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图书管理

数字化图书管理

时间:2023-08-07 17:3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图书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图书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理;数字化;必然性;发展与前景

一、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必然性

第一,随着科技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而人们整逐渐地利用手机、电子书等智能产品代替纸张读物,而我国图书馆虽然能够持续发展,但由于社会水平以及人们对多元化阅读模式的喜爱与追求已逐渐代替了在图书馆中阅读的形式,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必须通过数字化进行提升;第二,由于图书馆中藏书较多,而大部分图书的纸张因年代久远而不断出现断裂、老化等损坏现象,而其中部分珍贵的书籍字迹也因墨迹不断消失而出现缺少的情况,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工修图际醯仁侄卫唇行还原;第三,由于我国大部分青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较为繁忙,同时由于生活节奏过快,使之无法拥有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的时间,从而对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第四,由于图书馆内图书资料等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且种类繁多,如需要查阅资料时,因其种类过多而难以寻找,消耗的时间较多,导致图书管理效率无法提升,而读者在查阅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

由此可见,传统的图书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节奏,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化改进与发展是必然的。

二、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1.图书管理数字化有效推进数字化教育的发展

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关键动力,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教育社会群体的重任。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整体素质甚至整个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高质量的图书馆工作推动着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和整个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强化图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图书管理数字化打破空间的局限性,实现多元化资源的有效共享,读者只需在一定空间依托网络技术,便可以进行在线阅读、下载、分享等操作,且资源内容可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地区,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谁率先掌握了信息,谁就占据了先机。图书管理数字化将有效推进国家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增强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

2.图书管理数字化提升了纸本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论文、期刊、文献、报纸等这些纸质文本,通过电子化、数字化、无纸化处理后,形成信息的数字化传播,便于收藏管理,提高利用率。进行数字化管理后,复本便有了无限性,不存在图书或资料被一人借阅后其他读者无法借阅的情况。图书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共享,只需通过复制、网络传送等功能,便可以惠及无数受众。

3.图书管理数字化采用智能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都是图书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内容,采用数字图书馆后,以上步骤都只需在网络上操作即可完成。数字化图书馆采用现代化设备,配备智能检索软件,每一项操作都是精心系统设计的成果,有效减轻了图书管理的负担,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节约读者检索、共享时间。数字化还扩展了图书资源的存储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了以往单纯依靠地面空间存放图书的现象,转化为电子存储空间后,图书馆便成了超大容量的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图书管理还有效地避免了管理上的漏洞,如传统查询可能存在资源遗漏现象、传统维护还可能滋生管理人员投机取巧的取向,数字化管理将有效改善以上弊端。

三、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与前景

1.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改善硬件是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

2.加强个性化管理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方向。要建立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进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加强针对性。如根据馆藏资源,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做好一对一的服务工作,保证各得其所;通过读者的检索记录,分析读者的阅读喜好,进而为读者提供定向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

3.研发特色产品和服务

图书管理数字化不仅是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还应是针对本馆读者和用户需求,将自建文献和商品化、网上文献数据整合,建成特色化检索体系。图书馆要建立区别于他人的特色化的数据库,这需要对图书馆的原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力。同时还要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开发潜在的市场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完善的数字化发展战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良性发展。随着移动数字终端设备的发展,人们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工具便可快速地搜索、查询、浏览,可研发特色终端软件,方便读者使用浏览和存储使用。

4.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一,在聘请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年龄与工作能力,优先选择年龄适宜且具备数字化设备操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人员,提高整体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及数字化使用能力;第二,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职前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与相关职能,能够提高对读者的帮助,同时通过人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使读者感受到数字化管理带来的便利,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益;第三,当图书馆内引进最新管理数字化技术时,应提前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使管理人员成分掌握该技术并能够熟练应用,确保图书馆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先进性,保证时刻以高品质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5.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

加强日常的维护是保证图书管理数字化运行操作的关键,图书馆需建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维护,避免出现系统故障,影响正常的管理和读者使用。

四、结束语

综合目前实际情况,图书管理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进步和拓展。但是由于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图书管理数字化的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过渡阶段,即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数字化模式转变的阶段。但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图书管理数字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 张萍.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探究[J].通讯世界,2014(22).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及相互交流的第二课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化为载体的各种媒介不断出现,出现多元化发展,图书管理也迎来新的技术挑战,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满足读者需求,成了图书管理工作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更新较快。因此,为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图书和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建立信息化服务模式,以便提供更好的图书服务。

一、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图书和信息的存储地,不但资料繁多而且读者数量巨大(全校师生以及部分社会人员),因此很多信息数据需要进行记录和统计等工作。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使用计算机对图书借阅情况和读者的权限,借阅图书的日期等进行管理,同时还提供数字检索功能,这比以前的人工查找,人工记录,无疑既减少了人为的工作量,又保证了准确性,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图书馆内缺少网络图书的共享资源、图书馆的资料缺乏电子版,当图书资料被外借的时候,想借阅的同学只能等下个同学归还。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还缺乏有效、系统的信息管理手段,知识部分实现了计算机化,没有真正做到数字化。在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实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有许多高校已经在开展一系列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计划,如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建设等等。

二、加强图书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措施

1、提高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意识。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数字化建设的意识以及重视程度对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只有统一认识,相关负责人重视,才有决策及实施,这是开展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因此,要想提高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的认识,应从下面几点着手:加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的数字化建设意识,重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制定有力的执行计划,参与实施过程;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建设意识,开展相关的数字化建设专题讲座,使其明确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及重要作用;同时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专业技能及服务意识,以期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

