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专业的就业前景

汽车专业的就业前景

时间:2023-08-07 17:3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专业的就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专业的就业前景

第1篇

交通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本科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微观经济学、系统工程、航海概论、物流基础、国际贸易、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交通工程学、运筹学、经贸地理、班轮运输实务与法律、租船运输业务、海商法、航运行政管理与法规、运输经济学、港口经济学、航运经济学、运输商务管理、运输业务、外贸运输保险、航运金融衍生品及风险管理、国际航运政策、国际集装箱运输、水运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港口装卸工艺、港口管理、港口规划、航运管理、国际多式联运等。

高职(专科)主要课程: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与交通秩序、现代交通智能管理、交通事故查处、车辆与驾驶员管理、汽车原理与构造、交通控制与交通工程、车辆保险基础知识、道路施工安全知识、基层公安机关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交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交通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毕业生主要从事综合分析和解决道遣路交通管理问题以及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所在的学科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可以继续在本专业继续深造。

交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交通行政管理机构(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厅/局、省、市港航管理局、海事管理机构)、航运企业、港口、大货主企业的运输部、物流企业、船舶和货运公司、金融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涉外运输服务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建筑/建材/工程;

2、房地产;

3、新能源;

4、物业管理/商业中心;

5、互联网/电子商务;

6、交通/运输/物流;

7、计算机软件;

8、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司机、行政司机、商务司机等工作,大致如下:

1、司机;

2、行政司机;

3、商务司机;

4、驾驶员;

5、总经理司机;

6、专职司机;

7、货运司机;

第2篇

在类中,表现突出的有如下几个专业的人才:

网络人才更加走俏

互联网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制造工厂”,网络人才将更加走俏,其中风头最劲、最赚钱的是软件工程师、游戏工程师和网络安全师。

土木工程、汽车制造、中医药专业受追捧

在今年的高校招生中,一向表现平平的土木工程、汽车制造、中医药专业受到了广大考生的追捧。

此前,土木工程总是不温不火。随着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西部大开发,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导致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增。

经过几年快速成长,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政府也正极力扶持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零部件制造、售后服务、汽车美容等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将让世人再次领略中医药的风采。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专业需求旺盛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今年高校招生情况理想,毕业生近年的就业形势也不错。随着国外企业本土化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高素质营销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

广告业“钱”途无量

广告已发展成蕴育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甚至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钱”途无量。专业人士认为,未来的广告人将不是普通的高薪阶层。21世纪的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慧密集型的产业。今后几年,该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加大,高校广告专业毕业生的身价也将水涨船高,供不应求。

外语、电子类专业前景依然乐观

从近几年的高考招生可以看出,外语专业或外语院校的报考热度不减。由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乐观。

近两年,国家对通讯基础设施的投资每年都达近2000亿元。计算机、通讯工程、微电子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依旧旺盛,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第3篇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是一门新兴专业,2005年教育部批准在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通大学等几所大学试办。非织造材料又称非织造布、非织造物、无纺土工布,通俗地说就是将“三大纶”(涤纶、腈纶、锦纶)合成纤维。非织造材料在生活中常常被应用到,比如做衣服内衬、鞋帮面料,以及袜子和帽子等。此外,非织造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建筑、汽车以及医药卫生等诸多领域。

专业简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纺织及材料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能够在非织造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没计、质量控制,以及国内外贸易等T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非织造学、非织造布学、非织造布后整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材料学、功能纤维及其应用、非织造工程设计、非织造产品与应用、非织造产品质量检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等。

就业前景

我国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大规模无纺材料生产大国。目前,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相关的行业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对高端人才需求很大。

该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可以到纺织企业从事产品设计和材料研发工作,还可以去科研院所、商检、海关等单位,应聘有关非织造材料的教学、科研以及质检工作。另外,纺织贸易销售工作较为适合掌握非织造技术的大学毕业生。

院校推荐

随着国家对非织造材料的重视,开设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如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南工程学院等。其中,天津工业大学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系,为我国非织造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业内被誉为“中国非织造布人才的摇篮”。

皮革化学与工程

皮革化学与工程是一门以研究天然动物蛋白资源与加工技术为主的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具体以皮革生产、研究、开发为主,兼顾皮毛的生产和综合利用。

专业简介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皮革工业的生产控制、工艺设计、产品开发及其终端产品深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制革工艺学、生皮化学与组织学、皮革鞣制化学与工艺、皮革整饰化学与工艺、毛皮加工技术、皮革清洁技术、皮革化工材料、皮革分析检验、皮革机械与没备、皮革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等。

