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页设计教学教案

网页设计教学教案

时间:2023-08-07 17:3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页设计教学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页设计教学教案

第1篇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我院计算机各专业及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较多,学生很难在课程中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为更好地补充和辅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更加开放的网络教学成为本课程的有益补充和良好的学习途径。

二、课程分析与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技能课程,结合职位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收集了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动态网页开发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信息资源的选取、教学策略的使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设计。我们将学生熟练的网页设计与开发的操作技能作为培养重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采取“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对小组的考核评价。

(一)学习需求分析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强,但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往往有强烈的学习愿望,针对学生的特点,并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内容紧密相联,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二)学习内容分析

我们分析了多门与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的教材,从课程的实际应用与培养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从本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较强的网页鉴赏能力,熟悉网页设计创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HTML、CSS、JavaScript和网页制作工具,熟悉网页的制作和流程。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以及进行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等。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适合自己的模块,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络平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

(三)知识结构体系

网页设计与制作融合了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动态程序、数据库等知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把核心知识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又要能使学生容易掌握,所以本课程以“表格式”布局作为教学的主线,把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设计融入其中,同时适当引入“div+css”网页布局的内容。而在动态网页设计中,简单介绍Asp+Aceess动态网页设计知识。据此,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以“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和“网页与数据库”这两个知识点为主线,将其它知识串联起来,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知识的体系结构。

三、信息资源的选择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以课内项目、课外项目和教学专题的形式进行信息资源的规划与整合,选择合适的形式来展现信息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如在网页的中文排版教学模块中,网页文字材料应以文本为主,而涉及的图片只需提供原始图片即可,增强学生对资源的应用与处理。而在“实验演示”、“动态网页的原理”模块中,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在课外拓展模块中,信息资源应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使学生方便参照与模仿。信息资源总体结构见图1。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该任务所涉及的课程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完成相应任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网页效果,接着与学生共同分析该网页需要如何去处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网页,形成“阶梯式螺旋化”教学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一个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将新知识点融入任务中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学生的学习就会认为学的有价值,且通过一项任务的完成,学生同时可以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二)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

本课程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包含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指导等模块。通过网络提供10大类、45000多个文件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所有的教学资源可在网上浏览和下载,任何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借助网络学习。同时开发了在线答疑系统,提供了QQ和TQ两种访问途径,在线访问和离线留言两种方式。在“学习资源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计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电子教案,学习者可以了解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并可下载素材进行相应的训练;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一般通过“学习资源区”中的“你问我答”即可解决,确需教师帮助的,也可在网络的“教师答疑”中给教师留言。专题学习板块基本上覆盖了较高层次学习者所要了解的知识。

(三)课外小组协作学习模式

在课外作业环境,采用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一方面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创建学习主题和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可自由创建学习主题和内容,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并进行分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网络交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习内容,完成后相互进行评价和交流。因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协同工作环境的设计,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

五、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

为更好地评价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本网络课程中,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练习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在学生完成对应的学习内容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同时完成专题学习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课外开放式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以此达到学生的再学习的主动性。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网页设计 教学 体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61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网页设计教学是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创设独具个性特点,同时又不失大众美感的网页,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技能。实现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站,通过该网站平台,进行外界交流。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以及网站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度融合,网页设计和网站架构这些信息技术技能已经成为社会需求的一项重要分支,既有大众特色,同时又具有专业特色,还有时尚元素,如何引导中职学校的学生上好网页设计这门课程,引领他们获得更加实用、更加全面的网页设计知识,显然,这既是学校开设专业课程的需要,又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需要,还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需求所在。

1 积极引领学生获得网页设计的精髓要义

就网页设计教学内容本身来说,具有显著的丰富性特点,其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网页组成的各种要素,比如:文字、图形、动画、音乐、视频、分隔线、超级链接等等。而且还包括版面布局的格局、色调、风格等等。然而就教学课时来说,非常有限。对此,不少教师总想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容,将所有相关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怀着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心态,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就尽可能地将更多的内容汇集在备课教案之中。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并不能达到其教学设计的初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有紧扣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结果学生对教学内容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最终的学习重点和要点难以有效把握,一堂课下来,很多同学感到“晕头转向”,对于必须很好地掌握的内容常常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半点皮毛”。对此,教师不管是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突出网页设计的精髓要义,牢牢扭住教学的核心,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对于网页的页面架构问题,对于大型网站网页的设计,可以引入凤凰网、新浪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的主页进行示例教学,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良好的直观印象,同时也抓住了教学的核心,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促使学生学习精力得以更加集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2 课堂教学必须积极注入“启发元素”

网页设计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相关计算机理论以及美育理论,如果将这些理论抽象出来,以理论对理论,则必须会导致“空洞对空洞”,其结果必然是给课堂教学以“死气”与“沉闷”,课堂教学难以激发生机与活力。殊不知,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讲授得再多,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其收益并不容易提升,难以促使他们进行灵活运用,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则一点用处也没有。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厚植专业知识根基,也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但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必须注重方式方法,要积极搞好“理论联系实践”这一关键点,要来之于理论,但同时又不拘束于理论,积极引入“实践元素”与“启发元素”,引领学生去体会、去感悟,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例如:对于网页页面的色彩设计时,太多的理论,必然是非常空洞的,而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网页,然后布设一定类型网页色彩搭配提问,便可以很好地促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具体设计中必须注意什么,如何做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 积极关注实践创新紧盯设计目标的针对性

通常来说,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目标偏向于实际操作,将教学的重视点放置于社会实践,强调具体的实际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紧密配合实际操作和实践,否则,即使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再丰富,如果不会通过实际动手进行创作,那么理论也只能显得空洞,甚至苍白无力,这与中职学校的办学目的显然是不相符的,不仅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而且也难以有效确保学生顺利地就业,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显然帮助十分微小。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实际效果落实,努力提升其动手能力,而且还必须结合社会具体实际,引导学生体验当前网页设计的典型之作,并在些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做好“批判提升”文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能动性,引导他们大胆想象,教学中注入更多“创造性思维”,善于引导他们自主地去探索,鼓励他们积极而大胆地设想,并将设计转变为具体现实。例如: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并于其中激励他们认真思考,增强他们主动探究能力。

如今已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中职学校作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孕育中心”,担负着社会重要职责与使命。而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出一个独具个性,同时又不失美育元素的网站,是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必须紧贴中职学校办学理念,认真把握好学生的认知特点,着眼学生所学专业,关注他们未来发展前景,紧贴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潮流与趋势,牢牢扭住网页设计的精髓要义,积极注入“启发元素”,关注实践创新紧盯设计目标的针对性,以学生的发展为纲,促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以提升,促使每位学生能力素质都得到有力提高。

