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3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活动目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小学生The tray talks about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hat element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es to an activity class
【Abstract】Other mental health educates approach relatively in elementary school lining ,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y class if inpidual consult about, the special subject lecture waits to have whose unique advantage. The class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educated having exactly been a characteristic owing to pupil's mentality and age , having brought forward centering on "activity" mental health puts approach into practice , method and the course put the external condition demanding into practice.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es class; Use personal influence; Pupil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它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要紧紧地以活动为中心,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活动。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一些经验,笔者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方法和外部条件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1.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1.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2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泉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2.1角色扮演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2.2游戏法。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转贴于
2.3情境创设法。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2.4求知法。认知法即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活动目标,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3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外部条件
3.1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时间。 既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保证开课时间。一般每周安排1课时,或者每两周安排1课时。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排进课程表,无特殊情况不得侵占,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课时在地方课程时间中安排。
3.2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3.3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需要购买相关的图书、订阅相关的报刊,经常要制作一些订件,要开展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学校应当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建议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生活、学习、交友等实践活动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顺利、健康成长的关键。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它注重通过主体性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进而在分享交流中领悟、探究、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忽视学生体验等方面问题的存在,阻碍了课程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学校及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活动课的实效,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真正含义
在实践中,心理教育活动课被冠之“学校心理课程”“心理辅导课程”“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等名称,这些名称不同,但基本意义是一样的,并且实际运用中,还可以赋予不同的内涵。
心理教育活动课,可以利用其他教育形式展示其自身的特点,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实效。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随着国家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学校逐渐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开课不足,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育室,教师大多没有专门系统地学习心理辅导知识,大多以兼职为主。
2.课程设计不合理
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式单一、设计上不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配备了任课教师,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有的学校甚至只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
3.课程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学生心理体验不足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心理教师通常在课堂内容中加入若干有趣的活动。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缓解一下压力,放松一下心情,学习热情大幅度高涨,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但是学生高亢的情绪只停留在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并不能体验活动的目的和真谛,感悟不到价值所在,从而也唤不起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思考。如,在课堂中,心理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活动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或体会。
三、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些建议
1.增强教育意识,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要从领导到教职工都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2.设计合理化的活动课程
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它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能有效地解读学生实际心理问题、困惑的课程。如,我们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课程,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以一种类似表演的方式展示某一角色相应的行为特点和内心感受,使其认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学生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目的。
3.强化课程中的学生体验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能够引起学生心理体验的活动才能让活动课焕发光彩。只有激发学生心理体验的健康教育课程才会是有效的课程,学生产生体验后才能产生内驱力,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活动课程的体验去矫正自己的心理认识和行为。如,采取问题探究式活动课程,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做好相关的调查,分析本校、本班学生有哪些心理认识上的问题和困惑,或者有哪些行为上的偏差。这样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索,探究自己的困惑,最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挥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的活动课,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的心理体验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并且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活动课程,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赵兴万.如何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6).
[2]王心红.福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2).
