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

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3-08-06 11:4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

第1篇

一、“学生教学生”教法的现实意义

“学生教学生”教法是让学生扮演“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此法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自觉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此法体现出的现实意义是:1.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学生教学生”教法从地理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着重考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学习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培养学生具备会学习的本领。2.地理教学现实的客观需求。受传统的应试观念影响,目前地理教学情况并不乐观,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比过去有一定的改进,多数学校还是唱“独角戏”,搞“一”字战术即一张嘴、一本书、讲满一节课。“平书式”、“傲羊式”、或干脆考前画圈圈打杠杠的应付教学,再加上小三门(地理、生物、历史)学科,课程基本上都排在第四节和第五、六、七节,学生容易疲劳、分心,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夏季炎热天气,教授世界或中国区域地理时,效果极差。如此情况下,唯有采用优良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人人参与奋发向上的信心,才会解决那种消极被动,死气沉沉的教学局面,使学生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亲身尝试中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吸引力和自己是知识的主人的自豪感”。

二、教学的步骤简述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布置整体预习。

依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把每一节或一框题的教学内容,按教学标题,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提示,学法指导等项目设计一览表,例如《美国》一节第一、二框题列表如下:

然后安排一定时间(最好在课外)让全班同学带着任务、问题去预习,准备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步,分解教学内容,宣布试讲“入选”。

依据学生的智力差别,将全班同学分成先锋队、中锋队、后卫队。布置先锋队学生准备讲重难点内容,中锋队学生准备讲一般性内容,后卫队的学生准备讲简单内容。每一框题安排二到三名准备人选,准备几分钟,待上台前抽签决定上台讲的选手,让每人都有准备和上台讲授的机会。

第三步,讲授教学内容,教师查漏补缺。

按教学内容先后顺序,选手上台教学所授内容,教师作情况记录。每个选手登台后教师立即进行评点工作,有错误的予以纠正,重点难点不突出的加以强调,教法不当的提出优化建议,板图不规范的给予指点,有知识遗漏的进行补充。

第四步,练习检测反馈,评议教学效果。

将结合课标要求设计好的练习检测题,与所授章节知识点相应的题目,打印发给部分学生当堂练习检测,老师抽查,当面批改,了解学生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有共性问题及时讲解,并对后进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民主评议各选手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发言,老师最后裁决。对优胜者给予表扬鼓励,对教学效果极差的给予小“惩罚”,让其唱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一支歌,或讲一个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故事,或打二到三个与地理有关的成语、谜语、谚语等。

第2篇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采用“探本溯源”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2.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3.优化习题和试题,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因为考试是衡量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调整命题方式和考试形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皮毛,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习题和试题入手,大胆改革题型,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时,都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像、性格的异同)、对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4.组建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积极的思维活动始于对问题的探究,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组建栽培、动物养殖小组;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思考、研究,大胆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第3篇

    1.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教学内容较为固定

    正如上文所述一样,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地,早在建校初时期就设立了中文学专业,这个专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其教学方法已经固定下来。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2003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之中,对中文学专业规定开设的课程几乎没有发生改变,数量上一直都是十三门基础课程,教育界内几句全部认同,中文学专业在传统专业中是最具底蕴的一个专业学科,在现代大学专业体系中也是最为稳定的专业之一,其学科自身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2.汉语言文学将以培养专业性文学人才为主要目标

    多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前身中文学专业已经成为作家、文学知识分子的培养基地,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意义上来说,这些职业都不能成为社会职业类型,而其应用性也就没有多大的发挥特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许多高等教育学校中开设了关于中文专业中的文秘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汉语等相关专业,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输送相关专业的应用性人才。但就近几年干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来看并不容乐观,就业率持续下滑,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不强,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也不高。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关于实践性的内容比较少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分析运用能力以及水平,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而相对而言,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一般都集中在文学写作这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该学科的实际应用性较差是有据可循的。

