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1:4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一地理教材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然而,由于我市的中考科目没有地理,多数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很不重视。在初一、初二年级,有些学校常用地理课上主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课;在初三年级又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普遍遗忘和欠缺,几乎是一片空白;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课感到十分吃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及学考、高考的拦路虎。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融合、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听不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3)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和意义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关于昼(夜)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及计算等内容也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以初中地理的经纬线作为基础的;如果东经、西经、北纬、南纬及其度数真正弄明白,这个难点就难以突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办法:(1)首先作板图,边讲边画经纬线、经纬度;(2)用多媒体展示东西半球图,让学生知道东半球有哪些大洲、西半球有哪些大洲。(3)播放课件,观看晨昏线及其变化和太阳直射对昼夜长短的影响。(4)最后启发学生得出“因为日出早,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的结论;进而推断出地方时的计算原则为“东加西减”的结论。就这样,地方时的计算、日期的换算等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的关键不在于计算本身,而在于对地球运动的真正理解。
二、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沉气流常天气晴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电教设备。这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
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
2.利用投影仪对有关表格、地图进行讲解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系统化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初中地理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如地球和地图、气候的基本知识等很难理解掌握,且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的地理知识基本是空白,从而造成地理学习困难。,加上初一地理尤其是经纬线一节和气候一节地理知识抽象性强,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知识点多而跨度大,因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把初中知识作为一个知识系统来把握,完善地理知识结构,是化解学生学习障碍的良策。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初中地理学习了“气候”的知识时,但知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为此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可通过看图分析,然后在总结成表格来完善地理知识结构。
①梳理气候分布。
②分析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从降水量上看,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全年至少有一个月雨量在60毫米以上,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交替,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末雨季来临之前。热带沙漠气候最高月平均气温超过30℃以上,常年干旱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夏季,多对流雨,这里的降水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的情况显然不同。从气温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春秋极短,全年高温,最冷月气温一般在18℃以上”。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活动化
学生认知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灌输的过程,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封闭,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的活动化。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关于关于经纬线知识的教学,就可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经线划分多少度?纬度划分多少度?经度分布规律是什么?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温度带的分界线是那些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那两条相对应的经线?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不但能掌握经纬线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用好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人教社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安排有“活动”教学内容,其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课堂作业类(课堂作业类是指以试题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课堂讨论类(课堂讨论类大多是要求学生以尚无明确意义与答案的开放性热点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与辩论);课外调查类(课外调查类基本上是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的可行性的改进意见)。教学中可因课制宜,用好“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而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待于知识的规律化、思维的条理化。例如,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认清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矛盾的焦点,针对学生学习障碍,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提炼知识规律,以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掌握思维和解答规律,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在解答地球公转图时,不能抓住图中的关键点,因而难以找到解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在教学中应该围绕总结解题规律来进行教学,只要抓住解答图的关键点,就可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的解答规律:
看太阳直射点,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是极昼,北半球是夏季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极圈是极昼,北半球是冬季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半球是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
通过以上规律的总结,不论图如何变,学生只要抓住图中的关键点,只要掌握了解题的规律,解题难点是容易攻破的。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图象化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强调以图带文,并重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从而可以突破学习难点。
(一)借助地图熟悉空间分布
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强化地理空间位置,熟悉并掌握它们的地理原理,通过记忆增加空间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定位。例如,在初一七大洲和四大洋地理教学时,可借助地图,通过一些重要纬线穿过的大洲来记住所在的位置,来促进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建立,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
(二)借助地图找出空间分布规律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新的高 中课程计划与原有的高中课程计划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中课程结构体现了坚持面向全体学 生,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有适度灵活性的精神。根据高中课程计划的规定,地理科是学科类课 程,采取了必修和限定选修两种方式。高一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每周3课时;高二、 高三限定选修,供升学 预备教育文科学生选修,高二每周1课时,高三每周2课时。新的高中地理课程,三个年级均有地理课,保证了 高中地理教学的连续性。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依据国家教委1996年5 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 写而成。今年秋季开学后,先在天津、山西、江西三省市试教,而后进行修改,于2000年在全国推广。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从教材的总体框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到教材的表 达等都有一些创新。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教材的框架,使教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方向性。