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由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有较高要求,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3、扩大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范围。高职院校图书的管理工作宗旨是为全校师生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就应贴合读者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在数字化建设中应多方考虑,以便为师生读者提供快捷方便的图书服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实行全开架式服务,以方便师生读者现场或在网络中获取图书资源,另外还可以建立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间的沟通平台,方便读者就图书资源的存放及其他问题就行沟通,为读者提供便利;图书数字化管理服务应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开通读者推荐图书的权限,只要是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类书籍,都应首先购买,同时将新购买的相关新书放入网络资源中,建立相关的图书书目、新书推荐版块等,以便让读者第一时间掌握新书动态;加强或建立读者论坛,由专人负责管理读者论坛,及时掌握读者的建议和需求,加强读者与管理人员的互动,还可以将一些相关的教学与科研资料放在论坛中,提供下载权限,最大程度为师生提供查阅文献的便利。

4、加大资金投入。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除了管理人员的素质外,技术装备也是重要保障之一。因此还需加大对科技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大预算采购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关的配套附件,建立现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还应与资源共享,可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图书馆网络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工作,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控制,防范黑客入侵等等。

三、实现高职院校图书管理资料数字化的措施

1、联网和图书资源共享。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资料的网络共享需要以网络为平台,建立多家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实现有效合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2、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的数据库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依据统一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图书馆间的统一;为方便读者查找资料和文献,应对所有图书资料按中图法中不同学科分类和相关的整理,并据此建立索引;对图书资料进行适时更新,借助图书数据库的优势,将目前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专利等按中图法分类后加入到数据库中。

【参考文献】

[1]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第3篇

现在,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作为大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平台——图书馆的管理信息化也就日益重要。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文化获取的多样化需求。由是言之,作为大学图书馆,就要与时俱进,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检索;服务

当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读者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读者开始更多地依赖数字化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过去的纸质图书。这对于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1.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及现状

图书信息化是什么?其实,就是文字、图片等信息的数字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载体,来接受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但是作为传统的图书馆,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纸质图书,所以在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上面,还存在不小的问题。

首先谈谈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简而言之,一方面是方便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让他们在调取和存储信息上面更加方便,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盲目采购图书和长时间查找图书的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能够满足读者的更高需求。比如说,在图书馆中会有很多的文献资料,但是由于这些文献资料的价格较贵,所以很多图书馆出于成本考量,就减少了这方面的投入,因此就无法满足一些读者的需求。而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就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读者可以通过微机非常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然后我们谈一谈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就是缺少相应的人才。数字化的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愈加提升,图书馆工作者不仅要懂得传统的图书管理知识,更要精通和熟悉电脑和相关的软件操作。但是由于数字化时展速度的过快,不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文化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时代,人才上的短缺就使得大部分图书馆在信息化管理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硬件和软件上没问题,但就是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来管理和维护,所以便无法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

其二,读者对数字化信息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在一些现代化的图书馆,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均是一流的,但前去检索和查看的读者却很少,这暴露出来的就是一些读者对数字化信息接受能力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

其三,是信息化的共享程度有待提高。把传统的信息数字化,这仅仅是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互联网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开放共享,所以,在图书管理信息化上面,也应该做到资源上的开放和共享,如此才能让知识更加高效地传递给大学生和其他读者。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A大学的数字化信息可能侧重于某一领域,而B大学的数字化信息则侧重于另一领域。

2.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议

首先,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大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应该说,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功能。作为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的机制,注重持续性和长久性,不能说“一口吃个胖子”,投入一次就再也不管,因为图书管理的信息化需要ciencesS长期更新和升级,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在资金投入上,要通过专业而实用的建设和发展方案,来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达到最高的利用效率。

其次,要切实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第一要通过培训或者进修等方式,来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并通过定期的考核,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促使他们主动去学。第二要引进一些具有相关知识技能的图书管理人才,随着老一辈图书管理员的逐渐退休,在新招录人员的时候,要加大对图书管理信息化技能的考试比重,如此一来,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建立起一支年轻而具有较高能力的图书管理信息化队伍。

再次,要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说搞几个电脑,装几个软件,招几个懂得管理和维护的人员就万事大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要摒弃过去那种传统的落后的观念桎梏,不能再怀有“重藏轻用”的思想,觉得图书馆的功能就是藏书,就是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舍不得让人看,懒得让人借,轻则对读者爱理不理,重则呵斥,把自己和读者放到一个对立面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牢固树立既“重藏”又“重用”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急迫性和重要意义,一方面要转变观念,要意识到只有更多的人来借书,来查看资料,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能力,在管理方式上多一些创新,让读者的借阅和查询更加便利,更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创新,比方说可以通过改进查询系统的便利程度,增添检索的功能,弥补一些数字化的漏洞等等,以此来让读者的效率大大提升。

第四,在管理系统上要更加完善和人性化。可以说,一切的设计都是要为用户服务,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同样如此。要尊重师生的一些使用爱好和习惯,去设计相关的软件界面和操作方式。使之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当然,也要保证后台管理人员在使用上的方便性。比如说,无论是信息录入、分类或者管理的诸多环节,都要保证上手要快、操作要简单,这样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快的速度,来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并及时去查看和维护各类图书。

第五,要完善法律建设,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要通过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在知识产权上面,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调动更加全面的资源,增加高校图书馆的权限,使之收纳的信息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吕素梅,陈雷.图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金田,2013(1).

