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30: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的含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税政策;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11-02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力倡导,并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社会问题。自古以来,财税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种经济杠杆,公平得当可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反之则是破落衰败、民不聊生。可见,财税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然而,尽管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却没给出其明确的界定。目前,国际上还未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达成共识。中国学术界也对低碳经济的含义展开了激烈讨论,分别从国际公平原则、人际公平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方面作出
界定。
本文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与高碳经济相对应的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在不妨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目标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这将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像生态文明转变。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以其他经济形态相比,低碳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新性。虽然近年来提出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相比以前用GDP大小来衡量经济发展的传统工业时代进步不少,但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也就没有实质上的改变。而低碳经济强调用碳的排放量来衡量经济发展程度,通过对碳排放进行量的统计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低碳化,势必会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2.先进性。发展低碳经济要求高的碳生产率、低的碳排放量,这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明显不同。低碳经济强调在减排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代价。另外,每单位排出来的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求更高,这具有显著的先进性。
3.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在当今的能源、气候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如果低碳经济得以顺利发展,气候环境得到改善,新能源的开发、需求得到解决,人类社会势必会产生更高的发展要求和目标,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将不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在空间上,由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他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还处于消除贫困为首的发展阶段,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二、促进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
(一)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我国起点较低,应该加大政府预算支出。为了保证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稳定性,国家还应把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作为日常性支出,增设低碳预算支出项目。还应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稳定的低碳经济发展。
(二)完善低碳经济税收政策
适时开征碳税或环境税,促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对大量消耗资源的低值易耗品和在消费或生产过程中的高碳产品征收重复消费税,对无污染的清洁产品、绿色产品适当减税,引导消费。
(三)扩大政府绿色采购
政府购买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既能直接调节国民经济,又能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低碳产品采购标准,逐年提高符合认证标准的低碳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并增加强制购买比例,确保绿色采购制度的落实。
(四)发展绿色信贷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充足、稳定、持久的资金保证。在企业缺乏资金开展污染治理和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时,建议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通过银行降低利息率、延长信贷期等方式解决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遇到的信贷资金问题。
(五)建立财税激励的适时退出机制
根据以往经验,针对在财税政策扶持下逐渐发展稳定和成熟的能源产业和新技术等,应该建立财税政策的适时退出机制,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激励政策也应适时放松或转变。
三、低碳经济发展中财税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一)改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的提高作为考核政府干部经济成果的唯一衡量标准,这种做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发展规律,导致资源严重受损、能源供给紧张,直接约束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低碳经济,财税政策也将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变为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开征新税种、对现有税制的改革以及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支出力度,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开发新技术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收入分配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合理规划财政预算及支出比例。这对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政支出的金额和项目体现着国家的政策导向,如果政府将大部分的财政资金用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开发,加大对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势必可以拉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还要改革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的征收,要改变其税目征收与家庭消费脱钩的情况,应对消费金额大且多消费于高碳产品或大量耗费资源的商品的个人进行重复征税。
(三)促进和谐就业
与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一般具有低碳排放量、高附加值的特点。我国为了顺利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必会逐渐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为居民提供各项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但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量,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城乡就业人口,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和就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创造就业机会。
(四)优化税收体系
开征环境保护税、惩罚性税、奖励性税和环境复原税等绿色税种可以起到保护和治理环境的作用,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这样,对绿色税种的创新加上现有的课税税目构成了完整的税收体系。除此之外,税收优惠是政府支持科学研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项宏观调控措施。免、减、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开展低碳生产的企业来说可能远大于政府的直接投资,这也是政府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最常用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相应调整财税政策,从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制度和政策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诉,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税政策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收入分配、解决和谐就业、优化税收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现有的财税政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乔彩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J].财会研究,2005,(3).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低碳经济 低碳营销 营销路径
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缓和后出现的一种较为平稳的过程或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相对的甚至是暂时的,因为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完全消除,危机的表现也并没有结束,这就使得经济环境依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危机随时再次爆发,甚至在原有程度上有加剧的可能,因此,在这样的时期极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衰退。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危机加剧了人们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欲望,低碳经济正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新的或者是被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在低碳经济的号召下,社会各界在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都须以“低碳”为理念核心,树立起低碳流通与低碳服务的意识,对企业的营销工作而言,就是要建立和坚持低碳营销模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低碳营销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自从被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对其展开了持续的探讨与研究。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含义不仅满足全球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与低污染为前提的经济,其本质是经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来减少能耗与降低污染物排放,形成新的能源结构;其主要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与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基础是设立低碳能源体系、低碳技术系统与低碳产业结构,要求设立和低碳发展相符合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与促进低碳发展的国内外政策、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其主旨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技术不断创新与能源结构调整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即为基于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开展一场能源革命,形成一种较低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方式,并能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的特点。低碳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能源。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碳排放的能源,转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是促进低碳经济的重点;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由低碳产业承载能力所决定;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实质。低碳消费是一种提倡适度消费,克服或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尊重自然与保护生态等为特点的新型消费行为方式。
