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时间:2023-08-07 17:3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现状 原因 措施

中学地理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二者相互关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本身有着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等方面的特点,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它旨在让中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地理教学工作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在中学实际教育过程中地理教学现状依然令人堪忧。作为地理教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析了地理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一、地理教学现状及原因

长期以来,因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升学压力,学校对初中地理这门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而仅仅将其作为一门了解性的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学生整体对地理的“教与学”缺乏足够重视,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政策影响。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在考试中分数与其他主要科目相比较低,或者在中考中不被列入考试范围,从而导致学校对该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或忽略,教师对该课程的要求降低。第二,教师资源匮乏。学校中有很多地理教师并不是地理专业出身。这样就会出现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听课或者讨论与地理知识无关的话题等问题。第三,教学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学校将大部分资源分配到那些对于考试有利的主要科目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地理学科的资源分配。第四,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第五,学生缺乏兴趣。由以上政策、教师资源、方法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高、兴趣不足,他们习惯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浅尝辄止,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快教育政策改革。教育政策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教育部门对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也直接影响学校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视和分配,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只有将地理教学正式纳入到中考科目,才能够让学校真正从教师、资源及方法上重视起地理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主观思想上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

2.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将地理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进行合理调配,安排足以胜任的、专业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专业,深入挖掘和钻研地理教材,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地理科学中渗透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环节,保证每个环节有序地贯穿着在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平等分配是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合理分配是非常必要的,充分运用电脑、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还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同时,这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只有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与时俱进,结合多种渠道及形式综合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中普遍为地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5.在国情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地理课程中各个环节的现状和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国家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资料,通过直观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并把资料进行整理、宣传、展览,增强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改善地理教学现状,不仅需要从教育政策、教学资源等客观方面为地理教学提供保障,明确地理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还需要广大地理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地理教育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终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青,冷疏影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06).

[2]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总课题组.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3]段梦晓.初中地理教学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4]毛晓红.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1).

[5]李慧.浅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11).

[6]回爱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微[J].学周刊,2014(1).

[7]景国雄.对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试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第2篇

当前地理教学中,我们往往听到,地理教师谈地理教学难,不明白为何学生就是学不好,学生也是一肚子苦水,抱怨明明努力了为何偏偏学不好地理。地理为何会在老师和学生眼中这么难?今天我就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目前地理衔接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很差,知识储备少。

2、九年级不设地理课,中考不考地理,是初高中地理衔接难的最主要原因。

3、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对地理学科都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轻视对地理课的学习。

4、高中地理课时不足,没时间弥补原本就薄弱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5、初级中学地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非专业代课现象很普遍,大多数非专业教师不喜欢、也不会教地理。

二、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大部分初中学生地理课感兴趣,但因为记忆的内容太多,且不需要中考等原因不好好学。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主要是“考试之前背”。

2.高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但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是在口头上提一提,或者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装装样子,做做形式而已。

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死记硬背占主导地位。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背书、记笔记,学习就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份数低的就是差学生,由此就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造成学生探究能力的欠缺。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高中学生喜欢一个人独自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精神;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想或不敢向地理老师提问题。能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极少一部分,有近一半的学生只做作业不看书,课后不能及时反思进行探究学习。总之,学生总体上不重视探究学习。传统的学习观不仅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造成学生探究能力欠缺,进而造成学生创造力匮乏。

三、高中教学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施陈旧,与现实脱节。

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骤然增多。班级容量不断扩大,而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却很难跟上。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又缺少有效的辅助设施,教师很难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2.教学重心倾斜,教学用三者脱节。

目前,地理应试教育再高中占主要地位,而实用教育则难见踪影。高中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进行题海战术,研究应试技巧,忽视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致使大多数学生缺少独立的个性和钻研精神,。正是在学校和社会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之下,再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学在不经意当中偏离了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意中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致使教学用三者之间没有邮寄的结合起来,既浪费了有限的财力物力,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也使教学目的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

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创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设施。

静态是指相对于稳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例如,日常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固定的教材,以及处理教材内容的常用方法等等。动态是指日常教学的可变方式。例如,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各种交互性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种测试,还包括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等等。总的来说,静态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操练,而动态教学模式则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科兴趣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是培养学生地理素质的关键所在,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天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实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的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联成体系,提高效率。

第3篇

(赤峰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成为现在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地理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正在广泛的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城市中学已经普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多媒体教学发展还很落后,同时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导致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发展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一些改进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发展的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关键词 :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57-03

1 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

1.1 多媒体硬件设备现状分析

1.1.1 硬件设备落后

农村经济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上的落后,现在一些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备落后,有一些偏远农村学校,连最最基础的教学设备都没有,没有正规的教学楼,黑板是用水泥铺的,上面刷一层黑油,桌椅板凳都是用木板和砖头搭建起来的,教师使用的印刷机,是手动来完成的,油墨气味很难闻,弄完之后,满手的油墨,教学条件非常艰苦,这种条件下更何谈拥有多么先进的多媒体硬件设施,现在农村中学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特别简单和落后,教师需要小心地在硬塑纸上刻字,很麻烦,然后投影到屏幕上,由于屏幕和放映机是市面上早已淘汰的产品,而且是残次产品,学生都看不清屏幕上的内容,农村多媒体硬件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1.1.2 硬件设备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农村经济更加落后,这也导致农村中学教育资金的缺乏,不能保证每一件教室都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多媒体设备非常贵,学校没有这个资金,购买很多套多媒体设备,有的农村中学只有一套多媒体设备,只有特别需要的时候才会使用,况且多媒体还需要保养和维修,还要进行升级,维修升级需要专门人才去管理,学校资金本来就不足,地方政府监督力度不够,由于不经常使用,慢慢的也被淘汰了,农村中学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完整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如果不能保证每一间教室拥有多媒体设备,更何谈使用多媒体教学.

1.1.3 没有健全的校园网络

网络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支撑,农村中学对校园网络的需求非常急切,校园健全的网络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方便,教师和学生沟通起来就很方便,也有助于农村教师和优秀的多媒体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沟通,能够了解到别人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学,然而农村中学教育资金的缺乏,没有充足资金安装光纤网,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网络,这也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实施.

