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4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众所周知,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契机,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选择在知识管理层面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如何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这是现代企业知识管理必须注重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对于绝大多数的国企和民营企业来说,当前最急需的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高端人才。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发展实践表明,凡重视新产品开发和高科技项目战略性选择的,大都是蒸蒸日上的。而新产品开发和高科技项目的选择,都必须有高科技水平的人才来运作。这样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
一、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发轫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式、企业的经营方式、生产的组织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传播与共享广泛性。全球范围互联网络的形成使得知识与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共享成为可能,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营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的经营资源,包括资本、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知识等,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部门、地区及国家内流动,而是按照收益原则和价值规律(价格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延伸至世界的所有目标顾客。
(二)知识产业的扩张性。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知识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与重要,知识正在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原材科等有形资源而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最关键性生产要素,企业经营的重点也将由实物经营转为知识经营,企业拥有和能够利用的知识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产出、绩效和竞争地位,从而决定着企业自身的价值。
(三)社会消费的多样性。社会消费或使用将由传统的实物消费转为以高科技产品和知识消费为主,知识价值已成为衡量商品和服务有效性的原则。知识价值是由包含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或是智力密集程度决定的,知识含量越高,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价值就越高。知识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甚至消失,因为新知识不断地产生和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只有实施知识管理,进行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才有利于知识(包括信息)的积累、传播、共享与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自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中获得新生。
二、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即通过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断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实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目标。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分析、评价和分配、利用等内容,而知识管理则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源、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知识管理区别于信息管理的最根本之处在于前者强调对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知识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以知识的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指引企业去迎接挑战、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保证。在以知识为最重要经营资源和主要消费品的今天,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在于知识(产品和服务中知识的数量及质量),而不是有形资产或是库存。因此,只有从战略上重视知识这种关键性生产要素,并努力实施知识战略,才是经营管理之本。
(二)促进人力资源、信息、知识和经营过程的紧密结合。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知识与人的认识能力的结合将导致新知识的产生。同时,知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和信息反过来又会改善企业的经营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管理知识资产的管理增值。
知识作为一种资产或是资本,要象对其它经营资源那样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知识资产的管理步骤包括知识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新知识档案的集中及知识资产的利用。
三、实施知识管理战略举措
现代企业要摆脱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质经营为中心的模式,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需要进行以下五方面的战略举措:
(一)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
缺乏科学性的凭个人直觉、经验进行管理的家长制及缺乏灵活性的权力依职能和职位分工与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官僚制(等级制度)已不能适应知识社会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要求,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其方向应是利于知识和信息迅速传播、共享和创新的网络状结构。富有弹性的网络结构能够对经营环境与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二)设立知识主管
知识作为一种越发重要的无形资产与经营资源,应有专人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知识主管的职责是营造一个促进信息与知识积累、共享和创新的环境,促进知识集成、生产和利用,并保证知识流向于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部门和个人。
(三)加强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物质技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企业联系外部的网络、内部联系与交流的内部网络、知识库(内含数据库)及软件系统四个部分。企业拥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就能跨越时空的限制,有效地实现对知识的积累、生产、表示、分类、传播、利用和评价,从而实现对知识(包含信息)的有效管理。
(四)完善激励机制
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往往是一种不自然的行为,原因有二:一是拥有知识就拥有某种“权力”,分享知识则意味着将自己的职位置于风险之中;二是知识创新要承担风险,这是以其人力资本为代价的。因此,要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就需要有适应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激励机制。除了奖金、职位晋升等,激励手段还应包括激励作用更大的产权和知识产权。我们要抛却工业经济时代“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因为知识(智力)在现时代也是一种资本,甚至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本。产权激励是配给员工以本企业股票,从而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知识产权激励是授于知识创新者以专利权,通过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来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五)建立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制度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
经验学派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65年曾说过:“目前真正的控制性资源和生产决定性因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力,而是知识”。企业如何让进行知识管理,并有效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成为时下研究的一大热点。
一、知识管理
Erik Sveiby (1996),“KM是一种从组织的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Nermati(1999),认为考虑到知识的资源性特征,KM被界定为对组织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 Rademacher(1999)认为,KM是一种发现,获取、存储、管理、开发、传播和使用知识的综合性活动。
企业的知识管理框架图如图1所示。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1年,巴尼(Barney)提出了基于资源的持续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不再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种形式,企业只有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D L Barton,强调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学习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本文给出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总和。核心竞争力并非某项单一的能力,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知识管理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则主要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企业环境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这四个。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三、应用知识管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第一,组织文化创新为基础。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改善组织文化氛围,形成学习创新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要深深扎根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首先要从企业文化上入手,而高层领导的知识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的文化又有着很深的影响。因此,知识管理只有在高层领导的强力推动下,向组织成员灌输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及利益相关性,在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理念的创新,为知识管理的实践做准备。
