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功能

图书管理功能

时间:2023-08-07 17:3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管理功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管理功能

第1篇

关键词:学生参与;图书管理;育人功能

借鉴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经验,部分高校吸收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图书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体现了图书馆的办馆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中小学校建立中小学生参与图书管理机制,不失为提高图书管理服务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的一项新举措。

中小学生参与图书管理机制如何建立?怎样才能使学校图书管理事业获得又快又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实做好。

一、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图书馆员的选拔和培养。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最基本、最积极、最活跃和最有生气的力量,突出以生为本,就是要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学校不仅要发掘参与班级管理、食堂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还要注重学生参与图书管理的人才资源开发,发掘学生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领导干部要十分重视学生图书馆员的培养工作,要把学生管理员的培养纳入学校管理工作总计划之中,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由一名分管此项工作的主要领导和专(兼)职教师图书馆员共同负责实施。可采取由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同学选举和学校选拔的方式,从全校学生中挑选出一批勤奋好学、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包括班级图书角小小管理员),吸收到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并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图书故管理规章制度、馆员职责、图书资料知识、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按要求培养他们树立起“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观念,态度要和蔼、热情和耐心。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合格和优秀者方可上岗实践。如果选取的人数较多,可以把参与上 岗管理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协助和参与图书馆流通和阅览室的工作,如图书上架、整架,维持秩序,盖馆藏图章,贴条形码,贴磁条,贴标签,打扫卫生等,初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和谐共处的图书馆人本文化。

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员多由一线教师兼任,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单靠兼职馆员管理,服务工作很难做到让所有读者满意,读者和馆员之间也难免会有误解和矛盾。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兼职的压力,还有可能改变读者(尤其是学生)对教师馆员的看法。因为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好各异,加上学校图书数量有限,教师馆员不可能做到同时满足相当多的学生读者读同一种书籍,,甚至可能造成“扎堆”现象,这就需要读者了解馆员工作上的困难。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这项工作的艰辛,无疑将有助于他们对这个职业责任的客观了解。让他们将自己对管理工作的理解在同学们中反馈,学生和馆员之间、学生馆员与学生读者之间就能逐步达到和谐共处。

三、关注读者心理调适,提高图书藏书的利用效益。

学生管理员本身就是读者,比较了解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爱好和需要。而教师馆员(尤其是兼职馆员)有可能不堪忍受工作重负,往往会以“我”为中心,学生这段时间读什么书,下一段时间读什么书,完全由“我”来安排,你读不读,爱不爱读,那是你的事。时间一到,就要开始下一段时的图书分配,根本不考虑因人而异。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学生馆员来自不同的班级,各年级段都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年级或班级的同学的爱好需求,代表年级或班级进行内部调剂,让他们帮助本年级或班级同学查找所需要的图书资料,还能把上架的新书及时反馈给同学们,同时也能把同学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及时反馈过来,便于图书馆员更真实地、更直接地、更及时地得到读者的信息反馈。如在校住读的学生要求延长开馆时间,增加阅读量;年纪小的同学要求多阅读一些儿童读物;有阅读兴趣的小同学甚至要读一读长篇小说、故事等信息,图书馆员能及时掌握,从而迅速地改进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中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读书需求。这样,图书的借阅量和流通率也因此而大幅增长,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提高了图书藏书的利用效益。

四、放手实践,让学生馆员在磨练中成长。

学生馆员通过自己的实践劳动,掌握了一定的服务技巧和方法,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图书馆员对他们少一点儿行动上的束缚,对一些工作上的指导和监督。

五、开展特色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第2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随着图书种类和数量的突飞猛进,传统人工管理图书的方式早已力不从心,而目前已有的基于C/S模式的图书管理系统又不具备线上服务功能,使用地点和使用时间都受到极大限制[1]。因此,开发基于B/S模式的在线图书管理系统是大势所趋[2-3]。

1 系统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与图书借阅相关的管理工作的自动化[4-5]。这些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图书借阅与归还、用户注册与注销、图书上架与下架以及各种统计查询等。这些功能要想在系统中合理地实现,必须要在系统开发的初级阶段进行合理的需求分析和模块设计,下面首先介绍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包括:读者、图书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这三类用户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可用图1表示。

其中,读者在本系统中可以按照各种方式(如:书名,编号,作者)查询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方便地借阅图书、续借图书、归还图书,能够查询自己的图书借阅情况等等;图书管理员能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分类管理等操作,还可以对读者借阅情况进行查询等;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图书馆信息、系统用户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以及权限设置等等。

2 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按照“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如图2所示。

依据需求分析可知,整个系统所包括的实体主要有4个:图书、读者、图书管理员及系统管理员。上述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可用实体关系模型来表示(如图3),依据实体关系模型可以很容易地设计出数据库中的各种表,限于篇幅,各个表的结构文中没有给出。

3 结束语

采用JSP和MySQL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图书管理系统,系统面向读者、图书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3类用户,提供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及系统管理3大功能模块,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1]娄家星.基于VC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5):152-154.

