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规范

图书管理规范

时间:2023-08-07 17:31: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管理规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管理规范

第1篇

关键词 图书管理 人性化 信息化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86

Local Library Management Humane and Information

ZHANG Kun

(He'nan Medic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other modern modern technology, the birth pla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of the new demand for library management. Continu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ituation, making the local library management work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Through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evailing local library management analysis, we believe that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local library management determines its main problem is that both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IT to provide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while for local humane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specific purpose is essential, it must combine together.

Key words library management; human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图书馆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长期以来却被不同程度的忽视。无论是从单个还是总和角度来看,大量的图书文献信息收藏在地方图书馆。积极地开发并广泛地利用这些图书文献及其所蕴含的信息资源是地方图书馆最为重要而基础的职能。地方图书管理工作的特定目的是为地方开发与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提供信息服务。这一目的决定了地方图书管理工作决不能是封闭的系统,而具有面向系统之外的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决定了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1 地方图书管理工作中的现有问题

目前,地方图书管理存在着诸多利用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未引起地方各系统的广泛关注。虽然有人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然而仍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并不完全是地方图书管理存在的普遍而关键的问题。

就作为管理对象的图书信息资源来说,资源限制与不足并存。一般地方目前由于经费问题而难以注重图书资源采编与及时更新,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的情况确实存在。地方图书馆建设历来近年来并没有收到足够重视。虽然近些年地方建设中已开始重视各方面的基础的实现,开始注意到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并根据特定的需要采编更新专门性的书籍和新的资料;同时,还对相关阅读所需的硬件设施加大必要投入。然而上述举措并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地方图书管理现实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开发与服务机制不畅。在管理模式上说,地方图书管理体制确实较为封闭,采用集中式管理和多元等级结构的方式。但问题绝非仅在于这种集中式管理模式,而在于在集中管理之下,没能实现图书信息的深入开发,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最后,就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人员来说,地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确实有限,虽然以不具有专业知识见责未免苛求过甚,但信息开发则需要具备不同专业素养的专业人员。

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没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即其问题不仅仅是管理对象问题,更在于管理的方式方法与管理内容的定位。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创新管理成为现在地方图书馆管理变革的内在必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给人们生活与信息获取方式带来的变化,地方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创新管理的理念、制度,更新专门人员。

2 管理人性化的创新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管理人性化,主要指对信息作为对象的管理活动的服务目标与方式的选择。对地方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进行适应性和根本性的改革,“构建人性化服务模式,是建立现代化图书馆必然要求”。不仅对于高校图书馆,现代社会对地方图书馆同样提出了专业化求的要求。因此,我们不妨参照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的内容,包括服务理念人性化,服务制度人性化,服务方式人性化,服务环境人性化四个方面。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换言之,地方图书管理工作要以地方文化建设与服务人们日常生活等工作为目的。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与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要求地方图书馆在图书利用方式与信息开发方式等对象管理制度方面必须进行改革。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基础环境,都应该在具体工作中以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首先要明确地方图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其目的不仅仅是普通知识获取性阅读,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有更深入信息获取的需求。这就决定了管理目的的多层次性,以读者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获取特定图书信息的个性化与一般性相结合的要求。

在图书信息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形式上,现代地方图书管理最大的突破是传统运作模式的转变。图书馆要在其发展途径上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独立封闭的运馆模式,建立合作的运作理念,应当从整体角度规划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不同范围的区域内地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开发的合作共享,实现开放的跨部门同区域的强强联合。这种管理与利用方式,有利于改变传统图书馆孤立而封闭的管理模式,实现地方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交流和信息融合,增强跨区域与馆际图书信息协助和利用互动。

其中,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图书管理的,改变了地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开发、馆藏、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方式,地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管理逐步由单一封闭的图书借阅服务状态向更为开放多样的信息服务方式转变,为图书利用提供检索、借阅、传递、电子资源导航、联机编目等服务项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综上所述,人性化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创新及其技术支撑的信息化。

3 网络技术条件下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是新的技术条件下社会各个层面的信息需求对图书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的技术支撑。这方面也应参照高校图书档案工作。“高校的图书档案管理规范化对于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检索、浏览等提供更多的方便;地方的图书信息化对于图书的传递速度、图书的利用率、服务对象的数量的增加及服务对象的个性化要求都有很大的意义。”更为关键的在于具体落实措施的可操作性。

管理规范化是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这是由信息技术的特点所决定的。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断完善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我国目前的地方图书馆多采取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与思路,首先要对硬件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进而建立各个图书库之间多层次的网络。

一个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在馆藏图书的利用效率与利用程度方面。因此,在各级地方图书馆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增加读者利用与参与图书信息开发的硬件设施。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各类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加快图书管理与信息深层开发的数字化信息化步伐。构建地方图书馆图书与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并在这一过程中更为注重信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这是信息化的基础。地方图书馆系统应与图书管理部门相结合,共同建设图书信息网站,适时提高各种图书信息资源,如相关图书的分类信息与基本内容、目录以及索取号等基本信息。良好的图书信息开发利用系统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图书档案信息检索的入口,实现图书信息的网络检索、在线阅读和多层次利用。

在现代信息需求多元化与获取途径根本变革的情况下,建立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多层次的特色图书信息数据库,依托图书管理信息化构建自身特色信息服务。各级各类地方图书馆系统应建设具有本地文化特色与本馆特色的专题性图书信息数据库,强化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图书信息服务。不同的地方图书馆应在信息化条件下,现代社会对信息需求的特定进行论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具有本地特色与社会需求较大的图书信息开发予以重点的照顾,对图书的购入及信息化处理方面更应听取不同社会群体的建议。地方图书馆必须实现特色馆藏与多层次需求相结合,建立检索数据库、信息评介数据库、全文信息数据库并实行联网与资料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一般阅读需求,更应该最大程度上满足专门性的信息开发需求。

上述信息化图书管理的基础是现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与数字化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与图书信息开发中的应用。以RFID智能化图书馆管理技术的应用为例,加大运用该技术的关键,首先是建立图书馆藏图书资料的专业化电子化检索与多层次信息转换系统,实现图书版本信息与多层多角度的专业化信息的电子数据的网络录入,实现馆藏图书管理与分类提供利用以及读者选择的电子信息化与网络化;以此为基础,建立图书资料的自助式借书与还书系统,优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使得图书馆的建设更加人性化,提高信息资料的利用效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图书管理的网络化,并实现智能化管理与利用。

从一定程度上说,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是利用一定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动态管理系统对图书信息进行再现,通过具有良好素质的结构性团队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图书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必须掌握图书管理中可资利用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将图书信息的综合开发与信息数字技术应用和信息标准化加工处理合理结合,利用新型理论与技术进行不同的专业岗位培训。将这些措施作为提高地方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图书信息开发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基础技能的首要措施。

4 小结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图书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利用需求。图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们一般性阅读与特定信息需求提供服务,也就是管理的人性化。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管理创新在于信息化的开发利用。服务人性化是现代技术条件下,信息性阅读的必然要求与根本目的;人性化管理的现实途径与技术基础在于管理的信息化,以及一系列配套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综合利用。地方图书管理的人性化是技术硬件与管理制度在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目的下的统一。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典藏;图书馆;图书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5-0141-02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文化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而纸质阅读依旧是人们看世界的潮流主线,所以做好图书馆的典藏工作,对图书管理及图书馆的资源分配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关系着读者对资源的利用,还影响着对图书的管理工作。

二、典藏的含义及地位

1、所谓典藏,就是依据图书馆中借阅室、资料室、书库的功能定位及藏书原则,对编目加工好的图书进行合理分配,再对流通中丢失、破损的图书进行修复及剔旧,这些都属于典藏工作。