参考文献:

[1]牛春姣.网页教学中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蔡晓霞.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

第3篇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运用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把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在教学设计中,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每个工程或事件对应一种技术或技能,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2)不再以教师教知识、讲技能为目标,而是教师根据项目设计,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将项目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他的引导之下,完成各项任务模块,最终将一个个任务成功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项目。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2 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我校开设的一门校选公共选修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而且所包含的实践性、技能性、创新性也相当强。在该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项目设计和具体实施两个方面来介绍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如何结合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探索的。

(1)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所需的基本技能,根据任务需求能够建立静态网页和网站。所以,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将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再将大目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的小项目。大项目定为建设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网站类型与网站主题由学生自己确定;再将实现电子商务网站这个大项目细化为: 站点的创建与管理、使用表格布局制作网站主页、在二级页面中应用CSS样式、使用框架制作网页页面、使用AP DIV+CSS布局网页、使用表单制作“会员注册”等若干小项目,每一个小项目的确立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

(2)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明确设计主题。以一个“旅游主题”商务网站为例,引导学生欣赏,使学生对这类网站的风格、功能、布局、色彩搭配等进行初步了解,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引导大家对项目展开分析,结合所创设情境,使大家明确具体项目及其任务,给出学生思考时间,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与兴趣,自行确定总体目标,设计并建立某一类型的电子商务网站。

其次,案例为引,探索学习。由于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涉及的知识多而杂,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知识程度有差异,而每周教学安排只有2个课时,如果全部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将不能保证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每个子项目都以实例为案例,教师先将网页设计与制作各个阶段的基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继而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此外,教学环节可以分组进行,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素材,包括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课件、网页作品、图片素材、网络资源等。在具体实施时,学生势必会遭遇很多问题,此时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解决,若还是无法解决,教师需要就这些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积极性,继而顺利完成后续设计。

最后是项目成果的评价。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也就是对学生每个子项目完成的内容都要进行考核,将其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方式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3 项目教学中的体会

(1)项目教学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项目教学重在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而传统教学着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应该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2)虽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

(4)由于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还应当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

第4篇

 

从2010年开始,我校为艺术类本科生开设了《网页设计》课程作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主选课程。作为新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无法覆盖课程的全部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以知识点堆砌为主,缺乏在设计方法上的提炼和升华,无法满足艺术类本科生计算机创意能力培养的需要;除了一些配合知识点的小型课堂练习外,没有为学生提供以创意为核心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无法为学生的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提供帮助;没有对学习效果和能力做出全面和客观评价的有效方式[1]。这些问题亟待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加以解决。

 

为此,本课程以“面向艺术类学科,面向艺术类本科生”为理念,以“引导创意,面向应用,促进融合”为教改原则[2],利用综合技术和手段,引导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艺术创意;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面向应用的理念;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流程的传授,使学生感受到工程与艺术融合的魅力。

 

一、课程内容与实践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教学内容。教学以课堂案例为载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软件操作完成。课程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案例对应重要的知识点。在案例讲解后,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课堂案例导入与讲解阶段。首先,教师展示案例最终结果,并进行简单分析,指出案例所用的知识点。然后,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逐步展开,推演出案例最终结果。教师可根据案例难易程度和知识点重要性,在案例推演过程中,对相应部分进行深入剖析和阐述。

 

第二,知识点的深入和扩展分析阶段。针对案例中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小型辅助案例进行分析和扩展。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学习中,根据各自的想象去拓展该案例,为后续自主命题设计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第三,课堂练习实施阶段。

 

教师给出实现练习案例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结合课堂案例的实现方式,独立完成一个或几个课堂练习。针对本章节所涉及的案例和课堂练习,以及相关知识点,设计与制作方法,创意效果进行总结,完成教学任务。第四,目标设定及发展阶段。在课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教学实践阶段,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教师为网站设定技术框架和规模,学生自主选题,收集与整理素材,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从创意、设计和制作的全部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设定自己的目标,支配自己的时间,主导自己的创作过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技术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对内容设定,创意设计给予点评,引导学生达到最终目标。

 

2.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教学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案例驱动教学。在教学中,将案例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穿插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学主题和案例特点,将案例分成了课堂精讲型、课堂演示型和课后练习型等,三种类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了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和良好教学效果。

 

第二,目标驱动教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目标驱动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题、独立设计制作来实现。教师设定技术框架,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根据选题,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教师担当技术支持和评价任务,学生是主导者和实践者。学生完成了从知识学习者向作品创意者、设计者和制作者的转变。

 

第三,多媒体教学。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课件中内容全面准确、教学素材丰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系统操作,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第四,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案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案例素材和效果等资料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们下载和浏览。通过网络提供更多的课外资源,扩充了学生学习空间和互动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旨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自由创作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发掘学生的创意潜能。本课程教学实践由“设定要求,自主选题,自由创意,开发制作”四个部分组成。第一,设定要求。设定要求包括创意要求和技术框架。创意要求主要体现在创意原则上,作品必须是原创设计。技术框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本课程知识体系,提出设计制作网站的技术方法,给出可替代的技术方法,给学生提供多项选择。二是规定网站的规模。对于学习过更多相关知识的学生,可以不局限于这个技术框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新方法和手段。

 

第二,自主选题。在自主选择网站主题时,提倡学生面向学科应用,面向实际需要进行选题。如服装服饰类,或者艺术设计类、媒体传播类等为网站主题。选题时,要考虑对网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相关文本、图形图像和媒体信息的收集、归纳和整理的水平。第三,自由创意。艺术类本科生具有自主创意的优势,要发掘学生的专业潜能,利用所学计算机技术把创意效果展现出来。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完整,色彩搭配美观,页面构图简洁合理等。同时,考虑要创意与网站主题的密切关系,将创意和内容统一起来。第四,开发制作。按照网站工程设计制作的流程开展工作。

 

首先,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确定网站栏目和网页的数量。其次,进行网站页面创意,把创意通过计算机网页设计技术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技术方法和手段,完成网站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开展教学实践环节,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课程内容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焕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计算机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归纳为主观与客观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综合。对课堂教学评价更多依赖于过程评价和客观评价,如通过查阅日常作业,可以了解对案例中知识的理解;通过结业考试客观试题的评价,确定学生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对教学实践环节评价由教师主观判断实现,考查学生的创意和实践应用水平。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制定了“网页设计与制作—实操要求及评分标准”,规范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保证真实性和客观性。每个学生一个选题,一个网站,一个评价考核结果,避免出现学生“搭便车”现象。

