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4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景观设计构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桥梁景观环境协调 形式寓意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桥梁景观设计主要指的是在利用桥梁自身的功能美、形式美进行设计,力求桥梁做到功能齐全,形式构造与环境相协调。而现代的桥梁景观设计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他利用原有的环境,按照力学的原则来体现桥梁自身的功能美和形式美之外,在必要的基础上,却允许改变一定的外部环境或装饰来符合桥梁设计的理念,并赋予他文化的传承、力求建筑风格与新建环境的和谐统一,在21世纪的桥梁设计中,“交通、人、环境”的理念,从原来的单一提出变为三者不断融合,并实现以人为本,功能完善,节能环保,环境优美的四大发展目标而不断努力。
项目位置位于现状550m宽的河道上,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其路网在河道位置上位于半径为500m的城市主干道上。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其特殊性,并为了现状河道北侧的地块开发及打造新城标志性建筑,下部结构设计为采用经济性强的连续梁桥方案,主要景观效果采用上部构造物体现。
桥面宽度34m桥墩可以设置为8m宽度以内,由于桥底高出水面在5、6m,在桥墩较为靠近中间时,处于桥面的阴影下显示的并不明显且由于本工程场地地质较好,桥下又无通航要求,可以采用经济性更强的较小跨径的连续梁桥梁。
方案可采用35m等截面连续梁桥,上部采用构造物景观。
方案一双塔魅影
现状基地周围有数塔围绕,并且建塔历史皆以长远,是人文历史荟萃的代表之一,以塔为形塑造跨溪大桥的崭新面貌,能够体现该地方文化的悠久历史。
现状塔 塔中塔形象
从上图可得,塔形撑梁方案从塔的形象中过渡而来,在整体视觉上强调塔中有塔中有塔的形象,突出虚塔和实塔的双重关系,其中两侧支架在承担承重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美观性,而塔身采用中空形式,秉承了古塔器宇轩昂,峥嵘独秀的特点。密集的格栅不仅突出了中心的塔身轮廓,并且见个排布的格栅在视觉上起到了虚实相间的观景效果,底部弧线构架主要起到装饰美观功能,由于底部两侧跨度过大,因而增加弧线构架显得整体形态上更加饱满。
方案二 包罗万象
桥体外构架采用丰富的图案拼合方式,并且依据桥体形成一个弧形的外观形态,一方面使得桥体的空间通透性更加强烈,整体空间塑造感显得更加突出
从上图可看出,网状钢支撑两侧支架在承担承重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美观性,北面的斜拉杆部分主要起到的是外观装饰作用, 外部花纹状的轮廓将现代特色和传统文化较好的相互结合,提供了独特的一个桥体景观,一个柔和和优美的弧线出入口将游客的视点逐渐深化。
方案三 鱼跃倾心
桥体部分由两个弧形相互交错而成,并且在功能上显得更加丰富,在保证车流交通的同时,提供了人行的活动空间,并且进一步强化了观景空间在桥体中的作用。
·
中心围合部分形似鱼体,寓意鱼跃龙门大小弧形使得构图,显得更加完整, 单侧支架起到了对步行桥和平台的支撑作用,同样也承担了一部分的美观功能。有序分布的斜拉杆起到了装饰功能步行空间尺度适宜,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观景空间。
方案四 指中明珠
桥体部分由一个椭圆形多功能空间作为主体部分,通过四个自动扶梯实现上下交通的连通,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平台来实现功能的立体化,360度的观景平台满足了在河道上全方位观景的需求,并且使得桥体功能更加复合化,借助多平台的叠加,使得桥在实现交通功能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功能空间,进一步提升桥体的功能复合化。顶部空间作为桥体综合活动空间,可以划分为多种功能空间,集休闲、餐饮、活动,同时提供360度观景空间, 作为支撑平台的构筑体,同时承担了上下活动的交通功能, 底部活动平台,提供游客的临时停留以及观景需求。
。
方案五 双拱长虹
关键词:景观设计手绘;手绘表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236-01
目前的主流训练模式和书籍却几乎都以培养画家的模式进行,导致训练目标与过程严重脱节,设计过程中,在手、脑、眼的结合训练上,在思维的灵动与连贯训练上,手绘应发挥它独特而快捷的作用。它除了作为交流手段以外,还可以在设计中对方案构思、分析、调整、深入等过程有极大的帮助。在设计概念的呈现、设计方案的表达乃至工作效率的提高中,手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设计行业中一种新的价值体现和时代标准。然而在各大艺术高校及综合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初入行的设计师在手绘训练中遇到瓶颈,他们在景观设计手绘学习中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长期只动手不动脑的量化练习,不结合设计需求训练,只临摹渲染画面。仅局限于空间材质光影的刻画,不注重空间的尺寸比例。只做课题应试训练,不考虑实战设计需求。
鉴于景观手绘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将对景观设计手绘方法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一、结合优秀景观设计快题和实际项目案例,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手绘临摹
这一阶段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要准确理解任务书中常规的设计要求,对方案的特殊性问题和重要的原则性问题要有所把握,并通过临摹积累记忆大量的形式语言,将概念转化为形式的基本能力。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也要进行思考,认真体会,不仅要领悟绘图的手绘技巧表现,而且也要读懂原创者设计的思维方法。在一整套景观设计手绘方案的临摹中,我们应该注意基础资料,包括项目的地点,背景,名称以及平面图等,在对其进行临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此景观设计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朝向利用,采光通风,高差与缓冲等的设计与处理。
二、运用梯度的循序渐进式的方法,进行合理有效地训练
笔者将这种梯度循序渐进式的梯度方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单体的练习阶段
从临摹简单的景观小品开始,可以选择好的手绘范例,择取某一局部单体进行练习。单体的临摹练习可以为一些常见的花池,景观树,花卉,亭,台阶,座椅等。
(二)组合体的练习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尝试从单体与景物的组合。如前景中景和背景的植物组合等,逐渐提高半创作能力。
(三)配景的表现技法及练习阶段
配景在景观设计手绘中非常重要,在完成景观设计手绘的透视框架并深入刻画内容以后,配景的加入能够让整个画面更为生动,如在一幅景观设计手绘透视效果图中,可以通过添加配景来调整整个画面,如增加喷泉,汽车,人可以活跃整个画面。而简单的勾勒天空的处理,则有助于拉开整个空间的设计尺度。
(四)整体的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效果图的步骤的训练阶段
在徒手表现整个场景空间效果时,要认真考虑构图布局主要表现的造型特征以及光影的变化。特别是在绘制这个框架的时候要注意视平线在画面高低位置的选择。在这一阶段笔者主要将其归纳为三大步骤:
1.构思。在这个步骤进行时应注意设计重点,设定要表现的角度,根据平面图来推导出透视图。同时画面整体构图,周围要有留白,不要用画面填满画纸。
2.勾形。将主题景物的骨架勾出,同时对画面中所要表现的植物建筑物路面等结构进行勾勒。注意物体景物之间的比例尺寸和透视关系。
3.上色。确定画面的基本色调,明度、纯度、色相对比。渲染物体的立体效果,强调运笔笔触,颜色不要上得太慢。注意调整植物建筑物及环境的色彩关系,注意光影的处理和人物的色彩点缀。
三、结语
以上仅是笔者就景观设计手绘的方法的探讨。景观设计手绘是设计者所应必备的专业技能。新形势下的景观设计专业者应该有过硬的手绘功底,能基于手脑结合、思维风暴而创作并具备草图空间勾勒能力,并能在和甲方简单的交流过程中,结合自身成熟的经验和徒手技能,迅速勾勒出设计的空间场所,这样能够立即与甲方沟通并得到认可,使其成功率大大提高。当然,一个成熟的团队设计领导者或设计总监,也应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过硬的手绘功底,熟练把握初步方案的徒手草图构思创作,同时组织团队成员对完成的徒手空间进行各种深化。
摘要: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各级政府均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
关键词:城市桥梁 景观设计 方法步骤
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条件下对桥梁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则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各级政府均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一则为顺应时代潮流,另外也是为与国际接轨使我们的桥梁设计走向世界。
1 桥梁景观的技术美学特性
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在城市整体色彩中的感觉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2 桥梁设计的基本准则
2.1 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在结构设计中,无论多么完美的结构计算都无法弥补经结构构思而形成的结构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结构方案却能够部分弥补结构计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见结构构思的重要性。
2.2 功能决定结构。 桥梁的跨越功能是桥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桥梁的跨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有桥跨结构,而为了支承桥跨结构,必须有支承结构。桥梁要使其上的车辆或行人等安全、舒适地通过,桥梁须能承受车辆、行人等荷载,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2.3 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 桥梁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与优化设计。
2.4 从大处着眼,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入自然,既显示桥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独善其身。要想获得好的作品,就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灵活、准确地运用造型法则,精心构思桥梁造型、合理安排桥梁的轮廓空间组合,既要简单又要明确。
2.5 于细微处入手,注意其附属结构与桥梁的协调统一。 桥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鉴赏。桥梁附属结构则为桥梁主体的通行能力与景观价值增光添彩、锦上添花。如栏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满足安全、经济耐久、施工方便、工序简单、便于更换的前提下,其靓丽的颜色和优美的线性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
3 桥梁景观设计内容
