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时间:2023-08-07 17:3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手术时间;全麻;腹部手术;康复;影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60-01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全身麻醉在麻醉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静脉复合麻醉由于安全、可靠、可控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而全麻复苏期间病人的安全护理,则是保障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本院70例全麻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 康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29例,女性41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2例,结直肠手术15例,胃切除15例,肠粘连分解术5例,肠套叠松解术5例,脾切除术8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

1.2 方法 对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1]进行打分。

2 护理措施

2.1 临床观察 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期,手术结束、麻醉终止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此期病人的保护性反射不足,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期。因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以及神志、瞳孔、面色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

2.2呼吸循环的护理 观察、记录气管插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防止气管插管扭曲、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氧气的供给。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应提高室内温度,必要时应用电热毯预热床单。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注意呼吸机的各个环节有无漏气;防止呼吸机管道扭曲、呼吸机接头与气管插管脱开;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音,适时吸痰。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且呼吸动度好时及时停用呼吸机。

2.3伤口的护理 观察患者术区伤口的情况,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渗血多时通知医生查找原因,并及时更换。骨科手术病人还应重点观察末梢循环及肢端感觉、运动的情况,及时发现神经、肌腱有无损伤。安置了伤口引流的患者,注意观察引流的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扭曲、脱落。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果引流的血性液持续增多,要警惕伤口有活动性出血,需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4 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 ①严格掌握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2]:意识及肌力恢复,根据指令可睁眼、开口、舌外伸、握手等,且握拳有力,上肢可抬高持续10秒以上;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咽喉反射恢复,即吞咽反射存在;鼻腔、口腔及气道内无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晰;生命体征稳定。必须严格掌握好拔管指征,否则极易出现呼吸困难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病人意识恢复不理想,又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则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再行拔管。拔管时动作轻柔,拔管后给予氧气面罩供氧,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喉头水肿、声音嘶哑、舌后坠的表现。必要时重新插管。本组8例患者拔管后出现舌后坠,经托下颌或安置口咽通气管道后,呼吸道梗阻症状均得到改善。

②了解术中手术及麻醉用药情况:全麻病人复苏时,应向手术护士及麻醉师了解患者术前有无基础疾病、术中手术情况及麻醉用药情况、麻醉插管的难度等,以确定拔管时机。

③妥善固定:全麻苏醒过程中,绝大部分病人对气管插管的刺激不能耐受,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有的甚至将气管插管自行拔出。因此应正确使用约束带约束病人的四肢,并加用床档保护,防止病人坠床、自行拔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2.5 心理护理 根据准确期望理论,向病人提供某种应激医疗手术的真实信息,将会减轻病人由于不了解手术而产生的害怕情绪,使其忍耐性增强[3]。由于肌松剂的残余作用,拔管后自觉不能呼吸,加上环境的改变,内心极度害怕,经过及时向病人提供手术结束的信息,并告知病人所处科室,手术情况,床旁有医生护士守护,同时告知病人正确呼吸的重要性,从而消除了恐惧、害怕心理,使其耐受性增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 小结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照,我们发现手术时间对全麻腹部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我们应高度重视,只有积极、及时、有效地采取一系例相应措施,才能综合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 Fratacci MD,Kimball WR,Wain JC,et al. Diaphragmatic shortening after thotacic surgery in humans[J].Anaesth, 1993.

第2篇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2-0050-01

随着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颌面外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也更加复杂。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功能和外观的重要部位,由于解剖关系复杂、窦腔多、手术难度大、手术范围涉及面广,如涉及颅、脑、眼、耳鼻咽喉等部位,致使手术难度增加及手术时间延长,给颌面外科的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认真落实具体的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 ,防止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的通畅是维持人体正常气体交换的基本条件 ,对于口腔颌面外科的术后病人更为重要。保证呼吸道通畅 ,可避免窒息发生 ,是诊疗、护理工作中的关键。通常呼吸道梗阻的时间多发生在24 h内 ,偶见术后30 min内发生喉头水肿的病例。据我科多年来对颌面外科术后临床病例的统计 ,引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1 分泌物堵塞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全麻术后因患者意识未能完全清醒,不能将口腔分泌物及时吐出,加上口腔术后伤口渗血和全麻术后患者呕吐,易导致吸入性和异物阻塞性窒息,因此全麻术后应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流出,并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口鼻内分泌物、呕吐物,防止误吸,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1.2分泌物及全麻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喉痉挛在患者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利于分泌物流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 ,气管插管的病人拔管后如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并出现三凹症状 ,应立即报告医生 ,做紧急气管切开准备 ,及时配合抢救。

1.3 呼吸类型及呼吸频率的改变引发的呼吸困难:临床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类型及呼吸频率的改变 ,对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和护理 ,术后疼痛剧烈的病人 ,在给予镇痛药时 ,避免使用吗啡类镇痛药 ,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2 术后创面的观察与护理2.1 术后创面的观察和护理极为重要,它是保证伤口愈合效果的关键。昏迷重症患者未醒时,若患者出现有规律的吞咽动作,应注意口内伤口是否有渗血,面部伤口外敷料是否有渗出。应及时吸出口内的分泌物,同时仔细观察口内伤口的缝合情况,如有伤口渗血迹象时,可用无菌敷料局部压迫止血。

2.2 移植皮瓣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72h内是游离皮瓣最易发生血管危象的时期,皮瓣的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术后皮瓣色泽红润,且无明显出血、渗血现象,轻轻压迫后,色变白,撤去压力后颜色即恢复红润。所谓血管危象,是泛指吻接血管发生血流障碍,主要表现为皮瓣肿胀和颜色变化。静脉栓塞表现为皮瓣温度比邻近正常皮肤低2~3℃,颜色随着栓塞程度加重,而肤色变深,先是发红,继而变为红紫、紫红和紫黑 ,在变黑的过程中表面起水泡,质地变硬。术后患者通常取平卧位, 头正中制动, 切忌头部左右扭转, 以免血管位置改变, 造成牵拉、痉挛、血栓, 甚至断裂。避免口内进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鼻饲饮食10周, 以减少吞咽活动和利于术区的制动.