 

二、课程资源建设

 

1.教材。为贯彻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原则,确定“完善知识体系,引导艺术创意,面向实际应用,促进艺工融合”为写作原则[3],体现集创意、应用和工程为一体,技能、知识与平台相融合的教学和实践模式。在教材案例选取上,案例都具有良好的创意和应用背景,创意风格多样化,色彩、图案和布局的多种组合;案例取材于多种行业和领域,覆盖面广。在讲解知识点时,着重提炼页面艺术创意方法和技巧,做到方法多样,手段实用,效果良好。在教材内容选取上,向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最新技术看齐,全面引入CSS技术和CSS+Div布局技术,归纳出“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基本方式,并提供一个CSS+Div布局的商业网站设计和制作过程。

 

在教材内容表现上,采用新颖、直观和多样化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入“布局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页面布局,将表格布局、CSS+Div布局、框架布局和AP Div布局等多种方式反复向学生讲授,实现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布局技术的教学目标。在教材框架安排上,以知识演进为目标,以应用案例为载体,采用可视化操作为主导,代码实现为从属的方式,既形象直观,又深入剖析技术原理。以网站客户端技术为主体,以网站服务器技术为辅助,为学生全面理解网站设计与制作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2.多媒体资源与网站。为配合教师课堂授课,提供了每个章节的电子教案,全部教学案例素材和效果,练习案例素材和效果;为满足学生课下学习需要,录制了全部课堂教学案例的教学视频,形成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课程还开发了网页设计精品课网站,向学生提供全天候的互动式学习平台。网站提供了全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资源,如技术专栏、参考资料、在线测试、在线问答、电子书下载、优秀网站赏析和软件下载等;搭建了学生网站作品的展示栏目,将综合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制作的全优作品进行实景演示。

 

三、结论

 

本课程采用全新的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教改原则,在教学模式与实践环节中,在教材写作、多媒体和网站建设中加以贯彻和落实,突破了《网页设计》课程建设的固有模式,取得了全方位的教学成果。

 

经过多年教学与实践,形成了完善和系统的网页设计教学体系和模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创意技能和技巧;借助于综合性教学实践环节,极大提高了艺术类本科生的计算机创意和应用能力;以良好的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在教材编写中,进一步完善和固化教学和模式,教材不仅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而且创意技能实用、面向实战,与多媒体素材和精品课网站构成了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

第5篇

关键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1+X教学体系;立体式;关联性

0 引言

近年来,私立高校与公办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在国内蓬勃发展,同时,对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文科类独立学院。由于文科类独立学院学生的理科基础较差,缺乏理科生的逻辑能力,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如果按照公办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感觉太难,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如果按照中学的“保姆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又使学生缺乏自学能力,达不到素质培养的目标。另外,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大环境下,我院推出了“1+X”教学改革项目,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和应用,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获批为广东省教改基金项目。

1 1+X模式

我院是一所文科类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为了培养文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我们尝试改革教学模式,采用“1+X”教学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服务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另外,实行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不举行期末考试,以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为准,如果在校期间未通过等级考试则在毕业前参加清考考试。“1”指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所有学生在一年级第1学期学习该门课程后参加一级考试;“X”指的是《网页设计与制作》、《Access数据库》和《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课程,所有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选修“X”课程中的某一门课程,学习该门课程后参加二级考试。

2 立体式教学

2.1课前准备

课前的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前把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都设计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前准备主要包含五个方面:①教案设计;②课件制作;③实验案例;④作业设计;⑤辅助工具制作。

在教案设计中,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知识点的难易度和关联性。然后抛开课本的知识点编排顺序,按教学要求把课本内容进行合理的重新编排。一般原则是由易入难、重点难点各一个、关联性强等,另外,知识点的讲授不能像文科类课程一样只做讲解,还应该设计一个能体现知识点的案例。例如:讲到网站站点创建时。我们可以把站点建设比喻成大厦建设前的仓库、围墙和工棚等环境建设,有时还要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在合理的基础上案例越简单越好。最后。每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要进行合理分配,重难点详讲,容易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并以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略讲即可。

在课件制作中,以简单为主,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即可,同时在课件上标出知识点在课本上的页码,方便学生查询和记录。重点是设计合适的动画效果来反映知识点的含义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实验案例的设计中,要有系统性、合理性、价值性等。“1+X”教学体系提出的初衷就是要服务学生本专业的学习。所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实验案例,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专业应用能力;另外实验案例主要反映上课的重难点内容,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商业价值。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一个学期都应该围绕一个网站来设计实验案例,难点是怎样将其拆分成若干模块,分配到每次实验中。同时,还要体现出网页二级考试和网站开发的区别,因为考试的时间很短,以网站开发的标准去做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实验案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考试环境下的实验内容。另一部分为公司网站开发环境下的实验内容。

在作业布置环节,重点是有趣味性,最好能够让学生以玩的心态去完成作业,例如在Flash教学中,可以布置简单的游戏动画作品。学生既能完成又感觉有意思。

在辅助工具制作方面,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的,主要是针对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靠讲解和实验都不容易理解,这时制作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是最好的方法。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框架知识点,用筷子制作一个正方形(相当于网站首页页面),然后用筷子将正方形分成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相当于一个框架。最后用3张白纸绘制3张Web的抽象内容(白纸即网页),白纸贴到正方形中的三个部分就可形成完整的首页页面内容。这样,学生即能理解框架的组成原理,又能理解为什么该框架集保存为4张Web,而不是一张。

2.2课堂教学

(1)知识点变案例

在文科类高校中,很多学生理科基础较差,所以理科知识点的讲解是枯燥的、晦涩难懂的。教师讲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困难,即使将操作过程死记硬背下来,也只是会操作,但还是缺乏应用能力。如果通过现实中甚至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来讲解知识点的含义和应用,就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设计变修改

文科类学生接触制作类软件的机会较少,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设计一个实验作品,学生会很吃力,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设计一个有缺陷的实验案例,要求学生去修改这些缺陷,将作品补充完整,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掌握课堂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因为在任何设计制作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

(3)编程变改错

对大部分文科类学生而言,学习一门编程类语言课程都会很困难。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HTML标记,只是讲解标记的含义和书写格式,学生仍然不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用该标记,但直接要求学生去设计一个网页内容,学生又感觉太困难。如果教师设计一个标记有误的网页代码。指导学生去修改代码中的错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标记的含义和应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过程中的改错能力。

