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04:0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管理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在医院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影响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医务工作者和工作人员从复杂的业务工作和考勤管理中解脱出来,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容以及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是一种管理工具。医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未来提供了决策支持,管理者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分类,并产生定期报告,例如报酬系统的激励效果、员工考核情况、工资分布情况、学历分布情况、员工年龄等。简洁的人力资源管理报告,便于医院管理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二、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容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交换、报表设计、保险合同、工资管理、人事考勤管理等。
(一) 工资管理
根据员工的类型不同定义不同的薪资,每一种薪资含有不同的适用规则、计算公式、薪资项目。提供对月工资数据和基础工资等工资项目的批量调整。提供多种分析图表和薪资报表,例如部门汇总表、工资汇总表、工资条、工资表等。依据国家的薪资标准设定计税规则和五险一金计算公式、基数、缴纳比例。
工资管理功能模块具有如下特点:可以适应多种变化的薪金制度,例如薪金的项目可以自由设置、每次发薪可以制作多个工资套、一个月多次发薪等,满足了当前人力资源工作发展需求,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资发放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实现了薪金自动计算。
(二)人事考勤管理
人事考勤管理是考核员工的奖惩、福利、工资的重要指标,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完善和建立人事考核管理体系,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医院人事考勤管理系统应当包含有四个模块:系统管理、报表管理、统计查询、基本功能。
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部分主要是起到系统维护作用。系统管理员在这个模块给业务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赋予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换的权限;把考勤权限赋予各临床科室的考勤人员。
2、报表管理
报表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各科室定编定员人数统计表、全院人员名单统计表、岗位工资变动统计表、扣除各种补贴人员统计表、值夜班人员统计表、各科室出满勤人员统计表、病事假人员统计表、汇总表、“节日”值班人员统计表、业余加班人员统计表。
报表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特点:人事工作人员不再从事统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对薪酬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每个月的统计汇总工作对人力资源部来说已不再是难事。
3、统计查询
统计查询模块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班次信息查询、调换科室查询、职工信息查询、节日排班表查询、值班表查询。
统计查询模块的功能特点是:各科室各班次的时间安排;便于查询职工科室调换情况;便于人事科查询人员基本信息,例如高、中、初级职称人数、男、女职工人数,出生年月、人员编号等;随时打印、查询临床科室已上传的节日安排和常规考勤情况。
4、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的内容有:节日排班表审核、节日排班表登记、节日日期设置、班次信息设置、职位基本信息(包括职工编号变更登记、职工调换科室登记、职工基本信息登记)、科室基本信息、基础数据登记(包括职称、职务、政治面貌、性别、姓名等)、值班表设置、值班表审核、值班表登记。
基本功能模块的功能特点:方便快捷地录入人员信息;能够方便掌握节假日全员人员在岗情况;方便对考勤的审核;减轻了考勤负担,极大方便临床科室,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一)提高了效率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科室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有所减轻,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二)及时性
信息化的建设方便了信息的存取,保证了信息的安全,能够将医院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快速统计出有用数据,准确、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三)为医院的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信息表象可以探索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能够果断进行决策,把握良好的机遇。医院管理者通过对员工人事具体信息、人员动态信息、统计报表,可以快速全面地掌握有关信息,为工作计划制定、工作绩效评价、人员合理配置等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四)管理的规范化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避免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乱、丢失、脱节,减少了工作中的漏、跑现象,为各部门提供了实时、准确的信息,使各部门人员管理信息和人员考勤数据更加规范,规范了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制度,规范了医院的工作流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曹国栋,李雅杰.浅析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4).