就业前景

从皮革企业的用人反馈情况来看,既精通应用化学,又具有皮革化学与工程研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最受欢迎。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毕业生就业区域集中在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地。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相关的制革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皮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在对外贸易中从事皮革制品的推广与应用工作。

院校推荐

目前,开没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少,大多数院校把该专业作为轻化工程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来设置。该专业办学实力较强的有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其中四川大学拥有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办学实力可以说位居全国第一;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皮革工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皮革加工机理及生产新技术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鞋类设计与工艺

我国是制鞋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制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鞋靴的生产量早已稳居世界第一,年产量已经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0%以上)。然而,我国在鞋靴设计创新、国际化品牌建立与运营,以及鞋靴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很大差距。我国要从制鞋大国迈向制鞋强国,必须培养大量的鞋靴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简介

鞋类设计与工艺是制鞋工业中集没计、科研、系统管理、工艺技术和岗位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鞋靴产品设计、鞋靴样板制作、鞋靴产品开发、鞋靴生产管理与营销等专业技能,使之毕业后能成为制鞋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鞋类没计与工艺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制鞋工艺、鞋靴材料、制鞋CAD、鞋靴样板制作、鞋靴产品没计、鞋靴结构与样板设计、鞋靴色彩设计、鞋靴效果图技法、鞋靴生产管理与营销等。

就业前景

我国的鞋靴产业和市场规模庞大,全国有近4万家制鞋企业,单是鞋靴从业者就有250多万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鞋靴消费市场还将迅速扩大。据中国皮革协会预测,仅鞋靴设计创新人才未来十年就需要数万人。

该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大中型制鞋企业的生产部、设计部、工艺技术部和品管部,担任鞋靴设计师或鞋靴样板师。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专业介绍;就业现状

一、中职机电专业专业介绍

中职机电专业又称作为机电一体化,它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一)全国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从全国的方向上看,目前技术类人才需求呈上升态势,其中机械制造类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数据统计:电力电子、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操作等技术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增加了6%。尤其是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对市场来说是供不应求。特别是临近年关,许多企业为追求经济利润而扩大生产,直接导致了技术人才的紧缺。从地区上看,近几年来华北及沿海地区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和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机电专业历届毕业生大多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以及与其相关的各行业中,因此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分析:在今年这些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需求率在急速上升,同时继续对数控、模具专业、汽车专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需求率,以发达地区为例: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3%。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4.29%和20%。以江、浙为例:今年对机电专业的技术人员的需求率较之去年增长了5%,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用人率提高了8.23%,而个别企业在今年加大对企业的投资规模以及部分以机电类为主的外资企业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刺激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发展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专业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三)岗位人才需求状况

在综合沿海地区以及本省的机电行业的发展的信息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人员需求增长16.4%;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人员需求增长12.8%;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需求增长6.4%;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人员需求增长5.2%;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人员需求增长9.3%;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人员需求增长5%;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人员需求增长11.3%;模具工艺设计,人员需求增长15.4%;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增长12.3%;汽车销售与保险,人员需求增长8.5%。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

三、中职机电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方面,机电产品性能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与使用维修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可承担电子、机械、信息、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我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态势良好,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目前,我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分布在安徽本省以及江浙一代以及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深受公司领导的好评。截止目前,我专业2007届毕业生意向就业率已经达到75%以上,个别专业如汽车专业的就业率已经超过87%。根据以上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我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专业学生无论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还是课程以外的实习上都具备了满足人才市场基本需求的能力。比如:以单纯机械类专业为主的数控专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数控加工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沿海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个体、私营和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厂类人员、机械类人员,分别占岗位总数的14%、10%。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的占需求量的69%。因此我专业把学生的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使机类专业的学生既能进行程序设计又能精确加工、准确操作,再经过半年的实习,接触到先进的设备,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更适合大多企业的发展要求,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在以电类为主的专业中,机电一体化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在选择就业岗位的面积上要更加的广阔,加上某些岗位人才的奇缺,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实际需求是巨大的,因此在培养这个专业学生的时候我专业的侧重点就放在了如何突出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这一优势上,使这些学生的能力也从单纯的电类知识扩展到了与机械知识的共融,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以汽车维修为主的专业,在社会当中的就业前景更是一片晴空,加上岗位上需要的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更是短缺,因此我们专业在对本专业学生培养中,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需求。

总之,我专业各专业的就业形势都比较乐观。人才需求量很大,学校的培养也比较到位。只要学生能够摆正心态,从一线脚踏实地的做起,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 马洪喜.试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资讯,2012(02).

[2] 王全喜.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

[3] 周俊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4] 芦景英.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

[5] 宋利强.谈谈机电一体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3).

