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

时间:2023-08-07 17:3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素质教育的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素质教育的反思

第1篇

【关键词】 应试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应试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忽视学生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培养,不注重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而高中数学作为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强的工具性学科,若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万万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本文主要从现时高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反思来走出现时数学教学的误区,并为构建高效的高中课堂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存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课堂由教师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应试教育深深地扎根于部分教师的教育生涯当中,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学生服从教师,因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了最重要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重理论,轻实践.应试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数学教学当中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尽管一部分教师正在努力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在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压力下,还是携带着应试教育的痕迹,没能把理论和实践适当地结合起来,因此也无法培养出实践性和能力性很强的人才.

(三)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期成绩或者高考成绩就成为了衡量高中生优良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成为了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所以,很多教师就按照考试的内容传授相关的知识,而没有从学生的根本兴趣出发,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关系的反思.虽然教育者们普遍接受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也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甚至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但事实上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中的并不多,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都先把相关的概念、公式、定理灌输给学生,然后讲例题,接着就是无止境地反复训练,形式化的做题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式简化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接受素质教育理念的同时,应该把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每一堂课当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处理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把素质教育置于应试教育之上.在这一方面来说,自主探究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够起到很好的协助作用.自主探究模式包括制定学习目标、自己查找资料、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建构知识框架、同学互相学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堂课之前,教师可以鼓动学生预习书本内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锥,然后观察底面面积和高与体积的关系,按照书本的步骤推论圆锥体积如何得出,最后在课前与同学相互讨论.这样的话,就为课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反思.数学是应用型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数学教师不能单纯地把书本上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为学生学会了相关的公式、法则并不代表有能力处理实际上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实践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探究,从探究中得出结论,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例如,在学习了统计中的抽样调查方法之后,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抽样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最后制作出一个表格或一个统计图,比一比哪个小组工作最认真,得出的结论最准确.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可以让同学们从理论的层面上升到实践的层面,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不断求知创新.

(三)对兴趣与任务之间关系的反思.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中,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一般都倾向于注重考试重难点的传授,上课基本上是以灌输为主,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听,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就更说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本应是充满思维的火花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就显得格外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充分使教学方法丰富化和灵活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三角函数的图像立体化,将求解过程进行细化分解,动态地呈现出函数的解题思维和过程,这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应试教育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需求,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新趋势.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教育者们都应该经常反思自身的教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1、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及体育教师要具备自身素质的原因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在今后的适应能力,另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使人类能够理解基本原则,并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后者主要是通过智慧的想象活动而创造新思维的能力,这种创造思想的能力有两种:一种是发展性创造能力,通过挖掘学生的内在天赋而发现本已存在但未为学生发现的事实。这种能力对社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这种能力和第一部分联系起来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一部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属原创造性能力,是发现、发明世界上本没有存在的事物或事实,这是少数非常聪明的人才具有的。惟其重要,因而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大辞典》中明确解释:“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那么,教学就是以培养能力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共同活动组成。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它意味着启动﹑指向﹑激励﹑维持﹑调控等一系列教学的基本功能。教师在教学中是最积极的因素,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影响巨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那么情境上是不可想象的。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通过教师的传教。一名教师的传教是否成功那就看这位教师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与条件。不同课程的教师需具备不同的能力与条件。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体育教师只有本身具有一定的自身素质,才能把学生的素质提高,才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控制学生,为学生指向。

2、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自身素质

2.1体育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广博的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对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不可缺少的,它是区分其他学科教师的根本依据。体育教学的对象时学生,而且教学形式是一种活动形式。学生是有思想、有生命的有机体,且各种活动可以使有机体的关节、心肺功能等起变化。相关学科主要有生物学科,如人体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化等;有人文学科,如历史、哲学、文学等;还有教育学知识,如教学法、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一般教学目标等。例如,做双臂屈伸,在学生练习的同时,体育教师可以把练习的目的,即发展胸大肌、三角肌、背阔肌的力量,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生理解剖方面的知识。以前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只满足“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现今社会对体育教师要求“学科知识+各种相关学科知识”,并使相关学科灵活地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素质。