[2]冯静.浅谈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0(2).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图书管理;策略

1.新媒体下数字图书管理价值

新媒体时代,各类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研究开发了较多高新技术产品,图书馆行业也形成了跨越式发展,数字图书管理逐步变成该领域之中一项重要的全新系统。即在以往图书馆管理之上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管理模式做完善以及加工。该过程中引入网络系统可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避免疏漏与不足。可以看出,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社会生活实现了全面变革,计算机、移动电话的普及应用,使人们的阅读模式向着电子阅读的方向发展,因而数字图书馆势必需要引入网络元素,通过数字化模式传输各类资讯、信息。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图书馆拥有的各类资源实施数字化的加工,而后借助数字化工作体系进行管理存储,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化、更为庞大与全面的数据库,完成下线管理并提供借阅服务。就我国当前数字图书馆管理发展来讲,工作通常包含两类模式,一类为纯数字化管理系统,还有一类为传统模式同数字系统相融合的产物。前一类系统全部是数字资源,并不包含实物资源,后一类系统则借助现代化产品进行图书管理,例如可将拥有的各项图书馆资源、材料进行整合并录入计算机之中,方便工作人员快速的查阅管理,还可使借阅读者减少搜索书籍的时间,快速的找到所需的信息内容。

2.新媒体下数字图书管理策略

2.1采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手段,创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新媒体下,对数字图书馆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考验与挑战,因此需要积极采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手段,全面围绕媒体发展趋势方向,开创人性化的图书馆新业态,提升服务水平,令大众享受到便利、快捷的数字化服务。首先,应树立一站式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目标,为读者提供免费的检索以及信息浏览等服务。另外,还可建立公众微信平台,宣传馆藏资源,介绍数字图书,吸引更多的读者到来到图书馆借阅、浏览与学习,体验现代化的图书馆环境。实践工作中,可依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各类特色化移动终端阅读电子书籍,体现了人性化的数字管理功能。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可设置自助借还系统,读者只要在服务点便可完成还书手续。

2.2共享数字信息,创建开放网络

当前,我国较多数字图书管理采用终端设施是电子阅读装置,为符合更多人的阅读需要,应继续向平板电脑以及移动通讯设备延伸,并全面共享各类数字内容。可创建移动式数字社区图书馆,形成开放、多元化的网络体系,真正的将各类有价值的数字资源传递至千家万户。同传统模式对比,数字图书管理在规划环节应全面衡量个性化特征。可在读者阅读区域配备舒适沙发、桌椅,读者们则可休闲的选择想要阅读的内容。书架高度的设置应充满人性化,使不同身高人员均能最便利的取得想要的图书。还可据读者需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利用网络,在不同地点不同区域搜索数字资源,使他们更加快速轻松的获取到前沿信息,不会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2.3明确读者喜好,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分析读者阅读图书的习惯不难看出,实际上书籍的种类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而借阅百分比却持续下降。探究原因则可明确,数字阅读模式对纸质图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当前,较多读者采用数字阅读的方式获取信息,特别是阅读网络文学以及流行小说等。而对一些专业文献、经典作品才会通过图书馆进行借阅。针对读者当前的这一阅读喜好与习惯,进行数字图书馆管理应有效的贴近融合,通过优质服务更广泛的吸引读者进行阅读,这样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数字图书管理在提供一些便利的基础借阅服务外,还可根据读者的喜好,建设多媒体视听中心,划分音频、视频欣赏区域,满足不同读者在馆内观看视频、欣赏音乐的需求,创造寓教于乐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

2.4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实施综合性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归根结底在于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借助强大的科学后盾,确保数字图书管理系统同快速发展的社会全面融合。当然,该过程中,应借鉴传统工作经验,合理的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产物,构建信息化的储藏平台。很明显,为大众提供优质、现代化、快速的信息服务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内在区别。然而,受到经费、应用技术等条件的影响限制,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仍旧存在局限性。排除一些发展后劲强大、资金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组织相关建设之外,并没能实现整体同步的推进以及全面的建设。为此,当前图书馆管理服务的重心工作仍旧需要传统图书馆的配合参与方能开展。因而,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理念逐步形成的新媒体时代,主力探讨数字图书馆同传统图书馆的内在联系仍旧十分重要。

3.结语

数字图书管理利用数字信息体系,使处在分散状态的各类载体,位于各个方位的资源、信息通过网络化手段实现连接,可快速的满足用户应用需要,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全面共享。虽然在图书馆领域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势必会形成不一样的声音,一些人觉得引入网络系统对传统纸质材料的地位将形成冲击,还会使蕴含悠久历史的丰富纸质材料渐渐消失。事实上,人们对此担忧并非无必要,由于纸质资料与数字图书资源并不一定以对立的方式存在,因而引入网络系统进行数字管理,恰恰将当前的技术手段同以往积累的管理经验进行集成融合。该模式下,图书管理方能形成崭新的姿态,激发核心功能价值。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为提升数字图书管理水平,我们只有借鉴传统经验,同传统图书馆积极配合,赢得有力支持,方能大步向前,积极推动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创新方法;创新途径

1前言

图书管理在传统模式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图书管理各环节进行管理,诸如采购、编目、检索和流通借阅等环节,具有效率低下,容易形成各个小信息系统孤岛,各个信息系统间没有实现透明访问和智能关联,信息间访问代价较高效率低下,且没有联合各个信息系统形成图书管理者和用户有意义的价值信息等。仅仅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没有实现图书管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与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相差甚远。创新成为当今各行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颠覆传统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和建设方式,引起图书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以及用户反思,并着眼于图书管理的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变服务模式,变被动粗放的管理和服务为主动的推送式的高质量服务,促进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发展,体现以用户为本的思想,激发图书管理的潜力和活力。本文主要探析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主要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分析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研究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主要着眼于提高图书馆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益,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奠定好扎实的基础,为校园其它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提供参考和示范。

2图书管理创新需求

2.1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全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使个行业各信息模块能够智能化整合在一起,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安全可靠访问,提高效率并实现管理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样也推动着图书管理创新,促使图书管理各信息系统有机智能整合,提供更加丰富的管理功能,提供更加高效、及时的主动推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传感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这位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也为图书管理创新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例如,大数据技术对图书情报能力提升是重要的增长极。从购买图书的数量和图书知识,能够挖掘出在不同时间阶段内读者关注的重点和需求,可以分析出不同专业书籍和知识的热度,也可以从公共图书馆借阅资料的频繁度定量计算出读者的关注度,从而挖掘出在主体感兴趣的参数限制下的图书情报知识。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定量分析和挖掘方法获取学生关注度高的图书,从而为图书导购提供决策参考,也能够获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动态,从而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策略。