1.2 多媒体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2.1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低

有的地理教师原封不动把教材上的内容输入到课件上,上地理课时,直接给播放幻灯片,学生看到的还是枯燥的知识,没有插图和视频,静态的文字,和教科书大同小异地理教师没有创新,课堂效果不好,没有调动学生的胃口,有些地理内容很抽象,学生很难通过文字意思去理解和掌握,用些学生乐于都接受的方式,去设计制作地理课件,那么课堂质量才会高效.

1.2.2 进行“拿来主义”的教学

现在网络发达,网络上可以搜寻到许多现成的地理课件,有些农村地理教师为图方便直接拷贝别人的地理课件,作为自己的课件进行地理教学,由于地区教学模式,教学重难点不同,别人制作的课件并不符合大众教学,受农村地理教师能力水平的限制,他们不会制作地理课件,于是选择拿来主义的教学,没有尽到一个地理教师的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到位.制作的地理课件没有切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特点.

1.2.3 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多媒体课件的重要作用是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而不是顶替教师的位置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在课堂上过多的使用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网络很方便,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地理教学课件,这导致一些怕麻烦的教师直接复制粘贴别人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只是机械性的操作鼠标,忽略与学生之间的必要交流,也使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时间进行问疑,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解决,教师肤浅的教学,这既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学成为了简简单单的放映课,教师和学生都忙于看课件,教师思考着如何使课件衔接的更好,学生没有动脑筋思考,这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多媒体无法代替教师的启发引导.

1.2.4 忽视与传统常规教学方式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单一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件无法将整本书的内容展现到课件上,很容易出现教学没有层次性,使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掌握不准,课件教学过于形式,传统常规教学方式正好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劣势,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手绘地理图,写一些重点字词,这回加强学生的记忆,更凸显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这种能力会很敬佩,喜欢上他的课,主动去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然而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忽视了传统常规的教学方式.

1.3 地理教师自身现状分析

1.3.1 教师的学历偏低

农村地理教师学历水平的限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有一定困难,农村很多地理教师不会使用电脑,更谈不上用多媒体教学了,尤其一些农村老教师,他们学历偏低,受学历影响,理解一些问题比较难,他们更容易去选择传统的常规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严加管教学生才会教出高分学生,多媒体教学不切合实际,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在农村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如下表1所示.

1.3.2 教师的师德素质低

农村教师因为在农村这个小环境中,对教师的约束条件少,有的地理教师教学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放纵学生不良行为,不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很马虎,没有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作为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学生深受教师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上能看到教师的印记,学生现在没有能力判断好坏,作为教师应该用他们的言行举止感染他们,用广博的知识去指导他们,农村教师师德素质低下,影响着多媒体教学.

2 分析导致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因素

2.1 农村中学教育资金不足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每年对农村投入财政不少,但由于地方政府非法挪用国家教育资金,真正给农村中学的教育资金就更少了,资金不足,学校用这些钱,还要更新一些桌椅板凳,购买多媒体设备,对学校来说是一件不切合实际的事情,没有能力购买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况且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多媒体设备非常贵,需要一大笔资金,教育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2.2 学校领导安于现状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传统教学,学生要摆脱教师的皮鞭,学生不应该在教师强制的压力下去学习,学生的脑力活动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积极钻研,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减负学生压力,多媒体技术教学颠覆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给学生更多机会思考,学生有一个相对的空间,这是作为一个农村学校领导应该做的,但是农村学校领导狭隘的思想,贪图眼前利益,安于现状的进行教学,跟不上教育改革浪潮,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没有勇气进行大胆的改革,他们也害怕改革失败,名誉受到影响,当然如果购置多媒体,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对于一个农村学校来说不是小数目,考虑到这几方面的因素,学校领导安于现在的教学方式,不会轻易去改变,这严重阻碍了多媒体在农村学校的实行.

2.3 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缺乏了解

城市学校早已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但由于农村闭塞的环境,农村地理教师对多媒体不熟悉,他们有很多人还不会使用计算机,即使教室给配备多媒体设备,电脑都不会操作,更何谈熟练操作多媒体,进行地理课件的制作,多媒体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他们也不会去选择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学校也没有对她们进行正规的多媒体技术培训,农村教师缺乏对多媒体的了解,致使农村开展多媒体教学也是不实际的.

2.4 农村专职教师较少

农村艰苦的教学环境,大部分80后大学生毕业都不会选择到农村教学,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比不上城市,70后大学生毕业是国家包分配的,分配到哪里,就在哪里任教,随着社会的进步,地理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都开设地理课程,科班出身地理教师缺乏,由于农村学校没有钱聘请专业地理教师,只能有别的学科担任,现在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都是有别的学科教师来担任,不是专职的地理教师,制作的地理课件没有深度,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学科理解的不够透彻,甚至产生偏差,缺乏认真钻研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看着书念,教学内容也很表面化,基本上就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到课件,专职地理教师的缺乏导致农村多媒体教学质量不好.

2.5 多媒体教学意识上的落后

农村地理教师多媒体教学意识上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人只有意识上先迈第一步,才会做好事情,如果地理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的意识,即使学校给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地理教师不使用,那么造成农村教学资源的浪费,由于农村教师偏老龄化,老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严重,他们坚信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教出高分学生,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传统教学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因此农村地理教师还没有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意识,甚致一些地理教师排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年轻教师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强,觉得多媒体教学是不错的一个选择,但是即使他们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念头,在这种教学气氛和学校看学生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能力情况下,他们的这种意念也会被扼杀.

3 改进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对策

3.1 完善农村中学多媒体硬件设备

农村多媒体硬件设备的落后和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完善农村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了当务之急,实现农村中学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教育资源要在城乡协调发展,教育要公平,让农村学生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得到协调发展,加强农村中学教室标准化建设,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备的建设,除了国家要加大对农村中学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要立足长远利益,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完善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时更新落后的设备,争取每一间教室都给配备多媒体设备,建立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完善是多媒体教学发展的基础.

