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分类办法

图书管理分类办法

时间:2023-08-06 11:4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管理分类办法

第1篇

为了让员工有效利用图书和资料,防止资源流失,特制定此制度。

2、适用范围

修试所现存图书和资料。

3、术语及定义

指修试所内归档的技术资料和各类期刊、杂志、报纸等供多人浏览和使用的信息资源和基础资源。

4、职责

(1)图书管理

a负责将新图书、资料入库分类、登记、建档。

b记录及管理图书借出、归还情况,并填写《图书资料借阅登记表》。

c定期检查书籍的借用情况,提醒借用者归还书籍或资料。

(2)借用者(修试所全体员工)

a维护书籍的完好、整洁性。

b遵守图书借用、归还制度。

(3)单位负责人

审批《图书购买申请单》。

(4)相关财务报账人员

对所需报销的书籍发票进行确认并办理转账手续。

5、工作内容

5.1图书及资料的购买、订阅

(1)技术、规范类等相关书籍: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将《书籍购买申请单》交技术专责审核并报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再上报分公司相关部门(生技、安监、党办等)统一购买。

(2)单位自行购买书籍: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将《书籍购买申请单》报单位负责人审批后,交书籍采购负责人购买,图书管理员凭批准的《书籍购买申请单》核查后办理入库手续。

(3)自行购买的书籍入库后采购人凭确认入库的书籍发票,根据公司报销管理办法办理报销手续。

5.2图书馆管理

(1)图书及资料由图书管理员统一放置、管理。

(2)新闻时事类报纸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处理;专业类图书及资料必须分类、登记、建档,并且及时维护图书资料清单。

(3)有新书或新资料入库时,图书管理员以电话或在公开栏的形式通知公司相关人员可以借用。

(4)图书管理员必须使所有员工能够及时方便地查阅、获知图书及资料信息。

(5)图书管理员定期检查和记录书籍的借用情况,提醒将到期书籍的借用者,并通知归还时间及书籍名称。

5.3借用和归还

(1)除软件和电子文件外的图书及资料必须进行借用和归还管理;

(2)员工需要借用或归还图书或资料者,到图书管理员处进行登记即可办理。

(3)每人每次最多可借用图书五册(特殊情况除外),最长借期1个月。

(4)借用期满后应归还,或者办理续借登记,续借不得超过2次。

(5)未办理续借且过期不还者,则不可借用其它图书和资料。

第2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状调查;改革策略

古人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使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必须多读书,用更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倡导全民阅读”在去年和今年的两会上,连续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政府对读书的重视。因此,怎样做好图书管理服务工作才是提供读书的保障,也是目前图书管理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书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中心。根据笔者多年的图书管理经验,一般图书馆藏书种类、性质与阅读对象有关,比如县级地方图书馆拥有社会性的书籍较多;中小学图书馆书籍以中小学生相关复习资料和扩展学生阅读水平的课外书籍;高校图书馆相对来说,藏书种类多,科目细,信息量大。因此,图书管理工作要因地而异,同时,需要与时俱进。

1.图书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目前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笔者查阅了很多有关资料,同时,对某县级图书馆、某中小学图书馆、某大学图书馆的3个不同层次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以“可操作性、实用性、现实性”为标准,具体问卷如表1。本研究选取三个不同的调查点,每个点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共发放60份,收回58份,收回率96.7%。

通过收回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①图书管理员整体学历水平低,尤其是县级图书和中小学管理员大多为大专以下文凭,并且老龄化严重;②图书管理设备不足是图书管理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县级和中小学图书馆还处于人工管理的图书管理模式,容易引起图书混乱等问题;③县级、中小学、大学图书管理都有严格的制度;④大学图书馆对读者的满足度高,县级和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还是比较欠缺,有待增加新资源;⑤调查的58个图书管理员中,有60%的人喜欢这个职业,37%的人一般喜欢,3%的人不喜欢,觉得枯燥。

2.图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图书管理员的学历低,综合水平赶不上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②对图书管理方面重视不够,投入资金少,设备不先进;③基层图书馆资源匮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管理员激情不高。通过本研究,笔者实地走访调查了3个不同的图书馆,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总结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⑴各地对图书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这个岗位不重要,一般都放一些年龄大,学历低的人员。因此,在图书管理中,计算机操作能力差,不能及时适应电脑管理模式,人工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被淘汰;⑵由于基层图书馆的阅读人员少,管理人员工作轻松,因此,在工作中缺少创新管理模式,总觉得现有管理办法就可以轻松应对当前工作;⑶图书管理员不够专业,非专业人员较多,因此,管理员对该职业激情不高,有的人甚至产生厌恶感。

3.图书管理改革策略

做好图书管理是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也是提高人们知识水平的服务保证。因此,地方政府、学校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在现有的图书管理基础上不断改进,下面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图书管理改革策略:

(1)创新图书管理:首先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让管理员从思想观念上有个新的变革;其次,学习先进的电子化管理,减少人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第三,管理制度创新,比如用人制度的创新,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鼓励馆员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爱馆敬业,使工作人员把智力、精力投入到更加灵活、更具智力内涵、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图书馆工作中;(2)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图书管理改革中必不可少的。比如引进图书管理人才、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熟练掌握图书检索、分类等工作,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3)进一步完善图书管理制度:不同地方的图书馆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对图书查询、借阅、整理、服务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加以规范,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比如县级图书馆借阅制度可以调整借阅时间,延长还书时间,为读者提供宽裕时间。学校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教育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小结

总之,图书馆是人们吸取知识,提供精神营养的基地,也是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因此,发现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关键。我们要从不同图书馆的实际条件和管理现状出发,在现代信息发展的基础上,采取计算机图书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图书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建立图书管理员的图书管理吸取爱好,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图书馆领导要及时和上级衔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增加信息资源,满足社会不同人员的知识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真正实现“全民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万梅.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年33期.