    二、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及其现实意义

    1.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

    就笔者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的提高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在人才的基本素质中无疑是重要的环节,因此来说,汉语文学学科的应用性提高符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其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满足素质教育的本质需求。我国的素质教育推行已经遍及全国各院校,而现在正是高校实行素质教教育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在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而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就是要将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成为具有推动性作用的理论体系,这正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再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也是学科本质发展规律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汉语言文字研究为主要对象,基于语言本身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也就决定了它自身所具有的易用性的特点。

    2.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可行性分析

    以笔者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汉语言文学学科其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理论指出,科学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科学武器。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理论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语言学理论都可以成为其理论依据;再一方面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具有优厚的现实条件,如前文所述,我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基础,这些对于提高学科的应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几点思考

    1.加强改革学科教学体制的建设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制的建设,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扩充教学科目,注重语言实践能力以及和社会发展相关能力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设置,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定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该学科专业的应用性提高。

    2.提高语言教学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方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知识和技能传输的主要方式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者应该侧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时的改善教学方法,尽量避开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及时的将教学科研成果引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质量。

第4篇

摘要: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述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与意义,指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职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81-02

Information Diathesis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Wang Wei

(Librar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diathesis; education; library

Abstract: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cial momentums in information era.It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modern education to train undergraduates for the information diathesis.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was introduced briefly.Moreover, the actua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for undergraduates were analyzed.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for undergraduates is a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1 信息素质和大学图书馆的特点

1.1 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的主要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能力[1]。信息意识就是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展示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的应用日益广泛,将成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伦理就是如何看待信息的虚假与共享问题,资源共享,并不是可以无偿占有他人的文化和科研成果;信息能力是在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情况下,能对收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1.2 大学图书馆的特点

大学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中心,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教育的前沿阵地,是信息素质教育的课堂与试验地。

图书馆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延伸,它为社会提供公开、公平和全面的服务。新世纪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能适应时代要求,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满足专业教育、信息教育和全民教育的需求。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来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是目前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方向[2]。

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 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但传统应试性教育依然在延续。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质低,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去检索信息;不会使用计算机检索、处理及交流信息;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信息与筛选信息。大学生外语、计算机技能整体水平偏低,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已刻不容缓。

2.2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意义

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实现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我国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3]。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作为信息接受者。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得相关信息,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较高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信息教育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专业技能,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捕捉机遇和迎接未来面临的挑战。

3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课堂――图书馆

3.1 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这也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即是“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首先,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这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4],它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育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终身教育要求尊重学习的主体,提供所有人一生学习的机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个性化自由发展,使教育成为一种生活,使更多的人获得新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第二、高等教育宗旨的终生化。迅速多变的现代科技和生产,对教书育人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智力结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很多国家把终生教育理论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宗旨,如德国主张“应当把大学看作终生教育机构的基础机构”[5]。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必须开拓,充分发挥信息情报特长,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第三、信息教育与终身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信息社会使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人们不得不置身于不断学习中,信息教育的动态要求终身教育。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所以信息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途径又必须借助信息教育。

3.2 实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

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意识、伦理、道德、技术四个要素[6],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首先,开设合理的信息教育课,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普及教育,通过检索实践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方法、途径与步骤。其次,培养师资,开发教材。缺乏师资和教材是目前开展信息教育的两大难题。师资是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授课老师除了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外语、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等实践知识。因此培养和引进信息教育人才,编写相关教材,是推进大学生信息教育的紧迫任务。最后,在校内开辟信息交流活动,训练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要引导、培养学生熟练利用专业情报机构提供的二、三次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3.3 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职能

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它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一样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图书馆应与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共同联合,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并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应努力探索教学方法,研制网上教学课件,改善教学效果,并坚持不懈地对师生进行电子资源检索方法的培训;图书馆应积极探索信息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将文检课的教学从填鸭式向自助式转变,从面授式向远程教育转变,建立便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服务措施,如进行书海导航活动,开展信息角活动,举办信息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图书馆必须重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相信,图书馆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设备与技术,优秀的信息人员能够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1][6]杨丽.2000年以来国内信息素质研究综述.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6):28-32.