3.2 提高农村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意识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在农村中学逐渐推广,由于农村地理教师缺乏对多媒体的了解,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意识,然而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容和图文结合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再合适不过,地理教师用图画,视频,文本等方式将地理教学信息生动地展现出来,运用电脑并借助制作好的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地理教学,农村大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使用多媒体,阻碍了农村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提高农村地理教师多媒体教学意识是当务之急的一件事,学校请一些资深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人才,举行讲座,使农村教师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3.3 对农村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

大家都了解,农村地理教师对计算机还很陌生,很多人都不会使用电脑,而熟练掌握电脑是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培训,否则建设多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徒劳,仅仅依靠国家短暂的培训和考试的话,这样的培训质量上是达不到要求的,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培训的工作只有落实到学校,由学校负责培训教师,上级领导来进行监督,这样的培训,教师才能真正学到东西,由于中老年教师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因此要分层次的进行培训,以年轻教师为主体,对他们先进行培训,然后年轻教师带中老年学习,在制作课件方面,重点培训那些有一定天赋,对课件制作感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农村教师经过培训,多媒体教学水平会逐渐提高.

3.4 引导专职教师到农村任教

由于受传统观念重主科轻副科的影响,农村中学缺乏专职地理教师,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要出台一些政策,引导地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让大学生热心去农村任教,保障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享有相同的待遇,国家加大对农村中学的财政支持,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优秀地理教师到农村,无论是在教学水平还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专职地理教师会更胜一筹,所以引导专职地理教师到农村教师尤为重要.

3.5 学校领导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领导是学校的领路人,学校领导的素质能力预示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如果学校领导思想僵化和保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引领学校面向现代化,发挥学校领导的作用,不能够立足长远利益,迎接挑战,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不积极主动,结果可想而之会被这个社会淘汰,所以作为一校之长,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克服各种困难,迎难而上,抓住眼前的机会,带领学校教师丢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教育时代的潮流,努力学习多媒体知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使教师更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汲取营养,提高成绩,校长是学校的核心,更新教育观念,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如果农村学校领导拥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我们又何必担心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3.6 多媒体技术教学与传统常规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具有时效性、情境性,生动性的特点,可以为地理教学展现很多情景,多媒体技术能把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的理论,用非常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绪舞动起来,积极认真思考,这是多媒体教学独特的感染力但是事物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不足也显现出来,在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师丧失了主观意念,显得很麻木和被动,更没有注意到学生对课件的反应,教学非常程式化,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正是传统常规教学的长处,地理教师在黑板上写写板书,写重点字、词,画一些简单的地图,更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更加敬佩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游刃有余,交替使用,因此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二者之间的结合是地理教师应该做到的.

3.7 建立多媒体教学考核机制

不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学校又不会扣我的工资,工资还是一样领,何必给自己找麻烦,一些农村教师产生这种惰性的心理,不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马马虎虎,照搬教材内容到课件,将课件从头到尾给学生放映一遍,农村差的环境,也造成上级领导不经常过来听农村地理教师的课,农村地理教师更加懈怠,有了多媒体教学考核机制,教师就不会有这种心理,学校专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秀地理教师给与一定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按一定比例扣工资,多媒体教学考核机制的建立,教师出于学校的这种压力,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会比较认真去做地理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水平越来越高,这样下去势必会推动农村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4 小结

通过对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农村中学在师资条件,多媒体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和我国农村落后的经济和学校自身方面的条件都有关系,然而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学校自身方面的条件,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改变农村中学枯燥的地理课堂,让农村中学生体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彻底改变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促进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志云,海口一中.初中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刘庆涛.原阳县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1.

〔3〕百度文库.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中国学术发表网.

〔4〕江红来.新课程下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哈斯图亚,试论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J].2011(10).

〔6〕杨新宇,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现状与策略[J].软件导刊,2013(5).

〔7〕黄穗娟,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负效应”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7).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态度;调查分析;对策

目前对于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研究多数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另辟蹊径,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校三个不同级别的初级中学的278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分别在三所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开展座谈会,会后分层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最后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结果发现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态度却有着明显的相似特点。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分析

1.绝大部分初中生认为地理学习很有必要,但普遍不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有必要的,明确表示没有必要的只占4%。认为有必要的学生中13%的人觉得初中地理的学习能够增长见识,2%的人觉得学地理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85%的人觉得地理学习有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的合理利用,地震、气象分析,旅游活动等)。但是,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有许多同学认同地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却表现出地理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很多学生觉得地理是一门“副科”,其中考中的地位远不如语数外重要,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也相应较低,表现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到位,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很少等等。

2.绝大部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地理学习主要受学校、老师、家长的影响,从自身意愿出发的却很少,这就表明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而学生在地理学习动机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和务实性。很多学生学习地理主要就是为了考重点高中和今后的深造,因此希望通过初中学习来获得升入重点高中学习的机会。而觉得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加强思维锻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仅有12.4%。在实际行动上则表现出学习主动性的缺乏。比如,课前能自觉做好预习工作的只占6%;而在课后能每天花30分钟以上复习时间的只占2%,不安排任何时间复习的占有33.5% 。调查还显示,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关注较少,有的甚至从不关心,懒得去思考。

3.绝大部分初中生对地理课没印象,缺乏兴趣

初中阶段的课程除语数外剩下的六门中,地理课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只有13%的学生觉得地理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从调查的数据看,对于课堂学习,30%左右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对于他们有深刻的印象,而有37%的学生表示不好回答,还有32%的学生对于上地理课缺乏兴趣。同时,表示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占全体的31%,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在听,有时会开小差,甚至还有17%的学生根本不听,大部分的学生表示今后不会选择继续学习地理。

二、绝大多数初中生不喜欢学习地理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中学地理的学科地位较低

教育部新中考制度的改革,虽然规定从2012年起我市将其列入中考科目,但其在试卷中仅占30分左右,地理学科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削弱了地理在中考和中考中的地位,其“桥梁”作用也逐渐降低。目前的社会舆论认为地理是“冷门学科”,其地位根本无法与语文、外语和数、理、化等学科相比,目前地理课在中学里常常被当作“散科”、“副科”、“小三门”而遭另眼相待,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被所谓的语、数、外三门“主课”抢占大量课时。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学校因素――地理教学设备设施相对不足

调查表明:目前各中学地理教学的设备和设施都相对不足。一是地图不全,大部分中学最多就只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根本没有天文图、剖面图、资源分布图、交通运输图等专题性地图。二是地理仪器缺乏,学校基本上只有地球仪而天球仪、三球仪、二球仪,经纬仪这些重要的地理仪器却很少看见。三是地理电化教学资源绝大部分学校等于空白。这与地理学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形势相去甚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学课堂,

3.家庭因素――不少家长对地理学科具有偏见

不少学生的家长认为地理课学得好不好都不重要,有更多的时间不如学习语、数、外和其他学科这样暗示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地理学科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也成为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大多希望子女选择理科一类的课程,家长对地理学科的态度也影响着子女的地理学习态度。

通过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调查,以及对其成因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匆促和本人实际水平的限制,成因分析部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而对于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尔寿.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

[2]王树声.王树声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3]胡建伟.初中生地理学习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福建地理,1999,2(1):91.