2.2体育教师应是成熟的人

一般意义的成熟指生物发育到完备的阶段。而这里的成熟是指一般意义的成熟基础上的职业成熟,是指体育教师在知识、经验、能力和个性品质方面所达到的体育工作的适应程度,主要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等方面。成熟的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比较清苦,尤其是体育教师,由于社会偏见,体育教育还没有被真正认可,社会对体育教师存在着藐视的现象,而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且劳动支付与劳动难以相等。这势必要求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不怕清苦,把体育事业搞好。

2.3 体育教师应是一个常反思的人

反思是对自己行为进行反省。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体育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反思也就是对自己指导过的课或训练,以及各种比赛等体育活动进行总结,找出这些活动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使自己改进缺点,更好地发挥优点,是工作更为出色。这种反思是体育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还有一种反思是对他人工作的反思。在学术交流中、在观摩中、在评课中都可以单独反思或与他人一起讨论合作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仅可以吸取他人的长处,而且可以提高合作精神。

2.4 体育教师是一个具有合作精神的人

在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典型等式“1+1+1+1+1+1+1+1……+1>n”,即n个人协同工作的力量和能力超过n个各自工作的力量和能力的和。该等式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也不例外,体育教育是需要很多人合作的系统工作。它主要包括校内合作和校外合作。校内合作包括体育教师与同行合作,与班主任和校长合作,与学生合作。班主任、校长室学生非常敬畏的人。体育教师与班主任、校长合作,课间操、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等工作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展,而且能使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步调一致,使学校体育有条不紊地运转。与学生合作,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2.5 体育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艺术性

第3篇

关键词:加强;计算机教改;素质教育;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同时也加大了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学校要进一步优化计算机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计算机实践能力。并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促进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加强计算机教改中素质教育的基础

1.1确定教学目标

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一般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很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提高了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这就意味着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学校要合理设置专业,并创设独具特色的专业和学科,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及时掌握目前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现代化计算机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将总目标进行有效的细分,落实到每一节计算机课堂上,从而完成每一个阶段性教学目标,促进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在综合能力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

1.2重视计算机教学的因材施教

在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况和学习需求不同。因此,尊重并发展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并根据这种不同进行指导和教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如果教师只重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而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仍然对学生采取统一的标准,运用的计算机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将会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计算机素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体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尊重和发展学生间的差异性是针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包括那些不被关注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从而没有信心和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降低了素质教育有效性,学生甚至可能会远离教学活动,产生心理上的问题[1]。因此,教师要对其关注和引导,尊重并发展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对学生充满耐心和关爱,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构建一个平等、自主、活跃、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2加强计算机教改中素质教育的主要策略

2.1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进行计算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在计算机领域进行良好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专业素质可以直接反映出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还是对整个学校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方面,首先,教师在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丰富教学手段,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其次,教师要重视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引导,为学生计算机的实践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均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2.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灵活的思维能力是提升智力和综合能力的基础,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目前的重大目标。因此,为了实现计算机教改中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重视教学环境的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和学习情况,合理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第三,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反思和互动,以促进师生或是学生们间的紧密交流,进行思维上的强烈碰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2]。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反思很重要,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还要时常进行教学上的反思,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强化计算机教改中素质教育策略的分析,发现计算机教改中素质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还是学生以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厚彦.加强计算机教改中素质教育的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8):76-77.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化学;反思教学

一、反思教学的要求

反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从侧面对学生和教师自身进行评价.反思教学作为一种有效并且新兴的教学措施,它对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师是反思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策略则是反思的主要内容,在保证日常教学的前提下,教师要积极进行反省、回忆,并听取学生的反馈,同时要掌握化学教学相关实验器材的使用、维护、操作等知识,以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2.反思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教学要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其反思教学措施的制定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前提.

3.反思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教学成果的最优化,是反思教学的真正作用.

4.反思教学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其学习思维.反思教学不仅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改善自身教学水平的措施,同时也要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影响反思教学的因素

反思教学是以教师为主要载体,以学生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手段,但是由于传统教学和学习思维的长期影响,反思教学的成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因素.

1.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较深,难以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教师是反思教学的主要载体,其“反思”的程度直接决定反思教学的成功与否.在现实当中,由于教师对原有观念和思维的固守,从而导致了反思教学在实行程度上难以深入,导致其取得的效果甚微.

