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时间:2023-08-07 17:3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第1篇

一、加强“一案三制”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对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县级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订,加强部门应急预案修订和备案工作,指导督促乡镇、部门开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2.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重点推进农村及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3.调整充实县应急委成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二、规范值守应急工作

1.进一步规范值守工作。抓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值守应急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的落实,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强化节假日和特防期值守工作,随机抽查值守情况。

2.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研判,拓宽突发事件信息服务范围。严格按照《县突发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加强和改进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安全报送。

3.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水平。规范预案启动程序,加大部门协作力度,依法依规处置突发事件。

三、强化监测预警工作

1.着力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加大预警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体系,有效提高预测预报能力。

2.着力健全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督查机制。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大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五落实”。

3.加强隐患点监测工作,努力构建全覆盖的监测网点。

四、创新宣教培训工作

1.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应急管理知识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深入推进应急知识“五进”宣传活动。

2.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组织全县相关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培训;依托县行政学院,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乡镇、部门应急管理知识长效培训制度,加强学校应急知识教育工作。

五、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专业队伍管理,积极提升基层志愿者队伍救援能力。

2.加强应急演练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演练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跨乡镇、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各应急救援队伍和预案主责单位要牵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物质储备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动态管理,探索规划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4.充分发挥应急维稳基金在突发事件处置、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物质储备、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六、推进应急平台建设

1.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县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2.充分发挥小型应急移动平台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七、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趋势分析制度。每年12月31日前,各乡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本年度突发事件工作评估和下年度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工作。

2.加大应急管理执法力度。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不力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实行经济处罚;政府工作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问责。

3.强化应急管理监督考核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文件要求,加大对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应急管理日常工作的监查力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年度计划、总结、应急演练、风险隐患排查登记等资料的备案制度,认真开展年度综合绩效评估中应急管理考核评价工作,严格落实倒扣分制度。

第2篇

区应急办:

根据区政府办《关于做好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要求,我乡对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和评估。现将总结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20*年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

20*年,我乡未发生等级性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

20*年,我乡未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

(三)公共卫生。

20*年,我乡发生一般食物中毒事故1起,无一例人员死亡,未发生ⅲ级以上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

20*年,我乡未发生一般群体性事件。

二、20*年突发公共事件情况分析与评估

20*年,我乡按照省、市、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完善应急管理组织和责任体系,科学修编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了全乡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强化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

我乡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乡总体应急预案,抓紧完善修编乡、站所和各类专项预案,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乡处置植物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乡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乡重特大交通事故及因交通事故引发预案》等21个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流程,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先后组织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处置、重特大交通事故及因交通事故引发预案处置演练和防洪、消防等演习,积累了应急处置经验,提高了应急联动和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应急队伍综合素质。

(二)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我乡负责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发出预警报告,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把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强化应急管理知识宣传。

我乡坚持强化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应急自救能力,以宣传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全面提升我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通过会议、标语等宣传我乡“关注民情,关爱民生,共建和谐”的应急管理工作宗旨,大大提高了公众的参与能力和应急自救能力。

(四)强力推进应急管理“三进入”工作。

开展了应急管理进农户、进私营业主、进校园的“三进入”工作,在××村、××中学成功建立应急管理进基层示范点的基础上,指导各村“两委”、卫生院和学校等编制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建立应急管理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体系,使我乡现有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预案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有效提高了我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三、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少数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应急管理及防灾自救的宣传载体和形式还不多,公众对应急管理了解不全面,应急自救知识相对欠缺,自救能力还不强。二是预案还不够细。应急预案编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预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还不够强。三是应急演练规模较小、联动性不高,针对性尚需加强。四是应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工作需继续加强。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乡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制度,全面落实责任。

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重点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并依照应急目标管理考核程序和制度,对于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一抓到底,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二)突出重点,推进常态管理。

一是抓好预案编制的完善。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二是抓好应急演练和宣传。在全乡有计划组织道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同步加大对群众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面对危机的自救能力和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抓好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四是强化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坚持重点下移,做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理顺机制,推进协同处置。

