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30: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衰病人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 急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99-02
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必须及时给予抢救和护理,以迅速缓解患者病情。笔者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83例急性左心衰临床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现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83例均符合《内科学》(第七版)中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1]。83例患者中男44例,女39例;年龄35~82岁,平均(47.3±11.2)岁。83例患者同时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者23例、有风心病者34例,有高血压者11例,有病毒性心肌炎者4例,有扩张性心肌病者11例。83例患者有明显诱因,其中肺部感染诱发24例,劳累过度诱发11例,情绪激动诱发14例,停用药物诱发13例,输液过快8例,心房纤颤诱发11例,其他感染2例。83例患者均表现有突发性呼吸困难、咳痰、气促、脉速、双肺湿音等症状及体征,患者咳嗽尤以粉红色泡沫样痰多见。
1.2 急救措施
1.2.1 一般急救
使患者保持端坐位或半卧位,且两小腿处于下垂状态,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可在患者背后放一支撑物,以免患者体力负荷过重。对部分精神萎靡、体力不支患者加用护栏,以免患者坠床而发生危险。入院同时立刻给予吸氧治疗,氧气流量以每分钟4~8L为宜。对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患者可给予吗啡、杜冷丁镇静治疗。
1.2.2 抗心衰急救
立刻给予患者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可给予患者西地兰静脉注射,剂量为0.2mg~0.6mg;给予速尿300mg以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同时还可给予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静脉点滴以扩张血管。此外,积极控制患者诱因,纠正患者电解质等平衡失调,纠正患者心律失常,解除患者支气管痉挛及抗感染等。
1.3 护理措施
1.3.1 病情观察
少数患者发病急骤,但大多数患者通常有突发胸闷、发绀、大汗等早期症状,可加强护理巡视、病情观察以早期发现早期给予抢救治疗。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急性左心衰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程度、颈静脉有无充盈、两下肢有无水肿、有无少尿无尿等临床表现。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时了解患者心肌有无缺血、有无心律失常等征兆,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线索。
1.3.2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在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后,应加强对急性左心衰病人的用药护理。如吗啡静脉推注,应在8分钟~10分钟内完成,且不能太频繁应用,每天总次数不超过3次,每次至少间隔15分钟,且用药期间应监测患者血压。同时对伴发肺水肿、颅内出血或有慢性肺疾病患者禁用吗啡治疗。对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患者,则应在含服前进行血压测定,当患者收缩压在90mmHg~100mmHg以下时可停止含服。患者尿量情况对利尿治疗起着重要指导作用[2],应用利尿剂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患者尿量多少,为临床大夫调整利尿剂用量提供依据。给予西地兰治疗中,护理人员测定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变化情况,如用药前患者心率在每分钟60次以下,则不能再继续用药。
1.3.3 饮食护理
做好急性左心衰病人饮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宜少量多餐,晚餐最好八分饱,且禁忌过饱,以防夜间出现心功能不全。饮食中应富含膳食纤维,预防大便干燥,从而避免用力大便所致心脏、胃肠道负荷加重而诱发心脏、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患者忌食高脂高盐及刺激性食物,并应戒烟限酒。
1.3.4 心理护理[3]
急性左心衰病人多数有恐惧心理,故抢救治疗中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诉说,并耐心倾听、细心开导,以缓解其恐惧情绪。同时可通过指导患者深呼吸等帮助患者自我调整情绪。
2 结果
8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上述急救与护理外,患者心衰获得快速纠正,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气促等也明显缓解,无1例出现恶化或死亡。83例患者从急性左心衰救治到症状缓解所用时间为20min~18h,平均(1.2±0.2)h;患者住院时间为5~12d,平均(7.2±1.0)d,且均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100%。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属于心内科急症,其临床抢救主要包括保持正确、给予吸氧镇静等一般急救方法及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急救措施。在抢救过程中,主要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从本研究结果来看,83例患者心衰症状均迅速缓解,且抢救成功率达100%,这充分说明在积极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抢救护理,可迅速缓解患者心衰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1.
【关键词】 急性心衰 院前急救 护理与转运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室排血量显著急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综合症,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采取正确有效的院前救治措施,及时安全转运,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现将救治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2010 年1~12 月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62 例,男40 例,女22 例,年龄25~79 岁,患者家属拨打“120”呼救。发病时间:10~25min,典型症状45 例,不典型症状17 例。其中冠心病29 例,高血压 21 例(并存糖尿病5 例),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1例。诱因:肺部感染27 例,过度劳累16 例,情绪激动10 例,其他9 例。
2 院前急救护理
2.1 呼救指导
接到“120”指令后,立即指导病人或家属自救:指导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平躺或半卧位,如家庭备有硝酸甘油或救心丸立即含服,备有氧气立即给吸氧,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告知医护人员很快赶到,使病人保持心理平静。
2.2 快速反应
出诊医护人员接到呼救3 分钟内出车,5 公里内急救半径救护车必须在13 分钟内赶到现场。
2.3 现场急救
2.3.1 快速病情评估
到达现场根据患者有慢性心衰病史(冠心、高心、肺心病等)。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呼吸急速,端坐,呼吸三凹征,冷汗淋漓,紫绀,或咳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有濒死感;听诊双肺布满湿音或哮鸣音,心尖闻及舒张期奔马率等即可诊断。
2.3.2 吸氧、取正确
立即给患者取端坐位,注意安全防止坠床。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6~8 l/min),湿化瓶内加50%酒精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其破裂、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患者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其体力消耗和减轻心脏负荷。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咳嗽、痰液的性质和量,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
2.3.3 建立静脉通道
到达急救现场后护士立即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管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止痛、扩张血管药物及激素等治疗措施,并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神志变化, 并详细记录,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40gtt/min,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肺负担,使病情加重。
