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与趋势探析:四川省平武县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2007(11):94-97.
[9] 赵. 云南贫困山区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优势与发展途径[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1):105-110.
[10] 侯占勇,鲁法典,赵贝贝. 山东省非木材林产品调查与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9(1):23-27.
[11]王晓松,吴燕. 我国林产品物流问题探讨[J]. 中国林业企业,2005(4):5-7.
[12]田利涛,孟利清,李育林. 我国林产品现代物流分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8):27-28.
[13]朱永林,栗田奎.谈如何加强木材产品物流管理水平[J].森林工程,2003,19(1):23-24.
[14]孟利清,龙勤. 基于多Agent的林产品物流仿真建模思考[J]. 林业建设,2006(2):36-39.
[15]曾钦志. 基于Multi-Agent的林产品配送中心建模与仿真[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0:40-65.
[16]伍士林. 我国林产企业网上经营林产品初探[J]. 中国林业企业,2002(6):22-24.
[17]王晓松,吴燕. 信息时代下我国林产品物流问题初探[J].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6):553-557.
[18]ROGERS. Going backwards:reverse logistics trends and practices[J].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2005(3):101-102.
[19]MORITZ FLEISCHMANN.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J].Springer,2001(1):75-76.
[20]KOPICKY,BERG R J. Reuse and recycling:reverse logistics opportunities [J].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6(2):65-69.
[21]RACHEL JONES. Total cycle time compression and the agile supply chain [J].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62(4):126-127.
[22]涂建军,王格. 企业物流一体化系统模型研究[J]. 中国水运,2009,9(4):11-15.
[23]王淑云. 企业物流一体化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2):32-36.
[24]徐章一.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敏捷化实现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81-90.
[25]胡浩. 集成供应链中的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题目群决策和系统集成的理论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50-55.
[26]崔广彬. 一体化物流网络布局中的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34-56.
[27]张令荣,杨梅.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一体化成本分析方法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27-31.
[28]于成学,武春友,樊宇. 基于环境的企业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117-119.
[29]于成学,杨雪婷. 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型构建[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6):518-520.
[30]JOHN L. 3PL or 4PL――Where next [J]. Logistics & Transport Focus,2004,6(3):18-21.
[31]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1:15-16.
[32]张为群. 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区别[J]. Focus,2008(1):26.
[33]姚建明,刘丽文. 4PL模式下的供应链资源整合决策分析[J]. 系统工程,2007,25(4):1-7.
[34]王勇, 罗富碧,林略. 第四方物流努力水平影响的物流分包激励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8,14(2):136-140.
[35]王勇,韩平. 第四方物流企业作业承接不完全信息双边讨价还价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08,16(2):172-177.
[36]刘娟,钱燕云,李静. 第四方物流供需双方博弈模型的构建及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2):149-150.
[37]陈静. 我国第四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60-85.
[38]蒋国瑞,杨晓燕,李立伟. 第四方物流的分布式数据挖掘系统研究[J]. 情报杂志,2007(1):15-17.
[39]冉崇善,侯涛,施艳容. 基于工作流的第四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 科技信息,2007(30):396.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
论文百事通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新晨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孟祥茹 (2004-3-1 9:39:24)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厂商的产品差异性越来越小,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JIT及全面质量管理在日本企业的成功运用得益于物流战略的支援,降低了库存水平,提高了物流绩效,尤其提高了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物流成本从1980年的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对照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
??
中国企业的物流现状
??
现代物流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宏观和外部环境来看,中国企业发展一体化物流存在着各种瓶颈,如:长期以来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从微观环境来说,企业物流管理与运做也不容乐观:
??
物流职能分散,运做效率低
??
由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被动的接受生产、销售服务。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从管理机构设置上,中国的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就是例证。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跨部门设置,各部门各自为政,且缺乏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以物流总成本为例,根据1997年IMF的资料,美国的占GDP的10.5%;日本的占11.4%,而中国的却占16.9%,中国业内人士估计可能在20%或以上。
??
粗放性经营突出
??
??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经营依然是“大而全”、“小而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奉行肥水不流外人田,进行物流自营。根据1999年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45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工业企业的物流全部自理的占被调查企业中的26%,全部委托第三方的占5.2%,自理与委托比例相结合的占69.8%,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占42.3%,在30-60%之间的占36.5%,60%以上的占21.2%。而中小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比例更小且物流能力相对更低。与美国近70%的物流外包存在巨大差异。由于企业所下设的部门或专业公司大都围绕着母体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去市场找生意,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各种贸易堡垒的逐步取消,应该说,企业更是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时下还有一些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则不顾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宁愿不惜斥巨资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也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方经营或与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
??