一是理顺信息报送机制。进一步细化乡内的信息报送规则,明确信息报告责任,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二是理顺预测预警机制。根据日常监管获取的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及时预警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置预案,逐步建立通过设定危机类别和等级进行风险提示的预测预警机制。三是理顺协同处置机制。制定应急计划,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危机处置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四)强化管理,加快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卫生、国土、农业、林业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警务、医务、民兵应急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开展教育培训,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

四、典型案例

第3篇

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者和指挥官,其思想上重不重视、工作思路清不清楚、决策水平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社会公众是

应对突发事件的行为主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处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公众是否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实践证明,只有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才能实现应急管理“无急可应、有急能应”最终目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大力提升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争当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的重要抓手来部署、谋划、推进。我们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行先试,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宣教培训体系。除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月、张贴宣传海报、在新闻媒体刊发或滚动播出应急知识,把应急管理有关知识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内容等常规做法外,还着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十大工程”。

一是出台指导性文件,谋划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全局。为全面推动**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2008年4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近5年**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要求全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要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为突破口,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以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能力;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以定期培训为主要手段,提高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水平。

四是开通应急管理专门网站,打造应急管理工作“网上名片”。2007年12月份,**省开通了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专门网站——**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中、英文版),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工作特点,利用网络优势,全力打造突发事件信息权威平台、公众服务平台和**省应急管理工作“网上名片”。网站针对不同时期特点,采取开辟专题、网上直播、举办竞赛、专家访谈等多种途径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效果十分显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中国应急管理》等全国应急管理权威杂志均作了专题报道。

五是征集应急管理标志和宣传口号,扩大应急管理工作的影响力。为加大**省应急管理工作宣传力度,2007年,**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省应急管理标志和宣传口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全省各地、各有关单位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在学校、社区、街道、企业等广泛张贴应急管理标志和宣传口号,使基层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认识应急管理、了解应急管理,有效扩大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影响力。

七是编发工作简报,增强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度。省、地级以上市每周定期编发1期《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简报,主要目的是向各级领导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省内外

应急管理工作的新经验、新举措,通报应急管理专家工作动态等。

八是举办应急知识竞赛,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应急 九是组织应急知识宣讲团,推动应急管理知识宣传进村入户。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我们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等组成应急知识宣讲团下农村、下社区、下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应急知识,全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十是召开新闻会,营造全社会关注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省政府应急办与省政府新闻办定期联合召开**省应急管理工作新闻会,向各大新闻媒体介绍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并现场回答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中央、**和港澳地区的各大新闻媒体均给予了广泛报道和宣传,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需要不断总结,相互借鉴,积极探索工作规律。今后**省将继续在国务院应急办的指导下,充分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创新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形式,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宣教培训体系,努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4篇

一、组织体系

1.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

2.成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3.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兼信息员)。

二、预案体系

1.结合本辖区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发生几率较高的突发公共事件,制订各类应急预案;

2.预案以先期处置、转移安置群众为重点,内容包括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应急救援工作程序、应急救援物资及装备、善后工作等,预案中明确转移路线、细化处置流程,每个处置流程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3.预案操作性强、管用,单个预案适用本辖区所有发生此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所有预案汇总装订成册;

三、应急队伍

1.对现有的灭火、防汛、民兵预备役等应急队伍资源进行整合,成立1支队伍人数20人左右的兼职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统一着装;

2.建立应急队伍人员档案,登记队伍人员的名单、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

3.每半年定期开展一次应急救援集中训练,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如发现应急队伍人员有流动,及时补充。

四、预警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1.建立隐患排查台帐,登记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及影响范围;

2.每个风险隐患处设有风险隐患图标和警示标志;

3.配备铜锣、广播、高音喇叭等报警设备;

4.固定一部应急工作电话,向外公布,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

五、应急保障

1.固定办公地点,配备办公设备,安排专项工作经费;

2.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加强抗御本地易发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建设;

3.设立避难场所。安排房屋结构坚固、抗灾避险能力强、交通便利、有卫生设施的学校、敬老院,广场,空旷地等作为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设置明显标志;

