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

时间:2023-08-07 17:3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学的教育方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

第1篇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认识活动。从这方面看,教育是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当它被人们认识和研究时,便成为教育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存在于教育事务内部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中,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课外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地体现。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而教育经验偏重于感性、具体的东西,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第2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兴趣;规律,感性经验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已付诸实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如何在各科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使一个班级的学生各得其所,发展成才,这一直是教育者们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关键在教师,主要应解决“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的问题。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能力、知识水平及对教育学的看法、想法,摸清他们希望老师教什么内容,教多少,怎样教,然后再根据大纲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怎样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的确是件头痛的事。笔者通过个别交谈,了解到大家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理论;对本地的教育工作情况不太熟悉,外地的情况也了解甚少;当前教育状况知晓一些,外国的教育经验就基本不了解;对教育史的发展及前人的经验研究借鉴更少。他们希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讲或不讲,而教材上没有的,外地、外国的新的教育经验、教研成果、教改动态等新信息、新理论则多讲细讲。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教育学》这门课的意义不十分明确,有的认为教育学枯燥无味;也有的说:“学不学教育学都一样,我不学教育学照样当老师,照样能教书。”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有的放矢地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 讲好绪言,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有自身的独特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都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而这一切,总是按一定的框架结构组合起来的。学生要掌握这门学科,先掌握这门学科的框架结构,就会给学习带来极大好处。

上好绪言,不仅要讲清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还要讲清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不仅要讲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目的,还要指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根据教材的结构,教学中突出讲授了“教育学的发展史”部分的内容。介绍了我国从奴隶社会的孔子到民主革命时期的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家的实践和思想;介绍了古罗马的昆体良,17世纪捷克的夸美纽斯,19世纪德国的赫尔巴特,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的凯洛夫,70年代的赞可夫等教育家的教育活动、代表著作、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发展地位和影响。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另外,在绪言中还着重讲述了我国古代文献《学记》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特别强调了它在教育史上的“最早”地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2 增删教材,教学生之需

(1)补充适应的教育史资料。如教材中“封建主义教育”部分里面,一笔带过“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演变为‘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学生都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学中就可以适当补充,以达到“以史为镜”、“古为今用”的目的。又如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节中,教材一笔带过英国17世纪教育家洛克,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卢梭,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等人物,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就必须适当补充说明他们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当然,这些补充介绍目的在于紧扣大纲,结合教材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面理解马列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2)充实国内外最新教研成果。在讲“教育目的”一章时,介绍了上海育才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验,介绍了天津、济南一些中学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

在讲“教育制度”一章时,介绍了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中专、技校、农中、职中发展的有关资料,对本州教改、职数情况也作了简单述评。此外,还介绍了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

在讲“教学”这一章时,介绍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研究成果及其五个教学原则;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还介绍了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以及“发现法”。

在讲“德育”一章时,补充了中央有关加强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通知的精神,给学生介绍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

(3)突出重点,讲清规律。教材中某些基本概念不太清楚,例如,在绪言中:“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但在以后的各章中却避而不谈“规律”二字,而只讲“关系”,这就使学生费解。

首先,明确“教育规律”。在讲“教育本质”一章时,直接讲“教育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状况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在三大规律中,重点讲第三条,特别突出阐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观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其次,明确“教学规律”。在讲“教学过程”一节时,直接讲“教学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在这四条规律中,突出讲述了第三条,并充实与之有关的一些教研资料。这样,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教学法原则,教学方法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第三,明确“德育规律”。在讲授“德育过程”一节时,直接讲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活动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矛盾斗争转化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校、家庭、社会综合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此三条规律中重点阐述第一条,并把它与平常大家常说的“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经验联系起来,学生就易于理解。

二、扬学生之长,教学议结合

师范院校有很多院系和不同专业,教育学的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去给各种专业及班级上课,应根据不同专业和班级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教有所异、学有所获,正如同仁们总结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第一,组织座谈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根据学生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自学、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给教育科学系的学生上课时,组织了“怎样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等专题讨论。同学们先写好发言提纲,然后在小组上发言,再由小组推荐两位同学在全班发言交流。由于学生事先查阅了许多资料、文献、详细整理了自己的学习笔记,因而发言都能理论联系实际,很有说服力。其中,一个学生系统介绍了家乡多年来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对全体学生施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经验。