[2] 饶坤英.以大学文明的标高衡量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72-75.

[3] 陈步苓.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27-28.

[4] 杨小杰.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195-196.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德行,在精神思想的成长方向上给予指引,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与课程重要性相反的现实状况,诸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学生不感兴趣等现象从而造成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品德课教学探讨自己的看法。以期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改进与发展。

一、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处处为人师表,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首先,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思想品德课理论观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实践精神,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使课堂焕然一新,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积极加入教师的教学活动。最后,作为政治教师,能够以德服人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教师自身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提供道德的标杆,通过高尚的言谈修养来影响学生。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优点,克服不足,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尊重信任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特别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己,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成为一位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一些风趣充满哲理的说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心中认可这位教师。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离不开创新,而教学创新离不开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学创新的着眼点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旨,要加深“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年龄段、性格成长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讲、视、听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形下学习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的直观形象,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再如实践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无疑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教育意义。如“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及“和谐社会”等教材内容的讲解,便比较适用实践教学。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培养人的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宗旨,以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为方向。“以生为本”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对象――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再随意剥夺学生思考、学习的权利。如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初三阶段的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实施关系,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当我们在学习有关“积极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内容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各种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内容讲解,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也能帮助学生们深刻认识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科学习的热情。

五、积极开展反思教学

第6篇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ckward of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higher mathematic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methods,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关键词: 数学建模;高等数学;教学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higher mathematics;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215-02

0 引言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学校非数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掌握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其他基础课和多数专业课,很多课程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高等数学课程,它是这些课程的数学基础。

数学建模是用图表、程序、数学式子、数学符号等刻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将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数学建模一般分为五个基本环节:①模型设置;②模型构成;③模型求解;④模型检验;⑤模型应用。

数学建模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且千变万化,建模过程可以说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数学建模可以渗透不同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方法,其中思想方法主要包括探索思想、联想思想、类比化归和类比、等价转化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归纳法、解析法、反证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元法等。通过数学建模,学生们能够了解和学习到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学建模过程图见图1)。

1 高等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高校开始改革和创新自身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但部分高校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其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方式落后,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填鸭式”为主,教师过分地主导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低,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利于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二是教学过程过分重视逻辑性,忽视了应用性。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通实践能力较弱,理论知识较扎实,如此遇到实际问题常常没有能力解决,无法满足当代用人单位的需求;三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较少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多数时间都在消化教师讲授的知识,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由于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此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2 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可行性

高职高专作为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其培养的学生都是应用型人才,而数学建模也旨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两者在这一点上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是可行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一是由于高职学生的目的就是成为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比其它层次的学生更清楚实际生产问题的流程,而数学建模往往伴随着各类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讲,高职学生更了解实际生产问题的流程,因此比其它层次的学生更具优势;二是计算机高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且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得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具有了一定的先天优势,大大增加了其可行性。

3 数学建模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方法

将建模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实践,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从而大大提升自身的实力,具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方法如下:

3.1 弄清、搞透概念的意义

正因为实际需要才产生了数学概念,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高等数学中定积分的概念和导数的概念至关重要,其中导数的概念就是从交变电路的电流强度、物理学的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及几何曲线的切线斜率等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这同时也说明了导数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通过掌握导数的概念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是“化整为零取近似,聚零为整求极限”。定积分概念建立的关键是以局部取近似以直代曲,应抽象以常量代替变量。

3.2 加深、推广应用问题

高等数学中的应用问题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下所示:

①最值问题。在导数的应用中最值问题是最先接触到的问题,教学中学习到的解决最值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比较简单的数学建模思想。