[6] 张锐.刍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7] 张宇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第5篇

关键词:汽车毕业生就业汽车专业人才

汽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从1886年发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汽车已变成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品,汽车制造工业涉及众多的工业门类,是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及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 在此社会背景下,若培养出一批真正懂理论、懂技术的汽车专业人才,则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学生加以引导,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的后续人才。因此为更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北京市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各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关注行业和企业需要,从而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我院机电工程系组织有关教师按照2010学年教学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汽车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为切入点,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1 我汽车行业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增长迅速,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产量突破200万辆,产销量分别达到206.9万辆、208.6万辆;2002年突破300万辆,产销量分别为328.68万辆、327.15万辆;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达445万辆,保有量2421万辆。在2002年我国汽车快速增长38%的基础上,2003年我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增长36%和80%。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07.05万辆、507.1万辆,在2003年的基础上继续以14%的速度增长。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570.77万辆、575.8万辆,产销增长率分别达到12.56%、13.54%。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27.97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年汽车消费量721.6万辆,比上年增长25.1%,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8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1%和6.70%。与此相对应的汽车行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800万辆,继2009年后,再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图1),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增加了约8.9倍。

图1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量增长状况

2008年,我国进入汽车服务市场一个快速增长期,汽车服务产业已经进入中国国民经济主流,成为一个战略性支柱行业。目前中国市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城市有车族群对汽车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旺盛。2010年我国将形成规模达1~1.5亿万元庞大的汽车服务市场。如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到2007年已拥有5000多家租赁企业;我国汽车保险业已经稳居产险业第一大险种;全国4S店发展迅猛,到2008年上半年已经达到7644家(图2),如此数量在世界首屈一指,并且每年正以1.5%的数量递增。

单位:家

图22005年和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4S店数量对比情况

(摘自中商情报网: 2009-2010年中国汽车4S店市场深度分析及战略咨询报告)

根据上汽集团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2015年总值预测为14 620亿人民币,其中整车厂占63%,批发占5%,储运占1%,零售占7%,旧车销售占4%,零件占3%,大修占5%,快修占3%,租赁占5%,融资占4%。汽车售后服务业合计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3强,约有5400亿元的市场规模,汽车服务业的成长性良好。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究》报告,基于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趋势,对中国未来10年中,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状况预测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2003年汽车市场增长状况的预测结果(单位:需求量/万辆、增长率%)

年份

家用轿车保有量

家用轿车需求量

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率

轿车总保有量

轿车总需求量

轿车需求增长率

汽车总保有量

汽车总需求量

汽车需求量增长率

2010

2344

501

14

3039

589

13

5938

937

9

2015

5020

913

12

5998

1030

11

9633

1352

7

2020

9476

1584

12

10804

1727

10

14509

1890

7

北京作为国内最早启动私家车消费的城市,在过去10年间,北京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在2003年8月、2007年5月和2009年12月,北京汽车保有量相继突破200万、300万和400万辆大关,百万级的增长用时分别为6年半、3年零9个月和两年半。目前北京地区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0年底,已突破480万辆,2011年,预计达到500万辆?,见图3。北京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29.33辆,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汽车服务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

图3近几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增长状况(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

2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与需求分析

2.1 近年来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情况

为更好的了解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共计120余人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8份。具体状况分布见图3至图7所示。

2.1.1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从图中看出,就业率(包括自己创业与继续上学深造)已到达96.3%。

图4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

2.1.2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见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约有51.9%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专场招聘会找到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学校专场招聘会的力度。

图5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图

2.1.3 学生的后续专业分布

在5.6%的创业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6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占14%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备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A. 有直接关系B. 有间接关系 C. 毫无关系

图6创业学生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在16.7%的继续上学深造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7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系占95%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加强专业课及其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备学生有更深远的学习潜力。

图7继续上学深造学生的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2.1.4 学生就业岗位分布

图8为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在企业中就业岗位的调研。

从图中可以看出 ,从事汽车销售的学生最多,占31.7%;其次是从事其他管理类,占27%;从事机电维修的学生占到比例25.5%,从事汽车保险的学生占到13%。

图8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图

2.2 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现代汽车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企业对毕业生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中也同时感受到了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2.1 掌握必备专业知识

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2.2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2.2.3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3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设想

在我院调研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现代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办学单位,与各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汽车专业建设调研,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为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的设想。

3.1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由“双师型”素质教师指导,运用“双师型”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实验室设备、仪器、场地等实训条件应进一步加强

随着近几年招生量的增加,学生人均实训学时、场地面积与前几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机、电、液整体控制的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要不断引进新型、新仪器。同时,大量学生进行实训,正常消耗、损耗也随之增加。所以,应不断加强汽车专业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

3.3 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要不断的选派一定数量具有相当基础的教师到一线迸行学习、锻炼。同时,要经常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来学校讲课,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与行业接轨,紧跟时展。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该专业进行剖析,从教学方法、实训条件、教学团队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改进,为培养高质量的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繁荣我国汽车服务市场、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映红.国外典型高职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文教资料,2011,(12):138-139.

