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基本常识

管理学基本常识

时间:2023-08-07 17:3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基本常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基本常识

第1篇

新东方网校推荐:2017年考研政治、英语、数学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2017考研,你选好专业院校了吗?你的总分是多少,每科分数是?还有试卷结构登,大家都需了解清楚,下面小编就来整体谈谈考研的科目、分数及试卷结构的问题。

2017考研基本常识:考研科目及分数

考研科目

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

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

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中医综合属统考专业课;但要注意的是有的院校历史学、教育学登退出统考实则自主命题,根据科目代码来判定。

考研分数(总分500分)

政治:100分

英语:100分

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

专业课:150分

其中:管理类联考分数是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

试卷结构

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

英语:(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

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一般情况下,工科类的为数学一和数学二:

【考数一的专业】其中工学类中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20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和专业,以及授予工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均要求使用数学一考试试卷。

【考数二的专业】而工学类中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均要求使用是数学二考试试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科类要求的数学试卷难易程度是由招生单位决定的,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料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对数学要求高的二级学科则选取数学一,要求较低的则选取数学二。

【考数三的专业】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为数学三,经济类和管理类包括经济学类的各一级学科、管理学类中的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级学科和授予管理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

专业课试卷结构

法硕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西综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心理学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教育学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历史学专业课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管理类联考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经济类联考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第2篇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府财经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在工商管理科目中的分量很重。基本上全部商业策略都映射出了财务理念;非财务专业的执行官需要储备丰富的财务学识才可以将这部分映射财务理念的管理方略用于策略解析中。所以,财务对每一位商科学员都是极为关键的。然而长时间以来,对财务管理这类科目,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差,感到理论单调乏味,在实践中能用到的理论属凤毛菱角;此外,公司急需能力卓越的财管人士,却始终不重用应届毕业生。这类情况表明:当前的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还差强人意,未能迎合社会的需要,怎样变更这一状况,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更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基于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简述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应以财务管理课程为教学目标。尽管财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育学生在财管层面的实践技能,然而因为相异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不尽相同。将教学过程整体放置于社会实践版块显然是不现实的。怎样让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环境相结合,在大学培育学生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初衷。然而任意能力的培育都需要依靠学生的积极性,能力的运用映射出了学生所学的财务理论,以理论的把握为基准。因此,学生需要有学习财管理论的热情和探索欲望,才可以对财务知识活学活用,最终用于实践。因此,财务管理在教学流程中,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样关键。依照系统论的理念,以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业考核等层面建设卓有成效的教学系统,是目前的主要任务。

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措施

(一)依照社会实践需求健全教学内容

一门科目的进步必须有时间的累积,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无法运用于实践的困境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完全改变;然而,能够通过老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找到突破口。在教学流程中要将实践的理念融于其中,在教学版块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问题,让企业实践中一部分可行度高、实用性强的模式引进到课堂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例如:应收账款管理中对企业信用的考评,老师应简介中国公司的信用情况,并简介中国公司信用评价的模式(例如温州企业的信用管理系统),让学生了解中国中小公司的信用评价系统以及情况等等。再比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财务预算的编制等等。通过旁征博引,诱导学生从管理学的视角,运用学到的理论去解析和化解企业的难题。在课余学习层面,运用电子阅读资料以及实务小论题来弥补和扩充教学范畴。首先,由于财务管理科目与各学科的交叉较为频繁,必须兼具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等理论,而大部分有关理论在课堂上是讲不完的———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中进行学习。比如:讲授筹资模式中的借款的理论,应结合讲授有关股票、债券的发行、交易基本常识等等。另外,财务管理教科书的理论有一部分已经与当代财管现状有出入,老师应第一时间补进学科前沿以及焦点问题。

(二)使用案例教学法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财管知识还可以这么有趣。老师在讲授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基础原理的时候,要融合中国公司的案例,将晦涩的、单调的理论具象化、白话化,将国外的理论转变为中国学生能够看懂的理论;这部分案例必须与当代经济情况相吻合,否则就是文不对题。例如:在讲解资金时间价值定义的时候,应举例按揭贷款购买的多元化的付款模式的挑选;在讲解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定义以及杠杆原理的时候,应设置“出租车怎样盈利”的课题让学生探讨。这部分生活中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兴趣倍增,并且增强学生的财管知识储备。另外,在讲授筹资决策的时候,要举出某个企业的案例,在学生在模拟环境中预估资金需要量、核算资金成本,挑选适当的筹资模式;讲解股利分配策略的时候,应透过互联网或它类渠道展示出上市企业的股利分配方案,解析所运用的股利分配模式,启用的原由、成果,应通过学生学习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知识点串联起来解析。

三、结束语

财管教学改革是一类繁杂的工程,怎样改革与人才培育目标不相吻合、扼杀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略,还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

作者:董影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第3篇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具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就对高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看到许多高校学科教学与这个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大课程优化改革探讨,从流程再造的角度,试图进行课程整合,统筹协调,为社会培养更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大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入,将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放到高校学科改革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其机制创新、流程再造、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减少学科间交叉重复,落实教学职责,有利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改革,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一、目前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学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大纲更新较慢,教学目标不太清晰

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内容也随之变化较快。而不少课程的教学大纲在编写之后几年才更新一次,以致于其落后经济形势的发展。因为教学目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大纲的落后,导致教学目标不尽科学清晰。

2.学科之间内容重复且滞后

近年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课程设置也越来越细,但是我们发现课程交叉重复内容增多,有的课程不仅两两交叉重复,更有多门交叉重复。教学内容的更新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应用水平。