2.3.4 药物治疗[1]
①根据血压及心电图情况,按医嘱使用吗啡3~10 ㎎静脉注射。血压正常的患者,首选静脉缓慢注射小剂量吗啡不仅可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具有舒张小血管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患者气促烦躁、大汗,给予及时用药症状很快得以控制。②速尿20~40 ㎎静脉注射:适用于双肺闻及大量水泡音的患者。速尿具有利尿、静脉扩张的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③用洋地黄0.2~0.4 ㎎缓慢静脉注射,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室率,有利于缓解肺水肿,改善症状。目前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特别适合快速房颤伴心衰患者。④硝酸甘油10 ㎎静脉滴注,于冠心病心衰者早期使用。心衰合并心绞痛时应用硝酸甘可减轻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收缩力。⑤氨茶碱0.25 静脉注射:双肺哮鸣音多者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5 实施预见性抢救护理
急性心衰患者院前救治阶段病情不稳定,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体征及动态变化,做好预见性的护理和抢救准备,特别是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因其多脏器功能退化,易合并多种疾病,如脑、肺、肾功能的衰竭, 增加抢救难度。护士在积极配合抢救的同时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部分老年人左心衰表现不典型,以意识障碍,淡漠甚至昏迷为主要表现,易造成误诊[2]。观察现场抢救前后的用药变化、有无药物中毒指征以及呼吸、心率、血压、心功能指征[3]等,是决定能否转运回医院及实施后续治疗的重要保障。
2.3.6 做好心理护理
因急性左心衰起病急,患者常因严重的呼吸困难而烦躁不安,出现焦虑或恐惧、严重躁动、濒危感。而窒息感和胸部压迫感加重患者恐惧,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机体缺氧状况加重。心理护理的重点首先是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濒危感,以减轻心脏负荷[4]。急救人员应保持镇静,用关切的语言安慰病人及家属,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产生温暖和安全感,利用非语言行为:快速敏捷反应、熟练急救技能使病人产生心理慰籍和信任,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抢救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时,针对其易产生孤独感心理,应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消除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
3 安全转运
3.1 转运指征
病情稍稳定后方可转送。尽管现场的人力、物力有限,医护人员对病情要有正确的估计,选择适当时机转运,避免顾此失彼,病情稳定时应及时转运回院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3.2 规避转运风险
转运前必须让病人或家属在转运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护人员应将转运的风险告知家属,履行转运手续方能转运。注意搬运及转运时的安全: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①目前我国8 层以下的楼房没有配备电梯,旧式建筑物楼梯狭小,担架长等因数增加了将病人从高楼层经楼梯搬运下楼的困难和危险,如果医务人员参与搬运因体力不支会造成和患者一起跌落的危险,这是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②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应给患者取安全卧位系上安全带,妥善固定担架车避免滑动和摇晃,拉上窗帘使光线柔和,减少刺激,告知司机开车尽量减少震动和颠簸。
3.3 途中监护
途中加强监护,维持治疗的氧管、输液管、监护仪导线的畅通,观察并记录尿量,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利尿药是治疗的三大基石之一[5]。尿量的多少可为医生应用利尿药的剂量提供依据。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做好预见性抢救的准备,如途中患者出现猝死,应立即停车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
3.4 病情交接
患者转送至医院后应与接诊科室详细交待院前抢救、病情及用药情况,交接双方签字。
4 结果
结果:本组62 例病人,59 例能在 25~60min内安全转送至医院做进一救治,并全部抢救成功。3 例75~79 岁独居老年患者因发病时间过长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96.2%。
5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要迅速反应、正确诊断,准确实施抢救护理,合理用药,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心电监护,遵循安全转运流程是防止纠纷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宋淑华,霍光,范珍川,沈恒光.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8):55-57.
[2] 李靖慧,刘佩璇.老年急性左心衰救护39 例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1):74.
[3] 陈其凰,张玉霞,蒙钟宁.50 例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76-1577.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心力衰竭 预防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精河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区,以汉族居多,其次为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这四年半共收治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力衰竭 ,其中收治28例为维吾尔族,平均年龄为24岁,哈族为17例,平均年龄为29岁,12例为蒙古族,平均年龄为27岁,8例为汉族,平均年龄为31岁,2例为回族,平均年龄为24岁。其中初产妇为54例,经产妇为13例,心衰病程最长为19天,最短为3天。
我院收治的这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患者,文化水平初中以下32例,高中13例,大专以上22例;家庭经济人均月收入≤300元 30例,人均月收入>300元25例;家庭月收入>2000元的12例;未参加正规孕检者51例,参加了正规孕检者16例;产前发生心衰33例,产时发生心衰30例,产后发生心衰4例(4例病人为乡村医院转入我院)。
1.2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力衰病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急性左心衰征候群,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这67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处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的产科处理视病情而决定分娩方式。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病例入院后均在心电监护下予以积极治疗后,其中有18例病人宫颈评分良好,胎儿大小与产道、产力均无异常,进入第二产程后行会阴侧切术助娩,余4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1例顽固性心衰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
根据以上各种表现,67例妊娠合并心衰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①硫酸镁解痉治疗为基础,解除小动脉痉挛,纠正“低排高阻”。②减低心脏负荷,应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及利尿剂,纠正心衰。③抗感染支持治疗。④心衰控制后适时终止妊娠。
2 结果
2.1临床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并发心律衰竭之前常有干咳,夜间明显,常被误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延误诊疗时机,因病情进展并发心衰后均于休息状态下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不能平卧或端坐呼吸;血压140~210/100~140mmHg;呼吸28~38次/分;心率大120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Ⅱ~Ⅲ收缩期杂音;一侧或双侧肺底可闻及湿啰音;水肿(++~+++);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心电图均存在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改变,左室肥大,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