2.2管理创新大环境驱动

图书管理工作中惟有创新才能推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能够适应整个高校的系统改革,并能适应高校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带来的管理改进需要。智慧校园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然推动图书馆各信息模块的数字化建设或智能化发展,这对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也时时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也是促进图书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动力。因为社会读者越来越多的通过智能化终端进行访问,这要求图书管理部门应该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相关数据,并对图书建设和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方向。

2.3业务管理提升自身驱动

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明确图书建设方向和目标,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质量,必须进行图书管理改革工作。通过改革和管理创新,既能够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出错风险,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丰富图书管理功能,以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

3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

3.1信息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3.1.1大数据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电子数据库及海量增生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炼出对图书情报单位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隐藏在海量数据后面的图书情报信息,其图书情报信息的价值度与图书情报知识关注点、海量数据的质量和推理挖掘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从数据层面,可以通过清洗加工现有的海量数据并成为格式化的有用信息加以存储。大数据技术主要能从现有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帮助图书管理者知道用户关注的知识兴趣,把握好图书建设和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3.1.2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是近年来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它能实现底层数据的感知、处理和传输,并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物或物人相联的信息系统,用户可以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终端透明访问异构网络数据。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近距离无线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集合,能够自动识别感知图书信息和方位等,这位图书馆管理带了极大方便。

3.1.3云计算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方面,主要是使海量的图书信息和图书管理产生的衍生数据除可以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云存储器空间上,在递增的数据中快速分析和挖掘出有价值信息并加以利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加快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存储和管理的统一解决方案,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集中化的管理有利于降低硬件投入和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信息孤岛以及孤岛间通信带来的开销和成本。云计算技术提供了上述系列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图书资源管理建设中存在较多的优势。

3.2智能终端与移动图书馆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数字化图书馆和掌上移动图书馆更为读者所接受。如何在电子数字化的图书资源管理的方式下,通过信息技术的管理创新,提升图书管理效率。建立移动图书馆应用,将图书馆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功能都集成在应用里面。读者或用户可以基于应用和自身已有的权限,对图书数据进行共享或访问。在校园内大力建设数字化智能终端,如台式终端PC、掌上移动智能设备等,也可以引进并培养技术人才或引进技术平台的方法。用户可以从随时从智能终端进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图书管理单位也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挖掘出用户所关心的兴趣知识,提供主动及时的推送服务。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学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探析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学图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对新的信息时代,我国中学的图书管理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如下总结。

首先,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为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不仅可以促进信息的高效运作,也可以改进传统的中学图书管理模式,使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相对降低。而目前的图书管理机构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与人才培养计划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无法有效地促进现阶段信息化的发展。

其次,缺乏高水平、信息化的管理人才。人才是管理的必要条件,但是在中学图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年龄普遍较大,不能快速地接受信息化所带来的新变化。在现有的发展过程中,各中学需要建立具有信息化处理经验的高水平图书管理队伍。

再次,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较低,监督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应全面结合区域资源,面向社会,实现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力度,对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保护。数据库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还要适应越来越高的工作强度。面对这一目标,很多学校的建设标准几乎一致,导致出现重复建设现象,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图书管理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费投入较少。一般来说,中学阶段面临中考的压力,学校将多数经费都投入学科建设当中,而对图书馆这种收效甚微的建设,往往不会使用过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这就导致图书管理系统相对落后,缺少有效的基础设施进行支撑,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很难加快脚步。

二、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管理改进的主要对策

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学校的某一个图书馆内,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笔者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在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管理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根据我国教育部推行的相关规定,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该在目前已经建有数字图书馆的学校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辐射作用,打造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全面促进资源的高效分配。特别是许多图书馆保存的珍贵孤本、善本、图像、录音、录像、图谱、笔墨字画等特藏资料,各个图书馆之间应该及时互通有无,加快数字化处理进程,及时服务用户。

其次,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过程。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对于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对现有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拓宽他们的思维理念与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面向社会,扩大管理人才队伍,实现由专家领队,由高素质人才进行管理的高效运作状态。

再次,提高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加强监督保护力度。学校应加强本馆特色资源的建设,与地方合作开放数据库资源,建设具有特色性质的数字资源,同时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和修改适合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标准与规范;允许各级图书馆根据社会需求,大力开发地方文献、特色馆藏等专题文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集中反映,是图书馆吸引用户、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核心资源。在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区域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保护自身的数字资源,尤其对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要实现专业化监督。

最后,多方筹措发展资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凭借学校单方面进行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利用行政手段推进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良好的网络通信设备对读者进行多方面的服务,促进图书馆业务管理的自动化进程。有效利用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之间的联通,实现多渠道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中学图书管理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郑少兰.浅谈中学图书馆开设课外阅读课的内容和形式[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4).

[2]李宗智.中学图书馆开设阅读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谈我馆开设阅读课的体会[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4).

[3]周依红.新形势下中学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探讨———兼谈对“师生合流服务”的看法[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5).

[4]武建新.美国中学图书馆的常规运作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1(13).