新大纲中,高一地理的教学目标有5点, 其中第一点是“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 征,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二点是“了解人类各种活动对环 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点是“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 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其实施途径”。从这几点要求可看出,新的高中地理 教材要求学生建立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这实际上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当然,生物等 学科也会涉及到一些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更多的只能在地理课中讲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课责 无旁贷。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对现行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主题的深化。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编 写的。阐明人地关系的确是地理教育永恒的主题,协调人地关系是我们的目标,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要 看采取哪种发展模式。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更侧重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话,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在此基础上,加强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其所包含的大 部分内容也与高中地理的内容相吻合,因此,从素质教育出发,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高中地理教材的 框架。
我们在设计新的高中地理教材的总体框架时,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新大纲突破地理圈层,从环境的角度组织 教学内容的思路,认识到高中地理的核心是讲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这都离不开环境。以人类为中心 ,按照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程度,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可由远及近分成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 境,在这个框架下,教材讲各个环境的特点,以及人类与各环境的关系。对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则融入了 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新的认识。例如,教材介绍了工业的不同发展类型,使学生了解到工业生产正在从资源密 集型逐步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即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我们认为,新高中地理从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的 知识框架,把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放在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加强了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
教学内容的选择
从《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要点看,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新的,例如“海洋环境”和“人类 的生产活动”两部分中的大部分内容;有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原高中地理的相应部分基本相同。例如,“宇宙环 境”、“大气环境”;还有一部分知识内容基本相同,但知识重新组合,例如“陆地环境”。不论是哪类知识 ,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把它们以新的视角纳入新的教材体系中。
1.教材编制有三个重心,即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认为从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来看 ,地理学发展至今天,应该说是应用性或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广泛用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 之中。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在知识体系、逻辑顺序、文字表述等方面都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学 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我们感到问题的症结之一是教材的理论性较强,而联系实际不够,学生不能“学以致 用”。对学生来说,这个“用”应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释和解 决一些地理现象和问题;能够借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继续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因此,我们把 联系实际,写实、写活教材作为教材的新特点来对待。
当今社会,在经济、技术高度发达的同时,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也一个个接踵而至。这些问题 的解决,无一不依赖于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发展类型的转变。近一个时期,全世界包括我国的科 学工作者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如“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21世纪议程”等,都反 映了这个内容。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密切联系这些实际。例如,“大气环境”这一单元,与过去高中地 理教材相同章节相比,关于大气的科学知识内容要求有所降低,而取材的角度更多地转向阐述人类活动与大气 环境的关系,特别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如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问题,大气环境保护问题等,都结合了大 量的实际例子。“海洋环境”这一单元,在以前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没有的,新教材中除了讲述海洋的基本特 征外,更多的篇幅是讲述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海洋空间的拓展, 海洋对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影响,以及海洋环境污染问题。“陆地环境”这一单元,综合了以前高中地理教材中 的一部分地学知识,并给予新的思路,即不从地学的角度组织教材内容,而是主要讲述陆地环境的各组成要素 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陆地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质灾害问题。“人类的生产活动”这一单 元,更是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教材在介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工业区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采取剖析 典型事例的方法,努力把每个农业类型或工业区的内容落在实处,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农业类型是怎样运作的 ,各工业区有什么特点。我们认为,教材注意与实际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与现 代社会的关系,地理本身的实用性才能够显示出来。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才有可能进行 下去。
2.教材编制要考虑两个因素,即教与学。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要能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就要求教 材的编者在考虑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过程如何进行。
从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教学衔接来看,初中地理在初一和初二开设,初三没有地理课,这样在高一开设 地理课,肯定会有部分地理知识已经遗忘。高一地理课的内容要考虑这个实际,对每一节课知识的容量不能过 满,要留有余地,给教师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时间。此外,我们降低了部分地理知识的难度,例如,“宇宙环 境”这一单元,删减原来高中地理教材有关恒星、行星等属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转偏向 力作了简化处理,只讲现象不讲原理。这样,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难点,使教学顺利进行。我们还考 虑到教师备课方便,参考了一些国外教材的做法,教材采用单元一课结构。一课的容量就是一课时,内容相对 完整。