3.1 景观本体的形式美。 这是历来就受各方面关注的领域,如桥梁、引道的水平及竖向线形的美学设计;桥型的美学比选;各种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相关的桥塔或桥头堡或桥亭或收费站的建筑设计等。
3.2 桥梁及引道的景观设计。 这是随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关注而新出现的内容,如桥梁及引道的软、硬质景观设计;桥梁整体色彩设计;桥梁选址与环境景观尺度的和谐与调整;护坡工程的美学与环保;桥梁建设与水体环境景观的复原;桥梁夜景观设计等。
3.3 观景系统。 该系统又可分成观桥系统与桥面观景系统,其内容根据桥梁的重要性或有取舍。如观桥系统的布点及视线分析;人桥亲和的观赏处及流线设计;桥面观景的流线及视线分析等。
4 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步骤
首先便是桥梁景观的规划,其次才是景观的深化设计。桥梁景观规划应对景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桥址设想;对桥梁区位进行分析提出桥梁的景观定位;并根据景观定位进行景观空间布局;此外还有配套建筑的规划及桥梁夜景观的分区与分级等。桥梁景观规划目的是对景观有统一部署,以更好地反映桥梁的特性。桥梁景观规划应与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待可研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后再作景观深化设计。
5 桥梁景观设计现状及问题
5.1 桥梁景观设计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即桥梁设计就是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另一种桥梁景观设计的误区便是“伪桥型”现象。有些部门盲目追求“时代风尚”,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拱,使桥梁外观感觉与桥梁实际结构完全不符。这种情况若出现在建成后的桥梁景观更新中情有可愿,然而有些桥梁设计者为迎合社会风尚,使“伪桥型”变成一种设计。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5.2 由于我国桥梁设计以功用为主导的传统,专业设计部门中建筑师拥有量的不足,建筑师在其中并未发挥出应有作用,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跟不上社会的要求。
5.3 设计思路狭窄,模仿较多,自主创新设计意识较弱。有时设计周期过短,为了赶时间,就要生搬硬套,很少进行创新和论证。
关键词:景观设计;苗族传统文化;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生态景观
贵州是中国苗族人口聚居最为集中、最多的省份,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苗族文化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极具特色,也是贵州在对外宣传、旅游等方面主打的一张名牌。所以在旅游景区景观设计中,更应该考虑景观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考虑如何将苗族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手法表现、强化地域文化,使之成为宜居、宜乐、轻松、舒适且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景观环境。根据景观设计项目所处地理环境中的传统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典型性,使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内容更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何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入到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苗族传统文化
苗族是我国南方极具特色、传统文化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之一。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适应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创造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独特的生态智慧。他们生活的环境,从山到水,从水到田,到处是一片绿色。苗族传统地域文化包含了历史文化、崇拜文化、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工艺技术、建筑风格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融入这些元素便能体现出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形成当地独特的景观特色。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越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越能为世界所接纳和承认。
2苗族传统文化的提炼与运用
2.1从总体构思,总体规划中融入
在接受景观设计任务之后,我们会先考虑景观设计的规划范围,考察项目及其周边的环境情况,以及周边的规划情况,包括规划决策部门对整个地区的定位及规划,交通规划等,以此来考量这些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然后进行相关的设计分析工作,比如整体规划分析、功能分析、人群分析、项目地形分析、项目绿地分析、所处地水系分析等。做了这些分析之后,接着对项目的地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从地域民族历史、生活方式、建筑特点、民俗活动、风俗习惯、民间艺术、饮食文化、民族禁忌、民族恋爱观等。在充分研究项目的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基础上,进行文化元素的归纳、筛选、提炼及总结,将抽象的概念元素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元素,使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更好的融合,使文化元素在设计中完美恰当的表现出来,使人感知、感受、产生共鸣。例: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景观设计,根据其项目的总体规划,将其定位为综合性旅游景区。西江镇辖24个行政村,58个自然寨,全镇共有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2万多人,占总人口的90%左右,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这个地区近一段时间来经过政府在“多彩贵州”的统筹规划下,其苗族文化缤纷灿烂,民俗活动多姿多彩。在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景观设计中,从总体规划方面就充分结合当地苗族文化特色,以苗族神话为切入点,将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设计中,提高园区景观的民族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从神灵、自然、艺术、民俗、爱情等方面展现苗族文化、实现生态景观,让游客不仅感受到西江的特色风情(美食、美景),更希望游客感受到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立体的、鲜活的“苗族史诗”。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景观设计在总体规划上是按照以下手段来设计的,根据项目地形地势特点和景观的功能分区规划,营造景观空间的连续序列,这个完整的序列便是以景观设计中每个独立节点有机的串联起来的。运用现代手法揉合传统文化元素,主要从神话传说、民俗、艺术(形态、颜色、材料)等方面归纳和提炼并应用到设计中,完整的体现苗族文化内涵。
2.2从细节构思,节点中融入
针对具体的景观节点,应该在总体构思下把苗族文化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具象化,运用现代景观营造手法,寻找恰当的载体或表现形式诠释苗族文化元素。例子一:按照起始阶段、过渡阶段、阶段、终结阶段的空间序列,在园区入口处定位为空间序列的起始阶段,从立意上,这里是起源,象征着民族之源。因此结合此处设置的阶梯设计了一组浮雕景点,内容为蝴蝶妈妈与十二子,象征苗族之源。例子二:沿阶而上,来到中央商业区,从功能上看,这里被定义为商业休闲区,主要以休闲、游憩、购物为主。作为景观空间中的过渡部分,在这里安排了迁徙史景墙,来源于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除了五面景墙表现五次迁徙之外,在地铺和绿植上也融入了苗族重要的乐器———芦笙的元素,造型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感。例子二:沿阶而上,来到中央商业区,从功能上看,这里被定义为商业休闲区,主要以休闲、游憩、购物为主。作为景观空间中的过渡部分,在这里安排了迁徙史景墙,来源于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除了五面景墙表现五次迁徙之外,在地铺和绿植上也融入了苗族重要的乐器———芦笙的元素,造型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感。
3结语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以苗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苗族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炎黄时期的蚩尤部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富地域文化特色。对于黔东南地区苗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在充分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苗族典型的、独特的文化内涵,用概括、归纳、提炼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景观载体做出合理的表现,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使其不仅功能合理、形式美观且具有地域特色,更好地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伍新福.中国苗族通史[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2]伍新福.苗族历史探考[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3]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理论内容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培养较重要,笔者提出按“理论+专题”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专题实训,并结合就业市场,确定由理论讲解和设计训练两个主要模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目标性、启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专业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贴现在景观设计课程的现实意义,掌握专业设计方法。
(一)基础理论专题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
