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3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培训的时间、地点和人员
全部培训将于2011年上半年组织实施完毕,共分七期:
第一期,1月20日、21日;地点:广播电视大学;参加人员:市城区(不含双阳区)公办中小学一半的保安员。
第二期,2月23日、24日;地点:广播电视大学;参加人员:市城区(不含双阳区)公办中小学另一半保安员。
第三期,4至6月份,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参加人员:双阳区全体学校保安员及履行保安工作职能的人员。
第四期,4至6月份,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参加人员:榆树市全体学校保安员及履行保安工作职能的人员。
第五期,4至6月份,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参加人员:德惠市全体学校保安员及履行保安工作职能的人员。
第六期,4至6月份,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参加人员:九台市全体学校保安员及履行保安工作职能的人员。
第七期,4至6月份,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参加人员:农安县全体学校保安员及履行保安工作职能的人员。
二、培训内容
1、如何当好学校保安员。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和学校保安个人素质要求,从宏观上讲解学校保安履行职责需要具备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增强他们对学校安全保卫特点的认识程度和如何履行学校安全职责的认知度,进而增强职责道德意识、守纪观念和执业素养。
2、国务院《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解读。讲解条例出台背景、总体情况、法规意义、重点内容和学校保安如何遵守条例,履行好应尽职责。通过讲解,使保安明确自身担负的法定职责,增强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和素质,确保工作中不违法、违规,不失职、渎职。
3、保安员在学生伤害事件防范工作中的职能和作用(保安员如何应对校园伤害事件)。通过辅导,使保安员认清自身在学生伤害事件防范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的紧迫感;明确自身在学生伤害事件防范工作中应当承担的具体职责;如何正确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学生伤害事件;如何正确使用配备的警用钢叉、警棍、对讲机等防御器材。
4、提高消防安全工作能力,当好学校消防安全员。向保安讲解在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以及扑灭校园初起火灾时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意识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他们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和扑救校园初起火灾的能力,发挥他们在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能力和作用。
5、应急管理知识讲座。通过介绍应急管理基本理论、基本常识,使学校保安了解和掌握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提高基本素养,发挥他们在应对学校突发事件中应有的作用。
三、几点说明
1、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必须按照方案要求,组织保安按时参加培训;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派一名机关干部到场负责组织和带队,并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进行衔接。对不组织保安参加培训的学校,出现安全事故将追究领导责任。
2、第一期和第二期培训所需的资料费、讲课费、伙食费和证书费均由市政府应急办和市教育局负责,市公安局负责保安员如何应对校园伤害事件一课的辅导,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消防课的理论和实务培训。到双阳区和外市(县)培训时,聘请的专家讲课费和伙食费由双阳区和外市(县)教育局分别负责,其它费用由市政府应急办和市教育局负责,参训保安和所在学校不交费。
3、第一、第二期市城区学校保安培训场地提供和培训组织保障,由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其它各期分别由所在的区、市(县)负责。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这次救援、防火演练活动,安排周密,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正式演练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学校的领导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根据领导小组要求,从我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本次消防演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一次火灾事故的应急演练。其主要目的是使每位参与者能学会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火场逃生基本方法,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化解风险。
三、积极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救援、防火演练于2016年6月16日进行。师生大家一起学习消防基本知识,体会了如何正确的使用灭火器消防演练紧张有序,安全保证工作到位,演练达到预期效果,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
三、通过演练,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通过消防演练,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的能力得到加强。
1、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对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现场演练人员能有效组织、迅速地对火灾事故警报做出相应反映,对今后应对突发事件很有益处。
3、演练前组织的消防基本知识培训,使师生的消防安全知识、突发应急能力、事故发生后逃生技巧得到了提升。
4、演练过程中,参与人员都能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升华。
主题词:电梯、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TU229文献标识码: A
电梯是载人的特种设备,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停电、故障、火灾、事故等因素导致电梯出现滞留人员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针对上述情况,《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对电梯使用单位的使用资料重新作了修订,其中增加了应急救援演习记录以及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制度。《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第九条(六)也对使用单位作出了规定: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学校、幼儿园、机场、车站、医院、商场、体育场馆、文艺演出场馆、展览馆、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使用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救援演练,其它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条件和所使用电梯的特点,适时进行救援演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四条对电梯滞留人员的事故划分作了规定“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为一般事故”。那如何在电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使乘客得到及时解救,避免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是进一步做好电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电梯的应急救援的必备要素
作为一个系统,电梯的应急救援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人员要素:乘客或公众对电梯基本知识了解、紧急状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应急救援专业人员。