4.建立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一些必要、实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应急灯、雨衣、雨鞋、铁锹、扫把、沙袋、灭火器材等,应急救援设备数量至少达到配备应急队伍的要求。大宗的应急物资(如砂石等)与相关企业签订应急物资供应合同,大型应急救援设备登记供应使用的数量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5.动态储备应急生活物资。对矿泉水、饼干、方便面、毯子、毛巾、牙刷等食品、生活用品与相关商店签订应急物资供应合同,如遇突发公共事件,在规定时间将所需应急物资送达。

六、相关制度

1.领导机构职责

2.办事机构职责

3.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岗位职责

4.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5.应急物资保管和领用制度

6.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

7.辖区风险隐患分布图

8.应急队伍组成人员的名单、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9.以上相关制度上墙,应急管理所有工作有记录、有资料,年终汇总、存档。

七、应急宣传和培训

1.向辖区每个企业、学校、家庭编印发放应急知识宣传单,在公共聚集场所和行政办公场所悬挂横幅、开辟宣传专栏、办黑板报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每年定期组织人员走家串户进行1次应急预案等方面应急知识宣讲;

第5篇

一、存在问题

1、个别领导认识不足,缺乏应急救援意识。个别领导的危机意识不强,未能严格落实行政和部门首长负责制,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没有制定预案,地方预案没有形成体系,上下脱节、不对应,企业预案与政府和部门预案不衔接,有的应急处置机构和队伍也比较分散,存在多头指挥、功能单一、缺乏统筹的弊端,应对重、特大事故能力差。

2、预案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单位或部门在应急救援问题上草率应付,责任心不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不规范、不完整或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虽然也制定了一整套事故应急预案,但只是挂在墙上或紧锁柜中,除了制定人知道内容之外,再也无人问津,更没有组织学习,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了“聋子的耳朵”,失去了实际作用。

3、人员配备差,安全投入不足。有的虽然已经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但尚未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虽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但应急救援人员素质低,思想不稳定,作风不过硬,业务不熟悉,或救援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个体防护不足,难以适应应急救援特别是事故抢险救援的需要。

4、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应急能力差。比较普遍的状况就是许多单位的从业人员应急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没有很好的对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宣传、教育和演练,其识灾、防灾和自救能力较差,对预案内容不熟悉,对预案也未检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并且也没有对预案进行及时修改。一旦发生生产事故,连自救能力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要配合专业救援人员共同抗灾。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在一些重特大事故救援中,不但影响了救援效果,而且还扩大和次生了事故。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8月全国发生了25起因企业应急管理水平低、应急人员素质低、应急装备水平低、指挥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导致95人死亡。这25起事故,原本只有41人遇险,但由于上述原因和施救不当,造成54名参加救援人员牺牲。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种问题,必须综合治理、辩证施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普及事故灾难预防救助知识,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编制科普读本、影像资料、典型案例分析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等知识。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要让他们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重庆开县2003年“12・23”井喷事故,由于没有事故预案,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同地方政府衔接,老百姓又不了解事故的危害性,结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2006年3月25日,井喷事故发生在同一地点、两口事故井相距不到10米、时间仅隔了两年多。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故,有了第一次教训,企业已制定并完善了井喷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安监总局和重庆市主要领导、中石油主要领导亲临指导,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经过7天的反复抢险施工,中石油“3・25”天然气井漏事故终于“堵漏压井”成功。4月1日,1万多名疏散的群众开始陆续回家,未造成人员伤亡。这充分说明对预案的宣传非常重要,尤其是化工企业的预案不要关起门来自己搞,还要搞好对外宣传,应该让周边群众知道的一定要公开。

2、强化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应急救援能力。首先要重视对应急管理人员尤其是救援指挥人员的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根据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确定最佳的应急策略,慎密周全,翔实具体,将可预见的危险和漏洞都解决和处理好,使预案更加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这要求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使预案编制者不仅具备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而且掌握预案的制定方法;让救援指挥人员对预案的掌握理解、现场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将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育培训内容,使其切实掌握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应急响应的程序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其次要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训练。应急管理机构经常开展专业救援队伍训练,保证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战斗意志和作风,明确各自的职责,熟悉潜在危险的性质、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领,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提高现场救援应变能力和救援水平。再次要分级分类开展应急培训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应将与本单位相关的应急知识融入新员工的“三级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一旦事故发生,知道谁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应急人员能马上到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要强化对重点、高危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让企业员工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学会自救和互救。

