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预算主要内容

财务预算主要内容

时间:2023-08-06 11:4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预算主要内容

第1篇

为做好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编报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根据《__*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现就20__年度财务预算管理及报表编制报送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提高预算工作质量

自《__*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企业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并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编报财务预算报告,但一些企业也存在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组织不到位、相关财务预算指标不衔接、预算执行偏差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财务预算作用的发挥。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年度财务预算工作,认真总结以前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落实预算管理责任,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切实做好20__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的布置、编制、审核和报送工作。

二、客观分析经济形势,合理确定20__年度预算目标

目前,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各企业要客观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加强对业务发展状况、内部资源利用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和预测,科学确定20__年度各项预算目标。以前年度预算执行偏差大的企业,预算目标既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又要合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提高预算目标的准确性。

三、细化资金预算,有效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20__年各企业预算管理中要细化资金预算安排,一是要加强信贷政策走向分析预测,兼顾资金成本、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合理确定信贷资金预算规模;二是要认真分析财务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三是严格控制资金支出范围与结构,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等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突出降本增效,从紧安排成本费用预算

降本降耗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各企业要将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分析成本费用开支结构,合理确定成本费用压缩的项目、目标和措施。一是明确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压缩可控费用预算,特别是经济效益下滑的企业,可控费用预算要细化控制项目,明确下调目标;二是强化成本费用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

五、加强重大事项预算控制,努力降低经营风险

针对部分企业出现的运行质量下降、经营风险加大等问题,20__年要对债务、投资、存货、应收款项、担保等重大事项,实施从严预算控制。各企业应严格按照《椒江区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投资预算,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资金来源未落实、投资前景不确定、不符合发展战略和主业方向的投资,原则上不作预算安排;对于资产负债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且持续上升的企业,要压缩债务预算规模。

六、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分析,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各企业应当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工作,建立定期的财务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分析实际业务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力度,将预算目标完成情况与业绩及薪酬管理挂钩,强化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七、企业财务预算报告的编制范围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应当将内部各业务机构、所属子企业和基建、技改投资项目等独立核算经济单位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纳入财务预算编制范围,各企业应当结合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对所属子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指导与审核工作。对于暂未纳入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经济单位,应当予以说明。

八、认真编制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

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是预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应在总结分析上年度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与执行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对20__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基础、预计重大投融资事项、主要财务预算指标等内容进行分析说明,主要内容参照“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

九、按时报送年度财务预算报告

各企业应在认真做好内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按照预算管理工作要求,于20__年3月18日之前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向区国资公司和行业主管部门预报20__年度财务预算报告,企业财务预算报告除报送合并预算报告外,还应当附送企业总部及与二级子企业分户财务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包括年度财务预算报表及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财务预算报告在20__年统一格式的基础上,增加长期投资预算附表。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前言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建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能够使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是高校发展的主要途径,对其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水平,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1.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

高校财务预算即以高校的财务支出计划等为对象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平衡收支的主要手段。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较多,不仅包括对财务支出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对预算审批以及编制的管理,将其用于高校中,能够为高校财务环境的优化带来帮助,是其长远发展的基础。

1.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原则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收支平衡指的是相对平衡,不要求收入与支持完全相等,但两者之间不能存在过大的差距,从长期的角度看,两者能够达到平衡的水准,这样才能使高校的财务状况更加合理。

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是以财务预算管理为主要功能的系统,是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项信息化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而言,具有效率高、技术性强的特点,对系统进行设计,并保证其能够顺利实现,是当前高校必须关注的主要问题。

2.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

2.1.1系统流程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所实现的预算,应由外部财务账务系统录入上年实际值,并以项目数据为主,进行预算分配与调整,将三者结合,形成预算数据。预算数据进行预算统计、执行查询以及预算分析,能够最终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最终完成预算工作。

2.1.2系统数据

系统数据以总收入支出预算为主,其中总支出预算主要包括教育支出A算与其他预算,而教育支出预算则包括单位经费预算。机动费预算以及其他预算等。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将上述数据进行综合全面的体现。

2.1.3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应包括系统管理、预算设置、预算分配、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以及统计分析几大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应包括用户及权限管理等,从系统不同功能的角度入手,实现对系统的全面管理。预算设置模块的功能在于实现对各个项目的设置。除此之外,其他模块各自具有其功能,通过互相综合与统一,实现预算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大模块中,以预算的设置、分配、调整、执行与统计为核心部分。

2.1.4数据库设计

系统功能的实现需要数据库的支持,不同功能模块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不同,以教育支出项目预算为例,其功能在于实现对未来教育支出的估计,其数据库的设计应通过Qsb字段来实现3]。

2.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实现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可采用Sybase PowerBuilder 12.5+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来完成设计,模式以C/S为主。

2.2.1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在上述设计方法的支持下,不同功能模块的实现方面不同功能,以系统管理模块为例,其中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的内容,在实现过程中,用户对系统的登陆以及对信息的查询,应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的形式来完成。系统支持用户对信息进行更改,同时也支持用户自行更改密码,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权限应与管理员权限分开,在系统中,管理员具有更大的权限,能够实现对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对权限的设置等。

以权限的设置为例,可以通过相应流程,获取用户编号,在此基础上,查询权限表,如不允许该用户访问,应在权限表删除用户权限,用户密码的更改相对简单,用户可以自行操作完成。在年度预算的设置过程中,用户可以进行到预算表窗口,点击使表格呈现可编辑状态,继而将年度数据输入,并进行结转,完成下一年度预算。

2.2.2功能模块实现要求

为保证用户能够实现对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必须确保系统具有完善准确的操作提示,用户的每一步均能够按照提示来完成,以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效率。但同时,也要限制用户的操作,保护系统安全。除此之外,为使预算表能够从电子形式转化为纸张形式,系统还应支持导入与导出功能,并设置打印功能,保证在打印之前,用户能够预览打印效果,避免出现打印失误。

3系统测试

为保证系统功能全面,应从编码阶段、功能阶段以及投入运行阶段出发,实现系统测试。

在编码阶段,应确保其编码的准确性,避免其中出现错误,以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打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在功能阶段,应确保各项功能的设置能够全面覆盖的高校财务预算的方方面面,同时能够保证用户可以对系统进行顺利的使用,应加强对用户的提示,并完成权限设置等内容。测试应针对上述内容展开,保证其全面性与合理性。

在投入运行阶段,要对系统功能的实现问题进行测试,观察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预算工作,同时观察其他方面的功能是否符合最初设计要求,最终达到提高系统应用可靠性的目的。

4结论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基础,是高校工作信息化的主要体现。设计与实现应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即保证系统中全面涵盖高校财务预算有关的种种工作,同时应坚持可靠性原则,通过系统测试,分别判断系统每一设计环节以及每一功能实现的可靠性,以此确保系统功能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薛辉,汪玉琳.基于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价值工程,2012,07:161162