3.教学方式常规化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融财务会计学、管理学、信息系统学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同时其实践性强、内容多元化,业务流程及软件功能的复杂多变。仅仅以原有的常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成为空谈。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师资知识结构性不合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综合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系统管理能力。而从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教师大多或会计老师兼教或计算机老师兼教。不少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缺乏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课本要求,教学生一步步操作,理论严重脱离实际;有的教师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对软件维护、数据库管理应用不太熟悉;有的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软件及管理、网络维护等熟悉,但对会计知识又不够系统和全面。

5.教学的评价考核方式陈旧

会计信息系统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考核没有较为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学生对实践教学要考核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模糊不清,势必影响教学、学习效果。

针对当前企业管理已经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其核心,其职能不再仅仅局限在核算职能,而是集核算、控制、分析、预测、审计职能于一体,集供应、生产、销售、库存、人财物管理的一体化。如何围绕着这个综合系统目标体系,对会计信息处理的路径、规则、角色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上重新确定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重新再造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本人设想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大课程改革

1.整合并健全课程知识体系,用流程再造的观点兼收并蓄,涵盖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课程,把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管理会计实验、财务软件应用、erp整合为一大门课程其体系由理论知识和实务两大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包括的大块有:首先,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相关基本知识,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ERP 原理、网络财务原理;第二,从管理信息系统角度介绍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方法及原理,生命周期法方法原理,介绍相关基本常识,基本原理,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功能结构、编码设置、数据文件、日常业务处理和系统运行与维护;第三,剖析账务处理子系统与会计报表子系统原理,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原理分析;第四,生产、供应链管理原理分析,计算机审计、电子商务专题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与理论,;第五,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及实现案例分析;第六,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咨询及价值管理与评价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实务部分侧重于我国主流会计软件、ERP软件的综合使用。应包括七个学习模块:财务模块,包括总账、工资、固定资产、财务报表、应收应付、成本核算及管理、;生产管理模块、供应链模块、管理会计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计算机审计模块等。这部分是最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直接对应着社会与市场的要求。课程知识体系中的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的知识,涉及到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系统、会计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如果欠缺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知识会让学生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原理时很难理解和接受,特别对系统维护能力、数据深入分析和二次开发能力的培养,满足相应的课题和综合实践工作。

2.结合会计信息系统大课程的最新成果,选择或编写适合的大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整合重复内容,并建设全面完整配套的教学基础文件和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习题库、

参考文献、实验指导书以及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库等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以往讲授方式,积极推广多媒体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一套大案例及多个小案例,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在课上讨论,鼓励并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出解决办法,加强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4.大实验教学

设计、选择体现阶梯性、层次性的实验案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验案例从体现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实训的初级层次、到会计综合操作技能的中级层次、再到会计信息系统体系设计能力和创新性的高级层次。既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大赛,参与软件公司或国家相关机构组织的ERP信息化工程师的认证考试,也可推荐学生到软件公司或各种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

5.师资力量建设方面

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和实践发展迅速,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教师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强有力的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这门大课程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要进行合理分工和整合。还可通过聘请信息化管理、培训专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了解各行业特点及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知识,了解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流程;让老师参加进修,掌握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动态、扩展专业视野,为高校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它要求培养持续创新的人才。因此,也要求教育是创新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人才的环境教育,应是21世纪环境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新台阶。下面我就教育管理一些理念进行阐述。

关键词:管理;教育管理;理念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 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沒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即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个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下五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没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

教育观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教育观指出,创新是一种综合的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人的潜在能力的迸发。其实质是人全面发展的结果,主要由三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一是创新人格,属于动力系统,包括人的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求知欲、坚韧性等等;二是创造思维,属于智力系统,包括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思变性、独创性等等;三是创造技能,属于工作系统,包括具备作为创造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获取、利用新知识信息的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及创造技法等等。现代教育强调人格的构建,因而在上述三方面因素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是创新的动力系统.毫无疑问,“创造力”是人格创造性睿智的外在集中表现,人的创造才能的深层次动因在于创造精神,其次才是创造技能。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来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反之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四、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没施的完善、育入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五、学校环境是教育管理的基础

21世纪环境教育的发展就其现实性而言,是创新教育,这不仅包括了环境教育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包括着环境教育自身的不断创新;就其对人类的终极价值而言,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的时空观上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教育。而且,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必然选择。另外,在实践中,创新教育也必须走可持续创新的发展之路,必须融入可持续发展观,融入环境教育,只有这样,创新才会可持续,人类才能达到可持续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01.

[2]成凤春.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1.

第5篇

一、高校危机的概念

“危机”的词源来自于西方,在英语的语言用词中,特指一种临界状态,即在矛盾和危险即将发生的边缘临界点。“危机”一词的内涵中,包括对环境的重新认识和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危机管理”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和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对社会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整理,有所侧重的对危机的诱发、处置和后期处理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最初的危机管理集中在对政治环境下,处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事务所采取的应急手段和措施,后来被推广到高校管理等其他相关领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现代的高校管理学术体系中,危机管理已然成为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对高校的外部管理和内部规制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不可回避、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我国的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已经从最初的事后补救开始向前期的风险防范、中期的及时处置和事后的总结完善的新型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模式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民办高校在管理水平和管理经验上的提升。具体而言,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公共卫生的安全意识是通过高校的卫生教育进行宣传的,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在这种基础上,淡薄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是民办高校发生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隐患,一旦发生大面积的集体疫情、或者遇到严重的其他危机事件时,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救护,造成疾病疫情的大规模扩散以及群体性恐慌事件。特别是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在进入高校的校园之后,失去了父母和亲人生活上的关怀,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们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二)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不足。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公共卫生的基本常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如何防范公共卫生危机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的缺失往往给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严重的问题。所谓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是指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是事故的必要的防范知识和基本的卫生常识。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目前在我国的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有最基础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对于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另有64.7%的学生坦诚自己在学校中从未接受过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对民办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工作不了解。