(2)信息通讯要素:电梯轿厢内设置的紧急报警通讯装置、相应的文字或语音说明及有效性,用以告知乘客应注意事项和可以采取的举措,给予乘客必要的安抚和疏导。
(3)救援装置要素: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装置的组合,一般包括抱闸释放装置、轿厢移动装置、轿厢平层定位装置以及轿厢移动位移和移动时间控制装置。
(4)辅助环境因素:主要指施救人员工作环境和被困乘客所处环境,如救援通道、工作空间与照明亮度是否方便施救人员操作;如符合标准要求的轿厢紧急照明亮度、持续时间及轿厢的透气性。
2、电梯的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电梯的应急救援包括有效的宣传、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有效应答和及时救护等诸多方面内容。
(1)电梯的宣传工作是提高乘客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方面。目前了解电梯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不多,乘客对电梯普遍存有恐惧感,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或者不按应急救援方式仓促逃生,酿成事故。所以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第一步就需做好宣传工作。
(2)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主要是指在电梯轿厢里应有紧急报警有关说明,告知乘客此时应注意的事项。
(3)有效应答是指乘客发出的求救信号能被有效接收。
(4)及时救护是指接到求救信号后,专业人员能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并按紧急操作说明与要求尽快将乘客解困。
3、电梯常用的应急救援方式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被困乘客发出求救信号,由专业人员进行救护。出现紧急情况时轿厢应始终有足够的照明和通风。
(1)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以下求救和自我保护措施:
①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电梯轿厢内的提示方式进行求援,如电梯轿厢内有病人或其它危急情况,应当告知救援人员。
②与电梯轿厢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一定距离,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③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
④保持镇静,可做屈膝动作,以减轻对电梯急停的不适应。
(2)使用单位接到求救信号后的处理程序:
①值班人员发现所管理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接到求助信号后,应当立即通知本单位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
②值班人员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它可行方式,详细告知电梯轿厢内被困乘客应注意的事项。
③值班人员应当了解电梯轿厢所停楼层的位置、被困人数、是否有病人或其它危险因素等情况,如有紧急情况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
④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可先行实施救援程序,如自行救助有困难,应当配合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实施救援。
4、电梯的应急管理
(1)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落实每台电梯的责任人,配置必备的专业救助工具及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设备。并应当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
(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与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签定维修保养合同,明确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责任。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作为救助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应当建立严格的救助规程,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和相应的专业工具等,确保接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3)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社会救援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电梯救援中心,组织专业力量,按区域建立救助网络。
(4)电梯发生异常情况,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向电梯救援中心报告(已设立的),同时由本单位专业人员先行实施力所能及的处理。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电梯救援中心应当指挥专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加强各种电梯紧急情况应对常识的宣传。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电梯应急预案的演练,并通过在电梯轿厢内张贴宣传品和标明注意事项等方式宣传电梯安全使用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常识。
一、培训目标
1、新招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的实现率达到100%以上;
2、企业全员接受安全培训达标率100%;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5、广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6、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复培复审完成率100%。
二、培训内容
1、基本知识:安全生产的概念、方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专业知识:各项应急预案,对应特种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安全达标规范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培训计划
1.一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
春节期间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盗、抢事件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2.二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加油站消防安全制度。对象:加油站员工
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对象:管理人员
3.四月:消防安全学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4.五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消防设施种类及使用情况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5.七月:食品安全知识及应急预案。对象:餐厅、超市员工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服务区。对象:全体员工
6.八月: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防雷击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7.十月:“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冬季道路安全保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8.十一月:冬季锅炉技能及防火培训。对象:锅炉工
除雪防滑应急预案
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主要内容
(一)以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宣传和解读工作。深入分析我区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各级政府关于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宣传县及我区各类预案和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的重要内容和处置规程,提高全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以人防民防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扶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介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二、宣教计划组织实施
