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

时间:2023-08-07 17:2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实践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

第1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拓展信息;高效

引言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迎合现代教学思想,如今的教学不应该只是零碎简单的授予学生知识,而真正需要实现的是教会学生综合全面的自主学习。基于此,在地理教学中开展优越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目标发展性,教学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求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

当然,开展更有利的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灌输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重体验;重参与;重过程;重应用的思想,这样教师的努力学生的配合会使地理教学活动取得更大进步。

一、在原本教材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活动

下面就是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更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提出的几个方面:

同样是对于教材上面的知识,表达的方式却可以有很多种,对于在设计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实践时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实质及吸引力,明确其真正目的,要使实践活动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努力提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的发源地往往来自与学生身边,地理这门课程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它兼跨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以在学习这一课程时,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乐趣,获得知识,这样要比单单记住课本中某一条定律或规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结合时代坚持创新性原则

当今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人口、自然灾害等多重问题的挑战,所以结合时代的变化,在实践活动中要考虑到“全球意识”,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带领学生参加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白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影响全球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必须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此过程中,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大胆创造,针对不同问题,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解读方案,体现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二、本着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全面设计活动

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自主参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考虑问的思路,体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地理,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全面发展。

考虑到综合发展,地理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在学习地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例如:与语文结合起来可以组织“保护环境”的演讲,了解环境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与生物联系可以分组讨论“环境破坏对生物的影响”;与历史课联系能够了解“家乡几十年间的地理变化”。这样更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合环境设计活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拓展信息,充实实践活动

地理这一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家乡环境的开发与利用,国际国内事务的变化,教师应注意多收集,积累鲜活的地理信息,鼓励学生多渠道,广题材的关注地理现实事例,例如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渠道都可以。

这就需要老师多多留心身边的生活信息,及时积累总结,并分类以便及时应用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

2.结合乡土节日文化设计活动

针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实例发现问题应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我们可以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对地理深入了解,4月7日是“世界无烟日”,保护环境拒绝吸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保卫地球人人有责;5月11日是“世界人口50亿日”,控制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身,因此,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来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3.多配合现代设备使用图像信息进行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形式能够更为直观有效地了解课本知识,以视频,影片,图像,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综合体现能够让学生感触更深刻真实。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影视,影片资料来更为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可以找一些更适合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影片,像《冰河世纪》在带给学生乐趣的同时,又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破坏环境给身边的动物带来的灾害,一举两得。

四、设计高效的实践活动方式

地理这一学科需要的团结协作很多,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应培养学生的团结组织能力,开展更为高效的实践活动可采取以下方式:

(1)分成地理学习小组,团结协作发现探索问题,要敢于质疑,要学生自己总结结论;

(2)多设置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地理情景,例如,对于河流污染问题的探求,分析,以及解决措施途径等的概述,让学生自主思考,总结积累,能够做到实地考察更为直接的了解地理,学习地理。

五、总结

在地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中,按照上述方法方式积极进行,并及时总结归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经验,师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一定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主性,多角度寻求实践设计的途径与方法,联系实际生活,多观察,多动手,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多思考,创新实践,一定会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琰.多维地理视角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姚汝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运用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

本文以初中地理为例,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使初中地理课堂“活”起来这一论题进行两点简单地论述和说明。

一、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赋予地理课堂以生活化气息

常规下的初中地理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没有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意识不到这门学科对于人类生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想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就得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赋予地理课堂以生活化的气息。

比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我市近期的天气资料以及与天气变化相关的图片,课堂上,让学生对搜集到的天气信息进行探讨、交流,然后,通过观看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找出隐藏在天气预报中与天气有关的信息。这样,我通过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既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深化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目前,初中地理的教学形式造成很多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厌倦心理,而且实践能力差。然而,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所以,除了课内教学,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并以此增强学生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这节内容后,教师就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学校的用水状况进行调查,利用这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用水现状以及是否存在不合理用水的现象,如果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制订出具体的节水措施。这样,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地理实践能力。