2.课堂中教师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性较差.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是以教师、课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境地,其主动学习性不强,对于学习的目标过于简单,使得学生难以有上进心.另外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不能及时反馈,只能被动记忆和接受,忽视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目标过分追求成绩,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并且单纯地强调学生分数,也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教育成了只会学习的“书呆子”,难以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

三、高中化学反思教学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反思自身之前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价值观以及思想情感的变化.努力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放低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的心理,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多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将提高学生成绩与分数的思想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2.对教学能力和技巧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教学最终也是通过教学技巧和能力来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思.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日常讲课话语、吐词、解题思维、习惯等的反思.化学教学对教师的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它必须具有严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日常讲解时需要注意对化学元素的发音、公式的逻辑记忆以及化学药品的全称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记忆,不能出现频繁的口误或者误导性的错误.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及感染力,以高亢的激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无法分心;(2)对于化学教学中,板书、画图的反思.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黑板板书的布局,对书写要求工整、清晰、大小适中,同时画图要精准,不能随意;(3)熟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器具.化学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课程进行辅导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对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和实验器材了如指掌,熟悉实验操作程序及规范,对实验事故具有清晰的解决措施,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验失误,指导其进行规范操作.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素质教育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了首位,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课前反思.教师要提前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并比较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2)课中反思.即注重自身对于课堂的把握,对于气氛和情境的营造,以及对于课堂之中师生沟通交流的思考;(3)课后反思.在化学课后要注重学生对上课内容,特别是实验课程内容的反馈与理解,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逐步改善教学措施.

反思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主动地思考自身课堂教学的不足,并积极寻找新的策略来改善原有的教学缺陷和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为培养优质化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名言,言简意骇,发人深思。心理学教育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一言而明。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发展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这一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最核心最基本的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没有心理素质这一生命的精神载体,一切思想、文化素质都不可能有效提升。

二、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1.学校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关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应“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让能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杜绝公式化、平均的机构化管理,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重庆直辖市的人文关怀。调查问卷中教师心声表明,小学学校教育管理者应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重视教学环节的原则问题,杜绝无意义、过于形式化的评比考核,如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的会议、考核等等。

2.建设教师自我修定系统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调节,教师心理健康也自需要我维护。不断的自我修定。学校应该通过心理教育平善教师心理健康的自助修定系统探究学校内教师基本状态和需要,建立教师心灵的家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修定的能力。

3.社会关爱平台

教师担负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和责任,所以应该迎得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虽然重庆市政府已经落实了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待遇,但教师心理健康需要取得社会的协同支持。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大众的下一代。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信任氛围。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爱平台,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幸福感,将更有利维护教师身心平衡,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二)调动老师学习兴趣,促心理健康教育素质

1.讨论式的讲座

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收集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聘请专家开展专题式讲座培训。根据讲座内容预先设计交流表,拟订一些问题引发教师讨论、思考。引导教师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沟通与共鸣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参与培训的兴趣与实效。

2.情境模拟

提供模拟的教育情境,让教师扮演相应角色,在处理所提供的模拟情境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可以利用重庆名教师、名校长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教育的专家库,充分发挥其示范、指导、引路和辐射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掌握解读、领悟教育规律的金钥匙,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目前教师培训中一种引人注目的培训方式,日常教育实践是案例产生和形成的源泉。通过鲜活教育案例的讲述、聆听与体验、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有助于教师在相互的交流中分享经验、深入思考,有助于加强教师的生命意识,开启教师的生命情感,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

4.教育反思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反思日记,及时反思教育情境中的得失感悟,在不断的反思与重建中升华思考,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与专业品质,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生命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升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有效方式。

(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有效资源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应抓住当前社会提倡和谐教育的契机,努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建活动,使三者发挥最大的功效。对于心智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犹为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环境是保障。能否有效的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融合与贯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组教学过程随时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应抓住机遇,在大力提倡和谐教育的今天,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关爱教育的社会优势,整体联动,全方位、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深入实施“学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环境育人”六大工程;进一步拓展家庭教育阵地,组建家教讲师团和家教督导组,提升家长教育素质,优化家庭成长环境;充分利用有关传媒,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舆论氛围;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与监督机制,设计、组织各种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第6篇