另一位同学在讨论中谈到,他所在的地区,某地方领导给学校规定升学率要在95%以上,于是,学校领导给教师交任务、定指标,教师向学生增课时、加作业,使学生成天处于极度疲劳紧张之中,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显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这样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既互通了情报,交流了经验,也找到了问题的差距。这不仅使学生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并以有力的例子证明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师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第3篇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范文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效决定着班级的状况及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学校奖励性工资分配办法,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1.每学期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检查并执行,做好总结工作;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的家庭、思想品德、生活和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了解班级、队干部的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他们的发展动态。

2.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运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建立班级常规管理机制和班级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班级中建立班级管理岗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搞好日常组织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到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组织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校、年级的社团活动,每班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每位学生参加一项自己最喜欢的社团活动。为本班学生认真写评语,负责填写本班学生的学籍;根据多元评价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评比工作,填写好学生素质报告单,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

5.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定期开展少先队活动;指导并帮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6.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及时处理班内突发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协助学校贯彻体育与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护环境,不吃零食,不乱丢乱抛生活垃圾。课间开展正当有益的活动,不追逐不打闹。做好教室及卫生包干区的整洁工作(教室没有垃圾,地面无尘土,包干区无垃圾)。

7.做好班级的文化设计与布置。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评比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做好班级的文化布置,定期更换板报。给学生一个清新的学习环境。

8.协调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定期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班级中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通过校信通、班级网站等形式,加大与家长沟通的力度,展示班级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构筑教育网络,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9.经常与本班其他学科教师互通班级管理情况,共同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门学科的作业量,掌握并调整学生的课业负担,采取恰当措施,因材施教,共同教育好学生。

10.做好班级财产的管理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物,节约能源。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

1.抓好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久的需要。班主任的地位及其所肩负的责任决定了班主任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小学班主任应站在国家和人民翱益的高度,以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劳动、游戏、生活等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系统地、深入细致地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为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质量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为了使学生学好功课,提高学习质量,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责任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提高文化水平。班主任还要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协调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共同教好学生。

3.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而且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指导他们有规律地生活。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制度,安排好学习、游戏、休息的时间;要组织他们开展体育锻炼,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要教育他们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护视力,饮食定时定量,不挑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与校卫生室配合,进行防病教育和采取必要的防病措施;在季节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4.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小学生的劳动主要是带有学习性质的劳动,包括自我服务劳动、日常家务劳动、为集体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手工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等。班主任要结合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与情感、劳动纪律与安全、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本领,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集体的事抢着做。为了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要健全劳动制度,定期进行劳动检查、评比和表扬,使学生看到劳动成果,提高劳动积极性。

5.关心学生课余生活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天中,学生有许多时间是在课外度过的。课内活动易于掌握,而课外活动则较难控制。小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活动范围大,内容广.他们对活动往往良莠不分。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好奇好胜,敢冒风险,但他们毕竟经验不足,往往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班主任要支持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小学生把精力用到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学习的活动中去。

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6.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班主任经常性的管理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

(1)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积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做好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工作,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

(3)做好班里的日常工作,如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安排值日,组织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检查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班级日常活动的讲评,审查班级日志,对个别学生的帮助教育等。

(4)处理好班级中的偶发事件。

(5)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任务。

7.做好家长工作

班主任要认真了解研究家庭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身心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争取家庭的配合,形成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班主任在接受新班时,应进行普遍的家访,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以便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家长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经常进行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接待家长来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研究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范例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小学德育大纲》的直接实施者。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制定《黄金桥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试行)。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同时班主任负有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之间联系的责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班主任的任务

班主任的任务是,按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体魄健康的公民。

三、班主任的职责

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了解班级组织,骨干队伍的组织情况和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发展动态。

2、组织管理班集体。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⑴组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

⑵组织学生参加全校、年级的活动。

⑶督促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⑷督促学生按时到位上好体育课、选修课及各类活动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兴趣特长。

⑹与班委会、队干部讨论班级情况,问题和解决办法、措施。

⑺处理班内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立即上报学校。

⑻查阅班级日志和学生周记。

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⑴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四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