(4)操作变理解

在技校中,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不需理解原理,能操作即可,但这种技能的掌握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去创造新的东西。对于文科类高校,虽然不需要达到理科类高校的要求,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高校的职责。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只是将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要求学生记住操作步骤,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根本上教会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含义、作用和操作原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工作中的学习能力。

2.3课外教学

课堂教学质量再高,总会有学生会得不到教师的实验辅导、完不成实验内容。我们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课外学习的平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最好的方式方法。在平台中,提供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实验视频、训练习题等。方便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另外,课堂教学需要遵循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有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该利用平台提供一些高质量的网站,督促学生阅读网站上的某个最新技术实例,并要求学生完成该实例的制作。这样不仅提高了本课程的学习质量,还培养了学生从网络上自学的习惯。

2.4考前辅导

在本文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中,要求所有学生在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后,通过计算机等级(网页二级)考试,所以在参加考试前,还要就等级考试的考点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辅导,最少完成两次模拟考试,并检查每位学生的综合题网站制作的完成情况,网站是否完成了题目要求,是否符合评分标准等。

2.5考后跟踪

学生参加完等级考试后,一学期也就结束了。但教师的课程工作并不是就结束了。在独立学院。很多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没有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没有通过导致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讨厌课程学习,不学习导致考试不通过,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在他们没通过等级考试而彷徨的时候,教师建立一个QQ群,电话联系未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要求加入该群,在新的学期辅导他们继续学习,并跟踪督促他们。一方面,学生感觉老师没有放弃自己,还会继续教我,不会因为不知道如何来通过等级考试而彷徨:另一方面,让每位学生在毕业前通过所有的考试,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

第6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页设计;微课;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网络教学形式越来越流行,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并不断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目前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

1课程传统教学分析

《网页设计》是我校影视多媒体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培养能综合运用主流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和艺术设计技巧,进行网站策划、设计制作的专业人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从最初的“学中做,做中学”传统教学,到利用典型案例导入的启发式教学,再到基于小组协作学习的项目教学,虽然综合运用了基于案例、基于项目等多种教学方法,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仍然存在,课堂互动不够、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综合设计能力不强,不容易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

②课堂、课外的教学体系不够连贯。课前学生没有预学,课堂教师以讲授为主,组织讨论交流有限,学生被动接收,课后缺少复习和巩固提高素材,教师与学生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连贯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待加强。

③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还有差距。教学模式难以体现个性化差异。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方向的学生学习需求各有侧重,统一的教学内容和一致的教学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学习C会,充分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潜能是需要解决的。

④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效果有待提高。网页作品创作的新火花很多都需要在协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小组协作确实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但在平时教学中以组内协作为主,学习小组之间共享互动还可以有进步空间。

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课题组通过建设网络课程,引入微课,在面对面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有机组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传统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模式开展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方向的学生,不断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含案例、项目等),通过“课前预学完成微练习-课堂典型任务知识内化-课后拓展任务”的方式,实现知识的连续性传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主体体验、开放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进行知识的融合和再创造,从而提高《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笔者2015年下半年启动《网页设计》网络课程建设,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建设和应用,建设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2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

我们分别在2014级影视多媒体专业、2014级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中开通了网络课程。随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抓住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展和补充这一特点,课题组建设完善网络课程,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线上线下配合教学,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2.1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针对课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将整个课程内容分成30个教学任务,围绕HTML语句、网页排版布局、页面内容编辑、Flash在网页美化中的运用、网页特效、网站综合设计等6个模块进行分解,制定出10个的目标单元,根据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重新进行梳理总结,明确学习目标,突出教学任务,整合教学资源,提供微课(包括微视频、相关文字资料、制作素材等)、教案、教学课件、制作素材、案例集等。这些立体化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更新,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预学、复习、巩固、拓展等。

2.2以微课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微课虽然短小精悍,但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课题组对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结构的系统性,合理点拨容易出现的困惑点及障碍点,制作的微课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包括导人、知识技能讲解、案例分析、任务布置、总结等。基础知识部分以探究问题为主,演示案例效果,发散点拨思路,给予必要的提示等帮信息;综合部分以协作项目作为依托,创设必要的协作探究情境,以小组作业的形式提交。预学、巩固离不开微课,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围绕微课展开,微课俨然已成为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载体。

2.3提供个性化梯度作业清单及有效反馈

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设计合理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单,这些任务有的是课前的微练习,有的是课后的拓展任务,是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交。教师对平台提交的每份作业都一一进行了批改,并针对作品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的同时给出具体可行修改建议,学生每次查看自己成绩时,都能产生一种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喜悦之感。针对少数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反馈时特别注意总结他的优点和作业进步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4增强课内外互动的灵活性

网络的便捷极大地拉近了师生关系。课堂上毕竟时间有限,师生间的互动相对来说偏少,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网络课程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现象,利用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跟教师互动,包括给教师留言、就一些主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增加了师生活动的频率,也能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5采用多元化考试评价方式

《网页设计》课程采用多元化成绩考核方式进行评定,强化以能力为主的过程考核,将期末大作业考核和平时的能力提高结合起来,成绩评定时综合考虑个人汇报、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网络或课堂中交流的活跃度等,体现过程学习的重要性。

3应用成效及反思

3.1应用成效

在《网页设计》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不仅注重提供知识和资源,更重要的是想办法提升学生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及不断整合资源的能力。因此课题组在微课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上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将教师的引导贯穿到每个环节,以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在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在课外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微课、整合归纳资源、批改点评作业,从每个学期课程结束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度较高,超过88%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形式比较灵活,对教师在平台上和他们沟通更是持肯定和喜悦的态度。

3.2反思

在两个学期的《网页设计》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我们取得了预期成效,获得了很多正面的经验和激励,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课题组进行分析反思后总结如下:

①网络平台学习的有效监管有待提高

网络教学平台确实可以统计出学生完成任务点的情况,包括观看视频的时长、次数,课外资料学习的时长等,但是这些学习过程毕竟是在线下完成的,对于一些学习自律性不够的学生来说,完成的质量如何有时很难监管,这是一个需要思考改进的问题。

第7篇

原文

前言

因特网正在改变世界,由于因特网具有传播信息容量极大、形态多样、迅速方便、全球覆盖、自由和交互的特点,已经发展成为新的传播媒体,现在很多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建立了网站,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宣传、交流及资源的整合。建立学校网站有以下作用:

1.学校网站是学校的"商标"。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学校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不仅能让地区内的人们了解学校,更可让世界了解学校。

2.学校网站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桥梁网络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均等的得到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3.学校网站能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学校网站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不同的学校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学校网站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

4.学校网站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不同的学生理解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认知世界有诸多方式。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学校网站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学生将有机会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5.学校网站是最佳的教学研究室,学校网站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各种优秀教案、专家论坛、网络观摩课、各科素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为教师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平台。有效地降低教研成本、提高效率。

目录

一、前言

二、基本知识

ASP技术介绍

SQL语句介绍

VBScript介绍

三、网站设计准备

(一)、基本介绍

(二)、运行系统和系统结构

(三)、设计准备

1、定制一套完整的约定和规则

2、对网站建设分阶段

四、网站详细设计

网站总体设计

设计学校网站的主题

设计网站形象

(1)、设计网站标志(logo)

(2)、设计网站的标准色彩

(3)、设计网站的标准字体

确定网站的目录结构

确定网站的链接结构

站点整体风格创意设计

网站的界面设计

网站版式设计

(一)、文字的格式化

字号、字体、行距

文字的整体编排

网页布局

网页制作

首页制作

首页内容模块

制作过程

(二)子页面制作

交互设计

反馈系统设计

新闻与公告系统设计

BBS使用

同学录使用

4、网站测试

速度及浏览器兼容性测试。

链接正确性的测试

程序健壮性测试

五、结论

六、致谢

七、附录

八、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1、《网页标题制作技巧与实例》--吕少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2、《网页艺术设计》—顾群业---山东美术出版社

3、《Web可用性设计》--[美]JakobNielsen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4、《网站架构与美工黄金组合》--天蓝工作室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5、《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HTML网页制作网站开发完全实战》--伍梵华--航空工业出版社

6、《广告制作》--樊志育--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教学网站 精品课程 网站设计 ASP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6-0031-02

1 系统的开发环境

1.1 服务器配置

草地学网站服务器硬件采用IBM NetFinity7100作为Web服务器,CPU为X86架构的双PIII XEON500MHz,1.5GB系统物理内存,硬盘为160GB SCSI 10000转份钟硬盘,系统恢复采用Raid卡方式。服务器操作系统为微软Windows2000 Server,整个网站采用B/S结构,Web Server采用微软1IS5.0,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2000,视频传输服务采用Helix流媒体服务器,

1.2 开发工具

编程语言用微软ASP,脚本语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eript,动态网页编辑工具采用DreamWeaverMX,图像和动画采用Photoshop以及Flash软件。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的功能

按功能模块可以把整个网站分为:基本信息、教学大纲、课程资源、评价材料、实验指导、课外复习、实习指导、近年试卷、参考文献、在线答疑、在线测试、视频教学等栏目。为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在网站的设计上尽量多地采用了图片和实物照片的形式,充分利用实验室内的牧草标本图片制作网页,让学生对各种牧草特征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其次将拍摄的野外现场教学录像、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多媒体课堂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料按授课知识点有效整合后制作成草地学课件。同时把实验指导、课程复习思考题、教学参考书目等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站并采取实时更新的方式,从而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堂笔记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听课上,课余利用校园网自觉复习和预习,提高学习效率。网站实行用户管理,对于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级别创建权限用户,教师以管理员用户身份登录就可以自主管理网站的内容。对于学生可以按照班级建立用户信息,批量生成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来上传提交作业,

2.2 主页面的设计与实现

网站主页采用导航栏、动画和网页特效结合的方式,实现具有后台数据库功能的动态网页。利用CSS来规范文字和网页元素。网站文本内容大部分采用ASP动态程序结合Access数据库来生成,这样可以实时动态更新内容而不用更改网页文件。对于评价材料栏目为了突出材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将所有材料进行光学扫描,扫描后的图片文件直接用于链接上网。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和浏览,将具有多级结构的网页内容设计成框架网页和树形目录的形式,例如草地学电子教案分为绪论、章、节等内容,在网页设计上将左边区域设计为篇、章、节的目录树,用户只需轻松点击某一个节点即可在网页右边的区域看到相应的内容,使用起来直观、方便。

主页面的设计对于一个网站设计成功与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网站主页面的设计整体风格应简约明快,色彩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调。网站主页没有过多的动画和绚丽的特效,而在需要使用的公告栏应用了动态滚动文字特效,在页面标题栏下方的区域制作了草地学三本教材的动画效果,对初次访问网站的用户有较好的视觉冲击效果,使用户感到耳目一新。对于动画还作了超级链接,用户在动画上点击后即可进入教材简介栏目可谓一举两得。动画的下部是最新更新栏目,对于网站各栏目近期的更新内容在这里做了链接列表,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进入所感兴趣的栏目而不必通过导航栏多级跳转,这样可以节约用户的浏览时间,省去在网站地图中查找某栏目的重复性工作。网站底部是友情链接,主要链接中国草业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草地科学网等与草业科学相关的网站,通过友情链接大大拓展了网站的信息量,对网站的推广与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在线测试是草地学网站的一个特色,笔者应用ASP技术开发了基于B/B模式的多用户草地学在线测试系统。该系统的服务器端采用Access数据库和ASP组件来构成考试的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采用IE浏览器来作为考试交互界面,同时可进行远程系统维护和管理,该系统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具有用户注册、时间控制、自动判卷、试题录入、修改题库、用户管理、科目管理和多用户同时在线考试等功能。该测试系统能够实现对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客观试题的自动评判,对于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等主观题也可以实现计算机辅助评判。除了可以进行网上考试外,系统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章节习题测试,测试结束会自动给出分数、标准答案以方便学生查找问题所在。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试题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答疑模块向教师发出帮助请求,教师亦可通过答疑模块给出相关的解释。上述整个过程都与草地学教学网站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在线测试数据库需要存储的基本信息如下:

(1)用户信息:考号、姓名、密码、班级、注册时间。

(2)考试科目信息:科目编号、科目名称。

(3)题库信息:试题编号、题目、内容、标准答案。

第9篇

一、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通过对本校学生关于信息技术学习的问卷调查得知,少部分学生是通过查找书本、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获取学习资料的,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因特网获取学习资料的。通过查找书本、报纸、杂志获取学习资料的方式有时效率较低,而因特网资源中存在着不少垃圾信息,如何对从因特网中获取的资源进行真伪辨别也是个问题。