3口腔护理

由于术后口腔机械性自洁作用受到限制,加上术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生长繁殖,危害病人健康,因此,口腔护理在颌面外科术后护理中就显得更加重要。故术后第一天就应开始口腔护理。为了避免口腔护理的盲目性,我们采用pH 试纸测定口腔pH值,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漱口水。我们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漱口液为病人做口腔护理: (1)pH值在7.0~7.5 时,选用生理盐水或2 %~3 %的硼酸溶液; (2)pH值在3.0~6.0 时,选用1 %~3 %的双氧水或1 %~4 %碳酸氢钠溶液; (3)针对某些个体,必要时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加生理盐水配制特殊漱口溶液。

4饮食护理

口腔颌面外伤术后的病人,常因口内有损伤、疼痛或手术后口腔内、外有伤口以及其它各种病症而引起张口受限,咀嚼功能失调或消失等原因,以至不能正常进食,致使营养摄入不足并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有皮瓣移植的患者不吃过烫和刺激性食物,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质饮食为主,遵医嘱采用不同形式的进食种类和方法。如:普食、半流食、流食等,少量多餐,胃管第一次注入量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混合鼻饲液注入100ml,10min左右注完,避免由于速度过快,量过大导致空虚的胃容积突然大引起胃蠕动加大,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通过科学调配病人的饮食结构,极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为促进伤口的愈合打下良好基础。

5心理护理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很重要,语言沟通障碍或颌部畸形必然加重患者负担,致使绝大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针对这些患者的这一心理 ,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应采取心理疏导 ,经常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其交谈 ,解除疑虑 ,生活上尽量体贴关怀 ,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以配合治疗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 ,使疾病的恢复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骨瘤切除术护理

一、临床资料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0-70岁,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复视、眼球移位、面部畸形、鼻塞、上呼吸道感染后加重。术前全部进行高分辨鼻窦CT扫描,判断骨瘤起源部位和生长范围,是否伴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

二、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鼻内镜下鼻窦骨瘤切除在我国属于一门新型技术,病人了解还不够,多少存在戒备心理,常有恐惧、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与其沟通交流,向病人耐心解释,让已做过手术的病人向他们讲术亲身体会,从而消除顾虑,增加病人的信心,得到病人积极配合,顺利渡过手术关。

2.1.2术前健康指导:因为口腔与鼻腔相通,患者大多都有鼻塞症状,呼吸模式发生了改变,时常用口呼吸,因此口腔粘膜干燥,我们要鼓励病人多饮水,同时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鼻腔清洁,勿挖鼻、擤鼻,注意观察者有无口腔感染,如牙龈炎、口腔溃疡、咽炎等若有应及时处理,告知病人尽量预防感冒,禁烟洒及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手术后伤口修复,预防术后感染。

2.1.3病人准备:术前备皮:我们要彻底清洁鼻腔,减少细菌污染,为患者剪除鼻毛,以避免妨碍手术术野,剪鼻毛时,使光源准确地反射到鼻前庭,充分暴露鼻毛,避免拉拽鼻毛及扎伤鼻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为病人更换病号服,正确配带腕带。

2.1.4各项检查: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肝功能、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心肺功能、鼻窦CT等,以评估其全身健康状况,了解有无手术禁忌,检查病人有无感冒,鼻黏膜肿胀或炎症,如有炎症待症状消失后再手术,女病人月经期及月经前期禁止手术。

2.1.5个性化护理:护士应熟悉解剖关系,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鼻内镜术虽具有视野清晰,病变清除彻底损伤小,比较安全可靠特点,但由于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仍可能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如鼻出血,眶内并发症,颅内并发症等。我们要针对每位患者制定相应,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实现护理目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者应采取有效控制并监测其变化。

2.2术后护理

2.2.1与活动:根据病人麻醉方式,若全麻者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第一天可采取半卧位。若局麻者,术后常规采取半卧位,因半卧位有利于鼻腔、鼻窦渗血的流出,有利于病人的呼吸,告知患者口内分泌物不要咽下,避免渗血咽下引起胃部不适及便于观察手术后渗血量,术后恢复期若无头晕及鼻腔出血,鼓励早下床活动,向患者讲解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利于分泌物排出,促进肠蠕动,避免便秘。

2.2.2饮食护理:全麻者待完全清醒6小时,局麻病人术后2小时可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食物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无刺激。由于病人术后鼻腔填塞,吞咽时前额和鼻腔胀痛,加重,病人拒绝进食时,要鼓励病人,告知术后进食的重要性,适当进食有利于体力恢复,必要时给予5%葡萄糖盐水,及补充能量。

2.2.3舒适的改变:由于病人术后鼻部肿胀不适,麻药过后鼻部的疼痛,再加上伤口有少量渗血,病人会感到烦燥不适,我们应对病人倍加关心,增加巡视病房次数,向病人解释疼痛会随填塞物取出而逐渐减轻,当疼痛、鼻塞、严重影响进食和睡眠时,及时指导并协助患者口服止疼药,告知病人由于术后鼻腔肿胀,鼻塞比术前还严重,在术后48h分次抽出鼻腔填塞物后,可明显改善,不必担心,同时可为病人准备好柔软的纸巾,告诉病人有少量出血很正常,可用纸巾擦拭。嘱病人注意有无血液从后鼻孔流出,口中的“唾液”应及时吐出,若有吞咽动作及反复从口中吐出血凝块或前鼻孔有持续血液滴出,要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止血。术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鼻部。

2.2.4术后术腔的护理:术后一般情况下48小时应抽出鼻腔填塞物,每日用细吸引管连接中心吸痰装置,吸出鼻腔的血凝块,痂皮及分泌物,尽量保持鼻腔清洁通畅。在给病人换药前,嘱病人不要空腹。向病人讲解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如何配合,以免引起病人不适:如晕厥、疼痛等。

2.2.5并发症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眶周淤血、肿胀、突眼、脑脊液鼻漏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2.3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嘱患者避免受凉,预防感冒,避免打喷嚏,打喷嚏时可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头抵住硬腭以制止,勿用力擤鼻,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诊,及时清理术腔,防止术后粘连。

三、讨论

鼻内镜手术安全性高,术中创伤小,出血少,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术腔堵塞范围小,减轻了因填塞引起的反射性头痛。但因鼻腔手术部位深,周围有眼眶,视神经、颈内动脉等许多重要组织,因此加强对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住院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整体护理;手术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29-01

手术可以引起病人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在非全麻下实施的手术,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尤为严重。在清醒状态下实行局麻手术,因病人对手术本身产生的主观意念反应及恐惧心理,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或升高、头昏、呼吸不畅、大汗淋漓、肌肉震颤,甚至抽搐,并出现感觉异常,以致不能配合手术。为了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手术室护士应全方位地对病人进行从生理到心理的整体化护理,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临床资料