[2]金华英.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期.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图书管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5-01

1.前言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图书管理领域,其作用更是无法替代。因为图书馆的每项工作的发展不但需要根据图书管理的实际规律进行,还要与当地的经济情况相适应,所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借书、还书等图书管理环节来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革新都是势在必行的。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作为工作人员应该怎么通过利用这些技术来做好管理工作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

2.1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办法

在过去,图书馆都是被视为后勤服务部门,其职责就是为人们提供资料服务,仅承担资料中心的功能。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办法,需要人们亲自到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阅或是书籍的借阅,而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样,有需要的人不但能够在网上进行电子信息查询,还能够利用网络来选择不同的图书馆达到跨地区查阅的目的,一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效地推动了图书馆环境的优化,一改过去纷繁、复杂的借阅和管理模式,信息的电子化使得图书馆真正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资源中心,不但能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还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优化服务。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革新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2转变了图书馆员的角色

在过去,图书馆员只是承担管理者的角色,只负责书籍的借还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于新的社会背景了。这是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读者不仅需要借阅图书,更是需要图书馆员为期提供其它的有用信息,这就注定了图书馆员的角色不能局限于过去管理图书和图书馆借阅的工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员的服务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环境,它不但可以让馆员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还可以在交流中反复涌现相关服务的工作信息,从而让图书馆员主动地了解服务工作的相关信息。此外,馆员还可以凭借着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通过网络交流为读者服务。这些新的服务方式改变了图书馆员从过去被动地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到下载主动去了解工作内容,为读者的需求主动服务。

3.信息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对策

3.1更新服务理念,提高图书馆员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高科技和智能化管理工具的诞生以及在图书行业中的运用,逐渐淘汰了过去图书管理工作中以人工为主的工作办法。通过计算机管理软件能够有效地处理图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都直接淘汰过去老旧的工作方式,对于现有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如数官员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视自身素质对管理工作和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下的图书管理工作需求。

3.2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图书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图书馆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书籍文献处理工作,而是转向为数字文献、电子文献等综合型管理工作。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也在要求着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能够跟上,为此就需要加大相关投入,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详细地来看,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包括对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智能化管理工具的资金投入和使用,从而达到图书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目的,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查询平台,最大化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梅.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图书的优势[J]. 科技资讯. 2012(14)

[2]李雅琴.创新高校图书的管理工作,建设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

第4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效;图书馆;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3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硬件实施和软件环境均有明显改善,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方式等等。但客观的因素往往容易显现和改善,但主观的影响高校图书管理效率的因素,容易被忽略,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人本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图书管理水平与质量。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是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激励人的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充分发挥组织内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的高效益。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顺应人性、合乎人性的发展和需要,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和创造力。

当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论,多侧重于研究高校图书馆的体制、模式、手段等,忽视了高校图书馆中的不同于物质资源的人以及人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决定作用和主体地位。人本管理思想就是以人为主体,重新认识人、尊重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

图书馆中的“人”,包括两类即图书管理员和读者。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馆藏与读者的媒介。图书馆的馆藏要发挥最佳效益,读者要得到最佳的服务,都是靠馆员来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人为本首先是以“馆员”为本。

读者是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对象。图书馆是为读者的需要而运作和存在的,它所进行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此为中心开展。因此图书管理的另一含义是以读者为本。

由此看来,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必须结合图书馆组织系统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图书馆管理人员和读者思想,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发挥图书管理人员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满足新时代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做到既重视馆员的全面发展需要,树立主人翁精神,使馆员充满高昂的士气并产生出色的工作效率,同时又让图书馆真正为读者所用。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图书管理中的创新

(一)以图书管理人员为本

目前,部分高校对图书馆不够重视,忽略图书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能,久而久之出现图书管理人员似乎成了“闲职”,即便知识信息传播更新速度加快的当今,管理思想依然落后、陈旧,对文化科学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学习不积极,加上人员老龄化等等,出现传统的图书管理人员难以胜任现代图书管理工作的情况。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人本管理,首先应以图书管理人员为本,确立馆员第一和为馆员服务的思想,为馆员创造富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后勤保障,并为馆员排忧解难,以使馆员心情愉悦地开展工作,以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之职能。

其次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学习先进图书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能,建立竞争上岗的机制,让能力与岗位相匹配,提高馆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赋予图书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利,广开言路,让他们提出在实践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优秀的图书馆员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是高质量完成图书馆目标和任务的保障,作为主体的图书馆员在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正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如何建造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领导者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以读者为本

以读者为本,是指图书馆采用各种形式直接满足读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首先,加强文献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为读者提供的物质保证。只有符合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要,经过收集、整理、保存,并为读者利用的文献,才算图书馆有效馆藏。在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利用率成为衡量管理和服务业绩的重要尺度。图书馆在馆藏建设工作中应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分工与协调原则。要树立以“用”为本,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为指导思想。其次,改善文献结构,合理配置各种文献资源。改变传统图书馆馆藏建设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思想。现代图书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动态的知识集合体。在馆藏建设上要进行充分调研,根据主流读者的需要和动态反应,保证重点藏书的质量,以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调整馆藏结构,业务流程,优化资源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真正需求。再次,创造优美环境。图书馆是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文化交流、教育、学习的场所。因此,外部环境建设和内部布局规划都应本着以人为本、以方便适用环保为本的思想为读者提供服务。

先进的图书管理手段是提升高校图书馆业务水平的重要保证,以人为管理思想应用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能调动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和职能,促进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晓形.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2

第5篇

1高校图书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信息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高校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基础。对于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高校的图书收藏量往往是比较大的,如果还是采用过去的图书管理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那么就很难适应如今信息量越来越大的高校图书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高能够有效保证我国高校对于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2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还存在着部分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缺少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工作中没有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到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其次,工作人员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使用图书管理系统上,工作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够,阻碍信息化建设。

2.2图书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薄弱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大部分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数只占很小的比例,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所占比重也不是很大,具有大专学历的工作人员总数大约占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反映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学历普遍不高,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上的专业知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情况中,高校聘请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往往对应聘人员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缺少一个严格完善的选拔标准,这就导致一些原本不具备相关工作能力的管理人员也被纳入到工作队伍当中。

2.3图书管理信息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由于我国部分高校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建设工作的不够重视,高校图书管理的相关电子信息设备往往配备不完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持,那么图书管理信息化只会成为一句口号。

2.4缺少完善的信息化图书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在信息化?D书管理工作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制度,部分高校在完成初步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后,却并没有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更改工作,这就导致信息化图书管理没有办法发挥全部的作用。

3针对目前图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策略

3.1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在高校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之前,首先就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首先,需要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是保证高校庞大的藏书量能够得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方法,因此,就需要工作人员认识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认真对待本质工作。其次,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需要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意识的培养工作,信息化管理意识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会使用相关的电子设备与软件系统,更要求工作人员了解信息化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从而实现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3.2做好对于相关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

在传统观念中,往往认为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不需要掌握高深专业知识的任务,但是随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量的增加,图书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做好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要提高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选聘标准,信息化图书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工作,它对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选聘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员工培训制度,信息化下的图书管理往往是不断发展的,这就需要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在信息化图书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新发展、新要求。