(三)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未得到有效实施。所谓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是指民办高校在处理和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事先拟定的用以在紧急时期进行有效处置的既定方案。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能够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帮助民办高校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保证民办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虽然比较完备,但是在实施方面,很多民办高校并未对现有的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执行,造成了民办高校在公共卫生危机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明确。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公共卫生危机预案、制定和实施,也包括高校在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管理机构、辅助部门等设定。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有公共卫生危机预案,但是在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具体职责划分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混乱,高校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了目前在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缺乏统一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三、解决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高校学生公共卫生危机教育与预防。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事先预防,预防为主的思路是管理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中心思路,加强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措施很多,其中重要的方面即是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通过教育普及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知识,使民办高校学生在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应对个体,推动危机的尽快解决。

应急教育的教育在于普及应急处置知识,包括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他救,通过常见的应急知识教育,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树立危机应对和防范的意识,在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能够冷静面对、妥善处置。通过课堂授课、课下活动等形式,对民办高校学生普及应急教育,并加强训练和演练,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二)做好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

第6篇

关键词:管理 教育管理 理念

引言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否则教育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四、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第7篇

电子政务专业的市场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cn域名数在不断增加,而对这些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人才的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目前以“”标识的各级政府网站数量达28575个,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各级政府网站的建立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来管理。据文汇报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的计算机与信息类的毕业生不足6万名,而政府机构、企业上网工程以及网络构建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高达42.5万人。据保守的估计,未来10年网络技术人才潜在需求为135万,平均每年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电子政务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懂得现代管理理论,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高等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的能力:一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熟练使用通用OA系统,能够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查询、简单维护等。二是电子政务专业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公文写作与处理、办公室管理、会议和活动安排、例行事务处理、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处理、政府上网有关事务运作,以及政府内、外网维护与网页制作技术,处理各种政府对企业和政府对公民的电子等。三是从事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行政事务管理能力、公共关系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2〕。

电子政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高等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我校作为民族高校,其生源包括56个民族的学生,有的文科功底好、善于交际但计算机等技术能力差,有的则计算机能力强但文科稍弱。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电子政务行业背景、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电子政务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大多可以归结为三类性质的岗位:一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办公自动化管理开发、应用和文员、秘书、行政助理、公关筹划;二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电脑的维修与安装、调试、销售等岗位工作;三是从事电子政务网站和商务网站建设、管理及维护等技术性工作。

在专业培养的思路上,我院的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一条主线、二个兼顾、三个层面、四个结合、五大模块、六项能力”的思路进行培养。一条主线:以电子政务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二个兼顾:电子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知识的兼顾。三个层面:基本技能操作→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四个结合: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结合;专业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操作技能与管理知识的结合;专业技术与创新意识的结合〔3〕。五个模块:理论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实训操作课模块和实践技术课模块。六项能力:政务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处理能力;网页设计和制作能力;行政公文写作能力;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创业能力。其中,政务工作能力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政府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使学生具备独立处理政府各项公务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处理能力:主要是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系统Word、中文电子表格Excel、中文幻灯片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操作的基本常识等,办公设备方面:掌握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手写板、扫描仪、视频电话、数码摄像机等办公设备的使用;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类型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以适应各行业网页设计的要求;行政公文写作能力:主要掌握各类型行政公文的写作格式,使学生具备识别和独立书写各类型行政公文的能力;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网站功能、规划,运行环境,电子政务网站的内容设计、开发与,具备综合运用软件技术与开发工具进行政府网站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市场的定位,并能把创业理想转化为现实〔4〕。

电子政务教学体系由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模块构成。教学体系的中心是“理论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理论基础课程主要打造学生扎实的英语、管理和计算机理论知识〔5〕。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课程主要阐述电子政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特色课程则是围绕着学生的就业,安排一些实用的课程,锻炼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体系的两侧是实训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子政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而右侧的实践教学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提出一种“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所谓“五位一体”是指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真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6〕。

在电子政务教学中,我们除了讲授行政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更加注重电子政务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分析,构建完整的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体系,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的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电子政务案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增强了实际工作的能力。#p#分页标题#e#

在电子政务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要坚持在网上设立BBS和讨论组,辅以电子邮件系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充分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7〕。实训教学的实施电子政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教学也是电子政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院一直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原则,注重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我们主要借助于校内计算机房、案例分析室、形体房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

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教学环节,实行了“3+1”教育模式,三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一年在企业或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实习。主要希望学生在学校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后,通过在生产或政府部门一线的实习,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电子政务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从事的方式。“电子”是手段是从事的基础;“政务”是最终目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加强政务方面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教学,辅以一些其他职业能力教学,并加强学校基础理论教学,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作者:胡新丽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8篇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意义、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加强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意义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大学生的安全是其在校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是高职院校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校中频繁发生的各类事故令人触目惊心,“80后”、“90后”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系千家万户,既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成因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中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上忽视或不重视,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内容不明确等问题,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影响当前安全教育管理的因素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存在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自身、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之中,存在于设施建设、服务质量、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之中。 

客观方面:第一,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导致事故发生;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三,高职院校大多实行半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存在管理上的安全隐患。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如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多数安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等。 

 

三、加强和改善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落实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制,做好安全管理 

