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3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司法所建设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巩固和完善基层法治平台建设为目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努力打造设施完备、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素质优良、职能彰显的高水平规范化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保障。通过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三年行动,持续打造司法行政基层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司法所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司法所基础保障、管理水平及履职能力,进一步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到2022年底,所有司法所达到提档升级基本要求。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司法所党的建设
2.完善司法所组织体系
3.提升司法所队伍建设水平
4.优化司法所所务管理
5.强化司法所基础设施保障
6.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
7.积极打造“智慧司法所”
四、创新举措
坚持示范引导,争先创优。立足新时代司法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修订市级示范司法所标准,组织开展示范司法所创建复评活动,加强示范司法所动态管理。通过培育典型,树立标杆,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不断提升全市司法所建设整体水平;
坚持整合资源,协调联动。积极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系统内资源,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挂职锻炼、交流任职、驻点实习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司法所力量,提升司法所服务能力。加强司法所与基层综治、公安、等工作部门协作配合,打造基层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司法所工作常态化机制。
五、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4月底前)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205月—2022年6月)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22年下半年)
六、下一步工作考虑
结合本地实际,分级分层抓好示范点建设,及时总结提炼并固化好的做法,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推出一批立得住、有特色、效果好的品牌。要在司法行政内网、外网首页开辟行动计划专栏,宣传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成果,加强工作信息和典型经验交流。要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宣传司法所在促进基层法治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工作成效,充分展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为民的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度、认同度。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卫生文明家庭评选、社区共驻共建、社区环境治理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使城乡社区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基本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四化”标准。
二、主要内容
为全面提升2010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质量,市民政局决定,开展以一个主题、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轮培训、一次创建、一个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明确一个主题。各地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社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广泛发动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开展以“爱我社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城乡环境治理进社区活动,重点治理社区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特别是要重点治理好本社区管辖范围内脏、乱、差现象,有效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增强社区居民保护环境意识,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全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全社会积极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一套工作方案。各级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市民政局的工作要求,指导各街道、社区,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周密安排,精心部署,逐项抓好落实。力争把全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建好一支队伍。在社区内组织以党、团员志愿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公共财政购买服务岗位参与者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常年服务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劝导、捡拾白色垃圾、垃圾集中清运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志愿活动。定期开展社区大宣传、义务大扫除、环境卫生日等活动,发动居民群众清扫住宅区房前屋后、绿化带内垃圾,清理楼道和楼顶垃圾,消灭城市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清除建筑物的牛皮癣、小广告,对社区居民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引导,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抓好一轮培训。各级要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培训工作。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全覆盖的办法,市培训到区县、区县培训到街道、社区。各地要严格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力争今年内对全市所有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民政干部、街道、社区干部进行一轮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五)搞好一次创建。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遂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考核标准》和《遂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实施细则》(检查得分在90分以上的社区为示范社区、80分以上为达标社区,所辖社区80%以上达到示范社区的标准为示范区或示范街道),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争优创先活动。今年内,全市达标社区要达到80%;船山区、安居区要建成示范城区,蓬溪、射洪、大英县县城所在地镇要建成示范镇;三园区要有30%街道建成示范街道。要丰富创建活动形式,区县对街道(乡镇)、街道(乡镇)对社区要建立“流动红旗”评比等有效制度,充分发挥榜样和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六)建立一个机制。今冬明春,各地要结合第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选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居民代表,推进居民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区要指导物业公司管理的居民小区建立小区卫生保洁的定期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制度。要着力解决单位家属院、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居民楼院的环境卫生整治。要积极推行社区和院落居民自治制度,力争使每个社区都制定出符合本辖区实际的居民文明公约、居民卫生公约、居民行为规范等居规民约,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
三、工作安排
2010年分三个阶段开展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六个一”活动。
(一)活动准备阶段(2010年1月—2月)。认真研究制定“六个一”活动的方案和分级实施计划,召开工作会议,明确目标要求,落实人员责任,组织社区开展好宣传发动等工作,为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面提升阶段(2010年3—10月)。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要求,以抓好“六个一”活动为重点,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培训、后上岗,边开展边总结边提高等有效的方式或方法,积极牵头,同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水平。到年底,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要实现全面提升,大见成效。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11—12月)。认真做好自查和交叉检查工作,及时总结开展活动情况,推广先进经验。市局将及时组织区县交叉督查,并命名表彰一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各区县民政局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这项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年终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搞好协调
各县(区)民政部门要与宣传、卫生、工会、文化、妇联、团委等部门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帮助社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健康开展。
(三)培育典型
要及时总结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动工作不断深入。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榜样和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新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市城乡环境面貌,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创建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一项民心工程。各县(区)民政部门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重要职责,要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同共体。
(二)加强指导。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工作步骤组织实施,要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限期整改,使每一阶段的工作落到实处。市局将在适当时候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县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抢抓省直管县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立县、人才兴魏”战略,全面发扬“重信义、敢担当、创大业、爱家乡”的新时期魏县精神,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厅“五型机关”创建活动,认真查找在学习提高、作风优化、制度规范、机关建设、业务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挖根源,落实整改,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凝聚机关全体人员奋发有为、创优工作的强大力量,促进整体工作水平大幅提升,为推动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任务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通过深入开展“五抓五提升”活动,全面提升人社工作水平、服务水平,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快捷高效、务实创新的工作局面,推动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升素质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促使干部职工钻研业务,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全局机关努力营造崇尚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服务、敢于创新、勤勉敬业的良好氛围。