本组96例手术病人。男性50例,女性46例。全麻30例,脊髓麻醉28例,局部38例。

2护理

2.1术前访视

由于手术病人在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恐惧心理,他们害怕手术和麻醉,顾虑术后是否会麻醉不醒、术后疼痛、恶心,精神错乱甚至失去控制等。手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应去看望病人,为其讲解必要的手术知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护士首先要仔细阅读病历,对病人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找出问题,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用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通过以下的行为消除病人恐惧,使之增强信心:安排一个轻松的会面,向病人表达你的关心,表示理解他的恐惧及担忧。告诉病人你会在手术室见到他,如果其他护士在,也会同样关心病人。让病人知道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包括:①术前12 h禁食、4~6 h禁水、进入手术室前要排空膀胱。②估计手术时间。③麻醉前常规应用镇静药的理由,每日治疗用药继续应用。④手术当天所做处置(如动脉置管,常规监测实施,留置导尿等等)。⑤术后恢复可在麻醉治疗室或在ICU得到密切观察。告知在手术室期间有手术室护士陪伴其度过手术室的术前准备工作及整个手术过程。

2.2术中护理

2.2.1适宜的环境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颠簸、碰撞,保持安静的环境。手术室的景象和响声会使病人迷茫并产生不安、不舒适感,护士一定要到病人身旁给予术前心理安抚。近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术中低温对病人的危害,所以要采取合理措施,避免低体温的发生,如:可以适当提高室温,输入加温的液体。

2.2.2音乐疗法全麻前和局麻病人可给予音乐疗法。协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有节奏地刺激肌肉、神经,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轻松的音乐有稳定血压、心率的作用,特别是对局部麻醉的病人有稳定情绪的作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

2.2.3舒适护理手术中病人常会因身体暴露感到自己丧失了尊严,因此须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暴露,应麻醉后摆放手术及消毒。麻醉好后再插尿管,以减轻病人的疼痛,疼痛不仅引起精神上的痛苦,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负性影响。对待局部麻醉病人,术中在用发出特殊声音的器械时,要及时在病人身边给予解释。术中抚摸病人的肌肤,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

2.2.4密切观察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时,巡回护士应给予周到的护理。麻醉后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注意调节室温,防止病人着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备好抢救药品、物品、氧气和吸引管等。

2.3术后护理

当手术结束时,全麻病人在苏醒观察中,常出现躁动或清醒延迟的现象,巡回护士不要先急于术后的清理工作,要守护在病人身边,注意观察神态变化、尿液情况。术毕擦拭干净病人身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病人穿好衣服,盖好被子。待病人完全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病人出手术室。

2.4术后访视

访视术后病人,说明术中护士一直守候在其身边,手术成功,病人配合良好等。同时就病人现有的不适反应给予问候和疏导。手术室护士术后的访视使病人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促进病人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结果

通过整体护理,本组病人在生理状态和心理紧张恐惧上均有改善,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可见整体护理的运用不仅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而且体现了人文关怀,促进了手术室护士临床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提高。术前访视、术中精心护理、术后回访,让手术室护理人员直接与病人密切接触,详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了护理专科水平。

[参考文献]

[1]杭燕南.当代麻醉与复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91-493.

[2]魏革,刘苏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

[3]张雅君.手术室工作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刘晓红.护理领域的临床心理评估[J].护理杂志,2004,21(1):1-2.

第5篇

关键词:  全麻;复苏期;护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领域的不断扩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越来越多被手术患者选择,大部分手术病人术后需尽快苏醒,以便于观察手术疗效及进行护理。麻醉复苏是指病人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由于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麻醉后并发症,若临护不够,将危及患者的安全及健康,因此,复苏期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共有全麻患者645例,男393例、女252例,年龄2个月至92岁,平均年龄43.5。其中妇产科70例、泌尿外科116例,普外科250例、神经外科105例、耳鼻喉科58例、口腔科46例。麻醉方法为静脉复合全麻,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除手术时间短的小儿科外,所有全麻患者均停留尿管。

        1.2  复苏期并发症呼吸道梗阻18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10例、低血压30例(术后出血2例),低氧血症8例、低体温15例、尿潴留10例、苏醒延期2例。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患者至复苏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呈备用状态,调节好室内温度、备好保暖设备。立即给予氧气吸入,连接临护仪的各条导线,要注意保暖。安置合适的,必要时加用约束带,以防病人苏醒期躁动时使输液针头及引流管脱出。将输液输血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置,保持静脉通畅。如有留置尿管应固定好,及时倾倒尿液并记录尿量。对未清醒的患者注意观察瞳孔、眼睑反射及对呼吸的反应程度,正确判断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意识状态,每1~15分钟临测记录1次。根据临测指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或血压)用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控制输血输液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出血现象。密切临护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若伤口渗血较多或有休克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2.2  保持呼吸通畅  主要是预防和及时解除梗阻,防止窒息的发生。床旁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呛咳、吞咽反射微弱,为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的发生,患者应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有呕吐物及时吸出。若出现喉头水肿,抬高头部。全麻患者苏醒前容易舌后坠,堵塞咽喉气道,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道。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充分加压给氧。

第6篇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21-01

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我科为52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l7~72岁,平均年龄45岁。男性32例,女性20例。肾切除15例,肾上腺切除术8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22例。肾癌根治术7例。

1.2 采用德国MGB全套腹腔镜设备器械:2例肾囊肿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余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除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外其余均经后腹膜腔途径进行手术。

1.3 结果 本组52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4h,术中无大出血,平均出血量约60~l00ml。术后24h拔除引流管,未使用止痛药,适量运用抗生素。术后住院时间为2~7d,平均住院时间为4d,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27h。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高科技,新技术的治疗方法,多数病人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1]。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反应,对不同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的病人及家属宣教腹腔镜手术的相关知识,治疗原理,治疗程序,使病人接受此项治疗,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由于后腹腔镜手术在我国开展较晚,病人对新技术新疗法缺乏可比性信息,多数病人对手术存恐惧心理,害怕术中疼痛及生命有威胁,预后如何等。针对这种情况,对不同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的病人及家属宣教腹腔镜手术的相关知识,治疗原理,治疗程序,我们应耐心地疏导和解释,给予诚挚的安慰和鼓励,介绍术式的优点及本院开展情况,并请同类手术病人现身说教,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其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术前应行三大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测定,生化检查,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肾上腺手术病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应调整血钾,控制血压,了解心、肺、肝、肾功能情况、内分泌实验室检查、CT扫描明确发病部位;术前一天备皮,配血;术前12h禁食,4h禁水,术前晚灌肠,以排空肠道的积便积气,术晨留置胃管,留置尿管,减少术中膀胱充盈而影响手术。麻醉前用药,应备必要的各种急救药品、抢救器材以及各种急救用物。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①生命征的观察。麻醉未清醒时,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平稳后2h测一次,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②采取正确的卧位。全麻未清醒病人,术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清醒可取平卧位。术后6h血压平稳取半卧位。③鼓励病人早期下床。腹腔镜手术未完全破坏肾周组织术后1天即可下床活动,年老及体弱的病人应尽早期协助床上肢体活动。