总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以欢乐、愉悦的心态学习地理。

第3篇

【导语】

初中生毕业和中考录取依据正式——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中明确,该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新方案从2018年入学初一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毕业会考和中考首次两考合一。现在的初二学生按计划将于本学期末参加地理、生物两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等级成绩主要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

中招录取主看原始成绩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等级成绩主要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

其中原始成绩部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分值均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践活动分值1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4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分值10分。

等级成绩则依据原始成绩划定,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每门科目成绩达到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满分的70%(含)至满分的85%为B等,满分的60%(含)至满分的70%为C等,满分的60%以下为D等。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仅以等级成绩呈现。

另外,学生须在初中三年完成10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每次计3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分别计入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学生七、八、九年级每学年应完成10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共30次,每次计1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四舍五入取整,分别计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对于往届生相关科目每科成绩由笔试成绩加毕业时实践活动成绩计分。在外省市就读回京参加中招的本市户籍学生(以下简称外省回京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按笔试成绩(满分70分)乘以8/7,四舍五入取整计算。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境教育;途径;探索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培养其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初中地理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战场,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并将课堂中所接受到的环境保护意识转变为实际的行为。因此,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空气、水、森林、草原以及土壤等都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人类的生命系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森林植被面积在急剧地减少、耕地面积锐减、建筑规模日益扩大、水资源面临枯竭、白色污染以及空气污染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以及人口观等,并让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环境保护贡献自身力量。初中地理教学要牢牢把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旋律,使初中地理课堂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具体途径

1.借助多媒体进行环境教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知识储备有限,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发达。但是地理现象以及一些地理问题仅仅通过教师的口头阐述,学生可能很难明白这些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都是环境问题的一个大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将其环境等问题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结合上课的进度进行适时的插播。借助多媒体呈现图片的方式比较形象、直观,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能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印象,从而达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的效果。在讲解到中国自然环境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我国遇到特大冰雪灾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视频中有拥挤的人群,高速路被覆盖的积雪阻碍了行车、树木枯死等,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在观看的同时思考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人类所造成的伤害。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响应环境保护的号召,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到良好的效果。2.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生活中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要重视地理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性,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为初中学生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全班组织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成员是环保意识比较强烈的学生,让他们来推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教师要定期带队,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使得初中地理环境教育得到有效地开展。例如:兴趣小组中的噪音检测小组可以走向校外,去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检测噪音问题。对路口的音量、音频进行监测,分别记录下不同时间段的噪音音量。同时,学生要对噪音的来源以及噪音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学生要画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将监测结果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监测的成果分享给学生,教师再让学生们讨论并给出意见如何面对这些噪音,如何减少噪音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3.与环境保护日相结合,增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已经确定了环境保护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地行动,保护校园环境、身边环境,再过渡到保护整个大环境。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个人的行动。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有意识渗透环境教育意识。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渗透环境教育意识,采用恰当方法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提供了应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护节日相结合进行环境教育的几个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地理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环境教育的经验,最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环境意识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爱勤.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错位与整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6(02):36—43.

[2]谭振宇.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探析[J].新课程:中学版,77(02):23—36.

第5篇

1.地理社区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地理社区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活动,它可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偏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地理调查、研究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组织他们在校外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积极性高,主动参与,这样更能实现地理教学联系社会、联系实际,体现地理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地理社区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地理学习评价机制

地理新课标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在参与地理社区实践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情感、态度、行为、能力等的变化,教师要努力发现,积极尝试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氛围,改变目前初中地理教学较为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

3.地理社区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出发,从熟悉的周边环境地理事物出发,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积极探究地理事物,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能更好的激发学习动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增进教学效果。

二、社区有丰富的地理教育资源

1.社区有地理教育实践场所

本校地处南通市主城区崇川区,崇川区位于长江东岸、江海平原,面积99.67平方千米。区内资源丰富,风景名胜、博物馆、公园乃至新村小河流,这种社会单元都构建在社区。本校又是一所新村配套学校,所在的新村为我市最大的新村,附近的人才市场、南通濠河周边博物馆群、市科技馆、养鸽场、社区各兴趣协会、工厂、市交巡警二大队等处多元的地方资源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所。