(二)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克服在服务群众方面的不足,努力做到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使机关作风和服务水平有个大的提升。
(三)理清人社职能,简化办事规程。进一步承接省厅下放的审批权和执法权,理清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事项,简政放权、简化流程,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办事便捷,群众满意。
(四)优化机关环境,树立良好形象。围绕机关标准化建设,提高机关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美化、亮化机关环境,努力营造清新靓丽、舒适有序、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业务创新,全面提升效能。更新思想观念,倡导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领域,以创新提效能,使敢于创新突破成为工作新常态,努力开创全县人社工作新局面。
三、活动内容
(一)抓学习提高,全面提升素质能力。
1、严格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确定每周五下午4点为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时间,由局办公室负责召集,每期安排分战线一名业务骨干主讲本部门业务知识要点、要领,提高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学时有笔记、学后有心得、有体会。周一至周四以分管战线、科股室为单位,每天自主安排一个小时学习时间,以学习促提升。同时不定期组织测试,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确保学习效果。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围绕“严以修身”、“严于律己”、 “严以用权”,重点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研读党的理论著作、政策性文件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内容,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
3、强化业务知识专题培训学习。采取由局领导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业务骨干轮流讲课方式,重点学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案例等,让干部职工做到精通本职工作、熟悉相关工作、了解全局工作,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抓作风转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1、深入开展问题自查。每名干部职工,都要围绕是否存在违反工作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衙门习气、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故意刁难人现象;是否存在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率低下、贻误工作现象;是否存在干劲不足,精神不振,低级消弥、思想浮躁现象;是否存在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索取、收受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行为;是否存在影响工作效率和有损机关形象的行为等,对自身和本科室存在的作风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查找。对查找的问题,要列出清单,对到人头,建立整改台账。
2、深入开展督查整改。对自查并列出清单的问题,要明确时限自纠,科室和本人要做出整改承诺。在此基础上,加强作风问题的日常督导检查,随时发现随时制止纠正。对群众投诉多的岗位,全局通报,对造成影响的,依据相关制度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力促全局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同时,探索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行为规范标准及违规行为追究办法,全面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始终保持干部职工优良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开展优质窗口单位创建。深入推进全省人社系统优质窗口单位创建活动,落实好《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窗口单位服务规范》、《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窗口单位纪律要求》、《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窗口单位文明用语》等,进一步强化窗口单位的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同时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创优服务模式,全面打造服务型队伍、服务型机关,促使全局整体服务水平有显著提升。
(三)抓制度规范,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1、严格规章制度。对全局现有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修订,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方面规章制度,形成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使机关工作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规范工作行为。特别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坚持使用考勤机一天四考勤和不定期查岗,定期通报情况,严格落实惩处措施。
2、规范权力事项。各股室、局属事业单位要在承接好省直管后下放权力事项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对实施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再论证,拉出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设定依据、流程,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简化工作流程。按照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的原则,各股室、局属事业单位要对承担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定,简化审批环节,明确办结时限,并由局统一制作完善、规范的流程图上墙,向社会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同时深入推行首问负责及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责任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制度,使办事流程更加顺畅高效,工作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四)抓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机关管理水平。
1、加强机关大院环境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不足之处完善提高,打造优美办公环境,提升机关标准化建设水平。
2、加大机关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保持办公环境整洁,办公设施、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加强车辆停放管理,确保车辆停放有序整齐,创建整洁有序工作环境。
3、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工作人员着装整洁,举止得体,言行文明,使用人社部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打造人社部门良好形象。
4、增强工作人员勤俭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机关,倡导干部职工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
(五)抓业务创新,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1、做好与省厅对接。充分抓住省直管县发展机遇,加强与省厅沟通联系,争取省厅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最大支持。扎实做好省直管试运行期间的各项业务工作,为全面直管运行奠定基础。
2、抓实当前重点。积极落实上级政策,快速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工作,确保按文件要求执行到位。谋划安排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征缴,争取在8月前启动城乡居保扩面征缴工作,9月份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征缴工作。积极准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验收工作,保证在验收中顺利过关。同时,做好就业政策落实、职称评聘、劳动监察等工作。
3、突出工作创新。各科室都要加强业务政策分析和调查研究,围绕本职工作出新招、找亮点,实现工作新突破,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步骤要求
“五抓五提升”活动分为学习动员、集中开展、总结提高三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阶段(7月21日—7月22日)。
下发实施方案,安排动员会议,部署整体活动,在全局上下形成浓厚活动氛围。办公室负责牵头制定学习计划和各项具体工作推进方案,抓落实、促实施。
(二)集中开展阶段(7月23日—9月20日)。
按照既定方案,认真开展学习、问题查纠、制度规范、机关建设、工作创新等活动,学习要有心得体会、问题整改要有台帐、制度规范要形成文件、机关环境要有显著改善、工作创新要出实绩。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21日—9月26日)。
要以达到职工满意、群众满意为标准,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验收,对不足之处改进完善、查漏补缺,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使全局工作不断巩固提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局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主要负责人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成员由办公室、人事计划股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起领导和组织责任,对活动每个环节工作,精心筹备,周密组织,认真落实。
【关键词】商业模式 保险金融企业 风险管理
一、整合资源、注重创新,构建协同发展商业模式
对于现代商业模式而言,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价值创新是其核心与灵魂,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同样如此,其构建要从自身实际以及市场的发展态势出发,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企业整体战略布局,实现战略协同与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寻找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有效对接点,从而使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成为能够与保险金融市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起成功的商业模式。
(一)着眼于集团化趋势,优化资源整合