2.2.2 高碳酸血症的观察:由于CO2腹后,对循环、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出现一过性高CO2血症,严重时可发生肺栓塞。术后应给予低流量,间断性吸氧,以提高氧分压,促进CO2排出。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疲乏、烦躁、呼吸快等症状。避免持续高浓度吸02,不利于CO2排出。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

2.2.3出血的观察:术中腹腔压力高可止血,放气后腹腔可继发性出血。术中损伤肾动脉鞘,腺上腺动脉的分支,血管微克夹松脱等均可发生出血,与开放手术相比,术后渗血相对多一些,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心率的变化,密切观察引流及伤口渗出的量、色、性质。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折叠、脱出,同时发生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4 气胸及皮下气肿的观察:在肾上腺手术中,如术中累及横膜膈损伤,伤导致气胸的发生。气胸一般表现为突发胸痛气短及咳嗽。发生气胸腔闭式引流,卧床休息,吸氧及SPO2监测等处理,由于手术中,需要CO2建立人工气腹,若术中气腹压力过高,CO2气体沿筋膜间隙上行弥散,引起皮下气肿,中者可达面颈部,可扪及捻发音,伴有咳嗽胸痛呼吸频率变化。

2.2.5 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术后由于麻醉肠道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神经反射及CO2潴留,术晨留置胃管,术后早日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肠功能恢复即可进流质饮食。

2.2.6 肾上腺皮功能下降的观察:在肾上腺手术中,由于切除了分泌激素的肿瘤或增生的肾上腺组织,体内的糖皮质激素水平骤降,可出现软弱无力,头痛呕吐、腹泻、脉快弱、血压下降等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中的表现。故术后按时补充皮质激素,严观血压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7 饮食护理: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后,如无呕吐、腹胀等情况,可进食流食,逐步向普通饮食过度。无特殊情况可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醛固酮增多患者应限制钾的摄入。

2.2.8 预防术后感染:留置尿管及腹膜后引流期间,按无菌操作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预防感染。老年人由于全麻应预防肺部感染,协助病人拍背咯痰。术后常规运用抗生素3-5天。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全麻 腹部手术 呼吸 影响因素 护理

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腹部手术。但全麻是较诸其它麻醉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最显著者[1],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这种对呼吸的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全麻腹部手术后,不同部位的手术对呼吸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为此,我们收集共5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分为上、下腹部二组,对术后相关的呼吸指标进行对照分析,以便能根据分析结果对全麻腹部术后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系统监测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就将我们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1999.8-2000.8间,分别选择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

者各25例,无严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龄26-66岁,平均57岁,其中胃手术7例、胆道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贲门手术2例、胰腺手术2例。下腹部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龄25-68岁,平均56岁,其中结肠手术12例、直肠手术13例。

1.2 方法:二组患者分别在术前一天和术后六小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

和度,用Microlab 3000 Series (Micro Medical Ltd,U.S)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并观察呼吸情况。二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术后分别收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其中VC、FVC因受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用实测值占预计正常值的百分比(A/P)来表示。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用SSPS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结果显著性标准定为P〈0.05。

1.3 结果:

全麻上、下腹部手术后六小时各项呼吸指标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1看,二组在PO2、SaO2上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术后六小时,受麻醉抑制、体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所表现的VC和FVC都比正常预计值有明显的下降,其中,VC比较有明显差异性。

  表1 术后六小时二组呼吸指标比较

2. 讨论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2]。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2.1 膈肌和胸廓的影响。膈肌运动是维持正常胸腔压力和肺部膨胀所必需的。上腹部手术横膈向头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减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内径的缩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约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缩小[3],导致胸肺顺应性降低。这种影响虽然会随手术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却需要在术后比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恢复。另外术后腹腔的膈下积液、膈下感染,会引起膈肌痉挛。术后胃肠账气、胃潴留、胃扩张,致腹内压增高,膈肌上升,都会导致肺活量下降,引起限制性肺功能障碍。从表1测定的VC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有明显的下降(P<0.05)。

2.2 切口疼痛。上腹部手术切口位置高,接近胸部,随着术后麻醉的消退,切口疼痛感会越来越来明显,患者由此惧怕深呼吸和咳嗽,只能作浅而快的呼吸,且不能及时将气管分泌物咳出,而影响有效呼吸。另外,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紧张,导致胸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不足,产生低氧血症[4]。从表1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SaO2有明显的降低,虽然绝对值不是很低,但不加以重视,必然影响呼吸生理功能。

2.3 神经反射刺激。手术操作时,牵拉、损伤、压迫上腹部相关神经,反射性刺激肋间神经、膈肌神经以及其它辅助呼吸肌的支配神经,使胸廓、肋骨架内径缩小。加之全麻手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从而抑制了呼吸中枢与肺脏之间正常的反射传导。虽然在术中,可以通过麻醉师的辅助呼吸,保证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但术后仍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肺功能减退。

2.4 肺动脉压增高。上腹部手术时,由于内脏血管收缩,引起中心血容量的增加,上腹部术后肺动脉压可有增高,可增高达70%之多,同时,肺静脉压亦可增高,引起肺血流的再分布,使肺血液较多地分布于(通气功能较差的)肺上叶部分,从而形成较明显的分流,这可能是上腹部手术后肺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5]

从表1发现,二组VC、FVC都有明显的下降,说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由于全麻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引起部分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二组FVC都有明显下降,因此,全麻下腹部手术对呼吸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护理对策

3.1 术前护理

3.1.1 加强术前知识宣教。,预防交叉感染,增加营养,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劝告患者术前术后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术前进食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按要求做好术前禁食及胃肠准备工作,预防术后腹胀、呕吐。

3.1.2 呼吸功能锻炼。对上腹部大手术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锻炼计划,以便术前、特别是术后能学会和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呼吸功能锻炼包括:1)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在术前一周练习慢而深的吸气,在呼气末停滞1-2S后缓慢地呼气,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每分钟8-12次。2)有效咳嗽训练。教会患者先作深吸气后关闭声门,尔后胸腹肌骤然收缩,将气冲出呼吸道。3)束腹胸式呼吸训练。使用腹带绑住病人腹部,松紧适宜,以制造术后生理状态,加强患者有效的胸式呼吸,以代偿因术后切口疼痛引起的低效腹式呼吸。

3.2 术后护理

3.2.1 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六小时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率、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48小时内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

3.2.2 促进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回病房后,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一般患者清醒后,就给予低半卧位,使横膈下降,有利于肺部膨胀。术后六小时,每二小时翻身一次,鼓励床上活动,预防肺不张。腹带松紧适当,防止影响呼吸,如患者主诉切口疼痛剧烈,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或镇痛泵止痛。鼓励患者作胸式呼吸,可减轻切口疼痛。当患者体力稍有恢复时,嘱咐患者每日作深呼吸3-5次,逐步增加,有利于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同时,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肺循环和胃肠蠕动,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尽早恢复。