2.社区有大量地理实践典型素材

学校和长江近在咫尺,长江沿岸船舶修理和制造业的开发与沿岸观光休闲的规划;附近新村人口增多导致人口素质和消费结构发生巨变;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部分商业萎缩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基础薄弱等问题,这都为学习地理提供大量典型素材。

3.社区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地理教师无疑在地理教学中担当主要的角色,但在整个地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地理知识涉及到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人文地理。社区内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如这些专业的特殊人才、拥有实践经验的普通劳动者、青年志愿者、“五老”队伍等,可以选择性的聘请他们担任地理校外辅导员,组建社区青少年教育师资库,充分发挥具有适合指导青少年发展专长人员的作用,使这些校外辅导员成为地理实践教学的必要师资和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三、基于社区资源的地理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强

1.组织地理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需要

依托校园周边社区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有其特有的优势和可行性,因为大家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且距离较近,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活动时间可以更为灵活,安全隐患降低,资金需求减少,更大程度上获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等,操作起来方便且可行。地理实践教学其成果可应用于发展性课程、研究性学习,为社团活动、学校大型活动、课外活动提供活动选择,还可以抽取相应部分单独组织,为校本课程的设计,校园周边地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大量可行的资料,学校会大力支持。

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是社区工作之一

社区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地理社区实践活动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重要空间,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教育的有效阵地。学校所在的崇川区大力推进中小学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现在各社区都配有专职人员从事青少年的社区实践活动,并且在场地和经费上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应努力整合社区的各种资源,校社协同,将地理社会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3.学生是参与地理社区实践的主体

社区和学校共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突出自主性、围绕体验性、注重引导性。如我校曾经开展的地理社区实践“低碳生活我宣传”、环保与生活同行暑期绿色环保夏令营系列活动、节水节电调查研究、狼山地质情况调查等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针对性、时效性和灵活性,学生积极性高,乐意参加,且主动参与。

四、地理社区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1.树立学生正确人地观,强化地理意识

开展地理调查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学生参与地理调查实践活动,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真实的、具体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意识和谐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地理素质之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可提高,地理科学的价值也将得以体现。

2.提高学生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都是社区的主人。青少年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提供社区服务,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公民意识、明确社会定位、感知社会责任,可以激发学生爱社区、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第6篇

三门选考科目将按照分数从高到低以100%、80%、60%赋值折分,共出现54种折分方法,给考生更多选择空间。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分数。

变化一

“五选三”提供更多选择性

此次中考改革,之前所谓“小科”的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全部纳入考试科目,学生可以在这些科目中“五选三”,给学生更多了选择性。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中考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具体而言,科目可以选择,尊重学生的强项,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同时命题时答案具有开放性。

对于这样的变化,北京109中学校长封学英认为,新中考方案把更多的选择权赋予了学生,兼顾各层面的学生需求和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理念。此外,新中考方案中化学和生物合在一起,允许学生在除语数外的5科中任选三科,选项中至少有一科为理科,体现了国家对自然学科的侧重。

变化二

按比例折分让考生不再怕偏科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中考方案在考试科目和分值设置上做了大胆改革,为考生提供多种选择,从而促进考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按照新中考方案,考试科目为3科必考加3科选考加体育,选考科目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5科中进行选择,其中物理和生物(化学)中选择1或2门,历史、地理和思想品德中选择1或2门。所选的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成最后分数。三科折算后的实际满分为100分、80分、60分。因为分值折算权重可选择,实现了同分不同质,即便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相同,折算分也会出现12分的分差。

除了必考的语数外三科,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强项,进行9种科目组合,可以有54种分数折算方式。对此,朝阳区某示范高中校长表示:“以往理科好的同学占优势的局面将发生变化,在其他学科有建树的同学也将有展现的机会。”该校长表示。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中考方案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就是支持考生按特长选择多种组合,充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发展,让考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这样一来,考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惶恐。