当前,集团化发展是保险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应因势而为,在积极加强总部建设的前提下,以集中股权为载体,强化干部管理,加强战略布局与资源整合。具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强化总部建设。集团总部是现代保险金融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管控中心,是企业各子公司业务实现业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进行集团建设的目标定位,并于集团内部实施精细化的战略管理,强化资源整合,建立专业的保险金融集团总部。例如,在总部建设中,保险金融企业可以建设战略管控为主要的集团建设目标,在建设中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强企业内部“人员、产品、股权”等的资源整合与战略管理,根据集团的主要业务及其流程设置专门部门实施专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为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商业模式的正常运作奠定组织基础。
2.集中股权,完善治理结构。保险金融企业必要实现高效的资源整合,其前提条件便是加强对分公司的股权控制。为此,保鲜金融企业应结合市场趋势,积极建立股份公司,提高对资产的持股比例。同时,保险金融企业要深入分析当前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如程序复杂,决策环节偏多等,应积极发挥垂直领导体制的作用,加强干部管理,坚持市场配置以及组织选拔相结合的原则,选拔董事会,使保险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并在其核心岗位中引入党委成员。并积极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等多层级的运营机制,从而建立起多层级的、协调性的保险金融企业的治理结构。
3.创新营销模式。面临竞争激烈的保险金融市场,保险金融要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交叉互动销售模式,创新营销模式,构建与客户需求相适应,利于提升客户忠诚度与满意度的一体化金融服务营销,使保险金融企业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激发,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与整合效率,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保险金融企业的协调发展模式。
(二)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实现价值创新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各类惠农与富农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险金融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这一总体发展趋势之下,应顺势而为,充分开发农村的保险金融需求,充分结合国家的相关强农政策,开发政策性业务,积极实现涉农保险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大农网建设力度,探索农村保险金融工作新模式,顺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趋势,开拓农村保险金融市场,拓宽业务范围,实现保险金融企业业务的快速增长与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保险金融企业的业务拓展模式。
二、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积极打造运营管理商业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保险金融企业商业模式运营的主要载体便是信息化技术。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加强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的资源共享,推动保险金融企业的业务发展,为其商业模式的正常有序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可积极推动实施信息化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加大云计算平台、客户资源数据库等网络建设,建立起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的整合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推动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营销服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可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保险金融企业的营销服务流程实施全面的优化。同时,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要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强化售后服务,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客户专门打造售后服务平台,解决客户的各类问题,提升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与忠诚度,通过综合化的信息移动平台、网络营销以及电话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以及个性化的售后服务,为保险金融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形成品牌效应,以信息化推动保险金融企业的营销服务能力提升。此外,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还应针对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与发展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积极建立各类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中心与共享中心,如保险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集中管理与共享中心等,实现对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各项费用等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各项业务能够处于有效的管控之下,并积极建立核心业务系统,充分结合市场费率,积极完善定价以及赔付率等自动化管理平台,根据保险金融企业客户类别以及业务类型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理赔措施,构建起保险金融集团的综合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集团决策的集中管理,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企业的赔付成本,提升保险金融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注重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
风险管理是保险金融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是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商业模式的基础。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保险金融行业积极掀起了强化风险管理的去风险化浪潮,在这一发展形势下,保险金融企应将风险防控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工作之一,置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位置,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实施垂直化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实施资本补充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保险金融管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保险金融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中,主要可从如下方面着手,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
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即是突破现有的风险管理局限,将项目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实施项目化的企业风险管理,同时,还可借助专门的咨询机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规划与指导,积极建立内部风险防控以及外部风险控制的双重指标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组织建设,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确保保险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应用系统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必须积极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建立,加强风险信息化管理的组织建设,使其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为保障保险金融企业的各个业务单元管理以及经营的合规性与合法性,企业应根据常见的风险类型及其特性,积极设立立体化的稽查审核中心,针对企业中相应的风险管理岗位实施垂直化管理,实现保险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再次,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借助专门咨询机构的力量,进行风险管理中信息化规划,分析企业的风险源。以中国人寿为例,其与HP的信息化合作规划,使其能掌握风险的存在之处,为其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最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还须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风险应对计划编制,实现风险的规避与转移,加强风险管理监控,突破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局限,构建起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培养企业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在去风险化发展趋势下,要积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企业的企业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业务运转中强化风险防控。一方面,保险金融企业要积极充分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的提升,使其具备能够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保险金融企业要充分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对职工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雷曼破产等风险损失事件中,可以看出保险金融企业中风险管理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据此,保险金融企业应积极于企业内部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宣传教育,自上而下,牢牢树立起“强化风险管理,积极创造价值”、“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动态控制”等风险管理理念,营造浓厚的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积极建立风险管理的责任机制,并将风险管理指标积极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使其成为保险金融企业业绩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施员工的考核,加强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惩戒机制等的建立,强化保险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
(三)建立系统化的资本补充机制
对于保险金融企业而言,资本不足是其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若在缺少财政货币资本的注入的情况下,应积极加强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实现企业资本补充的多渠道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偿付能力,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同时,保险金融企业还须多方拓展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促进资本补充机制的可持续化与市场化,为保险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本保障,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通过风险防控体系、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以及企业职工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全面建立起高效的风险防控模式。
四、充分重视资本内生化发展,构建持续盈利商业模式