第6篇

与此同时,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与汽车相关的专业也日渐升温,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成为与汽车行业接触最亲密的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亲密指数:

汽车服务工程2003年才在武汉理工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但该专业的成长速度却异常快捷,短短几年,便在全国各类高校遍地开花,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

顾名思义,该专业的设立就是为汽车服务,所学内容都围绕着“汽车”二字,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各类汽车的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而且要学汽车营销、评估、经营和管理等技能。作为一门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其基本特点可以用“起步晚、发展快、应用广、需求大”来概括。

汽车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尤其是销售及售后服务,非常需要专业人才来维护。汽车的市场营销、保险理赔、信息咨询、车辆评估、运输经营、企业管理和检测设备设计,都是该专业的“势力范围”。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但售后服务却与国际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汽车售后服务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涉及汽车售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的企业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也急需大量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最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等。

一般院校:燕山大学、江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常州工学院、江汉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长春大学、辽宁工学院等。

报考提示

许多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汽车服务类专业。本科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研发和管理能力,高职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维修能力。

车辆工程

亲密指数:

车辆工程专业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鼻祖”专业,它最早的名称就叫“汽车工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车辆工程专业涉及技术面非常广。除了支持汽车成型的材料技术、支持汽车动力系统的机械技术外,电子、计算机、通讯、遥感等新技术也在其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专业课学习方面,大一大二往往学习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技术、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知识;从大三开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学习汽车制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内燃机原理与设计、汽车电子学等专业课程。当然,除了这些“硬性”课程,还可以选修汽车贸易、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软性”课程。

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跃升对车辆工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对掌握车辆工业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汽车、新型汽车设计开发人才的供不应求。车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既可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工作,还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工作,也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同时,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的汽车新技术的兴起,使汽车行业与当今的尖端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为本专业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等。

一般院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江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

报考提示

车辆工程专业在不同院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除汽车外,机车车辆、轻轨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方向,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美学设计基础,一些院校招收该专业方向学生时还允许考生在报考材料里附上原创美术作品,以供录取时参考。

车辆工程本科阶段的专业的方向,大体上分为车身设计、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三个大的方向。另外还会包括如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仪表、汽车营销、汽车物流与信息、交通管理等一些交叉学科。考生选择这个专业时,一定要具体考察院校侧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亲密指数: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几乎所有的理工类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当然,不同类型的理工院校研究的专业方向有很大差别:比如交通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起重运输机械方向,电子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电子制造技术方向,而传统的工科院校研究的重点则多是智能机电控制方向或模具设计制造方向等等。

不过,无论该专业研究的方向如何多变,只要你愿意,将来毕业时都可以“转行”到汽车行业,因为现在的汽车制造企业,都是采用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化的技术。电子是汽车的电脑,机械是实现大脑思想的肌肉。这个专业在汽车研发环节里面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由于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诸多学科门类,为毕业时跨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许多院校一年一度的就业率统计中,已经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等。

一般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北方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机电学院、宁波大学、西华大学、广州大学、长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软件;硬件

1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背景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自动化管理和机械设计两个部分,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它综合运用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来进行相关的制造工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严格。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2.1机械设计制造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机械设计制造是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化比较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技术十分先进,它广泛用于生产、制造、设计等领域,主要人工操作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其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都控制得十分出色。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机械加工企业普遍对于企业的控制与管理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进行指导,往往无法保障其科学性与合理性,造成管理与生产效率较低,机械设备的生产密度低,质量难以控制。

2.2机械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

自动化技术在国内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相比于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制造技术方面还是在机械设计方面都明显落后。国内机械制造的有关企业,往往只注重技术的引进与管理经验的学习,在处方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对重点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也缺乏足够的耐心,人才培养工作以及研发资金的投入也有待加强。国内各大高校在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过于注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理论方面的教学,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

2.3岗位人才需要瓶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涉及到许多知识门类,如控制工程、材料成型、机械等方面,在环保设备设计、设备维护、数控维修等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另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修习后可以为学生以及跨行业、跨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作适用面十分广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除了需要学习机械设备有关的知识外,还需要扎实的IT功底,对驱动程序开发、内核裁剪、编程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较高要求。对于一个高级软件工程师来说,需要具备过硬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解决系统故障,独立进行系统项目研究工作,以及强大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3.1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机械制造精度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生产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软件作为基础。智能机械可以广泛运用于运筹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将更加跨学科的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其他产业中。未来,智能化技术将会使机器拥有像人一样的智力水平,判断简单的情况,降低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3.2网络化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对我国机械制造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监测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辅助机械设备的制造,增强控制系统的监测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使机制制造技术朝着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方面迈进。