3、应急管理工作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各级政府要依法组织制定和完善各专业性、地方性和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并在规定范围内予以实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救援器械装备的配备,搞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加强日常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事故灾难发生时,依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里组织开展有效救援。生产经营单位也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同时,不能忽视社区应急救援建设,它也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关部门通过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人员统计表明,95%以上幸免于难的人不是靠专业队伍救援出来的,而是靠邻居施救或自救逃生的,由此看出,出现突发事故的第一时间,最能发挥作用的还是社区居民。

4、建立完善预案演练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预案制定的是否可行要靠实践去检验,而实践最好的方法是预案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预案演练可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检验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所以,演练一定要着眼于实战,符合实际,演练一次发现一次,经过演练评估,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预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装置、人员、生产条件等也是如此,随着它们的变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随时重新修订,有的企业经常忽视这一点,制定一次预案便一劳永逸,再也不完善不补充,发现的问题也不修改,久而久之应急预案便成了一堆废纸。许多事故教训也表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落实的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反之就将受到它的惩罚。

第6篇

一、落实一个目标,即公司的安全管理目标“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第一、安全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每年年初董事长与各位副总、各副总与其分管部门车间负责人、各部门车间负责人与班组长、各班组长与一线员工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第二、强化过程控制管理。实施五级安全检查机制、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考核挂钩,确保责任制层层落实;第三、重视技术改造。对危险工艺和关键装置落实安全控制措施,提高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实现装置的本质安全。

二、夯实两个基础,即安全生产的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第一、员工是公司的细胞,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和制造者,通过三级安全培训、年度的安全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各种培训形式,合理引导、培训和营造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每位员工熟悉本岗位必备的安全知识、了解本岗位和周边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全面掌握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置技能;第二、班组是公司最基础的组织,班组长是公司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通过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安全管理知识和专业操作、应急处置技能,利用班前(后)会积极推动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做好一线员工的导师和传帮带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行为,实现班组团队安全。第三、部门车间负责人,作为本部门车间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做好安全督导员的作用,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检查、指导和隐患治理工作,为日常的安全生产创造稳定的安全环境。

三、抓好三项工作,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健全以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让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以及一线员工进一步明确责任、承担指标;第二、本着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原则,采用综合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责任考核、事故追究,黑面问责;第三、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安全培训机制,持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四、实现四个转变,即意识转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行为转变(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控制转变(由事故处理到事故预防的转变)、管理转变(由粗放到精细、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第一、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第二、加强企业间交流,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第三、强化现场的安全监督,加大对隐患项目、未遂事故的处理力度,防患于未然;第四、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从抓基础、抓落实、抓监督、抓整改入手,强化安全管理,扎实营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良好环境。

(王关华)

第7篇

1、始终把值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值班力量不足、制度落实不严、信息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职责明确、定位清晰、运转高效的值班工作体系。

2、督促各级、各类值班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清晰工作流程,配齐必要设备,改善值班条件。加强对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对政府系统值班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4、进一步规范值班信息报告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信息报告员制度。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筛选审核、分析研判和趋势预测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把握能力,及时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5、做好值班和信息报告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准备工作,为县应急平台建设打好基础。

二、切实加强应急防范处置能力建设

6、强化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规范预案修编程序。修订完善《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督促完成全县各级应急预案的修订计划,抓好预案修订、审核、备案等工作,强化对县级专项和部门预案修订的指导,提高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7、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机制。

8、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县关于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做好相关工作。

9、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建立风险隐患、物资装备及应急救援队伍信息数据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10、成立县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完善工作制度,做好专家组协调服务工作,适时组织专家组开展应急管理调研,充分发挥专家组成员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三、切实推进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11、认真做好县应急平台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12、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督促指导各乡镇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应急平台建设,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尽快实现互联互通。

13、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对全县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资源进行统计梳理,建立应急平台数据库。

