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问题

时间:2023-08-07 17:30: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的问题

第1篇

语文教学,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是需要课外延伸的。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时段主要是后半段,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或谈学习体会,或表态度认识。一节语文课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两段式结构模式,即一段属于文本,一段属于延伸。但在延伸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有的延伸,脱离了文本,牵强附会;有的延伸,用时太长,内容太散,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内容;也有的延伸,另起炉灶,改变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从延伸的内容上看,主要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延伸。学习杨振宁的《邓稼先》,教师是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主义教育的。但不少教师往往是抛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谈应该向邓稼先学习什么,并且都是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带有表决心立誓愿的味道。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也是不假思索,空洞地习惯性地说爱国,爱科学,刻苦学习,报效国家的话。

其次,从延伸的时机和时间上看,主要的问题是脱离文本和详略失当。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要学生谈庄子的精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教师不是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论述,而是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谈的不是庄子的精神世界,而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在时间的掌握上也有问题,还是很早以前听了一节课,是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个片段,文章题目叫做《生命的意义》。教师只讲了大概十分钟的课文,就叫学生谈论关于一个人“回首往事怎样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题。这节课一是基本抛开了文本,二是基本上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进行思想教育。没有了文本,没有了语文。不少课堂就是这样,特别是在对文本内容偏难的教学中,教师就趁势回避,进行课外延伸,造成了跑题、偏题的现象。

另外,在延伸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对语文学习技巧的延伸。特别是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我们还是津津乐道于思想品德的延伸,而对写作技巧诸如精致的构思,像欧・亨利、莫泊桑等的作品;缜密的表达,像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弗兰茨・卡夫卡、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芙等,都没有从写作技巧和风格上进行必要的延伸。语文教学的延伸几乎被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所淹没,而似乎每个教师又乐此不疲。

语文教学毫无疑问要延伸,但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延伸,每节课都要延伸。也不是每节课在行将结束的时候都要留出一段时间进行延伸,更不是丢掉书本无限拓展或者过度拔高地进行延伸。在语文的延伸性教学中,我们需要特别明确几个思路:

其一,延伸教学,实际上是语文教学个性化培育的机会。我们在基本的教学中,完成的只是“官方”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语文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里提到的教学目标,这是规定的指标任务,体现的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应该不打折扣地完成。但除了“官方”的目标外,还应该有“民间”目标,民间目标是个性化的属于自由发展区域的目标。

其二,延伸教学,可以给学生多种表达渠道和方式。我们一般看到的就是让学生侃侃而谈,也有让学生写一段话的,但也只是叫学生读一下自己写的内容。并且往往是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奋笔疾书,快下课的时候,教师找一个学生象征性地匆忙读一下就结束了。

其实,延伸更多的方式应该是讨论、交流、甚至争论,叫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展示不同的个性,表达不同的学习体会,不一定要异口同声地表决心,答案相同地说体会。学习语文毕竟不是开统一思想的会议,学生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学习看法。

其三,延伸教学,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灵动和自然。延伸基本上是在学习行将结束安排在一节课的后半段进行的,在内容和时间把握上都要处理得当。本来一节课如行云流水,在延伸时如果内容安排不好就是狗尾续貂,本来学生学习情感投入充沛,如果安排一个粗浅的表决心内容,就会留下败笔,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教学延伸是一种好的方法,但关键是不能用滥,不能错位。要根据文本和教学的实际需要,随机延伸,随时延伸。总之,不管怎样安排,自然、得体、流畅、有效,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和原则。

第2篇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适

对于部分群体来讲,对现代化知识更新速度的认识性相对不足。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固守一直沿袭的教学方法,并视为经典,在很长的时间内难于突破习惯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变,知识点在更新,而教师则未表现出应有的知识体系更新能力,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个体能力的拓展。从根本上来讲,学生个体兴趣的调动、学生学习源动力的产生大部分源于教师与管理人员的集体智慧。对于语文这一传统的学科来讲,固守传统的教学思路固然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的所需,但是,长期拘泥于这一教学思路与方法,容易给学生的思路和思维限定在一个具体的范围内,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思维的思考才能对语文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与观点,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二、语文教学中的反思与研究