但如果换种方式,提前将学生可能用到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开发出适合课堂上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然后将教学资源放到上课时使用的WEB服务器或FTP服务器中,将会大大缩短学生搜索资料的时间。再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信息加工,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了,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此所说的网络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并不是否定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资源搜索形式。因为教师所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时并不一定能满足全部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这时其他形式的资源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二、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覆盖全面的校园网络

要想教学资源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访问,校园网是先决条件。通过校园网可以把教室的计算机、办公室的计算机及服务器连接起来组成局域网,从而保证每台计算机都可以获取网络教学资源。

2.稳定的服务器

服务器是教学资源库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只有把服务器建设好了,才能向教师和学生开放教学资源库,提供相关的服务。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服务器必须进行安全配置,关闭一些不必要的服务、端口、账户等。另外,安装最新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做好防木马防病毒的各种措施。我校目前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台WEB服务器和一台FTP服务器。

3.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用户管理

网络教学资源库有其特定的用户群,其中应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的质量。

系统管理员:应对资源库系统有完整的控制权,允许他通过WEB管理界面对资源库实施管理和维护,同时具有审核注册用户的权限。

教师:主要负责对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管理,负责对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

学生:可以浏览、查询、上传和下载信息库中的资源,实际使用权限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4.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的操作对象是网络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一定要按规范进行管理,避免杂乱无章。所有教学资源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命名,分门别类存放。同类别的教学资源尽量统一格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批量格式转换。对学生上传的资源进行必要的审核,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需要,将搜集、整理的各类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按照资源类型可以分为:多媒体素材、常用软件、教案和学案、试题库、参考录像、常见问题解答。

三、网络教学资源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学习Frontpage网页制作为例,在未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之前,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网页素材搜集,最后做出的网页作品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观察认为原因可能如下。

1.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这时已经掌握该方法的学生的时间无形中就被浪费掉了。

2.学生在搜集网页制作所需要的文字、图片、声音等素材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真正用于网页排版、布局、设计等重要步骤的时间减少了。最后为了完成作品,只好匆匆忙忙地设计自己的网页,上交的作品比较粗糙。

现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学生最终上交的网页作品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大部分的网页制作素材在网络教学资源库中就可以找到,在搜集素材上花的时间减少了,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网页排版、布局、设计了。

2.将网页制作中用到的操作步骤录制成参考录像,放在网络教学资源库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观看。此举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起点高低有别、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并有效地利用了课堂学习时间。

3.一个好的网页作品除了技术上的实现外,还对网页的色彩、风格、排版、布局有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美术功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网络教学资源库中为学生准备了网页的色彩、风格、排版等方面的教程,并且还加入了不少网页设计中色彩、排版应用的精彩范例,让学生通过观看别人的作品来获取设计灵感。

4.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还解决了学生网页作品素材的保存问题,方便学生随时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也方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材料的积累和管理。

四、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改变信息技术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笔者惊喜地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变化。

1.课堂的改变

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同学、老师交流,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学生的改变

学生由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改变

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讲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王立珍.教育资源库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9).

[2]朱晶,陈曦.网络开放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6).

第10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aking network as a platform for teaching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teaching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current model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series of research, it puts forward the network curriculum module design cont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关键词: 网络课程;模块设计;评价体系;教学研究

Key words: network curriculum;module design;evaluation system;teaching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71-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教学交流、课程传授、教学研讨,成为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典范。网络课程迅速登上了教学改革的舞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课程有着动态性、时效性、区域性、共享性和个别性等优点。然而众所周知,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所在。只有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的支持,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优势。因此,网络课程的建设成了发展网络教育的关键核心所在。

1 网络课程教学文件模块设计

课程教学文件模块主要包括课程简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教学日历等。其中课程简介主包含了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培养目标及主要教学内容,以及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等。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组织形式、课程目标和定位、教学内容与设计、考核方法和教学资源等。课程标准主要突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职业素质。教学课件与教学教案与课程内容保持一致。教学日历详细列出了每次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单元标题,能力目标,能力训练项目,知识目标及课程的主要内容,非常方便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2 网络课程内容模块设计

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以符合专业需求,并且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构造课程内容。以《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为例:笔者根据对职业岗位的需求调研分析,发现开发网站或制作网页一般涉及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Dreamweave网页制作工具;熟悉HTML语言、CSS样式表;熟悉网页布局、颜色搭配;了解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则。这些知识和技能属于显形知识和技能,传统做法是按照这些知识系统组成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首先打破这些知识系统,按照工作过程来系统调用这些知识,再将这些凌乱的知识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因此,教学项目的选择是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实践检验后的不段调整完善,我们将整个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和技能应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案例式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Dreamweave网页制作工具,熟悉HTML语言。

第二阶段:对电子商务门户网站进行模仿、布局。这一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对目前电子商务类的主流门户网站进行模仿,布局。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学习情景的设计、学习,由教师列出项目,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

第三阶段:成立项目小组,建立小组负责制。由各组组长负责,进行项目的制定、策划及网站建设。

这一阶段主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3-5人构成,整个项目的制定、策划、以及完成都由组长来统筹规划,教师在这一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是经理,各组组长所扮演的角色是项目经理,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有一个团队意识,并且能够通过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阶段:综合测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期末上机考试来考核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3 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素材库模块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素材库模块主要包含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参考文献、教学影像、教学图片、课程录音等。教学资源素材库建设过程中,按照相关原则和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参数、图片格式,影音格式、文档格式,整理好各种资源,通过课程资源模块进行上传。在课程资源管理模块中,可将教学资源素材库资源共享到共享资源库系统中,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4 过程考核贯穿始终,采用了阶段式、分层式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因此,我们采用了阶段式考核方式,并提出一个阶段、一个考核;一个项目、一个考核;一个团队、一个考核的方式,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形成该课程独立的、科学的考评方式和考核标准,以达到正确、科学的评判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树立信心,推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拓展创新能力。

第一阶段:基本知识考核。

第二阶段:成立项目小组,建立小组负责制。由各组组长负责,进行项目的制定、策划。

第三阶段:综合测试阶段。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考核,我们看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完善,对于基本技能的应用也比较得心应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5 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5.1 网络课程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为了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提高网络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有效的评价,网络课程教师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包括:学生能按时独立完成本课程的课外作业,并能随时提出问题;本课程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能结合本课程,经常阅读一些相关参考文献资料;大部分学生对该门课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该门课的学习方法较正确;学生是否能活学活用、有创新等。