第7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网络环境;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235-02

随着不断普及的信息技术,开始不断更新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由此,也将彻底改变传统模式的信息提供方式。不同的地区,将利用网络,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信息资源。同时凭借网络环境,广大人民群众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根本不适应现代新型的科技管理模式。为了更好为读者服务,传统的图书馆必将由数字化图书馆所取代。

1 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究其根源,是由于在现代网络技术中,还有很多的漏洞存在。同时网络科技技术因为自身存在的优缺点,既为图书馆带来便捷,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有很多重要的数据被存储,而一旦丢失这些数据,后果将会非常严重,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妥善保管这些数据,并做好数据的加密工作,使它免受任何损失。

1.2 系统安全方面的问题

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它的存在形式是固定的,但服务对象却是分散和流动的,这些为图书馆顺利开展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随着迅猛发展的科技,对书本的收藏,不再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它还能对各种数据信息资源和电子出版物进行容纳。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在网络环境下一旦被破坏。不仅会丢失重要的数据,严重损坏到重要的文件,还会在网络上恶性传播病毒,这些病毒会严重破坏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因此,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应具备综合素养,有效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对底只图书馆的发展,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2 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2.1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工作人员在开展图书馆相关工作中,只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才对能合理的工作方式进行制定。同时,在图书管理中,为了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必须最好宏观调控工作。立足于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工作格局进行调整,使其朝着多层次方向发展。在网络环境工程中,为了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应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例如,工作人员在建设图书数据库的过程中,为了规避重复构建,应积极进行排查。同时还应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2.2 大力开展增值服务,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提高信息使用价值,是网络建设应用的宗旨。工作人员在相关的工作中,若要使信息的价值提高,就需要对合理的服务方式进行制定。例如,通过有机的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在网络图书管理中,为了对社会需求给予满足,需要加强对大众的排查,拓展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的信息含量。使人们在网络时代,能够随时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同时,图书馆还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利用和整合,对自己所占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深入分析电子资源,使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最后,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充分了解信息资源的来源,通过信息服务质量的增强,将令人满意的服务提供给广大读者。

2.3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

图书管理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的与社会变化相适应。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研究传统的管理方式。以网络为基础,整理和搜集相应的图书信息资源,并重组相关资源。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人,使工作人员熟知和了解业务流程,以顺利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例如,在图书信息查询过程中,读者首先需要将要查询的代码输入。在网络上查看资源。还可对外借服务进行申请,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4 坚强人才的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关键。为此,要求工作人员逐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工作需求。同时,相关部门也应逐步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养力度,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含量,在推动相关工作开展的同时,使图书管理工作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可采用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例如,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为主题的讲座,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应用与采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努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还应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真正实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2.5 构建良好的图书管理体系,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为了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必须对完整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主要涵盖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具体是指数据库技术以及整个计算机系统运算器等等。工作人员在实际构建系统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编码,在录入到计算机中。最后在数据库中录入整理分类后的编码,这样利用电脑终端,读者就可查询到相关的信息。这种管理方式,既能使图书管理工作服务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对读者相应的阅读需求给予满足,对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3 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环境下,传统的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对读者阅读需求给予满足。为此,必须开展特色化的服务,积极改革相关工作模式,对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3.1 突出地方藏书特色

新的历史时期,尽管图书资源的共享已经得到了实现,但还需要不断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才能真正提升图书管理的质量。而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必须突出地方藏书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而各个区域文化文化差异显著,为此,相关部门应立足于地域特色,对不同风格的图书模式进行构建,以充分调动读者的吸引力。

3.2 参加图书馆联盟

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对读者的各种需求认真分析,利用网络资源的力量,对各种珍贵的图书资源充分开发,对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免费资源严格筛选,对读者给予充分满足。同时,网络环境下,还要参加图书馆联盟,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对一些珍贵的外文数字资源集体采购,为成员提供各种免费资源。

3.3 简化工作流程

传统的图书管理有相对繁琐的工作方式,λ忱开展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形成了了严重的制约。所以,图书馆必须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简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借书阶段,只需将相应的凭证、归档时间和借阅日期进行记录。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相应的软件,工作人员开展查询服务,为了避免读者错过归还日期,还可进行相应的提醒服务,将图书馆的损失降到最低。

4 结语

新形势下,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价值意义凸显,不单单能实现最大化的图书资源利用率,还能对图书馆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立足于网络基础,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制定合理的工作方式,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创建,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使读者能快速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陈静.浅析学习型社会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6(25).

[2]姚晓红.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的相关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4(03).

[3]刘忠玉.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9).

[4]龚天芝.加强高等院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探讨[J].大众科技,2013(02).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31-2

0 引言

高校D书馆的图书是保障师生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在知识型社会中,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使得人们不断关注图书的管理。再加上当今是信息时代,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在此形势下逐渐显露出了很多弊端,影响了高校师生对图书资料的高效利用。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数字化的图书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广泛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技术和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操作规范。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量达到了“爆炸式”,图书知识的有效生存周期大概在3年,图书知识必须及时更新,相应的图书管理也就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管理工作要求。当下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电子阅览室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便捷的资源和途径,图书管理可以在网上完成文献分类、采编、检索等内容,这就要求馆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操作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1.2 知识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知识与信息表现出了“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再加上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广泛的兴趣,让现代的高校图书馆转变成为了信息知识的集散中心,这就需要便捷、高效的图书资料整理、加工、存储以及开发利用通道,来更好地满足全校师生及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所以,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必须丰富管理经验,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顺应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服务于学校师生的学习与科研工作。

1.3 图书馆角色转变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师生,在以往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馆员只需做好图书的排列、下架、借阅等工作即可,但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最基本的工作内容,还要以优质的服务提升服务对象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将图书管理人员与师生视作知识信息商品交易的关系,馆员通过先进的图书管理工具和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阅、咨询及存储等服务,在实质上就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馆员必须牢固树立客户意识、经营意识,将图书管理工作看作知识服务产业[1]。