②定积分的应用。“微元法”这一思想根植于定积分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定积分的概念进行充分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和灵活应用定积分,如此采用微元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③微分方程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尚未建立统一的规则方法。通常采取的步骤是:首先确定变量,分析这些变量和他们的微元或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经验建立其微分方程,再对方程求解,并分析验证结果。微分方程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多举实例。

3.3 高等数学中数学模型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具体案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范例,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4 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功能和意义

4.1 数学建模的教育功能

4.1.1 数学建模课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人们对数学的总体看法就是数学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常常有数学系的学生发出感叹“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并且常常因为觉得学数学没有用途而对继续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反之是一些经常用到数学知识的学科(物理、计算机等)认为数学的作用很大。由此我们发现只有在实践中数学才会发散其魅力,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学生有机会将自身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

4.1.2 数学建模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曾有学者说过,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这些思维品质都能够得到培养和锻炼。

要想建立数学模型,首先必须对实际问题有个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才能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继而解决问题。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求解目标、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要求很高的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同时由于学生面对的建模问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不断地转换思维角度,灵活应变才能完成数学建模。

此外,在完成了模型的建立后,还要进行分析和检验。这是一个回顾和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4.1.3 数学建模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实践表明,当学生意识到数学的作用时,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会更强,会更自觉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通过数学建模学生拓展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不可否认数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锻炼自身坚忍不拔的意志,不仅如此,通过和同学讨论探讨,还能够培养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4.2 数学建模的融入有利于传统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过去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现在我国追求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它注重的是教育的发展功能,是为全体学生谋福利的。

数学教育思想改变了过去少数人学习数学的现状,将其变成了大众数学,它认为学习数学不是为了考试,学习数学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数学教育思想体现在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而不是少数数学尖子生。

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析、计算或逻辑推理能够正确、快速地求解数学问题,即运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二是用数学语言和方法去抽象、概括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律,构造出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5 结语

既然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建模不仅凸现出其重要性,而且已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开展数学建模的训练,能够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其综合实力,使自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因此在高等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大潜.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点研究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课堂引导、理论知识、应用实践等,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学,让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这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一、认真研究教材,使理论知识形象化

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化、概念化等这些特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联系学生的实际,把数学知识具体化、通俗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创设一些情节,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学习简单随机抽样中,我结合现实生活中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步骤,我举例买西瓜时,为了判断西瓜熟了没有,可在西瓜上挖出一小块尝尝;做一锅汤,要品尝汤的味道,先将锅中的汤搅拌均匀,然后取一小勺来品尝。一小块西瓜、一小勺汤,常能表明整个西瓜、一锅汤的味道怎样,与此类似,为了了解政府部门、工厂、学校、商店等某个整体的特征,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在随后的教学中,学生理解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步骤后,我出了这道题:为了了解本年级的1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采用哪种抽样方法比较恰当?简述过程。这道题的抽样过程如下:第一步,随机地将本年级的1000名学生编号为1,2,3,4,…,1000。第二步,将总体按编号顺序均分为50个部分,每部分包括20个个体。第三步,在第一部分的个体编号1,2,3,…,20中,利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号码,如18。第四步,将编号为18,38,58,…978,998的个体抽出,组成样本。

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就要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适当性。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思考: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强化训练做了那么多题,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好比生病时不管多好的药,如果服用过量都会成为毒药。高中数学的课堂练习也是如此。关键是要学生通过练习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过犹不及,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此一来,无论怎么学习实力也几乎不会有提高。例如做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练习时,我出了这道题: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满足函数关系式y=-0.1x+2.6x+43(0≤x≤30)。y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1)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2)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第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解:(1)y=-0.1x+2.6x+43=-0.1(x-13)+59.9。所以当0≤x≤13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13

这道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有关二次函数的知识。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强弱问题实际上是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问题。在应用函数模型解题时,一定要使自变量的范围符合实际意义,该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为0≤x≤30,所以两个范围应为0≤x≤13和13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其他事业不同,教育属于未来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教学的四个层次中,我们追求的不能只是低层次,而应是所有层次。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有能力去“捕鱼”。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被动去应付,而是学生主动去探索,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解数学应用题时经常需要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建立函数模型,这样就要求先根据实际背景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为:

(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

(2)建模。将文字语言中含有相等意义的关键词转化成数学语言,写出相关的函数表达式(注意有关量的实际意义,即函数的定义域)。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潜心钻研,勇于探索,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思维科学 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肩负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围绕这一核心工作,我校已开展“实践育人”工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杨院长所提的实践育人体系是在“高等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提出的实践育人,其核心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实践育人为抓手,为核心,带动其他育人体系发挥功效,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高素质人才就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说到底是“思维能力(水平)”强。笔者认为:只有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狠下功夫,才是抓到了教育目标的要害,才能达到实践育人的最终目标。因此,笔者建议在实践育人体系中增加或者突出思维科学教育的份量,建立以批判性思维教育为核心的思维科学的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作为重要目标,紧密结合我校现有的实践育人体系,使思维教育与实践育人充分融合,相辅相成,从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继而开创我校办学特色。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维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所反映的实质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像达芬奇,牛顿,冯卡门,特斯拉,诺贝尔,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他们之所以能创造、生产知识,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空中楼阁,它来自思维型教育。

(一)知识型教育与思维型教育

笔者认为知识型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内容为主的教育,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静态的知识,例如数学教育重在何种情形下适用何种公式,最终得出结论,而不是注重推理和原理的发展逻辑;语文教育注重词句的优美,段章节的安排而不注重思辨精神的表达且内容与社会脱节;历史教育只注重历史事件的记忆而不注重事件的因果脉络,不能做到以史为鉴。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以记忆为主,虽知识渊博但思维能力不高,思维僵化,循规蹈矩而缺乏创新(学术能力不强),理性的独立思考不足,怀疑精神不够,盲从权威,不能反思。思维型教育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求灌输更多的知识(知识的储备量与思维能力不成正比),重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人类在获取该知识的思维认识过程。这种思维的认识过程就是前人留下给我们的智慧,这些智慧就表现在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的由来,我们不仅掌握这些知识更要学到蕴含在这里面的思维过程,这样我们才会更有智慧。因此思维型教育是令人智慧的教育,令人发现、生产新知识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储存的知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多但独立性思考能力强,怀疑精神高,再学习、搜寻知识的能力强,不拘于常理敢于创新。其实,中国古代的孔子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问答式的教学法就是典型的思维型教育。

其实,知识型教育与思维型教育主要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知识型教育主要由于国情的需要,考生多教育资源少,人员的竞争把教育的功能转化成分数的竞争,政府部门要追求考试公平,因此考试内容题型(记忆性的题)越客观好似考试制度越公平(客观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对错宜辩,公平性好操作),分数越客观,思维活力生存的空间越狭小。比如说国际名牌大学和我国自主招生的高校的面试题如西游记里有几个妖怪,一根粗细不同的绳子如何燃烧能比从一头燃烧节省一半时间等,这些题看似无厘头毫无意义,实际上人家在考察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是今后学生学术成就的高低或工作是否优秀的核心能力,至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吗,这些学生已经足够优秀了,没必要考了。

(二)两种教育与实践

两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中的差异主要来自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前者被动,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在实践中归纳问题所在,继而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放在实践中,即便日复一日的实践,结果仍不理想;后者主动,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抓到问题的本质原因,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即便实践的时间不长,仍然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加强思维技能教育,再与实践学习相结和,使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育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三)思维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共识,是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人才的核心素质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手段能提高核心素质。反而观之,作为被教育的人,成功者与平庸者或失败者之间,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都是相同的人但他们为什么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路。搞不清楚这些问题,一味的强调,素质教育是德智美体劳的综合性教育,那么,素质教育就是空中楼阁,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把各种技能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笔者认为: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仍然逃脱不了知识型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学生仅是知识储备的载体,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又加之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这些“满腹经纶”的“知识载体”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的稚嫩与无知、偏执与盲从,与已身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的称谓极不相称。