变化三

考试分数包含10分的实践内容

记者在新中考改革方案中发现,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的考试内容,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每科均有10分为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京源学校副校长孙清亚表示,每次外出实践都是几个学科设计教学方案和任务单,保证外出学习有所收获。不过,孙校长称,学校目前还没有成型的操作方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记录和评价问题,也是学校需要解决的。

据悉,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市教委2015年秋季学期推出的新举措,2015年秋季学期共有约43万人次学生参加活动。2016年春季学期自3月17日正式实施,已经有3万余名初一学生来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资源单位进行科学动手实践。

变化四

贯通培养确保各初中均有指标

根据新中考改革方案,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远郊区和一般初中校倾斜,从而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考提前招生的贯通培养项目指标会分配到各区和学校,确保所有的初中校都有机会获得指标。

统筹计划一、二、三包括的指标也会分配到所有初中,让留在本区读小学、初中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控制示范高中跨区投放招生计划。

变化五

英语考试增两次口语考试机会

第7篇

在农村的初级中学中,很多学科都严重缺乏教具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同时受学生学校和当地等许多条件的限制,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限,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呢?

我认为: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因地制宜,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进行地理实习和地理制作等实践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而兴趣和爱好也与能力发展有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爱好,对事物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从事活动,活动又促使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发展思维、锻炼各种能力,

现以初中地理第一册为例简要说明一下,通过进行地理实习和地理小制作如何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举例之一:

在第一章第一节里,书本就有要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网等,并在下一节中的教学中可标出五带的分界线,还可利用其演示地球的运动情况等等。在这一地理小制作中,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学生如果想能顺利完成,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地球知识,而这些在课堂上己讲过的知识又肯定会再现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否则就不能做到这地点。同时,对那些不能很好完成制作的学生,又必然促进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会使其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听讲。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的掌握了教师所讲授过的知识。

当然,在地理实习和制作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因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总是会影响地理实习任务的完成,同时这些在实践活动中被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也正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懂或还不很明白的地理知识。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经教师及时的指导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积极的,这会使广大学生在积极的兴趣和热情之中,主动的掌握知识。

举例之二:

在第二章第二节中有关等高线的知识,如果只在课堂上讲解这种很抽象的知识,学生肯定不容易理解:根据等高线去判别地面的高低起伏。所以,我安排了配合制作“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的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尽量考虑到就地取材,不受条件限制,使得人人可以参与,我选择的材料是:包装箱内用于防震的发泡塑料板,要求厚度一样,裁纸刀、几根细铁丝或竹签。制作过程如下:取5-6层泡沫塑料重叠在一起,用竹签插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裁纸刀切削,塑成山体的形状,并完成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形态。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这一模型,把其层层拆开,摹绘到纸上,可得等高线图。在这一制作过程中,学生必然须弄懂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该节的难点:根据等到高线来判别地面高低起伏。

在这一制作活动中,由于要求比较高,不仅制作过程较难,而且对该模型的应用也较难,对于应用,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在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精细的观察,注意把握地理对象特征的能力。如:把所绘的等高线图和实物模型相对比,区别出山脊、山谷、山顶、鞍、陡崖等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对比、观察,认识在地图上等高线是如何表现地形的。

地理的实践活动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通过实践,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接触地理事物和地理观念,增加地理的感性知识,巩固、扩大、加深课堂上获得的地理基础知识,并使所获得的知识在实践得到应用和提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讲,地理教师在搞好课堂 教学的同时,积极的创造条件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各种活动的具体情况,把活动安排在课堂上完成,或部分在课堂上完成,或安排在课外,在假日等业余时间完成,或集体完成,也可指定个人来做,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固定模式,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个人的能力差异,做到人尽其力。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没有负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又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更能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在实践中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树立自信,化被动为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看到的要比听到的印象深。看听结合效果比单纯靠看和听好,但如果有人的动作参与,那么必然会使所学的东西记忆更牢固。