缺乏协同竞争的观念
??
面临“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走集约化道路,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因为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有的企业具有核心技术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却不具备核心营销能力、核心企业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或非合同的形似(战略联盟或合作)交由外部组织承担。通过与外部组织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将上述五种核心能力加以整合集成,从而以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中国企业经营的“大而全”、“小而全”,印证了中国企业尚未实现由孤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竞争思维向合作竞争、寻求双赢的新思维转变,缺乏与外部供应链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
缺乏协同竞争的观念
??
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底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切不说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以寻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就连基本的物畅其流也难以做到,更不用说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快速研发出高性能、高可靠性、价格合理的新产品并准确及时交付给客顾客,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进而强化企业的竞争能力。
??
缺乏现代物流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理念
??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成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然而生产领域的这两个利润源泉,都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和生产工艺日趋程序化、规范化的情况下,技术趋同性的增强使这两个利润源泉基本无泉可挖。进入80年代,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人们开始把竞争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即物流管理。Dell既不生产硬件也不生产软件,所有的零部件和软件都是外购的,Dell一手抓住客户,一手抓住供应商,高效率地组织零部件的采购、转运、装配和发送,赢得了顾客的忠诚。Dell的物流管理成为了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中国由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至于附属地位,被动地接受生产、销售服务。许多企业的物流不但没有形成利润源泉,反而成为亏损源,是无底洞,是企业的负担。
??
??
企业缺乏物流理论支撑和物流人才
??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物流理论研究的两个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无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虽然“物流学”或类似名称的教材以不断问世,但过多地是对国外概念的引进,对于适合我国国庆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
学科建设和教育落后
??
根据欧盟的调查结果,在欧洲工友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培养物流或供应链管理硕士(约占三分之二)和学士(约占三分之一),另有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培养中设有物流或供应链管理课程。欧洲一些大学还建有全球领先的物流研究中心等。中国从1993年开始将物流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到1998年全国共有15所高校开设过物流管理专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物流专业培养最鼎盛的时期。但在1998年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却又被莫名其妙地取消了。目前在国内高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进占全国高等院校总出的1%,研究生教育也刚刚起步。每年的毕业生才几百名,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物流研究机构也比较少,且还存在着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致使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缺乏物流专业人才和完善的学科体系的支撑。
??
传统的会计核算法掩盖了物流成本的真面目
??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上这些费用仅如冰山的一角。因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有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尤其是花费在保存货物的库存费用也没有单独的科目。在美国,库存费用除了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当年美国商业利率乘以库存总金额。只有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才能将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中国现有的会计项目对物流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不能揭示物流费用的分布,掩盖了物流费用的真面目,无法唤起企业对物流的重视。
??
物流运行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差
??
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战,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
??
政府要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大与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检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为实现一体化物流奠定基础
??
中国企业应加快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需求预测程度、促进信息共享,同时要积极引入和使用网络技术、EDI、人工智能、条形码与POS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从而真正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为一体化物流的实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
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构筑一体化物流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统一管理,以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否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甚或物流子公司,本人认为,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业中,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经营。当然,对于那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如:TCL、美的、科龙等号称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
要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
??
为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性企业应从繁杂的物流活动中解放出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义务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
??
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作为小型生产性企业更应走出“小而全”的误区,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大势所趋。
??