其次,历史教育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念,即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概括地说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类是指那些普遍性的能力,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总之,学习历史是提高人生质量、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历史,对生活和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在历史课的教学之中引导高中学

生理解和认识历史,积极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是一门社会性极强的人文学科。我们认识历史并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积极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为社会和人类服务。具体说来,历史教育的功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对个人而言,增进知识,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联系现实,丰富人生。

2.对一个民族而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意识,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3.对人类文明而言,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造福人类。作为历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就一定要转变心态和角色。转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洗心革面”。“洗心”,就是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革面”,就是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的“自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反思者。

二、在历史教学之中,站在素质角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提高素质

“认识高于—切。”作为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深入分析,树立自己的历史素质观。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是思想的升华,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认识。在素质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处于不同层次,又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实践训练形成的,而素质则是在二者的培养过程中经过升华和内化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良好品质。因此,能力培养是整个素质教育系统的关键。历史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历史运用能力和以史为鉴的反思能力等。教师自身素质则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综上所论,我们在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高中历史素质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课中的历史因素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这里,笔者要作—番强调:我们要增强学生的历史素质,除了应重视历史内容以外,还应该在历史课中积极开设第二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扩大历史视野,提高历史素质。历史课学习的主渠道固然在学校课堂里,但是不少历史知识、历史观点在学校课堂里是学习不到的,只有在第二课堂里才能真正学习到。在历史课的第二课堂里,我们可以开展以下这些有益的活动:

1.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历史讲座,并结合历史课的内容,师生之间开展座谈讨论,以促使学生丰富历史知识,培养科学历史观。

第7篇

一、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面

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需求。作为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内在修养,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开展教育科研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更新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需求。一个合格的初中生物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比课程深得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生物学基本技术,而且要理解课程内容的体系和深度。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地组织教学内容,而不会随着课本亦步亦趋。那种只会照本宣科机械呆板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成为过去。认真备课上课,对每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准备充分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需要教师具有尚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面。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管控能力

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师应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的体现,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建立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要有民主意识。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的民主意识。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民主形象,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第二、要有爱心。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充满激情的师爱,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学生无条件的接纳、关心、爱护、理解、尊重,又要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严格要求。心理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三、要有高尚的情感、理智的行为。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不要把坏心情向学生发泄,善于理智控制消极情结,培养积极情感。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有效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

当然,初中生物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管控能力。教师的职业特点是工作的相对独立,课堂教学是由自己经营、管理、试验的场所。好的教师就像一个好的经营者,他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一定是充满自信,勇于尝试和面对挑战,富有鲜明个性的人。要知道学生每天的生命过程大部分是在课堂上渡过的,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只是一方面,来自不同教师的各具风采和个人魅力的精神大餐才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需营养。

三、健康的职业情感,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等。在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的构成要素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能力是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专业情意则是体现教师专业本身的重要内在指导。同时,生物学教师要在反思中探索追求,初中生物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生物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对于习以为常的定势进行重新的建构与思考。如果面对依然故我的教师,面对依然呆板的课堂,面对毫无生气的教材,学生有待激发的兴趣与热情就会渐渐泯灭。课堂,绝不是一桶水向一个空杯子里倒水的场所,而是师生双方知识激荡,创造新知的乐园。因此,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应进行反思。反思教学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反思更值得生物学教师去探索和研究。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的尴尬境地。经常性、系统性的反思,会使教师认识自我的局限,突破狭隘的经验限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生物学教师还要具备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全面进入课堂,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网络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学习、工作模式,而且把师生的感知与思维带到了全新的广阔的境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教育观念。在助教方面:能使用常见的生物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自制课件、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生物实验、活动。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临时玻片的标本制作、动物的生活史、生物进化历程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生物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总之,当代生物学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以极大挑战,因为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有必要根据素质教育目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努力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主动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满怀关爱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心灵的飞翔,个性的张扬和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美丽的生活空间。本文有很多个人见解还需要与大家多做交流,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张兴娟.

[2]《生物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薰衣草.