[2]覃远东.基于B/S结构的综合图书管理系统设计[J].大众科技, 2011(09):47-48.

[3]邓鲜艳.基于JSP语言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11(07):488,515.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图书管理;优势;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35-01

引言: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许多行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就需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本行业的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图书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内容复杂、涉及元素多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无论是管理工作的程序还是管理对象,都需要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便利。

一、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图书资源作为各个学校的关键学习补充资源,同时也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各个学校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时,实施的基本上都是以人工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方法,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飞速进步,学生阅读量及参与阅读学习的学生数量急速增加,无论从图书管理的客观要求及主观需求方面,几乎所有学校都引进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图书管理工作,而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随着图书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加上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加大,同时图书资源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纸质阅读转向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相结合,然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得到有效增加,同时图书管理人员的图书管理技能和水平也未能有效提升。

二、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1.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通常被认为是服务部门,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资料和查询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出现了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传统的书籍文献资料,同时也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料,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跨馆、跨地区的信息资料查询,使读者真正享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

2.合理整合了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属于虚拟性技术的一种,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能传递的信息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在类别上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在传递的信息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垃圾信息和无用信息,为优化网络资源,就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递的信息进行过滤和整理。除此之外,科技的不断进步,会促使信息技术不断实现升级,升级后的信息技术会对网络传递的信息资源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相比较传统的信息技术,也会具有更易操作的特性。加之各种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图书管理工作人T能充分利用网络传递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从而为提升图书管理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管理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很多事情都需要手工完成,这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而且人工操作也极易出现失误,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后,图书馆的许多工作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操控来完成,只需要编制相关程序,配备较少的人力、物力就能完成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应用信息技术也显著提高了图书馆工作质量。

4.使图书馆藏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模式,如今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书籍报刊、互联网、光盘、电子图书等都可能成为信息承载者。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形式上的改变。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服务咨询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不断进行馆藏内容的改革。目前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使得信息的形式更加丰富,有数据文献、电子信息、音像资料等,图书馆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中心。

三、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讲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质上主要讲述的就是突出表现的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因此,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图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问题的关键。而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实质上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图书管理智能化系统。

1.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的任务分析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节省人工支出,同时提升图书管理效率。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从而改善传统图书管理方式的不足,只用少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就能让整个图书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有效使用,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图书借阅、归还登记,而是包含平台维护、电子图书管理、服务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内容,使整个服务内容实现了途径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化。

2.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

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是图书馆有效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方法。有效区分系统功能,不仅需要对添加修改图书信息进行有效区分,同时也需要对设置读者的借阅权限等功能进行仔细甄别,并结合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管理系统进行改造,促使图书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帮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其中,图书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采用分别管理形式对图书馆的图书类别和信息进行管理,对图书的借阅、存储、版本以及位置等进行科学管理。系统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读者可随时修改并维护个人信息。读者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借书以及还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应用现代技术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就需要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并完善借阅图书流程,结合系统的具体应用逻辑,有效衔接各个功能板块。此外,还应不断更新图书管理服务系统,及时修补服务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及漏洞。

3.提供便捷化、网络化计算机信息检索

当借阅人员对某一类书籍或者某一本书籍有阅读兴趣时,都可以借助计算机以及信息检索系统提前进行查阅,查询图书馆藏信息内是否收录,而关于纸质图书,则是查询馆藏中是否有存书以及归还期限等。通过便捷网络化的信息检索,能够使借阅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查询图书信息。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检索系统,可以将每一本书籍按照类型进行收录、归纳、分类,让阅读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查询到图书信息,进而提高借阅便利度。而检索系统的建设与普及,能够让图书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

4.提供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远程服务

计算机技术影响下的图书管理工作,图书借阅服务已经实现了地域因素限制,所以要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提供完善的网络远程服务,让更多的阅读者能够借助网络远程服务,实现更好、更便利的阅读图书。而网络远程服务实质上也是学生图书阅读习惯变更的重要要求。从根本上应用好计算机技术,可以借助图书管理系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整个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通过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最终实现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孔纯蓉.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基层图书管理;现状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信息化应用到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中,满足了行业相关的需要。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越来越丰富的人的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就需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基层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不受时间和地点以及空间的限制,大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普遍应用,成为了基层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1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基层图书管理已经应用了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是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会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下面就信息化的管理平台,管理理念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1.1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还不完善

基层图书管理不像城市中的图书管理具有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基层的图书管理主要服务的是基层的群众,因此在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虽然也与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了较好的融合,但是由于相关的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知识能力,不足以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平台,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基层图书管理的发展。

1.2基层信息管理理念还不成形

虽然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带动了群众的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的根深蒂固,导致了虽然社会发展如此的快速,但是认得理念依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着就使得科学技术和基层中的管理理念出现了脱轨的现象,着将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基层图书的管理工作。并且取法相应的信息管理理念,还将严重的影响到图书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将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基层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1.3对电子图书的重视程度不足