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而言,其构建的终极目的就在于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盈利,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此,保险金融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资本内生化的发展趋势,在加强承保的同时,要兼顾投资,促进呈报盈利提升,为保险金融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此外,保险金融企业应积极实现主业的多元化与均衡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保险金融企可通过如下方式构建稳健性与成长性兼顾的盈利模式:
(一)主业的多元与均衡格局构建
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而言,多元、均衡的主业发展格局的建立利于应对市场的波动与变化,确保其盈利增长的稳定性。以中国人保为例,在2011年,人身险与财产险成为其主业驱动的重头戏,而通过人身险与财产险资产使其盈利能力急速提升,两项资产实现了双超2600亿元,超越了行业基准业务平均增速的6.8%,使其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可见,积极构建多元化与均衡化的主业发展格局与盈利模式成为了保险金融企业全面提升自身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兼顾承保与投资双向发展
当前,在我国的保险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着“投资盈利而承保亏损”的片面观点,加之获取保单的成本偏高,使对数保险金融企业都过分注重运用投资的方式盈利,而忽略了通过承保盈利,从而使多数保险金融企业都过分依赖投资,投资模式逐步陷入不良的发展轨迹之中。针对这一现象,保险金融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注重投资与承保的双向兼顾,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加强承保战略规划与执行,强化成本、理赔、承保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优化保险金融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升投资效益,从承保与投资双渠道实现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升。另外,保险金融企业还可积极推行理赔权限集中,在保险经营中,充分发挥定价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促进保险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构建起承保与投资的双渠道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保险金融企业而言,利于其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应是充分考虑保险金融市场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资源整合与价值创新为主体的协同发展与业务拓展模式,是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重视风险管理与资本内生化发展,构建的信息化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模式、盈利模式等的综合体。唯有在这一综合化商业模式的推动下,才能充分发挥保险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米俣飞.基于价值创造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进宝.中国人保成立六十周年巡礼之六:奋进篇 打造大型现代保险金融集团[J].中国保险,2009,(10):58-61.
[3]齐严.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4]杨海平,苏健.商业模式与银行服务创新[J].中国金融,2013,(11):43-44.
[5]李香雨.中国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一、加强执法主体教育管理
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正面典型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机制,使严格、公正、文明、理性、规范的执法理念深入每个民警的人心,化为自觉行动,切实做到执法规范化。积极构建教育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执法教育培训工作,使一线执法民警尽快达到岗位业务基本标准、岗位技能基本标准和岗位法律知识基本标准,切实提高依法履职的素质和能力。
二、提高执法精细化水平
按照“明确岗位职责、明确执法标准、明确执法流程、明确岗位技能”的要求,为每个执法岗位、每项执法活动、每个执法环节标准化执法、流程化操作、精细化管理提供行为准则和检验依据。加强对各项执法活动的过程监控,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执法不规范行为,不断提高执法质量。
三、深化执法理念教育
以“坚持执法为民,树立良好警风”为主题,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警风。重点整治那些影响公正廉洁、影响警民和谐关系、久治不愈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立案、撤案不规范,案件久拖不决,制作笔录、调查取证不规范,涉案财物管理不规范,滥用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保证金收缴和管理不规范,行政处罚量罚随意性大,以及个别民警作风不正等突出问题,坚持边整治边规范,切实做到执法规范化。
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开展网上学法活动,进行网上解答执法问题、网上点评案例,为民警学法、执法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法制服务。积极推进网上执法监督系统建设,建立全大队网上执法档案,以信息化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提升规范执法水平。
五、提高执法监督管理水平
现将政法系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自2月14日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立即将市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向县委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县委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县委政法委要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政法系统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政法干警执法为民的意识,全面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要求,我们及时成立了全县政法系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研究确定了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的工作意见,组织召开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会议,及时传达了市委政法委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深入分析了我县政法队伍的现状,认真部署了下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任务及措施。活动中,我们要求政法委员会委员及政法各单位的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基层单位,指导和了解其活动开展情况,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政法各单位按照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积极进行层层动员,迅速地启动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初步营造了加强法治理念教育,争做规范执法标兵单位、争当文明执法优秀干警的浓厚氛围,为下一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做好结合文章,推动活动的有效落实。一方面,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与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相结合。今年,围绕落实省、市政法会议精神,我们突出政治强警、规范建警、从严治警,在全县政法系统深入开展以创新执法规范机制、创新执法监督机制,争做规范执法标兵单位、争当文明执法优秀干警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双争”活动,全面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建设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公正高效的执法群体、业务精通的政法干警、廉洁奉公的政法机关、社会满意的政法队伍。结合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为其主要内容,并作为“争做规范执法标兵单位、争当文明执法优秀干警”的重要评比条件,有针对性地搞好学习教育,端正干警执法理念,积极引导政法单位及干警打造“精品案件”和“拔尖人才”,进一步增强政法干警争第一、创一流的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促进政法干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执法技能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与深入推进专项整改活动相结合。将干警执法理念、执法质量、执法服务方面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同落实,同整改,同检查,使教育活动不走过场,落到实处。同时,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效果来检验、衡量政法干警的深入推进专项整改活动情况,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严格公正执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局面。
总之,我们将按照全市部署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推动我县政法队伍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xxx
关键词:服务领域;公共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邴春霞(1978-),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市城阳区服务业发展局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7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171-02
一、服务领域公共体系的历史沿革
(一)服务领域公共体系发展状况
服务领域公共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服务领域公共体系改革的历史看,从最初的零散式管理逐步向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转变,对适应新时代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和创新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领域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服务领域公共体系改革有其自身的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创新,实现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发展。在公共体系创新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采取有效机制,形成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市场环境下的服务领域历史改革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领域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期,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重要的任务是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保证其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体系模式的转变,在现有管理模式推进下,新的公共体系改革和目标实现需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服务领域公共体系创新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不适应公共体系的问题,从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前进。