3.3提高对于相关图书管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

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来说,一方面是相关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相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首先,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相关电子信息设备对于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其次,不同高校之间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在进行自身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建设时,不能够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经验,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关设备的配备工作,保证相关基础设施能够符合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最后,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力,现代电子信息设备的操作往往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因此就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相关设备的认识,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3.4通过实践来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

信息化图书管理与传统形式的图书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过去传统形式上使用的管理制度不能够直接照搬到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当中。首先,需要管理人员对于自身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有着足够的认识,深入了解在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好未来工作的发展目标。其次,制定相关制度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于信息化图书管理的认识,培养自身信息化管理意识,保证制定出的相关制度能够符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再则,要坚持权责统一的原则,图书管理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任务,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因此就需要通过制定完善具体的管理制度来指导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最后,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高校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也会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而不断变化,因此就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来发现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存在着的问题并加以完善。

第6篇

(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105)

【摘 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民办高校图书馆现在都采用了方便读者借阅的开架借阅模式。对比了开架借阅的昨天和今天,旨在强调开架借阅对读者、对图书管理员和对图书馆馆舍带来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 开架借阅;错架;乱架;素质

作者简介:晁耿耿(1977.07—),男,陕西兴平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借阅厅的管理工作。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存图书以供读者查阅参考的场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民办高校图书馆现在都采用了方便读者借阅的开架借阅模式。读者可以自由进入各个书库,面对浩如大海的图书,他们可以随意浏览,开阔了眼界,激发着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选择好自己想要借阅的图书,或者去借书台办理借书,或者去阅览桌阅览,非常便捷。因为书在人旁,库中有桌。

1 民办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的昨天

民办高校图书馆采用这一借阅模式的初期,有着许多的困难。读者蜂拥而入,图书错架乱架,图书污损丢失,图书被占不还等。图书管理员,无论男女都身心疲惫。图书馆馆舍面积不大,书库里没有阅览桌等。

1.1 读者找书困难

1.1.1 图书错乱架现象严重

图书馆的错架、乱架现象在外语、文学借阅率高的图书馆里最为严重。读者选好书后,经过翻阅,发现不是自己想找的或者发现自己卡上所剩的借阅册数不足,离开书库时,只顾自己方便,就将图书随手放在就近的书架上或者就直接将书乱插在就近书架的图书之中。图书管理员的岗位在借书台,比较固定,即使加大巡视力度,由于书库内流通量大,又要操心读者把书带出书库,所以就无法做到及时整理错架与乱架图书。有的图书检索出来呈可借状态,但是书架上就是找不到,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给图书馆带来了负面影响。

1.1.2 图书受损与丢失较多

读者借阅率高的图书由于被翻阅频繁,很容易出现页面受损缺失,图书开胶散页,图书条码标签脱落,读者在书中涂画,图书浸水等现象。污损了的图书一旦得不到及时修补,就会造成图书长期被搁置。而且借出的图书也面临着丢失后无法补充同样副本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读者找书的困难。

1.1.3 借出图书长期被占据不还

图书被读者长期占据不还的现象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于读者的借阅数量和借阅期限有限,造成了读者续借时间不够,经常采取转借、还了再借、甚至故意延期不还的方式来实现对所需图书的长期占据;二是某一些读者因为上课、授课、出差或其他原因,造成所借图书不能按时归还。

1.1.4 图书分类排架存在问题

编目员一时疏忽,分类分错。图书调度时,分在了不同的书库。有时编目员没有,造成了同书异号或者同号异书。图书从编目送到了书库,图书上错架位时有发生。

1.1.5 读者缺乏相应知识

多数读者去图书馆只是为了借还图书,,无法认识到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平台的重要性,许多大三大四的读者依旧对馆内图书的分类排架规则、馆藏布局以及借阅流程不熟悉,不会甚至没用过图书检索机进行检索、续借等。

1.2 图书管理员还是不太轻松

对于无序的乱架情况,管理员只能不停地整架、上书,一遍又一遍地把乱架、错架的图书挑出再归位,如此反反复复地整架、上书。

在这样的劳动强度之下,图书管理员还要解答读者的口头咨询,指导读者检索图书,帮助读者找书。

然而一些图书管理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他们把开架借阅等同于自助服务,所以上班时间不排架,不整架,不巡视书库,对读者态度生硬,一幅爱理不理的样子。这就是服务态度缺失。有的图书管理员对读者不能一视同仁。他们对熟悉的读者出现违规不加以制止,而对陌生的读者颐指气使,架子十足。

1.3 图书馆馆舍谈不上人性化设计,图书数量不大

刚刚改闭架借阅为开架借阅模式,图书馆馆舍在面积、布局功能方面水平很低,只是对当时馆舍稍加调整和改造。书库仅一个或两个,读者进到书库,选好书,办理完借书手续后只能离开,书库里没有阅览桌供读者阅览。这是由于空间紧张,书架比较密集的缘故。当时条件下,馆藏图书不多,更新不快,购书经费较少,所购图书大多为特价图书,以充馆藏。

2 民办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的今天

图书馆开架借阅模式实行到今天,各民办高校图书馆不断完善建设,加强管理,改革机制,已经今非昔比了。

2.1 强化了对读者的教育管理

为了减少错架、乱架的发生,提高了读者的自觉性,培养读者能够正确使用代书板,让读者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认识。首先,每年坚持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注重互动,让读者真正掌握图书馆的平面布局、馆藏结构、规章制度、借还流程,等等。图书管理员经常性地指导读者使用代书板,并鼓励读者把这一习惯变为自觉行为。其次,图书馆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把图书检索的方法、书刊排架的方法、使用代书板的方法、电子资源利用的方法等教给读者,使他们尽快熟悉图书馆,正确使用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为学业、为教学、为科研提供帮助。

2.2 加强管理,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素质

图书馆在管理上下功夫,“以人为本”也体现了对图书管理员的思想指导、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的指导,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工作热情。除此,图书馆还充分尊重图书管理员的劳动价值。因为图书馆管理员面对的是长期单调并且枯燥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热情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磨灭掉,所以,图书馆管理者理解管理员,尊重管理员,激发了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用心对待读者,用心对待工作。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持续攀升。

另外,组织勤工俭学的学生和校内实践的学生参与到书库的服务工作中来。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他们一方面可以协助图书管理员的服务工作,将归还的图书及时上架;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作用,形成了图书馆与读者共同维护文明借阅的良好风气,使读者更加理解、支持图书馆的工作。

在“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之下,图书管理员态度和蔼,百问不厌,始终热情、耐心地服务读者,用平和友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能及时巡架、整架和排架,对读者的不文明借阅行为早发现早纠正。图书管理员不断地进修,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了自身的知识管理意识和信息服务意识。