[2]王青,刘沛.基于THINKPHP技术的高校财务预算系统开发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3,07:101103

第3篇

(石家庄市城市水系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房地产企业不仅具有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同时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正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性质与企业独有的特性,以及其面临着的巨大风险,所以其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现金预算和损益预算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预算的两个部分。文章就主要对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采取预算工作展开分析。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财务预算;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069-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靳兴德(1967-),男,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本科,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方向。

引言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的预算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计划,包括了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则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作出的现金流量安排,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资产负债表的预计。

一、财务预算管理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必要性

房地产开发的根本目的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经营活动中,为了取得提高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活动视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而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房地产企业具备一条主线,从而将房地产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与其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进而提高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财务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房地产企业初期所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的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从而实现房地产企业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的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房地产企业内部的资源,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进而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

资金预算和损益预算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的两大部分。损益预算能够体现未来一定期间内,企业预计的生产经营成果和分配情况。而能够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来一定期间内现金收支情况的,则是资金预算。

1、损益预算

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税费预算等是损益预算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通行办法中规定房地产销售收入的确认要符合如下条件:取得竣工备案表,并且商品房竣工验收合格;商品房销售合同已经签定,销售收入已确定;商品房的相关成本得到科学合理的计量;客户对商品房进行验收后,办妥相关商品房移交手续。营销部、工程部、成本管理部等各部门共同合作,为财务部门提供信息支持,才能高效完成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而税费预算包含范围较广,有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这些都跟项目管理和收入成本预算有直接关系。

2、资金预算

通过财务预算,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合理规划与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预算是由现金流入预算和现金流出预算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现金流入包括银行贷款、销售回款等。销售政策、市场环境的约束是制约销售回款的重要因素。而工程进度和银行信贷政策是制约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出的重要因素。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编制财务预算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财务预算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可以预计的财务状况,二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不能认为财务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一个部门的任务,这些应该是由财务部门牵头,由多个部门合作完成。比如在取得土地前,营销部就应开始预计销售价格,通过产品市场定位和利润预测,来确定最终的拿地价格,而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所有相关成本,可以通过取得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相关税金等方面进行归集,并在项目设计、营销策划、财务预算、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等多个环节中进行反映,在这些环节中需要公司多部门进行配合,才能完成一项较完整的财务预算。

2、财务预算准确率相对较低、成本项目分解不够科学,执行力不够

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定和执行不尽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制定财务预算时缺少客观性,没有认真分析企业明年的计划和财务状况,使财务预算在编制目标分解与实际的经营情况相脱离,导致二者存在重大的偏差,忽略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点,相关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和营销策划等重要工作流程,这样做出来的预算在执行时与实际的情况偏差较大;二是因为各个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力不够。

3、项目开发预算、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财务预算,三者直接缺乏联系

不确定因素较多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大特点,其中开发周期长就是其中之一。在此条件下,编制财务预算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财务预算编制任务在能够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经营状况的同时,也能够综合反映项目开况。当前,套用传统的预算方式仍然是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做法。其通常采用单独预算的方式来完成年度经营计划指导下编制开发项目的年度预算。这样,就无法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开发期这一不确定因素,并且也存在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出现。

四、加强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应用途径

1、编制恰当的项目预算

由于企业不恰当的项目预算,会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短缺,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等情况。企业应当在实施项目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全面考虑项目的整体情况,制定出恰当的项目预算,让各部门进行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作用,让项目的收益最大化。

2、加强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合理的估计现金预算和损益预算

房地产开发项目预算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综合地价、项目研发费用、建安工程费用、前期手续费等,通过收入成本的预算将现金预算分期进行规划,同时做好筹资准备。为此,针对该情况,各个业务部门应密切配合财务编制预算,成为必然要求。根据各部门性质,具体分工如下:

2.1营销部门负责资金预算方面的一些具体工作,包括销售费用预算、销售回款预算。而涉及编制地价支出和工程建设资金支出则由前期开发、工程管理部门负责。财务部门则需要编制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支出预算和税费支出预算。最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是编制培训费和人工成本预算等。

2.2根据房地产企业产品核算周期长,收入确认制约因素多,成本项目具有特定性的特点,应从取得土地前开始,就请营销策划部进行初步的预估地价、净利等指标,再通过项目部、设计部、营销策划部和财务部等相关业务部门一起对开发前期、中期、后期的收入成本分期进行预算,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损益预算。

3、加大分析、考核财务预算的力度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开展实行,是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想要强化企业的管理,就必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为此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实现企业的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是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方法。企业各部门在工作中,尤其是在房地产建设和销售的工作中,必须切实落实好预算工作,按照预算范围开展经济活动。采用“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为原则。把企业的方法策略运用到执行的过程中,保证预算政策的严格执行,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施反馈预算执行情况,最终形成全方位控制、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体系。

4、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

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在项目事前通过财务管理对各项工作进行控制,制定发展目标;在项目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始终保持所支出的资产都在预算的控制范围之内,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事后,对该项目做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吸取好的方面,分析错误的地方,找出原因,以防在下一次的项目中再度出现。

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决策正确与否离不开好的财务预算。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以控制现金流为主,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与考核,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以保证财务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财务预算,做好财务预算并严格执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实现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文斌.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改革[J].城市开发,2013(25):162-163.

[2] 常书娟.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财税科技,2012(18):212-213.

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作为管理会计理论主要内容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要件。本文主要结合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财务治理理论,阐述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企业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所谓预算,就是提前把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财务预算管理一般是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它把企业的计划、执行、监督、评价及生产经营功能融为一体。可以看出,财务预算管理就通过预测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根据对多家企业的调查,得出了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方面性。一是指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来完成,设计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中间任何环节的变动都会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指财务预算管理活动存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比如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支出、员工的绩效评价及奖励机制都需要提前做好预算。三是指预算管理包括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预算、所投入的资本预算以及财务预算。

2.制度性。财务预算管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要通过预算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使其成为企业常规的、永久的、科学的制度,而非松散的管理手段。财务预算一般根据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等为根据作出相应预算,紧跟市场变化,不会与市场脱节。财务预算还要分配好企业的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权分立”(领导决策权、员工执行权、人员监督权),这样才能保障整个企业管理朝着有序化方向发展。

3.宏观战略性。财务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的宏观战略为导向,不能脱离了整个企业的管理。否则不但对企业起不到推动作用,反而会阻碍企业正规化发展。

4.整体性。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和奖惩各个环节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管理企业上下方向的;与此同时,平衡的各个部门是相互联系的,一个部门没有完成预算目标,就会对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造成影响。

5.合理性与科学性。现代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相较于传统企业,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因为预算主要是建立在实际调查、先进的精密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