2 优化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准确定位读者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准确定位读者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读者提供其所需的知识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深入分析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需求,站在读者的立场为其提供专业化服务,以提高图书管理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充分听取读者的建议,认真分析读者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以满足读者需求为根本,完善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益。此外,应不断优化图书资料管理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图书管理工作也应当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这个高效的工具,对于当代的众多图书资料,可以采取实物性和网络型的双重保存形式,师生们可以借阅实体的图书,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进行网络图书的阅读。在网络信息平台之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库存储数字化图书资料,并且可以立足于学校实际,设置出电子报刊亭、电子阅读站和网络图书馆等图书阅读站,为读者们提供优质的图书服务。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优化图书管理工作,不但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图书购入信息和图书借阅信息的详细记录,也可以与图书借阅者们进行相关的书籍互动,培养浓厚的读书氛围[2]。

2.2 优化馆藏资源建设

根据学校自身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和完善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布局与结构,将文献类特色与专业特色突显出来。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数据库,为学校的各种教科研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例如,开发设计图书馆资源库,包括本校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教学参考书籍数据库等,主要是本校师生所发表的论文及著作。图书馆的图书知识与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还需深入挖掘、整合与利用,以推动知识的开发与传播,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此外,重视第二、第三次文献和网络专题数据库的构建,为读者创建新的知识库。

2.3 不断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鉴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其科学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为了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建设中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对图书资料和报刊的定期检查,及时进行整理工作和防潮工作,及时修补那些有破损的图书并做好登记工作。其次,图书购入应当立足于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在深入分析及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图书采购活动,还应及时将购入的新书籍的目录编汇到原目录中。对于报纸类实时性较强的刊物,应当进行及时更新,提供准确性较高的信息。第三,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并加强借阅手续的优化和办理。图书管理人员在师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应当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引,当他们借阅图书的时候,图书管理人员应当认真登记好书籍名称和书籍数目、编号、单价和借阅人姓名等等,从而做到图书登记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第四,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借阅图书的跟踪管理工作,当借阅出的图书到期时,应当提醒借阅人进行书籍归还工作,对于那些到期未还书的借阅人,应当进行处罚。在归还图书的时候,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当场检查图书的完好情况和破损情况,如果图书已经严重破损,那么需要对借阅人进行处罚,令其照原价赔偿[3]。

2.4 强化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服务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水平,在人们高度重视知识信息资源的今天,必须强化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新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现状和岗位特点,合理划分不同岗位的业务培训层次,制定不同的定向培训目标;第二,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组织图书管理方面的专家举办讲座;选派图书管理人员到先进的图书馆参加培训;加强业务骨干的技术培训;组织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管理理论,将每位图书管理人员培养成为一名信息知识导航员,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知识型社会下的图书管理需求;第三,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已走向数字化、虚拟化、电子化的方向。为了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图书管理工作必须构建新的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业绩考核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考核职责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其业绩。考核内容包括师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评价、读者数量及满意度、设备的使用率等,切实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4]。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与知识型社会的到来,人们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和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聚集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对全校师生及读者有着积极的意义。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图书馆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在新形势下应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建议从服务意识、馆藏建设、图书管理制度以及馆员综合素质几方面来优化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水平,为学校师生的教科研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沈文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207-208.

[2] 肖金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5(15):147.

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情报机构;图书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58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将信息化运用到图书管理中对图书管理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信息化对图书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化改革是传统图书馆管理向现代化图书馆管理迈进的重大一步,也是目前整个社会趋势下图书馆的良好转变形式。信息化的到来,势必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冲击,必须适应时代变迁,跟紧时代步伐,将时代特征融合到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去,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充分展示出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实现图书共享。只有建设好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服务机制,才能增强读者的身心愉悦感,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图书馆是运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以及当今时代的网络特征为蓝本进行设计和创新的。图书馆的图书分布呈阶梯型特点,这也是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利用数字化的特征作为图书管理的建设方向,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建设,将大大提高公共场所的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性能和服务指数,节约人力成本和人力资源,保护图书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因人工而出现的错误或失误。这一举措还能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约图书馆管理成本,提升图书馆的竞争能力。然而目前图书馆市场已进入饱和性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要使图书馆有一个新的提升就必须拥有一个新的建设发展市场来使图书馆完成战略性发展。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应着手于资源开放和资源共享,而且要避免出现资源重复的现象发生。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建设应秉承资源共享的原则,和各个单位以及将会用到图书资源的社会企业共享资源,方便读者借阅。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应仅从资源建设和硬件设施着手,还要从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方面着手,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有不断更新信息化,才能和各个企业单位以及读者共享图书资源。

2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3个阶段

2.1 管理标准化阶段

这一阶段是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标准化阶段,是针对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整体图书来进行划分的。目前我国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信息流动缓慢的特征,要改革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推动图书馆信息流动,提高图书馆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这将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和人力资源,有利于保护图书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因人工而出现的错误或失误,且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节约图书馆管理成本。

2.2 资源数字化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图书馆经过信息化的建设后在整个经济市场有了一定的地位和经济收益,但因为部分问题的存在使这一地位并不是十分稳定,导致经济利益不理想。这一时期图书馆的IT架构已基本完成,在部门内部之间已能较为精准地共享信息资源。然而这一时期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信息之间的传递障碍,并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资源共享。

2.3 综合信息化阶段

这一阶段是针对整体的信息化综合程度而言的,在这一时期图书馆的IT只能在办公上发挥作用,分析和预测整个行业的图书销量前景,从而得出哪些书是畅销书,这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然而目前来说图书馆的市场已经进入饱和性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要使图书馆有一个新的提升就必须有一个新的建设发展市场来完成图书馆的战略性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基本上已建设完毕,图书馆内部的各种资源信息共享也已基本形成。所以,在这一时期只有引进更为完善和大型的信息化网络系统才能满足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3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要满足以下3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信息基础结构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3.1 硬件设备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对数字图书馆专用的服务器、网络路由器、网络防火墙和硬件存储设备等硬性设备的要求极高,因为这些因素将影响整个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在选取设备时,应充分广泛的征求意见,并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一个小型图书馆购买大型、昂贵的硬件设备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3.2 软件系统平台

