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4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网络信息泛滥,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是非判断能力。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满足了人们极大的精神需求,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的影响,冗杂的信息泛滥成灾,良莠不齐,没有很好的清晰度和效用度,而大学生们恰恰又处于被动接受和疲于选择的状态中。大部分瞬息万变的信息,还未经过理性的判断以及筛选就被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给接收了。
1.2严重降低了大学生的思维水准。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集声音、文字和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传播媒介了。网络信息高度图像化在给人们代来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们越来越习惯进行简单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抽象逻辑思维,导致了学生们只会“看”不会“想”,严重降低了学生们的思维水准。甚至有学者称网络文化为平面化的“快餐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完全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深度,降低了思想高度,因此,势必将对大学生的思维水准以及理性的高度产生严重的影响。
1.3虚拟与现实的矛盾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虚拟的网络世界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现实世界中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种种的勾心斗角,相比于现实世界,虚拟网络世界显得更加的平等和自由。另外,网络的匿名性也提供了人们说真话的机会。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打破了现实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前所未有的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这给传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人际交往的规则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在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已经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沟通和交流,现实中语言被转化成二进制计算机语言,可以说,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人以数码的形式存在。如果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人们脱离社会存在的倾向,人与外界的正常沟通能力将会下降,最终带来的人际关系冷淡、疏远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如果长时间沉浸与虚拟网络世界,现实中就会变得的愈加孤僻,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患上网络疏离症,并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任由这种状态持续,将会诱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负责任的倾向,并会给非中心主义、多元化、无终极目标等消极思潮带来滋生的土壤和机会。
1.4西方思想文化通过网络进行大肆侵蚀,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扭曲。当下,某些西方国家通过垄断先进的互联网传播技术,对西方文化定的价值倾向进行极力地鼓吹和大肆的宣传,企图实行“媒介帝国主义”。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构建时期,有着非常大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干扰。再加上,大学生们一般都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对西方文化也变得也不再陌生,这样就很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和思想的侵蚀毒害,严重阻碍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以其独有的优势和特点,包括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开放性强以及平等性等,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完全可以进行不分年龄、种族、国家、身份、职业、、价值观念以及生活习俗等的交往和沟通,实现了高度的自由。人们可以自由的获取信息或制造、传播信息。虚拟的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世界的国家之分,传统之限,这里没有权威,没有绝对,这对于当下追求自我的大学生来说,互联网无疑是最佳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同时,这也将促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1网络给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新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还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和手段,教师严肃的面孔以及用心良苦的说教,很容易令学生产生压抑感和极大的心里厌倦。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普及,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展开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如此以来,社会、家庭和学校正面的思想就可以完全摆脱时空的局限性,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2.2网络能够极大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高效性。网络信息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高效性,当下,网络信息正以小时甚至分钟为周期进行高效更新。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相关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了解。可以说,这种及时、准确和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非常有利于宣传网站对一些积极的、健康的和向上的政治思想信息进行及时的传播,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舆论引导,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2.3网络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互联网的多项信息传播方式,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的信息交流和讨论,主动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了解,这样大学生就可以自由表达以及接受其他不同的观点和建议,然后经过自我思维整合和判断,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知识体系,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网络给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有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2.4网络极大提高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和针对性。传统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往往局限于课堂教育,影响学生思想的主要还是校园文化。但是,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这种局面被完全打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围墙被拆除了,通过网络,学生们对现实世界的各种纷现象、思想观点等都有了全方位的接触和了解,扩大了学生们的视野。另外,网络实现了对学生们真实思想动态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极大提高了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尤其是一些时下比较热点的社会新闻,大学生们会非常积极地发表各自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并与其他人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发表的观点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找出相关问题的错误以及对策。
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路
3.1建立高校网络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网络环境。高校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既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知道方针,又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网络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力度,加强网络法律的普及教育,充分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不断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对源头信息进行强制性的过滤、筛选,从源头上对网络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高校网站,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引导和管理,并对一些免费网站进行定期检查,对出现的一些错误信息予以及时的纠正或删除,争取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3.2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者的素质对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想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者必须要全面了解网络知识和网络特点,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信息问题,并及时地进行处理和解决。建立完善政治思想教育者队伍的选拔和培训机制,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依据政治强、纪律严、素质高的标准,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政治思想教育队伍。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或专业培训,能够进入网络使用者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其次,教育者要不断总结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把握规律,进一步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其更加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方法策略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根据哲学理论中的解释,主体性研究就是研究人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主体能力的实现程度越强,活动的成功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我们就要将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延伸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结合一切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从教育主体出发,掌握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主观需求,从内在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必要性