从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小 ,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必须在考虑教师教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这就对教材结 构的设计、内容的表达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突出教材的教学性,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析过程,不直接给出结论;第二,力求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文字生动、图文 并茂;第三,必学和选学内容结合,增强教材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3.突出能力的培养。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对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高中地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 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用了多种小栏目,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起了 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对高中学生来说就显得比较浅。高中地理教材应该更注重通过对地理事物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即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战略的以及立体的思维方式。因此,从表面上看,教 材采用的形式或“花样”不如初中地理教材丰富,但是仔细分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都上了一个新 的台阶。例如,教材各单元的内容都注重过程的分析,包括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和生产过程,这实际上就在教给 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教材在每课都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动手(一些实验)、动脑(联系 实际分析问题)、动口(讨论问题)。同时,我们还把一些地理技能分成若干个专题列入教材,供学生自学自 练。例如,“制做地理资料卡片”、“地理数据的表达和运用”、“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等。这样,通过课文 、活动和自学自做等形式,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教材的组织结构
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主张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着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 创造性。如何把地理知识结构化,也就是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需要精心构 建教材的结构。我们认为要考虑好三个“结合”:一是教材中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者的结合;二是教材中 课文、图像、作业(有的学者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把这三者看作为教材这个大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三者的结 合;三是这两个系列的结合。
新教材可以看做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必须修习的部分。在这部分中,知识、 能力、思想教育三项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表达形式上看,课文、图像和作业相互配合使用,使学生从学习知 识到检查学习效果,层层递进,比较完整。例如,“1.1 人类认识的宇宙”有两个知识点:一是人类目前观测 到的宇宙;二是宇宙中的地球。能力要求主要是学会比较、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 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思想教育要求是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在确定了这些知识点和基本要求后,我们要寻找最 合适的表达方式。在这课中,配合课文,我们选择了照片、示意图、表格等不同的方式,使教材的直观性、趣 味性和可读性得到了加强。最后,教材还安排了“活动”的内容。需要说明是这里的“活动”与每单元后的“ 综合练习”不同,它更侧重利用本课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分析一些问题,而“综合练习”更侧重复习本单 元所学的知识。
第二部分是学生选学的部分。安排这部分内容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增加教材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 同学校的需要;二是虽然在必学部分中贯穿着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使这三条线索 更加清晰。这部分内容又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块是“阅读篇”,通过阅读选编的文章,让学生体会一些道 理(思想教育不是强加于学生的)。我们选编了5篇文章:“人类天地观的演变”, “天下第一气象站”,“ 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地理环境的演变”,“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第二块是“技 能篇”,通过介绍一些地理技能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一些方法。我们选了学习地理比较实用的5个方法 或技能, 排列的顺序既体现了由简单到综合的层次,又适当配合课文内容:“制作地理资料卡片”,“分析地 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地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用”,“怎样进行野外观察”,“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第三 块是“练习篇”,通过做单元综合练习,分别对单元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附: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目录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都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故而受到重视的程度不高,随着国家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丰富的素材,使得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可能。随着教材改革的进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方法,用新观念,新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必然走势。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创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应该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提高。在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死板硬套的搬用一些固旧模式,过分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寓教于乐,可以明显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有时候教学老师的一些举动、语言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好感,这也会成其学习的驱动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成就事业的沃土,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课堂中教师以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兴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来激趣、引趣、索趣,不仅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还会激发创新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应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采用创设意境这一手段对于地理思维的开拓具有极佳的启发效果。通过一些形象风趣的地理语言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创新情境中去,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地理景观特征,借以丰富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我国大陆西北部气温日变化剧烈的特色时,借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语句来形容地理特征,使学生对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了形象的了解。
思考问题必须要有动机,然而要使内在动机变成经常起作用的思考动力,还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诱导、激发,设计导言、悬念或问题,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例如讲《天气与气候》一节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言:“沙尘暴、台风、寒潮等天气现象在天气预报中出现,你能说明它们的形成原因吗?它们对中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样的悬念和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叙述、讲授和学生的讨论,达到了在学生兴趣正浓时,获取新知的境界。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式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各种有形无形资源都迅速融入到各种学科教育当中,当然,地理教学也离不开现代科学方式。电教化教学是指利用幻灯机、录像、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复杂,从时间、到空间,从天空到陆地,再到海洋,各种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以及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
2、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随时互换,变“教大家”为“大家学”,地理教师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既活跃又深入。