从总体上来讲,语文教学对于大部分群体来说其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也常常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语文教学可以在个体的自然成长中实现。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视而不见,严重地影响了语文学科知识的教授与巩固。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审视观点,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合理运用外界环境、融合社会相关的知识进行实践教学这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关键。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媒体充斥每个个体的空间,对知识的接触内容较广,甚至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家庭环境与社区环境的所见闻知识都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能力。然而,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使学生个体学会学习语文知识更为关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语文学习观以及培养对语文学习内涵的思考与深化,则成为更加深入的话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与社会事物相关内容的教学与提示,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与理解能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大多情况下,教师应通过网络学习、外出学习等方式进行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言语表达,更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通过为人师表的行为,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语文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四、结束语中学语文教学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层,有着承上启下的中枢功用。中学生处于成长期,活跃的思维通常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发挥与发展。同时,文字的表达也是对生活美、心灵美的表露。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作用,给学生以较大的发挥空间。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通过教师有效的、有方向的引导,使学生得到诸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作者:顾广智单位:内蒙古突泉县第二中学

第3篇

高职课程教学中,语文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难以有效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首先说明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虽然高职语文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让学生有效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从而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具体来说,高职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以下不足,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完善对策。

(一)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需要改进和完善。问卷调查反馈的问题包括以下几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可采用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武术、绘画、京剧、书法等体现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是相通的,但教学内容未能有效结合在一起,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有待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有待开发,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材有待完善

多数任课教师认为高职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教材不固定,应该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固定的教材。也有少部分教师也认为没有必要固定教材,他们认为教学内容选择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职语文教学需要。由于存在这种分歧,目前一些学校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时采用的是参考教材,有时是自己编写的教材,有时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选择教学内容。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固定和明确的教材及教学内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存在随意性特点。对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高职语文知识带来不利影响。

(三)学生学习的兴趣不稳定

通过对高职语文任课教师的调查和访谈,他们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课堂积极性有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难以将自己快速有效融入高职语文学习环境中、学生对高职语文知识的兴趣难以维持、少部分学生对高职语文不感兴趣。这些问题,给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挑战。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对策

为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提升高职语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增强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增加高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趣味性,避免整节课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应考虑学生的感悟和知识接受能力,将学生有效引入真实的氛围中,在具体情境和氛围中增进学生对高职语文的了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分组学习法、现场表演法等,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职语文课程内容选择时,应考虑语言性、交际性等原则,体现高职语文的特点,与学生语文学习和使用密切相关,以更好服务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语言应用。观察学生比较关注的高职语文知识热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例如,安排学生演唱歌曲,比较有代表的包括《茉莉花》《山歌好比春江水》,现代歌曲如《童话》等。教学实践表明,除了学习这些歌曲外,大多数学生更喜欢流行歌曲。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引入流行歌曲,以增进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规划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并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调查得知,任课教师对是否需要规划统一的教材有不同看法,结合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统一规划教材。为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小组,负责高职语文的教材编写工作。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应综合考虑学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爱好,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合理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为学生学习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为更好指导教学,可以编写高职语文课程系列教材,如基础知识、高职语文应用、茶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通过完善课程内容设置,更好发挥教材对学生的引导和参考作用。另外,要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内容简洁明,表意清楚,合理设置图片,并附上相应的文字介绍和光盘。例如,民族民俗教材设置上,可附上光盘,方便学生欣赏和学习。太极拳、武术容编写时,文字介绍应包括内涵、流派、历史沿革及发展、养生功能等。同时采用图示对动作进行分解,并附上光盘,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把握动作要领,学习文化知识,完善教材内容设置,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