(一)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一是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五月12日)主题,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二是把公共安全知识深入到机关,推进到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三是在社区、高危企业、学校以及建设工地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四是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提纲。五是通过举办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六是结合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
(二)进行人防民防应急典型案例宣传。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三)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增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对各社区、各部门的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干部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对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增强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安全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青年志愿者等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四)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针对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使公共安全教育内容进入学生课堂。同时,利用多种平台,对基层单位开展普及教育。
三、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一)主要任务。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方案,学习掌握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和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基本知识等。
(二)培训对象。根据我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管理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各党政班子成员、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基层干部、相关企事业办负责人及应急处置救援队伍。
党政班子成员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指挥处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各级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
基层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排查监管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企事业办单位负责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各类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____市位于____省中南部,____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辖2个办事处、20个镇、1个乡和____高新园(____经济开发区)、蒋湖农场、____工业园(以上3个单位为副县级);白茅湖棉花原种场。全市共有794个村民委员会,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1万人,乡村人口107万人。我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依山带水,呈龙拱虎卫之状。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低丘、岗状平原和河湖平原三种地貌,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影响特别显著。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河道总长600余公里,河网密度为231米/平方公里。其中____源出陕西宁强县,过钟祥市入本市,市境流长137.7公里;____河源出京山县深赶冲,经京山县、钟祥市入本市,市境流长109公里;汉北河为人工河,1970年通水,市境流长35公里。有湖泊57个,正常水位时湖水面积3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101.4毫米,夏季最多,平均为474毫米;冬季最少,平均为98.4毫米。年降水量的水平分布,市东南略多于市西北。
我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____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我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源东高西低。春秋为季风交替季节。春季时冷时热多阴雨冷害,春夏之交,没____河谷一带易发生风雹等强对流灾害天气。秋季年际的差异大,大多数年份秋热气爽。但有的年份阴雨绵绵,出现“秋寒”。夏季,我市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闷热多雨,七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大多在27~30℃之间。六到八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9%,形成雨与热同季节。梅雨期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出梅后,常有伏旱或伏秋连旱。
面临灾害频发、灾情严重、防灾减灾任务日益加重的形势,我市不断强化减灾救灾公共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全市减灾救灾工作发展势头良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目标和进度。各乡镇均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建立健全了灾害预警和信息机制。气象部门重点加强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和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每逢灾害来临前,在电视台、市政府网站灾害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及时向公众预警信息。三是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全力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四是推进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机制。制定出台《____市救灾资金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学习推广京山经验,开展试点,全面推进全市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
2、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救灾工作能力