(二)低碳营销
低碳经济使得企业市场营销所依靠的经济环境发生改变,相关的政策法律与环保等宏观环境也产生了改变。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的形势下,由“高碳营销”转向“低碳营销”的过程,正是在环境问题逐步严峻和低碳经济不断形成的驱使下出现的,从而出现了“低碳营销”这一概念也终将成为后危机时代的主流的营销模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所谓的“低碳营销”是对以往营销模式的实质性改变,它是指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全面权衡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以及环境保护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核心,对产品与服务展开完善的构思、设计、生产以及销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企业都采用低碳营销模式,提出企业应注重自身生产和环境相和谐,把握低碳时机,通过低碳营销领先于其他竞争企业,掌握更多的商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低碳营销”将是企业解决发展瓶颈,占领未来制高点的主要战略。
低碳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企业理念低碳化。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这个独特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一定会对企业的产品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从环保方面来说,那些高排放、高耗能与高污染的产品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消费者所排斥,这些产品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改变目前不适当的产品生产方式,主动进行技术创新适应目前市场形势。
企业生产低碳化。企业生产“低碳化”通常是指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能够高效率使用原材料,采用低碳技术,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低碳技术”的高效利用是企业生产低碳化效率的重要决定要素。这一技术的本质是清洁高效使用资源、注重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高效约束二氧化碳排放和埋存等。所以,全面发展低碳经济,就是改变目前生产技术,发现可持续、干净、环保的新能源,用它取代传统的高污染与低效能能源,进而,从本质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以此促进全社会消费模式的革新。
(二)挑战
低成本、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从根本上要求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中,以此作为低碳营销的重要支撑。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企业不仅要重视和应对碳关税、碳交易和碳金融等领域内出现的挑战,还要据此转变营销模式,向低碳营销发展,从而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经济活动中企业是主体,而在我国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就逐渐成为了低碳经济的承担着。这样一来,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活动也更加多元化,利益也更加多元化,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财务管理是核心部分。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财务管理也必要围绕低碳经济的各项需求进行,并实现一系列的转变,经济效益并不是唯一的追求,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成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财务管理也必须要与这个大路线保持一致。首先,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能日益被破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同样在取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因此,在低碳经济面前,企业必要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道路。简而言之,企业应该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谋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自身对于环境的破坏,企业的重视,必然能够推动财务管理与低碳经济的快速适应。然后就是上文提到的,因为低碳经济所包括的实际含义就是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是不可行的,财务管理也必然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个方面,组织财务活动的时候,要尽量以节能减排为目的。
二、基于低碳经济论的企业财务管理要求
1.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
首先就是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为了适应新时期低碳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活动目标的设置也需要适当进行调整,以往的经济活动中,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现如今,为了能够减少经济活动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财务管理目标也必须要兼顾社会与企业两者利益,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实现奠定基础。
2.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低碳经济的理论下,财务管理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首先财务人员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将低碳经济理论透彻掌握,将能源节约、绿色环保融入到财务管理中,提高风险意识以及节能意识。强化管理力度,科学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与制定。
3.财务管理内容的变化
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管理理念,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对“零库存”加以重视。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的仓库已经变成一个配送中心,它只是暂存货物,没有、也不会有大量的物资积压。
三、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及措施
1.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财务战略体系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与以往的财务管理有着很大区别,具体表现在能源节约、减少消耗与污染,提高资源使用率等方面。那么为了能够实现这些,企业就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投资,这些投资价格不菲,并且也不能够在短时间获取经济收益。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依旧无法真正理解,彻底落实。企业应该将眼光放长、放远,要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绿色财务战略性体系,推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转型。企业要把促进低碳产品消费和构建低碳社会当做使命,并通过改进企业文化和制度来实现这一管理目标。
2.构建体现低碳经济内涵的绿色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都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内管理以及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和财务活动时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风险。在营运领域,企业应通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营运过程中的低碳要求,在分配领域,企业可按低碳收益对绿色投资者进行额外分配,同时为企业的后续低碳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3.设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低碳财务管理体系
低碳时代下的企业发展需要健全企业低碳财务管理评价体系。进行绿色财会核算,对低碳成本、低碳资产、低碳负债和低碳收益进行衡量,编制绿色年报,对低碳方面的投入和收益进行说明,设计低碳财务指标,分别衡量企业、部门、员工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把各成员单位的节能减排指标进行量化,然后逐级分配到各分公司,定期进行考核并进行有效的奖惩。
在全球刮起低碳风之际,高职学生低碳生活也备受瞩目。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所以了解高职学生的低碳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尤为重要。
那么高职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是如何的呢?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低碳知道一点,只有27%的学生知道较多或非常了解,甚至还有6%的学生不了解低碳生活。
从图2中可以看出,其中能够准确理解低碳含义的高职学生的比例为66.5%,但是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低碳还是不太清楚。
从这两个调查的结果,得出学生对低碳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体现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文化程度高的知识群体,应该对低碳这个在当今社会比较重要的且出现频率高的词有较高的认知程度,可是调查出的结果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予以深思,并在校园里加大宣传力度和对高职学生这方面的教育程度。
2.对低碳生活渠道和途径的了解程度
大部分学生对低碳都知道一点,了解到相关知识的途径有很多,那么都是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了解到的呢?
(图三)
从图三看出,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杂志等媒体宣传的比例为79.6%,占调查主体的很大部分比例,可想而知其他方式的比例就很小。这说明电视、广播、互联网、杂志等媒体宣传在学生中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我们要保持这些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宣传力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其它方式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低碳,从而弥补很多同学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图四)
在图四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高职学生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和环保组织宣传来来接触低碳知识的,其中调查中选择新闻媒体的人数为263人,占了绝大部分,说明新闻媒体的影响作用是强大,要想更快、更好的宣传低碳知识,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作为主要途径,但是不能单一化,我们也要改变一下其他途径的宣传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到低碳,树立更好的低碳意识和养成低碳行为。
3.高职学生心中的低碳对生活质量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的分析
低碳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人们的生活理念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低碳经济对体育生活方式提出新挑战的催化剂。但它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低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实现低碳生活。
当代高职学生对于低碳经济下的生活质量是持怎样的态度呢?