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管理,已经一改传统的纸质的管理模式为电子方面的管理。大多数的纸质的图书都有了电子书的模式进行管理。但是在基层的图书管理中,却对图书的电子形式不是很重视,依旧以纸质的图书管理为主,这样的图书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当,或者丢失的现象,这样将严重的影响到基层图书管理的效果。

2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发展

虽然现阶段在我国的信息化背景下的基层管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但是较之传统的基层图书的管理模式却存在着很大的先进和发展性,下面就信息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先进性和发展性进行分析。

2.1图书管理趋于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写,图书馆分管理工作已近不再局限于对馆内的图书以及电子图书等的管理工作,也包括对于外在的数据的使用情况。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所有的数据都依托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将相关的文献和文献的内容都输入到电脑中,并且,当人们在进行图书的寻找的过程中,直接就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检索,大大的缩短了图书寻找的时间,加大了图书管理的有效性。这样的现代化的发展,大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图书的需要,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充分的对相关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大大的增加了图书管理的高效性,因此,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图书管理的模式已经趋于了智能化和高效化。

2.2图书管理人员趋于专业化

传统的图书管理人员已经不足以满足现阶段信息化下的图书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够充分的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合理的利用。在传统的图书管理当中,图书管理员仅仅充当的是图书管理的身份。但是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的管理人员却并非如此,他们要充分的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够积极的为相关的基层群众提供图书信息管理方面的帮助,只有一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群众对于图书管理方面的需求,保证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

2.3图书管理方式趋于电子化

在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现阶段无论是什么阶层的群众都已经将网上资料查询,信息搜索,文章阅读等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图书的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进行相关的电子方面的创新。现阶段的图书管理已经存在了电子出版物、电子书等类型的电子方面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产生大大的加强了图书的信息功能,更加为群众提供的快捷的平台。另外,信息化下的图书管理,已经能够实现不同信息的共享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将大大的提高恶劣基层中图书管理的发展,是图书管理更加的趋向了自动化,同时也将促进基层信息化的发展。综上所述,在社会信息化大力发展的今天,不仅社会上各个的行业都应用到了现代的信息化进行管理,基层的图书馆的管理也应用到了信息化。在基层的图书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充分的激发群众的阅读的潜能,满足群众阅读的欲望,最终促进基层群众的精神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婷婷.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39.

[2]杨艳.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J].考试周刊,2013(27):23-24.

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大学 图书管理员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给人们实现跨文化、跨语言、跨社会、跨国界的信息交流提供可能,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图书管理员主要职责也不再仅仅是从前意义上的传递、保存、整理、收集资料,而是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强化图书管理员素质是图书馆事业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新媒体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模式

首先网络服务初现雏形模式。网络的发展让公共数据和资源被有序规范的共享,这成为图书管理的主要方向。在新媒体时代大学图书馆里,利用网络就能够实现信息查询、知识导航、远程培训和授课等,也能够利用网络进行视频或者文本的查询和阅读,将有限的图书资料联系成为知识体系,为读者方便阅读提供无限服务。

其次监督和服务体制相结合。与以往态度消极、冷漠的图书管理员不同,现代图书馆具备各种服务功能,并构建管理监督和服务意见箱等措施,提高了读者和管理员的沟通水平,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自律性和服务意识,深层次拓展了管理的模式和功能,一些图书馆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例如读者俱乐部、读书鉴赏月、读书沙龙等,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对知识的乐趣进行分享。逐步对图书管理员的管理模式予以改善,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将新媒体时代大学图书馆的知识功能和阅读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图书管理员素质问题分析

首先图书管理员对管理工作不重视,服务不到位。一些高校图书馆,因为图书管理员的知识水平比较低,综合素质不高,造成在管理图书的工作中业务水平差,工作态度消极、服务技能落后等情况。这种服务和管理都不到位的管理员不但对读者的借阅热情有一定影响,还对开展图书管理工作起到制约的作用。

其次管理员业务能力较差,且不愿意主动提高。现在社会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图书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不但要很扎实,还要对于新知识有钻研的精神,从而提高自身服务管理的功能。然而在一部分图书馆中,因为管理人员知识水平比较有限,且对网络知识缺少认知,欠缺处理信息化数据的能力,一些管理员甚至对免费公共服务、现代化检索、多媒体档案、文献资料等知识都不很了解,这些知识储备严重落后于信息化的发展,更难以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四、构建图书管理员素质渠道

(一)建立服务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图书馆提高管理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制定完善、科学的职业道德规范。大学图书馆要以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为基础,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制定出道德规范。新世纪大学图书馆要对高品质服务予以重视,提出主动服务的概念,用主动管理图书资源代替被动管理图书资料;用有质量的服务代替有数量的服务。另外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服务至上、读者第一”为管理宗旨,用诚恳、认真的态度为读者服务。每一个管理员应该意识到没有读者,图书馆就缺少存在的必要性,没有读者查询文献,图书馆就难以体现出自身价值。