少数民族、汉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比较
2.2预后:在密切心电监护及严密治疗措施下,24小时内病人心衰控制56例,占83.5%,产后48-72小时内心衰控制21例,占31.3%。67例病人均在产后7~15天全部出院。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即往无心脏病症状及体征,而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者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周围小动脉阻力增加,水、钠潴留及血粘度增加等因素所诱发的急性心功能衰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尚未明确,但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饮食习惯(少数民族喜好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发病率较高)。②遗传因素(汉族以遗传因素多见)。③肥胖体型(以少数民族多见)。④摄入热能量过高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竭机理较为复杂,可由高血压、水钠潴留、妊娠低蛋白血症等引起。其诱发因素为:①不适当扩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过量补液利少弊多,不适当补液过快、过多可引起左室舒张期末压力上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进一步下降,导致左心衰、肺水肿。②感染: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左心功能低下,如合并感染易发生心衰。③肾功能损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肾小球血管痉挛,肾小球损伤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通透性增加,诱发心衰。④贫血:妊娠期氧耗量增加,贫血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荷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产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衰症状,本组有4例发生产后心衰,故产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及心律情况,严格控制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产妇充分的休息,避免刺激。控制液体量和输液速度,预防感染,纠正贫血,预防和控制心衰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老年人 心力衰竭 临床护理 出院指导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102例老年心衰患者实施责任护士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对延长患者生命、保证治疗、降低再住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60~93岁,平均68.1±6.2岁。心衰(nyha分级):ⅱ度和iii度心衰78例,占76%;心衰病程4个月~15年,平均6.2±5.2年;住院次数:1次30例,2次26例,3次以上46例;主要病因:单一疾病致心衰者11例,合并2种疾病以上91例;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8例;冠心病33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46例。临床表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水肿、纳差等。
2 个性化护理实施方法
2.1基础护理
2.1.1休息与活动 患者入院后,医师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给患者评估心衰程度。i度心衰患者,在室内外活动,日常生活起居自行解决,但动作幅度要缓慢,避免弯腰动作;ⅱ度心衰患者,严格卧床休息,日常起居要责任护士协助;iii度心衰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执行24小时心电监护,使用一次性吸氧管及湿化液给予间断吸氧。心衰患者除了正常的休息外,下午还要增加数小时卧床。ⅱ度、iii度心衰患者病情允许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2.1.2症状护理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心衰患者常见的症状,责任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1.3评估心律、心率的变化。
2.1.4评估神经精神症状。
2.2饮食护理 采取低盐(钠)饮食。日常饮食以低热量、清淡易消化为主,并摄入充足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少量多餐;进食不宜太快,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2.3用药的护理
2.3.1输液 老年心衰患者输液,不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还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心衰患者输液速度要控制在20滴/min以内。
2.3.2洋地黄类药物 老年患者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慎重,剂量要小。
2.3.3利尿剂 利尿剂一般清晨给予。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此外还要注意监测血压和脉搏,抽血查电解质,以及时发现异常。
2.3.4血管扩张剂 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慎防不良反应。
2.4控制感染 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要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
2.5情绪护理 护士要多从感情上帮助心衰患者;心衰患者自己也要建立平和乐观的心境。此外,护士应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3 出院指导
3.1做好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要与家属有效沟通,指导其对患者多关心体贴,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2];同时,也指导患者本身保持良好的平和心态。
3.2避免诱因 心衰患者的居室在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患者无论何种感染,早期均需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心衰患者要保持情绪平稳,不要过度操劳,在饮食上注意清洁卫生,每餐进食七分饱。
3.3合理饮食 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心衰患者手册》详细指导,使患者认识到饮食与疾病转归的重要关系,做好饮食护导。
3.4合理用药 严格按医嘱用药。责任护士要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的掌握程度,还要教会心衰患者自我监测,以便及时发现。
3.5皮肤护理 心衰患者常被迫采取右侧卧位,所以应加强右侧骨隆突处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家属要定时为患者按摩、翻身,护理动作轻柔,防止皮肤擦伤,对水肿患者的皮肤更应加强护理。
3.6监测 出院后,心衰患者要定期到门诊监测心功能、体重及水肿情况,并将结果报告医生,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调整用药量。此外,心衰患者的家属还要注意,如病人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症状或急性肺水肿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4 结果
实施心衰患者个体化护理,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对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效果。个性化护理模式与临床路径的循证护理相接轨,也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所在,应该推广到其他慢性病种。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01-02