第5篇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第八章中国的工业 第九章中国的交通 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第6篇

【关键词】中学生 地理教学 地图 能力培养

1.中学生使用地图能力的现状分析

地理问题能力是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结构的形成。从对秦皇岛市多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可看出中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准确地把握资料中的矛盾信息,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1.1看图较差

对于初中地理学习来说,看图是非常重要的,可好多学生不会看图,找抓不住切入点。初中生接触到的地图一般都是专题地图,他都有一个明确的内容,不论是课本还是地理图册,我们往往能从这些地图中一眼就能看出他所表示的内容。从初一学习了地理的要素后,一般同学都能读出一张地图的大概内容,可是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在看到一张地图,问到同学,这张地图讲了些什么,你能从中看到那些信息,这时候有好多同学都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可一分析,他们说的都很片面,没说出主要的,概括全图的。如,中国的行政区域图,同学们的回答就是,我看到了北京,上海,广州......他们说的都没有错,这张图上确实都是这些内容,不过我们一推敲,这样的回答会不会显得太冗长了呢,这个问题其实用一句很简单的话就可以很好地表达了,就是中国各省的分布情况。又如,在学习世界气候时,有一张气温曲线图,显示了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问同学这是什么图时,好多同学都不知道,好一点的同学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向图的周围看看我们就知道了,除了图的三要素外,每幅图都有一个标题,好多同学都忽略了这点,其实,这就是每幅地图最直接的切入点。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时的提醒学生,看图要先看图的标题。

1.2分析能力差

由于年龄小,空间想象力差,大多数学生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

1.3老师指导以被动为主,主动看图缺乏

由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类型存在差异,在参与地理学习中表现为不同的参与状态。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过程经常是基于常规的学习习惯,通过课本寻找答案,缺乏地理思维过程和自主探究过程。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影响到主动参与,学生课上很少主动看图,都是在老师提示下去读图,教师帮其析图,才得出科学结论。

2.运用地图的技巧

2.1看图的技巧

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中图表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表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并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表的表达立意上也更加多样化、并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接下来是看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最后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

2.2课本内容与图对应阅读技巧

利用插图学习地理,关键在于与问题密切配合,掌握阅读技巧。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知识面和理解、分析能力等与高中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初中课本插图的呈现方式、内容详略、读图要求也不同。教师在引导初中学生读图的技巧上也应力求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达到图表的意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有关初中地理课本插图的读图技巧。

2.2.1主题图片

它是用一系列相关的照片,展示相同主题下的不同地理事物。图下的文字说明告诉你每张照片的含义。

阅读主题图片的技巧:①阅读标题:标题告诉你图片的主题;②阅读图例和注记,区分要素单项,说明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会告诉你每张图片的内容;③总览全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单项后综合;④想一想图表里向你显示了什么?想一想不同图片间的关系,并抓住图中的已知条件,联想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

2.2.2自然地图

自然地图可以展示某一地区的许多地理特征。在一幅自然地图中,可以标示不同的事物。如不同的底纹表示不同的地貌特征:黑色的阴影代表山脉,蓝色代表海洋......。

阅读自然地图的技巧:①阅读标题:以便弄清这张地图展示了什么。地图指示了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位置所在,它们还有可能显示连接这些地方的路线、物产等;②阅读图例和注记:以便明确各种符号的意义。一些特殊的地区、路线、事物等,可能会在地图上被特别标记,并在图例中指出;③学习地图上的信息:观察地图上显示了哪些大陆、海洋、国家、城市、气候类型、物产等;④思考你所学到的知识:你从图里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

2.2.3资源图

资源地图上通常使用不同的符号来标示在某地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阅读资源图的技巧:①看地图的标题:地图的标题会告诉你它将标示哪一区域的哪种资源;②看图例和注记:它可以告诉你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资源名称;③研究地图: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符号,就可以知道在哪个区域有哪种资源,对生产布局带来哪些影响等。

2.2.4气象图

气象图中的信息可以帮助你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状况。阅读气象图的技巧:①阅读标题来了解气象图的内容:这张气象图反映的是什么?②阅读图例和注记来了解符号:哪些线代表什么?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如G代表高压区,D代表低压区)?③研究图上的信息:如你认为这个热带气旋将会影响到哪个城市?哪些信息帮助你得出这个观点?④思考你学过的东西:如果一个城市的天气变得晴好,你会在气象图上看到什么情形?什么样的气象条件会导致这种天气的发生?

2.2.5示意图

示意图能形象性的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原理、相互关系,或是用较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和阐明某些事物的演变过程等。示意图对精度不讲究,着重在"意"字上下功夫。

阅读示意图的技巧:①阅读标题:标题告诉你这幅图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的内容;②观察图片:图片展示某事物的分布、成因、演变过程等;③阅读图中的标注:标注可以告诉你图片的主题及每个部分的含义;④思考你所学到的知识:你从示意图中明白了哪些知识和规律性的东西?