(二)加强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

首先可以在图书馆内部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在职业务培训,可以委派管理员参加专题培训,也可以到优秀图书馆去实地学习。其次鼓励图书管理员报名“图书资料情报学”的学习和考试,接受比较正规的学习。另外以参加学术研究、撰写论文等方式都能够让管理员在短期内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建立岗位责任制

大学图书馆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实行岗位制。根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工作难度制定岗位方案,在实施岗位职责制的同时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基本责任观,要求图书管理员对对本职工作负责,在工作时要对工作系统的影响进行考虑。其次建立起互补机制,这是对责任制的有力补充和强化,在观念上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中积极实现功能的互补作用。让每个管理员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对照规章制度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及时修正本职工作。

结束语

信息时代要求图书管理员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只有端正思想、转变态度,使用多种方式,才能推动图书管理员逐步丰富、提高自身知识,用累积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将图书馆的成果展现出来。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管理员要持之以恒、与时俱进的学习新理论和新知识,将自身素质予以强化,更好地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代晓彦.浅谈数字出版时代大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第6篇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储备库,不仅在为师生提供资料查阅的基础功能,还能够为丰富高校知识储备等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不仅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能够科学合理的将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分类,还能够保证师生在查阅的过程中提高效率,减少时间的浪费。

一、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在我国目前对于数据文献资料的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推行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内建立了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通过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经验累积,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步发展成熟,系统包括了公共检索、文献共享、馆际互借、资源导航等四大方面,标志着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不仅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对于查阅文献资料的需求,还能够丰富高校自身的知识储备,加快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尽管成绩斐然,但是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二、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问题

体制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发现制度体系相互脱节的现象,这点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方面也不例外。当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如果管理体制没有及时的更新或者滞后,就会发生脱节,从而导致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方面出现各种问题,例如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成形、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全面实现数字化、各大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实现资源共享。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信息化管理体制滞后有关系,不仅难以做到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发展,各大高校之间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还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著作权问题

归根结底,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问题还是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版权,包括了著作人格权和著作财产权。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将著作权人的纸质文献、音频视频文件通过网络的方式转变成为数字化文献,这样一来就会涉及到著作权的保护问题。

3.信息资源建设和安全建设问题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使传统的图书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检索、处理、重复利用转变为依托于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环境的信息分享和信息传播。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得以凸显,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及时的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建设,如何维护信息安全建设等问题不断地困扰着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为此,许多的高效加大对于校内网建设的资源投入,改善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硬件环境。但是,由于许多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依然滞后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和规划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

4.人力资源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一切的问题都在于人事问题。人力资源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第一资源,不仅能够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决定着馆藏资料的保存与开发,还能够决定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前进方向。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是文献资料开发人员。如果人力资源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人的积极性没有被激活,开发者对于文献资源的开发热情也不可能释放,尽管在文献开发过程中有着现代化的设备进行辅助,但是人不积极主动的进行开发,再多的设备也会成为摆设。

三、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1.完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及时的更新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确保管理体制适应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情况,避免出现管理体制落后于信息化发展的情况。要加强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体制,避免出现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资源的违法操作,对于涉及到著作权利保护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2.依托管理信息化构建特色服务

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应该要有自己独特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常规的图书馆服务不同,在针对一般读者提供特色服务的前提之下,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使得特色服务能够产生拓展服务,提供普通图书馆所不能提供的特色服务。可以说特色服务是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根基,如果失去了特色服务,那么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就会失去竞争优势,从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服务,提供深层次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中也应该具备这一服务功能。通过在网上建立直接的咨询服务平台,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能够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不仅能够提高用户体验,还能够加深自身的平台建设。

4.促成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人力

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在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培养。在积极引进管理人才的同时要主动地培养管理人才。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根据学科多样性等问题,要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又要培养他们开发、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图书管理 工作影响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复杂而且繁琐,导致图书馆的发展呈现落后和制约的状态,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引入到图书管理中,促使图书在管理方面出现较大的变化,无论是在管理服务方面还是在管理人员方面,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可见,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而且深化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着实提高了图书馆运营的意义,其对图书馆产生了不可取代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丰富图书馆的资源

传统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比较单一,来源渠道有限,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不仅丰富了图书资源,而且开辟了图书资源的网络渠道,借助信息网络,扩充图书馆的图书内容,例如:传统的图书馆中基本是纸质的图书、资料,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保障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基础上,增加电子资源、影像资源以及各种类型的重要文献,坚实信息查阅的基础,进而为读者的创新思想提供环境[1]。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促使图书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得到很大的分配。

(二)优化图书管理的服务结构

服务优化是图书管理中的重要结构,传统图书管理并没有高质量的服务方式,但是信息技术的利用,提升了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2]。其中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朝向移动性、熟悉性、虚拟性的方向发展,促使图书服务结构也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图书管理的网络服务,例如:网络订阅、网络查询等,改善了传统服务模式,近几年出现与图书管理服务相关的电子设备,更是为读者建立了良好的服务环境,促使读者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客户端享受同样的图书管理服务。