学院领导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长效,建立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层层负责。把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教研室、每个班级,做到人人皆知,措施明确,责任到位,对学院的防火、防盗、防爆、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公寓安全等诸多工作要做全面彻底的检验。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辅人员要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细化管理。层层抓,反复抓,形成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的责任负责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规范。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重在培养安全意识,懂得安全规则。安全管理贯穿到学院各项工作的始终,要以安全防范教育为主导,认真作好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将安全教育的内容规范化,使安全教育进课堂。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计划上,制订安全教育计划,既要考虑高职高专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又要考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学生的思想、专业的性质,采取灵活、生动、有效的方法,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使安全意识能深入学生内心。 

    (三)注重安全教育管理的方法,消灭安全隐患 

目前,学院设立专职辅导员管理学生,增设各楼区专职保卫人员,同时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使学院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 

1. 学生工作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如教学楼、办公室、宿舍楼、食堂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如消防、报警、防盗设施,生活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整改保证安全。 

2. 辅导员要作到深入班级、宿舍、教室、活动场所与班级的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及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日志统计工作。 

3. 舍务管理要严肃认真,坚持查寝制度,对旷宿的学生认真落实做好记录并报有关人员查清事实,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坚决制止并报学生工作部给予处分,决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检查卫生的同时,更要彻底排查宿舍安全隐患,如私接电线,使用电器,烧蜡烛、动消防器材,使用管制刀具等情况,对进入学生宿舍的外来人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杜绝外人进入学生宿舍或留宿。 

4. 加强各值班岗位管理力度,对外人进入院内楼内进行登记,维护学院的正常教学秩序要教育学生遵守本院校的规章制度,和谐相处,减少学生之间矛盾。 

(四)创新安全教育管理的形式,真正讲究实效 

学院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学院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如将“消防日”、“安全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作为教育契机,利用这些节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安全教育系列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进行消防实战演练普及社会公德、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观看专题录像等特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内容更贴切。更真实。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橱窗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结束语 

 

高职高专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只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时刻不忘安全管理的重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院的安全工作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教育与职业,2009(12) 

[2]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科技资讯,2008,(6) 

第9篇

战略性客户关系管理系列之三:

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加以纵深研究。我们在前面把客户关系管理上升到营销的核心层面和战略层面,在本文我们把它上升到企业家精神层面。

其实,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把变化视为常态,把创新视为应对变化的主要手段。概括起来,就是在竞争中或者满足客户需求变化的理念上、行为上,主要手段是标新立异的创新,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完善。

供给侧的企业家精神

最先给企业家下定义的是经济学家萨伊。我们把他的定义修正为“企业家就是将企业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状态上升到较高状态的人”。企业家精神就是秉持什么样的理念和方法完成这一转变。

在美国,企业家往往指创建自己的、新的小企业的人。事实上,曾经盛行于美国商业学校的企业家精神方面的课程就源自“如何建立自己的小企业”的课程。

但并不是所有新的小型企业都是代表企业家精神的。

乔赢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麦当劳的对面开了一家叫“红高粱”的河南烩面餐馆,他当然冒了一些风险。但是,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判断他具有企业家精神吗?他所做的不过是让河南烩面进入北京且调性较高、店内布置得更像快餐店而已。他把赌注投在该市在外就餐人口的日渐增加和河南人在该市的一定存量上,但是并没有创造新的满意点,也没有增加新的消费要求。从这一点看,他只是形式上的创新,即使他提出了新说法,也表现得雄心勃勃。

尽管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麦当劳却是有企业家精神的。麦当劳通过应用管理概念和管理技巧(研究顾客所注重的价值)使产品标准化,设计出新的制作程序和工具,对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培训人员,然后制定其所要求的标准。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建立了新的市场和新的顾客群。它表现出来的正是企业家精神。

美国中西部一对夫妇所创建的铸造厂同样也富有企业家精神。这家铸造厂主要是对铸铁进行热处理,以达到高性能标准。生产这种产品所需的技术广为人知,而这家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创始人将技术信息系统化,这样就可以将性能说明输入计算机中,并立刻打印出所要求的处理方案。其次,他们将程序系统化。这种精密铸件以前的次品率高达40%,但在这家新铸造厂里,生产线下来的产品优等率高达90%以上,而且其成本也比价格最低廉的竞争者(一家韩国造船厂)要低1/3。这家工厂实现了铸件的与众不同,使顾客对它的需求不断增大,大到在市场中独领。这一切得益于它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手艺转化成一个科学流程。事实上,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西欧、日本,许多看似破旧的企业,都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都在制造卓越的、令客户满意的产品。

这些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它们创造了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模式、程序或者产品),它们改变了行业或者客户的价值观。所以,新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最终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得到快速发展的并不多。

也不一定是只有小而新的企业才能践行企业家精神。事实上,许多大型企业或者是旧企业更能实践企业家精神。

所有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要么是通过创新曾经在各个领域引领,要么迄今为止一直是各个领域的创新引领者。这些企业中的佼佼者,更富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性,它对各国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影响,甚至比政府或法律还要大。毫无疑问,它们也对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企业家精神是以社会和经济理论为依据的,这个理论视变化为常规,而且是健康的表现。它认为社会中的主要工作尤其是经济中的主要工作是标新立异而不是锦上添花,认为企业家的工作是“创造性的破坏”――通过创新让如日中天的现存的东西“过时”。

在他们的概念里,创新就是对已存在的状况予以最优化,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作用,并重视平衡。通常,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对它作出反应,并将它视为一种机遇加以利用。