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远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中国企业物流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物流在运作上着实存在着明显差距。中国企业要破除物流分项管理,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离不开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等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援;离不开企业对一体化无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离不开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共同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中国企业要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直面入世国外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挑战,将一体化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纳入到企业总体战略中加以运作,缩小同发达国家企业在物流管理和产品竞争力上的差距,稳住和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空间。
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模式
1.1 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是指企业利用自身已有的物流资源,通过采用自身的物流管理系统和物流技术,不断优化物流运作流程,为生产经营过程提供服务的基本方式。这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物流管理模式,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基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企业内部物流活动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流作业,没有形成系统的物流服务。二是企业内部设有物流综合管理部门,通过资源和功能的整合对物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跨职能部门的内部物流一体化。
1.2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管理进行全程控制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调查显示,随着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截至2007年,作为中小企业主要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在第三方物流的各类需求群体中所占比例已达到61.90%。但当前我国采取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范围还相对狭窄,虽然也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但多仅限于一次性的和临时性的物流服务。
1.3 物流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所取得的更好效果,企业间形成的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中小企业利用这种模式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使分散的物流活动获得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个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风险。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是否组建物流联盟已成为中小企业物流战略的重要决策之一。
2.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运营存在的缺陷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面广,且经营方式灵活、形式多样,但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资本积累较少和技术构成较低等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其物流管理也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薄弱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对物流还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物流的低层次认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物流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意义。管理者关注的仅仅是可以直接看到经济收益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在具体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出现“重生产,轻物流”的状况,忽视了物流系统化制度的建立。
2.2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不规范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般将物资的运输、存储、包装、搬运、配送和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部分企业尚未成立专门的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战略规划。根据对我国工商企业设立明确的物流管理部门情况的调查,截至2007年年底,设立明确的物流管理部门的工商企业所占比例仅为34.6%,其中一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健全既阻碍了中小企业内部系统化物流供应链的形成,也导致了企业内部物流和外部物流的脱节,严重影响到了企业本身与上下游企业间的供需协调性、物流同步性以及顾客服务的水平。
2.3 中小企业战略性物流规划被忽视
中小企业往往倾向于市场订单驱动,即根据市场订单需求和市场预测,直接制订短期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主要强调物流对于生产和销售的被动服务,对物流活动缺乏整体的战略性规划,导致物流环节经常处于停滞、交叉、倒流、跳跃和拥挤的状态,在制造业企业中问题尤为严重。调查显示,从原材料到成品,一般商品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用于仓储、搬运、包装和配送等物流环节。
2.4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成本较高
由于许多中小企业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之间的协同性较差,多头管理的问题使得物流活动衔接不顺畅,在运营过程中,企业物资供应计划缺乏主动性、库存物资与生产进度不配套和装卸搬运效率低等问题的出现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由于观念上存在“重自给,轻外协”的自我封闭思想,许多中小企业的物流活动仍然依靠自营物流模式,分散式的物流组织结构也是造成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例较大的主要原因。
2.5中小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程度低
随着对物流管理效率和效益要求的不断增强,电子数据互换技术(EDI)、条形码技术(BarCode)、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资本积累有限、信息管理意识不强,加上信息管理系统成本较高,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普及率并不高,在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订单驱动的物流业务缺乏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支持,库存管理的自动化程度通常也较低,包装流程和内部运输大多由人工和半机械化来完成。
2.6中小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物流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行业,劳动力市场上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性的物流人才。一方面,企业现有的一线员工大多缺乏专业的物流培训,员工无法及时地补充现代物流知识和培养物流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在中小企业中更是紧缺,严重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
3.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
3.1明确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物流管理目标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以物流管理目标的设定为基础的,在物流体系的建设上,目标的设定优先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客户服务,服务质量在顾客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的物流服务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为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应将物流管理目标转移到日益差异化的客户服务上来,力争将一次性顾客转变为长期的忠实顾客,并以此作为物流管理的长期战略目标。
3.2加快中小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的转变
传统的物流活动分散式的组织结构导致了物流目标的冲突和物流活动效率的低下,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物流网络复杂性的增加,为了实现物流跨系统的优势,转变物流组织结构、实现物流职能的一体化是必不可少的。物流职能一体化是指在高层物流经理的领导下,统一企业所有的物流功能,将采购、储运、配送和物料管理运作组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组织单元,形成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框架。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决策圈子小、组织结构灵活和信息路径短等优势,物流职能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在中小企业中更容易实施和控制,更有利于整合物流资源和协调物流运作,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
3.3选择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要的物流模式