(三)密切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

传统图书管理中的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大部分只是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基本不会出现其他交集,信息技术的参与,对图书管理产生影响,改变了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员在图书管理中不仅扮演协助者的身份,同时其在与读者的沟通中更是发挥推进和帮助的作用,信息技术促使图书管理信息化,同时资源也呈现信息化的状态,为保障读者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员需对读者进行意识上的引导,行为上的指导,保障读者可自行进行图书查询、借阅,因此,在管理员与读者之间信息化的交流中,促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传递,密切了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四)促使图书管理员转型

图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介入,提升了图书管理员的地位,因此需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能力。例如:传统图书馆中的管理员,只需具备图书管理的能力即可,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要求,管理员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其在为读者进行信息化服务的同时,保障自身掌握熟练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图书查询、预定、归还等,在现代图书馆中,提升管理员的能力和技术,对管理员产生较大的影响,整体提高管理员的素质和技能。

二、信息技术为图书管理提供的机遇

图书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衍生出促进图书管理发展的机遇,提高了图书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3]。因此,提出图书管理的发展机遇,如下:

(一)促进全国图书馆交流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促使全国图书馆处于同一个环境中,实现图书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将全国图书馆放置在统一的运行空间,不仅实现图书共享,而且可实现图书馆的大范围管理,面对社会巨大的市场竞争力,图书馆需利用信息技术寻求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保障图书馆之间可有机的融为一体,在融合的过程中体现独立,例如:多馆联动,是信息技术为图书管理提供的有效机遇,一方面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可保障读者服务的便捷性。

(二)更新图书馆的设施

在信息技术的要求下,图书馆的管理设施也呈现信息化发展,例如:图书馆中引进图书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馆内的图书即可一目了然。图书的借阅情况,图书剩余量等信息,都可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时效性,同时利用计算机协助操作,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能力,加快图书管理设备的更新速度,保障图书管理中可实现异地借阅、网上查询等功能。

三、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展望

目前,我国图书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为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两点展望:第一,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全国普及,我国仍旧存在一部分读者未能熟练的使用信息化图书馆,依赖于传统图书馆,增加信息化图书馆的普及力度,保障其被更多的读者接受,不仅为读者提供方面,同时也可简化图书管理;第二,实现国内与国外图书馆的连接,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仅限于国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在信息技术展望中,尽快实现国内外图书馆的连接。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不仅具备高效率的影响,而且其对图书管理提供了可观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图书管理的服务、管理方面,着实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图书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逐渐以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同时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创新思想,丰富了图书管理的途径,可见:信息技术提高了图书管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遵民.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陈友军.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6).

[3]金娟.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构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发展机遇;制约因素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已经步入知识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变得日益多样化。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聚集地,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促进了图书管理工作开始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普及,还有很多地区的图书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取得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的特征和优势,抓住机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改革,进一步推进图书管理工作快速实现信息化。

一、新时期制约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支持

目前很多图书馆之所以不能快速实现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资源设施的制约。在信息时代,现代化的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作为支撑,而大部分图书馆还保持着传统的工作模式,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图书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文献借阅上,工作流程复杂且重复,非常不利于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在信息时代,如果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节约时间、人力,给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原有馆藏资源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聚集地,需要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然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很多读者开始转向通过网络自主查阅图书信息资源,而不是去图书馆借阅,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书本上文字性的知识,而是开始追求形式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了。这就给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图书管理工作模式,优化图书馆藏结构,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二、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机遇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相比传统的图书管理,在信息时代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图书管理工作非常有助于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这是因为通过网络信息的传递更加快速和及时,方便读者进行图书文献资料的检索、查阅和使用。另外,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广泛,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资源也变得异常丰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综合管理工作,图书管理服务工作模式也得到很大的转变,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从而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由此可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

三、信息时代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图书馆藏资源

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服务工作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藏资源的结构。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图书管理工作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服务工作是基于文献馆藏数量和种类的,包括图书、文献、报纸、期刊等,而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和网络技术手段进行馆藏资源的丰富,加强电子数据库建设,从而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加强图书流通的规范化管理

图书流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图书管理、借阅的方方面面,需要图书馆各部门以及读者的密切配合才能高效的完成。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必须通过对图书流通工作的重视,进行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创新,基于图书流通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集图书流通、信息检索服务、图书管理、图书借阅、参考咨询等于一体的图书管理服务系统,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读者多样化的图书借阅和信息资源需求;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支撑图书流通工作高效运行的网络支持系统,做好图书管理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实现图书的规范化管理和流通,从而有效提高图书馆图书流通的效率和质量,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要想切实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图书馆必须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备图书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服务需求,能够在读者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其次,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操作技能,掌握电子信息资源检索、查阅等必要的技能,从而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此外,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更具广大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整体工作质量,同时也为图书馆树立良好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图书馆要在了解制约传统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图书管理工作模式,加强对图书流通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秀玲.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服务体系创新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4:224-225.