第二,长远的发展战略为牵引。知识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企业在知识管理的初期投入相对较大,有些企业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获得知识管理的高额回报。许多企业失败的原因告诉我们,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管理活动。因此,一旦认识到知识管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就应当尽早制定有关知识管理的战略部署,首先从战略的高度肯定知识管理,使其成为后期知识管理实践前进的方向。
第三,管理机制为保证。有了文化和战略为牵引,企业还需要从管理机制入手以确保知识管理能够真正应用于实际,即要求企业要有一套良好且完备的知识管理运作体系。
第四,技术软件为支撑。知识管理活动与企业其他职能管理活动有着很重要的区别在于:企业知识管理必须以相关的技术为支撑,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要求很高,企业的许多知识管理业务单元都与网络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在企业中应用比较成功的知识管理软件系统有美林公司的TGA系统、KPMG的KWorld系统、微软的内部管理工具箱。有了很好的技术管理工具,从而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知识管理; 政府文化。
政府知识管理是指政府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政府行为进行的动态管理,在良好的政府文化和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网络系统,保证政府畅通无阻地进行知识收集、储存、运用和创新,将知识高效地应用于政府的管理实践,最终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提高政府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而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体系,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因此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政府是社会中最大的组织,它的公共性和社会地位要求其必须具备独特而强有力的政府文化,通过其内聚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改善功能,为政府知识管理提供文化支撑,使政府能更好地利用知识管理实现发展目标。所谓的政府文化是指政府在管理经济社会或内部管理过程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对政府内部人员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持有的、独具特色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行为观、工作作风及工作态度的综合体现。
一、政府文化对政府知识管理的实施的重要性。
政府知识管理需要政府内部人员广泛认同,而政府文化决定了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政府知识管理需要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拥有自身特定内涵的政府文化,通过知识和知识持有人的态度和对知识价值的判断,以及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文化为政府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氛围。
1、政府文化决定政府对知识的认识。
政府文化作为一种特有价值观,决定了哪些知识是有价值的,哪些知识必须作为核心资源保持在组织内部以保持某种核心能力,哪些知识可以被传递到外部或共享以创建战略优势。所以,虽然现在许多组织不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利用知识管理,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完全不同,这完全取决于组织对知识的态度。当然,对于政府不同的部门对于知识有不同需要,信息部可能需要的是信息技术知识,而财务部需要的财务知识。知识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是要确定哪些文化将有助于政府知识管理的实施和发展。
2、和谐的政府文化促进政府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在政府利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政府文化可以影响个人对知识管理的价值判断。成员通过判断政府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核心利益等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影响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宽松、活跃的政府文化能形成开放的氛围,从而促进成员对知识的创新; 要倡导合作、信任、共享的政府文化中,增强了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于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有很好的作用,减少了知识的重复收集与加工,降低了知识管理的成本。政府只要使政府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那么成员会对政府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对知识管理的实施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二、利于政府知识管理的政府文化的内容。
1、重视知识的文化。
这一价值观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在现在的时代条件下,知识以其独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如果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不及时加以概括总结,进行显性化处理,那么很可能在不久以后自动消失,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政府知识管理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它关系到政府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率、有能力的政府。要想真正地实现知识管理必须加强政府对知识的认同,政府管理者只有重视知识的重要性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管理。
2、信任与共享的文化。
在传统的管理中,知识拥有者特别是领导者把知识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担心一旦自己的知识被分享,相应的优势地位就会随之丧失,自身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样造成一些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消失,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信任文化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在知识传播时,在知识的拥有者和学习者之间建立一种互信,使知识的接受方对知识使用后不会给自己带来害处,或者相信接受方能够信守知识保密和应用领域限制的承诺。
同时,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才有可能实现政府知识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通过知识分享,建立共享性文化是决定政府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为了建立知识共享文化,可以将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座谈进行工作研讨或者对其进行经验培训,或是通过实践社区、项目小组,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营造一种共享知识的氛围,使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他们的同事是有值得学习之处并且愿意将知识分享给他人使集体受益,把分享经验和想法视为很自然的事情。
3、授权的文化。
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由于实行的权力集中制,使政府机构的领导者抱怨上级主管部门管得太多,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另一方面,由于权力资源匮乏和领导者担心承担责任而抓权不放,这就直接导致中低层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缺乏自主权,进而工作缺少动力和主动性。授权的文化是指政府为了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潜力而充分地授权员工,给予充分的空间,充分支持其工作所需的技能与知识。现阶段,更多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也给授权文化一定的支持。
4、以人文本的文化。
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最终的实施还是依靠人来完成。
政府必须认识到人是资源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和最具能动性的部分,是一切力量和创造力的源泉。政府实施知识管理要突出和挖掘高层管理者和个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政府还可以提供知识创造与分享的奖励与诱因机制,提供员工足够的资源,技术工具、指导或专业的技术从事知识创新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有时间去做知识管理。
5、学习型的文化。
时代在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所以政府应该营造出利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强公务员个人和管理者的学习。政府可以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积极学习的工作者,以此带动其他人的学习意识,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培训或知识问题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杨淑琼,沈治宏。 政府知识管理探微[J]。 现代情报,2006( 7)。
[2]谭晓。 政府知识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 4)。
【关键词】 知识管理;人才培养;成本控制
随着土建行业的兴旺,以及土建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土建施工这一古 老的行业以面临着改革的任务和压力, 以廉价劳动力及施工设备 等传统资源作为竞争手段所带来的优势正在不断减弱, 而先进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方面所起 的作用已日益明显。
1、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重要性