四、切实做好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4、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集中轮训或业务培训。采取组织参观学习、邀请专家作报告、开设应急管理专项讲座、县直有关部门专业培训等方式,对全县应急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知识培训。

15、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四进”活动。依托新闻媒体、宣传栏、短信等多种媒介,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知识“进万家”活动,推动应急管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整合有关应急宣传资料,编制《县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群众常用手册》。

16、加强与周边县区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对外应急管理交流培训活动。

五、切实推动应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17、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

18、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应急管理重点建设项目论证,理顺相关管理机制,着手开展全县《“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各项应急管理法规政策落实到位。

六、切实强化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监管理念为指导,以《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有效预防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群体性突发事件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及做好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食品药品安全与供给保障为目标,以提升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坚持“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方针,突出组织指挥、应急处置、技术支撑等重点,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在“十二五”期间相应建立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系统、问题分析检测系统、救助系统及物资保障系统,构建“功能全面、反应快速、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依法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县、乡、村三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明确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处置责任制,确保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安全事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迅速、果断、有效的措施,将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以抓好应急预案的整合、应急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强化集中培训、加大基础设施与应急装备建设5个方面入手,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工作体系和科学应对机制,有序、有力、有效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与供给。

3.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总结近年来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食品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应急预案并积极推进企业、学校、行政村、社区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重点督促、指导辖区内相关企业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从抓健全机构、配强队伍入手,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5.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和预案演练。强化队伍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强化预警预防意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组织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干部开展岗位培训,根据预案要求,制定操作规程和岗位规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精心组织,不走过场,注重实效,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6.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预警系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分析检验评估系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处理系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的宏观把握和提前预警,有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处置、应对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件,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的目标。

7.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重点是建立完善农村和社区食品药品监督网络运行机制,通过制度规范、落实报酬等手段,强化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其知识宣传、市场巡查、隐患问题排查、安全信息反馈等功能作用,有效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建设项目

(一)整合修订应急体系,发挥联动协调效应

1.进一步建立完善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针对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各类突发事件形成的原因、演变的过程、以及可利用各类人力、物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有效预案。同时针对时间、行业发展状况、安全形势和经济社会环境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使制订的预案具有时效性,使预案随时能够经得起突发事件的检验,达到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起作用的要求。

2.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对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应急行动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等进行整合衔接,建立食品药品应急物资保障供应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

(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增强应急处置与保障的科学性

1.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按照应急处置工作统一领导和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牵头成立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指挥中心,负责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预案;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和保障体系;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规则;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

2.建立分级负责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响应,乡(镇)政府对应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由事发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突发公共事件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工作,并分级启动相应的预案,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和指挥权限。

3.建立多方协作工作机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主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及时互通信息,通报情况,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有序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工作,形成从纵向到横向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与供给的强大工作合力。

(三)健全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领导责任制

1.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以事发地乡镇党委和政府为主、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

2.建立监测预警工作制度。预防与处置并重,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监测手段,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

3.建立应急工作科学决策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由各方面专业技术专家为主组成县食品药品应急专家组,为全县食品药品应急工作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参与应急处置。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构建准确、及时、快速的信息沟通平台,严格规范信息收集报送、分析研判、报告等工作程序与要求,加强分析评价,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整体协调推进,正确引导舆论和公众行为。

4.建立应急保障工作制度。按照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制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经常性地做好有关应急工作准备,规范急救药品应急调配等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物质、经费。建立调查总结评估制度。及时客观公正地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四)强化宣教培训,着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1.编制《应急操作手册》。强化应急处置系统理论的培训,对食品药品应急体系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监测和预警、应急响应及程序、后期处置等内容进行详细地解读,切实解决对应急处置工作重视不够,对应急处置的认识和系统方法掌握比较肤浅、零乱的具体问题。

2.强化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知识及应急常识宣传。编制图文并茂的应急知识宣传册,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应急管理“进机关、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增强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综合素质,形成全社会防范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预测预警,着力强化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工作

1.加大预测预警力度。坚持关口前移、注重预防,加快构建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综合预警体系,提高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建立健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形成辐射从县到村的全面监测网络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监测计划,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常态监测。