三、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强化企业各个部门的整体一致性

财务预算设计好之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实现企业预算的最优化。如果各职能部门各自开展相关活动,往往会出现矛盾、内部争斗现象,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财务预算具有整体性,能够把各部门结合到一起,强化整体意识。

2.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一旦制定好财务预算,就要开始实施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就转化为了控制过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经济活动按设定的计划开展。但是市场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执行能力,可能导致与财务预算有所差别。此时,相关负责人应该将实际情况纳入考虑范围,根据预算提供相应的监控手段,使企业活动步入正常轨道,增强其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预算对企业来说有强制力,因为它提前划分了哪些项目可以投资、哪些项目不可以投资,企业就要按照预算就行经营活动,如果随便按照临时计划进行活动,那么财务预算就流于形式,不会发挥其真正作用,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降低了,因为多数部门并不会按照预算行事。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它能够把企业的所有问题融于一体,然后进行有效的控制。

3.方便员工的绩效考核

企业现在普遍实行绩效考核,用来衡量员工是否该加薪或晋升。企业的绩效考核程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使其分落到每个职工的头上,让每个员工各自承担相应职责。而企业预算正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指标,那么以企业预算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就可以绩效考核提供一个导向性的作用。 具体操作就是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价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成效,合理分析不足之处并提出改善措施。

4.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奋斗目标 “看得见”

企业各职能部门通过集体商量、相互平衡来制定企业的预算,他们各自的预算其实就是企业总体的一个分解,所以企业总预算的顺利完成依赖于各职能部门的预算完成。 也就是说,企业财务使各个部门的奋斗目标“看到见了”,比如预算完成就说明奋斗目标实现了,若果没有完成预算就说明没有实现奋斗目标。既然企业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预算,然后形成企业总的财务预算,那么他们的预算执行就是实现自己的承诺,这使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加具体,从来更具有可检测性,在一个职能部门出现偏差时,及时改正,引导其回到原计划的行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整体化与系统化,可以通过提前预测降低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风险,这样不仅满足个人利益的需求,还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要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与全方位监督的意识,将预算意识深入到每个职工心中,采取相关措施,保证预算的实现。加快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是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第5篇

财务预算是对业务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数字化,它沟通、连接了发展战略与具体经营活动。财务预算管理能够降低决策的盲目性,规避决策风险,努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使经营战略得以正确贯彻实施,长短期业务发展计划得以衔接。因此,财务预算管理是经营发展的重要保证机制,是对经营过程的有效控制机制,通过及时监测反馈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而调整经营战略或预算目标,发挥财务预算引领经营的作用。

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工作由“被动核算型”向“主动管理型”转变的一项突破。传统的财务工作以核算和事后监督为主,谋划经营管理的主动性不足,而财务预算管理则要求在预测经营活动的基础上,主动规划筹资结构,合理安排资金运用,对一定时期内各项财务收入和支出结构、经营成果等资金运动进行谋划,处理好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资金成本和风险的关系,有力防范财务风险。

江苏省分行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

江苏省分行为推动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型创新,于2011年起开始酝酿、试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2012年正式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预算、收支平衡、实事求是、公平透明”的原则,对各项财务收支进行预测、决策和目标控制,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调整、考核及监督等管理活动。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利润预算、业务管理费用预算。

利润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将各行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利润预算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本行业务经营发展策略及阶段性经营目标;近年来贷款投放规律、存款规模变化规律、收贷收息情况、资产质量状况、财务费用水平等业务经营特点,历史财务收支状况和规律,以及本年影响变动因素;本年贷款投放计划、存款组织计划、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发展计划;根据业务发展、客户营销、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安防建设等资金需求,编制的业务管理费、业务招待费和宣传费开支计划;重大经营事项安排、机构人员增减变化等其他可预见的特殊因素。业务管理费预算内容包括人员费用、基本开门费用和绩效挂钩费用,编制依据主要包括财务费用历史支出规律、当年业务经营发展情况、业务管理费绩效挂钩分配方案精神。业务管理费预算实行“三个分开”,即省、市、县行分开,基本费用与激励费用分开,个人费用与公用费用分开。实行省行机关、二级分行机关、县支行分开编制,较好地保证了费用向基层倾斜,向业务倾斜。包括工资、住房补贴、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失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工资和住房补贴按照上年人力资源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计划数列入预算;职工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按照不超过上年工资科目支出数的7.5%列入预算;工会经费按照上年工资总额的2%列入预算;职工教育经费、失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按照上年度实际支出数列入预算,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上年工资科目支出数的2.5%,失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计提标准不超过当地统一标准及总行有关规定。当年新增工资及配套人员费用可单独调整预算。基本开门费用即“业务管理费”科目除人员费用以外的公用费用中刚性支出的部分。基本开门费用根据各行上年实际刚性费用支出情况,结合物价水平和地区差异,按照一定的增长幅度,由省分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核定二级分行、县支行的基本开门费用预算。省分行拿出一定的业务管理费与各行业务经营绩效进行挂钩分配,各二级分行根据本行制定的财务费用绩效挂钩办法进行辖内的费用分配。各行在编制业务管理费预算时,依据财务费用绩效挂钩分配办法,充分考虑本行当年业务经营发展情况能够获得的绩效挂钩费用。采用“由下至上”编制、“由上至下”审核下达的方式。每年1月份,各县支行编报利润预算和业务管理费预算上报二级分行,各二级分行编报全辖汇总的财务预算上报省分行。省分行根据全省业务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要求,审核、下达各行财务预算。

为维护财务预算的严肃性,规定了财务预算一经下达不得擅自调整。只有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系统内部重大政策或目标任务调整等情况下,详细说明原因并经省分行审批后,方可调整财务预算。为确保业务管理费向一线倾斜,防止机关挤占基层费用预算,规定了市、县行之间不得调剂业务管理费预算,确需调整的须经省分行审批同意,还要求各二级分行公布辖属各支行业务管理费预算,接受各支行监督。

利润预算由各行层层分解预算目标,积极组织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序时执行预算。按月对利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召开利润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利润预算执行动态。分析实际利润与预算的差异,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纠正利润预算的执行偏差。业务管理费预算的执行遵循“保人员、保开门,序时列支、均衡实施”的原则,机关不得挤占支行的费用,公用费用不得挤占个人费用。基本人员费用主要用于工资、劳动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工会经费等各项人员支出,在个人费用未得到全额保证的情况下,不得开支公用费用;基本开门费用主要用于开门营业和办公的刚性费用支出,其他具有弹性的公用费用支出不得挤占基本人员费用和基本开门费用;绩效挂钩费用主要用于业务发展、客户答谢回访等,根据绩效挂钩费用激励方案进行合理分配,激励各行提高经营效益。业务管理费预算实行按季序时控制和限额授权控制。按季序时控制,即各行每季末业务管理费实际列支数不得超过当季的序时控制数,当季的序时控制数=业务管理费预算总额÷4×季度。限额授权控制,即限额以上的业务管理费开支必须经财务审查委员会审批,不得化整为零,严禁先支后批等逆程序操作行为。