(图五)
通过图五,可以看出,认为低碳肯定会提高生活质量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2%,认为肯定不会的占12%,认为可能会的占60%,不确定的占16%。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通过数据可以说明在大学生心中,对低碳是持认可的态度,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认为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但也有一少部分的学生还不太清楚低碳生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图六)
从图六可以看出,在高职学生心中认为低碳生活对气候会有很大作用的人占被调查者的19.7%,认为会有一定作用的占31.7%,认为有作用但是不是很明显的占43.7%,认为不会有作用的占4.9%。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认为低碳生活对改善气候变暖有作用的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的,只有极少数人认为不会有作用。
3.大学生低碳行为的自我判断的特征分析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
低碳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兴起。 那么在高职学生心中,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低碳行为呢。
(图七)
从图七中可以知道,用电节约化的低碳行为的比例占的比较高,占了294个份额,提倡随循环占了257份额,远离一次性物品占了227个份额,巧用废弃物占了221个份额,拒绝塑料袋占了217个份额,植物常点缀占了184个份额,购物谨慎占了180个份额,志愿者占了166个份额。
从总体上看,各种低碳行为的差距不是很大,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还是可以做到较多的低碳行为的,说明他们从心理上觉的如果可行的话,他们所认为的这些低碳行为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大家不仅有低碳的理念,还要付诸于行动,因此,加大宣传还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利用学校的平台,进行更好的教育。
4.结论与建议
4.1从高职学生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来看,大部分同学对低碳是知道一点的,但是从对低碳含义的认知来看,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低碳的含义还是不太清楚的,这就体现出大学对低碳的认知程度还需提高
4.2调查了高职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渠道和途径,发现媒体宣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其他方式的宣传也得创新改进,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达到宣传效果。
关键词:低碳经济;金融工程;创新
低碳经济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降低能耗、排放、污染来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清洁能源结构、市场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体系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前,受国际金融、全球气象变化的影响,改变经济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关系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研究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与金融工程创新
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采用新能源开发、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人类发展观念的转变与能源技术、制度的创新。基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发展低碳经济是节能环保和经济振兴的共同需要,是加快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碳金融的支持。碳金融指的是《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催生、衍生出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碳金融工程逐渐渗透到碳市场的每个环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创新。在金融工程创新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低碳经济开辟了金融业的新领域,通过资金支持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
二、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
1.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创新面临的机遇
首先,低碳经济是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能源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极可能由此引发第四次产业革命,麦肯锡公司曾指出能源效率投资将收获17%以上的内部收益;其次,低碳经济理念推动了金融工程的创新,2003年建立的赤道原则为商业银行制定了统一的社会责任标准与环境责任标准,成为银行业的行业规范,仅在我国CDM项目的数量就超过了600个,极大的促进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再次,实体经济的转变将产生有益的影响,排放温室气体的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代价,通过加收温室气体排放关税、提供贸易便利待遇等措施控制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已有多家风险投资基金对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投资,加强了碳信用管理并获得了良好的回报。
2.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创新面临的挑战
受经济发展理念落后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低,而且碳排放仍然处于增长当中;受资金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经济结构的制约,我国短时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对能源与资源的需求量大、依赖度高,而产业竞争力差、附加值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必然会极大的增加碳排放,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是让我国面临不断加大的国际压力。
3.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创新的策略
首先,坚持赤道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加快采纳、执行赤道原则的进程;其次,建立碳交易市场,在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划分并确定其排放总量,采用招标、行政分配或者是拍卖等方法确定初始配额的分配,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提高效率,根据碳排放治理成本设定排放权初始价格,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再次,完善环保标准,强化金融政策的激励与引导作用,并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运用财税杠杆提高金融工程创新的效率;最后,创新碳金融产品,开展绿色信贷、低碳信用卡、碳排放信用、能效融资、清洁发展机制和碳金融衍生产品。
其次,建立与低碳经济配套的、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以降低风险识别和执法的难度。虽然我国制定了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清洁生产的法规和政策,但配套的细则和低碳经济的运行体系、考核体系、管理体系、分类标准尚未建立,因此必须完善配套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和效率。
再次,建立完善的融资机制,以准确评定节能环保项目的环保标准、风险评级,合理控制回报,细化并落实相关经济政策。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比较分散,并且没有碳证券、碳基金等碳金融衍生品和利益补偿机制,国内的碳排放交易价格也远远低于国家市场价格。
最后,制定有效的财税条件手段和综合配套政策,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控制银行信贷风险,激发金融机构、企业单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深刻认识到低碳经济与碳金融工程的含义,认识到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采取有效的创新策略,才能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宁: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0,(07)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低碳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5日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及实施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随着资源的紧缺和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减少大气污染,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21世纪全球发展的共识,从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制定的《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为实现低碳的目标而努力。2008年被确定为“世界环境年”,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也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3%的速度高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重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支撑,发展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反映了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效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竞争力水平。
经济学中认为,理想的产业结构是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有机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实现各产业在比例分配、产业关联、要素供给、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协调;产业结构高度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包括产业结构由一产占优势比重逐级向二三产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三、河南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强力实施“调结构、促转型”、“战危机、保增长”等战略举措,高度重视发挥工业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1980年以来,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表1)
从贡献率变化看,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是,随着工业地位不断的提升和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工业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也充分暴露出来。
(一)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问题突出。河南省工业发展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发展规模跻身全国前列。但由于历史原因,工业发展过于依赖资源禀赋,导致工业结构整体上“规模大、层次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资源性工业比重过高。2010年全省资源型重化工业比重达70%以上,有色、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1.4%,工业高能耗问题依然突出。