(1)导论(国内外景观的历史发展现代景观的形成);
(2)设计元素(山石、植物、水体、建筑等);
(3)结构及功能分析(空间划分、景观流线、景观节点、中心景观区);
(4)景观设计表达(通过美学原则,应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方案呈现);
(5)单项实训(庭院、公园、住宅区、广场等)。
(二)景观设计实践专题
课程内容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导向,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调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结合景观设计新思维、新观念进行设计体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结合作品展示,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设计实践的内容以单项设计、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贴近的内容为主。整套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景观分布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主入口设计图(平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及植物的配置图、鸟瞰图及材料的列表。总平面图展示了方案的总体布局,包括山、水体、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地阐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构思,深化设计主题。功能分析图清楚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域,结合设计构思分析各区域的合理性。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又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既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风景构图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景观规划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了解景观有哪些要素,并通过设计创意景观,从而把握景观设计的设计要领,为将来从事景观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二、景观设计实训内容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实训或者专业训练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显得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结合小区规划课程教学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实践。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四个专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尺度设计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景观设计的各部分表现。
(一)单项设计
针对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体设计分别进行练习,主要锻炼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形成对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进行某庭院设计,绘制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景观元素的应用,空间划分方法等设计理论,结合平、立面图设计,体会景观立体空间的变化,绘制效果图。
(二)居住区公园设计
居住区公园相对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由于公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公园设计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会把前面的单项设计加以应用。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由被动到主动思考。逐渐练习其对于场地空间的宏观把握和设计能力。
(三)居住区设计
在景观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园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实训内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中居住区设计是应该掌握的实训内容,所以,可虚拟或者选择一些附近楼盘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练习。从对方案的构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在居住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尊重设计原则,发挥设计灵感,从自然环境中找出设计雏形,讲求艺术,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将主题与风格相结合,合理处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四)综合性设计的要求
公园、居住区是环境艺术类专业景观设计练习的内容。总结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类似空间的特征,设计元素与空间如何更好地处理。从形态处理、主题创意及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景观实用性相结合,营造更加宜人的环境。教学实训中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观设计程序。在景观设计中,有借鉴有创新。在景观设计表现环节,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表现,锻炼其手绘表现能力,后期结合软件进行修改和排版。实训成绩综合以下进行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说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团队合作等,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对图纸绘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应用某一种工具,综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完善,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团体交流,在实践项目中注重设计内容,设计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设计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居住宅区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内涵,园林小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住宅区的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小区景观设计首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综合性也很强的新兴学科,它在实践中涉及和涵盖了众多的基础学科。小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小区中诸多要素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合理、妥当;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设计者则应考虑景观的立意、空间、构图、色彩,使人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诸方面得到享受。而在众多的因素中,小区的人文关怀是最能打动人心,给予人们心灵的享受。蕴含着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将是具有生命力的景观设计。小品设计在体现人文景观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中的小品是园中的艺术品,耐人寻味,给以人们惊喜,震撼和感动。
“小品”一词源于佛教经典,指简略且篇幅较少的经典,后被引用于文学,指随笔、杂感之类的短小文章,即为小品。园林小品起初是指园林中常用的小型建筑物,也叫园林建筑小品,包含供游人休息、欣赏以及点缀环境的小型建筑物和装饰设施。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不断发展,园林小品范畴得以进一步拓展。
园林小品除具有装饰艺术特点外,多具有部分实用功能。园林小品因其体量小巧,造型新颖,常能起到丰富城市景观、展示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美化居住环境、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等作用,是城市居民最为喜闻乐见的景观元素。
1园林小品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
1.1空间联系的纽带
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增田升教授认为: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协调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谋求实现三者美的统一,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属于城市建设的范畴。园林小品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衡空间构图、过渡景区、组织丰富视觉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把城市园林中的各种景观元素有机的组织联系起来,形成具有空间过渡性和连续性的序列。像江南古典园林中常见以白墙当纸,以竹、石等为墨的竹墨图,营造出“睡竹弄影,疑是隔水笙篁”的国画境界,这充分体现了园林小品在空间联系上的独特作用。
1.2美学和文化价值的表现
园林小品在体现设计者和使用者美学观念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可以反映出城市居民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城市充满了艺术氛围和文化韵味。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小品不仅能够塑造城市景观、改善生活环境,还承担了一定的城市文化职能,起到了展现城市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
1.3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园林小品在为景观服务的同时,必须强调其基本功能性,即园林小品多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人在浏览中的各种活动而产生的,像桌椅设施或凉亭可为游人提供休息、避雨、等候和交流的服务功能,而厕所、废物箱、垃圾桶等更是人们户外活动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同时,园林小品也必须考虑其在环境中的景观效果,缺乏美感的园林小品是不完善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是园林小品的两个根本属性,二者缺一不可,相互联系。