(三)端正学生的态度并积极主动学习知识

高职学生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高职语文知识的学习,意识到这些内容学习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跨文化交流、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的高职语文知识外,还要主动拓展知识面,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任课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时,应注意增进高职语文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取得进步和提高。例如,在中医药膳作用这节课程学习时,先让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记录药膳的做法、药性、功能、适用人群、饮食禁忌等。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问诊、把脉、开处方药等教学流程,并提醒怎么熬药、服药禁忌等内容。通过这种现场表演的实践课程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能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高职语文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中医文化有更为深切、真实的感受,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西昌学院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多元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研究》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号XY09-2B08。西昌学院教研项目《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四川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自治州辖17个市县(其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616个乡镇,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78.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88%;彝族人口占49.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基本处在大山之中,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信息不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彝族小学生语文学习,降低升学率,也不利于当地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甚至也将影响凉山地区总体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解决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一、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汉语言学习语境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基本来自高寒山区,彝族生比例达到70%以上,个别学校甚至达到95%以上(如喜德县民族小学)。由于受环境的制约,学生家长很多都不会说汉语,和孩子交流都使用母语(彝语),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彝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当学生进入小学,面对用汉语言教学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更不要说学习了,这就导致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必须先过汉语语言关,先学会基本的交流用语,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即使这样,由于周围大多数场合缺乏汉语语境,汉语言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样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还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教学。

(二)教师素质不高,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1.教师学历低、任务重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语文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或者代课教师,大部分教师只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 知识层次较低;也有部分教师属于民教转正, 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很多教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懂英语、不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在个别学校,一个教师既承担语文教学,还承担数学等其它课程,教学任务重,出现了对教学疲于应付的现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山区,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语文课堂上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段段分析,句句讲解,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思路公式化,常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三步走,整个教学环节很少让学生思索。带有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倾向,不注重彝族小学生个体感受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 语文教学手段单一、方法不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仅仅使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进行课堂教学。在字音教学上教师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口头读音练习上而不善于运用直观方法进行教学;写字教学基本以抄写为主来加深识字认字的印象,而忽视对彝族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示范指导;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上不注重“以读为本”,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对课文的讲解而不注重彝族小学生自身的朗读;习作教学脱离生活,不注重教授彝族小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一味追求范式。

(三) 教学资源不足

与城市学校相比,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目前凉山州内11个国家级贫困县90%的村小教育情况都非常简陋,20%的乡小教育设施也不完善。全州处于较差办学条件的村小学生计91526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 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如在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中,文章通过描写北京的景物来表现美丽的北京,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大山里的孩子很多还没有看过电视,老师除了干瘪的讲授没有其他任何的教辅手段,如果有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北京的图片或视频,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乡村小学都还没有计算机,其它先进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

二、对策

(一)营造汉语言学习环境

针对学生缺乏汉语言语境情况,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与彝族小学生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鼓励他们发表看法﹑自由交流,从而使他们增强汉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加自信地接受语文知识。在课堂外要鼓励加强彝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多注重彝族小学生和汉族小学生的交流互动。例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多让彝族小学生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多接触,让他们带着兴趣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通过与老师和汉族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来提高汉语交流水平,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 多途径努力提高凉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1.加大在岗教师培训力度

针对目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可从三个方面加大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一,基本语文教学能力培训(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语文教材教法、教师教育技能)。目的是使教师掌握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语文教学新课改培训。目的是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认知结构。同时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目的是要使教师学会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会制作课件,网上查找学科教学知识和内容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培训方式从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主培训等,用以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在岗教师语文教学素质。

2.政策支持,引进高素质人才

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地理条件、环境等较差,很难留得住人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都调到条件好的学校,而当地教师严重不足,新教师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这些农村小学。鉴于这样情形,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提高教师待遇,或者进行定向培养,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三)争取投入,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是影响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设施。学校领导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同时,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应抓住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资加大力度的机遇,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1. 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投入力度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首先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政府是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投资主体,应该大力改善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缩小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差距。

2. 面向社会,争取多渠道建设资金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有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和个人纷纷参与到教育的投入中来,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如“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就是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出资,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配套部分资金,旨在促进中西部贫困县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国际合作项目。再如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小学争取到了上海商人个人捐款资助建设了一间计算机机房和一个远程教育教室。今后,我国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例如:建立面向学校的优惠服务制度,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捐赠所需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注:本文感谢黄远春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

[2]郑方平,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6期 ,第27卷 2011年12月

[3]张华,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线 2008年4月

[4]陈 芳,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资治文摘2009年4月

[5]吴平,提高民族地区教师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5)

第5篇

问题较多,篇幅有限,只能选择性地概括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简析如下:

一、程式化、模式化教育风气盛行

其表现有以下两种:许多教师一走上讲台,就是按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分段总结段落大意,接着概括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样的一种程序套路一直到教完本课,这是一种表现。第二种表现是照本宣科,教材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教材上说议论文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构,教师就按这样的“三段论”去教学生,去要求指导学生先写作。就连学生答问,也只能与教参上一致,调动一下语序都不行。前者是拿一种模式、程式硬套在丰富多彩的教材上,后者是对教材作一种简单的处理。二者的共性在于不求变化,不作深入研究,不因人因地制宜,其结果必然导致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僵化、死板,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对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体会是:中小学语文课其实也好教。言下之意就是有一套现成的教学模式,有一本现成的“教参”,“好教”就是如此。

二、重课内,轻课外,不重视课外学习

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较,语文教材的特点就在于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着浓厚的生活色彩。这就决定语文教学是离不开课外生活的,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考察,课外学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量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在课堂外进行的。可以这样说,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课堂,课外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句话,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这里所说的重课内,轻课外,主要是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缺乏有意识的给以引导和指导。表现一:只有百十篇传统名家名篇的教与学,而不寻找机会,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表现二:不给以正确的具体的指导,放任自流。认为学生一旦离开课堂或以走出校门,就于己无关。学生课外学些什么,有什么障碍,有哪些负面影响等,均不闻不问。有些教师出于完成学生作文训练任务的需要,虽然也喊喊“观察生活”,但是也只停留在口头上喊喊而已,从不具体引导和指导,这样就严重脱离了语文的教育教学。

三、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知识不等于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自己能获取知识的能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结果,势必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书本知识很丰富,在生活中却连基本常识都不清楚。

当然,重知识传授是应该的,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能力构成的基本条件。然而,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急需教师的培养和帮助,这样,可以减少转化过程中的许多弯路,缩短转化的时间。何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旦形成,能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更快地接受知识,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又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应取的态度是: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双管齐下,二者并重,岂不美哉。

四、只重“一式”――讲授法教学,而不注重其他形式和手段的配合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系统讲授的方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从其本身看,讲授并无不好,它能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阐明规律,抒感,还能有效地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由于教授法有以上特点,加之它在我国历史久远,使用广泛,操作起来又十分简便,所以教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为了自己方便,为了“抢时间”,十分乐意接受,乐意采用这种传授方式。然而,讲授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由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积极性;它虽不注定“满堂灌”,却很容易导致“满堂灌”。有人说得好:“课堂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教师何必自我陶醉呢?

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弥补“讲授式”的不足,我觉得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课堂方法上,要多种传授形式和教育手段相结合,注重多组织,引导学生活动。以求达到师生互动,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第二,提高自身调控课堂的能力。我们所采用的一切教法都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可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进行。无论是“引而不动”,还是“引而乱动”,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驾驭能力。

第6篇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好动,爱讲小话,课堂效率极差,经过教育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了,还有个别学生有点反复的现象,管不住自己,我便采取点名提醒的方式。这样,纪律基本上算是整顿好了。少数学生还有一个缺点是书写差,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一部分学生有懒散的习惯。这是小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好多老师注重知识而轻视能力的培养,重识字轻阅读,重内容轻习惯,孤立地进行灌输教学,使学生产生了厌恶感,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

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1.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小学生还是小孩子,“玩”还是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既能满足玩的欲望又能在玩中学到语文、学好语文,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让儿童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

要以“玩”为引子,让学生“兴”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语文语言的扩展,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显然,正是由于学生爱玩的天性,又非常熟悉语言情境中的生活,所以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致盎然。

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去学习,不经意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求知欲,学习就主动,自觉地用语文知识去看待生活。

2.在写字方面,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3.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4.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第7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一、“自主探究”有“无主自流”之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和个体差异,一味地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选合作学习伙伴,再加上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那么,“自主探究”自然也就成了“无主自流”。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效应,小组合作缺乏一种实质性的合作,仅仅是一种形式,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合作的意义,对这样的合作仅仅是抱着一种好奇、玩乐的心态。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走进“合作学习就是讨论”、“合作学习只是个别人的演讲”、“小组合作就是自由玩耍”的误区。

二、“合作学习”表现为“不合作”