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小儿重症肺炎是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及,出现其他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发生生命体征危象[1]。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儿科急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疗效差、病死率高,尽管给予强化抗感染、吸氧、扩血管、强心、利尿等治疗,但患儿的病死率仍较高[2]。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治疗效果,提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96例,均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和治疗指南[3]的诊断标准;心衰诊断标准:心脏超声检查射血分数(EF)100 pg/mL[4]。将9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个月~4岁;对照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个月~4岁。二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二组患儿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24小时抽取动脉血2 mL测定血气分析和静脉血2~3 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NP水平。对照组只给予抗感染、吸氧、利尿和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美国伟康BiPAP vision呼吸机,通过面罩与患儿连接,模式为S/T,初设呼吸机参数:选用吸气末气道正压(IPAP)1.27~1.47 kPa,呼吸末气道正压(EPAP)0.29~0.49 kPa,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吸氧浓度为40%~50%。治疗期间观察二组患儿的主观反应、呼吸困难缓解程度,对二组患儿入院时、治疗24 h后PaO2及BNP的变化进行比较。
1.3 护理措施
1.3.1 舒适护理
应用无创通气后,应加强巡视,建立有效沟通方式,正确判断患者眼神、表情及手势所要表达的含义更重要。满足他们治疗过程中的生理需要,如更换、咳痰、饮水、排便等。根据患者需要,在治疗中,保证接受治疗中的舒适感觉,患者治疗时可取半卧位、坐位,可防止呕吐和误吸,但要头、颈在同一平面上,头微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1.3.2 营养护理
无创通气的患者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饮食的喜爱,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钾,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是避免呼吸机依赖和撤机困难的能量保障。
1.3.3 鼻面罩护理
给患者上机治疗时不要马上固定面罩,先用手扶着面罩对着患者,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待患者可以接受后才可以带上。固定时避免压着眼睛和耳廓,避免过紧过松,过松易造成漏气,过紧影响面部血液循环。为防止鼻梁、鼻翼两侧皮肤受损,可在该处垫上适量棉球可保护。
1.3.4 健康教育
护士要做到主动与病人沟通,并要掌握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病人沟通的技巧,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细心观察分析病人的眼神、表情及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同时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要向患者讲述停止使用呼吸机的方法,以便咳嗽、吐痰或呕吐时能够紧急处理。上机后轻度的压迫感是常见的,如果压迫感明显、气憋、漏气或有其他不适,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另外,护士可帮助病人学习一些有关疾病和治疗的知识,指导病人有规律地放松呼吸,在治疗过程中,可间歇使用呼吸机,让病人精神放松,提高病人适应能力。
1.3.5生命体征检测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出入量及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黏膜紫绀情况,定时检测血气分析,观察是否存在酸碱失衡,缺氧是否改善,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加用碱性药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的工作参数,直至能维持满意的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为止,并详细记录。注意自主呼吸频率、幅度、节律和呼吸机是否同步,如通气不足或痰液堵塞,应及时清除痰液或增加通气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二组治疗前PaO2和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二组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见表1。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目前仍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多数患儿是死于各种肺炎并发症[5]。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形成肺泡萎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形成难治性低氧血症。一般给氧不能纠正,易出现中毒症状和一系列并发症,病情凶险,严重影响预后,采取快速有效方法纠正缺氧是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6]。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治疗难度大,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治疗上除给于敏感的抗生素外,还要积极纠正心衰,以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于心衰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和BNP等,但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近年来,NPPV应用于心衰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NPPV是指通过鼻(面)罩与患者连接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方便,更符合人体生理状况。NPPV能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对呼吸困难重、氧缺乏严重、呼吸肌疲劳尤其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表明,治疗组PaO2和BNP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说明NPPV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能迅速改善心功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心衰病程,是抢救急性心衰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之,NPPV是一种无创的辅助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8],能缩短住院,又降低费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操作,严密观测。NPPV的应用著减少呼吸衰竭患儿的插管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儿吸入氧气的浓度恒定性,临床操作简单和护理简便,既方便又安全,依从性强,可作为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常规氧疗措施之一。同时,我们体会到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有赖于病人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及医护人员的熟练的技术操作,也有赖于护士的自身素质和观察能力,以及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病人的舒适感和耐受性,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M].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
[2] 翟丽云,段永伟.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3(9):25-26.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病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上)[J].中华儿科杂志,2006,29(10):651-655.
[4]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2-176.
[5] 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0-291.
[6] 周慧敏,靳燕霞,张培霞.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应用CPAP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9-50.
【关键词】心力衰竭 顽固性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10-02
1 临床资料分析
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又称心功不全可按发展过程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
1.1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呈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