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在患者未完全清醒时,要防止窒息,对大手术患者,床边准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醒后,因患者无力咳嗽排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法:1)辅助咳嗽法。即在病人吸气时或在咳嗽时,用双手保护切口,以加强咳嗽效果。2)手击震动法。医护人员用手掌半屈呈杯状形,反复叩击背部或胸壁,每次3-5分钟,用力适当,可使粘稠的分泌物松动,再配合有效的咳嗽即可排出。3)刺激咳嗽法。用食指和中指在吸气终末稍用力向内压迫胸骨炳上窝的气管,并活动压迫方向,来引起咳嗽反射。4)雾化吸入。用糜蛋白酶1支、庆大霉素8万、地塞米松5mg,氧气雾化,每次15分钟,每天二次,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076-02

近年来,霉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病有上升趋势,以往的治疗方式通常以柯路进行上颌窦根治术为主。但术后下鼻道造口易狭窄、闭锁、导致通风、引流不良,而且局部创伤也大,故疗效不够理想。随着鼻内窦镜技术逐渐成熟,为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2001年至2011年,本科采用下鼻道开窗及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窦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25例,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5例,年龄散在分布在26~63岁之间,无明显的多发年龄段。其中男10例,女15例。病程1—9年,2年内病程者21例,全部无手术史。其中2例侵袭性,23例非侵袭性。

1.2治疗方法: 25例患者均在全麻或局麻下实施下鼻道开窗及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止痛、额部冷敷、氟康唑冲洗上颌窦腔等治疗。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持续吸氧3L/min4小时,局麻者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o,以减少鼻部淤血和出血,利于呼吸和鼻腔引流。

2结果

本组25例病人通过进行术后精心的治疗和专业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3术后护理

3.1护理: 全麻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引起窒息,6h后取平卧位或侧卧们;术后第1天改半卧位。局麻者取半卧位。半卧位不仅有利于患者鼻腔呼吸相对通畅,减轻鼻腔堵塞症状,而且有利于鼻窦渗血和分秘物流出,减少感染几率。[1]

3.2饮食护理: 全麻患者禁食6h后,鼓励其及早进易消化、清淡及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少食多餐,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局麻患者不需禁饮、禁食。

3.3缓解疼痛: 疼痛主要发生在术后1~3d内,但以当日最重,以后逐渐减轻。所以我们要及时向病人解释伤口疼痛的原因和持续时间,尽量为病人创造良好的静养环境,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和减轻对机体疼痛的感受性,针对病人的性格及毅力的不同,给予适宜的情志护理。

3.4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担心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使患者出现不安,情绪低落,此时,要耐心安抚患者,多做解释,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并详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使患者认识到良好的心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积极配合治疗。

3.5鼻腔护理: 术后鼻腔的换药对手术成败关系重大[2]。由于内窥镜手术要开放上颌窦,重建上颌窦通气和引流,鼻腔创面多,易发生瘀血、粘连和霉菌再生,所以术后要及时清除术腔凝血块和纤维渗出物,以保持鼻腔通畅,保护新生上皮。术后第3天开始用氟康唑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两次冲洗鼻腔,连续冲洗1周后改为每3日冲洗1次,持续1月。

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4.1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检查咽后壁有无新鲜血液流出。嘱患者注意口中的血性分泌物都应轻轻抿出,不要咽下,嘱患者勿大声讲话,不要挤压鼻部,以免引起出血,并密切监测血压,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并且给予及时地、适当地处理。

4.2眶及眶内并发症: 常见的有视力障碍、眶内血肿或气肿。术后,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有无变化、眼睑有无充血、运动是否灵活、及瘀斑出现的时间等。嘱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眼痛、眼眶淤血等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同时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措施。

4.3鼻内并发症: 常见的有鼻腔粘连,上颌窦开口闭口,术后随访和鼻内镜下换药是预防此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患者复诊时,在内窥镜下清理新生的病变组织,尤其要仔细清除发生在上颌窦开口附近的病变,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5出院指导

向患者详细讲解上颌窦腔冲洗及定期换药的重要性,它与手术治疗同样重要,一定要坚持至术腔粘膜完全上皮化,才能确保手术最后成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勿挖鼻、勿用力擤鼻。

6讨论

手术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主要手段[3]。传统的柯路进路手术,虽然术野暴露清楚,病变切除彻底,但手术损伤大,术后面部肿胀、淤血,且患者有较长时间咀嚼无力,面部麻木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不能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及鼻中隔病变。随着鼻内镜手术方法和技能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方法有单纯经鼻腔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术,经下鼻道开窗加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术。作者认为,采用下鼻道开窗及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鼻内镜下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能充分暴露上颌窦内的病变组织。优势在于能彻底清除病变,使上颌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引流通道,彻底改变了易引起狭窄、闭锁、引流不畅及上颌窦通气不良、功能恢复不良等缺点。本组25例全部采用下鼻道开窗及上颌窦自然口径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无并发症。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精心细致的护理,及早发现并发症。这样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而且改善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磊.如何预防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E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88-189.

第9篇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呼吸道护理;肺部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67-01

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施行胸外科手术122例,由于当代胸外科手术老年人居多,均采用全麻加气管插管,且手术麻醉时间长,术后病人怕痛或怕影响创口愈合而不敢咳嗽和翻身活动,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常见,据统计,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5-15%。笔者通过对122例胸外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指导,训练有效咳嗽排痰及腹式呼吸、戒烟、超声雾化性吸入,术后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给予早期翻身,拍背督促主动有效咳嗽排痰,坚持腹式呼吸,配合雾化吸入,必要时鼻导管吸痰等呼吸道的护理,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故认为通过积极呼吸道护理管理措施,可以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本文采用临床观察及护理法,对全组病人均采用入院后戒烟,术前三天进行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训练。术后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呼吸道护理

2.1术前训练

2.1.1呼吸训练:(1)于术前3―7天对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训练前告知病人腹式呼吸多为深呼吸,潮气量大,呼吸频率慢。这种深而慢的呼吸,可使肺部得到充分扩张,而达到预防肺部并发症的目的。术前认真训练,有助于术后正确运用。具体方法:病人取半卧位,双手平放于腹部,嘱进行深而慢的呼吸,让病人双手感觉吸气时腹部膨隆,呼气时腹部凹陷为正确,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5-10分。(2)取橡胶气球,让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吹,鼓励病人通过换气使劲一次尽可能把气球吹大,甚至吹炸。

2.1.2咳嗽训练:将有效咳嗽以达到排除痰液的目的,但病人不易掌握,护士必须耐心指导,反复练习,使之掌握。方法:(1)深呼吸(2)憋住气(3)声门紧闭,抬高膈肌,增加胸内压(4)声门打开,使气体快速冲出。