2.3 较为完善的书库建设

各民办高校均建了新的图书馆大楼,馆舍面积增加了大约五倍,不仅宽敞,而且里面融入了办学办馆的理念,布局功能较为完备,接近或甚至超过公办本科高校。

首先,清晰、明了的平面分布图是必不可少的。读者初来图书馆,对藏书、布局不了解,容易盲目找书。如果有平面分布图、引导标识牌,就能给读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其次,在各个书架的侧板上贴有醒目的书架标识,一般是索书号区间和主要图书的类名。制作醒目,简单易懂,给读者查找图书带来方便。

第三,在编目时考虑了适当粗分。编目分类越细,实际排架越困难。所以,图书在分编时从藏书的角度、从方便排架的角度、从方便读者的角度上去考虑了,做到符合实际借还程序,方便排架,也方便上书。

第四,在书架容量足够的情况下,排架时尽可能不用最上层和最下层。因为最上层和最下层是读者和管理员最不方便的两层。

第五,在书库入口处,设置新书架,让读者及时地看到新书。另外,将一些读者感兴趣的、近期热门的图书设置为热门书架,方便读者选择利用,加快热门图书的流通,以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

3 小结

开架借阅模式给读者提供了充分利用各种图书信息的途径以及舒适方便的借阅环境。各民办高校图书馆不断地优化馆藏结构,完善服务细节,强化图书管理员和读者自身素质,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办成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的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孙文新.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的问题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5.

[2]李素颖.浅谈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0.

[3]冯雪萍.高校图书馆开假借阅的优势与服务手段[J].办公室业务,2013,11.

[4]张雅静.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中对读者的影响及其对策[J].2014,9.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图书管理;优势;应用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现在的社会已经全然变成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高校读者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图书管理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当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直接满足读者们所需要的一切服务活动,比如说:阅览、文献检索、书目情报活动等等。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其相关书籍也是越来越多,这使得图书的管理工作变得繁重起来,并且还涉及到多元化的因素,十分复杂。以前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在的需求,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以及利用网络技术都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并且笔者将对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1 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的高校中图书馆的信息时代读者服务工作还是存在有很多的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1.1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单一且被动

对于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提供文献资料的保存,需要尽可能地做到服务设备的完善、环境的舒适以及藏书的齐全。这种的管理工作的方式一般就是等待读者上门,其所有的服务的基本都是以图书馆的馆舍为中心,主要是提供书刊外借、参考咨询、馆内阅读以及文献复制等等被动型的服务的方式。这种被动的方式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受到了束缚,从而使得他们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精神。这不仅仅远不能满足高校的师生对于知识和信息的全方位、全层次的需要,并且也很难满足融文献的综述、具体的数据以及学术前沿动态为一体的信息知识集成化、精品化的服务的需要。

1.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手段落后

目前的存在一些高校的图书馆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借书还书的服务,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高校图书馆需要手工服务。在这些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里面,像文献的订购、分类、验收、标引、索引等等工作都是采用的人工的操作,从而导致了每批书的编目工期很长,信息传递的速度慢,所以使得读者很难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的信息。有的图书馆采用单一的媒体来对文字进行间接的揭示,缺乏运用多媒体的处理、存储、展示声音、动画以及影像等各种媒体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能力,从而使得服务内容的贫乏以及效率的低下。虽然有些图书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并没有跳出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缺少网络的连接,使得文献资源的共享比较少。

1.3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

由于现在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以及网络的不断拓展,这使得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他们需要从专一型的人才方向转向成复合型的人才。他们不仅仅需要有丰富的图书馆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去了解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的应用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对于目前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来说,虽然的确具有各层次和各专业的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但是在管理的水平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是缺乏复合型的人才。

2 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分析

2.1 信息技术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

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图书管理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在以前的图书馆里面,图书的管理工作是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去进行管理,大小图书管理事物都是工作人员亲自去做,这样的模式会耗费不少的人力财力,并且还不能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但是,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图书馆中的管理工作都变成了电子操控的模式。当图书馆拥有科学的管理程序后,便只需要极少数工作人员的配合就能够使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呈指数提高。信息技术帮助图书馆解决了繁琐复杂的工作,便就大大地减少了图书管理工作上的出错,信息技术是图书管理提升的重要步骤。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得图书管理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简化,不需要很复杂的步骤就可以完成图书管理工作,使得其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举例来说,同学想要借阅一本书籍,就只需要在电脑上点击书名进行搜索,立马就出现书籍的具置以及是否已被借走,还剩余多少本,若可以借阅,什么时间应该归还等等相关信息,不需要自己跑去图书室里一本本搜寻,也不用去询问工作人员具体的归还日期,当然也不需要工作员人来一一进行记录,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将一切相关事情处理完成。这就是信息技术带给图书管理的高效率。

2.2 信息技术帮助图书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的应用以及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进行自动化管理以及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水平的基本物质基础。所以,需要在图书馆的技术设备上进行加强,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管理手段、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工作方式的自动化。对于图书馆当中的传递、储存、显示图书资料信息的一切新技术的设备都需要运用到计算机的控制,不仅如此,就连图宿管的日常工作,比如文献检索、流通管理以及统计制表等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促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2.3 信息技术丰富图书资源信息

由于处于信息时代,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加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加大对印刷型文献资源、电子文献以及数据库的投入。

加强印刷型文献的建设,需要对教学和科研提供针对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文献参考以及兼顾高校读者的分散性、知识结构多层次以及专业多科性的特点,建立特色的馆藏资源。

加强电子文献建设,电子文献具有占用空间小但信息量大的特点。通过图形、动画、声音等等很大程度上地改变了信息记录、存储以及传播的方式。并且随着信息的电子化以及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电子资源的良好的共享性较印刷型来说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努力开展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建立起全校的书目数据中心,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建库,从而可以促成全国的网络联机的检索,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有便于高校的读者们去网上进行查询以及馆际的互借。

2.4 信息技术提高图书管理的安全性

对于高校来说,图书资源是很珍贵的,并且与图书相关联的机器设备都是需要得到保护的。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但是随之各种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是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爆发出来,所以不得不防。但是放在以前,想要实施保护措施,就一定会需要很大的人力。但是现在拥有信息技术的帮助,会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大的安全性,它们设置有相应的监督程序,可以自动化地随时监督人员的情况,因此也避免了很多人为的情况。因为高校的图书馆里面的书籍都是成千上万本,不可能有人会仔细到清楚每本书籍的情况,不会清楚它是否丢失。但是信息技术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高科技,实行严格地监督措施,将图书安全管理工作简单化,有效化。