知识管理,简单的说就是知识的管理。在现代工程管理中,知识的管理本质上就是现代工程管理的资料管理的全部。希望通过资料将整个施工和管理过程完整的呈现在资料里,这是知识管理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求对知识的呈现便于管理,便于存档,便于阅览和理解。总得来说,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知识管理有如下特点,完整性,易读性,可管理性,严肃性。完整性是知识本身的要求,易读性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作为案例也作为企业的知识资产的要求。可管理性,是针对当前的知识爆炸对海量的知识的积累所面对的问题。严肃性,是对知识记录的真实性的要求,要反应工程项目现状,而不是纸上谈兵。
知识管理,本身一方面是做为企业的知识资产,我们要予以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在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知识产权,发明创造,及管理经验,都在以知识形式表现出来。所以,知识管理,即是一个知识宝库,同时也反应了企业的发展历史。同时,知识资产,在企业员工培训和成本控制中也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当今,企业的知识管理专业化已经势在必行。
2、土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对企业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或者称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知识的保留一方面保留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透明了管理。这里会涉及到权力的相关问题。所以作为高层公司管理人员,这个工作是一个需要各方面协调的问题。传统的施工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从上到下的金子塔型组织结构。底层是各施工项目。而知识管理是个两个平行结构,公司内部知识管理人员与第一线的施工项目组的资料员,以及企业的开发技术部的技术管理人员。公司知识管理人员统筹管理和汇总。
企业的组织机构的改革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而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方法。有了基础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建立我们的实施系统了。本质上知识管理是一个软的系统,于所使用的网络,是否建立内部局域网,建立数据共享系统等都没有关系,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给企业带了效率上的质的飞跃。所以,计算机系统为媒介的知识管理系统也需要的。现在商业的各种项目管理软件被许多企业所接受。如,P3项目管理系统,预决算软件,财务电算化软件,办公室自动化软件,MRPII系统,ERP系统等。我们说这些软件是知识管理思想的载体,她本质上是在知识管理的思想上建立的。通过软件的流程,我们可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商业软件公司也配备了管理与培训人员,专门帮助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培训相关的专业人才。这些都是知识管理的外壳。我们需要的是知识管理的质。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明确了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手段,那么下面的工作是我们赋予这个外壳以灵魂,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管理的质。首先,确定知识管理部门的责任及权力。原则上要求,知识管理部门在责任和规范要求下,权力是不可压制的。知识管理部门应当具有与财务管理部门一样的独立性。其次,评估企业的知识资源,绘制本企业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本质上是当前知识资源的现状的形象描述。第三,制定知识管理方案。这是各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内容。制定具有各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案本身也是知识资源的一个体现。这中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体制,业务流程,人员激励制度和信息管理的系统等。第四,实施阶段。认真的严格的按之前做好的计划实施,是整个计划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一环。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关系企业的长期发展的关键改革,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从上到下所有人的努力。
3、结束
企业管理,在当今企业的实际中,除了人的因素外,绝大部分被知识管理系统所代替。知识管理本质是资产,她会带给企业活力,带给企业新的生命力。同样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知识管理系统会更好的辅助管理让企业机器更为良好的运转。这在当今周园
句容市精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212400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中已经普遍认识到,并且不同程度的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她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一把利器。
参考文献
[1] 甘永成. 实施知识管理的系统框架及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 2003(01)
关键词:机械制造;知识管理;工艺知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240
现代制造企业是以物质资本和自动化运作为基础而实现发展和进步的,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需要正确理解当前的知识竞争。简单来讲,谁的知识管理工作做得到位,谁就可以塑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未来竞争的取胜之道。
1 机械制造知识管理的概念分析
现代企业都面临着非连续性环境的变化问题,此时要求企业的组织能够以更加适应性的方式进行调整,由此去获取自身的竞争能力的提升,这是实现更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契机。从本质角度来讲,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组织发展进程管理的过程,也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能力实现人类发明创造能力的激发的过程。机械制造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原来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发现自身知识资本就是一种战略资源,对于这种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创新的姿态参与到新一轮的企业竞争中去,是现代制造企业应该树立的基本理念。无论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还是机械制造实践哪里,或者是机械制造企业组织规划模式,这些都可以归属到知识的范畴中去,而实现这些的管理和规划,可以保证机械制造企业处于良性发展中。
2 探究机械制造中知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中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机械制造企业新形势下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宏观角度来讲,机械制造过程中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提升机械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知识管理工作的微观价值,可以更加清晰的使得我们看到知识管理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价值:
2.1 有利于构建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
机械制造企业全体员工的经验和知识如果能够融合在一起,并且在新项目运作过程中发挥对应的作用,就可以使得企业的决策更加高效,企业的战略更加科学,企业的管理更加民主。随着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越发健全,其在知识共享方面的效能不断展现出来,企业内部各个成员的交流和沟通氛围得以营造,知识在不断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得以升华,进而得出更加创新的想法,这是发挥集体智商的重要途径。比如在长期的机械制造过程中,发现机械生产工艺可以以微小调整的方式,实现工艺结构的优化,不仅仅可以减低消耗,还可以提高实际的生产效益,而这样的创新都是依靠知识管理的共享平台的。另外在这样的知识管理系统共享效能发挥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行业信息的收集,并且给予员工共享,使得企业内部形成知识网络,对于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氛围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在这样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环境中,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也变得更加频繁和高效,此时对于市场信息的把握能力也有所提升,此时自身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素质也会不断提升。
2.2 有利于企业战略决策的有效调整
机械制造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机械制造工艺相关的信息收集量也在不断积累,而在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在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很多瑕疵,或者是机械制造资源成本效益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或者是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可以进一步调整,或者是机械制造人力资源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此时基于知识管理获取的就是企业过去发展的成绩单。在这样的信息反馈中,可以引导企业决策者在对应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战略决策的有效调整和改善,而在此过程中知识管理工作就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过去机械制造企业不重视知识管理,很多战略决策的调整都是依靠个人经验来进行的,虽然也可以将其归属于信息源范畴,但是其主观性太强,很容易出现对于过去经验信息的误判,而机械制造知识管理工作就是规避这种误判的最佳途径,由此可见机械制造知识管理在此方面的价值。
2.3 有利于企业员工自身素质有效提升
知识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在于人,在于人可以使用自身掌握的知识信息,指导实际的生产实践,由此迎来全新的企业生产发展格局。简单来讲,机械制造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和环境,处于这样的情境下,企业的每个员工更加愿意以各种方式去掌握信息和运用信息,比如在供应商,分销商合作的过程中,获取更多关于机械制造的市场需求信息,进而实现自身机械创新设计思维的拓展;或者在完善的知识仓库构建的过程中,与国外机械制造企业接触的过程中获取到对应的机械制造新理念和技术,这些都将成为引导企业员工不断开拓创新的重要知识性学习。当然还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反馈出每一位员工工作的缺陷和不足,由此指导员工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由此可见机械制造中知识管理可以在促进员工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正视其在此方面的价值,并且充分将其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过程中开展知识管理工作,是机械制造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树立正确的知识管理理念,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与知识管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这样可以引导机械制造企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当然为了推动机械制造过程中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该从知识管理制度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人本化发展的角度入手,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由此才能够发挥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丰艺.机械工艺知识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陈熙.机械制造企业工艺知识管理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