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气象部门充分运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现代化设施,建立多级灾害性天气自动报警机制,开发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实现对灾害性天气可能影响的区域,提前2-3个小时预报预警到乡村,甚至到自然村。二是洪水预警系统。初步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雨量站点,重要河段都有水位监测站点。水文部门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和江河预警系统,准确预报雨水情,为抗洪抢险提供适时决策依据。三是预警信息快速广泛传播系统。在市气象局、市防汛办分别建立预警信息发送平台,实现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防范重点等,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到各级防汛指挥部成员和防汛责任人。近年来,我市通过逐步加大投入,在物资保障、技术支持上有效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3、完善体系,不断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类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了《____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____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___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各乡镇也相应完善修定了乡镇预案,并建立了村级应急预案,形成了网络,对灾害应急从机制上作了保证。同时为确保预案的可行性,积极推进预案建设和演练,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二是建立健全了救灾防灾队伍。全市组建了951 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其中乡镇级54人,村级灾害信息员794人,社区63人。对上岗的信息员并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业务技能,同时增加了防灾减灾常识宣传员,为普及防灾减灾常识提供了人力资源。三是建立赠灾捐赠机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抗灾救灾活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动员行政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灾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四是建立健全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体系。结合省民政厅制定出台的《____省民政系统灾情核查工作规则》,我市制订灾情核查工作规则,充分整合民政、交通、
水利、农业、通讯、电力等各职能部门力量,分类开展灾情核查,通过汇商,科学评估自然灾害损失,为政府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灾后重建参谋决策能力。一是救灾资金总量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市灾害频发,受灾地区抗灾能力较差,因灾致贫现象较为突出,常年需救助的人数多,每年需救济人口数和救济款数量大,上级拨款与实际需求之间有较大缺口,上级实际下拨救济资金数量与我市实际需救济存在较大缺口,资金困难矛盾十分突出。救济资金不足,影响和制约受灾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
二是社区和农村减灾基础薄弱。我市是鄂中人口大市,也是劳务资源输出大市,常年外出经营、务工人口超过30万,村中青壮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减灾救灾缺乏基础性群众力量;社区和农村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相对滞后,公众对减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患意识浅薄,存在侥幸心理,缺乏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基础建设较为脆弱。
三是乡镇信息员队伍建设需加强。部分乡、村灾害信息员队伍多数频繁换动,特别是村级灾害信息员主要由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因村级事务繁杂,时间、精力有限,导致灾害信息员队伍无法保持相对稳定。部分乡镇信息工作员忙于具体工作,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无法胜任灾害救助工作。
四是减灾救灾信息化手段相对滞后。气象信息预报、水情(警)预报、灾害信息应用平台、冰雹防治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灾害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和应急救助的时效性有待提高。
五是救灾资金分担机制不健全,应急保障措施还不力。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短时间内难以筹备到足够的应急救助物资,除了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外,缺乏其他通信系统,一旦遭遇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无法保障应急指挥通讯畅通。应急队伍装备配备不足,面对灾难往往无法开展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乡镇减灾救灾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救灾工作经费,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
一是增强灾害管理的协调机制,推动灾害管理体制的完善。在综合减灾的日常工作当中,与单灾种管理机构合作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综合减灾工作的成效。因此,要按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打破部门分割的界限,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防工作机制,加强党政机关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各层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各辖区之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民政、气象、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有关灾害主管部门之间灾害信息的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密切配合,协同应对,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减灾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广泛普及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以“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应急演练,着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面向城乡社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是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减灾救灾科技水平。现代科技手段与先进救灾装备是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的关键,美国和日本均极为重视先进科技装备在减灾领域的应用。借鉴美日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现有的各灾种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和各种灾害信息传输通道的基础上,尽快开展灾害信息自动化管理中心的开发建设和系统集成建设,确保自然灾害信息得到快速收集、分析处理、损失评估,增强救灾应急反应能力。同时依托移动、电信等通讯部门组建灾害信息平台,由灾害信息管理中心统一到各乡镇书记、乡长、乡镇灾害信息员、村级灾害信息员的手机上,及时做好应急反应。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省减灾委有关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从5月7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周活动。下面,我就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都明确要求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抓紧抓好。