例如,在图书馆进行书籍借阅的时候都需要通过认证系统,只有你通过认证系统,拥有证件才可以进行借阅,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外来人员混入图书馆进行一些危险的违法行为。同时,信息系统还清楚地记录了图书的归还日期,若不能及时归还,该借书者就会受到扣费或者不能再进行借阅书籍的惩罚,这样就会让人们自觉遵守,使得图书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2.5 信息技术帮助图书管理职能有效区分

图书管理工作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能够将图书管理工作的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到图书借阅的权限等等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有效地区分。通过信息技术,将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使得图书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优化图书的管理系统。下面具体介绍图书管理职能模块划分。

图书管理职能:其工作主要是将图书的类别以及信息进行分别管理,然后实现对图书的借阅、位置、版本、存储等有效的管理。

读者管理职能:该职能主要针对的是读者进行借书以及还书的情况管理。

系统管理职能:这项职能主要指的是读者自己可以修改个人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维护,通过对系统进行建设和维护,从而可以推动系统更好的服务读者以及图书管理。如果想要将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高效地利用起来,就需要构建起合理的图书借阅流程,将整个流程进行完善,然后需要结合系统应用逻辑,实现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需要及时更新系统,将其出现的漏洞进行修补。

2.6 信息技术提供网络远程服务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的图书管理工作,书籍借阅已经跨越了地域因素的限制,因此,如果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提高良好的网络远程服务,就可以使得更多的读者通过网络远程的帮助,进行更加便利地阅读图书。网络远程服务其实也是学生们阅读习惯的一种变更,从而可以满足读者们阅读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整个图书管理系统有了质的飞越。

2.7 信息技术促进图书管理工作创新

利用高科技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运用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会使得工作效率不断地上升。一个国家只有在不断地创新,才会一直持续地发展下去,从而使得国家事业不断地前进。创新才会有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不断创新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创新,利用高科技来完成借阅、归还、存储、检索、共享和整理等工作。由于有网络等高科技技术存在,所以会给人们带来最新的讯息,从而也使得信息交流变得更为方便和迅速,同时,还可以给管理工作人员新的思路,使得隐形的知识得到了丰富,促使管理工作人员去积极用新的思维去发掘更为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这样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创新想法以及技术本身的优化两方面来共同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其更加完善,促进图书馆的事业不断发展。

3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地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抓住良好的时机,迅速地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的观念,加强图书馆的技术设备、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技术会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使得其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很大地提高,从而为高校的师生提供最好的图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侃.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J].考试周刊,2011(88).

[2]黄惠娟.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9).

[3]赵永军,解卫民,李会群,魏敏.做好单位图书管理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9).

[4]王若斌.学生阅读需求与图书管理服务[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1).

[5]姜海虹.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第8篇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遵循图书室的工作规律,加强图书室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读者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二、工作重心。

  1、对图书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

  2、开展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

  3、抓好藏书建设。

  三、主要目标。

  1、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开展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

  3、做好新书整理工作,并将图书全部整理上架。

  4、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确保本学期内人均借书1册以上。

  5、认真做好书目,为教师查找资料提供一切便利,并做好借阅的记录。

  6、做好各项日常性工作。开放学生阅览室,开展读好书活动。

  四、具体安排.

  1、开学初做好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开放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好班级借还书、阅览的轮流安排表,并发至各班级,第一周起学生开始借阅图书。图书室全天候开放。

  2、整理暑假堆积的报刊杂志,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3、图书工作进行现代化管理,在学生中培养一批新的图书管理员。

  4、阅览室每天开放,学生订阅的报刊杂志做到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学生手中。

  5、图书室每天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都向学生开放。认真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码、录入,库内整理、旧书修补等工作。

  6、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1本。

  7、学生进阅览室每周不少于一次。

  8、教师图书室全天开放,为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工具书一律不得出借,在阅览室里借阅,当天归还。

  9、图书室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10、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为师生提供所需材料。

  11、做好新书介绍及旧书的剔旧修补工作。

  12、做好期末催还书工作,并做好一切总结工作。

  13、各班图书管理员值日安排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 “为师生服务”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图书阅览室为师生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览兴趣,开创读书新局面。

  二、工作要点

  1、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3、不断添置新书,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并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目和上架工作。

  4、利用图书馆网站和橱窗介绍推荐新书,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

  三、具体安排

  1、完善图书馆常规工作管理

  落实文献资料采编、加工、借还、保管、赔偿、清点、剔除及借书、阅览等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严格执行。注意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2、进行科学、规范的文献管理

  认真采购、订阅图书、报刊资料,注意选择,力求发挥文献资料的育人作用,对于订购的各类书刊资料,把好验收关,避免学校损失。

  3、抓好流通管理,发挥图书育人功能

  ①提高学生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质量

  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本学期重点进行三年级的小图书管理员的培养。明确职责,提高服务水平。

  ②重视图书借阅阵地建设

  落实好各班定期借阅制度,提高图书资料的流通率。

  4、积极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①指导学生选择好书。

  开展读书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有意义的好书,使其从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更新认识,调剂学习生活,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定期进行好书、新书推荐活动,给学生的读书活动导向。

  ②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中增知,读中悟理。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读书摘记,积极写读后感。并做到三结合:阅读与自身兴趣爱好、与课堂教学、与自身知识结构的长处及不足相结合。

  5、根据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工作目标,认真制订有关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图书馆这块阵地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他的育人功能,我将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把工作扎扎实实作好。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校图书室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室的服务功能,使图书室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帮手,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图书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1、为了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在开学初及时制定出图书借阅轮流表,方便大家的借阅。一、二年级每周一、三下午定期在阅览室阅览,三到六年级每隔一周借阅一次。

  2、向学生宣传借阅制度、阅览制度

  针对上学期有的学生借阅图书逾期未还、损坏图书的现象,本学期希望各班班主任利用晨会的时间,向学生宣传借阅制度,告诉学生借的图书应及时归还,丢失的图书要照价赔偿,损坏的图书要修补好。在阅览室读书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阅后要及时将图书放回原位,将桌椅排放整齐,保持阅览室的干净、整齐。针对图书丢失、不按时归还这一现象,建议扣除一次三项竞赛的优胜奖。

  3、定期召开图书管理员会议,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

  图书的借阅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只靠老师的有限精力是很难做好的,这时就应该发挥图书管理员的职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小助手。针对图书借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本学期我将定期召开图书管理员会议,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能力。