另外,河南省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多数产业困守在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数量较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高加工度产品较少,工业发展仍处于要素驱动阶段,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发展转型矛盾突出。河南省工业主要集中于能源原材料行业及为能源原材料行业提供装备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由于历史原因,钢铁、水泥、煤化工等传统行业存在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现象,落后产能比重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0年河南省14个行业267家企业的500多条落后产能生产线被限期拆除,2011年又有167家企业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落后产能将在今后几年陆续淘汰,河南省传统优势行业面临严峻考验。同时,随着经济逐步回升,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不断加剧经济增长中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河南工业既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又要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两难”矛盾日益凸显。
(三)节能减排压力大,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工业是河南省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难点领域。多年来,河南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万元GDP能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2011年9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1上半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河南被列入全国8个预警等级为一级的省份,而且也是全国唯一的由三级预警转为一级预警的省份。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根本原因还是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在河南工业中所占比重过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步入“十二五”后,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变数更多,河南节能减排的压力与日俱增。
由此可见,河南工业发展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典型地体现了重化工业结构的特点,调整产业结构,谋求低碳发展是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又一重点和难点。
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创新发展思路,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长期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应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纳入到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视野中,考虑将单位GDP的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奖惩办法,并做好与现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衔接。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思路,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确立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寻找低碳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
(二)以低碳经济为基础,重构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提高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比重。通过生产业向制造业渗透,提高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素质,对传统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提高其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制造服务化,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推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产业链的价值分布从资源型转向低碳技术和服务环节,不断改善产业链条上“低碳”与“高碳”的对比,使产业结构在低碳化的基础上优化升级。
1、调整产业政策,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河南传统工业优势明显,重化工业特征突出。目前拉动河南经济增长主要靠钢铁、煤炭、电力、化工、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但是,这些传统产业不能因为高碳而取缔,相反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还会继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关键是这些产业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减少碳排放。因此,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高碳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以技术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2、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产业。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发展。从第三产业角度来说,要加快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减轻传统产业的锁定效应;在第二产业中,要加快太阳能、风能、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会直接降低GDP的二氧化碳强度。
3、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农业低碳化不可忽视。低碳农业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更注重整体的农业能耗和碳排放量的降低。有专家提出了用“一料变四料”思路发展低碳农业。“一料(秸秆)变四料(肥料、原料、饲料、燃料)”是发展低碳农业的一项重要对策,实现农业的循环生产。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当前,欧盟的人均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欧洲的能源价格要比美国高出许多。河南省应及早研究并适时出台提高二氧化碳价格的制度设计,为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转型提供激励机制。如,依据产业或产品的碳排放效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对于低效排放行业征收碳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是限制排放和交易许可机制。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更需要积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形成经济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宏岳,陈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问题探索,2011.1.
关键词:重庆;低碳旅游;发展对策
一、导言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我国到2020 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大客源国,而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中国旅游业指明了发展路径:“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可见,低碳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低碳旅游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就业之比为1:5。旅游业是一个消费需求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是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规模最大的新型产业之一。
二、低碳旅游的含义
由于低碳旅游刚兴起不久,因此,目前对低碳旅游的含义还在探讨中,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富筱琦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 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其所释放的碳。
(二) 刘啸认为:低碳旅游, 贯穿到旅游的整个过程, 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 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
(三) 黄文胜将低碳旅游定义为, 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 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 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1] 。
三、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全年国际旅游人数186.4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和37.7%;国内出游人数2.2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分别增长37.3%和38.5%。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2%。2011年末,重庆共有旅行社457家;共有旅游星级饭店263家,共有绿色旅游饭店53家;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9个;共有旅游船90艘,已挂牌的五星级游轮14艘;共有旅游商品3360余种[2]。
重庆旅游资源丰富。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中国内陆的、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自然景色,又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文化景观。到2011年末,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9个,比上年增加14个,增长13.54%。其中: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41个,3A级旅游景区37个,2A级旅游景区26个,1A级旅游景区2个。雄伟壮阔的长江三峡、璀璨多彩的重庆夜景、秀丽怡人的芙蓉江、风情独特的摆手舞等都是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其著名景点有:大足石刻艺术群、丰都名山景区、龚滩古镇、洪崖洞传统民俗风貌区、南川金佛山、北碚缙云山 、江津四面山、武隆天生三桥和芙蓉洞、奉节天坑地缝、巫山小三峡、永川茶山竹海、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酉阳桃花源、乌江画廊等,无不让人流连忘返。重庆还是川菜和川剧的主要代表地之一,发源自重庆的火锅更是闻名遐耳。
重庆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重庆强力推出:“重庆非去不可”的旅游主题口号,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旅游行业共电视、广播新闻6000多条,报刊新闻20000余条,网络新闻60000余条,在报刊杂志上刊发旅游专版3000余版,出版重庆旅游特刊3期;开展“都市旅游主题年”宣传活动100多项;全市制作各类旅游宣传品500余万件,发放旅游宣传品450余万件,旅游信息约50000多条[3]。推出了“温泉之都”、“都市旅游”等八条精品旅游线,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授予“中国温泉之都”的称号。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重庆都市旅游节暨第三届城际旅游交易会、“融汇温泉城杯”万人同泡“五方十泉”等活动。
四、重庆低碳旅游发展对策
随着低碳理念的广泛倡导和低碳技术的日趋成熟,低碳旅游必将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指导价值。建设低碳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方式转型战略的重要选择。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 谁在低碳旅游发展战略层面拥有主动权, 谁就能在旅游竞争格局中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和话语权。因此, 发展低碳旅游, 是重庆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4.1 加强低碳旅游宣传和管理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审计模式 研究