服务领域公共体系改革过程中需要转变管理模式,把其服务领域行业管理逐步转向到依靠科技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推进行业发展的方向上来。从服务领域历史发展方向看,需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从行业管理、市场运行规范化角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因此当前要从管理、观念、体制方面加强工作,服务领域公共体系还存在很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元素,还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因此需要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全面实现观念转变,逐步摆脱传统管理手段的束缚,不断改革与发展服务领域生产力,保证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领域公共体系改革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促使服务领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不断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体系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三)服务领域公共体系阶段化创新
服务领域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积极稳妥的推进模式和机制创新,促使经济体制改革能够符合不同时期服务领域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当前阶段需要明确服务领域公共体系的具体内容,从服务领域交通公共体系改革的组成部分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公共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目标。从服务领域机构改革出发,建立符合服务领域发展客观要求和特色的基本制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在新的历史时期,服务领域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服务领域公共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具体内容进行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服务领域公共体系需要坚持改革的基本方向,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各项任务进行优化,提升服务领域管理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服务领域公共体系需要坚持相应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任务不断推进,在培育和完善服务领域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公共体系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积极推进服务领域公共体系改革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体制和机制创新目标实施过程中需要推进各项事业得到科学化发展。服务领域公共体系模式下需要促进全区域经济发展,保证服务领域管理各项工作按照改革的基本方向开展工作,从现代化发展角度看,服务领域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积极推动服务领域的基础领域网建设,让服务领域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进而稳妥地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二、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一)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策略
从公共服务理论发展角度看,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公共服务专家就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代表公共服务发展的一种趋势。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服务改进和反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公共服务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我国的著名公共服务研究学者孟永革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此书在2004年出版之后得到强烈反响,激起人们对公共服务的基本思考。在各种利益和观点之间形成一个利益混合体。因此,政府需要通过管制和命令在指导各项公众活动得到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一种合力,保证各项工作得到协同发展,对社会问题各种解决方案进行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政府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一些公共利益,对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公共服务政策研究角度看,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通过命令和管制模式指导公众活动。而是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形成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政府应该成为推动社会服务向重要方向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政府的作用需要帮助更多的公众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通过控制和驾驭社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前进,因此我国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搭建,对推动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去,让其政策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全面提升政策的利用价值,积极稳妥的实现各项事业不断前进。从我国公共服务当前的作用看,需要把公共服务和私营、非盈利组织结合在一起,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各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功能的实现
当前,新公共服务模式和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发挥综合治理和公共行政的基本作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事业得到科学化发展。我国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其能够在市场化模式下推进各项工作。在治理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元主体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新公共服务平台化建设。
从我国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角度看,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的一场扬弃。其在试图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改进各项公共管理实践,把其主要价值引入到新公共服务体系中,把公共服务理论与民主价值、公共利益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当前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引导下,我国的各项公共体系改革正在推进,包括交通、卫生、教育、环保等工作都在进行全面的改革,不断优化综合公共体系,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服务领域公共体系在发挥公共服务方面一直存在很多的弊端,但是需要在公共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全面完善服务领域制度和机制,积极稳妥的推进公共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实现社会事业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建设树立公共服务的创新精神,积极稳妥的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效率,为服务模式具体化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政府需要成立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顾客导向”、“顾客满意”的基本理念,一方面需要组织实施好公共服务基本事务,另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逐步完善自我服务和管理模式,实现公共管理责任人负责的基本原则,逐步推行公共管理工作专业化。公共部门需要在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转变观念,改变以往注重工作过程和投入向注重结果和产出的转变,建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逐步明确公共机构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对公共服务目标进行多方位思考,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做,同时也是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条件。从总体情况看,新公共服务理念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市场化和企业化管理,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三)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策略
积极稳妥的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公共服务设施需要优化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生产需要社会和市场力量来共同承担。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比如说在制定政策、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监督各类合同的执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积极引导实现公共利益和目标服务。提升公共服务综合化水平。各个部门需要管理的方法和理念逐步引导到公共部门。对管理需要有公共、服务、相通性的认识,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视公共服务的组织,对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模式进行评估,通过绩效评估、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三、总结
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需要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建立具有使命感的公共组织,形成新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公共服务制度建设是服务理念提升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度建设让树立公共服务的创新精神,积极稳妥的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效率,为服务模式具体化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
参考文献:
近年来,全市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紧紧服务和服从于水利改革发展大局,以“质量、进度、安全、效益”为核心,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建设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和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全市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水利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水利建设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项目法人责任不落实、工程进度不达标、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借用资质投标、出借资质收费、工程质量管理不严格、基层建管水平不高等。有些问题普遍存在,个别问题屡查屡有、屡改屡犯、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健康进行。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十对水利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水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民生水利项目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水利建设管理作为全部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工程运行管理和服务功能基础的重要环节,更是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具体行动体现。因此,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提升水利服务全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都对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县(区)各单位务必要充分认识开展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十届人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总体目标,着眼服务和改善民生,突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和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四项重点,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建设管理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水利建设“管理更加科学、程序更加规范、市场更加有序、质量更加可靠、安全更有保障、效益更加显著”的目标。为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工作
围绕“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这一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坚持“提高效能、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原则,强化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统筹安排各类工程建设,加强目标控制管理,严格进度目标考核,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类工程按计划、按程序、按标准有序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今年总体目标是:在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任务、确保试通水成功的基础上,全面展开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09国家规划”、“08省规划”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扫尾工作;实施完成国家规划内5条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德惠新河治理工程和其他列入国家规划的大型河道治理工程;陆续实施3个引黄平原水库工程;新建防潮堤10公里;全面启动6个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和一批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二)大力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水平。贯彻国家质量纲要和质量强省战略,健全落实“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检测单位评价、工程验收把关”六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狠抓质量通病治理,努力提升工程质量。一是实施对项目法人的管理考核。从根本抓起,搞好项目法人的培训、考核和监管,促使法人真正承担起总负责、总协调、总管理的职责,发挥其在工程质量管理和“四制”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效益。二是强化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自查自纠、政府监督查处和社会监督约束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按省水利厅要求,各县(区)水务局要全部成立县级水利质量监督站,并积极配合市级做好日常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质量体系、质量责任的建立和落实情况,施工、监理、检测规范标准执行情况和原材料控制情况,质量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以此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实施质量品牌带动战略。开展优质工程评选表彰活动,完善评选标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示范带动争先创优理念和意识,营造争创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的浓厚氛围。大幅提升项目法人、施工、监理、检测等参建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水平。
(三)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管理行为。市场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及我市水利企业的健康发展。为规范我市水利建筑市场行为,必须严把市场准入关。按照省水利厅提出的“壮大市场,诚信管理,信息公开,规范秩序,公平竞争”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四类市场主体的资质管理、市场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和业务能力培训工作,健全市场准入与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加大市场主体守信激励、失信惩诫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二是针对不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特点,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所有进入我市从事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一律凭《省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诚信管理手册》、资质证书、进入地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社保、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承诺书、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协议书等相关资料到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对监理、招标和第三方检测单位,除严格按照省水利厅相关文件执行外,也必须履行备案手续,领取备案证书后,方能进入我市行使相关的工作。对加入市场的企业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制度,每年对施工企业进行年度考核,不达标者取消市场准入资格。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违章违规必究;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四类市场主体的资质审核审批、职业资格的注册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与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加大市场主体守信激励、失信惩诫力度,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促进水利建设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四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的信息化管理,按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网络登录要求,做好周报、月报、年报工作,对信息登录实行动态管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市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提升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精神,有针对性的安排好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落实,逐步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继续稳定并提升水利安全生产良好态势,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着力构建安全水利,确保全年零事故。一是继续完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和具体责任。要求法人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二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与考核工作,质量监督站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促进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消除工程施工中的隐患。三是要求项目法人单位及时制定和完善各类度汛和抢险预案,及时报有关部门批复执行。国家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大力倡导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然趋势,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四是加强检查与隐患整改,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结合全市水利工作实际,突出不同阶段,狠抓关键环节,及时组织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类专项行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重点工程、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和环节安全。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安全标准化试点和推广工作。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安全的前提下搞建设,求发展。要进一步对照省水利厅对市级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考核办法,对市县(区)进行逐级考核,以考核为抓手,促进全系统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
(五)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项目稽察工作。根据省建设管理会议精神,今年专项整治和稽察力度加大,其检查次数比去年翻番。为此,我们一定从思想上高度引起重视。按照省水利厅要求,继续抓好工程招投标、建设实施、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治理工作,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把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项目稽察作为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建设行为,推动项目实施,提升工程质量,保证资金、人员安全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深入检查,改进提高,务求实效。一是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继续抓好工程招标投标、建设实施、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治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办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规避招标、围标串标、借用资质投标、出借资质收费、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标准、违章作业等违法行为。开展对监理人员不到位、监理费低于最低限价、质量检测不认真、招标不规范等问题专项治理。根据市纪检、审计审查意见,严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在职水利专家参与主管项目的评标活动,必须采取规避原则。着力解决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促进全省水利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认真开展水利项目稽察。按照省水利厅“对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稽察、对一般项目进行重点稽察、对已查项目进行复察”的原则,和省水利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省级稽察活动,稽察项目不少于50个”。因本年度水利部稽察次数比去年成倍增长的实际情况,要求县(区)严格按省市要求提前做好检查和迎查准备,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稽察有机结合的方式,狠抓问题的整改,促进稽察成果有效转化利用,使我市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六)加强建设管理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区)、企业人员培训轮训力度,计划今年对各县(区)质量监督站站长和基建站站长及分管领导进行业务培训,对施工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及招投标方面的培训。狠抓职业道德教育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懂管理、能管理、会管理的水利建设管理队伍,能够承担起艰巨而繁重的水利工程建管任务。