2.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价。建立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制度,密切结合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科学的安全评价方案,争取专项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安全性评价,科学研判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有效发现安全隐患,集中力量广泛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3.加强信息报告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功能作用,强化信息搜集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先兆信息,做到早报告、早预警、早准备、早防范。建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成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送,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做到快速、真实、准确,规范报送要素和渠道。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组织和有关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自律监督及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将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工作重点,建立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从组织领导上保障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力推进。

第9篇

(2019年6月18日)

 

各镇乡、街道的同志们,各企业的朋友们:

首先,祝贺本次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天xx水泥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的有限空间事故演练活动,是深入开展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处理流程,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和实战水平的重要举措。区应局对搞好这次演练活动十分重视,同时通过砺锋水泥公司的精心安排、认真筹备,整个活动组织周密,指挥得当,参演人员熟悉预案,密切配合,使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水泥公司一直以来都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在此,我代表区应急局向筹办这次演练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借此机会,我就加强全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 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是切实履行好政府及企业职责的重要体现。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了以区政府应急办、区应急局为牵头部门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和以xx、xx、xx等骨干企业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加强事故灾害的预测、预报,目前全区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还较为薄弱,应急管理措施、应急培训教育等工作有待继续加强。因此,各镇乡、街道办、各生产经营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建全完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综合处置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应对、有效处置。

(二)大力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各镇乡、街道办、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尽快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急预案管理、评审、备案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综合处置能力。二是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要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征用和紧急配送体系,为应急处置提供物资保障。三是强化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二、扎实抓好近期安全生产工作

(一)全力抓好汛期等重要节点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近期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等会议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区近期雨季情况,各镇(乡)、街道、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汛期等重要节点期间工作及时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强化措施,盯紧重点行业领域,强化应急值守工作,确保“汛期”及重要时段期间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全力抓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深刻吸取其他地区有限空间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结合全区实际,以我区安全生产“一二三”工作法为抓手,务必建立健全企业有限空间“五制度一规程”管理体系,强化“双控体系”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运用,做好有限空间应急救援、安全培训、审批作业常态化工作,深入全面排查治理有限空间场所,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三)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行动”。 各镇(乡)、街道、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继续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双控体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分析工贸行业特点,结合实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排查治理一批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安排部署并参与本次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及时如实报告企业存在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并亲自抓好隐患整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第10篇

[关键词] 高铁 人员培训 对策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速铁路技能人才的能力适应情况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抓好高铁人员培训工作,培养一支符合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当前高铁车站人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铁车站人员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经验缺乏,接管人员岗前培训困难重重

高铁车站接管人员岗前培训对象主要是管理人员、行车人员和客运人员。由于各岗位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且新设备、新技术、新规章的培训内容较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培训目的,任务艰巨。此外,受到人员到位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培训时间较为紧张,培训工作面临更多的实际困难。

1.2 人员缺乏,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按照高铁车站现有的岗位定员情况,存在作业量与人员配备不匹配的问题。以杭深线莆田站客运岗位为例,2011年上半年莆田站日均办理停站作业的动车组63列,日均客发4863人,但车站客运人员配备只有25人,按二班制作业,每个班组12人,分别在客运值班室、售票、综控、检票、出站、站台等客运岗位上岗作业,其中检票、站台、售票等客运岗位需要3~5人,客运在岗人员紧张。因此,在组织高铁车站人员脱产培训或安排送外培训时,抽调人员困难较大,工学矛盾突出。

1.3 实战缺乏,非正常及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

高铁车站行车人员在日常的作业中遇到设备故障进行非正常行车作业的情况比较少,行车人员对非正常行车业务比较生疏,应急处置能力欠缺。尤其是高铁集控站,参与非正常行车作业的人员包括工务、电务部门的应急人员,应急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虽然有关作业人员定期参加了非正常行车业务培训演练,但培训演练仅限于理论学习和模拟实作演练,实战演练比较欠缺。

1.4 资源缺乏,培训师资及培训教材难以适应

在高铁车站业务培训师资方面,路局一级的专兼职教员不多,站段一级的专兼职教员更少,有的站段没有配备专职教员,聘任的兼职教员有的自身业务素质还有待于提高。面对高铁培训任务,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在高铁车站业务培训教材方面,目前各工种的培训教材还比较欠缺,缺少高铁车站应急处置培训、客运综控岗位培训等相应的教材。