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把救灾工作的重心转向防灾减灾并重上来,坚持防灾减灾协调推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日益严重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我市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灾害呈现种类多、季节强、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的特点,尤以水灾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市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1991年、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去年年初发生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范围之大、损失之重、影响之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年初,全市部分乡镇持续出现旱情,后又遭遇连阴雨天气,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灾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就是在与灾害赛跑,许多工作早一日去做就可能多些主动,少些被动,灾前多一分准备就可能在灾害来临时减一分损失。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有利于唤起全市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因此,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防优于抗”、“减先于救”的思想,切实做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二、明确任务,认真组织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
1、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5月7日至13日,我市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宣传部门要认真制订宣传方案,组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发评论文章、播放公益广告及标语,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及时跟踪报道全市防灾减灾活动的开展情况,为“防灾减灾日”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要面向基层,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开展知识答题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5月12日上午,市里将在体育馆举办“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各有关部门要精心部署、密切配合,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2、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教育部门要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结合中小学校实际,对可能出现的雷电、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校内外可能出现的火灾、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传染病、交通、溺水等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归纳、设计出各种应急、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标识,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远程教育、观看展览和影视作品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市公安部门针对交通事故、市消防大队针对火灾事故、市卫生部门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等都要切实开展对应的预防、自救互救、逃生等技能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应对灾害地处置能力。
3、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根据市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市教育局将于5月11日选择城区一所中学举行防火灾、水灾、地震逃生演练,通过演练教育学生掌握各种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避险能力。相关单位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针对消防治安、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应急演练,通过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内容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4、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创建减灾示范社区,选定居民户数较多、经济状况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的仙女山办事处西门桥社区,作为全市“减灾示范社区”工作试点单位,试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灾害预防知识全民化、灾害救助工作经常化、灾害救助技能普及化的标准,逐条落实,积累经验,并以点带面做好全市的“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在体育馆广场、中小学操场及电力局新楼房、防空地下室等处划定避难场所;在人员集中的地方划定紧急疏散通道,并规范设置明显标志;在具有灾害隐患的单位和居民院落设置消防器材,配备灭火器械,在关键地方设置逃生设备、逃生导向标识、救援电话标志、急救器材等。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市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一部署落实“防灾减灾日”的各项活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进度,精心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在5月12日前后将“防灾减灾日”活动推向。
二是务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宣传教育资源,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使防灾减灾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家庭;结合“防灾减灾日”活动开展,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
一、活动时间
2013年5月12日至6月12日。
二、活动内容
充分展示全市及我镇应急体系建设情况,宣传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和基本知识;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常见突出事件的特点和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应急和自救互救常识。
三、组织实施
(一)新闻媒体宣传。在镇广播电视站开辟专栏,连续刊载、播发《实施办法》的重大意义、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及《公众应急指南》等内容,及时宣传报道各村、各单位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情况。
(二)现场集中宣传。由镇应急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现场集中宣传活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格局。
(三)单位自主宣传。由各村、各单位根据镇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悬挂宣传横幅、摆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自主宣传活动。
(四)各村、各单位要依托“信息之窗”进行应急知识专题宣传。由镇应急办和镇派出所、安监站、卫生院、水利站、国土资源所、科技办等部门提供资料,制作一期应急管理宣传资料展出。
(六)开展应急知识培训。镇派出所、安监站、卫生院、水利站、国土资源所、科技办、镇团委等单位在全镇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教育、技术培训、职业培训、志愿者培训等应急知识培训活动。
(七)组织应急演练。在派出所、安监站、卫生院、水利站、国土资源所、科技办等单位指导下,全镇各村、各相关单位统一在5月28日上午10点组织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应急演练,各村、各单位要将开展应急演练的影像和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到镇应急办。
四、工作步骤与活动安排
(一)部署准备阶段(5月8日至5月12日)
1.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宣传月活动工作。
2.5月12日前,镇应急办将宣传提纲、宣传标语、宣传资料发放到各村、各单位,各村、各单位根据需要印制宣传资料。
(二)宣传实施阶段(5月12日至5月31日)