关键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专生
一、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中专生存在着厌学情绪、学习焦虑、遇到挫折退缩等心理问题。这些不同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中专学生是迅速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外界因素和自身心理特点,他们形成了这个时段所特有的逆反心理。如何正确教育这些学生,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他们健康成长,是摆在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在中专生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活动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渗透于学校各科的活动,如果只靠传统的心理教育课的传授以及心理教师的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健康活动应放在课堂教学上以及全过程中,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该学科特点,自然贴切地对中专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班级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迎合中专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班级里开展生动活泼、内容充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中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互动和交流,激发中专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体验,关注心灵的成长,寓教于乐。
三、在中专教学中探索实施班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已成为中专教学活动中一种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说,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深化,也是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突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困境的突破口。作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地点可选班级、操场、团辅活动室等,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班级教室,开展以知识宣传和自我展示为主题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个性宣言、心理漫画赏析等,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确定不同的准备内容主题,并鼓励不同小组选用不同风格的设计。在自我展示方面,每次可以选择不同的心理品质,通过中专学生的自我探索,用文字、图画等不同方式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这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较为持久的激励作用。尤其需要提一下心理漫画这种形式,漫画的本质是投射,幽默包含着对现实的接受与肯定,尤其是对个体弱点的包容,往往能触动人性深层次的东西,反映一些我们熟悉而又容易忽视的感受和体验。另外,漫画的表现手法夸张、生动,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是心灵探索的很好方式。
2.赏析一些心理影片
赏析心理影片也是适合在教室里开展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影片赏析不同于一般的观看电影。首先,在选材上,我们需要挑选那些能够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心理成长的影片,确定一定的赏析方向,这种目的性是很典型的,如有体现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等,有以心怀梦想为主题的《小鞋子》《我的左脚》等,有以感恩、怀念为主题的《天下父母心》《站稳了、别趴下》等,也有像《爱德华医生》《自闭历程》更贴近心理学专业领域的影片。其次,观赏过程中的体验分享,这是关键阶段,通过赏析,学生的感受体会是怎样的,有哪些心理层面的启发,这些都是需要在影片赏析过程中重点实现的。
3.扮演角色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创建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工作重点
1、健全机构,强化职能
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机构,进一步发挥以社区领导干部、居民小组长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办好健康教育居民学校,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学习培训、座谈,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健康教育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两场,做到授课有计划安排、有记录,开课率达100%。
3、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利用宣传栏等阵地向居民宣传健康保健、卫生科普知识,每季度更换一期宣传内容,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讲卫生的好风尚。
关键词:幼儿;幼儿园;儿歌教学;健康教育活动;应用情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62-02 收稿日期:2016-07-20
作者简介:马盼丽(1985―),女,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幼儿营养学、幼儿健康教育和学前卫生学教学研究。
儿歌是用口语化的韵文来叙事表情的一种歌谣,是个体生命最初阶段接触的文学载体。儿歌作为韵文艺术,节奏明朗,富于音乐美,语言浅显,明白易懂,以最简单的情节向幼儿介绍知识,适应幼儿直觉感知的思维习惯,便于幼儿接受。由此可见,研究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儿歌教学的现状,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儿歌的应用情况
1.兴趣不高
首先是幼儿园对绘本、动画之类的时髦文体比较热衷,对健康教育的儿歌活动没有太多的关注。其次是在利用儿歌资源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通常是一边教幼儿知识(做动作)一边念唱儿歌,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最后是幼儿园开展儿歌教学活动时师幼互动较少,幼儿不感兴趣,活动效果事倍功半。
2.儿歌教学不受重视,儿歌教学活动偏少
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了解到大部分幼儿园的周计划中是没有儿歌教学活动的,每学期也就只有寥寥几次的儿歌活动。幼儿园儿歌教学活动偏少是因为大量图画书的出现和推广,受到幼儿园欢迎和追捧,这就挤掉一部分传统教学形式,如儿歌教学。另外,一些老师强调儿歌的教育价值,从而忽视了儿歌作为韵文学的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幼儿学习儿歌感受不到快乐,积极性也就不会高,教师也就逐渐不重视儿歌了。
3.儿歌资源缺乏
调查中发现,教师们所知道的关于健康方面的儿歌比较少,能掌握并熟记的只有两三首,而且大都局限于生活习惯、安全防护方面,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儿歌几乎没有,无法满足教育活动的需求。原因是各幼儿园的教材或书籍大都侧重语言教育,儿歌偏少。故教师在组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时,选择面很窄,较难从中选出和每次健康教育活动贴切的儿歌。
4.幼儿教师对儿歌本身知识的掌握不够
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时虽然也在运用儿歌,但他们仅仅是从提高幼儿兴趣、调节现场气氛的角度出发。对儿歌本身的教育价值缺乏认识,因而不能自觉主动地去开发儿歌资源,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儿歌资源。原因一方面是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是高职、职高毕业的,由于在校时没有系统地学过儿童文学课程,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也相当有限,对儿歌的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其儿歌教学活动就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是教育理论水平的局限。教师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开设较少,就是开设了课时也是不足的,理论素养普遍偏低。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儿歌的应用对策
1.积极互动,创新儿歌教学方式,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幼儿开展积极的互动,儿歌教学的设计非常重要,我认为第一要合理选择教材,通过教材引趣;第二要巧妙运用,使教具生趣;第三要使环节激趣;第四要开放提问,在设疑中求趣;第五要多元评价,以情促趣。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安排教学。儿歌本身形式多样,不同的儿歌形式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在进行儿歌教学时,活动更应是多样化的,在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辅以不同的教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儿歌的价值。如可以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儿歌中描写的事物,将儿歌内容编成故事,或者借助教具展示儿歌内容等;在范读的过程中,可适当采用“数快板”的读法,突出儿歌的节奏特点;在指导朗读中,应将完整的教和分句教结合起来,及时复习,避免枯燥;与游戏结合。也有研究者提出“添加戏剧化到童谣,有益于口头语言和语音意识的发展”,使孩子们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1]。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儿歌教学中,不妨多采用情境化教学,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有利于儿歌教学的开展。