[3]洪子元.机械制造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087
一、引言
时代和档案是息息相关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是在对档案管理研究时应首先考虑到的。除此之外还有面对新的形势下发展的需要怎样去与之适应,从而发展档案管理,将其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二、构建知识管理型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今,时代在进步,知识变得更加的重要,在生活工作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知识管理的核心为知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利益为其重点,以知识为助力,增值知识以及创新。所以,知识管理在国内被许多单位作为一种主要的策略,以此来将核心竞争力、产品价值提高,从而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知识管理的运用上,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是处于一个外在的状态,没有在内部进行应用,尤其是在档案上的应用,这是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就单位来讲,各单位在对各项工作进行决策时,档案是其主要的依据,同时也是单位取得信誉和市场的前提,在组织机构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上,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档案管理能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是在变化的,传统的档案没有现今的理念为指导,在单位进行裁减时,其首当其冲。时代在变化,应当将其优化,在档案管理的实践中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其不断完善,把它的价值给显现出来,让其走出困境。由此可以看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构建知识管理型档案管理体系对推动单位发展有很大的意义。首先,通过构建知识管理型档案,利于借鉴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等,进一步将档案管理模式完善,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利于实现高效高质的档案管理;其次,就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摆脱当前的困境而言,建立管理模式也是十分有利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出档案的知识资源的优势,有助于单位达成其发展目标。
三、对知识管理型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1.以知识管理型档案管理体系的总体框架作为基础
知识管理型的档案管理体系在总体的框架下,能够将其看成是一种管理的方式或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而它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有效对单位档案进行管理,将档案的发展动力给激发出来。并且通过这个在单位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当中带入档案的积极影响作用,进而让单位的发展能够更加稳定以及健康。知识管理型管理档案体系有三部分构成:管理机制、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流程。管理体制中主要有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管理机制起支持作用;管理机制中有运行机制和监控机制,监控机制起到的是监督控制的作用,运行机制的作用是对管理实践进行指导;管理流程主要有收集、整理、检索、鉴定与服务,这些能让组织的绩效目标实现更加的有保障。
2.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1)实现目标的原则。档案产生的直接效益微乎其微,应表现出它的隐形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让单位进一步的完成各项生产的经营目标,实现单位的总体绩效目标。(2)系统集成原则。知识管理是属于理念也是方法,它应用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借助点为两者的耦合关系,从而将系统的运作体系建立好,从而协调统一好管理体制、机制和流程,让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面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献出自己的力量。(3)资源整合原则。在最终的目标上,档案管理对单位内部的各种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让所有重要资源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整合,使之受益到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现今的观念为大档案,因此,更加要将实现创新和转化档案知识资源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够使其为单位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其稳步的发展。(4)管理体系的应用。档案管理在以知识为基点上建立完成之后,在具体的应用实施管理体系中,将其和之前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有很多的完善地方。①细化了保管过程。在运用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能细致化档案保管工作,进而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发生在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不同问题,能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大程度的提高。②有序开展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中运用知识管理,能够让其出现一些之前没有的变化,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有着很明显的提高,这样的话,会使得档案能够更加的有序,从而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档案管理的价值和作用。③能够进一步的拓宽档案管理的领域。就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言,知识通过知识管理能够直接用于这些生产经营活动中。这也就意味着,档案管理体系基于知识管理的上,能够拓宽其活动的领域,因此档案就可和组织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的决策进行结合。进而不断的成为在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就是复杂性和系统性比较的强,但是,人们会常常忽视档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变得更加突出,知识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也愈加的关注起来,知识管理的应用拓宽了很多。融入知识管理到档案管理中,从而将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对于档案管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文静.陈佳.陈曦.知识管理在档案股吧里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
[2]马宏正.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问题研究与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3]杨成林.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与知识管理结合之研究[J].科技档案,2010
关键词:客户知识管理 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价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而企业的营销模式也由以产品和交易为中心转向以客户和知识为中心。在此背景下,综合吸取知识管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精髓--客户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开始逐渐被企业所重视。但是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前瞻性的投资,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管理起来较为困难。客户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基础之上,开展客户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客户知识管理的内涵
客户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知识管理和客户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这两种理论的结合。它研究如何有效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企业所收集到的客户知识来提高企业自身价值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从而使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目前,对客户知识管理的定义,主要是从这样两个角度出发:
(1)采用知识管理研究的观点,把知识看成像数据、信息一样的资源,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客户知识资源进行获取、存储、分析、整合、共享、利用和创造,将知识作为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如美国学者Wayland 和Cole在其著作《Customer Connections:New Strategies for Growth》(1997)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客户知识管理"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客户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以及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更有价值的客户关系。它是指在获取、发展以及保持有利可图的客户组合的过程中,有关信息和经验的杠杠作用。Gold A(2001)等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将知识管理作为手段来处理组织内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客户知识的形成、共享以及应用来提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业绩的过程。Gibbert(2002)等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促进企业了解自己的客户,从而使企业在为客户提高质量的服务中学习的过程。台湾学者何雍庆等人(2003)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组织成员透过组织学习,将顾客资料、资讯或接触经验予以组织有效地运用并扩展客户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经过有效的管理作为,使客户知识成为组织的智慧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2)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客户关系管理更好的来应用客户知识管理。如Nonaka(1998)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客户知识社会化过程,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亲和性,从而获取客户拥有的知识。Alan Cooper(2000) 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利用先进信息与客户互动交流,帮助客户找出问题及其答案进而适应周围环境,客户需求过程与企业的营销过程有力的交织融合在一起,实施"定制化"服务。麦肯锡的副总裁罗树忠(2001)认为客户知识管理就是指有效的获取、发展和维系有利于客户组合的知识与经验,为尽可能的求得最大的价值,客户、知识、管理必须在一个封闭的循环体系中,企业运用这个循环体系中的客户知识,从客户关系中获得最大收益的行动。高倩(2001)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企业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关于用户的数据、资料以及交易记录,经过分类、处理等程序而形成客户知识,并将其应用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过程中,从而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傅建球(2005)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从各种既有的或潜在的客户信息中,萃取转化出可以用来为企业营销服务并发掘出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
关于客户知识管理的概念,通过综述有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客户知识管理给出了不同的表述,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不管如何阐述,如何给出定义,其共同思想可以总结如下:1客户知识管理是对客户知识的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等一系列流程;2从知识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两方面入手,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融入到客户关系管理之中,形成客户知识管理;3客户知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资源,企业通过客户知识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客户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知识管理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或者正在着手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的效率、促进创新从而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但在中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知识管理对于中国企业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所以许多中国企业在知识管理实施中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从而最终迁怒于知识管理本身。
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储存、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知识交流和使用场所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知识管理过程涉及组织战略、架构、组织文化、知识工作者、制度、IT系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某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导致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不理想。
从总体上说,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涉及到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的软硬件支撑两大部分。
其中,知识管理理念包括知识管理目标管理、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企业制度、战略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知识管理的硬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IT平台,它是一个支撑企业知识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平台,通过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和知识门户等技术工具将知识和应用有机整合。
知识管理的软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系统,它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群件技术、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等技术工具,使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
知识管理不仅是一套系统
从本质上讲,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的管理实践。知识管理不等于一套所谓的知识管理系统,据有关数据显示,知识管理是“95%的管理+文化和5%的技术”。
我国知识管理实施领域最大的障碍和问题在于企业忽视了人(知识工作者)和文化问题。许多知识管理系统厂商虚假宣传通过他们的软件、系统、平台就可以实现组织的知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
目标管理 要成功地实施企业知识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企业发展前景和方向。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一定要与企业总体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文化建设主要是创建企业共享文化、团队文化、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
在企业中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消除阻碍沟通的等级制度,建立员工之间相互平等信任、宽松、和谐的共享型企业文化。
通过为员工提供直接交流的空间和虚拟空间,如会议室、茶话会、讨论社区、视频会议等,创造交流共享的环境;采取知识共享激励措施,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鼓励全体员工加强交流。
通过多学科团队、虚拟团队等促使企业内部从各部门的多头作战转向团队协作,强调与内部员工、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的协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建立学习型组织,塑造组织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氛围,提供学习条件,通过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知识库和在线学习系统,员工自学、“师傅带徒弟”、参加会议、聘请专家、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鼓励员工探索新的领域,促进员工终身学习。
组织推动 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还需要设立专门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CKO),CKO应是副总裁一级的人物,是具备权利、声望、财务预算能力的企业高层领导的一员,具有明确的重要地位,以确保工作执行的权威性。
团队建设 建立一套企业人力资源的选拔和评价体系,鼓励更多的员工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共享知识,为员工提供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
制度建设 主要是建立知识的运行机制、明晰机制、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制度保障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
如建立知识的收集与文档积累机制、知识分类与标准化制度、利用与转化机制、更新与清理机制、传播机制,共享交流等知识运行机制。
通过考核制度对员工的知识管理贡献和成果进行审查和评鉴,将知识共享的数量和质量、参与程度与个人的工作绩效评定挂钩;同时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管理,促进并奖励知识共享。
战略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的战略部署,通过评估当前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现状,找出差距,形成知识管理目标和知识管理战略规划。
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应该反映总体的竞争战略,采用个性化的战略模式,实施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知识联盟、知识转移、知识保护等,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
软硬件支撑
在知识管理的软硬件支撑中,中国大部分企业的硬件环境都不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硬件也毫不逊色,对知识管理的硬件支撑系统本文不再详述。
但中国的知识管理的软件却不尽如人意,鱼龙混杂,许多挂着知识管理的“羊头”的软件和系统根本不能促进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利用。
笔者认为,真正的知识管理软件必须能够实现以下的管理功能:
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企业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作用在于帮助员工迅速找到所需的知识资源,显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分布情况。
知识库将企业的各类知识条理化、知识标准化和知识分类编码后,储存于知识库。
专家网络 专家网络包括专家地图、专家解疑和专家评议。
业务流程 对企业内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业务流程都要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处理,把指派任务、任务跟踪、通知和情况汇报等职责流程都通过工作流实现。
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和企业级的高效配合和协作,及时地沟通交流,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有效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为工作创新提供有效的空间和氛围。
企业培训(E-Learning)建立在线学习系统,根据员工岗位以及需要而设计课程,将企业的一些基本技巧、操作性知识制作成文件手册、训练教材等放在网上,实现员工自主、随时随地地进行在职培训。
CKO工具箱为CKO和相关领导提供多种知识推进功能,包括知识规划、知识跟踪与推进、知识评测、知识审核等。