当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背景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信息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一方面,繁杂的网络信息在不断的传播中持续发酵,越来越多不健康的思想意识逐步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动摇价值观根本。另一方面,这种开放性的网络导致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致使大学生无法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以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的高低和道德建设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无论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还是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的社会目标出发,我们都要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教育地位进行有效研究,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措施
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思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本思想作为教育原则不断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只有从大学生这个教育主体出发,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学生的生活之中,才能从内在唤醒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热情,提高主体参与力度。
3.1明确大学生主体地位,重铸教学意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从师生关系认知上,教师要对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有着清晰的认识,不能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意识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教学的客体,其过度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1]。而新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肯定,教师的引导作用被不断弱化。这种此消彼长的地位变化,让教师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为此,教师要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师不能再利用权力的制约强行改造学生,而是创造自我探索、自我批评、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壁垒,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距离。通过心与心的交流,确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的稳定性[2]。从内容上分析,随着经济的增长带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3]。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设计上,我们就要积极探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需求,遵循学生本位的教育原则,坚持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发展的根本目标,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着力点,结合当下最新的时事政治和世界经济发展变化为案例,深入研究其背后思想政治原理,深化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从教学方法分析,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大学生迫切地需要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平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高校党建工作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平台进行健康的思想政治意识熏陶。同时利用丰富多样的文化宣传手段,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关注和热情。另一方面,借助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性,鼓励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主题式报告分析,并建立完整的分析报告数据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任意调取过往的学生报告进行资料应用,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与此同时,教师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动态,随时转变教学内容,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性。
3.2构建主体课堂,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作为传统的教育主体,教师教育思维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影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质量。因此,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性,高校就需要从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出发[4],不断提升教育者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思想。在教师选择上,高校要强化聘任考核制度。选用具备丰富社会经验的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专业性[5]。在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高校要不断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意识,深化学生本位思想。坚持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合法需求,在坚持学生教育主体性的背景下,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强化教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借助微课等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思考,在自我教育和自我批判的过程中摒弃不健康的落后思想,在思辨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营造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6]。
3.3引入实践,落实主体创造性
实践性的活动对于落实理论基础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团队的集体实践活动,更有益于大学生协作精神的形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将教育的着眼点落在小小的课堂之中,而是将视野放逐到社会实践中来,为学生组织精彩纷呈的思政活动,让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敢于人先的探索意识。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论指导实践,贴近生活本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深入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社会实践[7]。为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提供丰富的平台,通过真实的实践感受,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总而言之,高校要动用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发挥其主观能动力和思维创造力。
关键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思政教育模式 教学创新 问题研究
一.高校党建工作中如何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政治建设趋势来看,要想在现代高校的党建工作中深入贯彻执行会议精神就要求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宗旨和硬件设施条件来建立特色化的党建工作模式,以学生的教育为重,从学生基本的教育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做好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升学校机构的工作效率。因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提升学校机构的工作效率,学校的各个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引领下开展自身的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的建设需求来统筹合理的分配教学资源,在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将本校的学科特色和教学特色充分的展现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F代高校建设过程中要想做好学校的建设工作就要结合同志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从社会实践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深入贯彻执行特色化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将基本原理与高校的教育事业相结合,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同时,高校的党建工作开展在基于会议精神的重要基础上明确自身定位,要将“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保障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的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根据其自身认识的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如何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建设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之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引导我国高校迈入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我国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还能让高校在政治化建设中增强自身的核心凝聚力,形成特色化的办学优势,向世界顶尖大学行列迈进。因此,现代高校建立特色化的思政教学体系对于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高校自身而言,就要根据教学需求的不同通过设立政治专业课,选派专业的政治讲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满足学生政治思想塑造的前提下让学生形成独具特色的政治意识,积极服务,积极的奉献,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将政治理论与自身实践牢牢的结合,完善自己的思想认知。同时,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就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建设和政治作风建设,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来完善学生的思想认知,将教学资源协调分配,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来加强学生的政治引导,能够在教育方针的引导下来加强学校的政治管理,重视教师的师德,能够让教师以自身作为表率,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和带头作用,以政治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来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需求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政治认知模式,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政治实践、发扬艰苦朴素的学习精神,积极地创造价值。
三.建立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