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是要建立在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小组分工明确、学习互助的基础之上,这才是合作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小组或团队各个组员之间的沟通、尊重等。但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往往出现分工不明确,优秀生包办、学困生跟着看或听的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之中,除了要关注小组长培养和小组学习技巧以外,还要多关注那些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提出课堂所学问题之后,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教师只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尊重对方,也能让学生真正地适应小组合作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铺上奠基石。

三、学习方式的选择盲目随意

有些教师存在着一种误解:好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用。实际上,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是有所侧重的。

比如,探究学习方式在科学课、数学课中运用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在有些学科的效果就不尽如人意。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高年级的合作学习开展得比较顺畅,而在低年级开展合作学习则比较困难。所以,好的学习方式必须融入恰当的教学环境之中,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而不应该不顾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或为追求某种教学形式而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等。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许多精华,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学大师。我们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始终关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对某种教学方式的追求。

四、对教材解读不准

(1)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确。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就文章教文章,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部分教师不能灵活的处理教材,做到长文短教和短文长教。对长文章往往面面俱到,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对于短文章则流于浮浅,挖掘不出短文章中蕴涵的语言因素,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的手头的教学资源。

(2)课堂教学缺少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揣摩。许多教师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少,默读的机会更少,有时还常常被教师打断,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不能深入把握教材,更不能很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对教材的解读随意性大,甚至出现对课文解读的零乱化的倾向。例如,有的教师在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同学听,这时,有很多学生会随意找出一段文章朗读,之后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教师对此却漠然置之,既不给学生相应的引导,也缺少总结、深化和升华,学生牵着老师走,使得对语言的品味没有了主题。解读文本时粗枝大叶,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文章内容的随意发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音乐美术欣赏课,乃至主题班会课。

第8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引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古诗词等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问题,采取解决对策,确保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1.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学生的日常阅读量较少,且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较低,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②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1]。③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呈现阅读的无序性,最终影响到阅读效果。

1.2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学生没有打好作文基础,在作文写作中困难重重,无法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此外,一些学生缺乏科学的写作方法,在作文写作中不擅长运用写作技巧,导致习作平平,毫无新意,影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2]。

1.3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古诗词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其涉及很多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此外,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信心,甚至部分学生有放弃学习古诗词的想法,影响到古诗词教学质量。

2.解决措施

2.1阅读教学策略

鉴于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首先,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每天至少阅读两篇文章,也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名著。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阅读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3]。再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到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做哪些工作,通过科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对阅读材料至少进行三遍以上的阅读,在阅读中对重点语句做上记号,通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实现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2.2作文教学策略

在中职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作文基础差、没有科学的写作方法等问题影响到作文教学的高质量进行,也影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4]。首先,教师应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分析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实现学生作文学习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2.3古诗词教学策略

由于古诗词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加之难度较大,影响到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5]。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难点逐个突破的方式,降低古诗词教学的难度。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片、视频或者是音频资料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强化古诗词学习效果。

结语

语文是中职学校重点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到中职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并且运用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对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少慧.试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

[2]杨帆.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3).

[3]陈跃芬.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第9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精神集中,因为学生要不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作答,这样学生就能使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发挥主观思考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其次,老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想知道最终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老师没有成熟的提问策略,只是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听,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把握好对重点和难点的解析。如何才能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学生的收益可能并不大,不能够真正理解问题。那么让学生参与到重点难点的思考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可能会大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观点一旦得到老师的认同,学生会潜意识的增强自信心,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整体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这样老师就能够着手讲解课堂中学生理解存在的误区。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的质量

摘要中我们提到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是一门艺术,这并不言过其实,因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是有其独特的魅力的。成功的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可以串联起整堂课的内容,使整堂课精彩异常,学生更是能够很享受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积极调动学生主观思考的能力。因此,成熟的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是每个初中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素养。

那么如何制定一份成功的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就需要语文老师下一番功夫。

首先,成功的语文教学提问策略要讲求科学,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分配,一节提问问题的节点,还有老师对不同的问题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表情这都是要考虑到的。只有注重细节才能确保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的质量。