因此,以提高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素治教育才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的思维能力的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起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还生产知识;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这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源泉。纵观社会各界精英人士无不是在各自领域内的思维高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优秀就是优秀在他们必定是优秀的思考者。当然,思维能力虽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但不代表它就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比如道德素养,一个道德败坏但创造能力极强的科学家恐怕是人类的灾难。此外,人的成功与个人秉性、机遇等主客观条件关系复杂,但是思维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低下的人很难成功。

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技能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有很多,它们各自侧重不同的方面,笔者简述几位学者的观点。一个比较简洁的定义是罗伯特·恩尼斯表述的“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库恩米特强调批判性思维根本是关于信息、观念、论证辨伪求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者愿意探索艰难的问题,包括向流行的看法挑战。

(二)批判性思维在国内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教学理论从兴起到成熟也仅是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2003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通选课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时至今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同济大学,西安的一些民办高校等均有开设,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利用国内外资源,率先将批判性思维教学引入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受到国内关注,现在走到了我国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前列,走出了特色。有的高校管理者并未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教育体系的建立,仅仅开设一门课程,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我校建立批判性思维教学体系是具备条件的,这项工作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学者,不需要投资兴建实验室,需要的是具有批判性精神的教师团队,只要学校领导重视,全员转变教学理念,抽调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形成团队,学习取经(批判性思维教材与教学标准均已成熟),坚持贯彻,一定能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学生定能受益匪浅。

三、具体方案设想

(一)转变思想

树立以批判性思维教育为核心的思维科学的教育体系为理念,全校上下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充分学习、了解批判性思维,使之成为我们的育人理念,并有效地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二)注重思维科学的研究

钱学森认为科学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三是思维科学,并进一步将思维科学划分不同门类,重点在研究人类思维。笔者认为西方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科学的一个研究成果,它实用性更强,更像一个思维工具,人人学而既可用之,特别是它与生活实践结合紧密,是实用的论证逻辑,但是它并不是包罗万象的思维魔方,应当看到不同职业、学科背景应当加强不同的思维训练,这些均是思维科学研究的方向。

(三)实施步骤

1.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是积累教学知识和经验的阶段。在着一阶段,充分利用我校素质教育中心这一平台,在选修科中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为今后积累课堂经验。另外,积极将批判性思维课程申报为校级课改项目,打造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内容,制订课程标准,为课程规模化打造良好的基础。

2.发展阶段

第9篇

一、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平时应该多注意搜集有关的知识和资料,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历史故事、革命经典歌曲、历史题材的电影等比较恰当地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主要时期,初中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不仅要向他们讲述一系列的历史客观事实和历史事物的存在,而且要通过培养他们关注历史的眼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成就进行关注和探索,从而使他们对中国的悠久历史了解深刻,最终实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

如组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会等活动。通过历史节日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教育反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

二、充分利用课本,抓住历史信息

爱国精神是历史上形成的,以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为职责,并反映了历史进步趋势的思想和行为。自古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爱国诗篇为人所推崇,中国人在行动中不断丰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为一种行为模式,中华民族精神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上,反对侵略,捍卫,实现民族平等;在群体与国家的利益上,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地方拥护中央,个别民族支持整体民族;在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上,祖国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岳飞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邓世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便是典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分析这些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由浅入深逐步对学生深化爱国主义的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老师还可以很轻松地搜集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

三、今天的爱国主义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关注现实应讲历史的原则性意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科学性,也就是说在历史教学中应实事求是,不论是讲历史的指导性意义,还是历史的现实创新,都要有原则性。

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应热爱中国文化,热爱国土河山,团结友爱,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要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四、历史联系实际