1.公众应急知识资料发放。各村要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地质灾害群测人将应急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
2.新闻媒体宣传
(1)在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应急管理宣传专栏刊发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文件和应急知识,刊载《公众应急指南》相关内容(由镇应急办负责组织实施)。
(2)镇广播电视站每日播发《公众应急指南》相关内容和应急知识(由镇应急办提供资料,镇广播电视站负责组织实施)。
3.各村、各单位自主宣传
各村、各单位至少悬挂一条应急宣传横幅,张贴若干张应急宣传标语,出一期应急宣传专刊,举办一次面向本地群众、本单位职工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宣传活动,向群众和职工发放一份应急知识宣传资料(宣传资料由镇应急办等部门统一提供样本,各村各单位自行印制)。
4.开展现场宣传活动
5月23日镇应急办分别在镇政府、镇集市、学校等地设置应急知识现场宣传点,集中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
(1)应急知识进乡村。由派出所、安监站、卫生院、水利站、国土资源所、科技办等单位在镇农贸市场设置现场宣传点,开展“应急知识进乡村”集中宣传活动。
(2)应急知识进学校。由镇应急办牵头,会同安监站、派出所、卫生院、水利站、国土资源所、科技办等单位在镇学校举行“应急知识进学校”集中宣传活动。
(3)应急知识进企业。由安监站、派出所、卫生院、水利站、国土资源所、科技办等单位组成宣传小组到镇内企业开展“应急知识进企业”集中宣传活动。
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时,现场宣传点应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宣传咨询。
(三)工作总结阶段(6月1日至6月12日)
各村、各单位要及时将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报镇应急办,并于6月9日前将本次宣传月活动工作总结报镇应急办。镇应急办将对全镇宣传月活动进行汇总通报。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宣传月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公众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各村、各单位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要亲自抓落实,确保宣传月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镇应急办是宣传月活动的总牵头单位,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抓好工作落实。各村、镇属各部门、学校、企业是宣传月活动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各项活动。
关键词:电力抢修;事故应急;技能培训;培训体系
作者简介:曹辉(1978-),男,浙江温州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工程师;陈建胜(1971-),男,浙江乐清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浙江 温州 3250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83-02
温州地处沿海、浙江的最南部,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同时较大、重特大交通事故等其他社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发生此类事件时,需要社会多部门、多环节、多途径的方式通力配合。[1]由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电网公司这样的责任央企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突显“人民电力为人民”的社会责任。因此温州电力应急救援队伍(以下简称“应急救援队”)成立了,其成立的目的是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救援现场提供照明和动力,辅助现场救援行动,拿到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电力设备抢修、伤员抢救、道路排故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电力应急技能培训的分类
电力应急技能是电力从业人员的一种特种技能。[2]当遇到突发事情的时候,电力从业人员能够立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自我思维来处理事件。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分为基本应急知识技能和特殊知识技能。基本知识技能包括应急理论、户外基本应急知识技能、日常应急常识;户外基本应急知识技能包括卫生急救(如止血、骨折、简易担架制作等)、个人保护用具(绳索使用、登山设备使用等)、GPS使用、营地搭建、后勤保障等方面培训,提高个人在灾害来临时自救、互救技能;特殊知识技能主要通过户外攀爬、水上救援、野外生存、特殊技能驾驶、应急通信等设备使用,熟练掌握针对不同灾害配置的应急装备,在灾害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应急队伍的作用。最后还要结合所处地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产业结构等实际研究掌握其他应急技能。
二、温州地区电力应急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
根据近十年来电网面临的自然灾害威胁和应急救灾经验总结,建设高水平应急救援队伍是温州电力行业的迫切需求。结合省电力公司的要求,每个地区公司都要成立一支应急救援分队。温州供电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该队伍由输变配、高压修试、通信、生产、安全等专业骨干力量和本企业内训师组成,所有成员为非脱产性质,不单独设置机构。队员从生产一线的员工到管理层,从配网到主网,从线路设计到调度通信,整个应急救援队伍几乎包含了我局所有的生产部门。在这样一支队伍的基础上,温州供电公司下决心完善电力应急技能培训,组建应急培训基地,打造一支应急技能上也过硬的队伍,提高应急能力。
1.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
温州电力应急培训基地设在市区原东屿电厂 。基地的总体规划思想是合理利用厂内设施,分部整改。基地依托厂内厨房、餐厅、供水设施、供电设施、卫生间、会议室、休息间等基本设施,具备了进行应急培训的基本条件。同时根据培训项目设置,充分利用厂内设施特点,已初步形成车辆驾驶技能训练场地、高空心里及攀爬训练场地、消防训练场地、照明灯具训练场地、配网作业训练场地、水上训练、户内体能训练等场地,建立了满足培训科目要求的硬件设施。
2.应急培训设备的选配
针对突发事件中应急工作的主要职责以及在事件中野外生存、后勤保障、运输需求、通信侦查等关键环节,培训设备选配精良。在个人装备中备有睡袋、快速食品、保暖壶、GPS、登山用具等保障个人安全及开展救援的个人工具;专门针对温州多河流、多水灾的特点,配备了橡皮艇等运输设备,同时配备了能建立多方位的电源及照明系统的设施。装备标准化定置,统一管理,战时应急,平时培训,综合使用。今后,应急培训基地不但要继续搜索配置适用的先进设备,还要将现有设备集成化,形成后勤、运输、指挥、通信、电力技能等一体化,能够应付各类事故灾害。平时作为培训作业,突发事件时能够直接运输至指定区域,大大提高响应速度,克服因设备、物质临时集结凌乱、不齐备、不能用的缺点。
3.培训质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工学矛盾。应急队员多数是一人一岗,短时间内别人代替不了,同时要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而正规阶段培训时间长达10天,所以工学矛盾突出,在一线工作很难经常性安排长时间连续脱产培训。对此应急救援队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非脱产培训代替脱产培训,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每周固定安排周二、周四、周日下午三个时间作为训练时间。
在培训过程中由于队员要接触新事物,学习时间不够,知识点接受有困难,需要延长学习时间,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连续积累,以致到了学习结束时间还没掌握全部课程知识点。怎样做到既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又提高培训效果?应急救援队所定制的方式是培训宽松、考核严格,对于已经掌握的技能,队员们可选择性参与或可自学但前提是必须通过考核。这样既减轻了队员的负担又让队员进行有目的地学习。
在如何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果以保证培训效果这个难题上,应急救援队认为管理规范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也是培训整体水平的体现,包括对内训师的管理、教学教材的管理、培训学员的管理等。培训师资上设置AB岗,无缝衔接专人负责;利用电话、微信等新方式实时在线讨论、解决疑惑。教材采用与应急基本理论、管理实务、救援技能和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培训大纲和教材。保留队员变动的可能性,队员3年服役期,中途可申请退役。同时适当将队员在应急救援培训、活动中的成绩纳入职工业绩考核,列入干部选拔的参考依据。