2.广泛收集儿歌,完善儿歌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儿歌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幼儿园应组织力量收集多种形式、多种表现内容的儿歌,编辑成册,拓宽儿歌的来源渠道,供幼儿园教师开展儿歌教学选材之用。还要将收集到的儿歌素材记录下来,并进行初步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全园的交流、筛选。在筛选时,要特别注意儿歌的韵律感、思想性和教育性,筛选出一些积极健康的、活泼有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歌。将精心筛选后的儿歌装订成册,以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时,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儿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并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2]。我们通过变换儿歌教学活动类型来充实儿歌的教学内容;根据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改编儿歌中的个别句子,创造出适合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儿歌;幼儿园还应通过各种活动(如儿歌创编竞赛)支持和鼓励教师自己创编出贴近幼儿生活、符合教育要求的新的儿歌。
3.加强教师学习研究和专业培训,提高儿歌教学质量
中等师范学校和高职院校应重视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不断充实图书馆、阅览室里的儿童文学图书,支持、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创作,保证那些未来的幼儿教师们在校期间能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大量阅读各类儿童文学书籍,培养儿童文学素养。在岗教师可通过自学、函授、短期培训等途径,系统学习儿童文学基础知识,保证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积极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尝试幼儿文学创作等,提升儿童文学综合素养。可以定期组织专门的与儿歌教学相关的培训活动,组织专家讲座以及学术沙龙形式的研讨活动,充实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让幼儿园教师能够接受到前沿的、科学的儿歌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使幼儿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和理解儿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儿歌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良好发展。幼儿园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儿歌教学观摩活动,既可以园内组织,也可以与园外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综上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儿歌教学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通过儿歌教学更好地实现幼儿充分玩耍、快乐成长、科学学习的目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选取正确的方法策略,给予孩子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空间。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全面发展,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根据《纲要》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辅导教师,我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总体构思要体现时代特点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这就决定了当代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来源已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他们不仅仅能在课堂上、书本上获取知识,在课外、校外,他们仍能以不同的方式积累知识、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联系社会生活,密切关注时代与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例如,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问题,成为现今教师和家长共同担忧的热点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在这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了一段录像片,内容是一位沉溺于网络暴力游戏的16岁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杀了人尚未自知,依然痴迷于游戏之中,直至被绳之以法方才醒悟,但为时已晚。触目惊心的事例,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了狂澜。我因势利导对学生们进行了“心理点津”,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自觉培养网络道德是当代青少年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接着,在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中,师生共同得出了“青少年应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品质、学会合理取舍网络信息、努力规范网络行为”等结论。这节心理活动课,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达到了趋利避害的目的,使中学生懂得了:只有理智地接触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多种因素决定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以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认知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相应的活动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解“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在初一年级进行了讲解,发现原本设计得很好的教学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在初二年级进行了这节活动课后,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几乎是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积极地感知、体验、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使此课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个实验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心理健康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从而促进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活动性和实践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对初中学生来说,可通过小品表演、讲故事、讨论、辩论、自我评价、自我感悟等活动来培养和形成个性心理品质,活动中要重感受不重概念的传授、重引导不重教导、重口头教育不重书面收获。例如,我在设计初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课时,就在开始时让学生表演了一个小品:两位好朋友一个要做几何题,一个要出去玩,结果在理解和宽容上没有达成和谐的统一,互相埋怨,直至扭打,严重伤害了彼此的感情,从此两人也不再是好友了。由于小品的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学生们在对小品抱以热烈的掌声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教师适时提出: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不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经学生们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了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的基石:诚实守信、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友善热情。最后,我还让学生们举起右手进行宣誓,要求他们今后在人际交往时也这样去做,在假设情境中获得了真的感知。由于本节课创设和模拟了学生的生活情境,因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师要有“与生共情”的心灵感悟力