1.2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主要体征是肺底湿性罗音或全肺湿性罗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与交替脉,肝肿大,肝颈回流阳性,X线检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为主。实验室检查则左心衰竭有臂舌时间延长,飘浮导管测定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右心衰竭有臂肺时间延长、静脉压明显增高。
1.3 全心衰竭:左心衰的表现和右心衰的表现、体症都同时存在,因有右心衰竭,右心排血量减少,肺淤血的表现减轻。
病因分为:
1.3.1 心排血量不足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脏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排血,以致组织代谢供应不足
1.3.2 高排血量型心力衰竭: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输出量降低,单位时间内不能泵出足够量的血液以适应全。
1.3.3 充血型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增多,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见病因:
心脏负荷长期加重:如各种心瓣膜病造成的心脏负荷过大,高血压、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静脉回流受阻,各器官组织常有充血现象,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见引起的原因有:
1.3.3.1 运动量过大和不当,特别是长期休闲的犬,突然剧烈运动等。心功能发生改变,心脏虽然有适当的静脉血回流,但排出的血量(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
1.3.3.2 急性加重患者可找到诱发因素,例如感染、心律失常、体力活动或情绪紧张、妊娠或分娩、输血和输液、钠盐摄入过多,以及对心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应用不当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1.4 泵衰竭型心力衰竭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输出血量降低,单位时间内不能泵出足够量的血液以适应全身组织代谢,往往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
2 治疗
2.1 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2 吸氧 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给以面罩用麻醉机加压给氧。
2.3 吗啡 5 ~ 10mg 静脉缓注。
2.4 快速利尿 呋塞米 20 ~ 40mg 静注,于 2 分钟内推完, 4 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2.5 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
2.6 洋地黄类药物用毛花甙丙静脉给药,最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首剂可给 0.4 ~ 0.8mg , 2 小时后可酌情再给 0.2 ~ 0.4mg 。
2.7 氨茶碱 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可起辅助作用。
2.8 其他应用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在情况紧迫,其他治疗措施尚未奏效时,也能对缓解病情有一定的作用。
3 护理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3.1 气急明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3.2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肌肉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3.3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3.4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3.5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治疗。
3.6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3.7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3.8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通知医生抢救。
防止正常情况下发生心力衰竭:
3.8.1 剧烈运动。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即使在安静或一般活动情况下,也不能将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这对心 力衰竭的心脏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轻者能 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重者可导致死亡。
3.8.2 精神刺激。忿怒、郁闷或过度的欢喜,会使神经系统发生变化,而出现应急性左心衰竭。
4 讨论
顽固性心衰基础病因不同,治疗方案略有不同,心力衰竭主要是心室充盈和排空受累,所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心脏的充盈和排空,因此临床上常用洋地黄、利尿剂作基础用药,但对顽固性心衰应用静脉点滴血管扩张剂就显得更为重要,不同的血管扩张剂作用于不同的部位而发生血液动力学效应,有的血管扩张剂只扩静脉、有的只扩张动脉血管,所以出现的疗效也就不同,所以不同病因选用的血管扩张剂也不同。
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指导:
4.1 加强强健康教育病情反复者往往情绪不稳,心衰患者因病程长 ,病情复发再入院内心比较痛苦精神欠佳,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 ,作为一名台格的护士必顽具有熟练的技术.献身于护理事业的精神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应针对不同性格予以亲切语言安慰、指导患者 ,应予同情在其情绪低落时要理解患者, 要及时给予耐心劝导和鼓励。指导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给于听音乐,分散注意力,学会肌肉放松术 用鼻深呼吸
4.2 帮助患者获取社会及家庭支持心力衰竭的疗效除了与患者的合作程度 ,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有焦虑情绪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通过护理使患者心衰改善有很大的关系外 ,还与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有很大关系 ,多加安慰解释和开导 ,能减少患者对心衰的理解,同时也能稳定家属情绪 ,使患者得到家庭支持,使患者增强了治病信心。
4.3 动员家属一起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护理事业中提高心理素质很重要,护士有义务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应考虑到降低危害,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
4.4 注意屎量因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一般情况尿量较多.应用硝普钠后。一定要清楚记录24小时尿垡,及时向经治医生汇报,注意下肢水肿情况,顽固性心衰的患着下肢高度水肿,应用硝普钠后.一定要注意职下且专水肿程度是否减轻,减轻的程度及速度都应记录、以便于医生及时调整药量。
4.5 注意观察一般状态下顽固性心衰的患者精神都较萎靡,情绪低落,应用硝普钠后。观察其精神、情绪是否有变化有些判断病情变化
4.6 用药注意事项首先在静滴硝普钠时先不加硝普钠,静脉穿刺操作完毕后,严格控制所需要的滴速、静滴硝普钠开始后,应每隔5分钟-则血 压1次,观察生命体征,半小时后,血压稳定于允许范围后,再半小时观察血压,并及时与经冶医生沟通,在静摘过程中严密观察滴速度日患者及穿刺点移动时都会造成滴速的改变,应重新调整3讨论硝普钠是一种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对动静脉都有舒张作用的药物。当小 动脉舒张时,使心脏后负衙减轻使心室射血阻力减少减少主动弥及二尖瓣返流;小静脉扩张时,健回心一血量碱少、碱少心脏前负荷、增 加每搏输出量,可减轻肺淤血,因此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但当动静脉极度扩张时,可使动脉血压下降导致重要脏器血液灌不足,就出现脏器衰竭乃至休克,因此临床护理时一定要注意硝普钠的药吐、滴数, 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免发生低血压、休克及死亡等。
4.7 加强各方面的护理。
4.7.1 心衰患者病情较重,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随时会发生生命危险,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重要,有心律失常者给予心电监护、体温、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同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咳嗽、咳痰及大小便情况,通过护理的观察,以提供诊治依据,严格交接班制度,对患者的诊断、护理、特处用药的应用情况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限制补液良及补液速度,因输液过量过速都会增加心脏负担。