2园林小品的类型
2.1建筑类小品
建筑类园林小品大多形式多样,造型厚重,构思奇妙而独特,具有点缀风景、围合划分空间、组织浏览路线等重要功能,带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功能,在园林景观的塑造中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雕塑类小品
园林雕塑小品多位于室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好的园林雕塑可以带给观者精神层面的艺术享受,并可反映一定阶段的社会风貌,能够较好的点缀园景,多成为园林某局部或整体的中心。
2.3观赏石小品
观赏石按类型可分为特置石、群石、石壁、石磴、石林、石穴、壁石七大类。
2.4植物类小品
植物是构园要素中惟一具有生命的组成元素,植物类小品兼备了随季节而变化的特性。同时,植物类小品也可以充分利用其色、香、形态作为造景主题,创造出具有不同意境的景观空间。
3园林环境中的小品设计
园林小品是构成园林环境众多形态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小品设计必须首先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二者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
3.1构思与布局
园林小品的构思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任何简单的模仿都会削弱它的艺术感染力。园林小品在构思上要力争达到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园林小品无论是用于点景还是组景,在空间布局上都要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在位置上要彼此呼应顾盼、距离避免均等。园林小品的摆设、背景选择都要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协调一致,另外人流的走向,空间的闭合关系都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园林小品的构思和布局如不协调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其艺术感染力就难以展现。
3.2比例与尺度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功能、审美和环境空间是决定园林小品尺度的主要依据,正确的尺度关系应与功能、审美要求相一致,和环境相协调。
3.3色彩与质感
色彩与质感是决定园林小品最终艺术感染力的关键要素,两者在表现上具有双重属性,并相互影响。利用好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依托其产生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艺术感染力。
4园林小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城市景观环境理念逐步形成。现代园林小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人性化
现代园林小品设计在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同时,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逐步形成人性化的设计导向,在造型、风格、体量、数量等因素上更加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
4.2生态化
当前,人们越来越倡导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建设,对园林小品也越来越要求其环保、节能和生态,石材、木材和植物等材料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在设计形式、结构等方面也要求园林小品尽可能的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衔接,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4.3艺术化
园林小品是城市地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展现地方文化历史和服务群众游憩生活的功能需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现代园林小品设计手法应更加个性化、艺术化,并需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表达方法,更加深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4.4综合化
园林小品很少以单一个体出现,大多具有综合,并能够与环境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4.5多样化
关键词: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地域特色滨水景观是环境中最为典型、复杂、集中、活跃的构成要素的总和,是特定水域与周边相关陆域、水际线、建筑物等所形成景观存在的总称。水域空间所提供的特殊环境更是人们理想的栖居地,这种理想是来源于人们对于水所产生的特殊情感和审美情怀,水也承载着人们多种心理需求和情感寄托。[1]营造寒地滨水空间,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是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目标。
1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现状
现阶段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大多缺乏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城市中的人无法感知水,知道水的存在。河流、湖泊被裁弯取直、拦截隔断,“渠化”现象严重,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体自净能力破坏,水系生态失衡,水质污染严重。滨水空间中缺乏亲水活动的设施和滨水空间场所,几乎没有考虑公众参与的社会性。加之对于地域性特征考虑甚微,公共空间少,公共设施配套不全,绿化率低,综合环境品质差。
2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即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和营造水系和水景,求得最佳的调节气候、有益健康的效果。首先应注重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的复杂性,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大,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型,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2]例如,单一物种所构成的植物群落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传播迅速,造成大面积死亡,而丰富多样的物种构成的植被就不易受到侵害,更不易传播感染。其次应注重经济运行,只有建立在经济性上的水景设计和水生态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地运行,才能保持营造初期的景观效果。通过优化组合与搭配、动与静结合、按功能分组等措施都可以降低运行费用。(2)文化性原则。滨水景观绿地虽然是一种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但它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另一种是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即在设计中汲取传统园林形式移植人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3)人性化原则。现代城市环境中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人性化氛围的塑造,品质优良的环境的塑造,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人们在视觉和听觉、生理和心理上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例如,在公园空间水景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要求,建设一些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滨水空间,使城市公园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此外在水景设计时,安全永远是首要问题,考虑儿童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会来到水景中,所以应该设计无外露水池的水景,许多法规要求水景在超过一定深度或设计标准时要在周围设栏杆。[3]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水体设置应以观赏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活动场地的铺设应做到平坦、稳妥,注意防滑、软质,平面设计不宜弯曲过多,竖向变化不宜过大。(4)地域性原则。地域性是以独特的性格而存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吸取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结合本土的特有文化和环境因素,赋予空间地域性的内涵。在对地域特征的研究中,意识到不仅仅包括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文化的因素,比如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以及宗教等背景。这对形成多元的建筑格局有着开拓性的思路。地域文化作为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历一定的历史创造、演变,
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4]我国寒地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景色为最大特色。寒地城市应充分利用冰雪优势,结合天然的环境资源,开展冰雪旅游,创建冰雪产业。同时融入冰雕雪雕艺术、冰雪摄影、民俗展示等文化要素。
3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1)项目概况。伊通河是长春历史上的第一大河。近年来由于人口猛增,粗放式农业无限发展,林地几乎变为旱田,沼泽地全部变为水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在长春以南,伊通河主流和支流上修建塘坝水库,使涵养水源的资源严重匮乏。目前,全流域治理伊通河,特别是保护、培养和开发伊通河源头至长春段,势在必行。(2)设计方案构思。根据伊通河水系现状制定方案,调整、恢复其生态环境,营造地域文化丰富、民众可参与的生态平衡的优美水景。滨水地段分层分段,综合利用,同时提倡滨水活动的多样性,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滨水地区需要更加良好的绿化,对于生态环境(如湿地等)需要加强保护。在交通系统上做到人车分流,优化步行环境,过境交通外移和公交优先。营造亲水的视觉感受,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本土性特色,要体现具体场地环境特色。塑造具有鲜明寒地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规划安排参与性、观赏性较强的冰雪活动,构筑寒地城市冬季旅游活动、文化活动的亮点,包括冰雕、雪雕、雪堡等观赏项目,以及雪地摩托、狗拉爬犁、滑道等参与性较强的冰雪活动。(3)预期效果。通过调整滨水景观的空间层次,使其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滨水标志区域;完善和强化城市原有结构和系统,提高地段综合环境品质和形象;探求城市有机更新之路,结合开发和管理需要,实现城市有机生长;依据人的行为心理和活动需求,增加和完善公共活动空间的服务设施;使景观的公众可参与性大大提高。引进当地植物群落,使植物群落更加多样化,景观的地域特征也更加突出。除车行道和人行道之外,临水一侧可修筑游步道,增加开敞公共活动空间供游人休息。