  4、定期组织学生修补破损的图书。

  图书在流通中难免会应各种原因而破损,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定期组织学生修补破损的图书,让学生在修补的过程中懂得爱惜图书。

  5、做好图书的整理、归类、登记工作。

  随着学校对图书室工作的日益重视,学校的图书、杂志、报刊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大家的借阅,也为了避免图书的流失,在本学期我将进一步做好图书的整理、归类、登记工作。

  二、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面对浩如烟海地书籍市场,学生该如何选择?图书室应为他们做好导向工作。在本学期将和语文教研组配合,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儿童读物,并开展“我与语文”阅读竞赛、征文比赛。使他们能做到读写结合,学活语文。

第9篇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关系区分不清

随着信息化的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工作都需要运用计算机进行。图书的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发展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并不是指要取代传统纸质的档案管理建设。发展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应该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使其更加快捷和方便。而现今却出现一味的向数字化靠拢而忽视纸质档案的现象,纸质档案在人类文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人们智慧的传承,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虽然电子档案存储的空间巨大并且简洁明了,但它仍然不能完全的取代纸质档案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另外,数字化档案发展时间较短,还不是很完善,需要用长时间进行发展,所以并不能完全的取代纸质档案,而现在许多的图书管理人员却没有重视到这个问题,仅仅看重电子档案,没有看到纸质档案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空间,导致完全的放弃了用纸质进行存档、建档[1]。

(二)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

目前,从我国图书馆档案建设的整体来看,大多数的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档案建设,并且一些电子档案建档和整理工作也已经完成,这样大大加强了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有序性,也使图书馆查询和经营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增加了远程查询的项目,都促使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及档案管理的更加便捷和规范。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和信息查询系统。这样就没有办法完成各个大型图书馆的联系和对接。再者还存在着一些图书馆的信息化设备比较落后的现象,这样会在存储年限上和相应的设备运行速度上进行制约,不利于图书管理工作的秩序运行。其次在来回的相互转存过程中,将不利于图书馆档案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比较而言,电子档案还存在着一些需要不断解决的棘手问题。比如电子档案容易被人恶性修改和删除以及转存利用。特别是在连接网络的情况下更容易遭受一些别有用心的黑客运用木马病毒来盗走重要的档案资料和信息,给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挑战。

二、如何有效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一)更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运行理念

新时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地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借鉴有益的管理成果,更新思想,解放观念以适应图书馆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所以有就必须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自身建设,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图书馆中的有利资源进行学习,比如图书馆的相关书籍、网络书籍以及网络视频等来加强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理论学习。还可以有效的借鉴社会上的专题讲座,来更新自己的档案管理理念。

(二)完善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配套设施

如果要真正的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要有科学完备的数字化设施作为良好的支撑,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做到软硬两手抓,以更好的促进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图书馆档案管理管理的硬件设施具体的有计算机设备、交换机、扫描仪、视频音频播放设备、服务器等。同时要加强对这些设备的跟踪采集,及时的进行更新淘汰或升级落后的设备。这是有效支撑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2]。

(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国家整体图书馆建设,要想不断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统一的图书馆运营体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随着一些信息化技术的引进,使得一些图书馆在档案的整理和分类以及计算机存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保障各个部门的图书资源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并随着我国三网融合的趋势,要有效的利用好网络建设、电视建设以及手机建设的融合发展。以便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 图书管理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05-01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社会已成为高科技的现代化社会,因此,对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要求是日益提高[1]。而作为祖国日后的栋梁,现社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文化理论知识,还应提高自身整体的素质,有自我学习,善于挖掘、分析以及处理知识的能力,对于当今的网络时代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相对容易的,而在部分偏远的农村学校,现仍没有办法实现教学网络化,因此,农村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图书室的建设,但就现阶段农村的图书室现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做如下总结:

1.农村图书室现存的相关问题

1.1图书室内图书更新慢、实用性差

农村学校一般消息比较闭塞,而图书种类也相应稀缺,即使经社会多方面的捐赠,也达不到学生学习的要求,导致图书室内现存图书种类繁多、实用性差,并且因消息流通缓慢,图书的质量内容已经过时,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真正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获得知识量的书少之又少,大部分图书只能作为陈列品,总之农村学校图书室内的书籍相对质量较差,达不到可学习的目的。

1.2重视度不够,资金缺乏

现阶段,农村学校的教育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自主的看书学习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图书室的利用度不够,经常被忽视,另外一般农村学校的办公环境、设施等整体的条件差,即资金投入不足,对于学校软件的投入比较弱,尤其是在学校图书室的基金投入上,很多农村学校没有能力设立图书室,因为大多数学校主要把资金投入在校园的建设和改造方面,所以,农村学校的图书室一般质量较差、图书破旧、更新慢。

1.3图书室管理方面弱,利用率差

因农村学校教育的思想落后,对于学生的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灌输,对于课外图书,认为会影响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即使图书的质量差、更新慢,仍很少对学生开放,平时,图书室只限于教师的借阅,对于学生并不开放,形同虚设,这是在图书室的管理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

1.4针对图书的管理杂乱

图书室不是单纯的存放图书的场所,图书有一套自有的管理方法和学问。一个正规的图书室,应对图书进行相应的分门别类,做好相应的统计,而在农村学校的图书室,管理人员一般能力较差,不具备图书管理的能力,只注重外在的整齐,不关注实质的问题,没有科学性,造成学生学习时的不便及困扰[2]。

2.解决农村图书室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根据分析,以上多种问题是农村学校图书室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其发展,不能有效的发挥图书应有的作用,最终影响农村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解决以上多种问题,笔者对其总结了以下解决办法:

2.1加强对学校图书室的重视

针对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经费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每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图书室的建设进行资金投入,抽出一小部分资金进行阶段性的改善,在图书室的整体环境、图书室内图书的种类质量等方面进行一段一段的完善,学校应每年针对图书室的建设方面作为重点建设点,而有关部门可对其进行监管和评估,整合力量监督和支持农村学校图书室的发展。

2.2 与时俱进,增添与时代接轨的有价值的图书种类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极快,为跟近社会的发展,不与社会脱节,在没有网络的农村学校,应在图书种类的选择上,选择与时代接轨的,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类的书籍,尤其是在教学的参考书、性格培养、人文方面、科技方面等进行重点的吸纳,多增添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避免出现书呆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这类图书的利用率很大,学校在图书的选择上应避免专业性强的,可阅性不强的书籍,增强图书的观看率。

2.3 对图书室进行开放式管理,避免封闭式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死知识,更重视整体素质和见识,图书对于农村学生的学习时重中之重的[3],因此,图书室应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时进行借阅,亦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的筛选、接收、处理能力,在开放图书室的同时,还应设置阅读室,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并且有利于管理员的统一管理,管理员只需定期在阅读时更新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即可,易于图书的借阅和学生的管理,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吸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4 对农村图书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专业知识

图书室不是单纯的存放图示的场所,图书有一套自有的管理方法和学问。一个正规的图书室,应对图书进行相应的分门别类,做好相应的统计,所以,作为图书室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足够的图书管理能力。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的知识能力培训,有效的提升其专业能力,使图书室的图书管理方面更规范化、科学化,并能有效的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帮助学生学习,有效的发挥图书室的作用[4]。

3.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学校图书室的整体水平,有效的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帮助农村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自身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还需多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殷卉.农村学校图书室藏书浅谈[J].学校管理.2000(01).