四、创新教学模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电化教学是利用幻灯机、录像、电影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1化虚为实。比如,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我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部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
1.2化远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秘而难以想象,因而对学生的讲授及学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录像可高度浓缩、生动表现出星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等特征,把遥远的星体推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
1.3化静为动。地理现象中很多都是动态的,如洋流、地壳运动等,其漫长的演变和运动过程使人感到抽象又无法察觉它的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如果通过幻灯或录像可化静为动,让学生直接感觉到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
2.以漫画投石问路
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停留在欣赏画面的花花绿绿、热热闹闹,也就是说只局限于表面现象。因此,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如在讲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节关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苦难的母亲”漫画,要求学生阅读图中内容,提示学生既要注意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内容,又要回顾前面所学习过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发展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及时地对一些同学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在肯定同学们认识的同时,还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大多数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反响也很好。
3.游戏课的设置
地理学这门学科,一方面知识包罗万象,各种因果关系较为复杂;另一方面外在因素由于高考科目取消了地理,使得地理教学必须从应试教学转化为素质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也须不断更新,否则,就会使课堂上的45分钟枯燥无味。游戏课就是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寓地理知识的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获得知识。
【关键词】
地理;动手;实践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把课堂向课外和社会延伸,调动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新编初《地理》教材每节课后都有一些设计新颖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板块组织教学,也可以仿照这些活动方案设计一些更好、更贴近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各种地理技能和技巧,在活动中获得地理知识,通过眼、耳、手、脑多种器官并用,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要强调的是在实践中的操作。在地理教学中,实验通常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在这种“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如同“演员”和“观众”的关系,而停留于这个层面上的实验教学,当然不可能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时也难以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初衷。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努力创造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可以结合“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让学生用地球仪(可自制)和太阳光(或灯光)进行地球自转的实验,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变化情况,并选择若干具体城市(如北京和华盛顿,东京和伦敦)研究其昼夜差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将会真正理解由地球自转所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同时,也初步了解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时间上的差异,这也为进一步学习时区概念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地理教学中很多原本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实验,包括天体运动、气候成因及地质地貌等方面,只要我们稍作改变,都可以由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还包括进行一些常规的地理测试仪器的使用训练。像气温表、气压表、湿度表、风向风力仪、雨量器、经纬仪、地质罗盘、流速仪及泥沙采样器等,而通过这种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等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如进行气象、地质、水文等观测研究,以及对土壤剖面的状态进行观测与描述,对植物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及对住宅小区的光照情况进行调查等。
在让学生动手获得地理新知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以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到气候部分时,要求测算一天日均温、测一次降水量。讲到农业时,要求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看看本地有哪些主要农副产品,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讲到交通时,站在马路边数一数一分种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交通的实际状况,讲到河流时,测一河流的水量,流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消化书本知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的检验、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共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地理科研能力、地理收集和处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地理能力的目的。
二、带领同学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动手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了解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从中发现问题,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所有与人类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以及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如:天文、气象、水文观测活动,大气、水体、噪声及环境污染监测报道,地质地貌、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查,农业生产、工业布局采访、家乡人文、文化采风等,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是创造发现的源地、创新能力形成的基地。城市中大气、水体、噪声垃圾污染等,区域性的酸雨、臭氧层的空洞、旱涝灾害、沙尘暴等,仍至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异常、因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资源贫乏、空间紧张等严重问题,一定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三、以学生熟悉的乡土内容,动手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纳入教材内容,学生可以不受书本束缚,经常走出课堂,走出学校,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增加直接体验。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组织学生结合家乡情况的课题研究。在讲到城市和交通内容的时候,我布置了学生进行《厦门一日游线路设计》和《厦门公交线路的设计》的课题研究,由于课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表现了极大地兴趣,几人一组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征询意见,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动手收集第一手材料,画图设计,拿出了一个个方案,写出了可行性的报告。这样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动手,有助于学生把教材的重点、难点搞清楚。在初一第一章第一节里,书本就有要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网,标出五带的分界线,利用其演示地球的运动情况等等。在这一地理小制作中,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学生如果想能顺利完成,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地球知识,而这些在课堂上己讲过的知识又肯定会再现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否则就不能做到这地点。同时,对那些不能很好完成制作的学生,又必然促进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会使其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听讲。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的掌握了教师所讲授过的知识。