3.3微型化发展趋势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与微电子技术的融合体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所谓微电子设备,一般指的是体积在1m3之内的电子设备。这类设备具有便于携带、轻巧灵活等特点。国外微电子设备功能优良、各类繁多。国内市场对微电子产品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各大企业致力于产品研发、功能创新方面的工作,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应用效果也有了很大进步。

3.4就业前景

近几年,自动化产品、数控科技产品发展迅速,在国内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当前,全世界自动化、数控类产品已经达到3000亿美的产值,我国国内的产值也达到800亿人民币。目前,自动化、数控产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发展方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作化的技术支撑。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自动化技术的相关产品随处可见。比如,手机、可视电话、U盘、电子字典、智能玩具、游戏机等,还有更加精密的汽车电子、数控仪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高清电视、电视机顶盒、数码相机等。随着新型材料、处理器等成本的降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还会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青杨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程世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湖南农机,2012,3(15):113-114.

[2]高兴隆.展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J].新丝路,2016,4(15):75-76.

第8篇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自主研发的汽车产量逐年增加,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也得到了广泛使用,这就促进了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适应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业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深度优化和改革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完善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为汽车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职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形式,老师主要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性很差。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偏差,而汽修专业理论又往往比较深奥抽象,因此板书加图片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清晰的概念和认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在课外的实训阶段,不明白零部件的构造结构和相互联系,更不能理解其各自的作用原理,这样自然无法掌握维修技能。

(二)教师教学素质偏低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较综合的专业,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既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大部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还达不到要求。中职教师还沿用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是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在实践操作中也是按照操作流程,机械式的教学,不能够充分利用操作技能和时间经验对学生进行灵活性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汽车维修包含机修、电工、车身饭金修复、喷涂等子工种,而且每个工种既可以独立、又存在相互联系,从培训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科目的培训。而学生和家长普遍希望学到更加全面的技术。学校在开设课程时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的要求,在开设课程时强调“多”而忽视“精”,教学内容过于繁杂,造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四)教学未与社会实际结合

传统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于陈旧,没有与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需求,以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生产需求,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太弱,择业面窄。

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课堂上老师纪要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要演示汽车部分零部件的拆装;车间实训时,既传授学生组装机械的技术,也能讲解知识原理,理论与实训同步并进,教材与实验设备两手抓。例如,当教师讲解汽车底盘构造时,可以先在课堂上结合平面图形让学生对其组成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带领学生观察实验室的汽车底盘,使其加深印象,接下来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底盘的构造与运动形态,指导学生分解结构,使其对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各零部件的相互配合运动关系形成直观认识,课堂结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的零部件构造与各自作用,还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是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师资建设,就要对教师进行更专业化的培训,对教师进行丰富的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定期安排时间让教师去汽车维修车间进行参观实习,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建立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调整专业课程

对中职院校来说,汽车维修专业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一线维修技术人员,一切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开展,以此为导向调整当前的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对该专业现有学科删繁就简,空泛而毫不实用的基础学科,陈旧落后的理论学科,与教学目标联系较少的课程,这些都要全部删除或尽量减少学时安排,将大部分学时留给最新行业知识与专业技术。

(四)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

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中职院校需高度关注市场动态,切实掌握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生就学习什么技能,以此为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训课,要通过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其今后自然过渡到工作状态。中职学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案,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让学生去企业的车间进行实践学习,真正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

三、结束语

面对社会对汽修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院校的汽车维修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更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集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还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专业技术更强的汽修人才,推动汽车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英富.关于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5,02:233.

第9篇

一、工业设计的办学定位

1.目标定位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艺术基础,懂得相关机械制造等知识,有一定的设计理念,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还要有市场推广营销的技能,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工业设计同时又是一个择业范围特别广的专业,涉及到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和设计管理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本院充分发挥小规模精品教学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2.课程设置定位

工业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杂,如设计速写、画法几何、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学、工艺造型与材料、机械制图与cad、产品造型、产品模型制作、企业考察等相关知识。大学本身就是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除了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更需要注重技能的培养。基础课程是工业设计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实践的必备知识,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

大学课时有限,对于专业课程的安排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内容为工业设计的基本文由收集整理础课程,如艺术构成、设计速写、画法几何、产品表现法、立体造型、电脑辅助制图、英语等。选修内容则针对学生的自身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就业方向进行设置,这样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因材施教。