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家精神充满了巨大的风险。但是,即便他们只是勉强成功,那么回报将足以抵消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相信,从理论上说,创新是风险最低的而不是最高的行为。

马云从创建阿里开始不断地通过打球进入众多垄断领域,咄咄逼人且蒸蒸日上。我不喜欢其营销策略和战略,却不得不佩服其智慧和敏锐。

创新之所以具有风险,主要是因为只有少数人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大多数人缺乏方法,违反了基本常识。马云之所以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一是因为他不断地推动业务创新,二是因为他坚守经营的常识。马云的创新,更多的是基于他进入领域的垄断者或者主导者的懒于创新。他的“闯入”的确推动或者逼着对创新存在“积极的惰性”的企业被动创新。

需求侧的企业家精神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体两面,二者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区别是前者更多的是从科技、工艺、设备、材料、程序、模式方面进行创新,保证供应的效率、质量,并保证供给最优化;后者是根据需求、环境和竞争态势的变化,进行创意和规划,为供给侧提供方向,并保证市场最大化。

案例分析1:海尔

海尔的崛起,起始于张瑞敏“怒砸冰箱”。基于消费者普遍对国产冰箱质量没有信心,这个故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一度让海尔成为中国冰箱质量的代表。

海尔还曾经针对家电企业售后服务普遍较差的现状提出对客户的“红地毯星级服务”,也一时成为优质服务的标杆。但它的客户服务属于“售后服务”,虽然十分诚恳和周到,效果却难以持续得到肯定。

从战术而言,海尔的策略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最终海尔还是走向了平庸。究其根源,在于海尔没有系统地、持续地围绕客户需求形成创新战略。

中国家电企业之所以能够从日本家电企业手中收复中国市场,原因是产品质量、服务和价格形成了竞争优势。而中国家电企业之所以没有在全球范围内相对于日本、韩国家电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原因就在于创新不足。

案例分析2:中国高校

毫无疑问,中国高校既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海量人才,也广受诟病。

一般而言,高校有两类客户:一是学生,二是专利技术用户。学生是高校的“客户”,但并非高校的最终用户。这样的情形使得高校面临双重压力:学生和学生的雇用者。高校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生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一直以来,高校对于这个课题表现出来的却是“积极的惰性”:虽然很重视,但并没有什么突破。

高校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有责任服务社会。“三个面向”对此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高校在有效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服务学生。但国家和社会每年对高校的巨额科研投入所产生的效用是十分有限的。国家和社会,尤其是国家对高校科研的刚性投入,对高校来说,是“收入”而非责任。“学术”首先不是服务于创新,而是职称。

这种“客户关系管理”尽管表面看是市场化的,但实际上却是垄断的,是一种“既得利益”,是对客户的“垄断性盘剥”。

案例分析3:价格战

以价格战引领,以广告战和促销战策应,是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争夺市场存量和增量的最主要竞争手段。这些竞争手段,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和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也导致整体上的同质化――简单地、粗暴地、掠夺性地抢占市场,以至于没有给创新留下时间和空间。

正因如此,今天的供给侧改革才显得急迫和重要。

这些手段一方面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让客户得到了更多实惠,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忽略了客户需求的个性及其升级要求。

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每年8%―10%的高增长率使得中国的GDP在20世纪最后20年翻了三番。虽然在2009年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但是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低。而美国拥有全球25个顶级品牌中的19个,在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美国企业占46%。

当然,欧美是成熟的消费市场,而中国是从贫穷向温饱、小康型消费追赶的。这个追赶过程,表现出来的就是先粗放满足,后精准满足。就像粗放满足是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精准满足也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从客户入手,也从厂家入手。所以,客户关系管理的完善,既是相互协调的过程,也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客户关系管理中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站在需求侧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客户需要什么,应该如何满足。这是一种创意思维和竞争思维,它发生在生产前和上市后。创意思维是对需求、市场和客户的认知机制,竞争思维是对竞争对手、竞争状况和客户购买行为采取针对性策略的行动机制。

站在供给侧思考问题的角度是,我能够做什么,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品质、什么形式的服务。通过努力,我还能进一步为客户提供什么品质、什么形式的服务。如果说需求侧解决的是外部问题,那么供给侧解决的则是内部问题。

我们在市场上走了很远,投资了太多的资源,而在企业内部建设上走得相对慢了些,投资力度相对小了些。于是,对升级了的需求,我们的供给能力绝对不足。

在一个成熟或者健康的市场经济中,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体两面,处于均衡中。而在中国今天的市场中,两者出现错位。其原因从客观上说,是赶超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现象;从主观上说,则是我们的企业家精神,即创新精神相对不足造成的。不能说我们的企业家没有创新精神,而是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建设性模仿上。建设性模仿本质上仍然是模仿,它与自主创新具有本质差别。建设性模仿针对的是模仿对象覆盖的市场(模仿,然后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自主创新针对的才是自己的目标市场(用独特的价值和别具一格的商品征服目标顾客)。

从客户关系角度树立企业家精神是一个最合适的途径。客户关系管理说穿了就是消除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界限,让二者融为一体。

中国的营销人在过去一窝蜂地专注于营销技术(其中更多地又偏向于促销技术),今天又集中于供给侧和所谓的电子商务营销技术,始终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与顾客良性关系或者战略性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上。对客户的满足,始终局限在战术性满足,而不是战略过程中的满足。

没有战略性满足的指引,仅仅依靠战术性满足,企业随时可能倒下。过去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今天是三星。

是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唯一能够证明和保证的不是其他,而是企业建立了什么样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是它决定着企业生产、研发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及满意度、忠诚度。