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蒙西阳光学校七年级共有五个班平行班级,平均每个班级3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近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习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习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习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讲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深入研究学案教学的特点,认真编写学案和教案,把握学案教学的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优势。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5、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学在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再进行总结、要课文、图像作业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归纳、记忆等能力、并及时强化巩固、懂得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共计315名学生,每周12个课时。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x,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6、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5、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6、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学地理;环境地理;教学
教师教育的信念有两条:一个是教育追求有效,让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另一个是教育就是激发,用榜样和实例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启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活动的开展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地理活动的开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从课程目标上看,不是单纯从地理知识着眼,而是从学生的素质发展着眼,着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这个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获得地理活动的一些体验,最终在地理活动中获得发展。
1. 环境“资源有主、资源有价”内容的选择和配置
有关资源的内容也是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资源观(包括资源伦理观)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学地理课程中“资源”内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分布与特点、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问题三大方面。这三大方面均是资源伦理教育的切入点,但切入的角度主要是“资源有限”这一维度,对“资源有价”和“资源有主”内容的关照力度明显不够,这对于完整资源伦理观念的培养是不利的。为了达成中学地理课程的预设目标——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有必要将体现“资源有主”、“资源有价”观念的内容纳入到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中,使学生在明确资源有限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主的,即它属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不能随意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是有价的,应有偿使用。
从对人教版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分析看,对于自然价值内容的体现,其着力点还是在自然的经济价值(或资源价值)上,虽然在自然的生态价值上有所体现,但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自然的内在价值、自然价值多样性方面更是如此,这样的内容选择和配置必然影响学生正确自然价值观的形成。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就更显不足,亟待充实与完善。基于此,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应适当增加有关体现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自然除具有供人类使用的工具价值外,还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自然除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的价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具有生存的权利,人类应尊重其它生命形态的生存权利。其中,有关自然权利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中学地理课程在相关内容的素材选取上力求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从中自然领会到其蕴涵的道理。
2. 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地理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发生对自己原有正确判断的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找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现实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讲授高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通过对“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同时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3. 利用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对地球环境变化的关注
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释有关气候问题的时候学生很有成就感,因为大家都能比较顺利的解决世界上一些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问题。但是大家似乎有意回避一个地区——副热带大陆东岸。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把副热带大陆圈了出来,并向同学质疑(此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经过讨论,对于副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能做出正确判断和解释,但对东岸只能做出和西岸不同的判断,至于为什么不同还不能正确分析。这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了刚才为了研究方便所做的假设——地理模型,而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实际地球表面的问题,怎么办?同学们根据先前研究的经验,想到了把地理模型还原成实际大陆,即把先前的假设推翻,考虑地表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并不成带状分布,而是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接下来很顺利的进入了季风环流的研究、学习。
4. 搞好环境地理教育的措施
环境学是一门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各部门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小学开展这一科目困难很大,目前只能把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渗透到各门相关的课程中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现行的教材中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没有从环境的角度去阐述、深化,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笔者认为,中学地理课搞好环境教育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备课是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直接与间接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要讲清楚自然环境的概念,还要讲解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对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学生更具体地理解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的关系,明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全面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比如,蝙蝠是扑捉蚊子的能手,在英国它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英国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扑杀蝙蝠,保护蝙蝠巢穴。违者罚款1000英镑。这就是有名的蝙蝠法律。当今之世,各国都在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然而人们依旧以传统的“消费心理”对环境,保护环境的法律往往效果不佳。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面临许多严峻问题。环境的恶化已危及国计民生,如不改变,必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又是主渠道之一,而中学地理教材中的环境专章及其渗透教育是一重要环节,在教育和培养新世纪环保主人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略述浅见:
1.地理教师首先要提高环境意识,明确教育任务