医院感染既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医院感染既造成了健康损害甚至残疾或死亡,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是严重的危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在医院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最多,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技术及各种监测措施的落实均涉及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因此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做好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1]。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是护理管理中的中心内容,也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手段。能否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往往取决于消毒灭菌工作的落实。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观念,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是避免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制度,供应室的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主要的规章制度,以及对高危科室的监测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 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行为的结果好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2]。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对新分配的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进行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等知识。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感染管理意识。使全体护士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责,医院感染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操作,每做一项护理操作都要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有关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转贴于 3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针刺、清洗器械等操作时,极易被锐器刺伤,有被感染的危险,我们不断对护理人员灌输标准预防理念,要求处置血液和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应戴手套或采用不直接接触的操作技术,有伤口的手不接触患者的体液;对于从事有可能被患者体液、血液溅入眼部及口腔黏膜内的操作者,应强调戴口罩及防护面罩。一旦被锐器损伤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填写《医务人员血液、体液(锐器伤与粘膜)暴露登记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进行防治。
4 重视监测和监控管理
医院感染的监测可准确查明和及早预防感染的发生。护理部协同医院感染科一道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的大检查,及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例如:护士操作中不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各类管道处理没按要求执行、消毒液浓度不够等情况,及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科室每季做好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监测,上报院感科。院感科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监测,每6个月对紫外线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进行监测,并把监测结果反馈到各科室。护理部根据院感科反馈的各种监测结果及统计数据,对不达标的科室要求写出细菌超标原因及整改措施上交到护理部,并要求重新消毒灭菌监测。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保障医院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对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可见,内部控制是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以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为总体,采取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对所属控制系统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
二、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的内部控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框架的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内部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可以通过塑造医院文化,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医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权责划分不清
在很多医院,存在着各科室之间权责不清的现象。由于没有明确的职务说明书,各岗位人员责任不清,日常工作不是唯上司之命是从,就是跟着感觉走,规划性不强。而各级主管向下多采取口头授权的方式,并且主管对于所授予下级的工作,缺乏监督和评价。
(2)职业操守以及价值观的偏离
有的医院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内部会计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少对员工进行价值观教育,缺乏书面的行为守则,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不能及时予以惩戒。
(3)人力资源政策存在弊端
有些医院不实行公开招聘,人员进入凭关系,导致人员素质低,结构失调;没有建立员工绩效考评系统,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注重员工培训,不鼓励员工学习与发展,没有建立完备的用人机制。
2.风险评估方面
每个医院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盲目投资
医院对于市场没有仔细分析,对项目未经充分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盲目购进大批设备,设备购进后相关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有没跟上,导致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率低,回收缓慢。造成占用大量资金,增大财务风险。
(2)信用管理欠缺
病人记账,结算等环节控制不严,出现病人逃帐却无人追究的现象,不能及时清理应收帐款,造成大量呆账、坏账,使医院遭受重大损失。
3.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主体部分,也是医院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最多的部分。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货币资金管理不严
货币资金管理是一个极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货币资金流动性强,易被贪污和挪用,尤其是医院,货币资金种类多、经办人员多、现金交易量大、发生次数频繁、内容复杂、涉及环节多,所以管理难度大,如果内部控制不严格,极易发生舞弊行为,使单位财产造成损失。
(2)固定资产闲置
医院在购进固定资产时,毫无计划和预算可言,购进大型设备不进行可行性论证,盲目购进,造成某些设备长期闲置,开机率低。此外,有些医院甚至没有专职的固定资产核算人员,在固定资产购买和验收时,不能进行及时的质量检验和会计控制,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3)预算控制不够科学
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编制的方法也是靠财务部门的主观估计。因此,这样形成的预算不能反应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管理的要求,对经营活动没有指导意义。此外,预算执行力不够且缺乏控制,预算调整随意,没有实行集体决策,预算得不到执行。
4.信息与沟通方面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但是有的医院虽然已建立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功能,很多事情依赖非正式沟通渠道,导致各种非正式组织形成,影响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
5.监督方面
医院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大量的制度和活动来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且执行的效果好,就必须进行监督。很多医院的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很少受到监督,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得不到认真的执行,内部审计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三、规范医院内部控制的思考