本文分别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问题的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内涵、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以及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做了以下研究。
1.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2.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低碳经济模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我国承担国际义务, 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理念,指明了新的审计方向与重点;将低碳经济引入环境审计工作,是推动环境审计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途径。
3.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
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狭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通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减排技术创新等,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分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广义上说,低碳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将导致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4. 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内涵
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框架,政府环境审计被界定为“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和(或)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签证等工作”。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环境审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环境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决定了环境审计的本质目标和具体目标;二是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包含鉴证评价与管理建议,环境审计首先要对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资源与环境保护提出管理建议,有效发挥审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系统”作用。
从审计目标来看,环境审计实际分为狭义的环境审计和广义的环境审计,前者侧重于资源环境合规性审计(如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等)与环境财务审计(如排污费的征集与使用情况等),后者侧重于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能够有效地将经济与环境联系起来,用以衡量环境对经济的贡献以及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并向决策者提出建议。
5. 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在环境审计中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保证了审计工作符合环保的最新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审计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5.1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10%,到2020年达到15%;并在哥本哈根会正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碳生产率)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我国资源环境保护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发展基于低碳经济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它与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完全相一致。
5.2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是完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
低碳经济涵盖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多个领域。根据我国发展规划与国际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比等低碳指标已正式列入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划,将低碳经济纳入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可以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资源环境保护的绩效状况,并有助于提出符合环保事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5.3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是环境审计与环保学科融合的需要。
环境审计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工作,需要根据时展及时融合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环保学科的思想,并将其充分吸收、分解到环境审计工作中去,从而保证环境审计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6. 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理念,在环境审计研究和实践中尚未广泛、有效涉及与应用。在环境审计过程中,加强对低碳经济的探索、分析与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6.1低碳经济应用于环境审计的总体思路
根据低碳经济目标定位,以二氧化碳减排为核心的狭义低碳经济发展指标可以作为环境合规性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范畴;而低碳政策的建立、能源结构的调整、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城市空间的科学规划、CO2 捕获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居民的节能观念等广义低碳经济发展因素,可以作为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
6.2低碳经济在狭义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6.2.1环境合规性审计中需考虑的低碳指标
第一,CO2排放的总量指标。计算CO2排放量时可以引用CO2排放量测算模型CO2 =ΣKiEi(其中:Ei表示不同的能源类型,Ki表示不同的碳排放系数),在已知能源类型和规模的情况下,可以估算全社会CO2排放量。为保证更具针对性,可以根据需要将热电行业CO2排放、工业CO2排放总量、交通运输业CO2排放总量、建筑、居民CO2排放总量等作为二级指标进行检查。
第二,CO2减排的相对指标。根据哥本哈根会议要求,应设置以碳生产率为核心,考核碳排放的增减比例变动,关注碳生产率水平的总体提高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可将热电行业CO2减排相对指标、工业CO2减排相对指标、交通运输业CO2减排相对指标等纳入检查范畴。
6.2.2环境财务审计中需考虑的因素
目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金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燃油税、资源税、排污费等专项征收的税费,这些税费的征收与使用是环保引导的重要方向,在环境财务审计中需要重点加以关注。此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在2009年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后择机进行资源税改革,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至3年期间择机开征碳税,未来也可根据碳税政策的实际推进加以综合考虑;二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安排的环保引导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引导符合生态环境优化的各种产业与项目,是环保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也应列入环境财务审计的范畴之中。
6.3低碳经济在广义环境审计中的应用
环境审计过程中,不仅应在碳排放的总量和相对量进行研究,还应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促进低碳政策的建立、能源结构的调整、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居民的节能观念等。(下转第132页)
(上接第108页)
6.3.1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评价
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应将碳生产率设为核心指标,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首要评价因素。并根据我国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GDP比重等产业结构指标加以分析;以及考虑低碳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对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率、传统产业生产流程改造率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率等环保技术的应用指标研究。
6.3.2社会发展的低碳化评价
社会发展的低碳化评价主要包括公共建筑的低碳化、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居民生活的低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化情况。公共建筑的低碳化重点包括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太阳能利用率等;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重点包括有万里行程碳排放量、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等指标;居民生活的低碳化重点包括户均年碳排放量、绿色出行居民比率等指标;生态环境的优化重点包括土地植被覆盖率、污染削减率等生态环境指标。
6.3.3能源的低碳化评价
能源的低碳化评价包含能源的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益两个方面。能源的结构可以分解为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例、洁净煤占煤能源比例、新能源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比例等指标;能源的利用效率则可以结合单位工业产值的碳排放、单位农业产值的碳排放、机动车油耗水平等能源利用的效率指标进行关注分析。
6.3.4低碳科技发展评价
低碳科技发展评价涵盖低碳技术R&D经费占GDP比重、清洁煤高效利用技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智能节能技术、CO2 捕获与埋存技术。需要指出,在环境审计中考虑上述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审计工作更好的分析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以帮助决策。
结束语:
可见,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说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为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深信,在今后的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工作中,中国一定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19号
参考文献:
[1] ·阿克拉姆·汗,徐瑞康;绩效审计要素[J];审计研究;1988年02期.
[2] 达岩,陈锋,吴雪峰;运用绩效审计 提高政府支出效率[J];广东审计;2002年11期.
[3] 邢俊芳;印度的绩效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08期.
[4] 黄曼行;浅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审计[J];事业财会;2004年01期.
[5] 刘家兰 ,王恩山;浅谈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J];会计之友;2005年09期.