财务预算的执行率和准确度纳入二级分行分管财会副行长、委派财会主管、支行副行长兼会计主管履职考核,上级行通过财会检查、损益表分析、经费报账制系统监测等方式对财务预算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为防止预算编制单位从自身的短期利益出发,对业务经营预测有所保留,瞒报利润预算的行为,对年末实际利润超过利润预算5%以上的部分不予认定为超额利润。

财务预算管理的成效分析

形成了良好的预算管理文化氛围。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引发各行经营管理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各行显著增强了财务管理的责任心和合法合规意识,增强了对财务民主管理的参与意识,财务资源分配更加向业务倾斜,向基层倾斜,绩效挂钩费用分配到支行的比例达6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各行积极根据财务预算组织、安排经营活动,自主平衡收益和风险,自觉优化资源配置,经营决策有了科学依据和导向,使业务经营与财务管理紧密联系起来,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截至2012年4月末,江苏分行实现账面盈利9.47亿元,同比增盈2.27亿元,增幅31%;各项贷款余额989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273亿元,比年初增加52亿元;一季度在总行经营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二组第一名,财务预算管理对业务经营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对经营管理活动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各行通过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对比实绩与预算的偏差,深入剖析偏差原因,对关键预算指标和进度进行预警,并在业务经营分析会议上通报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适时调整经营活动。2012年4月末,全省13个市分行实际利润进度均达到33%以上,业务管理费支出进度均控制在33%以内;而去年同期仅有9个市分行按序时进度完成利润,3个市分行业务管理费开支超进度。财务预算管理通过事前预算、事中实时控制、事后分析调整,对偏离预算的项目予以重点监控和对策研究,预算控制作用体现到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有力促进了经营目标的实现。

促进了财务费用的规范开支和均衡序时实施。在财务费用预算的执行监测中,发现了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超过控制比例,会议费、差旅费、公杂费等公用费用开支较高,市分行分配到县支行的绩效挂钩费用比例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分行及时督促有关行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预算进度和支出项目,并结合日常财会检查,对公用费用开支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纳入委派财会主管履职考核,进一步增强了费用预算的严肃性和指导性,增强了费用开支的规范性、均衡性。通过实施财务费用预算管理,各级行严格遵守逐级审核、序时开支、限额授权等规定,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4月末公用费用占业务管理费总额的比例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个百分点,职工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非必要的费用开支得到压缩,进一步推动了财经秩序和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

财务预算管理的改进方向

预算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农发行财务预算管理主要采取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传统的预算方法,有时未充分考虑预算期内经营形势的影响变化,甚至会延续上年基数中的不合理因素。应进一步探讨应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科学方法,对成本费用按照习性分类,分析量本利之间的关系,运用现金流量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差额分析等技术,按照预算责任范围划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责任中心等控制预算,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第6篇

关键词:预算 管理 经营

财务预算是一个企业对未来一段时期里财务状况的反映,能够对企业的运行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做一个规划。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十分必要。我国各企业也开始逐渐重视企业预算管理部分,将其作为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企业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起到很好的促进改革作用,也能够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模式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企业在财务预算上有了良好的规划和管理,不仅对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有很大的提高,对于企业的其他综合能力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

企业中,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财务收支状况的预算。包括各项现金以及物资收入支出的预算。一般分为年度、季度、月度等三种预算形式。财务预算的内容需要涵盖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这些内容需要进行系统地操作规划,有具体制度的支持和管理。因此财务预算管理还包括了对企业支出费用、销售环节、投资经营、资金物品等方面的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既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它是企业管理的众多环节的其中一个,也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运行情况把握的方式之一,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财务预算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当企业的财务预算做出来后,需要让企业的子公司的下属机构按部就班地执行。因此企业财务预算也是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执行度的一种方式。在制定的预算目标中,各子公司及其下属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去达到,并且都有各自的分工,这在预算中必须体现出来。可以说,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可以对企业经营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将企业的运行状况通过数据和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分析,对于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有非常好的效果。企业财务预算的制作,不仅是对企业预期的经营状态的预测,也是一种导向。能够让企业明确经营目标以及确认达到的方法。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的投资进行审核,让企业的资金运用更加合理科学,还能够让企业对于自身的资金流向进行平衡。对于盈利丰富的部分以及亏损的部分,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综合平衡。同时在企业财务预算的实施中及时进行纠正,实施力度以及实施的方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因此企业财务预算能够促进企业良好的运行,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利保障,也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务预算的基础工作不仅是财务预算管理的辅助工作,也是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财务预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很多内容,既是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需要。

1、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企业的员工培训是很必要的一个环节。任何新进的员工都需要在上岗前进行培训,只有达到了一定的业务要求才能上岗,同时,已经在岗的员工也需要进行再培训,增强其对岗位业务的熟悉度和深度。总的来说,员工培训不仅是员工达到岗位业务要求的必要保障,也是培养业务骨干的重要方法。因此,需要联系国家相关制度,以及行业相关情况来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业务熟悉了的员工也需要请专家进行骨干培训。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加强员工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能够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员工只有从原理上明白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操作方法,才能够更好地配合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2、制定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基础的工作就是制定相关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且有足够的监督管理机构来确保这些管理制度能够确实有效的在企业贯彻。同时,需要对公司的各项消耗进行规划。包括影印、书写等各项办公耗材的使用情况。对这些数据要进行规范的整理和记录,对消耗记录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做到勤俭节约,降低办公成本。这些标准必须符合企业各部门的办公特点,尽量地做到科学合理。

3、做好企业数据管理工作

企业的各项运行、生产数据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记录和管理,这不仅是企业工作的记录,也是做好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只有对企业的各项数据的记录工作,才能够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也就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财务规划。做好企业的数据管理工作还有利于健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其特点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数据能够真实地反应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运行情况,对于生产效率高消耗少的部门,可以予以奖励。有了详细的数据,也方便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管理,有据可依,尤其是每半年一次的财务审核。真实有效的企业数据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信息来源,也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运行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

1、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到让员工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知道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员工的支持,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保证该制度的实施。因此需要让员工树立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理念,让他们从日常的行为中减少对生产、办公产品的消耗和浪费,从过程中减低企业运行成本。还需要对国家各项相关制度进行普及,从这方面对企业运行成本进行严格的把关,进行控制,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最后还需要设立一定的监督管理机构,对各部门各环节进行监督,并将监督结果与员工的薪资相联系,确保制度实行力度,同时还可以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对于好的建议予以采纳并对提出的员工进行奖励。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为合理编制财务预算提供可靠依据