2、图书馆中的典藏工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书目数据及图书资源质量的保证,对许多工作都起着监督与协调作用,既对图书馆资源分配有着指导性作用,又对图书馆文献起着监督作用;不仅是连接读者的纽带,又是实现图书馆各项业务的主干道。

三、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中作用的体现

1、反馈效应建立完整的图书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根本,是最大程度满足读者读书欲望的保障。典藏部门通过采集部门加工之后的图书进行存档与调配,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典藏部门通过读书的借阅量进行统计,将读者爱好图书的类型、期刊及数量,反映至采购部门,使得采购部门根据需求量对图书进行采购,经过这样对图书的统计,避免造成浪费。例如,在大学校园中,典藏部门根据学生的喜好,将所受追捧的图书放置显眼位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图书的情况,知道馆里是否还有此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其视野;还有一种情况是,就工具书来说,典藏人员将采集好的图书一般会放置库藏室中,学生们因查找不到,而无法借阅到这本工具书,可以要求典藏人员将书调配给资料检索处,这样学生们通过信息检索,就可以阅读到这本书,根据阅读量增加图书的采购量。

2、调配效应为使图书馆发展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就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进行指导。要想满足阅读者在进入图书馆时能够更快、更方便找到所要的图书,及了解所在的位置及借阅情况,那么典藏员就要对新购进的图书进行编号,从而达到资源有效利用。典藏员根据图书的数量和借阅情况来对图书进行调配,倘若某书籍只有一本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外借,那么典藏员在进行调配时要充分结合读者的需求对本书籍进行购买或是以别的办法进行处理(对此书籍进行复印等),使得读者不会因此而借不到此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图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例如,对于专业性很强的计算机图书或是会计方面的图书,由于未放置在书架中,那么它的阅读量就会降低,而采购部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此类图书进行批量采购,就会出现资源浪费,为了防止此情况的出现,要求典藏部门做好图书的统计工作,避免造成浪费,通过对图书的合理化管理,使读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3、更新、除旧及清点效应图书馆就像是一汪池水,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整理或是更换,就如一池死水。对待图书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馆中书籍还要做到经常更新,否则它所传递的知识太过落后、守旧,对于那些破损、陈旧、利用率不高的书籍,要剔除,并进行登记与记录避免出现文献混乱状况。这就要求典藏人员对图书进行清点,哪些陈旧文献是需要剔除的,哪些文献是要记录在册的,对具体数量进行统计,以免造成重复浪费。图书馆可以指定某个月或某个星期为图书清点日,对在册的图书进行清点、记录、归档,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四、为提升典藏工作所采取的有效手段

1、典藏方式:科学合理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就致使图书馆的典藏工作不再拘泥于纸质管理,从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典藏人员必须以新时代的观念来处理图书馆管理工作,使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为阅读者更好的服务。这就要求典藏员对电子技术必须熟悉,将书籍的电子版保存于电子阅览室,方便读者阅读,还要对书籍的电子资料进行备份,以免造成资料丢失。

2、工作态度:细致认真随着经济的发展,图书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工作细致,用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码、再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工作量非常之大,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图书管理员每天无所事事,只需对借阅读者登记。针对现在形势,图书管理员不仅要对图书进行管理,还要对图书的分类、归放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专门人员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不仅有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对职业认知方面的教育,使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专业、更加科学。

3、工作方向:强化典藏在图书馆管理中,典藏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书籍数量的准确性及图书资源的质量,这就对典藏馆员有更高的素质、良好的职业认知。例如,典藏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有:对采集的新书未进行编码分类;对大量书籍未认真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导致采购过量,造成浪费。为避免错误的出现,要求典藏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对每本书籍都按照藏书规则进行编码分类,对于破损,丢失的书籍要进行记录,检索室的检索信息要与实际图书信息保持一致,使得阅读者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

4、图书要求:积极向上图书馆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不仅是书海和知识的海洋,更是人们读书看报、静气凝神的场所。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有许多积极向上的文化素材,但也有庸俗低下的乱缪知识,它污染着人们的内心,尤其是学校中的图书馆,对图书质量的管理更为重要,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能让不良思想玷污学生心灵,这些危害或许会使学生走向歧途,耽误学业。因此,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对书籍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禁止低俗书籍进入图书馆,使图书管理规范、科学地满足社会需求。

5、具体工作:优化格局针对现在图书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况,我们要对图书典藏格局进行优化,才能使图书得到合理分配。对于图书的周转流通,往往会出现丢失、破损、剔旧,这就要求图书馆典藏人员要定期对图书进行清点剔除工作,将破损不严重的图书进行修补再流通,破损严重的图书可以根据需求量进行购置。另外,典藏人员根据对图书类型、期刊的统计,对比较受欢迎的书籍的摆放进行调整,为的是更好满足读者需求。

6、工作环境:和谐愉快工作中应该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降低错误出现率,数据错误,会严重造成工作失误,针对此项工作的特殊性,要加强典藏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只有建立了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才能有效提高典藏工作的效率。

7、账目工作:统计与管理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书籍数量与种类与日俱增,大量图书进入图书馆,倘若没有精确账目,那么它的价格、类别、数量及去向便没有了考证,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便失去意义。容易出现图书情况混乱,数量不详,久而久之,账目的偏差会越来越大,导致图书的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为做好规范的图书管理工作,要求图书管理员明确职责,将图书账目与图书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购进的新书、丢失的书籍、破损的书籍、需要剔除的书籍要一一详尽地登记,记录在案,做到图书账目与实际情况一致,账目的管理工作要严格细致,避免出现漏洞。

结语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文化方面的追求,图书馆典藏工作其本质在于图书资源的利用和阅读者之间的关系,种类繁多的图书,赋予典藏人员沉重的工作使命,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在处理工作事务上讲究方法。合理的典藏方式、图书典藏格局,是提高典藏工作的手段。在知识不断发展膨胀的今天,只有使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与规范,才能为广大阅读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卢欣.高校图书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科技资讯,2012,(34).

[2]王洪臣.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构成与强化的对策[J].民营科技,2013,(4).

[3]刘连庆.试论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科技资讯,2013,(32).

[4]肖茵.基于云计算的图书管理平台的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

第3篇

数字校园 图书资料 网络化服务

数字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数字校园管理平台,为高校图书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的操作空间,图书、报刊等图书资料的多样化,为图书管理工作实现网络化服务奠定了基础。图书资料网络化服务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建立一个集图书、报刊等图书资料综合开发、利用、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图书资料网络化服务不仅是当前图书管理工作创效益求生存的现实需要,更是服务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实施图书资料网络化服务,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图书资料业务工作标准

图书资料的标准化工作是实施一体化服务的基础,没有统一的标准,信息的加工处理、检索,管理也就无从谈起,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体系更无法实现。因此,要组织编制和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分类、著录、标引和检索的分类法、著录法、主题法及文献标引法,以利于资源共享和现代化手段的管理。图书按照索书号进行排架,只是不再区分中文、外文、样本、工具书等多种类型,期刊实行现刊、过刊的合并管理,可设置一种现刊盒与过刊合订本一起排架,档案实行按大类别粗放型分类。现刊的分类已不成问题,现刊流通管理软件的出现为现刊的外借提供了可能。报纸由于体积较大,仍需设置报架管理,只是需要按分类号排列。对电子档案文献应设置专用的橱架按类进行排列,对于磁带文献可压缩进硬盘存放到服务器上,通过计算机进行分类组织,连接到图书馆主页下供用户使用,同时还应做到不断更新数据,使读者获得最新知识。

二、构建图书资料网络化体系

网络化服务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地点的数字化图书、报刊等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化管理是文献资料共享的最理想模式。图书资料网络化服务需要在现有图书馆主页上,设立图书资料服务系统,将收集、组织、分类好的文献资料与数字校园电子办公系统(OA)实现无缝整合,实现有效的动态链接,供读者检索与利用。图书服务人员可按学科进行分工,某人负责某类文献的咨询、导读及用户辅导等,具体工作包括编制书目档案类别索引、咨询服务、定题服务、书目服务、专题服务、查新服务、调研服务、宣传服务、培训服务等服务,还包括了解读者的现状与需求,征询查阅者意见以改进自己的服务。借助图书资料网络化服务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在服务区内完成本区图书文献的借还、上架等工作。