2.2.6流程图

流程图是利用图片和文字反映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有些流程图是循环的,表示整个过程是循环的。

阅读流程图的技巧:①阅读标题:标题告诉你这一张流程图的内容;②仔细观察图片:图片表示某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③阅读图片说明:图片说明讲解每个阶段所发生的事情;④按照序号和箭头的顺序阅读:序号表明各阶段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箭头指示流程图的方向。跟着箭头走,你可以揭示出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或相互关系等问题

2.2.7带标注的图片

带标注的图片会向你展示地理事物的全貌或局部的远景和近景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图片里的标注可以告诉你图片中哪些重要的部分应该重点观察。

阅读带标注的图片的技巧:①阅读标题:标题会告诉你这个带标注的图片的主题或相关内容;②阅读标注和注解:标注和注解告诉你图片的主题及每个部分的含义;③认真观察图片:将图片观察的信息和你从文字中读到的信息结合起来,揭示地理事物的产生过程或相互关系等。

2.2.8比较性图表

比较性图表能使你既快捷、又方便的获得特定的知识与信息。借助图表,你不需要阅读大量文字就可以了解它的异同。图表通过简短的词语一目了然地表格形式将信息呈现给读者。

阅读比较性图表的技巧:①阅读总标题:图表标题能够揭示主题,即这张图表是关于什么的;②浏览纵标题:纵列从上至下贯穿整个图表。每一列的第一行告诉你在这一行中显示哪类信息;③浏览横标题:横列从左至右贯穿整个图表。位于最左侧的行首告诉你每一行所介绍的是关于哪方面的资料;④将读到的信息联系起来考虑:通读每一行,找出与某个主题相关的信息,然后再查看每列,将这类信息进行比较,寻求其异同及成因,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初中地理课本的图象内容很丰富,表现形式也多样,很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出一些心得和技巧,提高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读图技能,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目的。

2.3分析地图的技巧

分析地图的基本方法有:一般直读法、量算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推理判断法。一般直读法即根据地图上的地图符号,通过直接观察了解地区情况。量算解析法是经过图上量算,了解事物的具体数量特征。对比分析法是指研究地图上任一事象,都不能孤立的进行,必须联系周围其他要素,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推理判断法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利用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的原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对地图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经过分析推理,判断某些在图上直接看不出的情况。例如,通过水系的分析,可以推知地势起伏的基本情况;通过居民地、交通网密度的分析,可以知道经济发达的程度。在读图中,上述四种方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

分析地图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围绕地图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思索。一般有这样两类问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教师问题提的越多,学生思维越活越活跃,分析地图也越深刻。

分析地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分析地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如初中地理"澳大利亚"一节中的"自流井成因示意图",与高中地理承压水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分析地图还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分析地图的过程中,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

3.提升运用地图能力的方法

3.1加强中学生绘图填图能力

填绘地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动手实际操作的阶段。学生通过记忆、想像,做到脑想、眼看、手动,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巩固获得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地图实质的理解,是阅读地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课堂中师生共同画图,老师边讲边画,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变化趋势,平时要积极鼓励学生绘制草图、简图,平时加强练习,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掌握知识就会不断提高。

3.2中学地理教师强化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联系实践,贴近生活,时时处处有地理。上课不离图,教材上的图,课件上的图,地图册上的图都可以适当使用。教师在黑板上画图,也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3.3培养中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分析地图是培养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有的学生习惯于死记图中的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一旦遇到读图分析题就不知所措。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分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成因吃深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例如,我国梅雨是怎样形成的?既必须了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情况(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图),分析原理。自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在中南半岛的中南部到菲律宾一带维度上活动。在6月份以前,高压脊位于20oN以南地区,使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可联想到珠江流域汛期来得早。到6月中下旬脊线北跳,稳定在20o--25oN之间,使我国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即长江主汛期开始。7月上中旬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25o--30oN之间,这时黄河流域进入雨季,长江流域梅雨结束。所以正确掌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南下北跳规律是否正常,直接影响我国珠江、长江、黄河、东北等地区的雨季长短和气候的干、湿、旱、涝。从分析出发,掌握更多的事物成因。

参考文献

[1]张荣群,袁勘省,王英杰.现代地图学基础[M].中国农大出版社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坚持高中部以实现我校第二个十年规划为行动目标,进一步推进“四环节”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落实为出发点,注重地理学科建设,搭建好地理学科教师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地理学科成为学生的优势学科。学习理论、引领方向,创造典型教学案例、促进日常地理教学改革,及时反思交流、认真总结积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保送班分班考试后,学生分化较大,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不仅能消化吸收课堂内容,还主动找课外内容加宽加深;但也有部分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有少部分同学受影响较大,落下了不少课程,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信心不足。

三、工作目标:

1.团队建设目标

12年级地理组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位教师素质高,学习热情高,研究气氛浓,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打造一支具有严谨、敬业、爱生、负责的教风的教学组团队。

2.教学目标

本学期争取完成二轮复习,三轮复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答题思路、方法,研究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辅导。

3.教研目标

做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坚持每周集体备课,轮流主讲,让每一次备课有实效。组织好周测、阶段考试试卷的命题工作。每学期每人上一次公开课。

四、工作措施和方法:

1.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研读课标和2018年高考大纲,准确把握高考的动态和发展方向,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力争在区域复习中取的较好成绩。

2.四环节课堂教学:抓好四环节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学情,针对各班学生情况,认真设置项目,组织好学生课堂活动,做好教师评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讲究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后认真做好总结、反思,交流,改进教学,及时检验。

3.教学常规工作:备课组坚持每周活动1次,时间是每周一上午,地点在四楼文综教研室。讲求活动实效,认真备好学生,教材,大纲,课标等各项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教师在方向一致、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可根据班级实际和个人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既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组内要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按照科学、人文选择倾向,切实引领好相关学科的学习。全体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进行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倾听学生对作业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组或班级要定期进行作业的检查活动和优秀作业的展评活动,促进学生作业、训练、答题的规范。没有作业的规范控制,就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根据年级计划,本学期每周四晚自习为地理限时训练时间,组织好“周测”和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阅卷及试卷讲评工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并且要注意习题的讲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不同试题间的关系,将各类习题和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方便学生掌握,并有利于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应用。努力落实好学生试题纠错环节,督促检查学生红笔改成满分卷。精选每周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认真实施分层教学,注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化,为高三教学作准备。在确保尖子生的情况下,要做好补差工作。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4.教科研工作:备课组成员间相互认真听课,评课。多交流、多研讨,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通过听评课、专题讲座等,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研能力。定期开展课堂教学总结与交流,促使教师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第8篇

关键词: 同课异构 教学反思 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活动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差异,教学经验的多少,教学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使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因此,“同课异构”就了一种日渐流行的校本教学研究形式。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虽然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很常见,很多教师参与了这一活动,但是较多的同课异构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起独特的功能。

问题1:一些学校举办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只注意评比结果而忽视这次活动能否给老师带来教学水平的提升。当优质课上课结束后,一般都是任教老师先讲自己上课的整个过程和自己的体会等,然后是领导总结发言,最后就是活动结束。