在传统物流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中,物流模式的创新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由于个体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中小企业在物流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单一的。中小企业的物流需求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企业的技术基础、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求、企业营销服务质量以及物流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等影响因素,因此,不同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效的物流模式。以物流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和企业物流管理能力两个影响因素为例,企业可以根据物流模式选择矩阵(如下图所示)来选择采取自营模式还是其他外包模式。
3.4完善中小企业物流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体系
一方面,中小企业应该利用其市场灵活性和顾客导向性的优势,结合物流管理目标,主动对物流活动进行战略性规划,并对物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以便提前采取纠正措施。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物流程序的控制不应该只限于事后效果的评估,必须在物流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绩效目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流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调整实际执行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同时,中小企业物流活动的规划和控制应该得到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随时更新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的基本信息,来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摘要】 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布局不合理,过去陈旧的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物流存在的问题成为导致企业整体经营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对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物流优化 中小企业 库存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物流管理不仅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了企业竞争力水平。所以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加强物流管理的水平。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如何提升物流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其能不能可持续的成长,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对物流管理进行优化。
一、改进物流系统,优化库存管理模式
传统的仓储就是实实在在的仓库储存的意思,因为储存的物品大多以存为主,因此会耗费大量的仓库,再加上管理不善,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基于这样的运营模式,成本自然会特别高。现代物流发展迅速,传统的仓储系统已经落后了,在寸土寸金的今天,不会有很多仓库,这就要求存储的货物必须动起来。有效利用仓库建筑资源的仓储技术正在得到推广应用;快进快出、整存零取的高效分拣系统是现代仓储技术的发展主流;专业的仓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库存和各种资源,达到高质、高效、低成本的运营目标;与此同时低碳环保的理念也进入了仓储领域。早在5年前,德国物流研究院就成功研发出单位耗能最低的新型自动化物流系统 MultiShuttle技术。这是一种新型小件自动库系统,具有远远高于传统小件自动库的系统效率与柔性。这种新型自动化物流系统负责搬运的自动穿梭小车Multi-Shuttle的自重仅为传统堆垛机的10%,因此系统出入库的单位能耗远远低于传统立体库。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自动化仓储系统的应用受到普遍关注。
二、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传统的物流管理是分段的,不能进行统筹管理,如今物流管理必须改善这种状况,一体化是必然的结果,现如今物流越来越受企业重视,有的企业甚至将物流提高到战略高度。物流战略的制定成为企业战略中比较重要的一步,战略的改变使得业务流程的重新建构成为必然,企业内外物流业务流程的再设计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从而使它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物流一体化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首先,企业必须对顾客的价值需求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由此出发,对目前施行的物流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要勇于质疑,在此基础上才能重新建构起一体化的管理流程;活动冗杂是现行物流管理模式的一大问题,不需要的活动直接取消,内容意义一致的合并,冗杂的简化,顺序不合理的重新排列,减少一切能减少的无用活动,避免造成物流延迟、资源浪费,在物流过程中不能出现断点,尽可能的使增值服务达到最大限度,信息的获取和共享在物流一体化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处理方式电子化,信息获取技术化,沟通共享快捷化,现代电子信息工程为物流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物流快捷迅速地获得物流信息,可以优化流程,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顾客就是上帝,企业必须按照顾客的需求改善物流流程,提供最佳物流服务,为了做到这些,就必须重新审视目前物流流程的整体结构并对其做出调整和改变,对流程中物流信息的交流也要进行整改,另外还需要考虑对各种在流程上传递的知识进行改变,建设最佳物流服务流程使得各运营指标方面的绩效得到改善,物流速度加快,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成本还降低,企业形象显著改善,顾客自然会愿意同企业合作,此为一举两得之法。
三、采用第三方物流,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对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其内部的运转资金相对比较匮乏,而一贯实行的“小而全”物流方案(就是中小型企业实施自定的物流制度)势必造成企业为了引进物流设施、建造仓库、信息等相对专业的设备开销一大笔的资金,同时还需时刻引进高科技的物流水平,这对于本来就资金匮乏的企业又是一大压力。而如果参与中小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只需开销物流过程中的服务费用,同时又取得同等的服务,如此省去了一大笔的资金,包括运输设施的引入、维护、仓库管理等各个方面。使该企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间的转换,提升了资金的周转。同时,也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比如物流设施、设备及运作等的巨大投资,降低了出现空闲仓库、闲置人员等问题的风险。因此,中小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减少在物流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中小型企业将有限的的资金用于发展核心业务,更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
总之,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企业要以自身特点为基础,实施企业物流的优化,对中小型的企业来说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能够帮助国内中小型企业摸索出合适的、正确的物流优化手段,并在物流系统优化方面为中小型企业指明了方向,既是具体的物流系统优化实践工作,又是有益的物流系统优化发展探索。
关键词: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营销电子商务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br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物流 企业物流 运作模式 发展战略
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开发上,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物流系统做出科学规划,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物流的系统性和合理性,使企业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目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企业强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整个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通过一体化管理,来统筹安排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通过组织设置的一体化,来实现供应链的统一控制。所以,企业加强物流管理,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再造,对加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1、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实施物流系统再造,能够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企业通过对内部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使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由此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存货成本,提高库存的周转速度和资金的回笼率,使企业从物流这一巨大的利润获取收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创新了一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
2、企业加强现代物流管理,无需占用流动资金,便可实现无本获利,能有效地提高竞争力。在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特定的需求进行商品生产。通过对产品交付期、质量及价格的预测,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由于是采用需求管理和柔性生产技术,以批量产品的价格完成生产过程,所以无需占用流动资金,便可实现无本获利。