第11篇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问题及对策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必将代替落后、效率低下的生产、管理方式,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图书馆管理模式,随着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不同程度的参与,经历了传统人工操作管理、现代计算机管理两大阶段。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以手工操作为主,图书的采编、造册、借阅管理都是手工操作,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繁琐、效率低,还容易出错。随着学校规模扩大,读者数量增加,这种管理方式严重阻碍读者服务质量和效果,实现计算机管理势在必行。

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易于管理。馆藏文献统计、文献检索、读者统计、图书借阅情况查询、工作量统计,这些以前要耗费大量人力、精力、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移动鼠标半分钟都不到,就可得到结果。以图书借阅管理为例,以前借还书都要对读者分类,即按所在系、专业、级分类,将借阅卡和图书卡放在一起,按分类找卡。这项工作尤其繁琐,对工作人员眼力要求特别高,有时光是找卡都要浪费大量时间。实行计算机管理后,省去这一步骤,改为扫描条形码,借书时扫描读者条形码和图书条形码,还书时只需扫描图书条形码,比以前方便、快捷。

由于计算机管理的高效,现在许多图书馆都实行计算机管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现在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提高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然而实行计算机管理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一劳永逸,实践操作中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时解决,图书馆遭受的损失和面临的困境将会很大。通过工作实践观察,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 流通部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通部负责图书的借阅管理,接待读者量大,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部门。图书借阅计算机管理有两大步骤:(1)图书在采编部门分类、打号、贴条形码、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典藏文献数据库;(2)读者像片输入计算机、录入读者信息、分配读者条形码,建立读者数据库。这两大数据库的建立,为图书借阅计算机管理提供基础。读者借阅图书,只需扫描借阅证读者条形码和图书条形码,在两者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就可实现图书借阅管理。然而问题也是经常出现在这一管理流程。

1.1 更换图书条形码。条形码是一本书的标记,一张条形码对应一本书,由于计算机只认条形码,一些素质较低的读者为达到占有书的目的,采取更换图书条形码的办法,即把一本书的条形码撕下,换到其他便宜、无多大价值的书上,偷粱换柱。图书归还时,由于接待读者数量多,工作人员一般只注意扫描图书条形码,没注意到书已更换,造成图书丢失,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1.2 保留封面,中间调换。有的读者对自己需要、价钱昂贵的图书,由于书的前几页有该书的信息内容,登有索书号、登录号、贴有条形码,就采取把书的前几页、封面、封底保留,中间整个部分和其他书更换,由于书的前几页信息还在,归还时更不易引起图书管理人员查觉,常常蒙混过关。这种情况常由下一个读者借阅时发现指出。

对上述两问题的解决对策,首先加强读者教育,让读者认识到这是变相偷书,感觉到偷书可耻。其次加大处罚力度。读者还书时一旦发现上述情况,除予以经济制裁外,另外建立档案,第一次批评教育,第二次上报学校给予处分。第三,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图书归还时要经过管理人员这一关,一定要比较数据库中图书条形码与所归还图书书名是否一致,内容是否大概吻合,这样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发生。

1.3 时间长忘记所借书。实行计算机管理后,读者只有借阅证,不像手工操作阶段有若干张借阅卡,借了几本书一目了然。计算机管理下的借阅证上面只有读者条形码和读者本人像片这些固定信息,该借阅证上借有几本书、什么时候归还这些信息无法在借阅证上体现,只有通过计算机查询才能得知。因此有些读者借出图书后,时间一长,忘记先前借的书,不承认借有该书。

1.4 代借、冒用他人借阅证借书。出于朋友、同学、同事的关系,有的读者代用别人的借阅证借书,又未告知对方,当向该读者催还书时,其矢口否认。另外有的读者保管不善,造成借阅证丢失,又不及时挂失,被其他人拾到后用来冒借图书。

1.5 故意谎称未借书。有的读者由于书丢失,或达到自己占有该书的目的,对自己借的书,矢口否认。

上述情况在图书借阅管理中经常遇到,常有读者称未借该书与管理人员发生争执。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加强读者教育,告知读者保管好借阅证,不要借与他人,丢失后立即挂失。(2)对代借、冒用借阅证借书的读者,当场扣留借阅证,同时加以教育和经济处罚,这是一种扰乱图书借阅管理秩序的行为,经济处罚能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3)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由于借阅证上有该读者像片,在借阅时,认真对照像片与读者,确信一致时才给予借书。(4)以库藏有该书为准。常有读者称没有借某书,而其借阅证上有该书,由于情况复杂,一般属冒用他人借阅证的情况较少,因为大部分读者都会立即挂失。对于这种情况,应以库藏有该书为原则,即在书库里有与该借阅证上某书的书名、登录号、图书条形码完全一致的书,否则以图书丢失处理。当然在处理时可区分不同情况,予以适当的经济处罚。

1.6 图书无数据。在图书借阅管理中,常会遇到扫描图书条形码后,显示无数据,要求输入登录号、索书号,这种情况是由于采编人员在输入数据时漏输造成的。

1.7 条形码损坏。读者借阅证保管不善,或经常使用,以及图书流通次数增加,都会出现条形码损坏,扫描仪不能读取数据。

以上问题的处理比较简单,图书无数据情况,只要把书交到采编部门输入数据即可。条形码损坏,是读者条形码损坏,重新办证;图书条形码损坏,交给采编部门改条形码。这里有个权限问题,由于部门不同,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各个功能有权限限制。实际上,像“典藏维护”这一功能,改条形码这个权限应授予流通部,因为这方面问题经常遇到。