3.就业方向定位

纵观近几年工业设计就业情况,学校归纳出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毕业生可从事各类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外观设计、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就业方向也逐渐多元化,涵盖汽车、飞机、工程机械、家具、广告、服装、传媒等多种行业,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设计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二、工业设计的培养模式

1.社会需求分析

工业设计就业前景现在正值上升的时期,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多加工企业都开始要树立自己的品牌,目前工业设计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近20年来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仅3万人左右。如果工业设计院校用特有的前瞻性眼光,为这一朝阳产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不仅能满足社会需求,更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2.专业特点分析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有美学基础、造型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本知识;还应具有协调产品的造型、结构、功能等内在因素的能力,以及产品与人、环境、市场销售等外部联系的能力,使产品的形式与功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而开发设计出具有高度协调关系和较高审美价值、并广受市场欢迎的现代工业产品。

3.特色培养模式

第10篇

这一幕,让副院长张智刻骨铭心。

这一年,作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万州农学院只招到两百多个新生。

“国家教育改革将我们推向了市场。”张智说,“然而,我们还沒准备好。”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职业院校被推向市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万州职业院校仍以传统专业为主,技术含量低:对市场而言,这样的专业已经过时;对学生而言,读这些专业意味着难以找到好工作。

在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一个难以逾越的断层形成。

如何填平断层?

市场之变

2007年7月的一天,三峡职院会议室。

会议桌的一边,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齐整端坐,张智也在其中。

对面,几位从教育部来的专家面带微笑,其中一位伸出手,摸出一份“成绩单”。

现场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这些天,教育部专家组来到万州,对三峡职业学院进行教学评估。

大考在即,张智信心满满。

在过去几年里,东部沿海地区技工短缺,大批重庆人“孔雀东南飞”。万州职校抓住机会,针对东部经济特点,相继设立了电子、机械工程、计算机信息等一批紧俏专业。因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口,万州职校在校生在2007年达到10万人,办学点扩大到38个。同时,万州农学院和万州工业学院强强联手,升格为三峡职业学院。到2007年底,在校生超过8000人,所设专业从7个增加到28个。

“三峡职业学院得分89分,扣分理由是专业特色不突出……”会议室里,教育部专家宣布成绩。

“专业从7个增加到28个,怎么还丢分?”张智很纳闷。

张智并不知道,就在这几年,万州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初步形成盐气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而在全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工、材料加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6+1”支柱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市场需求已变。”听说张智的困惑后,区教委职业成人教育科科长彭直明如此释疑,“重庆经济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万州职教专业设置前些年形成的‘沿海’特色,跟不上重庆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我们必须优化专业设置,突出本地特色。”

资源重组

“区域经济对专业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专业优势在哪里?如何将两者结合?”带着一系列问题,张智带队考察了京、沪、粤等职教发达地区。回到万州,他们遍访30多个乡镇,了解本地对职教的需求。

摸清市场风向后,张智和同事们心里有了底。“以前,我们片面追求规模化,一些专业偏离了自身优势和本地需求。”张智说,“现在我们准备以服务重庆农村为目标,向传统优势回归。”

在张智摩拳擦掌之际,一幅职教资源优化配置的蓝图正在万州展开。

万州以当地五大特色产业和全市“6+1”产业格局为目标,以五所高等院校、四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三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为龙头,拟定了盐气化工、绿色食品、现代制药、机电轻纺、环保建材、服装制作、商贸物流七大职教主攻方向。“我们根据这七个方向,重新配置职教资源。”万州区教委副主任程朴说。

万州有37个职校办学点,不但专业设置老套,而且校与校之间雷同,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万州区委、区政府决定把一批专业雷同、互补性强的中职学校整合进重点中、高职院校,37个职校办学点被调整为18个;这些职校办学点再进行合理分工,有的紧盯盐气化工,有的紧盯现代医药……“大家各司其职,形成了对七大新兴产业的覆盖。”程朴说。

2012年2月7日,一所中职学校向区教委提出申请,希望开设船舶驾驶专业。

区教委和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组成七人专家组,由彭直明任组长,对申请学校进行评估。

“现在开始表决。”

七位专家同时举手表决——零票赞成,七票反对。

“我们为什么不能开这个专业?”提出申请的校长急了。

“这个专业在万州技校已经开设了,你们再开就属于重复设置。”彭直明说。

校长只好服从。

“职业院校想新增专业,必须经过专家组评审。”彭直明说,“通过评审,我们就能调控专业设置方向和数量,实现和市场的精确对接。”

张智也参与了这场转变。“我们学校原有四大传统专业,按照区教委部署,学校对这些专业进行了优化,该撤销的撤销,该增加的增加。”他说,“经过优化专业设置,学校的农业特色一下凸显出来。”

良性共振

2011年6月15日,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会计技能比赛现场。

19岁的徐丹使劲搓了搓手,对自己说:“雄起!”