政治意识作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有机形态,对大学生清晰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形成科学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帮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弥补自己政治能力的不足,形成理性的思想逻辑来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因此建立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就要将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各个高校就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政治素质,设立不同层次的思政课程,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理论,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情操。同时,高等院校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能够多元化、多渠道、多种组织模式想配合的方法来合理的组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根据自身所学习到的政治理论来进行志愿服务或是社会实践,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来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价值认知,提升政治能力。另外,高校在自身思政教育模建立或改进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差异,依据学生的活动兴趣或是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合理的分配活动资源,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加,都能进行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政治体验,增强思想觉悟,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四.建立高校特色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现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建立的过程中要想充分提升教学效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提现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认知,提升其政治思想水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要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既要设立相应的教学情景来丰富学生的精神视野,也要依据高校学科院系设置的特色,组织不同的思政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积极关注。因为高校中不同的院系有着自身的教学特色,有着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而特色化思政教学模式的设立就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组织不同的思政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思想价值体系,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政治理论学习的乐趣,提升自己的政治认识。同时,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将培养人才,立德树人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目标,要能够结合现代化办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运用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来积极的进行实践,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直接转化技术生产力,积极的进行创造,通过创新的精神来树立崇高理想,塑造自己的核心素养,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高校思政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
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发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要想全面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结合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宗旨来开展相应的思政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来分门别类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树立科学信仰,养成科学精神,积极的进行科学实践。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政治思想塑造需要科学文化的注入,政治意识的增强也需要科学方法的引导,只有将科学文化与政治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观来认识世界。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将科学思想传播作为首要义务,结合政治思想教育最大程度上传递科学思想,通过组织活动或社科实践来向大学生传达正确的科学理念,让大学生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其启迪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思政教学活动中也要搭配一些科学实验活动或实践活动来陶冶大学生的科学情操,要让大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具备科学思维,以科学的逻辑来思考问题,逐步的形成创新精神,不断地突破自我进行创新,形成科学价值观来积极的改造世界。
六.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当中要办好当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就要狠抓高校党风建设和作风建设,保持高校的淳朴学风、政风,帮助高校党员干部完善自己的政治认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才能快速推进特色化高校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的培养就要保障高校党员干部有着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以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好的服务态度来履行自己的工作使命,保障高校政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思想政治意识对于党员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促进党员形成较高的思想意识和高度责任感,促进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政治工作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努力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推进促进高校特色化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高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的培养还要注重其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决定着其在高校办学过程中能不能履行自己的政治使命,找准自己的价值地位,所以高校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培养就要让党员干部能够以身作则,将自己作为模范,在坚定自己党性立场的原则下,履行自己的政治使命,立德树人,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将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政治立场,积极的做出努力,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七.结语
深入贯彻执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坚持党的教育办学方针,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人才,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让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贾辉.黑龙江日报.2016-12-13 (001)
[2]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柴葳.中国教育报.2016-12-09(001)
一、藏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藏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家庭、宗教、生活环境对藏族大学生个人性格和信仰的塑造。客观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经济等因素。
1、主观因素
首先大学生处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成长叛逆期,作为少数民族,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学习压力、生活习惯、情感困惑等各种问题。其次,由于成长环境和家庭影响,藏传佛教文化深植于藏族大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了藏族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主观因素,使藏族学生形成了自身特定的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方式和接收模式。
2、客观因素
藏族大学生作为藏族同胞中的高素质群体,对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等相对比较敏感和关注,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域的领导配置等,都会影响到藏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自身的归属感。同时,科技的发达使具有现代化知识的藏族大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和对外沟通渠道,一些负面的声音也会对藏族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干扰和负面影响。
二、藏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情况的调查和了解,藏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1、政治思想和理论知识有待提高
藏族大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化习惯的不同,部分藏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政治的关注度不够。表现为对国家政治机构、社会事件、政治体制改革等不够了解,思想中对西方国家宣传的人权与民主存在模糊的认识。其原因是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参与度不够,认为政治远离自己的生活,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低于文化课的学习,加之网络流传的负面信息,对藏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造成困扰,影响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
2、对我区 政策的理解
我区的教育政策、 大学生分配情况等,是藏族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政策,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族团结精神。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在教育、经济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大力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大学生初入社会,人生阅历较浅,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有时会缺少客观、理智的思考,政策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负面现象会使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质疑。
3、对经济发展寄予更高的期望