产品很重要,工匠精神也很重要,但如果这些与客户需求脱节了,它们什么也不是。美军很厉害,美国的军事装备也是一流的,但是过去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国失败了;今天在伊拉克、阿富汗,他们也战胜不了那些穿戴不整、武器杂乱的游兵散勇。

创新动力或者源于竞争,或者源于需求。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被动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主动会产生超前,被动会导致落后。

(作者单位:金珞欣,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学院;金焕民,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 玉

第10篇

最近这两年,媒体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宣传报道主调,不外乎以下几点:中国现在是国进民退,国富民穷;国有企业凭借垄断地位和其他优惠政策大肆扩张,挤占了私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在这种体制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提高毫无希望。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舆论主调与现实是严重脱节的。

国企民企会师南海的寓意

最近南海局势引人关注,南海也正成为相关的中国企业展示自己水平和能力的舞台。本文首先就选择南海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

2012年5月9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在中国首个深海油气田南海“荔湾3-1”开钻。5月15日,同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首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号从青岛起航,开赴南海与“海洋石油981”号会师,进行1500米深水铺管作业。两台高端重型海洋工程船舶装备投入使用,对中国能源保障和国防安全大有帮助,这已是人尽皆知。不过在此之外,笔者认为此事还另有其他重要寓意,那就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数种特征,恰好通过此事被集中折射出来。

“海洋石油981”是由上海的国企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制造的。该船企目前排在中国第一、世界前三。除外高桥外,上海还拥有造出中国第一艘LNG船的沪东中华造船厂和全球港口机械头号生产商振华重工等船舶装备国企。舆论总指责国有企业一点竞争优势和创新精神也没有,仅仅是凭借垄断地位和其他优惠政策才得以扩张,这与国企在造船业中的表现是相矛盾的。

再来看看“海洋石油201”。“海洋石油201”的建造者是江苏如皋的私企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熔盛重工目前是中国第二大船企和最大的私营船企,已进入全球十大船企之列,并正在向外高桥的国内龙头老大地位发起挑战。造船业之外,熔盛重工在发动机和工程机械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舆论总抱怨国进民退,但是从熔盛重工身上看不出受到政府歧视、国企排挤的迹象来。事实上当地政府对熔盛重工厚爱有加。熔盛总裁陈强更是坦言:“有这么好的工人和这么好的银行的支持,我们怎能不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潍坊现象证伪国进民退

让我们再将目光从遥远的南海转向鲁中平原。前不久,笔者去了山东省潍坊市一趟,参观了当地的几家企业与一家银行。虽说只是走马观花,但是依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媒体学界联手制造的国进民退论与潍坊当地的现实很难相符。

笔者参观的第一家企业就是潍坊的利税大户、大名鼎鼎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主要生产卡车、工程机械、船舶发动机以及发电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多年,也是交通运输业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中国的小汽车行业,存在对外资过分依赖的的弊病,这一局面至今仍未能根本改观。不过在卡车和工程机械领域,中国企业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上世纪80年代,潍柴动力也曾与国外企业合作过,不过没有对之形成依赖,而是迅速通过消化吸收迈入了国产化、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阶段,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局面,为中国卡车业和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家企业是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盛瑞传动是2003年从潍柴分离并改制而成的私营企业,2008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潍坊盛瑞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潍坊盛瑞零部件有限公司、潍坊盛瑞铸造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并设有两个省级技术研发机构。该企业主要从事各系列重型柴油机零部件、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2007年开始,经过数年努力,盛瑞传动牵头组织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英国里卡多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研制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前置前驱8档自动变速器,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自动变速器领域的垄断。据同行人士说,此举对中国从汽车产销大国向汽车技术强国的转变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笔者还参观了另外几家企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潍坊国有银行如何支持小企业

除了工业企业外,笔者还参观了潍坊当地的金融机构潍坊银行。该行的前身是原来的潍坊城市信用社。当笔者问到媒体和学者经常宣扬的私营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时,该银行的王副董事长坦言,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不是中国的金融体制的产物,而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大型企业相比,小企业为什么贷款难?这其实很容易解释,因为小企业草创,资本或实力尚弱,一有风吹草动,就前途莫测生死不明。而银行贷款时呢,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其次才是能否获利。既然如此,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当然会三思而行了,于是乎大多缺乏抵押和担保的小企业贷款难也就在所难免。更有甚者,某些小企业老板若得到贷款后跑路了,这种事情一旦发生,银行很难挽回损失,因为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可能不足以偿还贷款。而贷给大企业,即使出现同样问题,银行能够挽回损失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大得多。就此而言,不唯中国,全世界有哪个国家能是例外呢?

有同行学者指出,王副行长所言的确很有道理,完全符合管理学的基本常识,可是好多媒体和学者无视这类基本常识而肆意炒作和夸大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潍坊银行的工作卓有成效。潍坊银行是当地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最多、支持户数最多、支持力度最大的商业银行。2011年底,潍坊银行小微贷款余额已达163亿元,小微信贷占比达到61%。在2012年1月9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年会上,潍坊银行以“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特点被授予“2011中国小额信贷最佳创新贡献奖”。王副董事长说,要满足众多小企业贷款需求,很大程度上就得要求银行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真正切实了解小企业的经营情况,然后再判断其发展前景,做出是否适合贷款的决定。小企业需要的不是好听的空谈,而是要看银行工作人员能否走出银行的办公大楼,深入企业,能否走更多的路流更多的汗。