四、方法步骤
活动自2013年1月开始,至2013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动员阶段。3月进行部署动员。4月印发“提升年”实施方案。各县(区)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和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完成时限,确保按时完成。各县(区)实施方案于4月20日前上报市水利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根据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加大监督检查,确保“提升年”活动收到实效。拟于第三季度召开座谈会,交流各县(区)活动开展情况、经验成果,明确攻坚重点。9月底前,各县(区)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市水利局。10月份,省、市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各县(区)“提升年”活动开展、制度建设、机构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全省通报。
(三)考核评估阶段。年底对各县(区)活动开展情况、取得成效情况进行考核,对“提升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活动成效进行全面评估,明确下步努力方向。
五、保障措施
为把“提升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督导检查,确活动保取得预期效果。
(二)加强调查研究,推进改革创新。要针对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剖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措施,建立解决问题的好机制、好制度。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的强大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起促进能力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
2006年办事处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区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全面推进“法治新浦”、“平安新浦”建设,加大基层基础工作力度,着力提高推进民主政治的能力,构建和协社会的能力,改造特殊群体的能力和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为构建和协社会、服务跨越发展贡献力量。2006年工作目标是:1、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健全,责任到位。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无越级上访事件;3、落实学法制度,抓好重点对象学法,领导干部学法列入党委中心组学法计划;4、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创建工作,达到市级规范化要求;5、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各项制度,继续探索“大调解”平台作用以及功能的发挥。
一、全面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
司法行政工作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司法行政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2006年,我处司法行政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继续加强与工作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业务培训,以务实和求实为工作目标,做到通识与通才培训兼顾。二是进一步要求工作人员和基层调解员进行与业务相关的其他学科的自学,进一步提高法律文书制作的水平。三是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运用。特别是相似案件处理方法比较分析,有助于提高业务技能。
二、 继续发挥“大调解”平台作用及其功能
首先,要进一步将工作力量、工作重心前移,把摸排和预防工作放在工作的重点来抓,做到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宜钝不宜激,宜小不宜大,把钝化控制矛盾的形成和激化作为前移工作重点,进一步减小大调解平台的压力。其次,抓人民调解的潜能挖掘。人民调解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传统业务,要充分彰显人民调解在“大调解”机制中的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着力提高调解人员整体素质。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年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4次纠纷排查活动,集中调处和化解带有规律性、季节性的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三、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继续落实安置帮教措施
我处社区矫正工作重点,是要在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上下功夫。要按照“重在矫正”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方法,不断提高矫正程序的严密性和矫正手段的科学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矫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合力,努力提高矫正质量。要按照“抓住重点、培育亮点、形成特色”的要求,着力完善规章制度、质量评估、安全保证等体系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实践总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完善矫正工作程序,健全志愿者队伍,加大督查指导力度,提高矫正质量,确保矫正对象不脱漏管和无重新犯罪现象。
四、扎实做好“五五”普法启动工作,实现普法和依法治理水平新提高
区“五五”普法规划将于5月出台,我们要按照区“五五”普法规划和《建设法治新浦实施纲要》的目标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办事处“五五”普法规划。要按照推进“法治新浦”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参与法治新浦建设,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为契机,把增强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推进“法治新浦”建设的关键。要适应要求,不断创新普法教育形式,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要深化对青少年和流动人口等重点对象的普法活动,为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继续协调民政部门做好“民主法治示范区”创建活动,创建率要达到70%。要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校园等活动,完善和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水平。
(一)提升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巩固发展重点。资源能耗的压力、招工用工的压力、自身发展的压力……迫使我们的企业按照“创工业强镇”的目标,以建设循环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继续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坚持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产业招商,积极参加“德洽会”等各类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主动招商力度,并做好招商与优化奖励政策结合文章,用好用足县委、县政府招商鼓励政策,重点引进适合新安产业发展的大、好、高项目2个以上,全面引导、提升工业经济发展。二是加快项目推进步伐。紧盯工业项目建设,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三个一”项目挂钩责任制推进办法,加大攻坚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全力促进工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加快金恒数控、深蓝科技、德润重工、浙江新世纪再生资源、围巾市场等15个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三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认真贯彻落实县《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以打造“块状经济”为目标,努力改造提升铸造业、纺织业等传统产业,鼓励优势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紧抢抓新安物流中心规划的契机,把引进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积极扶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力争金恒数控成功上市、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造。狠抓节能减排,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四是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拉大孟家山、工业区块框架,进一步改造提升工业区块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以工业集聚区为中心、新安大道为轴线的新安工业功能区,并完善商贸、物流、服务等功能,重点扶持好新世纪再生资源等重点物流企业,实现工业、商贸、物流、服务联动,全面提升平台承载能力。
(二)推进城镇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按照“优布局、拉框架、强功能”的要求,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和美家园”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优化镇村居住环境。一是拉大集镇框架。把城镇化作为发展的战略着力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完成村组的土地征用工作,编制该地块的初步概念设计,切实做好汽车站周边控制性详规。启动派出所、广播电视站等单位的建设,新安北街48米大道和新华路34米道路完成招投标,并启动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美家园建设,加快勾里村、下舍村集镇式农房集聚和舍西村集聚点建设,推进人口向集镇和中心村集聚。以巩固“三星级”城镇创建为基础,按照要求,以创建“四星级”城镇、迎接“市级卫生城镇”复评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集镇“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强化城管功能,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大力清理乱摆摊点、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违规行为,切实改善集镇面貌,努力保持整洁、卫生、和谐的城镇环境。二是加快推进“和美家园”建设。巩固勾里村、下舍村“和美家园”创建成果,积极实施舍西村“和美家园”创建工作,力争再创“精品村”。继续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对舍东村、百富兜村实施村庄整治全覆盖、争创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整体推进。以“兴绿色水乡”为目标,积极创建省、市级森林城镇,下大力抓好集镇街道、镇村主要干道、塘河沿岸等绿化工作,推进大绿化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和治污工作,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实施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杨禹公路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勾里桥、刘王桥等县、乡公路桥梁和铁点桥、扎米桥等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启动西庙桥村、百富兜村联网工程建设。按时做好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并积极协助做好武新线航道桥梁接坡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对三级管网内的老化管、水泥管进行改造,确保群众饮水质量与安全。