对于经济的认同可以影响意识形态的认同。藏族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和权利意识,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会冲击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很多藏族大学生认为少数名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内地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尽管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的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普遍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民族经济政策来扶持少数名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快缩小贫富地区之间的差距。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会导致人的挫败感和不如意,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在少数民族团体中蔓延和相互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藏族大学生逐渐跳脱出先辈漠视物质的价值观,受到繁华物质世界的影响,关注自身利益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经济发展的认同严重影响到其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增强高校藏族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我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密切关注藏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平等的民族交往政策,向学生介绍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用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了解国家(兄弟省市)对(西藏)的关心和援助。培养藏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明确西藏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的目标。培养藏族大学生科学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树立科学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思想,正确理解和处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加强对藏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尊重藏族大学生的文化特性,加强藏汉主流文化教育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的相互尊重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藏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是藏族大学生的骄傲。尊重藏族文化,将藏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增强藏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高校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藏族文化、民族、艺术的展演活动,通过多民族学生的共同参与,加强文化的融合与互通。同时,加强藏汉主流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鼓励藏族学生参与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西藏高校文化氛围由藏汉文化共同构成,多元文化教育,可以通过不同民族的文化碰撞,将藏文化的民族精神与汉族文化的精髓更好地融合,大学生通过对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相互交流与了解,彼此尊重与认同,最终将各民族优良的文化得以更好的融合与传承。
3、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社交行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51-02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手机技术的快速融合,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的人越来越多,相比于传统的QQ社交软件,微信软件更加适合移动通讯工具的使用,同时微信具有强大和独特的功能,这使得微信成为了大学生群体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微信的普及给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微信的可分享性、可收藏性、可交流性等都方便了人们进行社交活动,因此,高校应该利用微信的优点,在强大的微信时代背景下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
一、通过微信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新观念的能力
微信是一个新兴的社交软件,它具有庞大的信息传播和储存功能,大学生在微信的使用中吸收了大量新的理念,但是这些传播理念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形式又多种多样,为了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通过自身的观念更新,接受微信这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介。
(一)从观念上接受微信这种新型传播平台
微信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流媒介,它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和推广,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情况,接受新的教育和传播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更多地是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但是在新形势的传播途径下,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思想观念的更新,从本质上接受这种新的传播途径。
(二)积极应对微信所带来的挑战
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是主要的要面对和抓住微信所带来的机遇,通过转变传统的教育工作观念,充分利用微信的广泛传播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通过微信向广大学生展开[1]。作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面对微信产生退缩情绪,而应对微信受大学生群体欢迎的本质原因进行研究调查,并通过相应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三)化被动为主动,展开全局观
由于大学生对微信的接受度和信任度都较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决不能坐以待毙,应该主动出击,展开全局观念,策划以微信为基底的思想教育传播方案[2]。当今大学生对微信所传播的内容都易于接受,但是其中的信息并不都是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只有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微信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才能让学生们的思想向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向发展。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好微信平台将会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将观念深入学生思想。
二、充分利用微信媒介探讨如何具体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其强大的功能性将服务面向大学生
如今微型公众平台具有多样化特点,但是分区功能较强。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只将僵硬的条条框框内容进行微信传播,一定要在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情况下建立公众服务平台,丰富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对学校公众平台的兴趣度上升,这样才有利于利用微信传播正确价值导向[3]。例如可以通过转发新闻头条中的时事内容、轻松幽默的生活见闻、分享果壳网的趣味科技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筛选和分类,让学生体验到公众平台的优越性,这样的传播方式更加能够让学生接受并喜爱。
(二)发动各科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公众微信的建立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个别教师的努力建设,而是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具有广泛的根基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4]。要想广泛传播政治教育思想,就离不开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传播教育理念和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设置以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为主的微信交流群,让学生们将生活或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微信平台传导到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那里,让学生能更加方便地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热情,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其次,通过建立以学院和班级为主的微信群,不仅能够让大学生通过广泛交流了解学习上的困惑,同时还能扩展他们的朋友圈,让大学生之间做到充分交流,共同进步。
(三)通过多方引导、帮助学生走出狭窄的交流区域
网络的兴起,让很多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找到归属感和自信,只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是这样却阻碍了其性格和人格的发展。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方下手,建立以教育传播者为主、学生干部团体为辅的工作平台,通过学生熟悉的微信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走出来,让学生从自我禁锢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角度出发,提高其素养和能力
微信作为大学生进行交流和传播的媒介,其本身的功能性和优越性更多地被大学生所熟知,而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能否真正利用好微信这个传播平台还在于自身对微信功能的挖掘和探索,只有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术水平,才能让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成为可能[5]。同时教育者的素养对大学生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只有通过增强自身素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誉度有所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微信所带来的优势功能,通过这个平台实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技术和网络适应能力
微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手段,因其具有强大的技术功能,在运用时教育工作者要能从中学习新的技术和能力,不断发现其新型功能。做好这些功能的运用和开发,不仅能够更加及时广泛地接收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还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好地传播政治思想观念。当然对于微信信息的筛选和接受来说,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进行发掘和辨别,对微信中充斥的大量信息进行选择分类,吸收有价值的信息,排除不良信息,将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通过微信传播到学生手中,保证学生接受信息的纯粹度。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内涵和魅力
思想教育工作者往往通过较为死板的方式教授学生,将知识以较为传统的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不仅不会使学生充分吸收知识,反而会遭到学生的抵制,如此一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达不到了。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加积极地进行政治思想传播就必须认识到新进社会发展的趋势,利用微信传播平台进行教育。在进行微信传播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自身的水平,丰富自身的内涵,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言传身教。要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就必须不断进行知识学习,了解当今社会的新鲜事物,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最新的传播方式,更好地实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提高微信的利用率,进行多方位的知识收纳和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真正通过微信平台实现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利用微信进行单一信息的传播,一定要结合相应的其他资源信息,丰富微信平台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例如在微信平台的内容分享中穿插一些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或是一些当代学者对新闻事件的点评,还可以将一些轻松幽默的人文科技知识加入到微信平台的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传播给予学生一个更加轻松的接受知识的环境,这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充分利用微信的沟通交流功能,解答学生的疑问