环境教育在环境优化中起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地球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通过环境教育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增强国民素质、国民的主人公精神,责任感和热情,改变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观念,培养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科书按教学大纲要求,以地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作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利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青少年时代接受过的环保教育和参加过的环保活动,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必须首先要努力学习,提高环境意识,以其较高的业务素质,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环境教育的使命,为保护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环境尽职尽责。
2.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环境教育的必要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立足课堂,以现有的课本内容为基础,尽量挖掘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觉地、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1地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中学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来说:初一地理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第六章中世界的人口问题;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人口,第四章中的各种自然灾害;第五章中的长江、黄河,特别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和黄河的治理;第六章中国的各种自然资源等都是环境教育专章(节),教师应很好地把握、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对学生实施互动式、渗透式、启发式的教育,进而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规范他们的环境行为。从教学实践来看,我在进行环境教育时采取了实例分析的方法,从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具体环境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讨论,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讨论中获得了环境知识。例如在土地资源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土地资源受到的严重破坏,教师除了采用课本中的数据说明外,可以让学生亲自计算一下耕地减少的速度,然后用课本中的两幅漫画联系有关课文,请学生说明耕地减少的原因。教师紧接着结合实际提问:你家乡附近的耕地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大部分回答是由于建房、修路而减少了耕地。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爱护耕地,少占农田,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在讲授“森林资源”一节时:沉痛地教育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地,黄河、长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如今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外国地理专家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而长江呢,目前已是紧跟黄河之后黄水滚滚,水无清日了。
2.2以专题教学的形式开展环境教育。这种教学形式是组织一些专题报告、讲座及问答、讨论等。由学校或主管部门邀请环保机构、地方政府、环境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这些报告和讲座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分专题、有计划地进行,每次重点解决一个侧面的问题。比如,请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讲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请城镇设计师讲城市改建及环境规划;请地方政府官员讲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及自然资源的综合运用和公民的责任及环境法等等。总之,需要设计出一些与当地生态状况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为取得最佳效果,讲座之后可让学生提问题或安排专题讨论会。必要时可组织环保知识竞答等活动,以巩固专题教学的效果。
2.3增强地理环境教育的开放性。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会出现不少新的问题,也会有新的成就和经验,应及时地有选择地补充到教学中,这就需要开放性教学。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发性教学材料,即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如学习“灾害性的天气”一节时,可让学生收集近期几次台风的报道资料,根据课本的原理自己分析台风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形成,知道这些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如1998年7、8月份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的发生及近期北京等北方城市甚至波及上海的沙尘暴天气,使大量农田被毁、房屋倒塌,这些都是环境破坏造成环境问题的典型例子。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环境知识,培养了环境意识,还增强了参与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意识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将有效地补充和巩固课堂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成果。其突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更容易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意识。
在环境教育工作中,应通过宣传、学习,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对保护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家庭社区,强化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范文一:初一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认真、踏实、诚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能学有所得,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巧。现就本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二个方面:一是担任七年级共4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二是机房的管理工作。
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小组长,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各班每个组在上课时都能相互配合,共同遵守微机室的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在设备维护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的微机进行了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业务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习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争取机会听评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看齐。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学校网站和个人教学博客,以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也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积累和总结,本学期我被评为优秀教师。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有时还会加班加点,这同时煅练了自己。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越是对事业爱得深,越感到自己对事业的不尽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范文二:初一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数学教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范文三:初一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初一(5)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转眼间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在我对本期教学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课改模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做无用功,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重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积极运用新课改理念教学