问题2:一些学校要求同课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其实也是一种同课异构,但听课老师们往往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听过就算任务完成。即使上完课后有评课这个环节,但听课老师一般都以客话套话为主,很少有实际意义的评价。

那么这些同课异构活动为什么对老师们的教学几乎没有帮助呢?关键是这些老师都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活动环节——教学反思。

二、同课异构中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首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善于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为什么有的教了20年的老教师却比不上只教3年的年轻教师,就因为老教师只有经验的增长而不加以反思,他的教学水平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其次,凡善于反思,可以加快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最后,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起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可不断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三、同课异构中的教学反思策略

那么如何对同课异构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2011年12月初,本区进行了优质课评比活动,上课的内容为《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下面以其中A老师和B老师所上的课为例,从三方面谈谈同课异构的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同中存异

一般认为,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大家才看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这里有理解深浅程度的不同、有认识角度的不同。在课文的理解上首先要“求同”,即对文本的正确解读,然后才是“求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的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以下是A老师和B老师对自然灾害概念、分类的讲解过程:

案例1,A老师(部分导学案):

【先学尝试——自主学习识灾害】

自学教材P107“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摇?摇)

A.今年2月11日,萧山一纺织厂厂房发生火灾。

B.发生在无人区的火山喷发。

C.今年10月以来,东南亚洪涝肆虐,泰国首都曼谷全城告急。

D.2010年上半年,我国西南五省市遭遇严重旱灾,1807万人饮水困难。

2.自然灾害大致可划分为?摇?摇 ?摇?摇灾害、?摇 ?摇?摇灾害、?摇?摇 ?摇?摇灾害、?摇?摇 ?摇?摇灾害。

案例2,B老师(教学片段)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大家看过2012这部片子没?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电影当中呈现了哪些灾难呢?

学生集体:火山喷发、海啸、地震,等等。

教师:这些事件我们在地理上把它总称为自然灾害。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一最后一节内容——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那么同学们,什么是自然灾害呢?(PPT呈现“什么是自然灾害”)

学生:(沉默)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107页自然灾害的概念。(PPT呈现自然灾害定义,其中“地球表层”和“生命财产”用红色字体)

教师:请问发生在大西洋中部的地震是不是属于自然灾害。

学生集体:不算。

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集体:因为没有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

教师: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可以大致把自然灾害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请大家把发生在2011年的自然灾害事件分类。(PPT呈现自然灾害分类)

从上面两位教师对自然灾害概念和分类的讲解过程可以看出,案例1中的A老师把这一知识点简单化处理了;而案例2中的B老师则是按传统的讲解方式把这些内容讲解了一遍。这体现了两位老师对这一教学内容不同的理解。从中可以注意到两点:

首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情。很明显,两位老师对学情的把握是不一样的,A老师已经在本校任教多年,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自学能力都比较了解。B老师是外校来的老师,对学生本身的水平和能力只了解个大概,这样就出现在对知识讲解上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到位。因此,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备”的就是学生,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次,树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生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满堂灌”、“填鸭式”、“满堂问”的教学方式。A老师在处理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等基础问题时,把学习的自完全交给了学生,对其中的关键词则在学生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再点出来,真正实现了“选学后教”的教学理念。B老师对这些概念、分类的处理则是一种传统的处理方式,虽然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学生累,老师也累。都说现在的老师教学压力太大,“台上讲的激动,台下一动不动”。如何才能解放老师,让学生动起来呢?那就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一线教师都知道,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在被动地学习(看看小学生和初中生作业要做到多晚就知道了)。如果不能一下子把全部的课堂放手给学生,则可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循序渐进,最终把全部课堂还给学生。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各显神通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往往对教师的触动较大,也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方法是水,内容是山,应以内容为主导,选择方法。那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洪涝灾害的成因呢?

A老师采用了小组讨论教学法。所谓小组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从讨论本身所具备的特征来看,它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选择。

从A老师的课堂小组讨论可以看出,对小组讨论这一学习方法应该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讨论应该“先自主,后合作”。

小组讨论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要做到讨论的有效性是有一定难度的。如很多老师给出讨论问题后就要求前后四位同学开始讨论问题,五分钟后派代表发言。而事实上,学生根本就不可能有很好的讨论结果,同学没有单独思考问题就进入了讨论环节,不能形成了自我的观点,而且在这五分钟的讨论时间里大部分的时间不在讨论问题,而是在讨论谁来代表发言。很明显这样的讨论是无效的,老师应该负起很大的责任。

看以下教学片段(把全部同学分好小组后):

教师:请大家先看一下自己所在小组的材料,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导学案上。

学生:(开始低头思考,写答案)

教师:(4分钟后)好,现在每个小组内部交流。

学生:(开始热烈讨论)

教师:(在各个小组间来回走动观察,倾听)

A老师在分组分好后,先让学生写出自己理解的答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碰撞各自的观点,吸收别的同学的观点为自己所用。这样安排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强调了学生间的合作性,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2.积极营造讨论情境,设计有探究性问题。

根据材料1,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的说明,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结合教材及图例,Ⅲ处虚线范围为我国的?摇?摇?摇 ?摇地区,Ⅰ为?摇 ?摇?摇?摇和?摇 ?摇?摇?摇地区。(为读图填空题,中国地理区位的判断。)

第二,根据图示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正常年份雨带推移到Ⅱ位置大概是?摇?摇?摇?摇月份。结合教材,该地为我国的?摇?摇?摇?摇地区,因雨带的停留,出现?摇?摇?摇?摇天气。(为推断题,要根据已有的材料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才能解答。)

第三,该流域内降水出现明显异常,雨量偏?摇?摇?摇?摇。进一步思考:这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为问答题,从数据中分析该时间段降水多的原因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考虑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符合学生对事物的一般理解规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得出答案。情境可以是新颖的,问题可以是渐进的,答案则是丰富多彩的。讨论话题的设计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功底。一个好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发散开去,从自己的角度与同学交流,而一旦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和灵感被调动起来,新的感悟和思考也就呼之欲出,讨论呈现丰富态势。

所以说,高明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勾引”得灵魂出窍,思绪泉涌。因此,教师要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设置讨论点。