现在媒体总是宣扬要想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只有进行金融改革,大幅降低私人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减少国有银行的比重。这种观点其实是一厢情愿。私人银行难道就不担忧小企业的风险问题了吗?难道就不优先贷款给大企业了吗?私人银行要贷款给小企业,难道就不需要走出办公大楼深入“基层”了吗?难道就不需要多走路多流汗吗?私人银行数量增多必然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这套逻辑根本讲不通。增加对小企业的放贷是桩辛苦活儿,不管国有银行还是私人银行,只要不多走路多流汗,都于事无补。

地方政府对民企溺爱有加

当然,笔者看到可能都是一些个案,但正如俗话所言,一滴水也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虽说是管中窥豹,但还是能够让我们看到一点共性的东西——

第一,不管是电视中看到的有关南海油气业的报道,还是潍坊之行中的所见所闻,都无法让笔者认可中国经济处于国进民退、国富民穷状态的主流舆论。中国的国有企业发展势头整体不错,可以说是“国进”,但是与“国进”相伴随的并不是“民退”,而是“民进”,私有企业照样是当仁不让,与国企齐头并进。笔者认为,更为接近中国经济现状的概括是国进民进,而不是国进民退。

第二,指责当前国企只是靠了什么垄断优势和政府偏爱才做大做强的,也缺乏根据。不管是外高桥船厂这种央企下属的重要企业,还是像潍柴动力和浪潮华光这样的地方国企,它们与政策性垄断无关,都是靠产品质量或者说竞争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潍坊还有家以盐化工为主业的大型国企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由地方国企发展而来,现在属于中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可惜的是因时间故笔者未能前去参观。

第三,至于私企也根本看不出受到歧视的迹象来。许小年先生最近抱怨:当前政府掌控资源太多,管理方式蛮横,以至于私企不得不靠违法手段才能生存;将私企“逼良为”后,政府又再通过“扫黄打非”来迫害企业。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更多地属于许先生的臆想,而非现实。像潍坊地方政府当初为了让前述的歌尔公司在潍坊安家落户,竟然赠予该企业4000万元的“安家费”。对私营企业如此厚爱,何来歧视?何来“逼良为”?就此事而言,笔者甚至认为地方政府对私企都过于溺爱了。

第11篇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有效遏制一般事故,确保校园安全,力争实现“零死亡”、“零事故”、“零犯罪”目标,争创市级安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课任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把学生安全行为化作学生的自觉行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识,熟悉报警、求助电话的使用,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如劳技课、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训练中要突出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和防暴、抗暴等综合演练,地震、消防演练每学期各不少于一次,突出防震、消防专业训练,强化专业技能,年内训练各为2次。安全知识进课堂,应在教学计划、备课本上得到充分显示,并作为教师完成年度任务和接受上级安全工作检查考评的重要依据。为防止学生在暑期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学校在放假前集中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外,开展“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等活动,宣传预防溺水常识,提醒家长监管好自己的子女,防止他们私自下河(渠)玩水造成溺水死亡。

(二)大力加强安全工作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把校园安全及综治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

1、加强工作责任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一支专职或兼职的学校安全及综治工作队伍,动员和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和综治工作。

2、落实定期检查制度。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把检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养成每周和重大节假日前必查的工作作风,点、重点查、查反复、反复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3、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统计上报制度。按月填写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表,落实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及预案上报工作。

4、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5、健全资料档案制度。要将上级的安全工作指示、年度计划总结、日常管理检查、月报通报等工作台帐系统整理,及时归类建档,为领导决策、工作研究、检查指导、工作讲评、年度考评和保障校园合法权益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安全工作更具预见性、规范性和针对性。

6、完善安全考核制度。学校安全工作要列入年度工作考评计划,凡成绩显著或有特殊贡献的教职员工应予表彰奖励;凡因工作中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坚决行使“一票否决”权,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并追究其责任。

7、强化安全预案制度。以自然灾害、暴力犯罪、重大伤亡、食物中毒、重大疫情为设想条件,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处置机制,并在公安、消防、防震减灾等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师生进行实战背景下的综合性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各项应急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把危害和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8、组织外出活动要严格实行报批制度。加强对集体外出活动的管理,学校各级各类的外出活动一定要经过教育局的批准。外出活动前要对师生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做到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需要用车的,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安排和使用车辆,确保车况良好,领导或教师要亲自带队。

(三)大力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宁祥和的校园环境。

9、加强保安、门卫安全管理。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好校园入口关,一是加强保安、门卫工作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培训,配备必要的防范器材,使其不仅能防偷防盗,还具备一定的防暴抗暴能力。二是严格门卫询问登记制度,非本校学生和工作人员必须有完备的登记手续和正当的理由方可进入校园,对不能说明情况的人员应责令其离开学校,对形迹可疑的人员应通报公安部门及时处置,报警电话:110。

10、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及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新学年《开学第一课》、“3.27”中小学生消防宣传日、“3.30”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宣传日、“安全生产月”、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119”消防宣传日等安全教育活动。

11、强化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药品的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关于加强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和易燃易爆品管理的通知》精神,做好危险化学药品和易燃易爆品的登记、上报工作,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制度。

12、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期教学内容,每期不得少于20课时,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行路的养成教育。确需出入校园的车辆,应避开学生上下学和人多情况复杂时段,限道、慢速行驶,防止意外交通事故发生。学校不组织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组织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活动,不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有危险的活动。

13、加强校园营养餐、饮食卫生及防病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定,严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食品采购、运输储藏、烹饪配餐、餐具消毒、保鲜留样、人员隔离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投毒案件。开学前,学校必须对炊事人员进行体检,对不宜从事炊事工作的要坚决调离岗位。学校要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划方案和指导原则,组织学生群体性预防用药。突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食堂严禁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学校食堂严格实行量化等级管理,切实加强小卖部的食品安全工作。严禁其他非专业机构和无合法资质的单位介入学校、幼儿园的疾病卫生防疫及体检工作。