[3]《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佚名.

[4]《谈中学生物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具备的素质》.李婧.

第8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新教改 教学反思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安定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特推出六模块“3+X”教学模式,对推动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我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在灵活使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尝到甜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更意识到: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是对这种教学模式必要补充,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延续。下面我就着重谈谈个人对于课后反思的几点看法,与同仁共勉。

随着课改教改的深入,老师写教学设计、写课后反思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有些老师认为这是课改后增加的负担。我认为,课改的新理念很多,新做法也不少,有很多新理论还需要实践的支持,但对于写课后反思,我是赞成的。要求老师写课后反思,是必需的,不应成为老师的负担,而应成为促老师成长的动力。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我在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总结发现它是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思考,不仅能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看似平常的反思,实则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写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可以总结如下:

(一)可以审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但如果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自己获取知识。所以有必要通过反思,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是否有意识地贯穿教学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可以评估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实现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化。通过反思,教师可以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传统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可以思考教学过程是否关注课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于偶然间产生“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有时是错误的想法。这些都是宝贵材料,教师应利用课后反思提炼,既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又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更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将其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由此看来,写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课后反思究竟写什么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课后反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反思“亮点”。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反思“污点”。任何人的教学活动都会有缺陷,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等。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认真分析、思考,这样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三)反思“灵点”。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另外,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机制灵活地应对,恰当地处理,可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四)反思“观点”。在运用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时,实用性如何?是否适合本年级、本班级、本章节内容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有什么优点?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有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等,写下这些反思,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应用,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不断更新,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促进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五)反思“学点”。学生是初学者,许多在教师看来是“易”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却是难点。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日积月累,既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又更贴近学生实际。这些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教学反思记录下来,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六)反思“认知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对问题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等情况。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第9篇

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较深,难以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教师是反思教学的主要载体,其“反思”的程度直接决定反思教学的成功与否.在现实当中,由于教师对原有观念和思维的固守,从而导致了反思教学在实行程度上难以深入,导致其取得的效果甚微.课堂中教师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性较差.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是以教师、课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境地,其主动学习性不强,对于学习的目标过于简单,使得学生难以有上进心.

另外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不能及时反馈,只能被动记忆和接受,忽视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过分追求成绩,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并且单纯地强调学生分数,也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教育成了只会学习的“书呆子”,难以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反思自身之前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价值观以及思想情感的变化.努力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放低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的心理,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多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将提高学生成绩与分数的思想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对教学能力和技巧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教学最终也是通过教学技巧和能力来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思.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日常讲课话语、吐词、解题思维、习惯等的反思.化学教学对教师的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它必须具有严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日常讲解时需要注意对化学元素的发音、公式的逻辑记忆以及化学药品的全称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记忆,不能出现频繁的口误或者误导性的错误.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及感染力,以高亢的激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无法分心;

对于化学教学中,板书、画图的反思.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黑板板书的布局,对书写要求工整、清晰、大小适中,同时画图要精准,不能随意;

熟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器具.化学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课程进行辅导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对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和实验器材了如指掌,熟悉实验操作程序及规范,对实验事故具有清晰的解决措施,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验失误,指导其进行规范操作.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素质教育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了首位,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课前反思.教师要提前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并比较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

课中反思.即注重自身对于课堂的把握,对于气氛和情境的营造,以及对于课堂之中师生沟通交流的思考;

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困惑;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60-01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很多年的时间了,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一些保守思想、急功近利的情绪严重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针对当前中国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惑,我们应予以重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中国素质教育发展面临的几点困惑

曾经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素质教育的失误只是在于行为层面上的,即认为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结果我们的“减负运动”搞了好多年,但却都是隔靴挠痒,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发生质的转变。有一位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过我们的素质教育:“中国的素质教育现在看起来非常刻板,而且是老师功利、学生投机”。这位学者的评论也许有些偏激,但却道出了一些我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即我国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行为层面上的,而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其问题主要有:

(一)我国素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习惯于把孩子束缚在教室和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中。我们让学生死记硬背所学到的知识,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的接受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二)老师功利、学生投机,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功利性过重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一种“教师功利、学生投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一些老师忙于办辅导班,课堂上只做最简单的讲授,重点内容都放在个人的“家教时间”。而一些学生也是投机取巧式的学习艺术课,以便升学考试的时候可以“走捷径”,或者盲目的参加一些辅导班,以便找到“成功的奥秘”。