⑵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⑶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军训、社会等实践活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⑷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社会活动。

⑸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⑺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⑼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后进生转化和学生不良苗头的监控工作。

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班主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5、订好班主任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总结工作。

第4篇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办学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活力、丰富教育供给、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教学角度考量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和方针、教育制度、教育中各项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等对推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教育学;中外合作办学;办学体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03-02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学应该按照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和方针、教育制度、教育中各项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及学校管理的领导等方面。

一、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本质

不论是教育家的阐释还是辞书的定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没有变,那就是以人为本,处处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自身素养的提高,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发展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标准应当是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如果说它对本土的传统教育带了影响,那也是积极的、有益的、发人深思的影响。早就有教育专家表示,中国并不缺大学,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攀升的今天也不缺大学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的人才。高等学历人才培养的趋同,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显弊端。我们应该通过合作,去反思自身在发展中遭遇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将在多元化、多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中发挥示范、探索作用。我们也希望通过观摩交流、学习借鉴,推动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改革。尤其是通过加强国际间教育交流、引进国外智力、借鉴国际成熟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这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往往是理念的革新,例如淡化分数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实践能力、与职业市场接轨紧密等。让境外教育资源与国内的公立、民营教育机构在平等的环境下良性竞争、互为补充,有利于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有利于国内教育界接受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从而推动高校教育竞争机制的完善,促使教育深化改革。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和经验将引发“鲶鱼效应”,它不仅能丰富本土学生的选择,还可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目的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受教育者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受教育者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中外合作办学的成果不但表现在培养出的人才,同时表现在教育管理、发展规划、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十多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引智具体体现在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健全了质量监控体系;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引进了大批国外优秀教材,促进了教师英语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全面引进国外先进课程,特别是一些专业的核心课程,双方共同进行全面质量监控。教学模式与国际接轨,通过努力,大批中方教师能进行双语教学,不少人还能进行全英语授课。学院培养的学生有着出色的英语能力和对中西文化的了解,深受企业青睐。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外籍教授带来最新原版教材和最新教育思想,用英语进行着与国际同步的高层次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教学。海外权威经济学杂志评选亚太地区前50名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排列第13名,这是中国高校中唯一的一家。学院编写的案例涉及管理学的大多数领域,目前已在世界很多地方用于教学。不少教授的论文已在许多海外著名期刊发表。这些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也说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引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和安全的社会事业,在加入WTO之初,维护教育就成为我国制定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规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中许多条文都是围绕维护教育来制定的。例如,《条例》第五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符合中国的公共道德,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这些规定集中体现了维护教育的制度理念,确保了在开放高等教育市场之初对国家和教育安全的保护。

三、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制度

“制度”是人类活动的行为规范体系,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它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根本制度,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二是教育基本制度,包括教育体制、学制和各种正式的教育政策、法律与法规等。三是教育具体制度,指各种具体的教育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和运作机制,如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等等。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跨国高等教育的具体体现,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也载明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机制,实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理事会、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下的院校长负责制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率先实现现代大学管理机制的优势。实行董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对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摒弃中方合作办学院校单方过多干预和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事物的错误做法,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真正享有办学的自,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决策领域专业化、权利责任剩余化、职称认定聘任化、酬薪体系双轨化、教师考核草根化、学生评价过程化。中外合作办学办学体制创新对推动我国骄傲与体制改革发挥着越来越强的积极作用。

第5篇

关键词:班主任;能力素质;高中教育

班主任是对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全面负责的教师,是联系班级中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各种学生组织、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一个有能力的班主任能按照德、智、体、美、劳全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学高身正,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示范,顾名思义就是显示范例,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他们都尊重、崇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朝气蓬勃,最富模仿性,而且可塑性大,他们常把自己所敬爱的班主任老师当成模仿对象,自觉不自觉地以他们对待事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班主任必须具有潜移默化的日常示范能力,对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优良的心理素养