微信最大最完善的功能是沟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通过微信的分享功能进行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微信的沟通交流功能的运用。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有些问题以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重点的解答,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同时对于一些个性比较内向的学生,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可以让他们摆脱心理负担,更轻松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如此一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能够很好地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帮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要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从自身观念进行转变,将传统的教育工作融入到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而且需不断提高自身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的能力,只有结合新兴技术手段,充分开发微信中的有用功能,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微信内容的甄选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能力,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能够做到吸引学生目光,顺利达到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的洪流中保持自我,不被时展中的不良思想和内容冲垮。
参考文献:
[1]田仲金.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李爽.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3]赵昕.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思想教育
网络的发展、普及,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成严峻的挑战。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诸多表现
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面对网络文化这种开放性的、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的冲击。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也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逃避现实,沉浸在网络社会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大学生中的发展性心理障碍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更为复杂、更具有社会性的问题。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网络社会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通过电脑的终端进行联系,使传统的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方式逐渐减少。长此以往,导致其人际交往的淡化,并逐步削弱人际交往的能力。
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从宏观来看,它可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从微观来看, 互联网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而一些大学生识别能力和自制力不强而沉迷于电脑世界不能自拔。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信息的时效性进一步突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传播的时空限制大大突破。它正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方式,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方式的改变。随着电脑普及程度提高和互联网技术拓展,新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形成。网络将和学校、家庭、社区一起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阵地。
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查显示,通信、获取信息、聊天、下载软件、玩游戏和购物是上网的主要内容。网络交友、网络旅游、电子商务等概念层出不穷,以共同的网络倾向为基础的各种虚拟组织也应运而生。网络正在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
成长方式的改变。网络的发展推动了大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动,他们大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首次创业的年龄普遍在20岁左右,甚至更低。他们改变了对成长的传统看法和判断依据,注重的是头脑和技术。
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和途径
加强理论研究。高度重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鉴于网络的强大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社会”中政治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分析其根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等优势,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成才,利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关心、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关注,适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收到最直接的效果。
【关键词】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和竞争。在个人的素质要素中, 思想素质具有核心作用。认为,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进行思维的功能;凡是与客观实践相一致的,就是正确的思想,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行动;反之,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或破坏的作用,结果导致人们错误的行为。在就业过程中,每一步选择无不是思想的结果,而具备良好思想素质的大学生,其竞争优势十分明显;相反,则在就业竞争中处处被动,难以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所认同,其就业竞争力就不强。充分而正确的思想素质,对合理择业、顺利就业,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要求
1.1 欢迎思想素质较高的求职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并未淡化人们对思想素质的重视。用人单位把思想素质放在首位,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高尚的情操。正如某用人单位所说:“求职者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德是第一位的。”
1.2 欢迎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的求职者:生产的社会化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多人的协作。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要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学会尊重他人,多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还要求大学生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
1.3 欢迎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实干作风的求职者: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最起码的要求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要把心放在工作上,要有与单位同甘共苦、共患难、荣辱与共的思想。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是大学生不安心本职工作,不愿从基层干起,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夸夸其谈,过分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忽视单位的长远发展。
1.4 欢迎有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求职者:用人单位之所以要大学生毕业生,不是用来装饰门面的,而是迫切需要人才来改进技术,促进工作,提高效率。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总是优胜劣汰。因此,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有奉献精神,同时要有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
2 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
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2.1 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阶级问题上的体现: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工作所持的基本态度。也可以具体表现为个人的政治水平、政策观念和水平、政治品德等。对大学生来说可以表现在如下的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和人民,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敢于竞争顽强工作,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具有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和公众利益。
2.2 道德品质素质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一些最起码、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如明礼诚信,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如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公认的衡量职业活动好坏的标准,这是实现本行业职责的具体思想保证。
3 重视思想素质的提高,夯实自身道德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校是大学生走入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因此高校担负着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任务。
3.1 加强国情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国情教育,使大学生明白我国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与大学生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的立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形势与国情教育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市场预测、就业政策导向、就业素质准备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大局出发、从未来发展前途出发,树立远大理想及正确的成才观。
3.2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竞争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因平时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而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普遍表现为合作能力较低。而现实中多数工作都要求员工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说,学会做人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大学生懂得包容,与人合作共处。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提高团队意识。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团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团体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进而提升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