3.老师不当头不当尾,重在引导和评价。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等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而且在实践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老师在整个小组讨论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各个小组间走动,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关注学生。在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时,A教师尽可能少“言说”(亮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理解,作出评价、分析、批判)。而当出现游离主题的“话外之音”的时候,A教师就应该及时识破并予以纠正。

如在讨论材料3围湖造田,破坏植被这两种做法使湖泊、植被的哪些功能减弱了?有学生提出植被破坏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时,A老师就讲了一句“全球变暖是植被破坏的一个后果,但围湖造田也有这个后果吗?注意题目中‘这两种’三个字。”同学们立即再次审题,发现这样的回答确实离题了。

4.注重首尾照应,归纳提升。

讨论之后,学生发表了观点和看法,但有时,这种观点和看法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是浅层次的。教师有必要对这些分散的、稚嫩的回答给予归纳,一方面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的系统总结,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念。这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的运用能力和机智的应变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做到钻研教材而不盲从教参、书本,能娴熟地纠正错误、补充疏漏、阐明疑难,整堂课的主干知识才能明朗清晰地呈现出来。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最后得出:从以上四则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导致淮河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有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四大方面。而老师适时地在黑板上写了“来水异常多,排水异常慢”的提示,从水的“来”和“排”两个角度归纳了淮河洪涝严重的原因。在学生原有的自我小结基础上得到更有效的归纳提升。可谓“一语点睛”,学生心里“一下敞亮”,课堂教学也进入了更高的境界与层次。

B老师采用的实验法(部分导学案):

『洪涝成因的探究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实验,完成相关结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实验6:

结论:洪涝的成因归纳

B老师把实验模型放在了教室中间,同学们以模型为中心围成一圈。第一个实验由B老师自己操作,由学生观察,得出结论——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第二个实验开始都由学生操作,随着一个个实验的进行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就得出了影响洪涝形成的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等因素,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学生完全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的方法并不多见,而B老师运用她的智慧和对本节课的理解巧妙地设计了这个非常实用的实验模型加以操作,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中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很高,在课堂上,学生踊跃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自己的观点后重新寻找正确思路。有舌战、有参与、有任务,那才是真讨论。而在最后几个实验过程的片段是这样的:

(学生甲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演示完后请回答)

教师:河流下游流量有何变化?河道内有何变化?

学生集体:甲河流流量小,乙河流流量大。河道内泥沙淤积。

教师:为什么甲河流流量小?

学生集体:甲处有海绵,海绵吸水。

教师:海绵相当于哪一类地理事物?

学生集体:植被。

教师:为什么?

学生集体: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

教师:假如我把河道两岸的植被都砍伐完,那么下游地区会如何?

学生集体:水土流失,进入下游河道,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

教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学生集体:砍伐植被易引发洪涝灾害

教师总结:洪涝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地形、气候、流域地貌、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我们可以把洪涝的形成因子归结为两大类: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PPT呈现)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突破思维束缚,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这个小实验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提升了“幸福指数”。

A老师的小组讨论法和B老师的实验法都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为乐,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多样的新型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活动中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出现,通过对这些不同方法的探究,可以大大优化教师的思维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不断地吸收别人的长处,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各领

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不同,每个老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相同。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设计合理教学,实现有效学习。A老师在这个课时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B老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但思路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A老师的教学环节是:

B老师的教学环节是: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很全面,也有很强的操作性。

A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设计了一个有效小组讨论的过程。小组讨论的最根本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教师在思想上彻底地改变自己的地位,切实地当好学生讨论活动的“合作者”。

B老师采用的是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该教学模式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在教师不讲话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不低于15分钟。B老师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过程上,她计划用20分钟的时间。这个实验过程的设计非常符合展示洪涝形成的原因,用6种不同的操作体现不同的原因。而操作手段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而言,听一遍不如说一遍,说一遍不如写一遍,而写一遍不如参与做一遍,大大地强化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B老师设计的实验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论。

(四)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回归目标

两位老师的教学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出色地完成了三维课程目标。而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都发挥出来,很好地掌握了所学内容。但是,因为是同课异构,有很强的对比性,所以就教学效果而言两位老师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例如A老师的课结构严谨,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导学案安排合理,讲解过程中思路清晰,做到了该放手的地方就放手,该重点指出的地方就点到为止,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突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及其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对课堂的把握能力。A老师的课在高中地理教师教学中有很强的推广意义,容易让其他地理教师学习和借鉴。而B老师的课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从实验的设计:教学效果来看都是一堂难见的以实验为教学载体的示范课。由于地理学科特点的局限性,地理课能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讲解非常可贵。本课中,学生完全融入了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了在“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在黑板上没有一位老师画上版图。版图始终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色。虽然现在有很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已经被老师们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无论什么时候,对地理教学来说版图都不能丢,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画版图绝对是每个老师的必备能力,必须加以发扬。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后的教学反思就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让每个参与其中的教师获得自我的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王利平.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误区及对策[J].新校园,2011(3).

第9篇

针对特教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学生学习特点,以《3ds max基础》为例,探索微课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制作方法和实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特教中职;微课;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78

1本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和教学现状

本校是一所招收各类残疾学生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计算机专业分为聋生班和肢残生班(包括肢残生、少数的智障生和低视力学生)。课程设置以技能为重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一定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安装维护和常用软件的使用等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开设课程有:德育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在专业发展中减少一些不适用的课程,如数据库原理、计算机技术原理等重理论、实用性不强,对就业帮助不大的课程。开设“证书类”课程,如Photoshop图像处理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资格证书。而本校计算机专业只有很少数毕业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一方面是他们身体条件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学生学得不够专,而市场需要“专才”。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对于社会需求的相关计算机技能不能适时在课堂上讲授。过于重视计算机等级考试,安排较多学时去学习备考,相对就会减少其它一些课程的课时,这就影响这些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是“讲授+演示+练习”的传统方法,评价模式单一。

2本校计算机专业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特教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现状分析

特教中职的聋生由于听觉上的障碍,与人交流通过手语、文字或其它感官来分辨,使得他对事物认识较肤浅、片面,在学习上对理论性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肢体残疾学生基本上是来自广东省不同地区,在初中阶段接受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来自城市的极少数基础较好,但也仅限于操作,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较低。广大学生从农村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在起步阶段,实际操作不熟练或不操作,甚至很少有学生只有小学水平的学生。