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应具有多方面的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学生看作魔鬼,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问题学生。当顽皮的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要克制自己的情绪,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式,切不可大动干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把学生视为天使,这样才能有愉悦的心情教育学生,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学生是辩证、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社会发展不断向学校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打破旧的形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这决定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知识,浩如烟海,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变成青少年学生可以接受的基础知识体系,不仅要熟练掌握知识,还必须经过周密细致的思考、设计、取舍,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述。为此,班主任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以外的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社会学、伦理学等等,使自己知识渊博,知识面广。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信号传达信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语言艺术高超就能使德育教学效果锦上添花。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语言应清晰、生动、形象、动听、精练、幽默、逻辑性强,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能的重要保证。夸美纽斯曾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到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语言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口头语言能力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语言艺术感染力。班主任的文化修养和内在气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教育的语言要和谐、文雅与动听,语言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等,使学生爱听、想听。

五、科学规范的班级管理能力

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培养、教育学生的集体,统帅学生的综合教育能力、思想工作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协调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是班主任组织和教育学生班集体,开展正常的教育工作,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领导作风、品质和才能。班级管理是班主任运用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手段使班级呈现有序和有效的活动,它能激发和调动其成员的积极性和蕴藏的潜能。班主任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科学的管理能力。

六、优秀的综合业务能力

优秀的教学能力是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才能,包括班主任的知识水平、组织教材能力、讲解教材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等。班主任的业务能力,是顺利和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本领。它主要包括自学能力、教学能力、表述能力、组织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教育能力等。业务能力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关键,是搞好班级管理,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班主任精通业务,教学效果佳,在学生中就会产生较高的威信。因此,作为优秀的班主任应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因为只有精通教学,才能使自己的业务更加娴熟。

七,转化学差生的能力

第6篇

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特制定本标准。

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本标准是对义务教育学校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以德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人师表,公正廉洁,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二)育人本。坚持育人本的办学宗旨,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持困难群体,推动平等接受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始终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引领发展。校长作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将发展作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能力重。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突出学校管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完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强化专业能力提升。

(五)终身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改进工作的不竭动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与时俱进,及时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学校成师生共同学习的家园。

第7篇

【关键词】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教育思想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实践的检验,精华部分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的压力。我们可以运用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照当今我国的教育,从中吸收营养,从而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一、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孔子在开办私学时,开创性的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这个办学方针不仅指导着他的实践活动,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的理解是不分阶级贫富和种族,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我们现在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义务教育,但并未做到“有教无类”,教育不公的现象广泛存在。

首先是城乡之间存在着教育不公,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日益呈现两极分化,在教育资源、教育投资上城市占有明显的优势。城乡教育的不公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正好背道而驰。

其次是在课堂中存在着不公,教师在课堂常常不能同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常人为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对差生却漠不关心。对学生的评价也常常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的方式,唯成绩是上。这种课堂中的不公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也相差甚远。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用之贯穿于日常教育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孔子的因材施教指的是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来进行教育。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因为都是班集教学,一般人数众多。教师进行教学时,通常是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由于不同个体和性别的学生存在着身、心两方面的差异,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是这一现象得以解决的有力法宝。首先是要确认“材”然后再具体施教,确认“材”就是对学生的评估,对学生进行评估应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为基础。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

三、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孔子也是世界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不论培养学生知识或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通过对问题加以思考,获得切实的领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子提出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的领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第二,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第三,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在当今的教学中仍是必须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的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前仍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现在的教学过程,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所以老师经常将学生仅仅视为知识的“容器”,而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这与当前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在教学中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将有力的改善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先要吃透教材,对自己所要教的课做好精心准备。然后教师在教学时才可灵活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其思维。在教学中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对有见地的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最后,教师应对学生所发表的意见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分析,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达到事例贯通,举一反三。

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孔子一直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他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从没有把自己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他总是出现在学生中间,或与学生结伴出游,或同他们一起席地而坐,许多教育活动就是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展开的。同时,孔子认为学生可以启发自己,也显示了他对待学生民主平等的精神。《论语》中记载,子夏因有疑问而提出问题,得到解释的同时也启发了孔子,子曰:“起予者商也!”。孔子还说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这里面就包含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之上的。要做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是树立新的学生观。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所以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要重视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打破学生心中那种“师道尊严”的思想。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以打破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崇拜心。在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往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获取知识,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从而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建立以对话为基础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这种对话为基础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打破了教师进行教学灌输,学生进行机机械学习这种师生间不民主平等相处的局面,从而开创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