3、企业加强现代物流管理,能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现代物流管理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生产厂家可以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一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准时制生产。
二、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运作现状
1、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的协调机制处于分散状态,近年来,虽然在我国流通领域内成立了一些物流协会或类似的行业组织,但效果不佳。由于行业管理既分散又薄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从微观环境来说,企业物流管理与运作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由企业自身承担,造成物流资源分散,资金短缺、产品积压、库存资金占用多、设备利用率低、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等。首先,企业内部物流各自为政,供、产、销相互脱节,物流系统协调性差。大多数企业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使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有些物流业内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很少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能、跨部门设置,且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其次,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物流难以畅通无阻。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使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无法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很难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再次,粗放型经营突出,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进行物流自营。这些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不去市场找生意,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同时一些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不顾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是否具备,不惜斥巨资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方经营,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和粗放型物流经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三、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运作再造
1、政府要为企业物流运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一,政策环境。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技术环境。政府要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第三,市场环境。政府要为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检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
转贴于
2、企业内部要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确立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物流发展模式,构筑一体化物流。第一,企业间要建立起战略联盟,优化物流服务,创造新的物流价值。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并通过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本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对于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发展完善企业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要从成本核算和作业环节的最小单元开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统优化为原则,对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确定物流活动内容和管理范畴,优化物流服务,创造新的物流价值。第二,企业要积极开展并购,对物流能力进行内部整合,确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物流模式。中小企业的自办物流规模小,物流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只有通过并购,来整合各企业的物流能力,将各企业的物流特色能力集合在一起,增强企业竞争力,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所以中小型企业,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业中,将物流服务功能从企业生产活动中剥离出去,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去经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义务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
3、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和发展物流,把物流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树立先进的物流理念,促进企业物流理性发展。企业要充分认识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企业在构筑内部物流体系时,要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物流信息流来协调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对物流系统的各要素,如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进行科学的分析,权衡利弊,使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处于一种合理的水平上。其次,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审视物流发展问题,构筑企业的核心发展能力。企业要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环境与资源,确立正确的物流发展战略。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管理。这样,企业就可以将精力放在核心产品的生产上,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生产力。再次,积极引进JIT、MRP等管理技术,按供应链理论对企业内的生产管理进行整合。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JIT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通用管理模式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应用。准时生产方式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MRP是一种将库存管理和生产进度计划结合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它以减少库存量为目标,统筹地为制造业管理者提供满足生产计划需要的物资供应手段。最后,按物流管理思想对销售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反应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关键在于用户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所以,企业要按物流管理思想对销售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反应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建立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第一,企业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统一企业的规范,实时采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通过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二,企业要建立一个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或利用信息系统建立虚拟客户服务中心,通过自动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等通知模式,实现企业统一的、规范的客户服务要求,为客户提供快速的、准确的、主动的服务。第三,企业要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不同分支机构之间、与合作伙伴、与客户、与供应商都可以实现全面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通过协同工作,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再通过简单的买卖关系或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来维系,更多的是依赖优质便捷、可增值的服务来维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可以获取最直接的、最快速的商业信息与服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第四,企业要将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连接起来,使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和保持更多的现有客户。通过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不论客户大小、所在地域以及业务发生的时间,客户都可以得到优质、满意的服务。
总之,企业要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要将物流从企业日常管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参考文献
[1]魏际刚、郑志军:企业物流管理基础[M],海天出版社,2004.
[2]蔡淑琴:物流信息系统[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3]顾煜:试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5(12).