网络制作系统把一些原有的图书资源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使网络系统从字面信息就可以看出是把这些经过上一个系统整理好的数字化文件资源数据到虚拟的图书馆里面去,方便用户使用和读者阅读。网络应用平台就是一个进入图书馆的门户,这一平台类似于网站的网页,并且可将所有的图书借阅时要使用的东西都放置于平台之上以供读者使用。

图书馆拥有大量书籍,读者不可能自己一本书一本书的去寻找,这将极大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图书馆信息化后形成了一个全文检索系统,是读者从整个图书馆成千上万的图书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图书的关键所在。这一系统是图书馆图书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3.3 数据库

如果自己开发资源数据库,虽然节约资金,但从长远的来看并不利于图书管理,这是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将没有企业单位进行保障,很难及时解决问题。甚至不能与其他版本兼容,这不利于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化管理。因此,在选取资源数据库时要考虑类似于Oracle、Sybase等性价比较高的软件。

3.4 备份系统

如果图书馆的数据库出现问题而没有备用系统维护运行,将会使图书馆的数字化系统进入瘫痪状态,不利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为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引进备份系统,以保证图书馆的数据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是应急状态下所启用的系统。这一套系统必须保证和原有系统差不多,以稳定数据资源,避免因图书馆数字化系统出现问题而引起读者借阅不便的问题。

3.5 信息资源的建设

如果图书馆没有相当大的馆藏量,就不能吸引读者前来阅读和借阅,更不会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就是图书馆必须拥有一定的藏书量,这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石条件。只有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才能使图书馆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发展,更好的实现图书馆和现代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建设前应充分收集当前较为流行的图书目录进行整编和排版,在保证原有书目的前提下收集和整理当下的流行书目,丰富图书馆资源,吸引更多读者前来借阅。

图书馆的自动化已从单体网走向了多体网络用户再走向了局域性网络用户最后走向了广域网络用户。目前,这一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成熟并且已运用到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化建设中去。当下,图书馆要考虑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完善整体系统的服务性能,便于读者体验。

4 结 语

只有充分结合现代化的特征整改和建设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魅力,增加图书馆的效益。信息化技术已运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应加快数字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改变原来的人工管理。信息化将大大节约人力资源,有利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只有将时代特征融合到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魅力,更好服务大众,充分展示出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芦斌.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6).

[2]辛苗.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J].现代情报,2007(1).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 图书管理 有效办法

图书馆中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为人们的学习和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将网络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水平,更好地发挥图书的利用价值。

1.目前网络背景下图书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在未来的时间里网络技术会应用的更加爱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目前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不普遍,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未能普及

网络技术在今天的应用已经是十分广泛的,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网络技术应用与办公也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图书馆资源丰富,工作繁琐,如果能够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将会使图书馆的工作变得轻松。但是目前图书馆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很多学校或者公共的图书馆还没有实现网络化管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图书馆还没有实现网络化的应用,这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2图书管理人员对于网络技术的掌握不熟练

网络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需要有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图书馆要想实现网络化管理也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以免对图书馆的资源造成损失。但是很多学校或者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是长期从事图书馆里工作的人员,对于网络技术的掌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学习网络技术才能进行图书管理。

2.如何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图书管理工作

网络技术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实现图书馆的网络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质量。网络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里工作的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同时对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之后可以节省检索和借阅的时间,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1加强资金支持,实现图书馆的网络化管理

网络技术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对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图书馆的网络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水平。但是图书馆的工作由来已久,需要对图书馆的资源和人员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化管理。首先,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图书馆需要开辟多种通道增加资金,引进一系列设备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整理,建立数字资料库,将图书馆的资源编辑入库,便于以后的检索和图书馆里。图书馆资源丰富,人员众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持,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这需要图书馆和政府的支持,才能保障图书馆的网络建设。

2.2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

图书馆资源丰富需要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和保护。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图书馆网络建设的要求。首先需要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更好地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网络化的管理。其次,需要引进一些具有网络图书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图书管理水平,更好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2.3对图书馆进行改革,提高网络化管理水平

网络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管理人员改变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对原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重组,对以前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更好地适应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之后在图书馆人员的安排上需要做适当的调整,网络化管理实现之后管理人员的需要数量将会减少,怎样更好地分配人员的工作是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障图书馆工作有序进行。

2.4加强对电子资源的管理

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加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资源,更好地为人们进行服务。电子资源与图书资源相比有很多优势,电子资源的建设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子资源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会造成电子资源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加强对电子资源的管理,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结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学习资源,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面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不断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水平。图书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优秀的资源,但同时,图书馆也需要加强管理来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图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图书馆工作发展的需要,利用好网络技术,为图书管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实现

随着我国医院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院图书馆建设、管理力度的不断增加,在医院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医院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我们就需要做好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基于此,本文就医院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信息化是图书管理的发展方向

1.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图像等)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存储在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和网络传送出去最终显示在用户的计算机终端上。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最大区别。

2.网络化。信息资源网络化是由数字化技术、信息存贮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支撑的信息资源的一种崭新运动形式。借助网络平台,既可实现馆与馆之间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也可提高网上读者对图书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和可知性,推动了传统文献资源网络的根本性转变。

3.共享性。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可以把分散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使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通过网络,足不出户便可共享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学术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4.自动化。使用者通过计算机终端可进行查询、阅览、检索,网络平台提供的检索功能是动态的、多途径的、可组配的,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只要按动键钮、调出菜单,即可迅速找到需要的内容,并可根据需要在计算机屏幕上加以显示或将其打印出来,还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排序、重组,从而产生新的情报产品。