关键词:组织;管理;班集体;班主任;学生 一、何为班主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好传给人通往“彼岸”自由世界的真理,这是“大道”。“授业”即教学生以求取生存的技术和能力。“解惑”即帮助解决人生历程中的困惑。在教师之中,又有一种特殊身份,即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单位,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摇篮。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道路。

二、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据相关调查,班主任在学生眼里大多是近似于“辛苦型的保姆”和“专制型的警察”等形象。中小学班主任陷在班级事务之中,事情无论大小都事必躬亲、劳心劳力却往往是出力不讨好。究其原因,一方面,对班主任的职责和定位不够清楚、对班主任的评价也不够全面,从而无法燃起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于班主任自身,缺乏一定的学习与研究精神,导致了班级管理水平的降低。

1.引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的素养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班主任是实施德育的骨干力量,是具有特殊职责的老师,更应该具备比一般老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多方面的专业能力。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首先,要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教育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要培养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与氛围。再次,要注意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沟通中,班主任也要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传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同时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并表达自己。

2.做好日常管理,履行工作职责

(1)做好学生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学习情况。思想品德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和兴趣特长,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做好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学生近况。

(2)组织管理班集体

班主任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

(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班主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各科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相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学校教育工作的计划和要求,要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

3.加强班主任的自身修养

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在学生年前有如一面明镜,学生受到的影响最大。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表里如一,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绝对的威信。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家庭环境的各不相同,他们在班级的表现、学习成绩等方面就不尽相同。班主任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及时对症下药,从而使班主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矛盾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如果处理不当,致使矛盾升级,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伤害,以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注意方法、讲究民主,有利于建立一个互让、团结的班集体。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心智各方面都尚未成熟,没有很好的自制力,容易在一段时期内对繁冗枯燥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此时,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塑造一种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良好风气,推动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人生道理。

同时,班主任要及时结合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势,适时对学生进行形势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促使学生端正学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班主任的意义

对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真正地做好它,需要的是耐心与细致,需要全方位的协调配合、关心,不能有一点马虎、简单、粗暴,否则其工作不但不能见成效,反而会误人子弟。

班主任是直接贯彻教育方针的哨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学生、家庭、学校的纽带;是班级发展的总设计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

在学生成长的漫长人生之路上,树一盏明灯,以爱之名,指明前路,照亮他们的前行征程。

参考文献:

[1]徐维治.中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浅谈[J].前沿,2008(9):221.

[2]王自琦.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管理新思路[J].经济管理,2009(10):277.

第9篇

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立体性、经常性原则,不仅要求学校把德育置于首位,而且要求各个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要求学校所有教师人人参与。本文拟从红岭中学德育实践的角度,谈一点体验与感想。

第一,增强教师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是新课题,不少学校也曾有过探索和总结。但问题是这项工作难以持久;难以落实。原因有三:其一,不少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是硬任务,升学成绩是硬指标,而德育渗透是软任务、软指标。大多数教师担心寓德育于教学会打乱正常的学科教学,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其二,有的教师对“”中读语录、贴标签的做法十分反感,一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就把它简单地同过去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挂起钩来,思想上总“热”不起来。其三,不少教师虽有积极性,但往往不知如何具体操作。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程式。现在要在教学内容中发掘德育内容并将之灌输、渗透给学生,他们感到“吃力”,特别是理科和外语学科似乎难度更大。于是自然产生了“等一等”、“看一”的想法。所以,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我们不仅要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转变的问题。

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整体思想政治素质。

其一,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文件和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教学大纲、教育学、心理学,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上达成共识。其二;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其三,进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教育,做好教书育人的岗位教育,培养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其四,进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树立优良的教风,形成良好的教育群体。

第二,发挥滤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等组织的作用,协调、促进“窝德育于教学”中的开展,使工作有人抓、有人音,溶在实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政教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督查执行《规范》/守则)及校规校纪情况,定期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教务处制定各学科教材德育内容要点细则,制定“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及“第二课堂德育内容”,组织、指导各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教研组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把学科德育功能发挥作为科研课题,常抓不懈。各教学组织协调工作,使学科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得到了保证。