3.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在就业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要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以及成功校友来校举办讲座,介绍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标准,反复强调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通过校园就业网站,利用专业心理测试和职业生涯测试系统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个性特征,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
3.4 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伤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时,能够以比较冷静和坦然的态度来对待的心理素质。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在所难免,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要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对自己的行动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当然,挫折固然不是令人愉快的事,但它能给人以经验,给人以锻炼的机会。弱者在挫折面前垂头丧气,强者则会把挫折视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荣发. 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走向成功[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夏金元,胡小平. 试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2006(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综述研究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入学高职院校,相较于80后而言,90后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人生观、价值观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也给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政治思想课程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本文的研究,希望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文献的策略,给国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一些启示。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与国内大不一样,所关注的教育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日常想想行为事物、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管理等方面,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也十分有限,通过对万方、知网等文献查阅数据库进行搜索后,仅找到为数不多的关于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文献,现列举如下:
1.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
受风俗、法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呈现不同的态势,整体而言,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完善的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整套环境体系。例如,在美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定义为“公民教育”,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打造一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日本,早在1947年,政府就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和《基本教育法》,并制订了“以培养完美人格为目的,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各级高校也以此为标准,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
国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有着鲜明的国家特色。例如,在美国,高校主要采用“区分化”的教育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思想动态分开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并构建绩效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定量化考核。在英国,所有的高校则采用导师制的模式,由一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专职对4~5名大学生进行定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并定期对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进行评估。在新加坡,各级高校打造了“社会工作+思想工作”一体化教育体系,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渗透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的教育管理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十分广泛,切入点和研究焦点也十分众多。通过调研相关的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范围主要分布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概念的界定、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
1.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概念界定的研究
刘书林等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理解为:平时工作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践应用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效果的良好可靠性。古人伏则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出发,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理解为:教育者通过德育思想教育过程对接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所产生的效应,而这种教育的最终效果会反映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中。张文凯则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是同一个概念,是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实际运作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能效属性。
2.关于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因素的研究
我国学者唐凌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归咎为社会、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学生个体差异等几方面。而学者甄勇指出:90后高职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较80后大学生而言,都有了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使得他们的人生观、思想观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倘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把握上述因素,便会给教育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
3.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策研究
陶乐以教育内容为出发点,提出了五种措施:第一,弘扬历史文化;第二,构造人文教育环境;第三,开展层次教育活动;第四,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第五,将法律道德理念融入日常政治思想教育中。刘清林探讨了新时期“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一,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二,辅导员应完善课堂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能力;第三,辅导员应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研究评述
通过对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和总结,不难发现,由于社会体制、国情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小差异,国外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较为稀缺,仅有的研究成果也有浓重的本国、本地域色彩,因此,对我国同类课题的借鉴性和价值并不大。而国内学者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则较为丰富,主要从理论概念、影响因素和教育策略三个方面出发,给出了详尽的研究结论。然而,通过研究也发现,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鲜少有学者采用实证法、调查法等策略,展开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实践性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十分稀缺,这也给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MaxAzicri.Cuba Today and Tomorrow,Reinventing Socialism[M]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2000:285
[2]古人伏著.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网络这个媒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与政府活动等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主要形式有网络选举,网络监督,提出政治要求,发表政治观点,参与政治决策,施加政治压力,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1]这种以网络时代为产生背景的政治参与新形式,是网络民主最直观的反映。而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正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网络虚拟空间这一独特的平台上,诞生了诸如网络论政、网络监督、网络宣传、网络评判、网络互动等新型网络政治参与方式。”[2]这些既有利于大学生自由地表达政治观点,又有利于政府凝聚民心民智,知晓民情民意,便利、快速、全面地收集建言,使政府决策更民主、更科学。但网络的自由、开放、虚拟、隐匿等特征,也容易诱发新的思想、心理和道德问题,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联系与区别
在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所研究的人们在网络中的政治思想、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准则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之一;其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又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会自觉或不自觉受到各种网络思潮的影响,尤其是他们的网络政治观和网络道德观,一旦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其网络政治参与就可能会迷失方向。