启动天然气管线铺装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三)围绕农业特色,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园区化、集聚化。认真贯彻落实《县新安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推进“一区四园”建设。按照全县农业工作“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要求,以“打造一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四个省级精品园区”为农业工作的主抓手,重点推进下舍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县煌茂牌日本鳖渔业精品园、县启航冬枣精品园、县特种水产苗种繁育特色渔业精品园及建福水产特色渔业精品园等的建设,进一步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响新安特色农业品牌。二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农田整治、村落整治等途径,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将分散居住的农户集聚,提高公共服务的共享率,使农民在一样的土地上过着不一样的更好生活。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河道清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鱼塘改造、外荡水域珍珠养殖污染治理、海防林建设等工作,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结合土地流转机制的健全完善,加大新农村集聚、“和美家园”创建的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空间,为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保障。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化鼓励政策,促进种养殖大户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及时、足额发放强农惠农补贴,严格执行粮食收购价和粮食补贴政策,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创业技能、种养技术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农村劳动力岗位对接活动,推动农民就业创业。狠抓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加大农业新机具普及力度。
(四)注重民生改善,激活发展动力,实现和谐化。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生改善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和谐新安。一是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新安”建设,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和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二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继续实施并完成勾里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和下舍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示范成校。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强化一票否决和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意识,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欢乐”系列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认真做好镇、村体育设施建设达标工作,争创体育强镇。积极开展市级卫生镇复评,省、市、县三级文明村、县级文明单位创评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面,继续改善医疗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秉承盛世修志传统,启动《新安镇志》的修编。重视和抓好老龄、统战、人武、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促进社会事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三是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参保率。深入实施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保险工作,确保即征即保。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等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民生实事项目:
一是深入推进供水一体化及三级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所有供水主干管网建设,完成或超额完成本年度主干管网至村及农户的三级管网改造计划任务。
二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240元提高到380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60%,参保比率达到95%以上,人均受益率进一步扩大。
三是深化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新安至武康的直达班车,实现学生接送车“专车专营”,切实保障群众出行方便,学生上下学安全。
四是实施下舍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努力解决下舍农贸市场“旧、破、脏”等问题,按照二星级农贸市场标准实施改造。
五是启动“森林城镇”创建工作。完成申嘉湖(杭)高速主线绿化,改造提升县、乡、村道路沿线绿化12公里。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的要求,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强化监督,依法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力争使区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高,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加强检测监管,实施全程控制,要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对农民种养环节培训,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让高毒高残留农产品彻底退出生产环节,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有力保障,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药、渔药的行为和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
(二)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
(三)积极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通许县今年要完成省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县要求的各项工作,确保检测经费和工作人员到位,其他县要积极创造条件,两年内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市、县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检测范围,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6%以上。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10月13日—10月18日,各县区农业局、水产主管局、局属有关单位及有关站,结合当地和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10月19日—10月28日,各县区重点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进行检查与排查。
第三阶段:10月29日—12月20日,市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到各县区进行督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内容多,要求高,涉及面广,任务大。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
(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健全案件报告和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工作的信息报送工作,健全农产质量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广泛开展了平安建设工作,全乡按照上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全面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化解社会矛盾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治安状况有了明显进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治安安全隐患突出,为此,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基础防范工作,夯实平安建设基础作为我乡和谐平安建设工作的重点,从面提高全乡平安建设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一轮平安塘山建设目标,按照县综治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基础防范工作,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水平的意见》要求,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对有条件的村组和单位做好技防工作,全面提升全乡技防建设水平,做到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为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二、工作内容
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组织协调作用,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各保障机制,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群防群治,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创造良好的、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治安秩序。
加强“七防”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作用。一是单位内防:建立保安制度,所有单位都要配备专职保安人员;二是邻里协防:整合防范资源,村民协同防范;三是街道巡防:干群二十四小时巡逻不断人;四是要道卡防:完善治安卡口,提高城乡的防范锁控能力;五是重点守防:加强重点要害部位防范措施,杜绝安全隐患;六是边界联防:建立互信合作协议,共同维护边界稳定;七是乱点打防:严打治安乱点,遏制可防性案件。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平安建设工作是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政法、综治战线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不断夯实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是当前我乡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
2、要齐抓共管。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全乡各村,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乡综治委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率先垂范,切实发挥好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3、要真抓实干。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村、乡直各单位要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措施,抓好落实。
4、要落实责任。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对防范工作做的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因领导不力而导致发生严重治安问题的村、单位要严格进行领导责任查究,对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不落实、社会治安秩序混乱要视情况予以限期整改、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措施。通过有效、严格、科学的责任制,促进全乡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平安建设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使我乡成为全县全市最和谐、最平安的地方之一。