心灵感悟力是指人的心理感受能力。心灵感悟力强的人能很好地体悟他人的心理感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师应对学生的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能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走进学生的的心灵世界,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即具备“与生共情”的心理品质。“共情”,使教师能做到充分地尊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真诚地理解学生;“共情”,教师才能创设出和谐愉快的活动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表达、充分地释放,完全解除学生的心理束缚,从而使教育效果达到升华。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区范围内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人群和有关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访谈等形式对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健康教育方式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人们对于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用的认知,但是对于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效果的满意率不高25.00%(25/500);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而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内容则主要集中在传染病预防、免疫、卫生常识以及卫生习惯等。结论:目前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方法单一、内容不是特别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应用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15-02
健康教育的概念比较宽泛一般主要指的是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由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实际情况实施的关于医疗卫生健康方面的,关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针对对象包括了疾病的患者、疾病康复人群也包括了健康人群。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言,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健康教育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其早已成为一项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行为准则[1]。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更好的开展公共卫生父母项目中的其他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通过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不但可以使广大患者和健康群众对有关保健知识有更多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还能起到提高全社会对于医疗卫生工作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认知[2]。在本文中作者针对本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对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现将其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了本区域内接受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服务支持、帮助的500名志愿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志愿者285名,女性志愿者215名,其年龄分布在15-67最之间,平均年龄为35.50±0.85岁。在这500名调查对象中,属于住院治疗的急、慢性病以及传染性类疾病的患者为125例占总人数的25.00%,急、慢性等疾病在家康复或者定期去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为280例占总人数的56.00%,其余为健康者占到了总人数的19%(195/500)。同时查阅本区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相关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记录并咨询相关人员获得研究资料。
1.2 方法:
自制关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关于健康教育认知情况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对获得的问卷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于此同时,查阅本区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相关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记录并咨询相关人员获得研究资料,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形式、内容等做更深入的了解,并再次基础上展开探究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检验,对所得数据的频数、信度、相关分析和显著检验、T检验等进行数理统计。调查问卷设计参照里克特的五点计分制作相关题目的选项。
2 结果
针对500名调查对象展开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95份(5份无效问卷的发放对象均系健康者),回收有效率为99.00%。调查问卷的相关题目经信度检验后发现其信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Alpha系数为0.863)。
2.1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具体可见下表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率仅为14.14%,大多数的人认为当前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一般。
2.3 目前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方面的调查:
根据对本区11年1月-13年1月期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活动记录的查阅以及对有关负责人员的采访,发现这期间在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主要针对传染病预防、卫生常识、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组织进行了15次的健康教育活动,而其他方面如饮食安全、心理辅导等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总计仅为6次,而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和组织相关的专家讲座,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等方面进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很少。
3 讨论
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中,不光是疾病的患者实际上很多健康人群都是健康宣传与教育针对服务的对象,对于一些疾病的患者而在住院的情况下一般其健康教育工作都是由病区的责任护士进行,其主要的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心理指导,疾病知识讲解以及开展整体护理等[2]。而对于一些健康人和在家疗养的疾病患者而言,可以通过医患座谈会的形式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于了解,学会自主的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康复疗养和保健。当然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要继续的优化,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的内容不是特别的全面同时形式也过于单一,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很据实际情况开展、进行多种形式的、全面的健康宣教工作[4、5]。
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患者以及健康人群健康需求,通过与其构建起来的和谐关系可以更好的渗透疾病的防治、预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从根本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但是在本文中人们在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有了较高认知度(71.72%)的情况下,却对健康教育的效果的认可度很低(满意率仅为14.14%),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和健康教育应用的形式、开展内容过于单一有关,在很多时候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不是特别灵活,导致了其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人们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度也是比较高的,但存在方法单一、内容不是特别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应用效果。这些都需要在具体实施的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加以解决,而相关的研究也必须继续的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 刘亚囡.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 罗洁.健康教育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3,01:90-91+95.