在夺得重庆中职会计技能比赛冠军后,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学生徐丹来到山东,角逐全国冠军。

比赛设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和点钞三个项目。

“会计电算化曾是我们的弱项。”重庆市经贸校校长李良平说,“但现在弱项已经成为强项。”

李良平的信心,源于学校对职教专业的优化重组。“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我们淘汰了一些弱势专业,增添了汽车修理、模具、数控、机电一体化等新专业。”他说,会计电算化专业就是优化成果之一——学校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传统会计专业资源相结合,打造这个新专业。

赛场上,徐丹经过三个项目的角逐,将季军奖杯收入囊中。

而万州职教的胜利,并不仅限于赛场。

2011年7月,三峡职业学院。

提着简单的行李包,园林设计专业毕业生周敏睿走出校门,向送行的老师挥挥手。

三年前,这个在高考中惨败的男孩来到三峡职院。对就业前景,他并沒有抱很高期望。

今天,他毕业了。告别学校和老师,他坐上汽车一路向西,到主城一家园林设计公司上了班。

就业第一年,他的年薪达到了十万元。

从2007年至今,万州职校数量精简为18所,在校生人数达到十万人,中职学生就业率达到98.4%,高职学生就业率达到83.2%,累计向社会输送人才11万多人。

“通过优化重组,万州职教与市场间的断层已基本填平,人才培养和人力需求形成了良性共振。”程朴说,随着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融合,这种良性共振也将持续下去。

建议

创新专业设置,要与市场接轨。我们每年都要开展数月的市场调研,召集各方专家分析行业就业前景,边淘汰边更新。比如,我们调查发现,美发行业前景很好,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因此果断决定新设美发专业,投资建设了高标准实训室,聘请美发领域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朱泉

目前出现的专业设置重复严重、市场恶性竞争局面,一大病根在于职教学校缺乏统筹协调、合理分工。政府主管部门应引导职校找准各自定位,扬长避短,既合理分工,又形成合力。

——永川职教中心校长凌基银

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加快建设支撑和服务重庆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和专业群。着眼生产性和生活业上档升级,积极发展物流、商贸、旅游、护理、学前教育、金融事务、家政服务等相关专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林牧渔等涉农专业建设——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院长黄永铭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生 专业认同

一、问题的由来

在职业中专的日常学习中,时常会遇到有学生厌学,问之,则说:“老师,我不喜欢这门课程”,或者说:“老师,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说:“老师,这个专业学了没用”。

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学生通常表现为无所事事、无心向上,空虚、烦躁;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表现为不认真听讲,甚至玩手机、说话、睡觉等。

当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的比例增多,它将成为班级的一个严重问题:班级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差,班级中迟到早退、扰乱课堂秩序等违纪现象会越来越多,班级的凝聚力会越来越弱。

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中职生对专业或课程的不认同?该如何解决这部分学生对专业或课程的不认同问题呢?

二、问题的探讨

1、专业选择的动机分析

当一个社会人参加职业培训,他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成本。所以参加职业培训的社会人往往有参加职业培训的强烈主观意愿,同时他已经做好了职业培训的思想准备,并且具备了职业培训前的学习基础。所以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往往不存在不愿意学的问题。

在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下,要升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选择将来要就业的企业,企业则把相应学生委托给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所以理论上学生不存在因为不喜欢专业而厌学。

反观我国现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价值导向的原因,往往是中考分数偏低、普高录取不了的学生不得已才来就读职业学校。所以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初衷不是因为喜欢某个专业。而这些学生,在就业的价值导向下,相对好一点的生源往往流向优势的职业学校及热门的专业;而不占优势的生源,不得已只能就读自己不看好的职业学校和专业。同时,学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还直接受到家长及同学朋友的影响。所以学生选择某个专业,很难说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

所以当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认同所学的专业与课程。

2、就业的困境分析

在九十年代之前,中考升学,就读普通中专的分数往往是最高的,即使就读技术学校,其分数也不比一般的普高低。当学生毕业后,往往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在德国,工业高度发达,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汽车、机械产品、电气、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等畅销全世界,且附加值极高。在德国,学生愿意就读职业学校,因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待遇并不比一个普通大学教授的工资差。

反观现阶段的我国,计划经济下分配工作的就业格局已经不在,而社会发展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但社会的生产力与工业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中职的毕业生难有德国中职毕业生的待遇。

而事实上,很多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往往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即使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其工资待遇也不容乐观。

由此,就业的困境与前途的渺茫影响了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

三、问题的解决

由上可知,中职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问题根本上是由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及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无法跨越,社会大环境也无法在短期改变,而要让中职生在职业学校愿学、乐学,只有提升和拓展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通过“专业选择的动机分析”可知,中职生选择职业学校及相应专业,本身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他对专业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学生对他所学专业认知的有限,将直接影响他学习该专业。

如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呢?