2.2术后护理

2.2.1手术当天,麻醉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即予抬高床头30―45度,采取半卧位,嘱病人作深呼吸,术后六小时协助翻身,防止分泌物滞留

2.2.2术后第一天起上午、下午及晚上协助病人坐起,并给病人拍背。方法:手掌屈曲呈杯状叩击胸、背部,顺序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均匀叩击3-5分,后双手前后捂紧病创口,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次数视病人情况而定,如病人一般情况较差,痰多,无力咳嗽,可轻压天突穴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并辅助雾化吸入,无效时给予吸痰。方法:病人仰卧,肩背部稍垫高,使头后仰,鼻孔与气管成一直线,将鼻导管轻轻插入,当病人发生呛咳时,即可行吸痰。

2.2.3术后24-48小时如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后,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情况好,即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时间视病情而定,同时鼓励病人作吹气球练习,尽量吹大。

2.2.4术后尽可能早期进食进水。除食管、贲门手术外,术后六小时鼓励少量饮水,术后第一天进流质,逐渐增加进入量。

3 结果

本组122例病人,通过有效的术前术后呼吸道护理,除一例由于原有慢支史,全身情况差,痰多,咳嗽无力,最终发生痰栓堵塞气管,造成窒息,即给予气管切开吸痰等抢救措施,转危为安外,其余病人均无肺部感染、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4.1胸外科手术病人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病人自主呼吸丧失时间长,气管插管时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文献报告,如麻醉时间在2小时内,肺不张发生率为19%,如时间大于4小时为50%,所以手术时间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本组病例麻醉时间2小时内者11例,术后均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说明我们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是有效的

4.2剖胸术后,病人咳嗽、翻身均可引起创口疼痛,而致病人不敢咳嗽翻身,加之病人术前术后一段时间禁食,尤其是食管、贲门癌病人,由于术前吞咽困难,致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而致全身情况差,咳嗽无力,如长时间不予呼吸道护理,使痰液粘稠,更难咳出,所以早期的呼吸道护理显得极为重要

4.3术前呼吸、咳嗽的训练,劝导病人戒烟,减少呼吸道不良刺激,必要时的药物控制,为术后的防止呼吸道感染十分重要

第10篇

[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3-0121-03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analysis of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in operating room

ZHENG Yi

Operating Room of Quzho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Quzhou 3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 Methods All of 279 cases of surgical pathology randoml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22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conventional car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5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Compared the number of the nurse air colonies after washing their hands and several colonies occurred after the propor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surgery before and after the care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surger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air colonies (92.1±46.7) cfu/m3, and the nurse hand washing the subsequent party colonies number dropped to (2.1±0.9) cfu/m3. No one case of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also was as high as 98.7%. Conclusion The operating room should be stricted disinfec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medical personnel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literacy. It need to urge the study activity to prevent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meanwhile using modern management ideas and means to reduce the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rate.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手术室是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医院手术室感染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风险,也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统计数据显示,手术室污染引起的术后感染占总感染比例的27%左右[1]。因此,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有效预防、避免手术室感染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缓解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本组研究中,我们结合临床实践,采取全面的护理管理措施,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发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2月我院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空气平均菌落数、刷手后护理人员手菌落数、手术感染例数。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外科专用洗手消毒液洗手,菌落培养采用普通营养琼脂。手术室感染均符合2008年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

1.2 方法

279例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2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1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措施。分别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后空气菌落数、护士洗手后菌落数及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同时对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使用单因素直线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2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1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因各种因素诱发感染,主要有[3]:(1)病人因病情紧急危重,在没有准备充分条件下即开展手术;(2)手术创面大,组织损伤程度深,手术时使得伤口长时间暴露空气中;(3)术者的无菌操作不规范,手术技巧性差以及术后伤口换药的麻痹均会增加感染率;(4)行导尿管操作时,因尿管消毒灭菌不彻底,导致膀胱、尿道的逆行感染。

2.2 麻醉方式引起的风险

手术时全麻易引起的肺部感染应引起临床上重视,大多考虑与麻醉设施的消毒和管理密切相关。麻醉设备中的过滤器、螺纹管、吸氧罩等,在高频率的使用情况下,如不及时进行更换或消毒,细菌污染率都会增加,有学者报道[4],污染率可达50%以上。全麻时进行的插管使患者的支气管直接暴露于外界空气环境中,作为对空气微生物防范的鼻腔和口咽就丢失了其应有的防御功能,含菌的咽分泌物可沿导管向下进入下呼吸道;同时全麻插管时的系列操作带有损伤性,可伤及呼吸道纤毛,气管插管时的操作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大量分泌物淤积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麻醉机进行的机械通气也可引起肺组织损伤。上述因素都可导致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增加。

2.3 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不规范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但由于手术的工作量巨大、时间紧迫及人员少,为满足手术需求,部分医院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消毒灭菌时间不足;快速灭菌仪器省,在紧急抢救病人时,只使用消毒灭菌效果不佳的化学法;而随着消毒设备、器材的发展及化学消毒试剂的更新,医护人员可能会无法找到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2.4 手术室空气

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对病人伤口感染有重要影响,这也是导致手术室感染、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经过清洁消毒后,手术室空气多能达标,但由于空气具有流动性,频繁连台手术,人员、药品及手术器械的流动会造出微粒或细菌污染;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发屑、皮肤及胡须也是手术室空气细菌的重要来源。

2.5 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我消毒意识薄弱

对空气细菌及物品器械进行灭菌是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基础。个别医护人员漠视相关规章制度,以为门诊手术简单处理,不必开展繁琐的消毒工作。违背无菌操作理念及流程,造成空气流动,细菌流入。部分医生以为门诊手术工作量小,无菌手套破裂时,为尽快完成手术,而不去更换手套。进入手术时须佩戴口罩、穿隔离衣和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皮肤伤口或咳嗽症状人员是无法进入手术室的,也更不能参与手术,但个别医护人员及医院视患者利益于不顾,导致无菌环境的破坏,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3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对策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全面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室感染,其主要措施包括:

3.1 术前护理管理对策

(1)患者方面:应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加强机体免疫及抗感染的能力,并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工作,如沐浴、剪指、理发等;(2)手术物品方面:手术物品及器械必须完全达到灭菌要求;已经灭菌的物品器械应做好标记,并派专人检查,防止误放;使用的各样器械、敷料等为无菌状态,如术者对使用的材料无菌状况不确定,应立即更换;手术室中的手术衣、拖把、抹布及拖鞋等消毒工作也应按此标准开展;(3)手术安排:对于感染手术,须于手术通知单注明,方便医生安排手术间,降低交叉感染率;(4)确立无菌范围:确立无菌范围的时间应尽量等同于使用时间,使暴露和污染的发生率降低。无菌范围的确立时间不超过4h。