针对以上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建议。
1.完善和健全医院的内控环境
(1)要增强医院员工尤其是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教育提高医院领导、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最重要的是领导对医院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领导的管理理念、领导方式改变提升,才能使医院内部形成依靠制度管理的新风气,才能形成良好的人事管理氛围,使内部控制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
即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自负责、相互制约。在横向上做到权力制衡,各部门之间在合理分工、职责分明的基础上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在纵向上做到精简办事程序,明确工作目标。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事务,实现既定的目标。此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医院应建立岗前培训,在职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再教育制度,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正确;加大业绩考评力度,对不能胜任者坚决更换。
2.加强医院的风险评估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建立风险评估系统,以识别医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经营管理构成的风险程度。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必须对影响医院内部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连续的评估,以便及时的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医院应根据科室制定相应的制度,以降低经营风险,如采购控制程序,药房管理程序等,并对控制程序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汇总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风险。如医院在进行新设备投资时,要综合医院的市场环境,地域等因素,以及业务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投资分析可行性报告,降低投资风险。
3.强化控制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包括:
(1)相互牵制原则。
(2)协调配合原则。
(3)程式定位原则。
(4)成本效益原则。
(5)整体结构原则。
医院必须根据以上原则,建立各项控制活动的控制制度。例如,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建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和收入、支出、投资和薪酬预算管理制度;信息处理控制系统建立信息安全与维护制度、信息传递制度、信息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资金控制系统建立货币资金结算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报告制度、费用报销制度、货币资金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4.充分利用信息,完善沟通渠道
首先就是要建立畅通开放的正式沟通渠道,尽量用有形的载体来传递信息。同时,高层主管要有虚心听取员工提供的讯息的意识,因为单位员工只有在相信上司有接纳讯息的诚意,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时,才愿意提供问题发生的资讯。单位负责人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接待员工的来访或是进入员工中间了解情况,掌握必要的信息,培养一种员工可以畅所欲言的反映问题和消除疑虑的氛围。
5.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确保医院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环节。医院一方面可以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由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其指定专职人员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由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卫生局)实施监督。医疗机构可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或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进行评价,并对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用电气安全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33-03
1 课程简介
《医用电气安全》是医疗器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医用电气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医用电气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通用要求及危险防护。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医用电气安全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会分析常见的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及性能问题,掌握常用的医用电气设备的通用安全性测试方法,针对常见的医用电气设备的常见的安全及性能危险能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本课程是一门多学科内容交叉的课程。随着IT技术在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同时伴随医疗卫生的需求,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的种类也呈快速增多趋势,国际上关于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的安全的标准也随之增多,相应的标准内容更新或者修正的频次也增加了,因此为了跟随发展趋势,课程内容也要更新。我校虽然在医疗器械工程类专业开设了本课程,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和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不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医用电气安全的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介绍传授给学生。因此,如何及时更新取舍内容、突出重点、体现不同专业的要求成为《医用电气安全》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不同专业要求
目前我系有临床工程技术、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三个专业开设了《医用电气安全》课程,这三个专业的专业方向各有侧重,临床工程技术侧重在用医疗器械的保养和维护,医疗器械检测技术侧重医疗器械的检测,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侧重于医疗器械的在厂制造与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因此,在制定各个专业的课程大纲时应有所侧重,使大纲在满足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还体现专业特色和重点。
临床工程技术专业是中日合作的专业,《医用电气安全》是合作交流的课程,在第三学期由日本教师讲授日本国对临床工程师在医用电气安全方面的最基本的内容,中方教师在第四学期讲授《医用电气安全》时,主要结合我国医院管理和维护医用电气设备的实际进行对比讲授,重要的内容可以换一种教学形式重复讲,例如把需要再讲的重点内容以动画或者视频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日本教师没有讲的要重点讲和重点练。例如,对医用电气设备适用的标准,可以把国际标准、我国标准和日本标准进行对照,重点讲不同。由于风险管理技术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日本教师没有讲,因此需要增加这部分内容。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第三学期日本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实验,因此在第四学期时要对学生重点进行实践训练。在第六学期,这个专业大约有一半学生要在日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研修,研修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与医用电气设备有关的电子制作,因此,需要为学生讲授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设计制作一般要求,为电子制作打好基础。经过中日教师这样的有重点的、互补性的讲授,学生在医用电气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扎实的训练,每届都有一部分优秀毕业生被国内著名的医疗器械检测所录用,一部分优秀毕业生留学日本进入大阪高技术专门学校临床工学技士专攻科(一年制)学习后参加日本国临床工学技士的国家资格考试,合格后取得日本临床工学技士资格,可以在日本的医院和医疗机械公司等就职,成为国际性专才。
针对医疗器械检测技术专业,讲授《医用电气安全》的主要内容是以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等标准为基础,讲授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安全通用要求以及通用的检测方法,同时兼顾典型医用电气设备的专用要求及检测方法,重点讲授包括型式试验的注册检测。