第9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创新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所以,学校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和运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实现图书馆里的信息化技术,是学校进行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图书阅览者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有效实现了现代化教学质量的要求。所以,快速运用信息化技术到图书管理中,是学校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改进图书馆落后的管理方式,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读者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1 现代信息化图书管理的优势

1.1 图书管理服务方式单一

图书馆是学校的服务部门,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资料和查询服务。当前,很多学校的图书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相比于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来说,图书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图书馆的整体硬件配套设施普遍落后,硬件与开发商运用的软件不匹配,信息化服务功能无法发挥。而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高,出现了多种图书管理模式,如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服务方式和渠道,还有效地为学校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管理成本。

1.2 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与优化了更多图书资源

传统的图书管理内容有限,只包括图书、期刊等这些纸质资源,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扩大了资源的范围,可以利用更多的网络资源,且内容涵盖广泛,便于搜索、查阅。但信息资源的建立还不成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不健康资源、垃圾信息、网络病毒等等,很容易产生资源的丢失。所以,规范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也是图书管理的重要内容。

1.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图书管理资源分配不合理,包括工作人员的职责分配,如平时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只需要几个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看管与整理,而有时还要搬运大量的书籍,这就需要较多的人手,所以,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简单、便捷的管理方式,利用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管理,减少了的人力、物力的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1.4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藏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模式落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图书管理的新模式,且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包括书籍报刊、互联网、光盘、电子图书等,都可以成为现代图书管理的内容,为图书阅读者提供了更多信息资源和新的形式。但存在着一个问题是,多样化的图书形式花费的成本也同样增加,这也是信息技术应用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何在实现信息图书管理中,最优化配置资源。

2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利用较多的信息技术,还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是一项较为巨大的工程。包括信息基础结构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等,具体内容如下:

2.1 不断提升图书馆中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

首先,根据当前学校图书馆建设情况和建设需求,购置更多的信息设备,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配套设备、信息查询、管理软件等,只有从硬件上得以保障才能进行软件的更新,从而实现整体信息水平的提升。为了图书馆的扩大建设,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不仅用于提高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图书馆的环境改善。并结合管理者的使用需求,构建和研发完善的设备使用系统与管理维护制度,确保图书馆的管理秩序,及各项信息设备的正常工作。

2.2 建立图书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流系统

图书管理是为了提高图书等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坚持“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的原则,建立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自动化资源管理,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在图书管理中,结合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开发更多网络资源、电子图书及开设各项知识论坛等等,并广泛征集管理意见、师生需求等,实现现代图书馆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区域集群化管理的模式,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系统图书馆分别建立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大大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构建完善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全面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构建强大的图书管理系统,不过当前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只能实现本地域的图书资源管理,所以,应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各种信息管理软件,筛选有效信息,排除信息垃圾。信息系统还要包括安全的个人图书资源共享模块,给每位有资格的使用者提供账号,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安全和风险防护。为了实现电子图书的管理和收集,建立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作为各项信息的储备系统,并连接不同形式的网络远程服务,借助各种网络终端技术同各地的用户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检索以及资料查找等服务,建立图书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有效沟通,满足不同读者的要求。

2.4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障图书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学校要加强图书工作者的专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是图书馆选拔专业的图书管理方向的人员,并针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需求,对管理人员展开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的意识及素质。其次,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包括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等,从根本上转变图书管理人员的观念。

2.5 设置图书管理的电子办公室

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电子水平,建立多种自动化电子图书、信息的整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对图书的查阅、分类、保管等工作,分析当前使用率最高的图书,并有效分析和预测各项图书资源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并筛选出畅销图书、各方面的图书等,有利于D书资源的查找。引进更为完善和大型的信息化网络系统,不断完善电子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尤其是图书资源的自动更新功能,保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正确性,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充分体现出信息图书管理的优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显示出了更多的优越性,也不断促进图书管理向着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图书管理的工作中,要充分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各项工作都要秉着为他人服务的态度,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利用和信息的管理。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应本着信息技术是关键,节约成本的原则,优化配置各项信息资源,制定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全方位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永鹏.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若干建议[J].知识经济,2014(15).

第10篇

关键词: 图书管理 现代化 社会服务

图书馆是塑造师生健康人格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场所,它对于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及师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业的冲击下,原有的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新世纪的脚步,为了更好地生存并发展,寻求图书管理的高效路径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课题之一。面对这样的变化,现代图书馆要获得相对自主的管理创新,就要在其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对图书管理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现代图书管理必须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

图书馆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机构。以提供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本质特征,在任何时代条件下都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即使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主要辅助手段的现代图书馆,只是借助于高度发达现代信息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周到完美的图书管理服务而已,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本质是一致的。

图书的管理手段是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影响的。古代是皇家藏书阁、私人藏书楼,是为少数人服务,不是为大众服务,体现出专制的特点。在计划经济时代,图书馆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读者借还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它是事业机关体制管理,往往把为读者服务放在次要位置,其服务观念表现是消极被动的。

牢固地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的观念,可以冷静客观地正视传统图书管理存在的弊端,大胆进行图书管理改革,构建现代图书管理新体系,推动图书管理发展。