4结语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在整个城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体现一个城市规划设计风格之所在。因此在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应该使这种城市的整体意象延续下去,在现今越来越注重回归自然的环境景观设计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这一课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使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进一步发挥作用。参考文献:
[1] 陈六汀.滨水景观设计概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凯文·林奇(美),等.总体设计[m].黄富厢,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85.
关键词:持续发展战略;大尺度;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作为体现当地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的载体,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在多个元素共同作用下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的一些产物相结合而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美观享受的事物。景观规划科学合理地运用一些设计理念,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景观规划是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必备产物,也能很好地反映这个城市建设的完善性,能够体现这个城市中自然环境的质量和人文情怀的浓厚程度。
1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
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就是将现有的事物进行一个有效的保持,让其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存在下去,并且在一定基础上将该种事物进行发展,让其能够提高利用率。城市规划就是对未来城市建设进行一些设计规划,并且进行一些合理的布局设置,是未来发展蓝图,也是现阶段城市管理的一个大的方面。区域规划是针对某一地区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开发和建设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小部分,是组成城市规划的组成成分,并且能够为城市建设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和基础[1]。
2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相结合的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对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发展的规模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而将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规划进行结合,能够很高程度地将城市的生态建设发展得更好。城市的生态建设正在不断地扩建中,比如园林绿化建设、土地开发等,因此大尺度的景观规划上通过实现景观规划中自带的一些自然属性和景观现状管理的分析,能够将某一区域内的景观进行合理的搭配设置,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建设,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展开。这样能够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心、愉悦的生活氛围,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富有追求、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大尺度的景观规划也是将景观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结合所想要追求和实现的最初目标和战略思想。
3三位一体论的景观规划原则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进行三位一体的城市规划时,设计城市空间建设理念应当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来进行城市的设计,比如针对幼儿、青少年、老年人的活动要求来实现他们的活动空间上的追求,让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丰富且充满愉悦。其次,根据自然景观进行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人们生活的环境就是在一个大的自然圈内,人们依靠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地理资源、绿色植被资源等来让城市生态建设得以强化和深入。因此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来进行城市的发展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环境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地。最后,景观规划的原则依靠历史的发展和统一多变元素的相互结合来进行城市的规划改造。城市的建设都是在历史的发展上来进行的,城市建设缺少不了的就是让环境艺术步入到人们的视野,建设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城市景观[2]。
4三位一体论的景观规划的方法分析
4.1微观层面的景观规划方法
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对所要进行改造的区域进行一个设计构思,设计构思的内容包括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将人与健康进行联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构思时首先应当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因素,设计出符合使用者设想的空间场所。在构思之后就要进行构图的设计了,将自己的想法转换在图纸上,在这个时候就应当注意将人与环境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构图,在造园构景上可以选择运用多种方式来突出自然环境的优美,从而形成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在景观设计中要运用对景和借景的手法。所谓对景就是让景观呈现出一个对称的状态和形式,这样的景观能够起到一个主导整体的作用。对景是能够最突出表现的一个景观,人们往往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正对景,比如在道路尽头的亭子或者是道路上的一个明显建筑物。借景是通过借用当地的一些街道景观对景色进行拓展式的延伸。这种借景手法可以给人一种联想空间,能够让人放松心情。微观层面的景观设计也应当加入一些引导示意的物品,比如通过一些有规律的树木种植或者是有文字说明的指示牌来引导,这样就给人一种好奇与探究的欲望。
4.2中观层面的景观规划方法
中观层面的景观规划首先要注意尺度问题,将城市各要素进行联系形成一个尺度关系,让景观呈现出一个规则的形态。比如在建设广场时,让广场的主体形态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椭圆形,这样就有利于施工人员铺设和加工。注意一些景观的色彩搭配问题,比如在北京故宫的建设色彩搭配多为黄色和红色,这些都是与皇家有关的颜色,不但能够体现出统治者的威严,还能够通过黄瓦红墙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对比,能够给人一种庄严的环境氛围。色彩的处理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景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进行标志建筑物的设计,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等。这些景观都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一个标志的作用,不但成为城市的名片,还能够给人一种回忆感和追求感。
4.3宏观层面的景观规划方法
宏观层面的景观规划首先进行区域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分析,对于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现状、旅游景观特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合理布局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景观的构思要有形象定位,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区域所追求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在景观规划的构建中应当将空间分成不同的体系,让空间形成一种点、线、面的组成,并且通过合理的布局形成不同风格的景观建设。比如,在一些运河、铁路的建设中应当考虑到实际情况中的交通体系。节点设计建造要能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能够充分意识到区域的形态,形成初级的记忆。比如,火车站、地铁站口的建设可以通过调查来分析节点。对于一些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景观,要保护起来,让传统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将多元素的人文景观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城市建设看起来更加统一,而且能够带给人们一种不一样的而感受。对建筑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和有序的组织建设,能够形成一种对比,给人们一种视觉的享受,让疲劳的人们能够在精神方面得到放松。在区域景观的构造中,将这些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建设出更加统一、系统、独特的主题景观。
作者:陈烽燧 单位: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方法
1.1设计的内容