5.亲切感。由于电子图书采用统一的数字化编码来表示文字与其他信息,这就使得不同种类信息的集成化处理与传递成为可能,即采用多媒体、超媒体技术,使电子图书不仅有详细生动的文字描述,还有高质量的动画情景和逼真的声音效果,使使用者获得更全面、更生动的资料,给人以丰富多彩的亲切感受。

二、图书管理信息化是解决现实问题、创新服务模式的有效办法

1.医院图书馆问题和现状。从笔者所在医院及当地其他基层医院图书馆的当前情况看,其管理机制、服务模式基本上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图书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资源的不断丰富,原有的人工管理工作模式或简单的计算机管理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现行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需要。

(1)图书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储存地,用户借阅资料繁多,要想从数量庞大、数据复杂的资源中顺利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但因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和信息技术的制约,大多医院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2)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技能不高。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性窗口单位,职工以医、药、护、技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缺乏兼具图书管理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专业人才。不少医院甚至将图书管理人员定位为边缘科室里的闲散人员,忽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的提高和信息化专业技能的培养等。而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对图书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准备不足。

2.创新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医院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实现从被动向主动、从单纯数据服务向讲求效益、从对图书资料的借阅管理向开展网络管理的服务模式的转变工作。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变被动、封闭、静态型向主动、开放、动态型服务转变,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咨询、教育和信息服务上,从转移到主动提供信息服务中来,使“知识宝库”转变成“智能资源”,使医学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工作实践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服务方式上,由坐等读者上门、书刊借借还还的被动服务,转变为热情主动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层次的服务。在服务内容上,由传统的图书编目、检索、借阅等工作,转向更加注重信息研究、筛选、咨询、导航等新型服务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将社会生产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传播、开发,提供给读者使用。

三、医院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1. 经费是基础。医院图书馆要发展,首先要寻求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说服他们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图书馆发展建设,使他们明白医院图书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从而获得医院的资金投入。通过有计划的投入资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2.人才是关键。信息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管理方式、技术应用、信息载体与传播、服务模式与内容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不少图书管理人员难以胜任工作。而在信息化环境下为读者提供主动、开放、动态的信息服务,要求图书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传统图书馆工作理论和技术,更要提高信息化意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医院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这种软资源的引进和培训,为其制订规范化、专业化的在职培训计划,加强其继续教育,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跟上时代步伐。

3.特色是优势。医院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专业特殊性。馆藏质量是衡量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图书馆应以需求为导向、以馆藏为特色,有目的地收集与本院重点专业学科和优势技术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资源馆藏体系。在收集信息和积累文献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起同原生文献相配套的各类文献信息数据库,并要遵循广泛与专指相结合,综合服务与定题、定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紧密围绕医教研工作的特色,从学科发展的实际出发,补充完善专题数据库,建立虚拟馆藏,强化图书馆的资料目录索引、全文索引、文献科研成果数据库以及专业领域科研水平的最新研究发展数据库等。同时,通过网络与其他图书馆特别是医教研机构图书馆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医院图书馆更好地为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服务,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4.安全是保障。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安全保障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的新课题。安全性包括防泄密和防数据丢失两个方面,一般包括5个基本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为保证信息与网络安全,医院必须建立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内容涉及法规制度、组织管理、安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技术、安全人才培养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对信息化的特点要有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研究促进信息化管理措施的合理提出与应用,从而为医院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图书管理; 应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82- 02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1.1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通常被认为是服务部门,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资料和查询服务。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出现了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传统的书籍文献资料,而且也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料,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跨馆、跨地区的信息资料查询,使读者真正享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

1.2 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信息技术是一种虚拟的技术,在网络世界里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可以传递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因为信息量巨大,难免出现无用信息和垃圾信息,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整理与过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也更容易操作。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设备的广泛使用,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管理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很多事情都需要手工完成,这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而且人工操作极易出现失误,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后,图书馆的许多工作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操控来完成,只需编制相关程序,配备较少的人力、物力就能完成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应用信息技术显著提高了工作质量。

1.4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图书管理员的身份发生转变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员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工作,主要负责图书的归类和整理,进行图书借阅与归还的记录,定期检查图书的保存状况。而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的广泛应用,读者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馆藏图书的范围,而是有了更高的需求,这时图书管理人员就不得不进行身份转换,可以说图书管理人员的角色朝更深层次发展,图书管理人员要主动为读者提供需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局限,这种提供信息途径的多样化、方式的灵活化、工作模式的多样化是图书管理人员身份转变的主要表现。

1.5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藏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模式,如今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书籍报刊、互联网、光盘、电子图书等都可能成为信息承载者。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形式上的改变。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服务咨询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不断进行馆藏内容的改革。目前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使得信息的形式更加丰富,有数据文献、电子信息、音像资料等,图书馆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中心。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 不断提升图书馆中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

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水平首先要保证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配套设备的配置,只有从硬件上得以保障才能进行软件的更新,从而实现整体信息水平的提升。然而,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图书馆的整体硬件配套设施普遍落后,硬件与开发商运用的软件不匹配,信息化服务功能无法发挥。鉴于此,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其次,构建系统完善的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确保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设备利用效率。

2.2 有助于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共享、交流与协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管理也正式步入了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借助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图书馆之间实现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区域集群化管理的模式,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系统图书馆分别建立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大大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提供图书管理的网络远程服务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的共享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因此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为各类用户提供不同形式的网络远程服务,更好地满足各类读者对图书管理的特殊需求。可以借助各种网络终端技术同各地的用户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检索以及资料查找等服务,更好地满足图书管理中的远程需求。

2.4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图书管理工作方式实现了由人工作业向智能化管理的巨大转变,解决了很多图书管理工作中的难题,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人员开展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培训的效率和针对性,有助于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3 结 语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数字化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科学合理地应用计算机设备和信息技术,这是图书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惠娟.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9):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