[6] 史振燕,魏芳;微观绩效审计适用的几种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周旻;;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初探[J];审计与理财;2005年S4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汽车企业;风险;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含义重点在"低"这个字上。这种经济模式要求能源使用量低,污染排放量少,污染程度低。发展这种经济模式主要靠改革创新能源使用技术、生产结构和制度,促进人们传统发展观念的改变。但当前全球汽车市场状况并不乐观,汽车生产明显大于人们对汽车的购买需求,导致汽车生产商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明显。因此各国汽车生产商都在寻找新的生产结构,创新企业生产制度,响应号召进行低碳生产,共同促进低碳转型。
二、汽车营销风险的理性分析
1.汽车营销宏观层面可能遭致的风险
首先可能面对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世界经济发展大部分还处于高耗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最终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相关机构表明若不尽快改变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结构,会使到全球气温到本世纪末平均上升5~6℃,使全球生产总值减少10%以内,使发展中国家中的贫穷国家经济损失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落后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日益频繁,但有的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经济设置对外贸易壁垒。还有可能面对的是经济发展仍然以高耗能产业为支柱而带来的风险。工业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且生产技术落后,因此争取实现汽车生产低碳化对于汽车生产制造商来说还是一个触不可及的梦想。最后是发达国家率先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带来的风险。发达国家努力研发低碳发展核心技术,并企图率先垄断低碳技术,向发展中国家高价出售,这对我国汽车生产商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绊脚石和发展风险。
2.微观层面潜在的风险
第一,缺少市场销售的指导体系和经验。没有科学的营销指导理念和市场销售的实战经验是我国汽车企业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并且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因此导致企业不能在市场需求动态变化的同时及时把握住需求变化趋势。第二,汽车生产的风险。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且生产数量过量,这种做法和倡导低碳经济的口号相违背。第三,车企之间通过不断降低价格来获取销售量而带来的风险。中国的汽车市场产能过剩是早就存在的现象,汽车生产商之间为互相打压进行价格战,不断降低汽车的价格,来取得在汽车市场中的优势,但他们忽略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买高不买低的消费心理,致使生产商虽然大幅度降低了价格但销售量仍然低下的现象,获取的利润也少之又少。第四,汽车销售渠道风险。我国的汽车销售渠道最开始是由国家垄断,但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汽车生产商可以自己开拓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的汽车销售模式,当前汽车市场面临的风险是销售途径向二、三级市场下沉,各个车企“划地圈地”,虽然满足了生产商扩大销售量的需求,但经销商的销售素质和质量都不高,对经销的汽车品牌坚持度不高,一旦经销的品牌市场销售量大幅减少,经销商就会抛弃本品牌而选择其他品牌。第五,促销风险。促进汽车销售主要是靠广告效果,人员推销,营业宣传。促销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指人员推销带来的风险,已购汽车客户只有在等汽车有了损坏才会回来修理,这样车企就有很大的被动性,要想做到汽车销售人员主动上门检查是非常困难的,并且汽车销售人员对客户的态度和服务都需要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三、基于低碳经济下汽车企业的营销风险防范对策
1.气候危机和贸易风险的防范。第一步,倡导汽车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国家政府要对车企积极进行引导和帮助,对发展有困难的车企进行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车企发展新能源,制造节能汽车,政府要推动节能汽车在大中城市进行试点。第二步,大力推动汽车生产技术的革新,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但不能过度追求速度,低碳经济的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慢慢来,当然这也需要国家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来加以合理的引导。
2.产业风险的防范。注意汽车生产环境变化和政府相关政策的转变。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初步发展,国家对低碳产业的关注和支持都较大,大多数汽车生产商也会纷纷向低碳生产靠拢,这必然将会导致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国家也会出台相关政策来调整汽车市场竞争状态,促进产业的平稳发展,因为汽车生产商要对这些方面多加注意以此来防范风险。
3.低碳核心技术风险的防范。当前低碳核心技术竞争十分激烈,各国都在努力革新生产技术,跟上低碳发展的大潮,但发达国家正试图垄断低碳核心技术,这一经济发展背景促使我国车企进行技术革新,加快发展步伐。
4.汽车企业应树立并强化绿色营销观。这种观念要求车企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努力践行低碳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自身经济,获取大额利润,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汽车现在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这就要求汽车的质量和性能都要提高,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因此车企要注意汽车制造时要通过创新降低尾气排放污染程度。
5.重视低碳产品的研发。企业要想促进自身的产业结构转变就要重视低碳产品的研发,要将研发重点放在:力求做到将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损害降到最低;产品的生产原料量减少;产品生产耗能低;产品排污量少且是经过处理后排污;产品可再回收利用。因此汽车企业应该做到:鼓励企业员工技术创新;要建立畅通的渠道连接消费者,尽快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6.打造健全的汽车企业低碳生态链。车企要将低碳观念不止仅仅体现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还要将低碳观念注入到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例如汽车广告宣传,人员推销都可以体现低碳观念。
参考文献:
[1]单宝.解读低碳经济[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06).
内容摘要:论文在对低碳经济有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和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是相辅相承、内在统一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 低碳产业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和“低碳”概念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实践。我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了要加强环境保护,发展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要完成这一承诺,必须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发展低碳经济就要转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而产业结构作为最重要的经济结构之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必然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调整的路径。
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一词来源于英国,2003年英国在其《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当前,对于低碳经济的解释有多种说法,其中接受比较广泛的是: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基础上,通过制度和政策措施的设计和创新,发展节约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促进社会由高能耗、低能效、高碳排放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转型。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要求在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的低碳化,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体系:
生产的低碳化。生产低碳化包括:一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低碳化;二是人口生产过程的低碳化。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低碳化指要在物质资料生产中:重视科学的统筹规划,避免盲目地扩大再生产,造成资源浪费;注重新科技的运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注重废旧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人口生产的低碳化,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再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
流通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指要使生产要素和物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方面要求发展现代物流,建设节能环保高效的智能交通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经济转型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
分配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指政府在对要素收入进行再分配过程中,通过法律和税收,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对低能耗、高能效、低排放的低碳产业进行倾斜和优惠,对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高碳产业给予限制,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的低碳化。
消费的低碳化。消费的低碳化就是要转变消费观念,形成文明、适度、绿色的消费观念;在消费结构上更加注重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样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污染,还能大幅度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的经济工作方针,我们应当明确“调结构”的含义,把扩大内需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避免扩大内需中的盲目消费和浪费消费,鼓励低碳消费,低碳化的消费不仅能够节约有限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对自然界的废弃物的排放,可谓一举两得。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同时产业结构优化还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和新能源、新技术利用,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改变能源结构,进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低碳经济基本要求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而在这三种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其次是石油,天然气最少,只有煤炭碳含量的60%。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要求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用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这必然会导致能源结构的转变。能源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供给要素,能源结构的变化一方面要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求利用新能源的产业的发展,从而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淘汰落后技术,发展低碳技术,进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求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能源,也要求生产中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这就需要一方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效率的生产技术,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能源消耗大的行业如钢铁、电力、石化等行业来说,要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针对于这一情况,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求在这些行业中淘汰落后的产能和生产技术,发展大规模的企业,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占主导地位,同时在许多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存在着大量的落后的产能和生产技术。更有必要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技术,在各行业中大力推进低碳排放的生产技术,生产技术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这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发展低碳产业,进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碳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产业,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有新兴的产业与之相适应。