4.7.2 合理安排患者休息,可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窝床病人,要协助病人做肢体锻炼,给予定期翻身,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褥疮、便秘、食欲不正等,病情有所好转时,要鼓励患者做自主活动,随着病情好转,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进行适量的活动。
4.7.3 合理安排饮食,每日以低热量饮食,高维生素饮食,为减轻心脏负荷,心衰病人应限制纳盐摄入,以减轻水肿。
4.7.4 加强呼吸困难的护理,因心衰的加重,常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要给予吸氧,必要时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和机械通气。
4.7.5 加强水肿的护理,要定时给病人翻身,防皮肤破溃感染等。
4.7.6 加强口腔护理,呼吸困难的病人,呈张口呼吸,易发生口干、口臭等。
4.7.7 正确指导病人按时服药。
参考文献
[1]内科护理学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李改焕主编 53.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是指危重病人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做出初步的诊断、处理致命的伤情或症状,并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快速而有效的治疗。院前急救对挽救病人的生命、降低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及保障院内后确定性治疗方面互关重要。
我院2007年至2010年6月共接诊30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出车前的准备
良好的准备是急救单元快速出动先决条件,院前急救最关键的是时间效率,接到呼救电话时必须详细记录接电话的时间地点、电话号码及患者主要病情。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迅速出诊。急救车的急救药物,器械按要求配置,保证急救器械完好率达100%。
2现场病情评估及处理
2.1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病人意识是否清楚、气道是否通畅,呼吸是否存在,心跳是否停止,瞳孔是否正常,体表有无伤口,四肢有无骨折。首先去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地因素如搬开压在病人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及时清除病人口鼻腔血块、呕吐物等其他异物,保持气道通畅,昏迷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缺氧者给予高流量吸氧。
2.2对并发心搏骤停的病人应迅速在现场施行心肺复苏术,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急救药物并与相关医院联系,求得援助,一方面尽快送往能作决定性处置的医院。
3处理活动性出血
3.1加压加扎止血带,在损伤部位上下10厘米用敷料绷带加压包扎,并将患肢抬高,此方法最安全有效。
3.2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其它止血方法无效的四肢严重创伤、上止血带不宜过紧过久,每小时放松一次直到伤口稍有渗血再结扎,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应垫以布料或扎在衣服外面,上臂中段不能扎止血带,以免损伤绕神经引起爪手。
4固定与搬运
搬运时注意患者,以免加重伤情,一般病人均采取仰卧位,颅脑损伤,颌面部损伤侧卧头偏向一侧,胸部损伤应采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腹部损伤膝下垫软枕,使腹壁松弛,休克患者采用中凹位,心衰病人取半卧位、下肢下垂,有骨折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患者可选用绷带夹板等制动,颈椎损伤保持头部与躯干成直线的位置,用沙袋或毛巾塞于病人的双侧颈部,胸腰椎背柱骨折病人,仰卧于硬板车车上,腰下垫10公分高的小垫,禁止屈身或坐起。担架放置稳妥,避免转运途中剧烈颠簸加重患者的损伤。
5途中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转运前先与医院取得联系,做好病床及医师的准备,并做好病情估计及解释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各种管道通畅,及有效地药物治疗。
6重视心理护理
为重病人普遍有一种恐惧心理,护士要正确对待病人及家属的要求、态度和蔼可亲,及时提供抢救信息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7重视护理文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61-01
1 病 例
患者,23岁,孕39周G1P0,2013年3约18日晚22时,产程发动入院。因胎儿过大,行剖腹产术,顺产一男活婴。回病房后给头孢曲松钠皮试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500μg/mol的皮试液,约20秒左右患者突感呼吸费力,心慌,急通知医生。立即给肾上腺素1单位,地塞米松20毫克,异丙嗪30毫克静推。患者表现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很快心率175次/分,血压测不到。5分钟左右呼吸暂停,立即给与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多巴胺升压药等对症处置,同时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经过1个多时左右患者有呛咳反射,3个小时后,意识模糊,测血压70/45Hg,心率143次/分。期间给与B型血2单位,胃黏膜保护用药等支持治疗。次日6:00点血压110/70Hg,心率115次/分,呼吸平稳。各项指标逐渐趋向平稳。
2 讨 论
2.1 这例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既往使用过头孢菌素类药,无青霉素过敏史,家族中无头孢菌素类药过敏史,无明确的遗传倾向,过敏的原因可能是与机体近期处于一种致敏状态,免疫稳态失衡,免疫防疫过强有关。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其临床表现也不会相同。有的表现出现的缓慢,有的接触后迅速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患者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为突然沉闷或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或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患者就是速发型的,能够成功救治,是及时发现、时用药,各种跟进治疗得当,患者年轻机体恢复能力强。
2.2 头孢曲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偶有皮疹,瘙痒,发热,支气管痉挛和血清病等过敏反应(2.77%)。本文这例患者均在用药20秒左右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发作速度之快,病情之严重,实属少见。其临床表现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皮肤瘙痒,或伴支气管痉挛性哮喘,随后血压下降,循环衰竭,来势凶猛,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抢救成功后一般不留组织器官损伤。过敏性休克一般都猝然发生,要求接诊医生快接诊、快诊断、快处置。及早发现过敏性休克,争分夺秒,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按预案抢救,积极处理并发症,在抢救过程中,及时使用肾上腺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肾上腺素(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病人禁用,老年人慎用),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的兴奋作用,α受体兴奋可使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β受体兴奋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β2受体兴奋还可舒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组胺等过敏反应物质的释放,尤其适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鉴于使用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日益增加的情况,有专家建议用此药前须做皮试。我院在使用这类药时,对有青霉素过敏史或首次使用头孢曲松钠的患者进行皮试,从而使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2.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急救意识。在执行各种处理时,均需要做好查对工作,尤其是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严密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急救操作技巧,熟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要具备果断的判断能力及应急能力,一旦发现过敏反应即使医生未到场,应争分夺秒,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生命。还保证各种急救设备的完好,急救药品的齐全,人员力量够用,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罗太松,贾义和,等.青霉素过敏3例抢救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2007(1):57-5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55-02