三、建立一体化综合服务机构

在数字校园环境下,图书资料网络化服务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一体化综合服务机构,综合服务机构下设文献整理部门和文献服务部门。文献整理部门承担文献的采集、组织、分编和网页制作等工作,从而达到文献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要求。文献服务管理部门实现某一类文献的流通、阅览、咨询、导读和向文献整理部门提供读者的信息需求。文献整理部门和文献服务管理部门在综合服务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开展图书资料的一体化、网络化综合服务。

四、培养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专业人才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网络化服务模式,建立在新的服务思想、服务框架和服务模式为基础之上,需要一批在观念上、能力上、知识结构上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图书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图书管理人员培训,使他们在原有专业知识基础上,熟练掌握更广博的图书档案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英语、计算机操作、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情报学、心理学、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满足网络化管理的需要,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当代社会是信息带动政治、经济、科研发展的时代,信息量的增加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高校图书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已显得非常被动和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广大师生对知识的急切需求。图书馆要想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充分并快速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必由之路是实现网络化服务。图书资料网络化服务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主要服务对象,借助数字校园平台,完善了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水平,实现了图书资料的高度共享和有效配置,将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学与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益民.图书情报档案事业一体化整合模式构建[J].图书情报研究,2010,(1).

[2]路玲.信息科技时代高校图书情报资料与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探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8).

第4篇

引言:县级图书馆是县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也是县级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县级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对整个县的现代化进程,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浅析

在美丽的神木县城、麟州街北段,坐落着一座清雅而秀美的“文化园”―神木县图书馆。本馆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000万元,于2010年12月建成投运,并免费对外开放,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图书馆。

图书馆设施设备完善,功能布局合理。现有藏书近30万册,中外文报刊800多种,光盘等电子读物近5000张,阅览座位1000多个。馆内设有:图书借阅区,报刊阅览区,电子阅览区,视听文献区,珍贵文献阅览区,少儿借阅区,视障阅览区,幼儿活动区,办证处等16个服务场所.图书馆采用SIRSI UNICORN管理系统。采编、流通、办证和书目搜索等业务实现了自动化。

图书馆运行管理规范,工作成绩优异。馆内现有工作人员60人,设有办公室、采访编目部、读者服务部、流通阅览部、信息技术部5个部门。图书馆全年360天对外开放,能够充分满足读者的借阅要求。2014年读者流通总量达44.2万人次,办理读者证3000多张,外借图书16万册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188次。几年来,图书馆的工作得到有关机构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神木县图书馆是各种设施比较齐全的图书馆,为了扩大读者数量,提升全县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丰富馆藏,提高馆员素质,阅读推广三方面献计献策。并且,提出了神木县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对策和措施

1.丰富馆藏、以人为本、吸引各阶层读者

一个县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开展阅读推广的基础,没有数量丰富且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文献资源,阅读推广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图书馆要做好各种书籍的购置。使购置的书一定要种类丰富,精挑细选,质量过硬,杜绝盗版,适应于各行各业的人群阅读。同时,一个县级图书馆要丰富特色资源的建设,例如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这样,不仅能使读者了解地方性特色文化,吸引更多的读者,而且,能使图书馆更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2.组织学习,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除了应该熟悉和掌握图书馆的各种知识,如书籍的分类,排架和索引外,还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随着目前数字化,网络化的冲击,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重点已从过去单纯的记录书名、借书和还书时间、等旧式手工服务,已转变为自动化服务。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要掌握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技术,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网络技术,熟练应用网络检索工具,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用现代化的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总之,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员素质不仅停留在服务态度这一表面层次上,只有做到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创新创意,才能更好的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3.提升服务效率,大力开展阅读推广

3.1加大县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在传统的方法上,县级图书馆可以展开各种宣传推荐工作。如张贴宣传标语、挂横幅、制作宣传单等,还可以根据自己资源的种类,建立基层流通点,定期流通各类文献资源,或馆内主动送书等。2012年,神木县图书馆各流通科室通过增加新书推荐展架,进行每周书刊宣传,通过推荐海报图书进行每月书刊宣传。并且,最近几年。神木县图书馆创新性的打造了传统媒体,新型媒体相结合的阅读推广平台。不仅通过传统的电视台,电台、海报、短信等方式开展宣传,同时还通过图书馆网站,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微信、QQ群、手机、电子大屏幕、海报等互动渠道,为读者提供实时在线的阅读推广服务。这样,不但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开办各种讲座和培训班

围绕一定的主题、专题或作家作品,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结合进行书刊文献的介绍评价,这种方式,既可以是学术报告,也可以是科普、音乐、美术或时事讲座。

3.3系列活动品牌化

在认真完成基础服务工作的同时,神木县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舍与馆藏,开展“阅读游园会”、“阅读沙龙”、“阅读夏令营”、“小皮球故事汇”、“小蜜蜂志愿管理员体验营”,等定期系列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定期推荐活动,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品味以及文化修养。同时,通过征集确定活动logo,组织文化建设等环节,实行活动品牌化运作。通过打造系列品牌,提升了活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增强了活动的可持续性。

3.4节日活动主题化

2011年至今,神木县图书馆依据节日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每个节日确定一个主题,引导读者就该主题或知识点展开讨论、交流和分享。例如“元宵灯谜会”“书香话中秋”“重阳三重奏”等。节日主题活动不仅从内容上细分了阅读点,以吸引具有不同兴趣与爱好的读者参与,同时也形成了便于操作的工作模式。例如“元宵灯谜会”、关注的主题为传统灯谜格式及猜谜知识。“书香话中秋”,关注了各地中秋节的饮食文化。重阳节的“重阳三重奏”则针对老年读者开展送书上门借阅服务等,都是节日活动主题化的体现和升华。

三、发展方向

1.利用手机阅读,拓展图书馆阅读服务功能

手机阅读的兴起正在拓展和变革阅读领域。手机阅读服务的目标,应该是作为纸质阅读的补充,网络阅读的延伸,是数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阅读为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新的元素,可使图书馆在保留传统阅读服务的同时,向读者提供增值的服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手机这个新媒体来拓展和创新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功能,实现图书馆的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电子文献等信息的在线,实时阅读,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智能化服务,开辟一种全新阅读方式,使先进通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创立图书馆信息传递的新模式。

2.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传统图书馆主要以纸质印刷图书馆文献为主,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文化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电子信息资源为主体的数字图书馆也就顺势而生。现代文化领域百花齐放,图书馆只有具备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功能,才能适应发展需要。而且,一个图书馆的藏书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求,它无法将人类整个文化发展所留下的经典,全部收藏起来。所以,就需要加强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合理的配置图书资源,实现化散为整,实现图书馆资源信息的共享!