二、如何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

1.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书籍文献的服务,而是朝着数字文献、电子文献等综合性的服务方向发展。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要求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加大投入,强化网络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图书管理信息数据库等智能化管理工具的应用,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读者获取知识提供强大的资源查询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面对信息技术的强力冲击,图书馆工作要逐步探索区域集群化管理的道路。将“图书馆之城”、数字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有机结合,以有形和无形的图书馆网络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实现图书馆由单馆到多馆、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由一馆独立到多馆联动,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效用。

2.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要开创校地建设新局面,做到社会、地方企业的需求和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培养能力综合互动,做到地方企业的需求与学校培训的能力相结合;以打造科学专业课程知识培训基地为重点,突出地方院校在培养地方人才的优势,扩大专业课程体系规模和影响;积极整合资源、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合作方式,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项目;深化教学课程改革,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

3.从公共化图书管理到实体化图书管理。

自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公共性就是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管理体制下,出于应对全新的文化市场环境和文化政策的考虑,这种特征发生了变化,其公共性逐步变成了实体化。尤其是随着社会对图书需求的应用性增强,图书情报管理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图书机构从单纯的服务性机构开始向融服务与经营于一体的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服务的实体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机构向实体化的方向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中情报信息功能的强化和社会需求应用性的增强,使得图书管理事业日益成为新兴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图书情报事业作为社会公益性组织的特点日趋弱化,更加显露出产业化的特点。

4.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图书信息服务内容,努力实现信息增值服务。

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使信息用户可直接上网,满足其基本的、简单的信息需求,但提交给信息专业机构和人员的检索任务和信息获取要求则在综合性、复杂性、有序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要重视满足用户需求,从根本上改善传统信息服务,提供多向信息检索和参考咨询,更多地面向具体内容,直接获取信息。同时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借助有关的网络技术和工具开发集信息组织、检索、提供于一体的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将多种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新的信息,实现新信息的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信息机构所从事的许多传统信息服务实际上包含对信息的增值处理,提供给用户增值信息服务。

5.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与读者的互动,提高书刊利用率。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图书管理 实效性 措施

一、前言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式正在逐步增加,这对传统的图书信息提供以及获取方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且我国如今正在加快4G网络的建设,这也为图书管理提供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人们可以摆脱时间限制以及信息存放地点的相关限制,借助效率较高的网络环境,从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二、更新图书管理理念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要不断更新自身在图书管理方面的理念,从而提升工作活力,以专业化的图书管理思想来勇敢地面对挑战,这样也能够为创新图书管理提供较为坚实的思想基础。可以从以下若干方面来更新图书管理理念:

第一,要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建设。从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来看,图书馆要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图书资源的建设问题,强化资源共享以及合作。所以,要配备专业人员,用较为先进的图书管理理念做好图书管理的分工以及特色化建设力度

第二,要具备创新图书管理发展模式的理念与思想。不仅要坚持自身的优良传统、而且还要开放自身的经营模式,勇敢地实行跨区域协作,做好馆际间的图书管理合作,从而谋取更大发展。

第三,要更新自身对图书馆职能以及功能的认知,不断推出新服务,从而主动探索、积极地创新图书管理模式。

三、制度体系的创新

在信息化条件下,制度体系创新成为了图书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若干方面着手:

第一,创新综合制度。这涵盖了设置业务部门、工作内容、职责制定、人员编制、岗位职责以及管理权限等方面。

第二,创新行政制度,它囊括了在人员晋升、考核、奖惩办法等方面的创新。

第三,创新业务制度。它包括为各部门以及人员所制定的具体工作的相关操作规范,比如创新文献工作的采、编、藏等制度。

第四,创新和读者服务有密切关系的规范,从而更好地确认读者的义务与权利,不仅要实现服务至上,更要实现共同发展。

从上述内容来看,创新图书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进一步提升图书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激发图书管理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四、创新人员管理方面

从人员管理来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第一,要切实在图书馆内确立竞争化、开放化、市场化、信息化以及全方位服务的理念。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与改进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从而制定、完善以及坚决执行图书管理人员的发展规划,而且还能够持续提升管理层的技能与知识,从而建立健全图书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切实开展终身培训,从而为图书馆培育更为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第二,要不断地建立健全选拔以及培训制度,从而构建与执行优良的竞争体制。而且还要依据本馆的学科设置,切实划分工作范围,选择相关的管理人员并据实考核。还要结合业绩来选拔人才,不断拓展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以及业务水平,从而确保图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代继性。此外,也要大力鼓励中青年人才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充电”,从而更好地变成图书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

五、技术应用的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设备的广泛使用,电脑的广泛普及,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些不断创新图书管理工作。例如,可以依据不同的电脑系统以及移动互联设备的操作系统,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的网络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从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来看,知识产品的生产以及知识传递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分析研究相关电子资源的电子图书信息,使得它们与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从而便于电子图书的快捷传播,也能够发挥知识的最大效用。数字图书馆能够让图书管理人员更加方便地开展图书管理,学生只要有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或者学生证等)就能够进入这些数字图书馆系统,简单快捷地搜索、下载、阅读相关的资料即可。而且,学校还可以花费巨资购买相关的电子图书直接入库,这样就能够减少自身的扫描工作量。图书馆要做的就是不带强化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措施问题,为了防止黑客侵入或者系统瘫痪,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购买较为发达的安全系统保护图书管理系统。