[关键词] 知识管理 职业院校知识管理
我国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方面仍存在许多弊端,这也限制了知识在职业院校中的沟通与传播。从我国职业院校目前知识管理的现状来看,面临的困难还是比较多。但是,纵观世界职业院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知识管理是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知识管理与职业院校管理
维格(K・Wiig,1997)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本文中涉及的“职业院校知识管理”是指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职业院校总体实力的关键,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职业院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
知识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知识管理的进程。随着人们知识管理意识的增强,知识管理逐渐由企业管理领域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领域,尤其是对信息与知识的控制和管理要求较高的职业院校来说,实施知识管理更是职业院校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当前职业院校知识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在知识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管理”意识不强。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知识管理意识淡薄。即使有知识管理的意识,也存在对其内涵理解不明确的现象,甚至有些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这一概念一无所知。
2.对学院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职业院校领导存在忽视知识管理的现象,没有意识到知识管理对学院品牌树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知识管理是学院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必然途径。由于对知识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院知识管理缺乏理论上的引导与政策上的支持,严重影响了学院知识管理的运营和知识创新。
3.知识管理制度混乱。由于职业院校内部有不同的资源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不同形式的知识资源,比如图书馆、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等,部门之间一旦沟通不畅,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机构重复建设、制度混乱、权责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知识流失、遗失、重叠等现象比较普遍。
4.缺乏技术支持。当今社会是信息飞速传播的网络时代,如果没有电子信息技术,关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和老师只能闭门造车。同时目前的院校都是学生上千,教师上百,知识、信息更是繁杂冗长。要处理如此繁杂的信息,如果没有数据库、数据平台等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仅凭手工操作很难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但是现在诸多职业院校的校内网络建设并没有达到有效的实现知识管理的层次。
5.激励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仍然以定量评价为主,仅仅关注教师的常规检查,缺少对教师内隐知识等的形成性评价,忽视教师知识价值的评定。由于没有标准的、适宜的教师知识创新的评价体系,导致教师知识创新激励体系的不完善,严重了教师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职业院校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研究
1.明确知识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目前知识管理未能在职业院校盛行,究其原因是很多职业院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老师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及其作用没有深入了解,当然体会不到知识管理能给学院带来的便利与好处,也就不可能大力的实施知识管理。要想在学院知识管理上有所作为,转变思想是根本。因此应加强所有人员对“知识管理”的学习,使其真正认识与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2.发挥领导作用
知识管理包括对学院各种信息和人员的管理,涉及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并直接决定着学院的一些特殊的政策和办事程序,因而获得领导层的支持十分重要。只有领导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才能实现知识管理在全学院的顺利推广。
3.明确责任,追求知识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学院信息管理部门之间,分工应该明确,各部门各司其职,这样可以避免知识的遗失、重复,减少学院整体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部门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4.强化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上支持,学校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并完善校园网,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同时要安装各种必要的、有效的信息管理软件,方便知识的储存与管理。
5.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改变过去量化考核为主的模式,注重知识创新质量的评定,加大对知识创新的激励力度,充分的调动师生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在知识经济这一大背景下,职业院校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进行学院知识管理建设,既是学院适应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想实现高效的学院知识管理,就必须从各个方面积极应对,在学院制度、领导作用和技术支持方面做出努力的同时,更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发动学院的师生,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成新:《高职院校实施知识管理的探索与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年 第20期
内容摘要:为了主动消除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导入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施了知识管理的方法。这类理念和方法对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效果是有差别的。笔者试图通过对知识管理与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帮助中小企业准确识别和有效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效益 实证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性竞争趋势表明: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层次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共享的组织、管理活动,已经从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扩展到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部门;相应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也从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扩大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知识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旨在通过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持续提高。山东处于南北经济的联接带上,山东中小企业具有沿海和内陆双重社会经济特征,所遇到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代表性。研究知识管理对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导入知识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概况
(一)数据简介
笔者在山东省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效益影响的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并进行企业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需求与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尽力将调查对象的主观意愿和使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情况区分开。在基本了解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认知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能力,将知识管理项目分解定义成相对明确的行为。
笔者将中小企业按照地区、行业和规模划分成不同组群,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前后共发出400份问卷,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19份(下文对这119家有效作答企业称作样本企业),问卷有效率为29.75%,样本企业遍及全省,涉及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各个行业。调查后期,笔者走访了其中的18家企业,仔细研究了走访对象提供的11个典型案例,以便深入了解其中的种种细节。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以对半分析模型(split-half)来分析问卷的可靠性,将全部问题等分成两部分。在所有119份有效问卷中,第一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48,第二部分是0.920,两部分的相关系数是0.676:说明数据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见表1)。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包括政府、外来竞争者、技术、原料供给和客户需求等市场要素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样一个同时蕴藏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