第三,典型引路,逐步推广,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良好势头。

没有典型引路,全面实践就难以铺开;没有全面实践,典型引路就失去了意义。在学科德育功能发挥中,我们不搞一哄而起,而是强调扎扎实实。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培养典型,带动一片;由点及面,逐步推开。

政治学科的德育载体是的基本常识,它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信念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奠基作用。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令学生头疼,“上课讲条条,复习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忘记了”的现象,很大程度上窒息了政治课的生命力。我校政治科组教师知难而进,积极尝试,改革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他们注意做到三个字,即“进,新,精”。进----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新----课堂教学观点方法。

第10篇

第一条 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督学队伍,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职能,提升教育督导工作水平,根据《教育督导条例》《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督学是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对所任命或聘任的督学实施管理。

第二章 任命和聘任

第四条 专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命。兼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聘任,并颁发聘书和督学证。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应配齐督学,建立督学动态更替和补充机制。省级督学数量由省教育督导委员会根据省教育督导工作需要确定。市级、县级督学数量由本级人民政府或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本区域内督导工作需要确定。

第六条 督学的任职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熟悉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品行端正,廉洁自律。

(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者教育研究工作10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

(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身体健康,能胜任教育督导工作。

第七条 督学的工作要求:

(一)热爱教育督导工作,能够深入一线、深入学校、深入师生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二)熟悉教育督导业务,掌握必要的检查指导、评估验收以及监测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

(三)能够保证教育督导工作时间。

第八条 兼职督学聘任程序:

(一)推荐:相关单位按要求向相应教育督导机构推荐参聘人员。

(二)审核:教育督导机构对推荐参聘人选按程序进行审查、遴选。

(三)公示:教育督导机构将拟聘督学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四)公布:教育督导机构向督学颁发聘书,聘任结果向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备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兼职督学每届任期3年,续聘一般不得超过3届。

第三章 责 权

第十条 督学按照《教育督导条例》规定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第十一条 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

(二)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实施督导。

(三)对师生或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等重大问题实施督导。

(四)对严重影响或损害师生安全、合法权益、教育教学秩序等的突发事件,及时督促处理并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五)每次完成督导任务后,及时向本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督导情况,提交督导报告。

(六)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第十二条 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时可行使以下权力:

(一)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进入相关部门和学校开展调查。

(二)查阅、复制与督导事项有关的文件、材料。

(三)要求被督导单位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四)采取约谈有关负责人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五)对被督导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督学参加督导活动所需工作经费,由教育督导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年初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十四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督学晋升职级或职称,为督学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五条 督学开展教育督导工作,须向被督导单位出示督学证。

第四章 监 管

第十六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工作进行管理,主要包括:

(一)实施督导时遵守有关规定情况。

(二)督导报告撰写并向教育督导机构提交情况。

(三)督导意见反馈和督促整改情况。

(四)按要求接受培训情况。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本级督学进行登记管理,动态掌握督学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 督学与被督导对象的关系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实施教育督导的,督学应当回避。

第十九条 督学应主动公开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等,方便社会了解督导工作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受理对督学不当行为的举报,经查实后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对督学违法违规等受到处分的,及时向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

第五章 培 训

第二十一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按照职责负责组织督学的岗前及在岗培训,新聘督学上岗前应接受培训。

第二十二条 督学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学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累积应不少于40学时。

第二十三条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一)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

(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应急处理与安全防范等相关理论和知识。

(三)评估与监测理论、问卷与量表等工具开发在教育督导工作中的应用。

(四)督导实施、督导规程和报告撰写等业务知识。

(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六)教育督导实践案例。

第二十四条 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指导全省督学培训工作及组织相关培训,地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本区域督学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建立本级督学培训档案,对参加培训的种类、内容和时间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

第六章 考 核

第二十六条 督学考核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督导工作完成情况。包括实施督导、督导报告、督促整改、任务完成和工作总结等情况。

(二)参加培训情况。包括参加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等情况。

(三)廉洁自律情况。包括遵守廉政规定、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等情况。

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本级督学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对专职督学、兼职督学进行分类考核,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考核标准,采取个人自评和督导部门考核相结合方式对督学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督学按相应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考核后形成书面意见告知本人及所在单位并存档备案,作为对其使用、培养、聘任、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督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督导机构给予解聘:

(一)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督导工作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影响督导结果公平公正的。

(三)滥用职权,打击报复,干扰被督导单位正常工作的。

(四)受到行政处分、刑事处罚的。

(五)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第三十条 督学不能正常履行职责须书面请辞,聘任单位于30日内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11篇

面对这个问题,有人会惊讶:“这还用说?”