第5篇

一、校园网的内部子网结构

校园网内部结构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中心和主干网络、教学子网、行政管理子网、图书馆子网、宿舍子网和后勤子网等部分。1)校园网络中心和主干网络。校园网络中心和主干网在整个校园的核心和中枢。主干网需要具备校内各子网间的数据传输、信息、资源共享、行政管理系统、教学系统、internet接口、与兄弟学校的数据交换等功能。主干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等都要求高质量的参数,应具有高速、多功能、可靠性高、易扩展的特征能适应学校未来发展需要。2)教学子网。教学子网主要是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目前基本没有技术瓶颈。3)行政子网。行政子网主要应用者是校内各职能部门,需要保证网络数据编辑等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满足内部音频、视频会议的传送要求以及网络共享打印等行政管理方面必需的功能。4)图书馆子网。图书馆子网建设应侧重满足高效、自助、存储等几方面的要求。a.图书管理需要图书馆子网对图书信息利用作出高效率的反应。其次,图书馆子网需要能满足师生自助利用的需要。b.需要具备安全可靠的海量信息的存储和交换能力。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和交换安全压力日益凸显。c.需要保证馆外访问的便捷与安全。图书馆子网规划管理好馆外无线热点和以及有线用户的馆外访问权限,使读者的图书信息使用需求不受图书馆地理空间的限制。5)宿舍、后勤等子网。随着社会进步,校园网内宿舍子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请求信息源更多的来自宿舍子网。宿舍子网的门禁系统等功能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对宿舍的监控管理。后勤子网的IC卡消费管理等功能提高了后勤服务的效率和学生满意度。

二、网络技术和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考虑到性价比和网络建设过渡的平滑性,校园网建设需要注意采用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和千兆以太网技术(GigabitEther-ne)t。千兆以太网技术以简单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为网络主干提供1Gbps的带宽。千兆位以太网技术能平滑升级现有的以太网络、工作站、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技能。与其他速度相当的高速网络技术相比,价格低,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因为千兆位以太网的帧格式和帧尺寸大小等都向后兼容,有良好的互操作性,端口价格相对低;可以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度,相对于其他高速网络技术,在经济和管理性能方面都是较好的选择。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校园网建设需要将图书馆、教学楼和师生宿舍连入校园网,构建校园网络的初步框架,为以后网络规模的进一步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把校园网的主节点放置在图书馆,以图书馆为核心,向教学楼和师生宿舍辐射,建筑物间使用光纤连接。校园网中的主干网是一条高速通信链路,它通过桥接器/路由器与各子网相连,在各子网间形成一条高速公路。目前作为主干网的主要产品有电缆以太网、光纤以太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和ATM等。根据校园通信速率需求高的特点,考虑采用更高层次的主干网产品,为在各子网间传递多媒体信息奠定基础。可以采用交换式千兆以太网作为全网主干,1000M/10000M交换式子网进行接入。中心交换设备选择包含ATM交换与ATM局域网仿真混合类型的设备。目前以快速以太网为校园主干,但也充分考虑了今后扩展ATM主干的能力,兼顾现实和长远,方便未来的升级更新,中心交换设备支持第三层交换功能。在图书馆和教学楼放置相应的交换机。其中,在图书馆设图书馆网络分中心,配置一台中心交换机、海量存储器、所需的服务器以及若干查询终端,用于教师及学生对图书以及目录的查找和图书管理。图书馆的服务器和交换机通过1000M交换口连入校园网,图书管理员办公计算机和各个查询终端采用100M交换端口。校园网建网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多媒体教学,所以教学用端口全部采用交换机100M以太网口。宿舍子网覆盖范围较广,故宿舍子网需设一个网络分中心,以减少网络中心的光纤数量,在宿舍子网分中心内配置一台中心交换机,通过光纤与网络中心直接相连。

三、网络安全建设

网络安全的层次性决定其防范的安全着重点差异。网络安全大致可划分成两个层次:网络层安全和应用层安全。可选用防火墙以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对外部世界隐藏内部网体系结构,加强了内部网、外部网链路和Internet之间的访问安全。此外,为保证网络系统的运转安全及重要数据的储存安全,须配置具有高可靠性的UPS电源。总之,高等院校校园网建设需要遵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界面友好、贴近实际等原则,以达到信息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目标。校园网应该注意实用性、先进性、高效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的统一。校园网需要满足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党务管理、后勤管理、自动化办公、系统管理、图书管理等功能需要。

作者:符睿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6篇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对策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出现了一派繁荣发展的新景象。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适时推出了“农家书屋”工程,计划用5年的时间,在我国农村建设20万个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基础力量,“农家书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科学技术生产力在农村的应用和发展,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8亿多农村人口的中国而言,重视和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结合射阳县的实际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射阳农家书屋建设的现状

射阳县地处苏北沿海,全县总面积2795平方公里,人口96万,是全国知名的粮棉种植、水养养殖大县及国家和省新确定的沿海开发县,全县共辖18个镇(区),245个行政村(居)。2009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策部署,坚持把繁荣农村文化尤其是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目标,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成立组织,群策群力;制定规划、因势利导;典型示范,重点突破;规范管理、整体推进,全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距省新闻出版部门的要求提前一年村村建成藏书达千册以上的“农家书屋”。实现全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较好地满足了农民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精神文化素养的需求,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有关领导认识不到位,对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害怕一阵风,出现“春办秋,来年再重来”的现象。二是条块分割,协调力度不够,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三是图书总量偏少,质量高低不一,利用率普遍偏低。四是维持经费短缺,县、镇财政困难,缺乏资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对“农家书屋”投入的经费有限,已成为制约“农家书屋”发展的瓶颈。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中,不难看出,要彻底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的知识宝库,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作用,有待我们去努力探索。

2 射阳“农家书屋”发展之对策

2.1 深化认识,大力营造“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氛围

一是召开会议,层层发动。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由各镇区党委、政府和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县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县长到会就该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教育局、农林局以及合德镇等镇(区)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会后各镇(区)迅速贯彻落实县会精神相继召开了动员会议,成立了镇(区)筹建领导小组,下发文件,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我局也多次召开县直文化单位负责人、文广中心主任和文化站会议,明确了局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县图书馆负责具体业务指导,文化市场稽查队负责把关图书质量和镇区文广中心主任为该地区第一责任人、文化站长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机制。

二是下发文件,合力推动。为了推动全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联合下发了射委宣[2009]13号《关于组织实施全县“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的意义》的文件,对农家书屋建设目标任务、建设标准、时间安排、工作措施等做了明确的要求,还明确将“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建设情况纳入全年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奖惩罚劣。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捐助图书援建农家书屋的通知》等等。通过层层发动,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建设。

2.2 群策群力,努力开辟“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建设渠道

一是县镇联动,结对援建。县里专门召开援建会办会,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县直单位挂钩联系一个镇(区),每个县直单位援建联系镇不少于2个村“农家书屋”所需的书橱和图书。各镇区也充分发动镇直镇办单位挂钩支持村农家书屋建设,如兴桥镇就明确要求每个援建单位支持结对村不少于200册的图书等。县镇组织开展的结对帮扶行动有力地缓解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压力。

二是统一采购,配送助建。在建好省建农家书屋的前提下,我们千方百计自筹资金150多万,通过招标采购为每个自建村配发书橱4组,图书300册,统一制作管理制度、铜牌标识以及书屋所需业务管理簿册等,对统一选购配送的出版物我们严格按照苏新出行字[2009]27号规定执行,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农家书屋建设的质量。

三是层层发动,爱心捐建。开展社会捐书献书活动是我县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另一举措。县里通过文件、会议、报纸、电视广泛宣传农家书屋建设意义,鼓励个人和集体社会力量捐书献书援建农家书屋,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如县教育局充分认识到“农家书屋”文化惠民的意义,认为智力支农教育系统责无旁贷,专门行文各学校,发动师生捐书献书援建农家书屋;通洋镇开展了“现时注入文化一滴水,他日拥有知识太平洋”捐书献书活动等,均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由于捐书活动中各发起部门事先对捐献图书类别和质量甚至新旧程度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所捐图书绝大多数是文学艺术、农业技术和卫生保健等完全适宜群众阅读符合书屋建设出版物上架要求的图书,其中不乏精装本和中外名著。这些图书成了一颗颗爱心汇聚在我县各村“农家书屋”,成了农民群众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四是积极主动,全力自建。作为村“农家书屋”直接责任主体的各村(居)委,都能够按照县、镇要求,克服场地缺点、人员紧缺、时间紧迫等困难,积极主动把“农家书屋”创建纳入村为民办实事工程,特别是在书屋场地落实、图书管理人员选配以及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援建、环境合理布置、开放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不少村(居)领导还亲自把自家及亲朋个人收藏的有价值图书,无私倾囊捐送到村书屋,为全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强化指导,全力规范“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建设要求