[3] 邱培媛,马骁,林丹,王珊,曾綦露,杨洋.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6,07:1198-1200.
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5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上虞市、我省铜陵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上虞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绍兴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上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上虞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铜陵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铜陵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上虞市、铜陵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上虞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上虞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铜陵市选派学校领导到上海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绍兴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上虞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上虞市教体局于2001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铜陵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03年1月,上虞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05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上虞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上虞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上虞市和铜陵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为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总课题,在总课题下各实验学校和成员单位分设32个子课题,同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论文摘要 为使护理健康教育有效、深入、健康的开展,3年来对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市的20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85%护士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其中92.5%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7.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8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等。本文着重对目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护理同行借鉴和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由护士进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1]目前,我国各省、市医院已逐步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了了解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能力及实施的情况,自1998年特对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市的20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护士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同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及时纠正认识误区、提高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选自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5个省、市、地区级医院的2000名护理人员,其中护理部主任98名,护士长1520名,护理骨干及学校老师382名,年龄为25~62岁,均未参加过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
1.2 调查方法
本调查为非实验性研究,采用问卷及提问的单项选项法。调查均在《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临床实践》专题讲座前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护理健康教育概念的认识;护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及技能等14个基本问题,回收率为95%。
2 结 果
3年对2000名护理管理者、护理骨干及学校老师进行调查见表1,结果显示主要的误区是:92.5%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7. 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85.5%对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改变不健康行为认识缺乏;8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82.5%不能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时间;81%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80.5%对最佳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角色认识不够明确。
3 分析与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2]目前,各医院都在积极推广健康教育活动,但从调查资料表明85%护理人员存在不同层度上的认识误区。因此,难以使健康教育工作者真正让病人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恢复及保持健康需要。[3]
3.1 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不同层次上的两个概念
目前许多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操作体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4]护士仍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从调查表明92.5%的护理人员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并把两者视为一同。因此,一些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还是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及宣教上。
3.2 护理健康教育以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5]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
3.3 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6]但是,调查显示85.5%护士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护士在进行效果评价时往往只从掌握疾病知识上考虑,而缺乏从病人行为改变和态度转变上考虑,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行为。
3.4 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教育程序为工作规程[7]
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护士应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调查表明84%的护士对教育程序工作中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因此,临床上出现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健康教育效果缺少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开展。
3.5 健康教育中护士承担多种角色
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护士所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有些护士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意识,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转贴于
4 对 策
4.1 加大护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
护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但由于目前各医院护士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知识老化现象突出。护士不仅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此,必须加大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8]培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4.1.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程序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4.1.2 强化以健康教育程序为护理规程的教育活动。护理健康教育与整体护理相同,必须贯彻教育程序,即通过评估、确立教育项目(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循环过程,保证护理健康教育及时和有效实施。培训中应强调各步骤主要内容的学习,如评估包括:学习需要、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健康信念、学习方式等。教育项目包括:教育项目与护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教育项目的排列顺序、确定项目的基本原则。计划包括:计划的种类和形式、目标陈述的原则和方法、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应用的原则。实施包括: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时间的安排、教育前的准备、记录的必要性和方法。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和技能、评价的内容、计划的修订。[7]