(一)知识管理的适应环境战略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在战略决策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在主要决策之前都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但他们对成本控制系统、质量管理技术、关键性业务预测方法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还不太了解,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也不高。调查表明,样本企业对迅速变化的环境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对适应变化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十分的重视。多数样本企业都积极采取主动措施来应对变化、规避风险。如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效率和不同流程、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协调和职能互补、使信息能够在不同部门间高效率的传递。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得到了样本企业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员工和部门对决策的支持,以便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但是企业试图彻底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或经营流程的举措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中小企业应慎重对待系统流程再造等激进的改革方式。
(二)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组织结构特征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尽管样本企业规模较小且结构简单,但其经营者们仍然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内部需要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成本质量控制绩效评价和生产(服务)监督控制部门或人员,负责新业务开发、客户需求分析和技术改进和分析评估的部门或人员等等。但是绝大多数样本企业还没有成立这类专业部门,同时,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效率。山东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要来设计组织结构,而不要刻意去完善组织结构。
(三)学习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样本企业非常重视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创业史、清楚的理解并始终维护企业的核心价值、鼓励员工使用历史经验和获得新知识、实行自我评价和绩效测评制度都被样本企业所不同程度的采纳。企业需要组织业务技能培训、经验交流和积极掌握技术变化的趋势等两方面,标准差分别是3.738,
3.783:这说明样本企业做法差别较大。在雇佣其他企业的员工来获取所需技能方面,样本企业表现谨慎,实际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少数特定领域,如会计、法律等。
调查表明,许多企业高管都积极支持和实际参与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这对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进行产品生产的企业非常重要。这类样本企业也十分重视产品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另外,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以及那些为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配套的企业对于创新的需求并不高,实际创新投入也较少。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于短时间内降低成本的考虑,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创新前收集数据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在竞争对手发现机遇之前做好市场价值和需求分析、员工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达成有广泛员工基础的产品战略以及创新速度也得到了样本企业不同程度的重视和使用。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模型分析
(一)模型选择
本文用线性概率模型(LPM)来估计不同的知识管理行为和措施对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对问卷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同时计算异方差稳健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若一个变量的F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时,那么这个变量就进入回归模型;若一个变量F统计量的值大于0.10,那么这个变量就从回归模型中删除。回归方程采用以样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以其所从事的各种知识管理活动为xi,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知识管理行为对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为了保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对回归方程进行DW检验、F检验和异方差稳健的t检验。本文关注的是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概率的影响,虽然LPM存在着一定异方差性,但是大样本情况下应用OLS异方差稳健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陷。LPM 模型的优势突出体现为容易估计和解释。因此本文采用了线性概率模型,并用OLS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二) 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回归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与下列因素成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企业经常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以低成本优势和通过降价获取市场占有率。以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可以用方程Y=HRi(respondi,valuei,decision assistanti, IS decisioni, CRMefficiencyi,teachi, hormonyi,standardi, historyi, costi)来表示,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Y=
0.333X1+0.497X2+(-0.293)X3+0.337X4+
(-0.426)X5+0.369X6+0.046X7+0.304X8+
(-0.332)X9+0.119X10+0.166。
回归系数显著的不为0。F统计量为13.362,统计量大于F值的概率为0;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是0.744,判定系数(R square)是0.553,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该模型的DW检验值是2.355,说明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表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等项目对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前述项的投入每增加1,就可以分别使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改善增加0.333、0.497、0.337、0.369、0.304。应当注意的是: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成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293、-0.426、-0.332。
经过对样本企业的重点访谈调查研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比较紧张,辅助决策机构使用起来并不经济,而且有可能会降低效率。客户关系管理效率的提高会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产生影响。但因为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客户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这就需要平衡各部门利益,合理分配各部门资源,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历史经验无法适应高速变化的环境,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应当会理性地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经验。
结论与建议
越来越多的山东中小企业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将其不断付诸实践。根据笔者调查,知识管理在为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传统的依托高技术设施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不适合知识管理起点较低的山东中小企业实际。而为山东中小企业真正带来效益的某些理论和具体方法却被掩盖了。中小企业有着突出的个性特点,必须依据自身运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水平,将有利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知识管理理念和具体做法剥离出来,正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做法,将宝贵的资源用于最有效率的知识管理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Martin Glisby; Nigel Holden. Contextual Constraint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The Cultural Embeddedness of Nonaka's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2003.1
2.Ikujiro Nonaka.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2
很多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是蕴藏在组织成员中的经验、感觉、洞察力、诀窍、方法等,存放在他们的脑子里,如果这些人员离职或调动,就会造成知识的流失,而新的职员接替由于不具备这种知识,就会重新积累,不仅成本费非常高,关键降低组织的效率。
此外同一样工作,有多个团队或多个职员负责,每个团队和个人都去摸索、积累,同样也是浪费,而且由于个人能力不同,因此无法把最好的方法让每一个人掌握。如果把这些团队、个人的经验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知识,被组织共享,这样开展同类工作就不需要重新开始,新员工也可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就会组织提高效率。
从更高的层次来讲就是要打造提供知识型产品或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每一个企业都在有意无意做这项工作,只是没有成体系地进行管理,而使这个过程无法长期、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
和其他管理相同,知识管理也是有成本的,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不是赶时髦,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而是提高组织的业绩,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由于知识的获取是来源于日常业务、管理,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知识的获取就是源于HR、CRM、OA、PM等各个信息系统,而且在使用这些系统时需要使用知识,因此,知识管理与企业的应用系统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知识管理系统不仅会增加组织的成本,而且使用者也很不方便,很难应用起来。浪潮之所以在协同中把知识管理作为其必不可少的功能,其目的就是要把日常积累的数据、信息进行提炼、沉淀,使其很容易成为知识,并方便地为被组织成员共享、利用,这样可以避免实施当中使用者的抵触情绪,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我愿做。