低碳经济发展应该大力发展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产业或产业族群,这些低碳产业能够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均“碳足迹”,有效缓解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使人类走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能效、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大力扶持相应的低碳产业如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节能环保业等,使它们成为主导产业,提高这些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鼓励低碳消费,导致消费结构改变,进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全方位的低碳化,不仅在生产中要低碳,在消费过程中,也要鼓励低碳消费,如在建筑及居民生活用能方面、食品消费、交通等方面等要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总之,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进而会影响人们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改变,消费需求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这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发展新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要求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大力扶持和发展低碳产业,鼓励人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然结果,即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也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顺应了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动,而这种变动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风向,这种演变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看,无论从主导产业转换过程还是从三次产业内在变动分析,产业结构演进都呈现出低碳化,低碳经济发展相符的态势。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人类社会逐渐从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在第一产业为主导阶段,生产力落后,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和重工业,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没有被广泛使用,这时的碳排放量低,但经济发展水平也低。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到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阶段,这时,人类逐渐掌握了化石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近代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和电力革命出现。这些化石能源通过充分燃烧能产生巨大能量,并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结果把人类社会带入了“高碳经济”。在这些能源支撑下,形成了火电、石化、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并由此衍生出了汽车、船舶、机械、化工、建筑等行业,这些高能耗、高碳排放的工业可称之为高碳工业。这种情况下连传统的农业也逐渐向高碳化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从第二产业为主导过渡到第三产业为主导,传统的第一和第二产业逐渐被新兴的产业所取代,这些产业大都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行业,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这些产业的发展,正是低碳经济的要求,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这些产业占主导的社会,碳排放量必然会大大下降。
综上所述,随着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演进,人类社会的碳排放经历了低碳高碳低碳的发展趋势,因此,产业结构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趋势是一致的,低碳经济发展顺应了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和规律,如图1所示。
(三)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降低碳排放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既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又能保证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所以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反过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对低碳经济发展、降低碳排放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都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单位产出的增加量会逐次减少。据测算,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1%,第二产业下降1%,每年能源消耗可以减少约2500万吨标准煤,等于万元GDP能耗降低约1%;如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1%,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能耗行业比重相应下降1%,每年能源消耗则可以减少2800万吨以上标准煤,接近于万元GDP能耗降低1.3%。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降低碳排放的贡献率极高,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结论
本文在对低碳经济概念和要求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于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得出结论: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内在统一的;低碳经济的发展顺应了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和必经途径,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一个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2.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3.姚德文.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发展新路径[J].当代经济,2009(12)
1评价方案设计
本文构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综合考量了能源、经济、环境等要素。各项指标都尽量采用人均量或百分比表示,从而合理地消除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在同一水平下公平地衡量各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1.1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内容科学合理地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该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自顶向下的顺序和步骤。目标层,是指建立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文章建立指标体系是为了科学、客观、定量地评价各个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和差异,因此指标体系的目标层就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准则层,是对目标层的初步分解,是目标层下属的子系统或各个方面。低碳经济的内涵表明应从碳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这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层,是具体的衡量指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四个准则层共包含13个指标,如表1所示。1.2评价方法选用文章以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建立模型。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全面、科学地将具有不同类型、不同量纲、不同物理含义的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情况;同时,模型还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对整个指标体系的影响,从而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功能。在实际的评价操作过程中,通过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获取数据,构造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数据矩阵,运用熵权法客观地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各样本数据,把具有定量和定性关系的各指标数据与最优参考序列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
2实证分析
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文章共选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荷兰、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15个在全球经济发展和能源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论文从《世界能源统计展望2011》[3]和世界银行集团网站获得数据,其中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国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和R&D经费投入强度等指标为直接获取,其余指标通过计算得出。2.1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获得的数据,可以建立一个有13个指标、15个国家的多指标多评价对象的矩阵X=(xij)13′15,xij表示第j个国家的第i项指标数据。将原始矩阵X=(xij)13′15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矩阵R=(rij)13′15,rij表示xij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其中rij[01]。指标体系中,人均碳排放、能源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逆指标,其余指标都为正指标。利用公式(5),先计算得出每个指标的信息熵Hi,再利用公式(6),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wi,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2.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灰色关联系数时,需要首先确定指标矩阵的参考数列,即各项指标的最优值。根据各项指标的属性,人均碳排放、能源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取最小值为最优值,其余指标取最大值为最优值。根据获得的数据,确定参考数列后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公式(7),结合上一步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第j个国家的第i个指标与第i个指标最优值的关联系数εij。最后,根据表2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公式(8),求出各个国家的灰色关联度值,即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从综合评价结果看来,巴西、法国和日本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关联度分别为0.7110、0.6923、0.6714;荷兰、俄罗斯、中国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三个国家,关联度均不足0.5。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南美国家,巴西有着极高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1.41%,同时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也高达39.67%,碳生产力较高而人均碳排放较低,这是巴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的最主要原因,巴西主要以生物燃料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法国位居第二,在单项指标上,法国的碳生产力,高达6338.93美元/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为45.45%、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高达79.21%,都位列世界各国第一,现在,法国已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并选择可再生能源、环保汽车、核能作为低碳发展的突破口。日本排名第三,其森林覆盖率为68.53%,R&D经费投入强度为3.44%,均位居首位,同时在碳生产力、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人均GDP这3项指标上都位列第五。这和日本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日本化石资源严重短缺,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重点推进能源和环境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多年来日本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利用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给予厚望。根据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属性,分别对各个国家在单项指标上的排名进行统计,并列出了中国排名靠后的8个指标以及其他国家该指标的情况,如表4所示。中国是15个国家中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同时由表4中可见,中国的碳生产力低至689.48美元/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43.14,均位列最后一名,而能源碳排放系数高达0.93吨/吨油当量,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46.75%,都居于15个国家之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仅为7.89%,人均GDP4283美元/人,仅高于印度,森林覆盖率22.18%,R&D经费投入强度也只占1.44%。所以,可见除了当前中国人口基数大、能源需求增长快等情况,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偏高、人均GDP偏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不足、森林覆盖率偏低、对低碳技术投入不足等原因,才导致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排在15个世界主要经济国家的最后一位。中国要进一步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从改变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低碳技术、树立低碳意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3结论