3.2 术中护理管理对策

3.2.1 针对麻醉方式的预防护理措施 应用一次性过滤器及吸氧面罩,增加螺纹管消毒频率等,能显著降低全麻插管时的感染率,本研究资料和上述学者报道的一致。全麻时喉镜的污染也是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全麻时给喉镜套上一次性安全套,比进行消毒操作更能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3.2.2 维持手术室空气洁净 手术室配备良好的温度调节装置,使室温始终保持一个适宜的状态,避免操作者脸部出汗而误落切口部位。对手术间的消毒柜及空调柜进行定期保洁、消毒。术中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术后采取湿式拖擦地面,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机会。

3.2.3 术中其他注意事项 覆盖切口的敷料应有较好的透气性,抗菌性等。如术者皮肤有破损,除严格进行常规洗手外,应佩戴双手套。有轻度上感的手术参与者应戴双层口罩,如症状较为严重,禁止参与手术[5]。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为污染切口,术前给予预防性加用。进行污染操作时,在切开污染区域前应用纱垫保护毗邻组织,同时及时吸除污染区域流出的内容物,加用碘伏消毒。污染操作结束时应把接触污染物的器械或敷料撤离台面,术者应重新佩戴手套,尽量降低污染的发生率。术后引流尽量采取封闭式[6]。

3.3 术后护理管理对策

术后护理管理对于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至关重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术后在消毒皮肤贴上薄膜贴,定期观察更换,预防伤口感染;(2)清洁消毒手术间地面,更换手术台布单,先以消毒液清洗,之后行熏蒸消毒,最后紫外线照射;(3)对于非一次性器械物品,行特殊消毒后再行常规灭菌消毒,备后用;(4)对一次性器械物品,预处理后销毁;(5)感染手术分泌物、血液、呕吐物等消毒后倒入厕所。

4 结果

4.1 遵守医院消毒制度的规章流程

本组中,全面护理管理组手术患者,手术后空气菌落数(92.1±46.7)cfu/m3,显著低于手术前菌落数;全面护理管理组护士洗手后手菌落数显著降低,无1例发生手术室感染,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4.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全面护理管理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总满意度分别为51.6%、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2%、9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5 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患者感染风险,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更新较快,如缺乏再教育意识,很容易因知识结构欠缺造成安全缺陷[7]。有学者研究发现[8],护理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也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安全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护理人员因过度劳累而造成工作失误。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步骤多、风险大及技术性强等特点,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问题出现,不但增加患者负担,也会给医院的医疗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本组研究通过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比较发现,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众多,如手术操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可能诱发感染、麻醉方式也容易引起感染风险、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不规范及手术室空气质量也是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诱因,而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我消毒意识薄弱则是纯粹的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上述多种造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我们总结了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对策,主要包括:术前加强患者营养,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术中针对麻醉方式应用一次性过滤器及吸氧面罩,维持手术室空气洁净,注重无菌操作等;术后定期观察更换皮肤薄膜贴,清洁消毒手术间并合理处置废弃物。经过上述全面护理管理,手术后空气菌落数降低至(92.1±46.7) cfu/m3,护士洗手后手菌落数降至(2.1±0.9) cfu/m3,无1例发生手术室感染,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而患者满意度也高达98.7%。

综上所述,手术室承担着医院的重要功能,也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导致手术感染。因此,应严格手术室消毒灭菌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素养,督促其积极学习预防感染相关知识,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手段进一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悦,德琳,刘淑菊. 手术室医疗废弃物管理与医院感染[J]. 护理研究,2006,20(10B):2710-2711.

[2] 张美云,李桂香. 医院感染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 护理研究,2006,20(12C):3353-3354.

[3] 宋国敏,方欢. 流程再造在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89-1290.

[4] 巴志强,季惠斌,赵丽清,等. 整体环境动态监控手术部的交叉感染[J]. 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67-70.

[5] 姜雪,陈素兰,陈丽媛,等. 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策略[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15-416.

[6] 郑香华,康迎秀,杨翠平. 浅谈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 护理研究,2006,20(4C):1111-1112.

[7] 徐海萍. 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倦怠及分析[J]. 江苏医药,2010,36(14): 1710-1711.

第11篇

【关键词】 高龄高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能高,恢复期短等特点。但是由于高龄高危患者的病史长,病情反复发作,年迈体弱,对手术的耐受力也极差,因此,该类手术有极大的难度和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我院2006—2008年共收治65岁以上高龄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高危手术病人3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 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护理

1.1 术前护理

1.1.1 护士应耐心解释注意事项与病区环境 由于老年人各个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衰老现象,听力及视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护士应耐心解释注意事项与病区环境,态度要亲切,语速要缓慢,使老人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生活上给予细心照顾。

1.1.2 术前应重视并发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老年人术前常合并有其他疾病及脏器功能的衰竭,对手术耐受力明显下降,术前应重视并发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对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应按医嘱准备药物以改善心肌供血及供氧。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输液时注意控制滴速并密切观察。

1.2 术后护理

1.2.1 全麻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人由于排泄缓慢,全麻后苏醒亦延迟,特别容易发生舌后坠,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及反射功能不灵敏而致误吸,造成心脏骤停等意外。全麻未清醒时,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引起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 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老年人由于肺和血 管壁的结构改变,呼吸道黏膜扩散量减少,氧利用系 数降低,肺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术后应延长吸氧时间,定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

1.2.3 术后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 由于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输液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滴速过快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1.2.4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及尿糖变化 术后禁食期间,静脉补充液体时,要按一定比例加入适量胰岛素,根据血糖及尿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和液体成分,防止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昏迷。

1.2.5 观察腹部体征 对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及胆瘘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

2 常见高危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

2.1 心脏病病人 心脏病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较一般正常人低,加上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气腹增加了腹内压,使膈肌上抬,静脉回流受阻,心输出量减少,潮气量下降,易产生一过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抑制心肌,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因此,无论哪种类型的心脏病,都要进行心脏监测,以便随时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2.2 高血压病人 (1) 对高血压的病人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保证患者的血压稳定。 (2)应控制输液速度,如术后血压明显高于术前所控的指标,则要减慢输液速度。(3)减轻疼痛,保证休息。因为疼痛时舒张压明显增加, 因此,根据血压情况,酌情增加术后止痛剂的用量和次数,这样也有利于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4)如发现血压较高时,应立即报告,积极采取措施,如舌下含服心痛定,必要时遵医嘱肌肉或静脉应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避免由于血压升高引起的脑血管意外。 2.3 呼吸功能障碍病人 呼吸系统病变是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作用抬高膈肌,影响气体交换,引起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降低,血中二氧化碳增加,为降低危险性,术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净痰液,加强口腔护理等。另外,术后应观察呼吸功能情况,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等,保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0%。术后还要防止病人受凉,感冒,特别是在晨晚间护理时要注意保暖和避免对流风。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外科手术心理教育健康教育