六、创新图书管理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进步,图书管理创新途径也更多地具备了数字化、信息化特征。如今,要在坚持图书管理优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信息化图书管理水平。从不少图书馆来看,它们已经将本馆的相关资料录入库存,学生只需要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查询相关资料的目录,就能够很好地获取图书所在的准确方位,而且还可以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本,并且限定了它的阅读时间或阅读范围。对图书馆来讲,这样他们就能够有效地保护这些图书资源的版权。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图书馆网络技术的深入运用,图书馆要综合运用图书管理的先进管理方法以及技术从而为图书管理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路径选择。这就要不断更新图书管理理念,而且还要善于学习以及运用图书管理的相关方法以及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尉媚娜.试论图书管理信息化问题[J].大众文艺,2014(02)

[2]倪秀光.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3(35)

第12篇

关键词 图书管理 现代化 信息资源 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互联网发展迅速,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随着产生很大的变化。图书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图书管理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图书现代化管理系统,对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图书管理传统方式和现代化的区别

(1)传统图书管理以图书馆为依托以纸质图书为载体,资料庞大,不易统计,借阅时需要在浩瀚的书海里苦苦寻找,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不能使图书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现代化图书管理实现了把图书由纸质转变为电子和数字资源,出现数字图书馆,存储不再有限制,真正的实现了快速便捷,而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更高。

(2)传统图书管理是封闭式的管理,各图书馆之间是独立的,各自进行建设,追求自身的效益,依靠自身图书资源进行发展,没有资源的共享,图书利用率低。图书管理现代化是开放式的管理,追求建立网络图书资料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各图书馆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方便读者阅读,提高资源使用率。

(3)传统图书管理是被动式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图书的保护以及读者借阅归还的程序是服务,有的还附加展览、咨询等相关业务,但是都属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的方式,不存在积极开拓市场。现代化图书管理,主动拓展市场,提高自身效益和图书利用率。

(4)传统图书管理业务工作简单,基本都是围绕图书展开,不存在对资料的进一步加工,只是提供单一的书籍文献。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业务范围广泛,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书籍资料数字化、电子化,文献信息服务以及资源共享等,更加广泛而深入,更能满足现代化对书记文献的需求。

(5)传统图书管理的市场对象单一,不同种类的图书馆有其特定的阅读人群。现代图书管理以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字化存储无限制的优势,积极开发多种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

二、图书管理现代化初步取得的成果

(一)初步实现图书的数字化和电子化

现代图书管理通过实现图书的数字化和电子化给文献的保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减少了传统图书管理中存在的书籍的修复困难,部分古老书籍保存难的问题。而且给人们的阅读提供了便利,人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检索文献功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满足了高效、快速、便捷的要求和现代的社会需求。

(二)建立和完善网上借阅系统

传统的图书借阅需要到图书馆进行,且手续复杂,浪费时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快节奏的要求。网上借阅系统的建立,节约了时间,给读者带来了方便。现在很多大学都建立了网上借阅系统,为读者借阅图书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三)积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资源共享是图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建设的重要目标。传统的图书馆各自独立的情况,资源独立,造成闲置甚至浪费的情况。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个图书馆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

(四)信息服务的内容不断拓展

现代化图书管理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纸质的书籍,服务不再局限于借阅。不断加大电子书籍的比重,其中文献资料社会化是一个重要内容,如各种电子期刊文献等,以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三、图书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有效的联合管理系统

目前各图书馆之间基本上都是独立的,独立管理,有自己独立的系统。虽然他们各自开展了现代化管理的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相互之间的联系尚不健全,各图书馆之间的联合系统尚未形成,一是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借阅的规章制度严格、手续繁琐,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图书的借用率;二是图书资源的独立分散,没有形成联合的信息化平台,不仅不利于图书的有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限制和浪费。

(二)高新技术缺乏创新

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在很多行业已经相当成熟,使用也很普遍,但是在图书管理活动中,明显还存在很多不足。图书馆建设中和图书的管理中明显存在观念陈旧,创新不足,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还比较落后,现有技术薄弱。关于图书管理现代化的新技术研发比较缓慢,新技术缺乏,而且很多图书管理人员观念落后,不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图书馆里的现代化发展。

(三)专业人才缺乏

关于图书馆以及图书管理相关学科建设明显滞冷,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到位,现有的部分工作人员知识观念陈旧落后,业务水平落后,缺乏创新意识而各种技术人才缺乏,缺乏新的活力。而图书管理现代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严重,缺乏专业的人才以及创新思维,是图书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障碍。

(四)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图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建设是的文献等信息更加方便查阅,同时也出现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引发很多纠纷,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因此把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化图书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兼顾信息用户与图书馆的利益均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