2.2学生知识水平相差较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是在多媒体计算机房实现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设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辅助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直观化表达,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对一些底子差学生来说,像漂浮的烟雾和过往的云,但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有些学生在教师授课时听懂了,但很快又忘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会花较多时间在后进生的问题解答与实操上,而相对作业做得快的学生,也没有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就那么无聊地等着教师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就造成教学主体仍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3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意义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与传统班相比,在知识、技能、或打破教学的一个单一点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常是由微课视频和相关资源组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微课作为一种教材,而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等方式来实现自主学习。

特教中职聋生由于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听觉,视觉是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聋生的生理缺陷对多媒体使用有限制,如太多图片画面造成视觉疲劳。而一个教学微课视频只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提炼,时长一般为5―10分钟,适合特殊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与规律,简短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把握课程要点,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促进聋生教育与教学的发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示范演示和实况模拟,练习与技能训练,注重挖掘聋生的视觉优势,补偿聋生感知觉体验。

学生知识水平相差太大,教师教学进程较难顾及全面,微课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让后进生课前观看微课学习,实训过程中如果某些知识操作步骤忘记可以回看微课视频,教师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与技能操作,对完成较快的同学开展知识拓宽练习,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求高。教师通过录制微型课视频,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并在短时间内传授知识。

4微课的录制方法与过程

微课主要用于帮忙学生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建构,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操作过程演示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课程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也适用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制作微课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重难点,编写教案,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制作课件,接下来就是教学实施与录制微课,微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课视频的制作水平。

4.1微课录制方法

Hpyercam等,耳麦话筒,手写板,教学教鞭,绘图软件将电脑屏幕(上课讲解用的PPT、软件技能操作演示过程,教师书写点评)和教师的语音同步录制下来优点:录制由教师一人可完成,快捷方便,教师需熟悉录屏软件,入门容易。

缺点:录屏软件各有各的不足,camtasiastudio虽然强大,但渲染花时间,Hpyercam录制非常便利,但后期视频编辑能力几乎为零。有需要时配合手写设备。配套教学课件设计到位,适用于大多课型,软件操作过程演示,习题讲解等更为突出。

动画讲解型Flash将教学内容以动画形式体现优点:更能生动形象地讲解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缺点:要求教师信息处理能力强,需掌握专门动画制作软件,制作难度大。幼儿,中小学配套读物

使用快课工具+PPT录制微课大师,云学堂快课设计工具等在快课工具中将PPT直接导入,逐页录制讲解,支持手工编辑调整与手写优点:画面清晰,讲解流畅,声画同步,录制软件教师容易上手。适用大多课堂

微课录制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课题以及自身设备的状况、软件的熟悉程度,灵活选择相对应的录制方式,当然,针对不同需求,我们也可将上述方法混合使用录制。不管用哪一种录制方式,对视频后期的编辑和美化是必要的,所以掌握一种视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adobe premiere、sony vegas等,对教师制作高质量微课有很大帮助。

4.2微课录制过程

第一步准备阶段:针对选定的知识点,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第二步录屏和录像:可以在课堂中同时进行录制,提前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设置录制屏幕区域和摄像机角度和位置;打开教学课件PPT和上课的软件,教师戴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按REC按扭开始录制。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屏幕教学软件“红烛教鞭”,按F9键隐藏显示随意在电脑屏幕上写字、划线等进行解释说明,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录制完成后按F10键结束录制。在视频编辑时发现,利用电脑摄像头摄录教师讲课效果不是很好,画面构图较差,有时只能看到教师的头部,如果在制作聋生班微课,教师的手语部分基本上看不到。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在录制微课同时,找个适当的位置用三角架固定一台高清摄像机来拍摄教师教态和手语部分就更好,注意拾音和灯光问题等。

第三步美化编辑: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打开视频编辑软件,也可以直接在Camtasia Studio中打开录像的视频和导入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把它们放入相关轨道进行编辑,并加入标题和解释说明的文字,转场过渡效果,完成后生成MP4格式保存。

5课堂教学实施与效果――以3DMAX课程为例

《3ds max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软件功能强大、扩展性好、操作简单,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角色动画、电影电视特效及设计行业等领域。而3D影视动画、游戏制作要求设计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比如扎实的美术功底、过硬的建模和动画制作水平、独特的审美视觉等,且制作对硬件设备要求高,投入大。而本校中职生是初中毕业生,整体的知识水平有限,复杂的建模和动画制作学习对他们来说很困难,这就限制学生在学习3ds max在影视游戏动画方面的发展。而室内外效果图制作中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学生只需掌握几种常用的建模方法和一些常用修改器就能满足基本效果图建模需要。学生制作出房间布局,把制作的或收藏的模型素材摆放在房间相对应位置,放置摄像机、灯光,编辑材质,渲染出图就可以了,通过训练学生基本能掌握。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2015年上学期在一个班

级《3ds max基础》课程中使用微课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按照设定的任务实施,实验班建立QQ学习群,课前通过班级QQ群进行共享教学目标、教学相关课件、习题与微课视频,供学习下载学习;课中授课后学生实训时知识补缺或拓展,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上传作业,每次授课教师都做出评价。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91%的学生认为,微型辅助教学的做法是有效的,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也通过所得到的结果分析,实验班的成绩和平均成绩均高于平行班。与另外一个平行班级相比,实验班教学有几个明显的优势:(1)课堂上,教师不再花太多时间在后进生实训操作指导上,因为课前已要求学生先自己看微课学习,实训过程中如果某些知识操作步骤忘记可以回看微课视频,教师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与技能操作,对完成较快的同学开展知识拓宽练习,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2)有微课辅助的课堂,学生在主观上评价上都给予积极肯定,对于《3ds max基础》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让学生把作业提交到QQ群作业区,同学们都可以参与其他同学作业讨论与评价,这样可以有效阻止学生下载其他同学作业直接或简单修改后提交,通过一些较好作业的展示也让同学有了对比,从而找到自己的差距,开拓了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说明微课辅助教学实践是有效的。

6总结

微课具有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增加学习中互动和提高学生心理优越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弥补《3ds max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新生.中职计算机专业3ds max课程定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

[2]郭庆彬.利用CamtasiaStudio软件和PPT课件轻松录制地理微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