一是完善制度,有章可循。为了认真贯彻建管并重的原则,促进村“农家书屋”持续健康地发展,我们制定了《射阳县村“农家书屋”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图书外借制度》、《农家书屋书报刊损坏赔偿办法》以及《农家书屋借阅证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书屋的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我们对村“农家书屋”建设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必须达到“八个一”,即一间图书阅览室,一组书橱,一套阅览桌椅,一千册以上图书,一名专(兼)职管理员,一套管理制度,一套图书登记、借阅、需求及成果记录簿册,一块读者园地。同时在书屋场所的选址和面积、书橱的数量、图书的品种、管理人员的选配等各环节都按照省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要求严格把关,既保证进度更要保证建设质量。

三是加强培训,管理规范。“农家书屋”建成后管理得好坏,能否长久发挥作用,普惠于民,图书管理员是关键。我们注意选配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同志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在县图书馆业务辅导人员不定期下镇到村到各书屋指导和随时解答基层书屋咨询的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图书管理业务培训,着力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管理好图书、为民服务的本领。组织全县各村“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先后培训管理人员400多人次。县图书馆业务辅导人员从书屋的环境布置到图书的分类、编目、登记、上架到借阅手续等等逐一讲解并现场示范,确保参学人员搞懂弄通。为了能随时解决管理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印发了业务辅导名片,发给每位图书管理员,名片上有我们辅导人员的单位、家庭地址和联系方法,碰到问题随时都可以和我们辅导人员联系,极大地方便了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使业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4 建以致用,充分释放“农家书屋”的建设功能

充分发挥图书在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这是我们建设村农家书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大力倡导和组织农民读书用书活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图书讲座、读书成果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和读书有奖征文等活动。

4.1 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农民群众学到了致富本领

在我县,“读一本科技图书,学一门实用技术,找一条致富门路”已成为很多农民的一种追求,先读书后致富,怀揣书本奔小康的故事比比皆是。我县各个镇区都有一批既是读书状元,又是致富标兵的典型。洋马镇友盟村青年农民陈士新,潜心钻研关于蝎子养殖方面的图书资料,总结出一套养蝎新技术,他的家庭养蝎场总资产近百万元。阜余镇六份村养殖大户张志义,识字不多,但每天都要看看书报,是村农家书屋的常客,凡是养鱼、养蟹的书,他都读,对育蟹苗、养河蟹以及卖蟹方面的“三蟹经”说得头头是道,每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陈洋镇阜洋村农民在读书用书活动中学到了先进的花草种植技术,促进了全村苗木花卉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铺就致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使农民尝到了甜头,甜头使农民更加勤奋地读书,一个读书致富、致富读书的良性循环正在逐步地形成。

4.2 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农民群众增强了法制意识

读书用书活动,净化了村风民风,净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过去,海河镇群众中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有之,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的有之。而今,农民的观念更新了,自觉推崇新事新办。广大农民在操办喜事时,不是大摆筵席,而是有偿邀请乡、村电影队放映1―2场电影,表达对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感激之情。读书用书活动,还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年夏,盘湾镇南盘村养牛户杨某不听养蜂专业户倪某劝阻,把牛拴在峰箱附近的树上,结果群蜂而至,牛被蜇中毒死亡。事情发生以后,村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要求蜂主倪某赔偿牛主杨某损失。倪某就是不服,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后来,他向村农家书屋借阅了法律书籍,按照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结果倪某反败为胜。这个故事一时间在我县传为佳话。

4.3 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农民群众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

第7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读者;需求;服务;创新

服务是图书馆社会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是否发挥其功能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它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建国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从公共服务的水平来看,却并没有随时代的进步而随之进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网络环境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成了摆在图书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网络环境下读者的需求变化解析

信息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能够从互联网上更加快速地查询自己想要的知识,所以图书馆的价值和存在一度被许多读者所遗忘,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读者的本位意识更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图书馆都是以自身的馆藏作为吸引读者最大的亮点,所以书本位意识既是读者潜在意识所认可的,也是图书馆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馆藏并不再是吸引读者最重要的因素,读者能够通过各大搜索引擎不需要出门、不需要去图书馆就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与文献,所以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读者自身的主体地位开始渐渐地超过曾经吸引他们的“馆藏”的地位,也就是书本位的意识开始在他们的意识中渐渐消失,更加注重于自身在阅读上的地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本位意识的增强,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过去图书馆提供什么资料,读者就阅读什么资料的模式不再可行[1]。

第二,读者对知识有了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国内的图书馆虽然重视文献资料的丰富,但是在个性化服务这方面做得却远远不够,并没有考虑一些读者的特殊需求。从普通文献资料到专业化、个性的文献资料的发展是一个挑战,这项工作对图书馆不仅仅在文献管理方面提出了要求,而且要求有具备专业图书馆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员,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对当前的图书馆服务工作进行转变。

第三,对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服务都是一种面对面的服务方式,都是读者到图书馆来阅读或者借阅书籍、资料等,服务主要体现在这些实体性的接触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这种面对面的方式已经不再被读者所青睐。当前许多图书馆还是将服务的重点集中在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上,对于这部分网络读者的需求很少关注。

2 新时期图书馆服务内容与方式的转变分析

尽管网络时代读者对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但是图书馆的存在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当前,我国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与现实需求出现了脱节,要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针对读者的现实需求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系统的图书馆网络,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辐射范围。改善我国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现状的第一步,就是要从辐射范围上提升图书馆能够服务的人群。加强图书馆建设,使全国的图书馆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辐射范围,使更多的人群能够获得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第二,抓住重点,以馆藏的丰富和个性化为切入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从根本上来看还是要抓住其本质。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类的知识需求提供资源,所以我们任何服务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抓住这个重点和核心。把握这个核心,也就是要以馆藏文献资料为突破口,不能流于形式、投机取巧的用一些形式上服务作为改进的重点,无论是纸质的文献还是电子期刊,都应该及时的更新,使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第三,注重图书馆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当前我国图书馆还是处于较为传统的发展模式中,以提供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主要服务内容。相对于外国一些较为先进的图书馆,这种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都是相当落后的。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图书馆被定位为“城市起居室”,也就是让市民像对待自己的起居室一样能够获得舒适、高品质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个效果,除了原有的馆藏空间外,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必须有更多的规划,例如读者服务区域、员工区域、多功能区域等。

第四,合理对待读者的建议。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本着对方便读者的阅读的原则加以考虑,并以最快效率进行改进。对于读者的建议要进行换位思考,并对读者的建议作出肯定。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以“礼”服人是最重要的,要避免跟读者发生冲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与读者进行沟通时要适当地进行变通。当读者意见中肯,但图书馆又不能马上采纳改进,这时就需要工作者对读者进行解释,读者一般都能够体谅;当少数读者要求并不适用于甚至违背绝大多数的读者习惯时,在不违背管理规范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变通地跟读者说明图书馆的原则和规定,与读者沟通时,管理员要心平气和,表情自然地认真倾听,以平复读者的情绪;若是指出了图书馆的缺点则应该虚心地采纳读者的意见,并向读者致歉,并尽快给读者解决问题。

3 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对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产生了冲击,但是并没有根本改变图书馆自身所承担的价值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适应时代的需求做出调整和转变,积极创新,为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岚.论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延伸[J].图书与情报.2008(4).

[2] 张晓.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探讨[J].图书馆学刊.Z008(2).