转贴于 2 阅览室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阅览室计算机管理,主要是读者签到、读者人数统计。在阅览室查阅资料一般都有代书板,以便于读者查阅完资料后找到位置上架。阅览室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工作人员扫描完读者条形码后,有的工作人员把借阅证归还读者,有的把借阅证无序摆放在桌子上,由读者自取借阅证。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遇有读者偷书情况,不便于管理,因为其无借阅证押在工作人员处。由读者自取借阅证,也会使部分居心不良的读者冒领他人的借阅证,然后到流通部借书。针对这一情况,应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责任心,扫描完读者条形码后,严格按代书板上面的标号放置借阅证,读者取证时,凭代书板取证。

3 文献检索中的问题及对策

实现计算机管理后,读者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到目录厅查目录卡,而是可以方便地通过计算机登录图书目录查询管理系统,查到相关资料,方便快捷,而实现这一功能的硬件是有检索计算机。另外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很多图书馆不再提供手工检索的目录,只能通过微机检索。根据读者规模,配置一定数量的专用检索计算机,是图书馆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的有力保证,也是真正服务读者的体现。另外还可通过互联网,提供网上文献检索和读者借阅情况查询,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

4 计算机技术问题及对策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水平偏低,出故障率高。除了技术部几个工作人员外,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掌握计算机水平不高,在操作中难免出现错误操作,导致图书管理系统不能运行,或死机。对微机出现的一些小故障,自身不能予以排除,就消极怠工。这些都影响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根本保障。

4.2 服务器、工作机配置低,容易死机。图书管理系统,每天处理数据量很大,这对服务器、工作机提出很高要求。尤其是服务器,所有的数据都要在这里处理、交换,是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核心,服务器死机,整个系统就会瘫痪。另外交换机、网卡、网线质量差、档次低,传输不了大量数据,造成数据沉冗,网络阻塞,也影响图书管理系统的运行。解决对策就是加大投入,提高服务器、工作机档次,选用功能强、质量好的网络设备。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化;采编工作;图书馆;评价;提高

在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中,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比较杂乱,很多电脑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虽然给图书采编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很多软件的编排却没有按照图书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开发,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的电脑软件开发技能,不能再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中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创造适合本馆的实际采编系统,另一方面是图书采编软件开发者大部分是为了通过软件的交易获得利润,他们的系统面向的是市面上大多数图书馆的必要需求,在客户购买后再针对相关要求进行适当整改。这就使得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受到了两方面的制约,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就会显现出低效的状态,不利于加强采编工作的效率。因此本文将分析的是在未来的图书馆管理中应该着重研究如何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提高采编工作和进行评价机制的建立。

一、采编效率分析

采编工作的中心是以文献购置经费的效益进行的,只有通过有限的购置经费,采编更多的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才能实现购置经费的最大化使用度。为了能达到上述的目的,使得采编工作能在效益上有所突破,图书馆应该抓紧的是:1.抓质量,在采编中的选书环节、分类环节、编目环节等出发,提出严格的操作流程,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的使用,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处理,提高采编各环节的质量。2.抓工作量,在采编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设立时间表,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里用信息化技术处理更多的工作量,这样才能使得采编工作高效进行。而为了实现采编中文献购置经费的效益最大化,还需要避免出现文献质量低下、分类混乱、编目有差错等问题,防止读者因为上述原因而出现厌倦情绪。同时在图书管理人员配备无法进行扩编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采编中文献购置经费的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在采编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规划和安排。

二、采编评价分析

采编工作的效率一般都是通过在不同时间的一些指标来确定的,这些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采编工作的变化情况,这就为在不同馆的评价方面提供了一些依据,主要的评价方法有:

(一)定性指标

在信息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的时期,在采编工作中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采编工作,再然后就可以设定相关的系统进行文档、文献等信息的统计和处理。在这个系统设定中通常包括的是图书馆业务管理自动化系统、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网络数字化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在采编工作的各个环节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节省很多的不必要的劳动。这样就使得采编工作的评价也有一定的依据,可以让不同的员工负责一个或者多个系统,在完成采编工作的时间上做考评,也可以在质量上做考评。这些信息化的系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电脑操作能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很难开展高效的工作。

(二)定量指标

在处理采编工作的经费方面,有一定的考评指标是促进经费高效合理应用的必要办法,这里的量即包含图书的采购数量,有包括了在采编工作中的购置是否达到读者需要的质量,只有在保证了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才能在量的方面进行必要的考核,否则就可能导致评价不合理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考核中应该考虑工作人员是否是高效进行采编工作的情况下既能保证用有限的经费采购的一定的数量,又保证了采购的图书满足读者的需求情况。若是达到上述要求,则在考核评价中给予肯定,发放奖励,若是没有达到上述的要求,则在考核评价中给予否定,实施相应的惩罚。

(三)出错率评价

在图书采编过程中很多员工可能会出现错误,这是难免的,但是有些人因为心思比较杂乱,无心认真工作,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错误,高错误率使得图书管理变得困难,也很难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好的影响,因此在评价中可以适当的引入错误率的评价机制,对于错误率高的员工一定要给予批评和指正,以免在未来的工作中造成更大的影响。

三、提高采编工作的途径分析

(一)加强馆藏规划建设

馆藏规划能在图书馆的发展中提出明确的收藏方针和目标,促进整个图书馆在文献的学科、级别等方面有原则的进行采编工作,有了明确的目的性,采编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避免选错率和漏选等问题,实施有明确目的的计划能在各类文献比例方面做出准确的安排,使得图书馆的收藏结构更加合理,能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感到收获,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馆藏建设规划和其他单位加强合作,比如几个图书馆共同出资购买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大家出资购买,一起享用资源,就是将经费最大化利用的表现之一,在这样的合作中也能使得采编工作能更好的进行。

(二)对采编工作的流程制定具体负责人

这是明确工作职责的必要途径,只有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在工作中有目标的进行规划,在上文创设的软件系统中进行图书管理自动化处理,不仅能满足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同时能把相关的工作流程做具体的要求,采编工作能通过数字化处理实现文献的收录和编排,这就极大的为读者的收索提供了便利。通过在图书采编中不同环境的融合,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能在前后关联的过程中实现合并与调整,极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采编工作组织方法

在采编工作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成多个人的工作,因此在采编组织的方面应该中具体的调整,打破原来的单个人的工作,把采编工作打造成一个系统性的审编过程,明确相关员工的职责,从文献采集到编排形成有效的系统。这样能加强专业性,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总之在图书馆采编工作中会有很多的困难,其评价也不能按照传统一刀切的办法,而是应该从实际工作中采取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儿而在未来的图书馆采编工作中还应该对相关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做深入的优化调整,这样才能使得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试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学周刊.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