目前我国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还很少,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引入知识管理比较晚,大多数企业和企业的员工不理解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及其与他们工作的关系,尤其是企业高层不了解它的价值和重要性;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具备实施知识管理的咨询公司和IT公司及其相关人才比较少,这些都是导致我国知识管理水平不高和不够普及的主要原因。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之后,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将关注点聚焦于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问题。不过从一开始,一些学者就指出,大部分的组织知识都存在于员工个人的头脑中(Davenport和Prusak,1998)。学者们认为,组织如果把花费在流程和技术上的时间和资金转移到挖掘员工潜在能力,那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发掘出真正的价值所在,由此,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逐步得到更多的重视。目前关于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发掘和利用知识员工个人的知识,方式包括使个人知识显性化、将个人知识融入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或者鼓励员工在各种场合分享他们拥有的知识等,但是他们同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员工可能会没有动力和意愿去分享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早期的个人知识管理主要不是研究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而是研究如何帮助大学生发展信息技能,运用技术组织以及使用信息Frand和Hixon(1999)、Avery(2001)。个人信息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个人信息管理源于图书馆和信息管理、个人生产率工具和软件等。个人信息管理和早期的知识管理是为了适应技术革命以及解决信息超载问题。现在,更多的领域和学科开始关注个人知识管理,从最初的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转移到对组织中的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并将其由最初只关注信息技术拓展到了对于发展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态度等,这些有助于形成更有效的认知、沟通、合作、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力、终身学习、社交网络等。鉴于知识员工的重要价值以及个人知识管理对于知识员工和组织的重要性,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不足
继组织知识管理研究领域获得蓬勃发展之后,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热点,学者们对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流程、作用、方法、原则、技能等方面也都有相应的研究,并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将研究推向了深入发展。同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研究群体不够丰富。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渗透于现在所有的知识工作中,但是目前,学者们研究比较多的是教师、图书馆员等,而对于企业中大量的知识员工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企业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效率,增强其竞争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这是现有研究中的一个缺陷。第二,缺少对于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的研究。影响个人知识管理的因素很多,但是目前研究中欠缺对于影响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系统性的研究。第三,是实证研究的缺乏。目前,对于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都是理论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在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的影响机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关系、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等许多方面都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
三、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对于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将更加丰富和深入
个人知识管理研究最初来自于对大学生群体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技术的研究,经过发展,逐渐上升到更深更广的理论研究,包括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原则、流程、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等问题的研究。但是目前对于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还不够丰富,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的研究还不够。因此今后,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将更加丰富和深入,与其他领域融合的研究也将更多的出现,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的认知和应用更加的深入。
(二)从最初的对大学生、教师的知识管理研究扩展到企业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最初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来自于对大学生人群的相关发现,在对教师、大学生、图书馆员等具体人群的个人知识管理进行较多的分析和研究之后,人们将研究目标扩展到了企业中的知识员工。一些关于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已经出现,但是数量较少。随着人们对于员工个人的知识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以后关于企业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在数量上会更多,在质量上也会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员工,其个人知识管理的重点、方法、工具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在未来应该会出现关于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类型的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
(三)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的作用将进一步被挖掘
对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领域进行专门的研究才短短二十年,之前的研究都聚焦于组织的知识管理。因此,作为一门较新的理论,对其作用和规律的把握和认识还比较粗浅。掌握知识的个人始终是创造组织财富的源泉,目前关于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关系,尤其是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的研究数量不多,在深度方面更是欠缺。国内仅有少量文献对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实际操作中来看,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组织创新、组织绩效的作用不可忽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相信在未来,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互动以及其对于组织绩效作用的研究将更为丰富,关于这些作用的影响机制和路径都将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四)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将进一步与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相融合
纵观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研究者们将blog、wiki、SNS等技术都融入了个人知识管理中。有学者的提出了将“云计算”技术融入个人知识管理中。已有研究将混搭社会性软件引入知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领域,提出基于混搭社会性软件的网络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混搭社会性软件包括社会性书签、即时通讯、社会性网络服务、微博和博客等。对于Web2.0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现在开始转向Web3.0与个人知识管理进行融合的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Web3.0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等问题。Web3.0是互联网第三代的简称,与第二代相比,Web3.0更加融合个性化的信息、更注重跨平台和跨语言的信息交互、信息搜索更为精准和智能化、服务更加整合化和高效。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发展轨迹来看,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创造更多的知识财富,推动人类知识传播与发展。
(五)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共享问题
知识共享是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将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共享,促进组织的发展,这是一个难点问题。对于个人而言,知识是具有独占性和专有性的,一旦共享,变成大家共有的知识,那么知识的独占性会降低,个人会感觉自己的知识权利丧失,可能会影响个人在组织的地位。而在越来越动态化的环境中,个人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时,个人对于自己所辛苦获取和掌握的知识,会担心由于分享之后,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其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将削弱。因此个人可能会选择不将自己所掌握的核心知识进行分享,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将自己独有的知识进行共享。如何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使员工能够从自己对别人的知识共享中获得价值,需要组织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