第8篇

一、挖掘文化内涵,营造书香氛围

衡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即是对学校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综合评价,是学校“三风”建设以及教育内涵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凝聚、愉悦、社会化功能越来越被学校管理者说看重并付诸于实践,其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作用显得格外的突出。

我校充分利用公租房是政府惠民政策体现新生事物,以教育学生知恩、惜恩、感恩为突破口,提出“用爱成就梦想”作为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心中有爱的思想,寓“古朴、书香、典雅”的廊道文化,让浓厚的书香气息影响并激发阅读的兴趣,从培养学生的社会大爱着眼,以身边点滴着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打造校园书香氛围和“小水滴”书社建设中,我们逐渐挖掘“水”文化,将“水文化”作为书社精神:上善若水,看似无形,实则润物无声,融通人心。文化如水,有泽被万物之德,有聚滴成海之量,有因势利导之智,有百折不挠之勇,有随物赋形之美,有滴水穿石之力。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我校图书室整洁、幽静、文化氛围浓郁,藏书总量一万一千多册,种类其全,分22个大类依次摆放,有适合小学各个年级段阅览的书籍。此外还为每个班级添置创意书架,精心打造走廊上的“小水滴书吧”,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有书可读。今年开学初,在教管中心的关心支持下,联系北碚区书画社组织艺术家送艺术到校,用诗词歌赋、翰墨丹青,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学校教育。艺术家们展纸挥毫,共创作山水、花鸟、书法、诗歌、(名言、警句) 50多幅。创作现场,学校师生们进行了观摩,受到一次艺术的熏陶。这些作品全部用于布置会议室、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和教室,为学校的书香文化气息锦上添花。

二、科学规范管理,促进书香发展

学校重视图书室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书香校园,本着“发挥效益、服务师生”的宗旨,着重从三个方面做好优质服务工作:一是做好基本服务。二是做好资料服务。三是做好教育职能。

1.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执行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作为新学校,我们首先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图书借阅制度、阅览室使用制度、图书管理员职责等。为方便孩子们借阅读书,学校还精心编制图书目录,张贴在走廊,以便师生查阅。

2.制度建设具有强制性。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开展好校园书香建设,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学校制定的读书活动方案要落实,就必须有相应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因此,学校成立了“小水滴书社”。书社分工明确,下设读书俱乐部、校报编辑部以及书吧,各部门管理规范,制定好各项制度,督促各班书香环境打造,班级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书社下设的“小水滴书吧”,全天开放,为学生课外时间阅读提供便利,各班图书管理员轮流值日,为孩子们提供有序、幽雅的阅读环境。“小水滴报社”定期出版,既为孩子们交流读书成果提供平台,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三、以活动为载体,推动书香建设

为了倡导、鼓励、享受、激励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我们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校师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建设书香校园。在学校德育处的组织下,各班制定各自的读书计划,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开展了经典图书阅读、征文比赛、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等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

1.读书活动多元化。

在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中,我们注重阅读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力求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孩子们乐于阅读、读有所获。

2.活动开展具有持久性。

读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学校的书香建设也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学校制订统一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师生制订读书计划,使读书内容、层次形成体系。

四、有效利用资源,打造书香特色

我校是一所公租房小学,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光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差异较大,而且家庭教育情况也是参差不齐。很多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阅读环境,很多家长知识水平一般,想教育好孩子却不得其法。立足学校实际,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社区教育环境,整合学校资源,我们觉得应该将我们的书香建设工作开展到社区,让广大家长参与进来。

1.体现区域整体性

我校的阅读活动倡导全民阅读,不仅师生读书,更要带动整个社区参与阅读,要让在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会读书的成员都能够有读书的机会、有读书的条件、有读书的愿望、有读书的收获。

第9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内涵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1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流,其整体化改革的思想得到了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青睐。

一 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合,可以这样表示:数字化校园=数字技术+学校各项工作。

数字化校园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是数字化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各类人员提供相关的平台,如教师的备课、教学和培训等,学生的学习、课程选修、研究性学习和心理咨询等,管理人员的办公、人事管理、图书管理、教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服务人员的食堂管理、宿舍管理、门禁安全管理等。

数字化校园具有如下主要功能:(1)综合信息服务。通过校内信息门户平台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校园信息、学习社区、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服务、目录服务等信息服务功能。(2)统一身份认证。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集中进行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3)公共数据交换。通过学校信息化教学、科研和管理资源中心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4)各种应用系统。如网络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目前,针对新生入学接待,许多高校开发了数字迎新系统等。

数字化校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了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促进数字化校园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二 数字化校园的构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将有力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它包含教学基础平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根据功能及其架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服务、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以及虚拟校园。

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是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服务器和终端工作站、网络互联设备等构成的校园网,它们是信息的存储与传输的硬件基础。另外,还包括根据办公、教学和服务场所等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相应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形成数字空间。

第二,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化校园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信息、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应用支撑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关键,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等。它提供资源共享和应用服务基础平台,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根据相关的逻辑提供给用户使用,如学生的信息、教师的信息、多媒体课件、图形、声音等教育教学信息,信息系统平台还有身份入口。

第四,信息服务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应用,提供用户使用界面,为用户提供信息管理服务。主要有网络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

第五,虚拟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对现实校园功能的扩展,实现远程教育功能,使大学的功能突破围墙的限制,成为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无围墙大学”。数字化校园通过虚拟校园实现对外服务职能,是传统校园数字化后社会功能的延伸。如图1、2是数字化校园网总体拓扑结构图和数字化校园系统架构示意图。

三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首先提出总体解决方案,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订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建立全校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第二,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具体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在内的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做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利用。

第三,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持系统,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提供基础条件。数字化校园中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如互动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等是数据中心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四,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研究型基础性工程,特别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实现了学校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异常深刻变革。以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全面整合的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1(9)

[2]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3]叶小波.云技术与数字化校园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1(5)

[4]沈培华、蒋东兴等.数字校园理论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02(4)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 办公自动化 设计与实现

【Abstract】Purpose: To achieve office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need to use PHP technology, MYSQL database using open-source database. Results: System clear and concise style, simple operation, without losing the personalization and affinity workers gradually accepted and widely used. Conclusion: Use of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hospital information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manager'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Key words】Hospital; office automa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引 言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各家医院都在实现医疗行政办公事务的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办公方式正在不断改造着传统意义上的办公室,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的强化使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共享信息和处理信息,实现文件传递、函件来往、资料交换等[1-2]。

1. 医院办公自动化的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在医院行政大楼管理部门中普及率非常高,许多机关处室几乎人手一台电脑,而且都上了医院的内网,推出了一些网上办公的举措,对整个医院的数字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功能从简单的汉字录入及文件打印到采用领先的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集成内部通讯平台、信息平台、日常办公、文件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辅助办公等价值的功能模块,达到了迅速获取医院内部的、外部的信息,形成无纸化的电子文书管理体系,并对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调度等起到辅助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思路与策略

2.1网络建设采用了医院信息系统(HIS),运行了医院业务日常工作,包括财务管理、病人信息管理、物资库管理,整个行政、机关办公楼都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处理日常办公,例如院领导日常处理请示报告审批,院行政事务的通知,与临床医技部门的信息交流等等,再有外网(Internet),用于向广大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宣传医院、专家信息、网上业务等等

2.2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结合,体现系统服务功能。PHP技术;PHP是一种公开源代码,运行在WEB服务顺端的HTML内嵌式的脚本语言,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动态主页解决主案,PHP的价值在于它将很多不同的技术组合为一个完整的套件,而且提供了编程环境与接口。数据库采用MYSQL开源数据库,MYSQL是一个精巧的SQL数据库,它的强大功能、灵活性、丰富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以及精巧的系统结构,受到了广大自由软件爱好者甚至是商业软件用户的青睐。

2.3 确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模式

针对医院内部的管理流程,选择了B/S(BROWO WSE/SERVER)结构模式,所有软件都安装在服务器端,客户口端不需安装任何程序,只要有浏览器就能运行系统,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系统的维持成本,极大地方便了工作。