5.2 网络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研究 网络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包括:通过教师的教学,我理解并学会了该课程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学,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讲课能促进我积极思考,富于启发性;通过教师的教学,我学会了该学科的学习方法;我感到教师课程内容讲解清楚,概念准确无误;我感到教师讲授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教师讲课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例证得当;教师鼓励我们提出问题并给予有意义的解答;教师在考试或作业上所给的反馈很有价值等。

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及时对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与环境做出调整。

总之,网络课程的建设是推动网络教育、网络教学模式发展的核心,作为教育技术工作者,我们应该本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积极探索、研究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汪琼,李晓明.网络课程实施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 2002(1).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认证背景;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平台

一、国内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发展概述

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性、创造性较强的教学工作,需要在传统工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打造符合新工科模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国内各大高校学者在工程认证背景下提出了若干工程教育认证与教育教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学者从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定位分析,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创造、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建设基于云的实验教学平台,培养"新工科"学生的核心能力[1]。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学者结合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湖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者提出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框架,该框架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资源库、教学团队、角色课堂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实践能力。肇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学者提出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2]。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者提出了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措施,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负责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走入社会的竞争力。

二、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构建

结合我院特色,在软件工程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研究与建设符合新工科模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我院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了大量的实践课程,2018级、2019级、2020级软件工程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分为51学分、54学分、52.5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1.76%、33.53%、26.38%。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了大量的上机、课程设计、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环节。现阶段专业教师在进行实践课程授课的过程中仍然采用QQ发放作业、收取作业,亟需建立一个满足日常授课、配套的学生练习和成绩考核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现阶段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上机、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4个教学环节。

2.1上机课程

上机课程占比为1/4~1/2课时,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而开设,其主要内容强调演示证明某个一个算法、设计某一个模块的实验结果。涉及的课程主要为专业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制作、软件工程导论、可视化建模与UML、JavaWeb编程等课程。覆盖的工程认证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2问题分析、3设计解决方案、5使用现代工具等[3]。

2.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结束后,新开设的实践课程,能够将对应理论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的练习而进行课程设计,是实践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设计强调对课程知识点综合应用,实践案例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或者国内知名竞赛的题目。涉及的课程有:网页设计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Java语言课程设计、JavaWeb课程设计、Web前端开发课程设计等。覆盖的工程认证毕业要求3设计解决方案、5使用现代工具、6工程与社会等。

2.3项目实训

项目实训主要开设在第7学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完成软件工程的项目实训。让学生参与软件的需求分析、设计、实训、测试、维护等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培养学的团队协作、职业规划、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能力。软件工程专业现阶段的专业方向课程分为web方向课程和移动端开发方向课程,web方向的课程项目实训涉及课程为Java架构课程设计和Java微服务架构课程设计,题目选取了校企合作的企业级应用项目的部分功能,综合了专业基础课网页设计、Java、JavaWeb编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前端开发技术等多门课程。移动端方向设置的Android高级编程课程设计和微信程序开发课程设计综合了H5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移动后端开发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其覆盖的工程认证指标点除了课程设计的要求以为,还覆盖了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9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10沟通等。

2.4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题目从企业中的实践项目中进行选取,采用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编写、毕业设计项目演示、项目答辩等过程。最后系部邀请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推选优秀毕业设计,举办毕业设计展等活动。其课程所覆盖工程认证毕业设计要求的指标点除了上机、课设、项目实训的等课程的指标点以外,还加入了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和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三、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践平台建设

我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学习能力”为建设目标,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动手实践能力。该实践教学平台承担上机、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多个功能,并体现“工程认证”背景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实践课资源共享系统、实践课在线培训系统、实践课在线练习系统、学生能力分析系统等4个部分。

3.1实践课资源共享系统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各类资源共享系统,对教师、学生开放。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周历、教案、演示文稿PPT、、参考资料、课程录音录像等有助于教学提升的资源。该子系统主要包括平台首页、学习资源、翻转课堂和我的审核等模块。在平台首页、学习资源区均能看到课程的相关资源信息,同时支持同学们对某些重难点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录制讲义视频等,通过教师审核后到平台,供其他同学学习。

3.2实践课在线培训系统

实践课在线培训系统与资源共享子系统搭配,通过学生学习的路径设置相应的算法进行评分设置、学分排名等。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信息、完成作业、参与点赞和信息等行为,实时查看班级的排名信息,该分数可以作为教师过程性考核的依据。

3.3实践课在线练习系统

实践课在线练习系统与培训系统搭配,可根据课程内容或知识点进行考试练习。涵盖出题、组卷、考试、导入考生信息、监考、自动评卷/人工评卷等完整流程。可任意指定参与考试班级,指定考试试卷,规定每场考试时间。并可以限定每名考生的重考次数。

3.4学生能力分析系统

学生能力分析系统与在线培训系统搭配,提供督学监控功能,能正确反馈学生的进度、时间,监控每个学员、每门课程的进度等信息。与在线练习系统搭配,为整个班级、每个学生、每次考试进行分析,分析学员的错题情况,对症下药。

四、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平台的应用效果

该平台应用于软件工程17级、18级、19级等Java语言程序设计1、Java高级编程、JavaWeb开发等3门课程的上机、课程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数据,同时对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也提供了数据支撑。

4.1教师端和学生端翻转课堂模块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课上课下的讲解案例,教师可以将某一门课程的学习资源包括PPT和视频上传到功能区。同时在该模块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该知识点进行重新讲解,通过教师审核通过后该视频资源,使得教学变成双向过程,师生互动更加流畅。同时也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更改为学生讲-学生听的翻转课堂模式。

4.2积分模块设计

积分模块主要为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嘉奖,也能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同时为教师课程打分提供一定的参考。积分系统包含了积分获取、学习排行两个功能。积分获取提供两种获取方式,通过学吧论坛点赞互动以及每日签到。学习排行则提供了班级、年级排行等信息。在学生端首页提供了所在班级的学生排行信息,在教师端提供了所教授班级学生的排行信息。

4.3学生练习-测试模块老师可以申请考试教室,等待管理员进行审批,可以查看自己的申请状态,用来查询是否通过审核。申请教室时支持考试试卷上传,学生考试完毕后,将试卷上传到服务器,老师能够查看并批改上传的试卷。本模块支持多个参数查询、成绩报告生成、历史试卷回阅等功能。

4.4学生实践课程练习分析模块

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不断提升,以往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学生能力的评估方式,缺乏中间过程有条理、有证据的分析支撑。无法准确获知学生在哪个阶段出现问题,也难以从源头解决。采用学生能力全过程的分析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上机练习的选择题为例,将错误的选项进行统计形成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教师分析集中的错误知识点,便于教师有目的讲解错误习题。

五、结束语

针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为突破点,针对学生实践能力较低、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等问题,践行“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探索培养模式,助力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平台,一方面满足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日常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完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加深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为其他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提供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熊念,周珊,刘小丽,陆尧胜.基于云计算的跨校区计算机通识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0,18(03):114-117.