众所周知,对危急重病人的抢救能否获得成功,护理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病情重笃,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急的病人在各种疾病中均可见到。其特点是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中医认为病情严重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甚至出现亡阴亡阳,阴阳离绝的危候。由于危急病人病情瞬息万变,故在抢救工作中必须分秒必争、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精心治疗,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由于对病人的治疗工作量90%以上是通过护理人员来完成的。所以我院根据中西医的特点,针对危急重病人的护理特点,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广泛的培训活动,现介绍如下:
1 对常见危急重症情况的认识
常见危急重症在各系统的表现不同。一般情况:高热,脱水;神经系统:昏迷,惊厥,呼吸肌瘫痪,脑血管意外,持续性癫痫及脑实质的严重疾病;呼吸系统:大咯血,喉头水肿,气管异物,急性肺栓塞,呼吸衰竭;循环系统: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跳呼吸骤停,高血压危象;消化系统:急腹症,急性大出血,肝性昏迷;泌尿生殖系统:尿血,急性尿潴留,肾功能衰竭,宫外孕破裂;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急性中毒;其他:药物过敏,中暑,电击,烧伤及创伤。
2 对常见危重证候的观察
2.1 神志
危重病人如出现昏迷,抽搐,谵语,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抓空摸床,反射逐渐消失,大小便失禁,为濒死征象。
2.2 体温
体温由高而低,全身汗出如油,四肢末梢逐渐变冷,常为濒死征象,中医称为阴阳离绝。
2.3 脉搏
脉微而数:成人超过130次/min,小儿超过160次/min。见于循环血压下降,心排血量下降等。中医认为是正气衰微、脉道不充或阴血不足之证。脉似隐似现,似有似无,常见于休克,此时伴有烦躁,神情呆滞,面色苍白,肢冷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
脉微细欲绝:收缩压常在7.5 kPa以下,舒张压测不到,多为濒危征象。
血压及脉压差:收缩压下降,如收缩压降至10.7 kPa以下,应考虑休克,晚期收缩压、舒张压测不到。血压突然升高,伴剧烈头痛、恶心、气喘、呕吐、视力模糊、甚至昏迷、抽搐、气喘、心悸,以致出现肺水肿为“高血压危象”。
2.4 呼吸
周围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出现三凹征,频率浅快而有节律,伴咳嗽咯痰。中枢性呼吸困难:多为卧位,呼气、吸气困难或见周期性呼吸(潮式呼吸,叹气样呼吸和抽泣样呼吸)常不伴咳嗽咯痰。濒死病人的呼吸:呼吸浅表或深长,时断时续。如潮式呼吸,用口呼吸时下颌张开。
2.5 舌象
舌质:舌苍白,为气血大伤或严重失血后血红蛋白减少,或舌组织水肿致微循环障碍所致。舌红绛:多为热入营血,见于败血症及重症感染。蓝舌:主危重疫疠,为气血俱亏重症。可见于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或严重缺氧和窒息时。舌颤抖:多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舌苔:黑苔由白而灰,由灰而黑多为重症,见于高热脱水,毒素刺激,胃肠功能紊乱。无苔:舌苔突退或完全消失,亦为危重症侯。舌象的辨病:绿脓杆菌所致的败血症,以光剥苔较多,链球菌、金黄色葡萄菌性败血症多为黄苔,癌症病人晚期出现舌光亮而无苔,可见浅表溃疡。
2.6 体液失调
脱水:症见口渴、口干唇燥,尿少,眼窝下陷,皮肤弹性减弱,严重时烦躁不安,体温上升,血压下降,甚至昏迷。低血钠:神志淡漠,极度疲乏无力,纳呆,恶心呕吐,肌肉抽搐,重者血压下降,休克。缺水、缺钠:以上两种症状兼有,见于严重呕吐、腹泻、腹膜炎、烧伤等。低血钾:见精神萎靡,疲乏,四肢无力,肌腱反射下降,肠麻痹,呼吸肌麻痹。常见于手术后长期禁食,严重腹泻,呕吐,胃肠减压病人。输液不当所致水肿,常因输液过快所致。病人突感呼吸困难,胸前压迫感和疼痛,烦躁不安,阵发性咳嗽,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有湿音。
3 危重病人的护理
3.1 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术
如遇到病人病情突然恶化,除嘱家属或其他人找医生外,护士应当机立断,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吸痰、给氧、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压等抢救,切不可放下病人,去找医生而错过抢救时机。
3.2 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
针对病情,医护密切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西医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组织落实,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一环。迅速将病人置于去枕平卧位,以利于脑部供血。给予氧气吸入,注意保暖,尽量不搬动病人,若必须搬动,动作要轻。
立即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以利输液和给药。若周围静脉萎陷,穿刺困难,可考虑行锁骨下或锁骨上静脉穿刺,必要时做静脉切开。严密观察病人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神志、面色、四肢温度变化等情况。留置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协助医生迅速建立中心静脉压监测,做好血气分析。护士应准确记录补液的种类和入液量。要定时给病人翻身,以防褥疮的发生。积极预防并发症,防止感染。
3.3 保持各种导管的通畅
危重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身上往往有数条管子,如氧气管、胃管、气管切开套管,胸腔闭式引流及导尿管等。这些管道都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稍不注意就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造成抢救的失败,故需认真观察,精心护理,保证各种管道的畅通。
3.4 警惕病情反复
有些危重病人经过积极抢救后病情暂时好转,此时绝不可麻痹大意。如有机磷中毒病人易复发而猝死。安眠药中毒亦极易复发。心肌梗死病人好转后因活动又可突然恶化,心衰病人可在大小便后心跳突然停止,故应警惕,防止复发。
3.5 饮食注意事项
给予病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病人抵抗力。
4 准备好急救药材
包括几方面:①除准备好常用西药抢救药品外,还应备好中药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室丹、速效救心丸、心宝、止痉散、云南白药、人参注射液等。②急救用品则根据本院具体条件配备。
【关键词】中医急症;~中西医结合;~中医急症现代化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emergencymedicineinTCMshouldadoptone''''sgoodpointandavoidone''''sshortcomingsandtothinkhighlyofthecombinationofTCMwithWesternmedicine.Themeasurementshouldincludethecombinationofdifferentialdiagnosisofdiseasesanddifferentiationofsymptomsandsignsindiagnosis,thecombinationofTCMwithWesternMedicineintreatment,thechangeinformofdosageandrouteofadministration,thedifferentiationofsymptomsandsignsinwesternmedicine,theintegrationofformevidencebasedmedicinewiththeemergencymedicineinTCM.Onlyinthisway,itcanacceleratethespeedofModernizationofTCMinemergencymedicine.
Keywords:EmergencymedicineinTCM;~CombinationofTCMwithwesternmedicine;~ModernizationofTCMinemergencymedicine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治疗急症面临着强大现代化西医的挑战,中西医优势的竞争决定了中医急症事业的兴亡。中医急症的发展应当采用“扬长避短”的态度,发扬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克服劣势,使传统中医学的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如何发展现代化中医急症研究,如何振兴中医急症事业,成为当今急需思考的问题。
1挖掘潜力,发扬优势
~中医急症的发展应当始终以中医学为“平台”,而不是以西医学为发展“平台”和发展目标。如何发扬中医急症的优势呢?