3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3.1内部通讯平台

电子邮件 使用电子邮件可与医院内部人员进行通信,可进行邮件的创建、发送、接收、阅读、回复等。

在线短信 可以即时感知工作人员是否在线,可使用在线短信功能实时交流和留言。

可发送手机短信,当重要工作到达时以短信形式将通知发送到非在线工作人员手机中,确保重要事件的及时通知。

3.2信息平台

网上业务 该栏目是为医院将来设置,如网上挂号、专家咨询、费用查询、网上招标,目前还没有实施。

远程办公 提供的移动办公、网上办公功能,即便医院领导出差在外地,也能像在办公室一样高效率地处理事务。

院内通报 可以各种公共信息如公告、通知或启事等。每个部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公告系统。

个人论坛 为职工提供一个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问题讨论的空间,根据需要可以发起并创建某方面的议题,其他人可在此进行自由的谈论和发言,包括进行咨询、解答和收集意见等。

信息查询 对各种常规医疗政策、药品信息、医疗图书资料等查询如:医疗法规查询、英汉字典、省厅网站链接、药品查询等实现网上收集、编辑和单位内部的刊物。刊物编辑将有关信息筛选、汇集成期刊,并在网上,所有用户都可以参加投稿和阅览已的各类刊物。。

3.3日常办公

网上审批 网上办理医院内部的各项审批,如:工作请示、工作报告、工作交办,部门间的工作联络、出差申请、采购申请、报销、请假等日常工作流程都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办理和审批。

公文处理 实现收文处理和发文处理的电子化,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收文处理可对来文的登记拟办、批办、承办、转办等环节进行办理。发文处理可对公文制发中的拟稿、核稿、会稿、签发、编号、登记、打印等环节进行处理。

工作监控 领导可对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了解每个职工工作的办理情况,并可进行催办。

3.4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 文件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文件管理的目的是对文件的存放、阅读和查找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控制;并提供快捷的检索工具。

文件库设置可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需要设置文件库的数目,在文件库中文件夹的数量和级次也可按需设置,实现了文件的层次化管理访问权限提供针对库、文件夹和文件的多重访问权限控制,确保文件访问与操作的安全

3.5会议管理

提供对会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由会议计划和会议纪要两部分组成,会议计划包括:计划拟定,计划审批、通知和会议安排查询。会议纪要包括:纪要拟稿、核稿、审批和纪要文件管理与查询。

3.6档案管理

办公中形成的各类文件可直接归档到档案管理系统,并按档案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和利用,实现文档管理的一体化。

3.7辅助办公

日程安排提供个人日程、共享日程和日程提醒等功能,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活动安排提供领导活动计划拟定与审批、日程安排的查询等功能。

人事管理提供人事档案、劳动合同、奖惩记录及培训记录等功能,可方便进行查询和报表输出。

物品管理 提供办公用品信息登记与分类维护、物品库存和可领用信息查询、物品领用申请与审批、物品发放与报损等功能。

图书管理提供图书信息登记、分类查询、借阅申请与审批、图书归还等功能。

车辆管理提供车辆资料登记、车辆状态网上实时查询、用车申请、用车审批、车辆与司机调度等功能。

领导意见箱为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增加一种方便的沟通方式,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向院长汇报工作,交流思想。

3.1内部通讯平台

电子邮件 使用电子邮件可与医院内部人员进行通信,可进行邮件的创建、发送、接收、阅读、回复等。

在线短信 可以即时感知工作人员是否在线,可使用在线短信功能实时交流和留言。

可发送手机短信,当重要工作到达时以短信形式将通知发送到非在线工作人员手机中,确保重要事件的及时通知。

3.2信息平台

网上业务 该栏目是为医院将来设置,如网上挂号、专家咨询、费用查询、网上招标,目前还没有实施。

远程办公 提供的移动办公、网上办公功能,即便医院领导出差在外地,也能像在办公室一样高效率地处理事务。

院内通报 可以各种公共信息如公告、通知或启事等。每个部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公告系统。

个人论坛 为职工提供一个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问题讨论的空间,根据需要可以发起并创建某方面的议题,其他人可在此进行自由的谈论和发言,包括进行咨询、解答和收集意见等。

信息查询 对各种常规医疗政策、药品信息、医疗图书资料等查询如:医疗法规查询、英汉字典、省厅网站链接、药品查询等实现网上收集、编辑和单位内部的刊物。刊物编辑将有关信息筛选、汇集成期刊,并在网上,所有用户都可以参加投稿和阅览已的各类刊物。。

3.3日常办公

网上审批 网上办理医院内部的各项审批,如:工作请示、工作报告、工作交办,部门间的工作联络、出差申请、采购申请、报销、请假等日常工作流程都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办理和审批。

公文处理 实现收文处理和发文处理的电子化,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收文处理可对来文的登记拟办、批办、承办、转办等环节进行办理。发文处理可对公文制发中的拟稿、核稿、会稿、签发、编号、登记、打印等环节进行处理。

工作监控 领导可对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了解每个职工工作的办理情况,并可进行催办。

3.4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 文件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文件管理的目的是对文件的存放、阅读和查找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控制;并提供快捷的检索工具。

文件库设置可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需要设置文件库的数目,在文件库中文件夹的数量和级次也可按需设置,实现了文件的层次化管理访问权限提供针对库、文件夹和文件的多重访问权限控制,确保文件访问与操作的安全

3.5会议管理

提供对会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由会议计划和会议纪要两部分组成,会议计划包括:计划拟定,计划审批、通知和会议安排查询。会议纪要包括:纪要拟稿、核稿、审批和纪要文件管理与查询。

3.6档案管理

办公中形成的各类文件可直接归档到档案管理系统,并按档案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和利用,实现文档管理的一体化。

3.7辅助办公

日程安排提供个人日程、共享日程和日程提醒等功能,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活动安排提供领导活动计划拟定与审批、日程安排的查询等功能。

人事管理提供人事档案、劳动合同、奖惩记录及培训记录等功能,可方便进行查询和报表输出。

物品管理 提供办公用品信息登记与分类维护、物品库存和可领用信息查询、物品领用申请与审批、物品发放与报损等功能。

图书管理提供图书信息登记、分类查询、借阅申请与审批、图书归还等功能。

车辆管理提供车辆资料登记、车辆状态网上实时查询、用车申请、用车审批、车辆与司机调度等功能。

领导意见箱为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增加一种方便的沟通方式,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向院长汇报工作,交流思想。

结 语

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在我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职能部门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实施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医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我院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使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使我院拥有一支掌握现代化办公软件应用技术的文员队伍。我院的职能部门办公正在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工作流程自动化,实现文件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现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我院职能部门日常办公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背景;文化;建设

一、网络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文化新内涵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服务机构,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只有通过良好的服务和文化去施教,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助推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图书馆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精神文化。三个层次逐层深入、相辅相成,其中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

(1)物质文化。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是指图书馆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可以说是图书馆的一切硬件设施。物质文化最直观地展示高职图书馆的形象,包括馆藏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馆藏文化是高职图书馆物质文化的核心。学校图书馆物质文化是在文献搜集、信息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而文献的搜索又往往会根据本校的专业、课程特色进行,因此也具有了自己的特色。环境文化则是指图书馆的内外环境,包括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内部装修风格等。环境文化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图书馆独特的内涵。建筑文化则是指图书馆这一建筑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也是最能直接体现高职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地方。很多学校在建设图书馆时,都会将本校的文化特色融入建筑风格中。

在网络背景下,图书馆物质文化则要在传统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除了要采购电脑设备等硬件设施之外,还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图书馆。例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已经建成了以知网、万方、方正等数据库为基础的丰富的数据资源库,提高了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和质量,为学院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文化支持。