其次,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还要学会倾听。对于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给予什么样的解答,哪怕是完全不正确,老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给学生一点提示,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当老师与学生的理解有出入的时候,老师应该解释清楚学生的答案为什么不符合提出的问题,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威解答一味的否认学生的观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提问中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学生的解答被老师不屑一顾的否认的时候,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莫大的打击,这样一来,学生可能从潜意识里反感老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是失败的,它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打压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第三,在语文教学提问策略中,老师要对问题有所针对。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语文学习同样是塑造学生修养内涵,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一门学科。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多做课外知识的延伸,使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对课外知识也有所了解。比如初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占很大的比重,那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提问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同学可以自由作答。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增强学生历史方面的知识,同时这样做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

三、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创新是关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提问策略运用得当是事关语文教学的一大学问。从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存在的问题。有的老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只讲浅显的皮毛,只忙着赶课程,并没有顾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学到了什么,理解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老师是对语文教学的极其不负责。还有部分老师提问问题过多过滥,把知识揉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这样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的解释和思想,久而久之,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从而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创新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出路,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想创新就要从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入手,首先老师要掌握设置问题的能力,对一堂课要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具备了这两点语文教学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要想创新老师的角色就要有所改变,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占据主动,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老师的任务是对课堂整体进度的掌控,以及对重难点问题的解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己的态度,任何开放性的学习都要在一个平等互信的基础上进行。老师要对学生绝对的信任,同时要多给予学生鼓励,给予学生自信心。做到以上几点,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改善,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会逐渐有所改观。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塑造以及学生自身内涵修养,所以提高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提问策略作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一环,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自喻的。

参考文献

[1]罗德会.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

第10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视 英语教学

引言

对英语教学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其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很多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人士认为,英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受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的母语思维的影响,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教学也就是汉语的影响实行一定程度的屏蔽,以最大程度避免这种干扰。[1]事实上,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产生的作用远不止负面的干扰作用。换一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除了一个是母语教学一个是外语教学之外,其实质上都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容易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处于初中级学习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形成使用英语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其必须借助汉语这一母语作为工具,借助其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的汉语习惯来完成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级英语学习期间,大多数英语教师都会适当使用汉语作为辅助,向学生讲解其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也需要通过将其接收到的英语知识转换成汉语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再将其还原成需要英语。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借助汉语的使用大大节省了学生英语学习入门和理解新的英语知识的时间,降低了其接受英语知识的难度,但毫无疑问这种英语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不停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切换,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会使汉语的思维习惯对其英语学习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使其在英语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中国式英语”的错误。[2]

(二)英语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和挫败感,降低其学习兴趣

对习惯使用汉语进行思维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英语是陌生的,而英语教学中不断出现的不同于汉语的新的英语知识,又在不断地强化其产生的这种陌生感。与此同时,因为对英语的不熟悉,初级、中级英语学习者会感到其难以掌握和运用,而其在实际英语学习中不断地出现的各种错误,则会使其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又会进一步加强其对英语的陌生感。因此,在中国学生当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能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且迫使自己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英语的学习,但对英语学习的厌恶却非常普遍地弥漫在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中间。这种由英语学习产生的陌生感和挫败感导致的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是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最大原因,这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普遍偏低

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是使用其进行相应表达的能力。对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基本都能熟练使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却经常发现学生们虽然已经理解并且完成了相应的英语知识的学习,其实际运用这些英语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却非常低下。这种问题存在的最突出的表现,是涉及到英语运用的两项最基本的能力,即英语会话和英语写作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学生相应的成绩都非常低下。英语会话的过程中,其往往需要通过将听到的英语信息转换成汉语,然后使用汉语得到答案后再转换成英语,因此不仅反映速度慢,跟不上对方的节奏,而且因为汉语思维的影响,应答方面经常出现“中国式英语”的错误。而英语写作,则干脆变成了英译汉、汉语写作、汉译英三个组成部分,且同样因为汉语思维习惯的原因而导致错误百出。[3]