但二者又有区别,网络政治参与的媒介是网络,侧重于在网络中实践人的政治思想、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准则,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研究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等内容外,还承担着将网络或现实政治思想道德内化为人的思想品德的重任。因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职能加以引导,并承担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及其研究任务。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必须关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这个新生事物,后者拓宽了前者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它的研究内容,拓展了它的功能。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必然会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所以,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迫切需要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有力促进大学生网络有序政治参与。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也是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与精神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使他们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保证。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了契机,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读书难、就业难、看病难、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腐败等,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如果不能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势必对他们他们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同时由于网络自由、虚拟、开放、隐匿等特点,“网络又为他们的各种想法、建议、问题甚至不满提供了一个倾诉的空间。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弥补了现实政治参与中的缺陷,但是一些不理性的宣泄言论,也将不利于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3]因此,如何防止消极因素的增长,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规范、有序的参与网络政治生活,是网络政治参与迫切所需。
(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能力支持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提高,但又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能力,致使他们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言论的影响,难以进行独立判断;或不受个人理性支配,产生从众心理;或者受别有用心者煽动,质疑政府的政策合法性。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和效能感欠缺,也导致他们政治参与的频率及参与质量低下,直接影响他们政治参与方式、目的、性质和效果,进而影响他们的政治生活发展状况。”[4]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提高已成为他们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根本保证,而政治素质的提高又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能力支持。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正确理解政治、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效能感。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地位的政治权利主体,享有政治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并自觉维护民主、遵纪守法,对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行为负有法律和道德责任。“逐步养成一定的政治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使其积极、负责任地参与社会行动,自觉履行责任。三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分辨和分析能力。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心理、方式与特点的分析与探讨,选取合适、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培养他们正确区分、对待各种信息和全面、深刻看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他们政治参与的能力与素质。”[5]
【关键词】图书馆 教育职能 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劳动观念素质等等。随着各种教育的融合和开放,今天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其他教育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也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如何创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图书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高校图书馆和大学生教育的关系
目前,高等教育在快速的发展,而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使其具有创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为使学生具有终身受用的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协调发展。而随着社会和现代媒体的发展,利用图书馆实现教育的目标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关键途径之一。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藏书、良好的学习氛围,不管是对大学生的知识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其教育职能,在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综合教育、专业教育等等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两者也具有很密切的关系:①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从教学的从属地位转向了主体场所。②目前,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大学生在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③高校图书馆教育的目标是:如何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水平,强化读者利用信息的素质。④在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图书馆具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如何创新图书馆教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
1.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内容中包括综合性的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各个学科之间出现了高度分化和综合的发展趋势,产生了甚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不但要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另外,在目前多元化的需求中,高等教育单一结构的专业教育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需求。而高校图书馆中具有学科众多的文献收藏,其内容涉及了各个层次和学科中,十分广泛。大学生要想拓展知识范围,掌握广泛丰富的专业知识,就要通过高校图书馆这条理想的途径,满足自己获取知识的学习要求。因此,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综合教育工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成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综合教育工作。高校图书馆开展综合教育的基础就是综合性图书体系。在当今学科相互渗透,文理交叉的形势下,对于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图书馆来说,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为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要增加社科类文献的比重,加强文科理科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等手段,把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人格和气质,增强大学生内在品质教育,提高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水平。
2.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过去高校主要是以课堂讲学为主的知识传传授,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这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为使大学生更深入、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教师会让学生借阅一些本门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很多学生选择了图书馆,图书馆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在图书馆中可以遨游书海,获取更广泛的知识。为了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审时度势,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专业教育知识水平,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先,积极地参与到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完善藏书体系,熟悉掌握专业业务,根据高校院系的要求,建立一个专业藏书体系,统筹规划,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其次,图书馆可以利用一些论文知识讲座为提高学生撰写论文提供方便,展览一些优秀的毕业论文,提高他们论文的写作能力;为他们提供专业对口的专题索引,开展一些毕业设计屏蔽活动,为大学生做好咨询工作,从而很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一切帮助和服务。
3. 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发挥政治思想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
大学时期的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但是对社会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学生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情绪,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具有强烈的反映,并且有很容易激动;对整个社会和人生具有很大的热情,往往会导致理性被感情淹没,导致了他们走上极端。因此,一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单靠党、团组的工作和“两课”的教育是不够的。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敏锐的洞察周围发生的事物,并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明确学习目标。通过丰富的藏书,实现大学生的文化塑造,将书中的价值取向、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等等精神食粮,充分地让学生感受真理和道德法则的力量,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接受优秀文化的哺育。另外,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民主、自由的气氛,引导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4.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完善优化图书馆文献体系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自学。而大学生自学所需要的图书和资料主要是通过图书馆获得的。因此,为了大学生能够很好的自学和科研,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完善优化图书馆的文献体系,已经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形成馆藏特色,建立馆藏核心刊物和文献资料,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其次,为了满足学生跨学科的信息需求,要拓宽文献收藏的专业范围,增加一些光盘、电子文献等等,丰富馆藏内容,适应教育的发展。另外,现代教育离不开信息资源的交流和沟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要发挥经费最大的效益,加强自身的建设,积极开展用户教育。①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要把图书馆的简介等等,向学生进行宣传,进行入馆教育,引导新生很好地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②为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上好文献检索课。③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利用电子资源,要开展一些咨询台、网页等活动,很好地宣传图书馆的电子资源。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通过学生座谈会、意见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入学院,开展资源宣传,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如:某校图书馆组织了各个类型的专家学术讲座等活动,促进了学生对馆藏图书资源的了解,引导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加强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教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高校图书馆要集学术、教育和文化艺术功能与一身,才能更好的得到创新,才能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娃.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政治工作;创新