是呀,这是一个热衷于谈“特色”的时代。几乎所有学校都在争创“特色”――你弄“书法教育”,我就搞“剪纸教育”,你做“人人都会拉二胡”,我就来个“学阿拉伯语从娃娃抓起”……

仅仅增加一门选修课,就叫学校教育的“特色”吗?

当然,也有学校的“特色”不仅仅体现在选修课,而是在“理念”上“模式”上甚至“培养目标”上都有“创新”有“突破”:比如“让学生拥有诗意的人生”,比如“312课堂模式”,比如“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于是一种“教育服务”应运而生。某些专家,某些机构,专门到学校帮着“提炼”“梳理”“总结”该校的“特色”,于是很多简洁整齐的句式,或夹杂着数字或字母的短语满天飞,比如“教学共生,师生互动”、“6S教育”、“五合教学”……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无数个“新理念”“新模式”以及表达学校“特色”的词语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现在很多学校的所谓“特色”,要么是凭空杜撰的几个富有“特色”的标签――比如,标榜“××教育”,但其内容却和其他学校一样,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要么是多开了一门或几门国家规定课程之外的选修课;还有就是学校的什么体育或艺术“传统项目”,如篮球项目、舞蹈项目,等等。

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特色学校?当然有。所谓“特色”, 应该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风格、个性或独特性,而决不仅仅是开了某一项选修课或课外社团活动,更不是提出了一个别人没有说过的概念。

也许我观念比较保守,我一直对义务教育学校大谈“特色”以至“特色”泛滥感到疑惑。愚以为,就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义务教育”的学校而言,至少在教育方针(含培养目标)上很难说有什么特色。教育方针由党和政府制定,比如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国家意志,显然不允许什么也不应该允许各学校自作主张在教育方针上还有“特色”。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全方位打下全面素质基础。培养在人格、知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共同目标,难道还有其他富有“特色”的目标吗?当然,如果是职业高中或大学,在培养专业性人才方面确立自己的特色,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我说的是义务教育。

这样一说,是不是小学和初中就不可能有特色了呢?当然不是。我只是说在根本的教育思想上,还是慎提“特色”为好。而在我上面所说的“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教育者完全可以实事求是地展示出自己的个性,或者说“特色”。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真正的特色不能速成,它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所谓“需要实践”,就是说特色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很遗憾,现在好多“特色”恰恰是“说”出来的。好多学校为了“彰显特色”“打造品牌”,或为了迎接什么大型的验收检查,赶忙请来专家帮着“提炼”“梳理”,找几个别致新颖、言简意赅的短语,“特色”便诞生了。所谓“需要时间”,就是说特色是一种长期的坚守,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一种瓜熟蒂落,是一种水到渠成,是同行心服口服的认定,是社会众望所归的认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办三五年的学校,最好免谈什么“特色”――更别说提什么“三年打造名校”之类的口号了。但现在一些学校的“特色”则不需要时间,学校刚刚落成,便向教育局“申报特色项目”了。当然,也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热衷于让各个学校“申报特色”,人为地展现“一校一品”,这是典型的教育浮躁。

我曾参加了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一次课程改革现场活动。活动结束前,副局长左华荣在总结中说:“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特色观。许多学校都说‘要形成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所拥有的思想和方法。我特别担心办学特色的功利化、机械化和泛化。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不断积累,完善,升华的。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

坦率地说,我很少听到教育官员如此清醒。

他谈到反对“功利化的特色”,我理解所谓“功利化特色”,就是为“特色”而“特色”,是假特色。而现在的假“特色”实在太多太多。但教育哪有那么多“特色”?