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开放性以及自由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宽松环境。但是,与此同时,业之间竞争升级,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济贸易交流空间范围,很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产出,从而让自己能够在市场激烈竞争氛围中占据一席之地。物流环节在企业成本中占据非常大份额,是压缩企业生产成本最为关键部分,是企业提升盈利空间重要突破口。健全和完善物流管理制度、适当压缩企业产品成本以及降低企业在物流环节中资源浪费,是实现我国企业优胜劣汰,早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重要举措。
二、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探索物理管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物流管理概念,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流管理指是企业在生产、宣传以及销售等环节对企业产品以及相关材料采购、运输、储存以及分配等统一活动总称;广义物理管理主要是指通过遵循就近原则,最大化缩短中间环节,保障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物流以及产品服务,进而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在价格竞争中取得优势。物流管理要素运输、储存货物、对产品进行包装、搬运货物、加工产品以及信息搜集、处理等多个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够让企业物流管理更加高效高质。
三、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
(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亟待改善
目前不少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还在沿袭着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过于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没有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客户服务调查。缺少了科学企业物流管理理念,不少企业物流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物资规划管理方面上。物流管理理念落后,使得企业物流管理严重违背了客户物流需求,致使企业失去了不少客户资源。最后企业库存急剧膨胀,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经济损失。
(二)企业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由于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都是分散个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沟通不到位,极其容易出现不少物流信息被遗漏现象,导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另外,企业不注重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造成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迟迟停留在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中。企业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使得许多中间环节被复杂化,极大增加了企业物流管理运营成本。
四、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改善对策
(一)改善服务理念
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物流管理方式,必须要转变企业物流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物流管理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生不息源泉和动力。要想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要树立起以客户为本服务宗旨,为来自不同群体客户设计个性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员工物流服务理念教育和渗入。为了制定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笔者建议企业在事先要做好市场统计、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来自不同群体客户需求,并做好实地调查和记录;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深入到客户中,最大化实现客户在物流管理中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客户资源。
(二)加强对物流信息化管理
要想推动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各项现代技术相融合是在必然趋势。21世纪是个信息高度发达时代,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倘若违背,那么物流管理则会被时展所淘汰。实现对物流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节省企业在销售、运输等环节运营成本,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助于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企业有必要建立起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大突破了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在时间、空间上局限,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了企业在贸易上扩展。
(三)改善企业物流组织
由于物流具备自身独特优势,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环境不断复杂,企业物流组织变得日趋复杂。各个行业基于不同物流服务理念所建立企业物流组织各有千秋,因此,企业在建立物流组织时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企业物流组织。首先要实现物流一体化以及智能化,智能化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互动;一体化是指将产品搬运、配送以及管理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注意是,现代物流管理需要摆脱效率损失,舍去冗杂组织机构,拓展物流信息传递渠道。