财务预算要实事求是,根据企业运行的实际状况来进行编制,因此需要对企业的规划以及历史的运行数据有一定的把握。财务预算的目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资金和物资的合理规划。财务预算就是对资金和物资进行规划的过程。通过财务预算的合理规划,能够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布置。这样有利于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和经营目标的完成都有重要作用。

3、实行全员管理理念,逐层预算审核机制

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时,从基层部门开始,做好本部门的预算工作并上报,再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核修改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运行情况了解,能够确保预算工作的准确合理。在上报后,财务部门再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进行研究处理,分类整合。财务部门在企业整体经营的高度进行规划,能够对各项支出进行平衡。对于比较大的投资和开支需要提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决策。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财务预算管理标准。例如对企业生产经营等环节的预算,需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控制。

4、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需要有一定严格的程序进行。首先要企业领导提出企业的年度季度目标,按照这个目标进行财务预算。其次企业各个部门要根据这个总体财务预算,联系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部门的预算情况上报。然后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财务预算情况进行归纳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审核。相关部门在各部门的预算基础上编制总体的预算材料。审核通过的财务预算在本部门开始实行,并且及时对执行情况及部门运行情况进行反馈,便于进行局部调整。

5、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并进行合理奖惩

根据已经审核通过的财务预算,各部门实施后按照规定对相关部门上报本部门的运行情况。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将奖惩落实到个人。争取做到对企业运行各环节的管理都能够严格把关,让部门和员工重视预算的执行情况,争取能够没有误差地按照预算进行部门的业务工作。

四、结语

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也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力度对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不仅是企业运行环境的要求,也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因此,在企业的日常业务工作中,要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一定高度,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祥国.浅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大陆桥视野,2010

[2]李磊.浅谈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J].河北企业,2010

[3]财务预算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及使用会计规章制度全书[M].人日报出版社,2006

第7篇

[关键词] 预算控制 财务预算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辅之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和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由于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其预算控制比一般企业的预算控制更为复杂,在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前提下,构建合理的预算控制系统、保持集团母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制力,对实现集团整体的价值目标非常重要。

一、预算控制的含义

预算控制是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利用预算实施对行为和业绩的控制活动。预算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预算控制是将整个预算系统作为一个控制系统,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控、预算评价和奖惩形成一个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系统;狭义的预算控制主要指广义预算控制中的预算执行监督与预算评价和奖惩两大环节,即仅仅包括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本文将从广义方面对预算控制进行探讨。

二、集团预算控制的特殊性

由于企业集团多层次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多级的产权主体特征,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与一般的单体企业之间相比就更加复杂。

1.集团财务预算控制的主体是集团母公司及董事会。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是公司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是出资者财务控制的实施主体,同时也就是预算控制的主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董事会对经营者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控制职能由集团母公司负责,这是由委托关系决定的。

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拥有“底线”。在企业集团这一多法人联合体中,母子公司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母公司不能代替子公司行使各种权利,母子公司通过资本纽带联系在一起,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主体,通过介入子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等权利机构来行使管理权,在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子公司还拥有经营自。

3.各子公司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具有差异。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都是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尽相同,经营状况好的子公司对贷款的依赖相对较小,偿还能力较强,因此财务状况较好;经营状况差的子公司贷款偿还能力弱,因此财务状况就较差。在财务管理方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差异会形成管理上的不同效果;还有自身实力的差别也会造成预算控制执行的差异。

三、加强集团预算控制的措施

预算控制是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预测、试算、平衡、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奖惩等环节。对于企业集团而言,预算控制是进行集团整合,实现集团财务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和管理,实施对象包括集团本部、集团下属企业,以及集团下属企业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1.要做好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主要是解决企业何时需要资金,应通过何种渠道获得资金,以及如何避免不合理支出等问题。在进行具体财务预算时,我们可以采用电子预算。电子预算设置了一系列转换程序,即运用相同的标准,编制具有共同语言的预算。同时,电子预算系统设置了不同的预算形态,使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既轻松又富有弹性。电子预算系统作为一种在线管理工具,具有不受地点、场所影响的优点,可以随时上线运作,使预算始终保持在最新的状态。

2.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首先制定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然后下达给各预算执行部门,各部门再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

3.制订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是让下属公司实现其公司总部提出的保值增值目标的一种有效形式。预算体系把企业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所发生的收支全面、综合地反映出来,便于公司总部全面了解下属公司实现其保值增值目标的过程,从而给集团公司提供一种强有力的资信保证,通过预算体系,使企业能全面掌握其实现保值增值的可能限度。同时,预算体系明确界定了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使每一个预算责任主体有了自身的利益从而引入动力机制,使每一个预算责任主体有了自身的责任从而引入约束机制。

4.预算松弛问题的防范。人是全面预算的制定者、全面预算信息的利用者、全面预算的执行者,也是全面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贯彻“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理念,从员工的价值观念上减少预算松弛的做法。最近国内提出“联合确定基数法”,即将编制全面预算的基数纳入一个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程序,使得人自动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或资源耗用量和盘托出,使自报数刚好等于实际数,才能获得最高业绩奖励。

5.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及奖惩。在预算期结束以后,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对集团预算目标实现程度、各成员企业和部门预算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与评价;同时,要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预算执行好的成员企业和部门要进行奖励;对超出预算的部门要让其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从而使下一年的工作更好地展开。

参考文献:

[1]林素梅: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财经研究,2007,10

第8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精细化 重要性 基本要求

一、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基本要求

(一)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完善

我国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表述内容和表述方式不够严谨,使其可操性受到限制。在已经的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的有关会计准则中,除了引言、定义、应该披露事项及其附则外,会计准则核心部分就是确认与计量问题。在确认和计量问题上,有些规定过于原则,使会计准则的应用加大了人为调整的空间。 例如:在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中,符合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的条件是以下四条中的任意一条:(1)使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延长;(2)使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增加;(3)使产品质量提高;(4)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这些条件是做出确认判断的标准,但过于原则,可操作性较差。类似的规定和判断标准应该在概念结构中进行阐述,将其融入具体会计准则的正文中描述过于勉强,而且影响了准则的严肃性。

(二)合格的会计人才队伍培养

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充足的、合格的会计后备人才,是中国会计职业发展的长远之计。教育的目的是面向未来的,但教育的过程却是滞后的。因此,一定要以超前的意识,不断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学生同时掌握国内和国外的会计理论、方法与准则;要转变教学的思路,改变当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实干精神;要注意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引入到课堂中,大大缩减简单的、重复性方法所占教学和习题的时间,增加课程的含金量,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合格的会计审计人才。

二、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的重要性及其延展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在整个会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时、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也是衡量一个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

当前,我国社会监督体系尚未健全,不少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信息资料失真,不能客观、真实、明晰地反映和披露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资本运营状况。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对于克服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形势恶化有着根本性作用。