手术(shǒu shù)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 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如手术刀即有电刀、微波刀、超声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种。因之手术也有更广泛的含义。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是现代医学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要取得病人很好的配合。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外科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水平的高低。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47例病人中,男29例,女18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21岁。其中大隐静脉曲张12例,甲状腺瘤10例,腹股沟斜疝9例,阑尾炎10例,乳腺肿瘤6例。

1.2方法

通过和47例患者进行访谈兵记录在案,根据自己的护理经历和经验总结术前术后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总结,查找自己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升。

2结果

通过访谈、分析、总结,发现自己以前在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发现护理存在一定的规律,护理水平有所提升。

3、讨论

3.1心理教育

对于手术这种重大的治疗手段,会引起病人的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是很正常的,只要反应不是过于强烈,适当的紧张情绪反而对病人适应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这能使病人较好的忍受手术所带来的疼痛和痛苦,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如果术前病人心理反应过于强烈,就可能对手术产生不良的影响,使病人不能很好适应手术,还会引起大量失血1;尤其是局部麻醉的手术,这种过度紧张的病人往往不得不改为全麻,即使手术完成了,对术后恢复也会有不利的影响。术前心理反应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可表现在创口愈合慢,心理适应性差,卧床时间长,甚至出现术后并发症等。

手术前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病人入院后,环境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为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介绍医院及病区环境,诊治主管的医生和护士,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针对病人对施行手术通常表现的焦虑,护士要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大概过程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有的放矢地主动配合治疗。外科术前准备中护理操作最多的是备皮、清洁灌肠,应告诉病人备皮、灌肠的目的,使病人消除羞涩的心理负担,同时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技术要熟练,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使病人能以稳定、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

手术后的心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术后疼痛是造成外科病人术后痛苦的主要症状之一,往往使病人身心形成较大的压力。病人语言不多,通常以痛苦的面部表情及频繁的变换来反应疼痛状况。护士应创造适宜的环境,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分散其注意力,或采取必要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等措施,解除疼痛所造成的身心压力,使之尽快康复。伤口尚未愈合,活动受限及预后效果是病人最关心的问题。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可列举同种疾病康复的实例,给予精神安慰,配合饮食调理,使病人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对疾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病人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家人是否常来探望,单位领导及同事对自己所患疾病是否关心等。护士应与家属、单位配合,在其住院期间要经常探望,把愉快的信息告诉病人,帮助患者得到较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安慰。耐心细致的做好康复指导。护士应详细做好病人出院前的卫生保健指导,根据病情建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对一些因手术致身体暴露部位的疤痕,应指导病人用衣着及服饰来掩盖,使病人恢复自信心。

3.2健康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环境,患病后从一个正常人转变成病人,从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极易产生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给疾病的康复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及时安置好病人,主动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设施的使用,住院规则,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同病室病友,使病人与医护之间,患者之间尽快地建立一种温暖和谐的关系,消除其陌生感。入院宣教应根据病情适时进行,否则可因病人疼痛,不适而导致宣教效果不佳。对急诊手术的病人,应待手术后选择适当时机,再进行宣教,病人容易接受。

饮食:(1)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前1~2日进流质饮食;非胃肠道手术病人饮食可不必限制,但术前晚餐应清淡,易消化,不宜过饱。手术前12小时都应禁食,4小时禁止饮水,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用胃肠减压。对于一般腹部手术,术前晚上灌肠,防止因麻醉后括约肌松驰而使大便污染手术台,增加感染机会,并可减轻术后腹胀,肠道手术术前3天用药物导泻,以清洁肠道。术前日晨清洁灌肠直至大便无粪渣为止,其目的是清洁手术区,避免造成粪便污染,引起伤口感染,结直肠手术前尚需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以减少术后感染。(2)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使肠道充分排空,避免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3)局部麻醉的病人手术前可进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宜过饱。卧位、饮食指导 根据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指导病人卧位,如:全麻未醒,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颈、胸、腹部手术的病人可根据病情取半卧位有利血液循环,减轻腹部、颈部的张力,使之舒适。静脉曲张术后,应在患肢处置一薄枕,有利末梢循环。一般手术饮食无特殊,腹部手术待肠蠕动恢复,即可指导病人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饮食普食。并根据病种进行指导,如肠梗阻病人应告之禁糯米、干果类食物,应少量多餐,进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可促进肠蠕动及血液循环,以达到减轻疼痛、预防肠粘连和静脉血栓形成,有助疾病的早日康复。

运动康复指导:1、术前可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 ,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2、手术后当天应卧床休息,全麻未清醒者应平卧,头转向一边,使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吸入气管;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平卧至血压稳定后改自动。腹部手术后,多采取低半坐卧位,以减小腹壁张力。病情允许时,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应翻身、坐起、活动四肢关节,并争取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及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肠粘连、腹胀和尿潴留等的发生;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因下肢静脉郁血而发生血栓形成。有引流管者,应妥善固定,以免活动时折叠,扭曲或脱出,保持引流通畅。

病人出院意味着将重新恢复家庭及社会角色,如何帮助病人实现这一转变早日回归社会,是出院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一阶段应围绕防治、保健和增加自己护理为主题,指导病人出院后合理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康复训练和自护要点,生活起居,身体状况的自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育,力求在出院前,尽可能使病人掌握有关知识。

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监测 :术前感受紧张的程度,如不能自我放松,影响睡眠者,可应用镇静药物治疗。术后监测各种不适:(1)疼痛:麻醉消失后即开始感觉切口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应用镇痛可解除。(2)发热:术后最常见症状,变化幅度在0.5~1.0C,属于正常范围,超过1.0C,应重视,注意寻找原因。(3)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停止,原因不明时可给予阿托品等药物治疗。(4)腹胀 :术后胃肠功能抑制所致,肠蠕动恢复,排气后可自行缓解。不能缓解者,根据不同原因应用胃肠减压,放置肛管,高渗透低压灌肠,肌注新斯的明等方法处理。(5)呃逆:可能系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刺激所致,早期可采用压近眶上缘,短时间吸Co2,抽吸胃内积气、积液,应用镇静、解痉药等。顽固性呃逆要警惕膈下感染,无原因者可作膈神经封闭。

经过此次分析总结,自己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认识术前术后护理的要义,那就是顾及到患者的需要,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使手术患者获得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最理想的痊愈。同时,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变。

参考文献:

1姚玉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