二、语文教学审视下英语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不存在语文教学的纯净语言环境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汉语,而汉语是学生出生之后一直使用的母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使用汉语进行思维是其从小养成的习惯,因此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汉语对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语言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汉语习惯是其日常思考时养成的习惯,不存在能对其汉语思维习惯产生影响的其他习惯。正是因为这种纯净的语言环境的存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同其记忆错误或者逻辑错误相关,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因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导致的错误,但绝不会出现英语学习中因为别的语言习惯造成的错误。而英语教学中却由于这种纯净的语言环境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得不受汉语习惯的干扰,从而出现相应的错误。

(二)不存在语文教学的熟悉感

语文教学虽然和英语教学一样,都是以某一种语言作为教学对象,但对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汉语来说,其本身即为学生一直使用的母语,虽然在接受语文教育之前一直停留在口头的使用上,但对其基本发音和语法结构乃至常用词的词义乃至其文化涵义,都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其在使用汉语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借助别的语言作为工具来解决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的问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是将自己已经形成的语言习惯进行强化和进一步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使用的语言工具仍然是作为其母语的汉语本身。虽然语文教学中同样存在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是因为其他方面,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讲授的语言的陌生感及由此形成的挫败感无关。而英语教学中,学生却由于对作为外来语的英语天然的不熟悉,因此无法避免地对英语学习产生陌生感和挫败感,最终失去学习英语兴趣。

(三)缺乏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环境

语文教学中虽然也需要对学生运用汉语的技巧和能力进行培养,但主要是对其业已形成的汉语使用习惯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提高使用水平的问题,学生对汉语的日常使用是不存在大的问题的。而在英语教学中,是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日常使用的语言本身是汉语,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使用汉语进行思维并表达自己意志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对汉语难以实际运用的问题。对于语言运用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即会话和写作,语文教学中同样不会出现普遍性的学生会话困难或写作时词语和语法运用错误的问题。而英语教学却正是因为缺少语文教学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学以致用的环境,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普遍偏低。

三、语文教学下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

(一)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汉语教学的频率

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别的语言习惯干扰的原因,是其讲授使用的语言和其讲授的内容都是汉语。而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学过程中过于频繁的汉语使用就会造成其讲授使用的语言和其讲授的内容的不一致,从而加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汉语思维习惯的依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形成严重的干扰,导致各种“中国式英语”错误的形成。因此,必须学习语文教学的经验,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除了学生确实难以完全通过英语进行理解的入门阶段以及新的英语知识如新的英语单词的学习阶段,适当借助汉语作为工具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外,其他阶段均应杜绝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独立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并将英语教学最终过渡到完全使用英语授课,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汉语思维习惯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二)对初中级英语学习者,适当使用其熟悉的汉语教学方式提高其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对学习的语言不存在陌生感,是因为讲授使用的语言为其熟悉的汉语。对于初级、中级英语学习者,其英语独立思维能力尚不具备,无论是英语入门方面的知识,还是新的英语知识的讲授,单纯使用英语进行讲授是很难达到使其理解的目的的,反而会加深其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和挫败感,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因此,虽然也应当尽量减少汉语思维习惯对其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对这些学生来说,适当地使用汉语教学还是有必要的。和语文教学一样,使用其熟悉的语言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授,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增加其对英语实际运用的机会,提高其英语应用水平

语文教学中学生之所以难以实际运用汉语,是因为其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使用汉语。因此,要克服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创造学生们使用英语的机会。如组织英语角,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交流时尽量使用英语,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记等。只有在存在足够的英语实际运用机会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其英语应用水平。

结语

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同样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因此,在考虑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时,完全可以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审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语文教学中没有出现类似问题的原因,并借鉴语文教学的经验,找出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类似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建奇.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趋势[J].教育评论,2011(03).

[2]郭晓玲.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04).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还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因此,需要我们对原有的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尝试,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从而适应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中,教师要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深入地思考。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被教师所忽略的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要从这个方向着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其次,在语文教学的创新中,教师还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架构的影响。教师也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足

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而传统的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对文字的使用规则,并没有达到对语言的学以致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让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往往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缺乏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在课堂上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也是得过且过,没有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质,导致语文知识的架构缺砖少瓦,经不起考验。另外,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或者化学等学科,缺乏逻辑性。在语文教学知识的更新上可能会低于低年级的知识更新速度,并且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教学方法的古板守旧都是让学生渐渐失去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尝试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教师要吸取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优点,改进不足,然后再加以创新