14、加强校园防盗安全管理。有计划地加快治安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各项防范措施相互配套衔接的校园治安防控网络。

15、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和教职工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人员应按时到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擅离职守,做好值班记录,保证值班室电话畅通。学校领导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要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保证紧急情况下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16、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内消防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学校应组织师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保证紧急情况下能遏制和消除火情,有序组织师生撤离火灾现场。

17、加强校园用电安全管理。学校应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加强校园用电设备和线路规范化建设,电气设备工作性能正常,动力与民用线路分路使用,无超负荷或缺相工作现象出现。

18、加强楼道、校舍安全管理。学校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处理。学校对防止拥挤踩踏事故,从实际出发,在学生出操、集合、放学,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过道处负责维护秩序,管理学生。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含消防应急照明),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9、做好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专人值班制度,加强管理和督查工作力度,保障寄宿学生、幼儿的人身安全。

20、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加强体育锻炼器械的维修保养,每学期2次,寒暑假期内必须进行一次彻底检查维修,有安全隐患的必须更除。

21、加强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管理。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文明乘车,不乘坐各种载货汽车、农用车、三轮车、拖拉机、无合法运营手续客车、无“学生接送车”标志牌的客车,不乘坐超载客车;组织学生有序乘车并做好乘车学生的考勤工作。

(四)大力加强与安全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认真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22、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交通运管部门,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合理规划交通线路,维护好校园周边设立的交通信号灯、指示牌、斑马线和社会车辆停放点等安全设施,确保校门及周边地区良好的交通秩序。

23、要积极配合工商、文化、通信、新闻等部门,依法规范学校周边地区的文化娱乐场所,及时查处、取缔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音像书刊等场所。

24、建立健全学校和当地公安机关、家长、社区的学生联防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周边的报警点和报警程序。了解和掌握学生校外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防患于未然。

25、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工作制度。教育局要进一步加大与公安、消防、交通、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各项指令,有效促进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形式稳步好转。

(五)加大安全工作督查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12篇

摘 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全方位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对体育科学事业的重视正深入到各大高校。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体育科学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对于体育事业的实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科学技术运用现状,从科学化教学、训练、体育科技创新成果着手,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科技 现状研究 信息技术

一、科学化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

体育科学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何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怎样按照青少年身心特点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怎样把握体育课的密度和强度,如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另外,还包括运用电化手段教学以及简单的测试手段检查学生运动负荷等等。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体育课时安排、教学大纲制定和计划方面科学地展现了体育教学的运动。但是,有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原始阶段,只是简单的运动和锻炼,没有体育科学知识的教授,没有完备的体育仪器检测学生运动。譬如,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仅仅停留在室外活动,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只停留在休憩玩乐,没有科学长远宏观的认识。这样的教学现状有碍于整个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室内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和观念的更新、运动技能提高和思维素质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各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主要运用在文化知识学科中,而在体育教学中却很少涉及。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方式。体育教师忽略了对体育基本常识和理论知识的传播,就算有体育文化课,也只是在黑板板书和老师口头讲解,没有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体育知识,这样会浇灭学生对体育理论学习的热情。另外,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式没有必要,浪费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发扬“生命在于运动”的精神。所以总的来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面缺乏认识和实践。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各大高职院校也跟随科技步伐,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我们的调查研究可知,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教师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比如让学生在电脑上观看各种复杂运动项目的示范动作,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体育项目每一个动作,或者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在提升体育锻炼热情的同时增强对体育精神的认识。还有通过电脑设计的程序来管理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减少了人工统计的繁琐等等。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没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他们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应亲身示范体育技术动作,如排球扣球、乒乓球技巧等等这些体育项目,教师应该亲力亲为。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但若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会让体育课更高效更有吸引力。

二、科学化运动训练的现状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体育训练,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训练的过程也是科学实验过程。从材料选择、系统培训、医疗监控、伤害预防、诊断、性能预测技术、食品营养、心理和身体恢复等等都需要科学技术来解决它。目前在高职院校全方面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科学化的运动训练还没有全面的认识。从专业角度上来说,科学地训练需采取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手段,不仅有大量的测试仪器,而且使用信息反馈的原理,广泛运用声相技术。另外训练的各类辅助设备增加,逐步向电脑化发展。那么放眼到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运动训练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很缺乏。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欠缺。我们都知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模拟训练,还可以制定计划,不断反馈,得出训练的最优方案。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运动过程缺乏科学化的训练。一方面体育器材很原始,不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运动训练过程呆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跟上时代步伐,让科学的训练方式深入到体育教学中。

三、体育科技创新成果运用现状

虽然我国目前体育科技创新水平还不高,但是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应用高科技手段促进短道速滑运动成绩提高、短跑“速度障碍”的产生与突破、间歇性低氧训练的运用等等。这些科技创新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成果只是听闻,没有深入认识研究,并把这些成果的精髓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而且只有极少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宣讲给学生,没有很好地将体育奉献和创新精神发扬光大。虽然这些科研成果离现实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差距,但教师应当寻找其中有效的融合点,将其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科学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新成果,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科学进步给体育带来的变革。

四、总结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科技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体育教育也在高科技步伐下发生着变革。高职院校体育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关系着一大批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科学认识。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落后的体育教学方式和传统的训练模式会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带来一定弊端,而且原始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体育教育,用科学技术武装体育教学,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张忠秋.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 施家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