作法一:在教室内营造一个认识专业的环境。把专业的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介绍、相关行业与企业介绍、就业前景等信息经美术设计做成宣传图,打印到KTV板,贴到教室墙壁。学生处在这样的教室中,潜移默化下,他会逐渐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专业。

作法二:设置专业知识周。在学入学时,组织专业课老师、行业专家及优秀的毕业生给学生介绍专业的相关情况,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实训场所,组织学生走访相关的企业工厂。通过这样的听与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专业。

拓展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识

在狭义的专业认识中,学生通常会认为选择了哪个专业就是学习哪方面的技能。这种专业的认识观不利于给专业不认同的学生做思想工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从当前的实际就业情况看,很多学生会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同时,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他们也可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而我们现在所学的专业意义在哪里?

如果从专业学习的广义意义上看,学习专业不仅仅是学习某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这些东西的价值可以跨越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工作以及不同的人生阶段,是一个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往往是最缺的,而这些东西往往是学生走上职场最需要的。当面对着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并且成为学生的信仰与追求,那么学生就会端正对专业、课程的上课态度了。

第12篇

近年来,汽车专业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男生,这对学生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

汽车专业;心理特点;对策

汽车专业是近几年新兴的专业,学生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技工院校的招生不设门槛或门槛较低,以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在14至18岁之间,正处在一个青春的叛逆期,并且汽车相关专业的性别比例大大失衡,使得对汽车专业学生的管理比别的专业的学生管理更加复杂,现在通过学生特点的分析来研究相关的管理对策。

一、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特点

(一)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从初中或者高小开始,学习上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少,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而文化成绩较差。因其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并且在思想上仍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存有偏见,认为技工院校就是动手学技术,理论好坏无所谓,对上课不感兴趣,上课分心,下课活跃,平时上网,考试作弊,厌学情绪严重。即使是他们原先没有接触过的、零起点的专业课,也很难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这种情况在男生班里大量存在,整体学习气氛往往非常坏。

(二)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数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多数人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有多半学生是抱着找一份好工作的想法;有的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来上学的,还有的是想从学校里待几年,以后再做打算。还有的,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没意思,并且现在国家减免学费,因此,来上学是为了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的。没有任何学习目标,就更别说什么进取心了。步入技工院校的学生,由于过去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使他们感到抬不起头、直不起腰,缺乏热情和兴趣。长期如此,这些学生就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往往自暴自弃,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就难以树立起来。

(三)自我意识不健全,自控能力差

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成人意识正逐渐增强,希望别人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总想自己独立行事,而实际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还未脱稚气,在心理发展上并未成熟。为了显示自己,他们学抽、喝酒,注重打扮,交异性朋友,不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管理,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正确摆正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四)纪律是非感淡薄,人际行为有误

有的男生原来在家中非常“受宠”,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自私、纪律性差、承受能力差等种种负面心理特征十分明显,纪律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我行我素,不懂宽容、尊重和理解别人,往往人云亦云盲目冲动。经常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和同学发生口角或大打出手,不考虑后果;有时候也会和老师发生不应该的冲突;出口脏话,无所顾忌,不请假外出、翻墙上网时常发生;宿舍物品随意乱放不加整理、随手乱丢垃圾、仪表和着装奇异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

二、教育管理对策

(一)明确来校目的,提高学生信心

要让学生自己认清楚来校的目的,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掌握技能,才能实现理想。并且告诉学生学校的就业推荐制度:提倡公平竞争,优先考虑优等生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懂得,虽然目前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不错,但各个岗位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摆正位置,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根据社会需要和时展要求,认识自己,接受现实的自我。使他们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自觉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对学生的成功抱有信心,并不自觉地把这种期待暗示给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期望,从而增加自信和动力。除此而外,要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正确运用强化原理,用表扬、鼓励、赏识、奖励等方法强化他们的优点,同时要包容甚至忽略他们的缺点,让他们的缺点逐步得到克服。

(二)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学习动机,使之肯学。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批改作业、课堂提问及技能训练等活动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切实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学生特长,搭建才华展示平台。

(三)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引导学生的成长

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是提高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继续发扬,确定随时发现并承认它、改正它,使学生形成“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班级的主人”和“我是学校的主人”的共识。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讨论,用民主的方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纪律公约》、《班级卫生公约》等制度,使每一个同学在正人与正已的碰撞中强化了自主、自立、自强意识,提高了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多和家长沟通,共同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