2 做好高铁车站接管人员岗前培训工作的主要对策

针对高铁车站接管人员岗前培训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培训工作必须抓早赶前,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并抓好实施。根据高铁车站接管人员岗前培训的实际情况,采取分批组织人员、开展集中理论培训、岗位实践锻炼、送外培训提高和岗前适应性训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2.1 抓早赶前,有针对性地抓好管理人员岗前培训

首先应制定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按计划抓好落实。安排技术业务科室管理人员以及拟进高铁车站的管理人员到客运专线调研学习,了解高铁车站行车设备情况、技术安全管理、行车作业及客运作业情况等。其次,组织管理人员参加高铁新设备新技术理论培训和CTC(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调度集中控制系统)技能操作培训,安排管理人员到客运专线有关车站跟班,进行实践学习。第三,抓好管理人员日常业务学习。在接管高铁车站前,由站段自行安排,组织技术业务科室管理人员学习高铁相关知识及有关规章和作业办法等,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第四,注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情况,安排对比较薄弱的业务知识进行补强培训,安排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和应急处置办法等,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第五,提前介入,参与联调联试工作。安排有关管理人员在高铁车站开始联调联试时即进驻各站, 参与联调联试相关工作。通过提前介入,对新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熟悉车站的站场及设备情况,掌握相关行车设备的操作使用技能。

2.2 注重操作,有实践性地抓好行车人员的岗前培训

高铁车站行车人员岗前培训主要采取理论授课、实作模拟演练、实作跟班学习、补强培训以及参加联调联试、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等培训方式。一是安排行车人员参加高铁行车业务培训班,采取路局办班、站段组织的方式,在本单位举办培训班,解决大批人员送培困难的问题。二是组织行车人员对高铁有关规章及行车文电进行强化培训,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安排补学补考,直到考试合格。三是安排行车人员到高铁车站跟班学习,了解掌握高铁行车办法,掌握CTC技能操作。四是充分利用CTC及微机联锁仿真教学设备,组织实作模拟演练,对于集控站的车站值班员,重点安排学习非常站控模式下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以及常见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置。五是安排行车人员在高铁车站开始联调联试时即进驻各站, 参与联调联试相关工作,熟悉车站的站场及设备情况,掌握相关行车设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六是组织行车人员参加路局统一组织的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提高行车人员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水平、应急处置能力以及车务、工务、电务有关作业人员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

第11篇

为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全培训规定》及公司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制定全年安全培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加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员工不断的灌输安全理念,做好日常的安全培训,使员工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安全。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并积极贯彻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将安全教育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中,加强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教育。

二、培训形式

1、会议形式。主要有:安全知识讲座、安全例会、月度工作会、

事故案例分析会等。

2、张挂形式。主要有:安全宣传条幅、标语、安全宣传栏等。

3、影像形势。主要有:安全教育光碟、安全讲座录象、课件等。

4、现场观摩演示形式。主要有:安全操作方法演示、应急演练及

急救措施等。

三、培训要求

1、公司主要负责人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少于12学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

时,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6学时;

2、新员工、转岗、复工人员三级教育按新培训大纲执行,考试按新编试卷进行考试。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3、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时间按照《广东省特

种作业(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4、班组长每年进行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5、全员安全知识普及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

6、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对相关人员

进行有针对性的临时安全培训;

7、特种作业人员换证随时培训。

8、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参加人员、学时等,按公司要求完成。

四、考核要求

1、培训计划由安全部组织实施,在计划内容基础上,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方案等,报主管领导审批,

由综合办公室备案后,再下达培训通知。

2、培训结束后,安全部根据培被训人员参加培训的态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给予全面考核,考核作为本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考核不合作者将按规定给予处罚或下岗、待岗。