在小学的课程安排中有一门手工课,专门为学生的手工制作配备了一套手工制作的材料,我认为: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如果也能仿效这一点,那一定会使地理课变的更丰富、更精彩、更加吸引学生,对他们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能力会有更大的帮助。

第8篇

当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现代化教学模式,非但没降低教师的作用,更是要求教师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注重革新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查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并及时反思、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下面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阐述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不当教学行为,该如何对症下药,加以改进。

一、教学目标不合理,课堂教学效率低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当行为,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点,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知道一些地理信息是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但把地理学习理解成死记硬背知识点就极为错误了。原因是教师对地理课程的性质把握不准,没有树立地理课程理念,造成教学目标不合理,教法单一,片面抓识记这一层面的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只背得几个知识点,而理解、运用层面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效率低下。

针对这样的问题:(1)教师要吃透课标和教材,真正认识地理课程是素质教育这个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地理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同时进行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面的训练,这样就从思想根源上矫正了片面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不当行为;(2)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突出读图分析的引导,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3)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识记、理解、应用的情况全面考查,尤其考查读图、用图能力,摒弃死记硬背。

二、重传授课本知识轻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

有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也善于总结知识,将知识系统归纳得很到位,并通过书面练习来促使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师很受欢迎,因为学生可以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但往往忽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记住书本上的地理知识去应付中考。要想矫正这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就要开展好地理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进行地理观测活动等,确保学生有合理的课堂实践时间,培养初中学生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三、教学语言不规范,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不使用恰当的地理专业术语,造成学生思维混乱。比如把“气温”说成“温度”;指导学生读图时把方向说成“上、下、左、右”;把“降水量”说成“下雨量”等。所以要求地理教师备课时认真严谨,教学语言要准确、科学,要列出容易出错的地理概念,引导学生准确运用地理术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不当教学行为,只要教师善于反思,勇于矫正,就会改进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第9篇

【导语】

《实施意见》提出,为减少学生考试次数、减轻课业负担,发展学生关键能力,我省继续坚持初中毕业升学“两考合一”。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书面闭卷笔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由各设区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实行现场操作考试,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英语口语考试探索。

中招录取总分为80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体育与健康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按原始分数、折算分数相结合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均按卷面原始分数计入中招录取总分;体育与健康满分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满分共310分,各科均以卷面分数科学合理折算后计入中招录取总分,具体折算方案由各设区市确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为切实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此次改革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列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起,中招录取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目前已取消的不得恢复,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实施意见》公布后引起社会民众的强烈广泛关注和热议,针对热点和疑问,本报教育版将在9月6日省教育厅的*解读和回应,敬请关注。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修订;策略

2012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这势必对初中地理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在“课程内容”(原“课程标准”)方面的修改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笔者阅读了新版《课程标准》后与旧版进行了比较,发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的修改有三种情况,基于此,本人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调整策略。

第一,新课标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的或不够全面的“内容标准”进行修订或补充,并且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润饰和精炼

比如,在“地球与地球仪”部分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改为“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将“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改为“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将“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改为“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行为动词的改动明确了一些地理标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使“内容标准”更具操作性、指导性。老师们在备课时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清楚这些行为动词的主语是学生。“演示”、“说明”、“列举实例”、“归纳”……等行为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切不可“包办代替”。在新课程的课堂里,老师要善于做导演,引导好学生做好演员。

又如,在“我国的交通运输”部分将“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改为“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这里显然强调了“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是重点学习内容。老师们在“我国的交通运输”这一节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我国铁路干线网”的教学。

再如,在“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本单元至少学习5个区域,具体区域的选择不做统一规定”改为“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这些修改需要老师将教学内容做出一定的调整。

第二,新课标降低了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调整(删除或新增)部分内容标准,新增的量少,删除的量多

比如在“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说明”里,增加了“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内容”这一句话。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两极地区与我们人类社会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两极地区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两极地区”这一节内容老师们往往会略讲,现在必须要重视起来。