例如,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法对语文教学就非常有效。那么,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读、默读以及背诵进行加强,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选择更有针对性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语文朗读比赛,或者是一些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法,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学生是一个个体,不是教育的附属品,并且与教师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往往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碍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中尝试情感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为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创新一直是教学中所倡导的主旋律,然而成功的案例却很稀少。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师和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创新性教学模式很难具体实施,就算勉强实施了,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因此,在创新语文教学的模式上,还要使教师积极地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并且在尝试着创新的同时,将创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地实施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地体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完全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同时,适当地对学生采用输入式的教学模式,对一些难懂的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增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针对高中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基础,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不要以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在个性化教学模式中充分地利用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刀切”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3.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增加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上的拓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知识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汲取知识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要对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结果有过分的要求,要

适当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为目的,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中探索前进,使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承.浅析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学知报,2011(9).

第12篇

当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更因为诟病最多被推到教学改革大潮的风口浪尖。一时间,人们议论语文教学改革,研究语文教学规律,尝试语文教学新法,更新语文教学形式,使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局面。毋庸置疑,语文教学改革直指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在很多方面成绩斐然。但是,语文教学改革像历次其它改革一样,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盲目跟风、矫枉过正等改革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样出现了语文教学改革之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但最令人担忧的还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忘“本”的问题。一是刻意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忽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二是一味批判传统语文教育的问题,忘记了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还有许多需要应该继承的东西。三是过分强调课本的僵、死,旧,淡化了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本”。

一、 要充分理解并努力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见《语文课程标准》)可见,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人只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即使强调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狭窄的。就“听”而言,首先,听对语文能力的训练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如有训练听觉的作用,有提高听觉的作用,有吸收信息的作用;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训练学生听准字音,又要训练学生听懂意义,还要教会学生在听中鉴赏。就“说”而言,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生下来就学说话,说到如今,习以为常,哪还需要什么正规训练?说话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比如陈述事实、表达情感、闲话聊天、辩对问难等,如果我们“不会说话”,轻则耽误事情,重则伤感情,甚至酿成大错。在说的训练中,要训练说准字音,注意把握语调(语气),还要注意轻、重、停顿和训练“出口成章”。就“读”而言,阅读是学习之母,它对生活、对工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口语表达、对书面写作有最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对智力的开发,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训练,我们一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二要指导学生怎么读,即要学生做到多读、善读。就“写”而言,人们重视的多是写作,什么是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实,写还应包括汉字的书写。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只有中国的汉字书写成为一门艺术,而我们作为母语教学的教师,就更有义务和责任指导学生写好自己的文字。

二、 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可取之处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是因为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存在弊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我们也应明确,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传统语文教学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要的是批判地继承。诚然,传统语文教学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和问题:一是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二是长期坚持“文言”,使人们对文言产生了错觉。甚至产生了迷信,似乎学了文言就一定能够提高语文能力,不学文言就不可能提高语言能力。三是我们几千年的语文教学竟然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语文教学的著作,没有形成一套语文教学的理论,据此产生出一套或几套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于是教学成果完全取决于教师。古代的语文教育,从教育目标上说,常常要求培养通才;从教学内容上说,常常采用综合类型;从教育方法上说,常常强调多读多写,心领神会。这其中有科学的一面也有不科学的一面。实际上,传统语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继承的东西,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之一是,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其二是,教学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他们认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其次,凡工具,必须操作熟练,运用自如,才能发挥效力。其三是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己能不断的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

三、 要以教材为本,学会活用教材

教材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本。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实现都离不开教材。不错,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材编排因其僵、死、旧曾饱受人们的批评,以至于有些偏激的教师在教学中干脆放掉课本,自己决定教学的内容。实际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比较科学了:一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二是着力于读、写、听、说的能力训练;三是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材是有体系的,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并耗费了许多人的心血的。但有些人就是不看重教材的“本”的作用,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而过分强调课外阅读;不讲解课本里的基础知识,一味强调学生自己去理解,凡此种种,只能是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因此,要体现语文的功能,就不能忽视它的工具性,要充分理解并努力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点,要以课本为本,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向前进,提高母语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

[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隆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