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地面铺装、景观绿化、小品雕塑、景观水景、灯光照明等。小城镇广场的绿化设计是广场具有尺度感和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铺装的设计上应结合所设计的文化氛围选择色彩和设计元素,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街道的协调统一,借助景观形式、肌理、色彩、材料以及空间表达特定文化寓意和精神含义。
1.2设计的原则
1.2.1坚持景观生态性为原则。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它贴近自然,自然之美是它可以发掘和利用的特色,其自然之美是大中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首选条件,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该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利用中要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机的文化广场景观、提高广场的利用率,但很多景观设计中却忽略这个优势而是设计成一排排枯燥单调的现代景观。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中,要以区域背景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呼应。
1.2.2坚持社会公众性原则。广场是构成小城镇空间的首要环境要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包括年轻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小城镇广场景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很多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只是追求美观效果忽略了其使用功能,广场不仅仅是供居民集聚的标志性场地,它还可以供人们在广场中进行各类活动,强化人们对文化广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2.3坚持文化特色原则。小城镇广场景观在营造的过程中应着力突出自己的景观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强调城镇个性,应以保护地域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设计构思中,主要利用小城镇地域文化背景来创建空间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是某一自然特征、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节日、图腾、服饰、植物、传说以及当地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名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区别于其他地区,避免似曾相识、千城一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活力的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
2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如今城镇和区域关系日益密切,我国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以及北部的“京津唐”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城镇景观的品味,而小城镇广场景观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结构、地域风俗、历史文化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延续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突出城镇个性的景观环境。小城镇广场景观中应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来设计,而人工景观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的要求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现代文化、具有审美价值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在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中要把整个小城镇的因素全盘考虑,结合小城镇的发展,注重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功能性的统一,设计出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文化广场景观,充分发挥实用价值,尽可能的设计成实现功能、景观、生态、人文的和谐统一的广场景观环境。
作者:崔婵婵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景观;设计;步骤;概念;施工图
Abstract: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foundation of produce good landscape effect ,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steps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brief analysis and reference only.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steps; concept; construction plans
中图分类号:J9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区域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使得景观设计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或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使得建筑和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以更大程度的将人置于一种舒适、优美、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可见,景观设计的根本和出发点均应是以人为本,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景观设计的本质。本文以下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景观设计的前期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景观设计应开始于景观的前期分析阶段,并且在这个阶段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应认真阅读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充分了解业主的意图和对项目的具体要求,以为以后的具体设计有一个方向性的目标。第二,应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域文化、周边环境等等进行认真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找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能再景观设计阶段对有利的因素加以综合利用,对于不利的因素想办法避免甚至消除。第三,根据业主的要求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原始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对项目进行概念性策划,并将策划信息及时的向业主进行反馈,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与业主的意图和想法有冲突的地方,应在这个阶段进行协调和沟通,并达成一致。第四,对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景观设计的风格、类别,确定项目大的格调和地域文化特色,并及时与业主沟通,提出积极的建议。
3、景观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过程。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对于景观来说,概念设计是抽象构思与具象表现在多元化,多倾向性反复推敲、反复验证的过程,是满足约束条件下由功能确定出形式的设计过程,突破和创新是概念设计的灵魂。在概念设计阶段,没有尺寸关系的详细要求,其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对节奏、旋律、层次、空间、色彩导向等诸多设计元素应用,用功能来匹配运动结构形式,表达人类智慧的重要构思阶段中的推理思维及幻想思维。对于景观来说,其概念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景观的概念设计阶段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前期分析阶段产生的结果,对项目内容进行总策划,确定项目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安排项目各个地块的功能,进行交通分析,确定主要路网和入口,确定景观的大体方向,规划山形水系,确定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确定绿化总体构成;对景观进行功能安排,合理安排商铺、管理用房、厕所等各种必需的辅助设施;对景观节点进行大致规划,确定基本造型和方向,绘制剖面图;对照明、排水进行概念规划。将这些概念设计与业主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以为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二,形式和功能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有人认为形式服从功能,形式是解决功能问题的逻辑结果。另外一些人认为形式有自身的完整性,它影响场地的使用。换言之,形式可以先于解决功能。因为概念设计常要面对思想和功能的问题。事实上,形式是功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对功能的影响具有双向性。第三,几何学的和自然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这种结构性的基础并成为概念设计形式的主要表现方法。这种方法鼓励你用几何学的和自然的思想去构思,在实践中举一反三,进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第四,景观的概念设计应采取艺术哲学的概念进行设计。艺术哲学概念用来表达一个项目的外形完美、本质地域、文化内涵以及潜在的特点。这种概念能使场地赋予特定的位置感,使特定位置赋予超出美学和功能之外的特殊意义。对一个设计师来说,这种概念将迫使你去问自己:“这一场地真正意味着什么?”根植于艺术哲学概念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特性,使你身边这一设计空间之中便产生特别的感觉,生活中有很多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希腊人所谓的“地方特色”,即场地的一种特有精神。设计师需要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进而明确场地如何使用,并巧妙地使它融入有目的的使用和特定的设计形式中,以便体现这种精神,增强地方特色。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必须了解和理解业主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感情及目的,必须问自己设计出的具体形式是否融入了他们的理想、信仰、价值观,成为当地文化和个人特点的真实放映。一旦设计者找到了适于客户和场地的艺术哲学概念,下一步就是要用具体的形式表达这些概念了。经过反复琢磨和“头脑风暴”之后,就会想出一些可见的形体。可用弯曲的线条、几何形体以及一些人造物质如塑料、钢材。水泥等去反映高科技信息;用有机体形式、水体以及一些软材料如草坪、树木等去体现环保价值;用明亮鲜艳的动态元素布置娱乐场所;用淡雅的静态元素布置安静休息区。