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情感。讲述的历史可以把林则徐禁烟与今天的禁毒相联系起来说明不同时期的爱国的举动,其目的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简述郑成功,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与今天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结合起来,说明两者都是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性。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让同学们了解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所占有的影响空间,沿着历史发展的主线,多个朝代的更替与发展,多种民族的迁徙与融合,还有那些惊心动魄的连年战争与惨绝人寰的悲惨现象。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讲述历史事件的重要案例进行重点描述。同时,通过挖掘更多历史场景的演绎,把当时人类生存的客观环境,还有当时人类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选择的特定命运,使同学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同一时代的历史现象进行多样的比照,并向学生展示历史人物更具独特的性格魅力,这些都能够使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得以传达,并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第10篇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因此市场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也将增大,而我国教育部的相关部门也将提出了相应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真正的人才精英,满足市场需求。而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我国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课程,更应该增强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书本教学,而更多的是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以满足市场对于当代社会人才精英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我国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课程,更应该增强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书本教学,而更多的是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以满足市场对于当代社会人才精英的需求。

一、简述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数学教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性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数学的发展是经历过长时间的考研而得出的真理,它的存在是经过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认证而得出的一些推理和论断,因此,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在传授关于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弊端,传统的数学教育首先将教育的重点定位于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高低,通过权衡学生的基本数学成绩而去断定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的掌握了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时候也仅仅注意了最终的数学成高低,而忽视了自己是否真正的将数学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否能够很好的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对于数学的学习方法也是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去将数学成绩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都有所下降。因此,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使得高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作用,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将理论与实际真正的结合起来,以满足当今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求。

数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对它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改革,使得数学的应用能够更好的适应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满足我们生活中的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能够更好的符合现在教育中所提出相关的素质教育理念,从而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为我国市场上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人才精英。

二、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部门所提出的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也应当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方案,以此来满足教育过程中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符合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变成了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以得到更好的方式方法去培养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针对于教师本身的教学方式上。我们应当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便是将公式理论进行一定的梳理、讲解,之后,便通过一定量的例题对学生进行讲解,课下,同学们通过对习题的大量练习而满足于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吸纳,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得学生造成一定的依赖心理,学生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在传授课程的过程中就应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同的讲课方式和不同的理论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对于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求异心理的培养,我们都知道,一种数学题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多思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一定的思维扩展,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再则,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分析,在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上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最后,我们应当学会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同学们懂得所有的解题思路并非知识单单的通过一些正向思维得到的,还有相应的逆向思维,从而扩宽学生的思维。

三、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学会了高中数学知识、能够将高中数学知识应用自如的人是骄傲的,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中的创造性思维模式,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思考;实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从教学的角度讲,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思维创新和分析、语言表达、写作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我国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实现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根据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简述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具有价值的活动,属于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动。生命教育的基础是人的生命本体,前提是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高度关注人生命的整体性、开放性和独特性,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生命教育,通过学生的生命活力,关注学生的生命,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和原则,保证学生生命发展的充分与和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生命态度,可以充分的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的教育的目标,是根据自然的生命特征,体会人际社会生命,实现自身的成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施生命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等。

3.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自杀率为万分之二点二,每年的轻生者大约达到25万人,还有大约200万的自杀未遂者。而且自杀的年龄大多是未成年人,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忽视和低俗文化的熏陶等。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可以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实施生命教育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完成了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的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要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学习过程中,领悟生命的真谛,感受生命的价值。升学竞争的日益激化,学校教育开始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不符合实际生活

语文阅读课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和结构掌握的能力培养,淡化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目前,很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注重于对主体思想的挖掘、写作方法的探究和微信大义的阐释,对生命意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培养过于忽略,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把语文学习窄化为书本学习,缺乏实际的语文知识应用和实践。语文阅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实现语文和生活的统一,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3.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课桌整齐排列,学生端正的坐着,安静的听教师讲解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真实的生命主体的存在,不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会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的实施。

三、实施生命教学的方法

1.唤醒生命意识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的经典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的开发阅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和生命情感,从教材中受到生命的启迪,懂得生命的意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讲解作者的生命历程,根据人物的命运,解读对生命的感悟,引起学生共鸣。例如,孔子在编著《春秋》的时候,身处困厄之境;屈原在写《离骚》的时候,因为不被信任而受到流放。