4.1.3 疾病教育。疾病教育是病人恢复健康的基本知识,从文献资料表明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同样缺乏,所以,在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对每种疾病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培训,如疾病概述(定义、发病因素、症状);常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诊断性检查和治疗;各种治疗、活动、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出院注意事项。并用这种疾病教育框架指导临床教育工作。
4.1.4 培训方法和形式。把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和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作为基本知识和技能来培训,并把它列入继续教育必修学分,让每位护士都能接受这项培训。培训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采用专题讲座或业务学习的形式。
4.2 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指导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护理健康教育必须与临床紧密配合。病区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在初始阶段应每天检查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和疾病教育的情况, 并指派临床指导老师以跟班的形式与护士一起进行工作。护理部定期下病房参与工作指导,让第一线工作的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提高健康教育能力,避免将健康教育仅仅作为疾病护理常规的宣讲。
除上述对策外,还应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如健康教育评定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激励机制等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稳定、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2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3 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365.
4 于萍,汤明维.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503-504.
5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23.
6 张,高德彰,吴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7 Barbara W.Community health nursing.London:Glenview,Illinois,1990,434-458.
关键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笔者通过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实践,意识到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的康复起着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2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3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4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4.2护士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收集病人资料,护士不仅要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包括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删减或增加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反馈调整教育计划。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护士对病人的照顾既有权利又有专业和法律的责任[1]。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病人满意的回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个护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一个完事的质效优良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应包括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美国教育家B.S布理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2]。心理学家R.A布朗汉认为激励等于效价一手段-期望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对所获得报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为获得报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三种因素之一为零,那么激励也为零,就无法产生“自动务”。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因头晕、呕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护士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顾病人当时的病情、心理,盲目地进行入院教育,结果会使病人产生烦闷的情绪,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产生怀疑,对以后护患双方合作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效价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护患双边活动,那么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
5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使老年病人获得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缝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动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的结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一、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是某种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特定环境中、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表现形式.“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围绕活动展开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将内容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在逐步呈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感悟生活,感受问题情境,然后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模式,归纳总结,让学生自悟自得,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1.该模式的建立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和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优化情绪品质,增进心理健康。
2.该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据活动的特点,防止两种倾向。
(1)防止学科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心理学科课程学的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是一种“了解―体验(应用)”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恰好与其相反,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形态,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显然也应区别于其他学科。
(2)防止德育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强调接纳和无批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育模式的建立必须重视个人体验,重在沟通、疏导,必须是无滤过认知的,无批评的。
二、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通过亲身感悟,以达到实际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它的实施策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境设定,体验情境,认识自我。
第二阶段:移步换景,感知参与,调适自我。
第三阶段:再现情境,自悟自得,展现自我。
以上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种潜在的活力,这种活力源于师生及学生间的互动、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充满兴趣。同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只是在必要时加以引导,这种让学生自感、自践、自悟自得的方式当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
以上三个阶段可通过三种基本活动途径来完成:
1.认知式。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像、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故事联想式。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引入故事,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
(2)讨论―澄清式。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争论性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或辩论。
2.情境式。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以下几种:
(1)氛围式。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环境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
(2)角色―体验式。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活动方式有:
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
双重扮演:两个学生,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
3.行为训练式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
(1) 示范。这是一种借助模拟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辅导教师自己或选择某方面行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示范,示范对象在学生中具有权威的形象,学生模仿他们的良好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行为。
(2)奖赏。利用实物如糖果、文具、分数等强化物或语言肯定其某种行为并增强该行为,同时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这其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鼓励尤为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学生的“自我奖赏”,当自己某方面经过努力做得不错时,自我鼓掌、喝彩,给自己一个放松机会,奖励自己一个糖果或其他物品也很重要。
(3)惩罚。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这是要慎用的一项活动。但巧妙地运用惩罚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游戏犯规时可罚掉一次参与机会等。
【摘要】 我院体检中心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帮助体检者在了解自身体质的同时,也调整好自身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 体检中心; 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130012 吉林省肿瘤医院体检中心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已成为人们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1]。健康体检这一特需医疗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自2010年3月起在体检中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体检与健康教育同步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开展健康教育是方法与体会总结如下。1 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务需求的改变,人们对全方位健康促进和保健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临床医疗服务,这一需求和变化,使健康教育成为医院工作重点之一[2]。我院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普及健康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医学知识,让体检者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知晓环境因素及个体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及控制方法,了解并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预防保健方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2 内容21 体检前的健康教育 我们在对体检者进行体检前,提前针对相关体检项目进行宣教指导,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确保检查结果有效。如体检前24 h内不能喝酒,体检前3 d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需要做腹部超声波检查者、需要采血的体检项目,体检当天需要空腹,做盆腔B超体检项目的需要憋尿。对糖尿病受检者自身应配备自身适合的食物。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宜做妇科检查等。22 体检进行中的健康教育 我们为体检者安排合理有序的体检流程,每个体检项目进行之前,详细介绍检查的目的、检查过程中需要做哪些配合、检查后的注意事项,解答受检者的疑问,并给予科学、客观、系统的解释。23 体检后的健康教育 在体检者接受完所有体检项目后,结合体检结果对体检者人员进行健康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分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早期患者,从而可以针对各人群进行相关教育。针对健康人群指导养生保健,针对亚健康人群指导注意饮食起居、劳逸结合,对于早期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指导教育。3 方法31 专题讲座 对单位组织的体检,我们将对体检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派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以科普讲座的方式讲解多发病的病因、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原则等。同时还与体检人员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32 针对个人的单独讲解 在体检项目进行时,当体检的医务人员发现问题或出现个体差异时,及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3 营造健康教育的人文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3]。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关心尊重体检人员、以体检人员的需求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的人文环境,如在体检中心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书报阅览架等,使体检人员始终处于健康教育的氛围之中,在潜移默化中34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在体检中心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墙壁上粘贴健康宣传小贴士,对一些生理常识、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护理及保健方法等,采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35 印制健康知识手册 阅览室内放置多种健康知识手册、健康教育丛书及杂志,供体检人员自由选择,随时阅读。健康知识手册内容短小,语言通俗易懂,突出重点,知识全面,包括季节性多发病、常见病或流行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36 设置多媒体显示器 在体检大厅设置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健康体检相关知识,供体检者在体检等候及休息时观看,使他们能够边体检边学习,增加了健康保健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37 开通健康咨询热线 每天安排1名有临床经验并且体检知识丰富的体检医师专门接听来电咨询,遵循以体检质量为核心,体检人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地为咨询者提供优质、热忱的服务。38 开展网上健康宣传 依托医院网站,定期发表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解各种慢性病的自我防护知识,指导健康饮食,科学合理的参加体育活动,提高生活质量。4 结果
我院自2010年3月开始在体检中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期间通过电话、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反馈的信息表明,健康教育活动深受体检者及家属的欢迎,并切实为很多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体会
实施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人口健康素质,重视全民的健康需求,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要求和身体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并不只是医疗护理和养生保健的简单结合,体检医护人员应根据各种体检人群的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通过以上多手段、多途径开展健康教育,掌握体检者真实的健康需求,针对健康需求制订和实施全方位的健康教育计划,可以帮助体检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避免和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工作等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可以提升体检者的身心健康水平。自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教育活动受到了体检者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1] 何惠颐,陈瑞芳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86.[2] 张翠萍浅谈实施门诊健康教育的体会.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8(12):103104.[3] 章先桂,杨少玉,卞玉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46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