4、景观的方案设计阶段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在景观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景观的方案设计阶段应对交通路网和入口进行深化设计,完善交通路网;应对山形水系进行深化设计,确定竖向设计;应对景观轴线、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确定竖向、铺装、小品设计;应对绿化进行深化设计,规划密林、疏林、草坪、水生植物、植物空间、变化、基调、主调、辅调、配调等;应对量化、场地排水等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应完成场地设计说明、设计分析、方案分析、总图、效果图、剖面图、意向图等内容,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文件,并向甲方提交,以确定设计方案,为初步设计阶段提供素材。
5、景观的初步设计阶段
景观的初步设计阶段对于整个景观的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是以景观的方案设计为基础,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技术支持,在景观的初步设计阶段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对项目进行深化设计,完成竖向、铺装、小品、乔木和灌木的分类;进行分区设计,完成每个区的平面图、尺寸图、竖向图、铺装图、剖面图和小品设计图等;完成灯具布置图,估算电容量;完成排水规划图,确定给水、排水、水面控制、循环等内容;完成彩色饰面材料表、灯具表、成品选型表等彩色辅助设计内容。
6、景观的施工图设计阶段
景观的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整个景观设计的成型阶段,在这个阶段整个景观的设想即将变为现实,其也是指导施工的最直接的蓝图。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完成所有场地的竖向图、定位图、铺装图、小品的详细做法和施工所需的详图;完成绿化设计图和水电设计图;提供必要的物料选型图。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在整个景观的设计阶段,还包括设计的后期服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包含如下内容:配合业主完成图纸的修改、预算和招投标;进行图纸会审和现场技术交底,对图纸进行解释和答疑;进行现场技术服务,解决施工过程中碰到的技术和效果问题;配合甲方完成项目验收和最后的整改。
7、结尾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景观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景观设计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居住区景观设计》蔡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规划;主题与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主题打造备受关注,是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园林景观主题的设计需要兼具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层面,将二者协调化,从而打造出最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只有将传统园林及现代化景观规划结合,才能了解哪些是最符合社会文化认知的。
1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文化效益
园林景观设计中移植的植物必须符合当地的人文文化,以植物游憩为基本特质,将一些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融于单元结构设计中,尽可能打造符合要求的理想生活区域。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要满足园林本身的功能需求,而且要以一些古老的文化传承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传播。总之,观赏者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认知共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在准确把握园林景观信息后,设计人员可全面掌握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直观景象,规避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或隐患,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对主题的烘托,同时内定一系列特别的文化内容。
2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氛围确定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对环境的需求和审美标准有了新的变化。景观设计只有具备特殊的主题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才能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审美标准。设计人员应预先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准备工作,重点突出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使主题氛围的设计更加符合标准。
2.1做好园林景观的设计准备工作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即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前期充分考虑所有内容。例如,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内容,需要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确保景观园林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规避因土地资源被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观赏性,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应用不同类别的绿色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实现对园林美感增添的辅效果,促使园林景观设计主题、设计方案符合人们的审美,增强其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此时,设计人员还可将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等内容直接凸显出来,营造一种都市生活的良好氛围,增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人文与自然的关联度,在优秀的景观设计中增添人文关怀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理念,促使人们在文化设计中感受到舒适、惬意,才能满足人们的基础需求。
2.2明确主题设计的作用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设计和氛围感的营造,在于对项目进行综合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园林景观规划要以绿色自然为主题,构建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在某个区域内实现对物质的协调统一处理,尽可能将不同区域的绿色植物、山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造符合要求的景观规划设计。但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避免多样化的乱象处理,实现对景观文化的理解和设计,以有效体现出文化内涵及独有的特性。对此,园林设计规划中应明确一个主题,以增强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3园林景观规划主题文化中的缺陷
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存在较多的优秀景观作品,同时存在一些质量不佳的作品。经过市场调研后可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3.1过度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部分园林景观在建设中,往往很少考虑车流量的多少;只是追求感官上的视觉刺激,根本不会顾及广场中本身存在的休闲游憩功能;只是在景观规划中增添一片草坪,给予人们一种绿色的感官效果。广场设计较为空旷,没有大树环绕,更别说一些休息用的座椅;只有铺装、罗马柱、景观廊架等基础装饰,实用价值几乎为零,文化传播功能基本不存在。我国当前已经建设的园林景观工程,大多过于注重形式美感,却丢失了外观上的大气,忽视了景观的文化内在价值,难以将园林工程的真正内涵价值发挥出来。
3.2忽视主题与环境的结合
不同性质和功能不一的园林景观存在差异,甚至存在不同的布局特征。另外,部分园林景观作品为实现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只是盲目追求创新,根本没有考察该区域的主题环境和功能需求,导致景观反映出的主题与文化存在一些偏差。总之,园林景观为满足游客自身需求,常常采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得园林文化风格缺乏主基调,甚至给观众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很难真正表达出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文化内容。
3.3景观主题文化定位差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表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容较为丰富,故目前存在一些极特别的园林景观类型,其形式存在特殊性。此时,无论景观主题是否存在定位认知的偏差,依旧会体现出原本选题的低俗化、文化品位差的特点,且只能满足观众的第一眼认知,不可能深入挖掘到其他实质性内容。