2.领悟生命意义

文学作品具有含蓄性和多义性,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个性化的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思考文中的内涵。学生对阅读作品的用心感受,会受到美的感染,产生情感共鸣,领悟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锻造生命的厚度。例如《风筝》中,鲁迅对踩坏弟弟风筝的自责,从某种方面说,也是一种生命的呵护。

3.思考生命价值

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教育,可以通过生命的对话实现。例如,学生和作者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教师的对话。通过这种方式,思考生命的价值,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的意义。例如《斑羚飞渡》,让学生感受群体意识和牺牲精神,对斑羚的行为作出思考,感悟斑羚的生命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四、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生命理解和感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杰.初中语文课堂渗透生命教育法[J].读写算杂志,2012,28(42):68-69

第12篇

专趣栏目——文艺美学研究(28)

(1)建设文化强国的方针保证——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解 王向峰

(6)以林声《散穗夕拾》论序跋文体的审美功能 吴玉杰

(10)被情感牵引的叙事——谈《爱的述说》的日记体叙事特征 阎丽杰

(12)深水群龙:施蛰存小说中的电影技法 冯芳

政治与哲学

(17)美国文化贸易的政治因素及强势文化辨析 张丽

(20)试论如何提升国家文化领导力 李垄

(23)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冯晓坤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26)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s大学为例 艾晶 张洪阳

(29)村民自治困境的破解与农村民间组织培育 王开国

(33)现代化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 卢伟 洪秀岩

经济与管理

(36)世界经济有序化发展问题的探索 陈旺俊

(39)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探析 张宁 孙勇 曹福毅

(42)关于保险销售模式改革的研究 冯华楠

(45)如何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控制工程造价 王实 李荣毅 张殿生 李华庚

(48)投资回收期模型简述 杨德强 王晶

(5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李晖

(53)树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本观念 姚鑫

法学与法律

(56)浅析印度尼西亚《环境管理法》及其借鉴意义 赵紫涵

(59)人事档案知情权实现方式研究 范一航

语言、文学与文化

(63)清前中期黑龙江城镇与气候变迁 綦岩

(67)略论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烈女形象的文化实质 李停停

(70)沈阳老字号企业自身优势初探 关学智

(73)多维度视域下沈阳“老字号”的繁荣与发展 董海浪

(76)对沈从文、孙犁作品中传统水文化的解读 童敏

(79)“本我”“自我”“超我”视角下的《林红的假日》 赵洋洋

(82)《倾城之恋》解构主义色彩中意义消解的研究 林亚芬

(86)浅析操纵理论的理论实质演变——以操纵学派、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翻译三段时期为例 李小青

(89)论认知语境对隐喻工作机制的影响 赵庆龄

(93)从概念整合角度分析商业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汉译 聂爱明

(96)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翻译看异化翻译的价值 毛燕

(100)中国画的意境追求 钟春林

教学与

教学

(103)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赵世龙 毛淑梅

(10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 涂淑梅

(109)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实践教学过程标准构建方法研究 朱克敌

(113)eda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孟祥斌 尹常永 郎东革

(116)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改革研究 李铁钢

(119)电工实验课程分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于文波 郭瑞 姜竹楠 徐立波

(123)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编操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田海燕 张慧

(127)高师音乐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马山雪

(130)基于双语教学的电子技术实验研究与实践 刘俊清 赵海

(132)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的应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韩博

青年思想教育

(136)关于构建高校两级专职就业工作队伍的思考和探索——沈阳工程学院建立专职就业总指导员队伍的创新与实践 尚涤尘 张红 王树平 礼广成

(139)论网络道德养成与大学生网络幸福观的培育 徐凤莉

(142)90后大学新生需要结构研究 曾本君

(f0002)彭定安教授简介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