对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来说,由于涉及制造和维护,讲授《医用电气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用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安全和使用安全,涉及医用电气设备的总体安全(包括固有安全,防护安全和信息安全),讲清可能存在什么危险,危险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对危险进行防护,以及如何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检测技术来实施危险防护。
在教学计划中,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两个专业都设置有医疗器械检验工(三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环节,医用电气安全检验是其中重要内容。《医用电气安全》课程中与考证有关的内容可以放到考证强化训练中进行。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三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我系每年的通过率均达90%以上。
总体上,三个专业《医用电气安全》课程内容是以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为主线来组织讲授的。
3 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发展趋势
《医用电气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初是以1995年底出版的国家标准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等同采用IEC 60601-1:1988《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英文版)及其修改件1:1991)为主线来组织的,讲义内容主要包括电气安全工程基础、人和能量的关系、医用电气设备的分类、常用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分析、医用室的电气安全、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测试方法、医用电气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医用电气设备的系统安全性[1]。在国际上,由于医用电气设备技术及安全技术的发展,IEC于1995年出版了IEC 60601-1:1988的修改件2:1995,我国也于2007年了GB9706.1-2007 IDT IEC 60601-1:1988《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英文版)及其修改件1:1991和修改件2:1995,并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2]。GB9706.1-2007(即我国通用标准第3版,IEC60601-1第二版及修正件1和修正件2)对GB9706.1-1995(即我国通用标准第2版,IEC 60601-1第二版及修正件1)在条款内容上有多处增加、修改、替换、删除并引用了并列标准。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调整,我们及时更新了讲义内容。从1995年IEC60601-1第二版第二次修正以来经过十年的应用和技术的发展,IEC由于认识到IEC 60601-1第一版和第二版里的安全理念的“安全”仅指基本安全而不包括基本性能安全,而在解决医用电气设备的设计不足所造成的危害上,分离基本的安全和性能有些不恰当, IEC在2005年12月了IEC60601-1第三版,这一版作了重大调整,“安全”的概念已经从IEC 60601-1第一版和第二版仅考虑基本安全扩大到包括基本性能安全,内容上的一个主要调整是使电气部分的要求和被IEC60950-1所覆盖的信息技术设备要求更加一致了,另一个主要调整就是包含了制造商要有风险管理过程的要求[3]。尽管我国现行的通用标准还是等同采用的IEC60601-1第二版及修正件1和修正件2,为了使学生学到先进的、更新的知识,我们及时对讲义内容也作了重大调整,不仅涉及理论内容安排,也涉及具体的检测试验方法等实践内容。例如,修订了基础知识,如系统工程、概率论、布尔代数等方面的必需的基础内容,增加安全理念的新内容并讲清为什么要更新安全理念,新增风险管理过程内容,增加风险管理技术内容等。由于我国还没有对IEC60601-1第三版进行等同采用,没有IEC60601-1第三版的正式翻译,为了使学生可以参考IEC60601-1第三版的英文版的标准原文,讲义内容还增加了名词和术语的英文。根据IEC60601-1第三版,对讲义涉及的实践内容也作了修订调整。自IEC60601-1:2005(即IEC60601-1第三版)标准后,IEC陆续了一些勘误表,2012年7月13日IEC进行第一次修订,出版了Amendment 1(简称A1),A1部分主要是针对IEC 60601-1:2005中一些不清晰的测试进行修订,之前标准许多测试都可以通过检查风险分析管理报告满足安全的要求,主要修订如下[4]:
(1)引用标准的修改,例如ISO14971之前是2001年版,A1中修订为2007年版;
(2)重新定义了基本性能及预期寿命,目的是让人能清楚的理解两者的差异;
(3)4.2条几乎重新写过,更详细的根据ISO14971描述了风险管理程序;
(4)A1中减少了“检查风险管理报告”字样,更多的明确了测试或者技术文件的要求,例如强制增加制造商联系信息,制造日期,序列号等信息;
(5)许多电气和机械测试进行重新定义,以明确通过或者失败,而不是通过风险分析来保证安全性。
针对A1,我们也及时修订了讲义内容,使讲义内容及时反映对应的IEC标准内容的更新,同时在讲授时,也注意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内容进行对比,并说明IEC为何这样修订。这样就使学生对标准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讲授国际上的新标准新技术、鼓励学生查阅英文标准原文,使学生不仅学到较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国际素养得到提升。
4 因材施教,理实交融,过程评价
《医用电气安全》涉及的学科众多、内容广泛,是一门学科交叉复合应用型的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医用电气安全》需要医疗器械、电子、电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系统工程、布尔代数、安全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内容很多,涉及的标准很多,实践应用的内容也很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传授医用电气安全方面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是授课教师教学实施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讲义的内容也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解,而是针对不同专业有点有面有所取舍,“有点”就是抓住重点,“有面”就是由点串成线形成知识体系,课堂上没有讲解的讲义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重视学生安全理念的形成,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由于授课对象是高职高专生,课程学时较少,有些专业在第三学期就开了这门课,学生基础较薄弱,因此,在讲授前还要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风险管理技术有很多,常用的有初步危害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及失效模式、效应和危害度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危害和可运行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 HAZO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等[5],但我们仅对常用的技术进行概述式介绍,重点对用的较多的可靠性分析方法FMECA和FTA进行重点讲解。涉及的其他风险管理技术给出参考文献,布置学生课外学习。在讲授FMECA和FTA前要补充概率及布尔代数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
《医用电气安全》是应用型专业课,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的安排上,逐步加强了实践,不仅有课内实验,还专门安排一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训。在教学实施上尽量做到理实交融,在理论教学中介绍实验等实践背景,在实践中点评理论的应用。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的一周的集中实训实际上是课程设计,安排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方案和标准试验要求动手操作,运用理论分析出现的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给出结论并形成实践报告,最后是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是采用过程评价,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主要参考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实践期间的操作及合作表现、实践报告、课程理论考试成绩。
5 结语
通过扎实而不是仅仅够用的理论学习和密集严格的实践训练,为走上职业之路的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毕业后没有从事医用电气安全相关职业的个别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上也必会有所裨益。通过对近几年的我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后续发展特别是职业后续发展的调研可以发现,本课程的在校训练使他(她)们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邹任玲,胡秀枋.医用电气安全工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9706.1-2007/IEC60601-1:1988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60601 1:2005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S]. GENEVA: IEC Central Office,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