4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的设计举措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想使主题突出,需要刻画一个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规划作品,但这并非易事。在观众体会由“景”入“境”再到生“情”的全过程中,规划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即根据特定条件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所有内容的和谐统一。另外,设计人员还要根据园林类别、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结构,充分围绕主题进行巧妙的结构布置,全面深入地反映出主题内容,规避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4.1重视因地制宜举措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对区域进行规划处理,以现实情况作为切入点,直接体现出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容,并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确保主题理念符合当地区域的文化特色。例如,在繁华的都市区域,周边地区都是建筑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早已带给人们一种新的疲劳,人们希望在园林中享受一种愉悦的自然气息。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切入点,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元素,增添一系列有效的人文情怀,将其融入景观文化中,使其成为独有的特色元素。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园林艺术构思流程,设计人员要把握园林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性,完善园林景观的创作流程,依据主题结构进行立意和构思,增添一些时代精神和特色。
4.2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统一化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满足不同类别的游客需求和感受认知,应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园林景观整体结构与部分结构统一化。对于设计思路而言,原有结构模式下的园林景观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协调统一处理,这样能够给游客搭建起清晰的认知主题思路。例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瀑布假山、小桥流水等要与园林主题相适应,从而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对于园林景观而言,在对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设计分析时,设计人员应时刻考虑主题结构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内涵,将对应的要素结构做好统一的艺术处理,实现结构的合理安排,增强主景和衬景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增强结构的艺术审美价值。由于园林类别、服务对象、功能等存在差异,设计方案应有效把握多种类别的园林功能,以增强主题与文化结构上的完善性,而不可一味模仿、抄袭、拼凑,也不能标新立异。
4.3借助高效的主题设计方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模式完善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了解园林设计案例的优势,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结构的新颖性,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杭州、北京等区域的园林景观特征,构建专门的一体化园林景观区域。设计人员还应将该区域的主题设计结构转变为更具张力,甚至能够借鉴游戏中的虚拟园林案例,真正设计出符合人们科学性认知的内容,改善园林景观设计标准。在方案的确定中,设计人员要尽可能了解所需设定的主题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特征将本地植物及外地植物结合在一起,借鉴其他园林景观设计的长处,摒弃其不足之处,让自身设计的主题方案更具吸引力。
5园林景观规划文化创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带有民族特性的园林类别更受人们的欢迎。这主要缘于该类别的园林结构能够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洗礼,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带有特殊的人文主义色彩;该类别的主题特征性强,符合新时期的人类审美观。而在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显得更为重要,主要缘于其代表现代化的城市人群对自然和文化结合的一种新的期望。只有理解新时代下的园林规划主题,才能在设计和施工中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以就近原则选取合适的园林设计植物,从而扩大园林低碳绿色植物种植范畴。绿色植物属于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因此,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对绿色植物进行布景设计外,还要将其与园林景观内部的实体建筑搭配在一起,形成特有的园林景观类别。园林景观主题文化内容不仅需要继承当地传统类别的文化元素,更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容创新,结合现代化的环境保护和节能理念,使园林景观设计在达到美化环境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自然与文化内容的统一,给予人们一种艺术美感。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内容,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园林中的建筑物搭配在一起,可以营造出一种园林景观的绿色氛围,给予人们一种舒服的、放松的享受感。因此,该类别的园林景观主题开发十分重要,能够让人们真正感受到艺术视觉享受和文化内涵。
6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城市环境中的园林景观主题文化设计愈加关注和重视。为确保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文化符合要求,增添多样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人员应合理利用多类别的方式凸显园林景观的主题,使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达到预期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桐.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花卉,2020(2).
[2]朱霄霞.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文化产业,2019(15).
[3]魏振震,赵云娟.试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现代园艺,2018(18).
[4]谢碧霞.论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5]刘天明.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4(21).
[6]黄梅.园林景观规划的文化和主题分析[J].魅力中国,2019(15).
[7]王文雯,王春晖.碑刻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齐鲁碑刻文化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A].孟兆祯、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孙文华.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及营造方法探讨[J].北京农业,2013(6).
一、室内设计中的景观设计理念
1.室内景观意境的营造
重视室内景观意境的营造是将景观设计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的前提。因为室内空间的局限性,相较于室外环境,设计时应更加注重意境营造的手法。可以学习古代文人雅士对室内空间的布置方式,运用诗文、匾额、楹联、书画等形式及其所蕴含的寓意丰富室内环境,同时与其室内空间结构相结合,让人领悟其景观灵魂,品味其深刻韵味,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又或是在室内空间中,引入大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要素如山石、花木、水体、飞鸟、游鱼等与建筑相融合。削弱室内空间的单调枯燥,将都市的喧嚣隔绝在外,使人放松愉悦。
2.室内景观的特色空间组织
室内景观的空间组织是通过多个景观元素,与室内空间相互融合来实现的。通过墙体分割,将居室划分为多个功能空间,在这些空间中运用一些景观要素将各个空间有效的融合,同时又凸显主客关系,相互呼应,相互联系,使之成为整体,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室内空间格局。同时,针对各个空间之间的连接过度部分也应给予特殊的布置,既不能显得太过突兀,又不能太过单调。
3.室内景观的民族性、地域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明显民族地域差异的国家,不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差异,他们对室内环境的偏好也会有所不同。在具体的室内景观设计中,将一个地域、民族特色的标志元素符号与室内景观相结合,传承当地的民族文化精髓,体现其民族文化特色。具体而言,就是在最初规划上,通过空间划分、自然景观要素布置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进去,结合民族特色去设计,在满足生活居住功能的前提下,营造一个具有民族认知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室内空间景观环境。在材料的选用上,也可用构成的手法,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符号元素重组再构,依附于新型材料,形成新的形态,融入室内环境中。如此,传承民族特色及地域文化体现时代感。
4.加强生态意识
现代都市环境中最为缺乏的便是生态环境,在室内设计中体现环境的生态功能也是十分的重要。在室内环境满足生活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同时,如何将其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应也是设计中的考虑重点。在景观植物的布置选种时,就需要考虑到植被本身的生长环境,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形成稳定植物生长链,发挥最大的植物生态价值。
二、景观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直接调用景观
这是一种直接将花草树木、山石瀑布等自然景观直接引入室内的方法,使大自然的气息直接体现在室内环境中。寄情于景、融情于景,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在一些大型的建筑中,可以看到,一些将自然景观直接调入室内设计的方法。
2.间接引入
大自然的美,永远不是人工美所能比拟的。在一些建筑里,设计师会引用一定的景观设计手法,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如国外某餐厅,通过对建筑形态的设计调整,通过借景偷景的景观设计手法引入室外自然景观,使人心旷神怡,用餐愉悦。同时,在室内设计的时候,可以引入自然光,对部分空间景观形成光影效果,调节环境气氛。
3.象征比拟
对一些室内空间的局限性,不能在室内环境中完全的营造出自然环境。就需要通过一象征比拟的设计手法,将自然环境引入室内。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将景观设计的运用,对室内要素自然化、形态化,给人以大自然的联想。如座椅、踏步的设计与布局,打破常规的方正规矩,将其曲线化,给人流动灵活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