文章在理论研究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等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开展实证分析,选取15个世界主要经济国家作为评价对象,以数据作为支撑,定量评价分析了各个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还将其他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借鉴和参考。首先,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构建了适合综合评价国家之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权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权重和关联度的计算都是从实际数据出发,能够全面、科学地将具有不同类型、不同物理含义、不同量纲的各项指标进行统一处理,还尽可能地消除了人为因素对整个指标体系的影响,从而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但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没有考虑低碳政策实施程度这一因素。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推进,将有更多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得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和科学。
作者:何跃 郭秋艳 武奔 单位:四川大学 商学院
[关键词]低碳经济;汽车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35-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伴随而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众所周知,汽车是碳排放大户,有研究显示,一辆轿车一年排放的废气是其自身重量的4倍左右。2009年我国就宣布到2020年国内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而目前车市的火暴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低碳经济时代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显得尤其重要,是解决车市产销火暴和减少碳排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1 低碳经济与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2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含义及特征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指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消费汽车这种产品的时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使汽车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体现了如下的几个特征:
第一,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适度消费。汽车绿色消费观念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将汽车消费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反对过度消费以及在消费中的挥霍和浪费。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把拥有一辆豪华私家车当做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来作为代步工具,一辆小排量、油耗低的车完全可以满足其需要,可为了所谓的面子却买了一辆大排量、油耗高的车,这显然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生态消费,其本质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扬弃。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人们消费的汽车数量越多那么获得的总效用越大,也意味着社会福利越大,于是人类对更高福利的追求就转化为对汽车的需求。有一些家庭的私家车不是一辆,而是两辆、三辆甚至更多。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我们知道消费是总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扩大总需求都把刺激汽车消费作为一项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消费模式。当人们意识到能源紧张以及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时候,人们就会转向汽车绿色消费模式,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生态因素,实现汽车的可持续性消费。
第三,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公平消费,它所体现的公平理念既包括同世代公平又包括跨世代公平。汽车同世代消费公平指的是同世代内不同人对汽车的消费公正、平等。一方面它认同个人消费的自的同时强调个人消费不能影响其他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它认同个人消费的合理差距的同时强调每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要保证每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汽车跨世代消费公平是指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在消费上的公平,这就要求现在我们对汽车的消费不能影响后代人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来考虑,为了实现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汽车消费的负外部性,节约资源和能源,留给后代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与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关系
2.1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汽车绿色消费观的指导下有助于人们养成低碳生活理念,比如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公交车少开车等。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锻炼了身体,是一种双赢。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选择低油耗、低排量、环保节能的汽车也能够在使用汽车的时候节能减排。由此可见,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下,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情况下,必然会选择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2 低碳经济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绿色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汽车业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这些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运用必然会带来汽车产业自诞生以来最深远的一次产业变革。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消费方式会随着低碳技术在汽车生产领域的运用而发生改变,“节约消费”、“生态消费”、“健康消费”等绿色消费观念将逐步形成。
2.3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部分,其目标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因此,低碳经济不仅仅涉及生产领域还涉及生活领域,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人们以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为荣,以奢侈浪费的高碳生活为耻。我们可以说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和使用汽车的过程中都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3 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路径选择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消费者汽车消费意识的觉醒,需要汽车生产技术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
3.1 开展绿色教育,增强消费者汽车绿色消费观念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杂志、报纸等多种媒体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鼓励有车一族尽量少开车、多步行、骑自行车,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特别是在交通拥挤路段或者是难以找到停车场地的路段。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绿色教育,将环境保护意识普及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环节,在公民中树立牢固的绿色消费观念。最后,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宣传引导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汽车消费者协会、环境保护协会,招募一些高素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环境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名人担任汽车绿色消费的代言人和志愿者,积极受理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中的各种投诉,增强消费者购买各种低碳汽车的消费信心。
3.2 加快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鼓励生产低碳汽车,以生产促消费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之后要让消费者能在市场上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低碳汽车,低碳汽车的生产和技术进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凭借价低质高的低碳汽车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消费问题。我们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每一根产业链条,使得新能源汽车形成技术和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购买,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量生产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及使用小排量汽车对于节能减排更有效果。众所周知,排量越小的车的油耗越低,尾气排放越少。如果我们在汽车的产品结构中增加小排量汽车的比重、减少大排量汽车的比重,并且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在短期内马上就能实现节能减排。
3.3 政府政策引导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的形成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大量的财政补贴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汽车。目前许多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低碳汽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比普通汽车的价格高出许多。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双模电动车比F3普通车型的价格高出10万元。我们假设家用车每年行驶2万千米,那么电动车每年可以节省5000元的油费,20年才能节省10万元。所以如果没有购置补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完全没有购买低碳汽车的经济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低碳汽车的补贴,而且这种补贴直接发放给低碳汽车的购买者的话,必然会使得消费者具有购买低碳汽车的冲动,必然会产生对低碳汽车的大量需求,这样低碳汽车产业就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到那个时候,即使政府不再给低碳汽车以补贴,低碳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也会具有竞争优势,最终取代传统汽车。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购置税减免吸引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碳汽车。免征或者减征低碳汽车的购置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税费,同时对提前报废非政府鼓励类汽车转而购买低碳汽车的消费者提供各种税费奖励,以迅速启动低碳汽车消费市场,体现国家向环保节能车型倾斜的政策。政府还可以考虑对于传统汽车特别是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汽车征收环境税,将所得税款的一部分用来支持低碳汽车起步阶段的生产。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2] 李实.低碳经济时代绿色消费观的构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1-72.
[3] 任志新,何秋雨.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3-74.
[4] 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