1.1继承中医固有的诊疗技术并不断发展中医古籍中,散存着许多简、便、效、廉的临床推广应用急诊诊疗方法,有的方法独特,临床意义极高。《伤寒论》中广涉急症学内容,从体温、脉象、呼吸、神志改变、小便、胃气等方面阐明了危重症的指征;创立了急症救治原则,伍用针灸、给药等。明、清时期温病学家治疗高热、神昏、抽搐等急症,总结出一套宣透、清气、透营、凉血、化痰、通络、开窍、救脱等急救治则,创拟之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养阴增液汤等仍为当今很有效的方药;并提出世界上最早的治疗急性热病保津存液法则。此外,中医使用急救器械历史悠久,汉末张仲景曾运用灌肠法,并施用人工呼吸术;唐代孙思邈曾用导尿术。这些都是中医的优势,我们要继承其深厚的理论思维和丰富的治疗手段,删除其不合理的部分,使其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在与现代医学急症学有机结合中,积极找到与现代急危重症的切入点,不断充实中医急症的内容。
1.2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但不排斥西医
中医急症首先必须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中医相对于西医的独特优势之处在于以中医理论指导的诊疗思路来诊治疾病。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传统特色,其不仅体现在诊断用药方面,还体现在其它疗法以及急症的护理中,如辨证取穴、辨证施护等,这些都是提高急症疗效的保证。中医学的整体观,体现在临床上就是对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的综合病变以及功能性和原因不明的病证的诊疗优势。另外,中医急症的优势还在于“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其一是未病先防,即抓住某些急症出现的一些先兆,采取一定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危险;其二是急症变化迅速,要重视既病防变,不应等出现了病变才去治疗,而应在未出现之前即预防,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截断疾病的发展,提高抢救成功率。
当然坚持中医特色不等于拒绝西医。传统中医应主张“拿来主义”,而不只是强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西医格格不入。中西结合的中医要求中医学西医,其目的是把现代西医行之有效的先进科学技术,“洋为中用”,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不足,并在临床上源于传统又超出传统,按“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科研的现代中医[1]。
1.3发展中药、民间单、验方,开展中医综合治疗提高疗效中药的潜力是中医急症事业的最大优势。这首先反映在自然动植物矿物之多而中医临床只使用其极少的一部分;其次这些动植矿物很可能具备西医合成药物的所有功能。如唐松草的抑菌效力是黄连的40倍,可与抗菌类药物媲美;万年青强心作用比洋地黄大几倍,而洋地黄本就来源于自然植物。另外民间单方、验方、民族医学治疗急症也有待挖掘、整理成为我们治疗急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另外,中医的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放血退热、推拿止痛、拔罐、刮痧、煎水擦浴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治疗急症为了使药物尽快直达病所,除口服汤剂外,可用中药保留灌肠、直肠高位滴注、中药滴鼻、中药针剂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雾化吸入、穴位注射等多种给药方法。综合应用这些疗法,取其所长,互为补充,则可显示迅速而稳定的疗效,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方法上的优势。
2发展现代化中医急症,避免劣势
~中医急症劣势在于:从理论方面,缺乏对急症辨证论治体系的创新。从技术方面,缺乏病理、生化、物理诊断导致诊断不明确且重复性差;缺乏反映具有中医特色的应急先进手段;缺乏具有中医治法专效特色的新制剂、剂型等等。从学术方面,不科学、不规范、不统一,无统计学、缺乏合理的临床和动物试验等等,这些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如何发展中医急症在于避劣择优,中西医结合,实现中医急症现代化。应注重以下几点:
2.1诊断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中应中西医优势互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急症工作的发展,一定要博采众长,必须借鉴和吸收西医先进的急救技术,“洋为中用”,结合化验检查、“CT”“B超”等手段,以扩大我们望诊的范围。在诊断中实行中医、西医双重诊断,把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明确诊断,判定疗效。在治疗上中药从多要素、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上同步改善机体状态;西药则从微观上则定位准确,作用迅速,效专力猛,如强心剂、呼吸兴奋剂、脱水剂、镇痛剂和抗生素等,可在机体主要失调环节和部位施以强有力的调控,使主要矛盾尽快得到解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的用药中,与中医药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疗效。
2.2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中医的急救效应,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急救疗效表现于临床。中药剂型改革的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急诊、中医药发展与现代化的瓶颈。研制用药的剂型应达到速效、高效、多途径给药,这样才有可能使中医急诊的救治得心应手。多途径给药:一是同一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式;二是同一病症有不同的给药方式。近年除了继承和发掘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等外,还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工艺制成片、膜、胶囊、合剂、冲剂、糖浆、滴丸、栓剂、针剂、气雾剂等新剂型,另外加上多途径给药,特别是静脉给药,弥补了传统剂型的部分不足,使疗效及给药速度有所提高,发展了中医急症现代化。
2.3辨证运用西药以提高疗效西药中用可以看成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部分。目前中医治疗急症的问题,关键在于要有合适的药物和剂型,这固然可以从现有的中药的研究中得到解决,但从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更易解决。从临床上看,西药虽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优势,但在有些情况下按照中医辨证论治中一定的辨证分型诊治疾病才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例如导师王左教授在行医数十载中,发现在心衰病人治疗中,多巴酚丁胺对于寒证效果明显强于热证。
~西医在治疗急症中有优势,可以拿来使用,但使用西药,不是机械的使用,而是将西药赋予中医思想,则中医临床就有治疗急症的药可用了。用中医的实践和理论去观察、解释相应的西药药理效应,使中医以宏观为主的理论与西医以微观为主的理论相互参照、互补长短,如此能在临床上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西药使用中的中医药学思考,促进了中医急症的药物扩展。
2.4循证医学与中医急症相结合循证医学又称证据医学,其定义为明确、明智、审慎地应用最佳证据作为临床决策方法。可概括称之为: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中医学和西医学二者虽各有侧重但均部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中医学有必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先进手段阐明证本质,建立科学的中医证型信息库;通过大量的专家咨询和统计处理,建立相对“金标准”的证候量化表,确定中医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突出中医特色的疗效评定体系,借助循证系统评价的思维运用数理统计学、数据挖掘、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系统评价方法,如此则有利于推进中医学现代化进程。
在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要不断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注重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医急症现代化进程。唯有这样,中医药事业才能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