又如,在“地球和地图”部分,增加的内容有:①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其实以往的“地图”教学中我们已经基本做到了以上两方面的要求,只不过现在要更加重视这两条标准的实施了。

新标准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如在“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删除的内容有:①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②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③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④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⑤指出某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⑥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⑦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如此多内容的直接删除给老师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新课程标准提倡“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习难度”的理念没有变化。老师们应该仔细研读新课标“课程内容”,对于已经删除的内容标准就没有必要再重点教学了,从而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及时删除有关目标,并且不要忘了新增加的内容标准。

初中地理老师们经常会抱怨初中地理安排的课时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建议老师们“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引导、指导学生经常开展探究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和课堂探究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现在,新标准增加的少删除的多,老师们可以腾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更多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了。

第三,新课标对活动建议进行全面的调整、整理归并,对一些要求高,实施起来难度大建议予以删除

在“活动建议”部分,修订前共有58条活动建议,修订后改变了表述方式,只宏观地建议采用如“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拼图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学习交流”“知识竞赛”“地理调查”等等,具体的活动建议举例减少到24条。

针对以上调整和修改,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要求高、实施难度大的活动。如在“地图”部分的教学中,不必要求每一位学生绘制所住小区的地图,只要求学生能基本看懂不同尺度的地图即可。在观测当地太阳高度的活动里,只要求学生观测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可,没必要要求每个学生都去观测一年四季的太阳高度的变化。

另外,老师们不必拘泥于活动建议里的“建议举例”,可以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采取更多、更好的活动。

第11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有效联系生活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活味的。然而长期以来,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副科”,不仅是学生不认真对待,上课不听课,甚至用地理课忙着赶语数英的作业。就连一些学校也不重视地理教学,认为地理不用中考,哪个教师上都行。因此就随意安排一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上地理,或是哪一科教师有富余就安排来上地理。教师不是这个专业的,上课只能照本宣科,没有激情,应付了事。教师对学生学习地理的要求不高,地理课上实践活动也少,也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也只是死记硬背,与生活脱节,如有学生初中毕业了你问他东南西北方向时,他会朝天花板上指“上面是北”。

二、初中地理教学有效联系生活的重要性

地理课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学科,生活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具体来说,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地理实践活动中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如果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紧密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实践能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有效联系生活的途径与方法

1.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万事贵乎始”导入新课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起着集中注意力、酝酿情绪、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带入情景、切入主题等作用。如果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学生将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因此教师要设法结合生活实例带领学生走进地理课堂。让他们每一堂课的开始都能“一见钟情”。例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一课中我这样导入新课的: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葡萄吗?生:喜欢!(大家不约而同回答得又脆又响亮)哪里的葡萄最好吃呢?生:新疆。(异口同声)师:想去看看吗?生:想!师:好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新疆。

2.挖掘生活素材,让枯燥的理论简单化

如何才能把枯燥的地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的生活问题。我们要深研教材,挖掘地理知识中的生活素材。

如,在教授“地图三要素”中方向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我们学校的大门朝什么方向开?”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便炸开了。有的在比划,有的在小声问太阳从哪升起,那就是东,然后再定校门的方向。一分钟后,大部分学生能肯定地回答:“我们学校的校门朝南开。”另外,课后还布置学生画一幅学校平面图。这样学生对于方向的认识就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再如,湘教版在上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这一内容时,学生对于我国气温的分布很难理解。我就从我们自己及北方人喜欢的体育运动、春节时我们柳州和哈尔滨人民的娱乐形式入手,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人们的运动及娱乐方式存在差别?这样一来,学生纷纷开始讨论研究,课堂氛围随即变得活跃起来,对抽象的气温这一知识的学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3.积极投身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陆游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地理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进实际生活中去。