4.培训项目开展
应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基本应急知识技能和特殊知识技能等科目培训,其中包括应急理论6项、基本技能17项、专业技能8项、电力专业26项等,切实从提升实战和应急能力出发。队伍每年编制和下达年度、季度训练计划,重点培训队员体能、临时供电设施架设能力、应急供电技能、野外机动能力以及灾害现场人员自救互救能力等。结合温州地域自然环境,应急救援队每年至少进行二次应急演练,分别在汛期、雨雪灾害到来之前。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已开展培训24000余人次,考核150余次,先后进行了数十次演练拉练,取得良好的演练效果:
(1)形成专兼结合、规模适度、精干高效、反应快速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有效提升实战能力和救援水平。
(2)队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方面队员的身体素质日趋强健;制订身体质量指数(BMI)、1000米跑、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等科学的测试方法和严格的合格标准,促进队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专业上向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发展,打造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3)队伍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作为一支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只有依靠完善的培训才能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顺利完成应急救援和训练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培训和摸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将应急救援队各项工作(日常训练、学习培训、测试考核、演练演习、应急救援等)量化,极大提升了队伍的纪律和活力。
三、2011年以来温州电力应急救灾工作总结
2011年7月23日,应急救援队在时任队长吴哲副局长的带领下全体参与“723”动车事故救援,为事故现场提供应急照明,为受伤群众点亮生命之光,打响了温州电力应急救援队的第一战。
2012年8月8日至10日,应急救援队赶赴宁波参与灾后救援工作。应急抢修队伍累计修复涉及11个村的16个台区、立杆44基、整杆110基、拆除导线31档、安装和重新固定拉线33处、处理表计箱、表后线等78处。救援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到10千伏鹤浦405线路抢修现场亲切慰问正在抢修的温州电力一线员工,肯定温州电力抢修人员冲锋在前、连续作战的精神,为抗灾救灾工作提供保障。
2012年8月5日,浙江温州瓯海区郭溪一家庭作坊发生爆炸,现场两间房子已全部被炸为废墟。应急救援队伍紧急出动,为搜救伤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电力救援队作为第一批到场的救援队伍之一,为伤员的及时救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13年6月28日上午,浙江省电力公司与福建省电力公司在国网公司范围内率先开展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签署《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协调联动协议》,并开展闽浙公司应急救援基干分队联合演练。温州电力应急救援队代表省公司驰援福建,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013年4~9月间,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相继举办应急救援技能竞赛,以检验各地区应急培训成果。在4月进行的省公司培训考核期间,我公司应急队员取得7个培训项目中3个第一的好成绩。在7月举行的省公司应急救援基干队伍技术比武中,温州电力应急救援队10位参赛队员荣获团体第一,2位选手进入个人前三名。9月由3名队员温州队员为主力的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代表队在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2013年应急救援基干分队专项技能竞赛”中获得竞赛团体第二名的佳绩。一名选手进入个人前十名。
经历过几次救援工作以及培训考核,温州电力应急救援队伍均经受住了考验,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忘我拼搏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了任务,展现了温州电力铁军的形象。这得益于平时的训练有素、准备充分,与电力应急培训是分不开的。但也在实战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后勤物资准备不足、指挥命令不畅、路途颠簸导致设备损坏、车辆行进掉队等问题。今后培训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对实际灾害环境的模拟,尽最大努力改进及锤炼实战能力。
四、结束语
温州电力应急技能培训体系在两年时间内从无到有,实现了质的飞跃,建立起了一套初步成熟的培训体系。今后温州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将以国家电网公司“平战结合、一专多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快速反应、战斗力强”的队伍建设为目标,以“现代化,军事化”为管理手段,继续推进培训工作的下一步发展,同时为电力行业、政府部门及社会进行应急抢险救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药品学术推广过程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所说的教育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作为客户的临床医生的教育,即学术概念的传承;对视为“渠道”的商的教育,传播产品基本知识并协助商从事销售工作;还有非常重要但往往被人们忽略的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学术推广过程中,对这三方面“教育”的关注就是笔者提出“教育营销”概念的初衷。对企业员工的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技能培训;2.个人素养培训;3.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培训;4.公司制度和政策培训。
在企业员工培训方面,资金充足的大型外资药企通常采取密封式集中培训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向新进员工灌输公司的文化和理念,传授基本的工作技巧,让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公司环境,得心应手地走上工作岗位。
中小企业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也消耗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员工的继续教育是一个时耗很长的过程,因为集中全部人员不仅时间成本高,而且会严重影响业务的开展。但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对员工的教育虽然耗时耗力,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也举办了一些培训活动,但往往缺乏员工教育应有的标准化和多元化的特征,不够全面系统,而是应急性的短期培训,结果收效甚微,这种应急性的培训很难培养出思维和技巧比较全面的管理人才。教育应该是长期的,不是应景之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远程教育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经常不在公司本部的一线销售队员而言,他们需要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食品卫生法》、《消防法》及北京市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做好公司预防和应对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保障全体员工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火灾、盗窃、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公司的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遵循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分级负责”。
第三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和企管部负责预案的修订和监督指导工作。