三、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具体体现

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在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具体体现有:预算精细化、资金精细化、财务分析决策精细化、投资与融资精细化、固定资产与存贷精细化、现金收支精细化、无形资产精细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精细化、成本费用精细化、收入利润精细化、审计精细化、税务精细化、并购与清算精细化、财务报告精细化等十四项主要内容。本文着重从预算精细化、现金与应收账款精细化、财务报告精细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预算精细化

预算精细化是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的第一步。预算精细化具体体现在财务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超支这三个部分。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单位领导首先就要确定经营预算目标,财务部制定财务预算编制办法和原则;然后,进行审阅预算,修改预算;最后,保存预算编制资料。针对预算调整,工作流程应该是预算调整提出、预算调整实施、预算调整资料保存。如果出现了预算超支,就要进行预算超支分析,形成预算超支对策,最后执行预算超支对策。

(二)现金收支精细化

现金精细化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具体有现金付款、储备备用金、借款、现金清查等主要内容。首先,相关部门申请付款;再审核付款凭证;审核通过,支付现金;最后编制相关凭证及报表。此外,对于储备备用金、借款和现金清查事项都应该进行精细化操作,以达到现金收支精细化。

(三)财务报告精细化

财务报告精细化主要有财务报告编制精细化、资产负债表编制精细化、现金流量表编制精细化、利润表编制精细化等这些主要内容。下图1是财务报告会计精细化示例:

图1 ×××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表

第9篇

关键词:医院 财务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将行动、业务、资源、组织战略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是对医院财务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院间的激烈竞争,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医院运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医院需要努力承担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还要有经济效益。建立并实施医院财务评价制度和绩效分析是一个增加效益、加强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做好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改善医院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对改造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重新构架医院组织结构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医院财务绩效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部分医院已经根据自身的需要实行全成本核算,但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核算体系。因此,在经济活动分析和医院财务管理中缺乏真实的、有力的信息资料供决策参考,财务会计和科室核算是分离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办法得到成本数据,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没有真正用于指导经营活动和指导经营决策,只能支持内部管理激励分配。

(二)财务绩效分析制度还不是很科学

一些医院财务绩效分析评价制度指标体系的选择缺乏均衡性,选择还不够合理,公立医院比较重视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因素,轻视传统财务指标,而民营医院则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一些医院财务绩效评价分析制度还有待完善,分析方法没有系统性,这样就会出现指标体系的与目标值发生偏离的后果,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考核数据的收集。另外,对于一些不同的部门,还存在指标设置的不均衡情况,从而出现“责任大的部门考核结果较差,责任小的部门考核结果较好”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

(三)由于医院财务监督管理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财务绩效管理不高

随着医院经济市场化,医院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医院财务管理内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违法违纪案件还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医院还不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例如忽视事前的预防控制偏重于事后控制,一旦遇到违规行为才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一些医院还没有建立约束机制和自我防范,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财务控制的评价制度还没有建立。一些医院比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事前控制和预测很少,奖惩标准不太分明,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结合实际,偏离了控制重心,从而造成医院内部控制不切合实际。

二、针对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优化策略

(一)健全高效的编制机构

要想编制好预算就需要有高效的预算编制机构,因此,要认真做好预算编制机构的改革。医院可以成立预算委员会负责对预算管理的确定、平衡、审核、指导医院预算草案。可以成立以财务处为主的预算编制机构,审核确定责任,编制医院的综合预算,统一掌握预算编制标准和政策,全权负责预算编制工作。部门内部要做好各级财会人员和各级经济责任人上岗培训工作。同时预算工作的制定者还要接受各部门和医院预审委员会的监督。

(二)建立适用、科学的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医院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决定着价值取向和评价系统指标体系的核心因素。评价指标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医院考核内容的载体。绩效评价系统衡量各基层的绩效是否准确,决定了其他绩效职能能否更好地发挥作用。健全和完善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要能够反映财务绩效的重要方面,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够在具体评价中使用,方法要容易和简易操作,数据容易获得,评价指标内涵要明确。因此,指标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的选取要包括潜在的财务绩效,更要包括已表现的绩效,例如质量绩效水平、经营水平等。其中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包括收入成本率、业务收入结余率、净资产结余率等指标。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用来反映医院在资产总额中资产负债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方面。资产运营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用来反映医院存货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是通过分析流动资产与医院业务收入之间的比率,来反映资产使用情况。

(三)应当建立预算绩效的后评价制度

建立后期评价制度能够及时对本期预算项目进行总结,还有利于下一期预算项目的管理。评价和衡量预算项目是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章制度,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能实现其预期目标、达到原有的投资规模。后评价的作用的关键取决于经验总结在预算项目中被应用和采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芬.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金融经济,2009(3)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预测 财务控制 财富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63-02

在现代企业管理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财务管理系统是其中尤为关键的子系统,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活动,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有日常的科学精细管理,更要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因此,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为核心,以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财务控制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财务预算为前提,做好事前预测与规划工作

预算化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信息经济,市场风云瞬息万变,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要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市场对现代企业的要求,根据市场信息,结合企业特点,制定出战略性财务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对策,使财务管理从被动应付和机械算账向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转变。

企业财务预算是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经营决策和目标规划的财务数量说明和责任约束依据,它侧重于利润效益,注重诸多动态因素,具有高度的总括性,涵盖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以财务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一切经济行为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来展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政策,强化财务控制,从而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借以推动各项经济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效益化。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围绕目标利润编制财务预算,巩固财务目标在企业计划指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2.落实财务制度,实现财务预算,提高财务的控制能力。财务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的各项经济行为都必须充分考虑财务预算的要求,即围绕财务预算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所涉及的范畴就是财务管理的范畴,从而形成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局面。为保证财务预算的顺利实现,企业还应当加强对财务预算各子系统的控制和约束,如成本控制系统、存货控制系统、期间费用控制系统等。在成本控制中,对于变动性成本可采取标准成本或弹性预算进行控制,对于固定性成本可通过制定固定预算来加以控制;在存货控制中,应当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前提下,科学确定订货次数与订货数量的关系;在期间费用控制中,在节约、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实施定额控制、标准控制或比率控制等方法。

3.依据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兑现财务政策。财务部门的决算工作要和财务预算工作相衔接,并根据各责任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提出绩效考核意见。预算部门要根据各责任部门预算执行差异,及时分析差异发生的主客观因素,适时提出纠偏的财务对策。

4.为了更好地推进预算财务管理,需夯实如下基础工作:

(1)加强财务信息的归集和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预算能力,建立敏捷高效的财务信息反馈机制,保障财务预算的健康实施和管理计划的圆满落实。为此,要推进三大系统建设:财务信息系统。财务部门要在收集会计信息并加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信息收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信息的质量,做到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与储备、生产、销售信息相结合,从而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财务分析系统。建立企业财务分析数据库,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相关部门报送财务分析报告,及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方案。特别是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报送,做到内容详实,数据相关,分析透彻,报送及时。财务预警系统。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财务评价指标体现出来。财务部门应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连续不断地反映企业财务动态变化趋势,客观地表达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预算执行情况,对照相关指标的约束标准,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出前瞻性建议,使财务管理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2)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使预算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业财务部门要做到依法理财,严格执行财经法规,模范落实预算管理方案,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在财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3)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细化核算单位,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全面的责任会计制度。

二、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制,全面监控企业资金运行过程

资金管理体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资金运行质量的优劣,为此,应做好如下工作:

1.建立资金投入效果保证机制,做好筹融资环节的风险监控。企业的筹融资决策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资金运行的健康水平,因此,企业财务信息部门在重视企业内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应加大企业外部信息的搜集力度,加强市场调研工作,积极参与企业筹融资决策和投资项目的预算论证工作;要进一步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分析与计算,科学分析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融资成本率;在健康安全的资产负债率范围内,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切勿无视风险,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强化在建项目的过程监控力度,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实行项目决策责任人制度,决不允许出现集体负责而无人负责的现象。

2.优化资金结构,抓好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科学合理的运用资金是企业资金效能最大化的前提。财务部门必须测定最佳的资金分配结构,坚决杜绝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力求保持资金的合理流动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一步加大货款回收力度,建立客户信用风险测控制度,适时调整其信用等级,为销售业务的发展提供真实全面的客户评估报告,及早化解坏账风险;建立以货币回笼为核心的销售目标责任制,绝不允许不良销售现象的发生;要及时对资金运用结构进行战略调整,为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3.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循环机制,加强资金流转风险监控。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部门要集中调配企业资金,合理有偿使用。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资金管理方式,拓展资金成本核算内容;必须保持合理的筹融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努力降低筹融资成本;规范自身融资行为,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维护企业市场形象。

4.把握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实现企业自身滚动发展。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监督,防止片面地流入工资福利、非生产经营性投资等方面;合理确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为企业自我滚动发展积累资金;认真落实资本保全制度,管好用好资本金。

三、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产品的盈利空间和其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因此,确立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要做好如下工作:

1.找准成本控制关键点,实现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全程监控。在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发挥财务部门的信息优势,运用量本利分析法确定合理的产销量,以求得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减少产品积压带来的资金浪费;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从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出发,寻找既能提高产品性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又能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财务部门要全程监控产品成本管理过程,杜绝成本浪费现象的发生,从源头抓起,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财务部门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2.拓展成本考核范围,建立以财务控制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财务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拓展成本考核范围,既要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还要核算质量承诺成本、责任履行成本;既要核算产品售前成本,还要核算售后成本;既要核算产品有形成本,还要核算无形成本。在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上,变定额成本核算法为目标成本核算法。在成本管理重心方面,从侧重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成本控制,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化小成本核算单位,设立责任成本控制中心,财务部门要利用其掌握的财务信息对各责任中心的绩效进行全面的、权威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内部各成本责任中心间可模拟市场交易方式,以市场价格为计量尺度,对相互间的耗费如原材料、燃料、动力、半成品、产成品等均以其市价为计量标准,核算各自内部成本和利润,并将利润完成情况与其劳动报酬挂钩,真正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从而增强职工市场观念,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四、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促进财务运行机制的科学高效

企业的期终决算一定与其财务预算相衔接,根据各部门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提出绩效考核意见。在具体方式上可采取月度考核预算、季度兑现、年度清算的办法,奖惩到位,真正实现财务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的有机结合。要及时分析财务预算执行偏差造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纠偏方案,使今后财务预算的制定与执行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综上所述,企业要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全面财务预算,划分经济责任中心,并按其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其业绩,兑现其待遇,形成全员关心经济效益的良好局面,达到不断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之目的。不断巩固财务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保障企业财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龚巧莉.预算前馈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基本保障[J].财务与会计,2010(05)

2.吴江龙,刘兴锋.优化财务工程体系,全面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J].财务与会计,2010(01)

3.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再造[J].会计研究,2000(03)

4.李淑红.试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01)

5.单江锋.财务实时控制系统的框架体系[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

6.姚颐,刘志远,李冠众.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会计研究,2007(08)

第1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财务预算 监督措施

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且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均需要大量资金。预算管理被普遍用于现代企业,而广电企业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提前做出决策。本文通过分析广播电视行业预算管理的利弊,提出预算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广播电视行业预算内容

预算是组织进行财政管理的工具,其主要内容是预先列出组织在活动期间的收入以及支出预算,采用货币数字量化表达。广播电视行业的预算内容主要来源于成本费用核算内容,其成本费用核算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节目制作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指与节目制播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节目购置费、道具费、置景费、服装费,化妆费、租赁费、差旅费、餐费、劳务费和制作费等,这些费用的支出由制作节目的频道直接控制。预算内容主要来自直接费用。

二、广播电视行业预算管理方法

广播电视行业预算管理方法主要为定额法以及分钟成本计算法。定额法指按照现行定额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制定费用支出额度,对于广电行业,一般依靠上一年的节目规模和支出成本等作为参照,再根据今年的情况制定预算额度。分钟成本计算法指根据节目播出的时长,按固定的每分钟成本来计算节目的总体成本,进而制定预算。

三、广播电视行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优点

财务预算是现代企业实行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广播电视行业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方面,预算管理是广播电视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必须。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控制预算总额,将预算总额作为参考依据,为企业各营运、制作和广告等部门提供大量的决策支持,并调节制作节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第二方面,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提高广电行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协调各部门关系。通过预算管理的编制、控制和调节等各环节,将广播电视企业的管理机制明确化,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减少因财务原因而发生的责任推诿或争抢利益事件的发生。

四、节目预算的制定和经费的日常控制的矛盾

(一)缺少预算经费导致节目质量下降

大部分广播电视机构对节目的资金投入完全参考预算管理结果,但是部分预算管理过程不够严谨,导致预算资金与节目实际应用资金脱节。因此,部分节目制作过程中面临着缺少经费的问题。由于缺少经费,节目组可能会压缩节目的时长或减少外景,从而使节目制作粗糙,节目质量下降,收视率降低。较低的收视率又使节目广告收入减少,再一次引发节目经费不足等问题。

(二)按定额预算开支的弊端

广电行业的定额预算开支指根据上一年度的成本支出情况制定本年度的预算金额。目前,定额预算已经不适用广电行业竞争激烈且发展迅速的今天,各大电视台在节目成本投入的热情愈加高涨,节目投资也水涨船高。尤其是近年来各大卫视打响了电视剧争夺战和综艺战,电视剧的购买费用和综艺节目制作费用已经较往年翻几番,前一年的节目成本难以为下一年的预算提供参考。