二、我国素质教育中出现困惑的原因

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数十年来曾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近些年来却步履维艰。因此,找出导致我国素质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导致我国素质教育中出现困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造力培养的缺失,既有历史的遗因,亦有现实的无奈

中国自古提倡“尊师重教”,似乎只要听从教师的教诲就是好学生的典范。因此,很多人不愿也不敢于与教师进行讨论,对老师讲授的东西只需记住即可。而教师也将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接受现成观念和知识的容器,只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死记硬背即可,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我们目前的课堂上,老师还是只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所学到的知识。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对素质教育的误读,导致了功利、投机现象的出现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功利性过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误读。素质教育的本义是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几点反思

我们在找出了目前我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发现了其原因之后,理应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改革教育制度,做到与时俱进

针对我国教育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我们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方法的教授而非单纯知识的灌输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强调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在告诉了学生如何解这道题之后,更应让学生明白为何要这样做,以及还有什么其它的做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2.改革考试制度,完善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

我们先前多次素质教育改革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主要是在于人们是在原来的考试和评价系统框架之中进行一些无关紧要的改进,但却未触及根本。我们要想做到与时俱进,考试制度的改革,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势在必行的。我们应建立多种标准、多种形式、多钟时间、多种机会的多元化的考试制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合理的测试。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21世纪是知识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给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和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素质教育成了时代教育的核心。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改变传统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是要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实施。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而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只有区区二十几年。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内容,为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说”的能力,为何?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考核的内容,所以教师不够重视。这就导致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尤其是对于乡镇地区的学校,很多小学生尚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敢问,这是素质教育么?学生的“素质”,都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

中国本就是一个形式化严重的社会。各种形式主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而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但教学的效果依然不明显。为啥?因为素质教育理念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依然采用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国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依然是应试教育。但为何还把“素质教育”炒得如此的风生水起?因为形式主义。正是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呈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革和创新。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应试型人才,而是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落实和践行新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等等。

(二)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激活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远程教育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都将成为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创新教学评价,落实素质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有利于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认真思考自己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彻底改变传统形式化严重的素质教育模式。

(四)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何为核心素养?通俗易懂地讲,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及关键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都是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当今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严重不符。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备课 素质教育 双边互动 个性

素质教育理念比之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有突破性的进展,《语文课程标准》的文本要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也就是说文本要实现现实转换,主要有赖于语文教师。因为是我们每天面对学生,是我们实际进行语文教学,没有我们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再好的教学理念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文本只是文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者,面对新课标“教师首先要学会适应,其次是积极实践,再次是努力创造”。那么,面对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到底该如何备课呢?

一、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学的改造与创新的过程。

面对新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师备课迎来了新的挑战。首先是观念的挑战,思想的挑战。这就要求备课的改造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体现了时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界的一种新的理念。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而且许多都是首次出现,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备课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我们还应积极倡导构建创新的备课评价机制。在教师的相互评价中,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备课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在互评中,还要注重实用性,淡化应检性,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等,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二、备课的过程要注重师生双边互动式合作的方法设计。

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备课的过程是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的过程。

素质教育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而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读方式,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思想观念是虚的,其实也是实的,它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体现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可以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举动都是思想的折光。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孩子们在多样性的语文活动中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努力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四、备课的过程是教学资源科学配置的过程。

素质教育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而我们语文教师手头的资料很多,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料,也是我们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要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准则,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抓取好的、准的、科学的、实用的材料为我们备课服务。在此同时,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实际基础和需要来选取我们手头的资料。也就是对症下药,因地制宜,要懂得取舍。另外,备课不仅要备教材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备课这一先进的资源和手段进行备课。这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备课所不具备的资料保存方便、快捷、易修改等优势,把静态的文本教案变为动态的数字化教案,还能使教学资源达到共享,便于教师合作研讨,互相启发教学思路,促进群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备课的过程也是情感培养与投入的过程。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培养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六、最后,备课也是课后总结,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