(四)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相关工作人员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开展主体,对于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下,专业素质较强物流管理人才面临着亟待缺乏局面,因此,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当下改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重中之重。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一是提高物流管理人员录用门槛,相关应聘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并且要经过实地能力考察时期;二是定期对物流管理人员展开技能培训,积极主动学习国内外先机成功经验;三是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四是建立和完善对于物流管理人员奖惩机制,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低成本战略;管空运一体化;精益物流
0 引言
受全国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钢铁行业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为成本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定式,以系统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效益最高为目标,分析价值链上各物流环节、识别浪费、实施物流过程再优化,构建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持续改善”为核心的“管控运一体化”精益物流。
1 济钢物流现状分析
物流价值链条上,受采购半径大、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2012年济钢吨钢物流费用在完成降低100元预算基础上,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仍存在100元的巨大差距。但原有物流模式下,再次压缩物流系统费用、降低系统成本已无空间。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构建集“物流计划制定、统一管理调度、集中仓储、厂内铁路运输”职能于一体的精益物流管控模式。
2 济钢“管控运一体化”精益物流构建
2.1 变革观念,建立精益物流文化
2.1.1 按照精益物流管理理念,通过开展精益物流培训、精益车间创建等载体,创建以“保供优先为前提,降本增益”为目标的精益物流文化。
2.1.2 种植以最高的质量、最低的成本为根本目标的服务经营理念,打破重点环节降低费用的思维定视,对整个物流系统重新审视,实现整个物流系统运行费用最低。
2.2 构建精益物流管理保障体系
2.2.1 构建精益组织
按照精益物流管理理念,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组织,为“管控运一体化”构建创造组织基础(图1:物流管理中心扁平化机构设置)。
2.2.2 构建精益资源系统
优化整合内外部资源,为“管控运一体化”精益物流构建创造条件。
第一,统筹管理、优化靠港流程,优化港口选择,增加经济港口进口矿发运量;
第二,构建点到点固定列车和路企直通列车铁运模式,保障铁路运能和铁路运输效率;
第三,整合铁路运输系统,撤销运输部,将原运输部所属铁路运输系统纳入物流管控系统;
第四,整合料场、库房资源,提升原燃料一次入仓率、产成品一次直发率,降低倒运费用。
2.2.3 构建精益信息网络系统
以济钢厂内局域网为基础和平台,构建集OA办公系统、MES系统、ERP系统、计质量系统、物流价格审批系统、合同评审系统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为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和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创造了良好保障。
2.3 对物流系统价值流分析和研究识别,识别浪费及无价值活动
价值流图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物流和信息流的一种可视化工具,它体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客户的所有活动。它可以清晰地给出企业增值和不增值的活动或过程。[1]
通过价值流图分析,识别出不能实现增值的浪费因素,并根据浪费因素发生概率和产生影响,形成系统浪费辨识评价分析图谱(图2)。
2.4 重塑流程,消除浪费,构建“管控运一体化”精益物流管理模式
2.4.1 优化物流系统价值链、港口管理、系统结构和工作流程,实现港口管理精益化
优化物流系统价值链,以追求综合效益最佳为目标,统筹协调外部港口、铁路系统、汽运系统、航运系统;内部生产系统、采购系统、销售系统、仓储系统等,优化采购节奏和运输结构、优化港口选择和厂内存储结构,增加运距较短、运费更低的省内煤炭采购比例、增加海运费相对较低的澳矿等靠船比例、增加运输费用更低的经济港口发运比例,挖掘综合成本降低空间,追求综合效益最佳(图3)。
2.4.2 从物流系统价值链审视系统运行,以全流程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系统设计,增加经济港口发运量。比如:创建“多港组合”物流运输模式和“一船多卸” 递进式靠港模式,建设“路企直通”、“点到点固定循环列车”铁路运力保障平台(图4)。
图3 进口矿海运费用分析图
图4 “一船多卸”递进式卸船模式
2.4.3 优化工作流程,降低港口消耗。比如,减少水尺计量误差和水分检验误差;合理选择港口堆场,减少倒运损耗;杜绝混堆导致的扣发;强化清底,保证颗粒回厂等。
2.5 以降低全流程运行费用为主线,建立厂内工艺物流的集约管控模式,实现原燃料系统精益化管理
2.5.1 厂内仓储布局的流程再造和优化,克服制约因素,实现原燃料系统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消除冗余、取消折线,提高一次入仓率,尽量杜绝二次倒运,实现原燃料系统精益管理。
2.5.2 以精益物流管理理念为指导,优化再造接卸、仓储系统流程,实现厂内原燃料“皮带+火车”运输。
2.6 以降低产成品倒运、降低产成品库存、提升产品一次直发率为目标,实现产成品仓储交付系统精益化管理
2.6.1 产成品入库时,加强垛位理顺、实时掌握产品信息,为装车发运创造条件。
2.6.2 加强计划控制,实施销售订单评审,对特殊产品重点跟踪,提高计划兑现率,减少产品倒运量。
2.6.3 建立产品倒库审批机制,将倒库指标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严格控制倒运数量。
2.7 推进物流系统专业管控精益化建设,控制物流系统运行成本
2.7.1 推进物流费用精益管控体系建设,加强广义物流费用控制,建立综合物流成本评审机制。铁前原燃料系统以“采购+运输+仓储+保障”综合成本最经济为目标、产品交付系统以“生产+仓储+运输+交付”综合费用最低为目标,建立物流系统成本专业管控体系。
2.7.2 增强运输系统管控,保证运力,杜绝时间浪费。
2.7.3 实施运输价格精益管控,引入市场竞争和议价机制,加强对进口矿铁路运输系统监控,取消铁路系统进口矿保价运输,降低运输费用。
2.7.4 以“装满倒净,加速周转”为核心,优化鱼雷罐车运输方案,扩大直达运输范围,由固定区域变为循环周转,减少铁水运输等待时间,提高入炉铁水温度。
2.7.5 以物流系统降本增益为目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为构建精益物流管理模式提供保障。创建“Y=kX+b”绩效评价模型,针对关键指标进行评价,发挥绩效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