(三)按每分钟成本预算管理的弊端

如上文所述,分钟成本计算法指根据节目播出的时长来计算节目成本。如果只采用分钟成本计算法,那么节目制定人员可能为争取节目制作资金而降低节目质量,延长节目时长。这种情况,导致预算管理无法为收视率较高的节目提供进一步的支持,而对节目收视率低的节目又无所作为。

(四)预算管理与电视收视率及广告收入考核的脱节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定额预算管理和分钟计算法预算管理都存在着不同的弊端,而二者共同的缺陷在于其计算方式与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相脱节。在广电行业市场化的时代,衡量一个节目的优劣和是否有发展前景,其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是重要衡量指标。

五、预算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节目预算管理应加强多方面的考核

对节目进行资金分配前,应针对节目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不仅应涉及到节目的时长和上一年的成本,也应综合收视率、广告收入、业界评审和观众口碑等方式进行考核,对多项数据进行调研并加权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加权的等级,例如,央视与地方台,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的收视率不是一个数量等级,简单的收视率数据进行计算则有失公允。相关的加权方式比较复杂,还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研究。

(二)在工作人员中提倡成本节约

不仅仅是节目制作人员,广电行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拥有成本节约意识。在电视台除节目制作以外的工作中,应尽可能节约成本,管理人员应制定节约激励政策,表彰积极履行节约行为的员工。而在节目制作上,则应尽可能制作精良,该节约的地方尽量节约,该“浪费”的地方应放心大胆地“浪费”,每一笔钱都应花在刀刃上。

六、结束语

广电企业应根据本行业的实际状况,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本文认为,财务预算管理既有其存在的优势,又因为预算管理金额计算有失公允而存在弊端。应通过综合收视率、广告收入、业界评审和观众口碑等方式进行考核,对多项数据进行调研并加权计算节目预算经费,同时也应该在广电行业工作人员中提倡成本节约。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达到预算平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迪.广播电视行业财务管理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

第12篇

【关键词】 财务预算; 预算执行; 预算监督

企业财务预算工作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预算工作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经营期决策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亦称总预算,其余预算则相应称为辅助预算或分预算。全面预算工作是建立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金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利润分配等资金运作所做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始终,如何有效地聚合企业集团内部各项经济资源,并使之形成秩序性的聚合力,即以内部高度的有序化来对付外部茫然无序的市场环境,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而且直接决定着企业集团竞争的成败与经济效益的优劣。

一、财务预算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预算控制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办法,而是一种管理机制。预算控制的根本点在于通过预算来代替日常管理,使预算成为一种自动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预算控制工作支持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效指导资金的运行,使管理层在制定经营计划时更具前瞻性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战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战略是集团经营的总括方针,应该体现在长期预算中,而短期预算作为一种行动的安排,使日常的经营活动和集团的战略部署得以沟通,形成良好循环的预算体系。可以说没有支撑的战略是不具操作性的、空洞的;而没有战略引导的预算,则是没有目标的预算,也就难以提升集团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价值。

(二)分解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使企业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

预算目标是财务预算控制的起点,也是财务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分解为年度经营预算目标、季度经营预算目标和月度经营预算目标。在整个预算体系中,集团预算目标居于最高的统驭地位,也是财务预算工作围绕的中心依据。财务预算使得目标能够更加具体、细化和明确,从而更好地控制企业短期预算目标并及时地调整企业中长期经营目标,这样才能使企业中长期财务目标由理想变为现实。此外,通过企业经营目标的分解有利于责任落实与推动实施,并通过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计划数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三)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明确各个部门的经济责任,使有限的资金获取更大的获利能力

财务预算控制需要把企业经营目标从最高管理层向最低操作进行层逐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收入和支出预算,通过财务预算可将资源分配给获利能力较高的相关部门或项目、产品,从而把经营目标分解到企业内部上下各个科室,使其经济责任更加具体和明确,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更加明确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

(四)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将实际经营成果与预算相比较,并通过预算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做好绩效评估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与财务预算的比对,不仅能及时了解和纠正偏差,同时也能起到业绩评价与责任辨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照责任目标,通过责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为协调矛盾、堵塞漏洞、纠正偏差提供思路;二是通过业绩评价与责任辨析活动,确定各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目标及其各项责任标准值的实现水平,以及不同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对企业整体预算目标的贡献差异,进而为兑现奖罚提供依据。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预算制度未能得到应有重视,使预算工作很空洞

有些企业将预算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一般都是在上年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既没有与企业既定的中远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与企业相适应的预算方法,编制以后随意性也较强,更改的现象比较普遍,使财务预算失去意义,不能成为企业的执行标准和依据。

(二)财务预算与财务目标相脱节,不能真正起到“刚性”约束

不少企业有较好的财务目标,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预算,这些预算表面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先进性,但由于管理基础差,使得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两张皮”,难以对各项费用、支出加以有效控制,造成财务目标与财务预算的严重脱节。

(三)财务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达不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为维护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保障预算实施过程不偏离目标轨道,应及时发现与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与偏差,并为业绩评价提供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预算工作没有全面贯彻,往往只有少数人了解与掌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缺乏监督,没有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各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也较差,造成预算项目、收支额度经常性变动,使得预算支离破碎,无法发挥预算的约束性作用。

三、强化财务预算制度管理的手段

(一)成立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和预算责任体系

成立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负责企业预算编制、审定、监督、协调、控制与协调反馈和业绩考核。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

在预算责任目标划分上,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设置“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个基本层面的预算责任体系。三者目标、责任与权利各自对称,层层制约又层层支持。

(二)全面了解企业的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确保预算贴近实际、真实、完整

企业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应在预算中反映。以日常业务预算为基础,充分考虑特种决策预算的影响因素。首先,确定企业预算期的销售收入目标,应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较大的其他业务收入为预算工作的关键和起点。根据发展规划和目标来调整收入预算:如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项目的开展而引起的企业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专业人才引进引起的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带来的企业收入的增加。支出预算应以制定生产成本定额与核定职能部门费用定额为重点,其中生产成本的定额应明细到各个生产环节的直接成本与辅助成本,如各个部件、各道生产工艺等;生产职能部门费用定额的下达要明确到具体项目,如:部门的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电话费、办公费等。只有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到最基层,才能使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预算的范围之内。因此,在编制、审核预算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和测算,以能确保预算编制或核定的科学合理、真实完整。

(三)严格预算调整条件,完善预算审批、预算调整审批手续

预算不仅是企业运行的方向与目标,更是各项资源配置与使用的行为规范。为确保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公司必须强化预算执行的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与审批程序,以保障各项经营理财活动按照既定的预算目标、标准与进度顺利实施。特别是在预算调整的审批上要从严要求,对预算调整的条件及权限划分作出明确规定。只有当内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企业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调整时,预算调整才是必要的。

(四)加强财务预算监督,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