3、安全质量部对每次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将培训情况整理

归档,年底作年度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总结,报公司安全监督备案。

五、培训内容

安全培训教育计划表

时间

主题

方式

教育目的

对象

主培人员

落实情况

备注

全过程

三级安全教育

上课

加强新员工的安全素质

新进厂员工

安全主任等

1月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

宣传

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

全体员工

安全主任

2 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专业知识

上课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全体员工

公司领导、管理人员、安全主任

3月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上课

加强员工的安全操作

车间人员

安全主任

4月

各岗位安全知识教育

会议、宣传

使各岗位人员熟悉其岗位知识

各岗位操作人员

安全主任

5月

公司管理人员安全教育

会议

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带头模范作用

公司管理人员

公司领导、安全主任

6、7月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夏季安全知识教育

讲座、宣传等

使员工了解防火的重要性和如何救火等常识、预防中暑和触电事故

全体员工

消防保卫员、安全主任等

8月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宣传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全体员工

安全主任

9月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上课

确保安全生产

全体员工

安全主任

10月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上课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素质

电工、焊工、司机等

安全主任

11月

劳保用品使用安全教育

宣传、现场指导

确保员工清楚穿戴劳保用品的作用和如何穿戴劳保用品

全体员工

安全主任

第12篇

根据近两年来介人手术病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人、物品、(高值耗材)先进仪器、专业技术、环境、制度及流程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系统识别、评估,对介入手术室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归纳以下几方面:

(1)手术量逐年增多而复杂,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与2007-2009年相比,手术量增加1.5倍,其中危重病人手术增加55例,新开展手术3种、250例,节假日急诊手术平均增加37%.以上手术量增加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护理人员仅增加1人,未达到1张手术台配备2名专业护士标准。

(2)工作量忙闲不均,工作忙时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3)突发事件,介人手术室特点极易发生突发事件,2007~2009年术中心跳骤停6例,失血性休克1例。

(4)并且高值材料多,先进仪器使用增多。

(5)同时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涉及自身的医疗和护理过程尤其关注。

2、护理风险控制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1.1提理风险管理知识及安全知识培训护理管理者组织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各种风险管理组织。科室每月以提问,考核等形式进行一次护理风险测评,为完善介入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再造流程提供依据。

2.1.2专业技术培训按照护理部的要求科室第月组织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对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操作及相关业务知识每月考核1次,成绩季累年计,内容纳入护理部年终考核范畴,对新开展的手术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先由医师向科护士长讲授主要配合内容,护士长制定操作规程后再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在工作中对业务能力差的人员护士长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业务指导,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科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近两年来,我科护士成功配合医院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经股动脉置管腹主动脉带薄网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

2.2规范化管理,提高应急能力及安全手术环境根据介入手术特点,制定各种风险项目的应急预案及防范风险的操作流程,如制定术中大出血及心跳骤停、交叉感染、防导管脱出堵塞,预防坠床,坠车(交换车)等应急预案。

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完善急性脑造影,急性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大出血,心跳骤停等抢救操作流程,建立急救小组,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护理管理者要熟知病区内的高危环节,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危重患者抢救方面制度包括药品、物品、各种仪器性能是否完好等管理者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对手术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如地面潮湿应给予提醒,极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率。

2.3加强重点制度执行落实的管理介入手术室主要护理风险的种类为高值耗材开错封、异物遗留体腔、输错液、用错药、意外事件和医院感染,前4种均与查对制度的执行落实与否密切相关,最后一种与消毒隔离制度执行落实关系密切,因此加强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是化解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非常重要的措施。

2.4重视危重病人手术、新开展手术、大手术及节假日的安全管理如病人为择期手术,责任护士到病房查看病人,评估风险强度,护理安全管理做到四有:有责任护士,有手术护理计划,有安全防范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有完善的手术护理记录,以最大限度在降低此类手术风险,节假日为高危时段,做好应急突发事件准备,合理安排人员在岗,抢救设备、急救物品药品是否充足完好处于应急状态,手术环境、无菌物品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2.5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在介入手术室导致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为x线损伤、血源性疾病感染、化疗药物的侵害等,其中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利器损伤,尤其以针刺伤最多见,为体现以人为本,加强防护工作,规范安全操作流程,化疗、X线损伤和针刺伤害是可以避免的。2007~2009年介人手术室医护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无职业危险因素造成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