[2]廖卓凡,王静,熊兵.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J].计算机时代,2021,{4}(05):81-83+87.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课程;项目导向;数字媒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36-04

2012年,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在原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开放资源,创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解决了原有精品课程中出现的实用性不够、交互性缺乏、平台不统一、利用率低下以及后续维护弱等问题,推动了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一、企业调研,共建数字平台

(一)校企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

在平台建设中,校企双方不断进行资源交流与互动,由专业教学团队策划,引进企业实际的情境、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实例,进而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在整个平台的开发阶段,服务功能、信息统计、检索、在线交流、后台管理等模块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代码编写、网络空间安全等方面的设计。这要求学校必须和企业合作,采用动态网页设计等各类管理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服务。

(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功能设计

教学资源平台是汇集师生教学资源、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共享作品互动交流的一个虚拟共享空间。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与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企业调研资料和市场需求为依据,构建资源库的框架,设计平台的功能。资源平台应易用、可扩展、可共享,包括教学资源素材采集、资源组织与集成、资源与应用三个步骤。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涵盖集资源库的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活动支持、资源共享与展示、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首先,建有一个综合学习的平台,包括专业群介绍、新闻动态、主干课程、师资团队、作品展示、视频播放等几个栏目,全面展示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的基本面貌,供学习者浏览和查询与专业相关的各类信息。然后,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网站,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交流空间,网站至少涵盖以下几个区域:

资源区:包括课程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课题作业分析等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表格或文档材料,可以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提供依据。

测验区:大量的作业习题库以及教师点评,可以在满足日常课堂考核之外,为课外拓展训练提供资源。

演播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丰富的教师授课课件以及视频资源,为学生课后温习、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交流区:通过论坛的形式发帖交流、上传资料交流、即时群聊交流、留言板块交流,方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企之间的沟通与信息的传播。

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是一个设计部门颇多、建设过程复杂、投入资金大的合作性系统工程,前期需要科学的设计,基本建成后还需要科学的管理,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调试和维护教学设施,以保证教学资源平台有效利用。

二、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开发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市场调研,召开职业分析与专业水平评估会议,着重分析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岗位以及岗位所需专业技能,形成一套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项目。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包含动漫设计、游戏美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四个专业,主要面向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网络多媒体、电视影视传媒、平面广告等行业,培养掌握媒体设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适应从事二维三维动漫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网页设计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原则,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专业平台课程群是专业群中四个专业共享且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为相关专业的方向课程打下重要的理论、技能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充足的基本技能。该课程群主要开设造型基础、设计概论、构成设计、图形图像处理、字体设计、分镜头脚本绘制等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群是专业群中四个专业分立的核心课程。每个专业是根据各专业岗位需求而确立与岗位相关的课程,课程通过企业项目的贯穿,真正达到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动漫设计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等课程;数字媒体专业开设影视特效与后期编辑、网页设计等;视觉传达专业主要开设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课程;游戏美术专业有游戏美术设计、游戏美术制作等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群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延伸专业覆盖面的课程群。专业群中四个专业相互选择,如,动漫专业的拓展课选视觉传达中的核心课程,反之亦然,真正达到高层互选。

三、项目引领,丰富教学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在原有精品课程基础上产生的,要求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专业课程设计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

(一)以教师为主导,组建开发团队

一门优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建设团队。原有的精品课程体系是以“评审”为目的,教师的主导地位难以凸显。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将权利交给教师,保障教师的知识产权,高效利用课程资源,使学习者获益,真正达到开放共享。课程团队在结构上,应该由老、中、青组成,发挥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经历的优势,并保持课程可持续发展;在成员上,应包括教学一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与建设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鼓励有较好专业背景、科研背景和较好业绩的教师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负责人。鼓励教师通过积极参加技术实践、管理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等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丰富资源内容,课程动态共享

课程教学资源与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构建。将优秀的教学课程文档素材、数字化媒体素材、示范性教学案例素材与可扩充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相结合,将企业行业技术标准、开发管理规范与专业群课程体系相结合。

课程教学方案的修整。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市场调研、听课议课和开会研讨等形式,完善和修正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项目式课程设计方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考核评价体系等,更好地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内涵建设。

优质教学视频和课件的制作。课程视频的录制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总结课程的结构和框架,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研究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力求将课程课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类课件的标准。

教材的编写与再版。课程实施改革后,需要新的教材与其相适应,所以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课程负责人和实施者,正式出版课程相关教材或者校本教材,才能将教学经验与成果展现给共享资源的学生或学习者。

课程教学成果的归纳和收集。将教师和学生的作品、证书、论文、图片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统筹管理、开放共享相关资源。

(三)教学方法革新,专兼合作实践

采取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项技能分方向进阶,核心技能逐层推进、反复进阶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载体,采用“一专一兼一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法。

(四)评价体系多元,保障课程质量

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法,由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校内实训考核、企业实践考核三部分组成。评价主体由学校、教师、实训小组和学生顶岗实践的企业、行业专家等组成,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形式多样化:将分析报告、参赛成果,提案表达、顶岗实绩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考核地点灵活化:考核地点随教学内容的变动而变动,分布在教室、校内网络实训室、校外基地、实习企业等。

四、优化管理,拓展服务

精品共享课程建设的平台系统主要分为前台显示模块与后台管理模块两大部分。前台模块主要向学习者提供有关资源的检索查询、资源下载、讨论交流、评论反馈等功能;后台管理主要是方便管理员对后台数据库和媒体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对用户信息、资源信息、交流信息以及检索方式等模块进行及时更新、处理和维护。教学平台WEB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该课程管理模式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校内甚至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可。首先,优质的管理模式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采取分类审核、上传下载、修改更新等手段来达到新知识、新资源的积累、交流以及共享目的,有助于构建一个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网络稳定、运行快捷、管理有效的网络平台。其次,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具有高效性。作为学校数字化办公和教学科研手段的有利补充,有效的课程管理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原有教学资源以及设备的功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

[2]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3]丁兴富,王龙.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评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