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与职责[本文出自文秘站网-]
第四条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组织由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主管副经理负责具体应急救援组织协调、指挥、处理工作;企管部负责应急救援实施工作,包括发生突发事件的上报、联系地区相关部门以及配合主管领导做好救援及善后工作;其它各部门应积极参与、配合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及相关工作。
第五条公司所属各分站及油库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所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领导具体的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及实施工作,包括发生突发事件的上报、联系地区相关部门以及作好相应的救援及善后工作;隶属各单位的其它人员应积极参与应急救援的实施工作。
第六条公司所属各分站及油库应调拨或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包括:现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以及救援所需的电气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的专业人员。
第七条救援人员应具备现场应急救援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急救援组织需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消防设备和医疗药品,并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和补充,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八条各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档案。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和联系电话、上一级救援组织机构和社会救援机构的联系方式、救援基本技能学习培训、演练记录、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目录及维修保养记录、事故应急救援记录等。
第三章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程序
第九条根据公司相关规定,油库、各加油站应设立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有管理人员值班。值班人要熟知公司及各加油站站站长电话以及本地区社会救援机构的联系电话等。
第十条突发事件现场处理程序:见附件1
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
第十一条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全力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
第十二条加强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发现事故必须在30分钟内按规定上报公司,决不允许迟报、瞒报和漏报。
第十三条一旦发生事故,当事人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时组织救援,尽量控制事态发展。根据事态发展,由公司负责人通知企管部拨打110、119,向国家相关机构求救。
第十四条公司领导接到报案后应立即赶赴出事现场,指挥、协调处理相关事宜。
第十五条一旦发生事故要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确保损失降到最低线。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公司及其所属各分站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以本预案为基础,随机应变的处理好各种突况,尽量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
关键词:企业 安全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14
进入90年代,安全管理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得很普遍。由于他们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其安全管理多包含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之内。而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并且多是在发生事故后才着手进行分析。这些管理手段落后、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适合我国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方法。据此,笔者研制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企业要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二、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Hazard)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这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查找隐患、评估隐患和治理隐患以及反“三违”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要求,有必要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进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三、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害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安全技术,这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采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物的故障、人失误或环境因素,控制它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主要应从防止物的故障方面考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减少物的故障,即采用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和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次是采取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即故障―安全设计。一般来说,通过精心的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四、现代安全管理中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此规定是针对我国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作出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2)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3)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4)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5)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6)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7)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9)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经费保障。(10)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
五、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上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问题,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方针、政策,这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实践,而且取决于他们营造的安全意识氛围;明确责任和建立联络;制定合理的规则并要求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进行内部安全检查;适时审查安全状况;特别要按照安全操作要求和人员的素质情况训练和教育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