运用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新课程要求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新课程要求实施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三、工作表现和教学实绩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积极和有经验的老师互相讨论,怎么备课以及备一节好课,尽自己的努力把课备好。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他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休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创造力,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和愉悦的心境。
6、课后拓展
英语课课上要注意强调课程的课后延伸,使得课的内容全面而丰富。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系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对于考勤,我积极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从未请假缺席过。
四、成绩
这一学年的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我已经尽力了。进班时班上的基础就比其它的班薄弱些,班上最高分与其他班也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始终在尽自己的努力把他们教好。通过这学年的不断学习和总结,我更有信心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
五、在工作中我严慈相济,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学生小王原来基础很差,对英语不感兴趣,上课不爱、不敢回答问题,平时很少会向老师或同学询问问题,缺乏自信,是个有点内向的女生。
现在:英语进步很大,整个人变化非常大,自信满满,上课非常积极,喜欢回答问题和上黑板做题,对于难题敢于挑战,对英语的兴趣非常浓厚。她的变化让她的家长和我(老师)都很惊喜。
转变过程:要教育和改变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她的性格、爱好、学习习惯、家庭情况、学校班级、学校老师等等一些基本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她小时候很活泼,但长大后(现在)变成一个内向、不爱与人沟通的孩子,她的自卑心很重,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甚至同学,平时看起来很用功,但成绩老上不去。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和她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老师我觉得你很聪明,你觉得呢?答:是!我问:你的英语目前不是很棒,我认为你的问题,不是不勤奋,而是你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找到,对不对?答:是!我说:我希望你以后要多回答问题,不会的及时问,经常来做辅导老师相信你的英语肯定会进步!从现在起,我们一起加油!
通过交流,让我和她的关系亲近了,也让学生喜欢上我这个老师了。同时我也发现她是个需要鼓励的孩子,她的自信心很弱,她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轻松愉快的。慢慢地她上课就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了,随着回答问题的增多,她的自信也慢慢变强了,从而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机会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范文四:初一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58班的政治学科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得;同时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作为科任教师的我,不敢懈怠,一开始就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在实施教育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健全人格品质的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谆谆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创造力和潜能得以开发,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人格品质,作学生的表率。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看新闻看报纸,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因为我相信: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更需要的是具有高尚人格和师德品质。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时刻注意修养自己的人格师德。
作为教初一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任务重要性,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广泛搜集材料以多种多样形式授课,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经验和体会:
1、严格课堂纪律,培养良好的学科学习风气。
2、抓住重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教学媒体,分散教学重点、难点,多采用直观明了的教法,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对课后及练习册的练习作必要的讲解分析。
三、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2、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本学期,由于在实践中努力摸索领悟;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仔细研讨总结;在总结中成长、前进;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并在实践中臻于成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需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取师傅的教诲,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范文五:初一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该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了解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但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较差和学习兴趣不足,这样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首先,我把在上一学年教育教学得失进行一个回顾、归纳,找出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缺憾,避免老问题再次出现;把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发扬,形成具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对学生入学的成绩进行分析,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为本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了脉,明确了本期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所以,我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不厌其烦的问同事,尤其向那些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网络上查找各种媒体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编制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地理自学导学案,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本学期的内容讲解中,我重点交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从四个方面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最后又回到各个国家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本章内容条理究非常清楚,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四十人左右,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我给了他们更多鼓励的话,也谈到了我得期许,希望他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
(四)地图训练抓能力。学生地理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高低。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三、深入进行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1、积极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在课堂上有模可循,灵活运用。
2、学以致用,课程整合,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我大胆尝试,积极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转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中。最后做到黑板教学与课件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优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认真反思,上完一堂课后,我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记录到反思集上。如我在教《澳大利亚》一课时我把从网络上搜来的歌谣原封不动地教给了学生,一堂课下来后,我认为如果把地广人稀好牧羊改为地广人稀牧场大后,它就成了下句农牧生产机械化的答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范文六:初一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慨颇多,特小结如此。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又良莠不齐,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龋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