如,湘教版地理(八上)“交通运输业”部分在讲到公路运输时,我让学生放学回家时留意看看公路边的小石墩上写的是什么路,有什么标记,下次课向大家汇报。再如,在教授湘教版地理(七上)“地球运动与气候”这部分知识时,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很抽象难懂的,我仍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说说一天当中我们感受到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而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了。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培养他们的意志力。我还布置学生每天放午学定时定点测量学校篮球架的影子长度,观察影子的位置,并做好记录。尽管时间长达一学期甚至一年,但学生依然乐此不疲,比做课堂作业还认真。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中,拉近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再对地理感到陌生,而是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爱上地理,真正地体验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苗长虹.中学地理的教学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实践探究

地理学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就其在高中阶段就在自然方面考察地质学、地貌学、岩层学、矿物学、气象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冰川学、火山学、地震学等方面。高中考擦人文方面是必修二中的所有,比较简单,考察农业、工业、社会为主。学生在获取这些知识,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探索。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掌握、了解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的一些自然现象,还可以在农村中去了解农业,城市中去感受工业。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学生掌握知识更加准确、深刻。

一、教师带领深入实践

高中地理课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们所处地球或所属区域的地理环境,例如天气,水循环,气候等,还有我们的人文环境,包括农业的特点,要求;工业的地理位置选择等,地理跨越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老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在高中阶段教学,任何时候都不能与课本脱离,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时,要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刚开始学习地理时,主要是学习简单的比例缩放,图标,方位等。这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让学生绘制出学校的平面图。加强学生对方位空间的理解。再有学习水循环章节时,分别在晴天和雨天带学生外出,让学生观察地面上的水是怎样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最终如何形成水滴下落,流入地下的水会最终汇集在哪里,还可以带学生分别观察乡村和城市中水的汇集速度,和汇聚地。这样学生很快就会学会这一章节内容。比如,城市的水下渗难,乡村的水下渗容易,城市的水经常积聚在一起,形成水灾,而乡村则的雨水很快就流入地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对比和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城市硬化面积大,水不容易下渗,常引发洪涝灾害。而乡村绿化面积比较大,雨水容易下渗。学生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然后设计解决方案。

二、小组自由组织实践学习

高中相比较初中和小学而言,自主学习更加重要。早晚自习的设定就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地理学习中,有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老师没有办法带领每个学生进行。这时候要求学生自主组队去生活中实践探索。学生之间可以根据需要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外约定时间一起去从事地理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农业这一章节时,农村的孩子可以分别带领一些城市的孩子去农村观察,掌握农业生产的时间、条件。城市的学生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商场观察,掌握商业的地理位置条件、人群密集度等。如若家住黄土高原,学生分组去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并提出各自小组的解决方案,老师可以进行评估,鼓励学生向这方面前进。秦岭、淮河一带的学生,可以在不同季节考察这条线的地理位置,冬天观察是否真的是在它南方的区域不结冰,而北方结冰。观察它一月的温度是否接近于0度,观察它南北的植被是否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观察它是否是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等等。每一个小组可以选择一项进行观察、研究。

三、实践评估

对学生实践评估对高中地理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考察与指导,教师在评估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时,可以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掌握的速度更快及深度更广,可以让这些学生帮助一下那些掌握速度较慢,理解力较差的学生,让学生共同进步。其次,评估活动也有一定的准则,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必须符合新课标要求,设计科学具体细致且可操作性、实践性强,老师们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掌握这一条评价标准。评估中要关注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价值;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活动的成功及社会效益;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通过对地理科学实践活动的评估,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不长处和不足,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的改进。例如:在学生考察城市商业中心的地理位置选择的实践活动中,城市的孩子对这项实践活动比较有感觉,农村的孩子对这方面的理解少一点,这时候在评估时就不能一下定结论,而应该在下一次实践活动时城市学生带领乡村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后再做评估。

四、结论

高中地理科学实践活动,是适应教学改革的内容新注入的生气,以往的地理只注重传授学生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实践活动则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地理书本上的内容。现阶段,老师在实践活动上要加强改进,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学以致用的能力。老师对实践设计得目标要明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