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社会中的群体为了使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一定的符合群体要求的思想品德和以该思想品德作为行动指导而对具体成员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思想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军以及高素质群体,对国家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政治教育,使其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过于理想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各方强调个人价值实现的大背景下,由于自身年龄特点以
及社会经验和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当代大学生出现了过于理想化
的这一态势。大学生群体普遍认为人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社会责任或者国家建设而奋斗,在这些理想当中,相当一部分群体的理想是和金钱、权利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社会责任感不强,所以很容易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走上利己主义的道路,过分关心个人利益的同时又使得大学生群体本身并不牢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容易发生扭曲,导致部分人走上错误的道路。
2.政治热情高但是思想认识模糊
关心国家大事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他们普遍认为发生在身边的小新闻、小事件与国家大事相比起来不足一提,对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条约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但是,与此相对的却是这部分群体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并不深刻,也不全面。所以,当这些方面的问题发生时,大学生群体很容易产生过于激烈的反应。同时,加上这部分群体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所以对于完美的追求心态又使得他们对于一些负面的事情容易产生叛逆甚至是抵抗的心理。
3.竞争意识强烈但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由于就业环境与大学生数量呈现出“狼多肉少”的局面,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培养出了比较强的竞争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也会自觉地对自己在竞争意识上进行相应的培养,但是,由于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中残酷的竞争状况不了解,同时由于在学校和家庭的保护环境下长大,所以大学生群体普遍又具
有抗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工作创新
1.从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
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政治教育的前提。在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的时候,首先,要把和谐统领作为教育的核
心理念。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与整个国民政治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将其独立开来。其次,在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民主社会的体现。在贯彻这一理念时,要从大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与实际教育需求出发,教育要符合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
与发展的相关要求。再次,在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的时候,要树立起诚信的理念。在当今中国,国民的诚信道德已经被社会中的某部分群体严重破坏了,在追逐利益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都违背了诚信这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政治教育时,要遵守特别是要强调这一教学理念。
2.从教育内容上进行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群
体进行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工作具有时代意义。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大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在坚持教育理念的同时,教育的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让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能一成不变、老调重弹,一味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各种老生常谈的内容教育,因为这样的教
育不仅空泛,而且会让大学生群体产生反感。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育内容的安排。比如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热情高但是思想认识模糊,就可以从思想认识上理
清大学生的思维,让大学生群体能够充分认识到社会以及各种问
题和形势,这样之后,再利用大学生群体政治热情高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同时,在进行内容创新时,要具有全球眼光,在坚持党的各种指导思想的同时,要把改革开放所要求的政治思想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周复.大学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5.
一、高校思政博客的现状和特点
1、高校思政博客的特点
参与者众多:高校思政博客作为网络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的产物,拥有者众多的受众群体。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着了巨大的冲击,而在思政博客中,大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更容易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思政博客的参与者也会不断增加。
影响性较大: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思政博客可以更方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方式本身的限制,在参与度方面和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上都无法与思政博客相比,而大学生在思政博客中可以更好地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这都使得思政博客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内容丰富多彩:网络上各种内容鱼龙混杂,高校思政博客要想获得更多的人气,就必须丰富自身内容。这都导致了大学生思政博客在内容上引人入胜,在外观特征上设计独到,从而在大学生心目中留下较好印象,丰富思政博客这一网络交流平台。
2、高校思政博客与其他的关系
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学生自主自发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因此高校思政博客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载体的相互融合,从而让大学生获得应有的教育。
与其他网络工具的关系:思政博客与其他网络交流工具一样,都有着随机性和容易接受性,但是思政博客还有其他网络交流工具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是思政博客内容上属于列表式和导读性,其次是对问题的间接性和启发性。这都是的思政博客与其他的网络交流平台有所差别。
思政博客与访问者的关系:思政博客只有在拥有众多手中的时候才会具有生命力,因此思政博客的建设者与访问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关系。建设者通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因此在思政博客中通过平等的交流可以更方便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思政博客在目前的影响力
思政博客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在平时可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在博客上平等交流和沟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同时,思政博客的本身特性也使得在思想政治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另外,博客图文并茂的构造本体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快的获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校思政博客的进一步加强与发展
1、与大学文化相结合
高校思政博客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就能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思政博客系统。一方面,通过网络系统江大学文化进行传播,有利于大学文化的网络化;另一方面,在大学文化气氛的营造过程中,可以扩大网络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思政博客作为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不断探索改进,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发扬与对校园文化现象的点评,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从而使思政博客得以进一步加强。
2、拓展服务群体
思政博客的最初建设目的是为在校大学生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但思政博客对于高中学生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随着思政博客访问主体由单一的大学生转变为高中生群体和大学生时,思政博客就迎来了拓展服务群体的良好时机。中学生对大学有着自己的憧憬,因次思政博客可以通过对大学相关模范事迹的发扬,对大学相应信息的传递等方式,对高中学生乃至初中生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教育进行完美对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
3、拓展建设者群体
思政博客作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工具,其建设者群体主要是由教育者组成的。这样可以保证教育工作的正确性,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把握不够到位,很容易造成博客浏览者的流失。因此在思政博客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优秀大学生和大学生群体对思政博客进行建设,采纳更多的建议,取长补短,使高校思政博客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