一位领导来我校视察,我陪他转校园。他问我:“李校长,你们学校有什么特色?”我说:“没什么特色啊!”他看了我一眼,好像不太明白我的意思,我解释说:“我们学校才办几年,而形成特色是需要长期实践积淀的。再说,我现在也没想那么多的什么特色,就想让我们的老师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我呢,认认真真地帮助每一个老师成长,就可以了。”这位领导对我的说法深表认同。

说实话,当该领导突然问我“特色”时,那一瞬间,我也想过一些词语,比如“平民教育”啊,比如“新教育实验”啊,等等。但这些能够说是我校的“特色”吗?难道只有武侯实验中学在搞“平民教育”吗?难道只有我们学校在搞“新教育实验”吗?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好教育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就行了。何必要刻意追求什么“特色”呢?

有人曾对我说:“李校长,你的没有特色,就是特色!”我知道这话很时髦,而且显得很“深刻”。但我也不接受。因为我并非为了“特色”而“没有特色”――如此“没有特色”还是在刻意追求“特色”。

我的确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我和我年轻的同事们,面对的是好多学校不喜欢的孩子――当地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教育局划片分配生源,我们不可能将其中任何一个孩子排除在校门之外。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没想那么多,就朴素地追求“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我们研究的,不是什么“特色”,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难题:有的孩子为什么上课心不在焉?他上课为什么听不懂?有的学生为什么要辍学打工?孩子的家长为什么不愿意到学校来开家长会?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如果考不上高中他将来能够做什么?……当然,我们学校也有相当部分的天资不错的孩子,所以我们同时也在思考:怎么让这些聪颖的孩子最大程度地获得知识,最大程度地提升能力,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乃至极致?正是为了每一个孩子――是的,毫无疑问是“每一个”,我们大胆地进行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了考核评价改革。

还有和“特色”相关的一些说法,我也常常越想越觉得不是味道。比如,学校要“打造品牌”,又比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等等。这些说法,显然是一种办企业的思路,是面向市场的思维。品牌是一个商业概念,它以产品质量取胜,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信任度、追随度,因而给产品增加了附加值,企业可以为品牌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获得较高的利润。企业打造品牌,产品追求特色,理所当然。

一些大家公认的真正名校,产生了类似于“品牌”的社会美誉度,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容抹杀。但是,我这里要批评的依然是那种为“品牌”而“品牌”,把“品牌”作为学校的主要追求的做法。学校是企业吗?学校需要面向市场吗?也许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业学校包括综合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企业有密切联系,而且需要有市场思维,但我想问,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要“品牌”来做什么?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意义何在?像企业一样争抢市场份额吗?当然,有人会说:“是呀,学校有品牌了,有影响了,就有竞争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嘛!”且慢,按国家规定,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不都是由教育局划片或微机排位分配新生吗?你为什么老想着去抢占什么“市场”呢?说白了,不就是抢优生以提高“升学率”吗?不就是收择校费壮大财源吗?当然,这些话是不能摆到桌面说的,但大家心照不宣。然而,这心照不宣的意图,不是“假教育”是什么?

第12篇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有乐趣的。本学期我担任了六(2)班的班主任工作。下面是我本学期班主任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和选拔班干部。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好的班级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本学期自开学来,我有意识地通过开展各科活动观察和分析,发展并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作风正派,有一定组织能力,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当班干部选定后,我便加强培养、教育、既要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要根据实际加强指导。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如经常佩戴校徽、穿校服等,学习成绩优秀,团结同学、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经过不断的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协作,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二、在集体中教育学生学好功课,加强思想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学好功课是班主任的一贡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既要引导学生学好功课,以要同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平时,我积极地和科任教师互相交换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统一对学生的要求,调整学生的作业负担,避免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另外,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劳动、游戏、生活等各方面,系统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其中,班会课及思想品德课是最佳的德育方式。我们知道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定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对他们进行各种感人至深的熏陶、教育。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我班,后进生在班中为数不多,但无自信心,较懒惰。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首先要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处真诚的爱心,叩响他们心灵的门。其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课外积极辅导、跟踪,多与家长联系,有利于为他们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我支探讨和总结。总之,我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注意工作方法,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班主任工作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