(2)制度文化。由高职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构成,既包括图书馆的管理规范和服务准则,也包括对读者行为的约束制度。因此图书馆制度文化是一种保障,能够确保图书馆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障图书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网络背景下,图书馆电脑等设备的使用,方便了读者查阅资料。因此网络背景下更要加强高职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形成约束机制,既提高管理者的服务水平,又提高读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高职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它是指高职图书馆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心理等因素,包括组织文化、服务文化和活动文化。组织文化是图书馆文化通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服务文化是指馆员在服务读者时,整体态度和风格长期积累形成的文化,这跟馆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态度紧密相连。活动文化是指高职图书馆开展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等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氛围。

二、网络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文化的建设

(1)借助网络技术,提升馆藏文 化。馆藏文化是高职图书馆物质文化中主体部分。网络背景下,高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获取方式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信息资源;也促进了图书和信息资源传递方式的改变,真正实现馆藏资源的自由访问和开放性的知识交流。因此借助网络技术,加强高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整理、排序和查询效率,进而摆脱获取文献信息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为提升馆藏资源创造便捷的条件,进而丰富高职图书馆的物质文化。

(2)借助信息技术,完善制度文化。根据前文论述,制度文化是图书馆精神文化的保障,而制度文化的精髓在于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但是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先进技术的保驾护航,还需要对应的制度文化建设。网络背景下的制度文化,即是符合现代规范的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优良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和图书管理软件同时作用,才能真正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3)继续发扬传统精神文化。网络背景下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内容或许有所变化,但是高职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依然是精神文化。依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弘扬“文明高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这是全体馆员献身图书馆事业的追求和意义所在。因此,网络背景下的精神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竭诚为学生、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馆员是读者服务的主体,弘扬精神文化就要积极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高职图书馆的精神文化体现在实际工作当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三、小结

第12篇

近年来,郯城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县域文化设施平台、人才队伍、资源要素整合,着力构建高度共享的文化资源平台、高效灵活的文化融资平台和充满活力的文化运行平台,初步实现图书公共资源服务的均等化,开创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2010年,在全国第四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郯城县图书馆是临沂市唯一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的单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公共图书资源管理模式不科学、运行机制不畅通、服务功能不完善的弊端逐渐显露。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图书资源分布不均衡。经过多年的不断投入,全县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及学校、企业图书机构藏书总量达到320余万册,人均拥有图书达到4本,总体数量和人均拥有量均位于全市前列。但从图书藏量结构来看,县级图书机构、学校及企业图书藏量超过200万册,占总藏量的62.5%,而占人口总数70%的农村居民只拥37.5%的图书量,城乡图书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二是投入机制不健全。此前,图书机构属于“各自为政”、“分灶吃饭”,由各级、各部门负责管理和采购,整体资源利用率较低,重复购买、重复投入的现象在所难免,无法发挥最大的服务效能。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公共财政日益困难,镇村基层政权对文化设施尤其是图书资源的投入呈现日趋减少的趋势,基层图书服务机构的图书更新速度较慢,内容陈旧落后,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的农业生产、健康保健等书籍较为缺乏,无法适应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是管理体制不规范。此前,基层部分图书服务机构尤其是村文化设施管理处于人员不定、职责不明的状态,定期开放及日常维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部分村级文化设施出现长期闲置,农村居民看书难、看报难、借书难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鉴于此,该县大胆对图书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科学配置”的原则,整合县域图书资源,盘活基层文化设施,优化服务运行机制,探索实行了县镇村图书馆总分馆制,有效破解了上述难题。

二、解决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三级网络,夯实图书资源整合基础。围绕打破传统文化设施条框管理限制,探索推行了图书馆总分馆制,依托现有县图书馆、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分别设立县图书馆总馆、镇分馆、村(社区)基层服务点,采取文企共建、军民共建等方式,在部分学校、厂矿企业等设立行业分馆和流动服务站,着力构建以县图书馆为中心,以镇(办事处)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为基础,以机关、部队、学校、企业等行业分馆为补充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县图书馆总馆定位为全县文献书目信息中心、图书资源配置中心和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建设、指导协调县域图书网点服务工作;各镇(办事处)分馆作为区域支持中心,具备图书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服务功能;村(社区)服务点作为基层服务站点,具备图书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等服务功能。二是集约利用设施。围绕深化镇级公共文化设施利用,将镇级综合文化站定位于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机构,鼓励各镇(办事处)将共青团、妇联等机构统一集中到综合文化站办公,实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教育培训场所与文化排练室、老年体育健身设施与文化体育场地进行整合,实现 “一站多用、一室多用”,将其建设成集书报阅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基层群众文化娱乐公共场所和文化阵地。三是分类推进建设。坚持先行试点、逐级深入、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优先选择部分设施条件优、群众基础好的镇驻地、城市社区及学校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向农村推广实施,使其真正发挥出便民利民服务功能。

(二)优化管理机制,力促图书网点规范运行。坚持以管理创新促效能优化,以机制完善促服务规范,调整理顺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力促图书网点规范运行、高效服务,建立3项机制:一是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将全县所有公共图书服务机构纳入统一管理,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和图书资源产权的前提下,总馆对分馆、服务点的图书文献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采购;各分馆在总馆的指导下,具体负责读者服务工作;村基层服务点的日常工作在镇分馆的指导下进行。二是图书资源网络化配置。所有服务网点通过图书馆集群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互连,图书资源及信息全部存储于县图书馆总馆中心数据库,建立起以县图书总馆为核心、以分馆为纽带、以服务点为节点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所有图书资源按照每个乡镇名称的首位字母缩写,进行统一标识、编目加工,实现县域所有图书资源信息采集、存储、处理的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三是县域图书定期化流动。实行书刊借阅“一卡通”制度,为市民免费办理借阅卡,在县内图书机构均可通借通还,方便群众就近借阅图书资源。同时,增配了图书流动服务车,由总馆负责统筹协调图书流通工作,每三个月对分馆图书资源实行一次定期流通,流通量每次不少于300册。各镇(办事处)分馆负责做好村级图书室流通工作,流通量每次不少于100册,提高图书资源城乡配套服务效能和覆盖率。

(三)深化保障机制,推动资源整合稳步实施。一是强化财政保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县、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三年来先后投资1.2亿元,高标准建设改造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镇级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县图书馆现已成为一座拥有成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幼儿活动室等服务窗口,201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从制定完善管理规范入手,先后编写了《郯城县图书馆总分馆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总分馆的职责范围,统一制定了《郯城县图书馆镇分馆工作职责》、《郯城县图书馆镇分馆管理员职责》、《郯城县图书馆镇分馆借阅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了服务工作的规范运行。三是强化培训保障。通过外出参观、专家讲座、业务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先后组织外出参观学习2次,举办专家讲座班2期,举办各项专业培训班5期,参加讲座和培训班的人员达120余人次,基层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和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四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由县文广新局、各镇(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合工作,进一步明确建设管理办法、目标要求。将总分馆制建设列入各级各部门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充分调动起各级参与图书资源整合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书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公共文化设施高效利用,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一是城乡图书资源均衡发展。通过城乡图书资源的整合,将全县公共图书全部纳入统一管理,通过资源流动满足不同区域和群众的文化需求,扩大了图书资源量,提高了图书流通率和使用率。全县图书资源在一个平台模式的管理下进行集中采购、优化配置、定期流动,城乡图书资源实现均衡发展。二是文化事业投入精细高效。城乡图书资源整合后,群众文化需求得到良性释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得以更加充分利用,规范管理和高效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通过对全县居民图书借阅数据和信息的研究,科学分析群众文化需求变化及特点,重点加大紧需型图书购置,使得文化事业投入实现精细化和高效化。三是群众文化服务方便快捷。随着城乡图书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图书服务网点的不断普及,城乡居民手持借阅卡在所有服务机构均可实现通借通还,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高效、优质的图书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